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救市錯誤,淪為提款機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7/06/a%e8%82%a1%e6%95%91%e5%b8%82%e9%8c%af%e8%aa%a4%ef%bc%8c%e6%b7%aa%e7%82%ba%e6%8f%90%e6%ac%be%e6%a9%9f/

A股救市錯誤,淪為提款機

IMG-20150705-WA0000
A股處於崩潰狀態,無論是減印花稅、匯金入市、重新放寬兩融,似乎都不能緩減跌勢,內地微信將下跌歸咎於外國勢力沽空、或是有漢奸,將炒股票上升至衛國戰爭的層面,內行人自然得啖笑,但普通散戶看見會信以為真,本意是想大家保持冷靜,不過聽到有人沽空,他們散貨的速度只會更快。

A股市場80%的資金來自散戶,就算基金協會出口,叫大家買貨,或政府強令機構不能沽貨,都只能處理20%的沽壓,且就算機構聽話,除非基金關閉贖回,否則當客戶要錢,難度可以不還錢?

A股散戶的心態是來去如風,就如同之前講過的逼巴士理論,有車來到必定是四面八方擁上,但上曬車後就水靜鵝飛,想找人上都難,情況如同現在的A股,當人人上車後,車站就會門庭冷落,要想炒熱個場,就需要製造新的憧憬,讓散戶重新燃起入市的熱情。

金融市場是全世界最現實的地方,最容易口裡說不,身體很誠實,使用維穩機械、五毛來冷靜市場不會成功,反而監管機構在指數跌少少就緊張出政策,股民心裡會猜是不是有重大事件發生,心裡會憑空想像各式各樣陰謀論,平添恐慌。

清查期指沽空,表面上可嚇退沽空者,但會令期貨市場的對沖和套戥者亦被嚇退,有些長短倉對沖基金,會選出股票組合,再沽空等量的期指,自信選股能力可跑贏大市,而又不受大市風險影響,希望可賺取選股的Alpha,但這措施會強逼這類基金在期指平倉,進而必須連帶正股也沽售,加重現貨的沽壓。

而且大張旗鼓要挾淡倉,又給予時間平倉,人人都會食糊走人,所以今早的利好只引到追貨,挾不傷沽空,效力難以持久,在本周末出臺的政策,雖然是利好,但無限量利用央行印鈔,來為股市投機者埋單,反而會加速長線投資者出貨,原因是股價純粹因國家利益而人為托高,價值被高估,除非無限量托價,否則一旦收手,股價必飛墜,故人同此心,就算是長線投資者也會當央行是提款機,趁有流動性先走為敬,所以這次是「多殺多」,人群自相踐踏,而非有人沽空。

「股市原意,乃讓集資投資有其地,社會向榮,人皆有賺」但A股在炒高後暫停IPO,現在又人為托市,短期內集資功能已失,更難說服MSCI和外資一兩年內大舉進入,如果央行包底也不能止瀉,甚至連央行以至貨幣的信譽也賠上,前面走錯不要緊,往後每一步也要慎行,否則會引發更大災難。

本欄已在五月底於Yahoo勸讀者,需要「進入泡沫操作模式」及留意「牛市終結的爆發點」,提防急跌風險,希望大家也能持盈保泰,有餘力在將來的低位入市,阿彌陀佛。

Posted in 宏觀經濟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931

國家隊救股不救市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7.html

巴黎:

昨天國家隊強力入市,上証大市高開至3896點後速度下跌,午後己跌穿3700點,不過收市前卻反
彈上3700點以上至3775結束。

筆者很少評大市,我認為若買股無價值法軸心,一時買升,一時買跌,一時買呢個板塊,一時那個板塊,唔輸錢至係奇事。不過對價值投資人來說,買入心儀低價貨後最怕見就是等來等去回歸價值的催化劑遲遲未出現,又睇見D隔離鄰舍百倍PE繼續升升升go go go,有時是幾無癮。

對於催化劑,個人認為應該採一個開放態度,例如若技術分析有訊號顯示回歸開始出現,就不應介懷這是技術分析,而應該適時買入,至少買入後不用忍受沈長的等待時間。

四月上證發神經時,筆者雖然有21.5%回報,自知之明認為無謂和摣住把刀的癡線佬比較,但現在癡線佬被人五花大綑,情況就唔同。如果看看幾支大型內銀A除了改制的交行和中行走勢較佳外,會發現其它三行直至兩星期前都是陰陰地升下跌下,和上証大市比較毫不突出,無催化劑下好易等到心動搖:




