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 AD
【本報訊】 Joyce Boutique( 647)昨日下午開市前停牌,傍晚發出通告,指大股東、即九倉( 004)主席吳光正同意購入由一名主要股東所持股份,之後可能對公司進行私有化。聯交所資料顯示,公司第二大股東、先施( 244)主席馬景華剛於上周五減持 1602.4萬股,未知是否與公司私有化計劃有關。
第二大股東上周減持
有關通告並無披露私有化作價,有市場人 士估計,按 07年吳光正曾提出私有化的價格作參考,今次私有化作價亦不會較現價有太大溢價,甚至可能與現價相若。近年股價長期跑輸大市的 Joyce,昨停牌前報 0.225元,較周三收市升 0.9%,半日成交金額約 76.55萬元。
原持有 Joyce 22.66%的馬景華,上周五以每股平均價 0.247元在場內減持 1602.4萬股,套現 395.79萬元,持股量降至 21.67%。大股東吳光正則仍持有 51.22%權益。
馬景華是 Joyce創辦人郭志清( Joyce Ma)的丈夫,夫婦二人均於 08年辭去非執董職位。
今次是吳光正第二次對 Joyce提出私有化,對上一次是於 07年 11月,當時計劃以每股 0.33元私有化,價格較停牌前折讓約 10.8%。
不過,私有化計劃在不足一個月內取消,公司解釋,私有化違反與合營夥伴 Marni的協議,對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 ||||||
超人講過,喺香 港搞私有化好難,如果要成功,最緊要冇得罪人,因為會俾人搞。睇返過去幾年,真係有好多單私有化都俾人(或者係小股東)「搞禍」。於是,噚日佢就親自示範 畀大家睇,佢老人家係冇同人結怨,冇仇家,冇俾人搞,又或者係冇人敢搞佢,私有化?easy job啦! 和電(2332)噚日朝早舉行 EGM,為阿媽和黃(013)用每股2.2港紙私有化佢哋單嘢投票。雖然講明下晝收市後先公佈結果,但係和黃大班霍建寧晨咁早已經畀晒signal大家, 單嘢一定過硬!睇佢行入會場嗰陣輕輕鬆鬆,開完會出嚟仲特登企定定畀記者任影佢春風得意個樣,先係高舉手指公擺個「冧巴溫」嘅pose,再嚟就係「港女上 身」整個「V字」風騷一下,好明顯就係得咗啦! Well……其實今次私有化都冇咩難度,事關和電07年同08年分別派咗兩次息,前後兩次加 埋每股收13.75元,都咪話唔和味!正如小股東話齋,收購價好合理,反正和電手頭上賺錢嘅業務都賣鬼晒啦,唔私有化都唔知仲有咩用,你話係咪? 股 東會眾生相散戶搶食鬧高層 紅磡嗰邊和電股東會一片「河蟹」,但響小股東「維權」意識日漲下,中環同金鐘呢邊嘅股東會氣氛就有少少緊張!話說 朝早中移動(941)股東會,有小股東姐姐投訴佢哋本年報太大塞爆咗佢個信箱,希望中移第日環保啲。至於金鷹商貿(3308)嗰邊,有小股東食點心食到連 人哋文華啲杯碟都想拎走,被侍應開聲制止。下晝騰訊(700)個公關話明馬化騰唔見人,但好多行家仍然唔放心特登去萬豪巡一巡,果然畀大家見到小馬哥嘅 Twins……唔好亂諗,我哋講緊佢對招牌企鵝Q哥哥Q妹妹咋!尾站嘅聯通(762)股東會,舊年班小股東投訴唔夠嘢食,今年佢哋一樣投訴唔夠嘢食。唔通 佢哋唔滿意聯通股價,諗住拎多啲嘢食補番數? 匹克睇死李寧遲早俾安踏爬頭 內地體育用品市場潛力驚人,有錢搵嘞,自然爭崩頭 啦!咁究竟邊個至係一哥?匹克(1968)主席許志華分析,認為o依家嘅「一哥」李寧(2331),俾「二佬」安踏(2020)超越係遲早嘅事。好似早排 李寧同安踏爭2012倫敦奧運中國隊嘅贊助咁,作為李寧手下嘅管理團隊,出價都唔敢去到咁盡,咪就係咁,俾安踏截咗糊囉。其實使乜許老闆講呀,幾間體育服 裝用品公司嘅老總,得李寧一條友係運動員,好話唔好聽,隨時要standby應酬國家畀佢嘅重要任務。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 ||||||
