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劄記141212人種源始(三) 尼安德塔人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2/12/%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1212%e4%ba%ba%e7%a8%ae%e6%ba%90%e5%a7%8b%e4%b8%89-%e5%b0%bc%e5%ae%89%e5%be%b7%e5%a1%94%e4%ba%ba/

讀書劄記141212

人種源始(三) 尼安德塔人

掌門執筆

 

〈冰川驕子〉

  1. 10. 地球在3M年前氣候開始惡劣化, 原因是南北美洲板塊碰撞,隆升起巴拿馬地峽,阻隔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東水西調被遏止,亂了北半球溫度循環, 導致北極積冰,啟動了正反饋機制, 全球於是陷入冰河時期.

 

冰河時期在2.6M年前正式降臨, 技術定義是北極存有終年不銷融的冰冠.*** (註:按照定義則冰河時期尚未完結, 現今只處於一個回暖期.) 大量水份鎖定冰冠, 使非洲乾旱化, 森林退縮,草原擴張. 戲劇化地反映在化石紀錄上面, 是草食物種激增, 以樹葉或嫩枝為食的較古老類型大量消減.

 

地質學上將260萬年前冰冠形成, 到1.2萬年前最近一次冰冠開始大規模退縮, 期間稱為「更新世」. 所有「人屬」物種都是在這地質時期孕育出來的.*** 更新世之後是「全新世」, 農業興起,智人獨霸. 事實上更新世結束之前, 除智人外,所有人科物種俱已滅絕.***

 

最後一個滅絕的人屬物種就是〈尼安德塔人〉.

(11)  1856年尼人在尼安德河谷首次被發現, 是歷史上最早被發現的非智人人科物種. 尼人是歐洲人的至愛,皆因他發生於歐洲,然後遷徙至中東,並深入西亞.

最古老而又確定的尼人化石出自法國 “比亞什聖瓦斯特遺址”, 定年至少17萬年前; 另有兩個不同遺址, 有爭議的化石樣本均定年25萬年前.

自有尼人,歐洲再無發現其他人種生活其上, 直到4萬年前智人蒞臨. 兩人種並立一萬年, 3萬年前尼人滅絕. 換句話說,尼人獨霸歐洲接近二十萬年.

 

歐洲尼人和非洲智人竟然是同時,約20萬年前,生成的物種.***  (註:智人6萬年前出非洲.) 尼人體格明顯較智人粗壯,腦容量也略大.*** 何以此滅彼興?原因隱晦難明.

 

  1. 有關尼人和智人是否同源?有無混種?已接近達成共識.

分子人類學家進行的粒線體DNA分析(1997)顯示尼人完全落在描述今日所有人類群體差異的範圍之外.*** 同上研究,任何兩個智人群體平均存有8處差異; 智人和黑猩猩55處;智 人和尼人則有26處. 更重要的是, 尼人和所有智人群體差異均等,即沒有親戚.

 

這和解剖學的結論相一致, 尼人和智人頭骨差異極大, 行家認為出現遺傳交換的機會微乎其微. 考古紀錄上面也沒有出現任何文化混融的有力証據, 兩種人各自擁有不同的歷史和生活方式.

綜攬全局,現時所知, 兩人種全然獨立分離.

 

  1. 長期以來學界相信尼人是適應歐洲寒冷氣候而生成的物種, 現時知道並非如此, 他們的體質構造與之前的人屬物種變化不大, 適應力來自文化,例如衣物和生活方式.

 

在整個冰河時期,歐洲均欠缺足夠的植物性食物源, 尼人始終相當依賴動物脂肪和疍白質過活.*** 在12萬年前的溫暖期, 尼人主要靠撿拾或搜刮腐屍維生, 遺址中的獸骸老弱殘缺, 反映多是自然死亡,並曾遭到大型食肉動物捷足先登.

相反,到了5萬年前的寒冷期, 獸骸多是整全的青壯個體, 並且有屠宰處理過的痕跡, 反映埋伏狩獵技術成熟,**** 尼人那時才成為“高貴的獵人”.

 

比對尼人和智人的居址遺址, 有一極其有趣之處. 觀察石製工藝品和骨骸碎片的散佈狀況, 尼人是隨機四散,反映沒有把居住空間區隔的想法,*** 即沒有睡覺,屠宰,進食等想法. 而智人則有區隔空間的習性,反映具備符號化認知能力. 推論兩種人的家庭生活方式大不相同.

 

就人類學種族誌學門所知, 所有被直接觀察和紀錄的「食人」風俗都是儀式性的, 即是說從沒直接發現過以人肉作為食物源的實例.****

但是,真正的霍布斯式自然狀態

〈人人相食〉確曾出現過…..

  1. 不久之前, 在定年5萬年前的西班牙 “埃爾西德隆遺址”發掘出一個屠宰人類現場, 12具死者骸骨(6個成人,3青年,2幼兒,1嬰兒)屬於同一家族, 骨頭上面遺留屠宰痕跡,與獸骨上面顯示的食物處理手法相同, 証明是同類相食行為, 並且是作為食物而被吃掉的.***

另有旁証, 根據牙齒琺瑯質分析,帶有明顯的營養不良跡象, 推想當時競爭食物非常激烈.

 

同址還有一項極其重大的發現, 根據粒綫體DNA分析, 3名成年男性屬於同一世系, 而3名成年女性除了不屬於該世系之外,更且分屬完全不同的世系. 這赫然是最古老的外婚制証據!****

兩名幼兒是同一名女性的孩子, 年齡一個五六歲,一個三四歲, 表示生育間隔為3年, 與所知智人採獵社會相同. 這又進一步推論出延長哺乳期以抑制排卵的行為.

 

〈莫斯特文化〉

  1. 正如阿舍利文化是海德堡人的招牌菜式,「莫斯特文化」就是尼人的同義詞. 莫斯特制式石器使用「預製石核技術」生產, 是舊石器晚期工藝的巔峰之作. 最具特徵性的器具是側面凸起的「刮刀」、精細製作的石尖和薄石片小型淚滴狀手斧,全都挑選優良石材製成, 反覆打磨,工序繁多,素質甚高. 上乘的工具當時想必價值不菲,於是用鈍後一再翻磨,直至薄到不能再薄為止. 考古學家現時定義了超過五十種制式, 並且呈現出連續性.***

 

莫斯特制式的刮刀和石尖上經常留有樹脂跡痕, 樹脂是粘合劑, 證實尖狀物固著在木製把手或木棒上面, 成為組合型工具或矛狀武器.***

 

有論者認為五萬年前氣溫處於最後一次寒冷高峰期的時候, 尼人衰敗之勢已成, 四萬年前智人的到來未必是尼人滅絕的因由. 最早期猜測智人以戰爭手段滅絕尼人, 此說已被視為無稽之談. 智人的競爭優勢是群體較大, 即人口密度較高, 並且有符號化認知能力.

尼人滅絕之後, 歐洲頓成首批智人「克羅馬儂人」的天下.

 

 

《人種源始Masters of the Planet:The Search for Our Human Origins》 (2012) Ian Tattersa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521

民間借貸劄記(一):“銅業雷鋒”走下神壇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216/270241.shtml

編者按:民間借貸作為一個特殊的投融資手段,正在現行經濟大環境下衍生出千奇百怪的形態。其間涉及到的投資公司和實體企業的故事,或悲傷,或憤怒,或有人身陷囹圄,或有人因禍得福。在我們談論中國金融改革何去何從之際,這些來自基層的個體的命運同樣值得關註。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慶寧 “上半年忙全順,下半年忙騰飛。”近日,河南省新鄉市政府一位官員這麽跟經濟觀察網說。

騰飛是指河南騰飛集團投資理財有限公司,後者在今年11月下旬爆發擠兌風波,涉及2萬多理財家庭和40多家欠款企業。全順是指李全順,後者旗下的河南省全順銅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順銅業)在今年上半年同樣出現擠兌風波,風波同樣讓地方政府的官員們忙得焦頭爛額。

與騰飛這樣的投資擔保公司相比,李全順這個人更有故事。

“銅業雷鋒”

李全順,男,1957年3月出生在新鄉縣水寨村一個貧苦農家。

1984年,不到30歲的李全順一心想當老板,但他沒能在本村得到支持。後來,李全順帶著變賣家中糧食籌集的180元錢,來到當時距離新鄉市區較近的西高村,宴請西高村的村幹部和宗族話事人,後簽下租地辦廠合同。他還拿著上好的香煙,挨家挨戶登門請西高村村民拉投資,10元、20元都有,自此有了啟動資金,全順線材廠正式上馬。

