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問答大佬:阿里一財牽手背後你不可不知的10個問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067.html

問答大佬:阿里一財牽手背後你不可不知的10個問題

一財網 MZ 2015-06-07 15:26:00

6月4日,上海文廣集團(SMG)和阿里巴巴集團在滬舉行簽約儀式,阿里巴巴將投資12億元人民幣參股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雙方如何看待此次合作?合作後將啟動哪些項目……聽聽馬雲和黎瑞剛在講話中如何回應。

回答嘉賓:

王建軍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SMG)總裁

黎瑞剛 上海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 雲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背景:6月4日,上海文廣集團(SMG)和阿里巴巴集團在滬舉行簽約儀式,聯合宣布將共同把SMG旗下的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數字化財經媒體與信息服務集團。阿里巴巴將投資12億元人民幣參股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

馬雲、黎瑞剛“觸指為盟”

1、過程順利嗎?計劃是如何敲定的?

王建軍:

去年7月,黎瑞剛董事長和馬雲主席在會面時談到這個話題,雙方高層一拍即合,隨即雙方團隊展開了具體的溝通。

去年11月9日,就在這個(廣電大廈)樓里,雙方就戰略合作的一些核心問題達成了共識。由於合作領域涉及面廣,經過雙方團隊細致的工作,在今年3月形成了合作的框架協議,最終的投資協議也於近期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支持,從而使我們得以順利地達成此次戰略合作。

馬雲:

我記得是去年7月,和黎叔(黎瑞剛)在杭州見面。黎叔對上海文廣、對媒體的夢想讓我很感動的。我一直希望中國能有中國的華爾街日報,這次能夠得到第一財經的信任,阿里倍感榮幸。

黎瑞剛:

去年夏天我和馬總的一次思想的碰撞火花在短短不到一年的今天結出果實,我感到非常高興。剛才在下面也跟馬總聊了幾句,我突然想起12年前也是在這個場景中間,也是在聚光燈下,在新聞媒體的攝像機、閃光燈下,我們第一財經這個品牌誕生。

2、將在哪些領域進行合作?

王建軍:

作為雙方合作的第一步,第一財經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立,目前已經啟動的項目包括: 1、基於擁有數億用戶的支付寶,第一財經已經成為其股票行情系統的資訊提供商,第一財經財富管理資訊也很快將登陸手機淘寶;

2、立足於數據的DT財經移動終端正在全力研發中,預計今年8月上線;

3、通過對阿里巴巴部分電商大數據的挖掘和整理,雙方將在本月聯合發布國內第一份《中國消費大數據報告》;

4、匯聚行業精英和專家的互聯網金融智庫也將於近日成立。

此外,雙方還將廣泛采集全市場的多元數據,聯合打造中國獨一無二的高品質商業大數據服務平臺,推出數據庫、指數、數據資訊、研究報告等多種形態的產品,以提升全社會各領域的數據化服務水平。

馬雲

3、數據對互聯網公司有多重要?

馬雲:

如果互聯網企業只把上網看作是看看新聞,上網就是玩玩遊戲,上網就是購購物,上網就是聊聊天,這些互聯網公司很快就會變成傳統互聯網公司。

在中國也誕生了很多傳統互聯網公司,他們也擔憂著明天怎麽辦,明年怎麽辦,後年怎麽辦,所以同樣在很多傳統企業在擔心明天的時候,很多互聯網企業也在擔心未來,所以如果想不擔心未來,就必須擔當起未來的責任,必須參與未來的建設。

我們未來五年和十年,互聯網+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把互聯網加上傳統經濟,不管是傳統的制造業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加起來,只有參與傳統行業的改造,整個互聯網才能活得久、活得好,所以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互聯網幫助健康、幫助文化產業、幫助娛樂,所以阿里巴巴本身是一個數據公司。

黎瑞剛

3、數據對第一財經來說又意味著什麽?

黎瑞剛:

財經要有數據,數據是支持財經一個最重要的基石,而在這個領域中,我們所謂的空間在什麽地方?我們也和國際上知名的財經媒體合作,比如我們跟道瓊斯合作過,有了小小的嘗試和努力,我們也成立了研究院,希望在這方面能夠有所嘗試。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得不講,在這個領域中依賴於用戶,依賴於數據的儲備,依賴於專業的團隊,我們從內容出發,有時候是力所不能及的,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有夢想的人能碰到一起,碰出火花,而且達成偉大的創意。

我跟老馬(馬雲)的交流,大家在這個點上迅速的感覺到機會,阿里巴巴不僅是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也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有大量的交易數據、支付數據、物流數據等等,這些數據可以服務於阿里巴巴自身,也可以服務於全社會,這跟第一財經秦朔當年辦報紙時定下的宗旨,為時代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宗旨完全相融在一起。

今天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都很期待,未來的很多局面是靠我們內容的支撐,是靠我們數據業務,相信會打開全的未來。

馬雲和黎瑞剛互贈禮物

5、為什麽選擇一財?

馬雲:

我自己從事互聯網將近小二十年了,因為自己學英文,在全世界去了很多地方,也接受了世界很多媒體的采訪,我一直希望中國誕生自己的一個華爾街日報、彭博,真正有自己代表世界這一面的聲音。這次能夠得到SMG的信任,能夠得到第一財經的信任,阿里是倍感榮幸,我們珍惜這次機會,希望雙方不斷的努力,在產品上,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上大膽創新,我們應該在組織說、人才上、未來的機制上大膽創新,真正打造出全球有影響力,能夠服務全球的財經媒體。

現場的馬雲

6、阿里的數據只對合作夥伴開放?

馬雲:

我們昨天剛剛內部做了很多決定,我們對數據以前是開放的,現在我們決定數據原則上不開放,不開放的原因是什麽?因為我們認為現在我們在完全沒有保障數據安全、數據隱私的情況下,必須保障數據的安全和隱私,我們只給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未來

阿里今天擁有了大量的消費者數據、小企業數據、金融數據、物流數據,各方面的數據,這些數據如果放在我們身上,這不是我們的資產,這是社會的資產,我們應該如何把它用好,如何能夠把它發揮最大作用,同時又能夠保障所有數據提供者和參與者的安全和隱私,所以我們是在極其矛盾的過程中跟自己講:

信息在上個世紀是一種權利,數據在這個世紀更是一種資源,但它更是一種責任的擔當,所以我們必須把阿里巴巴擁有的所有數據通過優秀的媒體、通過優秀的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未來對社會、對國家、對公司、對消費都有好處的數據產品。

 

7、第一財經一直在嘗試“走出去”?

