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體育產業深度報告二:從財稅收入格局探究體育產業改革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3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7 11:59 編輯

體育產業深度報告二:從財稅收入格局探究體育產業改革
作者:格隆匯 liyinlin 申燁

之前格隆匯分享了來自廣發輕工團隊體育產業資深研究員、格隆匯成員 李音臨和申燁對中超市場化改革中的投資機會,受到很多會員的關註(原文詳見:體育產業系列深度報告(一):中超市場化改革中的投資機會)。這次他們從財政稅收格局出發,分析得出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升級勢在必行,隨著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從核心的體育競賽到體育場館運營,再到體育彩票等周邊產業的發展,多層次的財稅收入貢獻作用將日益突出。投資者可以緊跟政策思路,全方位把握體育產業價值修複過程中帶來的投資機會。
下面是他們分享的觀點:

體育產業系列深度報告(二):探究體育財稅收入格局 政策思路彰顯改革決心
核心觀點:
(一)深入刻畫體育稅收全貌,體育產業結構升級勢在必行
我們在體育產業系列深度報告的開篇之作《政策篇:前瞻性探究中國球市,市場化改革蓄勢待發》中明確指出市場化改革是我國體育產業的創新路徑。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繼續緊貼政策,嘗試從政府財政稅收的視角說明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與發展對國家的重要意義。據我們推算,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的稅收貢獻在90億元左右,尚不足財政體育支出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英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已實現稅收完全覆蓋公共體育支出。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值2006-2012年複合增長率為21.33%,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體育稅收增加。現階段,國內以體育用品行業等非核心層業務為主的結構難以支撐體育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只有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提高以職業足球聯賽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占比,體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於國家財政稅收的貢獻才會越來越大。


(二)體育場館補充財政收入,海內外借鑒尋求模式創新
體育場館運營是政府非稅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目前我國體育場地存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布局不合理,群眾性健身場館所占比例偏低等現象。事業單位自主經營模式是我國大中型體育場館的主要經營模式,實行全額財政撥款或差額撥款,在體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由體育場館管理人員進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從國家體育局公布的數據來看,近兩年財政撥款的比例逐漸走高,而場館的事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占比越來越少,且遠遠少於財政撥款,整體入不敷出的情況明顯。根據李克強總理在9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指示,我們認為國內體育場館市場化運營的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具體模式可以借鑒謝菲爾德國際設施管理集團S.I.V和五棵松體育館的成功經驗。

(三)社保體育雙重發力,體彩公益金貢獻卓越
彩票公益金作為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資金來源,每年有約三成的彩票公益金通過財政撥入分配給全國社保基金,為社保基金和國家財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3年全國共籌集彩票公益金約861億元,其中體育彩票公益金總額為351億元,約占40%,同比增長19.59%,創下歷史新高。此外,體彩公益金還參與支持多項體育事業,如推行“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工程”。因此,為了應對未來社保和財政體系的支付壓力、更好地支持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政府有理由、有動力去推動彩票行業特別是增速更快的體育彩票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立足宏觀經濟高度,把握體育產業長遠布局
發展體育產業除了帶來直接的財稅收入增長外,還能夠帶來更長遠的經濟效益。近幾年,體育產業保持高速增長,複合增長率為21.33%,2012年,占第三產業比重為1.35%,比2006年增加0.24個百分點,高速增長的體育產業有助於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新增就業方面,體育產業為社會創造出大量的崗位,近些年從事體育產業的人員逐年上升,2006-2012年平均每年保持6-7%的增速。同時,體育產業以其高聯動性,帶動了餐飲、汽車、旅遊等其他行業共同發展。我們相信,體育產業的做強做大必將持續培育其他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風險提示
國內體育產業市場化仍處於初級階段,行政幹預風險較大;各地政策落地時間和推進進程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一、本文邏輯、結構以及與大眾觀點不同之處
(一)財稅視角:探究財稅收入格局,持續緊跟政策思路
我們在體育產業系列深度報告的第一篇《政策篇:前瞻性探究中國球市,市場化改革蓄勢待發》中從監管機構設置和權責劃分的角度出發,指出市場化改革是我國體育產業的創新路徑。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繼續緊貼政策,嘗試從政府財政稅收的視角來說明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與發展對政府的重要意義。在稅收方面,我們從體育產業總產值入手,分析目前體育產業為國家帶來的整體稅收貢獻。再通過對體育產業結構的剖析,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足球聯賽稅收情況來闡明產業結構優化對稅收的重要意義。現階段,國內以體育用品行業等非核心層業務為主的結構難以支撐體育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只有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提高以足球聯賽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占比,體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於國家財政稅收的貢獻才會越來越大。