| ||||||
李超人講過,響 香港地要搞私有化成功,先決條件係無得罪人又無俾人搞,但計華華話,佢老人家應該數漏咗一點,就係班小股東要睇得化! 舊年電訊盈科 (008)、華潤微電子(597)、鱷魚恤(122)同JOYCE(647)私有化單單撻Q,大家都諗住會德豐地產(049)今次衰硬,點知噚日佢哋個法 院會議同股東特別大會,投票過程竟然出奇咁順利同詳和,兩個會夾埋唔使兩粒鐘就通過咗私有化。第一場法院會議,贊成私有化嘅小股東票有98.76%;第二 場股東特別大會仲誇,有99.92%贊成。 其實,會地大股東吳光正10年前已經想圓呢個私有化美夢o架嘞。當年會地仲叫做新亞置業,00年 9月會德豐想私有佢,但最後失敗咗。估唔到吳生同股東鬥長命,今次終於成功圓夢。 雖然過程話就話祥和,但點都有啲聲音嘅!好似曾經反對電盈 同鱷魚恤私有化嘅「私有化剋星」梁國強就投反對票,佢嫌作價低過資產淨值好唔合理;另一位激動伯伯雖然狂呻,但覺得小股東幾時都唔夠大股東鬥,所以覺得唔 合理,但亦惟有無奈贊成,畀番啲股票大股東。如無意外,會地喺下個月22號就會除牌。 不過,你又唔使戥小股東慘喎,事關有人歡喜有人愁唧! 有個婆婆笑到四萬咁口同華華講,佢相當滿意私有化作價,皆因佢揸咗會地N咁多年,成本好平咁話。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
| ||||||
從事物業發展和投資的菱電發展, 上週二提出私有化,每股八毫,較停牌前五毫二有五成多溢價。市場估計,持有七成四菱電的大股東胡法光家族提出私有化,是為了保住胡家的顏面,事關過去五年 公司累積蝕了十四億。今次胡氏現兜兜掏出三億元收購,對胡家而言不算是大數目,亦擺明俾條生路小股東行。事實上,胡氏另一瓣業務——代理三菱電梯,才是一 盤大生意。現時的菱電集團,代理的三菱電梯,佔全港樓宇電梯總數四分之一,而生意觸鬚還伸入大陸,集團去年營業額達三十五億元。集團創辦人胡法光,原來早 在七十年代,已贏得「王」的稱號,香港的新中銀大廈,以至上海地標金茂大廈,電梯均由他的菱電集團安裝。他除了是上海幫,亦活躍於中港政壇,曾是市政及 立法局雙料議員,亦曾出任基本法草委。炮台山宏利保險中心,是菱電發展的集團總部,每朝未到九時,七十八歲的主席胡法光,都會健步如飛地步入公司。對於私 有化菱電發展的原因,他向記者表示:「這幾年香港地產不是太好,私有化的事,你問番我個仔。」胡法光有兩名兒子,長子胡曉明,負責私人擁有的菱電集團升降 機業務;而做地產的上市公司菱電發展則由幼子胡亮明打理,並任公司副主席。胡亮明在美國 主修建築,對老父的升降機業務無興趣,八二年返港時替老父開創地產業務,第一單項目,就是與瑞安合作興建大埔廣場以及九龍灣麗晶花園,短短兩年間賺了八千 萬元。初嘗甜頭後,他再進一步併舊樓,如天光道、馬頭圍道的都有菱發的單幢式樓宇。胡亮明一向主張在香港做地產,而老父則希望開拓大陸投資,兩父子經常意 見分歧,特別是於八○年初投資大陸,幼子激烈反對,有次更與老父在公司走廊拗得面紅耳赤,路過的員工還以為兩父子吵架。 搞地產先贏後輸菱發於九二年,從菱電集團分拆後上市, 初期表現不俗,特別是九五年,因出售半成中環廣場權益予新地,而大賺四億五,令菱發當年盈利達五億四之多。雄心勃勃的胡亮明,遂於九七年與中資的中國海外 及大昌合作,菱發佔一成,以二十九億元投得屯門地皮,興建大型住宅項目南浪海灣,單是地價已經是三千二百元一呎。