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用俄裝置免遭監聽特朗普女婿被揭晤俄使 倡建秘密聯絡管道
1 :
GS(14)@2017-05-28 10:34:30■庫什納涉向莫斯科建議用俄方外交通訊設備建立秘密溝通渠道,令通俄門醜聞更囂塵上。
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官式外訪昨天結束後歸國,不只未雨過天青,「通俄門」風暴反而越刮越近。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被指早在岳父特朗普上任前,已尋求跟莫斯科建立秘密聯絡管道,且提議使用俄方外交設施的通訊裝置以免遭監聽,明顯「親俄遠美」之外,構想「天真」亦反映他對情報世界運作無知至極。
《華盛頓郵報》引述獲得情報部門簡報的美國多名官員披露,庫什納是在去年12月1日或2日、即特朗普就職前7周,在紐約特朗普大樓跟俄羅斯駐美大使基斯利亞克(Sergey Kislyak)會面時,提出這個建議。「短命」國安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亦在場。
美截取俄使報告揭發
《紐約時報》引述三名消息人士指,設秘密通訊管道是為了方便弗林跟莫斯科軍方高層直接對話,討論敍利亞局勢和各項保安議題。消息指雙方終未設立有關管道;特朗特其後提名的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亦是莫斯科「熟人」。向《華郵》爆料的消息人士看過美方截取俄羅斯通訊的報告,指基斯利亞克事後向上級匯報了庫什納的建議,並且顯然對建議感驚訝,事關讓美國人使用俄方使領館通訊設備,不管是對莫斯科還是特朗普團隊都有保安風險。白宮3月份始確認庫、基兩人這次會面。《華郵》指聯邦調查局(FBI)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案,目前對庫什納大感興趣,這次會面是重要原因。這項消息若然屬實,特朗普團隊通俄嫌疑就更難洗脫。《華郵》報道認為,假如設通訊管道純為討論保安議題,需要尋求保密及避監控的理由難明。多名現任和前任情報官員指,提出這種建議反映庫什納幼稚得令人吃驚。FBI密切監察在美的俄羅斯官員通訊,對俄方外交設施更是接近全天候監視,特朗普班子成員若出入俄使領館,必會引起「極大」關注,況且他「怎能相信俄方不會洩出消息?」
被轟「極之天真瘋狂」
有官員直言不知庫什納是「極之天真還是瘋狂至極」。與此同時,路透社前日引述六名現任及前任美國官員證實,庫什納在去年4月至11月大選前,跟基斯利亞克至少曾通話兩次,內容集中在改善美俄經濟關係和合作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暫不清楚是否有特朗普其他顧問參與通話。報道指,這兩次通話之前和另一次接觸都未曾披露,反映白宮不盡不實,庫什納與俄方接觸較對外承認的頻密。白宮之前只承認庫什納去年4月和12月曾兩次接觸基斯利亞克。律師指庫什納在特朗普競選期間講了數千通電話,不記得報道所提的通話。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8/20036285
歐盟公民居英5年享福利文翠珊提議 歐盟未收貨
1 :
GS(14)@2017-06-25 09:31:16【英國脫歐】
昨天是英國公投通過脫歐一周年,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重申,前一日在歐盟峯會上開出關於歐盟公民權利的安排,是個「非常公道與非常鄭重的提議」,後天將發表報告闡述詳情。歐盟領袖審慎歡迎她的提議,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昨指英國方案「低於期望」。現時約有320萬名歐盟公民居於英國,同時約有120萬名英國公民居於歐盟其他國家,他們在英國脫歐後何去何從一直是脫歐談判焦點之一。文翠珊的提議可說是趁公投一周年送上好消息、掃除談判部份不明朗、兼帶來良好談判氛圍。
撐郝爾彬拜相比率首超前
前天峯會上文翠珊表明「不想有人(因為脫歐)被迫離開(英國),亦不想家庭被迫各散西東」,提出在某個「截止日期」前在英國住滿五年的歐盟公民,在英國脫歐後仍可享定居權,跟英國公民一樣享有醫療、教育等福利,未住滿五年者亦可享有居留權。不過以上只是大方向,執行細節仍有待報告公佈和雙方商討,最大爭議在於「截止日期」定在何時、以及有關公民權利的法律爭議應由英國法院還是歐盟法院定奪,英國與歐盟在這兩個問題上分歧甚大。因此儘管德國總理默克爾形容提議是個好開始,但指未有突破,提醒「仍有很多問題要處理」。文翠珊則稱多位領袖反應正面。英國公投通過脫歐至今一年,英國已經歷了一次易相、一次大選;執政保守黨沒有最亂只有更亂、文翠珊與在野工黨黨魁郝爾彬的政治話語權此消彼長,YouGov為《泰晤士報》進行的民調顯示,首次顯示支持郝爾彬做首相的受訪者(35%)比支持文翠珊的(34%)多,但同時有30%受訪者不懂選擇。歐盟方面,歐洲銀行業管理局與歐盟藥品管理局總部在英國脫歐後要遷離倫敦,其餘27個成員國大多虎視眈眈。歐盟委員會9月前將對申請城市完成評估,歐盟領袖期望10月下次峯會時達成共識,目前反應熱烈,有歐盟領袖開玩笑指競爭有點像歐洲歌唱大賽。英國《泰晤士報》/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4/2006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