但6月23日後上証開始大跌,相對大市從當日高位4710點下跌了935點比較,內銀表現卻程相反方同,明顯漸回復強勢。






總結:

從昨天國家隊歸隊入市選擇最傳統低估值PE股,而其它"顛佬正股"版塊們仍然大跌下推算,有關被迫歸隊完成國家任務的証券行,為安全計而作的掃貨行動集中種類是非常明顯,筆者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催化劑,即如果朋友選擇此時撈底,一定要避開那些百倍PE的"顛佬正股",最安全仍應是內銀。因為國家隊只能以保住"金身"去引導資金流向定大市,無力去打救那些"顛佬正股"而要讓其自生自滅,至於"金身"是什麼,這個你懂的。



交易方面:
非常感恩今早工商A在高位沽出大部份,連同剛收到的股息本年回報21%,非常理想,同時也順利以折讓16%價轉到H股,換得更多股數,未來可獲更多的現金流,真是要感謝跌市。
中海油是一支好股,但只怪自己錯判國際油價市場,今天也沽出部分,反正賤價股跌得還勁,大家同一水平,心理就平行一點,也可以乘機增加彈藥於市場尋找別人恐懼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216

消息人士:險資救市可能還有更多政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130.html

消息人士:險資救市可能還有更多政策

第一財經日報 楊芮 2015-07-09 12:29:00

7月9日保監會發文明確保險資管公司不得強制要求券商提前還款,主要針對與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債權收益權轉讓及回購業務。有消息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接下來險資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相關政策出臺穩定市場。”

繼7月8日放寬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後,保險資金一改低調形象,7月9日保監會發文明確保險資管公司不得強制要求券商提前還款,主要針對與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債權收益權轉讓及回購業務。

有消息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接下來險資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相關政策出臺穩定市場。”

此次發文針對的業務主要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通過發行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募集資金,與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債權收益權轉讓及回購業務,保監會明確:“可以協商合理確定還款期限,不得單方強制要求證券公司提前還款。”

“這可能意味著兩融收益權業務的展期,不過現在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試點開展上述業務,並不屬於保險資管產品開放範圍內。”一名保險資管人士如是分析。據第一財經記者此前了解,保險資金參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尚處於試點階段,截至2014年末,實際規模387億元。據記者了解,銀行在開展上述業務時一般的還款期限是在一年內,券商會設置130%左右的預警線,券商還要承擔動態和靜態的差額補足義務。上述保險資管人士並未透露保險開展相關業務的還款期限。

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行以券商融資業務債權收益權為投資標的的資管產品是保監會試點開展的合法合規業務。據報道,泰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去年7月就曾推出穩健1號資產管理產品,該產品把券商融資收益權作為一個資產包,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一個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將該資產包作為投資標的。通常,兩融債權資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在5.8%-6.5%之間。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7月11日,創新型產品泰康資產穩健1號債權收益權資產管理產品成功募集。而除泰康外,華泰、人保亦參與上述業務,不過整體規模較小。

針對市場影響,記者采訪的多名資管人士表示實際影響較大,不過在整體規模中保險資金在上述業務中的占比較小。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底,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行的各類資產管理產品累計規模超過1.1萬億,占保險機構總資產的比重約11%。

另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7月8日透露:“目前,業內有21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10余家專業資產管理公司、10家香港子公司管理著業內外資產近13萬億元。目前,保險資產質量優良,風險可控,安全性高。”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50

央媽救市,不是靈丹妙藥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7/06/%E5%A4%AE%E5%AA%BD%E6%95%91%E5%B8%82%EF%BC%8C%E4%B8%8D%E6%98%AF%E9%9D%88%E4%B8%B9%E5%A6%99%E8%97%A5/

過去一年內地A股走勢只可以用驚濤駭浪來形容,這一輪升市由2014年11月開始,當時上證綜合指數只不過是2400點,滬港通在11月開通後,為A股帶來新動力,外資進入內地,有新資金註入,刺激A股急升,11月底便升至2600點。到12月升勢轉急,12月底已經升到3300點。2015年初1月至2月A股橫行,在3100點至3400點徘徊。但到了3月A股進入瘋牛市期,全民皆股,官媒支持,場外融資如雨後春筍衍生。

資金極速澎漲,滬深兩地成交額達到兩萬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成交最大股市。深圳創業板更製造奇蹟,一隻7元上市的全通竟然二個月內升破400元。深圳股市平均市盈率升至65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更升至150倍。在這風高浪急的時候,任何有理智的分析都認為A股泡沫化,應會大幅調整才對。美國債王高魯斯在5 月預言深圳股市應該大幅下挫。但A股瘋狂到6月,上證綜合指數在6月12日升至今年高位5178點。中國大媽每天賺15萬元,深圳每個月製造一個億萬富翁,著名基金經理劉央表示今天A股會升至一萬點。