(二)深入挖掘:多角度分析非稅收入,場館彩票重要來源
在非稅收入方面,國有體育場館是政府非稅收入的重要來源,2014年9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盤活、用好現有體育設施,積極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在更好服務群眾的同時提高自我運營能力”,可見政府對其重視程度。因此,我們重點探討了國內體育場館的現狀,投融資與經營情況,並借鑒海外體育場館成功的管理模式,為我國體育場館經營改革提供參考,同時也指出體育場館作為潛在的優質資產未來具備市場化的可能性。此外,在各項財政收入來源中,彩票公益金因其巨大的增長空間而引人註目。由於彩票公益金的增長直接依賴於我國彩票銷售規模的增長,即我國財政、社保體系都間接受益於彩票的銷售,而體育彩票得益於更強的互動性和娛樂性,行業增速逐漸趕超福利彩票。我們相信,為了應對未來社保體系和我國財政的支付壓力,為了更好的支持我國體育事業,政府有理由、有動力去推動彩票行業特別是體育彩票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高瞻遠矚:立足宏觀經濟高度,體現產業長遠布局
發展體育產業除了帶來直接的財稅收入增長外,還能帶來更長遠的經濟效益。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發展體育產業“對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和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國家首次將體育產業擺在宏觀經濟戰略的高度。因此我們立足於國家財稅,進一步將研究視角延伸至體育產業帶來的宏觀經濟效益,分析體育產業如何推動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拉動關聯產業投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從宏觀經濟的高度,闡明體育產業發展對國家的深遠意義,以及政府培育體育產業的決心。

(四)與大眾觀點不同之處
第一,9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後,市場上充斥著各種解讀,我們撥開迷霧,首創性地從體育產業財稅收入角度切入,緊抓政策“痛點”,闡明發展體育產業對於政府財政的重要意義。第二,我們深入挖掘財稅信息,第一次為投資者刻畫了體育產業稅收貢獻的全貌以及隱性非稅收入的情況,呈現出體育財稅收入的整體格局。第三,我們緊跟政策思路,分析了發展體育產業對宏觀經濟的重要作用,認為政府對體育產業的改革是長期部署,體育產業的價值修複將帶來長遠的投資機會。

二、總量提升拓寬稅收來源,結構優化提高稅收比例
我們在《政策篇:前瞻性探究中國球市,市場化改革蓄勢待發》中從監管機構設置和權責劃分的角度出發,指出市場化改革是我國體育產業的創新路徑。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繼續緊貼政策,嘗試從政府財政稅收的視角來說明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與發展對政府的重要意義。體育產業的發展給政府帶來最直接的貢獻是稅收增加,整個產業為政府貢獻的稅種主要包括營業稅及附加、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政府的稅收貢獻將會越來越大。

(一)體育產業總產值分析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始終處於較快增長的狀態,2012年體育產業增加值為3136億元,同比增長14.45%,2006-2012年複合增長率為21.33%。相比之下,美國2012年體育產業總產值為4350億美元,占GDP的2.59%,而中國只占GDP的0.60%。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體育產業已成為美國十大經濟支柱之一,而中國的體育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據統計,目前我國人均體育消費僅有27美元,而全球平均水平為217美元,是中國的8倍。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體育產業未來要保持15%以上的複合增長率。可以看出,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消費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體育產業總產值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由於缺乏全國範圍的體育產業稅收總貢獻額的數據,我們將對此進行粗略估算。根據雲南省體育局數據,2006年雲南省體育產業總收入為38.45億元,各體育單位上繳稅費共1.05億元,占總收入的2.73%。據此推算,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的稅收貢獻在90億元左右,而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體育支出為272.49億元,體育稅收不足財政體育支出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英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已實現稅收完全覆蓋公共體育支出。當時英國體育產值為68.5億英鎊,政府能從中獲得24億英鎊的稅收,占總產值的35%,是當時政府財政體育支出的5倍。

可以看出, 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值的快速增長將帶動體育稅收的增加。另一方面,我國體育稅收仍不能覆蓋公共財政體育支出,和發達國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政府有動力將體育產業蛋糕持續做大,促進體育稅收的增加,減輕財政支出負擔。

(二)體育產業結構分析
我們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到,英國體育產業稅收占總產值的35%,遠高於中國的2.73%,其原因除了兩國稅法的差異外,體育產業結構的不同也是重要因素。

在產業結構方面,我國仍處於初級階段。根據《體育及相關產業分類》規定,體育產業可分為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產業層。核心層包括體育組織管理活動、場館管理活動、健身休閑活動等;外圍層包括體育中介、體育培訓等;相關層包括體育用品、體育建築等。在國外成熟的體育產業體系中,核心層業務占據主要部分,相關層業務占比較小,而中國體育產業則恰恰相反。在2010年,我國體育產業核心層業務占比約為15%,相關層業務占約81%。美國的核心層業務包括運動觀賞業和運動健身服務業,分別占比25%和32%,而體育用品生產業占30%。我國職業體育發展仍不成熟,競技體育產值較小,造成了核心層業務比重偏小的結構特征。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進一步成熟,產業結構將會向國外成熟市場靠攏,可以預期未來以運動觀賞業,特別是競技體育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比重將進一步增加。

目前,我國體育行業仍以相關層業務的體育用品、服裝鞋帽制造銷售為主。在2012年,體育用品制造及銷售增加值為2346.64億元,是體育產業總增加值的74.83%,占據了體育產業的絕大部分。然而在快速擴張後,體育用品行業發展的疲態逐漸顯現。剔除受經濟危機影響的2009年,體育用品行業的增速始終處於下降趨勢。2007年體育用品行業增長率為29.08%,到了2012年已回落至16.64%,與07年相比增速下降了接近一半。隨著體育用品行業增速放緩,市場趨於飽和,它對體育產業增長速度的貢獻也越來越小,要保持體育產業的增長勢頭,則必須增加核心層業務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減少對相關層業務的依賴。

