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果橙業慘淡 買樓收租 戴孤劃
1 :
GS(14)@2016-09-07 22:19:532016-09-02 HJ
「鐵哥們」應該都知道,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農夫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成,所以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等說法。
然而,亞洲果業(00073)近年來種橙業務慘淡收成,擬斥巨資收購近深圳前海地區的投資物業,聲稱可產生穩定租金收入。戴Sir將於本文拆解該項建議交易,嘗試尋找背後可能動機。
亞洲果業主要業務為種植、栽培及銷售農產品, 以及製造及銷售水果濃縮汁、水果飲料濃漿、冷凍水果及蔬菜。集團在內地擁有3個種植場,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的合浦種植場、江西省的信豐種植場及湖南省的湖南種植場,佔地合共約103方公里。
鮮橙產量急跌75%
受到過去數年惡劣天氣及黃龍病肆虐影響,集團部分種植場產量持續急跌,信豐種植場及湖南種植場於去年底及今年5月底相繼終止營運,單是終止營運就要申報減值虧損及撥備約22.2億元人民幣,而砍伐樹木再錄得減值虧損及撥備約1.5億元人民幣,令到業務及財務營運均面臨嚴峻挑戰。
集團8月中就發出盈利警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底止年度,鮮橙總年產量將大幅下跌,由2015年度約13.02萬噸,減少至約3.19萬噸,減幅高達75.5%;加工水果業務錄得的產量亦低於上半年,並承受持續的利潤壓力;因此,預期2016年度營業額將較低,期內核心淨虧損將大幅高於2015年度。
亞洲果業的種橙主業受到嚴峻考驗,只好考慮開拓其他收入來源,嘗試去幫補集團生計。「中國大媽」喜歡的投資項目──購房子(買樓),也成為集團的投資項目目標。
亞洲果業於8月底宣布,擬以總代價6億元,向獨立第三方賣家龔澤明收購深圳南山區物業60%權益,其中3億元以現金支付,餘額3億元將向龔澤明按每股0.5元發行6億股代價股份支付。
賣家將成大股東
另外,亞洲果業與配售代理訂立協議,將按竭誠基準配售最多6.1億股新股,予不少於6名承配人,每股配售價同為0.5元,較前收市價0.62元折讓19.35%,淨集資3億元全部用作上述收購項目。
據悉,該物業包括兩座各8層高的樓宇,目前出租率超過90%,2015年產生租金收入約4437萬元人民幣。由於該物業靠近深圳前海經濟特區,而辦公室及商用物業一直享有較高出租率及增長,故此集團認為收購可產生穩定租金收入。
戴Sir認為,亞洲果業以6億元收購南山區物業六成權益,相當於整個物業估值約為10億元,以去年租金收入4437萬元人民幣(約5191萬港元)計,租金回報率達5.19%,可以說是相當不俗。
但要留意的是,賣家龔澤明的父親龔俊龍或其持有的公司,現時佔用該物業的若干部分及於完成交易時或前後訂立租賃協議,但未來其佔用物業比例及續租租金變化,都有可能會影響租金回報率。
從亞洲果業角度來看,集團可能不需分文就收購了一項內地物業,以提供穩定的租金收入;但賣家龔澤明收取部分代價股份,持股量一舉躍升至24.39%,成為最大股東,原大股東Ng Ong Nee權益則攤薄至7.29%。因此,亞洲果業收購內地物業,到底是為了業務轉型,還是大股東股權易手,不妨拭目以待。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亞果橙業慘淡 買樓收租
新昌管理售業務惹遐想 戴孤劃
1 :
GS(14)@2016-10-02 17:10:582016-09-30 HJ[table=100%]
[td=3,1][table=100%]
|
[td=3,1]
「鐵哥們」相信都記得,戴Sir於8月初撰寫的〈萬華賣殼不賣肉〉文章,指出世界華文媒體(00685)計劃出售萬華媒體(00426)控股權,僅出售上市地位而不出售業務,可能是「賣殼不賣肉」的典型示範。
最近,新昌管理集團(02340)計劃出售室內裝飾及特殊項目業務控股權,該項擬出售業務佔集團約一半業績,不禁惹人遐想大股東有意清理業務,可能有再洽商賣盤的意圖。
