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马云:一定要在你不缺钱的时候去融资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06/142180.html


旨在帮助中小企业破除融资瓶颈的“2010四川中小企业融资峰会”今日在成都召开,在峰会召开前夕,作为本报发起成立的“华西创业导师团”的团长,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表示,希望社会各方能共同携手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成长中的各种瓶颈。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办人,马云一直负责集团的整体策略及方针。这些年来,他也一直希望将自己和商界朋友的经验通过适当的方式传授给中小企业主。

   在阿里巴巴今年5月的全球股东大会上,马云启动了其倡导的小企业商业智慧分享平台——云计划(yun.1688.com),和商界名人一起分享企业经营 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理念,帮助中小企业共同成长。马云寄予厚望:希望借此为全世界1000万家中小企业打造一个生存、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马云表示,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在成都有涉及广泛的投资计划,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改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作为“华西创业导师团”的一员,他十分乐意帮助当地中小 企业突破瓶颈,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一解答创业者们的问题,他希望更多的四川企业登录云计划(yun.1688.com)平台进行针对性提问,他将会挑选 符合条件并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答。

  下面是马云在云计划中,为创业者们答复的几个关键问题。

  谈融资

  在你“很钱赚”的时候去融资

  团长语录:

  你们要记住,你一定要在你很赚钱的时候去融资,在你不需要钱的时候去融资,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理屋顶,而不是等到需要钱的时候再去融资。

  创业者问:企业在什么阶段融资最为合适?马云:不要从创业第一天起就想着融资,在没有盈利之前也不要去想,绝大部分企业在没有盈利之前融资是不正常的。

  做企业,首先要想到的是没有融资我也能盈利,等你盈利了,想扩大盈利的时候,那时就会有人想要投钱了。没有盈利的时候想说服别人投资,投资人多半会说:等你盈利了再说吧。

  对那些今天盈利情况很好的企业,你们要记住,你一定要在你很赚钱的时候去融资,在你不需要钱的时候去融资,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理屋顶,而不是等到需要钱的时候再去融资,那你就麻烦了。所以,在你不需要钱的时候去融资,这就是融资的最佳时间。

  做不好就怨钱少的人干不出大企业

  创业者问:在小型企业资本不大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在少花钱的前提下,快速地通过网络来发展自己的队伍呢?

  马云:阿里巴巴创业是从50万开始的。阿里巴巴刚成立的时候,上亿资本的企业也很多,但当时的那些企业现在怎么样?阿里巴巴现在怎么样?所以,企业发展跟有没有太多的钱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很多人讲,我企业做不好是因为没钱、我缺钱,我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基本上是做不成大企业的人。钱是资源,不可以没有,但光有钱一点用都没有!所以今 天的网络,不是凭资本打天下,而是靠思想打天下、靠行动打天下、靠团队打天下、靠创新打天下。路还没找到就想着快速是不行的。

  谈择业

  做生意要“用情专一”

  团长语录:

  天下没有不好的行业,再不好的时代再不好的行业也有好企业,再好的时代再好的行业也有烂企业。所以别怪行业,怪自己,要做正确的事情,正确的做事。

  创业者问:我曾经经营了一年的酒店,没干一年就关门了,然后卖整体橱柜和卫浴,做了五年,没想到不但没挣到钱,反而做赔了。我这几天发现山寨手机利润还可以,开个手机店可以吗?

   马云:你没有入错行,是心太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永远追在市场之后,追在今天最赚钱的行业之后,看到这个行业有钱赚,跳进去了,而不是说看到这个行 业,你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好,你有独特的方法,相信我能为这个行业做出独特的价值,为这个行业的客户做出独特的价值,如果这样想,就可以坚持走下去。

 你这样做就像猴子掰玉米。先跟你说一个坏消息:你这样的做法肯定要失败;再说一个好消息:绝大部分的失败企业都是因为不够专注。没有信仰,没有坚 信市场,看到别人赚钱就进去,很多人也都看到也都跳进去了,这个市场就变小了。如果你没有想清楚为客户做什么独特价值,为了什么而坚信,可以坚持多久,没 有找到自己真正爱的事业,还是会失败的。

  做企业一定要专注,要坚持,要有激情,要相信自己可以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相信自己可以做不 一样的事情。不要怪某个行业不好,天下没有不好的行业,再不好的时代再不好的行业也有好企业,再好的时代再好的行业也有烂企业。所以别怪行业,怪自己,要 做正确的事情,正确的做事。

  谈文化

  有文化才会成为大中型企业

  团长语录:

  员工的梦想很现实,他必须要生存。如果他在这儿工作没有得到荣耀,没有成就感,没有很好的收入,回家都不好意思说,带回家的钱不能让他在老婆孩子面前有骄傲,你要他为你而骄傲,不可能!

  创业者问:中小型企业怎样管理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马云:大企业的文化是从小企业开始建起来的,不能到了大了以后才开始讲文化,到了中型企业才开始讲制度。小老板管理是靠文化,靠价值观,靠自己的价值观来管理这个公司,所以说创始人实际上是这个文化最早出来的基因。

   员工的梦想很现实,他必须要生存。如果员工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满足,他在这儿工作没有得到荣耀,没有成就感,没有很好的收入,回家都不好意思说,带 回家的钱不能让他在老婆孩子面前有骄傲,你要他为你而骄傲,不可能!一个企业懂得用文化,它才会成为中型企业、大企业。

  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只能满足员工,不能让他有幸福感,幸福感是因为他们有信仰,他们相信公司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公司对客户是有贡献的,我对公司是有贡献的——这样的员工容易管理。真诚的尊重你的员工,倾听你的员工,并且把你的难处跟他们分享,你就能“得到”。

  阿里巴巴提出了“快乐工作,认真生活”,员工的工作要创造快乐的环境,否则他怎么认真生活呢?如果你坚信这个道理,你一定能找到办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4

传合景泰富拟发债融资额2.5亿美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1/1375932.shtml

 每经记者 朱玲 发自广州
昨日(8月10日),市场传出消息称,合景泰富(01813,HK)将计划发行一笔2.5亿美元的7年期债券。这是进入8月以来,继碧桂园、保利香港,又一家内地房企传出发债计划。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房企对后市的谨慎,对于可能出现的政策紧缩做“过冬”的储备,不排除后续将会有更多房企进行发债融资。
8月3日,合景泰富公告表示,拟发行担保优先票据,而集资的款项将用于新增物业项目和一般企业用途。8月5日,碧桂园对外发行4亿元美元于2015年到期的优先票据,其年利率高达10.5%。
据了解,本轮融资碧桂园拟将票据净所得款用于回购集团于2013年到期,而目前尚未赎回的可换股债券,余额将用于现有或未来之房地产项目(包括建筑费及 土地款)。对于此次再融资,碧桂园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窗口,适宜提早进行再融资并延长集团平均债务期。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保利香港、世茂地产以及远洋地产等房企也纷纷发债融资。
“近期不少内地房企高息发债,是利用市场的间隙期,再度融资,以备后期‘过冬’。”辉立证券分析师陈耕认为,目前内地房企首要做的两件事,一就是要扩大 自身的现金流,第二就是加速盘活旗下项目。今年以来,房企在土地储备投入上不多,整体的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都呈下滑趋势。不排除后续将会有更多房企进 行发债融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22

