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70%黃金外匯儲備縮水 委內瑞拉美元國債收益率暴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036

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在其生命中最後幾年在錯誤的時間押注黃金,隨著金價暴跌,委內瑞拉外匯儲備急劇縮水。

查韋斯此前認為,委內瑞拉應該遠離「美元的獨裁」,並在截止2012年的時間內將委內瑞拉70%的外匯儲備存貯為黃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這是所有新興市場國家中最高的佔比,是鄰國哥倫比亞和巴西的50倍。

在過去的10年中,委內瑞拉從這些黃金外匯儲備中獲得400%的收益,但今年黃金已經下跌了25%,這導致委內瑞拉央行的外匯儲備跌至8個月以來的低點,並損害了委內瑞拉償還外債的能力。上個月委內瑞拉的美元國債收益率已經上漲了62個基點,至11.84%,漲幅0.62%,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平均收益率上漲了57個基點。

「委內瑞拉的外匯儲備遭受了重創,」美銀的經濟學家Francisco Rodriguez表示,如果繼續保持現在的金價水平,「那麼你將更加感覺到委內瑞拉的支付能力正在減弱。」

上週,委內瑞拉央行的外匯儲備從去年的高達299億美元下跌至250億美元以下,即使查韋斯親手挑選的繼任者Nicolas Maduro已經削減了對進口商的美元供應,而這卻導致了委內瑞拉國內物資的緊缺,從手紙到黃油等一切物品都非常緊張。由於委內瑞拉物資短缺的情況惡化,物價以拉美國家最快的速度上漲,上個月標普下調了委內瑞拉的信用評級至8年來的最低點。

今年,委內瑞拉的5年期信用違約掉期已經上漲了377個基點,至1024個基點。根據摩根大通的EMBI全球指數,投資者購買委內瑞拉的美元國債而不是美國國債的溢價高達970個基點,是新興市場中第二高的水平,僅次於阿根廷的國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35

閩中食品被指造假 兩小時市值縮水近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260

8月26日本週一,又一家中概股——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閩中有機食品(閩中食品)遭到空頭「獵殺」,在做空機構Glaucus Research Group質疑其財務造假、虛報營收後,不到兩小時時間股價暴跌約48%,迫使該公司要求股票停牌,中止交易前市值已蒸發2.49億美元。中概股再次在投資者心中蒙上陰影。

空軍檄文

Glaucus報告指出,閩中食品「明顯欺騙」監管機構和投資者,主要有如下幾宗罪:

  • 招股說明書誇大營收,上市期間至少虛增三分之一營收。
  • 報告最大客戶營收時誤導投資者,號稱該公司在2006年6月-09年9月期間的最大客戶——香港一分利貿易有限公司莫須有。
  • 這期間的第二大客戶——莆田市大自然蔬菜製品有限公司與該公司並無業務往來。
  • 最大供應商——成都蜀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閩中食品上市前已被吊銷營業執照。
  • 業績的可信度低於同業一般水平。

Glaucus預計,為掩飾虛增利潤,

閩中食品誇大了10億元的資本支出。

可笑的是,

2012財年,閩中食品的新鮮蔬菜業務營業收入只佔公司總營收的38%,利潤佔比卻達到65%,2007和2008年還都超過了80%。

Glaucus在報告中稱,將和其他機構聯手一起直接或間接持續做空這只股票。

報告發佈後,閩中食品不到兩小時內股價急挫47.8%,成交近2400萬股,幾乎是過去一個月平均全日交易量的10倍。公司不得不申請股票暫時停牌。

 

 

閩中食品工作人員26日回應《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報告裡說的都是假的,我們財務總監正在制定材料,會於今晚公佈。

閩中食品的財務總監Travis Seet對路透表示,該公司正諮詢法律顧問如何應對,拒絕再做評論。

閩中食品股票目前仍暫停交易,等待公司公佈聲明。

 

閩中食品後市

2010年在新加坡上市時,閩中食品吸引了多家重量級投資者,其中包括新加坡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但GIC已於2月將持有的14.4%股份全數出售給印尼企業印多福食品公司(Indofood Sukses Makmur Tbk)。

現在失去了GIC的支持,分析師預計閩中食品股價回升難度很大。畢竟這次的對手來頭不小,Glaucus堪稱做空中概股的「老行家」。

早在2011年4月,這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機構就披露了一家中國私人控股公司海灣資源造假,導致該公司盤中大跌34.55%。

今年1月,Glaucus發佈了針對香港上市公司中金再生的評級報告,強烈建議沽售。半年後,中金再生成為香港首家被香港證監會向法院申請清盤的上市公司。

新加坡證券公司Lim & Tan Securities研報認為,此次Glaucus的質疑已經對閩中食品造成嚴重傷害,該公司要重建市場信心恐怕非常吃力。

 

新加坡中概股前景

路透報導指出,近些年,「空軍」的火力集中在香港、加拿大和美國的中概股,但並沒有觸及在新加坡上市的143家中國企業。

彭博報導指,2008年以來,至少有29家中國在新加坡上市企業短暫停牌或摘牌,每五家之中就有一家是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的公司。

過去六個月,追蹤37只通稱為S股的中概股指數——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FTSE ST China Index)下挫14%,而同期基準股指富時海峽時報指數跌幅為5.2%。

管理資產約2070億美元的ABN Amro Private Bank亞洲股票研究負責人Daphne Roth透露

我們通常避免S股,中國的企業有改善企業管理的空間,這會有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63

利潤縮水、前景黯淡,大投行準備收縮利率業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212

利率業務曾是投行主要的利潤引擎,在今年的利率業務收益顯著下降之後,投資銀行業準備縮減國債和其它利率產品交易的業務。

因為預期回報和收益下降,瑞士信貸和花旗集團等一些國際投行正準備進一步縮減利率業務。

花旗集團利率全球主管Andrew Morton對FT稱:

「隨著歐元區形勢的好轉,利率業務的收益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降低。」

歐洲一家大型銀行的高管稱:

「這將需要進行一些重組。銀行需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它們的業務。」

Coalition的數據顯示,因為利率走高引發不確定性、國債市場資金外流和歐洲國債市場交易降低,因此利率業務在2013年上半年的收益同比下降了36%。該機構預計,利率業務全年的回報將下降34%

自金融危機以來,利率業務就成為投行最吸引人的交易,但是收益下降已經對該交易產生了不良影響。波士頓諮詢集團(BCG)數據顯示,僅在過去的一年中,投行全球總收益的1/5來自利率業務

