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严介和:最大包工头、华佗还是郑和 东方愚

http://www.zhanghua.org/?p=4086

 

四年前,狂傲不驯的“中国最大包工头”严介和遭遇逼 债风波、黯然淡出太平洋建设集团。但之后他竟折腾出数件“大事”:创建华佗论箭智慧集团,做起了布道者,自诩为中小企业教父;变出一个郑和舰队资本集团, 日前率队前往台湾,号称要投资180亿。这个昔日的中学老师,究竟是什么角色?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北京

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100916/ArticelD17002FM.htm

“8月份我于台湾考察期间,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家里隆重接待了我。”严介和兴奋地说,“我们将向台湾桃园航空城投资180亿元人民币。”9月6 日,严介和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前,刚在微博上写了一句话:“20年河东20年河西的时代到来了。”言外之意是,以前是台商涌向大陆,如今陆商是时候到台 湾掘金了。

严介和是谁?他以BT模式(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发迹于江苏南京,2005年仅次于黄光裕、成为胡润百富榜的“榜眼”时,身 份是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自称“中国最大的包工头”;两年后他创办了一个名为“华佗论箭智慧集团”的组织,到处演讲、招募会员,自称“中小企业 教父”;现在他和台湾桃园县长吴志扬签协议时的身份则是“郑和舰队资本集团”董事局主席。

他今年50岁,喜欢别人叫他“严主席”;他似乎总是在“变脸”,变换中的身份让人眼花缭乱。为了加以区别,他亲自为三个身份设计了三张名片,颜色分别为蓝、黄、红,并称这是成熟渐变色。然而熟悉他的人都说,他从来都是一种混合色。

 

“郑和”大手笔
     “今年春节,我花了6000万元,带着‘郑和舰队’的核心成员五百多人,到美国转了一圈,”严介和说,“并特别去了趟哈佛,目的是帮他们提高一下素质。”

严介和擅长玩概念。这从他执掌的两家企业的名称──“华佗”和“郑和”就可见一斑。华佗是东汉名医,郑和是明代官员,如今都变身为严氏资本棋局中的两枚符号。“郑和舰队”的意思即中国民营企业集群,“队长”正是严介和。

桃园航空城是马英九政府的旗舰计划之一,据台媒报道,预计招得300亿美元(2000亿元人民币)商业投资。桃园县政府去年初就曾先后到香港、新加 坡等地招商,今年6月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嗅觉灵敏的严介和赶在吴志扬来大陆招商之前,组团到台湾探路,声称“郑和舰队”将 向台投资180亿元人民币。

这种大手笔让许多台湾企业感到吃惊。一来,全球航空业受金融危机拖累持续低迷;二来,桃园航空城将来的标杆效应是否如预期一样乐观始终是一个问号。 于是,有台湾声音称,桃园县政府热迎严介和,主要意图是释放一种信号:相对于对大陆央企一定程度上的抵触与戒心,台湾对大陆民营企业是非常欢迎的。这时, 投资金额的多寡便无足轻重了。

无论如何,严介和利用这次机会,为自己的“郑和舰队”做了一次漂亮的事件营销。事实上“郑和舰队”更像一个虚拟的投资组织。“队员”或说股东,绝大多数来自“华佗论箭”的会员。严介和称“郑和舰队”现在的成员企业超过千家。

和严介和张扬、夸张的性格一脉相承的是,尽管刚开始打造“郑和舰队”这个集团,但严介和表现出来的气势令人瞠目结舌。除180亿的赴台投资意向外,今年5月,他还宣布和安徽池州政府合作,框架投资协议金额300亿元。

而去年底,他就曾表示旗下太平洋建设集团将在四川和沈阳分别投资300亿元和500亿元,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再早些时间,他声称胡润为其介绍的一家英国老牌基金,将借道其旗下的华洋投资公司(“郑和舰队”的前身),向重庆投资逾300亿元人民币。

“今年春节,我带着‘郑和舰队’的核心成员五百多人,到美国转了一圈,”严介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并特别去了趟哈佛,目的是帮他们提高一下素质。”这一趟商务旅游的费用是多少呢?“我自掏腰包,总共花了六千多万元人民币。”他说。

严介和自称是一个对数字极为敏感的人,朋友或伙伴的手机号码,“打过一次后就背了下来”。他去年乘坐航班591次,在飞机上绝大多数时候他都不休 息,而是酝酿“名言警句”,或是研究一些与自己有关的数字之规律,他说“6”是其幸运数字:6岁开始读书,16岁工作,26岁下海,36岁创业……76岁 养老。

不过当他动辄声称投资某地几百亿的宏大计划时,很难说他对抛出的数字有着精准的拿捏。“反正都是口头的投资意向。”一位熟悉严介和的人士称,“无人追究,见怪不怪。”

 

 
另一个牟其中?

      严介和一旦站上讲坛,就完全进入了自己的世界。欣赏他的人夸他妙语如珠、切中要害,而不喜欢他的人则称他哗众取宠、目中无人。他声称要创建培养中国实战型企业家的“华佗商学院”,自称中国企业界无一值得其学习。

严介和早年是位高中语文老师,在创建太平洋建设集团成功之后,他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去高校给学生做演讲。因为经常坐飞机出行,在机场看多了那些声调 铿锵的管理专家或企业家们的视频演说,他很是不忿,“都是扯淡。有的企业家,搞了一个网站,做了一件事,就神气得不得了。”他说的是马云。

有人说严介和是“牟其中第二”,牟是比严年长20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红极一时的商界狂人,以轻工产品换飞机一鸣惊人,将喜马拉雅山炸一缺口引 入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设想让人叹为观止。严介和也喜欢“狂人”的称谓,不过和牟其中相比,他的张狂,目的性要更强一些──“郑和舰队”造势的一个重要意图 是,为“华佗论箭”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摇旗呐喊。

中央党校北门对面的楼上,一个“华佗论箭”的招牌引人注目,这是严介和在北京的“巢穴”,他自称受中央党校邀请而选择此地。“华佗论箭”上面另一个 招牌“天外天”是家烤鸭店。“华佗论箭”公司内部的墙上挂满了锦旗,这些锦旗是去年8月严介和“义诊日”,那些视严为“教父”或“商界华佗”的中小企业送 来的。其中一些企业现在成了“华佗论箭”的会员单位。

