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供求失衡難組力拓繼續擴大鐵礦石生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85

本週,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Sam Walsh向機構投資者表示:

力拓集團將斥資50億美元,用於在2015年之前將西澳皮爾巴拉礦區的鐵礦石生產規模提升至3.6億噸。

Sam Walsh從今年一月開始接手管理力拓。本年度晚些時候,他們將把這項議案提交董事會批覆。

作為世界上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廠商,力拓已經著手將西澳皮爾巴拉礦區的產量在今年第三季度提升到2.9億噸。並已經開始著手修建港口和鐵路用於應對未來提高產量。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趨於放緩,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購買者。其連帶的效應就是鐵礦石價格從今年二月份的159美元一噸一路下跌到目前的128.10美元一噸。所以從鐵礦石未來幾年的供求關係來看是供大於求的,根據花旗銀行的分析,到2014年鐵礦石的供應將會超出需求7000萬噸。

而這次力拓擴大鐵礦石生產的計劃顯然對目前的鐵礦石的供求平衡是一個嚴重的衝擊,並會成為市場上一個重要的不穩定因素。

這也導致很多基金經理和分析人士並不看好這次力拓的擴大生產決策。

但是對力拓而言,鐵礦石是其最為賺錢的生意,佔到其支付利息前收入的85%。

對於這次的決策,曾經發誓捍衛股東利益的Sam Walsh顯然有他自己的打算。力拓計劃在今年從其業務中削減20億美元的成本,在2014年計劃的成本削減達到30億美元。同時力拓還將出售他的一些非核心業務以維持其單A評級。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Paul Young對此計劃表達了一些支持看法:

我們在分析之後發現,力拓在西澳皮爾巴拉礦區的這個項目上的回報率在世界上這些主要的大型礦廠中是最高的。所以我們覺得與其開發新的項目,在原有的項目上進行擴大和提高對於股東而言更為核算。

據悉,此次擴大生產需要的資金來自於力拓集團內部的資金調整,有30億美元來自於力拓削減的成本,另有20億美元來自於原計劃投資位於加拿大的Kitimat電解鋁廠的現代化改造的資金,後者將被推遲。

有消息人士表示力拓的新管理層相當的實用和高效,或許其所指正是此事。

在力拓賣力生產的同時,其競爭對手也在做的相同的事情,BHP Billiton和Fortescue Metals集團也在計劃擴大他們在西澳皮爾巴拉礦區的鐵礦石產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10

印尼第二大電煤生產商:煤價100美元將成為新常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032

印度尼西亞第二大發電燃煤供應商PT Adaro Energy說,礦山將把煤炭價格維持在每噸100美元附近,這個價格相當於2008年高峰期的一半。

Adaro Energy總裁Garibaldi Thohir告訴彭博:「我認為煤炭價格將維持在95-100美元每噸,這將成為一個新常態」。

Thohir認為價格下跌能抑制目前供應過剩的局面,促使一些小型煤炭企業或者高成本企業退出市場。他說Adaro Energy預期今年的淨收入將低於2012年,但是沒有透露具體的數字。

由於中國進口放緩和印尼和哥倫比亞的供應量上升,煤炭價格已經從2008年年中峰值滑落超過一半。暴跌迫使包括Adaro Energy在內的業內巨頭削減成本來保證利潤。Thohir認為煤炭價格可能已經見底。

Adaro Energy計劃今年生產5000-5300萬噸燃煤,而去年的產量為4720萬噸。

HS McCloskey發佈數據顯示,亞洲基準煤炭,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煤炭價格上週下跌15美分為每噸86.65美元;該基準煤炭在2008年7月曾觸及每噸192.50美元的歷史最高點,而去年均價為94.29美元。

Thohir表示煤炭業「仍然發現了強勁的需求增長,」,他指出中國和印度去年需求均創下紀錄。

「儘管我們正在經歷整個行業的劇烈波動,但是我們認為煤炭業長期基本面有支撐,亞太地區的對中低檔煤炭的需求仍然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04

雙匯國際收購美國豬肉生產商解讀 德榮

http://xueqiu.com/6051104112/23996803
雙匯國際收購美國豬生產商解讀

昨晚消息。美國最大生豬及豬肉生產商Smithfield Foods與中國知名肉類生產商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本週三對外宣佈雙方已經達成了一項最終的併購協議。

