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租赁过渡三四年 杜双华团队或撤离日钢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5/20090915034207212.html


每经记者  张超  发自日照

        在按照重组协议租赁经营一手创办的日照钢铁后,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第一次做出了“撤出日照”的假设。

        “即使我们这个团队撤出日照了,也不能让接管的人说日钢给山钢留了个烂班子、贪队伍。”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日照钢铁集团 (以下简称日钢)9月7日召开的150多位厂部级以上职员参加的内部协调会的会议记录上,杜双华如此表述,这也迎合了外界对这位燕赵汉子将退出日钢的猜 测。

        “按照协议内容约定,签约后我们原管理团队将作为租赁方继续经营管理日钢资产,直到山钢日照新公司一期投产之后为止。”杜双华对山钢重组日钢过渡期进行部署,该会议的主旨就是传达9月6日山钢重组日钢的协议。

租赁期为谈判预留时间

        “山钢给了我们3、4年的租赁期,重组后盈亏自负。一方面是对我们的补偿,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莫大的信任。”杜双华说。

        这个租赁期即是此前媒体报道的“过渡期”。山东省国资委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省政府正在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规划,其中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是“三带”中的“一带”,“精品钢基地规划已经基本完成。”

        “山钢日照精品钢项目建成投产大概需要三~五年(建设)周期。”日钢秘书处主任赵永钦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在这一时间内,日钢现有管理层仍旧负责企业的运转管理。“这个过程短则三年、长则四年。”杜双华也证实。

        记者在日照调查期间发现,虽然刚刚签约了没几天,精品钢基地也没有动工建设,但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已经注册成立,并在日照市建设银 行济南路分行租赁了办公场所。“两个月前他们(山钢)就在这里了,铁矿石(办公室)也在这里。”银行一楼的保安告诉记者。昨天,山钢内部人士证实,该办公 室“已经运作了很长时间。”

        “山钢‘收编’日钢的决心由来已久,只不过涉及各项经营细节,才久拖未决。”有商务部研究员表示。

        “现在的(重组协议)只是达成了一个大的框架,具体的人、财、物还在进行进一步的谈判。”日钢集团方姓女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双方已经在日照成立了专门的谈判小组,谈判内容“包括资产、债务债权、人员安置、土地等30多项”。

        “(谈判)刚刚开始。”记者昨天致电该办公室时,相关人士拒绝透露谈判进程,并表示谈判结果须汇报山东省政府后才能对外发布。

        “谈判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赵永钦也表示,此前协议中规定180天内完成谈判,但鉴于30多个细节谈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80天只是基本设想,也可能延期。”

        “租赁期是给(具体细节)谈判预留的时间。”上述研究员表示,租赁期截至  “山钢日照新公司一期投产”是个含混的时间节点,协议的细节 谈判将成为租赁期长短的有效依据,但他认为谈判周期也很难缩短。“开源控股近30%的股权、两万多名员工去留等问题最为棘手。”

杜双华酝酿撤退?

        一向沉默寡言的杜双华9月7日首次露出了“撤出”的口风,虽然仅仅是一个假设,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个假设是杜双华团队“留给未来的台阶”。

        “杜双华已经多次阻止山钢入主,甚至动用‘借壳上市’等招数,与山钢和政府交恶已经非常明显。”有社科院研究人士说,租赁期结束后,日钢 将成为山东省国资委下属企业,其人事任命须通过国资委和山钢审批。重组之后,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将发生相应调整,同时为保证下属企业“听话”,“ 山钢人”会大量进入新日钢,这也将挤压杜双华团队的生存空间。

        实际上,虽然重组细节尚未确定,但山东省方面已经有了“去杜双华化”的框架,即推动日钢新公司整体上市,并通过二级市场全面回购杜双华等原股东所持33%的股权,以实现山钢完全控股日钢。

        昨天,日钢管理人士已向记者默认该框架确实存在,但他拒绝对杜双华关于“团队退出日钢”的假设作出评论。

        记者在日钢家属区随机采访发现,超过半数的受访员工认同“团队退出日钢”的假设。

        在双方签署的协议里,明确要求杜双华租赁期内必须在任。那租赁期结束后呢?

        “需要听从省里的任命。”赵永钦答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4

到三四線城市去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5758&time=2011-03-12&cl=115&page=all

房地產商和社會流動性正迅速從一二線城市擠出,向政策相對寬鬆的三四線城市再次集結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李慎

 

  就在一二線城市限購調控逐漸加碼之時,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正展開一幅「大干快上」的火熱藍圖。

  一家總部設在北京的房地產諮詢公司,近期遍訪三四線城市,瞭解各地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態度及經濟發展情況、市場容量。「從2010年年底開 始,我們開始感覺到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高歌猛進,房價上漲厲害。」該公司總經理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據他描述,在很多三四線城市,大批項目 正在開工建設,有的兩年前連一棟寫字樓都沒有的城市,現在同時在建20多個酒店和購物中心,「這樣的場面,令我們不得不感嘆自己的步子邁得太晚、太慢!」

  河北省唐山市即是其中之一。在唐山這樣的房地產三線城市,萬科、萬達、綠城等開發商早已搶先進入,每一家開盤都在刷新當地最高房價,增幅高達 1000元/平方米以上。而龍湖、恆大、融創等知名開發商還在倚門待進,它們正積極與地方政府談判,希望能以千畝的圈地規模進入唐山。

  然而,現在地方政府能給開發商的優惠政策,已遠不如兩三年前了。最直接的問題是地價急劇上漲。唐山常住人口不到200萬,2008年時土地價格只有每畝30萬元,如今已漲到每畝300萬-400萬元,上漲超過10倍。

  與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二線城市不同,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容量非常有限,開發商的魚貫而入不但迅速拉升了房價,也加速了空置率的攀升。河北省某 本地開發商部門負責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唐山市每年能消化約300萬平方米的新增住宅,但根據2011年唐山市政府的規劃,市場將新增上千萬平方 米的供應,除去審批量和實際開工量存在的差距,每年仍有大約700萬-800萬平方米的供應入市。

  「顯然市場根本消化不了這麼多冗餘的供應。唐山市本地居民的住宅是比較寬裕的,新建的商品房幾乎全靠外地人和唐山市周邊縣城的人消化。」上述負責人表示。但什麼樣的外地人,會來唐山這樣的三線城市購房置業?