這個合資項目,為菱發埋下計時炸彈,加上 國內投資失利,導致公司其後數年業績蝕多賺少。九八年至今,菱發累積蝕近十四億元,其中今年中期業績所蝕的兩億,主要為持有物業減值而撇賬,如宏利保險中 心。至於前年所蝕的四億三千萬,主要是與中海互換資產所致。菱發以中海所持的兩成菱發股份交換六成上海廣場權益,雙方和平分手後,因物業大貶值,菱發要為 此而須撥備三億六千萬元。胡氏家族以每股八毫提私有化,較資產值一元一角有三成七折讓,算是給小股民一個套現甩身機會。 穩守王寶座雖然胡 法光經常說「兩個仔都咁叻」,但十年過去了,跟隨他搞升降機業務的長子胡曉明,成績較為明顯。由胡曉明打理的菱電集團,業務包括升降機安裝、維修及電機工 程等。佔菱電七成五股權的大股東,是日本三菱電機集團,其餘兩成半由胡法光持有,上年營業額達三十五億元。「在香港的升降機公司中,菱電可以說是頭三名, 僅次於美國的奧的斯及怡和代理的迅達,菱電在行內屬於A級。中銀大廈的升降機,就是菱電的代表作,另外力寶中心、機場客運大樓都是。」菱電升降機技工葉先 生自豪的說。現時香港約有四萬六千多部升降機,由菱電安裝的便有一萬二千多部,佔四分一。據行內人士透露,每部升降機成本約二百萬元,公司一般以一半價錢 幫客戶安裝,然後簽長期的保養合約,約六、七年後才開始回本,因為保養才是升降機最賺錢部分。菱電上年在香港做維修保養的升降機共有八千多部,以平均每部 一個月約七千元維修費計,單是維修保養,營業額已達六億元。 父子兵北望神州菱電早於八○年開拓中國市場,替霍英東投資的廣州白天鵝賓館裝冷 氣。其後胡法光在祖家上海,成立菱電(中國),並參與多個升降機項目,如北京首都時代廣場、上海金茂大廈、青島香格里拉大酒店等。菱電(中國)在大陸設有 十個辦事處,胡曉明經常北上公幹。「大約年半前的春茗,主席(胡法光)話在香港咁多年,安裝一萬二千多部升降機,但在中國一年已安裝二萬部。」一菱電員工 表示,可見胡氏對中國市場一致看好。胡曉明與父親關係較為親密,同樣是修讀工程出身,畢業後一年已到日本三菱受訓,並學懂日語,早有繼承胡法光「王」生 意的意思。他亦步父親後塵,積極參與公職,以及通過運動結識商界友好,現任康體發展局委員。「佢爸爸是南華體會會會長,佢係網球會秘書,兩父子經常齊齊打 網球,喺石澳鄉村俱樂部,都經常碰見他們。」香港羽毛球會會長湯恩佳說。 上海書香世家今天有子承父業的胡法光,早於七十年代已有「王」稱 號,在港英政府時期,還出任市政及立法局議員;他亦是基本法草委之一,與鄔維庸、譚惠珠關係密切。曾成立自民聯政黨,所謂政商兩瓣都吃得開。胡法光祖籍江 蘇無錫,是上海有名的書香世家。父親胡憲生,與胡適是同期赴美的留學生,回國後任大學教授,曾翻譯《人猿泰山》一書。上海的大同大學,更由胡氏家族所創 辦。胡法光十六歲已考入上海交通大學,主修機械工程,比江澤民早三年入交大。二十歲畢業後,在上海怡和洋行打工,其後於四九年初,獲公司保送到英國曼徹斯 特受訓。五二年胡法光移居香港,曾在天星小輪和怡和任工程師,五四年在信昌洋行挖角下,擔任工程部負責人,五年後替信昌取得日本三菱升降機的代理權,並擔 任公司負責人。一九六六年,他與三菱合組菱電工程,胡法光佔兩成。「當時怡和代理瑞士迅達牌升降機,價錢較日本三菱貴好多,所以後來住宅對升降機需求多 時,三菱搶咗唔少生意。」五十年代曾任怡和洋行升降機銷售員工的伍華裕說。 創建自民聯其後於六四、六五年興建的佐敦道文英樓、文華樓一帶二 十四幢大型住宅物業中,近一百部升降機,全部由菱電安裝,算是在港賺得的第一桶金。其後,菱電為美孚新村、黃埔花園等安裝七百多部升降機。「七十年代的菱 電很犀利,我聽老師傅講,當時土瓜灣至紅磡一帶的升降機,大部分由菱電安裝,不需要搭車,就可以行去第二幢開工。」