一、雙匯國際與A股上市雙匯發展關係
查看原圖

雙匯國際以上的那些國際財團,就不列出來了。

圖中股權比例是2012年年報的,整體上市後的比例是:雙彙集團持股60.24%,羅特克斯持股13.02%。

首先,這個收購不是A股上市雙匯的直接行為;其次,需要關注這個動作後的可能動向對A股雙匯有什麼樣的影響。

二、可能影響猜想

Smithfield Foods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生豬及豬肉生產商。

萬隆董事長對此事的說法是:「我們很高興能夠與Smithfield達成併購協議,這對於雙方企業和股東而言,都將帶來歷史性的機遇。雙匯是中國領先的豬肉生產商,且憑藉30年的業務經驗成為中國肉類加工行業的先鋒。Smithfield是我們行業的領導者,雙方在併購後能夠通過從美國進口高質量的肉產品來滿足中國市場上不斷攀升的需求,還能夠繼續服務於美國和全球市場。併購後的新公司將具有不可匹敵的資產規模,肉類規模和業務的地理範圍。」

如果說雙匯拓展國際業務,或許不是好選擇。但是,從美國進口肉產品,美國豬肉整體比國內便宜;且以國人對美國產品質量的信任,我想這是一個不錯的生意。

三、進口豬肉

進口豬肉受政策影響明顯。進口量,第一來自美國,第二來自歐盟。

2008年,我國豬肉及豬雜進口量大幅增加;2009年因政策及市場因素影響進口減少;此後再度持續增長。
查看原圖
目前國內豬價處於低位,且政府啟動收儲以穩定豬價。在這種情況下,推測短期內進口量不會上升。

進而推測,雙匯國際收購這家公司後,短期內並不會往國內進口大量豬肉。

四、未來預期

由於豬價啟穩,對雙匯未來成本上漲形成預期。但是,這個收購,又對未來從美國進口豬肉以穩定雙匯成本形成預期。這是一個對沖。

從而,這個收購,對雙彙整體是利好。可以說對未來豬價的上漲不必過於擔憂了。

當然,前期流感對肉製品銷售影響這仍需留意。但只是短期影響。

註:僅用於交流,不可作為投資依據。

德榮

2013-5-30於重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42

羊毛生產線回流 高檔「英國製造」再現


2013-06-03  TCW
 
 

 

這幾年,製造業成了各國「海歸派」的中堅代表,美國不是特例,英國的羊毛業重新擦亮「英國製造」的活招牌,而且主要驅力還是昔日世界工廠、今日世界市場的中國。

《衛報》(Guardian)報導,近五年英國羊毛業產值激漲五○%,從一億八千萬英鎊(約合新台幣八十二億元)衝上二○一二年的二億七千萬英鎊。是一九七○年代低成本人造纖維後大行其道,羊毛業一路走下坡以來最強勁的東山再起。

《衛報》並分析,英國羊毛業就像蘇格蘭威士忌一樣,完全不是取決價格因素勝出,品牌力撐出來的高品質,適逢亞洲新興國家中產階級興起,儘管金融海嘯重挫全球經濟,這群消費新貴對優質產品的需求激增,更是關鍵。

香奈兒,到蘇格蘭買廠

歐、美高級服飾業者都嗅到高價品需求商機,英國老牌博柏利(Burberry)、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過去在土耳其和中國等地設羊毛生產基地,二○○七年後漸漸移回英國;法國精品香奈兒(Chanel)則是直接買下蘇格蘭的貝利針織廠(Barrie Knitwear),專注生產毛料服飾。

不僅如此,連平價服飾品牌也跟追英國風,像是美國的休閒時尚業者J.Crew便轉向亞伯拉罕衛星(Abraham Moons)採購羊毛料,推升這家供應商的業績五年翻近一倍,從八百萬英鎊跳漲至一千五百萬英鎊。