從近年數據來看,體育用品占比已從2006年的79.51%下降到2012年的74.83%,減少接近5%,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相關層業務占比下降是未來趨勢。此外,近年來體育用品行業盈利能力下降越發明顯,四家國內知名體育用品企業李寧、安踏、匹克、特步的總資產回報率平均值已從2007年的24.37%下降到2013年的5%,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經營情況惡化已是不爭事實。我們認為,相關層業務盈利能力的下降也是體育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核心層業務比重的增加將使得政府稅收占體育產業總產值的比例提升,從而拉動體育稅收的增長,這是因為核心層業務稅收貢獻率高於其他體育業務。我們將在下文以體育用品和足球聯賽為例,進一步分析核心層業務稅收貢獻率高於相關層業務的具體原因。

(三)體育用品行業稅收結構
非核心層業務主要包括體育中介、體育培訓、體育用品和體育建築。體育中介、體育培訓繳納的稅種主要有營業稅、附加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體育建築繳納稅種與體育中介培訓基本相同,但其建築材料要繳納增值稅。體育用品業務屬於生產、銷售貨物,主要繳納增值稅。由於我國的非核心層業務中體育用品占90%左右,因此下面首先分析體育用品的稅收貢獻情況。

體育用品行業繳納的稅種包括增值稅、附加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國內生產銷售體育用品增值稅稅率均為17%,其中娛樂或運動快艇與高爾夫用品需繳納10%的消費稅,對於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率為9%、11%或13%;企業所得稅為25%。

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國內體育用品行業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其稅收貢獻情況具有代表意義,由於缺乏具體的細分數據,我們將根據稅率進行大致推算。安踏體育2013年營業收入為72.81億元人民幣,營業成本為42.42億元,按照17%的增值稅稅率進行估算,繳納的增值稅約為51667萬元,附加稅為增值稅的11%,約為5683萬元。年報披露的所得稅額為42325萬元,實際稅率為24.15%,與理論稅率25%相比偏差不大。員工成本為75293萬元,員工人數約為12700人,平均每人年薪約為5.9萬元,據此簡單估算個稅貢獻約有659萬元。以上稅項合計有約10億元,占安踏營業收入的14%。

(四)足球聯賽稅收貢獻
足球運動作為世界上最受人們喜愛、開展最廣泛、影響最大的體育運動項目,被譽為“世界第一運動”。一場精彩的足球比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現場觀眾甚至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有關足球賽事的報道,占據著世界上各種媒體的頭條篇幅,當今足球運動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賽事的冠名權,門票、廣告、電視轉播權的出售以及贊助費等收入,使各大足球俱樂部和球隊聯盟盆滿缽滿,足球博彩、足球學校、足球用品等與足球相關的體育產業也蓬勃發展。

中超公司2013年收入為3.7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1.19億元。文化體育行業營業稅率為3%,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合計為營業稅的11%。據此推算中超公足球聯賽在體育產業的核心層業務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其稅收結構很好地反映了核心層業務稅收貢獻較高的特點。目前,整個中超體系對政府的稅收貢獻可以分為三部分:中超公司稅收貢獻、俱樂部稅收貢獻和球員教練稅收貢獻。其中,中超公司和俱樂部的稅收貢獻包括營業稅及附加、企業所得稅,球員教練繳納的主要是個人所得稅。公司貢獻的營業稅及附加為0.12億元,企業所得稅為0.40億元。
2013-14賽季,16家中超俱樂部2013年營業收入共有16.16億元,其中只有廣州恒大與遼寧宏運分別實現盈利0.86億元和0.18億元,其余俱樂部均處於虧損狀態。俱樂部稅率與中超公司相同,據此推算俱樂部貢獻的營業稅及附加為0.54億元,企業所得稅為0.35億元。
足球聯賽球員教練薪資處於較高水平,普遍適用高稅率,因而球員教練個人所得稅的稅收貢獻是十分可觀的。根據稅法,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元部分稅率為45%,而中超明星球員教練薪資均值為694萬元,全部球員教練平均薪資為222萬元,都適用最高稅率。2013年中超薪酬支出為14億元(包括個稅),用45%的稅率進行粗略估算,球員教練貢獻的個稅約有4.34億元。
從中超聯賽稅收結構中可看出,球員教練個人所得稅所占比最大,高達76%。其次是俱樂部營業稅及附加,占比9%。中超公司和俱樂部所得稅分別為7%和6%。足球聯賽球員教練薪資較高、俱樂部普遍虧損的特點決定了以個稅為主的稅收結構,這對於其他大型職業聯賽也是適用的。2013年中超球員教練薪資占俱樂部總收入的87%,而球員教練普遍適用最高稅率,因此球員教練成為了政府稅收的最大貢獻者。
從國外的情況來看,五大聯賽同樣有著球員教練個人所得稅占主導地位的稅收結構。五大聯賽薪資占總收入比例略低於中超,其中最高為意甲,高達75%,最低為德甲,占51%,平均占比為66%。五大聯賽球員教練絕大部分適用當地最高稅率,其中最高為西班牙,稅率為52%,最低的德國也達到了42%。據此進行粗略估算,個稅占聯賽總收入平均達到31%,最高的法甲占37%。規模最大的英超聯賽2011-12賽季共為英國貢獻了約16.38億歐元,其中球員教練個稅高達9億歐元,占總稅收貢獻的55%。英超個稅占比低於中超,這是由於英超俱樂部盈利情況相對較好,2011-12賽季共有8家俱樂部實現盈利,使得俱樂部貢獻的稅收較多。由此可見,國外足球聯賽的稅收貢獻同樣以球員教練個稅為主。

