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青島港騙貸事件打破市場格局 高盛倉儲部門將進入中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778

高盛下屬的倉儲業務部門正在謀劃首次進入中國,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曝光令原先的市場格局出現了洗牌機會。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高盛下屬的金屬倉儲部門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倉儲公司,正在謀求在上海或者其他有保稅倉庫的城市設點。 路透消息源稱,與其他國際倉儲公司在中國尋找代理不同,高盛將直接管理在中國這部分業務的運營。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鐵等基礎金屬的消費國,包括嘉能可、托克等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都已進入了中國的倉儲行業,高盛進入中國意味著競爭將更趨激烈。 6月份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暴露中國倉儲行業不規範操作,這為高盛這樣的新“玩家”進入市場創造了條件。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詳細報道,青島德誠礦業用同一筆鐵礦石,在四家不同的倉儲公司分別出具倉單,然後利用銀行信息不對稱的漏洞,去不同銀行重複質押騙取貸款。 騙貸事件涉及到外資銀行包括渣打、花旗、南非標準銀行,被騙取的貸款總計將近10億美元。 事件曝光後,渣打銀行直接叫停新客戶的“庫存質押融資”業務,並要求倉庫緊急清點庫存,確認抵押物真實性。 一位中國貿易商告訴路透:“醜聞極大的改變了倉儲業務市場,使用第三方不再是一個可行模式。” 自青島港倉單騙貸事件曝光以來,中國地區已有超過10000噸的銅轉移進入金屬倉儲公司C Steinweg,這相當於上海保稅區倉儲庫存的五分之一,接近LME全球銅總庫存規模。而這家有167年的荷蘭倉儲企業正是一家不通過中國本土代理,直接控制倉儲業務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88

《專家看法》嚴辦周永康 習李體制背後的改革盤算 中國可望走出一波新多頭格局

2014-08-11 TWM
 
 

 

中國上證指數近來漲勢凌厲,目前正處於空翻多的關鍵時刻。歷經多個景氣循環洗禮,深諳長期投資之道的劉俊傑指出,「習李體制」的「微刺激」振興經濟新方案如果奏效,陸股有機會走出一波長多走勢。

口述.劉俊傑 整理‧劉俞青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習近平與李克強接班態勢底定,緊接著啟動一連串的經濟體制改革至今,我可以非常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而以這個做基底,加上估值夠低的基期,中國股市非常有機會邁入一個五到八年的長多格局。

我看好中國經濟改革的原因,可以從最近清算周永康事件,和習近平上台後提倡的「反腐倡廉」,看出他想要從頭清理國家基本面的決心;如果外界以為這些動作只是為了要鞏固權力的鬥爭,而忽略習李的理想性與企圖心,就無法看清未來中國的走向。

因為如果只是為了剷除政敵,有很多方法可以進行,經濟上也可以承繼前朝遺緒,一切照舊就好。像二○○八年一發生問題,胡錦濤曾撒人民幣四兆元救市。習李要讓中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快速上來,要在自己任期內度過經濟調整難關,其實也可以依樣畫葫蘆,猛砸國家資源,例如調降存款準備率、甚至繼續印鈔票撒錢等等。

「微刺激」改革

讓中國更貼近自由經濟

但他們沒有,他們選擇了更細緻、也更困難的「微刺激」改革,光這一點就可以反證,習近平和李克強不只是為了權力鬥爭,而是有機會成為真正讓中國進一步現代化的關鍵性領導人。

過去中國的經濟發展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是一九四九年到八○年,也就是從毛澤東到四人幫垮台,這是一個經濟上民不聊生的時期;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八○年代到二○一一年,從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到胡錦濤執政時代,讓中國從赤貧階段慢慢進入小康格局,但是中國一黨專政的特殊體制,共產黨掌握大多數國家資源,三十年經濟發展的成果,大部分由國家及共產黨權貴階層共同分享,並形成巨大的貪腐結構。

緊接著,習近平和李克強兩人聯手,開啟了第三階段的改革,一方面他們要剷除貪腐這一塊,背後的意義是,過去長期由共產黨完全掌控國家所有資源,包括「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習李體制至少要打破其中一部分。也就是「政治利益」短期間還不願分享出來,但「經濟利益」已經不再像以前,完全掌控在所謂權貴階級、太子幫這些人手上;從另一個角度說,這個改革就是要讓中國市場的經濟制度,更貼近資本主義和自由經濟。

換句話說,經過這次改革動作,政治上還是維持現況,但在經濟上,中國人民已經可以逐步分享到經濟成長的利益,習李改革最大的意義之一,就是把部分的經濟利益願意釋放到民間,與人民和股東共同分享。

這個重大的意義,可以從市場上許多地方看到。例如被美國媒體稱為「周永康家族印鈔機」的中石油(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從今年年初傳言要查辦周永康開始,中石油在H股的股價就一路漲,如今漲快五成;這代表什麼?如果我們由事後諸葛來看,中石油光被周永康集團拿走的股東權益有多少?這是好幾千億人民幣的事。

過去這些股東權益很多是被共產體制下的貪腐集團瓜分掉,但現在習李體制認為這樣不行,試想,有多少類似的股東權益要被釋放出來?

另外,又例如日前,陸媒披露,李克強在國務院的常務會議上,重話怒批國家四大行等大型銀行,只會貸款給國企等大企業,他說「作為銀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這代表什麼?代表他有意識地將中國經濟成長的果實,慢慢釋放給更多的企業與人民。

習近平和李克強在做的,就是所謂的「穩增長,調結構」,就是所謂「微刺激」,如果他今天只要讓GDP成長,太簡單了,他們根本不必忍受全世界對今年中國經濟成長「能不能到七.五%」的質疑。

更深一層想,不要說七.五%,就算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只有六%,但如果這個「六%」可以維持「十年」,都是很驚人的成績,這中間的關鍵在哪裡?在於你能不能「持續」,許多人思考事情都沒有可持續的概念。

治理和改革

不求立竿見影 從基本面做改善我們看最近六年的宏達電和大立光做比較;這兩家公司○八年時的每股盈餘都在二、三十元,○九年大立光甚至掉到十幾元,可是宏達電在一○年、一一年的每股稅後盈餘︵EPS︶分別到四十幾元、跑到七十幾元,市場認為它是大成長股,每年成長率都高達四到五成。問題是,它沒辦法持續,一二年EPS掉到剩十幾元,去年甚至虧損。但同一時間,大立光都維持在成長的軌跡上。

所以最近六年成長的可持續性,在宏達電上消失了,所以一一年時宏達電一千三百元、大立光站上一千元,並稱股王股後,但今天大立光二千多元,宏達電剩一三○元;你能想像當時你去選兩家台灣最好的公司,才不過兩年的光景,兩者差距二十倍。

這個概念套用在中國市場上,可持續性的概念就在於,中國的經濟不可以像宏達電一樣,今年還維持七%、八%的高成長,但兩年就崩盤。如果中國經濟也突然掉到剩二%,所有的問題都會爆出來,一定會天下大亂。

所以我認為,習李做的一些事情,其實可以縮影成「一家正在進行公司治理與體質轉型的公司」,在治理和改革的動作,他們不求立竿見影,但是要從真正基本面,能夠影響公司體質和文化的某些角落,一步步去做改善。我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可以看出習近平在做某一些很基礎的紮根動作。

如果用過去台灣經驗來看,現在的中國和七○到九○年代的台灣非常類似,當時台灣在七○年代的每年GDP成長都是二位數,但是真正股票大漲的八○年代後半,GDP只有一年達一○%以上。

換句話說,股市漲或不漲和GDP的成長數字沒有那麼強的關聯性,要看的是更深層、更本質性的問題,我認為習李聯手,正在把過往三十年、繁榮表象下的弊端,一點一滴矯正過來,為的是什麼?就是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現在的中國,經濟和股市可以類比以蔣經國晚年的台灣,差別是政治上的開放不知何年何月。

長多的歷史意義:

中國經濟邁入第三個新局面從技術上來看,我認為目前中國從這裡進入長多的格局,只有五到六成把握,但如果還能再漲一成,也就是再過二二五○的前波高點,大概就有八成把握真正進入長多局面。

這個長多的歷史意義就是,中國經濟正式邁入第三個經濟新局面,不是GDP的成長數字而已,而是一個將過去所累積的國家資源,釋放、分享給更多的人民和股民。

從最近市場上的氛圍,已經可以嗅出氣味。最近代表陸股的ETF,包括寶滬深、FB上證的溢價程度越拉越高,這個溢價代表許多市場上的資金,一些還無法買到A股的資金,寧可多付一些溢價,也要趕快進場卡位。

至於從風險的角度來看,除非是全球性的系統風險,否則現階段的中國股市幾乎沒有風險(即使是系統性風險也是相對安全),它最大的安全性在於,「估值真的太低了」。

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股市幾乎是相對所有位置最低的,而且低很多很多;如果以○八年做標準,其他市場都已經比○八年高出不知多少倍了,只有中國股市還在底部;其次是,習李一直在努力增強未來中國可以永續維持中高度增長的動能,並創造可持續性,我到目前為止的觀察,很有信心,這是我認為目前中國長期沒有什麼風險的原因。現在市場認知的風險,如房地產、地方債、影子銀行、產能過剩等,已反映在極低的股價估值。

武俠小說中,真正的高手都是「後發先至」,因為好的標的必須花更長的時間去調整、徹底改善體質,才能啟動高速動能,我認為此刻的中國股市,正是可以「後發先至」的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4