香港電梯業總工會聯絡副主任葉健文解 釋,所以早於七十年代,胡法光的「王」地位已然奠定。胡法光在商界代表一眾中型商家的聲音,曾出任市政局和立法局議員,九一年更與鄔維庸和譚惠珠,成立 自民聯政黨。「當時我們覺得港英政府揠苗助長,去加速所謂的民主,但市民的政治知識太幼稚,以為有直選就有民主,最後會使香港陷入困局,於是我們引用外國 的數據、例子去反映這個現況,遂成立自民聯。「我與胡法光是世交,細個時已經認識他。當時大家都是基本法諮詢委員,大家覺得要對社會有承擔,於是聯同羅康 瑞、譚惠珠等組織政黨。他為人很低調,很隨和,不會太過堅持己見,不是一個愛出鋒頭的人。」鄔維庸醫生說。胡法光近年漸漸淡出政壇,所創立的自民聯,早已 併入親中的港進聯,他只擔任名譽主席。他與譚惠珠、鄔維庸二人關係仍緊密,兩人均出任菱發非執行董事。有「工作狂」之稱的他,每天仍是八時半返到菱電辦公 室,星期六還長短週照樣返工,午飯則只到公司樓下自己開設的聚寶華軒酒樓用饍。「他每日都同高層在這裡食午飯,叫點心及炒麵等普通食物,他鍾意飲香片。高 層們輪流簽單,我從來未聽過他鬧人。」一位酒樓侍應說。一小時的午膳完後,他又馬上返回辦公室開工,這位七十八歲的公司主席,仍然精力過人。 @請參考>@ |
|
||||||
上月,利豐及工商銀行先後以高溢價私有化利和及工銀亞洲,造就多隻有私有化概念的股票暴升。惟私有化始終要看大股東意思,小股東往往要等多年才有收成,所以一定要揀業務穩定又有派息的公司,方能長揸等收割。 兩宗私有化公布後,股價齊齊急升,小股東笑不攏嘴,香港投資者學會會長譚紹興說:「我中呀!之前我都買了中信嘉華搏私有化,今次工銀亞洲賺更多。」 儘管譚紹興不願透露實際獲利多少,惟他約五年前買入工銀亞洲,以當時股價約十元計算,不計期內派息,回報已近兩倍。他笑言等私有化要有耐性,「隨時等幾年,所以要搵業務穩定的公司,如果公司出事令股價大瀉,當由十蚊跌到五蚊,咁私有化俾幾多溢價都無用。」 美麗華折讓大 要業務穩定兼不容易執笠,最好選背靠大企業的公司,於多年前已估計工行會私有化工銀亞洲的股評人東尼,認為恒地旗下的美麗華值得一試:「我相信李兆基非常 希望私有化美麗華。」皆因現時美麗華的市值僅四十六億元,惟資產淨值達七十億元,換言之股價相對資產有逾三成折讓。輝立證券董事黃瑋傑說:「恒地現時佔四 成幾股權,如果提出私有化,只需要攞多二十幾億出嚟,就可以控制七十億資產。」 美麗華現時由李兆基次子李家誠打骰,一上場即大搞改革,翻新尖沙咀的美麗華酒店,熱衷私有化尋寶的譚紹興亦認為有機,「佢的確有機會,不過花咗咁多錢裝 修,又派咗二仔落去,可能要等幾年。」惟美麗華業務穩健,在金融海嘯期間亦有錢賺,加上過去十年,年年有息派,往績息率達四釐,適合長線投資。 新意網現金多 母公司同樣是大藍籌的新意網,主業是經營數據中心,儘管其股價相對資產值淨並無折讓,甚至有一成溢價,惟新意網於今年三月底,持逾十億元現金及有息證券, 但其市值僅得二十六億元,而母公司新地持有八成半股權,黃瑋傑說:「即係話新地只要攞四、五億元出嚟,就可以得到呢十億元現金同證券。」 更重要的,是新意網繼續上市毫無作用,譚紹興說:「佢基本上已經失去集資功能,而且保留上市地位成本好高,唔單止每年要俾一百幾十萬牌費,仲樣樣嘢都要申 報,搵人做呢啲先貴。」而且新意網的公眾持股量僅得一成半,要通過私有化方案較為容易,故極有可能成事。此外,過去六年新意網均有派息,往績息率約四點三 釐。 大新銀行叫兩飛 對小股東來說,公司被私有化的好處是可以把股票高價賣予大股東,就算被其他公司收購,股價同樣可以炒高。 事實上,工銀亞洲被私有化的消息一出,中小型銀行股如創興、大新等股價至今分別抽升一到兩成。