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fatlone’s view: 卡姆丹克有望成為本輪行業淘汰賽下的贏家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5/26/%E5%8D%A1%E5%A7%86%E4%B8%B9%E5%85%8B%E6%9C%89%E6%9C%9B%E6%88%90%E7%82%BA%E6%9C%AC%E8%BC%AA%E8%A1%8C%E6%A5%AD%E6%B7%98%E6%B1%B0%E8%B3%BD%E4%B8%8B%E7%9A%84%E8%B4%8F%E5%AE%B6/

首先, 請看看以下兩篇消息:

Solar Subsidies and Why They’re So Important

(source: http://www.fool.com/investing/general/2011/05/17/solar-subsidies-and-why-theyre-so-important.aspx)

2011年光伏市場增速減半?小型項目或受寵

(source: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510/KDWS9D0KCVJ42.shtml)

看畢上面的消息, 帶出一個重要訊息, 就正如第二篇的標題: 小型項目或受寵

我認為這個最新趨向是中國高質單晶之王卡姆丹克的一個潛在利好

這個最新趨向是大砍大型項目的補貼, 而小型或家用項目降幅明顯較低, 甚至維持不變

代表做小型項目的業者的利潤空間有機會沒想象中壓縮得那樣嚴重, 我甚至認為做終端市場的會因為製造商大降價而增加獲利, 不過那是當地業者的事

單晶是硅晶光伏中比較昂貴的種類, 主力市場應該是面向土地資源有限的地區, 主要都是會放在屋頂上, 這些地方首要考量不是最平的每瓦成本, 而是在有限的地方發出最高的電能, 單晶模組的優勢此刻就可以發揮出來

單晶模組的需求應該可以保持, 甚至可能有驚喜, 因為現時模組價格跌幅可以追得上小型項目補貼下砍的幅度, 相反, 大型項目情況較惡劣

我會視這個方向為卡姆丹克的潛在利好, 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卡姆丹克的客戶在小型項目市場所佔的份額情況如何

再推論下去, 小型項目市場的贏家需要有強大的銷售通路, 那些具知名度的業者, 如世界杯時大家都見到的yingli, 是其中之一

我想指出一個潛在危機, 這是中國廠商要面對的危機, 因為我看到有報道指有國家會對使用中國廠商製造的產品的承建商減少10%的補貼, 面對這個情況, 中國會如何應對? 我不知道會否對卡姆丹克做成影響

其實, 卡姆丹克和sunpower搞n-type方面的認證, 可能為卡姆丹克帶來新契機

我相信搞認證就是準備要將公司的產品向sunpower銷售, 而sunpower在高效能模組有一定市場地位, 而在美國更是數一數二(sunpower是美國公司), 如果卡姆丹克可以和西方一線廠商建立關係, 日後再有這些針對中國廠家的措施, 卡姆丹克有機會不用「完全硬食」

再講, 踏出第一步之後, 就有機會陸續跟更多西方一線業者合作, 擴大客戶基礎, 無論是風險管理上, 還是對公司的知名度, 都有正面影響

以上的看法, 全部都是一些推測, 沒有實質證據支持, 可能是我自己憑空想像一些利好, 去自我滿足我看好卡姆丹克的原因

而且, 我雖然此刻寫有關712的潛在利好, 並不代表現在就要買入, 以走勢來看, 我仍然是抱著觀望態度

但是, 接近3元的卡姆丹克, 的確可以買一點兒在倉底貨, 在卡姆丹克的歷史低水平是介乎於1.2至1.5, 現在卡姆丹克已經由當時的200MW產能成長至現時的600MW, 再外加10億資金和TPG的關係, 我個人看, 底部上移一倍, 至2.4至3元, 是很合理的, 這就是我現時712最新底部的區間, 一間成長中的公司, 其股價可以大跌, 但拉長來看, 是可以看得到是一浪高於一浪的勢態

不足三元的卡姆丹克, 我認為絕對有投資價值

再次提醒大家, 暫時不要大注撲入太陽能股, 因大市和板塊本身仍未有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52

蘋果砍價 宸鴻價格、良率兩頭燒 好光景不再 觸控面板淘汰賽正式開跑

2011-8-29  TWM




每年蘋果新品面市的九月又要來 臨,蘋果迷一樣滿懷期待,全球也一樣高度矚目,但蘋果供應商卻笑不出來,首當其衝的,就是觸控面板大廠宸鴻遭到蘋果砍價。宸鴻董事長江朝瑞面對降價、新品 良率兩頭燒,一場淘汰賽才正要開始。

撰文‧賴筱凡

當蘋果變成毒蘋果,到底該大口咬下去、還是吐出來?這是最近 蘋果供應鏈的首要思考課題,最頭疼的當屬蘋果概念股純度最高的宸鴻。

八月十一日,宸鴻總經理孫大明才剛公布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EPS)二 五.三一元的好成績,可是宸鴻股價卻禁不起全球股市重挫,像自由落體般,從七百元一路向下墜落到六百元不到。

縱使有好業績,宸鴻卻因全球股 市遭狙殺,護不了體、擋不住賣壓直湧。但據市場消息人士指出:「其實是大客戶蘋果砍單又砍價,一砍就是二○%,根本就是刀刀見血又見骨。」毒蘋果砍價,誰 敢說不?

九月,向來是蘋果迷最引頸企盼的月分。從二○○九年以來,蘋果每年都會在九月推出新產品,搶攻第四季的聖誕節買氣,今年沒有意外 地,iPhone 5也將在九月面市,新舊產品交接期之際,就是客戶、供應商重新議價之時,但這對每個月都有降價壓力的蘋果供應商而言,也不是什麼大新聞。

然 而,任哪一家供應商都沒料到的是,在這次重新議價中,蘋果相中成本相對高的面板下重手,力道之大,出乎預料,「二○%,就像是要你把過去賺的都吐出來一 樣。」宸鴻上游供應商聽到數字時,先是愣了三秒,「那我們可能也要回去準備因應。」據了解,蘋果這次砍價,底線非常硬,幾乎沒有商討空間,「大客戶態度很 清楚,不降價的話,他就找別人做。」業內人士透露,供應商與客戶議價,本來天經地義,「可是,蘋果一開口就要少兩成,比他們原先估的一○%至一五%還 多。」這對原本就競爭激烈的觸控面板業,幾乎是雪上加霜。過去兩年,蘋果供應鏈靠著iPhone、iPad大賣,吃香喝辣,獲利成績好不用說,股價也跟著 狂飆,尤其是占iPhone、iPad成本最高的觸控面板,更讓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嘗到暴富的滋味。

只是,高興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宸鴻半 年報甫公布,蘋果降價壓力隨之而來,「你覺得,大客戶看他賺這麼多,不會眼紅嗎?連我們供應商都覺得,TPK這麼賺的話,還要我們配合降價,誰會願意 呢?」宸鴻供應商話講的直接。

因為,同樣都接蘋果單,一個宸鴻上半年大賺二.五個股本,一個勝華卻在第二季慘虧三.一一億元,上半年EPS 縮水僅剩○.○二元。以iPad為例,一片觸控面板成本要八十美元,遠比所有零組件高出許多,就連成本次高的機構件,成本也僅觸控面板的一半不到,只有三 十五.三美元,iPad觸控面板三家供應商裡,撇開奇美電大虧不說,勝華也難敵虧損,大賺的宸鴻自然成為蘋果砍價標靶。

對此,宸鴻財務長劉 詩亮一口否認,「每個產品周期更迭本來就會重新議價,降價幅度如預期在一○%至一五%,絕對沒有二○%。」儘管如此,蘋果要求觸控面板降價,卻是不爭的事 實。另一方面,新產品良率遲遲無法提升,才是觸控面板廠難關的開始。

目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所使用的觸控面板,都是由兩片玻璃所組成,一 片是貼合感應器的感應玻璃,一片是保護玻璃,但為了將成本降到更低,觸控面板廠積極投入「單片玻璃觸控解決方案(One Glass Solution,簡稱OGS)」,「成本馬上少三○%,但難度很高。」觸控面板廠主管說到OGS,也是搖頭,因為有能力量產的人實在不多,更別提多數廠 商都還停留在小量試產階段。

「兩片玻璃要變一片,真的不容易。」上游玻璃廠正達總經理江嘉斌,一談到OGS,也是多所保留,連良率都是最高 機密。

面板廠受迫,誰將出局?