Priceline+攜程:在線旅遊新格局到來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1/144839.html

對於國內在線旅遊市場的重大影響

攜程向Priceline定向發行5億美元可轉債,並允許Priceline從二級市場增持至總數不超過10%的股份;這就代表著兩家公司的合作已經遠不是2012年的時候Priceline旗下的booking與攜程之間簡單的資源互換合作了。

對於具體條款中Priceline有沒有設定限制條款排除Expedia的入股,外人無從得知,但從常理來說作為Priceline最大競爭對手的Expedia就不太可能同時入股攜程了。如果是這樣的話,Expedia也就不可能放棄他在中國這個大市場中唯一的棋子——藝龍,之前業內傳的沸沸揚揚的攜程與藝龍合併的可能性也就幾乎為零了。

要看這個動作對中國在線市場的影響,我們可以先假設一下攜程和藝龍合併會是怎樣的情況。攜程和藝龍佔據了中國OTA酒店預訂市場80%的份額,更重要的是行業中只有這兩家公司是能夠掌握酒店庫存的,其他許多的小代理都是從他們手中拿的酒店資源再去售賣的。兩家公司的合併意味著在中國酒店在線預訂市場建立起資源和用戶的絕對壟斷地位,不但可以馬上停止酒店領域的價格戰,還可以通過控制庫存限制其他競爭對手的崛起,從而掌握酒店預訂領域絕對的定價權。酒店又是在線旅遊中最肥的一塊肉(Priceline就是靠訂酒店一舉壯大的),這樣的合併將一舉奠定中國在線旅遊絕對的霸主地位。在酒店業務復活的新攜程也有更多的資金和精力在其他業務逐鹿競爭對手,其他在線旅遊競爭者的發展前景就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現在這樣的合併落空,就給了去哪兒在酒店領域發展的機會;也給了門票、度假領域的同程和途牛更多的發展空間。

鞏固地位 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說到同程和途牛,又可以聯繫到4月份時攜程2億美元入股同程和1500萬美元認購途牛IPO股份的事。這樣的入股是在藝龍和同程宣佈酒店和門票業務互換後的一週內發生的;從而讓同程與藝龍結合一個月就閃離了。為什麼攜程會對藝龍這樣的動作反映那麼大呢?攜程這樣的選擇後又對中國在線旅遊行業有什麼影響呢?

要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又可以假設下藝龍和同程維持合作將會是什麼情況。藝龍和同程的合作是讓同程接藝龍的酒店庫存,同程也給藝龍供應門票。藝龍酒店預定量本來就有攜程的近70%,加上同程的量就可以超過80%的比例,兩者的量就很接近了。如果藝龍再聯合個途牛就很可能在酒店預定量上超過攜程。藝龍、同程、途牛分別是攜程在酒店、門票、度假三條業務線上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這三家一起「聯吳抗魏」的邏輯也非常合理。不但可以在其他業務線上分散攜程的精力,又可以給自己的主業增加助力,但如果真這樣攜程就被動了。最重要的腹地酒店面臨威脅,門票和度假組團業務本來就落後於同程和途牛。前有強敵,後有追兵,攜程在OTA領域的地位面臨威脅了,就更別提與靠搜索模式崛起的去哪兒競爭了。所以,攜程看到藝龍與同程的聯合才會那麼緊張,這也就是我所說的「攜程放手」的第二層含義了。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梁建章迅速作出反應;聽到消息後的當週週末就率隊親赴蘇州與同程和親,以2億美元和現付門票業務為代價獲得第二大股東的地位,進行深度結盟。與此同時認購正在IPO的途牛1500萬美元股份,防止其與藝龍合作,並緩解度假領域的惡性價格競爭。這樣的行為是攜程放手現付門票和度假組團業務要取得行業第一的信念,換個角度去建自己更穩固的生態鏈。這意味著攜程不需要每個細分市場都做第一,不需要處處與同行為敵,反而是可以籠絡各種夥伴一起構建一個生態與去哪兒的生態競爭。度假接了途牛就可以接其他的供應商做度假平台,酒店接了同程也可以給其他小OTA分銷庫存。這樣不管是面對藝龍還是去哪兒,攜程都獲得了更大的主動權。

從行業的角度說,同程避免了與攜程的門票價格戰可以把錢更多地放在業務發展和用戶體驗上,更能確定獲得在線旅遊領域的一席之地。途牛因為建立了與攜程溝通的機制避免了無味的價格戰也獲得了更好的機會,整個行業也更可能在老大的引導下減少單純的價格競爭方式,從而更健康地發展。不過對於藝龍和去哪兒來說就更難去挑戰攜程老大的地位了,只有找到新的模式才能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攜程的影響不僅僅只對國內

攜程之所以會對世界的在線旅遊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是因為崛起的中國擁有13億的人口,未來必然是全球的第一大旅遊市場,而Priceline和Expedia這兩大巨頭在中國又沒有建立很強的優勢。

之前,業界傳言攜程和藝龍合併,設想一下:如果攜程和Expedia合併會是什麼樣的情況?Expedia是美國最大的OTA,並控股中國子公司藝龍,藝龍和攜程合併後會發生什麼前面已經說過,這就意味著Expedia和攜程合併後的新公司將在美國和中國都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美國是現在的第一大旅遊市場,中國是現在的第二大,接下來的第一大旅遊市場,這兩個市場裡都擁有最大份額的旅遊公司是不是很自然可以成為全球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這個公司又該值多少錢?

不過,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出現。攜程選擇了讓Priceline入股10%的股權,Expedia就失去了一個可以超越Priceline的機會。與此同時,攜程的發展也並沒有因為這樣的選擇而改變什麼,他依然會是中國在線旅遊的老大,並已經把目光瞄準了全球市場。首先服務的是中國的出境旅遊者,未來也不排除可以在其他國家與Priceline和Expedia角逐。

從這一點上來說,攜程已經走在了中國在線旅遊企業的最前面;不過這只是中國旅遊企業走向世界的一個開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53

搜索格局三足鼎立,赤壁之戰一觸即發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4/144935.html

搜索格局下的「東漢末年」

如果一定要用一個歷史背景來形容谷歌退出中國後的市場環境的話,我認為用「東漢末年」再恰當不過。

當年,因為谷歌退出,百度股價隨之翻了近5倍,成為搜索市場毋庸置疑的霸主。搜狗在回購阿里股份的背景下,快速收割,市場也有所增長,以至於之後將騰訊搜搜合併。在此背景下,「國家隊」也各路挺進——新華社與中國移動聯手打造的盤古搜索於2011年上線,與此同時,人民網打造的即刻搜索同期上線。然而,最後的結局是「雷聲大雨點小」,盤古搜索與即刻搜索被迫於今年3月合併成仍無人問津的「中國搜索」。

所以,2010年到2012年,中國的搜索市場經過一輪洗牌,基本確定了百度的霸主地位,甚至有一統天下的趨勢。

但是,好景不長,新的一輪洗牌又重新開始。2012年8月,中國搜索市場再生變局——360搜索上線。依託其在PC瀏覽器的市場優勢,360搜索迅速佔據PC搜索行業老二的位置,這是百度在谷歌退出中國之後第一次感到緊張。2014年4月,阿里巴巴聯合UC優視推出神馬搜索,同樣也是依靠在移動端的瀏覽器優勢迅速站穩移動搜索市場第二的位置。兩次半路截殺,兩次搜索大戰,就像洪鐘一擊,敲醒了百度的霸主夢……

這和「東漢末年」的混戰現狀何其相似——百度毫無疑問是最大霸主魏國,360則是穩於江南的吳國,UC則是不曾安分的蜀國。

雖然時隔千年,但李彥宏和曹操一樣,都想「一統中國」。不過,事與願違,他們都有兩個頭疼的對手——吳國和蜀國。

360和UC的「長江天險」

眾所周知,吳蜀能夠抗曹的最大優勢是長江天險,以至於能夠在赤壁之戰中拒曹軍10萬於長江以北。

同樣,360、UC與百度抗衡的最大優勢則是瀏覽器。PC端,360瀏覽器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3.32億,市場滲透率為69.6%。移動端,UC瀏覽器月度覆蓋人數佔行業總體的65.9%,全球用戶超過5億。如此龐大的用戶數,再加上瀏覽器與搜索天生一對的關係,百度自然很難將二者攻下。

事實也證明了如此, CNIT-Research近日發佈的《2014年7月中國移動搜索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百度搜索雖然穩居首位,達71.3%,但神馬搜索卻以25.1%的滲透率位居第二,其中,7月份百度搜索的月活躍用戶高達3.84億,而神馬搜索的月活躍用戶數為1.35億 (圖一)。另外,根據數據統計機構CNZZ的數據顯示,截止7月11日,360搜索也已佔據27.47%的市場份額,360總裁齊向東表示,今年360搜索有望達到35%的市場目標(圖二)。

\

誠然,瀏覽器對於搜索的作用可想而知。百度作為搜索霸主,自然明白這一點。所以,這幾年百度一直力推其瀏覽器。無論是營銷力度,還是渠道推廣,都一直在砸錢。但是,事與願違,百度瀏覽器無論是PC端還是移動端,都沒有形成市場突破。目前,百度手機瀏覽器雖位於市場第三,但市場滲透率只佔8.9%,遠低於第一的UC瀏覽器。百度PC瀏覽器則更是少之又少,連中國市場前十都沒有。

瀏覽器,是百度不能言說的痛。

如有一場「赤壁之戰」

真正形成三國鼎立的格局,是具有關鍵一役的「赤壁之戰」——曹操十萬大軍折戟赤壁。

當然,「赤壁之戰」取勝的關鍵是 「吳蜀聯合」。因為,無論是吳國還是蜀國,單一對抗魏國必然勝算不大,聯合則是最佳選擇。

同樣,從整體體量來看,UC和360各自也都難以應對百度的打壓,雖然二者都曾與百度殊死一戰,但要想真正與百度抗衡,最好的結果還是——聯手。而且,自從雙方都有共同的敵人後,UC與360現在已有某種唇亡齒寒的關係——神馬若走弱意味著,百度更強,相應的就是360同時變弱,反之亦然。

我相信,這點俞永福明白,周鴻禕更明白。所以,你會發現,神馬上線之初,周鴻禕就頻送秋波,不斷為神馬搜索站台發聲,嫣然不把它當競爭對手,而是一致對外的戰友。不僅如此,今年7月,UC和360已經走入實質性合作,與新浪微博聯手推出自媒體平台。當時就有很多評論認為,兩家此舉明顯是為了對抗百度百家自媒體平台。

窺一斑而見全豹,其它的不用我多說吧?

