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切成三半的人生 辜成允:四十歲前,我非常討厭我的姓

2011-9-29  TWM




辜成允,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台泥企 業集團的掌門人,自二○○三年接班後,靠著專注與拚勁,在大陸繳出一張亮眼成績單,然而當年面對哥哥與父親先後離去,他是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懼與不安?

撰文‧梁任瑋 研究員‧陳兆芬過去總是在媒體面前暢談「鷹式管理」的台泥董事長辜成允,八月二十九日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卸下心防,談他接任台泥董事長前後的難堪、 成長過程中與父親陰影的搏鬥,也談他不為人知的減壓方式。

風塵僕僕地從大陸回到台北,坐在父親辜振甫生前接待來賓的會客室裡,辜成允侃侃而談,他的命運彷彿在此刻重新與父親再次交融。以下是辜成允第一手告白摘 要:二○○三年,我接任台泥董事長時,面臨公司財務惡化、經營權不保的困境;當時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如何重整起來?今天沒整起來,就明天整起來。現在聽 起來好像雲淡風清,但當時的情況非常糟,只能用一句話形容:內憂外患!

談重整

「活都活不了了,怎麼會痛!」「誰會支持我?」○三年接任,○五年公司就要董監改選,我只有二年不到的時間準備。當時內心很慌張,想了半天不知道怎麼辦, 董事會、主管裡面所有人都不挺我;而唯一可能支持我的就是股東,只要我的成績單讓他們覺得我有經營未來的可能性,他們就會支持我!

台泥的股東有好幾種,國內的法人或股民基本上受八卦與小道消息的影響很大,所以真正只會按照基本面和營運績效來支持我的就是外資。後來我就去做了台泥第一 次的non-deal road show(非交易海外法人說明會),我自己去向大型基金投資人報告我要做什麼,直接找基金操盤人談,為什麼台泥前景這麼好,卻只有三、四%的外資持股?

和一般公司不同,我不找分析師溝通,而請幫我處理road show(海外法人說明會)的投資銀行,直接與基金操盤人談;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人是真正要進場買台泥股票的人。

「為什麼不買台泥?」我開門見山就問外資這句話,對方劈頭就回答:「第一,看不懂你們在做什麼?」當時台泥在水泥的成績不是特別好,外加有和信電訊、信昌 電子一堆關係企業,外資不懂台泥到底是在做水泥還是在做其他的東西?我說,這叫風險分散,但外資不買單,他說他們自己會管理風險,我聽了也覺得有道理,所 以回來後就決定處分不必要的轉投資。第二,外資認為台泥員工分紅的比例過高;第三,台泥股利發股票會稀釋外資股東權益。所以,我立刻從善如流,把員工分紅 從一○%下修到三%,並且把股利改成純現金,每年保持至少七五%的配息率。

外資的建議,我全部一筆筆記下來,而且立即納入制度,那個時候我刻意去累積很多小勝變成大勝,追蹤哪個外資會寫對台泥有利的報告;果然,外資持股比率從○ 三年不到四%,一路上升到○五年的四三%。後來證實,四三%外資持股裡,有七八%把票投給我;○五年的改選靠著外資股東的支持,經營權就此穩定下來。

但這只是過了第一關,緊接著,台泥的財務受到轉投資績效不佳的影響,越來越糟,加上外資股東的強烈建議,○五年我忍痛把和信電訊、信昌電子賣掉。儘管當時 我明知和信電訊營運即將進入收割期,也只能割捨。「當時活都活不了了,怎麼會痛!」如果沒有把和信電訊賣掉,就沒有今天的台泥,沒有什麼好說的,台泥去大 陸投資的第一筆錢,就是賣了和信電訊。這筆錢進了大陸蓋了福州廠。因為「與其在小市場裡面當小魚,還不如到大市場搏一下。」賣掉和信電訊這個決定大家都覺 得我瘋了,但對我來說是很清楚的,這就是我向父親報告的,我們要切割、要到大陸去發展。

那個時候覺得水泥是我們在台灣會做的、又做得好的事業,如果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把大陸市場做好,台泥就有可能從台灣的公司變成國際性的公司,遠比在台灣、小 規模的公司來得好吧。

談父親

「別人看到的是我父親不是我」我的人生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以二○○○年到○四作為間隔,二○○○年之前是大家比較不注意的,○四年之後雖然辛苦,但很 扎實,我終於不再覺得姓辜是一件討厭的事了。

四十歲之前,我非常討厭我的姓氏(沉吟了三秒),這件事我也對父親說過,因為別人看到的是我父親不是我,這樣子沒有意思。

事實上,我的父親是我跟過的兩位老闆之一,另一位是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宋作楠。

我跟著父親做事時間最長,一九八二年(編按:當時辜成允二十八歲)我進入台泥工作,一直到他離開;在這個過程中,他對我最大的影響是「堅持」,他有所為有 所不為,一直是以多贏、雙贏,不以利潤為導向的方式去經營事業。父親要求公司要用高度或深度,去代替短兵相接。這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經營智慧。

父親在兩岸的聲望,對台泥進入大陸一定有很大的助益,但我想更重要的是,除了先天上的優勢,到底後面自己有沒有實際的本領?

我一直對同仁講,老董事長協助我們開了很多門,但是要讓對方感受我們是最好的選擇,這樣後面才會有其他人持續幫我們開門,這一定是要做口碑的,所以我們在 大陸非常愛惜羽毛,什麼事情都很注意,絕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四十歲以後,我做事也做到一定的程度了,我已有自信如果今天我不姓辜,或不吃台泥這口飯,也一定可以在別的地方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們兄弟姊妹現在都還與母親同住在一棟公寓裡,一人一戶,各自獨立,有事情可以互相照顧。大家定期與母親吃飯,平日輪流照顧,母親也很會安排自己的時間。 有時候我們要約母親吃飯,她會說有事,聽到這樣,我非常高興,我父親個性像月亮、母親像太陽,她很外向、直爽,聽到她能把自己生活安排得很好, 當兒子的比甚麼都高興。

即使父親走了,我們母子關係仍然一樣。很多人問我,有沒有感覺責任比較重,我覺得沒有,反正該做的就要做,我的個性就是這樣。

談減壓

「只要有煩惱,睡一覺起來就忘了」我是樂觀到不要命的人。說起來你們可能不相信,我如果事情想不清楚的時候,就會去睡覺。很煩、很生氣的時候,也去睡覺, 一睡覺我就忘記這些事。我可以睡很久,現在還沒碰過比我厲害的對手,最高紀錄是在美國念研究所時,曾睡三天三夜不起來,所以我出差最喜歡坐越洋航線,因為 可以睡十幾個小時!

