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太陽能庫存爆量 股神加持也沒用


2012-1-2  TCW




今年十二月連續三週內,從股神巴 菲特(Warren Buffett),到網路龍頭Google攜手全球最大私募基金KKR也跟進,合計總投資近五十億美元,買下美國六座太陽能電廠的多數股權。

原本搶奪益通失敗的全球代工龍頭鴻海,也緊接著宣布加碼三千萬美元,往上布局太陽能電池廠。

巴菲特、Google、KKR和鴻海,前仆後繼,就連台股的太陽能概念股也跟著大盤上演反彈行情,太陽能產業的春天提早來臨了嗎?

「太陽能類股今年以來跌了六成,大盤只跌了二至三成,當然會反彈,」保德信投信投管部協理葉獻文說。

從巴菲特到Google,他們重金投資太陽能廠,所投資的五十億美元,幾乎可以買下六家茂迪,但台灣業者幾乎都難以受惠。

以巴菲特買下的電廠為例,除了使用的技術跟台灣主流的矽晶電池不同,台廠很難受惠,更重要的是,巴菲特著眼的,是電廠有政府保障收購電價的固定收益,因 此,才會吸引Google這類長線資金,跟著進駐太陽能產業最終端的電廠,這些投資案,「對(股市)投資人有幫助……,對(台灣)太陽能廠實質影響沒那麼 快看到,」太陽能電池業者說。

唯一讓人寬慰的是,太陽能產業的谷底似乎已經到了,因為太陽能產品(多晶矽、矽晶圓、電池、模組)售價開始止跌。「(價格)要跌也跌不下去了!」新日光總 經理洪傳獻出席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開聚會時說。

但報價跌無可跌,其實只是谷底的開始,問題出在龐大的庫存!

無主貨櫃塞滿港口上下游庫存天數超過百日

場景,拉到德國的漢堡港口,碼頭上還有著一櫃櫃裝滿太陽能電池模組的貨櫃,沒有人認領。

台灣一家整合模組與系統廠的業者說,從第二季中開始,因為太陽能產品報價暴跌,「走海運,一個月之後到了歐洲,價格已經不知道跌到哪裡去,客戶不願意接 貨,德國港口停滿了貨櫃,裡面裝的都是(太陽能產品)。」特別是中國業者為了衝業績,讓無主貨櫃塞爆德國港口的怪象,在業界廣為流傳。

從庫存天數來看,研究機構Solarbuzz分析師廉銳預估,全球從多晶矽到模組的上游供應鏈,第四季平均庫存天數,將攀升到八十四天,足足是理想庫存天 數的兩倍多;反觀下游通路和系統電廠,從今年第一季大量吃貨後,就一直努力降低庫存水位,加上搶在明年各國政府調降補貼金額前裝機,消化了不少庫存,讓下 游庫存天數,比第三季大幅減少六三%,預估約剩二十六天。

上下游合計超過百日的庫存,相當於超過七GW(十億瓦)容量,足足是全球一年需求量的三分之一,而且這些過剩的容量,將近八成都堆在上游供應鏈,也就是台 灣太陽能產業者最集中的領域:多晶矽、矽晶圓、電池和模組。

七GW,還只是今年多出來的量,太陽能業者為了自救,把庫存換現金,各出奇招,各種傳聞紛紛出籠。

需求不好,低轉換效能的產品庫存銷不出去,太陽能業者轉向東南亞市場,與當地合作夥伴電廠,把低轉換效能的庫存產品,混合高轉換效能產品,做為電廠取得銀 行貸款的設備。

各廠出奇招變現蓋電廠,包成REITs出售

甚至有太陽能廠打算與私募基金聯手,在國外蓋電廠,再靠著政府保障收購電價的固定收益報酬,包裝成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出售。

這顯示太陽能業即使有股神加持,業者卻仍待在擁擠又黑暗的谷底隧道,只能抓緊現金,才能面對接連而來嚴峻的挑戰。

十二月中旬,德國出現了第一家聲請破產的太陽能上市企業Solon,廣運集團旗下的電池廠太極能源也被牽連,因為太極有四百多萬美元的貨款還沒拿回來。

接下來「德國系統業者(電廠)也有危險,」台灣模組業者擔心的說。類似的案例,只會多、不會少,要挺過景氣寒冬,就要手上有現金,除了控制成本,更重要的 是,要能把庫存變現金,或是為產能找到銷售出海口。

「以前的傳產和電子,都是死在擴產競爭,活在折舊提完,競爭者退出,」一位太陽能電池廠財務主管坦白的說,「明年第一季末,淡季結束,最多是股票先反 彈。」股票市場向來都是領先產業循環,太陽能產業要真正看到谷底隧道的亮光,就要看誰先玩不下去,被淘汰退出!