黎瑞剛:

十多年前,秦朔在我的辦公室里,代表廣州日報跟我談判,投資入股《第一財經日報》,談著談著就變成我們隊伍中的一員,很多時候想起來非常戲劇,也非常感慨。2008年,我們乘勝追擊,辦了第一財經周刊,後來又吸納了非常優秀的人才,尤其是報道商業故事,包括人物故事、公司經營方面,第一財經周刊是獨樹一幟的媒體。

當然,那時候我們有更大的夢想,希望能夠跨出上海,走得更遠。報紙雖然出去了,電視的信號還不能出去,所以我們做了很多努力,我們走有線網絡辦東方財經,通過有線網絡落地,拿了別人的衛星頻道,變成了第一財經的節目,這就是和寧夏衛視的合作。這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個省級衛視跟我們達成戰略合作,它的廣告由我們經營,它的節目由我們經營,整體上變成一個第一財經全國輻射的一個平臺。雖然這個合作到最後因為種種原因,現在終止了,但是在我的內心中,這樣的合作代表了上海SMG人,代表了第一財經的一種頑強不息、不屈不撓在體制的邊界、政策的邊界中始終前行的一種努力

 

8、如今雙方攜手布局DT傳播時代,應該怎麽看IT向DT的轉變?

馬雲:

今天我們人類正在從IT向DT的發展,DT是Data Technology,我們經常講信息泛濫,信息能夠被應用的非常之少,是因為數據不夠才會導致信息泛濫

我們在進入數據時代的時候,必須要用不同的眼光來思考,所以各位到阿里也好,阿里能夠到這里也好,我們共同來打造一個,只有變化、只有變革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

也許12年後的今天,我們看看這12年我們取得了什麽,我們讓多少企業發生了變化,讓國家發生了變化,社會發生了變化,每個消費者發生了變化,這是我們所期待看到的這一天。

 

9、談談阿里和一財最相似之處吧?

馬雲:

上海第一財經是2003年誕生的,而淘寶也是2003年誕生的,真是緣分。

因為2003年的非典時期我們誕生了淘寶,2004年誕生了支付寶。第一財經一路的變革、一路的挺進、一路的發展,跟阿里巴巴從2003年到現在幾乎是一樣的,大家到今天為止都是12周歲,都不容易!

大家都對未來依舊抱有夢想,依舊期待著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對中國和世界經濟做出貢獻。

 

10、兩億美元能幹哪些事?

網友:

兩億美元=12億人民幣=75套魔都市中心200坪豪宅=150輛蘭博基尼-Aventador跑車=3萬臺頂配筆記本電腦=22萬臺16G的iphone6Plus=4千萬杯星巴克大杯拿鐵=2.4億個煎餅果子=不知道繞地球多少圈的香飄飄奶茶!

(以上根據簽約儀式現場講話進行整理)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81

順豐牽手Uber,他們在下一盤什麽棋?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4/929932.html

嚴格來講,深圳Uber的“同城”優勢並不能完整體現“順豐次晨達”的“異地”投遞。並且,Uber最核心的客戶群:年輕人群,與“順豐次晨”覆蓋更多的商務人群契合度也不盡然。

每經記者 李卓

素以“低調”、“穩健”風格為外界熟知的順豐,正在開啟一場依舊低調但卻“華麗麗”的“冒險”:昨日(7月13日),順豐速運官方宣布,在深圳攜手Uber“一鍵呼叫順豐次晨”。

對於業界公認的營銷大師Uber來說,跨界就是一件平常的事。而相比此前火爆的“一鍵呼叫水陸空”(打車、打船、打飛機)以及近期“一鍵呼叫一個億”等案例來說,“一鍵呼叫順豐次晨”顯得太過中規中矩。

不過,對素以決策“穩健”著稱的順豐而言,在國內“私家車”專車運營資質尚未獲得政策明朗時,此舉無疑是在“冒險”。此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問號:順豐為何“冒險”選擇Uber,而不是專車市場占有率遠超Uber的滴滴快車,或者高端商務定位更貼近順豐品牌的神州專車?

所有的疑問都在指向:順豐+Uber,這絕非一次簡單的借勢營銷。

“一鍵呼叫順豐次晨” Uber司機收快件

按照順豐速運的官方表述:7月13日到7月17日,上午9點到下午4點間,深圳地區用戶打開Uber App,即可一鍵呼叫順豐次晨,Uber司機即化身順豐次晨大使,為客戶上門收取快件,Uber用戶則可享受“順豐次晨”免費寄件一次。

順豐深圳的客戶如果是新的Uber用戶,也可在Uber App中輸入“順豐次晨”專屬優惠碼,獲得深圳地區一次免費行程,最高減免50元。

什麽是“順豐次晨”?——基於對時效有精準要求的客戶,順豐將按照時效承諾,凡在指定的服務範圍和時間內寄遞的快件,將於次日10:30前送達。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今年5月初,順豐首批只開通了7大城市,深圳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幾天前,順豐宣布將“次晨”範圍進一步擴張至全國16個省市、37個城市。據統計,此次最新開通後,國家郵政局定期公布的快遞業務量前50位城市情況表,已有六成被“順豐次晨”所覆蓋。

那麽,從時間節點看起來,這的確很像一次簡單的產品借勢營銷。畢竟Uber“一鍵”堪稱“萬能”,叫個快遞必須輕而易舉。

但值得細細推敲的是,嚴格來講,深圳Uber的“同城”優勢並不能完整體現“順豐次晨達”的“異地”投遞。並且,Uber最核心的客戶群:年輕人群,與“順豐次晨”覆蓋更多的商務人群契合度也不盡然。

如此,看似“不夠精準”的營銷背後,實際並非“順豐次晨”的單個產品營銷,反倒更像順豐和Uber兩大巨頭思忖良久的一次“刻意”合作或者說測試。而在這個低調測試的背後,無論順豐和Uber,都在下著一盤大棋。

順豐“冒險”牽手Uber要下一盤大棋?

這是Uber首次與國內速遞企業的跨界合作,但卻不是Uber第一次涉足快遞行業。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2014年,Uber在紐約推出一項快遞服務Uber Rush:如果你在Uber所劃定的五個區域內,就可以像用Uber叫車那樣叫快遞,Uber司機——在紐約叫做Messenger(信使)就會來取件並派送到你指定的位置。

並且值得註意的是,在今年7月《財新》的一次公開報道中,Uber創始人兼CEO卡蘭尼克再一次提到了Uber在紐約的該項快遞業務。對話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及Uber Rush可能在中國的模式借鑒,但卡蘭尼克當時與媒體討論的主題,正是Uber將如何變得更中國,包括談及很多公司都在複制優步模式,並應用到其他行業,把自己變得“優步化”。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Uber Rush一度被視為Uber正式涉足物流行業的標誌。Uber已有的眾包模式、快遞物流經驗、中國化趨勢以及將生活方式與物流結合的理念,正是近年頻頻跨界、觸網的順豐此次甘願“冒險”最為“華麗”的部分所在。

