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雙模(2)-億和(838)(三之二)

以下是公司一年來的新聞:

2007-05-16 信報









億和擬三年增產三倍


億和控股(838)早前配股集資約三億一千萬元,其財務總監張海曙昨天接受訪問時表示,由於預期客戶將大幅增加訂單,集資所得將投放於擴大產能。根據公司預測,其金屬及塑膠製品產能將於三年內擴大約三倍。

當問及公司是否預期營業額亦會有倍數的增長,張海曙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對未來的訂單有信心。


億和去年總銷售額有八成二來自日本客戶,目前最大的客戶是柯尼卡美能達,其次是東芝及佳能。張海曙說,經過數年的合作,億和與日本客戶已建立互信,預期它們未來將大幅增加訂單■


2007-5-16 東方日報










億和3億擴廠三年回本


億和精密(0838 )財務總監黃海曙稱,早前籌集約3 億元資金將用於擴張廠房,包括中山、蘇州廠房第二期工程及模具研發中心,料該些投資三年回本。

公司主要客戶為日本客,並已通過客戶「考察期」,有信心其後定單更穩定,預計資本開支約4.5 億元,大部分會以之前籌集所得支付,餘款以內部資源支付。


他 解釋,主要客戶採取零貯存政策,因此很需要億和的工廠設於自己工廠附近,他說蘇州廠房就在佳能廠房附近,而蘇州廠房於去年投產後已有盈利。預計中山廠房於 下半年動工,○八年完成,模具研發中心則於○七年下半年完成。對於會否拓展汽車零部件業務,他說會以設備經營相關業務,現時主要客戶為車廠零件供應商,若 成功開拓對長遠發展有幫助。

2007-05-31 深圳商報


產業聚集地百余項目協議入駐


模具等八大基地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完成一半


【本報訊】(記者劉虹辰)我市模具、家具、服裝、內衣、鐘表、黃金珠寶、現代家電、新型自行車和汽車電子九大產業集聚基地規劃總面積740萬平方米,除了 近期剛落實選址的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外,其他八大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50%左右的資金投入。這是昨天上午記者隨深圳市副市長張思平赴寶安、龍崗兩區對模 具、內衣、家電三個產業集聚基地進行實地考察時所獲得的信息。

張思平一行首先來到選址公明街道田寮、玉律社區的模具產業集聚基地,對正在開工建設的億和精密模具公司進行了實地考察,該公司主席張傑介紹,億和是香港上 市公司,每年以40%~50%的速度增長,今年計劃將總部搬到深圳。

該公司在模具基地的項目總投資5.9億元,占地4萬平方米,預計今年10月建成投產。 記者在模具產業集聚基地現場注意到,園區主幹道及對外連通道路已基本建成。基地外圍主幹道南環路、南明路已經建成通車;園區內主幹道田寮路、寶山路已建 成;其他園區道路也全部啟動前期工作。據介紹,模具產業基地基礎設施投資預算總額約31733萬元,截至2007年4底,累計已投入15336萬元。


隨後,張思平一行來到選址公明街道合水口、茨田埔社區的內衣產業集聚基地調研,內衣基地吉田拉鏈項目是市政府重大項目,由世界500強企業日本YKK集團 投資興建,總投資2.5億美元,總規劃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於2006年7月建成投產。


張思平還考察了地處龍崗區布吉和南灣街道的現代家電產業集聚基地,該基地總規劃面積180萬平米,目前該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基本完成,周圍集聚了100多家家電生產企業,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記者從該次調研中獲悉,市政府規劃建設的模具、家具、服裝、內衣、鐘表、黃金珠寶、現代家電、新型自行車和汽車電子九大產業集聚基地規劃總面積740萬平 方米,其中可用於企業入駐項目建設面積約為385萬平方米,除了近期剛落實選址的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外,其他八大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50%左右的資金投 入,協議入駐項目110個。據了解,九大基地仍有剩余未出讓工業項目用地240萬平方米。


昨天下午,張思平副市長還主持召開了市產業集聚基地工作會議,對產業集聚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落實、土地出讓進度、基地配套宿捨集中建設模式調整等一些突出問題和困難進行了協調。

2007-08-20 經濟通



















億和控股(0838)正於深圳興建模具中心,料可於年底投產 (16:33)



《經濟通通訊社20日專訊》億和控股(0838)表示,現時正於深圳興建一模具製造中心,計劃於今年底投產,屆時集團精密模具生產力可提高1倍,令集團 更能把握高端生產工序,不斷外判至內地的趨勢中所出現的商機。

此外,隨著精密模具生產能力擴張,亦計劃提高其零部件生產能力,就此集團擬於中山建立一 新生產基地,亦會於蘇州興建廠房第二期,預計兩個項目可於明年下半年完成。新中山生產基地已於上月開始建造,而蘇州廠房第二期亦即將動土。



集團預期, 興建深圳模具製造中心、新中山生產基地及蘇州廠房第二期總資本開支約為4﹒5億元,今年4月時配售所籌得3﹒11億元,為上述三項目提供大部分資金,餘款 則以銀行借貸及內部現金支付。(kl)












億和838):營業額增加因金屬及塑膠銷售增,毛利率出現上升 (16:12)





《經濟通通訊社20日專訊》億和控股(0838)表示,集團於截至今年6月底止,上半年營業額為4﹒26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50%,主要由於金屬及塑 膠部門銷售額顯著增加所致。


集團整體毛利為1﹒39億元,毛利率則為32﹒6%,去年同期則31﹒9%,有所提升。  期內金屬部門營業額及經營盈 利分別上升39﹒6%39﹒9%,至3﹒59億元及6720萬元。  塑膠部門方面,營業額及經營盈利則分別上升1﹒52倍及3﹒6倍,至6720萬元 及1389﹒8萬元。


此外,蘇州廠房亦對集團作出盈利貢獻,該廠房營業額及純利分別4616﹒4萬元及626﹒4萬元,而去年同期並無營業額,但錄 得341﹒9萬元虧損。(kl)



2007-08-21 成報












億和中期純利升七成





億 和精密工業(838)公布截至6月底之中期業績,營業額上升50%至4.26億元,純利上升71%至6928萬元,主要受惠於金屬及塑膠部門銷售額顯著增 加所致。當中金屬部門營業額上升40%至3.59億元,盈利增長39.9%至6458萬元,塑膠部門的經營盈利則上升358%至1389.8萬元。每股派 中期息3仙,股息派發率為31%。


財務總監黃海曙表示,新成立的蘇州生產廠房開始對億和提供貢獻,已經產生營業額4616萬元。該公司並會在未來兩年投資4.5億元於深圳、蘇州及中山開設 新廠房和第二期的建設,當中計劃分期買入機器、建築等,分期使用資金,預計09年完成所有項目。深圳興建的模具製造中心計劃於今年底投產,屆時集團精密模 具生產力可提高一倍,令集團更能把握高端生產工序,不斷外判至內地的趨勢中所出現的商機。興建費用將會從07年4月配售中所籌得的3.11億元、銀行借 貸,及集團內部現金中籌得。


黃氏續稱,由於行業生產及日本客戶的特性,使億和能夠預期試產及量產時的數量,根據計劃生產。實習記者鍾柏賢

2007-08-21 MingPao










億和半年純利6900 萬升71%





模具及辦公室電子產品零部件生產商億和(0838) , 昨日公布上半年純利6928 萬元, 大增71%,營業額亦上升五成至4.3 億元,每股盈利10.8仙,派中期息3 仙。


財務總監黃海曙表示,客戶對該公司的「試用期」已過,未來將大量投產。億和09 年產能將高速增長,其中塑膠模具增加2.35 倍至3000 套,金屬零件則可年產11 萬噸,增幅達1.6 倍。

2008-04-01 經濟通










億和:不排除將業務擴展至環渤海區,冀塑膠部佔盈利比重增至五成 (14:56)


《經濟通通訊社1日專訊》億和控股(00838)主席張傑出席傳媒午宴時表示,過往業務以發展辦公室自動化、模具及零部件為主,未來冀進一步拓展至汽車 零部件、醫療器材及高檔家電的模具,現時集團有約有80%客戶來自日本市場,期望未來可增加內地客戶比例,以配合內地對高精密模具需求。

張氏指出,倘 對集團盈利增長帶來貢獻,不排除進行收購合併,亦有機會將業務拓展至內地環渤海地區,惟現時尚未有具體計劃。

另外,內地原材料價格及勞工成本上升,一 般可透過新訂單報價,可上漲成本轉嫁予客戶,而集團亦有對沖人民幣升值之措施,故對盈利未有構成大影響。

集團財務總監黃海曙表示,去年塑膠部門營業額 及經營溢利繼續維持超過1倍增長,分別增至約1﹒58億及3159萬元,佔整體總營業額及經營溢利比例不足20%,主要是由於塑膠部門增長速度強勁,發展 潛力龐大,故料有關部門於數年內可追上金屬部門,佔整體營業額及經營溢利約50%。

黃氏續稱,按現有客戶,包括佳能及柯尼卡美能達給予集團指引指出, 今年度將分別有九個及六個新型號影印機機種推出,集團有信心可爭取新訂單,對來年前景感到樂觀。

億和去年毛利率約32%水平,純利率則由15﹒7%, 升至16﹒2%。(vy)






億和:去年蘇州廠房已扭虧,料今年資本開支升至2﹒5億元 (14:34)




《經濟通通訊社1日專訊》億和控股(00838)財務總監黃海曙出席傳媒午宴時表示,於2006年底投產之蘇州廠房,已於去年扭虧為盈,為集團提供溢利 貢獻1276﹒6萬元,06年同期則蝕約295萬元。


黃氏指,為配合客戶對高精密模具需求,集團已於去年斥資2億元,於深圳設置模具研發中心,而為進 一步提升產能,集團今年資本開支將提升至2﹒5億元,用於在中山興建新廠房,以及拓展蘇州廠房第二期,資金將由去年4月配股籌得資金、銀行貸款及內部現金 撥付。