身為蘋果最大觸控面板供應商,江朝瑞的壓力比任何人都大,「蘋果砍價不手軟,他們當然急著要用 新技術來降低成本。」業內人士說,宸鴻合併達鴻(原名為達虹),有助推進OGS,因為達鴻在併入宸鴻前,就已積極開發OGS,惟獨良率還是不高。

對 靠著蘋果暴富的江朝瑞來說,三年多的好光景,眨眼般就過去,現在眼前有蘋果硬砍兩成報價,後面還有新技術良率遲遲無法拉升,在在都顯示出,觸控面板的進入 門檻已大幅拉高。

宸鴻的問題點出事實,那就是「觸控面板的淘汰賽,正要開始。」觀察面板的外資分析師說,而最先在這輪淘汰賽被判出局,莫過 仁寶與統一集團合資的時緯。

○一年才成立的時緯,在觸控面板業算新兵,○七年多數觸控面板廠轉進電容式面板,時緯始終沒跟上腳步,眼看著其 他二線面板廠介面、熒茂、富晶通一一浮上枱面,時緯卻怎麼也走不出虧損泥淖,今年淨值更逼近負數。

「我們進來的有點晚,所以也正在努力改善 它的體質。」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話說得保守,但其實時緯大換血的行動才正要開始,先是經營階層更動,再減資瘦身四五%,甚至不得不從興櫃下市。

仁 寶在面板領域動作頻頻,不論是入股華映,或是與韓廠樂金電子(LGD)合資,成立樂寶,都凸顯出仁寶集團在面板領域的企圖心,但繳的學費也不低,先是不堪 虧損的統寶賣給鴻海,如今時緯又下市,成了這輪觸控面板淘汰賽最先出局的一個。

由此可見,山雨欲來的觸控面板紅海殺戮戰,勢必殘酷不堪。當 蘋果光環不再,金蘋果變毒蘋果,新技術良率又低迷,連觸控面板龍頭宸鴻都深感壓力,江朝瑞也兩頭燒,其他觸控面板廠可能很難笑得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5

F團CEO林寧:團購已進入「十進五」淘汰賽

http://news.imeigu.com/a/1329361260727.html

2月16日消息(記者 向霜)在F團CEO林寧看來,團購行業經過2011年的混戰和洗牌之後,今年已經開始進入「十進五」淘汰賽,這對於F團是難得的機會,「原本有競爭力的對手犯錯,攪局者後續資金不足,對於我們這是利好信號」。

24券、團寶網遭遇的資金、誠信危機,證實了林寧的一個判斷,即團購網站不能不顧一切地追求規模和流水。但在去年,這個觀點顯得與行業「格格不入」,林寧坦言在競爭最激烈的時候,自己有過困惑。

2011年1月,Groupon積極謀求入華,找到了包括林寧在內的多家團購網站負責人談判,「我們陸續飛到上海,在酒店裡一個個被叫進去溝通,介紹自己的一些運營數據」。林寧雖然拒絕了與Groupon的合作,但依然擔心這家開啟團購模式的網站在中國爆發。

到了3月,團購市場變得瘋狂,團購網站以大規模的廣告投入來搶佔品牌制高點、以此推動估值攀升,「到處都是貼錢創造流水的現象,比如有網站為了與影院達成合作、承諾一個月包銷8萬張電影票,但我們測算後發現影院最大容量是2萬張」。

與之對應的還有資本市場的熱錢迅速進入,行業內充斥著漲薪、挖人,林寧擔心F團小步快跑的發展速度,根本追不上「坐上飛機甚至火箭」的競爭對手。

直 到去年上半年拿到騰訊投資,下半年獲得來自騰訊、聯想追加的資金,林寧才有了堅持良性發展的底氣。「投資人都擁有產業資源,有決心來做好團購生意,而且沒 有期望在短時間內就獲得高回報」,林寧說這一節點後,F團有了更清醒的認識,「與其盲目擴張到100個城市,不如做好市場潛力還不錯的四五十個城市。

林寧透露,比起競爭對手動輒三五千人的龐大銷售隊伍,自己更重視考察銷售、BD人員的個人產出比,去年F團的這一數據遠高於業內平均水平。「網站每一個Banner、焦點圖位置都有明確標價,你可以隨時申請,但是要保證在承諾的時間內達到價值」。

林 寧並不否認規模發展的重要性,但前提是按照能力來制定規模。「團購是一個不能收縮的生意,如果我們創造的交易額佔不到商家銷售總額的6-8%,就不具備議 價能力;沒有議價能力就無法去談用戶想要的折扣價格,用戶根本不會下單購買;而沒有足夠的用戶購買,團購網站就沒法快速前進,所以不要期望一家小規模團購 網站可以很好地生存」。

在不放棄生存的前提下去追求規模、實現持續增長,重要的是塑造品牌,並對網站進行精細化運營。

林寧認 為,團購品牌並不在於代言人的知名度或者團購網站的曝光率,而是在於團購的商品以及網站所提供的服務。「用戶看到的就是每天能團購的那些東西,如果品質不 錯、售後服務也好下次就會再來。用戶需要的就是便宜、方便、選擇夠多、有客服幫忙解決問題,與此對應F團在今年會根據用戶所在的商圈,提供更多與其地理位 置匹配的團購單,讓用戶來看的時候下單幾率更高」。

團購網站的品牌塑造還包含對商家利益的充分考慮。首先不是低價就可以,如果因為團購打破 了商家正常的定價體系,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帶動銷售額增長,但長期看來是毀了商家的品牌,比如北京有影院、餐廳都曾因為多次組織團購,而遭遇了「沒有團購就 沒有用戶和客流」的尷尬情況。其次,要幫助商家維護品牌,選擇合適的團購時間和方式。

林寧舉例分析,與面包心語的獨家合作價格一般都在八折 左右,因為其成本佔比就超過60%;而且不會選擇在冬天上線呷哺火鍋團購,因為這是商家的經營旺季即使沒有團購也會有足夠的客人。「另外還可以有更多的探 索,比如與影院合作上午場、午夜場的團購等,通過這些形式才能成為商家信任的合作夥伴」。

林寧認為,2012年將是團購網站的運營年,經過 用戶、商家資源的積累,平台價值會不斷凸顯。在官方平台之外,F團還對QQ團、開心團進行了合作代運營。由於不同平台影響的不同用戶群體,F團成立了獨立 的開發團隊,「開心團的用戶平均年齡高於F團用戶,消費能力也更高,可以承受團購價較高的團購商品,而且對家庭類商品興趣濃厚。」。此外,F團還借助與維 絡城的合作探索線下渠道,與線上形成補充、拉動毛利的上升。

對於今年團購的發展形勢,林寧持有樂觀態度,「還有很多用戶沒有參與團購,整個行業的增長會持續,因為線下消費市場有太多東西賣不出,團購這個渠道仍會受到歡迎,預計F團銷售總額會達到20-30億元,比去年增長4-5倍」。

林 寧透露,在多家團購網站收縮、裁人的階段,F團計劃新招聘千人左右的BD團隊,在「十進五」的比賽中佔據優勢,「像團寶等網站已經讓出了許多經過培訓的專 業人員,在企業文化可以融合的前提下,我們不排除會併購小型管理團隊」。而對於盈利林寧也很有信心,「當整個市場更集約、穩定之後,團購盈利會更容易,預 計到第三季度F團也會實現盈虧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3

PE淘汰賽從融資開始:Pre-IPO困境倒逼退出謀變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4235/