而Uber之所以選擇順豐,一方面,順豐是國內目前國際化以及“互聯網+”轉型最為靠前的一線快遞企業,二者理念容易結合;再者,Uber要想把Uber Rush複制到中國來,目前不僅仍然面臨“私家車”身份如何被官方認可的問題,快遞營運資格也是一道大門檻,合作順豐自然就減少了上述一半的阻力。

雙方合作或引爆眾包物流

順豐、Uber未來想象空間巨大,背後是大勢所趨——眾包物流。

實際上,在Uber Rush更早之前,就有了眾包物流的中國版本——人人快遞。

人人快遞成立於2011年,用其創始人謝勤最通俗的業務描述就是:利用社會大眾完成貨物的隨身捎帶,你享受的是點對點的配送業務。而服務最大的好處就是快,在同城里實現30分鐘的到貨,在全城實現2個小時到貨。

Uber Rush在紐約的服務,Messenger也不一定是司機,他們可能會騎自行車,也可能是步行。用戶可以在Uber上看到Messenger取件的預計到達時間,也可以隨時檢查自己的物品移動的位置。與人人快遞的跑腿業務無限趨同。

在今年7月最近一次露面時,人人快遞創始人謝勤發表了《眾包物流將一寸一寸撬動交易的根基》的公開演講。他認為,在未來的O2O里,一定是靠人取勝,眾包是未來O2O的一種發展趨勢。

謝勤指出,做O2O平臺,第一個面對的是流量問題,第二是物流痛點問題,第三是平臺上的商超企業自身做物流的問題。所有的O2O平臺都要物流的平臺做支撐。因為沒有一家物流公司可以幫助實現快速到貨,所以一定會遇到眾包。那麽O2O平臺要麽自己做眾包物流解決未來送貨問題,要麽選擇人人快遞來幫助做眾包物流,解決物流的痛點問題。

順豐近年通過系列的跨界玩法,正一步一步打造出“快遞+冷鏈+電商直供+跨境物流+順銀金融+嘿客門店”線上線下的O2O閉環。同時,據資深業內人士爆料,早在去年人人快遞最火熱的時候,就一度傳出其與順豐合作的“緋聞”。雖然最後據說因為股權占比沒談攏,未能達成,但可以看出順豐在提升C端配送能力方面的迫切之心。因此,順豐此次與Uber的合作可以是一種測試、摸索,也更加顯得“合情合理”了。

此外,單就同城快遞的市場機遇來看,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2014全年同城快遞業務量完成35.5億件,同比增長55.1%;實現業務收入265.9億元,同比增長59.8%;今年1~5月,同城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6.3億元,同比增長51.1%。

所以,可以很肯定地說,順豐、Uber的這次合作,絕對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 每日經濟新聞
  • 劉小英
  • 每經記者 李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86

進口葡萄酒搶攻市場:國外名酒莊忙“牽手”酒類渠道商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2/932543.html

為快速搶占中國市場這一大蛋糕,國外的一些知名葡萄酒莊紛紛聯手國內的渠道商,進行布局。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為快速搶占中國市場這一大蛋糕,國外的一些知名葡萄酒莊紛紛聯手國內的渠道商,進行布局。

7月22日下午,法國波爾多最大有機葡萄酒釀造生廠商的翡馬集團,在成都與國內酒類最大的O2O電商1919酒類直供(以下簡稱:1919)簽訂開放平臺合作協議。

7月初,五糧液大商、國內一線大型酒類貿易商百川商貿發展和法國著名葡萄酒生產商百特集團股份公司進行合作。

進口酒葡萄酒迅速成長之下,張裕、王朝、中糧等知名葡萄酒企業也在加碼進口酒代理或並購。

1919酒類直供CEO楊陵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翡馬將入駐1919開放平臺,上線1919線上所有平臺,上架1919線下所有體驗店,由企業自己對商品定價。

法國翡馬酒莊集團總經理蘇拉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進到中國市場,對其公司而言,也和進入所有市場一樣,需要有好的技巧,關鍵是尋找好的合作夥伴。

實際上,近年進口葡萄酒市場盤子也越來越大,且中國與澳大利亞等國簽訂自貿協定、最終未來實現"零關稅",或將帶動葡萄酒進口量進一步增長。2014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到3.83億升,同比上漲1.59%。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分會統計,今年1~5月,我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同比增長38.09%,金額同比增長22.32%,進口額增速繼續小幅提高。

楊陵江還大膽預測,未來國內葡萄酒有望將達到與白酒同樣的銷售規模。

  • 每日經濟新聞
  • 李怡
  • 每經記者 謝振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00

阿里283億牽手蘇寧,讓剛娶了奶茶的強東如何開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0/151476.shtml

8月10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與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召開發布會共同宣布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投資約283億元人民幣參與蘇寧雲商的非公開發行,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9.99%,成為蘇寧雲商的第二大股東。與此同時,蘇寧雲商將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巴巴新發行股份。雙方未來將展開全面合作。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出席了雙方戰略合作發布會並表示,十幾年的時間,電子商務迅速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未來三十年,電子商務必將從大到小,從有到無。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不能追求做一家賺錢的大公司,壟斷的心態將會喪失歷史給與我們這代人的機遇。基於互聯網“開放,透明,分享,利他”的精神,我們必須參與和推動新的商業服務,新的商業合作,新的商業生態,打造未來社會的經濟基礎設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長江後浪推前浪,才能確保創造創新創意無處無時不在,綿綿不絕。

“我們今天所做出的決定或將開啟中國商業零售的新篇章,更好的推動傳統企業+互聯網,推動互聯網+傳統企業。”蘇寧雲商董事長張近東出席發布會時表示,並認為此次合作具有全球性意義,“阿里誌在全球,蘇寧也已經在海外落地。我們今天開創的合作模式在全球範圍來講也是領先的,一旦我們在中國成功實踐,也將可以進行全球複制,從而把互聯網+的模式帶向全球、助推中國品牌暢銷全球。”

據了解,簽署戰略協議後的阿里巴巴和蘇寧雲商,將攜手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金融支付等先進手段打造O2O移動應用產品,創新O2O運營模式:雙方將嘗試打通線上線下渠道,蘇寧雲商輻射全國的1600多家線下門店、5000個售後服務網點以及下沈到四五線城市的服務站將與阿里巴巴強大的線上體系實現無縫對接。

截至目前,蘇寧物流擁有452萬平方米倉儲面積,8個全國航空樞紐、49個區域物流中心,未來蘇寧物流將成為菜鳥網絡的合作夥伴,合作後的物流幾乎覆蓋全國所有2800個區縣,服務阿里巴巴和蘇寧,未來亦有望向第三方開放。

