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推薦通力電子的一些思考 sylvan

http://xueqiu.com/3287197830/27746748
通力電子是我比較喜歡的安全和穩定增長的股票,這裡寫出從13年9月開始研究這個公司到現在的一些思考。公司今天漲了10%到6.7的價位,但我認為公司才到股價爆發的時點。我個人認為公司和行業目前不為資本市場認識,未來還有很大的潛力。半年以後再看我的觀點是否正確,也希望有更多的行業人願意給我指點和交流:

關注通力電子是從13年9月份,當初關注的時候邏輯很簡單:
1. 分拆上市,沒有融資,未來一定會從資本市場以一個合理的價格融資,當時股價5元,6億市值不到(就是對應13年5倍PE)。不融資對不起幾千萬的上市費用,但管理層也不會以這麼低的位置去增發的,不然還不如私有化算了。

2. 通力電子在tcl多媒體裡面的時候,是值10倍pe的資產,而分拆出來,因為沒有機構懂,就只按照5倍pe賣;通力資產是多媒體裡面比較增速快的一部分,超低的估值,這個本身都不應該長期存在。

3.管理層持有經營實體20%的少數股東的股份,少數股東主要靠分紅,我認為30%的分紅比率可以預期,今年能分上3300-3500萬。上市公司這邊,集團主席李東生持有3.2%左右的股份(多媒體分過來的),這個是沒有減持的,國企民製的激勵機制是我比較喜歡的;

4. 代工行業只要具規模還是一個比較好的行業:代工行業沒有存貨,應收應付也比較正常,是一個能產生現金流的生意;

5. 音頻業務其實一個被人忽視的高速增長行業,新型音箱其實是智能機的外設,只要智能機滲透率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快速增長。13年智能機一年出貨10億部,接近80%的增長;我個人估計這個市場的快速增長就在14年。

6. 從我研究音頻行業關注通力、東科、哈曼這幾個公司,他們的業績都是在13年有比較好的爆發,並且14年增長也不錯,印證了我認為音頻行業進入了牛年的看法。哈曼的股價已經漲了80%了,東科漲了30%。哈曼可是美國的中盤股,全是業績支撐;行業屬於快速增長的(也有世界盃的原因),但是市場又是很難看到的,所以會造成一定時期內的股價低迷,創造投資機會;

6. tcl集團下面的企業,算是國企了,不會亂發股票期權,對小股東是很好的保障;公司整個中高層20%的少數股東的權益,關係到管理層的自身利益。其實現流通化的時候,很可能有一定流動性折價增厚上市公司的eps,即使不折價,整個公司的管理層也有很強的incentive去搞好公司;

7. 此外,tcl集團的股份目前只有62%,如果要實現少數股東進入流通股、並且未來對外增發融資,最好的就是上市公司對集團增發收購集團的某些資產,不然集團持股會低於50%;

基於上面邏輯,我那時推薦買入通力電子;

經過幾個月的進一步研究,看到一些新觀點:
1. 雖然13Q3業績不好,但是有很多積極的數字:
a. 員工數,從4967增加到7113,增長43.2%;
b. 產品研發項目裡面的音頻系列,從14增加到34,增長142%;
c. 產品研發項目裡面的音頻產品,從77增加到195,增長153%;
其訂單就是和在研產品成正比,他的收入也是和員工成正比,都有這麼大的增長,不用擔心四季度收入下滑。

2. 其音視頻領域,一年39億港幣收入,其中音頻17.17億;龍頭東科是52億新台幣(合港幣13億),當然東科上市公司裡面還包括東威電子廠那邊低margin生意沒有進來;東科當然還是老大,但是通力還在電子音頻設備上去拓展市場,而這部分市場增速是很快的。

3. 視頻業務margin會起來,DVD還是生活中一個很不可缺少的產品,由於存在專利壁壘,下降的行業不會有太多新進入者的,這部分業務每年10%以內的收入下降,但是margin還是會有提升。據我們觀察一個衰退行業後期,經過行業整合退出後,往往變成現金牛生意。無資產開支、無高研發投入,產品更新慢,無新進入者,已有業者退出的生意,本身也還是不錯的生意。

