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樓繼偉:曹德旺事件屬個例 養老保險費率有條件進一步下降

近日,財政部原部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回應了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談中國制造業成本高而赴美投資話題,澄清了世界銀行關於中國企業稅費負擔全球排名12問題。

樓繼偉表示,未來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劃轉部分國有資本補充社保基金後,我國就有條件進一步降低目前的養老保險費率。

曹德旺算個案不必過分解讀

近期,曹德旺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談及中國制造業成本高,企業稅費負擔重,這在全國掀起一場關於企業成本尤其是稅費負擔的大討論。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認為,曹德旺等一些個案有其特殊性,不必過分解讀。

樓繼偉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首先要看到曹德旺所涉行業的特殊性。汽車玻璃制造業不適合長距離遠洋運輸,到銷售目的地投資是出於客觀需要。就該行業生產要素成本而言,美國的確有優勢,電力、天然氣等能源成本低,制造業土地價格低,運輸成本也不高。

從稅負成本看,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5%,中國稅率是25%。對於有觀點質疑中國征收增值稅而美國沒有,樓繼偉認為中美稅制結構不同,對應中國增值稅,美國實際要征收銷售稅,不過稅負不反映在汽車玻璃生產環節的增值上,而是落在汽車整車銷售環節,因此不能脫離兩國稅制特點看問題。

樓繼偉認為,曹德旺事件屬於個案,並非普遍現象。“要看到,曹德旺並沒有把自己全部的玻璃制造都搬到美國,大量業務還在國內。中國國內市場潛力依然巨大。”

不過,樓繼偉也坦承,中美企業負擔是有差距的,包括“五險一金”,美國大公司在稅優安排下普遍都為員工提供商業醫療保險作為非工資福利,雖然不是強制,但這塊沒有納入社保成本。

他指出,為降低企業社保負擔,2016年我國階段性降低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失業保險費率。未來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劃轉部分國有資本補充社保基金後,我國就有條件進一步降低目前的養老保險費率。另外從現實情況看,因激勵約束機制不足和監管不夠,企業實際承擔的養老保險等費率要低於名義水平,實際繳費費基也比規定的小。

此外,他強調,中國的確存在土地成本高、勞動力成本優勢趨弱、利率較高、企業利潤率下降等客觀問題,“企業家們的擔心,正是下一步降成本要努力的方向”。

宏觀稅負比世行總稅率更能說明問題

去年底,世界銀行公布了《世界納稅指數2017》,其中計算了190個經濟體反映企業稅費負擔指標的總稅率,中國總稅率為68%,全球排名第12位。

《世界納稅指數》中國數據的采集人之一、普華永道中國稅收政策服務合夥人梅杞成介紹,世界銀行2007年開始發布《世界納稅指數》,今年是第11版。往年的《世界納稅指數》有三個分指標:總稅率、納稅人申報繳稅付出的時間、納稅次數。《世界納稅指數2017》增加了納稅後指數,主要是指退稅手續、接受稅務檢查等因素。

世界銀行將以上四個分指標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加總,形成各經濟體的納稅指數排名,同時公布四個分指標。

《世界納稅指數2017》中,中國的納稅指數排名為131,即世界排名第131位(樣本經濟體總數為190個)。其中,總稅率為68%(商業利潤總稅率,即樣本公司繳納的全部稅費占其扣除所有稅費前的利潤的比重,下同),排名為全球稅負最重第12位。

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企業稅費負擔全球排在第12位?這需要詳細了解該指數編制方法。

梅杞成表示,指數所依據的並不是各經濟體的宏觀數據,而是由世界銀行工作組提供一個模擬的從事傳統人工密集制造業的中型企業,根據各經濟體的稅種稅率推算出企業總稅負(不包括個人負擔稅負)。

“顯然,由於各經濟體的產業結構、成本結構、發展階段、稅收制度傾向(例如側重企業稅還是個人稅)等因素往往存在較大差異,所得出的指數和排名只能反映各經濟體稅負的某一方面,未必代表各經濟體的全面情況。”梅杞成稱。