融資的迷思 - 股本融資還是借貸? 精工窮人

http://hk.myblog.yahoo.com/Seiko-Investor/article?mid=447

數年前,因為朋友的關係有幸和一位經營生意的老闆有過一面之緣。由於機器老舊,加上廠房租約將到期,那位老闆正在籌備和銀行借貸以增添/更換現有的設備及廠房,應付未來的要求。

友人一向口多,向老闆打趣道,何不效法那些上市公司,引入股東集資,配新股,不就免卻了借貸的煩惱嗎,又不用給利息? 老闆聽後反應很大,斬釘截鐵道 : "不可能,肥水不流別人田。"

那時侯我似懂非懂點了點頭,表面似略有得著,卻是"只知其言,而不知其所言。" 心裡浮現了一個問題,"那甚麼時候應該借貸,甚麼時候應該用股本融資呢?" 只是當時見老闆認真起來,而且話題已轉到九霄雲外,不好意思再多加追問。(那位老闆後來的故事是怎樣就不多說了,因為不是本文的中心。)

後來接觸了股票市場,卻有了另一番見解。那麼應該用股本融資還是借貸來籌集資金呢? 就拿下面的例子做個解釋吧~

小明有天發現了一個可以把砂粒變成金砂的獨門秘方,只要把砂粒加水,加肥料及豬肉,放進一個大鍋爐加熱七七四十九個小時,所有的金砂就會變成金粒。由於自家工場後來應付不了需求,小明開了家"精工金砂科技有限公司",經營了兩年後,現在的山寨工廠及鍋爐已經不敷應用,唯有再另覓地方開新山寨工廠。經他計算後,新工廠需要五千萬資金,擴建工程需要一年時間就可能投入生產,而新工廠產能與目前產能一致。

然而,車痴小明已經把公司賺回來的都用來買林寶堅尼及法拉利,公司現金只剩下三千萬,那麼他應該向銀行舉債還是引入股東配售新股來融資呢? 先說說精金科技的現況吧~

資產 (千元)       Y1

固定資產         50,000

現金                30,000

存貨                20,000

負債                0

股東權益        100,000*

收益表(千元)    Y1

銷貨               60,000

毛利               30,000

行政開支        10,000

稅收 (25%)     5,000

純利               15,000

 

*公司股票共有一千萬股,Y0年結後股東權益為85,000,000。

                         Y1

毛利率            50%**

純利率            25%

ROE                15%

EPS                 0.15

**哎呀,現在可是砂粒變金砂,50%毛利也不過份吧!!

 

 

融資方案一

 

假設小明向XYZ銀行借了那五千萬,一年利息4%(2百萬) 不計市場而需求因素,假設所以產出金砂都能就原價買出。於Y1年結後開始工程,在Y2年結時完成工程並在Y3年開始投產。那麼未來5年財政狀況則如下:

資產 (千元)        Y1           Y2         Y3         Y4         Y5

固定資產        50,000     100,000   100,000   150,000* 150,000

現金                30,000     33,500     62,000     25,500     69,000

存貨                20,000     30,000** 30,000     45,000     45,000

負債                0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股東權益        100,000   113,500   142,000   170,500   214,000

*Y04年初再擴產,與上次一樣,一年後投產。

 

*增加存貨應付擴充了的產能

收益表(千元)     Y1           Y2         Y3         Y4         Y5

銷貨               60,000     60,000     120,000   120,000   180,000

毛利               30,000     30,000     60,000     60,000     90,000

行政開支        10,000     10,000     20,000     20,000     30,000

利息                0             2,000       2,000       2,000       2,000

稅收 (25%)    5,000        4,500       9,500       9,500       14,500

純利               15,000     13,500     28,500     28,500     43,500

                                      Y1           Y2       Y3        Y4        Y5

毛利率                         50%         50%        50%         50%         50%

純利率                         25%        22.5%      23.8%      23.8%      25%

ROE                             15%         11.9%      20.1%      16.7%      20.3%

EPS                               1.5           1.35         2.85         2.85         4.35

每股BOOK VALUE     10            11.35       14.2         17.05       21.40

累積股東權益增長*      15,000     28,500     57,000     85,500     129,000

股東權益增長率**        17.6%      13.5%      25.1%      20.1%      25.5%

* Yn股東權益–Y0股東權益

**Yn股東權益增長 / Y (n-1) 股東權益

 

五年間股東權益增長=2.518

以複行方式計算,Y0-Y平均每年股東權益增長率為 [(214/85)^(1/5)]–1= 20.28%

 

 

融資方案二

同樣的經營模式,假設小明今次於Y1年向金太郎將配售五百萬新股,每股成本為10.2 (由於金太郎先生看好小明的生意,於是每股多給0.2溢價。) 小明共得到資金為51,000,000。則精工金砂科技有限公司發行總股數為 15,000,000。小明及金太郎先生各佔公司的控制權現為66.7%33.3%。那麼未來5年財政狀況則如下:

資產 (千元)        Y1           Y2         Y3         Y4         Y5

固定資產        50,000     100,000   100,000   150,000   150,000

現金                30,000     36,000     66,000     31,000     76,000

存貨                20,000     30,000     30,000     45,000     45,000

負債                0              0              0              0              0

股東權益        100,000   166,000   196,000   226,000   271,000

小明股東權益 100,000   110,667   130,667   150,667   180,667

*注資後股東權益為151,000 (BOOK VALUE=10.1)。另外加上Y2純利15,000,最後股東權益為166,000

收益表(千元)     Y1           Y2         Y3         Y4         Y5

銷貨               60,000     60,000     120,000   120,000   180,000

毛利               30,000     30,000     60,000     60,000     90,000

行政開支        10,000     10,000     20,000     20,000     30,000

稅收 (25%)     5,000       5,000       10,000     10,000     15,000

純利               15,000     15,000     30,000     30,000     45,000

                                              Y1           Y2       Y3        Y4        Y5

毛利率                                 50%         50%        50%         50%         50%

純利率                                 25%        25%         25%         25%         25%

ROE                                     15%         9.0%        15.3%      13.3%      16.6%

EPS                                      1.5           1.0           2.0           2.0           3.0

每股BOOK VALUE             10.0         11.07       13.07       15.07       18.07

累積股東權益增長*             15,000     81,000     111,000    141,000   186,000

累積小明股東權益增長^      15,000     25,667     45,667     65,667     95,667

股東權益增長率**               17.6%      66.0%      18.1%      15.3%      19.9%

小明股東權益增長率^^        17.6%      10.7%      18.1%      15.3%      19.9%

* Yn股東權益–Y0股東權益

^Yn小明股東權益增長 / Y (n-1) 小明股東權益

* Yn股東權益–Y0股東權益

^^Yn小明股東權益增長 / Y (n-1) 小明股東權益

 

