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92
最近,當恒生指數(HSI)跌破18,000點水平以下,我開始貪婪,趁機買入我認為擁有經濟專利和估值吸引的公司股票。當別人恐懼的時候,我樂於從容在低價買入我心儀的股票,作長線投資。
在18,000點以下入市,風險有多大?
我翻查港股過去十年(2001-2011)的估值,市盈率 (P/E)在8倍到24倍之間上落,平均是14倍。18,000 點相等於2011年市盈率只有10倍,較過去平均低近30%。而且分析員預期HSI未來兩年(2012-2013)的盈利預測每年大概有10%(這可能有 一點下調的空間,視乎全球經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我認為,現水平的港股,已提供了足夠的安全網(margin of safety)。
最差的情況是(worse case scenario):如果歐洲、美國和中國同時出現問題(我認為機會率很低),港股估值將跌到8倍市盈率(相當於2008年金融風暴時的市盈率),即15,000 點水平。到時候,我一定會大舉入市。
至於國企指數(HSCEI)方面,估值更便宜,2011年市盈率只有8倍,遠低於其過去十年平均的13倍,吸引力非常大,價值投資者可以擇肥而噬。
世房地產項目調研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85
上個星期,我參加了世茂房地產(813.HK)的地產項目考察團,總共考察了四個項目,包括大連世茂御龍海灣、福州閩侯世茂御龍灣、晉江世茂御龍灣和廈門世茂湖濱首府等。
我的感覺是:世茂的樓盤做得不錯,從整體規劃到園林設計、人造沙灘、人工湖等,公司都是用心去做。由於她的產品質素高,加上「世茂」的高檔品牌,所以其樓盤的均價較周邊的樓盤貴。
可惜的是,觀看世茂的四個樓盤,所謂的「金九銀十」,今年并沒有出現。這點令我擔心,現在距離發展商降價速銷的日子不遠,內房股最黑暗的時期還未到。
大連世茂御龍海灣

福州閩侯世茂御龍灣

晉江世茂御龍灣
廈門世茂湖濱首府

比亞迪調研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07383/index
上個星期,我到深圳坪山參觀了比亞迪(1211.HK)的汽車廠和跟管理層會面,得出的投資結論是------雖然公司最壞的時間(今年第三季)已經過去,第四季業績應該會好轉,唯反彈的力度不會很強。公司還正處於業務調整期,相信最快2013年才可回覆較高速增長。短期內,我不建議投資者買入這股票,但我會把她放進我的觀察名單上,靜待機會,畢竟股神「畢菲特」二零零八年以每股八港元買入公司的股票,成為其中一個主要的股東。
回顧過去,我認為比亞迪最大的問題是2009年業務擴展太快,管理出現問題。由於最近兩年的汽車銷售遠低於預期,引致其汽車產能過剩,很多存貨壓在經銷商上,令經銷商怨聲載道,虧本經營。
公司現在的總年產能(包括深圳和西安的車廠)達到800,000-900,000輛,而今年預計總銷量只有大概450,000 輛(同比下跌13%),即其產能利用率低於60%,毛利率將會顯著下降。公司上半年銷量220,000輛,同比下跌23%,汽車業務的毛利率下降到只有16%(去年同期是27%),其利潤更同比大幅下跌77%,業績強差人意。
為了扭轉乾坤,公司致力整合經銷商的數目,從2010年上半年高峰期的1200個,減少到現在的800個。
另一方面,公司透過加強推出新的車型來吸引客戶,畢竟主打的F3車型已經老化。全新的S6 (SUV車型,2.0L 和2.4L)自六月份推出以來,尚算成功,九月份銷售超過7,000輛,由於單價(90,000-130,000元人民幣)較高(公司上半年的汽車銷售均價只有43,000元人民幣),對改善公司總體銷售額和毛利率有莫大的幫助。另外,公司短期內將推出G6 豪華房車(2.4L 和2.5L),原用F6底盤,配備直噴發動機和雙離合變速器的高新技術,單價80,000-110,000元人民幣,應有一定的吸引力。
經銷商數目減少後,加上比亞迪有新車款推出,經銷商的經營狀況開始穩定下來。
好消息方面,公司的F3、G3和L3車型通過了最新的節能排放標準,可以在今年十月一號以後,繼續享受三千元人民幣的政府補貼。
我認為比亞迪的長遠競爭優勢在於她的電池技術。雖然短期內(最少三年)不能為公司帶來很明顯的盈利貢獻,我對公司在電動車、太陽能電池和儲能電站等新能源業務的長遠發展是很有信心的。投資者應留意中國工信部即將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 ,看看中國政府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度(包括政策上和財政上的支持)。
我在比亞迪的車廠內試坐e6純電動車,感覺良好,管理層說:「一次充電只需要一個半小時,便可行走三百公里,而電池的壽命很長,可以充電四千次。」目前,e6純電動車已經應用在深圳的鵬程出租車上,唯數目不多。我相信純電動車的技術問題(主要是安全問題)已經解決,不能普及的主要原因是售價太貴(除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補貼後,每輛凈售價高達180,000元人民幣)和配套不足(包括充電站和維修中心),令私人買家卻步。配套不足也令F3DM不能普及。
