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策透視:小學生推高深圳樓價

1 : GS(14)@2016-09-06 04:40:14

內地房產界喜歡用一些獨特的指標評估某個城市的樓市潛力,其中經常用到的是小學生人數。內地人口大量移動,只有家長願意讓子女在當地入讀小學,才意味願意在當地安居樂業,成為買樓主力軍。過去5年,深圳小學生人數增長40%,增幅佔據全國前列,樓價升幅亦最高。深圳以外來人口居多,目前常住人口近1,200萬,其中只有300多萬是戶籍人口。小學生數目增加,意味這些非戶籍人口的歸屬感加強,打算在深圳落戶。香港情況略有不同,過去5年小學生人數只增2%,比起2010年更跌25%,殺校不絕,但期間樓價照升。不過,香港小學生人數在2012年開始止跌回升,其後樓價升勢亦最淩厲,未知是否與內地買家增加來港落戶有關。在人口結構上,深圳佔盡優勢,整個城市目前仍非常年輕,去年深圳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0歲(香港人口中位數則為42歲)。去年深圳60歲以上人口只佔6.7%,香港則為22%,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深圳特區在1980年8月26日成立,在前幾日成立36周年之際,深圳推出戶籍新規定,被指是送出大禮。其中,降低人才引進遷戶的要求,不再要求一定要有大學文憑,並且縮短配偶投靠入戶排隊時間。深圳一直向全國吸收年富力強的勞動力,人才源源不絕湧入,即使從人口角度,筆者也不敢對深圳樓價太過看淡。黃尹華
http://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一、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5/197598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05

國策透視:證監會淪為鵪鶉

1 : GS(14)@2016-09-13 08:00:52

立法會選戰期間,筆者在街邊見到廉署落大幅廣告,號召市民舉報選舉舞弊,廉署將嚴厲打擊。當時心中感概,來自西環,或更高層次的黑手干預選舉,已經做到全港街知巷聞,試問又何曾見到廉記立案調查!這種廣告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港股、A股互聯互通後,內地監管部門對港股影響已舉足輕重,但如果上面帶頭破壞規矩,港交所(388)、證監會敢不敢出聲?最新就有一宗案例,顯示香港股市的地位,已淪落到不堪地位。中保監上周四晚發公告,指近日保險資金已可以參與港股通,全文最可圈可點就是「近日」這兩隻字。「近日」是指幾時?一個禮拜前還是一個月前?單在8月,港股通淨流入就超過500億元,險資已大量湧入港股,但散戶、國際投資者還蒙在鼓裏,對市場參與者極不公平。更可怕的是,之前不公佈,為甚麼現在才公佈?是否險資已經吸夠了籌碼?由於公佈機制極不透明,外界難免以陰謀論去推測。在2007年直通車和2015年基金南下兩次,內地都是預先公佈,造成港股先被炒高。內險多數是國企,今次國家隊是先入場後才公佈,在這宗最大內幕交易中,國家隊先贏一戰,但賠上的是港股聲譽。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3/197686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864

國策透視:IPO扶貧極荒唐

1 : GS(14)@2016-09-17 16:11:27

A股在中秋假期前下挫,除受外圍拖累外,亦與中證監擬推出「IPO扶貧」有關。政策之荒唐,令見慣風雨的內地股民也被嚇怕。中證監9月9日發佈《關於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要求對在貧困地區經營和交稅滿3年的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採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目前中國貧困線標準為年均純收入低於2,300元,2014年中國有7,017萬的貧困人口,佔全國總人口在5.1%左右。目前內地新股上市要過五關斬留將,中國有592個貧困縣,以每個縣安排3個IPO項目,也將達到1,776個,這是目前IPO排隊規模的兩倍多,如按文件要求輕易過會,足以推冧股市。股市為求財之地,並非慈善機構,扶貧可以有多種方式,非要股民買單,最後可能一拍兩散。目前A股有上市公司2,800家,而來自西部貧困省份寧夏、西藏、青海上市公司數量不足20家,比例極低。市場機制本身已經說明,這些地方的企業在資本市場吸引力不足。扶貧是習近平的政績工程,中央一聲令下,各部門都要交功課。中證監擬推「IPO扶貧」,實際可行性極低。將這種政治性考慮訂為政策,更令股市政策增加不明朗。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5/197709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93

國策透視:野蠻人幾時落嚟香港?