2010年籌辦全順銅業之前,李全順的全順線材廠已經從過去只有6個人的小作坊,發展成員工數百、年營業額過億的中型企業。

與自己的企業相比,李全順本人的名聲更大。他在當地有著“銅業雷鋒”的美譽。

西高村村幹部和鄉親們的支持,一直讓李全順感恩在心。他屢次對外界表示,西高村的村民就是他的再生父母,老爹老娘,以後一定讓西高村的老爹老娘過上好日子。

事實上,他也是這麽做的。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1999年,李全順拿出本用於買汽車的30余萬,為西高村修建深240米螺旋鋼管井和一座高達32.6米水塔,一直以來,村民只需支付每噸兩毛錢的電費就能吃上衛生的深井水。

李全順還在西高村創辦了20多家村民家庭分廠,從設備、原材料采購,到生產技術指導,再到產品銷售,給予眾多政策。

在全順線材廠的帶動之下,西高村從上世紀90年代平均家庭年收入2000元左右,發展到如今參與到李全順民辦分廠產業鏈中的家庭,大多已發展成獨立的小型企業,村民家庭平均年收入達15萬,30萬以上的也為數不少。

據熟悉李全順的西高村村幹部講述,僅在2011年,李全順花在西高村的錢就有100多萬元。

李全順的善舉不只局限於西高村。

他相繼贊助過新鄉市全順銅業杯健步走邀請賽、新鄉市衛濱區全順銅業杯街頭籃球比賽、全順銅業杯大型青年人才交流會、全順銅業杯2012年度新鄉經濟人物評選、河南省“全順銅業杯”青少年傳統武術錦標賽、年度新鄉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家評選、全順銅業杯‘星耀全城’小童星選拔活動、河南政法書畫大賽等十幾場省市級大型活動。

這位“慈善家”甚至還以自己為原型,耗資500萬元組織拍攝了電影《愛民村官》。

從河南省十大愛心援助功臣到中國公益慈善大使,李全順獲得的榮譽超過30個。

在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之前,李全順歷任新鄉市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曾任河南省全順銅業有限公司、河南省全順線材有限公司董事長,西高村黨支部書記。

2009年,李全順瞄準高精壓延銅箔技術。

“當時,同樣在新鄉紮根的金龍銅管(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很猛,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精密銅管生產廠家和最具實力的科研開發創新基地。李全順一直視金龍銅管董事長李長傑為追趕對象。盡管他不具備這個實力,但他還是希望通過高精壓延銅箔技術實現對金龍銅管的彎道超車。”一位與李全順相熟的新鄉當地企業家透露。

2010年,位於新鄉市衛濱區工業園的全順銅業成立,引進了一大批國際先進的機器設備,瑞士WERTLI水平連鑄爐、意大利MINO軋機、德國WSP氣墊爐、B+S拉彎矯直機、縱剪機組、德國SPECTRO直讀光譜儀,等等。同時,全順銅業在全國範圍內招兵買馬,通過聘請海歸學者、教授、國外專家組成的技術研發團隊,建立起權威的實驗檢測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全順銅業占地321畝的新廠區,項目計劃投資33個億,建成以後年產可達到10萬噸。

從“善人”到“騙子”

上述種種,都需要海量的資金,僅憑來自全順線材廠的那千萬元左右的利潤遠遠不夠。

盡管李全順之前與新鄉諸多銀行機構關系不錯,但隨著2012年銀行信貸收緊,李全順不得不大量依靠民間借貸。

而李全順對於慈善的出手闊綽,賦予其莫大的個人信譽。這種信譽也成為李全順吸納民間存款的一個金字招牌。據悉,在全順銅業存錢利息以月計,半年以內的利息是6厘,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利息是7厘,一年以上的利息是一分四,而最高的時候則高達一分六。這幾乎相當於銀行存款利息的四倍左右。

這種模式自1984年全順線材廠成立時出現,也一直是李全順籌措企業運轉資金的主要手段。不僅是與李全順關系密切的西高村村民大量投資,新鄉的縣區以及包括商丘等河南其他地級市的群眾也都聞訊而來。

隨著民間借貸規模猶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李全順不斷對外表示,自己希望籌建一家鄉鎮銀行。不過,李全順的雪球在2013年下半年出現第一道裂縫。

“當時,一家非正規媒體找到李全順,向他索要封口費,要加不高,500元、1000元這樣的。全順是個很正派的人,人家來了好幾次,他就是不給。”新鄉市政府一位官員介紹,這家非正規媒體後來在網上發了一個帖子,題為《河南新鄉:全順銅業非法集資23年 數萬人深陷其中》,恐慌迅速蔓延。

面對不期而至的擠兌,他和他的企業很快失去兌付能力。

“當時前來要錢的人常常堵著全順銅業的大門。起初,李全順承諾先兌付一部分,大家開始排號。後來,他們又宣布連本帶息都不讓取了。這麽一來,群眾就開始恐慌,不僅是新鄉的群眾開始擠兌,外地的群眾也都來了。”一位全順銅業的債權人透露,彼時李全順的信譽開始破產,“李全順不誠信”、“李全順大騙子”這樣的橫幅開始被人掛在他的廠子之外。

“事實上,包括銀行,面對擠兌都一樣扛不住,更何況全順銅業這麽一家企業。”前述與李全順相熟的新鄉當地企業家還透露,全順銅業上馬的高精壓延銅箔技術,要求雄厚的資金實力、強大的技術資源和優秀專業的研發團隊,“這是一步險棋,很多企業都想搞,但沒那麽膽子和實力。李全順只有膽子,沒有實力,他旗下的全順線材廠資金不過幾億元,但他搞得卻是幾十億的賭局。最後輸掉了並不稀奇。

今年上半年,隨著擠兌風波的愈演愈烈,新鄉市政府不得不介入。隨即,李全順被新鄉市公安機關采取采取了強制措施,他旗下的兩家企業也已被當地政府接管。

依據當地政府最希望實施的解決方案,即尋找接盤企業,使得全順銅業重新步入正軌,日後逐漸解決債務問題。新鄉市和衛濱區兩級政府先後遊說了河南科隆集團、金龍集團等有實力的龍頭企業,但這些企業均表現得興趣寥寥。

“我們從全國各地邀請了很多企業來新鄉實地考察,但大家看了看,也就沒有下文了。”新鄉市衛濱區政府一位官員表示,全順銅業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塊“燙手山芋”,沒有企業敢接盤,但他們又沒辦法撒手不管。

那些之前經常“鬧事”的債權人和地方政府一樣,也都已經疲憊不堪。

不過,即便是西高村那些被全順銅業“坑了不少錢”的村民們大多認為,李全順是個好人。“他一套70塊錢的西服一穿就是四五年,腳上的皮鞋沒有超過100塊錢一雙的。平時除了做企業、做好事,全順對自己是很苛刻的。別說了他現在被抓了,即便日後被判刑,我仍然認為他不是壞人。”一位自稱與全順經常喝酒的村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68

民間借貸劄記(二):“過度競爭”的集資企業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219/270369.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慶寧 如果不是同屬河南省衛輝市企業的河南省鐘利晶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鐘利晶矽”)利息更高、“出手更狠”,河南省三聯豆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聯豆業”)這家地方政府座上賓,或許不會在最近兩年多的時間內兩度資金鏈斷裂。

2011年2月,三聯豆業落戶河南省衛輝市產業集聚區,一期投資1.2億元,占地50畝。該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自稱擁有全球第一條“非轉基因”大豆高科技生物生產線,並聲稱他們利用高低溫豆粕在一條生產線上可連續提取“非轉基因”大豆濃縮蛋白質、異黃酮、大豆纖維、皂甙、低聚糖、核酸、短肽,大豆鈦等產品。

三聯豆業在對理財群眾宣傳時屢屢強調,該公司以用“10塊錢的成本創造出100塊的利潤”,“年利潤高達2.5億元”等等。

盡管成立以來便資金不足,但自稱“擁有農業部、科技部、國家農科院、衛輝市委市政府的關懷支持”的三聯豆業,常以“大公司、效益高、實力強、國家、省重點科技發展企業”的形象面向理財群眾。公司自2012年開始,與天津市升瑞基金合作在河南一些地市設立集資網點,吸取民間資金。

多位理財群眾與三聯豆業簽訂的借款合同顯示,三聯豆業承諾的月息多在2.5分以上,合同中不乏包括“年終分紅”在內的5分、8分這樣的高月息。

上述種種,使得大批理財群眾對三聯豆業趨之若鶩。官方信息顯示,三聯豆業僅在河南省駐馬店一市就吸收1.8億元的民間資金。該公司的集資網點遍布河南安陽、鄭州、駐馬店、洛陽、平頂山、三門峽等市。

