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題籽】記者扮背包客籌旅費 中環齋企兩粒鐘籌幾錢?

1 : GS(14)@2017-06-25 09:32:27

記者扮台灣背包客喺中環鬧市企了兩粒鐘籌旅費,差不多每隔五至十分鐘便有人放低錢。



【專題籽:胚芽故事】近年街頭多了一種外國「遊客」,喺鬧市地下或站或坐,旁邊一定有塊紙皮,呼籲大家慷慨解囊,支持佢哋環遊世界。呢個情況在東南亞越趨常見,網上群情洶湧,不少網民索性將呢班backpacker叫做begpacker。為咗了解大家點睇呢種旅行方式,我哋派出記者Tina扮台灣來的背包客,在中環午飯時間做吓社會實驗。



我哋揀咗人來人往的天橋進行測試,一開始已有兩個人放低廿蚊紙,仲有位先生主動提醒Tina,香港法例不准行乞,叫佢要久不久走動一下。兩小時內,我哋轉了一次位置,基本上每五至十分鐘便會有人主動畀錢,由居港台灣人、泰國僧侶、外傭姐姐、西裝友到婆婆都有,最大額是100元,其餘由10元至50元不等,粗略估計兩小時籌到近三、四百蚊,相等於不少基層市民一日薪金。


有人伸出援手 有人「不能接受」

每次有人放低錢,我哋就立即表明身份畀番錢對方,問佢哋點解會伸出援手,多數離不開這些原因:「年輕人有夢想是一件好事,能夠有這樣的勇氣踏出去,應該支持一下。」、「上次在街上見過begpacker,沒有理會之後有點內疚。人在旅途可能會遇上意料之外的事,需要金錢周轉,能夠幫的便幫吧。」、「她揹着這個大背包,很辛苦吧,那麼有誠意不妨幫她一把。」、「我覺得亞洲人較愛面子,做這件事需要好大勇氣,反而外國人這樣做很隨便,感覺好像不用特別去付出。」、「我覺得無問題,因為我在外國住了很多年,倫敦、巴黎常常都有青年人這樣做。」不過也有相反的聲音,另一位路人表示絕對不會助長這個風氣,「其實我走過這條路無數次,見過很多外國人都這樣做,有些會賣藝的還好一點,但只站着甚麼也不做,我就完全不能接受了。」事後記者Tina亦憶述,有路人走過時投以蔑視眼神說:「不是吧,要我給你錢去環遊世界?」同日記者分別在中環和尖沙嘴遇上兩組begpacker,分別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他們英語水平不高,基本溝通都成問題,單人匹馬的Anton從俄羅斯直接來港,第一次用這種方式籌旅費,反應一般,前一天籌到140元左右,僅夠食宿,他的終極目標是去印度,但就沒說要籌夠多少錢才動身。另一個烏克蘭的背包客Valerie,坐在尖沙嘴星光行外的空地上,自顧自彈他的小結他,他說來港之前遊遍中國,在蒙古籌旅費的反應不錯,相比之下在香港不太成功,他說目標是籌到8,000元,那才夠路費回家,否則只要有二、三千元,他就出發去馬來西亞,然後再作打算。



有路人表示有勇氣走出去已經不易,所以覺得應該支持記者的「夢想」。

好心人無分國籍、年齡、階層,來自泰國的僧侶雖然看不懂中文,但主動上前幫忙。

也有居港台灣人因為記者在紙牌上自稱來自台灣而出手相助。


這位小姐表示記者在大熱天揹大背囊籌款,誠意十足,值得支持一下。

來自俄羅斯的Anton,用英語單字表示這是他的begpack首站。

來自俄羅斯的Dmitry(左)和烏克蘭的Valerie(右),一人織手繩,一人自顧自玩結他,記者交談近五分鐘都無路人獻身支持。

記者:陶思敏攝影:潘志恆編輯:馮秀珍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24/200663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