至去年底止,集團擁有淨現金1﹒4億元  另外,公司主席張傑表示,深圳模具研發中心已於今年2月落成,現正在試產中,預期可於下月正式量產, 而集團位於中山及蘇州二期廠房則料於今年底及明年上半年落成。


至去年底止,集團金屬模具年產能提升至7500套,金屬零部件產能則增至約4﹒3萬噸, 塑膠模具及塑膠零部件產能亦分別增至900套及1﹒19億件。


他預期,到了明年當上述新廠房落成投產後,金屬模具及零部件產能將分別提升至2﹒2萬套 及11﹒2萬噸,而塑膠模具及零部件年產能則分別增加至逾3000套及近2﹒4億件。(vy)











2008-04-02 新報
億和計劃拓展內地市場



【新報記者周佩施報道】以生產金屬和塑膠零部件為主的億和精密(0838)公布截至去年底止,營業額9.5億元、同比增長38%,純利1.5億元,增長超過四成。派末期息0.34元。

公司坐擁1.4億現金


該 集團主席張傑表示,現時金屬業務佔公司收入60%至70%,期望今年可把金屬及塑膠業務比重調整至各佔五成。此外,預算今年資本開支約2.5億元,將用作 興建於年底投產的中山廠房和於2009年上半年落成的蘇州廠房第二期費用。現時公司手頭現金有1.4億元,公司將會動用部分在去年配股籌得款項,以及銀行 借貸為上述項目提供資金。


他續稱,現時公司客戶以日本和美國為主,前者更佔八成,因此人民幣升值對其影響不太,主要是公司大部分原材料均由客戶提供,一般會以港幣或美元結算,人民幣結算生意只佔公司12%左右。

greatsoup:
由此可見,公司的高增長仍能維持,但會受到原料價格上升影響,但可以以量彌保。下一篇會講今次業績的表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2

發掘潛力股(四之二):先確定供不應求 再與專家對着幹 陳亨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38aef0100i3i6.html


...成功的資本家不需高智商,高學歷,只要不是弱智,有個中學教育吧,還有最重 要的洞悉市場最終反映無聲的事實,就是實體經濟需求和供應,而非專家們的叫囂和眾人的漫罵;在掌握經濟供求,掌握企業盈利增長和估值後,勇敢地押下自己的 血汗錢,之後還要敢於跟權威作對,抵擋如狂風暴雨的壞消息,不為所動,靜候市場替你服務。

 

而大部分投資者最終卻失敗,我多年觀察,可歸因於“不勞而獲,急功近利”這八個 字,妄想看看報紙和網上股票“貼士”,看看甚麼股票“當炒”就一窩蜂,結果遇上資産價格短期無理下跌,就脆弱地給如狂風暴雨的壞消息嚇倒,“止蝕”離場, 結果“止蝕”止掉本來屬於他們的財富,勞彔一生,一事無成,與財富無緣。這是否你的寫照?

 

 


判斷經濟增長周期要與專家對著幹


 

經濟收縮到盡頭,行將恢復增長時,專家們往往極端悲觀,而那時候可能接近最佳的長 期投資時機。記得零八年底有不少權威說甚麼“冰河期”、“大蕭條”、“漫長熊市三期”、“非典型肺炎樓價”、“股市見八千”嗎?股價相對於預期大幅倒退的 盈利也是估值過低,樓價下跌至不少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能負擔,也能往上爬一個階級,酒店房間十室四五空,失業與銀行壞賬暴增,名貴珠寶手表割價出售。一個 很諷刺又容易察覺的指標為股票行與地産經紀行空空如也,大量股票經紀地産經紀失業,沒有人說買股票好買樓好。

 

專家們錯誤的原因不外是抱著鄙視市場和仇視美國的態度,誇大了美國政府與私人債務 危機,無視美國人口高速增長,實體經濟需求增長已於零九年起遠遠高於供應增長,那必定刺激私人投資與招聘增加以滿足需求,進而反過來刺激更大的需求,形成 正回輸,經濟得以恢復增長。美國私人債務不高,僅佔GDP約100%,而且私人資産回升,導至私人淨資産止跌回升,刺激私人消費回升!美國政府的確負債累 累,佔GDP約300%,但不少大國政府也負債高,非美國政府獨有,彼此彼此而已。世界貨幣供應也多了很多,大部份總要投資於低風險的美國政府債券,蓋美 國公債依然為世界最大債市呢。國債過高的確會壓抑經濟增長,可是實體經濟供不應求也創出歷史極端呢。無怪債市早在零八年低發出經濟行將恢復增長的訊號了, 自一九六二年來沒有錯一次,比哪個經濟學家都准確呢。請閱本人《零八年十月世界步入漫長經濟增長期》系列文章。

 

至於我自己多年來察覺的一個指標,就是每逢我面對一群陌生人講我的看法,而他們大 部份甚至全體都不相信,甚至挖苦我,恥笑我,則我對自己的看法比較有信心。尤其是如果反對我的是鼎鼎大名的“首席策略師”,“首席經濟學家”就更好了。最 怕就是一呼百應,一唱百和呢。

 

記得我們於零八年底零九年初,向客戶們解釋我們認為美國經濟收縮快到盡頭時,股市 或領先經濟回復上升時,換來個別客戶的責罵:“你會比奧巴馬總統更曉得嗎?”,“你會比伯南奇更曉得嗎?”,甚至零九年初有一個極其惡毒的陌生人寫電郵給 集團主席和每一位董事投訴我為何建議買股票。你能抵擋嗎?你能堅持嗎?

 



估值乃現價買入對比未來盈利


 

大家常常聽到的“此股現價估值便宜”或者“估值高昂”,何謂“估值”?簡單說,企 業股份的估值就是現在付出的價格相對於未來企業盈利是否便宜。常用的估值指標為市盈率和市賬率,簡單說就是衡量現價相對於未來一年的盈利和者賬面值是否便 宜;換句話說,按現價買入,市盈率和市賬率一年後能否回落至便宜水平。

 

使用它們時,除了使用現價,估值未來一年盈利或賬面值,還要參考有關股票過往多年 的盈利增長率和估值範圍,還有最重要的是估計未來數年盈利增長模式:是否有多年的高速盈利增長?還是中度增長?還是僅一次性增長然後持平?還是增長一兩年 之後倒退一兩年?還是低增長變爲高增長?還是長期無增長?還是長期倒退?這是你作為投資者的責任,你要對你自己負責,對依賴你的親人負責!

 

大部份投資者失敗於濫用市盈率和市賬率,把一個數字拋來拋去,覺得“很貴”,“很 便宜”,不知道那是按甚麼股價計算的,甚至不知道是按哪一年的盈利和賬面值計算的!也不知道盈利增長跟估值同樣重要!故大部份投資者失敗是理所當然的,不 失敗才奇怪呢。

 

 


盈利長期低增長


 

這種模式常常見於發達經濟的公用事業,需求已飽和,企業盈利長期保持單位數字的低 增長。市場也清楚這一點,故給予充分的估值,以致股價僅能隨著盈利穩步上升。可是股息往往豐厚,而且估值較大盤穩定,遇上大漲股價漲幅固然比大盤少,可是 遇上大跌股價跌幅也比大盤少,起著穩定投資組合的作用。

 

 


盈利一次性增長


 

這種模式常常見於自身盈利低增長甚至無增長的企業收購了一家也是低增長甚至無增長 的企業,故完成收購後集團盈利上盈利數字上一次性跳一級,之後復維持低增長。關鍵是於收購前買入價相對於收購後盈利暗示的估值是否偏低,值得博取這一次性 的重估,如果盈利穩定,風險不大,估計回報有個20~30%,則不失為一個選擇。收購後股市一般給予擴大後穩定而無甚增長盈利充分的估值,持有下去難有機 會大漲。保守投資者或喜歡繼續持有收息,進取投資者或喜歡沽出之再換入高增長而低估值的股份。

 

 


盈利增長一兩年再放緩一兩年


 

這種模式...(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6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華匯三寶-威利國際(273)、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三之二)


(1)


上篇談及很多人談及的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今次談 談民豐控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的股票發展。

根據可考的
公告資料,該公司在2000年1月4日的收市價是62仙,至星期五(2010年6月20日)的收市價是 34.5仙,照股價比較是下降44.35%,但實際上當然不是,那它的股本重組速度如何?


根據
ETNet的資料,公司在這10年多間的股本重組情況如下:


(1) 2005年8月,20合1。


(2) 2008年5月,10合1。


(3) 2008年11月,5合1。


(4)2009年8 月,10合1。


即是這10年多間,你持有的1股, 變成了0.0001股,亦即你每持有10,000股,就變成了1股!





假設你在2000年1月4日持有以6,200元購入10,000股,並不供股的話,不計手續費,到星 期五為止只剩34.5仙,資金損失達99.99%,每股折損幅度達39.19%。


(2)


假若你供股的話,那會如何?