但是,隨著監管機構迫使銀行業持有更多的資本以防範利率掉期和利率期權等,銀行業利率業務的收益開始承壓。另外,電子化交易開始實施,以及雙邊交易的衍生品開始實施中央清算,這均令利率業務的競爭力減弱,利潤也進一步下降。

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Matt Spick稱:

「隨著利率產品業務轉向更高效的交易場所,我們預計利率業務的收入將急劇下降。」

銀行家們稱,隨著銀行減少交叉匯率互換等資本密集且無利可圖的交易,銀行利率業務內的風險資產在未來幾年內最多將減少1/3

分析師稱,花旗、巴克萊和德意志銀行等利率市場上最強大的銀行能夠很好的應對預期利潤下降的問題,但是其它前5大銀行之外的金融機構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它們的成本。

在過去兩年內,瑞士信貸已經降低了利率產品。上個月,瑞士信貸的高稱,他們將進一步減持利率產品以提高回報。FT的消息人士稱,瑞士信貸的管理層希望將利率產品的資本金基數進一步降低10%-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67

海外撳錢撲餐懵滙豐提款網大縮水

2012-08-29   NM
 
 

 

港人慣用滙豐及恒生銀行服務,貪其提款卡在海外撳錢方便,櫃員機網絡覆蓋率高,到訪歐美暢行無阻。不過,最近有大批客戶發現,憑滙豐或恒生提款卡於海外提款,撲餐死亦未必撳到錢,全因新推的晶片卡已停用老牌提款網絡PLUS,客戶焗用銀聯卻問題多多,紛紛鬧爆滙豐服務大倒退。

七月底,郭先生與太太到法國度假,因公事忙無暇兌換錢幣,身上只攜帶剛更換的恒生晶片提款卡,並事先啟動了海外提款功能,打算到埗才撳錢。豈料抵達巴黎第二天,郭先生憑卡經櫃員機提款時竟然無法撳錢,才發現新卡取消了沿用多年的櫃員機網絡PLUS,變成只能經銀聯櫃員機網絡提款,嚇得方寸大亂:「銀聯唔係度度有,我搵咗好耐,試過去法國巴黎銀行,但係無銀聯,最後去到法興有銀聯先撳到錢!」

正在歐洲體驗工作假期的關小姐亦試過有同樣遭遇,她持有恒生及滙豐銀聯提款卡,連撲四個國家仍找不到受理的櫃員機:「我由冰島、烏克蘭、摩洛哥去到土耳其,只係見過兩、三部銀聯機,我撲咗起碼三十部機,最後先得兩部喺巴黎撳到!」事實上,郭先生及關小姐並非個別情況,大批滙豐及恒生客戶亦遇到同樣問題,在網上鬧爆滙豐為國際級銀行,海外提款卡網絡卻愈做愈差。

停用PLUS網絡

滙豐轉發晶片卡,事緣金管局規定發卡機構須將提款卡由磁帶卡更換為較難被盜取資料的晶片卡,最遲須於一四年三月底完成。VISA旗下的PLUS,為全球流通量最高的老牌提款卡網絡,於歐美最為普及,手續費較貴,但廣受外遊人士歡迎。而銀聯則是○二年誕生,聲稱櫃員機覆蓋一百四十多個國家,但大多設於國內及亞洲,在歐美的普及程度遠遠不如PLUS。滙豐及恒生提款卡,過去一直兼用PLUS及銀聯網絡,然而轉新卡之際,卻捨PLUS而取銀聯。

資訊不足客戶中招

事實上,滙豐及恒生於去年第四季起,已分階段通知客人轉用新晶片卡,預計今年底將完成換卡程序,但過程中僅在發卡信及網站,以細小條文交代新舊卡分別,結果不少客人不知就裡轉用新卡中招。記者曾到恒生太子分行,查詢新晶片卡於海外提款有何限制,就連其三名前線職員亦一度擺烏龍,以為提款卡可通用PLUS網絡,在記者要求下,高級職員才查清,新卡已不能通用PLUS,客戶只能經銀聯提款,明顯恒生內部也無清晰指引。

陷阱一銀聯頻失靈

客戶焗用銀聯提款,銀聯機不但難搵,更隨時失靈無錢攞。郭先生及關小姐同樣試過,在海外多次使用銀聯櫃員機,但亦無法提款。「好難得搵到一部銀聯機,但唔知係咪部機讀唔到晶片卡,一入張卡入去,即刻出番嚟,完全撳唔到錢!」關小姐無奈說。

陷阱二滙豐唔支援

更離譜的是,就算持有滙豐新晶片卡,到滙豐海外某些國家分行櫃員機亦不獲支援。郭先生便試過憑恒生銀聯卡,於巴黎一部滙豐銀聯櫃員機提款,結果亦告失敗。翻看滙豐網站資料,原來阿根廷、巴西、法國、希臘、馬耳他、墨西哥、新西蘭、巴拿馬及土耳其等九個國家的滙豐櫃員機,竟然不支援新卡。

陷阱三駁信用卡易中伏

滙豐曾向客戶建議,出發前預先申請滙豐信用卡,再將提款戶口連結到該卡,由於信用卡可通用VISA或Master櫃員機網絡,客戶即可提款。不過,關小姐卻親身驗證,海外櫃員機大多不可選擇戶口,入信用卡後,熒幕無法顯示儲蓄戶口;若客戶照提款,一律被當作信用卡現金透支,利息特高,「咁耐以嚟淨係喺烏克蘭基輔有一部可以揀,其他機全部當你現金透支,咁即係滙豐提供嘅解決方法,又係唔得o架啦!」

回應滙豐:加推第二晶片卡

金管局發言人指,現時發行的晶片提款卡,技術上能夠支援多於一個網絡,至於銀行決定採用哪個網絡,僅屬商業決定。滙豐發言人指,已向銀聯反映意見,銀聯將改善其晶片卡網絡,亦了解並非所有銀行的自動櫃員機都提供賬戶選擇,客戶在海外提款時,若因現金透支產生手續費,可聯絡行方作跟進,未來數月行方將為有需要使用國際網絡的客戶提供第二張晶片卡。恒生則稱,會留意客戶使用晶片提款卡的情況及需求,銀聯於截稿前未有回應。(投訴組)