五年間股東權益增長=3.188

 

五年間小明的股東權益增長=2.125

Y0-Y5平均每年股東權益增長率為 [(271/85)^(1/5)]–1= 26.10%

Y0-Y5平均每年小明股東權益增長率為 [(180/85)^(1/5)]–1= 16.28%

由於注資以後,純利會由小明及金太郎先生所佔股份來對分,加上融資引致股本增加的因素,所以實際上小明所佔的權益分得的增長需要另外計算。而與在實際股東權益增長上亦應以方案一股東權益增長來比較方案二的小明股東權益增長”。

 

用下表來比較以上兩個方案的一些主要數據:

 

純利率

方案一            25%        22.5%      23.8%      23.8%      25%

方案二          25%        25%         25%         25%         25%

 

ROE

方案一            15%         11.9%      20.1%      16.7%      20.3%

方案二            15%         9.0%        15.3%      13.3%      16.6%

 

EPS

方案一            1.5           1.35         2.85         2.85         4.35

方案二            1.5           1.0           2.0           2.0           3.0

 

每股BOOK VALUE

方案一            10            11.35       14.2         17.05       21.40

方案二            10.0         11.07       13.07       15.07       18.07

 

累積股東權益增長

方案一            15,000     28,500     57,000     85,500     129,000

方案二            15,000     25,000     45,000     65,000     95,000

 

股東權益增長率

方案一            17.6%      13.5%      25.1%      20.1%      25.5%

方案二            17.6%      10.7%      18.1%      15.3%      19.9%

 

平均股東權益增長

方案一            2.518

方案二            2.125

平均每年股東權益增長率

方案一            20.28%

方案二            16.28%

 

從以上數據可以見到由於要支付利息,公司的整體利潤受到捐害。可是,由於使用槓桿卻免卻了多隻香爐多隻鬼的爭食情況,使股東權益得到更大的增長。這個也就是那位老闆就肥水不流別人田的真正意思,也就是我時常說配新股後股份被分薄了的意思了。

配股股越多的話,那麼分薄效應將會更大,而且有關的影響是永久性的!!!! (即使在配股那刻有溢價)

五年後,兩個方案的股東權益相差了39.3%。如果按現在的模式運行十年不作擴充,還債及配新股。那麼十年後,兩者的股東權益分別會是原來的5.076及 3.89倍。相差了1.186倍。

所以如果在低息環境下,如果債務負擔不大,利用槓桿舉債不失為一個理想的融資方案。

然而,如果本身債務負擔已經對利潤或現金流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公司又必須擴充,那麼就唯有使用股本融資了。同樣,如果公司不獲銀行融資、所需的融資資金金額太大,那麼亦只可使用股本融資。

而實際上,槓桿舉債亦不是永遠比股本融資理想,公司產品的毛利及純利率越高,稅率及借貸利率越低,所能負荷的債務亦越大。

做個實驗,我把以上的例子修改了一下,把毛利率下調到15%,借貸利率上升到6%

結果如下:

請注意最後的平均每年股東權益增長率及累積股東權益增長。

 

 

說到這裡,哪個融資方比較好,應該不言而喻吧。而一家公司的責任就是利用對股東 (其實亦即是老闆自己) 較有利的方案進行融資。則大家的利益就可以得到最大化了。

而這個就是我覺得那家X大融資方法抱有很大疑問的地方。它的借貸一向都少之又少,除了CB就是配新股,但都是/有機會損害股本的方法。難道是不獲銀行借貸?

而那位主席配股減持的那段故事,故然沒有影響以上股本結構。但回想起來,作為一間公司的持有人,亦即是最清楚公司運作及前景的那位,手執高毛利及收益的武器,卻只用平均價不到5元售出,如此不惜貨也真的有點奇怪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75

宝龙地产拟发债融资“抢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9/0NMDAwMDE5NjY0Ng.html

宝龙地产最新公布的中期业绩,确实只能算差强人意。

宝龙中报显示,由于物业交付主要集中在2010年下半年,宝龙地产当期营业额同比减少19%至人民币10.42亿元。资产负债率19%,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减少19%。两个正负19%背后,几乎注定了宝龙地产(01238.HK)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融资。

与 许多内地香港上市公司超过100%的负债率相比,宝龙19%的负债率意味着后市更大的融资空间和发展动力。宝龙选择的是借助国际融资平台发行债券。来自香 港的最新消息披露,宝龙地产计划最快本周发行1.5亿-2亿美元债券。所得款项将为现有及新增物业项目提供资金,以及作一般营运资金用途。

据悉,该批票据将向美国合资格机构买家及在美国境外发售,不向香港公众人士发售。目前该批票据已获新加坡交易所批准上市,但不会在香港上市。

就在宝龙于国际资本市场紧锣密鼓推进发行债券的同时,宝龙在土地市场遇到的一个小插曲,似乎让业内看到了发债融资背后的一些真正原因。

合肥市政务区94.21亩黄金土地,规划用途为商业、办公,基本符合万达、宝龙等国内大型城市商业地产开发商的项目定位要求,因此也吸引了包括这两家企业在内的多家实力企业参与争夺。但最终的结果是万达集团以546万/亩轻松拿下,整个竞买过程仅花了6分钟。

上半年,万达继续大举购入土地,先后在厦门、武汉、常州、上海等城市竞得多幅地块。同为商业地产运营商的宝龙,动作则保守了许多。上半年仅购入了天津、福建泉州两块土地,总规划建筑面积约71万平方米。

在 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眼下是一个难得的购地良机。而发债融资往往被作为宝龙新一轮土地储备开始信号来看待。宝龙地产截至目前已在全国17个城市拥有24个项 目,总土储约689万平方米,约48.5%正在开发。宝龙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健康近日在天津宝龙国际中心的奠基仪式上表示,将继续以二三线城市为主,计划在 环渤海、长三角、中西部、海峡西岸、北部湾几个核心区发展大型的商业地产、旅游地产、酒店娱乐业及百货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05

祁玉民密集发布产品线 华晨百亿融资备战十二五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9/5NMDAwMDE5OTQ5Nw.html

继7月新骏捷上市以来,沉寂近两个月的华晨汽车终于开始在产品领域发力。

9月17日,被“美化处理”后的华晨3款新车中华骏捷Cross飞炫、中华骏捷Wagon11款和中华骏捷FSV运动版,在成都车展首日揭开神秘面纱。

根据华晨汽车的产品规划思路,包括C级、B+、A级、A0、A00及SUV等多个品种的车型平台正在研发之中。据了解,备受外界瞩目的新中华轿车、内部代号为A4的A级高端三厢车、A3的运动型多功能轿车和A0级轿车将在明年陆续推出。