此次蘇寧雲商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在打破場景限制、優化消費路徑、提升配送效率、完善售後服務等方面將會有可預見的突破,對於消費者而言將會享受到阿里與蘇寧聯姻的更便捷的服務。 對於合作雙方來說,改變的不僅僅是零售平臺,而且將形成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等環節在內的更加豐富的商業生態。

可以想見,通過雙方的優勢互補,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能夠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既能享受到網上購物的便利和樂趣,也能獲得實體店的體驗與服務。

在隨後的商品配送O2O環節,效率將明顯提升。網絡完善的菜鳥物流在蘇寧自有配送體系的配合下,利用阿里巴巴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優勢,能夠智能化定制最佳配送方案,商品最快兩小時之內就能送達。上門安裝、維修、退換等售後服務也將變得便利,依托蘇寧遍布全國的1600多家門店等資源,消費者無論在線上或是線下購物,都可以就近獲得相應的售後服務。

在阿里巴巴官方微博發出的關於此次合作的微博評論中,大多數網友的反應是“京東怎麽辦?!”作為除天貓之外最大的B2C電商平臺,京東與天貓一直是競爭對手,而蘇寧電商則在B2C電商領域苦苦追趕京東卻成績不明顯。8月7日,京東43億元投資永輝超市,布局線下O2O服務。此次阿里和蘇寧的戰略合作,無疑給新婚的劉強東澆了一盆冷水。

此次阿里蘇寧合作之後,與京東最直接的戰鬥就是蘇寧發起的818電商大促了,不知有了阿里283億的巨資撐腰,蘇寧這次會給消費者帶來多大的折扣力度來向京東示威。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邸曉偉,編輯田牧,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05

俞敏洪“牽手”潘石屹:一個有資源,一個有資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3/151517.shtml

8月12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與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簽署了創業服務器合作協議。俞敏洪創辦的創業服務機構慧致天誠成立的創業服務器將於今年9月份正式上線。此前,俞敏洪與潘石屹兩人都已經開始涉足創投領域,做好創業服務對於創業井噴的當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很多創業公司拿到投資以後,特別從管理到資源調動上,包括到品牌宣傳營銷上面,基本都是一抹黑的狀態,很多公司因為這種原因就做沒了。既然已經投了資,拿了錢,很多人是希望公司做好的,這時一定要有一幫人做這樣的事情。”俞敏洪在“潘談會”上表達了成立創業服務器的初衷,“最不想聽到的就是我們能幫你賺錢,我們用你幫我們賺什麽錢?我們是想支持你實現夢想,成為下一個馬雲、馬化騰。”

去年11月,俞敏洪成立了洪泰基金,開始做天使投資,再加上之前成立的創業服務品牌——慧致天誠,這些服務都將圍繞創業得以打通。而潘石屹的SOHO中國也早已開始利用場地優勢,提供創業孵化。3Q作為SOHO中國旗下新產品,為創業人群提供O2O模式的辦公場所,使得創業服務得以落地。這也是兩人得以“牽手”的重要原因。

“我們不是孵化器,我們不做硬件,我們只做軟件,幫助缺錢的項目、好的靠譜的項目找到錢。”創業服務器總經理許穎表示,相比於創業孵化器和加速器,創業服務器主要解決的是事務性問題和業務性問題。前者包括工商、法律、稅務等相關的問題,讓創業者把更多精力集中於創業本身;後者包括戰略、企劃、傳播、公關、營銷等方面提供幫助和服務。許穎透露,營銷將成為創業服務器的重點,“幫助創業者不僅活下去,而且是如何更好的活下去。”

據悉,創業服務器將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線上提供APP、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線下包括常規基礎性服務、個性化定制服務,以及系列線下活動,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和清晰的服務鏈。

當天的正事,到這里就可以畫一條華麗麗的分割線了。不過擁有幾千萬微博粉絲的潘石屹,遇上新東方掌門人俞敏洪,顯然不可能只有這點火花。

俞敏洪上臺前,突然拐進廁所,把潘石屹晾在了臺上。

“我們農村有一個規矩,到別人家里要去上廁所,肥水留在他人田。大家知道農村收集有機肥,這個就是撿肥,所以農村有這個行為,到人家里上廁所是特別大的貢獻的事。”俞敏洪一上臺就開始調侃潘石屹。

除了調侃潘石屹,俞敏洪也對創業者提了四點建議:

1、不甘平庸。不甘平庸的第一個要素是理想,如果你有一個理想指引,並且步驟正確,這件事情就能夠逐漸靠譜的做下去。第二要素是守正出奇,堅持做正確和長遠的事情,堅持做能夠給社會帶來長遠影響的事情。

俞敏洪回憶了新東方當年規避政策紅線的“藝術”。新東方當年上市時,就曾遭遇政策紅線。作為培訓機構,國家有明確規定,無法上市。俞敏洪當時成立了一個公司,把他自己從法定代表人變成公司法定代表人,把所有的研發、師資、培訓和科技創新全放在總公司,由總公司將產品成熟分給各個地方分校。

結果新東方上市在美國一舉成功。成功後的俞敏洪,被人們稱為“中國最有錢的老師”,這可把他嚇壞了。“這個事情就麻煩了,政治上有點不正確,中國的概念老師應該是清貧的。”所以俞敏洪又迅速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和北京市政府商量,給新東方上市開慶功會,“市政府出面的話這個事推翻就有難度了”。二是成立自強獎學金,每年獎勵2000名大學生學費。這些配套行動讓俞敏洪和新東方成功踩過了紅線。

2、突破現狀。真正的突破局限在於突破你心里上的局限,因為一個人所擋住的所有好事都是自己把自己擋住了。俞敏洪出來創業之前,馬上就要升為副教授,不過他還是選擇放棄,選擇培訓行業,大晚上出沒在校園張貼小廣告。

3、需要有靈魂人物和精神人物作為榜樣。俞敏洪當年的夢想是周遊世界,所以他小時候的榜樣是徐霞客。

4、把自己變成領袖。俞敏洪對領袖氣質作了兩個定義:第一,能夠用理想引領大家,並且用理想的光輝照耀大家。二是需要建立格局,因為作為領袖,要有大的格局觀念,沒有格局觀念做不成大事。

潘石屹給創業者唯一的建議是放下架子、放下面子。他曾與俞敏洪參加過《北京愛情故事》電影首發式,當時電影明星大多急急忙忙躲著合影的觀眾,潘石屹與俞敏洪一直在與觀眾合影,潘石屹看差不多了,叫俞敏洪趕緊走。俞敏洪卻面向觀眾說,誰還沒有拍照,過來跟我拍吧。

“我們要做一件事情要能夠成功,可能跟我們的能力和商業模式有關系,我們個人都有關系。可是你人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對別人的態度,一定要有一個謙卑的態度。”潘石屹詮釋創業如何才能成功。

