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英特爾掏錢拱小公司 還幫忙相親

2011-11-28  TCW




十一月中,美國加州秋意漸濃,早 已過了衝浪旺季,亨廷頓海灘(Huntington Beach)面海第一排的知名度假旅館,卻突然湧入九百多人。他們,全都為一個理由而來:英特爾全球投資高峰會(Intel Capital Global Summit)。

每年砸百億投資預計今年還比去年增五成

儘管會場外剛傳出全球金融圈裁員二十萬人的噩耗,但會場內不僅參加人數創新高,而且投資活動與產業討論從早到晚毫無冷場。戴爾電腦(Dell)、瑞士信 貸、Google、惠普(HP)、IBM、聯想、微軟(Microsoft)等知名企業,甚至連車廠BMW的投資部門主管全都來了。

南加州的豔陽把一波波的海浪照耀得閃閃發亮,會議正式登場。十二年來第一次,它對台灣讀者敞開了大門。

這些跨國企業的投資決策者,與二百五十位已由英特爾入股的小公司執行長,一起被塞進兩個大型籃球場般的大會議室裡,期待新機會帶來的核巨變。大企業們希望 從英特爾的投資布局中,找到產業趨勢與投資機會;英特爾已入股的小公司,則尋求繼續引入其他大公司的資金,甚至是業務合作機會。這,就是英特爾全球投資高 峰會最吸引人的部分。

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去年營收新台幣一兆三千億元,比起第二名的韓國三星(Samsung)半導體部門還高出了四六%;今年十月一日,英特爾帳 上現金部位高達二千一百億元,相當於兩個鴻海資本額,英特爾也因此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投資基金。

過去二十年裡,英特爾在全球五十一國的投資總額約三千一百億元,相當於台積電(台灣最大股本公司)與力晶兩家企業的資本總額,投資過網路晶片大廠博通 (Broadcom)、邁威爾(Marvell)、爾必達(Elpida),以及台灣的家登、系微、擎泰等。

英特爾資深副總裁暨投資總裁索哈尼(Arvind Sodhani)說,每一年計畫投資規模在三億美元至三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零五億元)。不過,今年到十一月中的投資總額已有四億七千萬美元(約 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億元),索哈尼估計全年將達五億美元,比去年大增五成多。明年總體經濟情勢不妙,還是會繼續投資,「景氣低迷時,正是我們超越別人的機 會,」索哈尼說。

會場內熱烈配對三管齊下向跨國企業推銷

為了幫助投資組合(portfolio company)與投資決策者擦出火花,英特爾首度三管齊下:一是在不同角落分四大主題,由被投資公司上台各自報告一分鐘,台下有興趣的投資者,就可以安 排後續一對一對談;二是仿效美國常見的相親(match making)方式,由英特爾配對,一對一討論十五分鐘後,起身再換下一位投資人;三是大家在與會名單上尋找有興趣的標的,自行安排會議,稱為連結 (connected)。

全球晶片設計龍頭高通(Qualcomm)、筆電設計代工大廠廣達、聯想、宏達電等科技公司都有投資部門,但沒有一家像英特爾這麼積極經營,希望把影響力 擴散到整個業界。「雖然不一定能談定投資案,不過至少能從演講、討論中,抓到英特爾的策略方向,」已連續參加五年的英華達投資與策略聯盟副總經理張家澍 說。

除了年度高峰會,英特爾每年還在全球舉辦六十場見面會,將投資組合中的小公司包裹「推銷」給聯想、華碩、三星等大公司。這些小公司因為站在英特爾的肩膀 上,才能敲開重重的大門,有機會與跨國企業做生意。

但怎樣的公司能讓英特爾掏錢投資呢?索哈尼說,條件有兩個:符合英特爾未來產品發展策略,還能有財務回報可期。

舉例來說,英特爾投資家登後,三年前要求家登加入半導體協會,參與下一世代十八吋晶圓規格制定。雖然頭號強敵美商Entegris虎視眈眈,但家登因為比 對手起跑得快,產品已開始送樣,董事長邱銘乾目標是拿下全球七成以上的十八吋晶圓傳載設備(carrier)市場。

系微也是一例。一九九九年,英特爾入股才成立第二年的軟體公司系微,上櫃後出脫持股,前後總共投資了三次。最近為了超輕薄筆電(Ultrabook)的發 展,英特爾再次參與系微私募。主要用意就是協助系微BIOS軟體最佳化,好讓超輕薄筆電能即時開、關機。

不過,英特爾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過去英特爾大動作力拱WiMAX時,好幾個法人機構都跟著投資相關公司,英華達就是一例。「還好我們投資的韓國WiMAX 晶片公司,一看苗頭不對,改做LTE晶片,目前營運績效還不錯,」張家澍說。

比起購併,英特爾更偏好投資,且持股比低於二○%,以採成本法認列盈虧。「英特爾的企業文化很強,被購併的公司不一定能完全融入,綜效可能還不如投資,」 一位英特爾投資部門主管說。

會場外密會登場擎泰搶拿超輕薄筆電訂單

正當會場內熱烈進行媒合配對時,飯店的另一頭,一場不在議程表上的密會,也悄悄登場。十一月十五日下午,英特爾業務暨行銷事業群資深副總裁湯瑪士 (Thomas Kilroy)坐在小會議室當中,會場外是來自全球近十家的投資組合公司主管排排坐,等著逐一進去報告二十分鐘。

活動模式與場外的「相親」無異,不同的是,結果攸關的不是投資機會,而是能否成為英特爾供應商。

擎泰科技是這場密會中,唯一來自台灣的業者。幾個月前,英特爾開出下一代超輕薄筆電的規格:待機時間要比目前的規格再增加八天,但耗能少一半,兩秒內開機 完成,整體效能要增加三七%,而且強烈要求明年中之前達成。這一回擎泰董事長特助張民右就是帶著最新款的記憶體控制晶片,與只有競爭對手四分之一的報價, 打算將美商SandForce取而代之。