新昌管理成立於1978年,主要於香港及中國提供物業及設施管理服務,並於2003年香港出現沙士之年,港股正處於低谷之際上市。2008年,從事房地產開發和建造的姊妹公司新昌集團(00404,前稱新昌營造),向新昌管理提出全面收購建議,正式收歸旗下成為一員。
兩家上市公司於2012年9月進行集團重組及業務調整,新昌管理透過Driven Power以2.24億元代價,向新昌營造收購新昌室內裝飾、新昌營造廠(工程)及恒裕,該等公司主要從事室內裝飾及特殊項目業務,期望提升與其現有翻新、改建與加建及維修與保養業務相輔相成業務領域之能力。
新昌管理眼光果然不俗,除了原有的物業及設施管理業務之外,室內裝飾及特殊項目業務也成為另一核心業務。截至今年6月底止,兩項業務各佔集團約一半業績,分別錄得1840萬及2120萬元經營溢利。新合約價值約有10億元,手頭未完成合約價值超過30億元,而手頭未完成合約價值更創歷史新高。
新昌管理管理層亦蠻有信心,預計室內裝飾及特殊項目業務於未來數年將穩步增長,並聲稱已制定計劃發展新業務線,包括幕牆業務、原材料採購及專業貿易業務,以降低項目成本。
突轉軚售中港澳主業
新昌管理9月中的態度突然「急轉彎」,建議以1.79億元出售主要於香港、中國及澳門從事室內裝飾及特殊項目業務的Driven Power 51%股權,買家為擁有大股東新昌集團約7%股權麥少嫻的鼎珮投資。
新昌管理解釋,出售交易可以提供即時現金約1.79億元,可部分用作償付收購該項業務的尚未償還銀行融資9000萬元,將可改善集團的財務狀況;出售交易亦可令集團集中及重新分配資源,以於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其他地區擴展物業管理及設施管理服務業務。
戴Sir認為,室內裝飾及特殊項目業務貢獻逾一半經營溢利,對於新昌管理業績而言舉足輕重,完成出售後僅持有Driven Power 49%權益,Driven Power將不再為集團附屬公司,業績不再計入集團財務報表內。換言之,收入不可以再併表,盈利亦只能按49%權益入賬,預計將影響到集團業績表現。
更值得留意的是,新昌集團去年9月曾經向潛在投資者洽商出售其於新昌管理全部股權以換取現金,但於去年11月終止可能出售之磋商;因此,新昌管理擬出售佔一半業績的室內裝飾及特殊項目業務,使到市場懷疑大股東的動機是先清理部分業務,繼而有可能再洽商賣盤。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
#戴孤劃 #理財投資 #蠱壇辨虛實 - 新昌管理售業務惹遐想
兒童護理會否變番王子 戴孤劃
1 :
GS(14)@2016-10-30 15:52:272016-10-07 HJ
「鐵哥們」聽過《青蛙王子》的故事嗎?該故事講述美麗的小公主不小心把金球掉進水裏,小青蛙答應幫小公主拾回金球,但條件是要小公主親他一下。小公主先行答應,之後卻反悔。其實,小青蛙是英俊的小王子被魔法師所變成,要得到小公主的吻才能解咒。幾經波折,小青蛙終於變回小王子。
在現實生活之中,本港上市公司也有一個與《青蛙王子》相似的故事,前稱青蛙王子的中國兒童護理(01259)本來是一名「王子」,但被「魔法師」(沽空機構)施以「魔咒」(狙擊)後成為「青蛙」,原控股股東透過財技出售大部分股權,市場正期盼新主可以把「青蛙」變回「王子」。
青蛙王子在內地曾被譽為「本土嬰童護理第一企業」,主要從事設計及供應「青蛙王子」品牌兒童護理產品,包括專為中檔市場設計的護膚產品、沐浴洗髮產品,以及口腔護理產品與尿布產品。
除兒童護理產品外,該公司亦以「青蛙王子」品牌提供嬰兒護理產品和成人護理產品,亦製造OEM產品售予境外客戶。
青蛙王子於2011年7月在港交所(00388)掛牌,按發售價每股2.6元發行3億股股份,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反應理想,錄得超額認購27.7倍,集資淨額約5.91億元。憑藉出售嬰孩產品的概念,青蛙王子上市後表現一直不俗,成為散戶心目中的「王子」。
被評一「蚊」不值
然而,「魔法師」(沽空機構)於2013年10月現身向「王子」施以「魔咒」(狙擊),Glaucus Research引用市場調查數據,並列出青蛙王子5大客戶收入、內地地方稅務局繳稅大戶名單等資料,質疑青蛙王子嚴重誇大銷售規模,實際收入不足所聲稱的25%,認為其股份「一『蚊』不值」,估計只值0.74至0.98元。