市場永遠是對的,升的股市也會下跌。外資自5月開始沽貨,官方也認為A股太瘋狂,需要調整一下,開始收緊融資,尤其是場外融資。怎知一發不可收拾,A股自6月13日開始暴跌,上週官方幾乎日日出招也不能阻止A股下跌,在短短三個星期A股急跌了30%,A股市值蒸發了20萬億元。民間怨言不止,直指是外資惡意破壞,但實際上,散戶上週已經開始大量沽期指來套利。

有位記者訪問我,問是否外資引起最近跌市。我回答,不錯外資自五月開始便沽貨套利,但不單止外資,本地資金一樣沽期指套利。分別是聰明資金,或是愚蠢資金。聰明資金明白股市有升有跌,過高的股票一定會回落。愚蠢資金以為股市只會升,不會跌。盲目以為中央是萬能,央媽一定會救市。

內地21間大型證券商上週決定成立1200億元救市基金,在低位買入股票托市。並在4500點以下不會沽股票,以及盡量增持股票,來穩定股市。更有消息指中央指示,中證監,保監,銀監,財政部及中央共同出資一萬六千億元,穩定股市。有人稱為暴力幹預股市,A股只可升不可跌。中央幹預金融市場,只會造成散戶有不理性的期望,一切都有中央包底,股市只會瘋狂到一發不可收拾。

一次幹預,可能造成以後需要經常幹預,形成極大的財政壓力。雖然A股高開7.8%,中央發揮穩定作用,金融市場應該由市場力量發揮,自我調節才是正道。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02

看問題》經濟學家陶冬:股災是中國建設資本市場的一大挫折「暴力救市」只治標 回歸基本面才可長久

2015-07-20  TWM


北京動用行政手段大舉干預資產價格,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必要之舉,但在救市初步有成之後,更大的挑戰在後面。「暴力救市」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方式,中國股市必須重回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則。

撰文•陶 冬

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

∼ 中國前領導人 鄧小平二十三年之後,中國政府真的出手,沒有關掉股市,不過改了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關了作空者的退路,也關了股市集資之門。

六月中旬開始,A股市場經歷了一場浩劫,股價暴跌,對股民財富、市場信心均是摧殘。證監會整治場外配資、查處過度槓桿,從監管的角度是正確的,不過其後果 卻是當局做夢都想不到的,股市市值在三周內的損失,超過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的整個國內生產毛額(GDP)。去槓桿帶來拋售壓力,指數下跌導致更多結構產 品被強制性清倉離場,觸發火燒連營,股市一瀉千里,半數以上的上市公司需要停牌自救。

救市是不得已之舉

防制市場恐慌、防範系統性風險A股暴跌,不僅影響市值、財富、消費,更可能成為觸發潛在系統性風險的誘因。此次市場調整,銀行的參與度不算太高,不過券 商、資產管理公司的槓桿超高,遠超過監管所允許的水準和公共數字所見,金融企業的資本金一般較薄弱,難以承受跌市中強制平倉的重創。同時貸款炒股的企業不 在少數,抵押物業炒股的個人也不在少數。

更可怕的是,結構產品、衍生產品、場外交易大行其道,金融資產的風險傳播管道變得不可捉摸,監管帶來的拋空反噬,加深了資金的恐懼,加大了市場的動盪。

筆者認為,北京動用行政手段大舉干預資產價格,乃不得已而為之,是制止市場恐慌所必需,是防範系統性風險所必需。

政策干預反市場

恐加深外資疑慮

北京的「暴力救市」,雖然與美國聯準會二○○八年干預債市,和二○一二年歐洲央行干預匯率在技術上有所不同,但是本質上均為動用非常規貨幣政策手段,不設 上限、不設時限地買斷金融資產,試圖用天量的流動性來撲滅恐慌之火,乃非常時期之非常舉措。救市是為了從進入惡性循環的市場非理性行為中跳出來,為了避免 整個金融體系,甚至整個經濟被熔化。

救市,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排山倒海的賣壓逆轉了,市場情緒有了初步的改善,但是更大的挑戰在後面。資本市場並非兒戲,政府突然改變遊戲規則,無視市場規 則,主宰參與者的生殺大權。這種反市場的政策干預,與資本的本性格格不入,與中國政府近十年致力建設符合市場規律、與國際準則相接軌的資本市場大相逕庭。