現金流變生存指標去年沒賺錢的,最難過關

業界都在盤算,誰會先撐不過?「去年EPS賺不到十元的,會最難過(關),」一位在半導體和太陽能產業待超過十年的副總經理指出。

因為去年金融海嘯後的需求遞延,加上趕在德國和義大利調降補助前的裝機潮,台灣的太陽能廠幾乎都大賺一票,甚至把二○○九年的虧損都補了回來,如果連去年 都無法獲利,代表手上現金水位越危險,要是又沒有銀行或富爸爸的支持,接下來漫長的產業冬天就會更加難過。現金流,也成了未來一年,台灣太陽能業的生存指 標。

【延伸閱讀】前3季虧損,已吃掉去年獲利5成——太陽能廠近3年稅後損益

益通2009年稅後損益:-23.42010年稅後損益:-28.0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33.1

新日光2009年稅後損益:-11.42010年稅後損益:27.4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12.3

昇陽科2009年稅後損益:1.72010年稅後損益:14.0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5.8

綠能2009年稅後損益:1.22010年稅後損益:16.6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5.4

茂迪2009年稅後損益:1.32010年稅後損益:45.6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5.2

太極2009年稅後損益:-0.92010年稅後損益:5.2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2.7

昱晶2009年稅後損益:0.72010年稅後損益:43.3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2.6

合晶2009年稅後損益:-2.52010年稅後損益:6.7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3.0

合計2009年稅後損益:-33.32010年稅後損益:130.8今年前3季稅後損益:-64.1

單位:新台幣億元資料來源:Yahoo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7

師心聲:還剩多少熱情給學生 教學現場》寫評鑑、掰成果 行政工作爆量

2016-05-16  TWM

中小學教師熱情在各種以「評鑑」、「創新教學」等為名、實質爆量的行政工作下, 幾乎消失殆盡,該怎麼尋回教學現場的活力?

周二上午七點不到,新北市國小老師黃明彥(化名)已經站在校門口執行導護,趁著早自習進行班級晨間檢查,再開始上午的課。下課時,學生爭執等狀況讓他應接不暇,往往還來不及喝水,又得站上講台。

午餐時間,他快速解決午餐之後,開始批改堆得有如小山一樣高的作業,同時心裡開始想如何回覆來自教育局處詢問「用哪個版本的教科書」、「全校洗手台數量」等問題的公文,早上問、下午就得回。

下午四點放學,工作卻還沒結束,回家以後,除了準備明天的教材,為著即將到來的校務評鑑,他開始填寫多如牛毛的表格,一路忙到晚上十二點,期間還不時接到家長打來問功課、問學生狀況的電話……。

這是黃明彥的一天,也是所有小學老師一天的縮影。

一天要處理數十封文件

「非必要」工作,分割教學時間老師,是啟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角色,但當老師的精力窮於應付各種行政庶務、處理一天數十封的文件、配合各種上級單位要求的宣導、活動,又能剩下多少教學熱情留給真正重要任務:教育學生。

最大的問題之一,是行政量過大。彰化縣三民國小校長楊恩慈寫在臉書網誌上的內容,就暴露了老師們的無奈。這篇網誌後來因媒體轉載而引發很多基層教職人員的共鳴,文中表達的重點之一,就是在教育上級單位為了督導、為了追求成果,「所有人都忙著做成果,而不是辦教育—『教育』,成了最大的輸家!」宜蘭縣教育處就曾提出:「老師除了教學、備課,還要協助學校活動、研習,各項評鑑多達七十四項,所要準備的管考公文、報表等有三、四百個表格,平均每二.六天教師便要接受一項考核或訪視,平均每位教師每日須花費一至兩小時不等處理行政工作。」事實上,學校不止因配合教育部的「統合視導」政策(編按:中央政府為檢視各地方教育政策的執行力,所設計的一套評鑑方法),增加各式各樣的行政工作,各種評鑑也讓老師疲於奔命。