正如威 利國際一樣,這10年間,他們也是供了4次股,分別是:


(1)2001年8月,1供2,每股10仙。


(2)2007年4月,2供1,每股12仙。


(3)2008年6月,1供5,每股12仙。


(4)2009年2月,1供1,每股11仙。


這這四次股供如果你全部供股,你的1股會變成了54股(不計當中的股本調整),如計 了股本調整,即當年的1股,即變成了 0.0054股,即最初你買約185.18股,就變成現在的1股,計算方法如下:








(3)

以這假設及不計手續費成本,我們假設你在2000年1月 4日,以62仙買入185股民豐控股
及其前身的股票,共付出114.7元,其後拿出 41.75元供股,共投入成本156.57元。

當中,剩下1股價值34.5仙的股票,即代表損失 99.78%,每年複合損失44.29%,詳見下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89

战略思维的科学与艺术之二:思维模式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1904.html

略思维由两个部分构成: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思维品质体现为一个人的判断力,思维模式体现为一个人怎么使用自己的判断力。思维品质是战略思维的基础,而思维模式,最终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具有战略性。

笔者通过测评企业领导人才发现,具有战略性的思维模式,有三大特点,可以用三个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是A,一个是R,一个是T,放在一起,正好是ART,艺术。

A代表 aligned,即“目标一致性”,意思是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目标体系,叫做战略地图。关于什么是战略地图,我们可 以参考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 P. Norton)的《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目标一致性强的人,不会为了做事而做事,而是有目的地做事。

R代表resource,即“资源敏感性”。意思是制定目标的时候首先考虑自身可利用资源的优势和劣势,SWOT分析里面的 S(strengths)和W(weaknesses),讲的就是对资源的认识。基于资源的战略规划(resource-based planning)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T代表timed或者timing,即“时间感”。意思是考虑问题时关注时间维度,平衡长、短期利益。时间感强的企业领导人审时度势,对环境变化敏 感,因而善于抓住商机;能够预见行业趋势,因而做事有前瞻性。SWOT分析里面的O(opportunities)和T(threats),讲的就是对环 境变化的敏感度。

一个企业领导人思维的目标一致性很强,那么,他对于企业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判断。例如,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为了实现 “让汽车民主化”的最高战略目标,毅然决定放弃所有其他车型,只生产T型车。后来,又毅然决定放弃所有色彩,而只生产黑色的T型车。一个人的思维目标一致 性不强,属于战略思维的低级错误。然而,我们太多的企业领导人不懂得取舍,他们喜欢用“既要…又要…”的句型。苹果电脑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颇受追捧,其他 公司不是没有能力生产这些产品,而是不敢像苹果那样在产品属性上面做取舍。苹果电脑为了工业设计而牺牲功能性,不但没有失去消费者,反而使自己的产品对于 目标细分市场更加具有吸引力。

能够画出一个清晰的战略地图的企业,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企业。航空业是一个不容易盈利的行业,美国的西南航空连续30多年盈利,是一 个奇迹。对于西南航空的奇迹,不同的人有不同版本的诠释。笔者发现,西南航空的诸多举措,包括航油期货、采购单一机型、使用二线机场、飞短线、快速周转、 简化机上服务、快乐员工策略、与工会搞好关系等等,完全可以排列成一个金字塔形状的战略地图。

一个企业领导人对资源敏感,那么,他会关注三大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他意识到财务资源是企业的生命线,技术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基础,人力资源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他懂得财务资源最难得,人力资源最难管的道理。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思想,非常好地体现了对有 限资源的最大利用。花大钱做小事,是企业做精做强之道;花小钱做大事,是企业现金流干涸的原因。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思维资源敏感性不够,属于战略思维的中级 错误。太多的企业领导人无视企业自身资源局限,制定了过多过高的目标,结果以失败告终。德隆公司的失败,就是一个例证。它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在 于,它没有GE的资源,却照搬GE的战略,做GE在做的事情。

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时间感很强,那么,他对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有着良好的直觉,知道什么时候该终止什么事情,什么时候该开始什么事情。个人电脑 刚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对于有时间感的人,传统打字机退出历史舞台,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曾经是打字机制造商的IBM的几次转型,体现了其领导人卓越的时间 感。互联网的普及,在毁灭某些商业模式的同时,也给新的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机会。未来的办公软件是否像谷歌预期的那样基于云计算,我们拭目以待。

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思维时间感不好,属于战略思维的高级错误。很多时候,商业评论家们很难找出企业领导人失败的原因,而往往用timing不好来搪 塞。虽然一些概念和理论模型涉及时间维度,例如投资回报率、货币的时间价值、波士顿矩阵等等,Timing仍然是A、R、T三个思维模式里面最难学习的。

为了提升战略思维模式,企业领导人必须时常自问:Why?(为什么做?)What?(我有什么?)When?(什么时候?)

(作者本名李峰,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风里领导力学派创始人,著有《五大品质:卓越领导力心理基因解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8

近期财报分析反思和总结之二(12月3日) 岁寒知松柏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113111245701/

我简单对比了一下财华网全年财报披露时间表,发现一年中,12月和1月披露的公司数量最少, 而8月是最多的一个月,3、4、11月也有很多,2、5、6、7、9、10月相对少一些。香港不像大陆,会计年度统一为1月1号到12月31号,香港有很 多是截止到3月30号的,还有小部分是其它月份的,所以港股的财报披露时间比大陆要平均得多。我每天会看看美股数据,发现美国的会计年度(会计分期假设) 比香港还要灵活,有些公司的截止日甚至都不是月底。


去年我的港股遭到灭顶之灾,11月中我破产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过得简直是暗无天日, 痛不欲生。我港股12000点入场,却在23000点亏光破产,这与金融危机大盘从3万多点跌到1万多点而破产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惨痛的失败真的让我深切 感受到什么是绝望。很长一段日子,我每天都会独自发呆,我能挺过那段日子真的很庆幸。我很感激很多前辈对我的无私帮忙和教导,感激朋友们对我的鼓励,感激 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有的爱,会让我铭记于心;有些痛,会让我深刻骨髓;而飘荡在脑海中的,是片片回忆。


港股我反思了大半年,期间看了一些书,并同数以百计的前辈交流,向他们学习取经,大约在今年 7月,我觉得自己的投资思路基本已形成体系,于是我在8月出了一些A股,重新汇了一点资金去香港。8、9两个月我大概看了300个公司的财报,然后在9月 份底我写了《近期财报分析反思和总结》,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每天会把A股和港股所有公告全部看一遍(之前我只是看每天的A股公告和美股信息),基本都 要晚上十二点后才能看完,有时甚至一二点,我每天都6:20起床,在报表很多的8月和最近的11月,真的是累得够呛,没办法,只有坚持,我相信天道酬勤, 我天赋不高,只能以勤补绌。


我之所以要每天把全部公告看完,一是因为我对港股不似A股那么清楚,经验太少,总有盲人摸象的感觉,加上去年惨败让我内心很畏惧这个市场;二是因为我觉得港股比A股有更多的机会。


8、9两个月,我其实是没有盈利的,当时初看财报,可供选择的自选股不多,所以只买了255 龙记和1863思嘉,在8月26号,有朋友让我帮他看看904中国绿色食品,我以为他要买。我把904过去三年的公告和财报,以及公司网站和网上报道全部 看了一遍,觉得这个公司虽然有瑕疵,但远好过682超大现代,我简单看了一下K线,发现几年都没有涨,所以一冲动就买了一些,当时的想法是26号晚出财 报,27就算不涨,也不可能跌多少,因为它本来就很久没有涨了,而且我预计利润同比会增长2成左右。结果26号晚10点公司公告说年报要推迟一天公布,这 个看视毫不重要的公告,27号却让904大跌40%以上,我简直气晕了,几年一遇的事,我一天就碰到,而且我仓位很重,那一天让我市值缩水了2成,几天后 我亏损20%止损出局。重回港股不到一个月,开局就让我损失了一成本金,简直是当头棒喝。后来国庆节,我到福建厦门和泉州,特意去多家超市调查了解904 的产品,还路过了904惠安的基地,本来想下车去实地了解,但因为不方便而放弃了。904给我的教训是,尽量不要去博报表,非常有把握的才能博,并且要控 制仓位,有瑕疵的千万别碰,惊弓之鸟这个词,那真不是虚的。


1225隆成集团我是中报后才决定买入的,买入后就一直上涨,这次运气好,先后碰上同行博士蛙和好孩子上市,到11月初,我获利60%以上止盈出局了。1225让我把904的亏损全部弥补了回来,看来运气总是一时的,老天对人很公平。


3355上海先进半导体,我也是在公布三季度财报后才追入的,我之所以买这个不起眼的小股, 一是因为我看了它过去三年的财报和公告后,发现它极有可能是逆境反转了,二是我觉得季报后,成交量太大了,大量资金进去,股价肯定还会有大涨,本来 3355当时的PE就不到6倍,如果2011年业绩能维持的话,PE会降到4倍以下。3355很快上涨了50%,我获利近4成出局。


11月24日,得朋友指点,我看了444先施表行的数据,翻查了它过去几年的财报和公告,比 对了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汇率走势,也参照了同行亨得利和东方表行的业绩,我觉得444业绩反转的可能性非常大,而股价又基本没有动过,风险极小,可能的收益 极大。于是我重新开始博财报,当天晚上444公告业绩,比我预期的区间上限还要好。第二天上午我出差,中午一看,444涨了50%,虽然头天晚上我与朋友 分析到凌晨一点半,认为444值2元,可以番倍,但看到一天涨50%,我还是兴奋的把它全抛了,12点29分成交的。下午444最高涨到80%,第二天涨 了135%,我还是经验不足,不够沉着冷静,我想以后自己多挖掘几次,操作就会好一些的。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位前辈,网名八戒。他在新浪有博客,1225、3355、444我都是 得到他的指点而买的,他虽然是前辈,但年纪仅25岁。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先入者为师。八戒我是网上网下所识之人中,目前我认为操作水平最高的人。与 他同年的王雅媛和汤财,理论水平非常好,并且都非常勤奋,但我觉得实际操作水平应该远不如八戒(王美女是我的Q友,如果看到,希望您不要生气,呵呵)。过 去二年,无论是收益率还是绝对收益额,八戒都远超过其他人(特别注明:他不借钱,基本不做衍生品,不用杠杆,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他港股有8年经验了,过 去8年每天会把全部公告都看一遍,虽然他有名师指点,但我认为主要还是他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收获,他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应得的。有人可 能会质疑复利收益的问题,第一:八戒起步资金只有1万元,是大学时期的奖学金,他在金融危机前获得了700万的收益,但危机让他遭受了巨大损失,不过去年 他很快就创出了新高。第二:我认为1亿以下,获得很高的收益是完全可能的,盈利模式我觉得是多样化的,适合自己就好,当资金达到10亿规模以上时,收益率 会急剧下降,那个时候基本只能选择像老巴那样的方式。所以我估计八戒未来的收益率,会急剧下降。补充一下,八戒的人品是很不错的,勤奋、热情、稳重,可能 有些朋友,觉得他有时讲话不够低调,其实据我与他面谈及平常网上交流来看,八戒是非常谦虚好学的。这个人真的非常不错,真正的有为青年!