海外訂單成長,一方面改變英國羊毛原來的內、外銷各半經營生態,轉成主攻外銷,至今已達七成;另一方面,則是帶動羊毛原料價格看俏。《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英國羊毛行銷局(British Wool Marketing Board)資料,五年前一公尺羊毛布料要價二十三英鎊,去年已經漲到四十五英鎊了。

國際羊毛局(Woolmark)顧問艾克洛伊(Peter Ackroyd)樂觀表示,隨著工廠延長工時、業者更新倉儲設備,現今的英國羊毛業正走在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上;不過,《衛報》提醒,英國羊毛業未來最大的挑戰不在於訂單,而是如何培養新一代技術新血,包含染整、紡紗及織布專業人才,才能延續羊毛業重生的火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40

得益於3D打印 福特零部件生產時間縮短25%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509.html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3D打印機和打印材料價格的下降,這項已有數十年歷史的技術在過去幾年開始逐漸普及,許多企業已開始從3D打印中獲益。

《華爾街日報》最近對美國三大製造商——福特、通用和美泰——進行調查,看看這三家製造商在產品原型設計階段是如何利用3D打印技術削減生產成本和縮短生產時間。

福特利用這項技術為測試車輛打印氣缸蓋、剎車片和後橋。得益於3D打印,福特用在其高燃油效率的EcoBoost引擎中的一種氣缸蓋的生產時間從四五個月縮短至三個月,生產時間節省了25%至40%。之前的鑄造方法需要切割沙模,而3D打印省去了切割程度,直接把金屬注到模子中。

此外,通用也表示,3D打印幫助公司把某些部件的生產成本最高削減了30%,其中包括超聲波探頭。

福特認為,今後其客戶將能夠為他們的汽車打印更換部件,在本地的3D打印機上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就可以完成。

不過,美泰公司目前還沒有讓客戶自己打印他們的芭比娃娃或其他玩具的計劃,稱主要是出於兒童安全方面的考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301

蘋果考慮生產大屏幕、多種顏色的iphone-路透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02

路透社報導,據四位消息人士透露,蘋果正在考慮未來一年裡推出更大屏幕的iPhone,以及有多種顏色的塑料外殼版iPhone。據稱這種策略是受到其競爭對手三星的啟發。

消息人士稱,蘋果考慮推出4.7英吋和5.7英吋iPhone,5-6種外殼顏色的廉價iPhone,價格為99美元的廉價型號。雖然目前該方案還在討論當中,但依然可以看出曾經獨領風騷的蘋果在三星的巨大壓力下開始顯得力有不逮。三星依靠更大屏幕的Galaxy手機和平板,以及更加全面的產品線開始蠶食原屬於蘋果的市場。

消息人士更進一步表示:蘋果考慮明年推出至少兩款大屏幕iPhone,包括4.7英吋和5.7英吋型號。蘋果在亞洲的供應商稱,蘋果與他們談論了更大屏幕的計劃,但也指出,目前還不清楚蘋果是否真的會推出更大屏幕的旗艦產品。

其中的一位消息人士聲稱:

他們(蘋果)幾乎到最後時刻還會不斷改變產品的規格,所以你無法確定這是最終型號。

蘋果可能轉向通常被稱為「手機平板」的產品,即不足以被稱為平板電腦的大尺寸智能手機。此前有消費者和投資者要求蘋果不要1年只發佈1款手機。批評者稱,自從傳奇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辭世後,蘋果的創新步伐放慢了。

去年9月蘋果推出的iPhone5,是第一款不再是3.5英吋屏幕的手機,而喬布斯曾說過「對於消費者3.5英吋是完美的尺寸」,從2007年推出以來,每款iPhone都是3.5英吋。但iPhone5在暢銷的智能手機中依然是小尺寸,三星的Galaxy S4和Note2分別為5英吋和5.5英吋。

今年,預計蘋果將推出兩款新手機,鋁製外殼的iPhone 5s和塑料外殼的iPhone。來自下游供應鏈的消息稱,蘋果計劃推出5-6種顏色的塑料外殼手機,區別於傳統上只有黑色和白色的正常版iPhone。一位人士稱,蘋果還討論了價格為99美元的廉價手機,發佈時間可能推遲到明年。但最終細節尚未敲定。

