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七年流淚播種 源鮮放膽量產無毒水耕蔬菜 科技務農》兩位貴人相助 克服種菜「三年魔咒」

2016-01-04  TWM

源鮮董事長蔡文清肝癌治癒後,決心種出無毒的青菜;但沒想到,「種好一棵菜」居然這麼難;為了達到目的,他到處叩頭拜師,終於找到種「好」菜的破解之道。

植物工廠被視為解決未來人類糧食短缺的解方,但對源鮮農業技術公司董事長蔡文清來說,卻是肝癌治癒後,想吃得健康,「自己的健康自己救」下的產物。為了種 出一把無毒、乾淨蔬菜,他整整投入七年,才找到穩定量產答案。如今,第一次對外增資,起碼吸引六、七組海內外的投資法人有興趣爭取認購。

近年來,從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金寶董事長許勝雄等科技大亨到建設公司老闆,如太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都趕上植物工廠投資熱。但大部 分背後的算盤,不是想賣設備、賣LED燈,就是整廠系統輸出;但蔡文清卻說「我未來是要擴廠賣菜」,一心要種出「不造假、普羅大眾吃得起」的水耕蔬菜。

一場大病後覺悟

不當科技董座 要種自己敢吃的菜為了專心研究水耕蔬菜,蔡文清辭去興櫃公司州巧董事長的職務,卻發現「種好一棵菜不容易」,許多人批評水耕蔬菜的硝酸鹽含量過高,施的都是化肥,但病後只吃「新鮮蔬果」的他,只想種出自己敢吃的菜。

沒想到,蓋出一座植物工廠難不倒他,「種好菜」卻難倒他。

原本是光電產業精密設備供應商的他回憶,二○○八年決定跨入植物工廠,工廠很快就蓋好,但幾年下來,他的水耕蔬菜與同業一樣,始終難逃「撐不了三年」的魔咒。原來,水耕蔬菜第一年往往是豐收年,第二年旋即產能遞減,到了第三年,可能壓根兒就長不出來。

面臨「三年魔咒」時,業者不是勤於更換營養液,就是施灑化學肥料。

蔡文清進一步解釋,這是因為植物在水中生長,水菌共生的環境「壞菌會慢慢變強,壓制好菌」;加上產能遞減時,業者猛施化學肥料,更加助長壞菌,最後只好噴 藥來殺菌。行銷總監許育碩也說,有些業者還會把種子泡在「好年冬」農藥,再行播種。但蔡文清想種植的,是乾淨無毒的蔬菜,當然不能這樣做。

施肥、殺菌,便成為他克服「三年魔咒」的兩道難題。

為了解開這兩道題,蔡文清到處求教專家。他拜訪有植物病理學界「植物神醫」之稱的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教授蔡東纂,又派包括業務經理盧永木在內的五名員工, 到教室旁聽上課。蔡文清回憶,幾次登門求教都遭婉拒,原來蔡東纂等植物病理專家研究的多是土耕,並不認同水耕,叫蔡文清「不用來」。

不過蔡東纂發現,蔡文清每次來都做足功課,對植物病理問題「不是隨便問問」,且願意尊重專業,終於感動蔡東纂,讓盧永木等人正式叩頭拜師。日後也證明,在 蔡東纂指導下,源鮮得以研發出微生物菌、益生菌調配出特有的複合肥料,不但安全,抗菌抗病能力大為提升之外,種出來的蔬菜口感也十分突出。

種植技術大突破

生菌數比自來水還低 免洗能食二○一二年,蔡文清又向交大客座教授王望南請益,王教授研發一套奈米氣泡技術,可將水中的氣體奈米化,在一毫升的水中可產生十億顆氣泡,利用奈米 氣泡瞬間爆炸的高溫來殺菌,一次施行效果可持續十九小時;且氣泡殺菌同時,水中含氧量也大幅提高,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

這兩位貴人加持,使源鮮的種植技術有了重大突破。如今,生產的蔬菜,不但硝酸鹽殘留量符合歐盟標準,生菌數含量也比自來水低,宣稱「免洗可食」,每包平均 單價五十五元,和有機蔬菜相去不遠,更遠低於其他水耕蔬菜價格,包括華膳空廚、太和殿麻辣鍋、老爺酒店都陸續成為源鮮的客戶。

為了打進餐廳市場,源鮮也設計一個展示櫃,供餐廳擺設,博取消費者安心與認同。桃園日本廚房料理店老闆娘李紫瀅表示,她還專程到工廠參觀才決定進貨,現在 店的入口就擺著展示櫃,「客人開口買,我也幫忙賣菜」。太和殿更大量採購源鮮茼蒿類、萵苣類,月均量高達兩千包,以源鮮現有產量,仍無法完全滿足太和殿需 求,老闆郭宏達甚至頻頻詢問「什麼時候到中國設廠」。