所以,其實二者聯手的基礎已經成熟,差的就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導火線——「赤壁之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007

全球貨幣政策格局初定:歐美背道而馳,套利交易盛世開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54

昨晚德拉吉爆發“小宇宙”,再次掏出了降息和ABS兩大武器,以期對抗低迷的通脹和疲軟的經濟。

這一意外舉措令歐元暴跌,歐洲股市和債券價格大漲。而世界主要經濟體也開始分化成兩大陣營:擴大刺激的歐洲和日本,以及走上複蘇之路後準備收緊政策的美國與英國

這兩大陣營的分裂與日俱增。近日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美國市場一片欣欣向榮,美股屢創歷史新高,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連續6個月保持在20萬人以上,出口刷新紀錄,帶動貿易赤字收窄,非制造業指數創下9年新高,汽車銷售創8年新高,通脹接近2%的目標,美國二季度GDP增速高達4.2%,美元持續走強

而歐洲呢?歐洲的通脹水平下滑到了五年的低點0.3%,距離通縮只有一步之遙,德國、法國二季度經濟陷入萎縮或停滯,外圍國家的經濟水平依然沒有起色。

今年6月,歐洲央行出臺了一攬子政策,包括負利率、TLTRO計劃等。昨日,歐洲央行再次降息10個百分點,計劃在10月開始購買ABS,並將QE納入了討論議程。消息公布後,歐元/美元暴跌至1.29,首度突破1.30關口,創下14個月新低。歐洲STOXX600指數大漲1.1%,英國富時100指數漲0.1%,接近30年新高。

歐洲央行的決議將對歐洲其他國家帶來迅速而深刻的連帶效應,周四,丹麥央行(丹麥不屬於歐元區)將一項主要利率下調到負值區間。與此同時,有分析師認為,歐元的下跌也將迫使瑞士央行不得不出手幹預承壓的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

此外,歐元走軟還刺激了日元對美元的下跌。日元對美元匯率跌至2008年來的最低水平,市場預期,美國經濟走強將令該國的借貸成本走高,與此同時,歐洲和日本可能會出臺大規模的寬松政策,這兩國的借貸成本將進一步走低。

瑞穗銀行的首席市場分析師Daisuke Karakama認為,隨著下月美聯儲徹底退出QE,日元將會在下月底測試108關口。

MFI首席經濟學家江勛提到,全球資本市場呈現出從未有過的金融局面,三種融資套利貨幣——美元、日元、歐元趨勢明顯,美元的融資套利份額被歐元擠壓,美元中期升值早已確立。

在這種背景下,做空歐元和日元、做多美元成為眾多分析師推薦的套利的模式。

華爾街見聞昨日曾詳細解讀過花旗的外匯套利報告,其中便提到:

當前,經波動率調整後的美國-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異是2007年以來最高的。日元仍有貶值空間。另外,經波動率調整後的泛美和泛歐國債收益率差正處於15年最高水平。

12

14

底線就是:仍將有驅動美元兌歐元和日元的小規模G3貨幣套利交易存在。這主要是政策依賴,因為進一步的政策變動約有40%-50%將體現在日本和歐元區國債收益率上。但這種交易仍將有吸引力,因為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進一步放松政策的概率看上去越來越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99

歐央行降息:前所未有的全球格局正在形成 中國該往何處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55

dark-sky-euro-floating

原文作者為MFI金融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江勛、研究員熊婷婷、助理研究員張檬。作者授權華爾街見聞網站發表。本文有所刪節。

周四,歐洲央行宣布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隔夜存款利率、隔夜貸款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將於10月啟動資產支持證券(ABS)購買計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對此,MFI金融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江勛帶領的研究團隊評論稱:

1、 德拉吉的再降息是對6月1日負利率行動的延續,但是明顯超出市場預期,歐洲已經意識到曠日持久的地緣沖突包圍下,本已疲軟的經濟修複能力弱之又弱。

 

2、歐洲央行的行動無助於解決問題,商業銀行信貸體系“被挾持,相當於逼良為娼,但過夜費卻被管制”,傳統儲蓄-信貸模型失效。

 

3、在缺乏外部刺激(如與中國開放雙邊投資市場)的條件下,歐元區經濟逐漸陷入混沌狀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形成負反饋,相互抵消。

 

4、 全球從未出現過的金融局面:有三種融資套利貨幣,美元、日元、歐元,美元的融資套利份額被歐元擠壓,美元中期升值早已確立。但是歐洲美元沒有回歸美國本土。全球風險資產缺口非常大。

 

在中國打開套利資本之門,美聯儲打開美國長期國債套利口子之前,歐美股市仍有上漲空間,但失去融資美元支持,歐洲股市可能只能靠歐洲央行苦苦支撐。在大趨勢上,新興市場資產再重估浪潮繼續。

 

5、歐洲加入第三輪全球性刺激浪潮中,美國經濟本輪複蘇進入加速、高潮階段,大概率明年見頂。

 

6、中國當局要趁此機會,做多A股,分散風險。中國央行仍要致力於降低貨幣及債券市場無風險利率,辦法是進一步去影子銀行化(包括銀行間市場開放給地產)。本輪小牛市,不能過度用經濟基本面解釋。尤其不能用固定資產投資模型解釋。

 

7、全球主要經濟體拼改革速度。但是歐洲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歐元越來越外溢,而歐洲越來越封閉。沒有外部空間拓展,就不會有內部結構改革。坦白講,我們不知道歐洲要往哪里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00

彭博歸來 市場格局已經完全不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81

當一個公司的創始人返回已經離開的公司,通常是為了拯救處於危機的公司。(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但前紐約市市長Michael Bloomberg回到彭博卻不是因為這家媒體公司處在危機中。事實上,在過去幾年,彭博鞏固了其作為金融信息提供商的主導地位,收入和用戶都大幅上升。

不過,Bloomberg返回彭博依然存在挑戰。市場競爭不斷加強,而彭博與金融機構的關系日益緊張。而這正是公司的核心客戶群。

現在,彭博終端的用戶達到32.1萬。這些用戶每年支付2萬美元獲得一系列金融信息。終端業務今年預計將產生90億美元的收入,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數據公司。

雖然彭博在過去5年平均年增長近6%,控制了32%的金融數據市場,該公司面臨著幾個挑戰。技術進步讓小公司(FactSet和Markit)更容易向彭博等金融數據巨頭發起挑戰。

此外,一些美國銀行近年來削減了他們訂閱的終端數量。Bloomberg正將新興市場作為重點,維持其增長。公司還擴大終端以外的業務,以應對銀行業務的下滑。Burton-Taylor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分析師Doug Taylor表示,

Bloomberg離開時,90%的收入來自於終端業務。現在,終端訂閱的下滑使他們不得不尋找其他業務方向。

大銀行近年來越來越擔心,彭博正在通過收集大量的交易、定價數據,蠶食它們的領土。

一些華爾街公司正在尋找其他溝通的方式,以避免在彭博平臺透露敏感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21

走訪騰訊、百度、豆瓣、陌陌:陌生人社交格局已定?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10/145581.html

小Q君近期走訪了幾家國內社交社區的頂尖公司,收獲良多,與大家分享。

1. 百度貼吧


(上圖數據來源於2012年騰訊CDC用研組《上海白領生活調查》項目)

從上面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白領人群過的日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麽美好,特別是在社交需求上急切需要改變。而作為熟人社交平臺的微信和QQ,也深知這些人群雖然與熟人交流頻繁,但是熟人太少,社交需求無法全部釋放。所以騰訊在各個緯度探索出了熟人社交之外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功能:搖一搖、漂流瓶、附近的人、附近的群、興趣部落。這些功能大部分是從即時通訊緯度滿足用戶的陌生人社交需求,實際情況下的成功率較高的大多是目標性很強的“特殊需求”。簡而言之,社交如果缺乏場景帶入感,信任基礎無法快速建立,溝通成本就會比較高。

3. 豆瓣


我始終堅信那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在聽到陌陌團隊“無加班”文化的時候,我再次想到選擇的重要性。選擇切入什麽樣的用戶群、選擇什麽樣的用戶場景、選擇什麽樣的功能叠代、選擇什麽時間加入商業元素,看起來陌陌走的每一步都踩準了點,但其實陌陌當時選擇了陌生人社交,就決定了需要抓住2個突破點來延展社交的用戶需求,那就是90後人群對於個性的追求和興趣圖譜的接受度。翻看一下陌陌的用戶消息數就能發現場景化強的社群會非常活躍,如果只是LBS或興趣標簽的二者其一存在,都不能實現社群的高活躍。這就好像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在微博上悠哉的點評:在機場瀏覽陌陌很容易打發時間。

上述幾家社交產品都在探索社交的某一個細分領域——場景社交。而在龐大的用戶群中如何切割出符合場景化定義的族群,是一個需要時間和手法的過程。前兩天遇到一位在海外生活十多年的朋友付強,做著投行的banker,穿著西服革履,突然和我說要做社交藍海app,而且公司名叫大夢。我一聽就笑噴了,果然是big dreamer,社交在中國已是紅海,陌陌這樣的產品從巨頭的夾縫中掙脫出來已實屬奇跡,而他卻說社交還有藍海!真是瘋了!