  類似唐山這樣的城市,在全國境內已呈遍地開花之勢。恰好一年前,一線城市「地王」升級,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或主動或被動地開展了「到二三線城市 去」的戰略部署,那時市場對二三線城市是否有泡沫尚存分歧。隨著一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演變,房地產商和社會流動性正迅速從一二線城市擠出,向政策相對寬 鬆的三四線城市再次集結。

地方大門敞開

  2008年,唐山市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2009年全市城鎮建設投資達510億元,2010年達到900億元。財新《新 世紀》記者看到的一份2011年2月10日唐山市市委下發文件顯示,2011年唐山市提出「六個提速,六大改造,六個攻堅,二十個重點項目」,共計121 個項目,總投資3606.6億元。

  龐大的城市建設計劃,錢從何來?與其他地方政府並無二致,唐山市城市建設的資金主要依賴城投融資和土地財政。前述河北省某本地開發商部門負責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唐山對土地的依賴非常重,前期投資建設花了太多錢,後期勢必要靠土地和房價來彌補。」

  「三年大變樣」的藍圖,為房地產開發商打開了大門。城東地產總經理趙國靖認為,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環渤海區域經濟明顯滯後,如果中央放開限制,地方政府思路打開,唐山所處的環渤海經濟圈有著無窮的發展潛力。

  歷史上,環渤海區域的統籌發展一直受政策限制。以河北省涿州市為例,因緊鄰首都,涿州定位為北京的「屏障」,一切以政治穩定為主,經濟發展被放到次而又次的位置,唐山市亦如此。但近年中央政策的放鬆,以及進京高鐵的開通,這些城市打開想像空間。

  城投融資和土地財政支撐了這些城市的發展大計,但城投債黑洞已引起高層重視。2011年3月1日,審計署18個特派辦和37家地方審計機關,開始了對31個省(區、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政府性債務的全面審查。

  在唐山市,城投的運營也遇到困難。城東地產、城投地產、城南地產、城北地產是隸屬於唐山市國資委的投融資與房地產開發業務平台。2010年年底 以來,這些平台下的部分房地產項目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於是,唐山市政府開始引進民營資本參與項目建設。目前,已有三個政府主導的大型項目轉讓出來, 其中一個因地質問題被擱置,其餘兩個賣給民營企業凱信地產,城東地產只代表政府參股15%。

  「唐山市政府主導了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舊城改造和各種政績工程,另外保障房還要靠商品房來補,政府旗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實力薄弱,只能指 望土地收入。」河北省某本地開發商部門負責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目前唐山市2010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尚不得而知,但根據國土部負責人3月7日在全 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披露的數據,2010年地方政府出讓金總額達2.7萬億元,同比增幅達70.4%。

  在政府助推下,各大開發商紛紛搶灘唐山。唐山南湖生態城、鳳凰新城、曹妃甸國際生態城拔地而起,萬科在南湖生態城內修建了高級別墅;香格里拉大 酒店、新天地綜合體落戶鳳凰新城;海景別墅和高爾夫球場落地唐山灣國際旅遊島;類似項目共有121個,包括各種購物廣場、商業街、寫字樓、別墅、酒店。

  但對於絕大部分唐山市民而言,這些高級住宅和五星酒店與他們無關。2008年金融危機後,唐山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一波上漲,從均價3000元漲至 目前的7000元以上,而知名開發商的湧入對抬高房地產均價「功不可沒」。河北省某本地開發商部門負責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2009年時唐山最貴 的樓盤是8000元/平方米,隨後萬達廣場開盤,把這個紀錄拉升至9000元/平方米;之後綠城開盤,紀錄又提高了1000元,達到1萬元/平方米以上。

  與此同時,房屋空置率迅速攀升。據河北省某本地開發商部門負責人測算,今年唐山市的住宅供應量可能超過市場正常需求量的2倍以上。開發商寄望於 進一步挖掘唐山市周邊縣城的置業群體。唐山市下屬的遷安、遷西等縣級城市礦產資源豐富,近年來,這些地方的礦主、煤老闆成為唐山市高檔住宅消化的主力,他 們大多數是投資需求。這種模式,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古康巴什「鬼城」的發展路徑如出一轍。

泡沫在膨脹

  所謂房地產三線城市,業界多指濟南、長沙、鄭州、西安、哈爾濱、溫州、佛山、東莞等部分省會城市或沿海較發達城市;而四線城市則指崑山、江陰、常熟、張家港、義烏、洛陽、柳州、株洲等經濟強的縣級市和內陸一般地級市。

  進軍三四線城市的趨勢始於2008年底。以地產龍頭萬科為例,2008年年報顯示,萬科在四線城市遼寧鞍山、江蘇鎮江的市場佔有率排首位,在無錫、東莞和中山等三線城市的排名進入前三。

  大片優質價廉的土地,使在一線城市難有土地入賬的開發商非常解渴。2009年初,萬科以9.48億元圈地煙台芝罘島,其後保利、海爾地產、大商 集團、龍湖等眾多開發商紛紛進入。2010年8月,龍湖地產斥資15.169億元攬下煙台市牟平區33宗地塊,總佔地面積2048畝;10月,龍湖地產又 以34億元圈下煙台養馬島36宗地塊,總面積4300餘畝。