潘談會當天,潘石屹專門邀請了其資助的中國留學生到現場。去年,潘石屹在美國走了一圈,給哈佛耶魯捐了一大批錢,用於資助貧困的中國留學生,當時他曾為此飽受爭議。潘石屹解釋,外國大學的捐款更加公開透明,而且重視契約的精神也讓他感到信任。據他本人透露,平時很少花錢,進入8月份以來的十幾天里,他總共花過兩次,一次是理發花了64元,還有一次買了一根冰激淩花了35元。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文章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615

蘇寧牽手萬達:蘇寧雲店將入駐萬達廣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6/151824.shtml

一個月內,王健林和張近東第二次緊握雙手。他們剛剛在8月的“互聯網+零售紫金峰會”上,縱論互聯網+時代的開放融合;9月6日,這一融合就落實到合作協議上,王健林和張近東在北京共同見證萬達商業和蘇寧雲商的緊密合作協議簽署,開啟合作進程。

根據萬達商業和蘇寧雲商的協議,蘇寧易購雲店等品牌將進入已開業或即將開業的萬達廣場經營,雙方確定的首批合作項目為40個。從2016年開始,雙方將根據萬達廣場開業情況每年確定成批合作項目,萬達商業可根據蘇寧雲商需求定制規劃設計。

萬達商業和蘇寧雲商的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特長,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對雙方都具有重要意義。對萬達商業來說,蘇寧易購雲店等品牌的進駐,增加了萬達廣場的商品品類,豐富了萬達廣場的體驗性消費,有助於萬達廣場持續提升客流。萬達廣場正在全力推行互聯網+戰略,實現線上線下全面融合,與蘇寧的合作,將加速萬達廣場實現互聯網+。為快速實現與蘇寧雲商的合作,萬達商業已有計劃地對萬達百貨進行了調整,協議簽署後,蘇寧易購雲店將很快在萬達廣場落地。

對蘇寧雲商來說,隨著消費升級的持續,單純的線上消費很難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個性化等全方位的體驗需求,線下豐富的體驗將成為品質生活的標配。因此,蘇寧通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運用互聯網平臺向線下實體開放無限量的商品、服務,創新性地探索出蘇寧易購雲店的模式。而萬達商業將為蘇寧易購雲店提供豐富的物業資源和龐大的客流量,蘇寧易購雲店將進駐已開業或即將開業的萬達廣場,以用戶體驗為出發點,與萬達攜手探索全新的商業零售定制模式。

蘇寧雲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蘇寧用六年時間構建了商品供應鏈、物流配送、售後服務等“零售CPU” 核心能力,將為更多的合作夥伴開放接口,為我們的用戶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極致體驗。萬達和蘇寧理念相同、優勢互補,雙方整合資源,創新協作,實現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利用。蘇寧與萬達的合作,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和最大的商業零售的合作,更是社會資源的共享融合的典範。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萬達和蘇寧兩大品牌合作無論對萬達廣場和蘇寧雲商都是重大利好。一是強強合作,合作辦大事。二是優勢互補,雲商需要萬達廣場大量人氣實現快速發展,萬達商業也需要雲商這樣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商家提升萬達廣場品質。三是互利共贏,蘇寧雲商找到最佳運營場所,保證業績增長,萬達商業得到長期而且優秀的合作商家,租金實現增長。

以下為致辭全文:

尊敬的王總、萬達集團高管團隊,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前段時間,健林在南京我們蘇寧總部參加首屆“互聯網+零售”紫金峰會時,主要就在談互聯網+,談購物中心的數字化改造。現在我還記得當時健林講過,未來十年不會看到所謂的互聯網公司或者實業公司,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是所有實業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的唯一方向。剛剛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今天我們又相會在了北京的萬達總部。

萬達和蘇寧的合作,是中國零售業和地產業共同邁出的戰略性的一步。萬達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商業地產企業,在商業地產的投資、運營和管理方面有著領先行業的經驗和能力。進入互聯網時代後,健林帶領萬達的團隊主動求變,致力於多元化的轉型發展,成功完成從“重資產”向“輕資產”的戰略轉型,這一點和蘇寧的零售轉型可以說是異曲同工,都是在推進企業互聯網化的運營之路。

談到互聯網,當下最熱的莫過於“互聯網+”,其中“+”的就是實體產業,這是趨勢,更是互聯網發展的價值。無論是商業地產行業,還是零售行業,誰抓住了線下,誰才有能力去沖擊更高的高度,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這也是BAT紛紛積極轉身擁抱線下的原因。

近六年來,蘇寧互聯網轉型共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互聯網”,我們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將蘇寧成功轉型為互聯網零售企業;第二階段則是“互聯網+”,也就是將蘇寧零售CPU向全行業輸出,包括商品供應鏈的專業化經營能力,廣覆蓋、快捷便利的物流能力,以及滿足用戶需求的極致服務的能力。

邁入全開放時代的蘇寧,我們將為更多的合作夥伴開放接口,為上下遊的合作夥伴打造一條互聯網零售的高速公路,為我們的用戶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極致體驗:在線上,我們已經向阿里巴巴開放了接口,全面輸出零售CPU的能力。在線下,我們也將向萬達開放接口,將其作為我們最緊密的合作夥伴,我們期待和萬達共創價值、共享價值。

此後,蘇寧雲店等一系列商業形態將入駐萬達廣場,在鞏固一二級市場零售經營優勢的同時,加速三四級市場的線下開發建設速度。毫無疑問,這將開啟兩大行業圍繞用戶消費習慣、業態布局、運營模式等一系列全新的商業定制服務模式,推動購物中心創新運營,為用戶帶來更為便捷、極致的消費體驗,進一步的激活線下的消費熱情。

互聯網時代,開放、共享、融合是新的商業文明,每一個企業都可以通過與對方的合作,整合資源,創新協作,實現社會價值的最大化。蘇寧與萬達的合作,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和最大的商業零售的合作,更是社會資源共享融合的典範。

每一次的握手都是振奮人心的!我相信,地產資源優勢和零售運營能力的全面融合,不僅將創造出全新的合作模式,更會為合作夥伴創造多元的價值,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

最後,再次感謝健林對於本次合作的關心與推動,感謝雙方團隊的辛勤努力,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邸曉偉,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896

星際大戰牽手快時尚一部電影讓你掏九次錢



2015-09-07  TCW

迪士尼兩年一次的D23「年度傳奇人物」頒獎典禮上,今年其中一位得主是導演喬治.盧卡斯 (George Lucas)。光介紹盧卡斯上台,執行長艾格(Robert A. Iger)就花了五分鐘,因為盧卡斯影業併入迪士尼三年後,年底即將推出第一部作品《星際大戰七》。這被視為今年迪士尼獲利與鼓勵的新動能,摩根大通等外 資報告均預期:「《星際大戰七》將會是下一個如同《冰雪奇緣》,創造另一個爆炸性的奇蹟!」

艾格買下《星際大戰》版權,其前六集、近四十年吸金逾新台幣八千五百八十五億元;其中電影收入,占不到兩成,其衍生授權商品,從玩具、書籍、電玩等,占了逾八成比率(見左圖)。

從一部電影扮演的創意火車頭,衍生至小孩玩偶、書籍到公仔蒐藏,從女孩公主服裝、首飾到男孩的手遊、互動式遊戲,除了沒有《星際大戰》住宅外,就讓你從荷包掏出不止九次以上的錢!