睡覺對我來說是減壓,做不同的事情就是減壓,我只要轉換事情就可以轉換心情,這個公文換成那個公文、這個公司的問題換成另一家,原本的壓力就不見了(大 笑)。

外人看我這八年改變很大,事實上並沒有。我是喜歡解決問題的人,我喜歡挑戰、克服挑戰,也享受從挑戰裡走出來的過程,只是大家以前都沒有發現我有這種特 質。

外界認為二○○○年以前的我好像沒幹什麼,事實上我也做了幾件事,一是台泥和平電力(和平水泥、和平電力、和平港)三合一案子,當時大家都認為那個會虧 本、做不成,但沒有想到它變成最好的投資,從三個毒瘤變成三隻金雞母。

講老實話,那時候的生活沒有太多壓力,因為只是團隊裡面的一員,上有董事長、總經理,我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好,沒有經營的壓力與責任,我也不必去做決 策。

談喜好

「就是想要做與別人不一樣的事」當時我為了打發時間,就給自己創造一些問題,開始組音響。我組音響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去找很便宜的零件,然後做出可以打 敗百萬元音響的質感,我就是專門在做這些事。

我喜歡學東西,外界比較清楚的是我玩音響。事實上,我從前也爬山、潛水,喜歡挑戰自己的極限。

(指著手錶)我的手錶是最好的手錶,可以上山、下海、沒有電池,時間還能繼續走、還可以潛水、又便宜,這可是「世界名錶」(大笑),這裡面有高度計、溫度 計、深度計、羅盤。

我也喜歡玩照相,我要求自己的東西在與專業的東西擺在一起時,要能夠看起來還有點像,我要求拍出來的東西要有自己的風格,我就是想要做與別人不一樣的事 情。沒有打算要展出,只是自己看開心的。

我以前時間較多時,更喜歡去夜市吃小吃,你隨便提台北哪家夜市小吃,我全都知道,我是可以出夜市地圖的那種人,對美食也有一點心得領略。對我來講,能夠走 到夜市裡,坐下來吃一碗鵝肉米粉、與老闆聊聊天,這是對我自己的一種肯定,代表我還沒忘記我是個「人」,代表我做人還沒有太偏離。

辜成允的人生三部曲

第 1 部:辜家二公子(46歲之前)「40歲之前討厭自己姓辜,因為別人看我都是看到父親的影子。」27歲 自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28歲 進入台泥,任職企畫室主任,負責規畫公司業務管理系統37歲 升任台泥總經理。喜歡改裝音響及攝影46歲 長兄辜啟允逝世,辜成允人生進入另一階段第 2 部:少康中興(46歲到50歲)46歲 長兄逝世後,留給辜家及台泥集團上百億元債務49歲 辜振甫交棒辜成允,任命為台泥董事長49歲 辜成允喊出「鷹式管理」,處分和信電訊及和信超媒體持股,專注本業並開始投資朱家橋等大陸水泥事業50歲 年底辜振甫重病住院,辜成允的人生再次改變第3部:成吉思汗 (50歲之後)「手臂不夠粗,就不要到大人桌講話。」51歲 辜振甫病逝。為悍衛家族聲譽,辜成允公開駁斥鄧香妹緋聞事件,並告上法庭最後勝訴54歲 在辜成允積極購併嘉新水泥(中國),並快速擴廠下,台泥國際拿下大中華區第三名銷售量,合併營收也創下歷史新高56歲 花七年部署,終於購併昌興國際水泥事業,光是在大陸年產能到達5000萬噸57歲 宣布2016年大陸產能到達一億噸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7

討厭的EBITDA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516925

想當年我貓王初看大行的報告,很討厭碰上EBITDA這個財務數據,對於我來說是超學術性的?以前學習財務學的時 候,老師也不過輕描淡寫講述過這個數據,可能小弟理解不足,感覺上很艱澀。有人說大行壟斷了分析的喉舌,什麼行情就抬出什麼的財務分析的?後來聽一位分析 員解釋謂EBITDA是上市公司在路演(Road-Show)時的一些遮醜的數據,當上市公司尚未做出真正的盈利時,抬出EBITDA自圓其說,以此演說 出公司的盈利能力、增長能力等。

EBITDA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縮寫,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

公式:

EBITDA=稅後淨利+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攤銷費用+折舊費用

還有:

EBITA = 稅後淨利+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攤銷費用

前三者在損益表中可找到,攤銷費用有時未在損益表中單獨表示,但可到現金流量表找到。

不 同的界別,對EBITDA爭議不斷,我們理解應該是排除企業在融資手段、經濟規模、和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差異後,比較不同公司的盈利能力後,可能發現不同的 指標。事實上,EBITDA不是一無是處,20世紀80年代,槓桿收購的流行,EBITDA被廣泛使用,當時市場把其視為評價一個公司償債能力的指標,後 來EBITDA亦在實業界廣泛接受,因為它適合用以評價一些前期資本開支巨大,而且需要在一個很長期間內對前期投入攤銷的行業,比如核風力發電業、酒店 業、電訊業等。

另EV/EBITDA 又稱企業價值倍數,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標,公式為,EV÷EBITDA 投資應用:EV/EBITDA和市盈率(PE)等相對估值法指標的用法一樣,其倍數相對於行業平均水準、或歷史水準較高通常說明高估,較低說明低估,不同 行業、或板塊有不同的估值(倍數)水準。

我們還要考慮一點,倘若公司不是陷於財務困境,誰願 意賣盤?這時買主除考慮公司的盈利能力外,倘若被併購的,是否能在在改組後是否可以減省利息費用、攤銷費用等。於是EBITDA、或EV/EBITDA便 派上用場了,可是對於我們散戶來說,投資在一間算不到盈利的上市公司,會不會風險太大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1

討厭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http://www.philipleung168.blogspot.hk/2012/07/blog-post.html

成個月由萬九又彈番去牛熊, 唔理大海潚咁恐落去, 都係要執番張地圖咁估, 不離上落市咁睇法.  既然歐盟同花旗同新興都係唔畀個市跌落去, 就算唔番生, 最差都係要上落咁磨. 如果低位唔敢加, 真係唔知點可以有得贏, 唔通識高位去沽, 似乎高難尐囉. 呢一季民企同尐中投愛股係咁跌, 尐賊股真係無得估底, 咁就揀尐有背景跌到討厭階段既咁博一下, 預左仲要調, 咁就用一成咁去溝一溝, 賺就開心, 再調咁就再搵位再溝, 死守同佢鬥長命.

