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14 AD
| ||||||
秘書V嘅家姐生 於七月,於慶祝生日之時,預備與家人麻將耍樂吃大餐直落,好不高興,早上在家準備之際,電話響起,V小姐一聽,原來係保險經紀來電,保險公司有齊客戶資 料,知道每一位客戶嘅生日,通常會寄來生日卡祝賀嘅。V小姐呢位經紀更細心,親自打電話嚟恭喜生日快樂,令V小姐甚為開心,點知跟住就勞氣咯,經紀話: 「V小姐呀,我哋百無禁忌,恭喜你生日之餘,想話提醒你,今個月係你出生日月,同我哋買新保險單,會有優惠折扣,不如你買多份壽險,或者危疾保險啦,你知 啦,好多時諗唔到,患上癌症就麻煩……又有意外身故保險,肢體受傷險……」 V小姐聽到塊面黑晒,對住電話大喝一聲:「你就百無禁忌,既然生 日有保險優惠,到月尾搵我傾得唔得,點解偏偏揀在今日我生日,仲要晨早就打電話嚟講埋啲唔吉利嘢……」語還未畢,已經收線。秘書V知道之後,笑到碌地,深 嘆保險經紀係唔係俾上頭卒數,逼到昏咗?話之你夠晒進取啦,如此手法賣保險,實在係趕客出門!V小姐話以後即使向同一保險公司買意外險,危疾險,都唔會幫 襯嗰位唔識do嘅人。 呢個世界要識do,最緊要虛心學習,肥佬黎成日講要虛懷,向前輩學習,並非老套,亦非過時,畢竟八十後新人類嘅工作經 驗,入世經驗未夠,向上一輩學習,勝過自己重複錯誤,闖禍。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新聞教育基金出版咗一本新書,叫做《一人一故事》,由 蘇鑰機、張宏艷、譚蕙芸、李玉茹主編,老資格文字記者、文字編輯、圖片編輯、攝影記者等人嘅採訪新聞嘅故事,編成一書。恒生銀行助理總經理張樹槐以前係 《南華早報》記者副採訪主任,寫咗篇「讀報紙,常思考,多吃飯」,做記者要多吃飯?原來張兄話不要白費吃飯時間,要在此時間盡量與報館前輩在飯堂親近,利 用「吸星大法」,聽多啲古仔,佢自己就在《南早》飯堂向Chugani與Sinclair學咗唔少!此書載有不少著名記者、編輯所寫嘅採訪故事,有虛懷之 後進人士,宜買一本睇吓兼學嘢。 | ||||||
|
||||||
最近朋友轉發一個電郵給我,是一間上市公司主席寫給員工的信,內容是交代他找到繼承人及將來他在公司的角色,信中提到我的名字。這封信我讀完又讀,想了又想,無法忘懷。我跟這公司全無關係,但我覺得這位主席彷彿跟我單對單談話,這是一封寫給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看的信。 這 間公司是萊寶(Noble Group),主席是創辦人艾爾曼(Richard Elman),信中提到我,是因為我跟他的繼承人有過關係,他的繼承人是雷剛(Tobias Brown),是拙作《金錢之王2》主角之一。萊寶把拙作關於雷剛的一章譯成英文,放在公司網頁(www.thisisnoble.com)。艾爾曼給員 工的信介紹雷剛的方式是建議他們讀《金錢之王2》。我感與有榮焉之際,對艾爾曼和雷剛之間的關係更感興趣,一個人(經歷風浪的生意人)對另一個人的信任, 可以去到什麼程度? 萊寶是新加坡上市公司,香港人對它會感陌生,但其實萊寶曾於94年在香港上市,96年私有化,翌年轉到新加坡上市,現時總部設於香港,業務遍及全球,09年營業額逾310億美元,盈利5.5億美元,市值逾80億美元,是新加坡海峽指數成分股之一。 十 五年前萊寶是一間中小型貨運公司,市值不足一億美元,十五年間憑着併購和內部增長作幾何級擴大,發展為今日全球主要原材料供應商之一。當年訪問雷剛,他指 與其說萊寶的成功是把握了某幾個機會,倒不如說它像沃爾瑪這類大型企業,不斷從日常運作中學習和改進,把一千件小事情做好,而十五年來領導萊寶,把這一千 件小事情做好的領袖是艾爾曼。 艾爾曼和雷剛的關係也是始於十五年前,雷剛協助艾爾曼把萊寶私有化,之後一直參與萊寶的運作。艾爾曼形容他跟 雷剛的關係︰「We can fight like two dogs in an alley, but when the dust settles and the yelling stops, we are both better for it. We think the same way, pure and simple」。艾爾曼記不起在過去十五年有哪一日他們沒通過電話。艾爾曼在信中把他和雷剛的關係交代得很清楚,艾爾曼有什麼事發生,雷剛就是他持有萊寶 權益的代表。雷剛將於今年九月出任萊寶執行主席,艾爾曼轉任榮譽主席。
