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匯豐主席抱怨監管者:管的太多員工都嚇怕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883

匯豐集團主席範智廉(Douglas Flint)警告稱,因為害怕犯錯誤被懲罰,員工正變得過度厭惡風險,這是一種“日益壯大的危險”。該最新跡象表明,大銀行正對監管規定展開新的抵制。

範智廉表示:

一種可以察覺且日益加大的過度厭惡風險的情緒已經在我們的商業決策過程中蔓延。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因擔心事後可能會被批評以及認為有關方面對錯誤的零容忍態度,員工會選擇保護自己以免將來受公司譴責。

範的言論發表在匯豐不及預期的財報之後。匯豐昨日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集團實現稅前利潤123億美元,同比下滑12%,不及市場預期。這是自2009年以來匯豐控股盈利首次出現下滑。

自金融危機以來,監管者對銀行的高風險業務采取了更加嚴厲的態度。盡管範的言論反映出銀行業對於更加嚴格的監管規定對業績表現的影響普遍感到擔憂,但是資深銀行家在公開場合談論這個問題的情形卻並不常見。因為大多少銀行家都擔心這樣做會惹惱監管者。

而且,即使有銀行家公開批評監管環境,也是收效甚微。2011年,巴克萊前首席執行官Bob Diamond就曾跟一位英國議會委員會的委員說,“反省和道歉”的時間已經過了。誰知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因為巴克萊操縱Libor的醜聞下臺了。

範智廉還舉了幾個例子表明,監管讓業務難以開展。例如,因為存在遭不當銷售指控的風險,理財產品缺乏創新;由於需要進行盡職調查,不得不推遲發放給商業客戶的貸款。

盡管他承認監管者關註銀行行為和金融犯罪“顯然是對過去(銀行業)的不足之處的正確回應”,但他還補充道,來自監管者的要求令匯豐銀行的“關鍵職能部門變得越來越疲憊”。他認為,“這凸顯了將監管改革議程在近期敲定的重要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19

醫師代表一致推舉 李寶珠自己都嚇一跳 三娘接掌長庚 成台塑新精神領袖

2015-01-05  TWM

 

長庚醫院董事長改選在二○一四年底壓軸登場,台塑三娘李寶珠順利登上董事長大位,醫師們拱她為王永慶、王永在之後的最高精神領袖,這個位置到底有何重要意義?歷來運作又是如何?

《今周刊》專訪長庚創院院長吳德朗獨家解析。

撰文‧鄧 寧

長庚醫院是台灣最大的醫療集團,每十元的健保費就有一元是給付給長庚體系;不僅如此,長庚還是台塑集團最大的單一股東,持有的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四寶股票市值超過兩千億元,稱長庚董事長一職是權力的象徵並不為過。但若依循歷史的脈絡,從王永慶(董座)、王永在(總座)到李寶珠(董座夫人)當家,長庚董事會的權力已逐步實質下放至醫師為主的決策委員會;也因此,在補選董事長的事前會議上,醫師代表們毫無異議地一致推舉李寶珠為新任董事長。

長庚創院院長吳德朗接受《今周刊》專訪,還原李寶珠出任董事的現場,並解釋不同時期的長庚董事會功能,以及董事長的意義。對於外界的驚訝與猜測,吳德朗直言:「長庚醫療體系專業醫師們以我為代表,但我們從來沒有當董事長的想法。夫人是目前輩分最高的長輩,她來當董事長作為精神領袖,整個醫療體系都會支持她,運作與以往沒有差別,在如今的過渡時期最適合不過。」決策委員會運作成熟 董座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會後,長庚科大創辦校長廖張京棣帶著大家的決定去見李寶珠,她反應是嚇一大跳,但隨即欣然接受,女兒王瑞瑜形容:「我媽媽的個性是人家有需要,她一定不會拒絕。」吳德朗說明,早年董座每周都會在自家邊吃飯邊開經營決策會議,夫人總是隨侍身旁,沒有人比她更清楚、更能延續董座的精神。

為了讓李寶珠能順利當家布局,李寶珠的大女婿楊定一先在十二月二十三日辭去長庚醫院董事,並由李寶珠與台塑集團行政中心委員王文潮一起進入長庚醫院董事會擔任新董事,三十日再召開董事會,由吳德朗出面推薦李寶珠,經正式選舉程序後,當選為新任董事長。加上一五年台塑四寶將陸續改選,李寶珠上任後將可發揮一定功能。

由於長庚醫院有權指派法人代表進入台塑集團董事會,且不須事前通知公司,二○○九年時就曾改派長庚醫材總經理何秋風,接替長庚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瑞慧進入台塑董事會擔任法人監察人;吳德朗也曾在王永慶指派下,擔任過台化董事,可見長庚董事長對台塑集團各公司經營提名權頗具分量。

重要決策有歧見時 李寶珠的想法就很關鍵但吳德朗也指出,在王永慶時代,王永慶同時擔任長庚、台塑集團董事長,指派董事自然是「董座」說了算;但是王永慶的後期,以及進入王永在時代,長庚的各項提案都事先在決策委員會裡充分溝通討論、尋求共識,待提到董事會,基本上都沒有太大問題,間接點出李寶珠出任董事長以精神領袖之象徵意義為主。吳德朗認為,以李寶珠的作風「一定會尊重、聽取大家意見」,何況董事長固然「握有提名權,也得經董事會出席人數達三分之二,並經半數同意才行」,一切都仍照程序走。