司馬文鬧爆滙豐

南區區議員及創建香港行政總裁司馬文亦試過有錢無得用:「當時我一家人到咗荷蘭機場,我諗住用滙豐提款卡撳錢,點知去晒機場嘅ATM試,全部都唔得!以前滙豐卡用嘅PLUS網絡,幾乎全世界都用到,就算喺瑞士高山都提到當地嘅錢!而家出外旅行要帶定好多錢,又驚跌咗驚俾人偷!好似返咗去黑暗時代(dark ages)!」司馬文指,滙豐曾解釋,公司轉用銀聯網絡前已在港進行調查,發現逾九成半人慣用銀聯網絡提款,但他認為滙豐忽略海外使用銀聯不如香港般方便,結果「根據錯嘅數據下錯決定」。

自保貼士

若持有滙豐及恒生提款卡及信用卡,出發前最好將兩者駁通,增加在海外提款的成功率;但要留意是否從儲蓄戶口提款,若在緊急情況下,誤從信用卡戶口作現金透支而被收取手續費,可留下記錄事後向滙豐追討。此外,出門前宜帶備足夠現金及信用卡,亦可考慮申請其他銀行的提款卡作後備。

壹判官

滙豐為國際級銀行,轉卡卻一塌糊塗,提款卡網絡縮水,連累客戶出國無錢用,隨時墮入提款陷阱,把客戶當作晶片卡的白老鼠!劣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26

財富縮水134億 施振榮:不換CEO就換腦袋

2013-09-19  TNM
 
 

 

曾經登上全球NB一哥的宏碁,第二季本業慘虧6億多元,上月股價跌破20元,創上市以來新低,下週一(23日)將被證交所從台灣50指數剔除,由台新金取而代之。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受到拖累,身價大跌超過134億元。9月7日,本刊專訪施振榮,他避談宏碁,但對台灣科技業品牌大廠面臨的窘境直言:「CEO要負責,不是換人,就是要換腦袋。」

曾是台灣品牌之光的宏碁,因為市值摔到上市公司六十一名以外,被證交所踢出台灣五十指數,投資人並不意外。

五十指數 被除名

二年多來,宏碁每況愈下,前年虧六十六億元,去年虧二十九億元,今年第二季又虧損三.四三億元;股價從前年的百元高點,一路摔到二十元,經營績效慘不忍睹。

台灣五十指數成分股代表台灣市值與穩定度最高的五十家大型企業,等於台股績優生,是大型投資機構與外資進出的指標;宏碁被除名,恐影響外資買盤。

儘管表現溜滑梯,但本刊調查,宏碁創辦人兼大股東施振榮卻一張股票都沒賣,反因每年配股,二年來持股還逆勢增加一百六十張。

二○一○年上半年,宏碁股價到達百元高峰,施振榮(含家族成員、投資公司)在宏碁的持股最高曾達到一百六十五億元;今年八月股價跌破二十元歷史低點,持股只剩三十一億元,身價大幅縮水一百三十四億元。

宏碁的acer曾是全球第一大筆電品牌,施振榮被視為品牌教父。二○○四年交棒退休的他,怎麼看目前宏碁的困境?對宏碁還有信心嗎?

挑明改革 下通牒

本刊記者九月七日上午二度前往施振榮位在台北金華街家中專訪,他先表明不談宏碁,倒是對台灣科技業問題,不避諱地直接挑明:「要解決人的盲點,就要變,也就是要換腦袋。」

他說:「像美國因為人多、腦袋很多,所以有很多腦袋可以換,這次微軟執行長包默(Steve Ballmer)計畫退休的消息宣布後,微軟股價就大漲。」

這番話雖是概論回答,但從談話向來保守淡然的施振榮口中說出,卻也有如八月二十九日,他拋出不排除宏碁被購併的震撼彈般,有向董事長兼CEO王振堂及總經理翁建仁為首的經營團隊,下改革通牒的意味。

「台灣人才有限,不能像美國可以頻頻換人,既然不能換人,就只好換腦袋;宏碁在二○○○年將代工製造與品牌事業切割,我能夠成功,就是因為換腦袋。」施振榮點出他未說出口,給宏碁的一帖藥方。

誇獎緯創 林憲銘

問他宏碁要如何換腦袋?他搖手再次表達不談宏碁個案。記者舉例,廣達是NB代工廠中最早看到雲端趨勢,並開始降低NB比重。聽到這,施振榮主動誇獎另一個子弟兵林憲銘帶領的緯創:「緯創的多元化比廣達更早,像回收、服務等,是相對更難但更長的一條路,且目前已有成效。」

過去,緯創不像同門的宏碁、明基友達風光,但相對穩定;與後二者現今慘況相比,更稱得上亮眼。近年緯創積極求變,除NB、LCD TV代工,也轉型技術服務,布局電子產品,近日拿下小米電視訂單,上半年每股獲利一.四六元,股價超過三十元,是三同門中最高的,施振榮亦是緯創大股東。

事實上,宏碁自一九七六年創立以來,在施振榮手上,也曾面臨幾次重大虧損。對目前宏碁危機與家族身價暴跌,走過大風大浪的施振榮四兩撥千金,「這是在培養自己享受大權旁落。」

指CEO 需擔責

過去,施振榮常用「第四個小孩」形容他對宏碁的感情(他和夫人葉紫華攜手創業,二人育有二子一女),但現在他說:「我已經離開宏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方便談論宏碁的任何事情。我跟太太早就已經不把宏碁當成我們的,而是社會的、所有員工、股東的,是你們(媒體)硬要把我跟宏碁連在一起,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受訪時,施振榮特別拿出他平時使用的宏碁五.七吋智慧型手機Liquid S1,按下錄音鍵後說:「今天的訪問都有錄音。」他怕沒講清楚,繼續說明為何避談宏碁:「我當家的時候,一方面是(宏碁)最大股東,一方面是專業經理人,大股東只是在董事會表達意見,實際經營權是專業經理人,這是分開的。」施振榮說,他也把自己分成二半,一半是為社會,一半是為自己這個最大股東來經營宏碁,「很早就看清了。」

他解釋,這幾年他一直倡導的王道精神裡,就明白指出公司必須不斷創造價值,才能讓所有利害相關者達到利益平衡。

但人性的盲點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領導者,都會「只想自己、不想改變、不認輸」,不想承認過去做的努力是無效的。

施振榮分析,當碰到問題,CEO通常是先對外檢討環境變化,而不是對內檢討,也就是沒有集中力量檢討主導權操之在內的力量。「就算他沒有錯,但環境變了,他要不要變呢?」

記者順勢提起宏達電困境,執行長周永明應扮演的角色?