讓產品線變得更加充實

分析師表示,該公司需要推出更廉價產品推動中國和印度市場的銷售,特別是要應對三星更加全面的產品線的競爭壓力。據行業機構預測,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電話市場,中國市場今年將增長48%,超過全球整體31%的增幅。

雖然蘋果在所有市場只提供一款手機,但在iPod音樂播放器和iPad上卻成功推出了不同價格、不同尺寸的產品。上月在AllThingsD行業會議上被問及蘋果為什麼沒推出更大尺寸iPhone時,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稱:

我們目前為止還沒有,但不代表未來不會有。

他解釋到:

iPod系列滿足了不同的用戶需求。在手機方面這是個問題。我們現在到了有足夠多的人要求我們這麼做的時候嗎?因為尺寸更大的屏幕會犧牲一些功能,如電池續航能力、分辨率和亮度。

兩位消息人士稱,兩種規格的iPhone將於下月開始試生產,量產將在8月份開始,以滿足9月份推出的要求。他們表示,「原本計劃在6月開始試生產,但顏色的調配花了要長的時間,因為蘋果有著非常高和理想化的標準」,第四季度將出貨2000萬部塑料外殼iPhone。

日本的夏普、日本顯示器公司和韓國LG顯示器公司將為鋁製外殼的iPhone 5s和塑料外殼iPhone供應液晶面板,同時由鴻海精密負責組裝前者,和碩將負責組裝後者。

蘋果方面尚未就此事發表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414

從汽車生產成本週期的角度對汽車行業投資的一些看法: 陳劍譽

http://xueqiu.com/5071012779/24363319

1,  汽車生產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以廣汽2012年為例,直接材料佔比91.71%,直接人工2.39%,製造費用5.90%,考慮到不同企業研發支出和產能利用率差異,不同企業生產成本構成存在差異,研發費用控制和產能利用較好的企業直接材料佔比更高,如長城汽車直接材料成本佔比約95%,其中發動機佔比約15-20%,車輪部分佔比約6-8%,座椅部分4-5%,變速器3%,鋼材7-8%。

2,  國內自主品牌車生產中,發動機大部分實現自己生產,其他零部件大部分為外購,外購零部件中,高端部件外資壟斷,議價能力弱,價格週期性弱,低端部件競爭激烈,價格週期性強,總體而言,汽車生產成本受鋼材,橡膠等原材料影響,有一定週期性,進而影響企業盈利表現。

3,  以鋼材價格變動為例,普通轎車用鋼約1噸,每噸鋼成本從前兩年5-6千下降至目前3-4千,跌幅約20%,每輛車鋼成本下降2千元,對於10萬元左右的車而言,毛利率提高1-2%,考慮車企歷史的鋼庫存和長期協議影響,估計鋼材價格的下跌會在車企今年的財務報表中體現出來。

4,  汽車生產成本的週期性主要體現在,鋼材,橡膠等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週期。

5,  不考慮原材料影響,從其它生產成本角度選擇汽車企業,需要注意:1)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是否自己生產,減少核心零部件的外購有利於降低直接材料成本;2)產能利用情況,產能利用率高的企業將減少製造費用;2)研發成本的控制,基於研發費用投入較大,減少研發費用的浪費,對成本影響也很明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30

創業心得:抱怨就是第一生產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081.html

昨晚和一個深圳的年輕創業者聊天,得知他準備報名參加某互聯網創業大賽——利用O2O,專注社區零售——卻總是擔心模式不酷,評委看不上。我認為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互聯網時代,真正的機會就是利用互聯網的理念與模式去改造傳統領域。所以我不但鼓勵他,也很看好他。為了堅定他的參賽信念,我給他講了下面這段案例:

一個清華研究生,在淘寶從事幾年研發工作後,放棄穩定的收入,決定創業。做什麼?利用O2O與(移動)互聯網,專門賣水果切。稍微解釋一下就是把不同種類、洗淨切好的水果按照訂單送到客戶的嘴邊。效果如何?三年時間,年收已過千萬,並在近日剛剛完成了新一輪融資。

