嫌命長生店 Wordy
1 :
GS(14)@2013-08-15 23:01:15http://wordyhylau.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13.html
最初看到法國動畫《嫌命長生店》(
Le Magasin des suicides) 的劇情簡介時,馬上想起日本人鶴見済 1993 年夏天出版的《完全自殺手冊》(完全自殺マニュアル)。作者聲稱參照法醫學著作,分析各種自殺方法。儘管作者堅稱自己並無鼓吹自殺的意思,但公開討論自殺方法,確實跟一般的道德標準存在很大的矛盾,所以《完》書在日本本土和很多海外地區都引起了激烈的討論。該書的中文版在 1994 年於香港和台灣也列為禁書。
法國作家 Jean Teulé 的小說《找死專賣店》給改編成動畫電影,故事大綱看來挺有趣,觸及生死禁忌,相信有豐富的黑色幽默,加上現在的社會有那麼多荒謬的人和事,也覺得這個故事跟現實會有不少的對照。結果,看完是有點失望,不如進場前所期望的那麼好玩。
電影以一個經濟衰敗、失業率高企的城市為背景,周圍一片灰黑,高樓大廈遮天蔽日,天天都有人在城內不同的地方自殺。市政府有令,誰在公眾地方自殺,不管生死,都要罰款。死不了的自然要設法交罰金,自殺成功的罰單就交家人親屬的手上去。一家別具一格的「嫌命長生店」應運而生。店舖屬家族生意,有多年歷史。店子不會替客人了結生命,而是販賣各種各樣的自殺工具,例如毒藥、手槍、繩索等。這一代的店主是三島和太太 Lucrèce,兩人有一子一女梵谷 (Vincent) 和夢露 (Matilyn)。後來小兒子 Alan 出生,他天性開朗樂觀,笑口常開,跟家人和家族生意都格格不入,爸爸三島被 Alan 氣死。隨著 Alan 逐漸長大,他曉得假如不改變社會的自殺風氣,孩子都會變成孤兒,於是他就從改變自己的家開始……
《嫌命長生店》有不少篇幅以歌舞來交代劇情,字幕翻譯得挺用心,但對於一心想聽毒舌對白的觀眾(如我)而言,連場歌舞反而讓《嫌》命變得「親和」了。片中不乏笑料,卻並沒能令人瘋狂爆笑。我說對此片失望,這是最大的原因。
原作者有幽默感,例如主角一家有部份人的名字顯然和死亡有關,例如爸爸的名字便令人聯想起剖腹自殺的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大兒子和二女兒的名字也若有所指,前者很可能影射自殺的畫家梵谷,後者則與自殺的女星瑪利蓮夢露同名。然而,《嫌》片以比較卡通化的手法推演故事,削弱了黑色的味道。
電影描寫的社會充滿灰暗,市民都情緒低落,生不如死,走起路來雙肩下垂,臉上掛著一雙大大的黑眼圈,恍如活死人。市內人多車多,烏煙瘴氣,連天空上的鳥兒也感到抑鬱,從天上掉下,被車撞死,總之到處瀰漫末世的氣氛,但導演沒有將之拍成驚悚的喪屍片,影片最幽默的筆觸也大概於此。《嫌》片是傳統的動畫,而不強調電腦技巧,畫麵線條帶有歐洲的味道。
這戲的題材不好處理,故事不完全適合傳統的(兒童)動畫市場,但歐洲的電影尺度較為寬鬆,所以才成就了這齣有點「重口味」的作品。
長生不老可能性 周顯
1 :
GS(14)@2015-10-10 01:22:21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6410
我的雙眼經過了多次高科技的改造,從加拿大改造到香港,從矯正近視到改善視力衰退,搞完呢樣又搞嗰樣,最貴的醫生搞不好,換了一個最有名但價格稍低的……開場白說完,話說有一天,我去醫院驗眼,和視光師閒聊,對她說起了長生不老的推算方式。
我問她幾多歲,她說二十幾歲啦,我說現時的預期壽命是八十幾歲,由於夭折早死的人減推低了平均壽命,所以只要三十歲不死、四十歲不死、五十歲不死、六十歲不死,其預期壽命將可以在平均數之上。
現在出生的嬰兒,估計平均有超過一百歲壽命,期間人類甚至可能研究出長生不老藥。
到我八十幾歲時,估計人均壽命將會到達九十歲以上,所以,我估計經過科技進步的統計調整之後,我的實際預期壽命,大約是在九十五歲左右。當然了,所謂的預期壽命,只是一個統計數值,如果突然飛來一塊豆腐,把如日方中的周顯大師來一個一擲歸西,在邏輯上,也並非全不可能的事。畢竟,絕大部份的人的真正壽命,都不是在平均數值的那一個年歲死亡的。
我對那位視光師說,以你現時二十多歲,到你到達九十多歲時,人類的平均壽命應該在一百歲以上。所以,你也估計有一百歲以上的壽命。但是,別忘記,由現在距離你到達一百歲,還有七十多年,由於現時人類已經大致上研究出衰老和死亡的原因,只是還找不到克服的方法而已。所以,只要在這七十多年之內,在你死亡之前,科學家發明了長生不老的新藥,你便可以長生不老了。