武器一:樂園洗腦樂園化身大型廣告,控遊客荷包

以《星際大戰七》為例,上映前夕,迪士尼先利用前六集推出相關公仔,喚醒舊粉絲記憶;而為吸引數位時代年輕觀眾,則著眼於遊戲的開發。

一層層不斷加溫,鋪天蓋地衝擊著粉絲的荷包。因此電影還沒上映,周邊收入就達十億美元,這等於迪士尼三年就回收購併的四分之一成本。「我告訴影業部門的 人,我們花了四十億美元買了盧卡斯影業,因為《星際大戰》(系列)是(價值)可達四十億美元的電影,」艾格在現場信心滿滿的說。

迥異於其他片商電影拍完、票房開出,一切歸零,迪士尼獨特的事業結構群,卻能讓每一部電影產生滾雪球的加乘效應。

如《鐵達尼號》熱潮一過市場就消失,主角李奧納多沒辦法變成《星際大戰》中的絕地武士,在電影下檔後,還可出現在各類商品、電視,最後甚至到了「巨型廣告」的樂園,多次、多點、多通路鋪天蓋地,出現在你的面前。

迪士尼的競爭對手華納、二十一世紀福斯和新力影業(Sony),並沒有經營樂園,環球也僅有四座樂園,迪士尼卻有五座,六十年來這五座樂園共接待約一億五千萬名遊客。看起來好像只是一個歡樂世界的樂園,卻是一個「隱形的大型廣告」,一次次洗腦著上門遊客。

八月十六日凌晨十二點半,加州迪士尼樂園人潮摩肩擦踵,體驗完3D劇場《星際大戰》震撼效果,距離關門僅剩半小時,走到《星際大戰》專賣店依舊人滿為患,搶購著一件動輒約一、二十美元起跳相關限量版潮T。

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個的絕地武士,而是聽到,一張張嘩啦啦的鈔票聲。

武器二:通路加溫為第七集熱場,就滾出十億美元

迪士尼最重要的、也是敵手無法跨越的門檻:強勢的全球發行通路。儘管艾斯納在批評聲浪中下台,但他任內買下的ABC美國廣播電視網,卻奠定迪士尼電視和錄影帶發行通路能耐。

這也是《星際大戰七》還沒上映前,僅靠前六集內容,藉由獨特的電視通路、樂園遊樂設施和授權商品,就能先滾出十億美元原因。

先集客,再創造高回流,等到新作上映被炒成熱賣商品,再將吸睛力轉為八成的吸金力。《星際大戰七》氣勢,從三年前就慢慢加溫,等到年底上映,如果成為超熱賣商品,又反向拉抬周邊商品和樂園來客數。

武器三:授權升級跨界精品,完全顛覆迪士尼可愛風格

迪士尼強大的規模經濟也帶動授權合作空間,從可愛童裝世界跨入高階品牌,再次將周邊效益橫向拉出新客群。

走進離迪士尼總部約十分鐘車程的格倫代爾(Glendale),這裡是去年為迪士尼創造約四十億美元營收的授權事業群辦公室。可愛的授權玩具、公仔擺滿桌 面,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迪士尼與紀梵希(Givenchy)、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等精品品牌合作時裝秀,及項鍊、金飾等,完全顛覆過去迪士尼授權的可愛風格。

「迪士尼不再只是小孩子的『玩具』,從可愛到時尚無所不包,玩起『跨界時尚(cross fashion)』,」迪士尼全球消費品授權執行副總裁西爾弗曼(Josh Silverman)說。這些未來也會衍生到《星際大戰》系列,主攻男性時尚市場。

連「快時尚」也搶著跟迪士尼合作,早在二○○九年,迪士尼就與優衣庫(Uniqlo)合作開發單品,現在更開起概念店。

「除將上海淮海中路(店面)五樓整層改建為迪士尼主題館,今年十一月《星際大戰》上映前夕也會推出系列產品,」優衣庫美國授權商品長兼品牌行銷總監柯爾(Justin Kerr)表示。

在D23首日開幕,銷售額就達到原本預期三天銷售額,其中有些款式已經賣出超過七○%。原本一件在優衣庫販賣普通潮T,在兩個品牌加持下,價格多了一倍。

兩大品牌合作,這就是商學院中常提的「綜效(synergy)」,發揮一加一大於二效益。

當一隻牛「滾」出原有垂直整合利潤,繼而站在創意圓心、層層畫出異業合作圓餅,創造多層商機時,也將周邊回收週期拉長,創造更多現金流,能反向支持原創電影龐大製作預算,營造出一種產製良性循環,而這才是迪士尼比敵手更能「贏者全拿」的關鍵獲利術!

【延伸閱讀】迪士尼看中星際大戰什麼?

約40年星際大戰滾利效應,近八成收入來自票房外營收!

■周邊玩具:3,954億1. 肯納玩具Kenner (1978-1985) :90種人物,熱賣3億組2. 孩之寶玩具Hasbro (1995-2011): 15種系列3. 其他蒐藏系列

■全球電影票房:1,431億含6部曲與動畫《複製人之戰》

■DVD:1,233億DVD銷售與出租

■電玩遊戲:947億130款電玩遊戲

■書籍:594億76位作者,出版358本書籍

■其他:426億包含授權、電視影集及其他相關產品

資料來源:Statistic Brain、維基百科整理: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93

高德牽手微博 阿里這次要玩交通大數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676.html

高德牽手微博 阿里這次要玩交通大數據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09-08 23:03:00

目前已經有北京、武漢、深圳、大連等數十個城市加入了高德與微博共建的“V交通”公共服務平臺。而按照雙方的合作規劃未來還將有更多城市陸續加入,逐步打造出一個全國性的交通數據分享、分析、發布的綜合性平臺。

熱衷於買買買的阿里巴巴開始逐步整合旗下的資源。在阿里巴巴宣布支付寶聯合微博、UC瀏覽器和阿里媽媽合作,九遊阿里影業合作之後,這一次被“湊成對”的高德和微博。

9月8日,高德地圖和微博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推出“V交通”公共服務平臺,邀請各地交通機構入駐,同時聯合發布了該平臺的首個落地產品——城市交通指數榜。