試問正在猶豫創業的朋友,這算不算創業?從技術角度看,這樣的創業難嗎?一定會有人嗤之以鼻:這事兒我也能做。我信。但是,為什麼你沒做?如果現在給你機會、給你團隊、給你資金,同樣花三年時間,你有信心讓收入過千萬嗎?我想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當然話說回來,這位清華研究生能取得這樣不錯的成績,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於自己最熟知的(移動)互聯網優勢(順勢而為),找準傳統的行業的痛點,一錐子紮下去(摸清需求)。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互聯網在本質上是一種先進生產力,最大的價值就是改造落後的生產方式(尤其是傳統行業),提高效率,提升生活品質。也許你會認為這話很空,但事實如此:網媒取代報紙、視頻取代電視、博客取代日誌、電商取代實體店、搜索取代詞典、互聯網金融有可能在未來取代銀行等等都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這哥們歸根結底,就是把實體店沒洗或者洗好沒切的水果,搬到網上,按訂單發貨,讓買家足不出戶,吃個新鮮,吃出檔次。包括人家在產品定位上想得非常清楚:我們不是賣水果的,而是做企業服務,員工福利的。是不是挺有面子?這樣一件簡單、賺錢又讓客戶有面子的事兒,會有人拒絕嗎?

我建議所有的創業者一定要銘記一點,不管你的項目多賺錢、技術壁壘多堅固,前提都是讓客戶的生活、工作等某一方面變得更好、更容易,所謂滿足需求,說到底,就是解決某一點上的真實問題。中國這麼大的市場,任何一個小問題都可能引爆巨大的收益回報。回到那句老話,切忌眼高手低。天天喊著「改變世界」,不如抓緊時間為用戶解決一個問題。如何才能發現用戶的問題?我認為目前問題最多的就是那些亟待轉型的傳統行業。那如何才能找準傳統行業亟需被改造的痛點?

在我看來,也不難。想找痛點,最好的辦法就是找抱怨、找不滿。你就看看每天互聯網上抱怨的事情,那都是機會,要學會將別人的抱怨、投訴、不靠譜的地方變成你的機會。比如,有人抱怨點菜難,大眾點評出來了;有人抱怨租房難,各種58同城就來了;有人抱怨打車難,打車軟件來了;有人抱怨利息少,餘額寶來了;有人抱怨創業難,創業大賽、創業培訓、創業導師都來了……

所以,當你真正去關心抱怨而不僅僅在抱怨時,你就會發現,抱怨簡直就是第一生產力。那去哪裡找那麼多抱怨呢?也不難,抱怨最多的地方通常也是屌絲最多的地方,所以靜下來思考,你會發現每個屌絲身上都有無數個市場的痛點。我的公司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專門為企業家服務的社交平台,經常 和各種各樣的企業家打交道,最讓人吃驚的就是他們很少抱怨(某種意義上那都是商業機密啊)。所以,不抱怨的往往都成功了,抱怨的人往往一直在抱怨著,或者一直在屌絲著。所以找抱怨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屌絲,所謂得屌絲者得天下大體如此吧。

去哪裡找屌絲?說句實話,找屌絲最好的辦好就是……找自己。當你決定創業的那一刻起,你就是你的第一個用戶,也是最忠誠的用戶。如果你的商業模式都解決不了你身上的問題,那一定是有問題的。

最後說一句: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的加速透明化、高度對稱化。這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各種層面、各種性質的資源的重新配置組合。依舊以前文的水果切為例,之所以賣得好,不是因為洗得乾淨、切得整齊,而是花同樣的價錢,能吃到10種不同搭配的水果,有營養、上檔次,即用戶體驗。而這背後的成本詢價、銷售定價功夫,就是你應該操起互聯網和大數據這幾把刷子,認真去練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27

為什麼我買入SolarCity,而不是光伏設備生產商?! GT周

http://xueqiu.com/2465455092/24769066
毫無疑問,太陽能的未來是極其光明的。廣義上來講,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是由太陽能轉化過來的,所有的生命也依賴著太陽的能量。一小時內的太陽能比全世界在一年內使用的能量還要多。太陽的能量到達這個地球表面的數量是如此巨大,以至於在一年中的太陽能是自從人類取得和開採的所有在地球上不可再生資源的煤、石油、天然氣、和鈾等相結合的總能源的兩倍。So,人類只需要取其那麼一點點,就能足以支撐未來社會對能源的需求,而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對於這一點沒有信心的同學,就不用再看下去了。

既然如此看好太陽能,為什麼我不打算買光伏設備生產商呢?

