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獲頒大紫荊 鄭家純8個月來首露面

1 : GS(14)@2017-10-22 15:44:19

【明報專訊】昨日禮賓府舉行2017年授勳典禮,新世界(0017)主席鄭家純(圖右)獲頒大紫荊勳章。今年初盛傳他因為輕微中風休養,但他昨日有出席授勳儀式,且期間行動自如,並未需要其他人攙扶,不過典禮結束後未有如其他嘉賓般移步禮賓府花園休息及談天便離開。

不計昨日,「純官」已經有8個月無公開露面,今年1月有傳出他中風入院的消息,其後新世界回應指純官身體抱恙,需要休假調養。其後他缺席3月份的特首選舉。但4月被傳媒拍到他親身去競投「粉紅巨鑽」。之後直到9月份,其大兒子鄭志剛表示,純官的康復進度良好,或可以出席下次業績會。這次他親身出席授勳典,相信已經無恙。值得一提的是,今次受勳名單是由前特首梁振英所定,除了純官,另一與梁交好的城中富豪、恒隆(0101)董事長陳啟宗昨日亦獲頒大紫荊勳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567&issue=201710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18

陸金所擬4月來港上市 新經濟新股潮 貓眼微影年底集資78億

1 : GS(14)@2018-01-14 22:29:16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為吸引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早前提出改革主板,更將於年內引入「同股不同權」,昨天據內地媒體和外電報道,分別有兩大新經濟企業計劃本年赴港上市,雖未必全因「同股不同權」而至,但可以肯定的是,本港將再度掀起新經濟股熱潮。

明報記者 余麗明

據內媒《網貸之家》報道,平保(2318)旗下陸金所的股權轉讓文件披露,其擬定於本月底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並於今年4月上市,承銷券商為大摩、美林、美國銀行、花旗及瑞信。去年路透社曾報道,陸金所集資規模為最多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據平保年報,陸金所為陸金所控股子公司,陸金所控股為平保之聯營公司,自陸金所控股於2016年完成B輪融資後,平保仍為主要股東之一,其持股比率為43.76%,故「同股不同權」未必為吸引陸金所來港上市的原因。

《網貸之家》﹕陸金所去年轉賺50億人幣

目前陸金所估值達600億美元(約4680億港元),為內地最大的互聯網財富管理平台,其於2015和2016均錄虧損,惟據《網貸之家》報道,去年已轉虧為盈,去年淨利潤為50億元(人民幣.下同),預料今年淨利潤為100億元。目前該平台註冊用戶已逾3000萬,資產管理規模更近5000億元。

貓眼微影內地最大電影票銷售App

另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國最大線上電影票務平台貓眼微影,亦計劃於香港上市,集資額為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目前該公司正與顧問初步探討上市事宜,擬於今年底上市。貓眼微影在眾票務平台中為「龍頭」,在去年第三季,其市佔率為52.5%。中國去年全年票房大收520億元,為繼美國後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有分析師認為,中國目前有近八成的電影票是經手機應用程式銷售。

騰訊9億投資貓眼微影

貓眼微影最新估值為逾200億元,其母公司光線傳媒在去年把微影時代電影票和演出票業務與由美團分拆出來的貓眼合併,同時引入騰訊(0700)近9億元投資。對於今次傳聞,光線傳媒與騰訊代表亦不予置評。美團發言人證實,貓眼微影計劃尋求上市,惟騰訊《一線》引述貓眼微影副董事長林寧回應指,「我沒聽說(赴港上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29&issue=20180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61

譚新強﹕2月來分析1月效應

1 : GS(14)@2018-02-04 21:26:00

【明報專訊】上周我已提醒大家恒指在33,000點門前可能要稍作整固。連今年領先大市的內銀板塊,尤其工行(1398)(剛打進全球市值最大第十名,營收和盈利更早已是全球銀行業第一)和建行(0939)都開始休息了。

1月恒指升近3000點,是有史以來最強勁的1月,更有報道說港股700多天的牛市已經是有史以來最長的牛市。美國股市一直有個「1月效應」,分為兩部分,第一就是1月上升的概率較高,如用1928至2017年的89年標普數據,其中1月上升的次數為57次,比例為64%。第二部分就是1月的表現對全年表現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再分析這57次的1月上升,結果真的全年上升有40次,準確度更高達70%,非常不錯!