  與一年前對進軍二三線城市還有爭議不同;如今,開發商到三四線城市去的大方向已經非常明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圈地,複製產品和服務。在具體操作模式上,各企業稍有不同,如萬達多採用在城市中心複製萬達廣場,綠城則利用近年來慣用的合營代建擴大規模。

  根據綠城2009年年報,在大本營浙江省杭州市,綠城共擁有34個項目,其中僅6個項目由綠城享有100%權益;在浙江省內(不含杭州),綠城 共擁有33個項目,其中29個為合營模式取得。在新進入的北方和中西部市場,綠城在海南、新疆、長沙、天津、青島、濰坊等地區的項目中,均採用合作方式取 得和開發土地。

  但是,不少企業由於前期調研不足,很快暴露出「水土不服」的問題。以位於唐山市中心的萬達廣場為例,此地拆遷前是一片低矮的居民樓,1976年 唐山大地震後,這裡的地基大規模塌陷,因而一直沒有修建高層建築。萬達廣場卻決定在此落地,成片的高層建築拔地而起,項目開工時曾傳出「向地基注入大量水 泥仍不見底」的傳聞。

  趙國靖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外地開發商往往忽視當地具體情況,由於地震和長期採煤,唐山市區南部遺留下1800多公頃的塌陷區。而『凹』地起高樓的項目遠不止萬達廣場一處,大部分唐山市市民是不會買這類房子的。」

  一二線城市的全面限購,通脹和投資渠道的有限使很多三四線城市成為資金追逐的新熱土。財大氣粗的晉商仍在買樓;甚至對投資非常保守的徽商最近也 開始出手了,業內人士將其視為非常重要的信號。「連保守的徽商都出手了,可見社會其他資金還是只能投向樓市,一二線限購,只能去三四線。炒那裡的地產,就 像炒姜、蒜、大豆一樣,短線且容易操作。」上述房地產諮詢公司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稱。

  信孚研究院研究員童大煥發表文章稱,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多數是由地方政府強力推動,並非市場真實需求的反映,因此房價泡沫可能更高。如果嚴厲 的限購政策將社會流動性進一步擠向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泡沫會有越吹越大的危險,也為將來留下更多類似「鬼城」「爛尾城」等的「城市化浪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5

三四線城市:盛宴抑或陷阱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4/3MMDcyXzM1NDk3MQ.html

一線城市限購持續,部分二三線城市將被納入限購,被限購的樓市資金何去何從?更多房企開始把目光投向三四線城市。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 研究中心總經理陳嘯天向本報記者直言,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盛宴才啟幕,房企對這個龐大市場的爭奪也才剛剛開始。但他同時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波限購 政策,只是擴大了限購的範圍,但並沒有給出被限購市場民間資金的出路引導,僅僅是把這些資金從一線趕到二三線再到三四線。

缺乏對資本的正確引導,資金和房企自發流向三四線城市,是機遇抑或陷阱?

三四線城市的理論機會

「過去幾年,得益於快速佈局三四線城市,高周轉企業萬科、恆大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陳嘯天指出,三四線城市在全國性房企業績增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公開資料顯示,萬科在過去7年時間內業績規模翻了20倍,2003年萬科集團全年的銷售業績僅為60億,2010年已達1000億之多,2010年萬科銷售業績突破千億時,三四線城市貢獻率上升10%。

三 四線城市對房企業績的貢獻,在恆大這家全面佈局於三四線城市的全國性房企身上體現很明顯。資料顯示,近3年時間內恆大整體業績翻了8倍,2011年半年度 銷售額429億元,同比增長達103%,迫近去年全年500億的銷售額,其中多達20%以上的銷售額來源於三、四線城市的貢獻。

據瞭解,同樣,中海、龍湖、華潤等企業加快周轉速度,也在持續擴大三、四線城市佈局的比例。

根據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和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最新發佈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發展潛力測評研究報告」指出,受到調控影響,十大重點城市成交出現萎縮,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發展逐步加快,未來成長空間可期。

我國目前擁有287個地級市,661個市,2862個縣,按照目前成交面積增長幅度預測,住宅開發市場空間依舊巨大。但十大重點城市成交佔比呈波動下滑趨勢,中小城市房地產市場發展將逐步加快。部分三四線城市近5年房地產成交面積增長率高達50%。

「大部分企業的利潤來自路徑利潤,即企業通過戰略佈局在三、四線城市業務的發展實現主要獲益。」上述報告指出,對於大型房企來說,憑藉其品牌帶來的高附加值,在這些內部價差還未拉開的三、四線城市佈局,能夠迅速造就區域標竿型的項目,獲取競爭優勢。

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副主任孫斌藝則告訴記者,需求逐步釋放是三四線城市的重要機遇所在。

該 研究報告以251座建制地級城市為研究對象,據調研結果,從房地產發展潛力百強城市區域分佈來看,東部區域共有49個地級城市入選百強,進入二十強的城市 達16個之多;中部區域共有22個城市入選房地產發展潛力百強,但無一城市進入二十強之列;西部區域有24個城市進入百強,內蒙古的包頭和鄂爾多斯以及云 南的保山進入二十強;東北區域共有5個城市進入百強,進入五十強和二十強的只有吉林市1個。

換言之,三四線城市的實力榜的區域分佈,在很大程度上將反映出房企接下來區域拓展重點的地域側重。

樓市進入高風險週期

「二三線限購擴容,被限資金流向三四線城市,但同時回流一線城市的可能性也存在,盲目進軍三四線市場,存在風險。」有不少業內人士持這樣的判斷。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從投資的角度而言,一線城市限購從嚴,房價漲幅空間被壓縮,不利於短期的投資客進場。對於三四線城市的機遇,張宏偉也表示並不確定。「二三線城市限購政策將更具靈活性,從操作層面來講,投資客進場還存在市場機會。」