一五年,蔡文清決定放膽量產,他在桃園、中國都有建廠計畫,打算把產能從日產一百公斤,提高為二.五至三噸;年營收將由如今的四百萬元,一舉提高到近億 元。為了籌措擴展資金,目前源鮮正在辦理增資案,預計可募到二至三億元。等到一六年,源鮮就能在兩岸擁有規模量產的植物工廠,大賣蔬菜,當起農業大亨。七 年流淚播種的源鮮,此時,終於可以歡喜收割了。

撰文 / 許秀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76

關鍵任務》兩位總統都辦不了的大工程改革第一刀 就是年金問題!

2016-01-25  TCW

新總統的第一年,要做這件最困難的事。因年金問題的危機迫在眉睫,改革腳步卻已拖延了至少十年。

選戰正酣的一月上旬,監察院通過調查報告,要求衛福部檢討改進「老人虐待和無效醫療」問題。調查的起源,是一位退休多年、重病不治的老校長,因為子女捨不得放棄他每月八萬元的一八%優惠利息等退休金,竟被迫靠呼吸器維生,至今已八年。

這案例充分代表了現行退休金制度,造成的不公平。而且,台灣和歐洲、日本同樣被少子、高齡化的趨勢困擾,但歐、日早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就啟動年金改革工程,台灣卻停滯不前,對於獲得退休金「超額利益」的族群,幾乎動不了一根汗毛。

十年前,陳水扁政權開始向軍公教退休金開刀,但改革方案卻是「球員兼裁判」,由考試院的中高階文官主導,結果被批為「肥大官、瘦小吏」。後來修改方案,在立法院雖取得朝野協商共識,最後仍遭少數軍系立委杯葛推翻。

國會六成席次是最大後盾人的問題難搞定,仍須克服三不利

八年前,馬英九「完全執政」(國會席次過半),被視為改革的最好機會,但直到二〇一三年,因各種年金的精算報告出爐,破產危機浮上檯面,馬英九才將年金改革提高層級,召集行政、立法、考試三院長共商,還限時兩個月提出全面性方案、送立法院修法。

改革方案最後雖送進立法院,但因人人不滿意,結果遭到自家立院黨團抵制、拒絕排入議程。

十年來,兩位總統都做不到的事,新總統蔡英文做得到嗎?

「大家會覺得,這次總要改得成吧!」蔡英文的年金政策最重要幕僚——台大社會工作系數授林萬億說,蔡英文承接了非改不可的社會氛圍。最大的有利因素,是民進黨在國會獲得「超級過半」的六成席次,要強力改革、推翻既得利益,蔡英文擁有更大的國會控制力和正當性。

但是,林萬億指出,蔡英文也面對三個不利。第一,是目前的公辦養老制度太複雜,包括五種社會保險、六種退休金制度、一種社會津貼,主管機關涵蓋內政部、教育部、國防部、銓敘部等七個部會。要讓社會大眾搞懂各種方案的利弊,是個困難的說明、說服任務。

第二,是改革影響到跨職業、跨世代的利害,使得在尋求各界對改革方案達成共識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互相討價還價、結盟勒索。」

第三,從過去幾次改革中得知,掌握各種年金財務、人數流動等資訊的文官體系,傾向拿出有利於己、隱藏不利於己的資料,讓外部專家碰到諸如「算錯重來」等白費力氣的事。

其實,還有一個讓蔡英文和團隊「不敢說出口」的大難題。

最大關卡,是被改革的人爭取這群文官中堅分子讓利是關鍵也就是最需要「被改革」的一群,正是她四個月後接手的文官體系裡,最有行政經驗的中高階官員。

這源於二十年前軍公教採行退撫新制時,產生了一批橫跨新、舊制度的人,亦即既有一八%,又有月退金的「超額受益者」。當時在球員兼裁判下設計的方案,最有利於這群中高階軍公教。

簡言之,到達薪資最高級的軍公教人員,可計算退休金的薪資,已比勞工最高上限四萬五千八百元高,再加上部分退休金可享一八%優惠存款利息,退休後收入往往超過工作時,顯然太超過。