梁營上場, 雖則都係改唒口, 但推多尐地同居屋都係無得走, 唔係仲有乜師奶支持佢.  新世界睇位沽之, 咁去溝先前沽既碼頭同已持有既水泥.  廈門話要斬件畀人做郵輪, 跌去咁殘, 乜都反映唒, 咁就當佢無咁狼死咁去搶卦, 1893 早就想去溝, 估吾到可以跌個八成你睇, 溝就唔好估底勒, 眯眼就算咯.

過一個月就好似過左一世紀, 月頭月尾兩次大遊行, 同阿梁生增慶.  呢排睇書咁話, 主權打散左就等於無物, 咁阿老毛都怕且后悔起左個天安門廣場. 開頭都奇怪綠衣點解唔把把聲咁放, 好似個時百萬大遊行咁早收工咪仲好, 又可以畀尐小民出下氣, 但敵我觀咁督促下, 分明已經變左對壘, 禁少總好過開大, 交差都易尐. 咁都好, 起碼畀其他市民知道咪叫做乾煎. 但煎下焗下, 遲早出火, 怕且好似湖南咁, 無高官會信, 但事實終歸會事出來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27

何必在意那些討厭的消費者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95
如果讓我投票評選最偉大的企業,那麼我會把其中很重量級的一票投給麥當勞。


  把票投給麥當勞有幾個社會層面的原因,這家公司讓那些青澀的年輕人有初次接觸社會的機會,並且告訴他們工作應該有計劃、專注、懂得團隊合作;那麼低的工資還能讓員工們保持自信;並且它還以便宜的價格提供給人們味道還不錯並且衛生的食品。


  除了這些,最重要的一個理由是,麥當勞創立57年來只有兩個季度出現過虧損,而且從未出現過年度虧損。


  對於一個餐飲連鎖企業,這個紀錄其實是非常難的—這種餐飲企業一般的發展規律是它們在擴張期會出現虧損,因為那時候開新店使得管理營銷費用上升,往往 會讓這些餐飲企業喘不過氣來,而擴張達到飽和後它們的盈利增長很快就會停滯;但如果這樣的企業不著急擴張,又會只能因為有個好廚子而賺點小錢,之後就是慢 慢等著擴張起來的大企業收購。


  在這個買方的零售世界裡,那些花十五塊錢就以為自己是上帝的客戶實在難對付,而且隨著社會的所謂長尾化,他們千奇百怪的要求正在變得更複雜。如果一個投資者正準備尋找一家—只投資一家—可以長期投資的股票,不如乾脆放棄那些生產的產品要面向複雜的零售市場的公司。


  很多有價值的公司其實隱藏在那些所謂B2B的公司中,也就是那些為公司客戶做服務的公司裡,這些公司能比那些零售公司更有價值原因大概就在於那些零零碎碎的消費者實在「太討厭」了。


  而B2B服務公司一般來說,它們和僱主公司間有很強的粘性。一個公司已經確定把某個服務外包給另外一家公司,如果不是服務公司出現重大問題,或者服務品質非常差,兩家公司解除服務關係是挺不容易的。


  這裡的原因一個是這種服務程度比較深,如果換一家服務公司中間要花費很多時間,並且增加很多摩擦成本。如果被服務的是一家大公司,這種更換就更加困 難。很多超級公司會不在乎一些服務公司的收費,而更在乎這個公司的安全和穩定性,而且官僚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這些商務服務公司,對大多數人來講,多一 事不如少一事。


  一個公司可能外包很多種服務,比如公共關係、人力資源、市場活動、快遞……哪種服務容易出現最有價值的公司?


  我從統計中獲得的經驗是,在公司中哪個工作是最令人敬畏的,那麼為這類工作服務的公司投資價值就比較好,在我心中這類職位是財務,雖然我對以前遇到過的財務人員印象都不怎麼樣,但是他們管工資啊!


  如果投資一家很不錯的審計公司或者是財務數據服務公司,將是投資者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17

扛下債務、走過病痛 逆境中找答案的兩屆金鐘影后 林依晨:生命的禮物往往來自討厭的事

2012-12-17  TWM
 
 

 

十月底,林依晨剛滿三十歲,年紀尚輕的她,已經手握兩座金鐘;除此之外,她的心裡也已自成一套超齡人生哲理。

這一切,來自她波折卻精采的生命歷練。

撰文‧何珮郁

就算只是輕輕地笑一下,林依晨都甜得像糖,畢竟是從美少女選拔比賽出道的偶像劇一姊;但是,當她認真說起話來,給人的感覺卻是有些深沉。

採訪中,一則問題是這樣的:很多年輕人現在都很苦悶,工作不好找、薪水低、彷彿看不到自己的未來,請問妳會給這些年輕人什麼建議呢?