拿IT行業來做類比的話,光伏設備生產商好比硬件公司。而SolarCity這類的就屬於軟件公司。一個是底層系統,一個是應用系統。毫無疑問,應用層面的附加值更高一些,空間也更廣闊一些。回顧IT行業的歷史,不管是PC時代還是互聯網時代,甚至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市值規模最大的還是應用類的公司。比如、微軟、Oracle、Google、Facebook等等,國內也如此,例子太多,不一一舉例了。而硬件類的CPU、內存、硬盤、顯示器等公司的市值遠遠不能和應用類的相提並論。蘋果公司比較特殊,雖然iPhone,iPad是硬件,但已經是各類硬件堆砌之後的應用型產品了(特斯拉也是)。而且做應用的話,可以通過不斷地調整應用的業務模式,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付降低經營風險,產生更高的收益,非常的靈活。而單純的硬件公司,調整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很容易死掉。譬如、最近幾年光伏生產商的業務都陷入了低谷,尚德破產重組。而SolarCity活得極其滋潤,業務規模不斷提升。所以,我更看好SolarCity,而不是第一太陽能,英利綠色能源等。

SolarCity為了提升太陽能應用的附加值,還開發了家庭用的太陽能管理軟件,可以實時監控家庭用電情況,還能給出能源使用建議、規劃使用等等。這類軟件並不附贈,需要額外購買。這又是在應用層面上提升了附加值的一個案例。隨著SolarCity用戶規模的增長,有了用戶(相當於流量)後,能夠變現的方式肯定還會有很多。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屆時,除了每月能收取用戶的租賃費,也能源源不斷地收取其他創新出來的新品種的服務費,如軟件使用費,X費、XX費,XXX費等,總費用一定低過電廠的電費。

Elon Musk說過他大學時代想出的三個能夠對人類未來發展影響最深的領域。互聯網,空間探索、清潔能源。毫無疑問,SolarCity的視野比特斯拉還要廣闊。SolarCity可以服務於特斯拉,也可以服務於一切用電的交通工具,服務於人們的各種生活與生產活動。當未來特斯拉遇到銷售瓶頸的時候,或許SolarCity已經積累了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用戶,變成了「美國國家電網」,真是可怕的憧憬啊。。。

最後,簡評一下2季度財報。

第二季度的營收不理想主要是一次性賣太陽能設備的銷售額下來了,導致同比營收下降。但是仔細看的話,這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一次性賣的業務,成本很高,不賺錢的,賺大錢的是租賃業務這一塊。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營收下降,而毛利大幅上升的情況。租賃業務的翻倍增長,造成了毛利同比去年大幅提升。這一塊的業務絕對是個廣闊的藍海市場,想像力無限。只要用戶的數量在不斷增長,球友們自不必擔心,激進的球友甚至可以每月定投SolarCity這家公司。[俏皮]

投資SolarCity,就是幫助人類能保護好我們的母親——地球。不讓她受傷,不讓她流淚。

登機前匆匆行文,不通暢處敬請諒解。

2013年8月10日 於 麗江機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21

六暉生產輪胎氣門嘴 代工廠變身跨國公司 六兄弟齊心 把小零件做到世界第一

2013-08-26  TWM
 
 

 

輪胎上毫不起眼的氣門嘴,少了它卻穩「漏氣」的。成立三十年的六暉實業,一年銷售近五億個氣門嘴,正新、建大、米其林等大廠都是它的客戶,它如何從家庭代工廠成為全球第一?