可以說,這是建設和培育資本市場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可能推遲中國開放資本專案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同時外資對於進入中國市場必然更猶豫,摩根指數( MSCI)勢必延緩將A股加入其指數的進程,甚至國際貨幣基金(IMF)接納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SDR)幣種的決定,都可能受到影響。

同時,中國股市的集資功能也受到嚴重傷害。資本市場的核心,在於資金在公平、透明平台上進行公共募集,信譽、信心十分關鍵,而此是建立在對遊戲規則、監管 條例、資訊流通、合約精神的尊重和認同之上的。政府干預股市,踐踏了市場的共同準則,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方式。政府有公權力來執行它的意志,不過資金則可以 選擇以腳投票,不參與今後的集資活動。對於中國股市,如何重塑信心是擺在政府、監管、企業和投資者面前的共同挑戰。

此次股市暴跌的最大教訓,是從投資方到監管、從政府到媒體,多數人對市場失去了敬畏之心,以為政府意志就是上帝意志,以為自己就是股神,只看到槓桿的賺錢 能力,只看到金融創新所帶來的繁榮。其實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風險,但是選擇漠視風險,以為自己在風險爆發前可以全身而退。幾乎所有人都強調中國市場的特殊 性,其實貪婪、瘋狂遠大過國情的特殊性。

輕忽風險終釀大禍

葬送人民血汗錢 政府、媒體是幫凶政府站在入市干預的勝利者台上,不過它又是失敗者。這輪市場上揚,既沒有基本面支持,也沒有企業盈利的支持,北京憑著央行印鈔權,硬要打 造出政策牛市,考慮不夠周全。在對互聯網金融、衍生性金融商品不甚了解的情況下,放開監管尺度,聽由市場任意搭建風險管道,最終釀出大禍。國家媒體並不熟 悉資本市場運作,偏要運用壟斷的話語權,連篇累牘地鼓吹牛市剛開始的論調,葬送了大量百姓的血汗錢。

政府暴力救市,取得初步的效果,不過這並沒有給資本市場一個句號,而是帶來更多的問號。其中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是,政府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股指打到 四千五百點後又如何?沒有理由北京無限期地持續救市,萬一之後再掉頭向下,會不會再救?如果不斷救市,北京就成了投機勢力的提款機;如果不救市,民情壓力 勢必巨大。

筆者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唯一出路,就是回歸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則,讓市場供需決定資產價格,讓資產估值引導投資決策。只要不出現系統性風險,政府不應該救 市,也沒有能力無限期救市。過去試圖通過資本市場改變實體經濟的作法,根本是本末倒置的。搞好實體經濟,為企業打造好的營商環境,是政府的本分;將精力放 在鼓吹政策牛市、推動市場槓桿上,則進入了偏門,早晚會釀出大禍。

至於投資者,回歸基本面才是投資正道。「經濟不降,股市不升」,那是歪理,放著有盈利增長、有分紅的公司不買,追求小股 槓桿,或有一時之得,但是多數人到頭來仍是一場空。

英國政府在一九九二年英鎊匯率之役,輸得一敗塗地,不過這反而將英國造就成全球金融中心。無他,懂得亡羊補牢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66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主席特納:救市是必要之舉 高頻交易有礙金融穩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315.html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主席特納:救市是必要之舉 高頻交易有礙金融穩定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08-06 21:03:00

高頻交易等程序化交易對資本市場有何影響,中國又是否應重新衡量金融創新的步調?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主席特納勛爵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說,需要加強監管,防止整個交易系統出現類似美國‘閃電崩盤’那樣的情況

金融創新一直都被市場玩家所推崇,2008年金融危機後,一度淪為眾矢之的的CDO(抵押債務債券)和CDS(信用違約掉期)又再度興起。經歷了此次股市波動以及近期監管方對程序化交易的嚴查,高頻交易等程序化交易對資本市場有何影響,中國又是否應重新衡量金融創新的步調?