整整三天的議程裡,「連網」議題反覆被討論,不過會場裡的人心知肚明,英特爾的重點就是超輕薄筆電。英特爾預期,全球聯網裝置將從目前的四十億個,在二○ 一五年增加到一百五十億個,二○二○年再上看五百億個。這當中,成長最快的將是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但麻煩的是,英特爾雖然長年占有全球八成電腦處理器 市場,在這兩個新領域的占有率至今卻仍掛零。

看明年策略支援觸控後,考慮攻平板

十一月十五日,就在英特爾總裁兼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向台下的與會者宣告「X86處理器四十歲生日」時,一直亦步亦趨跟著英特爾腳步的電腦供應商們更想問的是:還會有下一個四十年嗎?

「安謀架構(ARM;目前手機與平板電腦主流)的效能不斷提升,雙核心、四核心、六核心都快出來了,距離英特爾越來越近。英特爾最重要的命脈被嚴重威脅, 所以現在內部非常緊張,」一位與會的台灣零組件廠主管說。

英特爾不斷嘗試轉型,年初剛完成收購防毒軟體公司邁克菲(McAFee)與英飛凌(Infineon)手機晶片事業群。為避免營運走下坡,英特爾將全力把 超輕薄筆電拱為市場主流,明年底滲透率目標為四成。「只要英特爾想做,以它的市場優勢,還是可以做得到,」張民右認為。

剩下來的,就是手機與平板電腦兩大棘手市場。「我們內部也正在辯論,明年螢幕支援觸控功能後,超輕薄筆電到底要不要走向平板電腦(即螢幕與鍵盤可分 離),」英特爾主管私下透露:「唯一確定的,是絕不會放棄X86架構。」

四十年前,英特爾不堪虧損連連,放棄了DRAM,全力發展處理器,成就了半導體史上最關鍵的一次轉型。現在,身處榮景盛世的它,再次面對生死攸關的轉型。 全球投資高峰會已落幕,但英特爾史上最困難的考驗,才正要展開。

【延伸閱讀】亞洲投資布局,中國最多、印度是新重點——英特爾投資現況

全球時間:1991年起投資總額:3,120 億元、累計1,185 家公司目前概況:旗下另有7個專屬基金投資方向:對未來策略有益且有財務回報的產業

中國時間:1998 年起投資總額:195 億元、累計逾100 家公司,亞洲最多目前概況:另有兩個中國專屬基金,總額210 億元投資方向:搜尋引擎、IC設計、電子商務、機上盒

印度時間:1998 年起投資總額:90 億元、累計逾80 家公司目前概況:另有印度專屬基金,約75 億元投資方向:雲端服務、無線通訊技術、軟體測試

資料來源:英特爾投資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7

華平投資韓穎:我們來幫忙增長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785550990/

口述:韓穎(華平投資顧問,前亞信CFO)

整理:楊楊

退休亞信之後,我決定加盟華平。出發點是我和華平有一致的理念,對孫總以及這個團隊也有足夠的瞭解。

華 平的商業模式很清晰,就是要投資於那些商業模式已經被證明、所處市場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公司。這一點和我自身的經歷、資源也相匹配。在華平之前我服務過的三 個公司,中海油、惠普中國和亞信都有一個共同點,也就是商業模式已被證明可行但當時的規模還比較小。我加入時,惠普中國只有200人;中海油則只有20來 人;亞信也是200多人。這樣的公司只要幫助其提升管理能力、複製成功,就有可能迅速發展。

CFO對公司的價值不言而喻,在亞信CFO被稱為「0號人物」。理由是CEO作為1若能頂天立地的話,那麼後面的0越多數值就越大;但如果沒有1,後面的0也就沒有意義了。

作 為增值服務,華平幫忙最多的是幫助被投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報告」。實際上一個公司應該有兩本賬甚至三本賬:除了按照中國會計準則、美國會計準則做的賬之 外,另外一本賬其實更重要,我們稱之為「內部管理報告」。前兩本賬是給政府、股東、債權人看的,後者則用於企業內部考核和衡量戰略有效性用的。

以我的經驗,前兩本賬現在很多公司都做得很好,一方面有用友、金蝶等的軟件,另一方面還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的幫助;但在內部管理報告的編制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很多公司甚至還沒意識到這本賬的重要性。

很多上市公司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他們給了資本市場一個預期的目標,但卻又達不到。因為他們在給出預期的時候,沒有一個很好的內部管理流程:這個目標無法分解到企劃、銷售等一線業務單位,或者是一線業務單位無法達到的目標。

我 以前的經驗是,在制訂目標時需要有一個完整的自下而上的計劃過程。CFO要把市場、銷售等一線反饋回來的信息、董事會的期望通盤考慮,然後找到一個大家跳 一下都可以夠得到的目標,此後還要把這個目標分解到每一個人、配上相應的激勵制度。這樣做的結果是,讓大家在完成自己這攤之後,公司的目標就可以達到了。

這 本賬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CEO看清楚企業的戰略和激勵是否有效。當一個公司有10000個產品並且本身又是盈利時,只有內部管理報告才可能看清 楚情況並且進行戰略調整:其中有2000個是賺錢的、8000個是賠錢的;事實上應該把精力更集中在賺錢的2000個產品上,同時再開發1000個未來會 賺錢的產品。

我習慣於每到一個新公司先去參觀他們的最底層:如果是生產型企業就去看流水線;然後去參觀銷售渠道,瞭解銷售、客戶信息是怎麼反饋回來的。這樣我腦子裡就會有清晰的成本構成,再給CFO提建議時就有數了。