三聯豆業的集資合作方天津市升瑞基金因在天津濱海新區違規操作資金被依法取締,導致三聯豆業資金鏈首度斷裂。2013年8月,三聯豆業公司制定《妥善解決駐馬店市場“三聯豆業借款合同”的合同更換決定與還款承諾》(豫三聯文〔2013〕第0184號),確定還款計劃,並保證“在沒有完成承諾期間,公司不因任何因素影響正常還款,如因公司個別人不作為影響還款,公司承擔所有後果。”

維持正常的生產銷售或許不是還款的唯一來源,自2013年下半年,三聯豆業開始在豫西一地級市吸收民間資金。囿於資金鏈已然斷裂過一次,三聯豆業的承諾月息有所下降,多在2分到2.5分之間。

該地級市理財群眾群眾透露,三聯豆業曾租賃數輛大巴車,拉上他們前往該公司實地考察,全程路費、餐費全免。“臨走之前,三聯豆業還贈送了我們一些產品,每瓶價值四五百元。”不過,這些理財群眾提供的三聯豆業產品外觀上,均未註明“食”“藥”“健”等標識。經濟觀察網記者未能從官方獲悉三聯豆業產品進一步的詳細信息。

今年5月,三聯豆業資金鏈再次斷裂,該公司負責人高甲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上述豫西地級市警方采取強制措施。彼時,三聯豆業已清償駐馬店投資民眾8千萬元,尚有1億元未還。

“上次(資金鏈斷裂)是受到天津私募案影響,屬於外憂。這次因為家鄉人的過度競爭,出手太狠,算是內患。”兩位三聯豆業相關前員工證實,三聯豆業此前在這一豫西地級市的集資生意一直平穩推進,按時付息還本,資金周轉尚可。“後來,同屬衛輝市企業的鐘利晶矽也開始在這邊設立集資網點。三聯豆業月息兩分,鐘利晶矽月息三分、四分。不僅如此,鐘利晶矽還挖走了不少三聯豆業的客戶經理,那些客戶經理又帶走了一批三聯豆業的投資群眾和資金。就這樣,三聯豆業很快撐不住了,自今年4月15日開始無力按時付息,本金的兌付更成問題。而後不久,投資群眾前往公安機關舉報,董事長高甲春被抓。”

經濟觀察網記者未被獲準進入三聯豆業廠區,該公司是否正常運轉暫未可知。而讓三聯豆業再次資金鏈斷裂的鐘利晶矽,來頭同樣不小。

工商信息顯示,鐘利晶矽同屬衛輝市企業註冊資本2300萬元,法人代表錢菊芹,經營範圍包括石英巖的開采、矽石、矽粉的加工、銷售等等。第一財經日報援引警方消息透露,鐘利晶矽一方面本身即是“空殼”企業,另一方面與河南歐陸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屬於“兄弟”關系。河南歐陸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等多人早在2012年已被河南警方控制,今年7月分別獲刑3到8年多不等。

鐘利晶矽在將三聯豆業“擠垮”之後,未能獨善其身。官方近期通報,鐘利晶矽涉嫌分別在新鄉市區、衛輝市、封丘縣及焦作、商丘、洛陽、鄭州、漯河、三門峽等16個縣市雇傭代理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初步報案群眾300人,涉案金額6000萬元。該公司法人代表錢菊芹已於今年7月2日被衛輝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69

民間借貸劄記(三):一位投資理財公司老板的自白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222/270511.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慶寧 今年9月,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擠兌,老王一蹶不振。

2010年,老王出資5000萬元,成立了其所在中部省份某市規模較大的一家投資理財公司,公司效益最好時雇傭員工80多人。此前,老王是一個金礦主,旗下擁有兩個礦口和兩個選礦廠。在暴富神話頻繁上演的城市,很少有人不買老王的面子。畢竟,他是這里最早的一批富人,其金礦的產量也一直比較穩定。

老王解釋,之所以成立一家投資理財公司,一方面是因為金價時不時便會震蕩,他“不願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另一方面是因為“幹民間借貸來錢快、收益高”。

老王的判斷基本準確。憑借自己在生意場上的良好口碑、旗下金礦不言自明的實力,以及“不爭不搶”、“誠實守信”的本息兌付,老王投資理財公司的規模很快做到全市前三。

與其他類似公司不同,老王表示,他從不把錢用在那些不存在的項目上,“我從老百姓那邊以1分到1.5分月息借來錢,再以2分到3分的月息借給那些房地產項目和市政路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利息比較低,投資的項目都還比較穩健。還有一部分是借給那些在我們當地很有實力的企業,有的還是市里和省里重點培養的上市後備企業。”

今年以來,房地產商該還錢時開始不那麽痛快了,他們經常在一些奢華的酒店內宴請老王,把老王喝醉後央求他“能不能再寬限幾天”。市政項目承包商也在向老王訴苦,“現在政府押款押得越來越厲害了”。

那些從老王處借款的上市後備企業,從事的大多是汽車玻璃、建築材料、農業機械等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最近兩年不但需要老王的借款償還銀行貸款,同時還自己雇傭了一些客戶經理從群眾中融資。這些企業當前的日子都不好過,實力強點的在爭取上市融資,實力差點的經常被理財群眾堵門,瀕臨破產。

今年8月,老王所在城市民間借貸危機頻現、群體性事件多發,當地政府緊急開展整治非法集資的專項行動,大批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投資理財公司和以實業公司、商貿公司、典當行、珠寶行等身份示人的小公司被查,同時又有大批涉及民間借貸的房地產商和地方企業的賬戶被當地金融部門監管。

恐慌開始在理財群眾中蔓延。老王公司的兩個網點同樣被理財群眾圍得水泄不通。為應付擠兌,老王說自己在三天之內籌措了5000萬的現金。擠兌卻有愈演愈烈的勢頭。

9月3日,老王“家族中最會辦事的”、在外省某醫院做外科醫生的弟弟,緊急趕回老家主持大局。

“原來不管誰來兌付、金額大小,我都連本帶息付給人家。”老王說,弟弟回來之後對他辦的三件事最不容易,“第一在這種集體恐慌的情況下不該連本帶息全額兌付,第二‘不該吸收那些窮人和老人的貸款’,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金礦來錢本來就不慢,幹嘛還趟投資理財公司這趟渾水。’”

此後,老王弟弟重新制訂了還款方案。其中最重要一條:十萬以上、100萬以下的散戶按3成左右不等的比例兌付本金,十萬以下的散戶與60歲以上的老人,本金兌付一半,其他本金承諾“日後肯定兌付”。老王弟弟認為,十萬以下的散戶,經濟狀況大多一般,這些錢可能是他們的所有家當。60萬以上老人,多拿著養老錢和棺材本前來投資。這兩種人情緒最易激動,最有可能為了本金報警立案,甚至於不惜拼命。

老王弟弟還款方案次重要一條:一百萬以上大戶的本金悉數不予現金兌付,老王弟弟給他們指出兩條路:其一,用老王的礦口和選礦廠抵賬,礦口和選礦廠的估值提高三到四成。因為情況如此緊急,那些大戶在簽訂合同之前,幾乎無法核實估值的真實性;其二,用那些拖欠老王公司借款的房地產商賣不掉的房子抵賬。

每言及此事,老王都氣得滿臉通紅。他說,在這場擠兌危機中,只有那些拿房抵賬的房地產商才是最幸運的,“其中一個夥計剛拿到預售證不久,一直在發愁房子的銷路。現在好了,每平方米漲價一千多塊,一天之內銷售額8000多萬元。”

老王弟弟還款方案中,還有一條不得不說,即老王在弟弟回來之後,立即躲進鄰市酒店,手機關機,閉門不出,給人以“人間蒸發”的失聯假象。“我弟弟、我家人,還有公司的員工,都一再對那些過來要錢的人解釋,‘他已經跑掉了,你們即便報警也沒用,與其把他抓了,把我們家資產查封了,還不如能拿點錢拿點錢,能換個房子就換個房子。”

老王回憶,擠兌風波的兌付缺口最大時將近10億元。他家的那兩個礦口和兩個選礦廠全部被用來抵賬。家中的豪車與存款,以及他在其他一些公司的幹股,也悉數用來抵賬。如今的老王,只能寄希望於那些尚未預售的房地產項目和尚未完工的市政工程項目。只有這些項目中的沈澱資金變了現,還給他,他才能拿到東山再起的資本。至於那些企業的借款,老王覺得討回的可能性不大,“土地、廠房、設備都抵押給銀行了,即便是日後破產了,清償債務時也輪不到我。”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二三十年的奮鬥成果幾近歸零。但老王至少慶幸一點——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勉強平安著陸。在老王應對危機的同時,他身邊與民間借貸有關的公司一個接一個查封、倒閉,那些老板中有被抓的,有跑路的,也有跳水庫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70

讀書劄記141219全球城市史(一) 城市要素 與 上古名城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2/19/%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1219%e5%85%a8%e7%90%83%e5%9f%8e%e5%b8%82%e5%8f%b2%e4%b8%80-%e5%9f%8e%e5%b8%82%e8%a6%81%e7%b4%a0-%e8%88%87-%e4%b8%8a%e5%8f%a4%e5%90%8d%e5%9f%8e/

讀書劄記141219
全球城市史(一) 城市要素 與 上古名城
掌門執筆

《全球城市史The City:A Global History》 (2005) Joel Kotkin
作者是公認的 “未來學” 和城市問題研究權威,另著有《Tribes》和《New Geography》兩本知名大作。

本書審視古今名城, 從上古 巴比倫起, 迄後現代 洛杉磯止, 概括大型城市具備的要素, 建立的背境和條件, 最重要的是興衰之道.***
作者也對現今城市的演變趨勢:中產階級 “逃離” 市中心推動城市擴張; 核心地區聚焦為商業、文化和娛樂場所; 工業城市急速雕零等現象進行解釋, 並對大型城市的未來境況作出展望.