我另外还在报表前买入过三个股:57震雄、1170信星集团、684亚伦国际。其中57震雄 我本人去过这个公司,曾经有两位朋友先后任职公司财务经理,买57之前,我同样看过它过去三年的财报和公告,也对比过同行1882海天国际和558力劲科 技,我还提前一个月在网上找了两个57的Q群潜伏了进去,也看过百度贴吧的评论。我觉得1882是好公司,558是问题公司,57是烟蒂股,我博57的财 报,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对它的中报预计比较有把握,我估计短期上涨一二成的概率非常大。1170信星集团我提前2个月买了,在财报前两天它上涨了一二十个 点,但财报后,虽然业绩在我的预期之内,股价却大跌了,我觉得这个票被错杀了,所以目前仍留着它。684亚伦,其实这个公司还是不错的,但业绩没有超预 期,我亏损了几个点出来了。


所以博财报风险还是相当大的,我感觉自己还算是做了些研究分析工作的,但胜算都不是太高,所 以应该尽量不去博财报。要博的话,一要选公司基本面非常好,没有历史问题,没有瑕疵的;二要选报表前没有怎么上涨的,那样的话就算不超预期,也不至于下 跌;三我觉得最好不要选最后几天出财报的公司,行情到了尾声一般都不好;四要控制仓位,不要重仓去博;五要多研究公司的历史资料,特别是上一个半年度的环 比对比;六要在报表前,有每月关注行业产销数据的习惯,并留意对比已出公告的同行数据。七我觉得可以适当参考技术分析,主要是报表后的技术分析,有利有提 高你的短期收益,当然,如果股价走势与基本面完全相反,我是绝对相信基本面的。


8月至今,港股我大概看过900份左右的财报,其中一半以上的垃圾股,我一扫而过。特别提一 下,香港的创业板,完全是垃圾堆,近二百只股里找不到10只好一点的,要不就是常年亏损,要不就是收入利润几百几十万,甚至没有收入。因为上传财报分析, 得编辑文字,比对数据,我太懒了,所以基本上好一点的股,分析我都写在草稿本上,累积多了就更不想码字了。这4个月,港股大约有4成多的收益了,虽然不是 非常理想,教训很多,但开局能这样,我基本满意了。12月是报表淡季,我想以防守为主,拿几个基本面好一点的持股不动,然后再好好挖掘一下报表,为明年4 月的年报潮做准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15

【分析師亂象揭秘之二】分析師與上市公司的默契

http://finance.caing.com/2011-07-27/100284339.html

由於缺少信息來源,五成左右的機構投資者被券商報告綁架,只能寄希望於研究員的道德水平
  【財新網】(記者 張冰)出乎意料之外,氾濫的低水準的研究報告的真正受害者仍然是機構投資者。
  「這個行業已經成為娛樂行業,這些報告的根本對象還是給機構,而且大家也知道,機構也不是看你的推薦價位,而是看你的推理過程是否合理,這個更為重要。」一位券商人員表示。
  雖然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向財新記者聲稱,券商的報告只是看一下而已,在投資上,管錢的永遠是最專業的。但另外一位機構的投資部門負責人仍然表示,由於缺乏信息來源,機構投資者超過一半以上被券商報告和研究員綁架。
  該投資負責人表示,券商的報告必須看,因為沒有其他信息來源。2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不可能由自己挨個去看,一半以上的機構,都被券商的研究員綁架。
  券商研究員畢竟和上市公司的關係更加密切一些。他們可以把董秘約見出來,或者可以談判得更加深入一些。
  但是投資之前,尤其重倉之前,這些機構都會找來研究員當面溝通。或者由機構親自去公司調研。
  「當面溝通,這些研究員會更加保守一點。因為我們這些大機構,要有持續合作的。他也要給自己留有空間。」該負責人表示。
  但是在看研究報告的時候,有些預測的特別離譜的,這些機構肯定在心裡要打個問號。
  該負責人也表示,也存在著研究員和機構聯手搞內幕交易,來忽悠其他機構。但只能要求自己保持理性,對誇張的東西打個問號,看分析的邏輯成立與否,對於結果,反而不是很看重。
  該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分析師,更熱衷於打探消息,從企業那邊得到不確定的消息,回來向市場釋放消息。當上市公司需要股價漲得時候,比如公開增發,上市公司有熱情邀請各種研究員去公司,研究員也和上市公司達成默契來把公司說得好點。
  如果非公開增發,研究員和上市公司也達成一定程度的默契,把股價控制住。
  如果研究員出了錯誤,作為買方也不能說什麼。過一段時間,大家就忘了這個研究員的這個事情了。
  「對於這種刻意的欺騙,也沒有辦法鑑別,只有儘可能地勸自己去相信這些研究員是有道德水平和職業操守的。」該負責人表示。■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時間
券商
研報內容
相關事實
000009
中國寶安
2010-9-6
湘財證券
《中國寶安:房地產和新能源的價值明顯低估》
報告提到「2008年公司合資成立黑龍江寶安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目前股權佔比90%,此公司可為貝特瑞提供近2.68億噸儲量、適合於鋰離子二次電池用的優質石墨礦產資源,確保原料供給穩定、持續。」
今年3月1日,寶安明確表示,中國寶安沒有石墨礦。
3月15日,又發佈正式的《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澄清公告》,稱子公司的探礦權已經進入審批程序,但無法確定能否取得探礦權,也無法確定取得探礦權以後能否探出礦。
中國寶安還指出,這些券商並未派人參與調研活動。
2010-11-5
平安證券
《中國寶安:坐擁負極龍頭,新能源業務風生水起》
平安稱:寶安擁有豐富的石墨資源,其雞西石墨產業擁有石墨礦儲量約1億噸。
2011-1-21
國泰君安
《中國寶安:估值奠定底線,石墨烯打開巨大發展空間》
研報中寫到:寶安擁有天然鱗片狀石墨主要產地儲備——黑龍江雞西石墨礦,探明儲量極為豐富,為後續石墨負極材料、石墨烯的研製打開巨大的空間
2011-2-21
信達證券
《石墨烯讓股價飛》
信達稱,寶安旗下子公司貝瑞特擁有中國天然鱗片狀石墨主要產地之一的黑龍江雞西石墨礦… 
600051
寧波聯合
2011-3-27
日信證券
《業績拐點「銻」升價值》
報告中表示,寧波聯合「在土耳其屈塔西亞省蓋帝茲礦位於世界重要銻礦帶上,礦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目前勘探接近尾聲,礦區品位較高,預計銻儲量達到10萬噸……銻礦的中長期價值值得期待。」
寧波聯合3月30日發佈公告稱,公司無關於銻礦儲量的任何勘探數據。
並表示公司高管人員並未接待過該證券公司的工作調研,未向該公司提供過任何未披露的信息資料
000056
深國商
2011-5-6
東海證券
《烏鴉變鳳凰》
調研報告,指出「深國商的價值被嚴重低估,目前股價僅20元,預計目標價為55元,上漲空間將十分巨大」
深國商一紙公告澄清,並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最近一年內未曾接待過東海證券的調研。」
002507
涪陵榨菜
2011-6-24
中信證券
《推高端產品拉升企業形象》
涪陵榨菜今年推出的600克裝的沉香榨菜零售價為2200元,成為涪陵榨菜最高端的產品,提升了涪陵榨菜高端產品形象
涪陵榨菜公司澄清,沉香榨菜多年前已經上市銷售。
000423
東阿阿膠
2011-6-29
申國萬銀
《東阿阿膠:阿膠塊每公斤零售價5000元不是夢》
報告中稱,東阿阿膠計劃調整其產品說明書,複方阿膠漿目前是1天服用3次,1次1支,公司計劃將說明書改為1次2支,增加複方阿膠漿的使用量。
東阿阿膠公司澄清,公司未申請修改複方阿膠漿說明書用量,關於調整用量的傳聞內容不屬實
000629
攀鋼釩鈦
2011-7-15
銀河證券
《攀鋼釩鈦:股價被嚴重低估》
報告主要結論:攀鋼股價被嚴重低估,公司股價具有很大上漲空間和上漲需要。
攀鋼釩鈦公司澄清,公司未對銀河證券的研究報告施加任何影響或進行任何授權,近期銀河證券及其研究員並未對公司進行調研。
600600
青島啤酒
2011-7-20
國信證券
《青島啤酒:成本見頂估值見底,銷量給力12年發力》
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稱,青島啤酒市值還有7倍多上升空間。
青島啤酒有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指該分析師太樂觀、太冒進,青島啤酒並不需要以此方式拉升股價。
註:財新實習記者楊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10

[已推荐到新浪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安信证券行业分析师离职风波评论之二:卖方分析师是怎么干的 高善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8ef2a0100tq4e.html

前文《賣方分析師是干什麼的》以三國設喻,討論賣方分析師的角色定位;本文為此系列評論的第二篇,題目是《賣方分析師是怎麼幹的》,主要討論賣方分析師的生存狀態和現實困境,並請同業和媒體批評。

 

 

 

賣方分析師是怎麼幹的?