當然大部分情況下還得先跟創始人溝通,看看他希望CFO做些什麼事情,再回頭看看CFO有哪些需要幫忙的地方。

另 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幫忙尋找CFO。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企業對CFO的要求並不相同,在開始尋找之前我們會和創始人們一起坐下來討論:哪些是CFO必須要 具備的素質,哪些是有更好、沒有也無妨的。為此我們設計了一份表格。要找到合適的人選並不輕鬆,大部分CFO每份工作的平均年限僅有2年半,但我們尋找的 是那種在一家公司呆過3-5年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8

銀行邊幫忙打房 邊搶借建商錢


2012-2-20  TCW




從奢侈稅、實價登錄、逮捕投機 客,到未來可能開徵的富人稅,政府打房多管齊下,看起來是玩真的;但是實際上,資金火車頭的銀行,一直以來還是扮演提供大炮、機關槍的角色,提供貸放,讓 建商無斷炊之虞。

中央銀行最新統計資料就顯示,去年十二月房貸與建築貸款餘額,分別約為五兆三千億元和一兆四千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建築貸款餘額,在去年十二月首度突破一兆四千億元,比起前一年同期,更增加近一千三百多億元。顯示這半年來的打房,檯面下的資金遊戲,還是熱烘烘。

放 款刷新紀錄日勝生合宜住宅,二十四家搶借它

一○一年開春不久,台灣營建業放款就創下新紀錄,日勝生建案,有二十四家銀行,搶著借給它五百 五十八億元,不僅是營建業單筆聯貸案,參與銀行家數最多的紀錄,放款金額更是史上新高。

在政府控管不動產授信之際,日勝生還能借到這麼多 錢,是因為這是板橋浮洲合宜住宅建案。合宜住宅是政策,而且去年十二月在板橋浮洲舉行的動土典禮,還是當時的行政院院長吳敦義親自剷下第一把泥土,這次, 銀行終於可以明正言順把錢借給建商,但,真正讓這麼多銀行趨之若鶩的原因是,這個案子放款利率高達近三.四%。

三、四%,看起來不多,但 相較於科技業平均一%多的借款利率,日勝生借款利率足足是科技業的兩倍!而且照理說,這筆借款,金額達數百億元,借越多的大戶,利率議價能力越高,日勝生 利率卻反倒飆上了三%?

背後的原因,就是全台三十七銀行,已有十七家銀行不動產放款占存款的比重,逼近銀行法規定的三○%的警戒值,此處 所說的不動產放款,包括銀行借給建商的土地融資、建築融資、週轉金,以及房貸和房屋修繕貸款。逼近警戒線的結果就是會受到金管會列管;也就是說,因為銀行 土建融放款額度逼近高水位,接下來想要借錢的建商,要借的金額越多,越會排擠銀行承做其他不動產放款的額度,利率反而沒有議價空間,「現在就是建築業放款 利率最好,」臺灣銀行某主管指出。

建商是好客戶利率破三%,又能幫忙消化爛頭寸

銀行開門做生意,不是慈善事業,自然會以 追求最高利益為主,而建商是行庫眼中的好客戶,又可以幫著消化滿手爛頭寸,哪個行庫會把建商排除在外?

全台灣金融機構超過四百家,銀行又 滿手資金,國內銀行放款占存款比重不到七九%,相當於每收進一百元存款,平均能借出的不到七十九元,金融業游資氾濫、放款競爭激烈,要為資金找出口,利率 高的不動產放款當然不能放手。百億元土建融放款,今年利率已衝破三%,一般土建融放款利率也有二.五%至二.九%,比整體銀行平均放款利率約二%多,硬是 多出了兩成到四成。

政府管控不動產授信,以及法定三○%額度的天花板,等於在助漲銀行不動產放款利率;在房屋價格又未見實質大幅修正前, 銀行有利可圖,還是把源源不絕的資金活水,送往房市供給面的建築業者。

「挑選好地點、好建商,土建融比做(其他)企金(放款)都好,」 彰銀副總經理施建安說。畢竟過去一年,雙D(面板、DRAM)產業讓銀行業「剉咧等」,包括茂德五百七十億元、力晶四百六十六億元債務展延,還有奇美電二 千四百億元債務協商,加上歐債問題懸而未決,影響出口需求,讓金融界企金主管,自從去年下半年起,都對與出口息息相關的科技業放款更加謹慎。

銀 行不敢借錢給科技業,資金又需要大筆的宣洩管道,所以,即使面對央行和金管會祭出一道道管控不動產授信的命令,只要額度還沒逼近三○%上限的銀行,私底下 搶客戶的動作都相當積極。業界就傳出,不動產放款比重已達二八.五%的合作金庫,因為無法承做金額過大的土建融放款,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不動產放款比重不到 二六%的兆豐銀行把客戶簽走。

一旦建商客戶被挖走,後續房貸、信貸等業務的附帶效益也會受影響,因為不動產放款對銀行的吸引力,除了利率 高,更在於一魚三吃的妙用。銀行承做土建融放款後,等建商預售屋賣出去,銀行可以再幫購屋的人承做房貸,中間建商或購屋人有臨時的資金需求,還可以承做信 用貸款,等於做一個案子可以賺三次。 

搶客各出奇招為突破放貸上限,做大總放款額

存款基礎大的公股行庫,包括臺銀、彰 銀、一銀和兆豐,現在手上不愁沒有額度做不動產放款;而逼近上限的,為了擠出額度,也各自出招。

像不動產放款龍頭土銀,雖然是不受不動產 放款比重三成限制的專業銀行,但對房地產放款比重也來到了五一%的高水位,逼近土銀內規不動產放款占總放款金額上限五二.六四%,在內規因主管機關關切無 法上調的情況下,土銀內部也有對策,轉而把總放款金額做大,房地產放款額度自然可以做出來。

