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16 11:24 編輯 滴滴、快的合並:從水火不容到情人節閃婚,到底為何? 作者:雷建平等 導讀:兩家公司在合並後,人員架構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節來臨之際,打車軟件市場最大變局發生。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當天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雙方確定,在春節後的適當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滴滴打車CEO程維展望了新公司的願景。他表示,中國移動出行的快速發展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節約地面交通資源,並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困境。更重要的是,通過移動出行平臺,人們開始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並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實現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 快的打車CEO呂傳偉表示,雙方合並後,將集中兩家公司的優勢技術、產品人才,不斷推出更為完美的出行服務產品,進一步加速市場拓展速度,產生更多的攜同效應,提升整體競爭力,更積極有效地推動整個移動出行行業的發展。 據透露,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在經過長期的價格大戰後,雙方公司管理層經過反複溝通與交流,最終達成共識,決定兩家公司進行戰略合並。 雙方未透露持股比例和新公司估值。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並後估值或將達到60億美元。 ![]() 騰訊和阿里兩家巨頭分別入股後,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也成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獲取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橋頭堡。2014年1月滴滴打車宣布與微信合作,支持微信支付功能,與此同時微信中也添加了滴滴打車的入口;快的打車則在2013年8接入了支付寶,二者在移動支付方面的角力開始凸顯。 業務方面,隨著打車軟件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市場格局已經穩定,有著更大增量的專車成為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新戰場。滴滴打車在2014年8月在北京啟動專車業務“滴滴專車”,快的打車則於同年7月宣布推出專車業務“一號專車”。就在今年年初,二者一前一後宣布了進軍企業版服務,比拼開始蔓延到商務用車市場。 雙方解釋合並原因時指出, “專車領域面臨著各種新的變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代駕、拼車、公交、地鐵等更廣泛的移動出行領域,雙方均面臨著各種挑戰與風險。作為行業的先行者,更需聚集移動互聯網精英人才,獨立地順應市場與用戶需求來發展。” 滴滴快的合並後,將成為中國移動出行領域單一最大企業。目前該市場的競爭者還包括易到用車和已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打車巨頭Uber等,不久前國內租車領域最大企業神州租車亦宣布進入專車服務市場。 雙方目前尚未宣布進一步的整合計劃,但預計將花較長時間分階段進行。 對滴滴、快的合並案的核心七問 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作為打車軟件史上最重磅級的一起合並,交易背後的細節非常值得關註,有媒體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進行了梳理。 1,合並是由誰推動的? 滴滴CEO程維今日發出的內部郵件顯示,1月21日,其與滴滴總裁柳青鄧冉在深圳啟動了一個秘密項目:情人節計劃,並希望在情人節前完成該計劃,“22天後,我們做到了。” 滴滴總裁柳青今天也對媒體表示,雙方從1月22日開始正式接觸,至上周末前達成,並迅速完成股東各方面簽字。柳青還特意強調:“這次合並是兩家公司管理團隊主導,不像外界所說的源於投資方博弈。” 2,合並的原因是什麽? 快的CEO呂傳偉在內部郵件中表示,在城市移動出行領域的發展前景上,兩家公司已經建立了共同的願景,這是決定戰略合並的最大原因,其它原因還有惡性的大規模持續燒錢的競爭不可持續;合並是雙方的所有投資人共同的強烈期望。 除了財務因素外,合並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 3,公司高管如何任命?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此外,柳青還將擔任新公司總裁。 