 

高善文

 

中國賣方分析師行業的出現和成長,是依託在以公募基金和保險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投資人快速崛起的基礎上。這好比有了天下大亂,群雄紛起的時代,各路謀士才有了施展縱橫之術、可以朝秦暮楚的舞台。這一變化主要發生在過去十年的時間。

 

對於一般的公眾來說,90年代的股評家和現在的分析師似乎是同一夥人,畢竟這些人每天都在媒體上口水橫飛、剖析大勢、預測股價。但以我之見,股評家與分析師之間並無師承關係,這兩伙人之間缺乏基本的相互認同,甚至互相也看不起對方。

 

站在分析師的角度看,股評家屬於算命先生,分析師屬於謀士;股評家看重短線預測,以技術分析為依據;分析師立足於中長線判斷,以基本面分析為指南。

 

然而,正如90年代盛極一時的股評家隊伍日漸蕭索一樣,斗轉星移,在過去十年,賣方分析師行業內部也經歷著陸塊飄移帶來的撞擊和陣痛,經歷著氣候變遷帶來的興廢存絕,這一變化迄今遠未結束。

 

十年之前的世紀之交,中國公募基金行業初試啼聲,以之為客戶的券商賣方研究和機構銷售業務應運而生。

 

共同基金的投資方式本出現和興起於西洋,於國人實為舶來之品。正如中國人早先學做西裝,連上衣的補丁也要如法仿製一樣,連同共同基金一起乘船東來的,還有價值投資的理念和信仰,這相對於90年代依靠資金優勢坐莊圖利的風潮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價值投資以基本面分析為基礎,立足於發現並買入被市場低估的股票,一直持有直到其價格回到合理水平;其基本信仰是股票價格在短期內由於各種原因可以嚴重偏離基本面,但市場遲早會自我修正,股票價格從長期來看要反映基本面。

 

這樣,投資過程在原理上包括兩個步驟:一個是弄清楚基本面,例如經濟走向、行業政策、公司前景,並體現為盈利及其趨勢的動態等諸多指標的預測;二是弄清楚公司股票是否存在低估,當前是否存在恰當的、促使股價修正的催化劑。

 

2003年我初入行業的時候,基本的感受是:當時在買賣方機構之間似乎存在一個基本的默契,即賣方分析師負責第一個步驟;買方投資人負責第二個步驟。

 

所以當時我們常討論一個賣方分析師職業的重大問題,即分析師到底是在「研究公司」、還是在「研究股票」?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賣方分析師是負責研究公司的;研究股票的工作交給買方投資人來做。

 

基於這樣的看法,當時甚至要求分析師在電腦上刪除行情系統,不理會股價的漲跌,埋頭研究公司和行業的情況,並提出三個判斷分析師研究報告質量的標準,即「數據是否紮實可靠?邏輯是否縝密細緻?看法和判斷是否具有獨創性?」

 

回頭來看,由於宏觀經濟週期性的原因,以及基金行業方浮海而來,正蹣跚學步的發展階段,2003年以「五朵金花」為代表,價值投資的理念大獲成功,盛極一時。

 

以此為契機,專注於分析基本面的賣方研究業務也奇葩初綻、早鶯鳴樹。許多人同意,當時的賣方分析師總體上確實撰寫了不少有創見、有深度、有啟發的研究報告。

 

如果以當時的行業情況作為標竿,過去八年中賣方分析師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發生著兩個重大而持續的系統性變化:一是研究報告的質量一降再降,以至於捕風 捉影、觀點雷同、論證草率、市場批評詬病日多;二是研究服務的方式爭奇鬥豔,以至於花樣百出、競騷弄巧、耍嗲賣呆,甚至出賣「色相」、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如此持續和全面的行業變化當非起源於一家機構或少數幾個分析師的微觀原因,必來自於地殼運動、陸塊漂移等重大的環境變化,從而形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演化過程。

 

造成這一巨變的宏觀原因,個人認為,應該是外來理念本土化過程中的適應和掙扎。

 

巴菲特被公推為價值投資理念的化身,為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頂禮膜拜;但他老人家也公開地認為短期股價波動難以預測。一言以蔽之,以基本面分析為基礎的價值投資關鍵之一是時間維度,價格只有在長期內才會向價值回歸。

 

那麼從操作上看,長期有多長呢?這方面沒有權威和公認的說法,我個人認為,保守地看,不會少於一年。

 

但中國投資者評判股票買賣成敗的時間尺度通常有多久呢?個人感覺六個月到一年(除非深度套牢)。這形成了專業(機構)投資管理人三月一排名、一年一大考的行業規則和文化;並波及到保險公司等本來著眼長期的專業機構(這是由於基金管理人可以來回流動)。

 

問題隨之而生:既然投資者貪急功、好近利,基金管理人就被迫在三到六個月的比拚中爭長短,在一年一大考的排名中決生死。但基本面研究又無法為如此短期的股價波動提供可靠的指引,於是行業被迫改變,其基本方向是價值投資的衰落和勢頭投資(或趨勢投資)的興起。

 

這好比本來是練馬拉松的長跑運動員,一下子被要求參加百米賽跑,從比耐力變為拼速度,這對正在興起的資產管理行業而言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挑戰和轉型。

 

在體育領域,短跑冠軍很少人能夠贏得長跑比賽,在投資領域情況大約類似。有時投資人短期業績居前,則欣欣然、飄飄然、負手而立、環視四周、以為天下英雄、捨我其誰?殊不知秋雨黃葉、風雲際會,其間運氣成分極大,豈可全歸於人力之功?檢視過去多年行業排名變化、此理昭然。

 

終極的問題是,投資活動本來應該是長跑比賽;用練短道速跑的方式來應對無疑是旁門左道之路,這一事實業內人所共知,但沒有人能夠改變。

 

這一地殼巨變對行業氣候影響重大,它迫使賣方分析師從「研究公司」轉變到「研究股票」,迫使賣方分析師開始密切關注股價變化的動量和催化劑,迫使賣方分析師開始絞盡腦汁去尋找短線的投資機會。用行業內部人的話來說,就是「賣方研究買方化、買方行為短期化」。

 

業內的人大約知道,我個人是宏觀經濟分析師,部分是出於興趣,部分是為回答客戶的各種問題,過去八年中提出過幾個小理論,名之為「產能週期理論」、「通貨 膨脹理論」和「資產重估理論」,分別用以回答經濟波動、政策鬆緊和股價漲跌的問題,而其中以資產重估理論略為見知於買方機構。

 

就事論事地看,資產重估理論是否站得住腳,眾議紛紜、見仁見智、褒貶不一;大家所可達成一致的是:此說為我們自創的武功秘籍、內力心法,成敗之間,可由市場來檢驗。

 

然而,資產重估理論之所以較其他兩個理論略為出名,關鍵之一在於它試圖回答市場的趨勢問題,其預言未必從來成功,但立此存照,權可備考。這從側面印證了趨勢投資的興起和流行。

 

賣方分析師既然被迫調整,其應對之策是什麼呢?他們該如何進化以適應投資氣候的巨變,從而避免自身淪為博物館的恐龍化石呢?

 

迄今來看,分析師發展出四種技巧和方法來適應行業的新環境,這些分別是:

 

一是走「取巧」之路,在內幕信息上做文章。

 

顧名思義,內幕信息必然是謀之於床榻、籌之於密室,口傳心會,無法公開形諸報告。這迫使分析師要善於勾兌、長於打聽,又要在報告中多加掩飾。

 

市場廣大,各色傳聞朝夕流布;風吹影動,難免令人浮想聯翩,有時形成「一犬吠影、百犬吠聲」的奇特景觀。個中交易,當事人各取所需,局外人難窺究竟,這自然引發公眾的憤怒和聲討。

 

二是走「守拙」之路,在公開信息的服務上做文章。

 

公開信息很難用於短期股價的漲跌預測,但買方機構至少可用於控制風險,所以仍然日日需要,時時緊盯。於是乎彙總各類公開信息和情況的報告如沙飛石走,內容不外乎你傳我抄,大同小異,所爭著只是「誰的速度更快、誰的腿腳更勤」,把智力活動徹底轉變為體力勞動。

 

為了在「守拙」之中建立門檻,減少競爭,分析師採取的策略是各立山頭,分別把住幾家上市公司,成為其與資本市場溝通的獨家渠道和代言人。如此一來,其獨立性自然受到質疑。

 

三是走「傳粉」之路,在把握市場情緒上做文章。

 

市場短期難以預測,部分原因在於其情緒起伏難測,在亢奮時把多數利空解讀為利好,在低迷時把多數利好解讀為利空。

 

但如果與主流投資者朝夕交流,把握其所思所想,自然有助於理解市場的短期情緒波動。這好比做官要揣摩上意,就必須低眉折腰、降尊屈貴與領導身邊工作人員搞好關係;搞對象要揣摩女人心思,就必須噓寒問暖,慇勤服侍,時刻不離一樣。

 

實際上單個買方機構對其他買方機構的想法通常都很好奇,這只有勤於交流的賣方機構才能把握。所以分析師還可以如蜜蜂傳佈花粉,把一家買方機構的想法帶給另外一家,多家機構走下來就釀粉成蜜,形成有價值的看法和報告。

 

四是走「行險」之路,在閉門造車上做文章。

 

發揮想像編故事,預測股價放衛星,其結果要麼一鳴驚人,天下側目;要麼轉移槍口,重新來過。由此拼湊的報告泥沙俱下,自不待言。

 

許多賣方分析師多年寒窗苦讀、甚至負笈海外求學,習得屠龍之術、使得如椽巨筆、做得錦繡文章,跑得馬拉松、游得萬米泳、本要在「邏輯」、「數據」和「創 見」上與人拼內力、比高下;不料一身真功夫、滿腹好學識在中國市場卻全無用武之地,同業競爭、臨陣對決、近身肉搏之時,全靠「勾兌於茶肆之間、謀劃於密室 之內」、需要「勤如蜜蜂布粉、媚若小姐侍客」,勝負決於盤外,不亦悲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4

莊家呂梁之二

http://magazine.caixin.cn/2001-02-05/100079846.html

  如果沒有世紀之交「中科系」股票的雪崩,45歲的呂梁可能仍然選擇往昔的角色:在國內證券投資的小圈子裡名氣很大,而在社會上卻儘量低調,免為人知

胡舒立 李箐 李巧寧

 


  5、畫餅1999

  「優質農業、生物醫藥、網絡信息設備、網絡電信服務、高技術產業投資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出自呂梁關於康達爾的憧憬是何等輝煌