而在金杯平台上打造的华晨首款SUV车型,造型已基本确定,明年将通过金杯销售渠道推向市场,预计售价在10万-15万元左右。

密集的产品发布寄托着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力图使中华轿车品牌扭亏为盈的希望。今年年初,祁玉民曾向记者表示,他将运用“组合拳”的方式确保中华品牌盈利1000万。

不过,祁玉民的这套“组合拳”出得过于缓慢,以致中华轿车的市场表现始终差强人意。据乘联会8月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骏捷销量同比出现48%下滑,当月仅完成销量1052辆;华晨旗下销量主要贡献车型骏捷FRV的当月销售业绩也仅实现了3%的微长。

一心想在乘用车领域先做强后做大的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面对销售业绩迟迟不前的中华轿车业务,终于放下了当初的坚持,在继续细化中华轿车产品种类的同时,开始将目光转向商用车。

按照祁玉民的设想,今后华晨在车型研发上将遵循双原则:一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轿车、面包车、卡车全面发展;二是车型研发要“占领中场”、上下延伸。

商用车扩张运动

在祁玉民眼中,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并不是资金,而是如何发展,只要有好项目,资金便会滚滚而来。所以今年,祁玉民的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轿车产品的研发推广上,而是从市场广阔的商用车领域布局各种项目。

9月16日,沈阳华晨专用车新工厂在沈阳沈北新区奠基,这是祁玉民备战“十二五”的重要项目。该工厂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规划设计产能每年3万辆,建设周期5年,是未来3年华晨专用车纵贯南北的30个基地之一。

在此之前,华晨专用车生产基地已经在上海、沈阳、大连、铁岭等地开建。今年年初,华晨在江苏常州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使一家民营企业成为其专用车的另一个生产基地。

除 了专用车,目前华晨还在加速扩大其轻卡、轻客产能。不久前,华晨对河南、江苏两家汽车企业完成兼并,分别收购两者50%和51%的股权,为扩大轻卡、轻客 产能做准备。随后,投资额达14.9亿元的华晨金杯轻卡项目落户沈阳大东区,项目建成后计划年产量为9万辆,同时还将引进重卡项目。

据了解,华晨的目标是把现有轻卡、轻客产能提升一倍,其中轻卡提升到24万辆/年,轻客提升到20万辆/年。

此外,华晨重卡业务也在稳步推进中。祁玉民向记者证实,目前华晨正在与江苏一家企业合作生产中重卡。祁玉民计划未来将北方的轻卡业务扩展到南方,而将南方的中重卡产品投放到北方,这样通过南北互动,使华晨在商用车领域实现多种业务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乘用车领域始终坚持“先做强后做大”的祁玉民,开始在商用车领域效仿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的做法,通过“先做大再做强”的扩张模式,为完成2015年整车产销150万辆/年的远景目标做准备。

国开行为华晨融资

华晨在商用车领域的扩张运动,无疑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一直以来,华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破解资金困境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个疑问直到9月14日,华晨与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正式签署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协议当日才被解开。

根据协议规定,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华晨汽车将向中国银行间市场发售总金额2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该笔融资券将由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承销,并实施余额包销,华晨汽车集团在中国银行间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祁玉民向记者透露,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补充集团本部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5亿元,二是调整公司债务结构偿还银行贷款5亿元。

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只是华晨与国开行启动百亿融资计划的第一步。据华晨汽车集团总裁助理雷小阳的表述,自2009年9月华晨与国开行签订百亿元融资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决定在国际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建等多个项目领域合作。

“下一步,华晨与国开行将就中期票据发行展开进一步合作;未来,双方将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落实剩余80亿元的融资项目。”雷小阳说。

绑定了国开行的华晨汽车再也不愿意外界评论自己的资金问题,祁玉民更是宣称在思路明晰、项目明确的情况下,华晨筹集发展资金的序幕已经拉开,资金问题不会影响华晨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

之前,华晨汽车对外公布的“十二五”战略规划是: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完成整车产销150万辆/年、发动机产销150万辆/年、销售收入超过1600亿元/年的目标。

在商用车领域完成跑马圈地的规定动作后,如何让客户接受华晨汽车的一系列产品?解决了项目、资金等战略层面难题后,市场对祁玉民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05

高息融资 开发商找钱“各显神通”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6885.html

者按:

开发商的融资环境正日渐恶化,从证监会暂停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再融资的审批,到暂停房地产上市公司重组审批;从国家收紧第二套房贷、暂停第三 套房贷到银监会对60家大型房地产企业的摸底调研,以及从深圳到浙江,再到北京等地的预售资金监管规定,开发商的融资渠道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收紧。

与此同时,房地产信托、民间借贷等尚未明显受限的融资渠道开始大行其道,成为不少开发商筹集资金的首选,就连金地集团、恒大地产这类大型的房地产公 司也都开始转向信托融资。问题是,当业界都已认定这一轮楼市调控将是“持久战”的判断下,即使今年销售额录得大幅增长的开发商,也必须考虑大量项目的资金 周转问题。对大多数开发商来说,未来,又将是一个“现金为王”的时代!

信托公司发行房地产信托的态度比以前谨慎。“这主要是因为政策的影响,使得我们更需要关注风险。目前政策波动性更大,房地产政策变化的频率比以前高,对投资期限和债权人的影响更大,现在可能半年或一年就要对市场进行更新判断。”

开发商对未来的银行融资环境似乎并不那么乐观,因此,开拓新的融资途径,已经成为他们不得不立即着手去做的事情。

有迹象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担保公司的短期拆借以及房地产信托发行都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融资成本也开始逐渐增加。

金地、恒大再发信托

近期,不少私人银行和理财公司手里,都有一些房地产信托产品在出售,而发行信托也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开发商们偏爱的融资方式。此前,绿城、星河湾等开发商,也都进行了房地产信托的尝试。

日前,平安信托和金地集团(600383.SH)合作开发的信托产品“同鑫1号”开始通过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发售。这是金地与平安信托在上海赵巷项目上合作以来,推出的又一个信托产品。

据悉,该信托的募集规模大约为6亿元,融资将投向金地位于深圳观澜的豪宅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8亿元。

有参加中信私人银行推介会的人士透露,此番募集的信托基金采用股权融资形式,即投资者没有固定回报,仅享受项目收益的分成,但根据目前观澜附近的同类型产品的房价测算,项目预计年化收益率高达22%。

对于22%的收益预计回报率,金地集团相关负责人称,这只信托产品是股权融资,没有保底收益,可能高盈利,也可能高风险,因此也无法与债券融资的成本去对比。

另一地产巨头恒大地产(03333.HK)近期也与交通银行合作,推出了一期信托产品。资料显示,该产品总发行规模为4亿元~5.5亿元,按照期限 分为3档,即1年期信托单位不超过2亿元,1年半期信托单位不超过2.5亿,2年期信托单位不超过1亿元。预计收益率在7.5%以上。