不過在聽了他的一個故事後,我感覺或許社交的紅海深處還有未知的藍海等待我們去探索。咨詢大亨麥肯錫每次坐飛機都買頭等艙,並不是展示他的富有,而是在VIP候機室與每一位乘客交換名片,自我介紹並尋找雙方的合作點。這就是場景社交。限定的時間,限定的人群,限定的場合,就制造出獨特的社交氛圍。這就是付強認為未被互聯網化的社交藍海,而他認為巨頭做這個細分市場很難舉重若輕,比如說場景社交需要地面活動做運營支撐,巨頭的人力成本、運營成本和KPI導向都不足以支持這類模式的持續性開展;而豆瓣這類算法至上的平臺很難推薦給你一個你明明不想去但為了擴展人脈又必須去的活動(比如Chinajoy);陌陌雖然有附近活動的場景社交功能,但是產品“約炮”的原罪,讓很多純潔社交的用戶群不好意思玩起來。

那什麽人群會喜歡場景社交呢?付強和我分析了國外年輕人的生活:work hard,play hard;come fast,leave fast。他們的社交非常的直接高效,無場景也可社交。而反觀國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雖被尊崇為金字塔群體,但他們在之前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引導他們如何去交友,依靠什麽途徑去交友。而這些靦腆的大學生恰恰又是最需要享受青春年少的時光,如果能有一款方便組織線下活動的社交app,不僅可以他們提高交友的效率,也能減少陌生人溝通的尷尬。這就是付強想要實現的場景社交夢想。但大學生群體如何快速地覆蓋是一個巨大的門檻。而付強和團隊已經實踐著一種奇葩高效的用戶獲取套路,或許再過一個月這個效果就能初見分曉。

比獲取用戶的奇葩套路更讓我瞠舌的是這位大夢科技CEO付強居然用投行的標準化工作流程管理著互聯網初創企業。作為一個不懂技術、毫無產品經驗的CEO,帶領著一群BAT十年經驗的UI、RD,苦逼地雕琢著產品,每天晚上10點例會review當日進度,完不成的熬夜搞定,每個RD的需求list都是逐項分解,CTO逐步引導RD在限定的時間節點完成限定行的代碼編寫,同時團隊還實行殘酷的末位淘汰制,被fire員工的當月薪資馬上轉給同事,同事只要完成離職員工的工作量就能拿到他的薪資。這樣恐怖的環境還有誰能受到了?但當我走進大夢辦公室的時候,每個人卻都是榮光滿面的,有人還和我分享著前兩天CEO帶著碼農喝whisky搞搖滾Party,他們還都說CEO對他們其實蠻好的,專門請了做飯阿姨,早中晚隨時餓隨時點,下午茶時間阿姨還把切好的水果送到每位員工桌上;CEO還給每個員工辦了健身卡,強迫他們在下午困倦時去鍛煉;CEO還給每個員工買了最好的人體力學椅子,而桌子卻是買的最便宜。一切的核心都是把錢花在人身上,讓團隊有舒適的環境去迎接艱苦的戰鬥。據說中秋節他們也沒休息,直接搞起了O2O的大學生戶外燒烤免費活動,讓這群陌生人在陌生的場景下盡情地釋放社交的能量。

陌生人社交,聽起來有背中國人含蓄性格的人性需求,或許可以依靠場景社交走進藍海世界,而這一過程的爆發不一定是巨頭幹掉巨頭,有可能是這樣一只螞蟻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絆倒大象!

本文作者是騰訊即時通信部商務副總監,騰訊學院講師劉碩裴。以上觀點屬個人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歡迎關註公眾號:小Q逗你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88

美元異軍突起是否會撼動當前市場格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24

MW-BG258_dollar_20130801150842_MG

貨幣市場回歸金融市場的舞臺中心,強勢美元異軍突起。Mohamed El-Erian認為,強勢美元可能撼動金融市場格局。

Mohamed El-Erian是前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首席執行官,現任德國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SE)首席經濟顧問。

他在彭博新聞社發表專欄文章稱,一些潛在的後果可能被忽視,貨幣市場的回歸可能抹煞主要央行努力爭取的更為廣泛的金融系統穩定性。

貨幣波動性在任何時候都不大可能很快平息。當前的貨幣市場波動性源自於經濟增長,以及歐美日政策分歧。未來,這些因素彼此之間的差異將隨著經濟增長、通脹和貨幣政策方向而增大。

若烏克蘭危機升級,那麽情況將更為複雜。蘇格蘭獨立公投也將令貨幣市場情緒緊繃。

截至本季度,上述所有政治和經濟驅動力為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貢獻了4%的份額,美元對歐元對日元、對英鎊漲勢尤為明顯。

i_lBDafFqkgg

增加的資產波動性將通過多種途徑溢出貨幣市場,進入其他金融資產。這意味著跨境投資的風險和回報將被改變,比如套利交易。同時,這可導致不做對沖的國際股市敞口蒙受損失。隨著過度擴張的證券投資組合適應新的波動性,結果就是,貨幣市場波動性溢出效應越大,更廣泛市場的拋售風險就越高。

貨幣越強勢,它們就越可能對政策制定者平抑市場波動性的能力構成威脅。同樣地,它們也可能削弱發達國家央行的核心目標。

實際上,目前,有部分金融資產市場已印證了Mohamed El-Erian的觀點。

在美聯儲將於明年加息,尤其加息時點還可能早於市場預期之際,美元被投機者不斷推高,匯率愈加強勢。這打壓了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商品及CRB指數近期全線下挫,追蹤22種商品期貨的彭博大宗商品價格指數隔夜創出五年新低。而突然爆發的貨幣市場波動性也促使一些投資者削減高收益貨幣的杠桿套利頭寸

此外,因預期美聯儲可能在下周的貨幣政策會議中轉為相對鷹派的立場,美國國債收益率近日已穩步上揚,資金也流入了吸引力更高的美元。

美元指數於本周二創下84.50的高位。強勢美元打壓了一批商品貨幣,美元兌日元不斷走高,今日午間再度以107.39刷新六年高點;美元兌歐元在本周二升至1.2859,為14個月以來最高水平;美元兌加元在今日亞市盤中繼續走高,目前交投於隔夜創下的5個月高位1.1057附近;澳元/美元本周破位下行,匯價下探至0.9089,刷新近6個月新低。

股市反應並沒有貨幣市場如此劇烈。投資者擔心美聯儲政策轉變可能刺激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剔除日本的MSCI亞太指數跌至一個月低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69

體育產業深度報告二:從財稅收入格局探究體育產業改革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3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7 11:59 編輯

體育產業深度報告二:從財稅收入格局探究體育產業改革
作者:格隆匯 liyinlin 申燁

之前格隆匯分享了來自廣發輕工團隊體育產業資深研究員、格隆匯成員 李音臨和申燁對中超市場化改革中的投資機會,受到很多會員的關註(原文詳見:體育產業系列深度報告(一):中超市場化改革中的投資機會)。這次他們從財政稅收格局出發,分析得出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升級勢在必行,隨著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從核心的體育競賽到體育場館運營,再到體育彩票等周邊產業的發展,多層次的財稅收入貢獻作用將日益突出。投資者可以緊跟政策思路,全方位把握體育產業價值修複過程中帶來的投資機會。
下面是他們分享的觀點:

體育產業系列深度報告(二):探究體育財稅收入格局 政策思路彰顯改革決心
核心觀點:
(一)深入刻畫體育稅收全貌,體育產業結構升級勢在必行
我們在體育產業系列深度報告的開篇之作《政策篇:前瞻性探究中國球市,市場化改革蓄勢待發》中明確指出市場化改革是我國體育產業的創新路徑。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繼續緊貼政策,嘗試從政府財政稅收的視角說明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與發展對國家的重要意義。據我們推算,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的稅收貢獻在90億元左右,尚不足財政體育支出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英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已實現稅收完全覆蓋公共體育支出。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值2006-2012年複合增長率為21.33%,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體育稅收增加。現階段,國內以體育用品行業等非核心層業務為主的結構難以支撐體育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只有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提高以職業足球聯賽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占比,體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於國家財政稅收的貢獻才會越來越大。


(二)體育場館補充財政收入,海內外借鑒尋求模式創新
體育場館運營是政府非稅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目前我國體育場地存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布局不合理,群眾性健身場館所占比例偏低等現象。事業單位自主經營模式是我國大中型體育場館的主要經營模式,實行全額財政撥款或差額撥款,在體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由體育場館管理人員進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從國家體育局公布的數據來看,近兩年財政撥款的比例逐漸走高,而場館的事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占比越來越少,且遠遠少於財政撥款,整體入不敷出的情況明顯。根據李克強總理在9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指示,我們認為國內體育場館市場化運營的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具體模式可以借鑒謝菲爾德國際設施管理集團S.I.V和五棵松體育館的成功經驗。