車過彰化北斗市區,轉入小路,順著一片又一片的水田彎彎繞繞,這才發現有一塊三角地帶的工廠區,總共才六十家工廠,而且以小廠居多,這裡正是規模「迷你」的田中工業區。

置身其中的六暉實業,一直以來,被外界注意到的程度,就與其唯一產品、輪胎上用來灌氣的氣門嘴一樣毫不顯眼。但別小看這長度只有四、五公分的氣門嘴,六暉三十年來默默耕耘單一產品,竟然拚到了世界第一名,光是每個月出貨的四千萬個氣門嘴排起來,足夠圍著台灣環島兩圈。

公司取名「六暉」,訴說了六個兄弟齊心打拚出頭天的故事。出身於彰化埔心的董事長吳金鹿,娓娓道來這一趟從家庭代工出發的創業之路。

吳金鹿的父親吳坡共有九兄弟,食指浩繁,吳坡遂入贅到許姓人家,夫妻倆種田為生,生下的六個兒子依序是許禾、許寺、許進、許壽、吳金鹿、吳金樹。

代工錢被砍 兄弟攜手創業一九六○年代,員林一帶盛行拿壞掉的輪胎做翻修胎,兄弟們為貼補家用,陸續到附近的輪胎廠工作,有了一些積蓄後,乾脆合資買一部簡單的二手機器,幫附近的翻修胎工廠代工,他們組裝的產品,就是輪胎上最不起眼的氣門嘴。

吳金鹿回憶自己念國中時,放學回到家,一丟下書包,就忙著用手工磨拭鋼絲輪,全家總動員把一支支氣門嘴做到好,代工價是一組八毛錢,六兄弟每晚都磨得全身髒黑,總要等到晚上十點以後才能輪流洗澡、睡覺,毫無假日可言,聞著橡膠氣味長大,一心只想著多做多賺,改善家計。

當時,輪胎行業正旺,吳金鹿一家兩代叔姪壯丁十幾人全部投入代工,每個月掙到的總工資可達三十多萬元,是地方上最賣力的代工大戶;然而好景不常,一九七九年,輪胎廠想降低成本,決定把代工價從八毛砍到五毛五,六兄弟內心很掙扎,是要放棄穩定的代工收入,還是鼓起勇氣來自立門戶,自己生產、自己銷貨,確保辛苦錢不會再遭砍?

那年,生平第一次,六兄弟投票表決,大哥許禾有感而發地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幹勁、不怕苦,就算機器壞了也能自己修理。」頓時,六隻手齊舉過頭,把他們帶上創業之路。

吳金鹿當年才十八歲,晚上還在念曉陽高工夜間部,大哥長他十六歲,四個哥哥都已結婚,六兄弟各拿出十一萬元儲蓄當資本,買中古設備進門,在彰化舊館國小旁的小工廠裡,就這麼敲敲打打起來。

「彰化六兄弟自立門戶」消息傳出後,不少其他地方的輪胎廠也轉單給他們做。六兄弟最擔心的不是沒訂單,而是中古機器常故障,不得不跑去向機械行借工具,哪怕修到半夜兩點也得修好,以免影響交件。六暉業務蒸蒸日上的同時,原本給六兄弟家庭代工訂單的那家輪胎廠卻開始衰退,最終走入歷史。

六兄弟和氣生財,一開始取名六和實業社,後來發現已有同名的機械廠,於是八四年改名「六暉」,取此名是象徵追求光明。但兩年後所遭遇的,卻是韋恩颱風的重創,工廠石綿瓦屋頂全被掀掉,機器全部淋溼,整整一星期無法動工,大哥許禾提議向銀行貸款,一可紓困,二可擴大產品生產線,然而跑了幾趟之後,彰化地區的銀行沒有一家願意受理。

六兄弟幾番打聽,發現想辦中小企業貸款的撇步是把工廠開進工業區裡,但手邊資金不足,唯一的選項就是地處偏遠的田中工業區;於是,一九八七年,六暉遷到當時仍然荒涼的田中工業區。

分工合作 意見不一就投票雖說向銀行借到錢,但貸款就是欠別人錢,「我們總是感覺頭低低的,胸膛挺不起來。」吳金鹿說,當時全國有十家氣門嘴工廠,其中最大的一家因為投資失利,老闆跑路後還曾來吳金鹿的工廠借住避風頭,並央求六兄弟頂走設備換現金償債,「看到他的狀況,我們兄弟就有共識,辦工廠,要以財務穩健為第一原則。」至於六兄弟的分工,一開始主要是依據各人專長,老大當董事長,老二總經理負責開拓中國業務,老三、老四負責製程技術,老五吳金鹿當業務經理,老六則是負責後來成立的上海廠。兄弟說好,只要有意見不一致時就投票表決,尊重四票多數,遇到重要大事,例如今年底前以公司新名稱六暉控股上市,甚至須全數通過才拍板定案。