換言之,二三線限購並不直接等同於三四線城市的機會。

更大的風險顯然不僅是資金流向的不確定性,更在於整個行業發展階段的風險係數正在不斷提升。

陳 嘯天指出,從國家發展方向上來說,我國已經進入社會改革為主導的發展階段,房地產行業已經由一元風險(市場層面)躍升至三元風險(市場層面、經濟層面、社 會層面)。與此同時,國家處於重大發展轉型期,住房問題已經從經濟層面上升到影響社會穩定、關乎國計民生的社會層面。「政策不斷趨緊,房價居高不下,中國 房地產行業正進入高風險週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2

郭向陽:到農村,到縣城,到三四線城市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3741.html

創始人:郭向陽
公司名稱:南京分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擴張目標:從家電、汽車行業擴展至更多行業
擴張路徑:農村市場需求分散,廠商營銷成本高,供需雙方信息流不暢通,如何在兩者之間搭起一座橋?分店借助30萬農家店,編織成一張營銷大網;通過與農家店的關聯及相關管理,為廠商提供更有效的營銷服務。

過去10多年,郭向陽一直在跑農村。先是負責TCL的農村市場開拓,後來自建公司為TCL及其他公司提供農村市場開拓工作。

在南京創立分點傳媒後,郭向陽將那些村子裡的店主發展成聯絡員、促銷員,通過他們到達農戶。按網點算的話,這樣的聯絡員或促銷員已經有30多萬,覆蓋江蘇、浙江等多個省份消費能力較好的農村地區。他的客戶是那些想進入農村市場的廠家。他的盈利方式有兩種,收的都是廠家的費用,一是基礎費用,二是銷售佣金。

廠家有促銷活動時,郭向陽的員工會給這些農家店發優惠卡,持此優惠卡購買產品,可以享受卡上定額的優惠。農家店發出去的優惠卡成功交易後,分點傳媒會將從廠家收取的費用分出一部分給農家店,但分點傳媒與這些農家店並無合同關係。

郭向陽還將組織建在縣城。縣城裡的聯絡員暗藏於醫院、銀行、政府、電力等不同機構,每個單位一兩個,一個縣平均80到100個。上個月,郭嘗試了50個縣,還沒有完全鋪開。

目前,郭向陽提供的服務主要在家電和汽車領域,並開始嘗試與中國電信合作。他面對著很多誘惑,有保健品商找上門來,儘管毛利很高,但仍然選擇了放棄。他說自己想賣一些對農村老百姓更有價值的商品。

當下郭向陽最大的苦惱是,如何管理這30萬家店。他正在啟動一輪3000萬元的融資,希望借此建立信息化系統。

除了像郭向陽這樣跑到農村建組織的,還有一些創業者選擇到三四線城市去。如十長生的王國安選擇了在三四線市場大行其道的「精品日化店」,售賣兩款具有濃厚韓系風格的品牌「韓後」和「川」。三四線城市大商場佈局稀疏,電商覆蓋也不完整,「精品日化店」店面小、租金低。蓓體施黛的戚勇也有類似策略:到對手不去的地方去,以三四線城市為重心。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84

教育 (1) – 三三四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3/16/%E6%95%99%E8%82%B2-1-%E4%B8%89%E4%B8%89%E5%9B%9B/

昨晚兒子就讀的學校舉辦了家長會討論高中如何選科,畢竟三三四是新東西,所以都勉強參加了。唉,真係…..。香港學生高分低能,高官就是高薪低能。

 

因為兒子就讀的是一般普通津校,資源十分有限,校長擘頭一句便是:我們的教學安排主要是為提升學生入大學的機率:非常正確。比哪些將自己子女放洋的高官說什麼愉快學習求學不是求分數等等廢話好得多。

 

去年是大學收新學制的學生第一年,學校開始了解大學如何看新學制了。首先,什麼希望學生能夠「文中有理、理中有文」都是廢話。文還是文,理還是理。你要修讀理科,就是要選理科的科目。你要修讀文科,當然要選文科的科目。

 

通識科又如何?似乎不是重要的科目。今年學校會將英文成績較低的學生編入中文通識科班,原因是大學一般沒有指定要英文通識科,似是說明合格就可以了。

 

選修科目方面,絕大部分學院只要求2個選修,只有律師醫生精算等等的要求較高,需要3個選修。

 

中文科要小心了,有不少名校生死在中文科上。

 

理科仍然是首選

 

首先,現時中學生跟以前的沒有很大不同,理科依然是普遍學生在中學時的首選科目。當然,大學裡理學院科學工程等等已降至不受歡迎級別,但是一般中學生還是喜歡修讀理科。

 

昨晚有家長問,既然本校理科是傳統上較強,為何依然是兩班文科兩班理科一班商科,為何不增加理科班別?校長坦言,理科生用資源較文科生多,政府沒有增加相對資源,所以沒有辦法。

 

即是說只有真正喜讀文科的同學,又或是中學成績較低或是遲起步而又沒有錢入讀直資學校的同學,才會選讀文科。而大學亦要爭奪好學生,所以收生模式其實沒有太大改變。

 

套餐A B C D … Z

 

普通津校資源十分有限,所以新學制下,一般學校是提供特定教學套餐,「幸好」理科還是主流,理科一向是較為簡單:有數學1,數學2(較深的數學理論如Calculus);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合起來大概4個套餐便足夠了。如果你的子女較為喜歡理科而成績可以的話,選科較為容易,跟以前分別很少。可以的話,修讀較深的數學也不錯,將來修讀高深學問很有幫助。〔不過我觀察所得,時下學生的數學能力似乎下降中。〕

 

文科的話,昨日校長列出三十多個套餐,學生可以跟自己喜好去排優先次序,然後學校根據資源及學生成績去分派。不幸的是,如果你的子女不喜歡文科而又成績不太好的話,又沒有錢放洋或入直資,幾拾個餐,真係好慘。資源不足下,有很多選擇的後果最後可能是等於沒有選擇。

 

選錯了,怎麼辦?