柳青提到,之所以實施Co-CEO制度,是為了保持公司運營的穩定。 4,兩家公司怎麽整合? 官方聲明稱,兩家公司的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此外,快的內部郵件稱,兩家公司“合並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 柳青則表示,過渡期可能會有6個月,但未來兩家公司肯定是一個團隊。出行業務非常多元化,今年兩家公司都要在移動出行領域推出新業務,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前端、後臺、數據都會逐漸整合在一起。 柳青還提到,為了更好地實現整合,雙方成立了整合辦公室,辦公室成員是雙方公司的核心高管。 5,兩家公司合並後估值多少? 在滴滴快的宣布合並的前一天,《華爾街日報》稱新公司的估值將達到60億美元。此前有媒體報道顯示,滴滴最新估值約35億美元,快的最新估值達到了20億美元,但柳青在采訪中表示,上一輪融資額對這次交易的估值,沒有太直接關系。 程維在內部郵件中表示,此次合並創造了三個紀錄,其中之一是最快創造了一家中國前十的互聯網公司。從目前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格局來看,如果想躋身前十, 60億美元的市值或估值確實是一道門檻。因此,《華爾街日報》給出的60億美元的數字可信度較高。 6,兩家公司合並是否涉嫌壟斷? 兩家合並的消息正式公布後,外界一直關心新公司是否涉嫌壟斷的問題。 快的資深副總裁陶然今天在社交媒體中表示,城市出行這個市場非常大,不光是出租車、專車,還有代駕、公交、地鐵等,兩家公司在出行市場中只占到非常小的比例,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壟斷。 7,合並後補貼會不會停止? 柳青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王允彤和姜美羊的采訪時表示:滴滴和快的合並後,新公司在出行領域會更加多元化,除了現有的出租車和專車,還將在公交、拼車、代駕等領域有新的業務推出。老客戶未來可能將效仿航空公司,實行會員制,用積分享受更好的服務,針對新客戶,可能還會沿用過去的補貼政策,繼續培養客戶認知度和使用習慣目前仍非常重要。 下列組圖為滴滴與快的的合作方案: ![]() ![]() ![]() 來源:騰訊科技,艾瑞網等 |
易到用車稱,已於近日正式向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家發改委舉報滴滴和快的的合並行為未按要求向有關部門申報、嚴重違反中國《壟斷法》,請求立案調查並禁止兩家公司合並。
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家公司在未合並前就展開了“燒錢大戰”,在事實上支配了行業內的市場規則,一旦合並成功,無疑會綁架行業規則,排除和消滅市場競爭。
易到用車認為,合並方之一快的打車在其官網2014年3月披露的信息顯示:該公司司機賬戶流水達47.3億元人民幣,月均營收超千萬元,僅此一項就遠超相關法規規定的反壟斷申報標準。兩家未經申報而實施合並案件嚴重違法。兩家合並後在相關市場上的市場份額超過90%,在事實上構成了在線打車行業的寡頭壟斷,將消滅和排除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嚴重損害中國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對於易到用車的指控,滴滴快的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合並後的營業額遠未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相關標準,因此雙方尚不俱備主動申報壟斷的資格。
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稱,目前商務部還沒有收到有關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相關交易經營者集中申報。根據反壟斷法及其相關規定,經營者集中達到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事先向商務部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2月14日,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數據來源於易觀國際)
看似轟轟烈烈的“熱戀”背後,也引來了諸多質疑。據快的CEO呂傳偉介紹,此次合並是通過雙方合股的方式完成,不涉及現金交易。合並後的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由滴滴CEO程維和快的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人在“內部郵件”中均強調:管理層團隊仍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