當中,大新既有機會被併購,亦可能被母公司大新金融私有化,譚紹興更斬釘截鐵地說:「大新銀行會賣,我覺得大新金融將佢分拆出來,根本就係布局想賣佢。」 於○四年被大新金融分拆出來的大新銀行,現時市賬率不到一點三倍;而永隆○八年被招商銀行以二點九倍市賬率收購,工銀亞洲亦有逾兩倍市賬率。 若照前例,大新銀行不論被私有化或併購,理應有逾五成水位。雖然近年它因為金融海嘯而大減派息,惟以往大新銀行每年均派四至六毫股息,計落息率逾三釐,防守力不俗。 揀私有化股四大準則 高息:無人知公司何時會被私有化,所以最好邊等邊收息 股價比資產淨值低:大股東覺得公司估值被低估,寧願自己買回 公司現金多:大股東能以小搏大,出少許錢私有化後便能獲巨額現金 股權集中:私有化較容易獲得通過 |
|
||||||
「光頭富豪」顧明均去年捐一億給浸會大學,因而一夜成名,慈善家形象深入民心。兩星期前,顧明均又再行善,捐了一百萬給一度瀕臨被「殺」的鮮魚行學校。豈料幾日之後,顧明均旗下的南太電子,提出私有化在港上市的NTEEP及JIC,惹來市場批評,顧明均頓由大慈善家變為財技高手。 南太系私有化受到千夫所指,原因是NTEEP上市時賣舊股,讓母公司南太電子套現七億多,但不足一年半,母公司便提出以四億四千萬私有化,一來一回賬面賺三億二千萬。 一向以實業家示人的顧明均,聘用了金融界「橋王」禹銘擔任私有化的財務顧問;今次露一手,技驚四座,若私有化成功,一鋪所賺的比南太電子今年頭九個月盈利還要多。 從事電子產品設計及製造的南太電子有意提出私有化的消息,早於兩週前傳出。上週一,南太電子大股東之一顧明均,在交易廣場洞庭樓宴請廿多名記者,一邊斟茶灌水,一邊為私有化計劃解畫。 席間顧明均維持一貫的親切友善,但對私有化提價的態度強硬。南太電子旗下的NTEEP及JIC兩間上市公司的通告更寫明,收購價即每股一元八角現金為「最終價格」,顧明均更明言,若私有化不成功,日後可能減持兩間公司股票。「咁即係嚇我哋班小股東,如果唔賣俾佢,第日個價可能會仲低。」NTEEP小股東區小姐抱怨。 區小姐在一元四角買入四千股NTEEP,雖然接受南太每股一元八角全購建議,仍然有水位賺,但她不知如何選擇。「要有九成獨立股東接受,全面收購至成事。就算我肯賣俾南太,但私有化唔成,到時股價仲低過而家。」 顧明均叫小股東看過NTEEP及JIC第三季業績才作決定。本週一,NTEEP及JIC公布,今年首九個月純利分別增長百分之八點一及二點九。上市公司進行私有化時,吹淡公司業務前景,可說是慣常手法。NTEEP和JIC業績仍然秀麗,顧明均就另有演繹:「整個集團營業額增長有五成,相比之下,呢兩間公司未夠好。」 小股東食雞肋 NTEEP首席財務官許家興難得坦白地告訴股民:「新訂單毛利較低,全年毛利下壓,亦無可避免。」 南 太電子今次提出的私有化建議,並非召開股東會,讓出席股東投票表決,而是以全面收購方式,寄表格讓股東自行填寫接受與否。前者只需七成五獨立股東贊成,便 可以通過,後者要有九成獨立股東接受,才可以成功,表面上後者成功機會較微。顧明均說:「用一個難啲方法,係唔想人哋話我哋魚肉小股東。」不過顧明均另一 邊廂表明,私有化不成,日後有機會減持公司股份。一名投資銀行家認為顧明均出口術靠嚇,並形容:「即係話大股東擺明俾嚿雞肋你,你唔食,第時連雞肋都無得食。」一向快人快語的顧明均,今次面對傳媒連番追問,仍然從容不迫,有問必答。不過為何NTEEP上市至今不過十七個月便私有化,顧明均玄妙地答:「不只係睇今次私有化,要綜合近排一連串去睇。」 所以NTEEP的小股東進退兩難,若然今次私有化不成,將來再提私有化,就未必有每股一元八角的價錢,比NTEEP去年招股價三元八角八更是差一大截。 