一邊是一級市場融資困難,另一邊是二級市場的疲軟。PE已經告別了過去幾年「高增長、高回報」的時代,不得不以謀變求生存

「洗牌已經開始了,」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近日在位於北京融科資訊中心6層的辦公室告訴《財經》記者,「PE(Private Equity Fund,私募股權基金,下文簡稱PE)淘汰是從融資開始的。」

經過持續數月的融資下滑,1月份PE融資活動已經降到冰點,根據投中集團(ChinaVenture)統計,今年1月僅有五隻基金完成募資。眾多市場人士認為,這場開始於去年下半年的融資低潮,讓曾經「野蠻生長」的PE行業漸歸冷靜。

2月,中國PE融資市場持續年初以來的低迷,新募集基金數量雖有所上升,但募資規模卻呈下降態勢。從整體看, 2011年基金募資規模28.7%的增長幅度明顯低於2010年超過100%的增速,2010年「全民PE」的狂熱似乎已經退燒了。

「中概股」海外遇冷和國內二級市場低迷,讓一度火熱的所謂「pre-IPO」的投資方式(即在企業上市前入股,通過上市實現退出)不斷受阻,是PE融資低迷的重要原因。

而隨著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不斷出台,商機和風險都尚需時間甄別,也加劇了投資的不確定性,這使得眾多已融資到位的基金,紛紛持幣觀望以等待新的時機。在業界人士看來, PE已經告別了過去幾年「高增長、高回報」的時代,不得不以謀變求生存,股權投資市場正面臨拐點。

新現象隨之而生。「pre-IPO」投資方式遇冷倒逼PE機構開拓新的退出渠道,使參與已上市企業的增資擴股和企業的併購重組成為市場新方向;作為 PE大軍中新生力量的券商系直投公司也開始利用市場機會,主動另闢蹊徑;幫助企業海外併購的PE基金也開始從「小試牛刀」到漸成規模。

融資觸底

「2010年的時候資金寬裕,隨便路演就能融個幾億,現在不可能了。」 一位私募股權基金合夥人對《財經》記者說。

去年下半年市場上資金緊張,而PE數目眾多,僧多粥少,相對資金顯得供不應求。上述人士對《財經》記者解釋說,由於房地產融資面臨壓力,而這個行業走向相對比較容易掌握,對資金吸引力較大,搶走了一部分原本投資於PE機構的資金。

許多中小PE機構再融資更是舉步維艱,成為大浪淘沙中的犧牲品。「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很多投資策略失誤或者沒有歷史業績的機構已經難以融到資金,或者只是名存實亡。」趙令歡說。

這一趨勢在新成立基金方面表現更為明顯,儘管開始募資的基金數量在增長,但目標規模已有所下降。投中集團數據顯示,2011年披露新成立基金185支,總目標規模470.69億美元,相比2010年基金數量增長28.5%,但目標規模下降5%。

去年底,發改委一紙新規,進一步對中小PE的融資加強了規範。去年12月8日,發改委出台了首個全國性股權投資企業管理規定。除了將強製備案推廣至全國範圍,還建議單個投資者對股權投資企業的最低出資金額不低於1000萬元。

對於大型PE機構,此規定影響不大,甚至有機構不斷宣佈新的募集計劃。去年底,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就表示,正在籌備人民幣基金的成立;而弘毅投資也剛剛完成了23.68億美元五期美元基金和100億元二期人民幣基金的融資計劃。

但對於中小PE機構,1000萬元的門檻讓原本對它們就不豐富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隊伍變得更加稀疏。

二級市場不活躍,對PE融資更是雪上加霜。「作為一個主要的退出渠道,公眾市場活躍程度對PE行業影響很大。當這個退出渠道不通的時候,首先反映出來的就是PE機構的融資困難。」趙令歡分析說。

針對發改委的新規,業內人士認為這有著積極意義。「發改委這個規定是有好處的,投一個基金最少投1000萬,那麼至少你手裡得有上億,最少也是五六 千萬。」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金佳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十游在2月28日的2012中國私募基金發展研討會上說,「目前國內PE發展 最大的問題是怎麼發展一個穩定的、理性的投資者群體。到目前為止,中國私募基金投資者主要還是一些散戶,即民營的一些個體,這些人心態上還沒有準備好PE 是什麼樣的投資。」

退出渠道謀變

從去年開始,國內A股市場持續低迷,一度由年初的3000多點跌到2100點左右。證券監管機構領導班子換屆後,A股新股發行節奏逐漸放緩,至 2012年1月已連續第三個月下滑。據投中集團數據統計,今年1月有十家中國企業境內IPO,合計融資63.6億元,環比下降61.8%。

除了數量有所下降,收益回報也相應降低。這讓許多熱衷「pre-IPO」項目的PE陷入困境。

去年有233家PE投資機構通過165家企業實現393起IPO退出,總計獲得賬面回報1065.5億元,在案例數量以及回報金額上相比2010年分別下降18.3%和28.5%;平均賬面回報率為7.22倍,為近三年來的最低水平。

面對二級市場估值較低的情況,很多PE機構選擇參與上市企業的擴股增發。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31日,A股市場共有109家企業完成定向增發,其中有64家企業獲得私募投資機構青睞,涉及58家機構管理的總共75只基金。

去年8月,KKR宣佈購買在新加坡掛牌的中國污水處理公司聯合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價值1.138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建銀國際出資4.99億元,參與中金黃金(600489.SH)的定向增發。

「參與對上市企業的定向增發,收益雖然不那麼高,但是可以保證流動性,」上述私募股權基金合夥人表示。

「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私人股權投資已上市公司股份,即以市場價格的一定折價率購買上市公司股份以擴大公司資本的一種投資方式)應該做,這個事對行業有好處,但是 國內僅有的幾個機構投資者,比如保險資金明確不讓做PIPE。而且對投資的領域也有限制,所以就限制了PE的這種退出方式。」陳十游表示,「而且有做 PIPE投資的歷史,可能也很難申請融到這類機構投資者的資金。」

從2003年到2005年開始,國內PE開始興盛,到目前經歷了5年-7年的發展,很多PE基金到了存續期的尾聲,投資人期待回報,當年的投資項目面臨集中退出期。

根據國外經驗,養老基金和大學基金等構成了PE機構的投資主體,其投資PE是一種長線投資行為,回報期限至少在10年以上。遇到市況不好的時候,回報期還可以進一步延長。而國內許多PE機構,往往追求短時間獲利,5年到7年的投資時間已經算是長線了。

「有些項目在當時市場環境下期望值高,許多PE機構利用哄抬價格去搶「pre-IPO」的項目。當時市盈率大多為10倍以上,甚至於15倍。而現在二級市場低迷,市盈率大約是8倍到10倍,目前退出根本達不到當初期望的回報率,」上述私募股權基金合夥人坦言。

而海外市場同樣不容樂觀,中概股遭遇集體訴訟以及「VIE模式」(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變利益實體)前景不明,赴美上市的渠道同樣被封鎖。而且即使2012年,赴美上市的窗口重開,鑑於去年上市的中概股大多破發,估值前景也不理想。

以羅仕證券2011年預測每股收益計算,羅仕證券研究覆蓋之中國公司市盈率中值為7.7倍,相較於目前上證綜指和恆生指數之9.5倍與10.4倍的 市盈率,這些公司的市場估值仍然顯著低於其他可比中國公司水平。羅仕證券一直專注研究中國公司在美國市場上的表現,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拜倫·羅仕在去年 10月底曾指出,「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約40%存在一定問題,這些公司的市值大概已經下降了30%」。

對於已經投入的項目,許多PE機構面臨其他的退出抉擇。如果到存續期滿還未退出,PE基金就要面臨清盤的壓力。隨著項目轉讓頻繁,逐漸在國內形成了一個「PE二級市場」。

所謂PE二級市場有兩種形式,由於上市窗口不開,而項目存續期到了尾端必須要退出,遂將其轉讓給其他企業,或者在PE行業裡找機構轉手。而第二種是基金本身,把自己的整個投資組合通盤賣給另一個基金。 而後者常被認為是真正的PE二級市場。