(三)社保體育雙重發力,體彩公益金貢獻卓越
彩票公益金作為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資金來源,每年有約三成的彩票公益金通過財政撥入分配給全國社保基金,為社保基金和國家財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3年全國共籌集彩票公益金約861億元,其中體育彩票公益金總額為351億元,約占40%,同比增長19.59%,創下歷史新高。此外,體彩公益金還參與支持多項體育事業,如推行“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工程”。因此,為了應對未來社保和財政體系的支付壓力、更好地支持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政府有理由、有動力去推動彩票行業特別是增速更快的體育彩票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立足宏觀經濟高度,把握體育產業長遠布局
發展體育產業除了帶來直接的財稅收入增長外,還能夠帶來更長遠的經濟效益。近幾年,體育產業保持高速增長,複合增長率為21.33%,2012年,占第三產業比重為1.35%,比2006年增加0.24個百分點,高速增長的體育產業有助於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新增就業方面,體育產業為社會創造出大量的崗位,近些年從事體育產業的人員逐年上升,2006-2012年平均每年保持6-7%的增速。同時,體育產業以其高聯動性,帶動了餐飲、汽車、旅遊等其他行業共同發展。我們相信,體育產業的做強做大必將持續培育其他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風險提示
國內體育產業市場化仍處於初級階段,行政幹預風險較大;各地政策落地時間和推進進程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一、本文邏輯、結構以及與大眾觀點不同之處
(一)財稅視角:探究財稅收入格局,持續緊跟政策思路
我們在體育產業系列深度報告的第一篇《政策篇:前瞻性探究中國球市,市場化改革蓄勢待發》中從監管機構設置和權責劃分的角度出發,指出市場化改革是我國體育產業的創新路徑。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繼續緊貼政策,嘗試從政府財政稅收的視角來說明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與發展對政府的重要意義。在稅收方面,我們從體育產業總產值入手,分析目前體育產業為國家帶來的整體稅收貢獻。再通過對體育產業結構的剖析,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足球聯賽稅收情況來闡明產業結構優化對稅收的重要意義。現階段,國內以體育用品行業等非核心層業務為主的結構難以支撐體育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只有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提高以足球聯賽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占比,體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於國家財政稅收的貢獻才會越來越大。

(二)深入挖掘:多角度分析非稅收入,場館彩票重要來源
在非稅收入方面,國有體育場館是政府非稅收入的重要來源,2014年9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盤活、用好現有體育設施,積極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在更好服務群眾的同時提高自我運營能力”,可見政府對其重視程度。因此,我們重點探討了國內體育場館的現狀,投融資與經營情況,並借鑒海外體育場館成功的管理模式,為我國體育場館經營改革提供參考,同時也指出體育場館作為潛在的優質資產未來具備市場化的可能性。此外,在各項財政收入來源中,彩票公益金因其巨大的增長空間而引人註目。由於彩票公益金的增長直接依賴於我國彩票銷售規模的增長,即我國財政、社保體系都間接受益於彩票的銷售,而體育彩票得益於更強的互動性和娛樂性,行業增速逐漸趕超福利彩票。我們相信,為了應對未來社保體系和我國財政的支付壓力,為了更好的支持我國體育事業,政府有理由、有動力去推動彩票行業特別是體育彩票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高瞻遠矚:立足宏觀經濟高度,體現產業長遠布局
發展體育產業除了帶來直接的財稅收入增長外,還能帶來更長遠的經濟效益。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發展體育產業“對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和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國家首次將體育產業擺在宏觀經濟戰略的高度。因此我們立足於國家財稅,進一步將研究視角延伸至體育產業帶來的宏觀經濟效益,分析體育產業如何推動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拉動關聯產業投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從宏觀經濟的高度,闡明體育產業發展對國家的深遠意義,以及政府培育體育產業的決心。

(四)與大眾觀點不同之處
第一,9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後,市場上充斥著各種解讀,我們撥開迷霧,首創性地從體育產業財稅收入角度切入,緊抓政策“痛點”,闡明發展體育產業對於政府財政的重要意義。第二,我們深入挖掘財稅信息,第一次為投資者刻畫了體育產業稅收貢獻的全貌以及隱性非稅收入的情況,呈現出體育財稅收入的整體格局。第三,我們緊跟政策思路,分析了發展體育產業對宏觀經濟的重要作用,認為政府對體育產業的改革是長期部署,體育產業的價值修複將帶來長遠的投資機會。

二、總量提升拓寬稅收來源,結構優化提高稅收比例
我們在《政策篇:前瞻性探究中國球市,市場化改革蓄勢待發》中從監管機構設置和權責劃分的角度出發,指出市場化改革是我國體育產業的創新路徑。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繼續緊貼政策,嘗試從政府財政稅收的視角來說明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與發展對政府的重要意義。體育產業的發展給政府帶來最直接的貢獻是稅收增加,整個產業為政府貢獻的稅種主要包括營業稅及附加、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政府的稅收貢獻將會越來越大。

(一)體育產業總產值分析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始終處於較快增長的狀態,2012年體育產業增加值為3136億元,同比增長14.45%,2006-2012年複合增長率為21.33%。相比之下,美國2012年體育產業總產值為4350億美元,占GDP的2.59%,而中國只占GDP的0.60%。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體育產業已成為美國十大經濟支柱之一,而中國的體育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據統計,目前我國人均體育消費僅有27美元,而全球平均水平為217美元,是中國的8倍。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體育產業未來要保持15%以上的複合增長率。可以看出,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消費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體育產業總產值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由於缺乏全國範圍的體育產業稅收總貢獻額的數據,我們將對此進行粗略估算。根據雲南省體育局數據,2006年雲南省體育產業總收入為38.45億元,各體育單位上繳稅費共1.05億元,占總收入的2.73%。據此推算,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的稅收貢獻在90億元左右,而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體育支出為272.49億元,體育稅收不足財政體育支出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英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已實現稅收完全覆蓋公共體育支出。當時英國體育產值為68.5億英鎊,政府能從中獲得24億英鎊的稅收,占總產值的35%,是當時政府財政體育支出的5倍。

可以看出, 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值的快速增長將帶動體育稅收的增加。另一方面,我國體育稅收仍不能覆蓋公共財政體育支出,和發達國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政府有動力將體育產業蛋糕持續做大,促進體育稅收的增加,減輕財政支出負擔。

(二)體育產業結構分析
我們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到,英國體育產業稅收占總產值的35%,遠高於中國的2.73%,其原因除了兩國稅法的差異外,體育產業結構的不同也是重要因素。

在產業結構方面,我國仍處於初級階段。根據《體育及相關產業分類》規定,體育產業可分為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產業層。核心層包括體育組織管理活動、場館管理活動、健身休閑活動等;外圍層包括體育中介、體育培訓等;相關層包括體育用品、體育建築等。在國外成熟的體育產業體系中,核心層業務占據主要部分,相關層業務占比較小,而中國體育產業則恰恰相反。在2010年,我國體育產業核心層業務占比約為15%,相關層業務占約81%。美國的核心層業務包括運動觀賞業和運動健身服務業,分別占比25%和32%,而體育用品生產業占30%。我國職業體育發展仍不成熟,競技體育產值較小,造成了核心層業務比重偏小的結構特征。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進一步成熟,產業結構將會向國外成熟市場靠攏,可以預期未來以運動觀賞業,特別是競技體育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比重將進一步增加。

目前,我國體育行業仍以相關層業務的體育用品、服裝鞋帽制造銷售為主。在2012年,體育用品制造及銷售增加值為2346.64億元,是體育產業總增加值的74.83%,占據了體育產業的絕大部分。然而在快速擴張後,體育用品行業發展的疲態逐漸顯現。剔除受經濟危機影響的2009年,體育用品行業的增速始終處於下降趨勢。2007年體育用品行業增長率為29.08%,到了2012年已回落至16.64%,與07年相比增速下降了接近一半。隨著體育用品行業增速放緩,市場趨於飽和,它對體育產業增長速度的貢獻也越來越小,要保持體育產業的增長勢頭,則必須增加核心層業務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減少對相關層業務的依賴。

從近年數據來看,體育用品占比已從2006年的79.51%下降到2012年的74.83%,減少接近5%,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相關層業務占比下降是未來趨勢。此外,近年來體育用品行業盈利能力下降越發明顯,四家國內知名體育用品企業李寧、安踏、匹克、特步的總資產回報率平均值已從2007年的24.37%下降到2013年的5%,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經營情況惡化已是不爭事實。我們認為,相關層業務盈利能力的下降也是體育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核心層業務比重的增加將使得政府稅收占體育產業總產值的比例提升,從而拉動體育稅收的增長,這是因為核心層業務稅收貢獻率高於其他體育業務。我們將在下文以體育用品和足球聯賽為例,進一步分析核心層業務稅收貢獻率高於相關層業務的具體原因。

(三)體育用品行業稅收結構
非核心層業務主要包括體育中介、體育培訓、體育用品和體育建築。體育中介、體育培訓繳納的稅種主要有營業稅、附加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體育建築繳納稅種與體育中介培訓基本相同,但其建築材料要繳納增值稅。體育用品業務屬於生產、銷售貨物,主要繳納增值稅。由於我國的非核心層業務中體育用品占90%左右,因此下面首先分析體育用品的稅收貢獻情況。

體育用品行業繳納的稅種包括增值稅、附加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國內生產銷售體育用品增值稅稅率均為17%,其中娛樂或運動快艇與高爾夫用品需繳納10%的消費稅,對於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率為9%、11%或13%;企業所得稅為25%。