接下來我們對比英超俱樂部的稅務結構。根據英國的稅法,英超俱樂部為政府貢獻的稅種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以及球員的個人所得稅。以曼聯2013年的經營情況為例,其營業收入為3.63億英鎊,營業成本為3.10億英鎊,根據英國稅法,英超增值稅率為20%,據此推算曼聯繳納的增值稅約為1057萬英鎊。曼聯2013年出現虧損,因而所得稅為0,球員教練工資支出約為1.8億英鎊,參照45%的稅率,個人所得稅貢獻額約為8124萬英鎊。在總稅收貢獻中,球員教練個稅占88%左右,增值稅占12%左右。
2013年中超公司、俱樂部和球員的稅收貢獻共有5.75億元,中超體系收入為19.86億元,稅收占總收入的29%,遠高於國內體育產業平均稅負比例2.73%。而英超2011-12賽季稅收貢獻為16.38億歐元,總收入為29億歐元,稅收占比為56.48%,也高於平均稅負比例35%,相比之下,體育用品、體育場館、培訓等業務不具備薪資支出占比大、平均薪資高的特點,因而稅收占總產值的比例較小。以安踏為例,其個人所得稅只占總稅收貢獻的0.66%,稅費占總收入的比例只有14%。可以看出,以職業聯賽為代表的體育競賽表演業,不僅在體育產業中占有核心地位,而且對政府的稅收貢獻大於其他體育業務。
由此可見,現階段,國內以體育用品行業等非核心層業務為主的結構難以支撐體育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只有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提高以足球聯賽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占比,體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於國家財政稅收的貢獻才會越來越大。參考國外成熟經驗,如何深化包括足球聯賽在內的核心層業務的市場化成為國家政府和體育監管部門的重要使命。目前中超俱樂部盈利情況普遍不樂觀,俱樂部對減稅的呼聲較高,政府很有可能會通過稅收優惠等方式來促進中超市場的發展。早在2012年底,財政部稅政司的專家就與10家中超俱樂部代表出席了調研會,聽取俱樂部對稅收優惠的意見。2013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與中國足協、中超公司相關人員以及俱樂部代表舉行座談會,雖然座談會並未形成結論,但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是未來出臺中超稅收優惠政策的信號。對比國外,美國、日本、韓國在其職業聯賽發展初期也提供了許多稅收優惠政策,未來參考國外發展經驗進行稅收減免是極有可能的。盡管降低俱樂部稅率可能會減少一定稅收,但減稅舉措可促進中超市場規模進一步做大,進而提升包括個人所得稅在內的稅率更高、占比更大的稅基部分,保證整體稅收貢獻的不降反升。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體育產業對國家的稅收貢獻將會越來越大,主要有兩大驅動因素:首先是總量提升帶來的整體產值增加,體育產業蛋糕做大拓寬了政府稅收的根本來源;其次是結構優化,以職業聯賽為代表的核心層業務的稅收貢獻率更大,而這部分業務在整體產業中的比重將繼續提升,進而使得政府在體育產業大蛋糕中分得更大的份額。因此,從財政稅收的角度出發,政府有動力持續推動發展體育產業的市場化改革,進而從中創造更多的稅收。
三、體育場館補充財政收入,海內外借鑒尋求模式創新
除了直接稅收貢獻,在非稅收入方面,體育場館也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在2014年9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盤活、用好現有體育設施,積極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在更好服務群眾的同時提高自我運營能力”,可見政府對其重視程度。因此,我們將在本章節重點探討國內體育場館的經營現狀以及投融資情況。

(一)國內體育場館運營現狀
體育場館是進行體育鍛煉和比賽的場地、大型體育場為綜合性運動場,一般建有一個標準田徑場,在田徑場內設置一個標準足球場(或橄欖球場)。場地四周設有看臺,與其它配套設施一起可進行多種體育項目的訓練和比賽。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顯示(以2003年為基準)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6.58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03平方米,人均投入體育場地建設資金為148.15元。截至2010年底,我國體育場地總量約110萬個,但人均供給僅1.2平方米。圖7、圖8為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體育場地中標準場地比例為64%,非標準場地比例為36%。而在所有擁有體育場地的單位中,校園所占的比例做大,達到了68%,遠遠高於其後企事業機關單位的9%。而鄉(鎮)村擁有體育場地的數量僅僅占到了我國體育場地總數的8%,居住小區、老年活動場地等居民健身設施占比分別為5%和2%,與我國人口結構明顯的不匹配。同時,我國東部、西部和中部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分別為1.42平方米、0.65平方米和0.83平方米,東部地區是西部地區的兩倍以上,由此可見,我國體育場地存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布局不合理,群眾性健身場館所占比例偏低等現象。