「CEO沒有任何理由,就是有責任,我在一九九一年也是辭職,為宏碁第一次虧損負責。」施振榮直率表明。

出售德碁 被罵豬

一九八八年,宏碁因上市後急速擴張而面臨管理問題,施振榮從IBM找來劉英武當總經理負責處理,沒想到因為併購美國Altos公司,宏碁在一九九一年大虧。施振榮一九九二年六月向董事會請辭,但獲慰留,還好當時大陸工程董事長殷之浩出錢相助,才讓宏碁轉危為安。

一九九八年,戴爾崛起,宏碁在美國受創,加上轉投資過多,其中DRAM廠德碁大虧,傷及宏碁。原已把營運重任交給子弟兵負責,自己退居二線的施振榮又站上火線,再造宏碁。

為了止血,施振榮毅然將德碁賣給台積電。提起那時所受的壓力,施振榮脫口而出:「當年人家在網路罵我是豬,我就自我安慰,豬很聰明。因為我有基本信念,對於只看片面的批評就不用計較,而時間會證明一切。」

二○○○年,施振榮大膽將宏碁一分為三,成為宏碁、緯創、明基友達三大集團,徹底分家,也再創宏碁高峰。

「我們從一九九一年就開始無形地創造垂直分工趨勢,這個驚天動地的產業變化是來自宏碁打全球品牌,讓全世界知道台灣有設計代工能力,也讓台灣半導體、IC設計、零組件產業發光。」回顧宏碁過往,施振榮頗自得,「我們到二○○○年才覺悟,把宏碁的品牌和代工分割,讓宏碁變成不做電腦的電腦公司,雖比美國品牌晚,但從亞洲的角度來看,也是創新之舉。」

然而,再美好的榮光,終有過去的一天。隨著平板、手機竄起,筆電市場受到嚴重衝擊,宏碁轉型不力,這幾年深陷泥淖。

NB式微 轉型慢

「消費者現在一個禮拜用幾天NB?市場調查,一般人在家一個禮拜只開一次電腦,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玩手機跟平板,宏碁想靠NB撐下去,困難度相當高。」資深分析師說。

連施振榮也坦言,自己平常只用手機和AIO一體成型電腦,已不再用NB了。「Wintel(微軟和英特爾)產品使用起來都一樣,消費者在選產品時就會考慮到荷包,若產品很容易使用,也會願意多付一點錢,或是只用手機一項產品。」

其實,原本施振榮就期望宏碁能快速切入手機、平板電腦等戰場,但二年半來,宏碁先後重壓超輕薄筆電(UltraBook)、微軟Win 8筆電,今年又強打觸控筆電,手機和平板腳步緩慢。

過去宏碁幾次危難,還可以靠著處分業外轉投資度過,但現在的宏碁,手上幾乎沒有業外資產,連內湖大樓都已在二年前以二十五.三億元賣了,「除非有大筆匯兌收益挹注,宏碁第三季恐怕虧定了!今年能不能賺錢還很難說。」外資分析師表示。

六吋手機 拚新局

今年的低潮,被資深員工形容為:「進宏碁二十多年來最黑暗的一年,好像已看不見未來。」宏碁該如何起死回生?宏碁內部評估,得趕緊開發帶領宏碁重生的殺手級產品,在高階NB賣不動的狀況下,今年下半年將以六吋手機打出新市場,此外則是加強跟Google合作開發新款Chromebook雲端行動筆電。

「現在大環境變化大,所有PC廠商都面臨挑戰,對於未來要怎麼變革不應該死腦筋,而是要有更高格局的思考點,最重要的是要符合社會期待、產業健全的發展,並顧及所有員工的舞台。」以產業大老的高度,施振榮關切的不只是宏碁,更是台灣科技品牌的下一步。

施振榮

★現職︰智融集團董事長暨首席顧問

★出生︰1944年12月18日

★學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畢業;交大、香港理工大學及美國桑德博學院榮譽博士

★經歷︰1976年創宏碁,任CEO;1983年獲世界10大傑出青年;1987年主導宏碁發展自有品牌;2000年改造宏碁,將集團分為品牌、代工、面板事業;2004年底退休,經營智融集團和渴望園區。

看影片

用智慧型手機掃描此QR Code,進入讀者服務站觀看新聞影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05

家族爭產撤出沙宣道霍家郭晶晶縮水搬排屋


2013-11-21  NM
 
 

 

霍家爭產案於去年四月由長房全家簽訂了和解協議,並攤分了霍英東生前私下交給長房次子,霍震寰保管的十一億四千萬資產,事件告一段落。

豈料爭產案於今年十月再死灰復燃,長房三子震宇及長房兩名女兒麗萍及麗娜,突然聯手入稟,要求推翻和解協議及重開撤換遺產執行人官司。

嫁入霍家一年的郭晶晶,初歸新抱要面對家族爭產角力,加上產後情緒易波動,為免生完BB只有三個月的她被爭產是非影響,霍家決定安排兩夫婦搬離沙宣道大宅,搬到同區的二千呎新居,目前只獲分發一個保母湊BB的「剛晶」,買餸搬屋,要自己一腳踢。

情緒受影響

霍家爭產案,在霍英東逝世七週年死忌當日再次開庭,同胞兄弟為爭產決裂打官司,霍家上下愁爆,正式成為霍家成員剛滿一年的郭晶晶,處身難分難解的豪門恩怨中,根本無法適應,更不知如何面對。婚後火速懷孕的她,佗仔初期仍住在霍家大宅,不時目睹霍震霆與霍震寰兩兄弟,為爭產官司商討,情緒難免受影響,唯恐霍家長子嫡孫有任何閃失,晶晶於是被安排搬到地利根德閣暫住養胎。「晶晶由細到大都淨係訓練同比賽,接觸嘅層面好窄,佢好單純,覺得一家人只會相親相愛,唔明白點解要爭家產,佢覺得嫁咗入一個好複雜嘅大家庭,都唔識點樣去面對Kenneth(霍啟剛)嘅屋企人。」知情者說。