「很多進入中國淘金且規模不大的外資PE,常常會成為轉讓項目的主體。」上述PE人士指出,「由於這些機構不大,而且沒有運用好本土化的投資團隊,面臨到期需要轉讓的項目居多。」

而轉讓的項目良莠不齊,涉及的行業也不盡相同。有業內人士指出,與多樣的投資方式相同,PE的退出方式本就不應該是單一的。在二級市場活躍的時候, 通過上市退出;在二級市場低迷的時候,發展其他的退出方式。當二級市場恢復活力的時候,這個借其他方式退出的市場也漸漸成熟,對於全行業來說,亦是一件幸 事。

而對於轉讓整個投資組合,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Paul B.Edgerley則表示,由於投資風格和策略會有所不同,完全接受一個組合的風險太大。如果有中國PE機構清盤,將整個投資組合轉手賣掉,貝恩並沒有 興趣接手。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轉讓並不是一個萬全的選擇,但至少能夠保證機構「活下去」。

投資踟躕轉向

一邊是一級市場的融資困難,另一邊是二級市場的疲軟,PE可謂是深受夾擊而必須困則思變。只投資「pre-IPO」的PE機構逐漸被淘汰出局,而剩下的機構正在尋找新的機會。

對於外資機構更是如此,曾經投資分眾傳媒、小肥羊等項目的英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3i集團,2007年之後在國內就沒有新的投資。3i集團中國合夥人、董事總經理兼主管蘇騏表示,「由於金融危機等外部環境不好,以及中國PE投資市場日趨競爭激烈,好的項目相對減少,並且需要更深入的發掘。」

從宏觀領域看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向擴大內需轉變,農村城鎮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對建築材料、工程機械、零售交通、醫療衛生以及金融服務等一系列的需求,成為投資機構聚焦的關鍵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中國居民收入的增加,奢侈品、教育以及旅遊等細分領域也將會出現新的潛能及投資機會。

「我們關注內需所驅動的領域。在中國,中產階級有不斷成長壯大的趨勢,而這些對於我們的投資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消費者產品投資是受持續關注的領域。」Paul B.Edgerley表示。

除了內需驅動之外,參與企業海外併購投資也成為PE投資的另一個熱點。

2月末剛剛完成的三一重工收購德國工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公司(Putzmeister)案,其中就有中信產業基金的身影。去年,弘毅投資參與了武漢鋼鐵集團在馬達加斯加投資大型鐵礦的項目,並隨後在上海成立跨境投資基金管理的總部。

「現在,被收購企業常比收購主體自身的業務還大,並在收購之後,有望變成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企業。」趙令歡告訴《財經》記者,「以前是國外企業受災受難,是當不良資產去收,而現在很多企業去國外買的就是它們最優質的資產。」

在PE行業中初顯身手的券商系直投公司面對市場的轉向也開始尋求創新。

一家華南券商的內部人士透露,儘管監管層並未批覆其設立直投PE的方案,但他們也通過別的方式在發行專注於併購市場的PE基金,規模為5億元,其中80%將投資於併購項目,20%投資於「pre-IPO」的項目。截至記者採訪時,該基金已經募集了2.2億元。

另有一家券商也有意在直投業務上進行創新,並在總部設置一個新的部門,加強與買方機構的聯繫,通過直投公司發現優質項目,推薦給買方機構。該券商內 部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坦承,這樣做直投公司起到的就是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夥人)的作用,是為規避監管不得已而為之。

近期證監會就併購基金業務向證券公司調研,業界提出兩點建議,一為允許券商設立併購基金管理子公司。目前的監管框架下,證券公司只能以財務顧問的身份參與併購基金的管理,對併購基金的控制力度以及投資決策的參與程度和贏利空間非常有限。

其次,券商建議監管部門放寬併購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權比例的限制。海外併購基金的典型投資方式以控股為手段,而目前在國內市場,證券公司「持有一種 權益類證券的市值與該類證券總市值的比例不得超過5%」。業界認為,如果發展券商併購業務,那麼監管機構需進一步明確證券公司持股要求。

不過,券商併購基金業務的放開正處於研究階段,真正落實仍需時日。

趙令歡看來,2012年與2011年最大的區別在於經濟結構的調整,預計將會陸續出台產業調整政策,對於PE機構來說,這裡面孕育著巨大的機會,同時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趙令歡說,「這需要時間來研究,看清楚機遇還是風險需要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42

山寨iPhone的生意經:賭局與淘汰賽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192.html

通過蘋果原料供貨渠道蒐集情報,這是以假亂真的山寨iphone比蘋果更早上市的原因。

最近幾年,蘋果生產的iPhone手機受到中國消費者熱捧,然而一台iPhone手機四、五千元的高昂價格卻也讓很大一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因此,在價格與需求的矛盾下,高仿iPhone手機成為山寨市場的「香餑餑」。

看上去,iPhone的出現似乎給轉型之中的山寨廠商開拓了一條生意新門路,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山寨iPhone背後卻是一本令廠家叫苦不迭的生意經。

 

山寨iPhone橫行

「喏,你看是不是簡直一模一樣。」王琥將780元錢買來的「iPhone 4S」遞過來。

記者仔細觀看王琥的「iPhone 4S」發現,不管從外觀設計還是從系統UI界面上,眼前的這台iPhone 4S和真的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正因為從裡到外的模仿,於是當一個年輕小夥子在北京地鐵裡偷偷摸摸向王琥謊稱這是一台剛剛偷來的iPhone急於出手時,愛貪小便宜的王琥只是簡單地看了幾眼就信以為真了,開始把精力花在和對方討價還價上。

對方給的價錢從2000降到1500,再到800,最後王琥將錢包裡的全部780元錢給了對方,以為撿到了一個便宜,不曾想最終還是自己被人給騙了。說到這裡,王琥哭笑不得。「就當是買一個普通手機吧,過年回家帶給老爸用。」

無獨有偶,日前百度貼吧裡一位網友也曬出自己花費4000多元網購得到一台山寨iPhone 5的帖子。該帖子被其他網站轉載之後,頗受關注。從網友貼出的多張照片來看,從外觀到系統界面通通都是蘋果范兒,模仿程度之高,如果不是比較瞭解iPhone 5手機的人,真的不容易一眼就識別出來。

這些iPhone手機都是1:1高仿iPhone。打開淘寶,輸入「山寨iPhone」或者「高仿蘋果」等關鍵字,可以輕易找到王琥等人買到的高仿iPhone手機。大多以iPhone 4和4S為主,也有不少商家出售高仿iPhone5。價格從200多元到1000元不等,其中主要價位集中在400到500元區間。

每家淘寶店對產品的宣傳令人眼花繚亂,不過大家宣傳的核心都一樣:就是與真正的iPhone手機幾乎一模一樣。客服人員對記者表示:「保證一樣,如果不一樣的話可以包退。」客戶人員更是重點強調,此款產品在微博和QQ上都能顯示消息是發自於「iPhone客戶端」。

記者在留言的買家中聯繫到幾位買家網友,這些買家對記者普遍反映的是:「手感還行,外觀無差,但是配置低了點,要只是打打電話聽聽歌的話還行,大型遊戲不行了,電池掉電快。」其中有一位買家還告訴記者:他拿到產品用了一星期後,手機後蓋「一屁股下去坐斷了」。


從收集情報開始

這些以假亂真的iphone手機,大多來自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

深圳,這個毗鄰香港,中國南方的大都市,在2G手機時代,曾以山寨產品聞名中外,也一度讓諾基亞等國際大品牌感覺束手無策。不過,隨著喬布斯創造了iPhone4,蘋果引領的智能機浪潮差點摧毀了中國山寨機。