國內現行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由於體育場館種類、功能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現出較大的差異,主要有單位內部自主經營、承包租賃經營、事業單位自主經營和企業化經營等經營模式。比如,北京首都體育館就是采用承包管理的經營模式,要求每年完成50萬利潤,利潤按2:3:5的比例分配,其中20%作為場館本身發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門,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而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是實行集約式企業化經營的事業單位, 即改良型的事業單位自主經營模式。在內部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制度和全員競聘上崗的用人制度,內部完全按照企業化運作。現階段,事業單位自主經營模式是我國大中型體育場館的主要經營模式,體育場館作為各級體育行政部門下屬的一級事業單位,實行全額財政撥款或差額撥款,在體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由體育場館管理人員進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

(二)我國體育場館投融資與經營情況
體育場館的運營特點為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長,資金回收慢。運營體育場館開支巨大,單是能源、維修和人員開支三項,就占據了運營成本的八成以上。此外由於目前中國體育市場化還不夠成熟,體育場館創收方式極度單一,導致只有少數體育場館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達到收支平衡甚至稍有盈余,但是絕大多數場館仍然處於虧損狀態。根據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的數據,我國體育場地的融資模式中財政撥款的占比僅次於單位自籌模式,可見財政融資模式在我國體育場館投融資中的重要性,而民間資本投入明顯不足。

從國家體育局公布的我國體育場館收入決算數據來看,近兩年財政撥款的比例逐漸走高,而場館的事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占比越來越少,且遠遠少於財政撥款,整體入不敷出的情況明顯。2013年的財政撥款持續上升,但事業單位的經營收入下降了了97%,事業單位的經營收入為舉辦大型活動等非主營業務收入來源,此方面收入的下降說明了我國體育場館經營的多樣化程度在降低。

(三)經驗借鑒:謝菲爾德“體育城”與五棵松體育館
目前,我國體育場館運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前期投資巨大、大型場館建設功能單一,不利於賽後開發利用、選址位置偏遠,不利於全民健身的開展,且維護費用高,公共財政背上沈重包袱。這主要與我國體育場館的經營權與所屬權分離的管理體制導致的我國體育場館運營效率低下有關。參考國外經驗,美國、英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體育場館廣泛采用委托專業化企業經營,政府對體育場館運營進行固定或專項補貼的形式,可以為我國體育場館的轉型提供經驗借鑒。

1. 謝菲爾德:老工業區的向現代化體育城市的轉型
以英國的謝菲爾德市為例,謝菲爾德曾經是一座以鋼鐵產業為主的工業化城市,然而,謝菲爾德以199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舉辦為契機,成功轉型為體育城市,英國體育理事會的總部也設在這里。1988年,謝菲爾德國際設施管理集團S.I.V入駐謝菲爾德市,對該市14座大型公共體育休閑設施統一管理整合運作,該集團是歐洲最大的體育、休閑和娛樂場館管理公司,隸屬於謝菲爾德城市基金會這一非政府組織,是一個獨立於政府之外的管理機構。S.I.V運營管理的設施資產達到2.5億英鎊(約合375億人民幣),其集團客戶超過400萬;所轄14個場館中包括5個世界級場館;年營業額達到2000萬英鎊;每年舉辦2000多場賽事;所轄場館每年超過15小時的電視直播,高達1000萬的觀眾;所轄的Sheffield Arena每年承辦超過100次的音樂會;所轄的Sheffield City Hall每年舉辦400多次藝術表演;2005年被授予全英休閑管理產業的最高獎項OUEST獎。

目前S.I.V管理的體育場館均由英國政府投資,屬於英國國家體育組織所有。S.I.V負責場館經營,每年可獲得政府相應經費補助金額(由英國國家體育組織、約克郡體育組織、謝菲爾德城市基金會三方共同籌集),S.I.V行政總裁的薪酬由謝菲爾德城市基金會確定,在場館經營稅收方面享受優惠政策。S.I.V的運營模式最實質的內容就是通過集團化托管模式打破場館獨立發展的局限,將整座城市的體育休閑娛樂資源加以合理優化整合,形成競爭優勢集合,形成謝菲爾德體育設施運營鏈。這條運營鏈涵蓋了謝菲爾德的社區體育活動、體育賽事活動、運動健身活動、娛樂休閑活動、商務會展活動等資源。