追根究柢來說,金融業還願意提供建築業糧食、 彈藥,主要就是因為「房市不會很差,以往房市出問題的時候,都是利率高的時候,像美國次貸風暴就是,」施建安表示。

財金學者、金融界出身 的中華投資董事長謝劍平也認為,影響房市的除了供需之外,就是利率和稅,目前實價課稅並未實施,而房屋稅、地價稅相對其他國家,台灣持有房屋的成本還是很 低,要抗通膨,有錢人還是會把一部分資金配置在房地產;而利率方面,央行總裁彭淮南也說了,今年「三低一高」(低消費、低投資、低出口,高失業),景氣不 好,利率沒有上調空間。

不僅台灣沒有升息空間,美國聯準會(Fed)也宣告,二○一四年之前都會維持低利率,國際利率連動,一旦台灣單獨 升息,央行還得傷腦筋防堵熱錢狙擊匯市;而且政府又不能也不敢輕易升息,因為台灣房屋自有率超過八成,一旦升息,多數買房自住的一般老百姓,房貸壓力也會 跟著升高。

表面配合打房不動產放款,仍占銀行放款第一名

從房市需求面來看,民眾房貸利率水準都還在二%以下的低檔;至於 供給面,就算一般建商的土建融放款利率,也都升到三%,「比營建業三○%的毛利率,還少一個零,」土銀主管指出,以三%利率乘上二,也就是房市盤整兩年的 時間,再加上稅,「建築業者(建案擺兩年)成本,只增加一○%,之前都賺飽飽的建商,還是撐得過去。」

而且銀行從二○一○年中開始,也陸 續配合政府,協助房市降溫,包括注意放款區域分散風險、降低土建融放款成數並拉高利率到二%以上、嚴審週轉金用途、加碼利率或回收一年內未動用土建融額 度;同時去年中起,也正式實施預售屋款信託;房貸部分,則從鑑價、申貸人財務能力到保人都已經從嚴審核,「房市有降溫,風險就有受到控制,」一位五大公股 行庫副總經理說,「現在報紙上寫的,銀行新的打房招數都是舊的,都已經在做了,能用的招數也都用了。」也透露出,銀行業者不想再出招打房,也不會跟自己的 生意過不去。

惠譽信評估計,目前不動產業放款,占整體銀行放款比重超過三成,是占銀行放款排行榜第一名的產業,一旦房市真的大跌,金融業 者就會跟著建築業一起成為難兄難弟,所以金管會銀行局的官員也急忙撇清,這些措施「從來就沒有要打壓房價,只是要讓銀行風險不要過度集中。」

房 價要大幅回檔,必須斷金援,從利率環境,以及行庫與建商合則兩利的關係來看,你還相信房價真的會跌嗎?

【延伸閱讀】臺銀和彰銀銀彈多,辦房 貸、土建融易過關 ——各大銀行不動產放款占存款比

快達不動產放款上限30%銀行,會開始挑客戶,這5大銀行額度仍多,對房貸戶還很積極

臺 銀 15%彰銀 22-23%一銀 24-25%兆豐 26%以下華銀 26-27%高雄銀 27%台企銀 28%元大 約28%安泰 逾28%*永豐  逾28%*遠東商銀 逾28%*台新 逾28%*日盛 逾28%*合庫 28.5%土銀 51%(註2)

註1:不動產放款占存款比統計到 2012/2;*為2011年8月資料註2:只有土銀上限為52.64%資料來源:金管會、各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1

創業初期是否應該接受親友的幫忙?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543.html

很多兄弟姐妹們在創業初期都是異常艱辛的,這點我深表理解。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如果有個親戚朋友能夠幫我一把該多好,但是真有個親戚或者朋友幫你的時候,你敢接受他們的Offer嗎?

下面我就來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大家討論一下創業初期是否應該接受親友的幫忙?以及如何規避其中可能產生的分歧。以下所有觀點和事例都是以我個人的經歷為基礎,大家不要以偏概全,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具體分析。

1. 是親是友?

親戚給予的幫助往往比朋友更加無私,而且親戚對於你的容忍程度也要遠遠大於朋友。

舉個例子,假如你是個新成立的做網站的外包公司,完全可以和你的某個親戚商量一下,用他公司的網站拿來練手,在網站驗收的過程中,即使有些沒有到位
的地方,他也一定會儘可能的降低驗收標準,幫你結案。而且即使你把生意做砸了,親戚也很少會因此和你斷交,今後有機會還是會幫你。

但如果是朋友(除非是非常鐵的朋友),情況可能就不是這樣了,給了你生意,如果你沒做好,不但今後你很有可能再也接不到這個朋友帶來的生意,而且還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你們之間的朋友感情。

因此,當有人幫你的時候,首先要明確,這個人是親還是友?如果是友的話,你是否有把握把東西做好?

2. 你的公司是什麼行業?

這裡主要說的是,你是做產品的?還是做服務的?

如果你是做產品的,親朋來照顧你的生意是比較簡單的事情,適當的給點優惠就可以成交。一手錢、一手貨,沒有什麼扯皮的事情(除非你產品質量有問題)。

如果你是做服務的,就要小心點了,因為服務是一種沒法衡量的東西,而親朋找你除了給你捧場外,難免有希望「物超所值」(說白了就是貪便宜的心態),因此為他們提供服務要格外的小心。

3. 是來幫忙的,還是來佔便宜的?