好在,完美如iPhone的東西也終究是有破綻的,高昂的價格是其命門。相比真正iPhone動輒4、5千元的高價,山寨iPhone不過千元的價格無疑更親民。因此深圳的中小手機廠商在從功能機向智能機升級換代過程中,除了轉型外,有一部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山寨iPhone。

記者輾轉聯繫深圳多位手機廠商的人士,他們告訴記者:大規模山寨蘋果是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此時聯發科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機芯片6531T。記者採訪的深圳谷峰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走上了山寨iPhone手機之路。

谷峰以「製造中國人用的iPhone」為目標。其官網上目前主要出售三款產品:i4、i4S和i5,外觀上分別對應著蘋果的iPhone4、iPhone4S和iPhone5。僅從外觀上來區分,谷峰的三款產品和它們對應的蘋果產品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其中i4、i4S兩款手機的部分物料和蘋果的iPhone4、iPhone4S都是一樣。「外殼材料、Home鍵還有內部的一些物料都是(蘋果)原裝的,因為我們公司認識給蘋果提供這些的物料的渠道。」谷峰一位經理告訴記者,「但性價比更高」。

對於山寨蘋果廠商來說,這些「渠道」另一重要價值體現在可以給山寨廠商提供有關下一代iPhone產品的情報。「蘋果雖然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但是生產新產品總是要購買相應的物料,而得到這些物料的信息,很多企業就可以大致猜測出下一代iPhone的外觀。」該名經理對記者說,「深圳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即便創新不高,但是模仿能力絕對是非常強的。」

一方面通過收集媒體洩露出來的信息,另一方面通過蘋果的原料供貨渠道蒐集情報,這正是為此蘋果發佈iPhone5之前深圳不少廠商已經拿出外觀幾乎一模一樣的山寨產品的原因。其中谷峰的i5產品就比蘋果的iPhone5還要早幾天發佈。

「手機不比電腦,就巴掌那麼大的東西,裡面有很多零部件,而且蘋果的內部設計做得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們每個部分的結合設計不精準,可能就是一個螺絲長了一點,都會影響到機子的外觀,做出來產品比蘋果的要厚了或者長了。」谷峰該名經理說,陸陸續續收集情報的過程之中,其實也是中小廠商根據不斷收集來的情報設計修改方案的過程。這一過程可能要持續4、5個月。

賭局與淘汰賽

一旦敲定最終的方案後,一場賭局也就即將開始了。開發模具、調試軟件、購買物料,再到投入生產,每進行一步,對於山寨廠商來說就像在一場賭局裡不斷的下注跟進。而且下注還有最低門檻,「沒有人會賣你幾百件物料,我們都叫K,也就是以千為單位,至少3K或者4K。」

沒到蘋果正式發佈下一代產品的那一刻,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肯定賭對了。iPhone 4暢銷後,深圳廠商開始算計山寨「iPhone 5」(蘋果正式發佈之後實則命名為iPhone 4S)。「那個時候喬布斯還在,他對蘋果的保密工作就做得非常好。」 谷峰的經理告訴記者,山寨廠商只能自己猜,但是大家都認為下一代產品肯定會跟iPhone4不一樣,「結果iPhone 4S出來,除了邊框幾條線有一些改變,基本就沒有什麼變化。大家一下子就都傻了,因為你囤了一批沒有人要的貨。」

賭中的,贏得一大桶金。不中的,賠了賭注,如果還有家當而且想繼續玩下去的話,只能加入一場數百家廠商的混戰,熬到下一個賭局開始。

如果說賭局的殘酷性表現在一局定輸贏,那麼混戰則是一場耐力賽、淘汰賽。隨著智能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有那些全程跑在第一方隊的選手才有機會獲勝。

「要比時尚,不用說人家蘋果一定是最時尚的。」 另外一家山寨蘋果廠商的銷售經理連先生告訴記者。於是功能機時代的「快時尚」模式,來到在智能機時代,山寨廠商只要負責「快」,至於時尚「模仿蘋果就行」。山寨蘋果產品就是「掙快錢」:比誰快拿到聯發科好的芯片;比誰快優化出儘可能像iOS系統的系統;比誰快拿到蘋果原裝的物料……「你快,我比你還快。但是如果你晚一個月話可能就死了。」

在這些「比誰快」之中,比誰快拿到聯發科好的芯片是關鍵。「高仿的iPhone手機跟行貨iPhone不一樣,一般不以多少G來衡量價格,而是用平台來衡量。」連經理對記者說:現在山寨iPhone手機主流的就以聯發科「6573」、「6575」、「6577」芯片平台來區分。

然而,在智能機時代,聯發科更願意將產品給「中華酷聯」大品牌,卻不太待見山寨廠商。「這個不是菜市場你去就能買到,聯發科最新的芯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的。」上述谷峰經理說,「大家也都通過各自的渠道去爭取。」

比誰模仿得像之後,再看比誰快拿出有賣點的產品,與此同時,也在比拚著誰的價格更低。殘酷價格戰之下,利潤自然就有限。「對於廠商來說,經銷商把利潤都卡得非常死,所以一台山寨手機的利潤最多就是20多元。」國威通訊銷售總監柳華對記者訴苦道,「在這樣的利潤水平下,如果能保證數量的話還行。但是現在又沒有量,說實話做起來就很吃力。」

遠未到糟糕時代

但不像功能機技術門檻低很容易被模仿,智能機的模仿門檻太高。「能跟上的走得也是踉踉蹌蹌,不能跟上的就直接被淘汰。」柳華說。國威通訊目前也在生產山寨iPhone產品,但是只是跟著,盡力保持不掉隊。

2007年、2008年是深圳「山寨」的巔峰期,據介紹深圳當時有多達兩千餘家山寨手機廠商。而根據深圳市福田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華強北商業街的36家電子賣場空鋪已達3500餘個,主要集中在手機賣場。其中,以經營山寨手機為主的手機賣場空置率高達30%以上,號稱「全球最大的山寨手機銷售中心」的明通數碼城空置率更是接近40%。

然而,糟糕的時代遠未結束,更加惡劣的情況就在前方。記者採訪的多位深圳廠商人士都不約而同表示:過完新年之後將會是山寨手機真正博弈的開始。「山寨智能手機的價格已經基本達到最低了,而一些國產手機的價格現在已經賣到幾百塊錢,甚至還賣不出去,留給山寨機的空間還剩多少可想而知。」

「現在國威經營狀況也是沒有亮點,這個我們也是很頭痛,所以整體狀況也是非常艱難。」柳華苦笑了一下,接著對記者說,「我對你這麼說,我在公司開會的時候對員工也是這麼說的。」

技術瓶頸、資金投入是山寨廠商在智能機時代很難邁過去的門檻。技術瓶頸首先在硬件上就無法突破,聯發科給中小企業提供最新技術的產品非常有限。柳華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始終只能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資金上的投入,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功能機時代兩三百萬,智能機時代則至少需要七八百萬元。

「2013年會是寒冬,山寨模式將會死掉一大批廠商。」卓普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王鵬向記者表示,「我們瞭解到,其實在元旦前華強北很多廠商已經陸續關門大吉。」和國威、谷峰有些不一樣,卓普的轉型之路選擇了「品牌創業」的道路。不再一味的模仿大品牌的產品,而是自主研發智能手機產品,並且通過在二三線城市開設體驗店的模式,來銷售自己的智能機產品,推廣自己的品牌。

不過,在柳華看來,卓普的體驗店模式也是「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柳華說:「我們對此也進行走訪客戶和市場調研,發現其實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因此,柳華表示在沒有想清楚到底應該怎麼轉型的情況下,也只能先做著山寨品牌手機。

他們其實都很清楚山寨品牌只是「權宜之計」, 柳華苦笑對記者說:「這其實就是在糊弄消費者,因為有些功能根本就達不到。雖然一些精仿1:1的產品可以再外觀設計上和蘋果做得一模一樣的,但是軟件上、體驗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09

上海瘋台味雞排 禽流感掀淘汰賽

2013-05-27  TCW
 
 

 

四月以來,上海傳出H7N9型禽流感病毒,近日雖然未再新增病例,疫情似乎已獲得控制,但受創最深的,卻是小吃雞排業!據當地業者指出,自從傳出禽流感疫情以來,賣雞排的,最慘的大約掉了八成業績。

過去,在上海為了買一份雞排,排隊等半個小時以上是常有的事,而現在,店家卻是半小時等不到一位客人上門。延燒兩年多的雞排熱,被這股禽流感疫情一把澆息。才剛在上海盛行的雞排,會不會成為有史以來最短命的台灣小吃?