 

有家長問,如果中四時,發現選擇的科目不對勁,完全不合學生的性格,可以怎麼辦?校長坦言,學校一般不會讓學生轉科。如果開出先例,幾拾個套餐下的學生都轉來轉去,學校沒有資源去配合。

 

 

咁,即係點呀

 

-有錢人,繼續沒有問題

-成績好的學生 (~20%),沒有問題,教育生態沒有太大改變

-成績好差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較為實用的課程

-無咩錢,遲發力,成績一般,又想讀大學的話,新學制似乎沒有特別照顧

 

都係咁諗:算把啦,唔好搞咁多嘢喇。將d錢,直接增加中學資源,增加大學學位,好過搞埋呢d無謂嘢喇。可惜頭已濕了,大家只有適應適應。

 

 

〔還有,分數制度 **級別,點解咁煩?又是要自欺欺人嗎?還是有特別原因?記得以前中學5Band制度,後來變成3個,從此沒有Band 4  Band 5 學生了,真是自欺欺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53

國內三四線品牌手機是如何生存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747.html

【導讀】說到國內品牌手機,你會很容易地想到紅極一時的小米、魅族,也會想到新聞中時常露面的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甚至不會忘記電視廣告上頻頻出現的步步高vivo、金立。但你也許沒有注意到,在中國的四五線城市、鄉鎮、農村,還存在著一批已經成長了十年左右的品牌手機:TCL、康佳、海信、海爾、長虹……

這些依靠家電產品而家喻戶曉的老牌企業,曾經在功能機時代與科健、波導等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分食手機市場的蛋糕,在如今的智能機時代,它們仍以一種獨特的力量活躍著。這些國內三四線品牌手機為什麼能夠存活至今,它們是如何生存的?

來源:網易科技 作者:陳敏

「手機市場上可以存在很多小而美的品牌,不一定要有相當大規模的銷售量(才能存活)。」康佳手機董事長李宏韜說,康佳手機的生存「有一定的壓力」,但由於找到了平衡點,他們仍保持著10%以上的毛利率。

李宏韜所說的「平衡點」,是在特定的市場上找到特定的目標消費群。比如,在中國的四五線城市、鄉鎮和農村,有一群「沉默的大多數」,他們更願意掏錢購買店面促銷員口中「高配置」的、看起來漂亮、價格又不高的手機,尤其是那些家喻戶曉的牌子。

這就是為什麼在國內一線品牌手機日子尚不好過的情況下,TCL、康佳、海信這些三四線品牌手機還能生存——這些眾人皆知的老品牌,無論在競爭中的生存狀態如何,至少對於中國最基層的廣大老百姓來說還是可信賴的、拿出門「不覺得」丟范兒的。

就像甘肅天水市某手機經銷商說的,這些廠商更瞭解四五線城市、鄉村的老百姓需要什麼,更「接地氣」,不愁賣。

不可忽視的集團背景

能夠在十幾年的內憂外患中存活下來,對於中國大多數手機廠商來說實屬不易。

在十幾年前國產手機開始第一波掘金潮的時候,科健、波導、熊貓、夏新這些品牌曾經風光一時,同期站在市場前端的,還有TCL、康佳、海信等等品牌。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對市場變化的敏感程度較低,這些廠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意識到終端產品相對於渠道的重要性,直到2003年前後才開始逐步加強對手機產品本身的宣傳推廣,但為時已晚。

更為遺憾的是,這些曾經站在行業頂峰的國產手機廠商,並沒有能夠有效解決核心技術匱乏、售後問題爆發、產品積壓嚴重、資金周轉緊張等等問題。包括科健、波導在內,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在殘酷的競爭之下逐漸陷入被動甚至是長期虧損的局面。

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國外手機廠商開始佔領中國市場。當時最為強勢的當屬諾基亞——這家手機廠商曾經依靠過硬的產品質量、較高的性價比、強大的銷售渠道以及良好的品牌效應,滲透到了包括農村在內的中國各級消費市場,佔據了中國手機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

在這種內憂外患之下,第一代國產手機品牌難以為繼,大多數逐步淡出了手機市場,但也有一部分境遇相對較好並存活了下來,其中包括TCL、康佳等。

長期關注國內手機行業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與當時的國內競爭對手紛紛倒下或淡出這一市場不同,TCL手機、康佳手機、海信手機之所以能夠存活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它們「大型電子產品集團」的背景,及其相對雄厚的集團財力。

也就是說,在手機業務衰落的時候,這些企業還能借助各自的家電類產品維繫在國內消費市場的知名度。正因如此,在新一代國產品牌手機崛起的時候,這些企業的手機業務還能夠捲土重來。

在四五線城市尋找生存空間

在手機市場從功能機向智能機更新換代的過程中,新一代國產手機逐漸活躍了起來。其中既包括上一代存活下來的TCL、康佳、海信,也包括新生力量小米,還包括以規模銷售量躋身全球前五的中興、華為。

這些活躍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廠商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分食蛋糕,但同時,它們又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困境,尤其是單一產品銷量動輒過百萬的中興、華為、酷派、聯想。

從銷售量來看,「中華酷聯」可以算是中國新一代手機廠商中的領軍力量,它們在研發、品質、渠道銷售等方面也都是一支較為強大的勢力。不過,與國際巨頭三星、蘋果,甚至是日漸衰落的諾基亞、摩托羅拉、LG相比,這些國產手機廠商的品牌效應還極為薄弱。

品牌效應的微弱,使得上述這些「不愁銷量」的國產手機廠商進軍高端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一方面,這些廠商的產品配置及用戶體驗需要無限接近三星、蘋果,另一方面,它們還不得不在探路高端市場的過程中以相對低的價格來取悅用戶,並在銷售推廣中強調「高性價比」。