  如今自認失敗的呂梁,很喜歡強調自己兩年來的運作中一直具有對理念的追求;而破壞他的追求、致使他功虧一簣的罪魁,便是當初收購的康達爾公司和朱煥良其人。

   這種解釋中包含著部分事實。因為按呂梁的說法,他試圖收購的康達爾,本來應當是個具有相當價值的企業,特別是有可觀的土地價值。而真正到深圳接手康達爾 之後,才發現企業財務混亂,黑洞重重;原來被認為最有價值的幾塊商業用地早已售與他人,賣價十分低廉,而且相當一部分賣出款至今沒有收到。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了康達爾(深圳中科)出售土地的合同,購買方為集浩房地產(深圳)有限公司,經手人韓鋒銳。合同顯示,康達爾賣地款應為7290萬元, 韓尚欠款5500萬元。此外,從記者在深圳中科(康達爾)獲得的一份《關於合作開發房地產項目的情況小結》中,也可看出康達爾土地出售過程中黑幕交易重 重,資金去向不明。

  其實,早在1999年初正面接觸康達爾之後,精明的呂梁已經逐步發現,此次收購「就像一個騙局」。不僅黃金地段的商 業用地是不存在的,所謂「經營很好的房地產公司也有4個億的假帳,主營業務如果沒有朱煥良送錢早就無利可言」。他在自述材料中坦陳,當時知道這些企業內部 真實的操作故事後,感覺「彷彿落入了一幫犯罪分子中間,而且要迅速被淪為這些混蛋的同夥」。

  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已經入主康達爾的呂梁及所率機構並未直面這樣的無情事實,更不敢把上市公司真相公之於眾。他和機構們的選擇,只不過是將錯就錯,一錯再錯。

   據說,當呂梁初次見到康達爾當任董事長曾漢山時,後者握住呂的手久久不放,熱情表示他們「就像盼望解放軍一樣」盼望呂等人士「前來重組他們,解放他 們」。呂梁的確不負眾望。攤子還是那個攤子,企業還是那個企業,而呂梁除了帶領機構挾巨資入場,在1999年一年中,對自己一直想「重組」的企業未有任何 實質性作為。在市場上,僅憑藉諸多大牌機構有組織介入的消息不脛而走,憑呂梁組織的資金與朱煥良聯手鎖倉的行動,康達爾的股價便穩步上升。

   1998年秋冬,康達爾的股價在17元左右;到呂梁們進駐,股價於2000年三四月間穩穩地走到25元。「5·19行情」爆出了中國股市若干天的「滿堂 紅」,此後的7月則出現了一派慘綠。不過康達爾無虞,在1999年7月,康達爾的股價從36元躍至40元再躍至45元,在可觀的價位上整整橫盤了四個月, 此後也仍然穩站在令人滿意的40元上。到這年底,康達爾在深市漲幅最大的前20名股票中名列17位,全年漲幅是111%。

  這段時間,配合康達爾的步步上漲,呂梁所做的最直接的事情,就是組織了一篇關於康達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價值分析的文章。

  文章1999年8月在《中國證券報》刊登了一個整版。雖然作者署名「和訊信息」,但據記者查證,全部原始材料均由呂梁提供。

   文章稱,從買殼上市的操作過程、大股東的背景、準備注入的項目、今後發展方向的設計等方面綜合評價,康達爾經過目前開始的資產重組後,將涉足優質農業、 生物醫藥、網絡信息設備、網絡電信服務、高技術產業投資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通過項目投資、股權投資等多種投資方式以及其它資本運營手段,逐漸發展成為一 家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投資控股公司。康達爾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將有望發展成為中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美國著名投資家華倫·巴菲特的投資公司--編者 注)。

  「優質農業、生物醫藥、網絡信息設備、網絡電信服務、高技術產業投資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憧憬是何等輝煌。但這一切後來被證明統統是畫餅。

  6、北京中科創業 一個新的平台

   呂梁在北京中科創業並無正式職位。不過,他並不否認自己參與了該公司的「所有項目策劃,包括中科創業的籌組本身」。到2000年中,他著手籌劃建立中科創 業集團,自己出任集團副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中科創業集團至今並未正式註冊,但呂梁在去年8月給記者的名片上,已赫赫然標有此銜。呂梁事實上掌控北京中科 創業,亦是一眼可見之事實

  到1999年中,入主康達爾的呂梁及其統領的「北京機構」,已經成功地將手中的上市公司變成了股市的一個籌碼(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財務工具」)。此時,呂梁手握可觀的操作業績證明,更挾'K先生'之威名,已有條件來搭建更寬闊的舞台,成就更宏大的事業。

   往昔那些註冊在海南、甘肅的小公司不夠用了,他需要北京的舞台,需要響亮的名字,而且,需要有些真材實料的「背景」暗示。1999年7月,在呂梁的一手 操辦下,中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北京中科創業」或「北京中科」)在北京成立,註冊資本3000萬元。其經營範圍包括項目投資、項目管理、管理顧問、 財務顧問等。公司董事長為劉宇明,任職科技部直屬的事業單位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

  明眼人不難看出,「中科創業」的命名顯然比「K 先生」更具匠心。20世紀80年代由張曉彬等人創辦的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雖然在1998年的金融整頓中遭到關閉,但其早期獲得國務院高層支持的背 景、其風險投資的概念,都曾在市場上極具影響力。北京中科創業的簡稱是「中科創」,與昔日的「中創」只有一字之差。這樣做當然算不得違法,而其潛在意味, 完全可以引起外人無限的遐想。

  呂梁本人非常喜歡向外人強調北京中科創業的「科技部背景」,市場上更對此傳得沸沸揚揚。甚至在中科創危機發生之後,呂梁在提供的文字材料中,仍然聲稱北京中科股東中有「科技部農村發展中心、火炬中心、生物中心等八個中心的屬下公司」。

   從北京市工商局的企業註冊登記看中科創業的股權結構,無法給這種說法以有力證明。據查,北京中科創業1999年註冊成立時的股東共有7家,即海南中網投 資管理有限公司(佔33.3%股份)、深圳市英特泰投資有限公司(佔16.7%股份)、北京三河華鑫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佔16.7股份)、深圳市國科自動 化高技術有限公司(佔13.3%股份)、深圳市馨博龍投資有限公司(佔10%股份)、英特泰(五華)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佔6.7%股份)和北京興國火炬科 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佔3.3%股份)。

  資料顯示,北京中科企業前三大股東的法人代表依次為高松、朱煥良和申杲華。在這裡,朱煥良「大 戶」的個人身份早已人所共知;申杲華在被聘任北京中科創業副總裁及執行總裁之前,職位只是北京一家投資顧問公司的總經理,再此前曾在人民銀行系統工作,與 「科技」背景毫無關係,他的三河華鑫更是默默無聞,僅去年與貴州的一個旅遊合作項目使公司在「西部開發」的宣傳中小小地曝了光;而高松代表的海南中網雖然 有「網」字,其實是海南一家民營投資管理公司。此外據記者瞭解,英特泰(五華)、深圳馨博龍均系朱煥良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公司。

  據瞭解,在北京中科創業的股東中,只有北京興國火炬與「科技部八個中心」有某種聯繫,但北京興國火炬的股份還不到4%。

   劉宇明本人出任北京中科創業董事長確是事實。據劉在電話中表示,他最初同意參與組建北京中科,主要是想以科技部的背景來支持風險投資,但絕不同意公司直 接參加股票二級市場操作。去年6月,他即提出辭去董事長請求,但北京中科一直拖延召開董事會的時間;經他一再催促,終在11月4日才得以辭職。

  北京中科在2000年中經過兩次股權更動,至12月,朱煥良已經出局,其股東縮減為6家,大股東為海南中網與江西燃氣。另一位社會知名人士、北京市貿促會會長姚望出任了董事長。

   呂梁解釋說,請姚加盟北京中科,是因為在北京貿促會的申奧項目世界貿易中心大廈中,中科創業擔任了「投行顧問」(「投行」係指「投資銀行」)。姚望本人 則表示,他不認為北京中科創業是該項目的「投行顧問」;他之所以同意掛董事長之名,是因為受呂梁之邀。在與呂梁討論時還曾有提議,「要將北京中科改組成世 貿發展中心」,但無任何實質性計劃。

  一個月後,因世界貿易中心大廈項目無法繼續運作,姚望已向北京中科董事會遞交了辭去北京中科法人代表和董事長職務的辭職報告。據稱仍然是因為「沒有時間召開董事會」,所以至今在工商登記上仍表明姚望是法人代表。北京中科便顯出「虎皮」猶在。

   呂梁最初並未在北京中科創業給自己安排正式職位。但他承認自己參與了該公司的「所有項目策劃,包括中科創業的籌組本身」。到2000年中,他開始著手籌 劃建立中科創業集團,自己出任集團副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中科創業集團至今並未正式註冊,但呂梁在去年8月給記者的名片上,已赫赫然標有此銜。

   此外,呂梁實際掌控著北京中科,今年1月以來還有記者觀察到的三個事實可謂證明:其一,他控制著該公司的公章;其二,在後來北京中科與瀋陽飛龍進行的轉 讓公司股權的交易中,全部生意在呂梁的花園別墅5號談成,主談判者為呂梁與姜偉;其三,在中科系雪崩事件發生後,一部分債權人手持與北京中科所簽的合約, 但都直抵呂宅,找到呂梁本人索債。

  7、「中科系」莊股之網

  據最保守的估 計,「中科系」牽連的資金在20億元以上。依目前同類莊家的典型做法,做莊資金會包含一部分機構自有資金,一部分莊家以代客理財名義或高息方式向私人和企 業「融」來的資金,但有相當大一部分則是機構或個人通過循環使用證券抵押向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呂梁在各種場合用很玄妙的字眼所說的「虛數填實數」、「財 務工具」,說到底只是這樣一類把戲

  緊跟呂梁、信服呂梁的「北京機構」們,長期以來並未深究他的身份、他的職位。推而想之,機構中比呂梁更懂投資銀行業務、懂基金業務、懂法律和懂市場的必是大有人在,而他們卻又不約而同地需要呂梁這樣的特殊人物。