其實大部分市場偶然失效的情况(inefficiencies),譬如兩家交易所的同一公司股票的價格不一樣,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被聰明的套利投資者(arbitrageur)發現(無論是人類或是機器人),進行套利交易,然後這個失效就會很快消失。

港美1月效應達七成

那麼為何1月效應能維持那麼久,仍然有效呢?首先第一個解釋就是本來美股的長期表現就很厲害,90多年來,ERP(股本風險溢價)加無風險國債回報,標普的複合IRR已接近雙位數,所以多數的月份以至年份都是上升的也是正常。

另外,還有兩個原因,最重要是美國有資本收益稅(capital gains tax),所以稅制驅使投資者在12月年底前賣掉虧錢的投資,爭取扣稅,然後在1月初再重新加倉買入股票。今年美國有重要企業稅改,從1月開始大幅削減企業稅,更加促使很多企業在去年12月底前實現會計上的投資虧損,寧願谷高今年的盈利,享受低稅率。

香港的優勢在於低而簡單的稅制(內地應往這個方向走),根本就沒有資本收益稅,那麼香港有沒有1月效應呢?原來答案是有的。如用1970至2017年的47年數據,1月恒指上升的次數為30次,比例竟然跟美國一樣,也是64%;其中結果全年上升的有21次,比例為70%,跟美國一樣,非常凑巧。

既然香港沒有稅制原因,那麼為什麼也有1月效應?我估計跟美國股市是全球最大,美元是最重要儲備貨幣有關的。美股走勢影響全球,港股跟美股關連性頗高,港元更是跟美元掛鈎的。另外可能是因為人類的心理一般都受到新年節日氣氛影響,變得比較樂觀和亢奮,願意入市。就算機構投資者,亦必定在年初做好資產配置計劃,然後在1月開始執行。

1月效應第二部分,預測全年走勢的準確度比第一部分更高,更值得留意,但似乎較難解釋。我認為可以嘗試用兩個方法來解釋,第一個就是市場的效率真的很犀利,有一種預測未來經濟好壞的能力。例如有很多研究數據顯示一般股市的拐點會走在實體經濟的6至9個月之前。第二是無論經濟或是股市,都有一定的延續動力(momentum),因此經濟數據以至股市表現都有一定的自相關系數(auto-correlation)。

我在去年中,恒指還只是26,000點左右就已提出恒指應可在兩年內升至40,000點,原因絕非單憑猜測,是按照宏觀、微觀的綜合基本面分析所得到的結論。說得簡單點,這是一個relief rally,只要投資者對中國宏觀調控有信心,相信習主席和劉鶴,經濟政策重點真的放在去槓桿、防風險,能夠在3年內成功控制和處理債務增長過快,和逐漸解決高達60萬億人民幣的影子銀行剛兌問題,同時成功避免引發一場嚴重的系統性金融危機。其實難度超高,只有在中國的特殊環境才有機會成功。很大程度上,金融市場是一個信心的遊戲,近日非常明顯,國內以至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日益上升,所以成功的概率也在不斷上升。

港股估值仍低 不大可能股災

到了現在恒指幾乎33,000點,40,000點早已不是夢,有人更把它視為囊中物(我不會,因為驕兵必敗)。無可避免,很多投行和各路英雄跳出來作出各樣預測。近日有人企圖出位,就叫出恒指60,000點的至激目標,我也希望在長遠的未來能夠達到,但除relief rally外,把銀行重估到1倍至1.5倍P/B外,亦需要更成功更有效的國企改革,民企更茁壯,加強創新和創造更大盈利的能力,更需要愈來愈多中國企業(和人民幣),成功走出國際,成為能跟美、歐、日、韓在各行業的龍頭企業較勁的全球冠軍(global champions)。

1月恒指實在升得太厲害,各大投行包括大摩和高盛,以至各種「高人」跳出來警告即將來臨的調整,最誇張的說法是恒指將跌回至20,000點!從技術層面上,我也極渴望有一段整固期,繼續實現我的健康慢牛(最少非瘋牛)理想。我並非高人,既不懂風水,亦不曉紫薇斗數和奇門遁甲,我只是個枉讀20多年詩書(主要鬼佬的)的書獃子。無論用P/E、CAPE或PEG方法來分析,港股估值仍頗低,不大可能出現股災。

倘ERP漸提升 小調整難影響長期回報

市場摘時(Market timing)就更困難。很有名的「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一書作者,Burton Malkiel為普林斯頓和前耶魯教授,最近再重申他的觀點:以他超過50年的投資經驗,他從不認識任何人能恒久成功做到市場摘時,因此而賺到很多錢。不止,他甚至說不認識任何人夠膽號稱認識有人能長久做到成功的市場摘時!

當市場愈趨成熟,流動性增大(港股正是這情形),市場效率(market efficiency)亦必定上升。因此市場摘時,以至選擇個別股份(尤其細股),愈加失效,對長期回報愈沒幫助,甚至乎產生反效果。但無所謂,只要我們繼續觀察長期ERP,如能逐漸提升,那麼無可避免的一些小調整根本不會影響長期投資回報。試想過去90多年,美國亦經歷過大蕭條、世界大戰、大衰退,和無數次的大小股災。但直到今天,美股的長期ERP仍是極驕人的6.7%,但願未來港股和A股都能做到!