本書的理論框架不同凡響, 稱之為〈城市要素〉.
一般定義def. 城市為大型居民聚落, 以中心區域人口密集為主要特徵.***
作者獨家見解, 城市必然具備三項元素, 古今不易, 東西類同:

A神聖性
農業革命產生密集定居的生活形態, 由村落而市鎮, 最終產生城市.
城市混雜居住著多元族群的大量人口, 不能遵照傳統部落習俗生活, 必須進行新型社會管理. “先王以神道設教”, 治理之道, 只能出於宗教規範.

此所以最早的城市必然植基於農業, 而由神廟與祭司階層擁有和管理.***** 神廟掌握所有土地和生產資源; 設立倉庫,收集和分配糧食; 主持儀式,管理市政和仲裁糾紛. 凡此種種, 法式皆按神道制訂, 主建築例為大型廟宇,故而城市必然是 “神聖的”.

時移勢易, 神權漸為王權所取代,「神之城」亦漸變為「帝王之城」. 但其 “神聖氛圍”務必細心保存以維繫民心, 只是 “神聖”的內容與時俱進, 日久不復舊識. 直到現代這點並未改變, 城市仍以大型廣場、塔碑雕塑、地標建築創造 國族認同、文化傳承、自由民主等等「社會神話」.

B安全性
農業城市存糧豐厚,自必成為遊牧民族之鵠的, 為了保障安全, BC6,000年耶利哥城修築了史上第一道城牆.*** (編按:可資對照的是首次自動拆除城牆為1690年代 路易十四勅令拆卸巴黎城牆.)
“安全”是城市最關鍵性的要素, 安全的定居環境才能進行勞動分工,積累資本和孕育文化.***

由於安全至上原則, 專業武士階層逐漸興起, 架空神廟,掌握權力, 最終建立起帝國. 大帝國以掠奪四方所得資源, 包括龐大的奴隸勞動力, 建設「都城」以為號令八方,長治久安之計.*** 古代名城俱從此出.

C繁榮性
祭司、武士和官吏是城市建設的主導人物; 但是若無廣大的技工、商人、勞工和奴隸階層, 則沒法支撐城市硬體的建造維修和日常營運.*** 諸色人等滙聚城市, 形成了她的異質性和繁忙性, 與農村生活的單調和寧靜反差強烈.

帝國都城人文薈萃,滿眼奢華; 周邊貢賦, 腹地資源, 盡聚於此. 她也是工業和時尚奢侈品的生產和行銷中心, 貨幣化之後又是金融中心. 興盛繁榮使城市熣燦奪目, 令人心醉神迷.

Th. 上述三者有如精神、肉體和血氣, 共同構築出城市與其生活交化. 此三者缺一不可, 其一衰退則通體消亡.****
典雅和羅馬城是因為公民喪失了道德和價值理念而衰亡.*** 很多位於通商要道的城市則因商業路綫的改易而衰落, 如亞歷山大港和威尼斯. 當然, 更多的是直接為勃興蠻族所攻陷, 如汴京和巴格達.

〈上古名城〉
歷史上最早的城市是BC6,000年 巴勒斯坦的耶利哥城. 兩河首批 蘇美爾城市規模都很小, BC3,000年之前最龐大的 烏爾城人口只有2.4萬人. 最早的帝都是 阿卡德王朝 薩爾貢大帝於BC2,300年建立的 阿卡德Agade城; 同類的索貢帝國政治中心最偉大的是元前九世紀 新亞述帝國的 尼尼微Nineveh城, 留下了首個大型圖書館.***

輝煌的頂峯則非巴比倫城莫屬. 舊巴比倫帝國於BC1,900年建立的 巴比倫Babylon城位居兩河要衝, 為其後千餘年天下第一城.*** 巴城突出之處是高度發達的商業, 超出其作為政治中心的地位. 為了管治繁忙複雜的城市, BC1,772年名王 漢謨拉比頒行法典, 制訂民法, 這是破天荒的城市發展.***** 元前六世紀 新巴比倫帝國鼎盛時期, 巴城人口達到25萬的不可思議水平.

人類最早航行的海洋是島嶼眾多的愛琴海, 愛琴海孕育出另類規模甚小, 純然商業主導的海港城市, 預兆著後世 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 大阪等同類城市的興盛.
最早的航海名城是元前九世紀,位於現今黎巴嫰的 腓尼基人的 推羅 和 西頓, 她們的人口都沒有超過4萬; 但她們的黑色帆船卻跨越了整個地中海, 遠航至西班牙, 竟然出了號稱 “天涯海角” 的直布羅陀雙柱,去到了不列顛和非洲西岸!(編按: 非洲西岸可是十五世紀葡萄牙王子 航海者享利之後才開發的航海地帶.)

貿易活動創造了驚人財富, 也建立了與征服索貢帝國全然不同的社會文化. 腓尼基人在BC1,100年發明了字母書寫系統,作為記賬和立法之用, 這是後世所有併音字母的祖宗,**** 之前的文字都是象形的.
腓尼基城市始終維持著商業家族寡頭統治的政治制度, 和後來的威尼斯很近似. 一味追逐利益使社會內部和城邦之間缺乏凝聚力, 終為亞述和巴比倫等強權所制宰併吞.

BC814年推羅人在北非突尼斯建立了 迦太基Carthage城, 元前五世紀最盛時人口達到15-40萬, 擁有龐大艦隊,稱霸東地中海, 而與西海愛琴的希臘相抗衡. 迦太基比母國強大得多, 也行帝國主義, 可惜基於同樣因素, 覆亡在羅馬人的手下.

巴比倫之後西方進入古典時期, 即希臘羅馬時期.
〈古典名城〉雅典和羅馬城….. 且看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77

讀書劄記141226全球城市史(二)雅典、羅馬和威尼斯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2/2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1226%e5%85%a8%e7%90%83%e5%9f%8e%e5%b8%82%e5%8f%b2%e4%ba%8c%e9%9b%85%e5%85%b8%e3%80%81%e7%be%85%e9%a6%ac%e5%92%8c%e5%a8%81%e5%b0%bc%e6%96%af/

讀書劄記141226
全球城市史(二) 雅典, 羅馬 威尼斯
掌門執筆

巴比倫亡於波斯之後, 西方進入「古典時期」,即希臘羅馬時期.
〈古典名城〉
上古巴爾幹半島曾有兩大文明, 元前十六世紀克里特島文明毀於地震; 元前十二世紀邁錫尼文明毀於蠻族入侵, 那個偉大的蠻族名字叫做「希臘人」.***

半島經歷了四百年“黑暗時代”, 迎來城邦文明的“文藝復興”. 眾多城邦規模甚小,由中心城市和腹地結合, 各自為政,行寡頭或民主政制.*** 就算在元前五世紀的黃金時代, 除雅典外,沒有一個城邦人口超過15萬, 而且當中只有小部分是公民.*** 就算雅典最鼎盛的時刻, 27.5萬人口中也只有4.5萬是公民.