青蛙王子發出通告作出澄清,奈何被施以「魔咒」後成為「青蛙」,不但股價一瀉如注,而且業務有走下坡跡象。2013年度,營業額按年上升8.9%,但純利下跌17.2%。2014年度,營業額下跌13.4%,純利僅僅打平。
2014年6月,青蛙王子正式改名為中國兒童護理,可能是希望以新形象示人,洗去以往的污點。但2015年度,該公司錄得上市以來首次虧損,營業額大幅倒退38.4%,並且虧蝕5031萬元人民幣。
雖然控股股東李振輝一手創辦中國兒童護理近20年,但可能有點意興闌珊,今年6月先轉讓8000萬股股份予兒子李亮,佔已發行股本約7.92%;同年9月,控股股東李振輝再悉數出售餘下26.06%股權予獨立第三方,並辭任主席及行政總裁。
雖然中國兒童護理公告沒有交代獨立第三方的身份,但根據港交所披露權益資料顯示,新主相信是本港金道集團顧問賴偉霖,金道集團主要為機構投資者、企業客戶及個人投資者提供貴金屬、外滙、證券期貨及資產管理的金融服務。
輾轉售股避提全購
戴Sir認為,中國兒童護理控股股東李振輝分兩次出售股權,有可能是財技的表現。因為其先行轉讓部分股權予兒子,繼而再向獨立第三方悉售所持低於30%的控股權,就可以使到新主迴避提出全購要約的責任。
另外,中國兒童護理主業銷售兒童護理產品沒有太大起色,但就獲得一個熟悉金融運作的人士繞過全購之下成為大股東,讓市場預期未來可能有一番後着,令到「青蛙」可以再度變回「王子」。難怪消息公布後,中國兒童護理股價急升近一成二,迄今累積上漲兩成八。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兒童護理會否變番王子
小燕子蝕住沽仍賺到笑 戴孤劃
1 :
GS(14)@2016-10-30 15:54:202016-10-14 HJ
「鐵哥們」相信都有看過內地的宮廷電視劇《還珠格格》,該劇收視率不但創造了內地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收視紀錄,也捧紅了劇中多個角色如「夏紫薇」林心如、「小燕子」趙薇等。
除了走紅影視界之外,「小燕子」趙薇與其丈夫黃有龍亦投資有道,近幾年涉足中港股市入股上市公司,所投資項目屢有斬獲。
但「小燕子」近日減持阿里影業(01060)卻「損手」,戴Sir不排除是鋪路「離巢」(全退,悉售股權),以帶笑離開。
不排除鋪路「離巢」
阿里影業的前身為文化中國傳播,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斥資62.44億元,購入文化中國擴大後股本約60%股權,成為後者的控股股東。而2011年以2.48億元入股的騰訊控股(00700),持股量由8%大幅攤薄至3.2%,加上一山不能藏二虎,最後選擇悉數沽貨離場。
阿里影業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影視文化娛樂旗艦,主要從事5大核心業務,包括(一)電影製片業務;(二)電視運營業務;(三)宣傳發行業務;(四)娛樂電子商務平台業務;以及(五)國際業務。
阿里巴巴大搞影視文化娛樂事業,獲得「小燕子」趙薇垂青親身鼎力支持,2014年12月聯同丈夫斥資30.8億元,在場外按每股1.6元購入19.3億股阿里影業股份,佔已發行股本9.18%,成為第二大股東。
這並非趙薇首次涉足股壇,她多年來已在中港兩地入股上市公司,戰績彪炳。
2011年4月,趙薇斥資近78萬元人民幣入股唐德影視,4年回報逾100倍。
2015年11月,趙薇按每股0.39元購入新股中國創意(08368)5400萬股,按上日收市價1.7元計,賬面賺逾7000萬元。
2015年4月底,趙薇及黃有龍連續兩日減持阿里影業,更是賺得盤滿缽滿。當時,他們在場內按每股3.9元,先後減持了1.92億和6400萬股,合共套現9.98億元,淨賺5.89億元。
雖然今年上半年互聯網宣傳發行分部表現理想,阿里影業總收入大幅增長逾10倍,至2.57億元人民幣;惟淘票票對觀影人士補貼票務的市場費用,總虧損淨額達到4.6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逾兩倍。阿里影業今年以來股價表現亦不理想。
淨袋5.66億