事實上,兩間公司私有化的財務顧問,就是「全面收購專家」禹銘。禹銘主席馮永祥及董事總經理馮耀輝,有股壇壞孩子之稱。「馮兩老」○二年度出每股一仙全面收購中巴的絕橋,雖然未真正做到全面收購,但卻令中巴後人顏氏家族讓步,向股東發放豐厚股息。 今次南太找了禹銘,市場自然多多聯想。顧明均說,九八年經南太董事朱嘉幀介紹,認識禹銘,當時入股新科遠東(JIC前身)有麻煩,都請禹銘做財務顧問,今次再找禹銘,亦只是因為曾經合作過。 上市集資益母公司 事實上,這盤精心設計的財技布局,要由去年四月說起。當時南太電子宣布分拆NTEEP上市。NTEEP只是一隻工業股,在股市本來毫不起眼,但因為母公司大股東顧明均在招股前一個月,捐了一億給浸大而為人所認識,令NTEEP亦沾了名氣,招股時NTEEP公開認購部分更錄得二點八倍超額認購。 NTEEP以每股三元八角八,發售二億股舊股,換言之,NTEEP未能從招股得到一分錢,集資所得全歸母公司南太電子。南太電子在這次分拆中,獲得七千一百美元(約五億五千萬港元)特殊收入。這筆收入可說是南太電子的及時雨,公司○四年中期純利因而大升六倍至九千萬美元;扣除分拆所得,其中期純利實際倒退一成。 質殘股價 不過NTEEP在香港上市後, 股價即日跌穿招股價後,自此一直潛水。NTEEP股價在去年十二月失守二元水平,但踏入○五年,NTEEP股價亦隨住大市造好而向上,最高曾上二元八角。 五月,NTEEP宣布向南太電子及關連董事,收購南迪軟件全部權益,總作價二億零八百萬,悉數以每股二元五角五仙NTEEP股份支付。「既然大股東都用這 個價接貨,此舉是要證明NTEEP值這個價錢。」一名投資銀行家說。 然而耐人尋味的事在三個月後發生。南太電子靜悄悄於在今年八月八日至十一日,大手減持共二千三百萬股NTEEP股份,NTEEP股價由二元急瀉三成三至一元三角四仙。 在二元四角買入NTEEP的小股東何先生眼見公司生產手機拍照的電子產品,在手機拍照愈來愈普及的分析下才決定買入,但見到南太減持,質低股價,立即忍痛斬纜。他覺得南太是實業股加上顧明均慈善家形象正派,所以才入股,但最後發現大股東竟然大手減持,感覺自己搭錯車,「以後唔會再買任何二線股份。」 擱置上市大計 南太減持一個月之後,顧明均才出來向傳媒解畫,表示因為需要為深圳廠房融資,又不想問銀行借,所以南太電子才出售NTEEP股份,他當時還說,不會再減持NTEEP。 與此同時,顧明均亦說,不會分拆南太電子旗下另一公司世成上市。世成是南太系內盈利能力最高的公司,本來已經通過上市聆訊,上市費用亦使了過千萬元,臨門一腳,擱置上市,顧明均解釋:「因為市場唔睇好工業股。」 大股東減持的消息,加上世成擱置上市,令NTEEP股價一蹶不振,最低殘時更跌至只有一元一角四仙。這個時候,南太電子突然「行善」,提出以每股一元八角,即較市價「溢價」四成八,向股東作全面收購。但這個價格,比南太八月減持前的二元水平,仍然偏低。 南太電子今次若成功私有化,就可以一鋪抽水三億;面對外界的批評,他從容地回應:「各人有各人觀點,別人如何看,我控制不了。」 南太抽水五部曲 4/04︰分拆NTEEP香港上市,集資$7.8億。母公司南太電子獲$7,100萬美元特殊收入,令南太電子04年中期純利增長6倍,至$9,041萬美元 4/05︰NTEEP向南太電子及關連董事收購南迪軟件全部權益,作價約$2.08億,以每股$2.55 NTEEP股份支付。南太電子接貨價,成為指標,NTEEP股價亦守在$2.55以上 8/05︰南太突然在市場,分四次減持共2,300萬股NTEEP股份,作價介乎$1.62-$1.94。NTEEP股價在四天內急跌30% 9/05︰顧明均現身解畫,表示不會再減持NTEEP,亦首次提到南太電子不會分拆世成 10/05︰在股價創新低至$1.14之際,南太提出全面收購NTEEP,「慷慨」以較市價溢價47.5%,即每股$1.8,向小股東收貨,預計總代價為$4.55億,南太電子一來一回賺$3.2億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3/xNMDAwMDIzODIxNg.html