1 : GS(14)@2016-09-27 07:11:48

A股險資大戰再起風雲。9月18日,A股乳業股伊利發公告,稱陽光保險已舉牌披露持股5%,成第三大股東。公司隨即進入臨戰狀態,宣佈19日起緊急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擺明意圖趕走陽光保險。這種「先停牌,再重組」的做法在港股不會獲允許,既然中保監已批准險資可經港股通南下,險資日後要打股權戰,港股可能是更好選擇。這些「野蠻人」幾時落嚟香港,拭目以待。去年寶能旗下的前海人壽掀起萬科股權大戰,對內地股壇影響深遠。當時寶能在首次持股5%時,亦表示只做財務投資者,但之後越買越多成最大股東,更要求罷免萬科管理層,萬科董事長王石斥其為「野蠻人」。內地上市公司管理層從此見過鬼怕黑,對這類險資心生戒備。內地保險公司總資產規模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中保監允許最多40%可投入股市,即可入市資金超過5萬億元,但目前險資買股規模只有1.7萬億元,換言之,仲有大把水位。在過往,險資缺乏QDII額度,所以很少來港買股,更不會在港股掀起股權戰。但中保監已批准險資可經港股通買港股,形勢已經轉變。中保監允許保險公司境外投資上限為總資產的15%,理論上,至少仲有過萬億元險資可買港股。除估值較便宜外,港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停牌機制更為嚴謹,不會允許上市公司在沒有正當理由下,長期停牌,對險資保障更大。去年12月,萬科為趕走寶能,宣佈停牌重組,其後H股只獲准停牌10日,但A股就允許停牌半年,令重注以高息槓桿資金買入的寶能逃生無門,之後複牌股價暴跌,如果不是恒大(3333)加入股權戰,寶能可能已經一早爆煲。有萬科A股、伊利等先例,無疑增加日後險資南下掃貨的動力。黃尹華
http://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一、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6/197816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96

國策透視:商人談改革是罪

1 : GS(14)@2016-09-29 08:03:13

在當今中國,你會見到企業家、富豪都小心翼翼遵從一條紅線,不會在政治制度、經濟改革、社會體制等思想性議題上發表任何意見。這條紅線,歷經多場政治運動而來,而大陸最早首富牟其中的遭遇,更加提醒他們,言行舉止不能踩界。牟其中是內地商界奇人,奇就奇在,他一直當自己是政治家而不是商人。在1975年,他發表文章質疑馬克思主義,隨即被判死刑。文革結束後,他釋放出獄經商,創辦南德集團,期間亦再短暫入獄。成名之作是在1992年,以大量罐頭向前蘇聯換來四架噴氣客機。在1994年他資產達20億元人民幣,成為當時內地首富。牟其中發迹後專注體制研究。他曾公開表示,中國民營企業家都是革命家,身兼創造利潤和經濟改革的雙重使命。他提出的項目均不像商業計劃而似政治工程,包括幫中國海軍買航母、炸開喜馬拉雅山改造氣候等。牟其中不安商人本位,當然不能見容當局,2000年因信用證罪名再被判無期徒刑。牟其中在本周二終於出獄,南德集團發聲明稱,牟其中「三次關押均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有關」,暗示是政治迫害。但像牟其中這樣政治色彩如此濃厚的商人,中國日後再難見到。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9/197849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535