事實上,謝菲爾德作為一個運營十分成功的“體育城”,並沒有很多先天優勢。謝菲爾德的大部分地區建造在山坡上,最低點的海拔高度只有10 米,而某些部分海拔高度超過了500 米,且城市周圍被幾座小山環抱,周圍是村莊和國家公園,距離倫敦170英里,車程約二小時四十分鐘。同時,謝菲爾德市人口僅50萬左右,常年處於人口凈流失狀態。地理位置偏僻,人煙稀少,這些先天劣勢都為謝菲爾德向“體育城”轉型造成了不小的困難,但謝菲爾德市抓住了1991年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契機,引入第三方運營機構,利用市場機制成功將一個沒落的工業老城區轉型成現代化的體育城市,而我國大部分體育場館地處一、二線城市,人口密度集中,仍在依靠財政撥款艱難運營,少有盈利,主要是因為我國大部分體育場館的所屬權與經營權分離,受行政管制嚴重,利用率低,依賴財政撥款,沒有充分引入民間資本、發揮市場調節作用。謝菲爾德的成功可以為我國體育場館的運營提供寶貴經驗。

2. 五棵松體育館:國內唯一由民營企業運營的體育場館
五棵松體育館(現名為萬事達中心),位於五棵松體育文化中心,毗鄰長安街。是2008年奧運會比賽場所,占地面積3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分為地下三層和地上四層,可容納觀眾約18000人。是一所世界級的多功能場館,能承辦不同類別的活動,包括大型國內外演唱會、各類體育賽事、企業推廣活動、會議及展覽等,可滿足各類大型或小型活動的舞美要求。奧運會後在這里無數次成功舉辦了包括NBA中國賽、碧昂斯"非我莫屬"北京演唱會、亞瑟小子北京演唱會和CBA全明星周末等在內的大型娛樂演出活動、體育賽事及有影響力的商務活動,是國內少有的可以實現盈利的體育場館之一。同時,五棵松體育館也是國內唯一一家產權歸民營企業所有的奧運場館,隸屬於五棵松體育文化中心有限公司。

五棵松體育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註冊資本金為6億元。 2006年初,華熙集團通過旗下民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從北京市政府取得五棵松體育文化中心有限公司65%的股份,成為五棵松體育館的業主。剩余部分由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天鴻集團公司分別持有5%、 25%、 5%股權。2010年1月18日,北京城建股份公司與民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署《產權交易合同》,將所持北京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有限公司25%的股權全部轉讓給民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價款為3.3億元。民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控股比例提升到90%,至此,五棵松體育館成為國內唯一一個由民營企業運營的體育場館。

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項目主要包括籃球館(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和北部商業區(建築面積29.61萬平方米)等。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投資、融資、開發與運營等相關工作,旗下成立兩家全資子公司,場館運營公司負責籃球館,商業運營公司負責北部商業區的經營運作。同時,五棵松體育館與全球最大的場館運營商美國安舒茨集團(AEG)和NBA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AEG作為場館運營商,相繼引進了 NBA中國賽、碧昂斯演唱會等活動,2010年,AEG將北京的團隊交割給五棵松場館運營公司,而成為五棵松體育館場館運營公司的運營顧問和商業推廣合作夥伴,雙方繼續合作。

五棵松體育館的賽後調整工程采用了商業化賽事的多功能利用模式,並重點采用了美國NBA的管理模式,將體育比賽全過程商業化運作,演變成一種娛樂表演模式。在商業活動方面,得益於五棵松先進的場館設施,願意來做活動的單位絡繹不絕,年底活動最多的時候,甚至出現過數家單位排隊做活動的狀況。靠著場租,五棵松體育館在2011年實現了盈利。在國際上,場館運營成功的一大標誌就是有冠名,2011年,五棵松將將冠名權賣給萬事達,為五棵松體育館帶來了數千萬元的收入。此外,隨著承接活動數量的提高,萬事達中心也開始自己主辦一些活動,或與主辦方攜手,共同舉辦活動,實現了場館的商業化全面發展。

五棵松體育館的賽後運營為我國大型體育館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五棵松體育館的成功之處在於充分利用市場優勢,開展賽後重規劃工程。五棵松體育館引入了民營企業,提高了運作效率,並建立了國際戰略合作夥伴,國際背景的運營團隊一改國內現有模式,為我國大型場館的賽後運營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四、社保體育雙重發力,體彩公益金貢獻卓越
在體育產業非稅收入中,還有一個重要性日益凸顯的項目——體育彩票公益金。“體育彩票公益”是指經國務院批準,從體育彩票銷售額中按規定比例提取的專項用於發展體育事業的資金。彩票公益金作為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資金來源,每年有約三成的彩票公益金通過財政撥入分配給全國社保基金,為社保基金和國家財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公益金三成撥入,力挺全國社保基金
我國現行的彩票管理制度規定,彩票公益金來源於彩票發行銷售收入和逾期未兌獎的獎金。而彩票發行銷售收入中,由於不同彩種的返獎率存在差異,彩票公益金的提取比例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樂透數字型彩票提取比例為35%,即開型彩票提取比例為20%,競猜型彩票提取比例為16-18%。

在公益金的分配中,中央和地方各獲得公益金的50%。而地方政府獲得的公益金由當地地方來確定分配原則,然而中央獲取的彩票公益金則是依據規定,以60%、30%、5%和5%的比例,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專項公益金、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之間分配。簡單而言,每年有約三成的彩票公益金會通過財政撥入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12年中央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表》顯示,2012年體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共募得753.52億元公益金,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達到241.26億元,其中體彩公益基金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為88.05億元,占比36.50%。