在台已有四十年歷史的繼光香香雞,董事長黃宏康二○一○年到上海市場考察,發現當地市場已經能夠接受人民幣十元到十五元的非正餐點心價位,外帶食物的消費習慣也逐漸成熟,認為是進入市場的時機,於是在二○一一年四月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市。

當年,雞排超紅》從一家到破千家,不到三年

「當時整個上海大概不到一百家,現在已經有上千家!」黃宏康說。這當中有台灣品牌進軍中國,也有台商創業,另外還有一大部分,是當地業者「山寨」台灣口味,搶占市場。

例如,來自於台中逢甲夜市的超級雞車,二○一○年才進軍上海,目前在上海已開出六十家店,是台商在上海店數最多的品牌,而且全為直營門市。見市場大好,甚至連台商電子業、筆電塑膠機殼的全球第二大供應商都捧著錢投資,還說「賣雞排比賣機殼好賺!」

另外,如原本在中國做火鍋的台商,也成立「雞排超人」賣雞排,現在在上海有二十三家店,廣東八十多家,整個中國達兩百家店。總經理盧建中說,市場的需求大於供給,幾乎只要開店,就是排隊,最好的時候一天可以做到超過人民幣兩萬元的營業額。

這股雞排熱還向產業上游延燒,就連專門生產雞肉的供應商大成集團,也在去年成立「歐麥雞」品牌(現已更名為歐麥吉),不惜和下游廠商一起競爭。

現在,標榜台灣口味的雞排連鎖品牌,比上一波來自台灣流行的珍珠奶茶還要多,發展速度也比當年的外帶飲料店快上好幾倍,一條不到五百公尺的街上,甚至開出三、四家雞排店在競爭。

到底,為何此時這項台灣平民小吃,會在飄洋過海到了中國上海之後,一瞬間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

曾經,雞排店遍地》沒門檻,「就只是炸而已」

「和開放陸客觀光有很大的關係!」黃宏康說,許多陸客來台旅遊幾乎必逛各大夜市,在夜市吃到雞排之後,回到中國就會想再吃,或是透過口碑,傳播開來。這就如同,前幾年上海的茶餐廳非常火,原因正是因為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到香港自由行,人們認識了茶餐廳的文化,回到中國以後,自然對茶餐廳就有更大的接受度。

比起茶餐廳,開雞排店成本少得多。一家店只要十平方米就開得起來,有些小店甚至再和人分租,店面只有一張桌面約一百二十公分寬的,也可以做。再加上,雞排店易於發展加盟模式,有些品牌甚至只要人民幣五千元不到,就可加盟。即使不加盟,個體戶想自己做生意,在上海要找肉品供應商,比比皆是,其他的原物料採購也不難,甚至有人在網路上「招生」,教授雞排的製作方法。

而且,其技術門檻也不高。經營CoCo都可茶飲品牌的億可國際總經理林家振說,飲料店的各種原物料眾多,但雞排的原料單一。比起一家店內五、六十種飲料都有不同的調配方法,雞排「就只是要炸而已。」盧建中也說,「就算多炸個幾秒,其實也沒差。」

這些原因都讓雞排店開展比許多小吃門檻更低。所以,幾年前流行的泡沫紅茶、珍珠奶茶,都沒有這次的「雞排炫風」來得快又猛。

而推波助瀾的,則是山寨。一個明顯的例子,在台灣正宗的豪大大雞排去年八月進軍上海之前,當地取名為「豪大大雞排」的山寨版店面,至少就有兩、三百家以上,逼得創始人王慶隆只得特地更名為「正豪大大雞排」經營。

「不管是正宗台灣口味,還是山寨的,大家共同拓展,把市場的base(規模)拉大!」黃宏康分析。

如今,小店撐不住》租金高加疫情,雪上加霜

不過,因為進入市場者眾,競爭激烈之下,去年開始,較不具競爭力的店鋪陸續關閉,一些品牌也慢慢在市場中消失。

尤其,加上上海「店面租金、人事成本、原物料」的三高問題,更讓一開始因為市場空白,「隨便做都有人排隊」的小店,如今再也難以經營下去。業者估計,近一年來,上海雞排店至少倒掉一、兩成以上。

這次禽流感就像最後一根稻草,把原本競爭力不強、還在苦撐的店鋪一次打垮,「因為租金很高,很多小店一個月沒營收就撐不下去,」王慶隆說。

禽流感正好為過熱的市場帶來一場淘汰賽,接下來會有一輪洗牌效應,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指出,像是加盟門檻低、主要靠著加盟費的收取和販賣原物料經營的總部,在過去或許不需要有很強的運營管理能力也能夠賺錢,未來都將面臨經營危機。「只有具核心競爭力的品牌,能夠生存。」

「以前即使是不怎麼樣的店,只要開在旁邊,還是會share(分)掉一些市占率,這些店會逐漸消失,以後是正規軍的戰爭!」黃宏康樂觀的說。

超級雞車總經理劉興穎也說,禽流感之後,雞排業的生態結構將會改變,有系統、品牌、產品多元,才有優勢。雞排大戰,這才要開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56

中國清潔能源業面臨創紀錄償債高峰 企業陷入生死淘汰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805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業今年到期債券規模合計77億美元,創最高紀錄。清潔能源企業面臨適者生存的激烈淘汰賽。有的龍頭企業業績優異,前景得到市場肯定。有的企業每況愈下,面臨違約風險甚至瀕臨破產。中國規模最大的風電技術設備研發及制造企業新疆金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調了盈利預期,公司債券收益率隨之下降。由於環境汙染推動了太陽能板的需求,天合光能的股價去年翻了三倍。而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已經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曾位居全球第二的太陽能矽晶片生產商賽維LDK本月通過債券延期14天償付的協議,延至本月27日到期的債券面臨第二次海外債券違約。本月21日,發行利率為10%的賽維LDK債券跌至27元,該債券發行價為100元。上海超日太陽能有限公司去年險些無法支付利息,今年3月又要償付到期債券8.98億元。國泰君安分析師Xu Hanfei預計,超日2017年到期的債券可能違約。Xu Hanfei認為,超日違約的可能性高,因為這家公司目前虧損,所以更難以得到銀行貸款支付利息。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駐香港分析師Charles Yonts認為:較弱小的企業會被淘汰。政府會選出贏家,可能強迫他們接收其他企業的資產。彭博報道認為,一些太陽能與風能發電企業的衰落正在考驗李克強總理的決心。他需要進行整頓,放慢國內累積債務的速度。去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首份資產負債表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債務規模已達到111.6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15%。本月上旬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明確否認了中國光伏企業將發展重心轉回國內的策略:國際市場仍然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不可能因為雙反就放棄,目前我們的份額還是有很大優勢的。高紀凡總結整個光伏行業的發展軌跡稱,從1997年起到2004年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在2010年發展到了頂峰。2011年到2017年將進入行業的調整、整合和再發展的階段。他說:光伏產能一般是七年一個小周期,估計到2017年,國內三至五家的光伏企業將占80%的市場份額。從2011年開始,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上開始接連受到來自歐美的猛烈的反傾銷與反補貼(雙反)調查,很多光伏企業因為不再擁有價格優勢而逐漸退出了歐盟市場。這場戰役到現在仍沒有結束。今年1月23日,美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本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初裁,初步認定美國國內產業因進口中國晶體矽光伏產品而遭受實質損害。這一初裁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展開雙反調查,預計將於3月和6月分別作出反補貼與反傾銷調查的初裁。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美方目的在於全面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出口晶矽光伏產品。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發布的全球新能源投資趨勢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和節能技術的投資額相較2012年下降了11%,而這已經是自2012年下滑10%以來的第二次下降,中國是十年來第一次同比下降。2012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投資額較上年增加20%,主要歸功於太陽能光伏項目吸引了312億美元的新投資,較2011年飆升80%。2013年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為613億美元,較2012年的638億美元下滑3.8%。彭博報告指出:中國政府決意通過創建龐大的國內市場來扶持國內太陽能制造產業。太陽能投資的增加也彌補了上年風電投資額的12%跌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89