這群在制度扭曲下「超額受益者」,目前有許多是五十多歲就退休的「活力老人」,或是行政、教育界資深的「中堅份子」。他們最有能力進行遊說或抗議,同時他 們的行政經驗,也可能是新政府運作需要仰賴的。陳水扁時代的改革方案反「肥了大官」,馬英九時代的改革方案也是資深文宮受害最輕、資淺公務員受損最大,關 鍵因素都在這群超額利益者有能力「綁架」政府。

因此,蔡英文如何不被「綁架」,甚王爭取他們的信任,願「讓利」接受退休福利縮減?是她年金改革能否成功最大關卡。

想成功,過程越透明越好如網路直播會議、內容讓大眾監督

蔡英文在年金議題上的具體政見,目前只有上任後立即召開全國年金改革會議,並在半年到一年內達成結論。

不過無論蔡英文用何種策略讓這個「一年達成結論」的承諾兌現,她的年金改革,不脫三點:首先是延後請領退休金的年齡,目前叫OECD國家各種退休制度的平 均法定退休年齡約是六十四歲,台灣勞工是六十歲。德國等歐洲國家,目前已將退休年齡延後到六十七歲。而且台灣除了延退,也必須讓不分職業的可退休年齡規定 一致化。

其次,是降低所得替代率。目前英國不同退休制度的所得替代率,約在三成到五成之間;德國則將最高年資四十年的所得替代率,降到不及七二%。從這個標準來看,蔡英文的退休金所得替代率改革,應該也會朝整體七成以下的目標前進。

第三是提高年金保險費率,也就是每個人提撥更多薪資來支持年金財務,因為目前的費率經過精算仍是太低,長期仍會入不敷出。

林萬億表示,年金改革會議成功的關鍵之一,是「一定要在程序上層現出蔡英文的決心」,這包括各種利害關係的群體都要有代表(林萬億的理想規模是三十一名)。

可以預估,為展現決心、運用民氣,未來相關會議過程很可能會透明公開,例如網路直播,讓討價還價的內容受大眾監督。

「當大家越清楚(會議裡)發生什麼事,改革會越容易成功,」林萬億說。

這將是蔡英文上台後的第一場「年度大戲」。她過去在陸委會主委任內,曾經主導「經發會」兩岸組,達成三十六項共識,是各組中最有成效的。當時她用磨功和苦功,逐一拜訪各政黨代表,從不同利益中找出可能的共同點。

如今,以總統身分,恐不便再穿梭於各代表之間,親自「合縱連橫」,操盤年金改革會議的進度和效果。這是蔡英文將年金改革命運交給一場會議後,最難的技術考驗。

撰文者 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34

不怕豬價漲上天! 雙匯一季度進口6億元豬肉、利潤兩位數增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566.html

中國生豬價格已經成為世界農產品的一道風景線,生豬價格超過20元/公斤,並且居高不下,處在豬肉產業鏈下遊的雙匯發展(000895.SZ)看上去扛過了這一輪高豬價的沖擊。

4月28日,雙匯發展公布了其2016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收入和利潤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雙匯發展公告稱:報告期內,公司屠宰生豬348萬頭,比2015年同期增長3.02%;銷售鮮凍產品34.12萬噸,同比增長19.7%,高低溫肉制品37.37萬噸,比2015年同期增長7.98%;實現營業收入127.40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28.28%;實現利潤總額14.43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20.1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74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16.65%。

雙匯發展的業績大增是建立在銷量增長基礎上的。在豬價大漲的背景下,生豬養殖業者有一些會囤貨等待更好的價錢,消費者因為豬價太高,會縮減消費量,肉類企業受上述因素的影響,屠宰量往往會下滑或者持平。

雙匯發展鮮凍肉和肉制品的銷量大幅領先於屠宰量的增幅,原因之一是2016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從關聯方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進口了約6億元的分割肉、分體肉、骨類及副產品,羅特克斯供應的豬肉來自進口。如果按照一個季度進口6億元豬肉的節奏,2016年雙匯發展進口豬肉將達到24億元,比起2015年的約21億元,要增加不少。

進口豬肉的成本不到中國的一半,進的越多,利潤越多。

但是雙匯發展並沒有敞開進口國外豬肉。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中國對豬肉進口並不進行配額管理,但是不意味著可以敞開進口。雙匯發展從美國進口的豬肉,已經按照中國官方的要求,養殖階段不使用瘦肉精。另外對於進口的豬肉,在檢驗檢疫等方面有嚴格的質量管控措施。中國是世界第一豬肉生產大國,馮永輝說:“無條件開放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雙匯發展此前的庫存在高豬價時期派上了用場。