恒大地产的这一信托产品募集资金,将投向济南恒大绿洲。该项目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以北,四号路以东。总用地面积1018亩,总建设规模约220 万平方米,可售面积约197万平方米。根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记载,预计项目总投资82亿元,销售收入113亿元,净利润24亿元。

据悉,金地“同鑫1号”的募集时间为11月,而恒大地产上述信托产品的募集时间更长,为11~12月。

房地产信托翻倍增长

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选择发行信托产品来募集资金,使得今年国内房地产信托数量大幅增长。

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师李旸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今年房地产信托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1~9月,房地产集合信托的发行规模 达1240亿元,而集合信托的总发行规模共计2488亿元,也就是说一半的集合信托产品为房地产信托计划。而2009年房地产集合信托的总发行规模也才 480亿元,这种发展速度可以说出乎意料。”

李旸表示,这些房地产信托计划的平均融资规模达3亿元。就收益率来说,今年全年的年化平均收益率达8.77%。而10月底以来一些信托公司发行的房地产信托计划,收益率可达9%~12%。

不过,近期一些信托开始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来发行,将信托资金以股权投资方式,通过股权受让或向房地产企业增资,持有该项目或房地产企业股权。金地集团的“同鑫1号”正是这一创新的信托产品之一。

另一信托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房地产信托发行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年化收益率也在走高。据其介绍,目前一些房地产信托计划,年化收益率高的可以达11%~12%。对大型开发商来说,其融资成本在9%~10%之间,而小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在15%左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变化是,信托公司发行房地产信托的态度比以前谨慎。“这主要是因为政策的影响,使得我们更需要关注风险。目前政策波动性更大,房地产政策变化的频率比以前高,对投资期限和债权人的影响更大,现在可能半年或一年就要对市场进行更新判断。”

该人士表示,对政策的判断直接影响其对信托计划发行的选择。“一是在抵押率上,现在行业里一些信托公司从以前的60%~70%降低到50%。此外, 我们公司现在很少做短期的房地产信托项目,尽量拉长投资周期,以减少政策波动性带来的影响。我们现在发行的信托计划一般以两三年的中期投资项目为主。”

高息融资增加

虽然房地产信托的数量逐渐增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倾向于发行信托融资,但并不是所有开发商都具备这一融资条件,因此,这些开发商将转向其他成本更高的融资途径。

日前,广州某注册资本金超过3亿元的担保公司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自9月份开始,广州市场上一些中小型地产企业的融资行动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地产企业就找上担保公司做资金拆借。

“小企业的资金状况明显较上半年紧张,它们的融资需求从几千万到一两亿元不等。融资目的有些是为了项目开发建设,有些是为了储备资金,趁土地价格低迷时拿到地块或好项目。”

正是由于几千万或者一两亿的融资规模很难引起信托的兴趣,加上小企业的项目缺乏大公司的品牌号召力,发行难度较大,因此,小企业只能通过向担保公司短期拆借等方式高息融资。

“目前,我们公司放出去做短期拆借的自有资金,一半被房地产企业借出去了。在广州,大约有五家中小型地产企业向我们拆借资金,一般拆借额为1亿元,借款期为3个月。有些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有些用于支付工程款。现在月息为6分。”该人士表示。

按照月息6分计算,这种3个月短期融资的成本高达18%。远远高于银行贷款,也高于企业债券和房地产信托。

业内人士称,担保公司给开发商的短期拆借在各地利息不同,但总体上都不算低,一般只用于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山东某地级市一家担保公司的董事长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当地月息七八分的也有不少,高息很疯狂。”

上述担保公司人士补充称,该公司拆借给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也是通过入股形式,持股后合作开发,进而锁定收益,更容易控制风险。

银监会要求严控房企贷款风险
银行对房企实行“名单式管理”:不在名单上不放贷

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监管机构已于近期完成对60家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的调研,由于大型房企集团关联结构复杂,信息严重不透明,房企负债率整体上升,资金链趋紧等原因,监管部门要求各家银行严控大型房企集团贷款风险。

这一监管层的最新动态被业界解读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又将受到限制的信号。

银监会调研60家大型房企

银监会的调研报告显示,60家房企中,有18家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70%。同时60家房企共有4266个成员企业,其中有64个成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90%。

房企集团多头授信风险成为风险排查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集团内互保现象有所上升,互保贷款金额高达1417亿元。

从贷款期限结构看,60家大型房企集团在一年内到期的大额贷款占比为28.3%,2012年底前到期的大额贷款占比为63.6%。

针对银监会近期密集调研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一事,某城商行一支行行长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银监会对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贷款的要求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意见,并不意味着短期内会出台具体政策去收紧信贷。

“监管层今年已经对银行信贷额度进行了控制,大部分银行都是按照年初制定的信贷额度在进行投放,总行并未明确要求房地产贷款的占比要控制到多少。” 该人士表示,目前距离年关已近,在剩余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本来银行信贷就已不多,因此对房地产贷款的影响不会很大。如果明年监管层针对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 出台严厉措施,届时的影响效果才会显现。

持这种看法的银行界人士较多。某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也对本报表示,这并不意味着银监会要求收紧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而是银监会在给银行提示风险。银行可根据这些信号,检视自己在房地产上的贷款结构,据此做出相应调整。

据了解,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业实行集团并表授信管理,集团及各成员企业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在建工程的五成;对集团内部关联交易进行跟踪监测,严防信贷资 金转移或挪用;核实项目资本金的真实来源,防止企业通过关联交易抽逃资本或以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金;严格控制贷款关联担保,禁止互保。

同时,对于存在高价购地、跨业经营、过度扩张、负债率偏高等问题的高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应密切关注其经营状况,一旦资金回笼出现紧张,应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提示银行风险

某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今年银行总体信贷规模收紧,不仅仅影响到房地产板块。基于房地产调控的密度,今年银行对房地产板块更加 关注,更加敏感。“因此对银行来说,今年对房地产企业贷款的选择空间会更大一些,以前是很多房地产企业来贷款,基于同业竞争,大部分都能获批。”

上述分行行长则表示,近几年,房地产新增贷款余额占比一直在上升,银监会的精神是让银行在房地产贷款上更加理性和谨慎。

该人士还表示,从更大方面来讲,银监会从今年年初就提出银行要实行差别化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小户型自住房的信贷支持。自 4月份房地产新政出台以来,每次政策出台都会重申这一意见,意味着房地产调控的思路越来越明确。“这也表示,房地产调控并非就是要收缩房地产贷款,而是要 优化贷款方向,使其更符合城市化进程。在个贷上,也是这样,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是鼓励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抑制投资。”