“华佗论箭”的会员分级别──理事、常任理事、副主席和主席会员,分别要缴纳从二十多万元到二百余万元不等的年费。会员企业除共享严介和这一品牌顾问外,亦可“免费参加”严所有的演讲课程和活动。

说白了,“华佗论箭”是一个以严介和为招牌的商业培训和咨询机构。其官方介绍是“集官界、商界、学界于一体,一个帮助别人、帮助企业、帮助社会同时又帮助自己的一个特殊机构”。这一机构正是靠官、商、学三条腿走路。

“官路”是指严介和通过与各地方政府合作或表现出浓厚投资意向的方法,自上而下寻找可能成为“华佗论箭”会员的潜在企业。严介和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只到中西部或东北等经济欠发达省市,与地方政府依然热衷招商引资的志趣对接,去发现企业培训的“蓝海市场”。

“商路”即一般意义上的吸纳模式。若有会员发展了新会员加盟,则成为了严介和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学路”则是指严介和借助高校或MBA/EMBA讲坛,却大谈“博士无用论”、“MBA无用论”的“破坏性开采”的方式,最终意图仍是吸引“猎物”追随自己。

严介和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布道。一家IT企业的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称,去年有次在机场一家服饰专卖店偶遇严介和,严主动递送名片,之后甚至专门打电话邀请他参加有严出席的一场“高峰会”。

而去年7月底,严介和主导的名为“中国企业领袖三峡行”的一次游轮活动,在有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参与的一场论坛上,严介和当场建议黄鸣做一个“识时务者”,参股其旗下的华洋集团,使黄鸣一时甚为尴尬。

严介和一旦站上讲坛,就完全进入了自己的世界。欣赏他的人夸他妙语如珠、切中要害,而不喜欢他的人则称他哗众取宠、目中无人。他声称要创建培养中国 实战型企业家的“华佗商学院”,自称中国企业界无一值得其学习,“王石只懂房地产一个行业,而我创办和管理的企业上百家,横跨行业无数,”严说,“柳传志 老将临危出马,李嘉诚八十岁仍不退休,都不是好兆头。”

 

“我全家都是CEO”
    晚宴上觥筹交错,刚接过“华佗论箭”董事局主席接力棒的张桦席间对严介和说,虽然两天前到新疆的一场演讲比较成功,“但新疆自治区政府仍希望严主席亲自去做场报告”。

显而易见,“太平洋建设-华佗论箭-郑和舰队”形成了一个“铁三角”──它们貌似相互独立,但彼此支撑、资源共享。尽管严介和早在2006年就宣布 从太平洋建设集团淡出(接力棒先是交给了妻子张云芹,而后交给经理人黄新忠),今年9月1日又宣布将“华佗论箭”董事局主席一职交于经理人张桦。张桦原是 严介和老家———江苏淮安教育局局长兼一所中学的校长,曾教过严介和的子女。但在外界看来,三家企业的统一标签仍是严介和。

这与严介和的初衷并不相符。在他的规划中,这应当是“蓝、黄、红”递进的三阶段。他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但相信在飞机上自我规划出来的“逢6理论”就 是自己的使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深谙频繁与各地政府打交道是柄双刃剑,于是希望三家企业各成体系,不至于将来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导致一损俱损。有趣 的是,严介和给“郑和舰队”定位之一是“一个纯粹的民营企业”,个中隐喻很是微妙。

可是三家企业早已相互共融。太平洋持有“郑和舰队”的股份,“华佗论箭”为“郑和舰队”提供资金,“郑和舰队”分别为太平洋建设和“华佗论箭”网聚项目与资源。

总是表现出一副财大气粗模样的严介和到底有多少钱呢?2005年他以125亿元财富成为胡润百富榜“榜眼”;胡润的计算方式之一是以太平洋建设当年 约20亿元的利润,乘以国际同行业6倍的最低市盈率。4年后,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严介和在四川一场论坛上称太平洋建设2009年“利润有100个 亿”。那么,按照胡润先前的计算方法,严介和的身家应是600亿元左右,远超这一年新首富王传福的350亿元。可是,这一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严介和以 120亿元的财富位居第56名。

看来,要么是胡润的调研数据失真,要么就是严介和在吹泡泡。当南方周末记者询问严介和关于太平洋建设的业绩时,他并未提及“百亿元利润”一类数字, 而是闪烁其词,“太平洋建设有多少钱,其实我也不知道,”严说,“我们兼并和重组、投资的企业太多太多了,而且没有合并报表,我根本算不过来。”

有趣的是,过了一会儿,他又主动补充道:“2009年太平洋建设的利润增长了4倍。”随后不厌其烦地接着说,“一流的企业是不上市的,二流的企业要上市,三流的企业是上不了市的。太平洋建设永远不上市,也不接受任何外来资本。

严介和就像一个分裂症患者,一方面不希望外界过多关注太平洋建设,另一方面又有意给外界灌输太平洋建设是“中国最牛民营基建企业”的观点。真实的情 形始终扑朔迷离。有人说他经过2006年资金链吃紧、众银行逼债的那次危机之后,欲加成熟凶猛;也有人猜测,严介和四年前的危机并没有结束,并称“华佗论 箭”其实是严介和为还债而被动创造的产物,只是没想到“越做越火”。

严介和去年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曾说,他一年的顾问收入高达20亿元。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当天,前来与“华佗论箭”谈合作的就有江西省委党校,中国管理咨询培训行业龙头之一的深圳聚成公司及一家国外的商学院。晚宴 上觥筹交错,刚接过“华佗论箭”董事局主席接力棒的张桦席间对严介和说,虽然两天前到新疆的一场演讲比较成功,“但新疆自治区政府仍希望严主席亲自去做场 报告”。

严介和爱喝酒。喝酒后的他更呈现出“舍我其谁”的姿态,自称“我全家都是CEO”。的确,他24岁的儿子已经是他重组过的苏州一家国有建筑企业的CEO,27岁的女儿则是湖南太平洋建设和美国太平洋建设的CEO。