4. 公司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多,需要融資:
a. 音箱生意是木工技的活,除了技術外,還需要大量產房和木料加工能力,公司新廠目前才6萬平米的產房面積肯定不夠,需要購地建廠考慮新的業務發展方向;

b. 高階音箱的技術難度很大,公司雖然在電子這邊有一些技術積累,但是在聲學領域積累還很有限,13年錯過收購迪芬尼(Tymphany),被台灣致伸8000萬美金買過去,很是可惜,通力應該早點增發融資,在高端音箱領域有所突破。

c. 消費電子領域有很多爆發的機會,比如OTT機頂盒(公司目前做的比較多),可穿戴設備(需要提升公司精細注塑能力),智能家居(公司有一些積累,和TCL之間有協同性),路由相關產品(比如和音樂結合)。處在當前的中國,在互聯網企業拚命搶佔硬件的階段,tcl這個硬件品牌是具有溢價的。tcl天貓機機頂盒,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是好於天貓機頂盒的。我認為背靠tcl大集團未來還有很多類似機會,其雖然是代工企業,但是應該有品牌溢價的。

潛在option,tcl集團的資產注入,這個純粹我自己的讀news後萌生的想法,沒和公司裡面的人交流過,所以不會給公司估值造成影響,但是算一個option吧:
1. tcl本身的代工業務還是挺大的,通力只是AV代工的一小部分,如果要打造代工集團,其實需要集團注入其他代工業務,比如電視代工這個已經有一定規模的業務;

2. 集團需要電視代工做大,需要途徑消化面板產能,結合TCL華星光電2期8.5代上馬,10萬大片,1000萬小片的產能,而tcl多媒體每年1000多萬的出貨量是消化不了華星光電2期的,未來產能要過剩的,但是只要做大電視代工業務,產能還是能消化;

3. 對於多媒體,目前其電視代工客戶有顧慮,特別是技術、設計的共用,絕對不想看多媒體做;電視代工業務拆分出來給通力,好處還是很明顯的。

有2篇文章可以參考:
李東生:未來TCL代工業務將完全獨立
http://tech.163.com/13/1014/02/9B4545GI000915BD.html   2013-10-14
進入電視代工領域:TCL的曲線救國論
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6199.htm  2012-08-29

1. 李東生:代工業務在香港已經做了分拆,未來會把代工業務完全獨立分拆出去,成為整個業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通力電子集團,未來會進一步重組,覆蓋所有的代工業務,完全獨立。(這句話都說了,通力一定會資產注入的,只不過時間點)

2. 下面文章是12年8月的,可以看出,當時其實想做的不是分拆通力的AV業務,而且分拆電視代工;
 「中國家電廠商TCL將於明年成立致力於電視等產品的受託生產新公司,新公司成立後目標還將擴大到日本的家電廠商。」,「日本電視廠商長期陷入赤字苦不堪言,為削減成本一再加大委外代工的比例。深諳代工與品牌無法共存的道理,所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最優合作方式——台灣一直以來都是代工日本的大戶。如今,TCL進一步插足代工並將該項業務獨立起來作為企業分離出去,這會對代工行業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收入月報的一些跟蹤:
圖一:通力總體收入和增速:
查看原圖


圖二:音頻業務收入和增速
查看原圖
圖三:視頻業務收入和增速

查看原圖
可見:
1. 14年音頻可以實現15-20%的增長,視頻因為有機頂盒業務,下滑應該在5%左右;
2. 新型音頻會有依舊不錯的增速,同時音頻的margin還是高於視頻業務的;
3. OTT機頂盒的業務還是不錯,處於爆發增長,一月份做到了9500萬的收入,相當50-60萬台的規模,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id=36550250553 上也還看到1000多件的銷量;

查看原圖

小結:
1. 明天出13年年報,我估計是1.05-1.08億的淨利,對應6.8hk是8.5倍pe;
2. 14年收入15-20%的增長,淨利潤20-25%的增長是很可能做到的,一個有20-25%利潤增長的公司,是應該有10-12倍pe的,何況處於音頻這個今年很牛的行業;
3. 公司有非常不錯的管理層,依託tcl集團快速做大,另外做大的過程中是可以以較高roic進行資本再投資的,所以我即使不考慮潛在的資產注入,對應13年也應該有12倍pe,到9.5是最保守的fair value;如果資產注入存在,那就是另外算了,需要看注入資產的質地和對價;
4. tcl旗下的代工企業,應該享有tcl品牌的溢價,估值應該高於無品牌的代工企業。此外tcl旗下容易出牛股的,都是一幫很會做生意而且很實幹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