2015年同期,雙匯發展的存貨約34億元,2016年第一季度只有26億元左右,少了8億元,其中有不少是庫存的屠宰產品。這些庫存的屠宰產品現在趕上了生豬價格超過20元/公斤的好時候,此時出庫,替雙匯發展省了不少成本。

財報顯示,雙匯發展調集了大量資金理財。2016年第一季度末,雙匯發展的貨幣資金15億元,與2015年同期的24億元相比,減少了9億,主要原因是本期貨幣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雙匯財務公司2016年年初已經獲準成立,殺豬賣肉賺的是辛苦錢,雙匯也要從金融市場挖上兩桶金。

豬價高漲,消費者捂緊了錢袋子,政府補貼這一塊,重要性對於提升利潤而言大為提升。2016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營業外收入超過4100萬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近2000萬元,較同期增幅87.28%,主要原因是本期確認的政府補助同比增加。

雙匯發展的利潤兩位數增長,成本控制做得不錯。現在工資等費用基本上只增不減,雙匯的管理費用做到了不增反減。2016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管理費用開支3.1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近5000萬元。

知情人士稱,雙匯旗下有工廠可以將接待費用壓縮到基本為零的程度。此外,雙匯發展近期對人員進行了優化調整,人員優化後降低了管理費用,除了薪酬開支減少,一些崗位的開支,如行政崗上的人員每年可以節省1萬元左右的管理費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76

2015年上海健康險保費規模近126億 連續4年兩位數增長

在全國健康保險趨熱的情況下,作為保險業“重鎮”,上海的健康險保費規模近年來自然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日前,上海保監局指導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集行業之力,完成《2015年度上海市產壽險公司健康、意外險、高端醫療險業務年報》(下稱“報告”)並向行業發布,其中的健康險數據變化顯得格外亮眼——獲得兩位數增長,而這也與上海發展商業健康險業務的多項措施和醫療配套設施的完善密不可分。

報告顯示,2015年,上海人身保險市場呈現出穩中求進、進中向好的良好發展局面。其中健康險業務共計實現保費收入125.97億元,同比增長43%。事實上,自2009年起,上海的健康險保費收入呈逐年遞升趨勢,尤其從2012起健康險逐年呈現2位數遞增,2015年該保費收入已經達到2009年的3倍。特別是2015年具有理財功能的長期護理保險的出現,使得長期護理險實現了同比4372%的增長,市場占有率從2014年的0.4%一躍達到14%。

意外險則實現保費收入44.39億元,其中以意外(短期)險市場份額最大,實現保費收入25.19億元,占比達到57%。高端醫療市場總計實現保費收入13.02億元,整體同比增長12%。其中,第三方服務共計實現保費收入10.02億元,占整個高端醫療市場保費收入的77%,第三方服務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直接合作的醫療機構達到11562家。

據悉,報告引用了上海市經營人身健康、意外險業務的100家產壽險保險公司的真實數據和資料。

2014年底,上海版“實施意見”在國務院“新國十條”的框架下,確立了上海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發展目標。推動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在滬率先試點,支持保險機構開發提供生活醫療護理的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推動保險公司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業務發展,促進上海浦東國際醫學園區、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和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等推動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服務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政策引發上海保險業積極探索和嘗試新的發展模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而為了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的試點順利推進,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近期推出了《上海市人身保險公司開展個人稅收優惠性商業健康保險試點工作服務標準》,這也是全國第一部地方性個人稅優健康險工作統一服務標準。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行業統一服務標準共分八章36條,主要從“業務管理、保全服務、理賠服務、客戶服務、信息系統管理、檔案管理”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規範和引導,認真貫徹落實稅優健康險政策,轉變發展觀念,加強專業研究,加快與醫療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健康險供給側改革,確保上海市個人稅收優惠型商業健康保險試點工作順利實施。

此外,多年來上海保險行業已經先後制定了上海市地方標準DB31號《人身保險窗口服務質量規範》、《上海市人身保險電話銷售業務質檢作業行業標準》等行業統一服務標準,保證保險機構有標準可依、可循,為規範保險機構業務、推動保險業務開展和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夯實了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71

今年又有華人獲諾獎?機構公布諾獎預測名單兩位華人在列

9月22日消息,每年湯森路透發布的2016年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得主名單已經出爐。自2002年以來,每年發布的引文桂冠獎已成功預測了39位諾貝爾獎得主。今年引文桂冠獎名單這次再推24位科研精英,值得註意的是,有兩位華人科學家位列席上。

在今年的獲獎名單中,各領域值得關註的科學家有:

物理學家 Ronald W.P.Drever、Kip S.Thorne 及 Rainer Weiss,他們設立了激光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LIGO),使檢測黑洞所產生之引力波成為可能。