國策透視:中國光纖調查往事

1 : GS(14)@2016-10-17 08:08:10

上周四,中國光纖(3777)終於被證監會勒令停牌,令筆者回想起三年半前參與調查該公司的嘔心瀝血往事。在2013年3月,本報率先發表調查報道,指該公司賬目可能存在問題。報道出街後,中國光纖股價曾最多跌50%,如果讀者當時有認真閱讀報道,相信今日應可逃過一劫。當時調查發現,中國光纖賬目最大疑點為,雖然公司招股書及年報自稱為中電信(728)的主要光纖連接器供應商,並且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但中國電信之前連續幾年的集中採購中標供應商名單中,卻沒有中國光纖及下屬公司四方通訊的名字出現。兩邊不能對應,因此中國光纖收入的真實性令人懷疑。為謹慎求證,同事曾放蛇假扮電信商,遠赴河北石家莊的中國光纖總部,當面從集團高層口中套料,確認中電信只會以集中採購招標的方式購買光纖連接器,公司是以四方通訊名義參與投標。兩邊資料核對,意味中國光纖之前幾年,極可能並無中標中電信的集中採購。本報報道出街後,其後內地傳媒報道亦有跟進調查,並引來沽空機構發報告狙擊。筆者看過之後的其他跟進報道,都是在外圍調查工商資料、稅務資料、專利登記等,說服力遠遠不及本報來自現場,與管理層面對面的調查結果。以調查報道而言,最有力的方式一定是現場取證,眼見耳聽為實,但這種方式風險極高。之前曾有沽空機構派員直擊上市礦業公司的礦井是否仍在運作,結果被公安拘留。內地21世紀網曾報道多家上市公司造假,之後網站被封,多位記者、編輯被判刑,自此內地傳媒偵查式的報道已經幾乎絕迹。中國光纖是石家莊的明星企業,當時獲獎無數,不斷有官員前往視察。如果當時本報放蛇調查的同事被現場揭穿,亦有可能被當地公安控以詐騙罪名。報道真相是傳媒的天職,雖然環境惡劣,但不少本港媒體仍在致力為讀者發掘真相。港交所(388)總裁李小加在最新網誌提及種種防範「老千股」方法,就是沒有提及最關鍵的傳媒監察力量。香港股民對現在仍享有的新聞自由,宜更加珍惜。黃尹華
http://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一、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7/198028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92

國策透視:房產奇蹟在重慶

1 : GS(14)@2016-10-18 08:14:08

筆者在內地如果遇到重慶人,都會問對薄熙來看法如何,聽到評價大部份非常正面,不少人稱「薄書記蒙冤了」。重慶近兩年的經濟及樓市數據,正好說明為何重慶人如此懷念薄熙來。在過去兩年,重慶持續成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最高城市,每季GDP增幅超過10%;與此同時,重慶樓價在內地大城市中保持最低,至今年8月,按年升幅只有3%!重慶樓市奇蹟戳破內地樓市神話,首先證明,經濟增長可以不需要靠房地產推動。其次,內地樓市泡沫通常被指資金湧入樓市所致,但重慶情況表明,即使人行不斷放水,但只要地方政府肯做嘢,樓價完全可以受控。重慶樓價受控,是源於薄熙來在重慶執政時發明的三個措施,在其落馬後至今仍在執行。首先是地票制,允許農民直接將農地在土地市場交易,大幅增加土地供應。時至今日,重慶仍是唯一執行地票制的城市。其次是對空置樓宇徵收房產稅。第三,是積極起公屋,2008年薄熙來上台至今,重慶已建超過70萬套公屋,數量在全國領先。薄熙來因貪腐罪名落馬,但其執政理念傾向社會主義,與當局優先扶持房地產和大企業的做法格格不入,難怪內地呼冤大有人在。



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8/198039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522