獲發六千萬屋

原定計劃是郭晶晶產後要搬返大宅,老爺霍震霆亦叫人在大宅內加建BB房,打算為三代同堂做好準備;但晶晶唔願再返大宅與其他人同住,要求啟剛反映,希望老爺批准兩公婆搬開住,想到不可以隨時見住個孫,霍震霆立刻反對,但晶晶堅持要遠離是非,考慮到新抱的情緒,以及望晶晶繼續幫霍家生多幾個,最後唯有答應。為此,霍震霆於是向揸數人霍震寰「申請」,要求「阿公」可以分派一個單位讓啟剛夫婦自住,由於兩兄弟向來是同一陣線,所以「申請」好快獲批;去年中,霍家用BVI公司,以五千九百萬買入一個沙宣道海日樓二千呎單位,上址與大宅只有一分鐘路程之距,絕對方便霍老爺隨時去探孫。

每層五百呎

霍啟剛一家三口的新居,於2012年霍家以「MILLBURY DEVELOPMENTS LIMITED」BVI公司的名義購入,價值5900萬,屋內二千多呎分為四層,而每層只有五百多呎。

要生夠三個

本月初,晶晶同霍啟剛正式搬入新居,擁有無敵海景的新屋雖然有四層,但每層實用面積只有五百多呎,一、二樓用作客飯廳,三樓全層由三間BB房所佔,換句話說,晶晶最保守生三個,而四樓則是二人的主人房。新居面積與霍家大宅蚊髀同牛髀,但可以擁有獨立天地,毋須時時刻刻接觸到家族爭拗,晶晶絕對願意。

自己一腳踢

雖獲家族厚待分配六千萬新居,但據知兩夫婦至今仍未獲得分配工人服侍,暫時只有一名保母,負責照顧BB,清潔打掃方面要定期由大宅抽人過去幫手,偶然還有工人專程送飯餸湯水。今個月九日,晶晶與霍啟剛帶埋BB返霍家大宅食午飯,逗留一個多小時,一家三口便離開,帶BB返家後,「剛晶」一同外出去超市買餸及日用品,由於無工人幫手,兩公婆分工合作,啟剛負責攞重的例如一大包米,一大袋餸及兩大袋飲品和雜物,而晶晶就攞住一盒六支裝寶礦力、廿卷廁紙及紙尿片等。上完貨,回家稍作休息後,二人又出動再返舊屋,將未搬的私人物品搬過新屋,運動員出身的晶晶氣力相當,雙手攞住一大箱衣服,右手又勾住另一袋,在十幾級樓梯行上行落,應付自如,但見孭住大袋紅白藍的霍啟剛就顯得頗吃力。搬屋都要靠自己,難怪晶晶可以極速修身,回覆當年跳水身形。

BB似晶晶

目前大部分時間留在新屋湊仔的郭晶晶,除了出外做婦檢及間中與老公出外為新屋添置家品,其餘時間甚少外出;但每逢週六,她都會帶同BB返霍家大宅陪老爺食午飯。上週六(十六日)晶晶如常帶BB過去探爺爺,由於天氣轉涼,BB戴曬帽同手襪,保母再在外包多塊毛巾,以防BB受涼。快滿三個月大的霍baby,肥嘟嘟,雙眼似晶晶,倒模一樣,鼻同嘴,則較似啟剛。

表面風光

去年郭晶晶風光嫁入霍家,但與霍啟剛拍拖八年,有傳她只收過男友一部價值30萬的Mini Cooper,無樓無錢揸手;連搞婚禮,都要等「阿公」批錢,慳得就慳。國寶出嫁,據稱禮金只得500萬,鑽石首飾均是霍家資產,要歸還「阿公」,晶晶的禮服亦循環再用,簽字、影婚紗相,兩日晚宴,重著四次。對比跳水同門師姐伏明霞,老公梁錦松年薪過二千萬,中港海外起碼擁有10項物業,身家億計,老婆要買車買樓唔使等批,隨時任使。

爭產風波

06年「愛國商人」霍英東病逝遺下300億財產,表面上一切已作出妥善安排,長房負責打理家業,二、三房子女不能從商,如今兄弟公然內訌,展開一場又一場的豪門爭產風暴。2011年12月長房三子霍震宇入稟高院,指二哥霍震寰私吞逾四億港元資產,又出示四份不同的「家族安排備忘錄」,入稟要求罷免霍震寰及姑姐霍慕勤等16名親人作遺產執行人。霍震寰發聲明還擊,表示「可能因個別人士之誤解,引致不幸事件」,並聲稱一直遵從霍英東遺願。事件令霍英東78年定下的遺囑曝光,囑託在20年內家族不得分產,並安排了家庭成員每月的「零用錢」,於沙宣道的霍家大宅則由「阿公」持有。12年8月有指兩名非常有地位的長輩董建華及梁愛詩,相約霍家長房成員開會,出面力勸各人和解,各房成員達成並簽署和解協議,以及攤分了霍英東生前交給長房次子震寰保管的十一億四千萬資產。13年10月28日遺產案於霍英東死忌當日再次開庭,長房三子霍震宇以及長房女兒麗萍、麗娜不滿霍震寰隱瞞家族公司於南沙發展項目約75億元權益,向法庭撤銷和解協議,要求重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447

IBM遭股東起訴 因涉嫌棱鏡門致中國業務受打擊 市值大幅縮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969

IBM的一家股東對IBM提起訴訟,因其隱瞞與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間諜醜聞的關系,繼而導致中國業務受到巨大影響,最終該公司市值減少超過120億美元。美國曼哈頓地方法院的一份起訴文件提到,IBM曾遊說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允許其與NSA分享中國和其他地區客戶的個人數據,以保護該公司的知識產權。這起訴訟的原告為路易斯安那州司法部門的養老救助基金。該基金表示IBM的舉動威脅到了中國區的計算機硬件銷售,尤其是在當下“棱鏡門”事件讓各國都大為震驚的時候,這起醜聞使得NSA可以通過IBM這樣的科技公司從事間諜活動。由於對棱鏡門的擔憂,中國政府和企業突然切斷了與IBM的合作。這導致IBM公司在10月16日發布了令人失望的三季報,其中,中國營收下降22%,硬件銷售下降40%。雖然季度利潤增長6%,收入卻下降了4%,大大低於分析師的預期。10月17日,IBM股價下跌6.4%,市值縮水129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27

安全資產縮水拖垮金融危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808

現在回顧,金融危機和隨後導致衰退的原因仍然是撲朔迷離。

為何次級貸款的破產會導致美國13家大機構中的12家破產,數百萬的美國人失業、經濟從此深陷泥潭?