這點聽起來不好聽,但事實如此。你要記住,你是在創業初期,沒有那個能力擺譜,也沒有那個能力給人免單。

我既做實體也做服務,我很慶幸我有幾個真正希望我好的朋友,他們給我帶來的幾個訂單,真是想盡一切辦法為我賺錢。對於這種朋友,我定義他們是來幫忙的。

而我也遇到過某些打著同學、朋友旗號過來的人,不但把價格給你壓的極低,而且後期還會不停的給你找麻煩。對於這種朋友,我定義他們是來佔便宜的。

而大家可以放心,佔便宜的人遠遠比幫忙的多,這是人的本性。因此對於那些明顯來佔便宜的人,不要貪那點小財,敬而遠之為上。

我曾經遇到過的一個人說過的最讓我噁心的一句話就是:「我告訴你,我是朋友介紹來的,你必須給我成本價!不能賺我錢!」。我當時真想給他一句:「去你奶奶個爪吧!你算幹嘛地」。

我現在去中關村照顧我朋友生意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告訴他:「東西質量好、出了質量問題包換即可,不用特意給我折扣,你也要賺錢。」所以如果有像我這樣的朋友找到你,這才是來給你幫忙的。

4. 醜話說前頭!

中國普遍要面子,特別是對來照顧你生意的朋友或者親戚,往往你在下意識的情況下就把什麼都答應了。

對待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是你應該提前準備好一份文檔,裡面寫清楚注意事項等等內容,親朋友也好,普通客戶也罷,在成交前一定把文檔的注意事項給他看,讓他瞭解清楚。

還是那句話:「不要貪那點小財+學會說不。寧肯做不成買賣,也不要輕易得罪一個朋友,更何況是親戚。」

5. 親兄弟,明算賬!

無論是朋友也好,兄弟也罷,一定要把細軟之物(我開始拽文了~)算清楚了。

中國人要面子的特點也普遍體現在這個方面:明明你自己剛創業的時候經濟很拮据,卻又希望在親朋面前表現的闊綽大方一些,不會輕易張口要錢。

在這個問題上我是深有體會,很多時候我真的希望公司不是我自己的,這樣我就可以大大方方的以公司的名義找他們要錢,但是現在公司的法人代表是我,每當我要錢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猶豫起來,怕因此得罪了人。

其實這個問題也有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主體轉移。也就是說,對於親朋的訂單,最好不要由你直接跟單,而是讓你的手下的人去跟單。這樣即使在錢的方面出了問題,你也大可以說你的手下不知道你們之間的關係。從而不至於把關係搞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95

兩岸八千家台商 靠他幫忙「喬」事

2013-10-21  TCW
 
 

 

十三年前,台商一批批去中國的創業潮中少不了他;最近,台商返台投資熱潮興起,一些顧問、諮詢、會計、法律的業務,還是需要他的服務。回台上市的八家台商中,聯德、鮮活,在他的輔導下,才得以順利鮭魚返鄉。

他,就是劉芳榮,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台灣股票掛牌公司中,約有四分之一的公司和他交易過;十九家在中國A股掛牌的台商公司中,其中六家,漢鐘、金利等,就是在他輔導下成功掛牌;兩岸的台商中,有八千家公司與劉芳榮有生意上的往來。好像提到台商,就少不了他的角色,然而他的能耐卻像一路航行的船艦,摸不到他的極限。

如果你手上有三千位客戶,每年至少要跟其中五百位見面,每一位還要講上約莫一個小時的話,你會怎麼做?大多數人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可能?」但是劉芳榮就有本事做得到。

第一招:臉皮要厚等一個機會,他站崗四個月

他在二十五歲那年,帶著六百美元到中國上海找機會,曾經擔任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的特助,兩年後,更當上了旺旺集團中國總經理。這一年,他只有二十七歲,旗下領導的員工超過千位,意氣風發。

劉芳榮用最快的速度登梯,但是他不甘願,一輩子只做米果的日子,他想到「跑腿幫台商開公司」這條路。只是要做這項業務,必須要先拿到許可證,他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天天跑到上海市政府跟申辦業務的處長請安問好,「我哪有什麼人脈?靠的是每天去『站崗』得來的,」劉芳榮說。終於在農曆年的前夕,劉芳榮拿到了上海市政府批准的第一家台灣獨資諮詢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取得「外商項目代理資格」的台灣公司,二○○二年富蘭德林諮詢公司就這麼成立起來。

能夠滾出這麼多人脈,劉芳榮幾乎是用遍地撒網的方式,讓台商知道他永遠都在身邊等著幫他們解決問題。

第二招:膽子要大先辦事後收錢,取得信任

當年,上海地區充斥著拿錢不辦事,或是事情辦不了的人,劉芳榮想要取得信任,就要逆勢操作。他決定「先辦事、後收錢」,雙方先打好合約,只要事情辦成,對方再付錢,靠著「成功報酬率」,滾進生意。

新穎的收費模式,不少台商願意給劉芳榮試試看的機會,沒做成的案子,劉芳榮也依約全數退回。儘管劉芳榮的收費比同業貴,但對台商來說,事成再付錢,總比花了一堆錢,事情還沒辦成,更妥當。因此,劉芳榮申設公司收費約四千五百美元,比同業貴了至少一倍。做成一件,獲利率幾乎一倍,這項業務讓劉芳榮有了好的開始。

「劉總很靈活,對兩岸事務的嗅覺很靈敏,對於未來趨勢又有精準的研判,」鮮活果汁董事長黃國晃說。「他的思慮縝密,提供比客戶預期還多的服務。」金利科技董事長方幼玲說。雖然,劉芳榮的收費不低,但是對客戶來說「能夠創造高附加價值,就不是價格高低可衡量的。」黃國晃說。