大學扛家計 熬夜拍戲隔日仍準時上課她停頓一會兒,始終維持著招牌的、溫暖如晨光的淺淺笑容,但腦袋裡的思緒顯然正在快速運轉;約莫二十秒後,她緩緩說出答案,不是「勇敢做自己」,不是「保持熱情」,不是勵志書上經常出現的標準解答。林依晨的回答很具體、很實際,甚至有點殘酷。

這是一個不太討喜的答案:「對於你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急著抗拒。」二十秒的思緒運轉,林依晨所想到的,或許是她三十年來波折卻也精采的生命歷練。「想一想,我生命中的許多禮物,其實都是『討厭的事情』帶給我的。」她說。

單親家庭長大的林依晨,從小就是由母親一肩扛起照顧她與弟弟的責任,高中之前,小小的林依晨雖然知道家境並不優渥,倒也從未在物質上感受到匱乏,直到高二那年,林依晨才明白了這個「討厭的事實」。原來,為了支付多年的生活開銷,家裡早已負債數百萬元,其中還有不少是利息高得嚇人的信用卡債。

從那一刻起,林依晨決定要扛起幫母親還債的責任,「我那時候還在念高中,就開始想著大學畢業後的出路,四處打聽,認真歸類了幾個可以快速累積財富的工作,像是空姐、導遊、補習班老師,打算一畢業就去做。」沒想到,高三那年,因為想賺到「林家人的第一台電腦」,林依晨參加了首獎三萬元加一台電腦的「捷運美少女」選拔,順利奪冠,也因此踏入演藝圈。

拍戲超拚命 磨出史上最年輕金鐘影后剛出道,恰好遇上偶像劇風氣盛行之初,大量的角色需求,讓她才剛入行就獲得演出女主角的機會,演出第一部作品「十八歲的約定」就讓林依晨一炮而紅。當時的她,除了上課就是拍戲,幾乎沒有太多睡眠時間。

「如果夜戲拍一整夜,天色才微微亮時,我就會先到政大山腳下的麥當勞瞇一下,整理儀容再去上課。課堂之間、或是放學後到趕赴通告之間,如果還有一點空暇,就會想辦法到圖書館或餐廳角落休息一下。」以極度淡定的語氣,林依晨解釋了她如何兼顧學業與事業。過程中,曾有劇組要求她休學以配合拍戲進度,但被林依晨斷然拒絕,「我和媽媽都覺得,好不容易考上喜歡的學校,就不要隨便放棄,還是努力兼顧過來了。」為了完成學業,也為了兌現為媽媽扛債的承諾,林依晨選擇這樣的生活,在麥當勞、圖書館、校園餐廳裡,不斷伺機補眠的漂流大學生涯。那幾年,她平均每年拍攝兩部以上的戲劇作品,一年之中有十一個月都在工作,「真的像螞蟻一樣,」她打趣地自我形容。

像螞蟻,不只是形容自己的忙碌,更是形容自己的心態。林依晨坦言,因為肩負債務壓力和對生活的不安全感,她習慣性地把時間利用到極致,連不拍戲的時間,她的行事曆也總是滿的。「不拍戲時就學才藝,或者看一堆電影揣摩表演技巧。總之,就怕自己不進步,害怕自己忽然之間什麼都沒了。」或許也是基於這樣的不安全感,在工作場域裡,林依晨就算遇上委屈、不公平,也總是選擇隱忍妥協、避免衝突。在密集的拍攝工作中,林依晨的工作時數從連續數十個小時不休息,到六天六夜沒闔眼都照單全收,即使理性上知道這是不合理的,為了顧全大局,她,長久以來都選擇壓抑自己內在抗議的聲音。

這樣近乎誇張的敬業態度,奠定了她在偶像劇領域的一姊地位,也在二○○八年得到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的肯定,成了史上最年輕的金鐘影后;但她在今年所獲得的第二座金鐘影后,則是來自於另外一個「討厭的事情」,一場罕見而詭異的怪病。

罹病成轉機 壓抑徹底釋放、人生分輕重回頭來看這場病,林依晨說「謝謝老天!」的確,或許是連老天也看不下去林依晨的極端壓抑,而選擇用一個最激烈的方式來翻轉她的生命。

長期以來,因為拍戲,她的作息極不正常,不僅深受水腫困擾,經期也從沒準過,身體健康亮起紅燈。○八年中,在一次健檢後,醫生說她的腦部得了「蝶鞍部囊腫」,在接近腦下垂體的下視丘部位形成囊腫,病因在醫學上還未有明確解釋,但醫生卻歸結出此類病患共同的特質──「自我要求過高、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所以,一切其來有自。

得知自己的病況時,「我一度好害怕,擔心自己會死。」但是想到最親近的家人,她又旋即轉念:「我一定要趕快好起來。」一如以往堅強、不輕易說苦的個性。奇妙的是,上天在林依晨的生活中置入一個「意外」後,背後卻也藏著另一份「禮物」。

手術之後的恢復期間,因為荷爾蒙的分泌量劇烈起伏,讓她的情緒大起大落,一陣子陷入悲觀絕望,過一會兒又興高采烈;更特別的是,她竟如同被施了魔法,開始像個小孩子一樣,誠實地說出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你為什麼小時候要對我那麼嚴厲?為什麼寫字不漂亮就要打我?」第一次,林依晨如此坦率地向媽媽表達怨懟之意,讓媽媽瞬間既震驚又自責。「他們又不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罵我?那些媒體為什麼要這樣亂寫?」也是第一次,她終於把長期以來,在工作中受到的委屈、壓力,以幾近控訴般的方式宣洩而出。

「我覺得這是一個契機,對我來說是很幸運的。」雖然看似是康復前的後遺症,但似乎也是上天給了她一次徹底釋放自己的機會,透過不斷重複地訴說,也給了她和媽媽重新修正關係的機會。「因為說個不停,我不只喉嚨發炎,還得到了空前的釋放。」林依晨苦笑著說。

一場病,讓林依晨有了更深一層的反思,對於自己過去一味忍耐,她說:「以前也許是不懂得『這是不對的』,不知道『我可以有其他選擇的』,不代表那些人是刻意對我不公平;而是自己沒有讓對方知道我的想法,所以對方就覺得我接受了。」一場病,也讓她解開了過去處理人際關係時,自己給自己的莫名限制,「我想做一個完美的人,那是不可能的!我想兼顧每個人的需求,那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我在意的兩派人,他們對我的期望是相反的,所以必須從中找出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可以放掉的。」挑戰新戲路 演活「程又青」再奪金鐘終於,她不再把行事曆塞滿,為了提醒自己維持均衡的生活,還另外做了一張表,把「想做的」和「應該做的」事情分開。她解釋說,前者快樂的成分居多,後者則多了一點責任成分。「每個星期只要各做兩、三件事情,就覺得責任也盡到了,快樂也擁有了。」她聳聳肩說。

而這一場病,她同時體悟到,過去那個追求完美、冷靜自持的她並不真實,就如同她演過的那些漫畫改編的角色一樣,太過夢幻、不貼近現實人生。沉潛休養之後,再度復出螢光幕前,她毅然決然地擺脫過去夢幻、稚氣的女孩形象,轉而選擇詮釋在你我生活周遭都會出現的那種真實人物。