現時,比亞迪的純電動車戰略是專注於公車上。公司為深圳大學生運動會提供250輛e6純電動車和200輛K9純電動大巴。K9的單價高達每輛二百萬元人民幣,政府補貼一百萬,毛利率大概30%。管理層預計今年可售300-400輛,明年1,000 輛。
翔龍基金大平賣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19009/index
除了安碩A50基金 (2823.HK)外,我還長期持有匯豐中國翔龍基金(820.HK),主要是長期看好中國A股和H股的表現和回報。兩只基金相比,我認為翔龍基金現價更吸引,價值投資者不容錯過,我最近也增持了不少。
翔龍基金現價HK$5.9, 相對她的每股資產凈值(NAV per share) HK$8.03 (26/10/2011),股價折讓達到27%,反映投資者看淡中國的情緒和該基金單薄的成交量(按:安碩A50基金的股價跟每股資產凈值比較是溢價8%)。翻查該基金自2007年上市以來,股價跟每股資產值的關系,最高是溢價28%(07年A股瘋狂的時候),最低是折讓39%(08年金融風暴),平均是折讓11%。隨著投資氣氛的改善,我認為她的折讓應該會慢慢收窄。現價買入,安全邊際高,風險不大。
我根據翔龍基金2011年3月份的年報,發覺她的投資分佈是:53%香港股票、47%國內A股。由於她的投資組合非常分散,總共有57只港股和43只A股,所以她過去的投資回報跟摩根士丹利中國A股指數(MSCI China A)和摩根士丹利中國指數(MSCI China)很相近。我認為當她的基金經理很容易,奈何我每年還要交1.5%管理費。
信義玻璃調研 股壇老兵鍾記
上個月,我跟信義玻璃(868.HK)的管理層會面,得出的投資結論是------公司的競爭力和業務前景不俗,唯浮法玻璃業務的毛利率有下調壓力(因為該板塊有產能過剩的問題),短期股價的催化劑是計劃分拆太陽能玻璃業務獨立上市(市值估計不會超過120億港元,公司將占75%股權),我會把她放進我的觀察名單上。
我從05年(公司上市)便開始跟蹤信義玻璃的業務發展,09年參觀過她在東莞的廠房。我覺得管理層的執行力很強,充分利用股票市場的力量來壯大公司的規模。過去幾年,公司不斷透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05年IPO、06年配股、07年配股、09年配股、11年配股),擴大產能及向上游的浮法玻璃(06年)和太陽能玻璃(08年)進軍。垂直生產(vertical integration)令公司的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提升競爭力。產品多樣化(包括汽車玻璃、建筑玻璃、浮法玻璃和太陽能玻璃)可以分散風險。
信義玻璃是從1989年生產汽車玻璃起家的,主要造維修市場,占該板塊營業額85%(70%出口,15%內銷),其余15%是OEM車廠市場(全是中國車廠)。現時公司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維修玻璃生產商,市場占有率大概是20%。我認為公司最大的競爭優勢是產品多樣化(適合不同的車款)和低生產成本(得益於規模效應)。由於維修市場的生意跟全球汽車的保有量有關,這個業務的前景比較平穩,跟全球經濟的關系不大,可以說是公司的現金牛(cash cow)。
建筑玻璃方面,公司是全國三大低排放(Low-E) 建筑玻璃生產商之一(最大是南玻)。跟外國比較,中國低排放玻璃的應用率還是很低,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雖然短期內私營商品房的新開工面積有所放緩(因為 房地產不景氣),大量興建公營保障房(目標是五年內提供三千六百萬套)勢將拉動未來幾年建筑玻璃的需求,業務前景還是樂觀的。
浮法玻璃方面,30%的生產是公司自用(加工成為汽車玻璃或建筑玻璃),70%是外銷。今年上半年,由於需求不足(主要是房地產不景氣影響了建筑玻璃的需求),這個板塊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售價已從2010年高峰期下跌超過10%,公司上半年的毛利率下降到只有22%(去年同期是39%)。現時浮法玻璃的價錢在低位徘徊,而原材料之一的純鹼的價格今年不斷上升,相信下半年的毛利率還是有壓力。為了減少成本,公司大部份(約80%)的生產線已採有天然汽代替重油作為燃料。
公司上市以來的財務數據都不錯,2005-2010年的股本回報率高達15-24%。唯一可以挑剔的地方是她的資本開支龐大,引致自由現金流經常出現負數,過去六年的總負數超過二十億港元。另外,公司經常配股,也會攤薄小股東的權益。
領導層的重要性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31323/index
股神「畢菲特」說過:「在選股方面,我寧愿選一家連蠢才都可以管理得好的企業,多於選一家需要出色的領導層或CEO才可以管理得好的企業。」基本上,我是贊成的。