劉芳榮還耗資新台幣數千萬元,自行開發客戶管理系統,他要求底下約六十位清一色中國籍的律師、會計師,每三個月至少要跟客戶見面一次,面訪或電訪後,要把訪談的重點記錄到電腦系統中。

第三招:腳力要勤週訪15客戶,一次一小時

他自己則是安排每週至少要拜訪十五位客戶,讓客戶有被重視的感覺。劉芳榮有一張排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這個行程表,從早上的八點半,一直排到半夜十二點。

拜訪客戶,劉芳榮可不是握個手、談兩句話就閃人。劉芳榮會先了解「客戶在乎什麼?」同時他還帶著會計師與律師一同前往,拜訪前會把每位客戶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見面一個小時內談清楚。

第四招:深話要淺說年辦百場講座,黏牢客戶

劉芳榮時間畢竟有限,所以他利用在上海、昆山、蘇州、廈門、台北等地辦理講座課程,把兩岸外匯、稅法、新政策等資訊,用易懂方式傳達給客戶。

最近中國公布的《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他研判對台商來說是件大事,還親自跑去跟昆山市政府求證。只要有新政策公布,他要求同事必須在兩天內,把相關的政策研究清楚。快速把精準訊息提供給客戶,加強黏著度。

算起來,劉芳榮平均每年要辦上百場講座,每一場至少有兩、三百位的聽眾,成了他服務舊人脈,滾進新人脈的方式。

第五招:招牌要磨亮專欄寫十年,積累曝光度

此外,劉芳榮善用媒體增加曝光度,在媒體固定撰寫內容含括兩岸匯率、稅法、營運專欄,這一寫就是十年,有了曝光管道。富蘭德林事業群同時還發行《小草》雜誌,每一期的發行量約八千份到一萬份。

劉芳榮運用不同管道、方式滾進新人脈,讓他擁有的富蘭德林事業群的年營收,從人民幣二十萬元,滾到人民幣三千餘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而他擁有的事業體,含括諮詢公司、律師、會計師,從上海做回台北,最近拿到台灣十六年來,第一張新設的證券公司執照。人脈,帶來錢脈,從劉芳榮身上得到印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84

修正數據“幫忙” 中國經濟下滑GDP增長仍可能達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97

GDP,全國經濟普查

本月中國國家統計局將公布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2005年和2009年的過去兩次普查都因服務業生產總值增加上修了官方GDP數據。彭博調查經濟學家結果顯示,此次普查後GDP增長同樣會上修。盡管經濟增長持續下行,今年中國GDP增長仍可能在上調後達到7.5%的官方年度增長目標。

據上述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中值,經濟普查會使去年GDP總量上修1%-3%,約合增加2750億美元,今年的GDP增速將上調0.1%-0.3%。明年中國央行還會增加貨幣寬松措施。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中國政府將用盡一切方法達到今年7.5%的增長目標。他預計,第三次經濟普查的結果可能是,今年GDP增長會上調0.1%-0.3%,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由他預計的7.2%升至7.5%。

紐約咨詢公司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的研報認為,中國采用的方法會升級,應該會慎重對待普查結果,中國政府此前的統計活動低估了現狀,現在正在向最佳的國際方式靠攏。該機構預計,根據此次普查結果,中國統計局可能將去年GDP總量上調5%-10%。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國內GDP同比增長7.3%,增速創近六年新低,前三季度GDP增長7.4%,仍低於今年官方年度增長目標。若第四季度未能有所回升,今年中國可能自1999年以來首次無法實現經濟增長目標,年度經濟增長由此創24年來新低。

上周五的中國央行研究局工作報告預計,今年經濟增長7.4%,是1990年來最慢的一年,明年料降低至7.1%。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領銜的宏觀預測團隊認為,經濟下行的主要壓力源於房地產開發投資減速。其報告稱:

近年數據表明,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20%左右,房地產開發投資減速10個百分點對經濟的直接影響是拖累GDP增長約1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對相關產業鏈(如水泥、鋼鐵、化工、機械、家電、家具、能源等行業)的影響,其對經濟沖擊的累計效應可能達2個百分點。

房地產,房產市場

馬駿上周末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他的團隊估計,即使明年中國經濟增速減速到7.1%,對就業也不會形成大的影響。他還說,

“宏觀政策要根據經濟、金融情況的變化微調。從底線上來講,只要就業不出現太大問題,就不需要強刺激舉措。”

以下中國主要經濟增長指標預測圖表來自中國央行研究局上述報告。

GDP,中國人民銀行

上周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沿用了去年的定調——“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但也明確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

上述會議公報發布後,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馬駿接受央視采訪時的觀點稱,穩健從經濟學意義上說是中性的意思,既不大鋪張也不大緊縮,現在沒有必要、也沒有太大的空間去搞大的刺激,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就是最優選擇。

中國全國經濟普查每五年進行一次,旨在收集制造業與服務業數據。據新華社報道,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登記和數據采集為期三個月,從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約300萬經濟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對1000多萬戶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約6000萬家個體經營戶進行入戶登記。

全國普查可能有助於更準確地了解中國迅速發展的服務業現狀。今年第一季度,服務業貢獻了46.7%的GDP,較去年同期占比增加了1.2個百分點。去年中國服務業生產總值首次超過了制造業。

過去兩次普查後,2004年中國的GDP總量上修了16.8%,2008年GDP總量又上調了4.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83

WOW!巴西 小孩不見 印表機可幫忙尋人

2015-06-15  TCW




只要一封電子郵件,一台印表機,就有機會找回迷途的孩子,為心急如焚的家人點燃一絲希望。

「列印協尋(Print for Help)」活動,由印表機全球一哥惠普(HP),聯手失蹤人口協尋機構M?es da Sé發起。印表機內建的ePrint技術,能靠一封電子郵件啟動印表機,自動列印出失蹤人口的協尋海報,讓家家戶戶扮演一日警局,在第一時間散布緊急資訊。不只是散彈打鳥,更進一步鎖定失蹤者最後的出沒位置,只向區域內的印表機發送訊息。