而且這一指數所依據的數據是2015年的,也反映不出中國企業減負的最新情況。

“世行測算的總稅率屬於微觀稅負分析,其指標範圍和數據的選取與通行算法差異較大,用這一指標作國與國之間橫向稅負比較意義不大。”樓繼偉說。

“比較稅負,關鍵看宏觀稅負,即總收入與名義GDP的比值。”樓繼偉說,如果不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014、2015年我國宏觀稅負均為29%左右,如果計入國有土地出讓凈收益,宏觀稅負分別為30.2%和29.8%。“從國際比較來看,無論哪個口徑,我國宏觀稅負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83

樓繼偉:1370億元地方養老金入市 投資股市比例少

3月1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8時,列席會議的部長們在北大廳北門通向萬人大會堂的通道接受媒體短暫采訪。樓繼偉介紹,目前社保基金理事會已與7個省市簽訂委托投資合同,到賬資金1370億元。社保基金可以忍受更大的年度波動,養老金結余來源於委托,波動不能很大,收益率也不會很高。養老基金受托的部分要求95%以上當年不發生虧損,配置股票比例很低。現在剛開始1370億各地委托的基金來自於投保人的階段性結余,這部分也開始入市,它能夠投資於股票的比例少。

提問:

我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兩個問題,第一個,社會保障基金關系國家的穩定和百姓的命運,大家都很關心運作的安全性和投資效益。我們想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特別是有哪些措施能夠確保基金的安全;再一個,社保基金去年末在滬深兩市新增了6個賬戶,被市場解讀為養老金準備入市的信號,您對此做何評價?養老金是否會沿用社保資金的投資運營模式?

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 樓繼偉: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概念。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了兩部分資金,最大一部分是全國社保基金,這一部分基金是財政托管形成,在去年底已經超過了16000億人民幣的規模。第二部分比較小,是養老保險基金階段性結余,這個已經同7個省市簽訂了合約,承諾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3600億,目前已經到賬了1370億。

第一部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期限,提法是應對老年化的到來,來自於財政撥款,因此可以忍受更大的年度波動,而取得更好的長期回報。第二部分來自於各地的委托,委托有期限,這個波動率就不能大,當然收益率相對也比較低。大家都知道,存款保險是最沒波動率的,債券其次,波動率最大的是股票,所以要忍受大的波動率那就可以多配點股票。像養老保險基金受托這部分,我們要求95%以上的概率當年不發生虧損,所以配置的股票比例是比較低的。因此可以說兩句話,第一,誰也保證不了只賺不賠,只是說多少概率之下不賠,我們設定的90%、95%兩個基金不一樣。第二,所謂社保基金入市,早就入市了,入市十幾年了,社保基金從2011年開始投資,已經17年了,一直在市場,但是它投入的股票比例比較小。現在剛開始1370億各地委托的基金來自於投保人的階段性結余,這部分也開始入市,它能夠投資於股票的比例更少,因為我們是對委托人有承諾的,他們一般委托的期限比較短,都是五年,五年時間內如果有大的虧損,五年我就不可能平衡,所以投資的就比較保守。對你這個問題,我大致這麽回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75

樓繼偉:反全球化措施阻擋不了全球化

“各國之間的平衡關系,特別是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反全球化的措施阻擋不了全球化,反而降低了國民福祉,削弱了改善收入分配的財政基礎。”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19日在演講中如此說。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3月18~20日在北京舉行,樓繼偉出席並發表了題為“塑造未來社會的關鍵趨勢”的演講。

“全球面臨總需求不足和總供給提升的障礙,如何良性提高總需求、可持續性地改善總供給的能力,是近中期的關鍵。”樓繼偉在演講開頭提出了全球面臨的近中期的問題。

總供給一側的脆弱性怎麽造成的?樓繼偉的回答是,基本上是由於過度的管制、過高的福利、民粹化的傾向,造成勞動力市場流動性、靈活性不足,基礎設施建設的動員能力不足和技術創新不足,引發了總供給的能力提升障礙。