「七十幾年喎,咁長時間,發明到長生不老藥,又有甚麼出奇呢?」我說﹕「在近年,都成日有新聞發出來,話好快會發明到長生不老藥啦,今日都可以咁講,過得七十幾年,點會發明唔到呀!」我說。
她的眼睛發出了光,說:「但願如此!」
「家陣出世的BB仔,有一百年以上的時間去等長生不老藥的發明,所以我認為,他們是不會死的。」我說:「所以我常常說,有好嘢,留返我哋呢D老人家先享受,因為而家啲BB仔、後生仔,隨時長生不老,有數不盡的時間去享受,我哋呢D老人家,最多三五十年,唔等得耐,好快就會玩完,一定要享盡現時的資源。」
她沒有聽過這樣的科學怪論,當然也沒法接到口來。
「在我的上一代,即是而家六七十歲的那一代人,雖然享受不到長生不老的好處,但也並非不能得到科技發展的優惠。」我說:「那一脫的男人,在出生時,預期性壽命大約是在五十歲至六十歲時停止,但誰知到了1998年,當他們的性壽命到達終結時,忽然發明了威而鋼,令到他們的性壽命突然駁長了幾十年,也算是科技發展的得益者。」
所以我常常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說,就算你們賺夠了錢,也千萬不要退休,因為你們還有大把日子要過,說不定有一天,科技發展真的可以令到你們長生不老,現在退休了,失去了工作能力,將來要重新拾回,便很不容易了。
所以說,投資就是生活,只是一個層次,更高的層次是,投資就是生命。
2 :
ng caddy(36072)@2015-10-10 02:33:33包括人做人,半機器心,外國研究當中,不止長生不老
【每日健康】長生不老之藥 就係學樂器
1 :
GS(14)@2017-01-18 22:22:52年紀大除咗機器壞之外,反應都會變得慢過人,如果唔想個心成日離一離,可能你就要考慮學習鋼琴。根據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y de Montreal)今年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學習樂器能夠防止老人家反應減慢。
研究找來16個由3歲至10歲已經開始學習樂器,並且有至少7年訓練的音樂家(8個鋼琴家、3個小提琴家、1個中提琴家、1個低音大提琴家、2個敲擊樂家、1個豎琴家)和19個非音樂家,透過比較他們的反應時間,量度他們對事情的警覺性(Alertness)。他們被要求坐在一個安靜、光線充足的房間,一隻手放在滑鼠上,另一隻手的食指就放在一個會產生振動的盒子上,面前有一對喇叭。研究進行了三組對照實驗,當喇叭響需要鬥快按下滑鼠的右鍵;當盒子產生振動需要鬥快按下滑鼠的右鍵;當喇叭響盒子又振動需要鬥快按下滑鼠的右鍵。研究分別測試了他們對聽覺、觸覺和兩者同時出現的反應,結果發現,音樂家在三組對照實驗中,都有較快的反應時間。研究人員解釋,隨着人變老,反應會變慢,而長期的音樂訓練可以令老人家保持警覺性。資料來源︰Landry, S. P.,& Champoux, F.(2017). Musicians react faster and are better multisensory integrators. Brain and Cognition,111,156-162.記者︰盧逸文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8/19900108
雲籌網略:21世紀住民的長生不老夢
1 :
GS(14)@2017-04-30 15:17:34人類發展經歷了工業革命、互聯網興起,再到現今人工智能(AI)時代,隨着科技日新月異,21世紀最大的產業革命,可能已經不再是某種服務或產品,而是由秦始皇開始,人類夢寐以求的長生不老術,對於這個課題,目前科技界有兩種技術取向,或許就可以讓這一代人實現永生。第一種長生不老術側重人體再生,透過改變基因將細胞激活,「翻新」並補充人類器官功能,取得再生的效果,甚至能避免患病。美國聖地牙哥一家名叫「Samumed」的生物科技初創企業,致力對人類頭髮、皮膚、骨骼、關節等進行再生技術的研究,使人類在抗衰老技術上得到不少突破。這家公司現時總值120億美元,最近吸引3億美元注資,百度也是其中一名投資者,成為最有價值的生物科技初創企業之一。目前Samumed擁有「雄激素性脫髮」治療,技術能改變細胞結構,令頭髮再生。同時,膝蓋軟骨再生激活技術進入臨床試驗的第3階段,成功的話,對治療骨關節炎相當有效,而且激活技術亦打算應用在癌症、消除皺紋等領域上。技術成熟後,理論上人類可以將身體器官不斷升級,顛覆衰老規律,最終達到極致的長壽不衰。另一種技術就如科幻電影《攻殼機動隊》的情節,傾向永久保存人類自我意識,以電子化形式實現永生。