光在巴西第二大城里約,平均一天就有十五人失蹤,全國一年的失蹤人口更高達二十萬人;但協尋機構十九年來,卻只為四千多人找到回家的路。做為物聯網的一員,印表機的傳播雖比不上網路訊息快速節能,但在茫茫資訊之中,也許實體紙張更能重新喚起人們的注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021

從比績效、比服務,拚到手續費都幫忙墊 投信學小米再搞基金價格破壞

2015-09-21  TCW

柏瑞主打「高規低價」戰,首推免分銷費的後收型基金,做好未來三年都不賺錢的打算,賭的是客戶的長期黏著度。

一紙金管會公告,吹起投信界殺價競爭號角。

金管會在八月三日突然提出一項修正條文,要求基金公司在販售「申購手續費屬後收型基金」者,若有收取分銷費,應揭示「手續費雖可遞延收取,惟每年仍須支付一定比例的分銷費,可能造成實際負擔費用增加。」之警語。

原來,今年上半年債券型基金表現相對不佳,有投資人提前贖回後發現不只要被罰交手續費,帳面虧損比該檔基金的實際表現還高,才發現原來還有分銷費這個項目,氣得一狀告上金管會。

但事實上,這些費用都有列在公開說明書裡,只是一般投資人購買前根本不會花時間詳閱。金管會基於職責增修條文,卻意外揭開殺價戰爭。

一般消費者在購買基金的時候,需要付出幾筆費用,包含給銀行的單筆手續費、給基金公司的每年管理費。

前有業者主打免收費:

卻多分銷費,抱越久扣越多為了搶客戶,有公司參考境外基金做法,推出「後收型」基金,意思是投資人在購買前不需要先付給銀行手續費。

這類基金主打「買基金、免收費」的口號,讓不少投資人以為「賺到了!」成為近年來的熱門商品,據投信顧公會統計,後收型基金檔數達六百零六檔,占境外基金總檔數達一五%,規模高達數干億。

然而銀行還是要賺錢。這筆手續費是投信公司先代墊給銀行,只要消費者不提前贖回,放到期滿,就可以免繳手續費。反之,若提前贖回,就還是要繳交等比率的罰金給投信公司。這 做的目的,是要換取投資人不隨便贖回,以維持該檔基金的規模與穩定。

只是羊毛終究要出在羊身上。

後收型基金雖然一開始不收手續費,但卻多了一項名為「分銷費」的費用,融入在每天的淨值中扣除,年化利率約為一%至一.五%,這對投信公司來說是一筆重要的收入。

因為,銀行的手續費約一.五%至三%不等,以一家資產規模一千億的投信公司來計算,一年要墊出去的費用最高就要三十億。如果沒有靠分銷費去攤提,將成為投信業者非常沉重的負擔。而每年一%的分銷費,若能連續收三年,剛好也抵銷了手續費。

對投資人來說,若能不隨著市場波動起舞,撐到期滿再贖回,其付出的成本就跟原本前收型的一樣,只要該檔基金績效不差,可以說是與投信公司雙贏。「我們用大數據系統分析過,債券型基金只要能持有三年以上,九成都會賺錢,」柏瑞投信執行副總董俊男說。

然而弔詭的是,後收型的基金,卻因為要扣分銷費的關係,反而會「抱越久,淨值被扣越多」,最後很可能吃掉報酬率。

以一檔持有期間四年的後收型基金為例,投資人若持有兩年就贖回,得付二%遞延手續費,再加上扣掉淨值二%的分銷費,費用達四%,換算比前收型付二%手續費多了一倍。

後有業者推免分銷費:

打短期虧、長期賺的算盤就在金管會頒布這紙公告後,九月初,柏瑞推出第一檔後收型、免分銷費的N級別基金,在投信圈引起一陣騷動。

柏瑞的做法,是替投資人吸收掉所有該付給銀行的費用。以一檔規模一百億基金來算,就是要多付出三億的成本,幾乎就是一家投信業者的資本額。而且「買越多、負擔越大」。

柏瑞投信總經理楊智雅坦言:「我們已經做好未來三年都無法賺錢的準備!」事實上,柏瑞的績效與獲利一直都算是相當穩定,但楊智雅認為基金市場成長已經趨緩,若不再做出改變,「就會像諾基亞(Nokia) 一樣,沒有馬上消失,卻逐漸被市場淘汰。」然而基金產品的性質大同小異,很難再有創新,要如何吸引投資人興趣?楊智雅選擇像小米手機一樣,從通路結構上下手,主打「高規低價」。付出高昂的成本,她賭的是客戶的長期黏著度。

楊智雅的算盤是,先用免手續費吸引客戶上門,只要進來後不出去,每年可以收取穩定的管理費,在基金的操作上,也不會因為頻繁進出而付出額

外的成本、影響投資績效,「短期來看我們是虧,但只要客戶快樂,長期來說是好事。」

同業看補貼行銷新手法:不可能一直代墊,只是噱頭知名財經部落客李柏鋒認為,基金銷售的好壞主要掌握在銀行通路,柏瑞的做法提供了銀行很好的銷售賣點,只要對拆費用談攏,確實能把規模衝大。

不過基金教母蕭碧燕認為,「投資的重點是要賺錢,不是去計較費用。真的要省手續費的話,去買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就好了,何必買基金?」被《亞洲投資人雜誌》選為二0一五年台灣區最佳資產管理公司,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說:「我們重視的還是績效與服務,對打價格戰沒興趣。」張錫指出,主管機關的用意,是要業者把成本揭露清楚,並非鼓勵砸錢做補貼。柏瑞的做法「當噱頭可以,但是不可能一直墊下去。」當投信業者為搶客從比績效拚到比價格,又有金管會跳出來監督資訊透明度,只要投資人睜大眼睛看清楚費用結構,慎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就會在這場戰爭中成為最大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43

記者親歷北京站“車耗子”幫忙無票上車 勞務費200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02/974940.html

收錢幫助快誤點的乘客走“特殊通道”趕火車,貌似無可厚非,為何不能正規化呢?聽到記者的疑問,一名“車耗子”笑道:“正規了哪有錢分呢?”