與中興、華為不同,康佳、海信、TCL等等這些在上一輪競爭中依靠集團背景存活下來、開始在智能機市場尋找一席之地的廠商,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在消費市場上尋找「沉默的大多數」,也就是四五線城市、鄉鎮、農村中最為普通的消費群體。

定位於這一群體,對於這些廠商的好處顯而易見。據上述天水市手機經銷商介紹,他們在銷售這些品牌手機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向當地老百姓灌輸所謂的品牌價值、用戶體驗,只需要不斷地強調手機硬件配置是主流的、超前的,而價格與其他品牌相比則是低廉的。

可見,在這些市場,樸實的老百姓們很容易認同銷售員的推介,尤其是面對上述幾個家喻戶曉的品牌。而這種優勢——包括品牌的認同、配置的超預期,以及被普遍接受的價格,讓康佳、海信這些國內三四線品牌手機能夠在特定的市場得到相對穩定的銷售量。

從開放渠道到運營商渠道

如前文所述,得益於大型電子產品集團的背景,TCL、康佳、海信等這些廠商不僅能夠在上一代手機廠商的競爭中存活下來,還為日後在特定市場的競爭打下了較為堅實的渠道基礎。

眾所周知,在家電類產品的支撐下,TCL、康佳、海信、海爾、長虹這些廠商的銷售渠道在近十年前,甚至更長時間之前,就已經遍佈了中國各級市場。尤其是在廣大的四五線城市、鄉鎮和農村,這些廠商的銷售網點就像中國移動的營業廳一樣幾乎無處不在。

十多年積累的遍佈國內各級城市、鄉鎮的銷售能力,對於這些廠商分食智能手機市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參與智能手機銷售競爭的過程中,它們無需新建銷售網點,甚至無需向當地的目標消費者介紹自己的品牌。

不過,這些廠商的渠道優勢也一度受到運營商渠道的打擊。據瞭解,在2011年中國的千元智能機興起之後,中興、華為等以運營商渠道為主的國內一線手機廠商,在運營商話費補貼及營業廳等渠道的配合下銷量高漲,甚至滲透到了四五線城市及鄉村,對那些等以社會開放渠道為主的「非主流」品牌手機廠商形成了衝擊。

但沒多久,這種狀況就開始改變。據康佳、海信等多家廠商的高層人士介紹,由於運營商希望有更多廠商參與到千元智能機的普及行動中,他們這些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中看似非主流的廠商,在2012年前後陸續加入了運營商銷售渠道。

從那時開始,這些活躍在四五線城市、依靠社會開放渠道銷售的廠商,也逐漸有了運營商渠道的銷售力量,開始涉足運營商定製手機——超低端機以運營商渠道為主,而中端機以開放渠道為主。

不僅如此,這些廠商還在最近一兩年裡逐步開始了電商渠道的嘗試,甚至推出專門在電商渠道銷售、定價權也在電商部門的手機產品。不過從目前來看,國內三四線品牌手機的優勢仍然在線下的開放渠道,運營商渠道以及線上的電商渠道還只是一種戰略型的補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08

【每日一黑馬】「小而美」的蓓體施黛:在三四線城市搶屈臣氏的生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710.html

【導讀】蓓體施黛是一家化妝品連鎖店,但與屈臣氏不同,它的定位是在三四線城市走高端路線。它每個店面只有30多平方米,啟動資金不到20萬元,而客單價卻超過了屈臣氏達到了300元。目前它在三四線城市已經擁有30多家店面,去年銷售額超過了3500萬元,最近更是獲得了中路集團的千萬人民幣級別的A輪投資。作為創始人,戚勇也是2012年黑馬大賽的十強選手,他是如何玩轉三四線城市的?

在創立蓓體施黛之前,戚勇已經在化妝品行業浸淫了十餘年,從基層的採購員干起的他一直做到了上海正大日化經理,而這些經歷也為他的創業提供了靈感來源。

「我知道個人護理產品高增長性,我在中國做的業務是給屈臣氏做貼牌生意的,當時就發現個人護理品類別流轉的訂單和銷售額很驚人。我自己做一個單一品牌,這需要大量資金累積和宣傳,而假若做一個連鎖店只需要單店盈利以及品牌塑造,這就是我的強項,所以我就決定做一個升級版的屈臣氏。」

在三四線城市走高端路線

2008年,拿著和朋友們湊集的資金,戚勇開了第一家店面,這家店不在京滬廣深,也不在杭州和南京等省會城市,而是在三線城市——洛陽。對於為什麼選擇三四線城市,戚勇有著自己的商業邏輯。

「第一,在上海以我們財力來講,是不可能做出品牌的。第二,從品牌聚焦的原理講,你必須在某些領域做到最好得到驗證才能塑造品牌,在一個三四線城市,一個小店就會影響一個群體,因為所有高端客戶群都集中於某一個地方去消費。再次,把品牌做起來才有利潤,在三四線城市更容易集聚高端人群去做渠道營銷,從財務指標和品牌角度來講這都是比價好的選擇。再之,我們產品的更新速度使得我們百分之六七十產品在三四線城市是獨有的,在上海卻只有百分之十二。而這些就始終保證我們在三四線是最超前的公司,對客戶也具有極大吸引力。」

正如戚勇所料,他在洛陽的第一家店面生意非常的好,這家開在超市外區的店面幾乎沒有怎麼宣傳就擁有了非常火爆的生意,戚覺得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首先我們的定位就是藍海,以前沒人在三四線城市做這麼高價位的化妝品連鎖店,而我們又選擇在洛陽最好的超市周邊來做這個生意,客戶都比較有購買力,加上這個地區沒有類似屈臣氏的業態,我們的生意很快就火起來了。」