下圖或許可以提供解釋。

耶魯大學教授Gary Gorton曾經把危機形容為對銀行債務失去信心的結果。在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文章中,Gary Gorton都強調了安全資產的重要性和安全資產如何變得不安全。

Gorton建立了一個關於安全資產的大數據庫。他將安全資產分為兩大範疇:政府發行債務和金融行業債務。

政府安全資產包括國債、市政債券、房利美房地美發行的債券。金融行業債務包括房產抵押證券、銀行債務和銀行存款。

當然,金融危機中,很多曾經被認為是安全的資產都變得不那麼安全了。並不是說所有信貸資產都受到損害,而是說市場參與者開始擔心、而且無法估計何種資產會受到損失。

正如Gorton在「抵押品危機」一文中說的,曾經對信息衝擊不敏感的債務工具現在也變得敏感了。他們不再能夠勝任安全資產的職能。

通過從Gorton那裡得到的數據,我打算把安全資產不安全化的現象圖示出來。此圖記錄了2001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以來的安全資產的情況,並對金融危機的相關情況做出了若干調整。

2007年8月法國巴黎銀行凍結了他們三支基金,並表示,他們無法為持有的次貸抵押債務估值。8月9號,歐洲央行和美聯儲宣佈了流動性注入。我決定以此作為房貸抵押證券危機的開端。所以在此圖中,資產抵押證券被剔出了安全資產的範疇。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來自對於銀行債務本身的擔憂。我從2008年第一季度(貝爾斯登倒閉)起將此剔出了安全資產。

下一步,2008年第三季度房利美和房地美經歷危機。但是他們在2008年第四季度得以恢復,因為得到了聯邦政府的託管。

之後安全資產的大幅攀升來自對於銀行的資本注入、對MBS市場流動性的提供以及對於市場關於大機構不會倒的保證。

總體而言,圖示體現了安全資產的縮水。而且,即使在恐慌消退後,安全資產的增長也沒有回到原來的路徑。相反,在2011年經濟增長恢復之前,安全資產的增長出現了好幾個季度的停滯。

毫無疑問,此圖也有可商榷之處。數據若更具體會更好,比如將MBS細分。一些日期也可商榷。MBS危機或許可以追溯到2007年初貝爾斯登對沖基金的問題上。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問題可以追溯到更早一個季度。

該圖顯示,金融危機是安全資產縮水的危機。從安全資產對金融機構的作用來說,此次金融危機可以被看做是一種特殊的貨幣縮水。使得危機如此嚴重、大衰退如此深刻的原因就在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88

新興市場企業巨頭市值縮水 全球20強僅剩中石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093

全球大盤股排名榜的新興市場大型企業近年來少有地“人丁稀薄”,彭博統計的市值排名前二十大企業之中現在僅剩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一家。新興市場企業自2005年以來首次這樣集體“退步”,它是國際資本撤離新興市場的又一跡象。 截至昨日,中石油的排名由一年前的第4位降至第14位。中國工商銀行昨日市值縮水380億美元,跌出前二十強,降至第22位。曾排第11位的韓國最大企業三星電子已經降至第27位。 今年未滿兩個月時間里,新興市場ETF資金流出逾100億美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流出88億美元的規模。而去年新興市場ETF資金外流規模已創最高紀錄,此前十年新興市場吸引外資逾1100億美元。 發展中國家股市與發達國家股市的投資收益差距大幅縮小,已降至十一年來最低水平。 今年土耳其、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紛紛為抑制本幣貶值加息,國內股市估值下滑。新興市場股市估值與發達國家股市估值的折價水平創五年來新高。 過去12個月,MSCI新興市場指數市盈率11倍,標普500與MSCI全球指數分別為17倍和19倍。 以下可見MSCI新興市場指數半年來走勢。去年11月到今年1月,該指數已連續三個月單月收跌,今年1月跌幅還達到6.6%,為半年來最大單月跌幅。 美國銀行下屬私人財富管理機構U.S. Trust的首席市場策略師Joseph Quinlan預計: (新興市場)還會跌得更多。他們能否與歐美日的世界級競爭對手抗衡?微觀層面來說我無法確定,新興市場要肩負這個重任。 瑞士私人銀行集團Bank Julius Baer & Co.駐新加坡亞洲研究負責人Mark Mathews指出,近年來,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個股的關註點有了轉變,不再重量不重質: 從2009年左右開始,人們更側重於中國和印度等地區的經濟和收益增長質量,他們認識到(增長)並沒有自己原以為的那麽強勁。 管理資產約3210億美元的新加坡公司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 Plc,基金經理Christopher Wong認為,短期來看,新興市場資本流逆轉已經得到證實。 發達市場的整體形勢比新興市場更好。 管理資產約1200億美元的Edmond de Rothschild Asset Management高級基金經理David Gaud則是指出,雖然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個股表現出色,但它們不夠成熟,還沒到躋身全球領先大盤股之列的火候。 以在港上市的騰訊H股為例。目前騰訊已成為亞洲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市值排名全球第41位。 Gaud預計,騰訊會發展壯大,但這類新興市場的新星要晉級全球前列尚需時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1

我知道的4399那些事之一:曹政的股份怎麼縮水的

http://tech.163.com/14/0504/21/9REBV51800094K1G.html

文/左林右狸

話說蔡文勝把265網址導航以數千萬美元賣給李開復當時所在的谷歌中國後,搖身一變成鳥人,開始做天使投資,此時是2007年年中。中國互聯網業界有一大票人都是在2007年後開始邊做天使投資邊開始找下一浪的機會所在,除蔡文勝外,雷軍、周鴻禕、曾李青、徐小平都在這個時間點開始跳下來,這看似巧合,其實必然,哪天單八,或者等熱錢.COM一書殺青前做劇透。

蔡文勝做天使,其實還是以站長大會為基礎,包裝那些草根站長,然後對接主流VC,之前蔡文勝被薛蠻子這樣包裝過,蔡文勝自己跑一遍後知道其中的門道,265網址站賣掉後,蔡文勝手裡又有足夠的現金,蔡文勝自然想自己玩。準確的說,其實在265網址站賣掉之前,蔡文勝已經開始這麼玩了,58、暴風等案子都是蔡文勝參與的明星案例。