集团授信控制升级

针对大型房企集团的金融风险积聚问题,银监会将其年初以来便着力推行的“名单制”管理方式再度加码,将资质较优的大型房地产集团也纳入监管范围。

“银监会早已经要求对房地产贷款实行名单式管理,目前我们银行要求,只有在名单上的企业才能贷款;如果不在名单上,但项目资质又特别好的房地产贷 款,要拿到总行去审查。”一位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对本报表示,实施名单式管理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大型房地产企业涉及到大额授信,都是通过集团整体授信来做 的,由总行对大型房地产企业总部对口进行,但是这种授信不封闭,因此造成很多大型房企囤地、项目之间资金挪用和混用等情况,因此设定名单以删除部分风险较 大的房企。

今年1月,银监会明确提出,对经银行调查发现和(或)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存在囤地捂房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新 增贷款。4月,“国十条”出炉后,监管层明确要求,商业银行须重视开发企业资质、业绩和信用度,在全行实行开发商企业名单式管理。

最近,监管层再度对存在土地闲置的开发商贷款提出警示,要求商业银行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的闲置土地核查处置工作,妥善利用闲置土地信息,对闲置土地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漠然处之、不作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主要负责人需向监管部门写出书面说明。

另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监管层从前年开始就已要求银行对大型房地产企业进行集团授信,并非此次调研后第一次要求。“这个集团授信是虚 的,总体授信后再看各个具体项目,对其在总体授信额度下具体授信。比如对某房企集团总体授信100亿元,该集团一年有10个项目上马,则要看具体每个项目 的资质,比如银行会预测其未来销售前景如何,以此来对每个项目分给不同的贷款额度。”该人士表示,但这一两年来,银行对房地产企业集团授信的要求更加严 格。

资金依然是房企面临的大问题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提高了0.8个百分点,通胀进一步加剧。而10日晚央行决定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则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已经确立转向,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按照目前的态势,年 底前央行可能继续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不排除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

在宏观经济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调控也在继续深化中,并直指开发企业融资领域。预售款在企业资金来源比例中虽然有所下降,但绝对量却不小,由 于预售款的主要来源也是银行贷款,为了防范风险,北京出台了严格监管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款的政策,全国多地也跟进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

预售款监管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开发企业失去了全部预收款的使用权,而只是用于保证工程建设的部分资金需要按照相应工程节点支取。然而,这种监管客观上给企业的资金运营带来了压力。对于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预售款监管影响不是很大,但中小企业则将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

除了预售款的监管政策,房地产开发信贷再一次收紧。据报道,银监会近期完成了对60家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的摸底调查,发现有18家平均资产负债率超 过70%;银监会提示银行严控大型房企集团贷款的风险,要求银行对大型房地产集团实行并表授信管理,房地产集团及各成员企业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在建工程的 50%。

这个新规定实际上堵住了部分企业通过设立分子公司进行融资的渠道。在整体上,银行通过并表措施控制企业的信贷风险。银监会的这一举措表明,政府对未来市场发展方向比较谨慎,防范金融风险已经提到最高金融监管部门的日程工作中。

从整体资金流动性看,虽然美国通过了6000亿美元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中国央行也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造“蓄水池”来规避和对冲境外热钱 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加上近期央行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接下来我国经济体系中新增贷款总量将被严格控制。现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多是历史旧账,是存量问 题。

虽然经济体系中流动性汹涌而来,但这似乎与房地产企业不太相关,调控政策已经将房地产业与流动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隔离。由于实行了严格的限购、限 贷、预售款监管等政策,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将会相当紧张。为了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资金紧张的企业必须进行降价促销,加大推案量。反过来,一些资金无虞的企业 则倾向于惜售,因为开发门槛在不断提高,市场供应量就会减少,惜售未免不是实现价值的更好方式。(作者系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高级分析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6

花样年拟在台湾地区融资约4亿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4MMDAwMDIwODY4MA.html

11月30日,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777.HK)公布,继本月17日宣布筹备在我国台湾发行存托凭证后,公司已向台湾证交所及 台湾“中央银行”提交申请,拟发售不超过2.4亿新股的台湾存托凭证并于台湾证交所上市。据花样年有关负责人透露,该次上市集资约3亿-4亿元人民币,若 发行成功,花样年将成为在台交所上市的第一家大陆房地产商。

作为深圳二线地产商的代表之一,花样年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10月31日,花样年权属土地储备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361万平方米,比去年底增加了近1/3。

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相匹配。去年11月才在香港上市的花样年融资频繁,上市集资约37亿元,上市约半年后,公司再次于市场筹集资金,发行了息率14%、1.2亿美元(约9.3亿港元)的优先票据,几乎创下了今年房企赴港融资高息之最。

据花样年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潘军向媒体透露,花样年此次拟发行1.2亿台湾存托凭证,每一股台湾存托凭证代表两股公司股份,将集资约3亿-4亿元人民币。

台湾存托凭证将透过要约由台湾民众认购的方式,向经选定的台湾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发售。花样年方面认为,台湾资本市场活跃,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发行台湾存托凭证是公司目前筹集额外资金最为优化的方法。”花样年相关人士透露,此次融资的成本要低于此前在香港的融资。


另 据台湾证券交易所有关人士介绍,台湾地区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PE)为15~20倍,比新加坡及香港市场都要高。此外,台湾地区的资本市场相对于新加坡 以及香港更加活跃,这是由于个人投资者远多于机构投资者,两者分别占70%和30%,这使台湾股票的换手率高达150%,比香港的50%~60%的换手率 要高出3倍左右。在台湾上市,利于改善公司股价估值并提高流动性。

根据公告,此次增发新股的数量,约占发行新股后公司扩大已发行股本的4.69%。其发行价及发行总集资金额后续另行公布。

创立于1996年的花样年集团,项目聚合于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及京津都市圈,主要发展城市综合体和精品高档住宅项目。

偏高端的产品线令花样年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11月25日,评级机构标普指,花样年由年初至今的销售额,较标普的预期为差,显示公司的项目风险较为集中。宏调之下,花样年也在积极地拓展新的机会,尤其是国际化业务。

台 湾成为花样年国际化业务的第一站。花样年预计将本次募集的资金全数留于台湾,其中约12亿新台币将用于与台湾上市公司泰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合营 公司共同开发位于台湾金门的旅游及度假村项目。潘军称,目前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融合已成为两岸发展的大趋势。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出台将更有 力地推动两地经济的互动,花样年看好由此衍生出的商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3

融资新支点:五大电力密集分拆新能源资产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7/yNMDAwMDIwOTYyNQ.html

继2009年12月10日国电集团下属新能源平台——国电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916.hk,下称“龙源电力”)在港上市之后,2010年12月6日,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00958.hk,下称“华能新能源”)正式招股,迈出了赴港上市的“最后一步”。

而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01798.hk,下称“大唐新能源”)也将于12月7日正式招股。至此,五大电力集团中已有三家将新能源分拆上市。