在阿里影業公布入股荷里活著名導演史提芬史匹堡創辦的Amblin Partners的好消息之前,「小燕子」趙薇及黃有龍於上周三(5日)已急不及待在場外按每股1.571元減持了7.99億股阿里影業股份,套現12.55億元。按買入價計,虧損逾2300萬元。
戴Sir認為,「小燕子」近日減持阿里影業「損手」逾2000萬元,但計及2015年4月底連續兩日減持賺逾5.89億元,以及昨天(13日)收市價1.61元與入股價相近,實際盈利還有約5.66億元,可以說是仍然賺到笑。
再者,「小燕子」完成減持之後,僅持有12.536億股阿里影業股份,持股量由8.14%降至4.97%,意味着日後再減持亦毋須披露,即使贏或輸都毋須向外界交代。
如果有心人願意以高於入股價接貨的話,不排除可以讓「小燕子」鋪路「離巢」,笑到最後全身而退。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小燕子蝕住沽仍賺到笑
YGM洽商大買賣 特別息可期 戴孤劃
1 :
GS(14)@2016-10-30 15:55:192016-10-21 HJ
內地「土豪」財大氣粗,最喜歡透過做大買賣「放閃」。箇中例子更是多不勝數,包括以創紀錄天價買入世界各地房地產物業及不惜工本收購海外著名足球會等。
YGM貿易(00375)近日洽商一單大買賣,涉及款項可能高達10億元,在主要業務成衣製造和零售營商環境仍然黯淡之下,加上參考其過往做大買賣的作風,不排除事成後可能會派發特別股息。
先同「鐵哥們」講講歷史。YGM於1987年從長江製衣(00294)分拆出來獨立上市,核心業務為成衣批發和零售,其他業務包括成衣製造、物業投資及印刷等。目前,YGM由本港老牌家族陳瑞球及其後人所持有,持股量約22.18%。
在發展成衣零售及批發業務的同時,YGM亦積極發展特許經營業務,自家品牌有MICHEL RENE(馬獅龍)。另外,還有法國的Guy Laroche及Charles Jourdan(卓丹)、來自美國的Ashworth(雅獅威)及來自瑞典的J.Lindeberg。
YGM更成功收購國際知名品牌。繼2009年收購Aquascutum的亞洲區商標後,2015年5月再收購Aquascutum的英國業務及資產,使YGM成為Aquascutum全球的擁有人。兩次交易總金額合共約3.6億元。
Aquascutum不敵環境轉差
Aquascutum於1851年由裁縫師John Emary創立,是英國超過百年歷史的服飾品牌,備受皇室貴族、政治領袖,以及國際名人影星所愛戴。該品牌主要為難以預測的英國天氣,設計可靠的乾濕褸,之後更成功發明了防水羊毛。
雖然Aquascutum品牌來頭不少,亦曾經帶來盈利貢獻,惟零售及批發品牌成衣業務始終不敵急劇轉差的營運環境,YGM今年上半年更是成立以來首次錄得損失,淨虧損8787萬元;營業額8.97億元,下跌18.7%。
期內,YGM成衣銷售營業額7.76億元,大跌19.8%,分部業績由盈轉虧9280萬元;再加上英國「脫歐」引發的政治和經濟衝擊,YGM當時已評估對其在英國品牌服裝零售和批發業務的影響,對Aquascutum似乎已萌生退意。
YGM貿易於本周一(17日)宣布,就出售Aquascutum業務與兩個獨立第三方簽訂諒解備忘錄,建議出售作價1.2億美元(約9.307億港元),該代價將按訂約方進一步的討論結果,上調或下調不多於500萬美元(約3880萬港元)。各方同意在盡職調查完成起一個月內,商討及簽訂收購協議。
售漢登套現曾「派凸」
戴Sir認為,隨着內地經濟增長放緩,YGM經營成衣零售的香港和內地市場出現萎縮,品牌成衣和服飾的零售額顯著下跌,該項業務更錄得經營虧損,預期未來營商環境仍然嚴峻。
YGM擬以高價出售Aquascutum業務,除了套現之外,也可以釋放業務價值,相信亦可以錄得收益,故此應該是有利無害。
參考過往做大買賣的紀錄,YGM於2011年底按每股2.7元出售擁有Hang Ten、H&T及Arnold Palmer品牌的漢登控股,予利豐(00494)母公司利豐集團旗下利豐零售,其持有21.81%權益,套現5.78億元。於截至2012年3月底止財政年度,YGM向股東派發特別股息每股4元,合共派發約6.6億元,即是派凸有餘。
由於YGM主要業務成衣製造和零售營商環境仍然黯淡,建議大買賣套現所得資金有可能會變成閒置,如果YGM對小股東的豪爽程度沒有改變,估計交易成功將有可能一如既往派發特別股息。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YGM洽商大買賣 特別息可期