具體來說,在此次合作中,高德與微博將聯合建設“V交通”公共服務平臺,高德聯手北京、武漢等數十家官方交通機構,向微博平臺輸出各類交通大數據,而微博將聚合多方面資源將信息傳遞給廣大用戶。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北京、武漢、深圳、大連等數十個城市加入了高德與微博共建的“V交通”公共服務平臺。而按照雙方的合作規劃未來還將有更多城市陸續加入,逐步打造出一個全國性的交通數據分享、分析、發布的綜合性平臺。

其中,作為此次“V交通”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的首個產品“城市交通指數榜”由高德提供的“高德城市車速榜”和微博提供的“微博城市交通榜”兩個榜單綜合組成,覆蓋範圍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全國45個主要城市,每日榜單結果在微博上實時發布。

對於高德和微博的合作細節,高德集團副總裁董振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高德和微博的合作是一步一步來的,第一步是針對的交通領域,包括雙方合作了一個交通的指數平臺,(未來將)把微博和高德的數據整合在一起,聯合去打造了一個平臺的入口。”

“IT時代,數據沒有充分流動,屬於‘沈睡狀態’,而在DT時代,數據正在覺醒,並且重構社會供需。”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兼高德集團總裁俞永福表示,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特別是交通領域,都離不開數據,都需要各行各業的數據融合進來。

而這背後,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大潮下,以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均開始爭相布局。

早在今年4月份,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與新浪微博就共同啟動了“互聯網+城市服務”戰略,聯合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並推出“城市服務平臺”。而騰訊也依托微信正式啟動了“智慧城市”戰略,為用戶提供了類似的城市生活服務。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82

數字音樂巨頭也牽手? 為何大家要停止版權大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4/152353.shtml

 

u=602044752,587931781&fm=11&gp=0

從滴滴快的合並,到美團點評牽手,一宗又一宗巨頭合作案例出現在互聯網行業,市場格局也一次又一次被巨頭的合作行為而打破。當資本遇冷的聲音俞叫俞歡,無論創業項目的融資難度會否明顯增加,燒錢大戰的熱度卻是明顯開始下降,並且這一態勢已經從O2O領域開始蔓延到其他互聯網細分領域。

這不,騰訊與網易在10月13日共同發布消息稱:“網易雲音樂與QQ音樂達成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雙方此次合作所涉及的音樂版權達到150萬首,包括QQ音樂獨家代理版權的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傑威爾音樂、福茂音樂、《我是歌手第三季》等內容”。

作為此前在版權大戰中鬧得最兇的一對冤家,騰訊與網易能夠握手言和也當真不容易。當版權大戰導致各家音樂平臺能夠播放的音樂數量越來越有限;當各大音樂平臺在龐大的版權成本下喘不過氣來,才去抱團共進的方式去推動數字音樂發展已成趨勢,而網易與騰訊的這一合作的落地,則證明數字音樂巨頭將攜手共進,逐漸遠離版權大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那麽騰訊與網易之後,數字音樂行業又會發生怎樣的有趣的事情?為何巨頭會要攜手共進呢?

網易與騰訊攜手 版權大戰或成數字音樂歷史

之所以說網易此次與騰訊宣布合作之後,攜手共進會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數字音樂平臺逐漸遠離版權大戰之後,不僅能夠更有效地節省成本,使行業更快地進入快速發展狀態,還能夠在產品體驗上強化自身的競爭能力,更有力地將資源投入到產品創新上,從而實現市場突破。網易和QQ音樂之所以在此刻宣布合作,也是希望抓住數字音樂行業回歸產品體驗競爭的機遇。那為何是現在這個時候呢?

一方面,當各家鼎力推動數字音樂收費化、正版化,音樂平臺在版權大戰中終於開始了收費音樂用戶的培育工作,收費音樂用戶能給給音樂平臺承擔一定的版權成本,甚至部分版權能給音樂平臺帶來新收入;另一方面,版權大戰之後,雖然行業難以出現擁有所有音樂版權的企業,但正是各家持有一點音樂版權,用戶難以享受到完整的數字音樂服務。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QQ音樂拿出其擁有獨家代理版權的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傑威爾音樂、福茂音樂、《我是歌手第三季》等版權,與網易雲音樂共享150萬首音樂; 本身就被行業譽為最看重產品體驗的網易雲音樂,就能夠大大完善自家的音樂庫,用150萬首音樂強化其在產品體驗上的優勢,這一市場變革的紅利,無疑是先入者才能得到的。

據易觀國際移動音樂用戶研究報告顯示:在騰訊海量流量的支撐下,QQ音樂穩居用戶第一,與20余家優秀產品公司、200多家戰略版權合作方達成合作,曲庫近1500萬首;而作為網易丁磊親自參與立項的音樂類平臺,網易雲音樂不僅在丁磊情懷的支撐下引入了大量的網易資源,還在歌單、音樂社區領域深受年輕用戶喜愛,目前用戶已突破一億。

QQ音樂作為數字音樂版權大戰中處於一定優勢的一方,其之所以會選擇和同處於國內主流音樂平臺的網易雲音樂合作,很大一部分也是希望將版權分發和產品體驗,通過抱團合作的方式做的更好。而網易雲音樂與QQ音樂合作,一方面能夠在短期之內完善曲庫與QQ音樂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提升產品體驗,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開展從版權方購買版權的工作。

因此,這樣一場合作不僅能夠在短時間內完善數字音樂平臺的曲庫,還能在長遠時間內與版權方建立緊密的關系,讓數字音樂產業的惡性版權競爭成為過去,這便能讓大家能夠有更多的精力開始推動行業創新的發展,切切實實地為用戶提供最全最優質的數字音樂服務,以輔助產品體驗回歸到核心競爭力的位置。而除卻此刻與巨頭攜手共進能夠更好地強化未來競爭力以外,之所以說網易雲音樂與QQ音樂合作開啟之後,版權大戰也將逐漸成為歷史,這和此前版權大戰一直處於混亂、尷尬的狀態,也有很大關系。

混亂、尷尬的版權大戰:誰都不討好

為何此前各大數字音樂平臺互相撕破臉皮,如今卻又要整合在一起呢?版權大戰的尷尬和混亂,便是罪魁禍首。

左右為難:尷尬的版權大戰

有人曾以為數字音樂平臺用買來的版權打壓競爭對手,吸引用戶,用獨家授權做炒作,這不挺好的呢?殊不知,這一切的光鮮背後是數不清的傷痛。

在互聯網領域“免費共享”的理念已經根深蒂固的情況下,當版權公司為獲取更多利益,聯合相關利益方緊逼數字音樂平臺收取版權費用之後,數字音樂平臺的運營成本也顯著提升,其簡單的廣告收入難以支撐整個公司的穩定發展。

為保持公司可持續行發展,數字音樂平臺不得不在各方壓力下,開始對高音質的音樂收費,並與運營商緊密開展流量包和包月會員的制度,但受限於中國數字音樂行業長期所提倡的免費理念影響,前期這一策略並不奏效。此刻的數字音樂平臺上有版權方,下有用戶,可謂是左右為難,版權大戰實則打得異常尷尬。