先不論Co-CEO制度在中國企業施行的難度——企業需要一個絕對的持股者和控制者,僅看在創業公司合並、被收購後,CEO被邊緣化的例子已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那些合並、收購後被邊緣化的創業者們,並從中預測滴滴、快的合並後的走向。
Part1 合並、收購後被邊緣化的創業者
1、PayPal與X.com合並,大部分員工離職或被解雇
1999年,PayPal創立於矽谷,成立初衷是解決用戶付費問題。在這個充滿前景的市場中,PayPal面對著諸多競爭對手: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創始人馬斯克在1999年創立的X.com、大名鼎鼎的雅虎、第一銀行和易貝-富國銀行。這其中,X.com和易貝收購並開發的Billpoint對其最具威脅。
為實現持續發展,2000年3月,PayPal.com和X.com 宣稱,他們將合並成一家“全球最大的實時網上支付公司”。合並後的公司將允許用戶在網上進行款項支付和收帳業務以及實時支付網上拍賣費用,兩家公司將免費提供上述支付服務。
PayPal與X.com合並後不久,PayPal創始人泰爾就選擇了辭職,而馬斯克就任新公司CEO。馬斯克上任之後,開始對公司進行技術整修,引起了公司其他人的不滿,eBay董事會決定請回泰爾,解聘馬斯克。
PayPal企業文化的反對者並不只有馬斯克,事實上,很多X.com員工在PayPal呆的時間都不長。著名網站Yelp的首席執行官、曾經在X.com擔任工程師的傑萊米·斯多普曼表示:“X.com和PayPal曾經是競爭對手,這讓人感到難堪,而這種難堪最終演化為了沖突。大多數X.com員工選擇了離職或者被解雇。”
2、高德被阿里收購,創始人成從武變為“CEO特別顧問”
2002年7月,高德軟件公司成立,成從武開始對對導航地圖進行產業化和商業化運作,並開發完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采集工具和編輯處理平臺。
2006年10月,高德完成首輪私募融資4000萬美元,投資人包括紅杉資本、KPCB、華登國際、聯想投資等國內外著名風險基金。2010年7月1日,高德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AMAP。
2013年5月,高德宣布獲阿里巴巴2.94億美元投資,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4月,高德正式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並購協議。阿里將以每股普通股5.25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份(ADS)21.00美元的收購對價收購高德其余72%的股份。
2014年7月,阿里集團宣布高德私有化完成,阿里CEO陸兆禧將兼任高德控股CEO,原高德控股CEO成從武出任高德控股CEO特別顧問。8月,高德出現大量員工離職現象,9月,高德進一步遭遇人員流失陣痛,原高德CMO金俊離職,原高德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操盤手、高德副總裁郤建軍也掛帥而去。
3、百度收購91無線,CEO胡澤民卸任
2013年7月16日,百度宣布與網龍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出資19億美元向網龍收購其持有的91無線網絡有限公司(91無線)的57.4%股權。不足一個月後,91無線人士透露,百度於8月13日晚正式完成對91無線的收購,但其並未透露原91無線高管去留問題。
2014年2月25日,網曝91無線CEO胡澤民卸任,由百度副總裁李明遠暫代其行使職權。另外,伴隨胡澤民卸任事件同時發生的還有業務調整,原來的91無線業務被分為3大塊:1,91分發相關團隊與百度手機助手團隊合並,成立百度移動應用分發團隊,由李明遠總體負責;2,91遊戲運營業務與多酷合並,成立百度手遊運營團隊,隸屬於百度用戶消費業務群組(CBG);3,91閱讀業務將與CBG閱讀業務逐步整合。
對此,胡澤民表示自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離職,仍為百度91董事,還在繼續為百度91董事會成員幫助百度91進行更好業務整合。不過,從調整後各項業務改“姓”百度來看,百度已經全面接手91。
值得一提的是,胡澤民並不是91無線的創始人。2007年網龍用了10萬元人民幣,從80後創業者熊俊手中購得91無線前身“iPhonePCSuite”。兩年後,熊俊與網龍發生分歧,接受了創新工場投資,重新創業。
4、優酷收購土豆,原高管全部出局
2005年4月15日,王微創辦的土豆網正式上線。2005年到2010年,土豆網共完成5輪融資,2011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實土豆網本來有機會先於優酷上市,但無奈王微深陷離婚糾紛,致使IPO之路障礙頗多,最終被優酷搶先,並且差距越來越大。
2012年8月24日,優酷土豆成功合並後,王微正式辭任土豆網CEO。 收購完成後,優酷和土豆結束了魚死網破的爭奪,優酷土豆集團穩坐視頻行業第一陣營;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逐漸表現出來,財報上虧損的數字遞減。但在這背後,原土豆的高管團隊逐步被出局,半年內離職率超過50%。