艾爾曼的信令我思考他們兩個人——兩個無血緣關係的生意人——關係可以有多深,這是一份不尋常的信任,而最不尋常的地方,是我從雷剛口中聽過,這種令我着迷的人際關係,不是首次發生在雷剛身上。 雷 剛的伯樂是80年代叱咤歐美商界的Sir James Goldsmith,Sir James當年的知名度媲美今日的畢菲特,而雷剛是Sir James身邊最得力的助手,直至Sir James過身。雷剛回憶這段關係:「Sir James把他最珍貴的資產——時間,投資在我身上,我銘記在心。」Sir James去世後把亞洲區資產售予雷剛,但附帶一個條件,要雷剛盡力幫助他的家人,特別是他的兒女,把Sir James傳授給雷剛的人生智慧,延續到他的兒女身上。所有約定都是口頭協議,但雷剛沒有悔約,至今他仍活躍參與Sir James家族基金會運作,與Sir James家人保持密切關係。 在《金錢之王2》,我這樣形容︰「在中環一條橫巷一幢商業大廈一個單位 內,有兩個完全掌握投資過程,真正願意長線投資,重視人際關係的外國人,他們以香港為家,努力尋找中國文化的光輝,然後融會西方制度和思想,自創出一套在 亞洲大放異彩的投資理論。」每提到雷剛,其實代表一個組合,包括他過去二十年的拍檔敖正明(Jamie O'Donnell),他們兩位一體,各自擔當清晰角色。敖正明會以高級副總裁身份跟雷剛一起加入萊寶。 寫《金錢之王》的目的是尋找頂尖投 資者的過人之處,雷剛的絕技是他看通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有一句話不斷在我跟他的訪問中出現:「我們的工作是投資時間,不是投資金錢。」意思是他們致勝之道 不是準確的「低買高賣」,不是「化腐朽為神奇」的財技,而是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人,找出彼此的共通點,培養互信,經過長時間合作,互惠互利,建立價值。 香 港的生意人喜歡把Win-Win掛在口邊,他們的定義其實是自己Win完再Win。真正長時間建立互惠互利的關係,在今時今日的商場是 Exception,不是Norm。我有幸認識到雷剛和敖正明這兩個橫巷中的外國人,他們以耐性、真誠、敏銳的觀察力在投資界做出優異成績,他們將要親自 落場,帶領萊寶去把一千件事情做好。我會細心觀察,為我的新書搜集資料。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
2010-9-20 AD
|
||||||
滙豐銀行主席葛 霖不知何故,接受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嘅邀請,加入英國政府做一個並無多大實權與影響力嘅Minister of State for Trade and Investment(貿易與投資國務大臣),呢個職位只算係英國大Sales,官階唔算好高。當然葛霖不為金錢,做官有幾多人工吖,而且佢會將年薪捐出 做慈善o忝。呢位牛津學士、MIT碩士初出道時就係加入英國政府做公務員嘅,係「海外發展部」嘅公僕,後來入MIT,畢業後做麥肯錫,一九八二年來港加入 滙豐做企業策劃( corporate planning)。滙豐傳統係招收蘇格蘭文法中學畢業生做見習生,在香港受訓之後就派往全世界分行累積經驗,有能者最終成為大班,沈弼、浦偉士、龐約翰 皆屬此類。七十年代後期,滙豐決定追上時代,從ITT聘請咗一位Bernard Asher 做總經理,負責策略規劃(strategic and corporate planning),從後來發生嘅事情可以推論,呢位Asher先生係負責策劃滙豐如何設立三腳櫈,到英國收購Royal Bank of Scotland(失敗咗),在美國收購Marine Midland(後來成功咗),為應付香港九七問題而做定戰略性部署嘅。一九八二年葛霖加入滙豐,就係與鄭海泉一齊為「企業策劃」做工作。 而 今葛霖大抵做到夠晒皮咯,o依家做銀行家嘅壓力太大,索性提早退休,重執故業,義務為祖國效勞。邊位接棒呢?好多人話會係非執董John Thornton,但龐約翰時期嘅行政總裁韋志誠就話應該由滙豐人接任,保持滙豐傳統。以往滙豐大班退休前已經知道邊位接班,現在就連葛霖宣佈要走嘞,都 未知道誰是下一任,世界真係變咗咯。