聖馬丁低價易手伎倆 戴孤劃
1 :
GS(14)@2016-10-30 16:02:372017-10-28 HJ
自從中證監於今年中實施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併購重組新規之後,內地數十家上市公司提交併購重組申請先後被否決,完全突顯了內地「殼資源」的稀缺性。
本港上市殼股亦相當珍貴,殼價亦愈來愈高,連高仁都一連兩周探討收殼戲法和板斧。其實,買家有可能運用財技低價入主上市公司,「鐵哥們」且看戴Sir講解,聖馬丁(00482)以低價易手的伎倆。
聖馬丁業務包括設計、生產及買賣主要用於衞星產品設備的媒體娛樂平台相關產品及其他多媒體產品,例如接頭、電纜等各類影音電子產品配件,以及提供衞星電視服務營運。
雖然集團一方面生產衞星產品設備相關產品,另一方面又大搞衞星電視服務營運,表面上予人hi-tech(高科技)的觀感,但實際上營運狀況未如理想,財務狀況亦值得憂慮。
財務狀況欠佳
截至去年12月底止年度,聖馬丁營業額為16.28億元,但就虧損1.03億元。更壞的情況是,期內錄得流動負債約2910萬元,令核數師在不發表保留意見之下,指出其存在重大不明朗因素,或會對集團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問。
根據最新一期成績表,截至今年6月底止上半年,聖馬丁營業額為8.96億元,按年上升12.4%;純利為489萬元,下跌25.4%,算是尚可;然而,期內流動負債淨額仍有2740萬元,並僅有銀行結餘及現金約5000萬元。董事局已明言有迫切資金需要。
聖馬丁本周一(24日)落實集資行動,建議按每股股份0.12元的價格,較停牌前收市價0.227元大幅折讓47.1%,每持有1股股份獲發1股公開發售股份基準,公開發售近13.12億股股份,籌集約1.57億元資金。公開發售股份由萬基證券悉數包銷。
與此同時,聖馬丁與認購人益航股份訂立協議,益航同意以相同認購價每股股份0.12元,認購最少4.37億股至最多約8.74億股聖馬丁新股,主要視乎聖馬丁公開發售認購反應而定。
益航不排除避全購
從公告了解到,益航是台灣首家上市的航運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散乾貨運服務、專業船隻管理服務,以及船務人員服務。聖馬丁公開發售包銷商萬基證券,正是益航的全資附屬公司,所以益航及萬基證券屬於同一集團人士。
戴Sir認為,益航認購聖馬丁新股數目的多寡,取決於萬基證券需要包銷聖馬丁公開發售股份數目,原因益航要達致僅持有聖馬丁經擴大後股本25%,不排除是要迴避提出全面收購要約責任。益航亦可以大幅折讓近五成的價格,把成本壓低至最低5200萬餘元,就可以成功入主聖馬丁變身大股東。另外,聖馬丁亦已批准提名益航財務總監謝妙龍及益航執行長郭人豪,擔任集團候任執行董事,意味未來董事局將會換班。
由此可見,聖馬丁以大折讓公開發售及配售股份,可能是買家益航以低價入主的伎倆。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聖馬丁低價易手伎倆
土豪操盤快進快出割禾青 戴孤劃
1 :
GS(14)@2016-11-14 00:16:532016-11-11 HJ
「鐵哥們」應該感受到何謂生活逼人,皆因「蒜(算)你狠」又來了!近日,內地大蒜批發價格突然大幅增加逾一倍,直逼豬肉的價錢,現在誰有一口大蒜味就是炫富。
這股農作物「炒風」似乎有直捲股市的跡象,中國恒大(03333)大股東兼主席「土豪」(讀音:tǔháo)許家印,旗下恒大人壽透過「快進快出」操盤炒賣A股圖利,但被指摘是「割韭菜」的行為。
許家印由房地產行業起家,但其百足咁多爪的性格,不斷嘗試涉獵其他不同行業,令到私人恒大集團成為集地產、金融、互聯網、健康、旅遊、文化及體育為一體的企業。
連環減持3隻A股
恒大金融集團是恒大集團銳意打造的金融產業旗艦,致力構建集銀行、保險、資產管理業務為一體的全套牌照金融控股集團,現時擁有恒大人壽,並入主盛京銀行(02066)等。其中,恒大人壽半年實現保費超過3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位居全國20強。