於是,我們看到了「我可能不會愛你」當中,那位面臨三十歲關卡而困頓苦惱的「程又青」;而「程又青」這個角色,不但給了林依晨第二次的金鐘影后,也一舉突破了她過去漫畫式的角色定位,帶著林依晨看見自己新的可能。

「所以我說,不要急著抗拒那些你所討厭的事。」林依晨說:「抗拒,就不會有新的刺激,也就不會有進步、創新的可能。」但如果好不容易接受了討厭的事,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呢?林依晨又說:「至少試過了,人啊!寧願『熱情的失策』,也不要『冷漠的聰明』。」憑著精采的生命歷練,林依晨雖然甜美無敵,但出口就是硬道理。

林依晨

出生:1982年

現職:演員、歌手

學歷:政治大學韓語系

演藝成績:第43屆、47屆電視金鐘獎

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從甜美偶像轉型實力派演員──林依晨主要作品大事紀2002年 「18歲的約定」

飾夏曉彤(螢幕處女作)

2003年 「我的祕密花園」

飾范小敏(成名作)

2004年 「我的秘密花園Ⅱ」

飾范小敏

2005年 「惡作劇之吻」

飾袁湘琴

2006年 「東方茱麗葉」

飾林瀨穗

2007年 「惡作劇2吻」飾袁湘琴(首獲金鐘獎最佳女主角)2008年 「我的億萬麵包」

飾曾善美

2011年 「我可能不會愛你」飾程又青(二度獲得金鐘獎最佳女主角)

2012年 「蘭陵王」

飾楊雪舞 (未上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2

華爾街為什麼突然討厭黃金

http://news.imeigu.com/a/1366093691632.html

文 / 龍吟

黃金正經歷史上罕見的暴跌,市場都在尋找這次暴跌的原因,福布斯在一篇「華爾街為什麼突然討厭黃金」的文章中給出了自己的觀察。

高盛上週建議客戶不僅僅出售黃金多頭頭寸,更要做空黃金——賭黃金價格將進一步下跌。這看起來是個聰明的提醒,但是高盛實際上已經落後於市場。因為, 2月底之前,紐約商品交易所的黃金期貨基金經理已經建立了自1999年以來最大的看空倉位。

黃金ETF也出現了反轉。自去年12月份達到頂峰的1350美元之上以來, 最大的信託基金——規模達600億美元的黃金SPDR已經削減了15%的黃金持有量。這類基金由實物黃金支撐,像股票市場一樣交易。因此,專業投資者在2013年初已經失去了對黃金的興趣。最新的大跌低於技術分析師提出的1525美元的關鍵支撐點,這只是證明了這個觀點——黃金已經是昨天的故事。

黃金和債券都是經濟危機的避險工具,現在美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復甦跡象,正如市場利率已經開始上漲一樣,私人財富管理者和基金經理都開始撤出對黃金的投資。拉里.薩默斯第一次在哈佛教學時說,當利率下跌至低於通脹水平時,黃金價格將上漲,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經發現這點。

當黃金與實際利率的聯繫變得更廣為人知,黃金價格開始隨著另一衡量真實利率的指標——通脹保值國債價格(TIPS)波動。美聯儲明顯注意到這兩者之間的聯繫,所以此前還是悄悄放風說將結束QE,上週在美聯儲三月政策會議紀要中已經明確表示了這一意圖。

黃金已經強勁上漲了如此長的一個時間,現在迎來了一個遲到的回調。鑑於華爾街的心情已經改變,這次黃金的下跌被證明不過是一次回調,而不是終點,黃金將迎來進一步的下跌。

本站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並非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並加上本站鏈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91

河蟹《信報》 換大陸新玩具 小小超忽然討厭政治

2013-07-18 NM
 
 

 

中聯辦每事問每事管,不單扶持梁振英登上特首寶座,近年更粗暴干預新聞自由。上週一《信報》行政總裁羅燦突然劈炮,矛頭直指經常發訊息予《信報》管理層「俾意見」的中聯辦,更傳出明年三月前《信報》將改為純財經報章,佔領中環等政治新聞將慘被「河蟹」。據了解,《信報》老闆李澤楷去年獲父親李嘉誠承諾一擲千億開展新事業後,四出物色企業,近期看中大陸電訊公司,但北京一直不開綠燈,《信報》便成為他向北京顯示誠意的工具。

雖然《信報》高層對河蟹一事三緘其口,但報館中人坦言最惹火的「獨眼香江」政治評論版「絕對受壓」。本刊翻查過去兩年《信報》獨眼標題,發現梁振英上場後,標題明顯「被中立」,佔領中環的新聞僅兩、三篇。本年初梁以個人名義控告《信報》誹謗後,該版更有三個多月再沒用梁振英上題,記者均感受到赤裸裸的政治打壓。

上週初羅燦遞信辭職,表面上是《信報》高層的人事調動及內部鬥爭,內裡卻可能涉及老闆李澤楷一項商業決定,因為在不少人眼中,小小超由始至終均以商人心態辦報,一切事物皆有價,可買可賣可交換,包括《信報》。

商界兩個月前曾傳出小小超有意洽購馬來西亞人壽保險業務,更有消息稱,獲老父無限銀彈支持的他,最近看中大陸一間電訊公司。雖然他貴為北京政協委員,但北京對他仍有顧忌,皆因他掌管的盈大地產早年在北京明目張膽囤地抬價,三年多前被當局列入黑名單。

最令中央猜忌的是他○六年爭取特首選委會議席時,高調以「齊心爭取真民主」為綱領,要利用他的國際網絡,「令香港成為更開放、更民主的地方」,觸動北京神經。

《信報》的「獨眼香江」經常對北京提拔上位的梁振英諸多批評,選舉期間更向中聯辦「挑機」。《信報》「唔聽話」,北京自然遷怒於李澤楷,對於他進軍大陸電訊市場仍有保留。若要扭轉局面,「獨眼」就是小小超開拓內地商業王國的好籌碼。況且,商界人士分析稱,由於李嘉誠與北京關係良好,他打本給兒子買玩具前,必定要求他與北京修補關係,《信報》的言論便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