城邦之間競爭激烈, 既體現於常規戰爭,也見之於爭奪海外市場和人才, 甚至是藝術成就和體育較量上面!
由於土地貧瘠,過度放牧和人口過剩, 希臘人向海外擴張,以武力到處建立殖民城市. 最先是小亞細亞海岸,然後是西西里島和南意大利, 最遠去到 馬賽和加泰隆尼亞. 競爭和挑戰愈是嚴酷,人們的行為愈是理性, 這就是西方 理性、自由、殖民和資本主義的源頭.***

A雅典城
BC592雅典委托梭倫立法,訂立民主制度, **** 敲定“公民是國家的主人”,此為人類政治史上極偉大之創制. 雅典因民主制度而激發創造力, 建立超卓的議會政治,強大的海軍, 和精深的哲學.***
BC480雅典率領希臘聯盟在薩拉米斯灣海戰大敗波斯聯軍,勢力如日中天, 獨佔提洛同盟”盟主寶座,如美國之於北約. 雅典將同盟的黃金儲備挪用來進行公共建設,雅典城於是成為希臘的中心都會. 雅典商業發達,其銀幣被用作國際結算工具,可說是史上首個國際金融中心.***

希臘城邦的衰亡堪作借鑑. 希臘人有兩個致命弱點: 其一,視所有外邦人為劣等民族,呼之為“野蠻人”, 心胸狹窄既不能建立大帝國,也不能抵禦大帝國的侵略.其二,民主制度的原生弱點, 內部大型利益團體無法妥協的時候,社會容易陷於分裂和癱瘓, 最惡劣的情況就是內戰. 城邦天生是極度自私自利的團體,而整個希臘就衰落於“伯羅奔尼撒戰爭”之中.
雅典,作為最有力量的城邦, 如出一轍,也因為卑視其他城邦和內部分裂, 在內戰中敗於 斯巴達聯盟之手, 從此一蹶不振.

B羅馬城
傳奇地由小城邦變身為大帝國. 羅馬開疆闢土,以地中海為內湖, 統治著周邊各族5,000萬人; 羅馬城的全盛期人口超過100,*** 比之前最大的城市倍數計.

羅馬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平平無奇, 成就偉業靠的是人力資源: 宗教和祖先崇拜習俗帶來的族群凝聚力, 紀律和刻苦精神帶來的軍事和政治上的組織力.*** 她的發跡史就是征服,掠奪,盤剝和勞役的歷史; 偉大的羅馬城是“不只一天地”用奴隸勞動力建成的.

傳說中羅馬建城於BC753, 元前五世紀才嶄露頭角,有居民4萬人.  BC450年制訂「十二銅版法」規範公民行為,建立明確的社會體制,名曰「共和」,*** 城邦開始強大. 元前三至二世紀統一意大利半島, 東佂降伏希臘, BC146年南伐滅亡迦太基,稱霸地中海.
BC49年凱撒成為獨裁者, 以鐵腕壓制紛亂的共和體制,維繫龐大的國家霸業. BC44年凱撒遇刺; 經歷內戰之後,BC31年奧古斯都掌權,建立帝制, 羅馬踏入全盛期. 羅馬城由此時起建設為現代意義的超級城市.

羅馬如何“現代”法? 為了完善生活, 她籌劃前所未見的大規模公共工程, 包括興建14條遠程高架引水渠; 為了撙節交通,規定民用車輛只準在夜間行走; 在其商業區內竟有五層高的“摩天”購物大樓! 以羅馬城為中心的放射式高速公路網絡可遠達任何一個邊疆兵鎮; 免費的住房和糧食福利制度養活大量無所事事的貧窮公民; 為了社會穩定,政府定期舉辦大型娛樂活動“角鬥士死亡競技”來宣洩公民們的情緒, 由此衍生的龐大賭博系統當然不在話下! 如此“流金歲月”隨羅馬滅亡而絕跡,要到一千五百年後的現代才重現人間.

羅馬的衰亡更堪借鑑. 吉朋子曰「羅馬是被自身的體重壓垮的.,用現今的語言來說,是社會內部矛盾導致帝國崩壞.*****
邪惡的奴隸制度是百病之根!社會依賴奴隸勞動力過甚, 公民賦閑失業,陷於貧困, 最終首都1/3人口仰賴救濟渡日.*** 到了帝國停止軍事擴張, 失來源, 奴隸價格飈升,經濟隨之崩潰. 公民好逸惡勞,軍團戰力急降,蠻族僱傭兵成為兵鎮主力, 安史亂起,大唐中衰,東西同命. 公元三世紀民族大遷徙,日耳曼人渡江西來, 中原板蕩,公路系統被切斷, 物流失調,主城無救.
酷烈的奴隸制度成為基督教的溫床, 基督教義銷蝕了傳統文化精神, 瓦解了人民對帝國的向心力.***

作者認為所有亂源都不及道德淪亡那麼致命, 幾乎所有階層的羅馬人都喪失了公民意識, 草根階層沈迷娛賭,頹廢不堪; 智識分子逃避現實,玩世不恭; 富戶搬離首都,移居濱海別墅. 面對敗局,國家再無振興之力.

AD476年西羅馬滅亡,歐洲進入漫長的「黑暗時代」. 期間文化大幅衰退,貨幣經濟消失,農村甚至倒退回“以物易物”的境地. 一個重要的時代特徵便是城市消亡,西歐繁榮之地重又鄉村化, 羅馬城的人口最低點只賸3萬人,竟失去了97%! 待得復甦,已是五百年之後.

〈中世紀名城〉
城市首先重興於北意大利, 雙重得益於經濟活絡和盜賊橫行,大鎮紛紛興建防禦工事而演變為城邦.*** 城邦多行民主或寡頭政制,如古典希臘之故事. 公元十二世紀初開始的十字軍東征歷時百餘年, 以全面失敗告終. 務實的意大利商業城邦立即掉轉槍頭,轉為與伊斯蘭世界進行跨域貿易合作,累積起大量財富.

其中有個城邦據有地利,極度進取, 甚至於兩次被教廷把全城人開除教籍!這個高瞻遠矚的城邦就是C威尼斯.
這個水上城市傳說由避難者建於AD421, 其地原為潟湖沼澤,荒蕪不堪. AD1,000左近成為「共和國」 ,在寡頭家族之間進行小圈子選舉產生執政元首,以海洋商貿和製造業名世.
AD1,204年充份利用十字軍第三次東征佔領君士坦丁堡的機遇, 奪得 亞得里亞海–愛琴海—黑海 海上高速公路”的控制權, 半壟斷了東西方遠程貿易,由是大發特發. 當然,控制權要用強大海軍來支持.

威尼斯人務實高效,自私自利, 樹立了現代商業城市的終極模式.***
由於面積受限,城市精於規劃, 按功能割分為住宅、工廠、船塢等社區,*** 做法非常前衛. 威人思想開放,離經叛道, 引進“邪惡的”阿拉伯數字系統, 歐洲才有了「0」. 最名垂青史者,就是她發明了「複式簿記」.****

威尼斯和意大利的衰落與雅典和希臘的歷史一模一樣. 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擁有1,300萬人口, 略少於法國而比西班牙多一倍, 但她卻成為法西兩國爭霸和掠奪的場所. 考其原因, 意大利長期分裂為十餘邦國, 其大者有 威尼斯, 佛羅倫薩, 米蘭, 熱那亞 和那不勒斯等五六國, 而教皇國更唯恐天下不亂.這個 “戰國” 局面竟維持了千餘年, 各邦國相互攻伐, 敗者輒招引法國,西班牙或神聖羅馬帝國入侵撐腰, 做成了上述形勢.

AD1453年鄂圖曼帝國佔領君士坦丁堡, 壟斷黑海和遠東貿易, 切斷了海上高速公路,威尼斯開始衰落. 十六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來臨, 繞好望角航路開通, 威尼斯大勢盡去, 淪為三流國家. 其成也商業, 其敗也商業.
威尼斯的營運模式為百年之後的 阿姆斯特丹和倫敦開先例, 垂典範, 是現代國際商業行為和金融中心的鼻祖.

《全球城市史The City:A GlobalHistory》 (2005) Joel Kotk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45

讀書劄記141226全球城市史(二)雅典、羅馬和威尼斯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2/2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1226%e5%85%a8%e7%90%83%e5%9f%8e%e5%b8%82%e5%8f%b2%e4%ba%8c%e9%9b%85%e5%85%b8%e3%80%81%e7%be%85%e9%a6%ac%e5%92%8c%e5%a8%81%e5%b0%bc%e6%96%af/

讀書劄記141226全球城市史(二)雅典、羅馬和威尼斯

讀書劄記141226
全球城市史(二) 雅典, 羅馬 威尼斯
掌門執筆

巴比倫亡於波斯之後, 西方進入「古典時期」,即希臘羅馬時期.
〈古典名城〉
上古巴爾幹半島曾有兩大文明, 元前十六世紀克里特島文明毀於地震; 元前十二世紀邁錫尼文明毀於蠻族入侵, 那個偉大的蠻族名字叫做「希臘人」.***

半島經歷了四百年“黑暗時代”, 迎來城邦文明的“文藝復興”. 眾多城邦規模甚小,由中心城市和腹地結合, 各自為政,行寡頭或民主政制.*** 就算在元前五世紀的黃金時代, 除雅典外,沒有一個城邦人口超過15萬, 而且當中只有小部分是公民.*** 就算雅典最鼎盛的時刻, 27.5萬人口中也只有4.5萬是公民.