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James P.Allison、Jeffrey A.Bluestone 及 Craig B.Thompson 解釋了 CD28 和 CTLA-4 如何成為 T 細胞活性的調節因子,

而 Gordon J.Freeman、Tasuku Honjo 及 Arlene H.Sharpe 闡明了程序性死亡受體-1的功能,這兩個科研小組的發現促進了癌癥免疫治療的發展。

在經濟學領域,Olivier J.Blanchard 被公認為對宏觀經濟學作出了極具價值的貢獻,其中包括經濟波動與雇傭的決定因素。

此外,從2014年起,引文桂冠獎名單中已連續第三年出現華人科學家——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華裔科學家張鋒、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盧煜明均入選今年引文桂冠獎化學領域的獲獎名單。

張鋒因其在老鼠和人類細胞中應用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獲此殊榮;盧煜明則因其在孕婦血漿中檢測到胎兒遊離DNA,取得了無創產前檢測的革命性成果而入榜,不久前他剛剛獲得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截至今年,共有8位華裔科學家曾摘得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錢永健(Roger Tsien)在獲獎當年(2008年)即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

湯森路透是使用定量數據來分析和預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的機構。每年,湯森路透都會根據來自其引文數據庫 Web of ScienceTM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以確定諾貝爾獎頒發的學科領域(即:醫學、物理、化學和經濟學)中最具影響力的科研人員。這些高影響力的科研人員會被授予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

這一獎項始於2002年,被授予“引文桂冠獎”的科研人員,同時也被預測為最有可能成為今年或不久後的諾貝爾獎得主。截止到2015年已成功預測了39位諾貝爾獎得主,被譽為諾貝爾的“風向標”。

今年諾貝爾獎近在咫尺,揭曉儀式將於10月3日起陸續舉行,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北京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3日17時30分;物理學獎:10月4日17時45分;化學獎:10月5日17時45分;和平獎:10月7日17時;經濟學獎:10月10日17時45分。

文學獎的揭曉時間尚未最終確定,但按照往年規律,文學獎當會在化學獎公布的次日揭曉,也就是10月6日。獎金方面,由於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從2012年起,諾獎總獎金由1000萬瑞典克朗(約780萬元人民幣)縮水至去年的800萬瑞典克朗(約624萬元人民幣),今年獎金的具體數目尚未公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43

2016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美國兩位教授榮獲該獎項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常務秘書戈蘭·漢森宣布,授予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大學的本特·霍爾姆斯(Bengt Holmström),以表彰他們的契約理論。

契約理論是研究存特定交易環境下來分析不同合同人之間的經濟行為與結果,往往需要通過假定條件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交易屬性,建立模型來分析並得出理論觀點。

此前,被視為諾獎風向標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預測了3名今年最有可能奪冠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候選人,他們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經濟學教授奧利佛·布蘭乍得(Olivier J. Blanchard )、斯坦福商學院管理與經濟系教授愛德華·拉澤爾(Edward P. Lazear)和哈佛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教授馬克·J·梅里茲(Marc Melitz)。自2002年以來,每年發布的引文桂冠獎已成功預測了39位諾貝爾獎得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991

OPPO/vivo超越華為!登頂第三季中國智能機銷量榜前兩位

10月25日消息,據CNET報道,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再次蟬聯世界最大智能手機市場寶座,同時各大廠商的排名也出現了劇烈的變動。此前排行榜首的華為這次被OPPO與vivo全面超越。

今年第三季度,OPPO與vivo超越傳統國產品牌華為和小米成功登頂,其中排名第一的OPPO市場占有率達到創紀錄16.6%,而去年同期其市占率僅為9.9%。排名第二的vivo市場占有率稍稍落後,達到了16.2%,而去年同期其市占率則為8.8%。

曾經的中國本土第一品牌小米現在已經滑到第四,今年第三季市場占有率僅為10.6%,而去年同期它還掌握著14.6%的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一直緊追蘋果三星的華為則在國內落到了第三位,其市占率為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46

兩位學者在機場賓館寫了什麽?北京霧霾為何“詭異”

“今天(4日)晚上本來是要趕20:00的航班自無錫飛回北京。由於北京嚴重霧霾,飛機無法起飛,我們被帶至賓館休息,等待航班信息。思家不得歸,在賓館整理此文。”

4日23時55分,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繼江通過其個人微信賬號發表了《11月3日的詭異霧霾 北京的霧霾最可能是本地產生的》一文。