當彩票銷量節節高升時,彩票公益金的募集量也隨之增長。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彩票共銷售3093.25億余元,同比增加478.01億元,增長18.3%,籌集彩票公益金貢獻約86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近年彩票公益金撥入社會保障基金的數據統計顯示,在財政撥入社會保障基金資金呈下降趨勢的同時,彩票公益金的貢獻額年年走高,彩票公益金占財政凈撥入比例快速上升,即彩票公益金在財政撥入中的地位和對財政撥入的貢獻力度都在提升。這表明彩票公益金作為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資金來源,為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和財政體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二)支出增速快於收入,社保面臨支付壓力
目前,社會保障基金的收入持續提升,然而基金面臨的支出壓力卻也不斷加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於2000年成立,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以及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簡單而言,社會保障基金相對於社會保險基金,是補充當前社會保險基金的支出,針對解決長期社會保障需要,例如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社會養老的社保需要,是我國社保體系的長期保障。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3年社會保險基金總收35253億元,比上年增長4514億元,增長率為14.7%;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合計27916億元,比上年增長4585億元,增長率為19.7%。雖然社會保險基金目前是收大於支,存有盈余,但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增速快於收入增速,長期來看支付壓力將越來越大。作為社會保險基金的儲備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也同樣面臨著支出增幅超過收入增幅的現況。總體而言,長期支付壓力逐年增大。

此外,相比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社會保險覆蓋面仍存有較大提升空間,為了滿足社保覆蓋面擴大的迫切需求,社保支出將繼續呈現上升趨勢。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愈加嚴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突破1.77億人,占人口總量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接近1.2億人,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預計到201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6.7%。由此可見,長期而言,我國將面臨更嚴峻的社會保障支出的挑戰。

面對不斷加重的支付壓力,社會保障體系中收入增長顯得格外重要。社保體系中收入主要來自於投資收益和財政撥款。雖然彩票公益金相對社會保障基金總收入規模較小,但是彩票公益金在基金的財政撥入中占據重要位置,是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基礎資金來源。因此,我們認為面對未來的財政支出壓力、社保支出壓力時,政府將致力於繼續擴大財政收入,而彩票公益金作為財政收入尤其是非稅收入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將會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

(三)體育公益金快速增長,大力助推體育產業
近幾年來體育彩票公益金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長,2009-2013年以來複合增長率達24.24%。2013年籌集的體育彩票公益金總額為351億元,約占當年籌集彩票公益金的40%,同比2012年增長19.59%,比當年福彩公益金增速高出5個百分點,這種趨勢表明,體育彩票公益金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支持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按照《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秉承“來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宗旨,籌集而來的公益金還有很大一部分用於支持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推行“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工程”兩個項目,包括資助開展全民健康活動、彌補大型體育運動會比賽經費不足、修整和增建體育設施和體育扶貧工程專項支出等。

中央體育彩票公益金方面,以國家體育局為例,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年使用體育彩票公益金23億元,占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的5%,主要用於支持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推動包括體育設施的建設、體育設備的購買及體育活動的開展等各個方面,其中88.39%用於實施群眾體育工作,主要用於援助全面健身產地設施和捐贈體育健身器材方面,11.61%用於資助競技體育工作,主要用於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培養。

地方體育彩票公益金方面,以江蘇省為例,2013年江蘇省省級體育彩票公益金支出為5.2億元,主要用於“奧運爭光計劃”和“全面健身計劃”兩個項目。其中,用於實施“奧運爭光計劃”占49.10%,主要用於舉辦國際、國內大型運動會以及建設、維修訓練場地;用於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占38.95%,主要用於體育設施的建設和健身工程的推行兩項。

2014年9月2日,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部署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而體育彩票公益金的高速增長,將有助於“全民健身項目”和“奧運爭光計劃”的發展,勢必將對體育產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彩票市場蛋糕持續膨脹,體彩公益金成重要補充
近年來我國彩票市場規模突飛猛進,在2013年末更是突破了3000億元的大關。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彩票銷售額3093.25億元,同比增加478.01億元,增長18.28%,國內彩票市場的蛋糕繼續膨脹。其中體育彩票總銷售額達到1327.97億元,較上年增加223.05億元,增幅為20.19%,同比加快2.38個百分點;福彩全年總銷量達1765.28億元,較上年增加254.96億元,增幅16.9%,同比放緩1.28個百分點。可以看出,體育彩票以其獨有的賽事相關性和互動參與性保證了未來的市場增速,我們有理由繼續相信體育彩票將成為彩票市場中最大的增量蛋糕。

由此可見,在各項財政收入來源中,彩票公益金因其巨大的增長空間而引人註目。由於彩票公益金的增長直接依賴於我國彩票銷售規模的增長,即我國財政、社保體系以及各類慈善事業都間接受益於彩票的銷售,而體育彩票得益於更強的互動性和娛樂性,行業增速逐漸趕超福利彩票。我們相信,為了應對未來社保體系和我國財政的支付壓力,為了更好的支持我國的社會公益和體育事業,政府有理由、有動力去推動彩票行業特別是體育彩票的持續健康發展。