城邦之間競爭激烈, 既體現於常規戰爭,也見之於爭奪海外市場和人才, 甚至是藝術成就和體育較量上面!
由於土地貧瘠,過度放牧和人口過剩, 希臘人向海外擴張,以武力到處建立殖民城市. 最先是小亞細亞海岸,然後是西西里島和南意大利, 最遠去到 馬賽和加泰隆尼亞. 競爭和挑戰愈是嚴酷,人們的行為愈是理性, 這就是西方 理性、自由、殖民和資本主義的源頭.***

A雅典城
BC592雅典委托梭倫立法,訂立民主制度, **** 敲定“公民是國家的主人”,此為人類政治史上極偉大之創制. 雅典因民主制度而激發創造力, 建立超卓的議會政治,強大的海軍, 和精深的哲學.***
BC480雅典率領希臘聯盟在薩拉米斯灣海戰大敗波斯聯軍,勢力如日中天, 獨佔提洛同盟”盟主寶座,如美國之於北約. 雅典將同盟的黃金儲備挪用來進行公共建設,雅典城於是成為希臘的中心都會. 雅典商業發達,其銀幣被用作國際結算工具,可說是史上首個國際金融中心.***

希臘城邦的衰亡堪作借鑑. 希臘人有兩個致命弱點: 其一,視所有外邦人為劣等民族,呼之為“野蠻人”, 心胸狹窄既不能建立大帝國,也不能抵禦大帝國的侵略.其二,民主制度的原生弱點, 內部大型利益團體無法妥協的時候,社會容易陷於分裂和癱瘓, 最惡劣的情況就是內戰. 城邦天生是極度自私自利的團體,而整個希臘就衰落於“伯羅奔尼撒戰爭”之中.
雅典,作為最有力量的城邦, 如出一轍,也因為卑視其他城邦和內部分裂, 在內戰中敗於 斯巴達聯盟之手, 從此一蹶不振.

B羅馬城
傳奇地由小城邦變身為大帝國. 羅馬開疆闢土,以地中海為內湖, 統治著周邊各族5,000萬人; 羅馬城的全盛期人口超過100,*** 比之前最大的城市倍數計.

羅馬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平平無奇, 成就偉業靠的是人力資源: 宗教和祖先崇拜習俗帶來的族群凝聚力, 紀律和刻苦精神帶來的軍事和政治上的組織力.*** 她的發跡史就是征服,掠奪,盤剝和勞役的歷史; 偉大的羅馬城是“不只一天地”用奴隸勞動力建成的.

傳說中羅馬建城於BC753, 元前五世紀才嶄露頭角,有居民4萬人.  BC450年制訂「十二銅版法」規範公民行為,建立明確的社會體制,名曰「共和」,*** 城邦開始強大. 元前三至二世紀統一意大利半島, 東佂降伏希臘, BC146年南伐滅亡迦太基,稱霸地中海.
BC49年凱撒成為獨裁者, 以鐵腕壓制紛亂的共和體制,維繫龐大的國家霸業. BC44年凱撒遇刺; 經歷內戰之後,BC31年奧古斯都掌權,建立帝制, 羅馬踏入全盛期. 羅馬城由此時起建設為現代意義的超級城市.

羅馬如何“現代”法? 為了完善生活, 她籌劃前所未見的大規模公共工程, 包括興建14條遠程高架引水渠; 為了撙節交通,規定民用車輛只準在夜間行走; 在其商業區內竟有五層高的“摩天”購物大樓! 以羅馬城為中心的放射式高速公路網絡可遠達任何一個邊疆兵鎮; 免費的住房和糧食福利制度養活大量無所事事的貧窮公民; 為了社會穩定,政府定期舉辦大型娛樂活動“角鬥士死亡競技”來宣洩公民們的情緒, 由此衍生的龐大賭博系統當然不在話下! 如此“流金歲月”隨羅馬滅亡而絕跡,要到一千五百年後的現代才重現人間.

羅馬的衰亡更堪借鑑. 吉朋子曰「羅馬是被自身的體重壓垮的.,用現今的語言來說,是社會內部矛盾導致帝國崩壞.*****
邪惡的奴隸制度是百病之根!社會依賴奴隸勞動力過甚, 公民賦閑失業,陷於貧困, 最終首都1/3人口仰賴救濟渡日.*** 到了帝國停止軍事擴張, 失來源, 奴隸價格飈升,經濟隨之崩潰. 公民好逸惡勞,軍團戰力急降,蠻族僱傭兵成為兵鎮主力, 安史亂起,大唐中衰,東西同命. 公元三世紀民族大遷徙,日耳曼人渡江西來, 中原板蕩,公路系統被切斷, 物流失調,主城無救.
酷烈的奴隸制度成為基督教的溫床, 基督教義銷蝕了傳統文化精神, 瓦解了人民對帝國的向心力.***

作者認為所有亂源都不及道德淪亡那麼致命, 幾乎所有階層的羅馬人都喪失了公民意識, 草根階層沈迷娛賭,頹廢不堪; 智識分子逃避現實,玩世不恭; 富戶搬離首都,移居濱海別墅. 面對敗局,國家再無振興之力.

AD476年西羅馬滅亡,歐洲進入漫長的「黑暗時代」. 期間文化大幅衰退,貨幣經濟消失,農村甚至倒退回“以物易物”的境地. 一個重要的時代特徵便是城市消亡,西歐繁榮之地重又鄉村化, 羅馬城的人口最低點只賸3萬人,竟失去了97%! 待得復甦,已是五百年之後.

〈中世紀名城〉
城市首先重興於北意大利, 雙重得益於經濟活絡和盜賊橫行,大鎮紛紛興建防禦工事而演變為城邦.*** 城邦多行民主或寡頭政制,如古典希臘之故事. 公元十二世紀初開始的十字軍東征歷時百餘年, 以全面失敗告終. 務實的意大利商業城邦立即掉轉槍頭,轉為與伊斯蘭世界進行跨域貿易合作,累積起大量財富.

其中有個城邦據有地利,極度進取, 甚至於兩次被教廷把全城人開除教籍!這個高瞻遠矚的城邦就是C威尼斯.
這個水上城市傳說由避難者建於AD421, 其地原為潟湖沼澤,荒蕪不堪. AD1,000左近成為「共和國」 ,在寡頭家族之間進行小圈子選舉產生執政元首,以海洋商貿和製造業名世.
AD1,204年充份利用十字軍第三次東征佔領君士坦丁堡的機遇, 奪得 亞得里亞海–愛琴海—黑海 海上高速公路”的控制權, 半壟斷了東西方遠程貿易,由是大發特發. 當然,控制權要用強大海軍來支持.

威尼斯人務實高效,自私自利, 樹立了現代商業城市的終極模式.***
由於面積受限,城市精於規劃, 按功能割分為住宅、工廠、船塢等社區,*** 做法非常前衛. 威人思想開放,離經叛道, 引進“邪惡的”阿拉伯數字系統, 歐洲才有了「0」. 最名垂青史者,就是她發明了「複式簿記」.****

威尼斯和意大利的衰落與雅典和希臘的歷史一模一樣. 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擁有1,300萬人口, 略少於法國而比西班牙多一倍, 但她卻成為法西兩國爭霸和掠奪的場所. 考其原因, 意大利長期分裂為十餘邦國, 其大者有 威尼斯, 佛羅倫薩, 米蘭, 熱那亞 和那不勒斯等五六國, 而教皇國更唯恐天下不亂.這個 “戰國” 局面竟維持了千餘年, 各邦國相互攻伐, 敗者輒招引法國,西班牙或神聖羅馬帝國入侵撐腰, 做成了上述形勢.

AD1453年鄂圖曼帝國佔領君士坦丁堡, 壟斷黑海和遠東貿易, 切斷了海上高速公路,威尼斯開始衰落. 十六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來臨, 繞好望角航路開通, 威尼斯大勢盡去, 淪為三流國家. 其成也商業, 其敗也商業.
威尼斯的營運模式為百年之後的 阿姆斯特丹和倫敦開先例, 垂典範, 是現代國際商業行為和金融中心的鼻祖.

《全球城市史The City:A GlobalHistory》 (2005) Joel Kotk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63

讀書劄記150102全球城市史(三) 當代城市的演變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1/02/%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0102%e5%85%a8%e7%90%83%e5%9f%8e%e5%b8%82%e5%8f%b2%e4%b8%89-%e7%95%b6%e4%bb%a3%e5%9f%8e%e5%b8%82%e7%9a%84%e6%bc%94%e8%ae%8a/

讀書劄記150102

全球城市史(三) 當代城市的演變

掌門執筆

 

〈逃離市區〉當代城市的典範:洛杉磯L.A.