他們三兩成群,遍布北京站;他們神通廣大,“內部有人”,在站內來去自如;他們也見不得光,見了警察遮遮掩掩……在2015年的最後一天,記者近距離接觸了一次這些北京站的“車耗子”。

去年12月31日22時40分許,記者達到北京站外時,離開車時間僅有7分鐘,只好提著行李一路狂奔。突然,一個身著橘色羽絨服的黑瘦男子攔住記者,說:“哥兒們趕哪趟車?Z317?還有3分鐘關門了,你要排隊進站肯定來不及了,跟我走吧,保你上車。”

看到進站口長長的隊伍,記者本已絕望,但聽這位“橘色羽絨”一說,好奇心又起。早就聽說北京站有帶領旅客走神秘特殊通道的“車耗子”,不妨體驗一把。

“勞務費”是200元,一分錢不讓。正要交錢,橘色羽絨卻有些緊張,拉拉記者衣角:“走,到那邊說話,有警察。”收了錢後,“橘色羽絨”指揮另一位名為小王的男子:“扛行李,走,記得給主任打電話留門。”

小王扛起記者的一件大行李,帶領記者從長長的隊伍側面奔向進站口,拿出一個黑色小本子讓檢票員一瞥,就沖了進去。從安檢一側沖過時,安檢人員本想喝止,但見了黑色小本,也就不加阻止。小王得意地說:“我們是鐵路內部的。”

終究遲了一步,沒趕上火車。回到北京站外,記者有些失望,要求退錢。“橘色羽絨”說:“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已經給主任打了電話了,這錢就得交給他們的。”然後他對著攝像頭努努嘴,說看到沒,攝像頭都拍到了,收多少錢他們都知道,回頭得對半分。

“沒事,還有辦法,我可以讓你搭下一班車,沒票也能上。”小王一邊說,一邊帶著記者來到出站口。這時沒有車次到站,出站口鐵門緊鎖。小王卻掏出一串鑰匙,輕松打開了這道門,和記者進了車站後再反鎖上。

小王交代記者說,低頭一直走,有車站的(人)問,就說剛才在這兒睡覺,剛睡醒去趕車。按照小王的交代,記者果然順利無票進站,並搭乘了下一班列車。

和小王交流時得知,他已經幹這一行十多年了。北京站內還有近60多位同行,一般兩三個人一組,分布在站內站外的各個角落,平時在自己的地盤上做生意,偶爾也會相互“照應”。淡季時一天能做四五單,春運這樣的旺季能做十幾單。

收錢幫助快誤點的乘客走“特殊通道”趕火車,貌似無可厚非,為何不能正規化呢?聽到記者的疑問,一名“車耗子”笑道:“正規了哪有錢分呢?”

  • 新華社
  • 劉小英
  • 記者 林超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38

連祖師爺都幫忙的生技實力

2016-06-27  TCW

六月份,資本市場氣氛就像天氣一樣,悶透了。

千元股后漢微科,要遠嫁荷蘭的消息,令人惆悵;儘管被購併後,員工留任,總部仍在台灣,但台灣人卻從老闆變成打工仔了。台灣之光,為什麼要把自己賣掉?

台灣的好公司,會不會正在出走中?

萎縮的台股交易量,是這宗交易成局的關鍵之一。曾經人聲鼎沸的台股,如今像個冷凍櫃,扣掉ETF交易,成交量不到六百億元。在交易案發布的同時,我們鎖定股價超過三百元以上的高股價企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兩成企業看好台灣資本市場的前景,而,竟然有兩成企業未來考慮把自己賣掉。

股市,是經濟櫥窗,若櫥窗持續失去人氣,後續負面效應將不斷擴大。

然而,我們也同時發現,這一大片烏雲背後,其實鑲了一個銀色緄邊。

遠赴一萬二千公里外的美國波士頓,主筆蔡靚萱為了完成生技大未來的專題,企圖心旺盛的想約訪全球三大生技天王,其中有人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愛迪生」,有人是「生技股王製造機」,還有諾貝爾獎得主。

沒想到,這個夢幻受訪組合,竟然被她賓果了!賓果的關鍵,來自「台灣生技幫」的人脈,從哈佛到MIT,這些海外生技大老一出手,不難拿到資源。

譬如,靚萱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陳良博協助的過程,竟然還動用了生醫界祖師爺華生(James Watson)的人脈。這位在教科書中發現DNA(去氧核糖核酸)雙股螺旋結構的傳奇人物,竟然也來幫我們喬代誌。

在波士頓,這個甫被評選為全美新創能量最強的城市,我們一方面把全世界最頂尖的生技趨勢帶回台灣,也見證了台灣生技業的人脈實力。

一個台股,兩種趨勢,當電子業的本益比不斷下調,生技股卻享受著本夢比,這也是台灣成為「全球僅次於Nasdaq的生技股市」之因。有危機,也有生機,期待新政府能夠撥亂反正,將危機變成轉機,讓生機生生不息。

撰文者郭奕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