  更多的機構拿出一部分錢和一部分人,也開始追隨呂梁。

  從1999年到2000年前後近兩年時間,掌握了康達爾又搭建了北京中科創業的呂梁在市場上呼風喚雨,以「錢生錢」之術結起了一個公開的莊股之網。這個網,被人們稱為「中科系」。

   ——1999年8月,新成立的北京中科協議受讓上海華誼(集團)總公司所持的中西藥業國家股中的2875萬股(佔總股本的20%);與此同時,北京中科 的大股東之一海南中網從上海華誼受讓中西藥業國家股719萬股(佔總股本的5%),按11月財政部批準時間確定價格,此次收購價格為每股2.83元。

  ——1999年12月,康達爾公司經深圳市工商局核准,正式將名稱變更為深圳市中科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創業」。

   ——2000年3月,海南禾華公司協議受讓浦東星火開發區聯合公司所持中西藥業全部法人股1256萬1343股,成為該公司第四大股東,轉讓價格為每股 1.86元。這裡需要注意:海南禾華與「中科系」中的海南沃和、海南燕園、海南中網等公司,同樣註冊在海南這個中國的「百慕大」,過去從未為人所知,僅在 1999年12月突然出現在康達爾的公告中,據稱以4500萬元買下後者所屬康達爾運輸公司45%的股權,而收入又用於購買了中西藥業的三個藥號。可見, 海南禾華亦屬於呂梁控制或結盟之公司。此時,在上市公司中西藥業,北京中科、海南中網以及海南禾華所持股份已達30%以上,超過了國有大股東26.41% 的比例。

  ——2000年4月,上海中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註冊資本1億元,法人代表為申杲華。北京中科持有上海中科50%的股權,其大股東海南中網持有上海中科50%的股權。

  ——2000年6月,新成立的上海中科以每股2.8元的價格,受讓魯銀投資原股東淄博宏信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所持公司全部法人股956萬8125股,從而成為魯銀投資持股4.66%的第四大股東。

  ——2000年6月,上海中科又以7200萬元的價格,購買君安證券公司所持勝利股份900萬股轉配股,成為勝利股份持股3.76%的第四大股東。

  ——2000年6月,中西藥業以每股約22.35元的價格,購買了357萬5822股歲寶熱電的流通股,成為該公司佔股2.62%的第四大股東。

   ——2000年7月,中西藥業發佈警示性公告,宣佈其國有大股東授權單位將向江蘇陽光集團公司與海南禾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公司所持全部國家股股權, 並於2000年6月30日分別與後兩家公司簽訂了有關股權轉讓協議書。按此協議,陽光集團將受讓中西藥業國家股3500萬股(16.23%),海南禾華將 受讓中西藥業國家股2193萬9896股(18%),每股轉讓價格均為人民幣2.33元。至此,呂梁及其聯盟者實際上已經十拿九穩地控制了中西藥業。

  ——2000年7月,北京中科及海南中網分別將所持的20%和50%的上海中科股權,以6973.95萬元的總價轉讓深圳中科。與此同時,中西藥業與深圳中科分別宣佈雙方建立互相擔保關係,擔保額為兩億元。

   在這一時期,與這些很張揚、很有些「資本運作」味道的動作相聯繫,呂梁通過「諮詢」手段做了另一件事情:以種種方式宣揚萊鋼股份的投資價值,建議投資者 在二級市場購入。萊鋼股份在市場上的流通股只有18%,其餘82%的國有股均為山東萊鋼集團控股,但一時因呂梁的作用成為熱炒對象。

  呂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本人並未去過萊鋼,也未與萊鋼管理層有直接接觸。他肯定萊鋼,純粹是研究之後的「價值發現」,認可其H型鋼生產線的長遠增長潛力。他透露說,自己如此看好的公司,也會拿出錢買一些股票,但他投進萊鋼的錢並不多,「大約有一兩千萬」。

   至於呂梁組織上述收購的資金來源,現在有不同的解釋。呂梁自述系公司自有資金及相關機構資金,但又有一種解釋說是通過在證券公司「融券」所獲得的資金。 市場上普遍分析,以康達爾當時的高價位,呂梁等從事收購時,應以股票為抵押從銀行貸款最為便捷。深圳中科(康達爾)的管理層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 又曾透露,上海中科收購魯銀投資和勝利股份的9879萬元資金系取自深圳中科。據稱,後來正因深圳中科管理層不依不饒地追款,呂梁才同意乾脆將上海中科劃 給深圳中科。

  當然事到如今,除了若干次收購的資金來源,人們更關心「中科系」莊網在這一過程中的形成。從2000年中,市場上已經清晰 地看到呂梁主控下的這組莊股的結構與動向:深圳中科與中西藥業完全由呂梁及相關機構所控制,正是一對互動互利的「股市大籌碼」;而歲寶熱電、萊鋼股份也成 為這組莊股的核心部分,曾隨著有關中科創業的消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呂梁本人就承認,去年11月,「市場上風傳要收哈歲寶之後,歲寶股價最高飈升到了 38元」;「這項投資賬面收益最高時,讓中西(指中西藥業——編者注)盈利達5000萬,這是中西轉配股上市時15元有巨大承接力的重要原因」。

  魯銀投資和勝利股份在「中科系」有限介入後,股票上攻走勢不很顯著,被認為屬值得注意的「外圍」。此外,還有一些相干或不很相干的股份,也在不同的情形下被視為「中科系」的輻射範疇,使整個「中科系」莊股形態更顯撲朔迷離。

   市場分析人士都說,那些嚴格意義的「中科系」股票在盤面上都有「強莊」介入。依目前同類莊家的典型做法,做莊資金會包含一部分機構自有資金,一部分莊家 以代客理財名義或高息方式向私人和企業「融」來的資金,但有相當大一部分則是機構或個人通過循環使用證券抵押向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呂梁在各種場合用很玄 妙的字眼所說的「虛數填實數」、「財務工具」,說到底只是這樣一類把戲。建立在空中樓閣上的金融遊戲只要有一個環節出事,便會在旦夕間導致整個系統的崩 潰。

  據最保守的估計,「中科系」牽連的資金在20億元以上。(關於「中科系」股票迷局,參見本組報導《「中科系」莊網之謎》一文)。

  8、「重組」康達爾

  呂梁對康達爾所作的全部「重組」行動,除了苜蓿項目已經投入100萬元目前毫無收益預期,其餘無一得以實施,完全是在「畫餅」;而在2000年前後,這些「畫餅」同步、持久地轉化為市場上深圳中科股價高居不下的「業績支持」

   呂梁是在1999年12月把中科創業的名字「贈送」給康達爾的。在此前後,早已描述多時的「重組」動作也逐步展開。從1999年底到2000年中,重組 的消息曾頻頻出現在深圳中科的公告上,再被各種投資分析師、分析報告、分析機構轉炒一遍,愈發強化出公司的「高科技」形象。這些項目最後變得人們幾乎耳熟 能詳了,概括起來就有所謂五大項:

  一是與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中西藥業等企業成立全資公司,著手先進癌症治療儀器——鐦252中子後裝治療機的生產與銷售,以及醫療科技產品的研製開發、科技項目投資管理、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

  二是採用企業、科研機構和農民合作開發的方式,參與投資西北苜蓿項目。

  三是與中西藥業等公司共建「中國電子商務聯合網」,組成18家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大聯合,創建一個跨地域、跨國界的大型網絡平台、一座極具創新意識的超級電子商務大廈。

  四是受讓深圳市良林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天威數據網絡股份有限公司」13%的股份。

  五是與海南中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組建「中國飼料業電子商務投資有限公司」。

   這裡且不談縱使呂梁真的成功地進行了這些收購或投資,他和他所率領的機構同時聯動企業操作和二級市場股價,也屬於嚴重違法違規的行為;更重要的是,上述 投資除了苜蓿項目已經投入100萬元目前毫無收益預期,其餘無一得以實施,完全是在「畫餅」;而在2000年前後,這些「畫餅」同步、持久地轉化為市場上 深圳中科股價高居不下的「業績支持」。

  呂梁就對自己和自己影響下的康達爾或稱深圳中科股票奇蹟有過非常生動的描述:

  「1998年、1999年到2000年是康達爾大出風頭的好年景。康達爾股價穩步上升,連續26個月被《中國證券報》公佈在風險最小的十隻股票榜首,被選為指數樣板,被道瓊斯選入中國指數樣本,被《證券週刊》列為可以放心長期持倉的大牛股」;

  「因為它已持續上漲,其間幾乎從來沒有一天下跌,因此也沒有一個人在這上面虧過錢,這個『莊』成了『善莊』的典型代表,極為市場專業人士推寵」;

  「K的理論大行其道,一些大牌和老牌經濟學家也開始注意他的言論。無數企業和地方政府給他掛上投資顧問的頭銜。K每天奔波在各個城市。坐飛機叫打飛的,經常上午在上海,下午在北京,晚上又回到深圳」;

  「康達爾的股票會炒到這樣人氣十足,大出人們意外,朱煥良深感北京機構果然有超主力的氣勢。K的影響力往往使負責二級市場操作的他幾乎不用拉抬,股票自己就會往上走,『壓都壓不住』,這是他從來沒有遇見過的」;

  「康達爾股票沖上80元時,負責二級市場操作的朱給北京機構打電話:全是散戶搶上去的,壓都壓不住。」

  這裡需要對呂梁的回憶進行一點補充的,還有個時間表:中科創業(康達爾0048)沖上80元的時間在2000年2月,當時市場上「中國要出百元股」的鼓噪,已經使億安科技衝過百元。

   此外,呂梁真正為深圳中科進行的「成功重組」只有兩件事,其一是將上海中科股權注入深圳中科,而上海中科由於當了魯銀投資與勝利股份的第四大股東,被描 述成有「金融投資控股概念」;其二是將中西藥業所屬的新生力核酸公司的控股權注入深圳中科,後者說到底是一種保健類藥物。這兩件事情都完成於2000年下 半年,新生力核酸是9月底被轉讓的,而上海中科正式辦理歸屬深圳中科的工商過戶登記,已經到了2000年底。