作為該領域最具發言權的國際專家之一,美國新經濟思維研究所主席、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主席特納勛爵(Lord Adair Turner)於8月5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說,“當前的證券市場流動性已經充足,認為高頻交易能夠增加有用流動性的觀點或許只是一種幻覺。高頻交易通常都是基於計算機算法的,因為它太快了,以至於不可能有人進行幹預,顯然存在錯誤和自我強化的危險。因此,我們需要加強監管,在系統中設立‘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s)來防止整個交易系統出現類似美國‘閃電崩盤’那樣的情況。”

近期,滬深兩市被限制交易的賬戶數量已達到38個。就限制的產品品種來看,量化對沖產品成為了重點盯防對象,具體限制的則是高頻報撤單的交易行為。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盡管對沖工具不如美國豐富,但國內高頻交易的確存在,隨著今後金融創新的深化,需要強化監管。

此外,盡管各界對中國的救市行動觀點不一,但特納表示:“中國的救市措施是消除市場恐慌必要之舉,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政府和央行在股市崩盤時候都曾出臺各種購買股票、降低利率的舉措,使受損嚴重的投資者重振信心。”

高頻交易需強化監管

高頻交易只是程序化交易中的某一細分類別。程序化交易從交易的頻次方面可以分為高頻交易和低頻交易;按交易目的與動機來劃分,又可分為套保、套利、投機等三種。

7月31日,盈峰資本旗下的4只量化對沖基金集體被限,盈融達也有2只量化產品交易受限。上述產品都因為高頻報撤單被查。7月8日,因大部分股票停牌或處於跌停狀態,產品出現反複撤單現象,盈融達的撤單量超過了90%,而另一家盈峰資本也是偏高頻交易。

此後,盈融達也表示其頻繁撤單非惡意操縱,而是因為在極端行情下,交易算法因跌停板難以賣出而采用的機械行為,且幾乎全部撤單都發生在跌停板上,不會對當時的股票產生價格波動影響。盡管如此,以高頻交易為代表的程序化交易仍走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特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高頻交易盛行且成熟的國外市場,量化交易的監管也十分嚴格,做空手段如果是頻繁撤單,這也構成違規。”

他表示:“盡管主流觀點認為高頻交易有助提高市場流動性,但我對此存疑。且由於其速度快得令人難以察覺,這也給監管造成困難,一旦發生故障,將釀成大禍。”

在海外市場,自動做市商策略是高頻交易的一種,其通過向市場提供買賣訂單來提高流動性。與普通做市商不同的是,他們通常與投資者進行反向操作,其高速計算機系統具有通過發出超級快速訂單來發現其他投資者投資意向的能力。

特納更早些時候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曾表示:“或許這個世界並不需要高頻交易。我們擁有一套完美的、流動性充足的證券市場來讓人們進行交易。我們有股票市場,其初衷就是對股票進行定價從而幫助經濟有效配置資源。同時我們又有一批人在寫交易算法,而多數算法與根本價值不相關,只是對市場其他人的行為作出反應。顯然,如果100%的交易都基於算法的話,那麽股票價格就會是一個隨機變量。這樣的話,我們將無法讓股票市場發揮功能。如果要讓股票市場發揮功能,很大一部分的價格發現過程需要由那些真正做研究、關心企業真正長期潛在價值的人來推動。”

實際上,高頻交易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在投行機構之間早已有較為激烈的討論。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的報告指出,雖然高頻交易有時能增加股票市場的流動性,但一旦程序出錯或人為疏忽都有可能對市場走勢造成災難性影響。

2010年5月6日,道指在一夜之間最多暴跌超過千點,市值更瞬間蒸發逾8600億美元,創美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單日盤中跌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導致當日暴跌的“異常交易”展開調查,高頻交易訂單被認為是這起災難的罪魁禍首。有分析稱,股指跳水激發高頻交易連鎖反應,計算機以閃電般速度接連發出賣單,瘋狂尋求止損,最終導致藍籌股埃森哲公司等多只股票短時間內失去幾乎100%市值。

此外,《從西蒙斯的策略看高頻交易》一文中也指出,高頻交易涉嫌市場公平問題,高頻交易需要的設備和計算能力對中小投資者是一種不可逾越的門檻,這些利用高頻交易獲取收益的機構,可能造成市場的不公平。

救市為必要之舉

在程序化交易風波之前,更牽動投資人神經的是從6月中旬開啟的股市巨震,隨之暴露出的兩融、場外配資、股權質押風險更一度被質疑將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此後,“國家隊”現身穩定市場——央行出手、匯金入市、IPO暫停、禁止短期賣空等。盡管具體救市規模不得而知,但通過高盛的最新分析顯示,截至目前,中國救市花了8000-9000億元,總共有2萬億元的金額可以用(17家商業銀行貸款給證金公司1.3萬億元,加上證金公司自行發債和央行多渠道流動性註入共2萬億元),當前花了將近一半。其中,證金公司直接購買4000億元,買共同基金2000億元,提供信用貸款給券商購買2600億元。

對此,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應該憑借市場的力量尋找均衡的價位或估值水平,救市可能會造成價格扭曲。但特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肯定了此次救市的必要性,“救市對緩解恐慌情緒而言是必要的。英、美在2008 年 9 月也以協調一致的方式禁止賣空約1000 支股票,美國聯邦政府則接管‘兩房’、援助AIG等。再之前,日本央行也曾購買股票。”

值得註意的是,在經歷此輪股市巨震及其“余震”後,中國對金融創新的態度有何變化?