中國清潔能源業面臨創紀錄償債高峰 企業陷入生死淘汰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805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業今年到期債券規模合計77億美元,創最高紀錄。清潔能源企業面臨適者生存的激烈淘汰賽。有的龍頭企業業績優異,前景得到市場肯定。有的企業每況愈下,面臨違約風險甚至瀕臨破產。中國規模最大的風電技術設備研發及制造企業新疆金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調了盈利預期,公司債券收益率隨之下降。由於環境汙染推動了太陽能板的需求,天合光能的股價去年翻了三倍。而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已經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曾位居全球第二的太陽能矽晶片生產商賽維LDK本月通過債券延期14天償付的協議,延至本月27日到期的債券面臨第二次海外債券違約。本月21日,發行利率為10%的賽維LDK債券跌至27元,該債券發行價為100元。上海超日太陽能有限公司去年險些無法支付利息,今年3月又要償付到期債券8.98億元。國泰君安分析師Xu Hanfei預計,超日2017年到期的債券可能違約。Xu Hanfei認為,超日違約的可能性高,因為這家公司目前虧損,所以更難以得到銀行貸款支付利息。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駐香港分析師Charles Yonts認為:較弱小的企業會被淘汰。政府會選出贏家,可能強迫他們接收其他企業的資產。彭博報道認為,一些太陽能與風能發電企業的衰落正在考驗李克強總理的決心。他需要進行整頓,放慢國內累積債務的速度。去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首份資產負債表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債務規模已達到111.6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15%。本月上旬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明確否認了中國光伏企業將發展重心轉回國內的策略:國際市場仍然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不可能因為雙反就放棄,目前我們的份額還是有很大優勢的。高紀凡總結整個光伏行業的發展軌跡稱,從1997年起到2004年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在2010年發展到了頂峰。2011年到2017年將進入行業的調整、整合和再發展的階段。他說:光伏產能一般是七年一個小周期,估計到2017年,國內三至五家的光伏企業將占80%的市場份額。從2011年開始,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上開始接連受到來自歐美的猛烈的反傾銷與反補貼(雙反)調查,很多光伏企業因為不再擁有價格優勢而逐漸退出了歐盟市場。這場戰役到現在仍沒有結束。今年1月23日,美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本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初裁,初步認定美國國內產業因進口中國晶體矽光伏產品而遭受實質損害。這一初裁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展開雙反調查,預計將於3月和6月分別作出反補貼與反傾銷調查的初裁。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美方目的在於全面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出口晶矽光伏產品。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發布的全球新能源投資趨勢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和節能技術的投資額相較2012年下降了11%,而這已經是自2012年下滑10%以來的第二次下降,中國是十年來第一次同比下降。2012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投資額較上年增加20%,主要歸功於太陽能光伏項目吸引了312億美元的新投資,較2011年飆升80%。2013年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為613億美元,較2012年的638億美元下滑3.8%。彭博報告指出:中國政府決意通過創建龐大的國內市場來扶持國內太陽能制造產業。太陽能投資的增加也彌補了上年風電投資額的12%跌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77

百度插手上門推拿,行業打響淘汰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2/151498.shtml

上門推拿剛剛興起之際,很多人認為這個不太可能實現,場景限制、安全風險等因素將制約上門推拿的發展,即便是一些傳統的線下按摩足療從業者也贊同這個觀點。然而上門推拿發展到今天,卻已經得到了眾多用戶的逐漸認可與接受,正應了那句話:市場是需要教育的!

日前,劉曠從百度內部了解到的獨家消息:在O2O領域動作頻頻的互聯網巨頭百度突然又悄悄進軍上門推拿,這對於整個上門推拿行業來說可謂是地震般的事件。百度獨家與上門推拿平臺宜生到家達成戰略合作,百度將為宜生到家提供包括搜索、首頁BANNER、百度搜索唯一答案、百度PUSH等多種優質資源獨家支持。此前,上門推拿行業就已經經歷了第一輪資格賽,很多中小創業團隊沒能獲取進入下一場戰爭的資格,此次百度插手上門推拿定然會加速整個行業新一輪的洗牌,淘汰賽也正式打響。

第一輪:資格賽

上門推拿在蓬勃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了近百家O2O平臺,不過這當中做得好的並不多,很多平臺在上線沒過多久就宣布倒閉,並默默出局,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小的平臺被一些大的平臺收購。其中推推邦、松明屋、點秋香、熊貓家、美美雅先後被功夫熊收購,而SPA Home被華佗駕到並購。為什麽第一輪洗牌會有如此眾多的上門推拿生存不下去呢?劉曠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當然還是跟平臺自身運營相關。很多平臺都是來自於互聯網的創業小團隊,他們對於上門推拿並不是非常了解,只是為了想抓住這一股風而已,就匆匆上陣。上門推拿更重要的還是體現在上門服務的技師水平,如果這個最核心的做不好最終得不到消費者認可,平臺也就難以繼續發展壯大。在這些上門推拿的創業團隊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於足療按摩傳統行業的從業者,但是這類創業者對於互聯網的運營卻不懂,以至於平臺上線了卻並沒有接到什麽單子,只是空有一個平臺,沒有客戶來源。缺乏互聯網運作思維對於這類傳統行業的創業者們來說也是一大短板。

其次,上門推拿這個行業的準入門檻非常低,一大波創業者湧入到這個行業,所有的服務模式卻完全一樣,這就導致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同質化競爭惡劣。而對於那些前期實力並不是太強又沒有拿到風投的創業團隊來說,自然在第一輪競爭中拼不過其他平臺。可是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已經逐漸被培養成為了這麽一種習慣:哪個平臺開始補貼我就去哪個平臺消費。價格補貼戰成為平臺互相擠壓的主要競爭策略,競爭就是這樣,很多時候拼得就是資本實力。而很多平臺為了繼續占領市場和用戶,就不得不繼續燒錢補貼,這就導致一些資金實力不夠強的平臺開始難以生存下去。

其三,不管是對於一些初創團隊還是對於行業比較大的一些上門推拿平臺來說,技師資源緊張是他們遇到的一個比較嚴重的障礙。尤其是技師水平質量的參差不齊,一些上門推拿平臺為了加快市場的擴張,嚴重縮短技師的培訓時間,技師匆忙上崗造成了平臺的服務質量不合格,導致用戶流失。此外,一些傳統線下實力比較強大的足療按摩連鎖店比如富僑足道推出了宜生到家,並全面借助線下資源向線上發起攻擊,傳統線下實體連鎖行業進入到上門推拿這個市場,對於一些實力比較弱小的創業者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沖擊。

最後,整個資本市場對於上門推拿市場都開始降溫,盡管上門推拿是一個消費頻次相對還比較高的領域,但是無數的平臺倒閉讓資本市場變得開始冷靜和謹慎起來。未來資本市場更願意繼續投資一些綜合實力等優勢都相對比較強的平臺,對於初創平臺的投資也就越來越少。

經過第一輪資格賽的競爭,整個上門推拿領域也只有功夫熊、點到、點妙手、熊貓拿拿、宜生到家、推推熊、華佗駕到等少數平臺存活了下來,並且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其他有的倒閉、有的被收購,都已經與上門推拿擦肩而過。