老大、老二退休後,二○○九至一一年輪由老三許進當董事長、吳金鹿當總經理,去年起則公推由吳金鹿出任董事長,老大許禾的長子許廉凱接掌總經理,多年來和諧互敬,不曾出現意見僵持的情況。

在國內輪胎業者中,位居龍頭的正新、建大對產品要求極高,而六暉在創業初期階段就接到它們的訂單。吳金鹿回憶,當時建大工業創辦人楊金豹常會騎著腳踏車到工廠對他們說:「你們年輕人創業,我來看看,你們把事業做好,我們大家就會一起好起來。」好品質的口碑傳出後,隨工廠遷至田中工業區,六暉陸續接到國外大廠如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訂單,此外,車廠福特、本田、山葉以及輪圈廠源恆、美國鋁業(Alcoa)也是六暉的重要客戶。

吳金鹿憶起當年開拓國外訂單時,他不會說英語,但充滿幹勁,聽說東南亞有很多輪胎廠,「我就想會不會有華僑經營的,可以跟他們說閩南語。」在開發泰國自行車、機車輪胎廠Deestone時,吳金鹿到了第三次敲門才獲接見,對方聽他談起氣門嘴技術頭頭是道,「你可以做了!」吳金鹿興奮得一走出大門就立刻打電話向大哥報告:「我做到十萬支的訂單了。」而這份訂單也從未中斷。

不過,不為外界所知的是,六暉其實也曾轉投資過腳踏車的齒輪大曲柄產品,卻以慘賠六千萬元收場。

跨領域失利 堅持只做本業一九九六年,自行車業起飛,么弟看準現有技術可跨入承作齒輪大曲柄,利潤達四成以上,六兄弟鼓掌通過,掏出六千萬元投資,不料訂單不是問題,模具開個沒完才是問題。

大曲柄屬自行車外形的一部分,講究流行風,每季須換式樣,而且各大廠的型款不一,隨時變化,六兄弟為此把利潤貼進去開模具還不足以應付,才一年多就血本無歸,決定認賠了事,從此堅定信念「只做本業產品」。「想起來,我心頭還在淌血啦!」吳金鹿說。

「專注本業,要延伸,也只准從本業去延伸」,自此成為六暉事業擴大的準則。談到六暉的品質,建大董事長楊銀明微笑地說:「輪胎氣門嘴一定要有密不通風的品質,用六暉氣門嘴,輪胎從產出日計算,灌飽的氣可以撐半年,而非一般的一、兩個月。」至於兩項新開發的商品,一是幫愛爾蘭商速聯自行車零配件廠製作的高級車避震器閥門,一般都以彈簧避震,而六暉精工部門則以精密金屬軸心避震,能抗高壓,兩年來的業務呈倍數成長。另一項是專為胎壓偵測系統製作的「內建式」氣門嘴,由於歐洲各國法規已將胎壓偵測系統列為汽車標準配備,在新安裝潮及換車換輪胎採購潮的啟動下,六暉自然可望受益。

「只要肯花心血去做,沒有夕陽工業。」三十年來,兩輪車小胎氣門嘴占六暉產品五八%,是世界第一大;四輪車大胎氣門嘴占二五%,是世界第二大,去年銷售將近五億個氣門嘴,合併營收二十一.六三億元。六暉還剛與米其林簽訂為期三年、總金額九百萬美元的訂單,面對未來挑戰,吳金鹿說:「絕對有信心。」

吳金鹿

出生:1960年

現職:六暉實業董事長

學歷:曉陽高工綜合商業科畢業

家庭:育有一子一女

六暉實業

成立時間:1983年

負責人:吳金鹿

資本額:6.1億元

主要業務:兩輪車小胎氣門嘴、四輪車大胎氣門嘴等近3年獲利:去年營業額21.63億元。年底前上市後,六暉控股股本將增至6.75億元,今年首季營收5.89億元,年增約13%,每股稅後純益0.57元,高於去年同期的0. 14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