酒桌上,他的属下如众星捧月般毕恭毕敬。张桦几次举杯,称:让我们一起敬严主席一杯,严主席有句话说得很经典……

不过,当被南方周末记者问到他和江苏省及南京市政府的关系时,严介和的话匣子收住,挤出几个字:“现在仍僵得很。”

惟在此时,他目光呆滞,神情凝重,与常日里的严介和判若两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7

国内最大有机连锁超市乐活城陷加盟纠纷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2/2025878.shtml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从2004年的25亿元,发展至如今的500多亿元,国内有机农产品产值一路高歌猛进,历来觊觎这块蛋糕的商家,穷尽各种路数,以期分羹有机产品市场。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有机连锁超市,北京乐活城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活城)近来却麻烦缠身。从最初吸引商家信心满满地加盟,到眼下众多加盟商将其视为“公敌”,只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乐活城的“有机”生意,颇为不顺。
乐活城总经理余崇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经营渠道等等,乐活城都没有问题。然而,记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这家打 着“乐活”旗号,经营着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的公司,从产品规范到供货渠道等,均遭大考,而其加盟体系本身也存在没有特许经营备案等诸多问题。
加盟商生意门可罗雀
数根木条拼接形成的整体上面,镶嵌着三个绿色的字:乐活城。这是乐活城固有的门店设计。
范女士初见乐活城时,为整个店面的木质设计以及经营的有机食品所吸引。她说有机食品将是一个朝阳产业,于是在去年11月份,她共投资90万元,成为乐活城的加盟商。
可是加盟以来,范女士位于东直门外的店铺,生意冷清。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每天的业绩只有数百元,由于每月房租3万余元,加上水电费用,亏损严重。每天的销售额需达到8000余元,才能和投入持平。
这是乐活城加盟店生存的一个缩影。自2006年乐活城在北京京顺路开首家店以来,短短4年时间,该公司在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天津等地攻城掠地,发 展加盟店铺20余家,其中在北京就拥有加盟店5家,另有直营店7家,6处商品专柜。这些店铺里面,主要经营有机杂粮、有机饮料、有机蔬菜等。乐活城对外 称,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产品出自公司自有的农庄,其产品均未使用农药,自生自长。
但这些门店却不同程度地遭受着门庭冷落的经营困局。乐活城翠微 店的负责人将两手指尖对在一起,对记者说,有时每天的销售业绩就是“零蛋”。在乐活城春秀店,记者停留了近1个小时,只走进来3位顾客,没有购买任何东西 就离开。生意较好的店铺主要是万柳店,但即便如此,该店加盟商称,每月还有亏损,略有盈余的月份不多。
乐活城在开店之初曾经自信地表示,“现在有机食品销售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对手,乐活城的客单价都很高,达到150元,如果每个店每天有100多人,营业额每月在40万元左右。”
但这样的设想并未实现,包括新城国际店内的多家加盟店,几无盈利。探究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加盟商不约而同地将主因指向乐活城的经营信誉缺失。
“有机”产品被指“师出无门”
郑女士今年成为乐活城加盟店的会员,她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乐活城有机产品后,感觉与普通的商品没有什么两样,于是不再去乐活城购物。
让她选择不去乐活城购物的另一原因是,发现乐活城里面的部分产品没有QS标识,有些也没有生产日期。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举例,她有次发现乐活城售 卖的山楂糖属于“三无产品”,当时就产生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向余崇正印证,他表示并不知情,需要查一下,但坚称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所售食品必须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可是记者在乐活城店内看到,没有QS标识、没有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的所谓有机产品,较为普遍。
由北京某科技公司生产的黄花菜,出现在乐活城店内,用透明塑料简单包装的袋子上,无日期,也无QS标识;而乐活城出售的桂霸鸡,店员从冰柜里面拿出用银白色塑料包装的这件产品时,记者仔细查看了包装的正反两面以及封口处,均未发现生产日期、也没有QS标识等。
这只全称为 “中国桂霸养生香鸡”的产品,包装上显示来自广西绿色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此前他们多次联系过生产厂家,可厂家却否认曾向北京市场供货。广西绿色科技公司董 事长林宗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来没有向北京供货,自己的产品一般不在超市售卖,大都销往酒店。对于有同样名字的产品出现在乐活城,林感到奇怪, 称很可能是仿冒产品。
当记者就此向余崇正询问时,余对此却予以否认,并称没有听说过桂霸鸡在自己的店里销售。
记者掌握的一份 “乐活城三无产品明细”中,就有50余种产品没有QS标识,也没有生产日期。一位加盟商告诉记者,“这些产品中,速冻类的占了一大半。有些产品只有一个到期日,可是什么时候生产的,我们不知道。”
据了解,目前乐活城拥有4处以“之万”命名的农庄,分别在北京、浙江、惠州、平谷。以北京之万农庄为例,山林覆盖面积两万余亩,但是蔬菜大棚并不多。
知情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在去之万农庄考察时,发现该农庄基本上全是山,菜棚只有两个,很难保证消费者对于有机蔬菜的需要。
余崇正曾说,乐活城的主打产品中,其蔬菜100%来自农庄。而北京之万农庄仅有的两个菜棚,能否保证市场所需,这让加盟商生疑。
一位不愿具名的加盟商带着记者来到店里摆放蔬菜的货架旁边,拍着西瓜告诉记者,这都是从北京新发地批发过来的。这些平常在菜摊卖1块多钱的西瓜,放在这里,身价陡涨,每斤达到6元。
自产“有机食品”名不副实?
在店内,记者还注意到,由乐活城自产的有机手工无色肉包6个就能买到48元。据加盟商的介绍,这些产品都是乐活城自己生产,生产基地就在北京乐活城京顺路店后面。当时加盟商偶然发现这个基地之后,感觉非常纳闷:为什么产品基地会设在此处?
余崇正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对于乐活城店里的馒头、包子这些东西,说起来比较尴尬,这些都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之前对此讨论过,这些东西能不能包装上市,最后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可以在自己店内售卖。”
当记者问及这些产品是否属于有机时,余称自己回答不出来,他说如果没有标有机的那就不是。“这些东西确实蛮贵,我没记错的话,要三四十元,但是会员会对 我们产生信任感。”而此前,余崇正曾对外宣称,“乐活城的核心价值是诚信。我们绝对不把非有机产品当有机产品卖给消费者。”
多位加盟商则告诉记者另一个细节,在今年“3·15”期间,乐活城通知各加盟商,要求将平常售卖的包子、馒头这些产品全部下架,以防止检查。对此余崇正表示并不知情。
诸多部分没有QS标识的产品在店内售卖,让每个加盟商颇感忐忑,他们多次向乐活城总部写出申请,要求查看下料单,但是一直没有回应。
没有备案开展特许经营
除产品本身的问题外,乐活城与加盟商的关系交恶,还在于加盟商认为乐活城开展特许加盟业务有诸多不规范之处。
据了解,在去年11月份左右,数家乐活城加盟店开业。这些加盟商在加盟之前,乐活城没有提供任何可资证明自己经营状况的材料,只是给加盟商递来一个只有薄薄几页的乐活城宣传册。
在乐活城看来,这样的做法已经履行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而根据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特许人应向被特许人提供特许人的注册资本额、经营范围以及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另外还有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基本情况等等。
多位加盟商向记者表示,在加盟之前,乐活城均未提供这些内容。这也为此后各加盟商与乐活城之间难以理清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亦规定,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该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可是记者通过商务部网站查询发现,乐活城并未进行备案。有律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同样未能发现乐活城在商务部的备案信息。
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多家加盟商要求与乐活城解约,退还押金等。余崇正说,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双方有过沟通,但是加盟商的某些要求暂时未能达到,于是彼此诉诸法律渠道。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乐活城的供货商从原先的四五百家锐减至现在的不足130家。加盟商告诉记者,由于乐活城一直不给供货商结款,有的长达半年时间不予结款,导致供货商纷纷停止供货。
北京明大天润商贸有限公司曾是乐活城的供应商,该公司负责人陈灿裕告诉记者,两个月前已经中止向乐活城供货,因为他们一直不付款。
由于供货商无法得到货款,致使加盟商店内几乎没有存货,有些供货商索性绕开乐活城,直接找到加盟店,要求与加盟商合作。但因供货商不断变换,进货周期不稳,一些门店的断货现象仍然严重。
部分加盟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乐活城没有做好招加盟商的准备,公司本身的管理体系非常混乱。而余崇正却向记者表示,“加盟商在经营过程中没有真正谋得利益,提出了一些太过的要求,我们没有办法答应他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56