根據一般投資者的理解,保險公司收取保費再作投資,市場會視其為長線資金,投資作風會比較保守,秉承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穩健投資的原則。然而,「土豪」心裏所想的投資策略,一般投資者又怎會輕易猜得到。
恒大人壽9月底建倉上A股梅雁吉祥(600868.SH),短短3日內估計花費4.9億元,買入了4.95%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但梅雁吉祥於11月2日發出公告表示,截至10月31日,恒大人壽已經將所持有股份全部減持,按當天成交均價計套現6.56億元,淨賺1.66億元。
深A股棟樑新材(002082.SZ)亦發出公告指出, 截至10月31日,恒大人壽持有該公司155萬股股份,佔總股本0.65%,不再為前10大股東。該公司之前公布第三季報卻顯示,截至9月30日,恒大人壽持有該公司1178萬股股份,佔總股本4.95%。這意味着恒大人壽又大手減持,涉及棟樑新材4.3%股本。
短炒行為惹保監關注
深A股積成電子(002339.SZ)遭遇到相同命運, 截至三季度末,前10大股東之一恒大人壽持有該公司股份4.95%;但截至10月31日,恒大人壽持股量降至1.41%,即是減持了3.54%股份。
恒大人壽短炒A股「快進快出」的行為,隨即惹來中國保監會的關注,約談了恒大人壽主要負責人,明確表態不支持保險資金短期大量頻繁炒作股票,並要求應深刻反省短期炒作股票對保險行業及保險資金運用帶來的負面影響。
戴Sir認為,恒大人壽「快進快出」的行為,不排除是趕搭季報「尾班車」躋身10大股東行列,目的是要所投資股份戴上「恒大概念股」的光環,從而利用市場投機心理,創造賺快錢的機會。
除此之外,恒大人壽第三季對多家上市公司「買而不舉」,即是未達到5%的舉牌線,可以使其不在證券法和減持新規的調整對象範圍之內,在任何時間減持套現而不受限制。
如果散戶跟風買入「恒大概念股」的話,就可能會受到「割韭菜」的慘烈遭遇,其意思是韭菜成熟一茬割一茬愈割愈長,舊一批散戶進股市被套虧損離場,新一批散戶又等待進場被套,就好像韭菜一樣被割。
目前,恒大人壽對最少8家上市公司「買而不舉」,包括中科三環(000970.SZ)、寶鷹股份(002047.SZ)、中元股份(300018.SZ)、滄州明珠(002108.SZ)、金洲管道(002443.SZ)、國民技術(300077.SZ)、三七互娛(002555.SZ)及中設集團(603018.SH)等,散戶要多加留意了。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土豪操盤快進快出割禾青
天馬大股東食尾糊過肥年 戴孤劃
1 :
GS(14)@2017-01-02 13:52:102017-01-02 HJ
臨近年尾,「鐵哥們」做了一年的投資買賣,戴Sir相信大家都希望可以食尾糊,好讓荷包腫脹過肥年。天馬影視(01326)大股東計劃出售控股權予內地上市公司,套現金額高達近2億元,有可能是食尾糊的最佳示範。
天馬影視主要於香港、中國及東南亞從事電影及劇集製作、發行及授出電影發行權使用許可、電影放映、後期製作以及廣告、市場推廣與出版業務。近年,把業務拓展至投資國際電影製作、電視放映及後期製作,發展一站式的綜合影視文化業務。
天馬於2012年10月31日在本港上市,按配售價每股0.9元配售1億股股份,淨集資7350萬元。當時,由黃栢鳴、其女兒黃漪鈞及其兒子黃子桓分別擁有60%、20%及20%權益的榮恩,擁有已發行股本75%權益,被視為天馬的控股股東。
天馬於上周二(20日)獲控股股東榮恩的知會,其與上海A股上市的鑫科材料(600255.SH)安徽鑫科新材料訂立買賣協議,榮恩同意向鑫科材料出售7.76億股天馬股份,相當於天馬已發行股本約29.9%,總代價為1.94億元。
倘若買賣交易完成後,主要股東兼主席黃栢鳴連同榮恩的持股,將被視為於合共5.05億股股份中擁有權益,相當於天馬已發行股本約19.49%,將不再為控股股東。
從買家的公司名稱來看,鑫科材料並非從事影視業務;而根據資料顯示,其主要從事銅及銅合金帶材、線材、輻照交聯電纜、特種電纜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鑫科材料轉型影視業務的夢想,最初是從收購西安夢舟開始。
鑫科材料於2014年計劃定向增發募資12.04億元人民幣,其中9.3億元人民幣就是用於收購西安夢舟100%股權,最終西安夢舟於2015年6月納入鑫科材料的合併報表範圍。