剩下两家——华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虽然没有明确上市时间表,但本报记者获悉,华电集团已经通过福新能源有限公司整合了新能源资产,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则在香港控股了一家壳公司,计划将新能源资产分批注入。

“在五大电力企业的业务版图上,新能源正摆脱原来的配角地位,”能源专家林伯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随着火电业务瓶颈日益凸现,新能源资产正在成为电力巨头们重要的效益增长点和新的融资支点。”

密集上市

12月6日,华能新能源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自即日起招股,招股价在2.98港元—3.98港元,拟发行24.9亿股股份,拟集资74.2-99.1亿港元。


作为华能集团旗下子公司,华能新能源主要业务为风力发电,其战略投资者包括国家电网、淡马锡控股及中银集团等。

据一位接近华能集团的人士称,华能集团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筹划新能源公司分拆单独上市,但受制于当时国资委希望央企实现整体上市的大思路而搁置。在去年国电电力旗下龙源电力在港IPO获得巨大成功后,华能迅速启动了新能源公司的上市工作。

几乎同时上市的大唐集团新能源资产,今年7月刚刚把大唐集团公司旗下除上市公司之外的风力发电资产整合成了大唐新能源股份公司。

接近承销团的人士透露,大唐新能源招股价介于2.33-3.18港元,将发行约21.43亿股,计划募资68亿港元。战略投资人包括中铝海外控股公司、鞍钢集团香港子公司、长江电力、国家电网国际发展公司等。

实际上,华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新能源资产证券化也是指日可待。

据华电集团旗下新能源子公司总经理方正近期在参加论坛活动时表示,华电新能源公司的上市工作正在紧张准备中,时间定在明年,地点依然是香港。方正表示,华电已计划将福建省境内的水电资产注入该公司,这将为华电新能源带来约4亿元以上的利润。

五大集团中唯一没有将新能源资产单独上市计划的中电投集团,实际上已先行一步。

早在2007年底,中电国际就收购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并将其改名为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中电投已实现对该上市公司的控股,未来将把旗下新能源资产注入到该公司中。

扎堆港交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经完成和即将实现上市的国电、大唐和华能中,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香港作为其新能源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地”。

对此,国金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张帅表示:“这主要是香港的资本市场更为灵活,而且对新能源产业认可度也很高。”

“在香港上市,监管审核较快,而且融资频率和次数的限制少。” 张帅说。

据已经公开信息,2009年龙源电力上市时,融资目标仅为100亿,最终超额募集到177亿元,创下中国电力企业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额最大、市盈率最高等多项第一。

一 位投行人士则对记者解释称,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新兴发展状态,目前利润还不高,且盈利不稳定,而国内A股上市有连续3年盈利等要求,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很难 达到要求。此外,这些央企的新能源子公司往往是集团业务重组而成的,在A股市场涉及重大业务重组的公司短期内不能上市,而在香港H股上市则不受这些限制。

一 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则认为,在电价机制没有理顺的情况下,电力集团用传统能源资产融资难度较大。而在华能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之前,龙源电力、新天绿色能 源等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企业在香港上市后,融资情况不错,显示出资本市场对香港上市的清洁能源的需求要高于内地火电资产。

做大新能源

本报记者了解到,国电、大唐、华能作为五大电力集团新能源资产上市的先行者,同时也恰好是我国风电投资运营企业的前三甲。其中,国电集团目前风电装机约为560万千瓦、大唐集团风电装机约为300万千瓦、华能集团风电装机186.2万千瓦。

“当初,几大电力巨头发展新能源,出发点大多是出于获得更多火电项目的目的,因为国家规定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必须在本企业的电源结构中达到一定的比例。而到现在,几大电力集团已经开始将新能源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产业来运作。”林伯强说。

目前,酝酿一年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上报至国务院。根据上述发展规划,初步计划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要达到1.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2000万千瓦。

大唐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胡永生表示,大唐新能源公司目前已在内蒙古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在役风电场——赛罕坝风电场;在上海建成了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场——上海东大桥海上风电场;并把内蒙古东山风电场建成了国内首家电网友好型风电场。

华能新能源总经理赵世明表示其正在加拿大、新西兰等地进行风场前期研究,物色海外并购机会。另海上风电方面则已有2000万千瓦的项目进行测风,太阳能方面则正进行13个前期准备工程。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的成本将越来越低,而传统火力发电的成本则越来越高。对于处在原料和电价夹缝中的五大电力集团来说,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林伯强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42

复制义乌:商圈融资的可行样本?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5279.html

果将类似于义乌小商品市场这样聚集于一定地域内的商品交易市场和商贸服务聚集区,又称“商圈”,整体打包,就能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变为一个整体的可控风险,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那时候,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江西鑫达机械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浩1998年开始创业,企业刚起步时,总是因为融资难而痛失不少商机。

长期以来,困扰商贸企业的融资难题有望逐步得以解决。

商务部正会同银监会等部门酝酿出台《关于促进商圈融资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据新华社报道,商务部日前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了促进商圈融资发展交流会,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温再兴在会上透露,《指导意见》将从推广适合商圈特 点的融资模式、创造良好的融资服务环境和建立商圈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商务主管部门、银行业监管部门、融资性担保机构、金融机构、 商圈管理机构在推动商圈融资发展中所承担的职责,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是政府部门推动商圈融资发展的一个重要文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中小商贸企业2600万户,占商贸企业总数的99%以上,由于固定资产少、规模小、业态繁多等原因,这些企业长期以来面临融资困境。

温再兴说,发展商圈融资,一方面放大了单个企业的信用,增强其融资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征信成本,提高其为中小商贸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商务部3月份左右就开始对商圈供应链融资进行调研,在10月份左右最后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文稿,并在11月份,大约半个月前交给银监会。接下来,银监会和商务部都会在修改之后,再征求内部意见。”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今年5月份,本报记者曾报道,商务部正在积极研究推动发展集群融资这一新型融资模式,相关具体支持配套政策预计将于今年内出台。

今年6月21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

据悉,此次的《指导意见》也是配合上述文件,集中体现出商贸中小企业特别是商圈中的中小企业所落实的政策。具体地说,就是首先引入专家来指导中小商 贸企业逐步完善财务状况、征信水平;再将银行、担保公司介绍进入商圈来对接。“政府做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来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消息人士透露。

单个小的商贸企业可能由于资本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但是经过调研发现,如果将类似于义乌小商品市场这样聚集于一定地域内 的商品交易市场和商贸服务聚集区,又称“商圈”,整体打包,或者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所组成的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就能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 险变为一个整体的可控风险,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商务部调研发现,由于商品交易市场拥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和担保体系,截至2010年3月,浙江杭州湾钢贸城已帮助200多家入驻企业获得担保融资累计 超过30亿元。他们的方法是,商圈管委会或管理公司对入驻的中小商贸企业进行组织筛选,再通过担保公司或商圈管理公司担保为其获取银行融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35