五、產業結構升級增加就業,周邊產業帶動經濟增長
發展體育產業除了帶來直接的財稅收入增長外,還能帶來更長遠的經濟效益。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發展體育產業“對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和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政府首次將體育產業擺在宏觀經濟戰略的高度。因此,我們將在本章節將研究延伸到體育產業帶來的宏觀經濟效益,分析體育產業如何推動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拉動關聯產業投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產業結構升級的必然方向
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將逐漸從第一、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我國的第三產業起步較晚,主要經濟的推動力來自於第一、第二產業,而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發展的空間巨大。從橫向看,在發達國家中,第三產業占較大的比重。2012年,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占比均在70%以上,而中國僅占GDP的43.7%,不足總產值的一半。而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上看,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占比為46.1%,僅為美國70年前的占比,處於較低的水平。

從縱向看,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第一產業占GDP比重逐漸下滑,2013年第一產業僅占GDP的10%。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在2010年達到頂峰之後逐年下滑,2013年僅占GDP的43.9%。而第三產業越來越凸顯其重要地位,占GDP的比重不斷上升,2013年占GDP比重為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的比重。可以看出,中國的第三產業相比起發達國家而言,仍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未來第三產業將會是未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產業轉型是大勢所趨。

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的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作為第一、第二產業的農業、商業、制造業等行業均有一段快速的發展歷程,然而這些行業在未來發展將逐漸減緩甚至停滯,而作為第三產業的體育產業,始終能保持較為穩步的增長,並在國民收入中占據重要地位。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08年起,歐美國家體育產業占GDP的比重為2-3%。

我國體育產業起步較晚,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僅占GDP的0.6%,遠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然而,我國的體育產業保持較為高速的成長。近6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21.33%,其中,2012年體育產值總規模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長14.45%。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擴寬了第三產業的增長領域,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勢必加快產業結構的轉型。另一方面。自2006年以來,體育產業占第三產業比重越來越大,2012年體育產業占第三產業1.35%,比2006年增加0.24個百分點。根據2011年頒布的《體育事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顯示,“十二五”規劃期間,體育產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15%以上,到期末實現體育產業增加值超過4000億元,占GDP比重0.7%以上。由此可見,發展體育產業,使其充分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二)有利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體育產業正在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並為社會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在發達國家這一特點更為突出。有數據顯示,2007年,歐盟體育產業就業人員1500萬,約占當年就業總人數的5.4%;2008年,盡管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英國的體育產業產值依舊保持同比2%的增加,創造出44萬的就業機會,約占英國當年就業人口的13.9%;2011年法國從事體育相關行業高達115萬,約占當年就業人口的3.8%;2012年美國體育產業對於美國就業的直接間接貢獻達到11%。可見體育產業在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方面的巨大作用。

我國的體育產業就業人數和上述發達國家相比,規模相對較小。根據2012年《2013-2017年中國體育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我國當年體育從業人員為375.62萬人,僅占當年就業人口的0.49%,比例較低。然而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空間之大。

2003年5月14日,國家統計局印發了《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對體育產業進行了詳細的劃分。《規定》將體育產業劃分入第三產業,並將體育產業細分為圖18所示的幾大行業,其中每一個子行業都能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拿體育競賽表演業來說,每一次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都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根據公開資料測算顯示,2004年上海舉辦F1汽車拉力賽,僅賽車場就創造出就業崗位近1000個,間接帶動了相關行業大約3.23萬人就業;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籌辦期間,帶來了約74.5萬的就業崗位;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舉辦,為廣州市新增了近30.4萬個就業的崗位,當年廣州市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0.05%。

近幾年,我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不斷上升,自2006年的256.3萬以來,平均每年保持6-7%的增速,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75.62萬。根據《體育事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實現體育產業就業人數400萬人。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體育產業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屆時將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

(三)帶動體育周邊產業的發展
體育產業集健身、娛樂、休閑及競賽等於一體,涉及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較大程度地帶動旅遊、交通、電信、餐飲等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同樣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02-2008年籌辦期間,吸引的投資規模高達2800億,其中投資於相關的體育場館和固定設施1340億。在該期間,北京將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318公里,新建軌道交通線路共計154.5公里,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將超過300公里,大大推動鐵路事業的發展。同時,2008年北京市汽車需求量高達245萬以上,促使了當年汽車產業的高增長。除此之外,奧運會的籌辦還促使了住房需求量約1億平方米,推動北京市房地產行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9月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委會議首次提出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對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和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重要意義”,這充分說明國家已經認識到發展體育產業對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政府對體育產業的改革是長期部署。我們認為,隨著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從核心的體育競賽到體育場館運營,再到體育彩票等周邊產業的發展,多層次的財稅收入貢獻作用將日益突出。我們將持續緊跟政策思路,全方位把握體育產業價值修複過程中帶來的投資機會。

六、風險提示
  • 國內體育產業市場化仍處於初級階段,行政幹預風險較大;
  • 各地政策落地時間和推進進程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報告來自廣發輕工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