滙豐有百幾年歷史,自有其內在文化,與別不同。前滙豐中國業務總裁,現中國民生銀行行 長王浵世出版咗一本新書《香港.上海.滙豐故事》(商務出版),基本上係賓架王之滙豐傳記,有鄭海泉寫序言。賓架王係1972年中大崇基畢業生,自稱崇基 仔,1973年滙豐請本地大學生,佢走去應徵,順利入行,佢話考試之時,左邊係港大仔,右邊係新亞仔,佢呢位崇基仔覺得不是味兒,點知咁就入咗滙豐,成就 一生銀行事業,想知道滙豐故事,王浵世嘅銀行生涯有啟發性。 |
||||||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7508.html
菲特和比尔•盖茨9月27日-30日在中国展开了深圳、北京和长沙三地中国之旅,其间参观比亚迪、盛宴中国富豪,都引发了媒体的疯狂追踪。一位跟随了巴菲特三天的内部人士,从今天起将在一财网开辟专栏,独家为您讲述这四天的背后故事。
巴芒兄弟情深
巴菲特和芒格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一直是投资界的美谈,此次老哥俩携手来华访问,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巴芒相敬如宾的兄弟深情。
比芒格小六岁的巴菲特处处照顾着“芒哥”。芒格视力、听力不好,但说话滔滔不绝,每次坐在主席台上发言往往忘了翻译的存在,巴菲特会拉拉他的衣袖, 然后指着翻译站的方向,提醒芒格注意停顿给翻译时间翻译,几次之后,芒格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巴爷一碰他,他就马上闭嘴,很听话的样子。
而巴菲特对于翻译特别重视,开场白就说:“一般我在中国会用中文发言,不过考虑到翻译小姐的就业问题,我还是改用英文吧。”全场大笑。
听众提给巴菲特的问题,巴菲特总是找各种理由转给自称爱说教的芒格,给芒格表演的机会,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和最后一个问题。
9月28日,在和比亚迪员工对话时,第一个问题是问巴爷对于新能源发展前景的看法,巴爷回答说,“这个问题还是让Charlie(芒格)回答吧,尽管他只比我大六岁,但是他的智慧比我高深很多,特别是讲到新能源,我就更不是他的对手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再生能源,盖茨回答后,芒格补充了几句,提问者再问巴菲特的观点,巴爷说:“一般一个问题Charlie回答后就盖棺定论了,我没有补充了。” 说完,三人在台上相视而笑。
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巴菲特甚至说芒格“是我的秘密恋人”,对于芒哥的崇敬珍惜溢于言表。精神上如此契合的朋友确实应该比珍惜恋人更珍惜。
芒格对于巴菲特也是十分尊重,有人问芒格,“您和巴菲特半个世纪的友谊是不是巴菲特成功的重要因素,尽管巴菲特经常抛头露面,而您十分低调,还是有 人认为您比巴菲特更重要,对此您怎么看?” 芒格正言道:“完全不是这样!Warren(沃伦,即巴菲特)才是最重要的,他比我重要得多,他是一把手,我是二把手,我只能说我在他的事业发展中起到了 一定的作用而已。他在幕前我在幕后,这不是有意的安排,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局面,我觉得这样很好; 我没有他那么显赫重要,对此我没有一点点遗憾,我其实比较喜欢这样在幕后。Warren能力强、人品好,德才兼备,又是个很有趣的人,我很幸运有这样的朋 友。 在中国关注我的人比在美国多,我觉得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的价值观比较接近孔夫子,重原则、重家庭、重教育,主张用智慧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务实,不偏执,我 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但是如果没有巴菲特,我不会得到这么多的关注。”
有时他也会打趣巴菲特,比如,主持人问完巴菲特一个问题,再问芒格怎么看,芒格就说:“我完全同意巴菲特主席的意见(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董事局主席,芒格是副主席)。”装出一副跟班小弟的样子。