最大的修練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4268748/%E6%9C%80%E5%A4%A7%E7%9A%84%E4%BF%AE%E7%B7%B4/

不論曾經做的是對是錯,不論做的結果是好是壞,凡因執著而起,執著就會成長,而導致更大的問題。執著就像慢性疾病,溫水煮蛙,殺人不動聲色;執著就像金融間諜,要讓我們先成功而後崩潰。

因此,投資最重要最困難的心境,就是忘記利益,忘記成就,忘記自我。沒有利益,就沒有得與失,沒有貪婪與恐懼;沒有成就,則沒有驕傲與懦弱; 沒有自我,則沒有一切其他考慮,可以忠誠於對投資最有效的原則。投資難的不在做法,而是難在做,這就是知易行難了。忘我的應用將是千百種,投資之福,會因忘我才能純淨而細水長流。忘記自我,是投資最大的修練,無時無刻都要牢記於心呢!


這道理,是執著及受挫過後領悟的最寶貴道理,是一切投資心理學道理之首。或者這對人沒有任何影響,但相信好意的種子終有一天可以發芽,成就好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4

亞洲最大化妝品連鎖店準備一展身手

2010-10-25  TWM




莎莎 迎陸客十年熬出頭陸客大舉來台商機,讓中資、港資對台再度萌動。

但早在十三年前,港商莎莎國際便看準台灣美妝市場潛力,搶先一大步登台,歷經多年努力,終於現在要收穫滿滿的陸客財。

撰文‧黃筱雯、羅秀文

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商圈,緊鄰SOGO忠孝館,少女色彩的粉紅招牌,販售美妝保養品的莎莎國際,正有一群年輕看似大學生的女生,圍聚在試妝區,討論現在最流行的眼影,東抹抹、西塗塗的,終於找到適合自己且今年冬季最流行的粉紫色眼影後,開心的結帳離開。

亞洲最大的化妝品連鎖店

這 個場景,每天都會在莎莎上演,開架式且種類齊全的香水美妝,讓每一位上門的顧客,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產品;沒有店員壓力式的服務,消費者可以輕鬆地在此消 磨好幾個小時,到處看看、逛逛。而普遍低於市價的產品,讓這裡每天人潮聚集,除了是台灣女性購物天堂,還吸引大批陸客前來消費。

這是莎莎國際,一九七八年於香港成立,至今已三十二年,一九九七年在台灣設點,且開始往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展店,同年並在香港上市。

莎 莎得以快速擴大版圖的關鍵,在於其廣大的市占率與銷售佳績,因此能夠大量進貨進而壓低成本,並提供品質不錯的產品。所以,知名保養品伊莉莎白雅頓 (Elizabeth Arden)遂將香港與澳門的獨家代理權委任給莎莎。現在莎莎國際在亞洲區共擁有一九○家銷售據點,是亞洲區最大化妝品連鎖店。

但在台拓展初期,由於市場定位不明確,營運表現不盡理想。進入台灣市場前六年,卻僅擁有三家門市。二○○四年,在重新調整品牌定位後,莎莎打出「平價奢華」的策略,讓消費者用開架式通路的價格,享受專櫃級的服務。

「快 速的擴點也是促進業績成長的關鍵!」莎莎國際台灣區總經理黃月寶說。她深知零售業必須貼近消費者需求,主張藉由強化服務來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和競爭力。所 以莎莎門市的美容師要接受至少半年的基礎培訓,包括產品知識、色彩學、彩妝及銷售技巧等;也提供加值服務如免費彩妝、免費修眉、免費臉部保養等,提高消費 者對門市的黏著度。

台灣整體美彩妝、頭髮用品等市場規模約六五○至六八○億元,這是還未開放陸客自由行的數字;預計在正式開放後,在陸客驚人的消費力下,市場有超過千億元潛力,對莎莎來說,可以發揮空間還非常大。