何繼江說,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和他共同完成了這篇分析性文章。

兩位學者認為,“11月3日,北京迎來一次詭異的霧霾”,說其詭異,在於其“6小時內霧霾快速惡化”,而“北京的汙染物濃度在飆升的時候,保定的汙染物卻有所下降,兩者之間顯然不具有相關性。”

數據顯示,4日上午八九點北京空氣質量指數(AQI)指數142,9點開始迅速上升,下午3點,AQI指數飆升至326,從輕度汙染狀態迅速穿過中度汙染、重度汙染到達嚴重汙染狀態。AQI指數6小時內上升了184點。PM10濃度從145增長到335,PM2.5濃度從108增長至276。二氧化氮的濃度與PM10和PM2.5正比上升,也於下午3點達到最高點157,比9點的75也翻了一番。

北京市氣象臺11月3日6時發布預報稱,4日早晨平原地區有霧,白天晴間多雲,有輕度霾,北轉南風二三級,最高氣溫15℃;夜間晴間多雲,有輕度到中度霾,南轉北風一二級,最低氣溫2℃。霾和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中,今明兩天空氣汙染擴散條件逐漸轉差。

“看來,首要的原因是擴散條件轉差。是否可以理解為,本地的汙染物擴散不出去。”何繼江說,9點至15點這6個小時內,北京一直處於微風狀態,有零級風,有1級風,最大風力不超過2級風。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很難說這些汙染物是從河北吹過來的。而且,不但西口方向的張家口和東北方向的承德的汙染物水平低於北京,連東南的廊坊和西南的保定的汙染物水平也低於北京。

廊坊與北京很近,北京天安門到廊坊市政府的直線距離也就50公里。北京的PM2.5濃度在飆升的時候,廊坊早一小時開始增長,但在12點時停在了190左右,然後有較大幅度下降,而北京卻又在兩小時內漲到270以上,兩者在後半段的相關性看不出來。

兩位學者推論,在無風的情況下(小於3級),霧霾的擴散半徑是很有限的。“北京的霧霾最可能本地的汙染物產生的”。

陶光遠表示,北京的邊界超過90%被張家口、承德和廊坊包圍,主風向是張家口。張家口的空氣質量比北京好得多;承德的空氣質量比北京好一些;廊坊的空氣質量原來比北京差一些,最近幾年改善很快,今年從年初至現在,質量與北京基本一樣。

那麽,如果這次的霧霾主要是北京自己的汙染源造成的,是什麽原因造成的?監測數據顯示,11月3日上午、中午的汙染物暴漲很特別,曲線特別陡。而且4號上午、中午也出現很類似的一次汙染物暴漲。11月4日下午15點達到頂峰。

陶光遠分析說,周一(10月31日)太冷。11月1日晨,北京氣溫僅有-4℃,為北京下半年來最冷的一個早晨。農民開始散煤采暖,部分單位那些人開始燃氣采暖,顆粒物排放不說,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大量排放,在周一至今的潮濕逆溫靜風的氣象條件下,在北京的近地空中大量合成硫酸鹽和硝酸鹽——所謂的二次顆粒物。二氧化氮在潮濕的空氣中,陽光給予合成能量,與城市垃圾中散發出的氨氣合成大量的硝酸銨。

兩位學者推測,就這次霧霾而言,北京本地的汙染源最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農村散燒煤(其實,北京市內的小煤爐也是有的);燃氣鍋爐,這恐怕是以往未足夠重視的汙染源;燃油車輛(汽車和卡車)。

“怎麽辦?只有一一核實,逐個清理,沒有誰例外。”兩位學者稱,北京包括京津冀等地區的目標不僅僅是不出現或少出現重度霧霾,而是希望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設定的10微克每立方米的標準。

“這個目標很艱巨,但並不是不可實現的。來看看德國治霾的經驗吧。”陶光遠介紹,德國魯爾工業區及其附近的地區,與北京的平原地區面積差不多,風力比北京小,現在有1000萬千瓦左右的燃煤發電廠,其中約一半是褐煤發電廠,每年煉2000多萬噸鋼,有煉焦爐和燒結機,有巨型化工和煉油企業,有大型有色金屬冶煉企業,有與北京差不多數量的汽車。

而北京已經沒有鋼鐵工業了,燃煤電廠只有最後一座了,馬上也要拆除了。但2015年,魯爾區所有城市的大氣中PM2.5的年均濃度不到20微克/立方米,比海口還低,與三亞相當。而北京2015年大氣中PM2.5的年均濃度是80微克/立方米。燒煤不燒油空氣質量肯定好,清潔地燒煤燒油空氣質量也肯定好,不清潔地燒煤燒油空氣質量肯定不好。