「其他部位」的細分市場

憑藉著在洛陽的成功經驗,戚勇初期的店面都開在了超市周邊,但正是這種成功的經驗讓戚勇經受了一次較大的挫折,因為外部消費環境的悄然變化。

「最初,我們選址時為了借勢都把店設在了歐尚、家樂福及大潤發等大賣場周邊。但是慢慢的,客戶對購物環境就有了新要求,比如說安靜舒適的環境,而一些有錢的客戶尤其不願意在超市場外區購買一些單價在200-300身體護理的產品,這導致用戶群的流失,最後我們把初期開在超市周邊的店面全關了。之後,我們決定把店全部開在銀泰和百盛等百貨商場裡。」

而正是這一次挫折讓戚勇想清楚了自己的商業定位——既然要將產品客單價提高,那就要將店開到像雅詩蘭黛、倩碧等百貨專櫃的附近。而與這些專櫃化妝品的臉部化妝品定位不同,他們產品主要是針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品類。就這樣,蓓體施黛完成了新的細分市場的發覺,它的產品也正好與百貨的產品形成非常好的互補,也是百貨自己無法提供的產品。所以,到後來是很多百貨主動找到戚勇尋求合作,「這也與百貨經營者也有關係,他們開始歡迎我們這種業態。」

領悟:快時尚和零庫存

隨著店面慢慢走上正規,戚勇加大了對店舖運營方面的思考。首先是店面管理,由於是跨地域經營,一個人很難實現直接控制,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優秀的店長和店員。戚在這一塊走過不少彎路,初期蓓體施黛的店長都是從肯德基等公司招聘過來的,但這條路行不通。之後,他開始從自己店面的基層員工中選拔,經過考試和考核方可轉正與晉陞,這是為了培養企業的認同感。

其次,戚勇還推出了一系列標準化措施,因為對於一個連鎖企業來說,如何標準化是至關重要。

「第一我們依靠軟件體系標準化,這個是發貨層面;此外,另外一個就是SOP手冊(註:一種標準化手冊),每個門店都必須考試,考試不及格就無法陞遷或轉正,有了這些各個店才慢慢標準化起來。」

此外,在戚勇看來,供應鏈是最核心的地方,而這也是蓓體施黛做的最好的地方,因為他認為自己做到了真正的快時尚。

「我們沒有庫存,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供應商先發貨,我們後付款,這讓我們現金流會非常好,90%供應商都是賒銷,所以我會有很好的現金去開店。供應商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我們單價高,並且發貨速度會很快,基本上可以做到一週一次發貨。我們設計了非常智能的補貨模仿者係統,即使用戶當時沒貨,我們也會及時登記,下個發貨週期,用戶就可以收到我們的發貨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68

移動互聯網,莫忽視三四線城市1.63億手機網民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075.html

iPhone、微信、微博…三四線城市甚至更下沉的四六級城市的人們也在用移動互聯網拉近著和世界的距離。相比於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價值的被高估,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價值卻被嚴重低估,三四線網民的覆蓋日趨廣泛,而這部分網民的用戶營銷價值也亟待去挖潛。

移動互聯網在三四線城市如此快速普及時,宜搜科技CEO汪溪表示,移動互聯網在三四線城市的需求更甚,最早的一批移動互聯網用戶不是來自一線城市,恰恰是信息需求不夠發達的四六級城市。移動互聯網用戶是從不發達的城市往發達城市遷移。

據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4.5億,其中三四線城市手機網民規模達1.63億人。三四線城市在移動互聯網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業內人士之所以說三四線城市的移動互聯網更具有新的機會,是因為中低端手機用戶在使用移動互聯網方面比一線城市的白領用戶要活躍的多。據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手機網民在1500元以下的收入水平的比例最高,達34.6%;在校學生和普通工人比例較高。其中,在校學生的手機網民佔比33.8%,普通工人的手機網民佔比13.5%。」

三四線城市擁有者眾多的中低端手機用戶,主要是因為其收入水平和用戶人群所致。但這並不代表著他們沒有消費的慾望和能力。三四線城市有80.3%的網民認為手機支付可以接受,這也就找到了為何不少移動電商企業將目標人群瞄向三四線城市了。

三四線城市用戶主要靠手機獲取互聯網的信息,在手機端投入的時間也比都市人群高。移動支付技術的日益完善和用戶支付體驗的不斷提升與千元智能手機在三四線城市的廣泛普及推動了手機支付交易的增長。三四線城市因為剛需的存在,手機支付增長迅速,移動電商潛力巨大。由於很多人沒有電腦,手機網購逐步形成中,是移動互聯網最具潛力的消費者。

不少電商大佬紛紛提出了進軍三四線城市的口號,而阿里巴巴更是直接將三四線城市作為衝刺10萬億銷售額的核心。三四線城市的一個較大的缺點,便是物流。由於地理位置偏,交通不便,快遞員送貨困難,許多地方並不能收到快遞。物流交通的不成熟,讓快遞變成了慢遞,一個快件可能要等上十幾天才能收到。在邊遠的三、四線城市,受經濟水平等影響,三四線城市的網購市場還沒被打開,其主要原因受到物流,設備和用戶意識的影響。何時能解決物流瓶頸的問題,才是迎來三四線移動電商爆發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37

ZARA有意進軍中國三四線城市 謀戰略轉移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559.html

艾偉民告訴記者,中國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和消費者對時尚的追求與其他大城市是沒有差別的,ZARA向這些市場擴張的議題正在探討中,「如果當地有一個很好的選址,而且消費者有需求的話,我們會在三四線城市開設我們的店」。艾偉民說。

據瞭解,截至目前,ZARA已經擁有超過1750家店舖,遍佈在全球86個市場主要城市的商業中心。ZARA在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近幾年,其門店數迅速增加,目前在全國已擁有門店400多家,僅在去年就增加了超過120家,而這些新擴張的門店都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

目前,中國三四線城市正在迅速崛起,消費者的時尚觀也在不斷提升,很顯然,ZARA嗅到了這一商機。

「在一線城市,由於設計及運營方式的差異,部分國內品牌在與國際品牌的競爭中處於弱勢,為了爭奪市場,他們在很多年前就已挺進三四線城市。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在當地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規模,現在ZARA的擴張計劃,或可能一定程度上衝擊國內品牌。」一位服裝行業內人士表示。

但他同時指出,正是由於國內品牌已經在三四線城市佔得先機,ZARA想僅憑藉一部分年輕人的追捧而贏取市場,並不容易,「尤其在價格上,國際大牌不佔優勢。然而,這也正提醒國內品牌,要加速提升自己」。

相關鏈接

專訪ZARA中國執行總裁艾偉民

北京商報:今年年底前,是否有在北京增開新店的計劃?