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國內體育用品行業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其稅收貢獻情況具有代表意義,由於缺乏具體的細分數據,我們將根據稅率進行大致推算。安踏體育2013年營業收入為72.81億元人民幣,營業成本為42.42億元,按照17%的增值稅稅率進行估算,繳納的增值稅約為51667萬元,附加稅為增值稅的11%,約為5683萬元。年報披露的所得稅額為42325萬元,實際稅率為24.15%,與理論稅率25%相比偏差不大。員工成本為75293萬元,員工人數約為12700人,平均每人年薪約為5.9萬元,據此簡單估算個稅貢獻約有659萬元。以上稅項合計有約10億元,占安踏營業收入的14%。

(四)足球聯賽稅收貢獻
足球運動作為世界上最受人們喜愛、開展最廣泛、影響最大的體育運動項目,被譽為“世界第一運動”。一場精彩的足球比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現場觀眾甚至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有關足球賽事的報道,占據著世界上各種媒體的頭條篇幅,當今足球運動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賽事的冠名權,門票、廣告、電視轉播權的出售以及贊助費等收入,使各大足球俱樂部和球隊聯盟盆滿缽滿,足球博彩、足球學校、足球用品等與足球相關的體育產業也蓬勃發展。

中超公司2013年收入為3.7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1.19億元。文化體育行業營業稅率為3%,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合計為營業稅的11%。據此推算中超公足球聯賽在體育產業的核心層業務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其稅收結構很好地反映了核心層業務稅收貢獻較高的特點。目前,整個中超體系對政府的稅收貢獻可以分為三部分:中超公司稅收貢獻、俱樂部稅收貢獻和球員教練稅收貢獻。其中,中超公司和俱樂部的稅收貢獻包括營業稅及附加、企業所得稅,球員教練繳納的主要是個人所得稅。公司貢獻的營業稅及附加為0.12億元,企業所得稅為0.40億元。
2013-14賽季,16家中超俱樂部2013年營業收入共有16.16億元,其中只有廣州恒大與遼寧宏運分別實現盈利0.86億元和0.18億元,其余俱樂部均處於虧損狀態。俱樂部稅率與中超公司相同,據此推算俱樂部貢獻的營業稅及附加為0.54億元,企業所得稅為0.35億元。
足球聯賽球員教練薪資處於較高水平,普遍適用高稅率,因而球員教練個人所得稅的稅收貢獻是十分可觀的。根據稅法,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元部分稅率為45%,而中超明星球員教練薪資均值為694萬元,全部球員教練平均薪資為222萬元,都適用最高稅率。2013年中超薪酬支出為14億元(包括個稅),用45%的稅率進行粗略估算,球員教練貢獻的個稅約有4.34億元。
從中超聯賽稅收結構中可看出,球員教練個人所得稅所占比最大,高達76%。其次是俱樂部營業稅及附加,占比9%。中超公司和俱樂部所得稅分別為7%和6%。足球聯賽球員教練薪資較高、俱樂部普遍虧損的特點決定了以個稅為主的稅收結構,這對於其他大型職業聯賽也是適用的。2013年中超球員教練薪資占俱樂部總收入的87%,而球員教練普遍適用最高稅率,因此球員教練成為了政府稅收的最大貢獻者。
從國外的情況來看,五大聯賽同樣有著球員教練個人所得稅占主導地位的稅收結構。五大聯賽薪資占總收入比例略低於中超,其中最高為意甲,高達75%,最低為德甲,占51%,平均占比為66%。五大聯賽球員教練絕大部分適用當地最高稅率,其中最高為西班牙,稅率為52%,最低的德國也達到了42%。據此進行粗略估算,個稅占聯賽總收入平均達到31%,最高的法甲占37%。規模最大的英超聯賽2011-12賽季共為英國貢獻了約16.38億歐元,其中球員教練個稅高達9億歐元,占總稅收貢獻的55%。英超個稅占比低於中超,這是由於英超俱樂部盈利情況相對較好,2011-12賽季共有8家俱樂部實現盈利,使得俱樂部貢獻的稅收較多。由此可見,國外足球聯賽的稅收貢獻同樣以球員教練個稅為主。

接下來我們對比英超俱樂部的稅務結構。根據英國的稅法,英超俱樂部為政府貢獻的稅種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以及球員的個人所得稅。以曼聯2013年的經營情況為例,其營業收入為3.63億英鎊,營業成本為3.10億英鎊,根據英國稅法,英超增值稅率為20%,據此推算曼聯繳納的增值稅約為1057萬英鎊。曼聯2013年出現虧損,因而所得稅為0,球員教練工資支出約為1.8億英鎊,參照45%的稅率,個人所得稅貢獻額約為8124萬英鎊。在總稅收貢獻中,球員教練個稅占88%左右,增值稅占12%左右。
2013年中超公司、俱樂部和球員的稅收貢獻共有5.75億元,中超體系收入為19.86億元,稅收占總收入的29%,遠高於國內體育產業平均稅負比例2.73%。而英超2011-12賽季稅收貢獻為16.38億歐元,總收入為29億歐元,稅收占比為56.48%,也高於平均稅負比例35%,相比之下,體育用品、體育場館、培訓等業務不具備薪資支出占比大、平均薪資高的特點,因而稅收占總產值的比例較小。以安踏為例,其個人所得稅只占總稅收貢獻的0.66%,稅費占總收入的比例只有14%。可以看出,以職業聯賽為代表的體育競賽表演業,不僅在體育產業中占有核心地位,而且對政府的稅收貢獻大於其他體育業務。
由此可見,現階段,國內以體育用品行業等非核心層業務為主的結構難以支撐體育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只有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提高以足球聯賽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占比,體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於國家財政稅收的貢獻才會越來越大。參考國外成熟經驗,如何深化包括足球聯賽在內的核心層業務的市場化成為國家政府和體育監管部門的重要使命。目前中超俱樂部盈利情況普遍不樂觀,俱樂部對減稅的呼聲較高,政府很有可能會通過稅收優惠等方式來促進中超市場的發展。早在2012年底,財政部稅政司的專家就與10家中超俱樂部代表出席了調研會,聽取俱樂部對稅收優惠的意見。2013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與中國足協、中超公司相關人員以及俱樂部代表舉行座談會,雖然座談會並未形成結論,但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是未來出臺中超稅收優惠政策的信號。對比國外,美國、日本、韓國在其職業聯賽發展初期也提供了許多稅收優惠政策,未來參考國外發展經驗進行稅收減免是極有可能的。盡管降低俱樂部稅率可能會減少一定稅收,但減稅舉措可促進中超市場規模進一步做大,進而提升包括個人所得稅在內的稅率更高、占比更大的稅基部分,保證整體稅收貢獻的不降反升。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體育產業對國家的稅收貢獻將會越來越大,主要有兩大驅動因素:首先是總量提升帶來的整體產值增加,體育產業蛋糕做大拓寬了政府稅收的根本來源;其次是結構優化,以職業聯賽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的稅收貢獻率更大,而這部分業務在整體產業中的比重將繼續提升,進而使得政府在體育產業大蛋糕中分得更大的份額。因此,從財政稅收的角度出發,政府有動力持續推動發展體育產業的市場化改革,進而從中創造更多的稅收。
三、體育場館補充財政收入,海內外借鑒尋求模式創新
除了直接稅收貢獻,在非稅收入方面,體育場館也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在2014年9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盤活、用好現有體育設施,積極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在更好服務群眾的同時提高自我運營能力”,可見政府對其重視程度。因此,我們將在本章節重點探討國內體育場館的經營現狀以及投融資情況。

(一)國內體育場館運營現狀
體育場館是進行體育鍛煉和比賽的場地、大型體育場為綜合性運動場,一般建有一個標準田徑場,在田徑場內設置一個標準足球場(或橄欖球場)。場地四周設有看臺,與其它配套設施一起可進行多種體育項目的訓練和比賽。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顯示(以2003年為基準)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6.58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03平方米,人均投入體育場地建設資金為148.15元。截至2010年底,我國體育場地總量約110萬個,但人均供給僅1.2平方米。圖7、圖8為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體育場地中標準場地比例為64%,非標準場地比例為36%。而在所有擁有體育場地的單位中,校園所占的比例做大,達到了68%,遠遠高於其後企事業機關單位的9%。而鄉(鎮)村擁有體育場地的數量僅僅占到了我國體育場地總數的8%,居住小區、老年活動場地等居民健身設施占比分別為5%和2%,與我國人口結構明顯的不匹配。同時,我國東部、西部和中部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分別為1.42平方米、0.65平方米和0.83平方米,東部地區是西部地區的兩倍以上,由此可見,我國體育場地存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布局不合理,群眾性健身場館所占比例偏低等現象。

國內現行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由於體育場館種類、功能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現出較大的差異,主要有單位內部自主經營、承包租賃經營、事業單位自主經營和企業化經營等經營模式。比如,北京首都體育館就是采用承包管理的經營模式,要求每年完成50萬利潤,利潤按2:3:5的比例分配,其中20%作為場館本身發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門,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而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是實行集約式企業化經營的事業單位, 即改良型的事業單位自主經營模式。在內部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制度和全員競聘上崗的用人制度,內部完全按照企業化運作。現階段,事業單位自主經營模式是我國大中型體育場館的主要經營模式,體育場館作為各級體育行政部門下屬的一級事業單位,實行全額財政撥款或差額撥款,在體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由體育場館管理人員進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