百勝餐飲集團和小肥羊(00968.HK)5月13日日聯合發佈公告,公司計劃出價45.6億港元收購小肥羊,已經向小肥羊董事會提出以每股6.50港元現金收購小肥羊93.2%股權。受此消息影響,小肥羊復牌以6.28港元高開,上漲27%。
該 價格較小肥羊4月21日的收盤價溢價30%。餘下的6.8%股權將由小肥羊創始人張鋼、陳洪凱持有,並繼續參與小肥羊的經營活動,兩人的頭銜分別為創辦主 席和創辦人。收購完成後,預期小肥羊股份將撤銷及終止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實行退市。此收購計劃仍須取得商務部和相關監管機構的同意及批准後,方可作實。
2009年3月隨著小肥羊兩家戰略投資人3i集團和普凱的退出,百勝首次入股小肥羊,當時耗資4.9億港元,換得19.9%股份。2009年10月百勝集團又以約3億港元的價格從小肥羊高管手中收購股份,增持小肥羊約7.3%股份。至此,百勝持有小肥羊27.2%的股權。
有 分析人士稱,由於近幾年火鍋業的競爭過於激烈,小肥羊的利潤壓力也越來越大,加上冷鏈支持一直未能跟上其快速擴充的門店網絡,創始團隊在經營管理上已漸感 力不從心,這些都使得小肥羊創業團隊萌生去意。根據2010年年報,小肥羊全年的營業額同比增長22.6%,達19.25億元,但全年毛利率卻同比下降了 2.7%,這個數字在去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3.8%。
中國經營報此前的報導稱,小肥羊創業團隊現在瞄上了火鍋上游,近兩年一直在低調佈局,準備二次創業。一個鮮為外界知曉的信息是,小肥羊之前已將旗下的小肥羊肉業,低調更名為小肥羊食品,集團內部已經制定將其5年內打造成第二家上市公司的計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0/xMMzgzXzM3MDAxMg.html?pc_hash=GFaETy
北京时间10月10日消息,据路透报道,在硅谷,过去几年一直流传着一个玩笑,说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拥有硅谷最好的高尔夫队友,因为他一直将很多时间花在斯坦佛的高尔夫球场上。
不过,几周前玩笑停止了。据雅虎一位高管透露,杨致远退出了高尔夫俱乐部,开始出现在雅虎总部,参与日常事务。
知情人士称,杨致远准备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达成协议,将市值200亿美元的雅虎私有化。
到4月2日,杨致远持有雅虎3.63%的股份,此类交易将改变他的持股。雅虎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大卫·费罗(David Filo)可能会追随杨致远,到5月11日,大卫·费罗持有雅虎5.9%的股份。
9月,雅虎解雇CEO巴茨,它连同长年顾问Allen & Co、高盛开始进行战略评估,可能出售雅虎,在此之前,它曾收到了未经请求的收购意向。