黃栢鳴套現近兩億
鑫科材料於今年11月再擬通過在香港設立的沃太極資本管理,以現金23.88億元人民幣收購Midnight Investments的80%股權,Midnight主要資產為荷里活獨立影視公司Voltage Pictures。惟該項交易於近日終止。
戴Sir認為,鑫科材料一方面宣布終止收購美國影視製作公司的同時,卻建議收購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影視公司天馬影視,反映到其轉型至影視傳媒的堅定決心。
不過,鑫科材料僅收購天馬影視29.9%股權,低於觸發要約的30%水平,反映其可能想逃避全購責任。
另一邊廂,天馬影視最終大股東黃栢鳴可能食尾糊,出售股份套現近2億元過肥年,這將可能會是第二次將上市公司賣盤。
2001年,黃栢鳴把從事影視業務的東方娛樂(00009)現稱九號運通上市,首日掛牌為美國發生「911」恐襲翌日,股價大幅下瀉五成;其後,黃栢鳴把東方娛樂賣盤予內地商人鄭強輝,順利套現離場。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天馬大股東食尾糊過肥年
大唐西市愛藝術? 戴孤劃
1 :
GS(14)@2017-02-12 00:05:512017-02-12 HJ
「鐵哥們」【國情特色用語】都知道,一些中國城市很喜歡複製或模仿海外的著名地標,西安市政府則透過「皇城復興計劃」推動「大唐西市」綜合性產業項目,讓盛唐文化、絲路風情和文化重現眼前。
本港有一家上市公司──大唐西市(00620), 自從股權易手後頻頻收購藝術及文化收藏品,偶爾會因先決條件未能達成令交易告吹,但仍然不斷進行收購,莫非特別喜愛藝術?
大唐西市的前身是太元集團,主要從事銷售船隻、海事工程、建造及鋼結構工程及相關服務的業務,但近數年業績持續虧損。太元於2015年6月獲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垂青,以4.52億元向控股股東收購69.73%權益,之後易名為「大唐西市」。
業務多元化 轉買藝術品
誠如戴Sir之前所言,新買家收購一家上市公司後,一般都會有動作跟尾,最重要是好好利用上市公司的功能,例如配股集資、出售部分舊業務,以及收購新業務變身等。根據評估之後,大股東決定多元化集團業務,以拓闊集團收入來源;而集團計劃投資、開發及營運藝術及收藏品的線上市場,包括但不限於酒、茶、錢幣及珠寶等範疇。
2015年11月,集團就擬以7869萬元收購811.4萬枚中國古代、拜占庭帝國及薩珊王朝之古錢幣,以及5000套清朝古幣,另以2984萬元收購3700瓶茅台酒,作為存貨以開發藝術及收藏品線上市場業務。
同年12月,集團再斥資約9158萬元買入一批藝術品及珠寶,藝術品包括兩件青花瓷,以及張大千、齊白石、石魯、趙望芸、何海霞、黃胄及蔡鶴汀等14幅畫作及3幅書法作品,珠寶收藏品則包括6粒粉紅鑽(合計21.44卡)和4件玉器工藝品。
然而,兩宗交易均因相關先決條件未能全部達成,最終僅以572萬元部分完成收購1000瓶茅台酒,以109萬元收購部分古幣,以3932萬元完成收購珠寶;但收購餘下2700瓶茅台酒、古幣及藝術品交易卻相繼終止。
大唐西市未因部分交易告吹而氣餒,2017年再接再厲擬以總代價1.63億元進行收購,分別位於西安市大唐西市酒店內的部分物業,以及包括出自何海霞、黃冑、齊白石、石魯、張大千及趙望芸手筆之字畫的藝術及文化收藏品。
賣家為大股東 易手穩賺1.5倍
「鐵哥們」可能以為,大唐西市連番收購藝術及收藏品,一定是十分喜愛藝術;戴Sir當然不排除有關想法,集團早已明言會全力投資、開發及營運藝術及收藏品的線上市場。然而,是次交易的賣家是控股股東,其原先收購物業的成本約4264.6萬元,而原先收購藝術及收藏品的成本約2356.5萬元,合計成本約6621萬元,成功易手即賺近1.5倍。
另外,控股股東擬收取股份代替現金,大唐西市將按發行價3.2元,較發出通告前收市價3.58元折讓10.6%,發行5102萬股代價股份支付,持股量將由64.6%增至67.86%,可能是希望以低價增持。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國情特色用語】。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大唐西市愛藝術?