羅燦本週二回應本刊查詢時否認因人事鬥爭或受西環壓力而過檔DBC,澄清是「想接受新挑戰」,但《信報》中人承認「周不時上層都收到西環同中環嘅訊息」,有知情人士更指獨眼「絕對受壓」,「舊年特首選舉前,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打嚟話《信報》經常發表抨擊中聯辦嘅報導,同埋叫唔好再寫CY啲嘢。當時真係好震驚,點解可以咁樣干預香港嘅新聞。《信報》政治版多數搬字過紙,去完記招寫番出嚟,最多係搵學者講兩句。但如果係鬧西環或者CY,得『獨眼』嗰版會用拆局方式、逐個point去鬧,所以西環要搞,一定係搞呢一版。」

《信報》標題減批CY

該人士續稱,當時《信報》未有理會打壓,但後來梁振英當選,僭建醜聞愈鬧愈大,西環的壓力亦隨之增加,「有段時間(高層)會叫唔好寫梁振英。嗰種《蘋果》『李八方』嬉笑怒罵嘅方式唔再用得,評論式嘅政治新聞變咗做普通港聞,而且一定唔可以鬧佢係大話精。獨眼班人試過sell古仔,燦哥(羅燦)一聽到獨眼嘅頭條想鬧CY,佢忍唔住講咗句︰吓?又梁振英呀?」

一般讀者未必輕易察覺傳媒受壓,但分析文章內容便略知一二。本刊翻閱過去兩年獨眼新聞的標題,發現「西環」或「中聯辦」字眼去年全年共出現二十次,其中十九次是上半年即梁振英上任前出現,下半年只出現一次,寫着「見不到有證據顯示(DBC)事件牽涉中聯辦」;今年上半年只出現一次,同樣地西環一詞不能與梁振英扯上關係,皆因該頭條標題,只是寫「湯顯明宴中聯辦『很不正常』」。

「大話」一字去年出現十一次,全部與梁振英有關;今年上半年只有兩次,其中一次更與梁無關。佔領中環議題今年炒得火熱,但一向爭取民主普選的獨眼標題只提及了三次,一次有關元旦遊行,其餘兩次則是「《人日》(《人民日報》)報導輕彈泛民重批『佔中』」,及「高達斌陳廣文或會變相幫『佔中』」,標題相當「和諧」。

最離譜莫過於「梁振英」、「振英」、「CY」等字眼,去年全年出現一百六十四次,當中約四分之一屬於頭條標題,用字既狠且辣,寫明「鎮壓黑手是振英」、「振英狼子心接四大任務」;相反今年上半年只出現十五次,僅一次以頭條方式處理,字眼亦相對溫和,「劉夢熊被捕聲中鳴槍示警,梁振英施政維艱前路更難」。本刊亦發現本年初梁振英以個人名義控告《信報》誹謗後,二月至五月中再沒有以梁振英上題,改用「特首」或「梁特」。

記協︰西環直接干預

梁振英上任後管治失效,民望插水,西環干預港府施政的例子時有發生,但一向旗幟鮮明的獨眼,批評梁的負面字眼愈來愈少,明顯反常。「除咗字眼,近月鬧梁振英嘅新聞,都會放喺一啲冇咁重要嘅位置,例如會喺欄目『1句到尾』借人哋把口批評,又或者放喺『云爾錄』度,擺喺報紙版底細細哋出咗佢。」知情人士黯然地說。

記協副主席任美貞指出,以往中方向港媒施壓,通常都「閂埋門」,但現已不介意肆無忌憚直接干預,「根據標題嘅變化,令人擔心《信報》編輯路線係咪已受影響。之前梁振英告《信報》,令人好遺憾,我哋嘅特首竟然冇選擇公開回應,而出律師信,即係話如果你出聲,我就告你,咁會造成一個寒蟬效應,特首就會得到佢想要嘅效果。」

《信報》一向是中環金融人的必讀報刊,有份撰寫《信報》專欄的佔中先頭部隊、資深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認為新聞自由不容干預,「我哋中環人希望見到嘅《信報》係會講真話,唔係任何批判嘅聲音都要滅聲,要相信讀者有能力分析報導……財經、政治、軍事,唔可能分割,唔好咁naive(天真)。」他將在下週五邀請《信報》副社長陳景祥到有線財經節目分享對新聞自由的看法。

游清源抬駱友梅反擊

《信報》四年前設立獨眼香江版面,版面名字由《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太太駱友梅構思,最初由副總編輯、原名袁耀清的游清源撰文,後來退居幕後。傳媒圈中人指,他是李澤楷及其手下的眼中釘,因他被視為駱友梅的「契仔」,負責替賣股後的林氏夫婦監視《信報》運作。獨眼今次被打壓,圈中人估計「游清源今次都係九死一生」!

游豈會坐以待斃,本週日凌晨他高調地在facebook上載與林行止夫婦的最新合照,留言特別提到「林行止先生雖然超過十年沒有踏足《信報》報館,但依然十分關心《信報》的發展狀況,包括近日的人事變動。」更話中帶刺地指「林生林太給了我兩次重生的機會,令我對《信報》有一份有別於其他同事的感情。」

《信報》五月五日再次出現劉夢熊的專欄,羅燦劈炮後,獨眼新聞一反河蟹常態開始反擊,內文再次提及「語言偽術」批評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的梁振英。

對於曾否受高層或西環壓力,游清源只說「不便透露」,「總之我會一如以往,我就係我,總之會做到冇得做為止。」他又強調見林氏夫婦只為贈送他的新書,否認向對方求救,但承認閒聊時有提及《信報》事件,至於林氏如何關心《信報》人事變動,他說不方便透露。

羅燦劈炮之謎

羅燦上週一劈炮,由《信報》主席陳慶祥引薦,過檔到全國政協委員黃楚標揸旗的DBC當行政總裁,卻繼續留任《信報》董事,關係撲朔迷離。《信報》中人指羅燦受壓後「頂唔住」不得不走,但陳慶祥唯恐他洩密,故作出相關安排,令雙方關係不致太僵。

不過,市場一直傳聞,DBC的幕後金主其實是李澤楷,法例所限他不能做跨媒體老闆,只能幕後科水,今次借調羅燦到DBC亦只為監察黃楚標。另有消息指《信報》高層有激烈人事鬥爭,李澤楷今次只是順勢剿滅拒絕就範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403

辦公室的討厭事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4/03/blog-post.html
最近有個女性朋友同我講,話返工返得好唔開心。我問佢發生咩事,佢話新嚟咗個咸濕上司,成日借頭借路對佢毛手毛腳。

OK,我其實真係唔多理解得到,呢個世界點解會有咁多咁乞人憎既咸濕上司的。返工真係好得閒咩?抽到女同事些少水真係好爽咩?你睇中個女同事你咪光明正大溝佢返嚟囉!乜得要搞到鬼鬼鼠鼠借頭借路去揩人油,真係過癮啲咩?