1908年L.A.制訂了美國首個綜合城市規劃法案, 其指導方針為分散、多中心和大規模郊區化.***** 這個法案的思想和執行敲定了美國, 甚至全球先進城市未來一百年的發展趨勢.

 

雖則L.A.的官員和發展商一力聲稱這法案是為了 “營造一個更加優質和健康的城市,意在垂典範於後世”, 作者卻指陳 “滿足貪欲和追逐權力才是推動城市發展的一般動機”.

事緣對上世紀後半期大量拉丁美洲和亞洲移民湧進, L.A.人口急劇膨脹. 移民以討生活為首務,自然群聚於市中心以適應就業和開創服務業,*** 這就造成了中心區過於擠擁與及生活素質下降. 白人中產階層追逐“優質家庭生活”與及“高人一等”的身份認同, 於是紛紛逃離市區,定居周邊郊外. 其時汽車開始在美國普及,  L.A.居民平均擁有汽車量是全國的四倍,是芝加哥的十倍, 為城市加速擴散提供了條件.***

 

人口湧進城市作為一種主流現象,自古如此,舉世皆然, 但十九世紀不同之處是工業革命已竟全功,城市吸納人口的力量大增. 高密度造成高壓力, 市中心被迫縱向發展, 大廈林立,自此時起.

市中心持續受壓, 發展出兩條背馳的因應路綫: 其一以巴黎為代表, 不斷擴充和重新規劃中心區域; 其二以倫敦為代表, 逐漸將人口向市郊分散釋放.*** 比較這兩條路綫, 前者其實更合乎歷史常態. 倫敦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 因為她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城市,人口是巴黎的三倍, 擴充重劃殊為不易. 再者,英國貴族文化具有悠久的鄉村生活傳統, 新興中產階層繼承了這種品味.

 

工業革命之初, 根本無人可以預見市郊才是城市的未來.*** 那時候, 只有窮人才住在市郊, 以長距離通勤換取低廉屋租. 時移勢易, 分散模式在先進國度漸居上風, 最初是富戶遷往郊區, 後來中產和小康的工人階級也踴躍跟進; 到了最後, 市中心的居住者反倒多為貧窮戶了.

這種趨勢也強化了族裔分裂的社區格局, 白人紛紛遷離之際, 黑人仍得滯留市區.  1970年,將近95%的郊區居民是白人; 而市區的白人人口僅為30%. 另一方面, 全國黑人人口中的一半居住於市區.

 

整個城市的總面積則因分散模式而倍數擴大, 呈現多中心, 按區份優劣而層級化的格局.***

城市趨向扁平化, 郊區樓房低矮,人口密度舒緩,生活素質提升. 因為擴散而地價平宜, 人民容易置業, 美國2/3家庭擁有私宅,是其他先進國的兩倍.

 

市中心經此滌蕩, 呈現兩極分化. 一端是環境惡劣和高犯罪率的破落區; 另一端則是人文薈萃、寸金尺土的繁華區. ***

繁華地帶〉

由商業、娛樂、文化中心和高級多層住宅所構成.

商業從來是城市的命脈, 在於當代,由於繁華區租金過於昂貴, 靠近供應端的商業活動,如分銷倉貯, 都得遷離; 核心區幾乎清一色是需求端的生意, 如消費購物中心、酒店和金融業.***

 

最為顯眼的現代城市文化是大眾娛樂, 如電影球賽等等. 這類娛樂事業多已產業化, 大規模經營和集體供應. 人們分散居住於郊區, 集體消費於市區, 而市區也就成為各種社交活動的場所***

另外,高端和群體文化活動也聚集於核心區舉辦, 如演藝會、大型競技會和時裝表演等. 文化中心、博物館和各種會館俱樂部多在核心區設立, 文娛活動聚焦使之成為引領時尚的源頭.***

 

多層豪宅的住客當然是菁英階層中的皎皎者,且多屬單身人士,*** 其中有或因需要,或因情趣而不斷流徙者稱為「漂泊族」, 更是城市的天之驕子.

既然家庭多己遷離, 核心區充斥著單身、享樂主義人士和貪婪的金融業者, 現代城市的危機就是集體價值觀念的喪失, 道德淪亡則社會凝聚力薄弱, 如同雅典和羅馬一樣. (編按:預測約紐終會為金融天火所焚燬, 如同所多瑪和俄摩拉一樣.)

 

當代 “大城市”還有另一種模式, 那就是人口超量的

〈病態城市〉. 後殖民城市的典型:墨西哥城

墨城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城市, 其前身為 阿玆特克人首都 “特諾奇蒂特蘭”, 十六世紀西班牙人佔領前夕的全盛期有人口6至30萬, 多過歐洲任何一個城市. 疫疾和政治蹂躪使墨城人口削減一半以上, 二百餘年無法復原.

1930年墨城人口達到1M, 1951年竭盡周邊湖泊的 勒瑪給水工程竣工,人口起飛. 數以百萬計人口從四面八方湧進, 城市規模以無序和痛苦的方式膨脹.

 

典型中的典型為「僭建區」(ie非法佔有居住點, 棚屋區, 貧民窟.). 墨城的僭建區名為 “休達. 湼紮華爾考伊泰爾”, 原是一個乾涸的湖泊, 其地土壤堿性過重, 即使灌木也難以存活, 惟是貧窮的人類卻能偷生. 此區在1960年有人口6.5萬, 十年間翻了十倍, 到2000年竟有2M人棲身於此地!環境之惡劣實在難以言諭.

當今在 “發展中國家” 中 至少有600M人口居住在這類貧民窟, 其居民將微薄收入的3/4用於購買食物, 當真是僅足糊口. 但人們仍從農村湧進, 因為這裡的生活雖然極其痛苦, 但留在農村則是死路一條.

 

墨城也以高犯罪率聞名於世, 高出第二大城市 瓜達拉哈拉2.5倍. 新來的移居者討活無門, 挺身走險, 名小說家這樣描述 “削尖你的刀, 不要相信任何人, 不要手軟, 不要討價還價, 甚至連看也不要看.”*** ( 編按:円素華盛頓有部電影以這個罪惡城為背境, 指稱平均每七天發生一宗學童綁票案, 富戶人家必需購買學童綁票保險, 而聘用保鑣則是接納投保的必要條件.)

 

1950年世上只有倫敦和紐約2座城市人口超過10M; 2000年共有19個, 其中16個在發展中國家. 據聯合國統計, 預測2015年(即今天) 將有23個巨型城市, 其中19個在發展中國家, 落後國與先進國城市人口比例會是3:1.

 

這類城市很多是殖民時代的首府, 如雅加達、加爾各答和開羅, 殖民者為城市打下了現代化基礎. 二戰後殖民地獨立,這些城市高速發展, 新的掌權階層即是舊日的菁英階層,*** 他們接管了企業, 住進豪宅區, 維持甚且擴大了社會不平等. 貧富懸殊是該等城市的顯著特徵.***

由於人口急速和過度膨脹, 缺乏資金進行基建, 三至五成垃圾無人收集, 用水短缺, 空氣汙染, 洵為常態; 政治腐敗, 貪汙盛行, 自不待言.

 

 

《全球城市史The City:A GlobalHisroty》 (2005) Joel Kotk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31

未來撲面而來 佐羅投資劄記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v9lf.html

      看現在孩子們,他們沒有什麽時間享受雙休日與假期,雖為之憐惜心里酸楚,但也無能為力。

       我想,盡量能讓孩子尊重現實。大多數孩子都能忍受枯燥的作業、補課、家長的嘮叨,我的孩子為什麽不能忍受呢?

      有時候,對孩子的嘮叨不管是不是刻意而為,事後我常會對孩子說:“我們在考驗你的意誌力,結果發現你真是棒極了!享受我們的嘮叨吧,未來幾年你會工作在外,成家立業,然後每年會搶飛機票火車票,攜帶妻兒回家看老爸老媽,享受已經昂貴了許多的嘮叨。”

      回味我的學生時代,盼寒假、過年,可是最大的傷感就來自歡樂過後,又要開學進入壓抑討厭的學校端坐,每年都感覺時光短暫,沒有盡興、充分享受假日歡樂時光。

     後來漸漸領悟到:人最大的歡樂就是能享受不同各段時光,順其自然,沒有過喜和過悲地淡定,清心、淡欲、明誌、樂行,順其自然才有真正的快樂!