國策透視:產能過剩現曙光

1 : GS(14)@2016-10-20 08:04:07

內地實體經濟最近出現復蘇迹象,首先是上周公佈的9月生產物價指數(PPI)按年升0.1%,結束4年半以來的跌勢。PPI轉升顯示上游生產商開始提價,意味困擾經濟最大的產能過剩問題有曙光。10月18日,發改委公佈了9月份全國綜合電煤價格,按年升22%,是6月以來的連續第四個月上升。統計局今日公佈多項經濟數據,其中9月固定資產投資、民間投資都有所上升,但這都是滯後數據,而且可能存在水份。反而民間數據更值得信賴,中國工程機械網統計,9月全國26家主要挖掘機企業共銷售挖掘機5,456台,按年爆升71%,比上月大增25.5%,由於冬季地面乾旱較易施工,承建商通常在9月下工程機械定單,故該月的銷售數據可反映基建市場實際情況。在2010年9月,全國挖掘機銷量達1.2萬台,其後每年下跌,跌勢與整個經濟周期相符。按照方正證券數據,在各類工程機械9月銷量中,挖掘機增幅最高,其次為推土機,增幅逾50%。以施工秩序而言,是先挖掘再推土,側面印證數據是由真實的基建需求帶動。上游的工程機械銷售數據改善,意味基建股亦有機會迎來復蘇。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0/198061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35

國策透視:空氣數據也造假

1 : GS(14)@2016-10-27 06:01:16

近日內地官場爆出醜聞:西安市空氣監測站的數據被揭發造假,由環保局局長到站長,共5位官員已被拘捕。造假方式非常粗糙:就是用棉紗堵塞空氣採樣器,令被過濾後的空氣可以達標,造成無污染的假象。奇就奇在,為何環保局長要冒咁大風險,連同咁多官員一起造假?內地經常有企業向環保局行賄,少報或遮掩污染數據,以避免處罰。但西安市的空氣污染並非某間企業獨家造成,不會有人專門行賄。理論上環保局局長捏造空氣數據,對他並無好處。唯一解釋,就是上級部門向他施壓,務求令空氣數據好好睇睇,作為政績工程向上交代。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習近平已多番表示要杜絕數據造假,但整個體制已經積重難返。連空氣數據都造假,何況與官員利益攸關的經濟數據?至今已有28個省市公佈前三季GDP數據,其中有24省增速跑贏全國平均,再創數學奇蹟。今日新華社再發評論,指中國不會在GDP增長上玩數字遊戲。中國今年頭三個季度GDP增幅都是6.7%,不多也不少,完全符合「權威人士」之前在《人民日報》「經濟長期L型」的判斷,更顯示出領導人的英明遠見,完全是一個數字遊戲。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7/198130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33

國策透視:內地股民漸夢醒

1 : GS(14)@2016-11-08 05:40:36

近日A股最大話題,是創業板龍頭股樂視遭遇危機,創辦人賈躍亭在11月6日發表員工信,坦陳公司資金鏈出現問題。該股在11月以來股價就連續大跌,至今已累跌近20%。樂視業務從原來的視頻網站,進軍手機、新能源汽車、電視、互聯網金融,雄心勃勃要打造成新一代互聯網霸主,市場亦認同其夢想,之前股價持續大升,如今似乎來到夢醒時刻。其實在10月初,市場已經聞到燶味。有網友發現,樂視商城在網上推銷50年期影視會籍,有網民質疑:「50年後還有電視嗎?」香港健身中心、美容中心在走佬倒閉前,都會大力推銷超長年期會籍,對此一幕,香港人應該耳熟能詳。內地不少企業,喜歡以搞新能源車為藉口,編造夢想讓股民買單。之前有漢能(566),內地另一家電龍頭股格力電器,在上月底擬以130億元人民幣收購一家新能源車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表示,「我們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是為了中國的品牌能夠走向世界」。結果被股東大會否決,董明珠在會上大罵股東,有關視頻在網上熱傳。中國股民逐漸夢醒,日後對新能源汽車、視頻、互聯網金融等之前熱炒題材熱情大減,恐怕再炒有難度。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8/198259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