混亂的數字音樂版權市場:只為提高投入產出比而已

尷尬本還勉強支撐整個數字音樂行業良性發展,當整個數字音樂版權市場混亂起來之後,各家數字音樂平臺之間也表現出硝煙彌漫的效果,各家數字音樂平臺的運營成本也隨著搶奪版權、購置版權的費用不斷上升,而直線猛增。

過去一年一場又一場的數字音樂版權糾紛案,雖然讓各家數字音樂都占據了一時的風頭,卻發現誰都吃不了甜頭,而行業潛規則更是讓身處混亂版權市場的數字音樂平臺壓力倍增。神馬行業潛規則?據某行業人士此前跟小謙透露的消息顯示:數字音樂平臺拿下版權方唱片授權後,有義務將版權繼續分發,而公眾所熟知的各類數字音樂平臺之間的版權訴訟案,此前被告一方多數都曾以多種方式向原告方尋求版權合作,但大多數原告方卻會以外出不在公司、家中有事等多類理由搪塞原告,“拒絕”被告的合作請求,在並沒有擁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版權方對於原告方的這一行為也是無可奈何。

為何這些原告會要這樣處理呢?在繼續分發版權的價格,遠遠不夠承擔數字音樂平臺獲得“一手”數字音樂版權成本壓力的情況下,為提高投入產出比,將版權的價值應用到法律訴訟和市場推廣、品牌宣傳之中,或許能更多地搶奪用戶,占領市場優勢。因此,正是在各類破壞正常商業競爭的行為不斷湧現在市場的情況下,數字音樂版權也混亂起來。

也就是在尷尬也混亂的數字音樂版權大戰中,無論是酷狗音樂、QQ音樂、網易雲音樂,還是酷我音樂、多米音樂、蝦米音樂、百度音樂,誰都無法將全球的所有數字音樂版權拿下,誰都存在給競爭對手控訴,要求見音樂下架的情況。以至於在版權大戰最激烈的時候,各大音樂平臺的上架音樂數量幾乎都明顯下降,這無疑也是有違互聯網行業以“體驗之上”的發展常理,對廣大數字用戶造成了極大困擾的。在此之際,巨頭之間開始嘗試,甚至整合資源也就成為了行業的發展新趨勢。

正如上文中闡述的觀點一般,長期在版權市場混戰,對誰家數字音樂平臺都不好。與其誰都發展不好,還不如共同將市場做大,共同推動行業創新,從未來發現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從網易雲音樂與QQ音樂此次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而合作,數字音樂平臺將回歸產品體驗為王的時代,大家將逐漸開始停止版權大戰。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小謙,微博@小莫謙,微信net1996。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477

華策牽手福斯國際 什麽才是中美影視“聯姻”的正確打開方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107.html

華策牽手福斯國際 什麽才是中美影視“聯姻”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11-17 19:56:00

“中國故事與中國元素真正意義上走出去,單靠資本嫁接與中國臉打醬油已再無新意,唯有從創作源頭便實現平等合作與資源無縫對接,借力全球核心資源彎道超車,才是一段‘聯姻’的正確打開方式。”

上周,美國電影市場(American Film Market,簡稱AFM)落下帷幕,中國電影合拍片近年來的優異表現成為本屆AFM的熱議焦點。

上述余溫未退之際,華策影視公布了重量級合作,旗下華策影業與美國二十世紀福斯國際制作(Fox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s)在洛杉磯敲定了合作協議。此協議標誌著華策影視與二十世紀福斯合作夥伴關系的正式確立,這也是華策影業提出的全球娛樂合夥人聯盟計劃中的重要一步。

主要合拍中文電影

此次二十世紀福斯國際制作和華策影業確立的是全方面的合作關系,雙方合作的電影首先是針對中國市場的中文電影,其次才是中美合拍片。下一步,雙方將公布第一部合作影片的具體合作內容。

“雙方很有可能根據相同的故事制作中美兩個不同的版本,參照此前華策與韓國電影公司N.E.W.,共同開發基於韓國網絡漫畫《魔女》改編的韓國和中國兩個版本電影的模式。” 華策影視國際業務發展總監周樺宸表示。

雙方就具體合作協議仍在協商。二十世紀福斯國際制作的總裁托馬斯·傑戈爾斯(TomasJegeus)稱:“華策有很多中國制作資源,特別是在電視劇制作方面,運用這些資源將有助於二十世紀福斯進一步發展中國市場。並且,華策是一家擅長在影視作品中‘講故事’的公司,這正與二十世紀福斯一直以來秉持的理念相符。”

資料顯示,二十世紀福斯是美國電影發行制作巨頭,也是好萊塢“六大”之一,更是全球超級系列電影的強大引擎,此前推出了包括《X戰警》、《王牌特工》、《博物館奇妙夜》、《金剛狼》、《猩球崛起》等多部系列電影。

中美影視合作熱度不減

去年,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宣布進軍電影產業並成立華策影業,僅過一年,已經頻頻在電影產業出手。

據悉,華策影視電影板塊聚焦制作與發行,短時間內已集結一支超過130人的宣發團隊,在開發制作端與好萊塢、韓國公司合作,包括“中國大片海外幕後推手”的好萊塢極光影業、《蝙蝠俠》傳奇制片人邁克爾.烏斯蘭,以及此番合作的“大佬” 二十世紀福斯國際。超過數億美元的“high concept”超級合拍IP片單紛紛宣布落地。此次簽約二十世紀福斯國際的同時,華策影視與極光影業正式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聯合對外界細化此前的“中美合拍片計劃”。

除了華策影視,就在上個月,華誼兄弟宣布聯合蝙蝠俠系列電影創始人、制片人邁克爾·奧斯蘭,共同開發“THUNDER Agents”系列電影。“THUNDER Agents”是風格兼具DC暗黑風格和漫威幽默風格的超級英雄IP。

作為中國新銳導演周文武貝表示,中美影視合作將基於深刻共識而“各取所需”,此前中美合作最大的問題在於溝通不到位,雙方都不能理解對方的需求,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

與競爭對手的國際化路徑相比,華策影視的策略又稍顯不同。“中國故事與中國元素真正意義上走出去,單靠資本嫁接與中國臉打醬油已再無新意,唯有從創作源頭便實現平等合作與資源無縫對接,借力全球核心資源彎道超車,才是一段‘聯姻’的正確打開方式。”趙依芳表示,“2016年華策影業將從三個著力點發力,其中既有合拍超級IP、頂級主創加盟的原創開發項目,也不乏公司以強勢全網劇為切入點、基於Super IP模型所衍生的大電影項目,力爭進入一線民營電影公司行列。”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