     老佐的這個博客,出發點是寫給小佐看的,讓小佐看看他老爸:是如何咬牙埋頭享受幾年的漫漫大熊市的;是如何呲牙咧嘴享受幾年的鶯歌燕舞的大牛市的。

     要學會享受各個階段的時光,人只要是活著,就要感受到世界的美好,雖然更留戀已逝的青蔥歲月,但其實眼下的陽光最是迷人。

     言歸正傳,保守的深度價值投資,保留好組合的充裕現金資產,正是為了能更好地享受市場的各個階段巨幅波動而做的策略準備。準備,目的不是為了快速提高收益,而是為了我們能在一種中庸的投資氛圍下,享受每一個階段的快樂投資時光!

     也就是說,你別只顧為賺短期的“錢”去工作,如果思路一換,為了長期安全、快樂去努力考慮謀劃的話,或許“錢”會長期穩定地乖乖主動找上你!

    人生、牛熊轉換無常,你要有準備樂觀接受:未來撲面而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32

讀書劄記150116柬埔寨史(一) 古碑 與 吳哥王朝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1/1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0116%e6%9f%ac%e5%9f%94%e5%af%a8%e5%8f%b2%e4%b8%80-%e5%8f%a4%e7%a2%91-%e8%88%87-%e5%90%b3%e5%93%a5%e7%8e%8b%e6%9c%9d/

讀書劄記150116
柬埔寨史(一) 古碑 與 吳哥王朝
掌門執筆

《柬埔寨史A History of Cambodia》 (1983) David Chandler 第四版(2007)
本書是高棉史的權威著作, 作者自詡甚高, 認為是1914年Leclere的同名著作出版以後僅有的通史著述.*** 2003年第三版獲翻譯為高棉文, 我讀的已是第四版.

〈理論框架〉
柬埔寨語是「孟-高棉Mon-Khmer語族」的一支, 廣泛分佈於中南半島,是當地的原始語言. 所以, 柬埔寨人是真正的原住民.***
柬埔寨的歷史研究始於法國殖民時期, 一般認為傳統高棉社會惰性極重,一成不變. 作者削弱這種論調, 提出 “五次大變化” 的說法:
A公元初年印度化, 形成最早的政治實體.
B公元九至十世紀建立 吳哥王朝.**** 1177年占城侵略者摧毀舊都, 高棉人建立新都, 其信仰體系由帶有少許大乘佛教色彩的濕婆派印度教, 轉移至從泰國傳來的上座部佛教.***
C十五六世紀泰國入侵, 吳哥毀壞,竟至被人遺忘, 政治重心南遷 金邊Phnom Penh.****
D十七八世紀黑暗時代, 深為內戰與及泰國和越南兩面入侵所苦,國家淪亡, 最後成為法國的保護國.***
E 1953年獨立, 變成現時我們知道的柬埔寨.

本篇劄記按此框架分五段鋪陳:
(A)柬埔寨人不事記史, 有關早期歷史的文字記載幾乎全部出自中國. 中國稱呼高棉的最早國家為「扶南」, 其起源神話是
1 〈混填傳說〉.
古遠之時, 一位名為 “混填Kaundinya” 的婆羅門帶著一把神弓從海上到來. 水國國王的女兒 龍女Nagi劃船應接, 混填以箭射擊其船,龍女懼怕,就嫁給了他. 混填給龍女穿上衣服, 作為回報,龍王吸盡水域,送給女壻土地. 混填建都立國,稱其地為「柬埔寨 Kambuja」.*****
這是東南亞各地一再出現的「陳僑如傳說」的變本. (編按: 可參考《讀書劄記140904孔雀王朝與笈多王朝》.) 作者認為這傳說應是 阿利安人在印度半島南進途中所創造, 後來在泛印度時期遍移東南亞各地.

柬埔寨人從那時起接納印度文化, 直到現代之前,服飾和行為方式都更接近印度人, 而與同屬 “孟-高棉語族”的越南人相異.*** 他們用匙子和手指吃飯; 以頭頂搬貨物; 包頭巾而非戴草帽; 穿裙子而非褲子; 樂器, 珠寶, 字母和手稿均帶印度風格.
柬人之印度化與越南人之漢化也大不同相, 過程中並未出現身份認同危機,*** 既沒有軍事征服和統治壓迫, 也就沒有起義反抗. 泛印度化是以貿易和文化傳播達成的, 不像希臘人和中國人…..

根據中國史料, 「扶南國」在公元235至519年間斷斷續續入貢求冊封. 但是研究大量的高棉古碑, 卻完全看不到當時存有強大的政權.*** 所謂扶南國頂多是鬆散的小部落聯合體, 借機作大向中國行朝貢貿易, 而天朝中國嘛自然…..
2 〈古碑〉
至遲公元500年左近, 灌溉系統傳入,高棉社會才高度組織化起來.****
公元七世紀以後, 大約有200塊以高棉語或梵語刻成的石碑保存下來, 記述了前吳哥的狀況, 且多記有確切年份. 首塊高棉語碑刻於611年; 首塊梵語碑則刻於兩年之後.

有趣的是兩種石碑除了以不同文字書寫之外, 其體裁和記事面向均各有規定,不相混淆, 顯見是為了不同的利益觀點服務.*** 推論當時的社會至少非正式地分為掌握梵語的人和只懂高棉語的人兩個部分, 梵文用於事奉神靈,而高棉語則是日常用語.

梵文碑的體裁是詩歌, 內容清一色向統治階層歌功頌德, 如建造印度教寺廟, 舉辦法事,軍功凱旋等等. 利害的是,據 “印度學”專家所說, 其修辭之精妙,排比之巧究, 水平直迫當時印度本土的作品.
高棉語碑文的體裁是散文, 內容記錄寺廟的建設過程和日常管理細節. 很多碑文以詛咒結尾, 阻嚇蔑視和侵攘廟宇的人,矢言其後代必遭天譴. 碑文記述了寺廟體系中有大量奴隸職能.

奴隸是前吳哥王朝人口中的大多數, 共有14種之多,分屬不同的社會階層, 各有不同的出身和義務規定.**** 奴隸不同於僕人, 沒有人身自由,可被轉售或贈予. 他們中很多有契約在身, 為了清償債務而為自己或父母所出賣; 也有很多是戰俘或其後人.

(B) 學界一般將公元802-1431年之間稱為 “吳哥時期”.
3〈吳哥王朝〉
吳哥Angkor字源是梵文nagare, 意思是 “城”. 吳哥國位於今日柬北 洞里薩湖Tonle Sap周邊地區, 世代有高棉語族群定居. 吳哥王朝的世系和編年早已為柬人所遺忘, 卻被法國考古學家根據碑文重新訂定.

刻於1050年最重要的 「斯多加通碑」文記載, 802年 闍耶跋摩二世在城北的 庫倫山舉辦了祭祀儀式, 成為了 “普世君主”.*** 據現今學者的考証, 闍耶王其實早於770年已從爪哇 (註:至於此爪哇是否即為現今地圖上的爪哇則無法保証.) 來到此地, 經過三十年的奮鬥, 以少許軍事行動, 外加大量的外交和聯姻, 才於是年與各路諸侯 “會盟於庫倫”, 執牛耳而奠王者之尊位. 無論如何, 吳哥開國.

纂位登極的第三位國王 因陀羅跋摩(877-889年在位)( 註:跋摩意為盔甲, 因陀羅是印度教戰神.) 才是宏開大業之主. 他是典型 “英主三部曲” 行為模式的領頭羊:首先, 興辦大型水利工程, 面積300公頃的大水庫, 目的是改變地貌以彰顯國王的權力和與天神的關係.*** 其次, 樹立父母和祖先的塑像, 裝扮成神的形象.
最後, 建造廟山(即王陵, 定必是一間寺廟, 存放石棺.), 即著名的梯型金字塔 巴孔Bakong寺. 該寺是第一座主要以石頭而非磚塊建造的寺廟. 估計前後共有13位君主建有廟山, 但並非全都保存下來.
碑文表明 因陀羅王積極開邊,統治泰國東北部與及湄公河三角洲, 即占婆(今之南越). 國王又自稱軍功蓋世, “站在 中國、占婆和…. 諸王之上”. ( 夠利害嗎?)

第四王 耶輸跋摩(889-910在位) 也是位有為之主, 建造王城, 取名耶輸陀羅城(即 吳哥城). 他又聲稱要在國境偏遠各地興建一百座制式相同的寺廟, 現時已發現了12塊內容一致的有關碑文, 其中6塊在柬南. 碑銘的分布說明「柬埔寨」作為政治觀念已獲得承認.***

第九王 貞陀羅跋摩(944-968年在位) 治下國家繁榮,文化巔峯, 更重要的是佛教傳入. 第十王 闍耶跋摩五世(968-1001年在位) 時佛教開始興盛, 與濕婆教融合. 闍耶王死後, 吳哥進入動亂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