和比亚迪员工对话时,有人问巴菲特,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都以您为榜样,希望能成为“中国的巴菲特”,您觉得他们有机会成为您吗?巴菲特立马把这个问题转给芒格,芒格说:“这个问题得你自己回答了,他们是问能不能成为中国的巴菲特,而不是中国的芒格,我不能代劳。”
半个多世纪的情谊,创造了500多亿美元的财富,激励了成千上百万年轻人,一个86岁的老哥,一个80岁的小弟,兄弟情深,令人感动!
解密投资比亚迪决策经过
此次巴菲特携芒格、盖茨来访,目的何在,众说纷纭。 减持比亚迪说是其中的一个。
有人怀疑巴菲特此次拜访比亚迪,就像当年拜访中石油一样,是吻别、最后的亲密。众所周知,巴菲特的性格是属于十分不愿意得罪人的那种,他很害怕被人 讨厌,一辈子都在很努力地获得大家的好感,所以减持比亚迪之前先来抚慰一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巴芒在各种场合的言行都彻底粉碎了减持说。
在和比亚迪员工对话时,到下半场,终于有人提出了一个萦绕大家心头的尖锐问题,“请问巴菲特先生,您认为比亚迪的股价可以涨到多高?您准备持有多 久?” 巴爷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从不预测股价,也不看短期的股价波动,我不在乎我投资的公司下一个星期、下一个月、下一个季度利润好不好、股价高不高,我不看短 期,只看长期。 我投的是这个企业,而不是股票,这是两个概念。我们寻找投资机会时,要看一个企业的市场潜力,比如比亚迪,不管是它所从事的汽车行业还是新能源行业,以后 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市场需求巨大,有很多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再看这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比亚迪在这些市场有着显著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能力很强,你不需要很 聪明就可以明白比亚迪是个优秀的公司,它过往的业绩摆在那儿;再看这个企业的领导者,王传福先生十分优秀,而且还很年轻,未来的日子来很长,有的是干劲和 激情,他的目标是到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商,我觉得这个目标很可能提前几年就可实现了。总之,比亚迪具备一个成功企业的所有要素,只要能够保 持前十年的发展势头,不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巴菲特还多次讲到他当时决定投资比亚迪的故事:“我和Charlie(芒格)相处51年,他一共给过我三个推荐投资的电话,前面两次都很不错,第三 次就是建议投资比亚迪,我一开始没有马上采取行动,他就打电话来说,如果你不投王传福,就错过第二个亨利福特了,我不为所动;他又打电话来,说,你不投就 错过第二个爱迪生了,我还是不为所动;第三次他打电话来,说,你不投就错过第二个比尔盖茨啦,我一听立马就投了。”说完俏皮地看一眼旁边的比尔盖茨,在全 场欢笑中,盖茨也露出了稍带羞涩的笑容。
巴菲特2008年投资比亚迪,这是第一次实地考察,也是第三次来华访问。他说,他是抱着很高的期望来考察的,他对于这次考察所见所闻十分满意,比亚 迪的技术、产品、管理团队等各方面让他感到十分满意,他对比亚迪充满了信心。在比亚迪经销商大会上,巴菲特也一再强调,“我选择比亚迪,是明智的;你们选 择比亚迪,也是明智的。”
如果说巴菲特的表达还算比较含蓄的话,那么芒格的表达就十分热情了。生性挑剔、怀疑一切的芒格对于中国、对于比亚迪、对于王传福有着如此纯粹、强烈的好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惊讶。
当比亚迪员工问到芒格,他觉得比亚迪有什么欠缺的地方,有什么建议时,芒格的回答几乎让中国人感动得掉泪:“我们是来向你们学习的,不是来说教传经 的,你们的事业十分伟大,你们的技术领先世界,你们的抱负无人能比,你们的人民勤劳智慧,精诚合作,所以成功是必然的,就像比亚迪一样!”