朋友既故事,大概係典型既性騷擾辦公室個案吧。騷擾你果位,係個高級過你既上司。女同事敢怒不敢言。受害既女同事唔肯出嚟指正,犯案既男同事繼續得寸進尺,直到有一天,男同事大膽到唔需要再借頭借路打擦邊球抽你水,直頭明目張膽一野揸落心口,女同事才終於發爛反抗,然後事件驚動老闆。這種事情,老闆會做啲乜呢?捉晒兩個當事人入房,對質一番。由於老闆根本冇目睹事情發生,於是永遠係女有女鬧,男有男辯駁,永遠唔會得到結論。老闆在完全唔知情既情況底下,只可以用「只係一場誤會」之類既方法打完場,然後男女雙方繼續工作,不過往後既日子,每日都面阻阻,每日返工就尤如見到仇人一樣,辦公室既氣氛從此變得詭異無比。

這些事情,我也遇過。處理這些事情,問心,很困難的。作為老闆,當有女同事被咸濕男同事抽水,在當事人未有向你親自舉報之前,你基本上甚麼也不能做,儘管我總會隱隱feel到多少性騷擾的氣味在漫延。難聽一點說,你總不能代女同事回答,到底佢係自願被人抽水還是無奈屈服於咸濕男同事的淫威之下。我也層經遇過一個case,女同事被男同事抽水,心中很不憤,於是跟相熟的同事講了這件事。那個相熟的同事認為「事關重大」,於是私下跟我「報案」。我聽完,於是拿拿臨搵果位受害同事,問佢有冇嘢可以幫忙,例如陪佢去報警,又或者以老闆既身份,警告一下果位男同事。結果,同事又係要求我千祈「唔好搞大件事」。報警,當然係搞大咗件事,女同事堅決唔肯。警告佢?咁佢咪知道係我篤佢出嚟?以後返工仲要日見夜見,所以女同事又佢絕了。

「咁炒咗佢好唔好?」我問。

「炒佢…好丫。不過可唔可以唔好話係因為我呀?」女同事問。

我明白女同事既擔心,但當我聽到佢呢句說話既時候,我還是當堂暈了一暈。

炒一個同事,as long as補足錢,基本上有權乜都唔解釋的。如果一個同事長期令到辦公室裡面既一班女同事感到困擾既話,呢條友我無論如何還是要炒的。

受害女同事要求我絕對唔可以向咸濕男同事揭露佢被炒既真實原因,以免令佢跟人結怨。我答應了。於是我老作了一個似是而非既理由,將男同事辭退了。然而我其實幾肯定,咸濕男同事都唔係傻的,佢心裡明白,佢平日既工作,冇乜咩犯錯的。失驚無神被炒,理由只有一個,就係平日既咸濕行為被揭發了。

鬼鼠而咸濕既男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係小器同報復心重。當日我用咗一個老作既理由辭退佢,老實講,邊會呃到佢?離職之後,幾位被佢抽過水既女同事,還是被佢零零星星地電話騷擾。幾十歲人,仲搞啲咁既嘢,實在係好低能。但女同事以為,「唔揭露真相」就可以「唔洗結怨」,唉,也是太天真了。

男人咸濕,冇罪的。但世上有許多發洩方法,總犯不著要到你工作既地方搞亂檔灘。面對這種事情,受害既同事感到困擾同擔心,我也真心理解,然而同事們期望老闆能為這些事「主持公道」,但我地處理呢類事情既時候,一方面要妥善解決事情,另一方面又要保密,仲要顧及同事唔好「被結怨」或「被針對」,一次過要滿足晒幾個願望,問心,其實我堅係好頭痕的。

祝大家有個愉快嘅週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63

卡梅倫動情挽留蘇格蘭:討厭我我不會賴著不走,你若離開將覆水難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98

英國,蘇格蘭,獨立,卡梅倫,英鎊

蘇格蘭本周四的公投前景未蔔。昨日英國首相卡梅倫發表演講再次深情挽留,稱蘇格蘭人民如果投票支持獨立,將與其他英國地區“痛苦地分離”,他個人不會永遠擔任首相,可蘇格蘭脫離英國將是覆水難收的永別。

卡梅倫昨日講話警告,獨立將剝奪蘇格蘭擁有英鎊作為本幣的權利,蘇格蘭人民會失去“我們建立幾個世紀”的軍隊,共同的養老金也會以“某種代價”分割,出行不會得到英國大使館庇護,半數以上蘇格蘭的房貸都不再由本國銀行支持。

卡梅倫勸告蘇格蘭選民,不要相信獨立派宣稱的脫離英國會過得更好,那種前景“美好得不真實”。他請求蘇格蘭人民“不要分裂英國這個民族家庭。”

截至上周,不計立場未定的蘇格蘭選民在內,支持與反對蘇格蘭獨立的兩大陣營支持率差距一直沒有超過4個百分點。本周公投結果還是未知數。

點擊觀看卡梅倫上述演講視頻

以下卡梅倫講話內容來自微信號“英國那些事兒”(華爾街見聞略校語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這一周可能永遠改變英國,還有可能讓我們所有人熟知的”United Kingdom” 不複存在。 周四,你們開始投票,周五一早醒來,可能你們就已經身在一個不同的國家。

我們要知道,此行一投,已再無退路,這就是一錘定音的一次投票。 如果蘇格蘭人投YES, 那我們便會從此分道揚鑣。 獨立會終結一個國家,一個我們稱為家的地方,那里曾發起啟蒙運動、發起工業革命,那里消滅了奴隸制,打敗了法西斯而贏得全球尊重
一旦獨立,家破,國亦不在…..