2013年3月,39歲的王微開始了自己的下一個項目,2013年5月8日,王微正式通過微博對外公布,新動畫工作室的名稱定為:追光動畫。王微稱,這個項目已經從國際投資人那里募集到了數千萬美元的資金。
5、第七大道被暢遊收購後,創始團隊全部出走
2009 年,第七大道旗下遊戲《彈彈堂》一炮而紅,這個由曹凱一手創辦的公司也走向臺前。隨著公司的發展,曹凱萌生了上市的想法,但當時第七大道內部卻沒有一個人知道如何籌備上市,後來曹凱選擇與有成功上市運作經驗的搜狐合作。2011年,暢遊宣布收購第七大道68.258%的股權。
為這場交易埋下隱患的是並購協議中的一個對賭條款:如果第七大道的業績表現達到約定的標準,並且第七大道在2014年之前在納斯達克、紐交所或者香港完成首次公開募股,其非控制性股東有權將持有的股票以提前約定的價格出售給暢遊,認沽期權將於2014年到期。
雖然後來第七大道在2012年以保密形式向納斯達克遞交了上市招股書,而且已經走完上市的全部流程,但最後去納斯達克敲鐘這一步卻沒有完成,也就是說,獨立上市失敗了。這其中的原因,還不得而知。
2013年5月,暢遊提出提前完成對第七大道的全部收購,讓曹凱徹底心灰意冷,提出辭職。曹凱曾解釋道,內容制作公司上市後,難以再把精力用在做遊戲上,而變成資本運作為核心,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2014年2月20日,暢遊的內部郵件顯示,第七大道COO(首席運營官)孟治昀、CPO(首席產品官)及神曲工作室負責人胡敏已經離職。至此,第七大道創始團隊已經全部出走,各奔前程。
近日,更是傳出暢遊將出售17173和第七大道的消息,讓人不勝唏噓。
Part2 滴滴、快的合並後的7大可能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就不再一一盤點。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些公司面臨的命運幾乎是必然:合並、收購本來就是為了利益最大化和消滅競爭對手,尤其對於業務相似、團隊重合度極高的公司來說,更是如此。
2月14日,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兩家合並是為了夢想和放棄對彼此的成見,合並後,管理層會一直保持運營獨立性,未來地圖、支付等接入哪家都由用戶體驗決定。GGV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勛也稱,兩者合並後最大的挑戰在於團隊梳理,這也是未來半年的工作重心,而團隊在面臨重大調整時的挑戰在於留下最好的人才。
在此,我們不妨做一下大膽預測,看看滴滴、快的合並之後,未來會出現哪些變動:
1、任一Co-Ceo離職
此前有傳,滴滴快的持股比例為分別為52%、48%,後被否認說法不實。但從設立的Co-Ceo來看,二者持股比例很接近。創業經常會碰到“控制股權”問題。
Co-Ceo在福布斯世界500強企業中經常被使用,如甲骨文、SAP等,但要麽是權責分明,一個管運營,一個管產品技術,要麽是跨國公司,業務遍布全球。而滴滴、快的不符合任一一種情況。
很可能,Co-Ceo只是過渡階段。團隊整合、資源梳理時,必然需要一個拍板決策者。對於滴滴程維、快的呂傳偉來說,兩人都是有著多年創業經驗的創業者,從競爭對手變為同事,兩人必然互不服氣,而企業文化的融合也會發生不少摩擦和沖突。就像PayPal和x.com一樣,最後決定去留的,已經不是創始人自己。
2、員工被裁
合並後,新公司董事徐傳陞首先表示,不會裁員。但別忘了,類似的情況在京東和易迅之間就發生過。記住一句話,合並如若不裁員,那就不叫合並。招人是一回事,重疊業務被裁是另一回事。
對滴滴和快的來說,由於業務的重合性極高,所以必定會出現在同一個市場、人員過度冗余的狀況。為了更好的組建團隊、保證成本和效率,裁減員工及出現員工在波動中的大幅度離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狀況。
3、遭遇反壟斷調查
去年初,滴滴、快的一場總數額達20多億元的補貼大戰,把全國的本土打車公司都擠出去了,主要原因是後者玩不起,沒有騰訊、阿里一樣的親爹。結果滴滴、快的把對手消滅後,兩人自己卻好上了。
註意,在打車這個領域(不含專車神馬),只有老大、老二,沒有眾多老八、老九。老大、老二一合並,打車市場絕對被壟斷了。雖然,在現行《反壟斷法》里,滴滴、快的在營業額、相關領域的認定上,可能不符合條件。但現在不審查不代表未來也不會。等新公司長大了,營業額符合條件了,依然可能遭遇審查。
4、減少補貼,提高服務質量
從雙方發布的公關文已能看出,惡性的大規模的燒錢競爭不可持續。滴滴、快的進行多輪補貼大戰,雖然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了,但就像2月14日兩人在公開信中所說,出行市場規模太大,而兩家仍只占了一小部分。在繼續選擇補貼的同時,合並後的滴滴、快的應當盡快找到,並構建自己的服務優勢,在產品和服務上實現與其他對手的差異化競爭。
5、阿里、騰訊爭奪支付入口
回顧下阿里、騰訊惡性燒錢的背景,打車只是切入手段,通過支付綁定用戶進軍O2O才是目的,阿里要推支付寶,騰訊要推微信支付。現在好了,二者合並了,用戶打車用誰家的支付更好?
雖然新APP哪家都支持,但還是免不了一場惡戰。滴滴、快的是合並,但阿里、騰訊沒合並啊,微信、支付寶沒合並啊,這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可能是冷戰,也可能是熱戰。由於已是名義上的一家人,反而是滴滴、快的夾在中間不好做人。