在今年6月的陸家嘴論壇上,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推進期權交易、引入個股期權交易十分重要,其在管理投資風險、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需求、發現價格和提升標的流動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特納則在縱觀此輪波動後表達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中國仍以散戶投資者居多,市場成熟度、金融監管有待加強。在此之前,對於如期權等衍生品的推進應該適度放緩。”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29

超級牛散90後富豪姚尚坤砸一億救市 判斷政府會出手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9/936859.html

作為超級牛散,高調宣布救市先後增持一億元的姚尚坤坦言,這是他再回二級市場,判斷政府會出手,他才敢買入股票。

 

 

作為超級牛散,高調宣布“救市”先後增持一億元的姚尚坤坦言,這是他再回二級市場,判斷政府會出手,他才敢買入股票。乾坤集團董事長姚尚坤表示,支持國務院一系列的強力救市方案,在任何國家任何市場,在出現大幅波動時候都要救市,救市不僅是正確也是必要的,並不是市場化的倒退。

9500萬買入多只股票

在A股這輪罕見暴跌中,“90後首富”姚尚坤火速入市,其先後兩次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有上海建工 、北辰實業 、泛海控股 ,耗資近一億元,截至4日收盤漲幅5%。曾被證券公司員工披露的消息,姚尚坤總持有三家上市公司法人股高達2000萬股。

他還呼籲上市公司本身也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開展增持和回購操作,每一個上市公司都有穩定自身股價的責任和義務。這即是自身利益,亦是義不容辭。在原始股、股票認購證、法人股、定向增發等資本操作上,姚尚坤似乎每次都能精準“踩點”,對此他稱自己是“運氣好”。

  • 信息時報
  • 何劍嶺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66

證金獨木難支再探救市底 五日失血4700億機構低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5402.html

證金獨木難支再探救市底 五日失血4700億機構低倉

21世紀網-21cbh.com 2015-08-22 14:09:00

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基金經理郭敏則認為,市場經過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指數再度逼近3500點大關,距離上一次調整的低點僅一步之遙。不過,短期來看,由於前期政策底已明確,政府可能在前期低點附近再出重拳,因此短期內市場跌破前期低點的可能性或許並不大,指數有望在低點附近企穩反彈。

整個7月開放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凈贖回規模約達9339億份。有公募基金人士指出,偏股基金單月遭遇近萬億份凈贖回和近三成的凈贖回比例,在公募基金史上也是絕無僅有。

交割日魔咒再度襲來。

8月21日,又逢期指交割,A股市場再現逾百點暴跌,最終未能收上被視為國家隊救市底的3550點。

當天,滬深股指大幅低開,而後呈弱勢震蕩走勢,滬指盤中曾一度連續跌破3600點、3500點關口,創業板指數跌幅更是居首。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勉強收在3500點整數關口上方,報於3507.74點,全天大跌4.27%;深成指更是大跌5.42%,報收11902點。全天表現最弱的創業板指數跌幅高達6.65%,重挫166.87點,報收2341.95點。

暴跌已成為最近一周的主題詞。上證指數周內重挫457.59點,大跌11.54%,創本輪反彈以來的最大周跌幅;深成指亦大幅回落1543.82點,跌幅達11.48%。而跌幅居首的創業板指數全周也大跌332.07點,跌幅高達12.42%。

二級市場上,近期領漲龍頭證金建倉概念股集體重挫,龍頭股梅雁吉祥(600868)、美克家居(600337)大幅連續跌停板,直接挫傷了市場人氣,從而引發了股價虛高、業績暗淡類個股的全線暴跌。

當天盤後,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對21媒體記者表示,“過去的牛市思維已經發生了逆轉。國家隊救市只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雖然7月初的連續崩塌情況很難再發生,但目前指數點位並無支撐,只是後市弱市反彈而已。”

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基金經理郭敏則認為,市場經過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指數再度逼近3500點大關,距離上一次調整的低點僅一步之遙。不過,短期來看,由於前期政策底已明確,政府可能在前期低點附近再出重拳,因此短期內市場跌破前期低點的可能性或許並不大,指數有望在低點附近企穩反彈。