芒格还将王传福比作爱迪生与韦尔奇的结合体,可能是他这辈子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了,当然除了他的老弟巴菲特。
芒格认为王传福有着崇高的理想、惊人的毅力以及团结鼓舞人们的魅力。 王传福慷慨大方地将股权分给高管和员工,不安插一个亲戚进公司,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王传福能带领大家创新开拓,日以继夜地搞科研开发,不断试验,不断进取。 芒格对于那些投机取巧、豪赌爆发的有钱人十分不屑,强调,有钱人不一定是高尚的人,生财要有道。 当被问到他认为什么样的人算高尚的有钱人呢,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像王传福这样的人才是生财有道的高尚的有钱人。 他的事业造福人类,泽被子孙,值得大家学习。
这几天,巴菲特和芒格不是穿着打着比亚迪标识的T恤衫,就是打着比亚迪的领带,口口声声比亚迪、王传福,真是成了比亚迪的代言人。 当记者问芒格,这种情况常见吗?芒格说,当然不常见,我们一般不会这样力挺我们旗下投资的公司,上次这样做好像是投资喜氏糖果的时候,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 了。
总之,巴芒试图向外界传达的信息是:王传福是高尚的,比亚迪是强大的。
(續上文)
高寶綠色與該等交易的關係
這三項交易的賣方中,其中一批與高寶綠色科技(274,「高寶」)有相通之處。在2010年4月29日發出的2009年年報中,核數師對帳目的設定,提出15個不同的原因,以解釋他出具保留意見,而幾乎在資產負債表中,每一個項目均是缺乏足夠的資料或解釋,但是在去年,同一位核數師浩勤,仍給出無保留的意見,此股在2010年4月30日10日停牌,等待澄清。(按: 公司在出具修正後的2009年年報及,已於2010年8月25日復牌。)
在我們的角度看來,廉政公署應有認真地分析高寶綠色的收購,特別是他們的化妝品分銷商。我們在餘下文章分析一下這堆收購。
我們留意到在這三項交易中,聯康的財務顧問均為御泰融資(香港)有限公司(「御泰」)。御泰也是自2007年起,高寶的獨立董事的獨立財務顧問。
高寶早由劉勁瑋之父親劉汝棟及 蔡先生(Zethanel賣方之一)在1994年11月創立,並在2000年12月18日上市,他們主要「研發、製造及銷售...家居及個人用的護理用 品...及工業活性用劑」。在2000年首次公開招股後,劉汝棟及蔡先生分別持有26.4%及34.0%股權,劉汝棟並無加入高寶董事會。
劉逸華(另一位Zethanel賣方)是劉勁瑋之女兒,他是高寶的高級經理及真優美集團有限公司(「真優美」)的主席,後者在2007年12月10日終止上市。他弟弟是劉勁瑋,為高寶的主席,蔡先生在2004年9月30日前是高寶的執董。
在高寶招股書中,為其核數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但最奇怪的就是1997年及1998年(在招股書2年及3年前的業績紀錄)的附屬公司帳目,是由蘇彥威會計師行審核的,這是蘇彥威(「蘇先生」)的獨資企業。蘇先生在2005年9月22日被委任為聯康的非執董(存Automatic Result收購完成起),並在梁先生被捕前1個月,即2010年3月15日辭任,其原因是「需要投入更多時間以專注於其他事務」。蘇先生亦為聯康的薪酬委員會主席。這樣聯康只剩2位獨立非執董(少於最低規定3人),並無1人有會計及財務專長。這空缺在5月7日由曹海豪補上,這人亦是明豐珠寶集團有限公司的合資格會計師(「明豐珠寶」,860),在2005年12月加入,並在2008年離開。