艾偉民:我們一直在尋找新的機會,但是也要看選址和消費者的需求度。目前,我們在北京已經有14家專門店,至於是否增開新店,目前還在和不同的業主溝通,具體情況還沒有確定。當然,我們希望在北京的店越來越多。

北京商報:如何看待ZARA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艾偉民:我來中國已經有八年,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變。在去年全年,整個集團在中國開了超過120家門店,這個數字我們非常滿意。我們並不會在店舖發展上先設定一個開店數量,而是主要看時機是否成熟。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現在的形勢看,中國絕對是我們公司全球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北京商報:在中國,是否有向三四線城市發展的計劃?

艾偉民:是的,向三四線城市發展這一議題也在探討當中。目前來講,在中國已經有超過50個城市有我們的門店。對於三四線城市,其發展和消費者對時尚的追求和一線城市相同,如果當地有一個很好的選址,且消費者也有需求的話,我們會在三四線城市開設我們的門店。

北京商報:為了適應中國市場特色,是否在設計等方面有具體的籌劃?

艾偉民:ZARA是全球時尚品牌,我們相信,時尚是沒有界限的,中國與其他任何一塊市場都一樣,我們的服裝設計也融合了多種元素,其中就包括中國元素在內的東方風格設計。而且,在中國過年的時候,我們會有限量的產品,其以紅色為主,在衣服上增加一些繡花等元素,以適應當地節慶的氛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92

三四線城市 救不了中國房地產

http://thehousenews.com/finance/%E4%B8%89%E5%9B%9B%E7%B7%9A%E5%9F%8E%E5%B8%82-%E6%95%91%E4%B8%8D%E4%BA%86%E4%B8%AD%E5%9C%8B%E6%88%BF%E5%9C%B0%E7%94%A2/

▶ 房地產稅試點在今年年尾前擴容的可能性非常大
▶「 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泡沫會先破,不排除地方政府因此技術性破產」

在中國西南區的貴州省貴陽市,有一個曾被稱為「中國第一樓盤」的房地產項目─貴陽花果園。項目總佔地面積6000畝(約400萬平方米),內部配套設施極盡奢華,包括16萬平方米的濕地生態公園、三層立體交通及有軌電車環繞通行、308米巨幕IMAX 3D影院等,項目總投資約900億元人民幣(下同)。

除了貴陽花果園,這樣大型的樓盤在貴陽市還有三個。貴陽已成為內地三四線房地產市場投資熱的一個縮影,中鐵、萬科、保利等一線地產開發商雲集貴陽,開發項目總建築面積合計已超過8000萬平方米,可以供超過500萬人居住,而截至2012年末,貴陽市常住人口為445.17萬人。

位於江蘇省的常州市,也同樣享受著此輪房產大開發帶來的紅利。2013年上半年,常州市的商品房銷售量在長三角城市中排名第五,僅次於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常州市此前被中央電視台報道指其位於武進區武宜路的住宅小區空置率過高,幾乎成為「鬼城」,但當地政府解釋指這是由於很多樓盤尚在建設中,事實上武宜路剛開盤不久的星河國際在上半年已實現銷售超3億元。

相較於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更依賴與房地產業息息相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作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012年全年,常州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92.3億元,但僅2012年11月,常州市政府收穫土地出讓金為139.5億元。

問題是,三四線城市的這一波房地產投資熱似乎正面臨著後繼乏力的難題。根據國泰君安發佈的房地產業研究報告,2013年初至今,中國內地一線城市住宅類用地累計推出土地總量同比上升169%,快於35%的全國平均數據。

「目前三四線城市的房產開發熱源於上輪房地產調控中一二線城市調控較嚴,而現在一二線城市需求回彈很快,開發商重回一二線城市,」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

在此背景下,投機性需求已經無法支撐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影響了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中國研究部主管沈明高表示:「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會先破,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因此而技術性破產。」

此前,房地產稅已經在國內上海和重慶二地進行試點。沈明高認為,房地產稅試點在今年年尾前擴大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只徵增量,效果有限,因此房產稅必須適用到存量,但可以以未來兩三年為限,給市場一個調整的空間。」

「預計明年下半年, 或者後年開始,房地產稅將會大規模徵收,」胡一帆表示,「而初期的徵收稅率,預計會在0.5%至2%之間。」

朱海斌預計,2013年全年,中國各地房價平均上漲幅度約為5%,而其中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水平將接近20%。根據中國房地產研究協會2012年披露的數據,目前中國內地每年新增的建築面積約為20億平方米,以中國目前人均住房面積為36平方米計算,中國每年新增的住宅面積可滿足3800萬人的住房需求,已遠遠超過中國目前城鎮化率1.3%的年增長速度帶來的新增城市人口。

這意味著,雖然目前有剛性需求的支撐,中國已告別住房短缺的時代,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中長期仍將遭遇危機。朱海斌認為,短期內一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很難破,「但按房價收入比來看,實際上,一線城市存在的泡沫更大。」

【總之】 隨著三四線城市投機性房地產需求減弱,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下滑,開徵房產稅迫在眉睫。不排除一線城市遭遇房地產泡沫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