  (全文未完)

  

此文原載於《財經》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9

剩女還是剩男?——城市的陰和陽之二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95058535/



年初在上海,公交車上和地鐵站張貼的一則廣告頗為醒目:徐靜蕾笑容可掬地說,「我非剩女,亦非財女」。老徐錢夠不夠多?只有她自己清楚,但她會擔心自己變成「剩女」嗎?有些矯情了吧。這與上海需要的人才結構不符,起碼同我們目前的人口性別結構不符。

陰陽之間的合理平衡

10月31日誕生的一個嬰兒,標誌著人類世界邁過了又一個里程碑:人口突破了70億。人類這第70億個幸運兒是今年出生的7800萬個小孩中的一個,目前地球平均每小時誕生一萬人,每分鐘150個。在地球是否還能承載如此龐大人群的擔憂裡,這可是個好的訊息:人口的增速正在放慢。

準確地說,這個幸運兒在人類的排序其實是第1080億號,是我們共同生存的大池子裡最年幼的成員,大約有1010億的人類同胞在我們之前已經流出了這個池子。25萬年前,現代人類產生之初,人口才數千;7萬年前現代人走出非洲之際,人口不過1.5萬;1萬年前人類文明初顯曙光時,也才數十萬人而已;到了19世紀初,世界人口才攀升到了10億(中國人約佔其三分之一);20世紀初全球人口增加到15億,1950年則為25億(中國人佔了約四分之一),其後的50年裡卻大增了35億(中國佔了其中的19%)。想一想,能夠同時活在這個星球上,在同一個生命池子裡的這70億人佔了25萬年以來全部人類的7%,你我多有緣分!

21世紀又會怎樣呢?過去40年裡人口的年增長率從2.1%減為1.1%(中國過去10年的年均增長率僅為0.57%),所以聯合國估算,到了2100年全世界的人口可能在100億左右。可搞得不好的話,會高達160億。

一個看來費解的變化是,經濟越發展,糧食和其他生活資料越豐富,人口增速反而放慢了。這個與馬爾薩斯人口理論逆向而動的變化,在19世紀的歐美國家就已開始,近年來在亞洲各國也凸顯出來。其中關鍵的因素,首推婦女的教育和收入,程度越高,她們生育的傾向就越低,而且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都適用。

應對人口的過速增長,除了提高生產力外,城市化無疑是個重要的措施,城市可以容納的人口密度比鄉村要高出許多。美國的城鎮居民從19世紀初的10%發展到20世紀初的90%。這100年左右的時間裡,世界最大的城市從十個有七個在亞洲,變化到有八個集中到了歐洲和北美。在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裡,上海的居住人口至少增加了150%,在目前全球的十個超級城市中排第九,而亞洲重新佔了七個。除日本東京(3200.5萬)超大,上海(1600.7萬)和第二位韓國首爾(2000.6萬)及第十位菲律賓的馬尼拉(1600.3萬)其實都不相伯仲。

本文的興趣,當然是集中在城市化過程中,陰陽之間的合理平衡。這個考慮的重要性,筆者認為,是越來越緊迫了。第一,城市化的速度在放慢。30年來的高速城市化,使得我國人口居住在城鎮的從20%多提高到了目前的46%。進一步的城市化將更強調品質而非速度,主要是「陰」的內涵;第二,女性工作者的供應明顯慢於男性,而性別結構的失衡會越來越制約高品質的城市服務。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解析美國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時指出,城市化所需要的各類服務將越來越倚重「陰性」就業,不管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是如此。中國和許多發展中地區一樣,傳統上偏愛男孩,因此新生嬰兒的性別結構達到了100:120,嚴重偏離了天然的100:106的陰陽比例,有些地區一度甚至偏誤到100:129。長期扭曲的後果很嚴重,目前已經多出的2500萬男童,將來在就業和婚戀上都很有困難。更令人不安的是,「光棍」過於集中的地方,陰陽得不到平衡的結果之一,男性荷爾蒙會聚集到危險的高水平,從而對社會安定和正常秩序構成威脅。歷史上各國社會治安的經驗無不驗證這個規律。

從韓國的經驗來看,它目前的國民總和生育率已經降到了1.2左右,甚至比法國還低。總和生育率的變化取決於女性,她們的基數規模和個人的生育意願。從個人的意願來看,韓國的婦女的教育程度和就業收入隨著國家發展和經濟的崛起,有了極大的提升。

結果之一,是她們的生育和成婚的意願大打折扣,選擇晚婚甚至獨身的婦女越來越多,即使結了婚她們也不願多生孩子。從女性的基數規模來看,由於韓國有偏愛男孩的傳統,新生兒的性別曾嚴重失衡。這種傾向近年來雖說已得到糾正,但慣性仍在延續:韓國家庭的第一胎的男女性別比是104:100,但第二胎的男女性別比就變成了113:100,第三胎的這個比例上升到185:100,而第四胎的比例就更達209:100。人為選擇非常明顯。將來形成勞動力和婚齡人群的性別結構,自然也是嚴重扭曲的。對於韓國改變人口萎縮趨勢的努力,上述的兩個因素構成了艱巨挑戰。

剩男的困擾遠超剩女

因此,剩男引起的困擾要遠比剩女來得嚴重。歷史的經驗一再證明,戰爭的浩劫之中,男性的喪失要大得多,但人口並不難迅速得到恢復。因為人類的生殖能力結構的性別差異極大,比例過小的男性能輕易使大比例的女子懷孕生育。反之卻不可能,性別結構嚴重失調的情況下,過剩的男性卻無法使人口恢復正常。他們甚至無法正常娶妻生子,其負面的影響將是多方位和深遠的。

例如,日本的房地產市場長期走下坡路時,最大的因素其實是日本人口規模的減縮、更嚴重的人口老齡化、人口撫養比劇減。日本的另一個問題是女性勞動潛力的巨大浪費。

這個話題也相當有趣,這裡有一個簡單數據對比,就可以顯示日本這種失調的嚴重性:日本得到大學學位的有一半以上是女性,但畢業後女性就業的不足三分之二,自願放棄工作機會的高達73%,而後自願恢復工作的女子,能夠找到工作的只有43%,其中還有許多不是全職的工作。相對照的是,美國完成大學教育的女性不謀求全職崗位的不到30%,而後自願恢復工作而能找到職位的有73%。

假如我們能從上面的觀察得到些教益的話,我相信,從上海來看,女性的職業生涯將得到更多的重視;從全國範圍來看,女性發展的機會將比男性更有利。(這點上沒看明白為毛這樣結論)

從個人層面看,女性將有更寬廣的挑選餘地。老徐選擇晚婚或者不婚,是她獨立自主和能力的表現,而非被迫「剩下」的結果。當然她的基因如此之佳,不給中華民族添個寶寶,未免是個大浪費。被迫「剩下」的,其實是男孩子們,目前孩子性別結構失衡,遲早會嚴重損害男子的利益。

從家庭層面看,人們發覺給兒子娶媳婦將變得困難起來,也許你必須築巢才能迎鳳。有時你買了房子幫兒子娶親,還不能如願以償。

從政策層面看,筆者以為,首先,上海要避免像廣東那樣,在替「一胎制」鬆綁時,規定要第一胎是女孩的情況下才能允許生第二胎,最好能直接允許生兩個。其次,作為城市長期發展的規劃,要研究、收集、公佈上海所需要的「陰和陽」的技能結構,並據以預測需要多少「陰性」人才和多少「陽性」人才,以便在培訓上有所導向,在順應市場需求上未雨綢繆。

這方面有可供借鑑的做法,例如,美國的城市不但公佈就業的平均薪資,而且按職崗的「陰陽性質」分類,分別列出體力型、人際溝通型、分析型(physical、social and analytic)工作的平均報酬和市場對它們的需求強弱。

這類信息非常有用,能幫助城市化進程裡的各方有效地進行決策。

(作者係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商學院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7

【專訪周小川之二】貨幣政策如何權衡

http://economy.caixin.com/2011-12-31/100344782.html

 財新《新世紀》:那麼如何評估今年綜合使用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實現調控目標的效果呢?

周小川:這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使用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的頻率和力度不一樣,如果只看調整次數,似乎是數量工具用的頻率高了一些,但需要看不同工具所產生的不同力度的調整效果。二是流動性過剩時須收縮,要對現有的流動性存量基數有一個估計,才能判斷政策調整的力度是否合適。三是對中性的判斷,由於有國際收支順差,就要有數量型對沖,對衝到一定程度才是中性的,也就是要從量上區分數量緊縮、數量中性,還是數量寬鬆。

當然,還必須要看到數量政策和價格政策的互作用,事實上它們是連通的。這從銀行間市場短期拆借利率考察就會看得比較清楚,數量調整會帶來價格反應;反之,利率調整也帶來流動性的數量變化。

財新《新世紀》:最近兩個月,人民幣的外匯佔款持續減少,這對於貨幣政策的選擇來說,是不是贏得了一定的空間?

周小川:我們的貨幣政策調整空間一直都是比較大的。2009年初,我們避免了掉入流動性陷阱。這些年運作下來,從貨幣政策工具的角度來看都是可松可緊的。政策的權衡主要是在宏觀調控目標本身,比如是較多追求高就業還是較多追求低通脹,需要反覆琢磨追求一個平衡的目標。另外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會影響政策目標的變化。事實上,只要政策目標確定,在貨幣政策的工具使用上,空間一直比較大,流動性放鬆或收緊,價格調高或調低都有辦法。

當然這裡面也會有一些牽制因素,每一種政策選擇都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東、中、西部經濟狀況不一致,國際、國內不同步,會產生套戥機會。比如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是零利率,中國利率高,就會有套戥的出現。只要套戥不是規模巨大,就是一個政策正負效果的權衡問題,要看政策主效果達到了沒有,負作用有多大,負作用是主流還是支流,等等,需要作出判斷。在國際國內經濟發展不同步的情況下,客觀上說,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總量政策是不存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