看準這塊極具成長力的市場,莎莎透過增加門市據點,可以提升品牌認同度和服務深度,並配合人員培訓。由於策略調整得宜,莎莎的業績每年都維持兩位數字成長,店數也從原先三家成長至十六家。

成為陸客指名必買商店

攤開莎莎歷年來的財報,上市十三年來,每年營業額都有顯著提升,即使面對○八年的金融海嘯,股價下跌至四.一六元(新台幣,後同),總營業額仍有四.五%的成長,達到一五一億元;○九年營收更達一七二億元,預計今年可有二○%的成長,再創歷年新高。

莎莎營業額有八○%來自香港,二.四%來自中國大陸,台灣的營業額平均占總營業額比重近四%,初期雖每年成長,但成績並不特別亮眼。○四年定位重新調整後,從○三年的二.四億元,○四年的二.六億元,到去年六.三億元,營業金額年年攀高,今年更可望再創新高。

而這精采的業績,其中有一部分是來台陸客消費力的貢獻。據了解,女性陸客來台幾乎指名必逛莎莎。一位時常接觸中國來台女學生的人透露,每每帶著這些女生出門時,她們都會要求去逛莎莎,且每人手上早已列好長長一串清單,進到店內只須交由服務人員揀選,再到櫃台結帳即可。

「只是學生的她們都可以買到兩、三千元了,更別說一般女性都買到一萬多元!」消費力實在驚人,為何這些女孩對莎莎如此瘋狂?「因為便宜。」陸客瘋莎莎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在莎莎的發源地香港,許多研究報告都對莎莎未來成長抱有高度期待,關鍵就在於中國內地遊客增加。

在中國大陸,莎莎是相當具有知名度的品牌,但由於中國對美妝品的高關稅,使得美妝品的售價比台北貴三成,就算是以便宜著稱的莎莎,也因為價格而受限。

相較之下,台灣莎莎的售價可說是極為「平易近人」,加上「莎莎」這塊招牌對陸客的影響力,台灣莎莎成為陸客女性指名「報到」的店家。

十三年前,莎莎信心滿滿的首度登台,卻在陌生的台灣市場慘遭滑鐵盧的起伏;六年之前找到自己的定位,開始在台生根發芽的莎莎,現在迎上這波陸客來台的「美容財」,又要大展身手了。

莎莎國際

成立時間:1978年

創辦人:郭羅桂珍、郭少明負責人:黃月寶(台灣區)資本額:500萬元(台灣區)

主要業務:化妝品零售

營業額(2009年):6.3億元(台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61

塔国最大银矿曲折引资路:金川紫金双双退出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9/xMMDAwMDIwMzUxMw.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3

82.9亿美元 上海电气签最大海外合同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9/xMMDAwMDIwMzUxMg.html

10月28日,上海电气集团与印度诚信集团(Reliance Anil Dhirubhai Ambani Group)举行超大电厂项目合同签字仪式。由上海电气制造的36台660MW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将出口印度,合同金额高达82.9亿美元。

本报记者从上海电气集团获悉,这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进口合同,也是上海电气迄今为止承接的最大合同。

同一天,上海电气(601727.SH;02727.HK)公告显示:其三季度实现净利9.45亿元,同比增长33%;1-9月净利润增加11.5%至人民币23.64亿元。

尽管上海电气与印度的大单,将于2011年起才逐步实现销售,但受此刺激,上海电气(02727.HK)港股当天一度急升7.43%至5.06港元,创下52周来新高,收盘涨幅4.25%。

印度大单

“我们在印度已经有了6年以上的市场开发和合作经验,到目前已经有6个项目成功发电,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和名声,所以印方选择我们成为了承包商。”

10月28日,谈及此次大单实现的背景,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执行副总裁、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总经理周支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据介绍,印度诚信集团是一家专门从事发电、输配电、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大型工业集团公司,在2008-2009年度,其税后利润达2.9亿美元。该集团营业收入约占印度GDP的3%;出口额约占印度全部出口的5%。

印度目前处于较为缺电的状态,人均装机容量仅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印度诚信集团因其发电成本优势而具有竞争力,发出电力将销售至印度中部、南部和西部缺电严重的几个邦。

过去三年,上海电气与其业务往来的金额共计58.60亿元人民币。

此番双方签订的合约,包含3个电站项目(每个项目均为12台660MW超临界燃煤电站设备)、共计36台超临界燃煤电站设备供货和服务合同,以及强制备品备件供货合同,合同总金额达82.91亿美元。

其中,印度KRISHNAPATNAM 12×660MW项目合同28.48亿美元;CHITRANGI 12×660MW项目合同金额27.53亿美元;TILAIYA 12×660MW项目合同金额26.9亿美元。

“这是一个介于总承包和单纯设备供应之间的合同。”周支柱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没有对外宣称以“总承包”的模式进行合作,是因为该次合同中,不包含土建、普通设备安装等内容。

他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印度的人力资源也很充足,且在劳务方面有所限制。但实际上合同框架还是一个总承包式的框架,我们扮演的也是很接近总承包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考虑到汇率变动和原材料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上海电气还在成本预算中增加了一定的风险费用。

海外步伐

此次合同,为期十年。上述印度的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均分两期建设,每期建设均为6台660MW超临界燃煤电机组,上海电气提供主设备供货和服务,及强制备品备件的供货。

预计如果执行,上海电气每年预计将交付3~4台660MW超临界燃煤电机组,销售金额约为每年5亿-6亿美元,约占本公司2009年度营业收入的6%-7%左右。

此外上海电气还需要负责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辅机以及辅助设备(BTG岛)的设计、制造、采购和供货;提供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指导、性能试验、业主人员培训等服务。

这又为上海电气的海外电站工程产业,增加了助推力。

从2005年销售收入7亿元的规模,到2009年的110亿元,上海电气海外电站工程业务增长了近15倍。目前,其在手合同金额已经超过150亿美元。

上海电气的海外工程,始于巴基斯坦木扎法戈300MW火电机组项目。截至2009年6月底,在海外承接并执行的重点火电建设项目达15个,装机容量逾1500万千瓦,分布在印度、印尼、越南等各个国家和地区。