7、或在未來6個月內IPO上市
在內部公開信中,程維稱:“未來六個月是滴滴全新的挑戰,六個月後,我們會交出答卷。”呂傳偉則說:“雙方合並後,上市計劃也會提上日程。”對滴滴快的來說,合並之後作為中國市場上一家獨大的打車服務提供公司,他們顯然有足夠的實力去美國上市,有相關人士表示:“‘ 提供及時性需求服務’的概念在美國市場很受歡迎。Uber首次公開募股到400多億,滴滴、快的合並至少也有60億~100億。”
但即便能上市,我們在這其中只能看到對資本的好處,看不到對二者公司的好處。滴滴、快的現在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自身,而是來自歷史。從歷史來看,真正能產生1+1〉2的合並案例幾乎沒有,尤其是這種實力無比接近的選手,二者都處於高速發展期。萬一失敗,代價是慘重的。
那些在一年前就被擠出局的創業者,現在可能是你們的機會。如果滴滴、快的整合失敗,請回來;如果他們整合成功,更要回來,賽道上永遠需要新勢力來打破。最後,我們用易到對這場合並的回應來結束這篇稍顯悲觀的預測稿:兩個長得特別特別像的,產品節奏一模一樣的,運營方式也一模一樣的公司,合並了。
“大,未必好。夢想,並非金錢造。”
本文記者孔明明(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微信zzxm1989),著重O2O、在線旅遊領域的報道;記者王方,著重TMT及移動互聯網方面的報道,郵箱[email protected]。本文為i黑馬原創,謝絕轉載,如轉載請聯系微信號korchagin。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易到用車稱,已於近日正式向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家發改委舉報滴滴和快的的合並行為未按要求向有關部門申報、嚴重違反中國《壟斷法》,請求立案調查並禁止兩家公司合並。
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家公司在未合並前就展開了“燒錢大戰”,在事實上支配了行業內的市場規則,一旦合並成功,無疑會綁架行業規則,排除和消滅市場競爭。
易到用車認為,合並方之一快的打車在其官網2014年3月披露的信息顯示:該公司司機賬戶流水達47.3億元人民幣,月均營收超千萬元,僅此一項就遠超相關法規規定的反壟斷申報標準。兩家未經申報而實施合並案件嚴重違法。兩家合並後在相關市場上的市場份額超過90%,在事實上構成了在線打車行業的寡頭壟斷,將消滅和排除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嚴重損害中國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對於易到用車的指控,滴滴快的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合並後的營業額遠未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相關標準,因此雙方尚不俱備主動申報壟斷的資格。
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稱,目前商務部還沒有收到有關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相關交易經營者集中申報。根據反壟斷法及其相關規定,經營者集中達到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事先向商務部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2月14日,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滴滴快的VS神州租車:決戰2015 作者:韓佩 摘要從目前的競爭態勢上看來,出租車市場的競爭已經告一段落,而出行平臺的競爭才真正開始,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專車、拼車都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燒錢的戰場。 剛剛過去的新年春節團圓飯,會不會是柳氏父女最糾結的一個團圓飯?春節長假短暫,已經到來的2015羊年卻會是柳青新事業最為關鍵的一年。 出行市場從來都不缺新聞,打車軟件更是。無論是滴滴、快的還是易到,最近都狠狠的博了次眼球,卻都冷落了最強勁的對手。 春節前的情人節,2月14日,國內市場上最大的打車軟件雙巨頭,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宣布正式合並。在他們看來,新公司的對手是Uber是易到,然而合並這一舉,在租車市場已默默耕耘多年的神州租車,卻似一夜之間大力蔓延其線上業務。而回顧神州租車過去的歷史,正是其背後大股東聯想控股一步步用錢砸出來的上市公司,柳傳誌和柳青這對父女,終於站到了同一個競爭臺上,成為了對方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節前還有傳聞稱,滴滴快的的合並媒人是柳傳誌,滴滴快的下一步就將與神州租車合並。