不過,話雖如此,一旦有重要決策出現不同意見時,董事長居於領導地位,除了是精神領袖之外,李寶珠的想法,勢必會得到董事會一定的支持與尊重。

長庚董事會最具實質權力的時候,還是王永慶時代。吳德朗說:「董座的個性就是追根究柢,每個細節都要了解,凡事問得清清楚楚。三十幾年來長庚醫院沒讓他失望過,也是因為我們都會事先了解他的想法,依他的旨意來完成任務。」到了王永在接任長庚董事長時,因其年事已高,問事就不如王永慶般事必躬親,而是授權給長庚決策委員會執行。目前,決策委員會設有一位主任委員、兩位副主任委員,職權還高於各院區院長,其下設有管理中心。平常各種事務都由決策委員會、管理中心或各院院長處理;只有一些大筆金額的預算案或是重要事項,才會送到三個月開一次會的董事會上決定。

而以往在董座家中召開的經營管理會議,隨著醫院規模擴大、組織增多,已改為每月一次在台北長庚召開經營管理會議,與會人員以管理中心和各院院長為主,一次檢討兩個科別;這個月是一般內科、心臟內科,下個月就可能輪到胸腔外科、神經外科,且是從服務、教學到經營的全方位檢討會議。

一位熟悉長庚決策運作人士就點出,如今的長庚,經營決策委員會的權力最大,主任委員由誰擔任,兩位副主委是誰家人馬,才是真正左右長庚實務運作的關鍵。

其次,依法令規定,財團法人的董事會,家族人士、社會賢達、專業人士應該各占三分之一,這也是長庚董事會「王家五席、醫師五席、社會賢達五席」的基本配置。在王家五席中,王永在系統占有兩席(王文淵、王文潮),王永慶系統占有三席,其中二房一席(王貴雲)、三房兩席(李寶珠、王瑞慧),隸屬二房的王文洋未來有沒有可能列席長庚董事會?吳德朗認為,王文洋早期曾經參與過管理學院方面的教學教務,但卻「從未參與過醫院經營與院務」,算是間接解答了疑問。

新董事會傳統勢力鞏固 三房系統扮演重要角色要觀察董事會的勢力演變,光看王家董事席次分配還不夠,其他十席也是關鍵,以這次新改選的董事名單,傳統勢力依然鞏固,三娘系統長期扎根,就算楊定一讓出董事會席次,但王瑞慧著力深,熟悉醫院運作;加上醫院系統又自外於台塑集團,自成運作系統,「未來王瑞慧的角色會日漸重要」。眼前則有賴李寶珠以長輩之尊,坐鎮董事會。

「夫人上台的話,我想她會以一位長者的身分來主持董事會,有重大事件可報告,但她不會干涉決策委員會的運作。」吳德朗強調,長庚醫院從一九七六年創院,迄今近四十年,李寶珠對醫師、教學、研究都十分支持,對醫師十分禮遇,大家對她則很尊重,所以能維持未來的團隊和諧,「她就有這個功能。」看來,這就是李寶珠上任最重要的任務了。

掌控長庚醫院王家勢力平衡

── 長庚醫院董事名單

姓名 現職

家族代表

李寶珠(王永慶三房) 長庚醫院董事長王文淵(王永在長子)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潮(王永在二子) 南亞光電董事長王瑞慧(王永慶三房三女) 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副主任王貴雲(王永慶二房長女) 南亞塑膠塑膠二部副總經理

社會賢達

李志村 台塑公司董事長

楊兆麟 台塑集團總管理處總經理傅陳卿 台塑集團總管理處資深副總經理

林澤安 西園醫院院長

廖張京棣 長庚科技大學榮譽校長

醫療專業

王正儀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研發長李石增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行政長王清貞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吳正雄 嘉義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吳德朗 長庚醫院最高顧問

揭開長庚董事會神祕面紗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組織架構長庚董事長手握大權,可以派任台塑四寶的法人代表,王永慶時期,董事長擁有絕對的權力,但王永在時代之後,實質的經營權已落在決策委員會手上。

董事會 董事長李寶珠

長庚決策委員會 主任委員 李石增 副主委 陳肇隆、翁文能

各醫務委員會

行政中心 主任 龔文華 副主任 王瑞慧、楊麗珠

各部、組、處

養生文化村、護理之家等

10家醫院 院務委員會各醫務委員會 管理部 各醫務專科 各部處註:董事長>主任委員>行政中心主任>各院區院長

整理: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36

【今日笑一笑】鸚鵡扮貓叫 喵星人都嚇一跳

1 : GS(14)@2016-08-14 14:29:10

看卡通片,經常看到小貓發怒抓小鳥,但現實中竟然倒轉,小貓反被雀鳥「喵喵聲」嚇怕。有網友在YouTube上載片段,片中一隻白色鸚鵡竟裝作小貓發出喵喵叫聲,旁邊3隻小貓驚呆了。自以為貓的鸚鵡更進一步,步步進迫走近小貓,迫使小貓後退,其後更要「敗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4/197357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