盡管如此,21媒體記者獲悉,目前,多數公募和私募機構仍采取了減倉操作的應對措施。

“股災時,公募流動性問題讓基金經理一直心有余悸,如今都不敢高倉位了。”對此,南方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對此說。

周內逾4700億資金出逃

極其脆弱的市場心態背後,多頭似乎成為了國家隊的一場獨角戲,應者寥寥。從目前情況來看,場內資金似乎仍在加速出逃。

主力資金流向表明,在上證指數創本輪反彈以來最大跌幅這周內,主力資金凈流出額超過4700億元,累計高達4719.24億元。其中,8月18日和21日暴跌當天,全天大單凈額凈流出額分別達1789.67億元和981.75億元。

浙江思考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嶽誌斌告訴21媒體記者,當前,導致A股破位下行的兩大核心要素就是市場人氣喪失和資金缺乏這兩點。

融通基金有關人士亦認為,從資金面來看,目前市場仍處存量資金博弈。在前期市場去杠桿化過程中,證金公司是最主要的增量資金來源。但證金公司已明確表示不會進一步幹預二級市場,除非市場再次出現持續大跌,否則短期不會有進一步增量資金入市。

“據我們測算,上證指數下檔理論跌幅為2400附近,實際跌幅可能不會如此慘烈,因為指數已沒有特別多的參考意義,但上證指數觸及3000點是有可能的。” 嶽誌斌認為。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截至8月19日,807只基金的股票投資倉位為76.87%,較一個月前減倉1.58個百分點, 減持股票規模達1000億元。

不僅如此,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亦出現巨額贖回。整個7月,開放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凈贖回規模約達到9339億份。有公募基金人士指出,偏股基金單月遭遇接近萬億份凈贖回和接近三成的凈贖回比例,在公募基金史上也是絕無僅有。

“公募基金為了面對基民贖回,只能減倉,基金公司必須對基民負責。”對此,孫建波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股市劇震,避險資金開始洶湧流入貨幣基金。數據顯示,以貨基為代表的現金管理產品出現巨額申購。貨基總規模從6月底的24093億份猛增到7月底的32171億份,僅一個月規模暴增8078億份,增幅達33.53%。與此同時,貨基規模也隨之創歷史新高,占基金總規模的比重高達46.87%。

此前,自去年12月份以來,在股指頻創新高、股市賺錢效應明顯情況下,貨基規模的市場占比曾一路下行,這一趨勢在7月才得以扭轉。進入8月以來,這一現象更加明顯。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貨基規模較6月底實現翻倍,有的基金公司甚至出現兩倍左右的增幅。

公、私募減持倉位應對

當天,21媒體記者獲悉,在缺乏賺錢效應下,減倉觀望成為了當前公、私募基金的主流選擇。

“我們6月上旬以來就減倉到了35%,現在還是這個倉位。我們認為,目前市道下,應集中力量做好1——3個標的,高拋低吸,滾動T+0,最好的策略是空倉或將資金投向貨幣基金。” 嶽誌斌直言。

當天盤後,南方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經理也表示,“大盤今天破位下跌,下一個支撐位市場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打一場阻擊戰。下一步的操作思路,倉位盡量保持靈活。我們建議投資者可考慮配置一些類現金股票。”

海富通基金基金經理張炳煒稱,根據對於金融行業的研究,銀行的PB相對於歷史較低時期還有一定下跌空間,所以如果市場情緒不佳,在權重帶領下,指數不排除再創新低。

“暫時而言,個股表現與基本面關聯性低,市場情緒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們采用的操作策略是保持相對偏低倉位,控制風險。” 張炳煒如是說。

對此,前述融通基金有關人士認為,由於市場熱點的持續性下降以及增量資金入市不足,近期公布的各項宏觀數據顯示基本面仍然偏弱,上證指數在4000點左右遇到較大阻力。部分投資者擔心其向上空間受限,因此可能提前退出市場。

針對當前市場走勢,有南方基金人士表示,多重利空疊加沖擊了投資者情緒,投資者信心缺乏容易將小利空和小幅下跌放大為大幅下跌,而一旦情緒逆轉,也將會出現較大幅度反彈。

“我們認為,目前A股已處於較低位置,投資者不必過於恐慌。穩增長政策將不斷出臺,下半年經濟有望企穩回升;而歷史上逆回購和MLF,與降準並無絕對矛盾,在需要降準時央行仍會降準。” 該人士稱。