“都是自己的事情,與別人無關。”兩位學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12

國資委明確央企重組三大思路 明年央企數量減少到兩位數

國資委在9號的媒體通氣會上明確了央企重組的三大思路:瞄準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推進重組,助力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推進重組;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效率推進重組。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從實踐情況看,這兩年的央企重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明年央企數量會繼續減少,明確地說,會減少到兩位數。

張喜武表示,中央企業重組整合,不是簡單地減少戶數,也不是單純地做大規模,而是為了內強企業素質、外優市場表現,為了行業產業的調整優化、轉型升級,為了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在去年完成6對12戶中央企業重組的基礎上,今年國資委繼續推動港中旅集團與國旅集團、中糧集團與中紡集團、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寶鋼與武鋼、中儲糧總公司與中儲棉總公司5對10戶中央企業進行重組,目前中央企業戶數已調整至102戶。

思路一: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提升我國國家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有利於實現資源共享,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級企業。

重組後的國家電投加快推進了我國核電技術自主創新,有力推動了AP/CAP三代核電產業化發展和核電國際化發展。中國遠洋海運,重組前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行業排名分列世界第6和第8,重組後綜合運力、幹散貨、油輪和雜貨特種船隊運力規模排名世界第一,企業影響力、話語權明顯增強。而前不久破產的韓國韓進集團,行業排名世界第7,對比來看,更加凸顯這兩家航運央企重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寶武集團成立後,粗鋼產量近6000萬噸,其中高端產品產量達到4000余萬噸,超過韓國浦項和日本新日鐵。中糧集團和中紡集團重組後,總資產和營業收入都接近5000億元,在國際大糧商中排名第一,油脂、棉花等品種的經營能力將躍居全國首位、全球前列。

思路二:產業發展轉型升級

中央企業間產業重組合作整合是實現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有利於促進優勢互補、盡快突破瓶頸,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比如鐵塔公司成立,並不是三家運營商鐵塔業務的簡單拼盤,而是走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之路,提高效率,煥發活力。成立以來累計節約投資806億元,節約用地2.1萬畝。

推動中航工業與國機集團實現航空鍛模合作,能夠推進把萬航公司聯手打造為國際領先的高端模鍛件供應商;中國核建與中國一重推進上下遊合作,有利於共同合作開發第四代核電產業化高溫氣冷堆項目。

思路三:發揮協同效應

推進產品結構趨同、區域布局重疊、目標客戶相同、同質化發展的中央企業重組整合,能夠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減少重複投入,降低運營成本。

寶武集團成立後,可對原寶鋼湛江基地和原武鋼防城港基地的未來發展進行整體規劃,據企業測算,可以減少投資約400億元,減少1000萬噸新建鋼鐵產能。

中國遠洋海運重組後的協同效益逐步發揮,1-10月新集團實現利潤總額135億元,經營成本同比下降176億元,全球運輸服務水平和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

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兩家企業在水泥、玻璃纖維等多個業務板塊重合,重組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惡性競爭,實現強強聯合,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建材產業鏈上的優勢互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73

科技晨練丨樂視CES發布會再生變數:法拉第未來兩位重要高管離職

【Tech丨業界大事件】

樂視CES發布會再生變數:法拉第未來兩位重要高管離職

據Business Insider12月24日報道,在CES就要到來之際,法拉第未來卻失去了兩位高管。據悉,本次離職的兩位高管為法拉第未來產品營銷和增長副主席約爾格-薩默爾(Joerg Sommer)和全球首席品牌和商務官馬可-馬蒂亞奇(Marco Mattiacci)。一位消息人士稱,馬蒂亞奇和薩默的辭職也可被視為,法拉第未來在首款量產車型於CES消費電子展亮相前的開源節流舉措。兩位高管的薪酬十分高昂,他們的離職可為法拉第節省一筆資金。此外,匿名消息人士表示,馬蒂亞奇在離開法拉第未來前曾對賈躍亭表示,他對法拉第未來在CES上展出新車感到不安,因為公司還未做好準備。

蘋果手機更換電池預約爆滿 黃牛找到新“商機”坐地起價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蘋果手機的意外關機事件幾經周折,蘋果公司終於發布了“iPhone 6s 意外關機問題計劃”,稱符合條件的用戶可以免費更換電池。實際情況如何呢?更換計劃出臺後,不少消費者反映排隊難、預約難,有個別門店甚至“一號難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上的黃牛稱可以代辦電池更換,“預約號要多少有多少”,黃牛坐地起價、生意火爆,前段時間北京地區的預約號最低60元,現在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也得50元才能預約。