獨立不是一次短暫的分居試驗,而是一次永久的痛苦離婚:不再有英國養老金;不再有英國護照;不再有英國英鎊;不再有一個統一的保護自己的軍隊;在外旅遊的蘇格蘭人不再得到英國大使館的保護;給你們提供房貸的銀行一夜之間變成了外國的銀行;蘇格蘭的銀行不再能有整個英國來擔保;我們的邊界將成為國界,不再能隨意跨越;那個因為能夠聯合幾個王國的人民共同執政而成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也將不複存在。

只有不獨立,才會帶來真正的變革,蘇格蘭議會會有更多的權利,蘇格蘭在稅收,開支,福利方面會有更多的權利,不獨立意味著更快,更公平,更安全,更好的變革…

我們希望你留下,從我們內心,頭腦到靈魂最深處都希望你們留下,請不要弄混了“暫時”和“永遠”的關系,請不要因為你不喜歡政治而選擇離開我們。

如果你們不喜歡我,我不會永遠在這里,如果你們不喜歡這一屆政府,這一屆政府也不會永遠在這里,但是你們選擇獨立,那就是永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45

羅大為中年被調職 帶領阿舍乾麵首獲認證 他二度歸零 把討厭的工作做到第一

2015-02-16 TWM  
 

 


撰文‧鄧麗萍

走進台南永康工業區的阿舍乾麵製造基地,寬敞的廠房、潔淨的地板,和食品廠的刻板印象大不同,迎接我們的是阿舍食堂廠長羅大為。

羅大為一邊帶我們參觀工廠,一邊熟門熟路地講解製造流程,很難想像三年前,他還是個食品業的門外漢,如今卻成了台灣最大生麵工廠的主管。

「我討厭食品業。」從微風集團被調派到阿舍食堂,剛開始,羅大為心裡相當抗拒,原因是他對食品業興趣缺缺,加上服務業出身,對製造業全然不熟,周遭朋友也不看好,尤其要離開家鄉台北隻身到台南工作,家人更是反對。

這,不是羅大為第一次歸零。進入微風集團之前,羅大為曾在便利商店工作十年。

前三年當店員時,他幾乎每天工作十八小時,同時在全家和統一兩大便利商店系統、三家不同的店輪流上班,還待過商業區、住宅區和學區等。

奮力拚搏的背後,他的目標十分清楚,就是深入了解便利商店體系和售貨系統,為將來加盟做準備。拚了三年,他存到一百萬元加盟金,圓了加盟主的夢。「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大突破。」

有強烈企圖心

進入微風,從小主管做到襄理加盟成為老闆後,羅大為發現,和員工比起來,是天差地別的責任承擔。「前三年,我沒放過一天假,每天戰戰兢兢地工作。」他的目標是拿下「店王」來經營,但卻發現真想接到心中期待的店面,有許多不可預期的外力,於是毅然在加盟第八年時選擇解約。

中年轉業,羅大為依然有強烈企圖心,對新工作的期許「不是做最大的,也要做營業額最高的」。

二○○四年,他選擇進入營業額更大的百貨業,從微風超市基層的飲料櫃補貨員做起,一路做到醬料區班長,後來又被調到微風新成立的義大利頂級食材專賣店DEAN & DELUCA當襄理。

一一年五月,微風集團取得阿舍食堂八成股權,首度踏入食品業的常務董事廖鎮漢,把廠務大任交給羅大為。當初面試羅大為進來的微風集團管理部協理陳美汀形容,當過加盟主的他,「用老闆的認真心態來當員工」,讓主管很放心把新工作交給他。

從超市到工廠,從服務業到製造業,職涯再次歸零,即使是被動地接受調派,他仍抱正面態度:「不想做的事,一旦接了下來,就會做到最好。」那年羅大為剛滿四十歲,到阿舍食堂時,完全是新手。他學會放下身段,把自己淨空,謙卑學習。「如果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管理職,就要盡快把別人會的東西都學過來。」過去,生麵是家庭式生產,仰賴經驗的傳承。為了讓工廠運作更有保障,他一步步將生產SOP(標準作業程序)書面化、電子化;為了偷學,他還化身為採購人員,去參觀同業的食品廠,讓製造流程更臻完善,帶領阿舍成為國內四百多家生麵廠中,第一家取得GMP認證的工廠。

「機會只有一次。」羅大為說,食品製造不能有萬一,良率要百分之百,責任很重大,就像俄羅斯輪盤,不能存僥倖之心。

怎樣還能更好?

不斷找方法,跌破一堆人眼鏡無論是添加物的合法性、生麵的乾燥程序能否避免發霉,包裝袋的厚度是否耐刺穿等,羅大為都嚴謹以對。不僅如此,「工廠是不能出錯的,一個錯誤動作,影響的就是十多萬包的商品。」說來語重心長,原來是他的親身經歷。有一次阿舍食堂接到一個訂單,六百箱乾麵、價值一百萬元,一直到貨送抵商家時,才赫然發現下錯單,出貨的並非客戶下單的品項,只因商品名稱寫錯一個字。

事後,他把所有訂單資料調出來,直到看見自己親筆寫下的訂單,才悵然接受這次疏失是自己粗心所致。「這是非常大的挫折,因為一直都認為自己很細心,工作上幾乎零失誤。經過這次教訓,我學會凡事都要再三確認。」熟悉工廠運作後,羅大為的下一步是創新,準備從乾麵跨足零食;同時,要把手工製造的台南關廟麵改為機器生產。就算設備廠商認為不可行,他仍不斷實驗,一直修改削麵的刀子,最近已接近成功。

晉升為主管,他認為需要具備「好奇心」,總是問:「為什麼、還可以怎麼做?」然後從中學習。在廖鎮漢眼中,羅大為是個對事情熱忱與執著的人,秉持追根究柢的精神,要求完美。

就是憑著「做到最好」的信念,羅大為勇敢去做原本不被看好或不喜歡的事,成為微風集團第一位以高中學歷晉身為經理的員工。

羅大為

出生:1971年

現職:阿舍食堂營運部經理經歷:微風廣場Dean & Deluca襄理、

微風超市補貨員╱班長、

便利店加盟主

學歷:高中畢業

我的2015小革命

研發以機器方式生產手工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