(待續)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1979.html
金融行家為什麼會敗給猴子?」說實在的,正是因為這個書名,才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拿到書後,略感失望。
在我所讀過的財經類書籍中,日本學者的作品偏於淺顯,山本和隆的這本書,是否也是如此,帶著一點疑問開始瀏覽。
讀完第2節,我已經認可了這本書是值得閱讀的。
作者開篇用一隻會下金蛋的鵝,引出了企業金融的基本問題——估值,繼而引出了投資的7個步驟,確實非常貼切而別具匠心。
企業財務報表是企業金融必須分析的難點內容,要搞懂它,一般需要先理解會計簿記的平衡方法,而作者獨闢蹊徑。
他用一個簡單榨果汁的企業的例子,從企業建立、生產、銷售獲利、借貸、增資、清算,只用了一台果汁機,就講清楚了資產負債表,接著用一小節篇幅講清楚了損益表,其敘述手法不拖泥帶水,乾淨利落,值得國內學者借鑑。
這本公司金融入門書分為三個部分,篇幅不過11萬字,可謂短小精悍。
第一部分除了基本的公司財務,還介紹了相關的概念,比如股東、債務、債權人、利潤、現金流、折現率、淨現值、投資風險等。
區分利潤和現金,是公司財務的一個關鍵點,作者細心地將其歸納為盈利和賺錢的區別,很好地體現了「現金為王」的內涵。
作者引用前面的橙汁公司的例子,演示了如何從資產負債表的左邊欄目(資產)推算現金流的「直接法」。
該書的第二部分是對第一部分的引申,以淨現值為核心,分別從現金流、時間複利和風險角度做了更深入的說明和舉例。
比如,計算自由現金流的「間接法」,從自由現金流的角度比較了美國企業和日本企業在經營效率方面的不同選擇,這一部分還初步介紹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用於引入資本成本的公式。
第三部門的篇幅較小,簡要介紹了MM理論。
這本書只用「一隻會下金蛋的鵝」,「一個只有一台榨汁機的橙汁公司」和「一群等著分配食物的猴子」就詮釋了企業金融領域的所有重要概念,並給出了貼切易懂的例子,這就是這本書的構思精巧的框架。
如果你能理解這三個簡單的比喻,就能掌握企業金融的核心知識。
如果說,這是一本關於「鵝、猴子和榨汁機」的故事亦不為過。奇妙的是,它能讓你迅速瞭解商業世界最奇妙的資本運作。
作者在介紹公司金融方面的知識的過程中,也有意識地迴避了一些近來引起了較大爭議的話題。
現代公司金融理論過於數學化和模型化,在形成理論的過程中,設定了較強的假設條件,如在資產組合理論基礎上形成的資產資本定價模型。
而這個理論本身被發現越來越無法與現實的資本市場對接。儘管它不是一個完美的模型,但是其分析問題的角度是正確的。
它提供了一個可以衡量風險大小的模型,在書中用於解釋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的概念是合適的。
MM理論具有同樣的侷限性,目前還沒有實證結果支持這一模型。即便在市場經濟發達和較規範的西方發達國家尚且如此,在中國更難以滿足該理論的適用條 件。作者顯然對現代金融理論的這些缺陷十分瞭解,在介紹的時候,巧妙地迴避了那些受到爭議的內容,同時保持了較好的知識完整性。
這本書適合企業家和管理人員閱讀,可以由此對公司金融理論的重要概念和思想有所認識,如能將其與企業實際經營聯繫起來,無疑能夠拓展企業經營的視野。
(作者係荷蘭MAASTRICHT管理學院MBA,香港戰略與資本市場資深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