上个月,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曾说,非常有兴趣收购雅虎。微软也考虑竞购,还有银湖合伙人、普罗维登斯资本(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和Hellman & Friedman。
消息人士说,私募公司贝恩也对雅虎有兴趣。最近几年,贝恩对几家媒体公司投资,包括清晰频道通信公司(Clear Channel Communications)、天气频道(The Weather Channel)。
雅虎拒评价杨致远的具体角色,只是说:“整个董事会,包括杨致远,一致同意正在进行的战略评估。和过去一样,杨致远的唯一焦点就是追求雅虎的最大利益——雅虎股东、员工、用户和广告主的利益。”
私募游戏
三年前,微软试图475亿美元收购雅虎,每股开价33美元。杨致远和董事会拒绝了收购,许多股东后悔。到上周五,雅虎股价收于15.47美元。
到今年11月,杨致远将满43岁,他的立足点与过去没有本质的区别:要努力复兴雅虎,而雅虎缺乏运营远景、缺乏明确的领导力,它容易被恶意收购。
8月,雅虎在美国搜索市场的份额掉至16%,两年前为19%。作为对比,Google在的份额保持在65%,微软的份额由2年前的9%增至15%。
ComScore 数据显示,6月,雅虎在美国显示广告曝光次数(Ad Impressions)上的份额降至10.2%,到2011年7月底的12个月,雅虎占有的用户时间份额为1.6%。作为对比,Facebook的广告 曝光次数6月时达32.4%,用户花在网站上的时间占市场的58%。
一位消息人士说,雅虎顾问本周会向有兴趣的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另一位消息人士则称,谈判至今还是非正式的,条款还没有吸引雅虎进入直接协商中。
杨 致远之所以想将雅虎私有化,有几个原因。首先,华尔街不认为雅虎是一家增长性公司,它压制了股价,价格没法用作目前的收购标准。买家可能会出售雅虎的国际 资产,即持有的雅虎日本股份和阿里巴巴股份。然后收购者使用出售的现金(估计最高120亿美元)支付债务。如此一来便只将雅虎削减到只剩下美国运营业务, 两位消息人士说,这部分业务已经恶化,价值50-60亿美元。
杨致远影响力减弱
杨致远能否将雅虎成功私有化,这依然有待观察,它要视杨致远的协商条件而定,还要看其它选择。
一些现任、前员工说,杨致远在雅虎董事会依然发挥作用,但是比起当年与微软谈判时,杨致远 在管理层、员工中的影响力减弱了。
在过去几年,最忠诚于杨致远的高管许多己出走,换上了新一代管理层。还有,对于2008年拒绝微软收购,一些董事认为杨致远应该负责,他们认为杨致远拒绝收购受个人感情影响,而非财务角度的考虑。
一位雅虎前高管说:“微软决定分化了公司,许多人认为杨致远的决定对于他们个人来说是糟糕的,因为杨致远放弃了许多钱。”当微软提议收购雅虎时,这位高管还在任职。
尽管如此,杨致远在雅虎还是有支持者。他的支持者说,杨致远对于雅虎的方向、文化很担忧,1995年时,他与费罗创立了雅虎。这些支持者赞扬杨致远,认为在雅虎危难之秋,他承担责任并努力改变其命运,正如2007年他接下塞梅尔的CEO职位一样。
杨致远行业人脉广泛,在幕后积极运作。一位与杨致远共同工作过的雅虎前高管说:“他可能在办公室,门关着,他可能在玩手机,你不知道他在与谁谋划。”
9月时,有报道说杨致远准备买下雅虎。杨致远有可能筹备管理层全盘收购,而不是直接出售。不过,私募公司一旦收购雅虎,也可能想安插自己的人管理。在推动私有化的议程上,杨致远可能希望凭借自己对雅虎的了解,能让买家将自己留下,尝试恢复雅虎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