(中環資產持有建行、工行、大摩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64&issue=201802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36

嘉湖第3季樓價跌15% 兩房月租5月來首跌穿1萬

1 : GS(14)@2018-10-09 10:20:12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956&issue=20181009
【明報專訊】自6月底特首林鄭月娥公布「娥六招」後,樓市再充斥多項利淡因素如中美貿易戰、本地銀行加息等,令新界屋苑做價率先顯著回落。中原統計,第3季天水圍嘉湖山莊平均實呎下跌15%,跌幅屬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的16個大型屋苑中最多(見表)。同時,踏入租務淡季後租金亦從高位回落,同屋苑2房月租最新跌穿1萬元,重返同類單位今年5月時租金水平。

明報記者 謝穎怡

去年10月起,天水圍嘉湖山莊及東涌映灣園平均呎價相繼升穿1萬元水平,不過,據中原數據顯示,截至上月30日止,天水圍嘉湖山莊平均實呎9656元,較6月底新房策公布前,該屋苑平均實呎11,364元下跌15%,跌幅屬CCL 16個大型屋苑中最多;其次為東涌映灣園,最新平均實呎12,088元,較新房策前該屋苑13,549元下跌一成。

太古城期內平均實呎跌穿2萬

中原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12周前政府推出6招新房策,樓價隨即見頂,CCL由連升轉為反覆橫行,其後新界西樓價率先下跌,帶領整體大市進入反覆回軟的階段。他續稱,港島樓價跌勢跟隨其後,其中鰂魚涌太古城呎價最新報1.97萬元,3個月平均呎價累跌9.3%,屬港島屋苑中跌幅最多。可留意的是,受新盤搶客影響,加上二手樓業主叫價未見大幅回落,同區康怡花園上月至今暫未錄得二手成交。

康怡上月至今未「破冰」

另一方面,樓市充斥不明朗因素後,除樓價回軟外,租金亦見回落。上月由租務主導的天水圍嘉湖山莊,本月暫錄約15宗租務成交,等同佔上月全月約33%,平均實用呎租23元,則與上月全月相若,惟本月租賃中有2房戶月租跌破1萬元水平。

中原副區域營業經理伍耀祖表示,單位位處翠湖居4座低層F室,屬實用面積449方呎2房戶,以月租9900元獲承租,實用呎租22元。伍指出,上述月租重返同類單位今年5月租金水平,當時同類單位月租由9500元至1.1萬元,即實用呎租約21元至24元。上述單位業主早於2009年以118萬元購入單位,租金回報高見10厘。

映灣園3房月租2個月跌7%

至於上月租務成交量創逾一年新高的映灣園,本月暫錄約8宗租務成交,平均實用呎租28.5元。區內代理稱,屋苑3房戶租金輕微回落,如映灣園16座低層A室,實用面積912方呎,屬3房套間隔,以月租2.45萬獲承租,實用呎租26.9元,較8月時同座同面積A室月租2.63萬元,實用呎租29元,低約6.8%。上述單位業主2007年以328萬元買入,現享租金回報近9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356

嘉湖9個月來再現破千萬成交 二手樓價反彈 太古城均呎逼2萬3個月新高

1 : GS(14)@2019-02-21 16:25:52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4077&issue=20190221
【明報專訊】樓市氣氛回暖,十大屋苑做價更急速反彈,天水圍嘉湖山莊有頂層相連戶以1238萬元易手,為屋苑約9個月以來再現破千萬元成交;另一龍頭屋苑鰂魚涌太古城本月暫錄約16宗成交,平均實呎直逼2萬元,屬3個月以來新高。

明報記者 謝穎怡

市場消息稱,天水圍嘉湖山莊樂湖居12座頂層連天台戶,實用面積1102方呎,屬自製相連戶,成交價1238萬元,實呎11,234元,原業主2007年以145萬元購入上述D室,其後於2009年以153萬元購入毗鄰C室,合共涉資298萬元,現持貨逾10年,帳面獲利940萬元或3.1倍。資料顯示,屋苑對上一宗逾千萬元成交於去年5月錄得,當時景湖居11座頂層連天台複式戶以1390萬元易手。

嘉湖3房價較去年底回升24%

同屋苑樂湖居13座中層G室,實用面積548方呎(建築708方呎),屬3房間隔,成交價600萬元,實呎10,949元(建呎8474元),成交價除了高於本月同面積單位做價的550萬元水平外,相對同座低層同室去年底做價約483.8萬元、實呎僅8828元,更上升24%。