但是畢竟「連蠢才都可以管理得好的企業」兼且有前景的公司數目不多,嚴格來說,我認為只有一些壟斷性的行業(即沒有競爭)才符合這個條件,例如屬於公共事業的中電、港燈和中華煤氣等,當然還有港交所。
回到現實世界中,市場是充滿競爭的,弱肉強食,我認為企業必須擁有出色的領導層才可以突圍而出, 做強做大,成為行業的龍頭。所謂出色的定義包括:遠見、創新、誠信和執行能力等。
以我多年的觀察,我覺得以下的公司擁有出色的領導層: 匯豐(5.HK)、平安保險(2318.HK)、港交所(388.HK)、聯想(992.HK)、金蝶(268.HK)、比亞迪(1211.HK)、德昌(179.HK)、創科(669.HK)、瑞房(272.HK)、Soho中國 (410.HK) 、經濟日報(423.HK)……(按:不能盡錄)
我認為港交所既有出色的領導層,而且屬於壟斷性的行業,難怪我愛不惜手。
管理股票投資組合的理念和戰略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32721/index
我嘗試把個人多年的投資風格和理念有系統地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投資風格和理念
- 透過從上而下的宏觀分析,作出適合的資產和板塊分配
- 著重基本分析,從下而上選股,專注投資擁有經濟專利的企業
- 利用技術分析來協助基本分析,尋找適當的買入或沽出時機
投資戰略
(1)資產分配
- 每個月,根據市場的宏觀變化和風險評估,戰略性分配資產,主要是決定股票和現金的合適比例區間
- 當股票價格上漲至估值太高時,減持股票的比例;當股票價格下跌至估值太低時,增持股票的比例
- 評估股票估值是否便宜的時候,應參考她過去十年的歷史估值區間和考慮她未來盈利增長的預期
- 每天根據市場的變化而作出策略性調節,捕捉資產錯價的投資機會
(2)板塊分配
- 採取從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尋找受益於現時及未來經濟環境和國家政策的板塊
- 重點關注國家支持和鼓勵的行業(包括銀行、保險、消費、科技、醫藥、新能源產業等)
- 輕倉政府嚴厲打擊的房地產行業
- 輕倉高污染及產能過剩的行業
- 輕倉出口工業股
(3)選股原則
- 採取從下而上的方式,著重對個別股票深入的基本分析,尋找被市場低估的股票,即其市價遠低於她的內涵價值,安全邊際高
- 嚴緊的基本分析工作包括:透過公司、競爭對手、供應商和客戶的調研,了解公司的競爭優勢和業務前景,以及分析公司過去五年的年報和財務資料,建立財務模型來計算她的內涵價值
- 專注尋找有經濟專利的公司
- 避開企業管治欠佳的公司
- 不要投資不明白或是商業模式太複雜的企業
風險管理
- 每個板塊佔股票投資組合的資產淨值不得超過25%
- 細價股票(市值少於十億美元)佔股票投資組合的資產淨值不得超過 25%
- 當找不到估值便宜的優質股票可買的時候,增持現金
- 當股價較買入價下跌超過20%時,發出警號,并全面檢討公司的基本因素是否改變,決定是否需要止蝕
Soho中國商業地段取勝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40434/index
在香港經營房地產開發的老行專會說:「投資房地產,最重要的三點是地段、地段、地段。」優越的地段保證了物業的升值潛力和抗跌能力,深受投資者和用家歡迎。
眾多內房股中,我認為Soho中國(410.HK)在買地的時候,最能堅守優越地段的原則,所以她的土地儲備(共兩百四十萬平米)只集中在兩個一線城市------北京和上海。更重要是,她現時開發的項目(五個在北京、九個在上海)全部都是位於城市最核心的地段,例如:北京的項目大部份集中在三環內,而上海的項目處於南京西路、外灘、復興路、虹橋交通樞紐、浦東世紀大道等。
除了優越的地段外,我認為Soho中國的競爭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 主營商業地產(包括商鋪和辦公樓),不做住宅物業,不受政府打壓住宅房價措施的影響。
- 由於公司的出色品牌和物業設計,項目很受客戶的歡迎,項目推出后,都能夠於短期內售出,而且均價高達每平米六萬元人民幣,毛利率超過50%。
- 高資產周轉率。公司採取貨如輪轉的方式經營,不會大量團地。
- 良好的財務管理,公司持有凈現金超過四十億元人民幣(2011年6月)。
- 有領導才能的管理層。我認為大股東兼創辦人潘石屹和張欣兩夫妻是最佳的拍檔。
估值方面,現價是賬面凈資產值(每股Rmb3.93)的1.1倍,股息率大概5%,估值合理。如果她的股價跟其他的內房股下跌的時候,我會考慮低價買入她的股票,作中線投資。
安踏調研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60165/index
今個星期,我跟安踏(2020.HK)的管理層會面,了解國內體育用品行業和公司現在的狀況和前景,得出的投資結論是-------行業面臨強大的逆風,明年是整合年,雖然公司的股價下跌不少,現價估值大概是2011年市盈率8-9倍,由於2012年盈利有下跌的風險,我建議投資者候低才買,無須高追。