在走向海外的方式上,也已由提供单一的火电设备,向提供全套的电站工程总承包服务业务伸延。

据上海电气内部人士介绍,在“十二五”期间,上海电气将重点着力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和环保、工业装备、服务业四大业务板块,其中高效清洁能源作为核心业务,目前已有1/3产能走向国际市场。未来3-5年,则需争取将这一比例提升到1/2。

28日当天,周支柱还告诉本报记者:“经过25年的发展,我们的电站工程现在全球20多个国家都有布局,在巩固之后当然想往更多的地区去发展,比如发达国家。但是具体的区域目标,现在还不便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4

中環在線:滙豐新炒房全港最大 李華華



2010-10-29  AD


 

講開滙豐,市場 已經開始消化晒啲消息,同埋越嚟越接受繼續由滙豐血統組成嘅「范歐配」,而因為未來行政總裁歐智華係出身自環球資本市場,炒房嘅一舉一動,自然備受各界關 注。華華八到,香港呢邊原本位於總行16樓嘅財資交易室,即係炒房,已經完成歷時一年嘅翻新擴展工程,今日會搬去18樓落成,仲會學足中國人傳統,切燒豬 旺一旺個場,而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主管Gordon French將會主持呢個儀式。

講多少少呢個炒房,係統領亞太區19個市場嘅樞 紐,堪稱全港最大炒房,單係本港交易枱已超過500張,而為咗響應綠色環保概念,據聞新交易室特別整咗一套高技術、符合清潔能源嘅水冷系統,事關炒房有好 多電腦,炒房又真係秒秒鐘億億聲上落,萬一過熱跳線死機就敝,所以都係安全至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0

台灣小子 創中國最大精品購物網

2010-11-21 TCW

呼哈網,中國最大的時尚精品購物網站,創辦三年半來,累積會員數達二百五十萬,平均客單價在人民幣三千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六千元)以上,這個數字,是大陸超級購物網站淘寶的四十倍多,最高曾創下一個月人民幣九百二十萬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二百萬元)營收的紀錄,過去一年來的營收成長超過三○○%。

根據中國數據機構艾瑞諮詢的統計,呼哈網的流量在高階女性時尚B2C網站中排名第一,過去十個月來,每天註冊人數還以三千到五千名左右的速度在增加。

不得已轉行創價值十六億醫材貿易網

呼哈網的成功,連美國華盛頓大學都覺得驚訝。今年七月,一份關於《中國品牌發展策略》的商學院報告中,就特別提到了呼哈網的成績單與特殊定位。

年僅三十五歲的呼哈網創辦人連庭凱,不僅來自台灣,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原本該是一個醫師,卻因為家中三千萬元負債的壓力,讓他現在成了中國最大精品銷售網站的執行長。

時間回到民國八十八年,國中就被父母丟在加拿大,一路念到大學畢業,正準備要到醫院擔任骨科實習醫師的連庭凱,接到一通來自台灣的電話。「家裡破產了,我們負債三千萬,」電話那頭姊姊的聲音急促:「你快回來想辦法!」

為了還錢,他毅然脫下白袍,放棄已到手的加拿大醫師資格,返台找親戚朋友湊了幾十萬,與在IBM工作過的姊姊,一起運用自己的專長知識,以及父親過去在台灣醫藥界的人脈,開設了一個醫療器材貿易網站「華登醫藥網」。

沒想到這個被絕境逼出來的點子竟然大獲成功。兩年不到的時間就由虧轉盈,二○○三年甚至在第二類股上櫃,最後用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六億元)的價格賣給一個國際醫療器材集團。

不滿足成功 從時尚業找到第二高峰

從負債三千萬到年輕創業家,當時才二十八歲的連庭凱並沒有被成功沖昏頭,相反的,他卻在此時停下腳步,思考人生的下一步。

為了拓展視野與人脈,連庭凱先到芝加哥大學念MBA,接著陸續在台灣大金(Daikin)、周氏國際以及台灣頂級時尚集團——林莉國際,擔任總經理與執行董事。

「他剛來的時候理了一個大光頭,穿著看不出品味,」林莉國際董事長林莉笑著說。花了一番工夫,把單調的光頭修成神采奕奕的五分頭,搭配連庭凱天生的運動員特質,一個矮壯的宅男馬上變身充滿陽光氣息的時尚型男。

「這就是我要的!」連庭凱想,這個產業不僅給人自信與幸福,同時還像醫療藥品一樣具備高毛利,絕對值得投入。

決定方向後,他先到米蘭設計學院進修,在那裡與Prada創辦人等一流時尚精品業者建立關係。二○○六年,他看準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與都會白領女性的驚人消費力,前往北京成立了呼哈網。

不放棄市場 等七個月接到第一筆生意

一開始,連庭凱將市場定位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沒想到開張三個月,卻連一張訂單都沒有。「上門詢問的都是要一些五元、十元的便宜貨,跟預期差太多,」連庭凱苦笑。

到了第七個月,大家都心灰意冷到想打包走人時,忽然來了一張人民幣三千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五千元)的手表訂單,收貨地址還在山西。

「我同事打電話來問我說:會不會是來亂的?真的要發貨?」回憶起這段,連庭凱忍不住大笑:「我想說,算了,賭賭看,出了事大不了我賠!」

結果貨才剛送出,錢就絲毫不差的匯進戶頭。接下來一個星期,連庭凱如坐針氈,一直想著對方會不會打電話來退貨。「電話真的打來了,但不是退貨,而是問我這只表的功能該怎麼用,」他笑著說。

這筆訂單,讓呼哈網團隊士氣大振,他們特別寫了一張卡片,簽上所有人的名字,寄到山西去表達感謝。而這位在銀行裡任職的女性高階主管,從此變成呼哈網的忠實客戶,一個月至少上來消費兩、三次。連庭凱這才發現,原來中國精品網購最大的市場不在沿海,而是內陸的二、三線城市。

「在那邊開時尚精品店成本太大,沒有三千萬(人民幣)做不起來,」負責品牌開發的呼哈網總監胡德琦表示,品牌廠商不敢貿然投入,但當地高階白領女性,卻有強大消費力與流行時尚的需求,這就給了呼哈網切入的機會。