「各種評鑑或是政策推動都給我『做表面』的感覺,準備紙本很麻煩,內容又可以編造,根本無法反映實際狀況。」教學年資已有十年的泰山國中老師林怡秀說。拿「觀課」來說,每學期各科必須有一位老師公開授課,被抽到的人得另外花時間預備主題式課程;觀課當天,所有教師都要到,三個小時內包含講解、觀課、討論回饋,但「一來這不是該師平常的教學方式;二來其他老師也多以讚美代替批評,不會有很深入的討論」,所以林怡秀認為,觀課沒有不好,只是如果行禮如儀,但學校平時內部沒有創意教學討論的氛圍,實質效用也不大。

「老師長期處在忙、茫、盲的教學困境裡,一邊要管理班級秩序,一邊備課、教學、參加研習;桌上堆滿未批改的作業、行政調查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展現自己的教學熱情?」充滿教學熱情的台北市雙蓮國小老師郭俊成,任教十三年來,同時也擔任六年行政職,對於老師的困境,也有著深深無奈。

研習強制參加

小校老師十個派三個,誰授課郭俊成期待,「讓教室回歸單純的教學現場,讓老師回歸單純的教育專職者。」他認為,政府應去除教師不必要的行政負擔,才有更多熱情和時間,去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再者,教育部開設的各類研習課程,是否符合教學現場,也不無疑問。被教育部列為教學典範學校、南投縣長福國小教導主任廖婉雯指出,目前教育部的研習課程,以議題類為多,如性別、環境、行政等,內容規畫對提升教學「幫助有限」。

採訪前一天,教育部主辦了三場有關體育、遊學和戶外教育的研習,發文要求每所國小派人參加,但長福國小「全部老師也不過十個人,一次派三人,怎麼可能不影響正常教學?」廖婉雯表示。

認真的老師,常常在教學和行政工作之間蠟燭兩頭燒,但是反觀教學現場,尸位素餐的老師也所在多有,更缺乏監督機制改善這種狀況。

教育部評鑑的教學典範學校、新北市昌平國小校長張信務對此很有感。他曾在之前任職的學校,對兩位不適任教師提出不續聘,兩位教師仗著是資深老師,平時不參加研習課,可優先選擇要教什麼年級和課程,就選擇體育和自然等相對輕鬆的科目。然而教自然課卻不做實驗,上課照念課本,也不重視班級秩序,導致學生學習態度差、師生關係不佳,結果就是該班的學業,是同學年最落後的。

爛老師out!

讓教師接受評鑑,汰壞留好台東大學特教系教授、國家教育研究院前副院長曾世杰同樣觀察到,很多老師沒有熱忱,「上進修課時還改作業、打瞌睡」,他希望教師評鑑與待遇有關聯,「讓教學品質與薪水掛鉤,教育部要全力推教師專業成長。」目前,教育部推動的教師評鑑,尚處在自願加入的試辦階段,對於教師評鑑入法,過去曾有調查顯示近七成教師同意進行「教師評鑑」,希望以外力推動教師成長,而非僅期待教師自律、長年保持教學進步的動能。

教師評鑑的推動,其結果若不與薪資、聘任掛鉤,就失去意義。張信務主張「教師分級制」,不同等級有不同薪資,「從初級、中級、高級到教授級,以五年為一個時間點,越高階的老師,課程時數越少。」他認為,現在的教師透過如研習時數、交報告、進修學位就可以升級,容易淪於形式。

放眼英國作法,由或資深教師擔任評鑑者,主要透過教室觀察,輔以會談、評量會議等方式,每兩年一次評鑑。每學期都至少有二次教室觀察,指標則包含教師與學生的活動紀錄、學生反應、教學中的長處和弱點等,評鑑後更針對須強化的部分,進行定期追蹤。其評鑑結果和薪資、聘任、分級正相關,教學表現若良好,未兼行政職者,薪資換算最高可達約一百四十萬元新台幣。

廖婉雯雖認同教師評鑑的理念,但認為執行面還有很多可以討論。林怡秀也擔憂會再次成為「搞紙本的繁文縟節」,畢竟就她的工作來看,教學之外有行政工作,還要花很多時間處理學生的人際問題、家庭狀況,這些就已讓她加班加不完了。

如何卸下教師肩頭沉重的行政負擔、回歸教學專業,是當務之急,而教師評鑑的實質作法,也有待更多執行面上的方法討論,才能成為推動教師進修、成長的有效機制。

撰文 / 賴若函、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