讓蔡文勝唸唸不忘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興平。雖然諸多創業類媒體都尊稱蔡文勝是中國站長之王,但在民間,李興平是另一個中國站長第一人,這緣於李興平hao123的輝煌過往(蔡文勝曾經有機會在百度之前進入hao123的,這段故事蔡文勝在廈門給左林大叔當面講述過,但與本文無關,改天單八)實在是太震撼了。

將hao123賣給百度後,李興平逍遙一兩年後也就是在2004年重新找到新的機會,那就是4399小遊戲站。李興平做流量真是個天才,很快,4399小遊戲站就進入中國網站排名前100的站點。

蔡文勝開始做天使,最最想的是圈李興平入局,但李興平自己錢賺得好好的,為啥要和蔡文勝合作。在2007年前後,外部環境的變化,開始讓這個事情變得有可能。中國草根站長們所聚合的流量,也在2007到2008年這個時間點上出現了一個空檔期。

在此之前,運營商本身是這些流量的變現大下家,但2006年後運營商整頓後開始漸行漸遠。百度和谷歌之間曾經圍繞流量爭奪得不可開交,但隨著搜索大戰的局面開始明朗化,特別是百度逐步把流量開始收緊後,曾經很是吃香的中國草根站長們手裡的流量開始不吃香了。蔡文勝擇機把265網址站在高點賣掉也是基於此。

在此之後,電商開始崛起,以京東凡客為首的一批電商開始殺進來,除了電商,另一個變現大戶是網頁遊戲,在4399的早期變現客戶中,最有名的客戶是淘米的摩爾莊園(這也足以理解為什麼,淘米前段時間入股7K7K),淘米的投資人正是曾李青,這個世界真小。

其實最早看到這個機會的是阿里,阿里巴巴正經推過一個阿里媽媽的廣告聯盟,但許是團隊不行,這個事情阿里木有抓住。

站長之王蔡文勝並非浪得虛名,在這個關口,他看到了網頁遊戲變現的大機會,於是說服了李興平和他一起幹,其主體業務就是4399小遊戲站。李興平也覺得運營商、百度這些冤大頭靠不住後,得找新的合作夥伴,蔡文勝適時出現。

2008年,說服李興平一起做4399,用的是蔡文勝在2002年早期註冊一家並沒有什麼業務的空殼公司,改名為廈門游家,這家公司2002年最開始蔡文勝有81%,另一個自然人有17%,2008年重組後,蔡文勝67%, 之前的自然人3%,李興平和駱海堅各15%。

李興平有15%可以理解,當時4399小遊戲站流量已經起來了,本身也賺錢,之前hao123的成功案例在前,蔡文勝一直也對之前兩個人沒能合作成耿耿於懷。

駱海堅何德何能,蔡文勝給他李興平等量級的15%呢?這確實是一個謎。

左林右狸與駱海堅並無深交,只是在會場有過一次最多稱為點頭之交的偶遇。百度下發現,其畢業於2003年,暨南大學畢業,之前在ZCOM和265都幹過,這兩家公司都算是蔡文勝的公司,駱算蔡文勝不折不扣的小弟。2007年265網址導航站賣掉後,駱自己出來做了家名叫廣州亞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聽名字像是做網絡營銷的流量公司,輸入其網址3839. com ,與4399競業,這多少有些鬼扯,但確實是事實。

蔡文勝找駱海堅,是希望駱海堅幫著做網頁遊戲聯運的,駱科班出身,又喜歡遊戲,相對廈門,廣州做網頁遊戲聯運也有更多的人才基礎。駱海堅做了一年網盟,生意也不好做,老領導召喚,給的股份和李興平一樣多,欣然前往。於是,2008年,蔡文勝李興平駱海堅三個人走在一起,都以創始人的身份一起發起創辦了4399。

蔡文勝向來喜歡打群架,因此,在4399做網頁遊戲聯運的時候,也開始鼓動廣州地區的其他小夥伴們一起做起頁游開發,其中最早冒出來的一家頁游開發公司就是菲音。

深喉告知,駱海堅最開始也有菲音的股份,但不是以其名字出現的。而是以其兄弟駱海濤的名義持有。這也足以理解,為什麼4399與菲音在一開始就給人一家人的感覺。

那一年4399獨代了菲音的首款產品《盤龍神墓》,在研發和運營的大力配合下,經過一輪又一輪痛苦的推翻修改調整,通過4399的強推,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盤龍神墓》這款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網頁遊戲流量變現的商業模式也終於被驗證可行。

從菲音旗下網站上,一段時間可以看到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產品,《明朝時代》、《凡人修真》、《夢幻修仙》等等。想必各位看官和大叔一樣也是心中存疑,《明朝時代》不是明朝網絡開發的嗎?《夢幻修仙》不是廣州捷游(這家公司後來也併入云游)開發的嗎?怎麼都掛在了菲音旗下。

想當初,4399以小遊戲起家,又看好網頁遊戲領域,一幫一起做sp的兄弟們相攜創業,幫4399流量變現,有錢大家賺。菲音的黃凱、楊韜(盤龍神墓,凡人修真),明朝網絡林紹孟(明朝時代),廣州捷游的莊捷廣(夢幻修仙)和4399緊密的團結在了一起,為了聚集人氣效應,在菲音憑藉《盤龍神墓》聲名鵲起後,幾家同樣奮鬥在開發一線的兄弟們便把自家的遊戲掛靠在菲音旗下。這是一個雙贏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憑藉菲音的品牌,讓遊戲能夠得到更多的推廣,聚集更高的人氣;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多產高品質的遊戲產品,強化菲音的品牌。這種看上去一家但多少裡應外合的做法也給後來曹政與蔡文勝之間關於4399股權紛爭埋下伏筆。

有了菲音的品牌和4399的平台,這些兄弟們紛紛取得了成功。隨著菲音品牌的建立,以及其他幾個研發商的逐步成功狀態,《明朝時代》、《夢幻修仙》兩款產品製作團隊在10年開始突出自己的品牌,突出了明朝網絡和廣州捷游的品牌效應。再後面的故事是,這些網頁遊戲的開發商與廖東的遊戲聯運平台一起打包為云游公司,2013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

云游的故事咱明後天八,今天繼續八曹政以及4399的那些事。

前文提到,蔡文勝李興平駱海堅一起是合夥創辦廈門游家,但運營主體業務放在廣州,由此成立了廣州游家。兩個游家其實都叫4399,但其實並不一回事。

廣州游家在找到網頁遊戲聯運這條路後迅速坐大,開始倒逼廈門游家。蔡文勝一看,採取獎勵以及個人轉讓等方式給給駱海堅追加了小20%的股份,於是演變成蔡47%,駱34%,李興平10+以及一些自然人持有個位數老股的局面。