現在,呼哈網最大的客群來自大連、成都、哈爾濱等地,去年光是內蒙古的會員,就貢獻了超過人民幣百萬的營收。

靠著一開始的直覺,即時做出調整,找到正確定位,提供與全球時尚精品同步上線送貨的服務,呼哈網的營收快速上升,二○○九年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之下,竟然逆勢成長三倍多,今年預計還會在翻倍。

這個亮麗的成績單,讓過去視電子商務為廉價與山寨本營的全球頂尖品牌商,如Swarovski(施華洛世奇)、Charriol(夏利豪)等,都主動找上門來合作。今年十一月,連庭凱甚至將受邀出席上海國際時尚精品高峰會主題演講者。

這個曾經負債三千萬的台灣小子,在中國精品市場取得一個非常好的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5

虛擬團隊 發動最大社會運動

2010-10-11 TCW




他們看似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閃閃發亮的明星,也不是傳統定義下的英雄。

在 日常的生活中,他們經常是父母不理解的孩子,職場上主管覺得最難管理的一群人。然而,在一年之前,台灣遇上50年以來最嚴重的水災——88水災(為颱風莫 拉克侵襲台灣所帶來創紀錄的雨勢,亦稱莫拉克風災),他們卻展現了八○後世代對台灣社會的熱血,以及他們透過虛擬平台動員社會的空前能量。

沒 有中心領袖,彼此也不相識,他們在一天之內組成「團隊」,數十名的核心工作人員不支薪,全力投入,動員比大眾媒體快、比政府快:在3天裡集合上百噸物 資,7天內組織擴增到上百人,甚至在全台動員上萬名志工,深入災區,然後,在兩個星期,政府與大眾媒體追上它的速度之後,迅速解散。

在《商業周刊》訪問前,他們不曾在大眾媒體前集體曝光;他們是台灣最大BBS網路論壇「批踢踢實業坊」(PTT)的88水災救災團隊。

博士生率先號召!4個互不相識人開始集結 2009年8月7日,中颱莫拉克撲台,晚上11點50分在花蓮登陸,嘉義山區倒下傾盆大雨,單日雨量破1,000毫米,大眾媒體還沒報導,PTT網站上卻資訊爆量,到處是問︰「路斷橋毀怎麼辦?」的求援訊息。

訊息的流通,以「網路第一線,媒體第二線,政府第三線」模式擴散。

2009年8月8日,台東20餘戶民宅被沖入太平洋,全台114萬戶停電,然而台北的風雨尚稱平靜,行政院前秘書長薛香川攜家人一同赴飯店慶祝父親節。

當天,PTT這個擁有160萬會員,台灣最大的BBS網路論壇,在上萬個主題板之中,湧現更多與災情有關的訊息、更多求救的貼文,小林村可能已經滅村的消息被迅速傳到各個版面,透過網友的e-mail、部落格、MSN、噗浪傳送出去。

同一天下午2點42分,聽著窗外的大雨,交通大學博士生廖基成坐在新竹的宿舍電腦之前,盯著電腦一個上午的他,想到每逢大雨就淹沒農田,直淹家門口的大水,以及望著大水的父親背影。

終 於,在隔天凌晨2點,他寫信給PTT的站長,自告奮勇要成立一個PTT救災專板,至少讓與88水災相關的數千條訊息可以集合在一個平台上。幾個小時之後, 站長給他與另外3位自告奮勇的網友授權,讓他們管理看板,4個不相識的年輕人透過訊息工具溝通分工,成立PTT emergency板,再以這個看板為中心的虛擬團隊,開始集結的第一步。

鏡頭移到台北市,8月8日晚上11點,從出版集團下班的鄭伊廷坐在電腦前一邊吃零食,一邊用Google Talk與網友聊天,忽然接到網友的要求,希望她幫忙做災情網站。

女 駭客前來助陣!迅速成立災情網,支援救災 鄭伊廷在這2年,陸續因為揭露總統馬英九治國週記有「未來版」,又製作歌曲嘲諷戴爾電腦標錯價不肯認錯等網路公眾事件,有人稱她是台灣「駭客界」小有名氣 的女駭客。她以接下「戰帖」般的心態,想試試自己能夠多快完成任務,於是,1個小時左右,她與朋友共同完成「莫拉克颱風災情支援網」,將災情標示在地圖 上。

接著未來10天,她的網站爆量,日流量尖峰達到30萬到40萬人次,超過平常一個伺服器頂多上千流量的忍耐度,她以雲端技術支持網站, 將流量掛在網路上,每天十數小時除了睡覺,就是坐在座位前修改程式碼,應付四面八方來的新狀況,她並向PTT救援,徵求網站志工,維持網站內容秩序,最後 成功讓這個網站成為所有救災網站之中,唯一沒有被流量灌爆的網站。

在發起救災後24小時之內,虛擬的88救災團隊擴張成30人團隊,平均年 齡不到25歲,有上班族、打工族、學生,也有消防隊員……。他們有組織圖,有運作基本規則,廖基成擔任總召集人,台灣各地區都有人擔任救災訊息窗口,有人 負責集結物資,有人負責資訊管理。他們,沒看過彼此、多數根本沒聽過彼此的聲音,就共同開始了為期2個星期不眠不休的救災運作,服膺一個設在網路上救災總 部的指揮。

上百噸物資到齊!超過600位志工動員運送 2009年8月10日,全台災情嚴重終於讓政府發現了,部隊挺進災區,然而政府救災調度失靈,總統馬英九還得親自打電話給台北市消防局長求援。

但透過PTT上的88救災團,中正紀念堂前從8月9日開始就聚集志工與物資,8月10日當天超過600位的志工,自動分工分組,將累積超過上百噸的物資,開始運送到需要的災區。

「網 頁上只要有地方丟出需要什麼東西的訊息,馬上就會有人傳送,然後去找到有資源的人,」舉例來說,「我們要送漂白水到屏東、高雄,可是沒有車,結果就有網友 說,『我爸爸開連結車。』然後,這個小公司老闆被兒子動員,最後除了送漂白水,再附送2、30箱沙拉脫下去。」救災團小秘書圓圓解釋。

需要衛生紙?需要找人?所有的訊息都可以透過網路平台馬上找到可以幫忙的人或管道。

中國醫藥大學的小武,看到PTT上的「動員令」,自告奮勇要進災區義診,然而,他還不是正式醫生,這怎麼辦?「我的學姊帶我去找副院長報告,副院長說,經費與人都不用擔心,我來想辦法。」