(二)我國體育場館投融資與經營情況
體育場館的運營特點為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長,資金回收慢。運營體育場館開支巨大,單是能源、維修和人員開支三項,就占據了運營成本的八成以上。此外由於目前中國體育市場化還不夠成熟,體育場館創收方式極度單一,導致只有少數體育場館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達到收支平衡甚至稍有盈余,但是絕大多數場館仍然處於虧損狀態。根據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的數據,我國體育場地的融資模式中財政撥款的占比僅次於單位自籌模式,可見財政融資模式在我國體育場館投融資中的重要性,而民間資本投入明顯不足。

從國家體育局公布的我國體育場館收入決算數據來看,近兩年財政撥款的比例逐漸走高,而場館的事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占比越來越少,且遠遠少於財政撥款,整體入不敷出的情況明顯。2013年的財政撥款持續上升,但事業單位的經營收入下降了了97%,事業單位的經營收入為舉辦大型活動等非主營業務收入來源,此方面收入的下降說明了我國體育場館經營的多樣化程度在降低。

(三)經驗借鑒:謝菲爾德“體育城”與五棵松體育館
目前,我國體育場館運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前期投資巨大、大型場館建設功能單一,不利於賽後開發利用、選址位置偏遠,不利於全民健身的開展,且維護費用高,公共財政背上沈重包袱。這主要與我國體育場館的經營權與所屬權分離的管理體制導致的我國體育場館運營效率低下有關。參考國外經驗,美國、英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體育場館廣泛采用委托專業化企業經營,政府對體育場館運營進行固定或專項補貼的形式,可以為我國體育場館的轉型提供經驗借鑒。

1. 謝菲爾德:老工業區的向現代化體育城市的轉型
以英國的謝菲爾德市為例,謝菲爾德曾經是一座以鋼鐵產業為主的工業化城市,然而,謝菲爾德以199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舉辦為契機,成功轉型為體育城市,英國體育理事會的總部也設在這里。1988年,謝菲爾德國際設施管理集團S.I.V入駐謝菲爾德市,對該市14座大型公共體育休閑設施統一管理整合運作,該集團是歐洲最大的體育、休閑和娛樂場館管理公司,隸屬於謝菲爾德城市基金會這一非政府組織,是一個獨立於政府之外的管理機構。S.I.V運營管理的設施資產達到2.5億英鎊(約合375億人民幣),其集團客戶超過400萬;所轄14個場館中包括5個世界級場館;年營業額達到2000萬英鎊;每年舉辦2000多場賽事;所轄場館每年超過15小時的電視直播,高達1000萬的觀眾;所轄的Sheffield Arena每年承辦超過100次的音樂會;所轄的Sheffield City Hall每年舉辦400多次藝術表演;2005年被授予全英休閑管理產業的最高獎項OUEST獎。

目前S.I.V管理的體育場館均由英國政府投資,屬於英國國家體育組織所有。S.I.V負責場館經營,每年可獲得政府相應經費補助金額(由英國國家體育組織、約克郡體育組織、謝菲爾德城市基金會三方共同籌集),S.I.V行政總裁的薪酬由謝菲爾德城市基金會確定,在場館經營稅收方面享受優惠政策。S.I.V的運營模式最實質的內容就是通過集團化托管模式打破場館獨立發展的局限,將整座城市的體育休閑娛樂資源加以合理優化整合,形成競爭優勢集合,形成謝菲爾德體育設施運營鏈。這條運營鏈涵蓋了謝菲爾德的社區體育活動、體育賽事活動、運動健身活動、娛樂休閑活動、商務會展活動等資源。

事實上,謝菲爾德作為一個運營十分成功的“體育城”,並沒有很多先天優勢。謝菲爾德的大部分地區建造在山坡上,最低點的海拔高度只有10 米,而某些部分海拔高度超過了500 米,且城市周圍被幾座小山環抱,周圍是村莊和國家公園,距離倫敦170英里,車程約二小時四十分鐘。同時,謝菲爾德市人口僅50萬左右,常年處於人口凈流失狀態。地理位置偏僻,人煙稀少,這些先天劣勢都為謝菲爾德向“體育城”轉型造成了不小的困難,但謝菲爾德市抓住了1991年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契機,引入第三方運營機構,利用市場機制成功將一個沒落的工業老城區轉型成現代化的體育城市,而我國大部分體育場館地處一、二線城市,人口密度集中,仍在依靠財政撥款艱難運營,少有盈利,主要是因為我國大部分體育場館的所屬權與經營權分離,受行政管制嚴重,利用率低,依賴財政撥款,沒有充分引入民間資本、發揮市場調節作用。謝菲爾德的成功可以為我國體育場館的運營提供寶貴經驗。

2. 五棵松體育館:國內唯一由民營企業運營的體育場館
五棵松體育館(現名為萬事達中心),位於五棵松體育文化中心,毗鄰長安街。是2008年奧運會比賽場所,占地面積3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分為地下三層和地上四層,可容納觀眾約18000人。是一所世界級的多功能場館,能承辦不同類別的活動,包括大型國內外演唱會、各類體育賽事、企業推廣活動、會議及展覽等,可滿足各類大型或小型活動的舞美要求。奧運會後在這里無數次成功舉辦了包括NBA中國賽、碧昂斯"非我莫屬"北京演唱會、亞瑟小子北京演唱會和CBA全明星周末等在內的大型娛樂演出活動、體育賽事及有影響力的商務活動,是國內少有的可以實現盈利的體育場館之一。同時,五棵松體育館也是國內唯一一家產權歸民營企業所有的奧運場館,隸屬於五棵松體育文化中心有限公司。

五棵松體育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註冊資本金為6億元。 2006年初,華熙集團通過旗下民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從北京市政府取得五棵松體育文化中心有限公司65%的股份,成為五棵松體育館的業主。剩余部分由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天鴻集團公司分別持有5%、 25%、 5%股權。2010年1月18日,北京城建股份公司與民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署《產權交易合同》,將所持北京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有限公司25%的股權全部轉讓給民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價款為3.3億元。民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控股比例提升到90%,至此,五棵松體育館成為國內唯一一個由民營企業運營的體育場館。

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項目主要包括籃球館(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和北部商業區(建築面積29.61萬平方米)等。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投資、融資、開發與運營等相關工作,旗下成立兩家全資子公司,場館運營公司負責籃球館,商業運營公司負責北部商業區的經營運作。同時,五棵松體育館與全球最大的場館運營商美國安舒茨集團(AEG)和NBA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AEG作為場館運營商,相繼引進了 NBA中國賽、碧昂斯演唱會等活動,2010年,AEG將北京的團隊交割給五棵松場館運營公司,而成為五棵松體育館場館運營公司的運營顧問和商業推廣合作夥伴,雙方繼續合作。

五棵松體育館的賽後調整工程采用了商業化賽事的多功能利用模式,並重點采用了美國NBA的管理模式,將體育比賽全過程商業化運作,演變成一種娛樂表演模式。在商業活動方面,得益於五棵松先進的場館設施,願意來做活動的單位絡繹不絕,年底活動最多的時候,甚至出現過數家單位排隊做活動的狀況。靠著場租,五棵松體育館在2011年實現了盈利。在國際上,場館運營成功的一大標誌就是有冠名,2011年,五棵松將將冠名權賣給萬事達,為五棵松體育館帶來了數千萬元的收入。此外,隨著承接活動數量的提高,萬事達中心也開始自己主辦一些活動,或與主辦方攜手,共同舉辦活動,實現了場館的商業化全面發展。

五棵松體育館的賽後運營為我國大型體育館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五棵松體育館的成功之處在於充分利用市場優勢,開展賽後重規劃工程。五棵松體育館引入了民營企業,提高了運作效率,並建立了國際戰略合作夥伴,國際背景的運營團隊一改國內現有模式,為我國大型場館的賽後運營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四、社保體育雙重發力,體彩公益金貢獻卓越
在體育產業非稅收入中,還有一個重要性日益凸顯的項目——體育彩票公益金。“體育彩票公益”是指經國務院批準,從體育彩票銷售額中按規定比例提取的專項用於發展體育事業的資金。彩票公益金作為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資金來源,每年有約三成的彩票公益金通過財政撥入分配給全國社保基金,為社保基金和國家財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公益金三成撥入,力挺全國社保基金
我國現行的彩票管理制度規定,彩票公益金來源於彩票發行銷售收入和逾期未兌獎的獎金。而彩票發行銷售收入中,由於不同彩種的返獎率存在差異,彩票公益金的提取比例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樂透數字型彩票提取比例為35%,即開型彩票提取比例為20%,競猜型彩票提取比例為16-18%。

在公益金的分配中,中央和地方各獲得公益金的50%。而地方政府獲得的公益金由當地地方來確定分配原則,然而中央獲取的彩票公益金則是依據規定,以60%、30%、5%和5%的比例,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專項公益金、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之間分配。簡單而言,每年有約三成的彩票公益金會通過財政撥入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12年中央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表》顯示,2012年體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共募得753.52億元公益金,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達到241.26億元,其中體彩公益基金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為88.05億元,占比36.50%。