但據鈦媒體多方打聽與了解,此消息並不準確,截至目前為止,神州租車與滴滴快的這一新用車巨頭之間的關系頗為微妙,仍是競爭為主。 神州租車的最大競爭優勢:我不是“黑車” 如果你的記性不差的話,應該還記得那位在兩個月前,說要狂砸25億元進入專車市場的CEO,他正是神州租車的創始人陸正耀。1月28日,港交所上市公司神州租車宣布進入專車領域,其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陸正耀高調喊出“補貼25億元、發展5000萬用戶”的口號。 神州租車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汽車租賃服務提供商,其業務線目前包括租車、二手車和專車。在2010年9月15日,聯想控股以“股權+債權”形式,向神州租車註資合計12億元,持股超過51%。在經歷了頗為曲折的發展之後,神州租車在2013年開始盈利,2014年9月又再次沖擊IPO,終於在港交所上市,成為國內汽車租賃行業的首個上市公司。下圖為鈦媒體整理的神州租車融資史。 ![]() “圍繞專車市場的爭奪預計還要持續兩年時間。”陸正耀在2月15日接受國內一家財經媒體采訪時如此表示。關於滴滴和快的合並的原因之一,資本市場猜測認為,正是神州租車這樣的重量級玩家們加入,給滴滴和快的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加速了他們的融合。 鈦媒體記者還留意到,在聯想控股官方網站的介紹中顯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神州租車在國內70個主要城市擁有717個直營服務網點,並在162個規模較小的城市發展了202個加盟服務網點。這也就意味著,神州專車的業務也會很快、很方便的覆蓋到這些城市。 在滴滴和快的合並之前,據易觀國際最新發布《中國打車APP市場季度監測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打車APP累計賬戶規模達1.72億元。其中快的打車、滴滴打車分別以56.5%、43.3%的比例占據中國打車APP市場99%的市場。 雖然在此前滴滴和快的占據了打車市場較大的份額,但是無論是陸正耀,還是即將成立的新“快滴”公司的總裁柳青,都公開表示過,出行市場是很大的,絕不僅止於打車這方面。 何況在專車領域,滴滴和快的仍然面臨著“黑車運營”的風險,和第三方租賃公司合作,仍是他們目前唯一的選擇。 相比之下,神州專車的優勢便大了很多。 首先在政策層面。神州專車是神州租車與第三方獨立公司優車科技旗下的聯合品牌,根據協議,神州租車將按照市場公允價格向優車科技提供長租和短租車輛,用於開展專車業務,從根本上將“專車”合法化。 其次牌照方面,租賃車輛存在牌照數量的限制,滴滴和快的難以短時間內解決牌照問題,而神州專車依靠自有平臺擁有接近6萬輛的強大車隊規模做支撐。 再次,神州租車在車隊管理、司機培訓、安全保障等線下領域有著多年的豐富經驗,從而保障了神州專車的標準服務和品質,這一點滴滴和快的也是需要時間去積累和追趕的。 奇妙的是,在這兩者的競爭中,柳家父女倆都盯上了打車的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成為了競爭對手。在21世紀經濟報道有關柳青的一篇專訪文章中有提到,“柳青並不願意將滴滴和快的的合並稱之為資本市場的斡旋和博弈,也不希望外界將滴滴和聯想控股的神州租車過多聯系在一起。” 架還沒打夠呢,都看中的是未來整個移動出行的大市場 一方面是自己家族控股的公司,另一方面是自己事業所在,讓人很難不將二者聯系起來。其次,滴滴和快的存在私家車運營的問題,也極有可能選擇和大型汽車租賃公司合作。 這些合理的推測,讓人們不禁懷疑,合並之後的新“快滴”是否會和神州租車合作? 但是神州租車很快就否認了這一點。陸正耀在《第一財經日報》的采訪中提到,“你打不打沒關系,我還跟你打呢。”他表示,現在的神州租車資金很充足,“IPO進來幾十個億,銀行有70個億左右的授信,最近又發了5億美元的債。” 而對於滴滴和快的的合並,陸正耀表示,其實和公司高管們早就有了一些推測。“它們是否合並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就把客戶服務做好,把成本結構打到最低。”此外,在采訪中還提到,有投資人希望神州收購一些同行時,他從來都是一笑置之。“我花十億、八億美元收你,我吃飽撐的,我打死你遠遠比收購你便宜。” 此外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有說法是,在滴滴和快的合並之後,快的高管團隊將套現退出,而程維柳青等人繼續帶領團隊前進,新公司上市的目標也被提上了日程。在雙方CEO給出的公開信中提到,“未來的六個月是滴滴全新的挑戰”、“六個月後,我們會交出答卷,必須漂亮!”從這樣的字眼中,我們不難判斷出,合並之後的新公司,很有可能在六個月之後沖擊IPO。 而神州租車,本身已經是一個上市公司了。 在神州接下來的布局中,陸正耀表示,此前,在進入專車市場一個多月內,神州租車已在60多個城市招募培訓了1萬多名司機,2015年將投入200億購置新車。 在快的CEO呂傳偉的公開信中提到,合並並不是句號,還有很多的業務及產品規劃會馬上展開。而滴滴的總裁柳青在采訪中也表示,對於新公司的定位,並不只是打車,而是“出行平臺”,出租車、拼車、專車都是平臺的一部分。 很顯然,在業務線的拓展方面,神州租車又會下手快一些,陸正耀表示,神州已經開始進入P2P租車汽車市場,接下來還會進入拼車市場。