樓繼偉表示,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內的政策確實可以增加杠桿,階段性增加總需求,防止危機快速蔓延,並且利用好這一喘息的時機,抓緊進行包括金融監管改進和結構性改革在內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改善總供給能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既應對了短期危機,又建立起了中長期良性的增長機制,財政貨幣政策就可以逐步去杠桿,經濟進入恢複性和可持續增長。

“但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加杠桿給經濟穩定造成了幻象,使得人們不願意忍受改革的陣痛。”樓繼偉表示,如果浪費掉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買來的時間,那麽政策空間會越來越小,最終需要在緊貨幣、緊財政的條件下進行改革,陣痛會更加劇烈,就更難凝聚共識,容易滑向左傾或者右傾的民粹主義。

樓繼偉認為,科技進步正在加快重塑經濟和社會結構。他以人工智能、3D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為例,強調科技創新將改變經濟、社會結構,就業形態和收入分配等。

在樓繼偉看來,全球化是資本、技術、可貿易產品和服務,以及勞動力、土地等跨疆域的配置。由於各國發展階段、人口結構、自然條件的不同,全球化優化的資源配置是多贏的,各國都在受益。其中,土地雖然無法物理性流動,但其使用形態仍然受全球化的影響。資本、技術、貿易產品和服務的流動性要強得多,也是難以管制的。

“過多的管制和壁壘會呈現雙輸或者多輸的結果。短期的跨境資本流動是不是有好處,這是不確定性的。而且在金融監管之下,大家在考慮如何合作,對短期的跨境資本流動進行合作監管。”樓繼偉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95

樓繼偉:美國未具加息條件

1 : GS(14)@2015-10-13 02:24: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12/news/ec_ecd1.htm


【明報專訊】美元加息時間撲朔迷離, 正在秘魯利馬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年會的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也表態。人民網引述他稱,環球經濟普遍不明朗,美國經濟雖復甦較好,但應承擔更多全球責任,現在不具備加息條件。

樓繼偉表示,現時發達國家復蘇乏力,歐洲部分國家進行結構性改革後雖有起色,但又面臨地緣政治、難民衝擊等問題,強調現在不具備加息條件。他稱,中國正力推結構性改革,過分依靠政府投資、房地產的經濟增長並不可持久,指望中國經濟繼續超高速增長是不現實的,增速適度下降是健康的過程。

曾俊華:排除中國TPP難作為

同樣在秘魯參加年會的還有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他在網誌除談及會把握與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會面機會,詢問美國加息步伐外,也就美國牽頭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協議)表態,稱香港是自由貿易的忠實支持者,歡迎任何能夠便利國際貿易的協定,而針對TPP旨在於圍堵中國的評論,他稱,中國是TPP的締約成員中最主要貿易伙伴, 作為一項自由貿易協議若將個別國家或地方排除在外,是與協定宗旨背道而馳,也會令其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86

樓繼偉:內地債務風險受控

1 : GS(14)@2016-10-10 04:26:05

【本報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敦促各國降低債務水平,否則或觸發新一輪環球金融及經濟危機,其中提到中國債務顯著擴張問題。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出席G20峯會時回應強調,中央政府的債務管理健全,且比例只佔GDP約15.8%;又指對於擴張速度較快的地方債務,當局已加強管理,整體而言中國政府的債務風險仍然受控。他續指,現時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已取得明顯成效,當中新增就業數量持續上升,目前6.7%的GDP增速實現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劉稱,雖然改革任務仍然繁重,但將有力促進經濟中長期可持續增長。被問到目前國際及地緣政治風險頻發、英國脫歐及各國大選等因素對環球經濟的影響,樓繼偉稱金融市場一般對政治風險過度反應,各種不確定將通過金融市場的波動放大。他指各國應就自身條件調整政策,宏觀審慎監管金融系統,避免把納稅人捲入救市的現象再次發生,並建議發展綠色金融,支持中小型企業發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09/197952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2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