區內代理表示,農曆新年後「買家出番嚟」、「成交一間貴過一間」,約九成買家屬上車客,惟屋苑現時放盤量與新春前相若,仍維持約300個水平。

此外,天水圍嘉湖山莊租務成交活躍,租金亦有回穩之勢,本月累錄約30宗租務成交,平均實呎租金22.5元,其中樂湖居11座低層E室,屬實用面積448方呎兩房戶,以月租1.08萬元租出,實用呎租24元,業主於2016年12月以387.5萬元買入,租金回報3.3厘。資料顯示,同類單位去年第四季低位時,位於凶宅同層同類單位月租曾低見8000元水平。

太古城平均呎價按月急升8%

至於另一龍頭屋苑鰂魚涌太古城本月平均實呎大幅反彈,屋苑本月錄約16宗成交,平均實呎19,600元,呎價較上月全月21宗成交的平均實呎18,212元,高出約8%,並創3個月新高,對上平均呎價逾2萬元於去年11月份錄得。

中原資深區域營業董事趙鴻運表示,太古城海天閣低層H室,實用面積760方呎(建築858方呎),3房連套房間隔,以1380萬元易手,實呎18,158元(建呎16,084元),原業主2007年以542萬元買入,帳面獲利838萬元或1.5倍。事實上,本月太古城部分單位做價已回穩,如銀栢閣高層H室,屬實用面積1114方呎4房戶,享海景,成交價2680萬元,實呎24,057元,較同類單位本月初做價2400萬元高出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153

LP6 13伙買家曝光 台鞋商近2億掃貨 付5800萬辣稅 8個月來最大額

1 : GS(14)@2019-05-17 08:10:23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654&issue=20190517
【明報專訊】中美貿易戰升級下,雖然近期新盤撻訂宗數有所上升,但戰况升溫之前,新盤市場連月來已錄得多宗大額掃貨個案,其中南豐等合作發展的將軍澳日出康城LP6,獲公司客大手連掃13伙,涉逾1.93億元,該名買家身分終曝光,為台灣鞋商湯普集團或有關人士,是次掃貨須支付樓價30%辣稅,涉約5800萬元,為近8個月來新盤市場涉及最大額辣稅成交。

明報記者 甘潔瑩、林可為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持台灣護照的陳柏騰(CHEN, PO TENG)及陳宜靖(CHEN, YI CHING),上月透過9家不同公司購入LP6位於第3座47至65樓B室共13個單位,屬實用面積791方呎套3房連儲物室間隔,上述買家姓名與台灣新竹製鞋商湯普集團要員名字相同。由於以公司名義入市,須付15%買家印花稅(BSD)和15%雙倍印花稅(DSD),涉及金額約5800萬元,為近8個月來的最大額辣稅成交。

湯普集團主打生產真皮女裝鞋

對上一宗涉及大額辣稅成交,要追溯至去年9月,一組大手客以公司名義購入中信泰富旗下何文田KADOORIA兩伙,涉約2億元,須付樓價30%、即6050萬元辣稅。

資料顯示,湯普集團1979年於台灣新竹成立,以生產真皮女裝鞋為主,自家品牌包括GLORY CHEN、JOY CHENLINEA等,鞋品於美國、日本、歐洲等地方銷售,亦與NIKE、BURBERRY等國際品牌合作,另集團亦有零售、房地產及教育業務。

事實上,近月接連錄得不少大手客入市個案,包括中聯辦今年1月以約2.47億元大手掃入信置(0083)觀塘凱滙20伙,據現行法例,中央人民政府、政府、公職人員法團等均獲豁免印花稅,故中聯辦獲豁免逾7410萬元辣稅。

新盤市場昨沽10伙 不乏豪宅

新盤市况方面,昨日市場錄得約10宗成交,當中不乏豪宅,其中永泰(0369)及萬泰合作的沙田九肚澐灃,本月至今透過招標累售4伙、總套現額約2.2億元,項目最新售出5座2樓A室,屬實用面積1614方呎4房雙套間隔,成交價4196.4萬元,實呎2.6萬元。

NAPA招標售一洋房 累計套現32億

至於會德豐(0020)繼日前售出將軍澳SAVANNAH洋房後,同系屯門掃管笏NAPA,亦透過招標售出一幢洋房;上述C25號屋,實用面積2034方呎,連784方呎花園和585方呎天台,成交價3274萬元,實呎16,096元。NAPA自2016年10月開售以來累沽394伙,包括372個分層單位及22幢洋房,套現總額逾32億元,當中洋房平均實呎16,776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6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