在未來,神州租車會形成兩主兩輔的業務架構:兩主就是自駕及專車;兩輔就是P2P租車和拼車。 而對於用戶擔心的,滴滴和快的合並之後紅包補貼是否會縮水,從目前各方的回答來看,應該仍然會處於各家激烈競爭,燒錢拉用戶的階段,但合並之後的“快滴”補貼會力度會進行一定的縮減。 柳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盡管兩家合並了,但出行市場太大了,還是要大量補貼把新的用戶拉進來。雖然補貼還會持續,但打車軟件的補貼力度預計會減少。 而陸正耀認為,快的和滴滴合並之後,出租車市場爭奪的激烈程度肯定會降低,但對目前打得火熱的專車市場並不會有太大影響。“合並之後它們會員端的成本會降低一點,原來補貼多,現在少補一點,但降低補貼後,還有易到、Uber跟你搶呢。”此外,市場上還有神州專車、AA專車這樣依靠自有平臺發展專車業務的汽車租賃公司。 從目前的競爭態勢上看來,出租車市場的競爭已經告一段落,而出行平臺的競爭才真正開始,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專車、拼車都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燒錢的戰場。 來源:鈦媒體 |
首先從百米的出租車專用平板電腦說起吧。在2012年年中項目推出前公司曾做過詳細的市場調研,其中一個調研的結論是:90%以上的出租車司機都沒有智能手機!正是基於這樣的調研數據,百米出租車司機端有自己的定制設備。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出租車司機成了智能設備普及率最高的群體之一,這件事情給我的教訓是不要太相信市場調研,因為任何市場調研的數據都是基於過去,而你的產品是面向未來的用戶。
正是因為參考了市場調研的結論,百米出租車從一開始就采用了獨有的軟件+硬件模式:司機端采用7吋的平板電腦,在這個終端上除了承載打車功能外,還搭載了應用市場、視頻廣告、遊戲及出租車公司的管理模塊——在當時幾乎所有媒體都在質疑打車軟件的盈利模式時,百米出租車的盈利模式是最為清晰的。
在百米出租車上線初期,“軟+硬”的模式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司機只需要交300元押金,就能免費領到價值1288元的平板電腦,而且隨時可以退還。這樣的優惠措施,對出租司機的誘惑是很強的,再加上公司強大的地推能力,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那段時間內,百米出租車在北京市場走在了打車軟件的前面。
百米最先完成與漁陽,新月,金銀建等公司級的合作,也是最早同960103電話叫車平臺達成合作的打車軟件。但隨著業務的進展,這種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複雜的系統使得整個技術開發的力量極為分散,面對市場變化的響應速度極慢。
記憶中公司與96103的合作在2013年1月中旬就已經談定,但與對方的電話叫車數據接入到百米的終端上一直到4月底才完成,而一直到業務停擺,百米出租車的訂單都沒能接入到對方的平臺。要知道96103平臺每天上萬的訂單和數萬輛出租車可以同時解決雞和蛋的問題,這對於早期的O2O項目是多麽的珍貴。
而幾乎是同期,滴滴同百度地圖等達成了的合作,從百度地圖客戶端上導入的叫車訂單,幫助滴滴解決了訂單少的燃眉之急,渡過了起步的最困難階段。
創業公司的資源本來就很有限,更應該把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的主流程上來,多一個環節問題就會成倍的增加。
流氓的滴滴
在打車軟件起步階段,大家都在摸索著往前走。但在這個過程中,滴滴的做法更具攻擊性。很多同事在評價競爭對手滴滴時,都用到了“流氓”兩個字。
在推廣的初期,滴滴采用了許多非常規的手段。司機沒有智能設備,滴滴的地推會幫著司機刷機,在百米的專用設備上安裝上滴滴打車;而同時安裝了滴滴和搖搖(國內第一款打車軟件)的手機,會彈出提示,引導用戶卸載搖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滴滴都會向司機端推送假訂單,司機雖然搶不到活,但會覺得是自己手慢。很多同事對滴滴的做法都很不屑,但這些確實是很有效的方式。
在競爭對手眼里,滴滴的手段是流氓的,在主管部門的眼里,滴滴卻是最不聽話的,而百米出租車卻是最聽話的。
為了杜絕黑車借助打車軟件混入出租車陣營,交通委要求打車軟件認真核實司機身份,百米出租車認真貫徹執行,司機需持有身份證,服務監督卡原件才能辦理業務。而滴滴只需要司機輸入真實姓名、出租車公司、服務監督卡號和車牌號碼,就可以通過驗證。為了體驗滴滴的流程,百米的很多同事手機里都安裝了滴滴的司機端軟件,辦公室里不時會想起滴滴的訂單呼叫聲。
交通委曾三令五申要求打車軟件不能采用加價功能,百米是言聽計從,加價功能也一直沒有列入開發日程,但滴滴卻使用加價功能大大提升了乘客打車成功率,司機也因此得到了實惠。在各大應用市場上百米出租車的軟件介紹中甚至還明確寫到:與大型出租公司合作,杜絕黑車、加價,正規可靠。
產品遇到不確定的政策或其它風險時,創業公司真的沒有必要去考慮太多的風險因素,這有可能會讓你錯失領先的機會。不確定不明朗的市場和政策環境中往往孕育著大的市場機會,而一旦形勢明朗,在陽光大道上已經擠滿了各色的競爭者。
融資:不缺錢時更好融資