好,現在可以回來講曹政的故事了。

曹政與蔡文勝也算老相識,在百度的時候曹政就認識蔡文勝。

左林右狸與曹政並無交情,但有很多間接的淵源,左林的好基友剛剛升為順為MD的高少星和曹政在百度期間是老同事,右狸的好基友也是左林的損友猛小蛇同學也與曹政有深交,當年曾與左林右狸一起做IT碰碰車脫口秀節目的張春暉曾經范在曹政筆下,正是找小蛇去說的情。

曹政頗有江湖名聲,一是技術大牛,二是曹應該是技術大牛裡文才和視野最好的三個之一(別問其他兩人是誰,得罪人的事情也);曹政曾經寫過解密中國互聯網的文章,是左林右狸看到的這個題目下寫得最好的一篇。

但蔡文勝請曹政入局,不是看中曹政的文采,看中的更是曹政在百度的過往經歷。需要補充說明的是,蔡文勝雖然號稱投資了近百家企業(有些是賣域名的方式換小股的),但其265後真正全面控局的平台不多,第一個是4399。對曹政求賢若渴的蔡文勝其實選擇不多,只有請曹政入4399的這個局。

但4399這個局裡,雖然蔡文勝是第一大股東,而且是絕對第一大股東,但真正發揮作用,真正做收入的人是駱海堅。特別是到2011年後,每年有過億利潤的靚麗表現讓駱海堅腰板硬起來,以及廣州4399與菲音的這種躍然紙上的裡應外合更消弱了蔡文勝的權威,駱海堅和蔡文勝之間開始不知不覺產生背離。

各位鄰里會問,這家公司蔡文勝不是大股東嗎?為什麼不親自掛帥,而是讓駱海堅這個昔日小弟向前衝呢?

蔡文勝從北京回到廈門不願意親征是一種解釋,蔡文勝不喜遊戲是另一種解釋,更重要的是,2011年開始,蔡文勝找到新戰場,那就是新浪微博。

駱海堅想當老大,第一個犧牲品就是曹政。這裡面的故事左林右狸掌握的料不多,但公司大了,總有派系,總有鬥爭,可以理解。駱海堅把曹政擠走,曹政則去找蔡文勝,要退股。江湖傳言,蔡文勝最開始請曹政入局,是答應給5%的,但木有給的乾股,是由蔡文勝自己代持,蔡文勝引進李興平駱海堅以及賣了一些老股給自然人,打折下來是3個點。曹政說3個點也可以,向蔡文勝要這3個點,蔡文勝說來4399的時間不夠,只能算1.5個點。曹政說那就把1.5個點給折現了吧。

但這1.5個點怎麼給曹政作價是個問題。左林右狸被深喉告知,就在曹政退股前後,蔡文勝曾經以200萬轉1個點以及800萬轉1.5個點的老股,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蔡文勝採取用200萬人民幣讓曹政套現1個點是能講通的。於是,曹政就拿走了200萬現金以及剩餘的4399的股份,但到底剩多少,這個裡面也是有玄機的,按照曹政的理解,只拿走1%,剩下是有2%,但按照蔡文勝的算法,其實是只有0.5%的。

按照曹政自己在微博上的聲明,他是在2011年離開4399的,這個聲明是幫蔡文勝開脫的,也說明2011年曹政從4399撤離的時候是以為自己是還有2個點的。在這條微博下面,不少人舉證說直到2013年,曹政依舊以4399CTO的身份在各種技術類活動上幫公司招募人才。這其中最可能的一個解釋是,曹政雖然還在其大4399體系裡,但與駱海堅掌管的4399其實木有關聯,此4399非彼4399,真夠亂的的。

曹政股份不多,不足以左右大局,但是曹政出局是蔡文勝和駱海堅開始結束蜜月的標誌性事件。蔡文勝一看這個局面,得引進新的投資商,正所謂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引進新的投資商進來,用上市的統一願景來吸引大家也是一個選擇。

當時4399一年的利潤有小兩億,而且處於上升期,因此,本土很多投資聞風而來。深創新投等按照投後40億人民幣進來。這個案子在2011年成為當時深圳VC搶奪的案子,如果按照蔡文勝的規劃,2014年能做到3億以上的淨利潤,給35倍的PE值,只要能在創業板上,就是一個100億人民幣的超級大案子,蔡文勝也一躍能成為中國A股互聯網第一人。

由於引進深創新投等PE是在曹政退股後,雖然蔡文勝給曹政的1個點也是按市場定的價,但裡外裡差別有15倍之多,因此,曹政心頭還是超級鬱悶的。

有鄰里會問,那為什麼蔡文勝不讓曹政在新的投資商進來後再讓曹政套現走人呢,這個這個,左林右狸代為回答是,蔡如果是曹政出局後開始琢磨引進投資商的話,那蔡文勝是不理虧的,如果是在談投資的過程中,讓曹提前套現,那麼,曹心中的心結是斷然解不開的。這也足以理解,為什麼曹政那條微博會強調2011年離職創業這個梗,承認這個梗是對蔡文勝的一種保護,也算是蔡文勝和曹政之間的一種相互交代。

八得有些長,還是回歸主題直接講下從百分之五到萬分之七點五,這中間66倍是怎麼縮水的,前文已經分析出怎麼從百分之五到200萬現金+千分之五的股份,考慮到深創新投等PE進來後會同步稀釋20%,那其實曹政就變成千分之四,按40億投後大概值800萬人民幣,但如今卻成320萬人民幣,這其中的一個可能就是4399的業績這兩年不升反降,同時因為上市沒戲,導致市場估值反而縮水到十億人民幣不到的樣子,折算回來曹政如果按高點的40億人民幣算,差不離也就是萬分之七點五的樣子。

於此,整個故事的邏輯講圓,完全合法,七分合理,三分合情。

八完左林右狸絮叨兩句,做企業其實就是一次集體性利益再分配的過程,這其中第一要務是把錢分均,但很多時候,要麼合情,要麼合理,要麼合法,每個人都會以最合情合理的算法讓自己利益最大化,但真的木辦法做到,於此,就很是考驗一個CEO怎麼樣在合情合理合法之間走平衡木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