工信部:手機預裝軟件需可卸載,禁止擅自收集用戶信息

據工信部網站12月23日消息,工信部網站當天發布《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提出,未經明示且經用戶同意,不得實施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開啟應用軟件、捆綁推廣其他應用軟件等侵害用戶合法權益或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此外,規定第七條明確:生產企業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確保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可卸載。

上海今起可申請網約車經營服務許可 具體流程公布

據上海發布微博消息,12月26日起,上海市將正式受理網約車經營服務相關許可事項的申請,個人自行辦理須攜帶相關材料至戶籍所在地的區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受理窗口提出申請,待背景審查通過後可辦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證》。21日上海市正式頒布網約車新政細則,文件規定:在滬從事網約車經營服務的車輛應在本市註冊登記、達到本市規定的可予以註冊登記的機動車排放標準、車輛軸距達到2600毫米以上;在本市從事網約車經營服務的駕駛員應為本市戶籍。

聖誕節到了 亞馬遜租飛機為Prime客戶送貨

據路透社報道,聖誕節來臨之際,為了使客戶盡快收到節日禮物,亞馬遜租用了40架噴氣式飛機,用於向美國各地的Prime客戶送貨。亞馬遜在美國擁有3500萬到5000萬Prime用戶。亞馬遜對這些Prime用戶的承諾是兩天內送貨上門,但該公司現在希望以更快的速度送貨。與大多數貨運飛機不同,亞馬遜租賃的飛機中途不停留,以節省時間。亞馬遜宣稱,使用租賃飛機送貨只是一種補充的送貨方式,其主要送貨方式仍然是委托FedEx和UPS這兩個快遞公司送貨。

微軟高管稱後悔強推Win10免費升級

微軟首席營銷官(CMO)克里斯·卡珀塞拉(Chris Capossela)在“Windows Weekly”播客中與保羅·瑟羅特(Paul Thurrott)和瑪麗·喬·弗利(Mary Jo Foley)進行對話時表示,對於“以過於激進的方式”推動用戶升級至Windows 10,他感到有些後悔。在免費升級截止的幾個月前,Windows 7和Windows 8用戶收到了令人迷惑的通知。如果點擊角上的紅色X按鈕,升級並不會取消,而是會通過計劃任務在後臺進行。

百度發布3D地圖 用無人機航拍采集影像

12月23日,百度地圖在“智能出行新啟點”生態大會上展示了“下一代地圖”在虛擬現實化、智能化、共享化、全球化四大方面的變革與創新,勾勒出人工智能時代地圖領域的發展新趨勢。會上,發布了極具未來感的3D地圖。百度地圖采用無人機航拍采集影像,借助3D重建技術,360度還原真實世界。這是國內首次在地圖應用實現真實3D,是百度“下一代地圖”在刻畫真實世界方面取得的一大突破。

IBM今年獲得超過7000項專利 成為當之無愧的專利之王

IBM日前宣布,該公司今年有望繼續成為在美國獲得專利數量最多的科技公司,從而連續稱霸24年。在2015年,IBM獲得了超過7335項專利,與2014年的7534項專利相比略有下降。IBM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其公司今年獲得的專利數量有望遠遠超過7000項。而實際上,2016年IBM還實現並創造了另一個里程碑:IBM今年獲得了1000多項人工智能和認知計算專利。據悉,同時IBM也是美國唯一一家連續三年獲得超過7000項專利的公司。

樂視收購Vizio尚未獲得政府批準 年內無法完成

根據Recode了解到的情況,樂視需要等到明年才能完成對電視機制造商Vizio總額20億美元的收購。這筆交易已經獲得美國監管者的批準,但中國政府尚未批準。“我們正在等待中國政府的批文。”樂視發言人在回應此事時說,“估計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初。”樂視希望通過對Vizio的收購增強其在美國的信譽和零售渠道,以此加快業務擴張。該公司一直希望在美國市場有所作為,他們還花費2.5億美元收購了雅虎之前位於聖塔克拉克的園區,並且招募了多名高管。

【Tech丨奇點】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十光子糾纏 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由潘建偉院士帶領的中國科技大學量子技術科研團隊近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十光子糾纏,再次刷新了光子糾纏態制備的世界紀錄。這也是今年該團隊繼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後,再次創造世界紀錄。盡管已經成為國際上量子領域的引領者,但潘建偉仍然十分謙遜。他說:“目前我們國家只有在一兩個點走在世界的前列,還不敢說領先,量子技術要達到國際上廣泛認可的領先還要花10~20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