粵海重組乏協同效應 戴孤劃
1 :
GS(14)@2017-02-12 00:06:362017-01-27 HJ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心無旁騖」,「鐵哥們」【國情特色用語】應該都會聽過,意思是一個人專心一致做一件事,沒有任何雜念,會比較容易取得成功。
在本港股市中,有一系國企公司卻成為反面教材。廣東粵海控股集團計劃重組架構,擬把在內地從事地產業務的粵海置地(00124)股權,注入以公用事業為主的粵海投資(00270),市場感到失望。
不同公司本來各有分工
粵海控股為省屬國有獨資的投資控股公司,隸屬廣東省政府國資委,業務範疇涉及公用事業及基礎設施、製造業、房地產、酒店及酒店管理、零售批發、金融等行業,旗下本港上市公司粵海投資、粵海置地、 廣南集團(01203)及粵海制革(01058),本來各有分工合作。
粵海投資主要從事物業持有及投資、發展供出售物業、酒店持有及營運、酒店管理及百貨營運、基建及能源項目投資,以及最主要的供水業務;粵海置地主要業務為房地產發展及投資;廣南集團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馬口鐵及相關產品、工業物業發展及租賃、鮮活商品代理和食品貿易;粵海制革則主要從事皮革製成品及製成品之加工與銷售。
不過,粵海投資近日公布,建議以總代價33.58億元(人民幣.下同),向粵海控股收購粵海置地已發行股本約73.82%,當中25.19億元配股支付,每股發行價10.39元,涉及發行2.7億股,佔經擴大後股本4.17%;餘額8.4億元以現金支付。完成交易後,粵海控股所持有粵海投資的股權,將由原先54.6%增加至約56.49%,並透過粵海投資間接持有粵海置地73.82%股權。
戴Sir認為,參考粵海置地去年9月底的估值, 粵海控股轉讓粵海置地股權予粵投的代價,相當於以約28%折讓後的未經審核綜合資產淨值,粵海投資看起來相當着數,但市場其實志不在此。因為,粵海投資主要從事供水業務,有超過一半收入來自水資源分部,加上派息相對穩定,故此被投資者視為避險的公用股。市場亦憧憬粵海投資可能會收購污水處理企業,進一步拓展水資源分部。
粵投獲注地產業務風險提高
粵海置地前身為從事啤酒業務的金威啤酒,粵海控股於2011年增持金威至近74%權益,2013年卻以53.84億元出售啤酒業務予華潤雪花啤酒,並轉型房地產業務。目前,粵海置地只有位於深圳布心的珠寶業商貿綜合體項目,以及一個位於番禺的住宅項目。市場一直憧憬粵海控股會注入房地產項目,使粵海置地成為房地產旗艦。
然而,粵海控股決定把粵海置地注入粵海投資, 即粵海投資變相被注入風險較高的房地產發展業務,可能不符合穩陣收息投資者的口味;而房地產業務與水資源業務也不見得有任何協同效應。另外,粵海置地被注入粵海投資之後,未來會否再獲注入房地產業務亦成疑。
由此可見,粵海重組有可能是「心無旁騖」的反面教材,粵海投資及粵海置地股東都難以討好,令人失望。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國情特色用語】。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粵海重組乏協同效應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