總的來說,體育用品行業現時面臨以下的逆風:
- 在高通脹的影響下,消費者總體的消費力下降,令行業的銷售放緩
- 同店銷售(same store sales)增長大幅放緩,由過去幾年雙位數的增長,下跌到現時的單位數,甚至是負增長
- 分銷渠道(包括分銷商和零售商)積壓大量的存貨,為了增加現金流,個別品牌零售商大幅打折傾銷,引致行業出現惡性競爭,紛紛減價
- 零售商的經營成本上升,包括租金和工資,在銷售放緩和減價速銷下,經營困難,甚至虧本
我認為行業現時出現的問題,主要是過去幾年擴展太快,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品牌零售點數量以高速增長。例如本地龍頭李寧的零售點數量從2006年的4297個,增加到2011年的8300個。安踏的數量從2006年的4108個,增加到2011年的8000個。五年內翻了一番,年增長率達到14%。這還沒計Adidas、Nike、中國動向 (Kappa)、361度、特步、匹克、鴻國等品牌商開店的數量。
太多的店鋪,需求不足,行業整合是必然的結果。我估計明年將會出現汰弱流強的現象,很多不賺錢的店鋪會關門大吉。
面對逆境,安踏作出以下的策略:
- 主動減少明年上半年的定單,跟今年同比沒有增長,舒緩未來分銷商渠道的存貨壓力
- 容許零售商打折,從八折下降到七三折,增加她們產品銷售的競爭力
- 減少開店的數目
我擔心的是這些措施還未足夠,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的同店銷售只有單位數的增長,銷售突然急轉直下,反映在同業傾銷下,公司的產品售價缺乏競爭力。公司未來很可能要增加售與分銷商的批發價折扣,對公司的毛利率會有不利的影響,投資者必須留意這點風險。
公司將於十二月底進行明年第三季度的定貨會,管理層將於明年二月份跟2011年業績一齊公佈定貨會的成績。我會密切留意公司的發展。
讀朗咸平演講后有感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59988/index
最近有個好朋友轉寄了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朗咸平於今年10月22日在沈陽的演講文字稿給我,內容精闢大膽,披露了當前中國面臨的問題和危機,值得詳讀和細味。
朗咸平教授是國內著名的經濟學者,以敢言見稱。我90年代中開始認識朗咸平教授,他是我唸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財務課的老師,他講課生動有趣,能夠啟發學生的思想。
演講中,朗咸平教授重點說出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危機,包括:外國需求減少、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及勞工成本上升、產能過剩和國內宏觀調控令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最糟糕的是,大部份的中國企業都沒有定價權(pricing power),無法提高售價。
他提到「6+1」的產業鏈概念,詳細說明中國企業沒有定價權的原因。「6」是指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定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占整個產業鏈價值90%。「1」是指制造,僅占整個產業鏈價值10%。定價權決定於「6」而不是「1」,而中國企業只負責「1」,當然沒有定價權,唯有眼白白看著外國企業瓜分「6」的「肥豬肉」和成果。在國際分工中,中國分到最差的一塊,整個產業鏈價值最低的一塊,而且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剝削勞工。真正的制造大國是美國而不是中國,中國取得GDP的增長,而美國取得了利潤。
我認為富士康在中國為萍果制造iphone而換來「血汗工廠」的惡名便是最好的例子。萍果控制產品設計和渠道物流,而關鍵零部件則控制在美、日、韓、臺的廠商中。富士康只是代工而已, 沒有定價權,公司只能賺取微薄的利錢,而中國的勞工只能取得有限的工資。
現在中國有很多制造業的廠商已經撐不住而結業,但是朗咸平教授認為最差的情況還沒出現。隨著美國和歐洲的高負債時代結束,未來幾年,她們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勢必大幅減少,本來已經產能過剩的問題將更為嚴重,預料更多的工廠倒閉,失業率上升,影響國家的穩定。
基於以上的分析,應用在投資股票上,我認為大部份只做代工的工業股,都沒有長期投資的價值,關鍵是她們沒有定價權。投資者選股的時候,應該把重點放在從事「6」的企業上,例如在國內從事批發或零售、擁有自身品牌和產品設計的企業。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