京东融资5亿美元:电子商务红海生存术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9/xMMDAwMDIxMzQxMQ.html

国内电子商务竞争白热化。

最具爆炸性的消息是京东商城成功融资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沃尔玛。

12月28日,京东商城发言人李静向本报记者表示,将于春节前公布此轮融资的细节。而沃尔玛主要以战略投资者的角色出现。

这是国内B2C行业融资竞赛中的又一纪录。此前麦考林率先登陆纳斯达克,成功融资1.2917亿美元,成为中国B2C美国上市首股,紧接着当当成功融资2.72亿美元。

京东5亿美元也撑高了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的天花板,超过了盛大(2002年软银投资4000万美元),阿里巴巴(2004年软银领投8200万美元)当年的融资规模。

实际上,早在2007年起京东就开始融资,以满足疯狂扩张的需要。今年初,老虎环球基金向其投资7500万美元。

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认为,当当上市、京东融资将引起新一轮价格战、服务战、圈地战。他认为2011年对于中国电子商来说是关键的一年,抢风投、抢地盘、抢用户,一些B2C公司将被战争的巨轮碾得粉碎。

而参与这场B2C大战的企业,不仅包括当当、京东、凡客这些互联网出身的公司,也包括苏宁、国美这样的传统渠道,以及海尔、海信这样的传统品牌企业。

对于中国B2C电子商务企业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繁华的背后是激烈的杀伐角斗。

融资战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23日透露,C轮融资到账部分已超过3亿美元,明年3月前可以全部到账,届时将公布融资细节。

李静透露,除了沃尔玛外,C轮融资还有另外六家公司投资京东商城。

沃尔玛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未曾发出任何相关公告,对于传言或推测不予置评。

当当上市融资2.72亿美元后,联合创始人李国庆在微博上称将与对手进行价格战与服务战。现在轮到刘强东财大气粗了:京东商城C轮融资5亿美元,超过了当当与麦考林两家上市公司融资额之和。

即使拼市场,京东商城也不逊色。目前当当市场市值约23亿美元,记者采访获悉,京东商城此轮融资估值在15亿至18亿美元之间。

京东此前提供的资料显示,京东商城2009年销售额约40亿元。刘强东曾透露,2010年京东商城交易额将突破百亿。

京东商城未来几年仍将处于高速增长期。刘强东预测,2011年销售额约240亿至260亿,其中IT产品(主要为笔记本、DIY配件)达85亿元,手机和数码约60亿元,大家电约50亿元左右,小家电约25亿元,日用百货35亿至40亿元。

岁末年初,中国B2C行业风生水起,进入前所未有的火爆阶段。易观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全行业融资额高达10亿美元。

吕伯望则认为2011年中国B2C行业火爆行情仍会继续:更多风投进入,更多创业者进入,将形成互联网泡沫、web2.0以来第三次创业与投资热潮。

天价服务战

29日,当当创始人李国庆、俞渝夫妇在中国大饭店宴朋请友,李国庆在邀请短信中说,感谢大家多年来风雨同舟及给予的支持。

与刘强东一样,李国庆、俞渝并不轻松:上市成功,融资成功,并不是胜利的结束,而是战争的开始,战争模式是不断地烧钱。

刘强东透露,C轮融资之后京东将着力建设物流中心,上市前不再考虑融资问题。吕伯望认为,京东商城5亿美元的融资主要用于建设物流中心,发展配送合作伙伴。而建设一个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5亿美元并不多。

此前,京东已经进行了两轮融资,三轮融资共计融资6.8亿美元。

今年5月,刘强东宣布公司将在北京新建一个占地30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成为亚洲最大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满足日处理10万单,年销售额超200亿的需要,而这个物流中心的投资是6亿到8亿元。

除了北京之外,京东还在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四地建仓储中心,下个月京东在武汉的仓储中心将投入使用。按照京东规划,未来三年京东将在全国建设20个到40个大家电的仓储中心,大家电的运输成本高,从北京到西安平均要400多块。

吕伯望说,京东商城销售的产品决定其仓储、配送模式必须区别于当当、卓越:当当、卓越,每单价格低,可以通过第三方配送完成,而京东卖的是家电,每单价格高,且多为现场结算,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风险太多。

即使当当、卓越,为了降低风险,也采取预付金方式:每个结算周期开始,伙伴先预付部分资金给当当,结算周期结束,当当扣除货款后,合作伙伴再补足预付资金。

吕伯望认为,建物流中心,组建配送队伍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服务质量,现在的电子商务打的是价格战,未来更要打价格战。

刘强东希望这个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完全建成后,京东的配送速度超过其他对手,同时不产生任何风险。

当当上市融资后,宣布拿出4000万打价格战。吕伯望认为,京东融资6.8亿美元主要用于服务战。他认为当当用于服务战的更多。

“这是一场昂贵的战争,谁最有钱,谁就能坚持到最后,坚持到最后的赢家,是极少数。”吕称。

电商红海

吕伯望认为,由于风投及创业者的推动,一大批电子商务企业产生,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正在丧失。

淘宝网通过调查,测算出了目前B2C行业有几个平均数据:网站转化率是千分之三,推广ROI(投资回报率)平均是1比0.3,获得一个实际购买用户的成本是80元,获得一个真实有效点击要用0.8元,获得一个购物注册用户成本要20元。

电子商务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省去了店面成本,通过互联网直达用户,降低了营销成本。吕伯望称,如果通过百度搜索上的点击成本不断上升,通过网络联盟、网址导航等方式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无限上升,电子商务的成本就可能高于传统商务。

酷运动创始人朱启功向本报记者抱怨,从年初到年末,搜索点击的价格翻了一倍不止。

对于网民来说,电子商务的优势是低价格。但低价格正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痛点:通过传统商务的手段找到北京城最便宜的价格,你得用几天,通过电子商务找到全中国网上价格最低的产品,只需要几分钟,而且坐在电脑前就能完成。

买家迫使电子商务企业降价,利润空间越来越低。

康熙体育创始人曲鑫认为,电子商务在整个商业领域所占比重还很小,这使得他们面对产品提供方没有议价能力,传统渠道拿到的货物款式更全、更新,价格更低,进一步压缩了B2C电子商务企业的赢利空间。

前不久,京东与国美、苏宁等传统渠道发生冲突,饱受传统渠道盘剥的家电厂商仍然选择支持传统渠道。

曲鑫告诉记者,与传统渠道比,电子商务向上游拿货时没有议价能力;网民通过网络比价的便捷,只能价格战;互联网营销成本的上升,必须烧钱,已经成为B2C行业的三大杀手。风投与创业者们认为,B2C是座金矿,但赚到钱却很难。

更强大的竞争来自传统企业,传统商务企业及传统品牌制造企业如国美、苏宁都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海尔、TCL等家电制造商除了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之外,同时进驻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网站。

张瑞敏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传统企业有现成的物流、服务体系,有成熟的供应链,服务战的成本几乎为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