郭敏認為,中長期來看,仍需要觀察後續流動性支持以及實體經濟的複蘇和轉型。基於以上判斷,中短期內可以重點關註A股的防禦性板塊,以及受益於經濟下行壓力下,寬財政政策的相關行業,如環保、電力設備等。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94

人社部副部長:約2萬億養老金用於投資 不負責救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651.html

人社部副部長:約2萬億養老金用於投資 不負責救市

中國網 2015-08-28 11:21:00

人社部副部長遊鈞表示,截至2014年底,養老金累計結余3.5萬億,各地除去當期支付和支付準備外,估算約有2萬億養老金可用於投資。

在今日上午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遊鈞和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介紹基本養老基金投資管理有關措施並答記者問。

人社部:中國能確保養老金長期穩定回報 約2萬億元養老金可投資

人社部副部長遊鈞表示,截至2014年底,養老金累計結余3.5萬億,各地除去當期支付和支付準備外,估算約有2萬億養老金可用於投資。

遊鈞稱,股票成熟的投資產品,投資辦法也規定了30%的上限,但養老保險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證資金安全的情況下實現保值增值,因此托市、救市不是基金的功能和責任,入市的時機選擇將由市場決定。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中國在起草養老金歸集與轉移相關規定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表示,中國政府將對地方社保金的投資提供稅收優惠待遇;將盡快啟動地方社保資金的投資入市;中國在起草養老金歸集與轉移相關規定。

據悉,截至2014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以下簡稱養老基金)累計結余3.5萬億。按照現行政策,基金投資範圍嚴格限定於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這對保障基金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已不適應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影響基金支撐能力和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張瑜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39

阿爺救市後遺癥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html

工作坊參與者的提問,很多時都有時間性的,好像今天止凡想分享的這個問題,可能今天拿出來討論已經有點馬後炮將軍,因為感覺上這位沒有留下名字的朋友想知道的是短期的未來,但我回應的方向又調整一下,作長遠的看待吧。



參與者提問:

大陸出手救市後,會對港股後市有如何影響?


止凡回應:

所指的是8月份工作坊前後,中港甚至全球股市大跌,令中央政府出手調控。事隔兩個月,直至今天為止,後果如何呢?大家都可以看到,不用我多說吧。從內地出手這事件之中,我們又如何分析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救市或幹預市場這個動作,是世界各地政府都會做,亦一直在做的。最經典的例子是香港政府打大鱷,又有美國量化寬鬆,更有日本量化寬鬆,更改利率等等,某程度上,這都是幹預市場的手法,程度亦不見得溫和。

我們需要留意的,是中央政府出手救市的手法如何,如果一般地加減利率,升降中央銀行準備金,這都不會有何特別。但中央政府所採取的手法是強行禁止公司大戶沽空,聲明那些戶口會被事後追究,又強行要求公司停牌,又強制人民幣貶值等等,這些手法就令國際嘩然。

以上這些手法,正正解釋了為何內地的很多股票都還是十分低水,例如內銀、內房等,即使早前A股指數由2000點升至5000點亦然,原因是國際大戶都不能或不願進入這樣的市場內投資,這些股份自然不能輕易水漲船高。站在外面的大戶唯有不停唱衰,因為他們沒有持有重貨,散戶能買便宜貨正因如此。

為何大戶會卻步呢?其實只要有資本,在什麼遊戲下,大戶都是大贏家,但問題是原來這地方的遊戲規則可以隨時被改變,人為的說了算,沒有完善法制及合約保護,加上對資錢進出的封閉,進內的資金隨時一下子全被沒收,到時怎麼辦呢?

中央越是不透明,越是喜歡幹什麼就幹什麼,就越難正式開放及市場化,除非能自給自足,經濟動力一直保持,否則自我封閉總不是好事情。而在這個情況之下,香港市場就變成一個緩衝區似的,大戶不能或不敢買賣內地某些股票,就來港買H股,大戶不能沽空內地某些股票,就沽港股。所以依我觀察,內地股市不成熟,不時大起大落,香港股市亦會跟隨。

作為長線及價值投資者,這樣的波幅情況,我認為是有利的。「市場先生」是我們的買賣對手,今天內地的成長過程,我們觀察到這會令「市場先生」的情緒更加起伏不定,這代表我們有更多機會看見股票出現超買及超賣,而且頻率亦更高。

看著價值行事,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其實以上的宏觀觀察是對是錯也好,都不會太影響個人的投資計劃。這類宏觀觀察與分析,並不是想作出什麼預測,只是掌握機會的存在,在平淡的計劃中找尋加速的好機會,希望回應能滿足提問者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