人類只需保留大腦個人意識,並植入無堅不摧的機械人AI身體中,並且這情節可以在不久將來成真。未來學家伊恩·皮爾遜(Ian Pearson)博士曾預言,2050年人類將能與電腦合體,只要把個人意識上傳,即使死後沒有身體,亦能透過電子儀器發表意見。並且會創造超級人類「Homo optimus」,這樣人類能隨時把個人意識上載雲端,再下載到任何一個身體上,達到「人機融合」。乍聽好像天方夜譚,其實Tesla創立人馬斯克(Elon Musk)已着手將其變為現實,他最新創立的公司Neuralink Corp.,正研究將電腦與人腦連結的「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開發,希望在大腦植入微電極,讓人腦與電腦能夠直接溝通,甚至下載上傳思想。筆者相信,在大部份讀者有生之年內,或有機會可以見證這兩種技術中最少其中一種!但就算科技真能讓部份人類長生不老,若給大家一個免費試驗但要當白老鼠的機會,有多少人願意嘗試,將自己「改裝」呢?從社會學角度看,如果放任「人體翻新」技術發展,老人不斷激活再生細胞,顯然違反自然及經濟規律,最後只會導致全球人滿為患,不但讓高齡化社會越趨嚴重,產生各種社會問題,地球資源亦會更加短缺。再者,可以預想高端技術與療法絕對價值不菲,屆時每個人的時間價值差距將導致終極的生命不平等,貧富懸殊的尖銳性會被無限放大。另一方面,若「人機融合」成為現實,人類將大腦與電腦連接,把意識隨意轉移機械人身上,這讓人類可擁有多重存在的形式和身份。但屆時一部份人類改為居住在網絡虛擬空間,更可能與居住在「真實」世界的社群產生對立。就如電影《21世紀殺人網絡》,大部份人類活在電腦所控制的虛擬世界之中,也覺得沒有任何問題,而且他們還能相信自己是身處現實世界。反而活在「真實」世界的人,卻過着艱苦的非人生活,甚至很多人質疑,去「解放」被電腦囚禁意識的同伴是否不人道。我的問題是,當你的思想意識都被電腦融合,還會理會自己身處的空間是否「真實」的社會嗎?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30/20006033
漢人長生不老秘密?「玉衣之王」紐約展出
1 :
GS(14)@2017-05-27 08:54:25尋找不老之術是人類永恆不變的探索,早於漢朝,皇帝把追求永生寄託於金鏤玉衣上;一件屬於楚王劉郢、玉片達4,200多塊的金鏤玉衣,首次在美國展出。籌備展覽的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館長海蔚藍向《蘋果》表示,普通玉衣只有約2,000塊玉石,楚王玉衣不論玉石數量、質素等,皆遠勝其他出土文物,堪稱「玉衣之王」。駐紐約記者:鄭柏齡位於紐約市的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自5月25日至11月12日舉辦名為「楚王夢:玉衣與永生」主題展覽,展出逾百件從中國徐州博物館借得的西漢文物。其中,1994年出土、估計二千多年前由第二代楚王劉郢客(史稱劉郢)所穿的金鏤玉衣最為矚目。與古埃及文化一樣,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館長海蔚藍說,「漢代人事死如生,渴望永生」;金鏤玉衣作用與木乃伊相似,由於漢人相信玉石能保永生,故死後穿上玉衣陪葬,慢慢成為皇室成員及貴族尊享特權。其中,金鏤只能穿在皇帝身上,諸侯穿銀鏤、長公主則穿銅鏤。劉郢之父劉交正是漢高祖劉邦弟弟,由於楚國當時地位甚高,其玉衣不論玉石數量、質素等,遠勝至今其他已出土玉衣,「普通玉衣只有2,000多塊玉石,它(楚王玉衣)由4,248片『和田玉』組成;『和田玉』是質素最高、最罕有的玉石,價值比黃金還要高」,海館長續指,東漢時期玉衣制度變得嚴格,「如果有人違規、無視玉衣制度,死後還要被打開棺材,取出玉衣」,玉衣文化一直至三國時期才被詔告禁止。海館長表示,中國至今只出土百多件玉衣,大部份受盜墓者破壞,玉片散佈墓穴內;是次展出玉衣,需要由考古學家把玉石逐片重新串起。有趣是,美國今年已先後三次展出中國古代玉衣,分別為今年2月在三藩市亞州藝術博物館、4月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行的漢代展覽以及是次展覽。對於三件玉衣的分別,海蔚藍帶點自豪說「只有我們這件是男性穿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7/2003556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