打車軟件的市場格局從滴滴和快的的補貼大戰開始後就逐漸塵埃落定。但最早開始進行補貼的卻是百米出租車。
起初是補貼司機,出租司機推薦一名乘客安裝百米出租車App獎勵司機10元,推薦一名司機則獎勵20元,這樣方法確實奏效,司機的積極性很高。後期開始嘗試補貼乘客,乘客使用百米出租車成功打車,會得到話費的補貼。
在當時的出租車公司和司機眼里,百米出租車是“財大氣粗”的。百米的投資人主業是做地產的,百米出租車在起步階段就註入了上千萬的資金,而滴滴對外稱只有80萬的啟動資金。
在打車軟件逐漸走熱,各家紛紛融資時,也有不少投資機構找到百米,但當時並不差錢的百米沒有重視融資的事情。而在滴滴和快的開始燒錢大戰的時候,正趕上房地產陷入低谷,百米的資金鏈出現了問題。
不缺錢時候也要想辦法融資,別等需要更大投入時捉襟見肘,當然除了資金外,資金背後的資源更是創業公司所或缺的。
不缺錢時往往是最容易融到錢的。
後記:吃一塹長一智
有了在百米出租車的教訓,在開始一個全新的紅包易項目時候,我考慮的是先用最簡單的方式去驗證業務模式。
拿出業務需求後,產品及研發給出的開發時間需要三個月,我們一起刪減掉非核心的功能,部分功能先用人工輔助完成,最後只用了兩周多時間就完成了第一個版本。這個版本投向市場測試後,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期。我們開始從需求審視產品:紅包易定位空閑時間變現平臺,第一個版本我們希望借助紅包達到吸引新用戶、分享和訂單轉化等功能,可能的問題是功能太多不聚焦。
第二個版本我們聚焦在吸引新用戶一個功能點上,同樣用最短的時間內開發完成後再次推向市場,這一次效果出奇的好。試想一下,如果第一個版本花費幾個月時間具備“完整”的功能,重新做產品方向的調整時,包袱就會很重,對整個團隊的打擊會很大,這個產品很可能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一直走下去。
最近我面試一個做過拼車項目的產品經理時,他向我展示了1.0版本的產品原型圖,其複雜程度讓我瞠目結舌,最終的結果是1.0產品還沒有開發完成,天使輪的資金就已經花光,項目面臨停擺的風險。
很多公司的衰敗都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清楚記得百米出租車在最後一段時間里,每一個身在其中的同事無論高管還是普通員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百米出租車一步步走向沒落,那種牛入泥潭般的無力感至今想起都感覺很可怕。
“如果你要去創業,多花點時間思考別人為什麽失敗,不要去思考別人為什麽成功”馬雲曾經這樣告誡創業者。我知道創業路上還有很多坑等著我去跌倒,錯誤在所難免,重要的是能夠及時發現自己在犯錯,並且還能夠保留爬起來的體力。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孫誌剛,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5月13日,滴滴快的向新浪科技表示,公司已在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目前專車、出租車業務正常展開,不受影響。 (新華社/圖)
繼Uber在廣州、成都被查之後,滴滴快的在河南洛陽辦事處也被查了。5月13日,滴滴快的向新浪科技表示,公司已在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目前專車、出租車業務正常展開,不受影響。
不過,洛陽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向人民網表示,根據國家相關法規,打車軟件是合法的,只要其不掛靠私家車運營,洛陽交通局是支持打車軟件的發展的。
因此,洛陽市交通局認為,這次的“查封”事件,不排除有人進行炒作。
5月12日,微信公眾平臺出租之道最先在發布消息,洛陽市出租車司機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全面卸載了打車軟件,還經常配合交通執法部門打擊非法專車。
至於卸載的原因,澎湃新聞了解到,不少出租車司機認為是打車軟件將生意導到了專車上,出租車生意日漸慘淡。因此,當地出租車司機聯合起來,通過出租車協會等組織,呼籲出租車司機不用打車軟件並卸載。
5月11日,有臺出租車又在洛陽用打車軟件接單,被其他司機發現,並叫來同行圍堵了這臺使用打車軟件的出租車。大批司機開車到位於310國道的滴滴打車公司洛陽辦事處,要求工作人員把異地營運者的打車軟件卸載,但是遭到拒絕。
之後,工商部門到場,查封了滴滴打車公司洛陽辦事處,並帶走公司相關人員和電腦等調查,緊接著,工商部門又到相距500左右的機場路,把快的打車的辦事處一並查封了。
這次洛陽爆發的抑制打車軟件,說到底,還是專車與出租車之爭。
盡管不少專車平臺都強調專車乘客和出租車乘客的重合度並不高。但是,隨著各式各樣的專車補貼湧入,坐專車和出租車的費用相差並不大,相比之下,專車還更加幹凈整潔。
另據第一財經網介紹,今年3月起,作為專車市場後來者的神州專車宣布未來3個月持續“充100送100”活動,價格將低於其他專車以及出租車。3月21日,滴滴和快的宣布再投入補貼10億元。
據悉,由於行業利潤降低,從去年開始,不少出租車駕駛員已經先後轉行去開專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