當彩票銷量節節高升時,彩票公益金的募集量也隨之增長。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彩票共銷售3093.25億余元,同比增加478.01億元,增長18.3%,籌集彩票公益金貢獻約86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近年彩票公益金撥入社會保障基金的數據統計顯示,在財政撥入社會保障基金資金呈下降趨勢的同時,彩票公益金的貢獻額年年走高,彩票公益金占財政凈撥入比例快速上升,即彩票公益金在財政撥入中的地位和對財政撥入的貢獻力度都在提升。這表明彩票公益金作為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資金來源,為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和財政體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二)支出增速快於收入,社保面臨支付壓力
目前,社會保障基金的收入持續提升,然而基金面臨的支出壓力卻也不斷加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於2000年成立,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以及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簡單而言,社會保障基金相對於社會保險基金,是補充當前社會保險基金的支出,針對解決長期社會保障需要,例如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社會養老的社保需要,是我國社保體系的長期保障。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3年社會保險基金總收35253億元,比上年增長4514億元,增長率為14.7%;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合計27916億元,比上年增長4585億元,增長率為19.7%。雖然社會保險基金目前是收大於支,存有盈余,但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增速快於收入增速,長期來看支付壓力將越來越大。作為社會保險基金的儲備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也同樣面臨著支出增幅超過收入增幅的現況。總體而言,長期支付壓力逐年增大。

此外,相比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社會保險覆蓋面仍存有較大提升空間,為了滿足社保覆蓋面擴大的迫切需求,社保支出將繼續呈現上升趨勢。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愈加嚴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突破1.77億人,占人口總量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接近1.2億人,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預計到201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6.7%。由此可見,長期而言,我國將面臨更嚴峻的社會保障支出的挑戰。

面對不斷加重的支付壓力,社會保障體系中收入增長顯得格外重要。社保體系中收入主要來自於投資收益和財政撥款。雖然彩票公益金相對社會保障基金總收入規模較小,但是彩票公益金在基金的財政撥入中占據重要位置,是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基礎資金來源。因此,我們認為面對未來的財政支出壓力、社保支出壓力時,政府將致力於繼續擴大財政收入,而彩票公益金作為財政收入尤其是非稅收入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將會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

(三)體育公益金快速增長,大力助推體育產業
近幾年來體育彩票公益金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長,2009-2013年以來複合增長率達24.24%。2013年籌集的體育彩票公益金總額為351億元,約占當年籌集彩票公益金的40%,同比2012年增長19.59%,比當年福彩公益金增速高出5個百分點,這種趨勢表明,體育彩票公益金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支持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按照《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秉承“來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宗旨,籌集而來的公益金還有很大一部分用於支持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推行“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工程”兩個項目,包括資助開展全民健康活動、彌補大型體育運動會比賽經費不足、修整和增建體育設施和體育扶貧工程專項支出等。

中央體育彩票公益金方面,以國家體育局為例,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年使用體育彩票公益金23億元,占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的5%,主要用於支持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推動包括體育設施的建設、體育設備的購買及體育活動的開展等各個方面,其中88.39%用於實施群眾體育工作,主要用於援助全面健身產地設施和捐贈體育健身器材方面,11.61%用於資助競技體育工作,主要用於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培養。

地方體育彩票公益金方面,以江蘇省為例,2013年江蘇省省級體育彩票公益金支出為5.2億元,主要用於“奧運爭光計劃”和“全面健身計劃”兩個項目。其中,用於實施“奧運爭光計劃”占49.10%,主要用於舉辦國際、國內大型運動會以及建設、維修訓練場地;用於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占38.95%,主要用於體育設施的建設和健身工程的推行兩項。

2014年9月2日,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部署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而體育彩票公益金的高速增長,將有助於“全民健身項目”和“奧運爭光計劃”的發展,勢必將對體育產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彩票市場蛋糕持續膨脹,體彩公益金成重要補充
近年來我國彩票市場規模突飛猛進,在2013年末更是突破了3000億元的大關。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彩票銷售額3093.25億元,同比增加478.01億元,增長18.28%,國內彩票市場的蛋糕繼續膨脹。其中體育彩票總銷售額達到1327.97億元,較上年增加223.05億元,增幅為20.19%,同比加快2.38個百分點;福彩全年總銷量達1765.28億元,較上年增加254.96億元,增幅16.9%,同比放緩1.28個百分點。可以看出,體育彩票以其獨有的賽事相關性和互動參與性保證了未來的市場增速,我們有理由繼續相信體育彩票將成為彩票市場中最大的增量蛋糕。

由此可見,在各項財政收入來源中,彩票公益金因其巨大的增長空間而引人註目。由於彩票公益金的增長直接依賴於我國彩票銷售規模的增長,即我國財政、社保體系以及各類慈善事業都間接受益於彩票的銷售,而體育彩票得益於更強的互動性和娛樂性,行業增速逐漸趕超福利彩票。我們相信,為了應對未來社保體系和我國財政的支付壓力,為了更好的支持我國的社會公益和體育事業,政府有理由、有動力去推動彩票行業特別是體育彩票的持續健康發展。

五、產業結構升級增加就業,周邊產業帶動經濟增長
發展體育產業除了帶來直接的財稅收入增長外,還能帶來更長遠的經濟效益。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發展體育產業“對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和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政府首次將體育產業擺在宏觀經濟戰略的高度。因此,我們將在本章節將研究延伸到體育產業帶來的宏觀經濟效益,分析體育產業如何推動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拉動關聯產業投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產業結構升級的必然方向
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將逐漸從第一、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我國的第三產業起步較晚,主要經濟的推動力來自於第一、第二產業,而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發展的空間巨大。從橫向看,在發達國家中,第三產業占較大的比重。2012年,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占比均在70%以上,而中國僅占GDP的43.7%,不足總產值的一半。而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上看,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占比為46.1%,僅為美國70年前的占比,處於較低的水平。

從縱向看,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第一產業占GDP比重逐漸下滑,2013年第一產業僅占GDP的10%。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在2010年達到頂峰之後逐年下滑,2013年僅占GDP的43.9%。而第三產業越來越凸顯其重要地位,占GDP的比重不斷上升,2013年占GDP比重為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的比重。可以看出,中國的第三產業相比起發達國家而言,仍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未來第三產業將會是未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產業轉型是大勢所趨。

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的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作為第一、第二產業的農業、商業、制造業等行業均有一段快速的發展歷程,然而這些行業在未來發展將逐漸減緩甚至停滯,而作為第三產業的體育產業,始終能保持較為穩步的增長,並在國民收入中占據重要地位。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08年起,歐美國家體育產業占GDP的比重為2-3%。

我國體育產業起步較晚,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僅占GDP的0.6%,遠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然而,我國的體育產業保持較為高速的成長。近6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21.33%,其中,2012年體育產值總規模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長14.45%。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擴寬了第三產業的增長領域,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勢必加快產業結構的轉型。另一方面。自2006年以來,體育產業占第三產業比重越來越大,2012年體育產業占第三產業1.35%,比2006年增加0.24個百分點。根據2011年頒布的《體育事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顯示,“十二五”規劃期間,體育產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15%以上,到期末實現體育產業增加值超過4000億元,占GDP比重0.7%以上。由此可見,發展體育產業,使其充分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二)有利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體育產業正在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並為社會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在發達國家這一特點更為突出。有數據顯示,2007年,歐盟體育產業就業人員1500萬,約占當年就業總人數的5.4%;2008年,盡管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英國的體育產業產值依舊保持同比2%的增加,創造出44萬的就業機會,約占英國當年就業人口的13.9%;2011年法國從事體育相關行業高達115萬,約占當年就業人口的3.8%;2012年美國體育產業對於美國就業的直接間接貢獻達到11%。可見體育產業在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方面的巨大作用。

我國的體育產業就業人數和上述發達國家相比,規模相對較小。根據2012年《2013-2017年中國體育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我國當年體育從業人員為375.62萬人,僅占當年就業人口的0.49%,比例較低。然而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空間之大。

2003年5月14日,國家統計局印發了《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對體育產業進行了詳細的劃分。《規定》將體育產業劃分入第三產業,並將體育產業細分為圖18所示的幾大行業,其中每一個子行業都能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拿體育競賽表演業來說,每一次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都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根據公開資料測算顯示,2004年上海舉辦F1汽車拉力賽,僅賽車場就創造出就業崗位近1000個,間接帶動了相關行業大約3.23萬人就業;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籌辦期間,帶來了約74.5萬的就業崗位;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舉辦,為廣州市新增了近30.4萬個就業的崗位,當年廣州市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0.05%。

近幾年,我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不斷上升,自2006年的256.3萬以來,平均每年保持6-7%的增速,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75.62萬。根據《體育事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實現體育產業就業人數400萬人。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體育產業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屆時將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

(三)帶動體育周邊產業的發展
體育產業集健身、娛樂、休閑及競賽等於一體,涉及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較大程度地帶動旅遊、交通、電信、餐飲等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同樣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02-2008年籌辦期間,吸引的投資規模高達2800億,其中投資於相關的體育場館和固定設施1340億。在該期間,北京將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318公里,新建軌道交通線路共計154.5公里,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將超過300公里,大大推動鐵路事業的發展。同時,2008年北京市汽車需求量高達245萬以上,促使了當年汽車產業的高增長。除此之外,奧運會的籌辦還促使了住房需求量約1億平方米,推動北京市房地產行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9月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委會議首次提出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對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和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重要意義”,這充分說明國家已經認識到發展體育產業對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政府對體育產業的改革是長期部署。我們認為,隨著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從核心的體育競賽到體育場館運營,再到體育彩票等周邊產業的發展,多層次的財稅收入貢獻作用將日益突出。我們將持續緊跟政策思路,全方位把握體育產業價值修複過程中帶來的投資機會。

六、風險提示
  • 國內體育產業市場化仍處於初級階段,行政幹預風險較大;
  • 各地政策落地時間和推進進程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報告來自廣發輕工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