這 個高效的團隊,卻是個沒有中心領導人的團隊。每天晚上凌晨2點左右都會開會,廖基成與主要十來名救災團核心成員都要在網路上碰面、開會、「吵架」,從要不 要派志工團下鄉,到救災結束的時程,到集購物資的結餘款運用,每天都有激烈爭執,「沒有共識就不能做,」廖基成說。網路上沒有老大,沒有誰說了算,但能真 正提出最好解決辦法的人,就能得到所有人的響應。

這次的救災行動,透過PTT的救災網絡,動員的不只年輕人,全台灣的各個世代,都被這群台灣八○後世代動員了。這群年輕人也帶著無可抵擋的力量, 第一次向社會展現他們相信的價值。

「台 灣的年輕人並不是對台灣這塊土地毫不關心,我們是虛擬團隊,但並不活在虛擬世界,我們對這塊土地有熱情、有關切, 我們也認真的生活,你們(其他世代)為政治吵來吵去,我們根本不關心。」Luke平時是軟體工程師,救災時,曾站在中正紀念堂中央的講台組織超過數百位的 志工。

救災期間,團隊的小秘書圓圓每天投入救災只睡2小時,「921大地震時我還太小,現在我可以自己做主了,」雖然睡眠不足,「(救災)讓我覺得獲得心靈的補充。」

網路影響力大增!揭露各弊端,帶動法令修改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表示,「這個世代成長的背景是數位時代,虛擬與現實社會平行存在,現實與理想、精神與物質、工作與生活,界線對他們來說並不清楚,也不需要有界線。」

鄭伊廷也認為,他們這個世代與上個世代最大的差別在於「數位落差」,這並不光是指技術的理解,更多是價值觀,「很多事情我們都要檢視,有沒有公平?為什麼?」

有人認為年輕人不負責、不穩定,但她說因為「他們受不了瞎老闆。」然而,現實社會裡,台灣八○後也相信,要別人公平對待,相對應的就是你的能力能不能被重視。這個價值,從88救災團隊,「誰有辦法解決問題,誰就是領袖」,得到證明。

27歲的鄭伊廷,5年前還是大學計算機室的助理,然而每從一個網路事件中學會一項本領,她就成功跳槽,幾乎每1到2年就獲得升遷,現在在一家手機股王企業擔任經理。

88救災團隊,也只是當今台灣同樂世代網路影響力的代表之一,台灣的年輕勢力,已透過網路多次改寫社會的遊戲規則。

以PTT為例,它是聚集台灣最多年輕人口的BBS平台,也是台灣同樂世代與之前世代間的楚河漢界;從1995年註冊迄今,會員達到160萬人,如果拿台灣八○後人口相比,幾乎20至30歲的年輕人,每2到3人就有一個在上面活動。

如 果說中國的《魔獸世界》,集結了中國八○後, PTT就是台灣年輕人展現多元力量的關鍵場域,過去這幾年,無論是花蓮國中霸凌事件、台大博士生虐貓的社會事件,或者購物網站標錯價格卻不保障消費者權益 的事件,PTT經常是第一線關心,大眾媒體再扮演擴散的角色,甚至帶動動物保護法令的落實,與網路消費權益法案的修改。

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在他的著作《N世代衝撞》中指出,網路世代擁有可以改變社會的力量;他們即將帶來「第二代的民主社會」。

在這個每個人都可以扮演知識分子的時代,88水災的那兩個星期,台灣的八○後,的確向社會展現了他們的熱情與以及改寫歷史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9

社群遊戲商中國夢 「自己」是最大敵手

2010-10-11 TCW




社群遊戲發展多年,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好不容易開花結果,讓應用程式開發商均嘗到甜頭。然而,若談到進入中國市場,與「免費」打一場硬仗的心理準備,仍是基本原則。

美 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上海軟體開發商Kwestr首席產品官法蘭克.游(Frank Yu)說法,開發社群遊戲所需資本、人力、物力門檻極低,只要幾百美元、一部電腦和五至二十人的團隊就綽綽有餘,因此非常適合中國團隊。

事實上,中國也已是為蘋果(Apple)手機設備及臉書(Facebook)等社群網站製作最多網路遊戲的國家之一,但廠商往往只將銷售或廣告收入的四○%至五○%回饋給創作團隊,遠不及其他國家的至少七○%。

於是,當地的開發商不得不跳出利潤微薄的中文平台,接觸中國以外的使用者,以提升能見度。值此時刻,西方許多社群遊戲開發公司從iTunes的發展看見有利可圖,正希望迅速切入中國市場,兩方因此一拍即合。

外 商積極布局 收購在地公司搶商機 今年五月開始,北美最大社群遊戲公司Zynga便已動作頻傳,不僅收購了北京社群遊戲開發商希佩德(XPD Media),七月時與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成立合資公司Zynga Japan,八月更推出繁體中文版的《德州撲克》(Texas Hold'em)。

而曾開發《寶石迷陣》(Bejeweled)和《植物大戰僵屍》(Plants vs. Zombies)等遊戲的美國西雅圖社群遊戲公司PopCap,也與中國社交網站「人人網」計畫共同推出中文遊戲。

美 國《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曾推出《惡靈古堡》(Biohazard)系列、《洛克人》(RockMan)、《快打旋風》(Street Fighter)、《魔物獵人》(Monster Hunter)等電視遊戲的日本軟體公司CAPCOM,已與中國一家「大型」遊戲開發商洽談合作中,惟目前拒絕透露其名稱。

不論是收購或合作,殊途同歸,就是不能放過全球社群遊戲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中國戰區。然而,所有開發商其實都心知肚明,談到進入中國,盜版問題就是家常便飯。

PopCap公司亞太區副總裁格爾茲曼(James Gwertzman)便不諱言,該公司的植物大戰僵屍遊戲,正是透過盜版而風行。

市場專家表示,遊戲開發商想從中獲利必將困難重重,但在大環境機制成熟,或能有效規範一群已習慣免費玩遊戲的人之前,即使冒著被盜版的風險,也不能放緩腳步。這恐怕是現階段所有前進中國社群遊戲淘金的業者,不足為外人道的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