第二輪:淘汰賽

隨著巨頭們的逐漸介入,第二輪的淘汰賽也已經開始打響。如果說第一輪資格賽拼的更多的是線下服務,那麽第二輪淘汰賽更多拼的則是資本。

點到於去年10月獲得了來自高榕資本合夥人張震、58同城CEO姚勁波等人的千萬元天使輪投資,同時於今年4月份獲得了由58到家和盈動投資領投的500萬美金,並接入了58到家平臺,由58到家給予點到導流。點到背後是58到家,58到家背後是騰訊,不得不說點到攀上了一位好幹爺爺。

而宜生到家則找到了一位好幹爹——百度,百度此番與宜生到家獨家合作,就是看中了宜生到家龐大的線下服務和供應端能力,CEO於飛除了有十幾年的傳統按摩領域的從業經驗,同時也有著豐富的互聯網從業經驗,宜生到家目前擁有600多名高質量的推拿師,並且在全國擁有800多家線下門店,推拿師資源是其他平臺難以PK的。

此外,百度還看中了宜生到家在發展規劃中,要以按摩平臺為突破口,升級為健康管理平臺,更廣泛地深入到大健康產業中的能力和實力,宜生到家對大健康產業的理念,也非常契合百度染指大健康、引領生活服務類領域的戰略意圖。

那麽與點到、宜生到家同為第一梯隊的功夫熊就開始著急了,功夫熊去年下半年成立,成立2個月後就拿到了險峰華興等投資機構的數百萬元天使投資,隨後1個月內便再次獲得了祥峰投資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正是這兩輪快速的融資讓功夫熊迅速跑到了上門推拿的前面,並開始瘋狂擴張和收購。從2015年5月到7月,功夫熊通過四輪投資連續收購了推推邦、松明屋、點秋香、熊貓家和美美雅五家上門推拿平臺,這幾輪並購讓功夫熊賬面上的資金變得緊張起來。

那麽,功夫熊會不會趁此機會攀上阿里巴巴呢?這個還真不好說。只想說的是,上門推拿隨著巨頭們的介入,新一輪洗牌即將開啟,最終格局也很快將確定下來。對於第一輪資格賽和第二輪淘汰賽,劉曠有以下幾點思考與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點思考:並購思考

對於整個上門推拿行業來說,功夫熊在短短的2個多月的時間里完成對5家上門推拿平臺的收購,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屬於一個比較獨特的現象。因為,很少有一家創業公司在創業初期會去如此大手筆的進行收購。對於功夫熊的並購,劉曠有以下四點思考。

第一,從平臺的發展來看,收購其他的平臺就意味著要進行資源整合,可是功夫熊所收購的幾家上門推拿平臺業務大都跟自身平臺業務重合,對於功夫熊的業務補充並沒有多大的幫助。而且如果想要拓展品類,功夫熊大可在自身平臺的基礎之上進行拓展,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平臺的APP和微信公眾號的用戶很難整合到功夫熊的平臺上來。

第二,功夫熊的這種收購策略有人認為是為了消滅競爭對手,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只能說明功夫熊在戰略上犯了嚴重的錯誤。如果功夫熊收購這幾家平臺就能稱霸整個上門推拿市場,那劉曠覺得功夫熊這種收購倒是非常可取,但是功夫熊收購的卻只是幾個創業團隊,收購了他們功夫熊還面臨著點到、宜生到家等實力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功夫熊此舉與其說是在幫助自己消滅競爭對手,不如說是幫助競爭對手消滅了競爭對手,還損耗了一大筆資金。

第三,也有的人認為功夫熊此舉是要挖人才。但是挖人才有必要一定要花大價錢來收購整個平臺嗎?等著這些創業平臺倒閉再把他們的人才一個個挖過來不是順手推舟的事情?而且不同公司的團隊文化都不一樣,對於團隊的整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四,還有的人認為功夫熊是想賺足夠的眼球,但是劉曠認為花這麽大的價錢來打個廣告實在是不太劃算。難道是想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肌肉?踏踏實實做好服務、做好運營不是更好麽?

第二點思考:燒錢思考

其實說到燒錢,甚至可以這麽說,眼下哪一個O2O不是處於燒錢階段?即便是從團購起家的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他們到今天仍然還是處於燒錢階段,並沒有真正實現盈利。嘀嘀和快的之間的燒錢大戰可謂是業內燒錢論倡導者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典型案例。而上門推拿的補貼燒錢戰也可謂是此起彼伏,對於這種燒錢業內存在兩種不同看法。

正方:培養用戶論。支持上門推拿燒錢者認為,上門推拿因為上門效率低、安全隱患、場景限制、女技師接單可能面臨性騷擾等問題,嚴重阻礙了上門推拿的普及。這個時候就需要依靠燒錢補貼來培養用戶,通過這種方式來養成用戶享受上門推拿的習慣。

反方:盲目燒錢論。反對燒錢論的用戶則認為有些平臺燒錢是一種盲目燒錢,為了瘋狂搶奪市場而通過補貼來吸引用戶。但是用戶往往都是補貼在哪里用戶就跑到哪里,反對燒錢者認為通過補貼燒錢不可能培養出忠誠穩定的用戶,盲目燒錢最後只會導致平臺資金緊張,最終面臨資金鏈斷缺危險。

劉曠認為:這兩種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市場在前期的確需要教育,同時在競爭後期也必須要通過燒錢來搶奪用戶,最終將競爭對手擊垮,但是也不可否認有很多創業平臺就是因為盲目燒錢而最終只能選擇退出戰場。但是不管是燒錢還是不燒錢,對於上門推拿的平臺來說,有一點必須要做好:那就是要先打好服務基礎,這個是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只有把線下服務做好、技師水平練好、團隊搭建好,才有可能通過燒錢真正贏得市場。

第三點思考:巨頭入局思考

我們從打車、專車以及拼車這幾個汽車O2O領域就可以看出,O2O的最終大戰仍然都是巨頭之爭。嘀嘀背後是騰訊,快的背後是阿里,最終兩家合並與Uber對抗,而Uber在中國的背後卻是百度。拼車也同樣如此,百度通過連續收購天天用車、51用車最終與嘀嘀快的一較高下。而今天的上門推拿隨著巨頭的相繼介入,似乎又在上演重複的歷史。劉曠認為,巨頭介入上門推拿,將可能會帶來以下幾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上門推拿經歷了前期的市場教育、技師服務培訓及團隊建設等階段,之後將會進入流量入口之爭。流量入口對於這些上門推拿平臺至關重要,尤其是移動端。宜生到家靠上百度,未來將得到手機百度甚至百度地圖以及百度糯米的支持,其入口優勢自然不用說。而點到依靠58到家,其流量入口優勢也同樣明顯。其他功夫熊、熊貓拿拿定然也會發狂一般去尋找強大入口作支撐,美團、大眾點評、支付寶、微信等估計早已成為他們心中的目標。

第二個趨勢:如果說上門推拿前期的燒錢大戰是在培育用戶、教育市場,那麽隨著巨頭的介入,上門推拿接下來將會真正進入到可怕的燒錢大戰。沒有靠上巨頭或者沒有拿到巨額風投的平臺,僅僅依靠天使或者A輪融資將很難在這場大戰中獲勝。

第三個趨勢:上門推拿最終仍然是幾個巨頭們的鬥爭,當他們把其他平臺都擠垮的時候,最後巨頭之間你吃不掉我也吃不掉你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出現市場排名前兩名的上門推拿平臺出現合並情況,最終給我們重演一出嘀嘀快的合並史。

總體看來,上門推拿經歷了第一輪的資格賽之後,第二輪的淘汰賽隨著巨頭的介入已經打響。相信在不久的時間里,還會有更多的上門推拿相繼倒下,最終剩下幾家平臺奮力廝殺。

本文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623

秒拍母公司E輪融資5億美元 火拼融資背後的直播淘汰賽

早拿錢好過冬的當下,直播平臺融資的消息接踵而來。

旗下擁有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的一下科技今天確認完成5億美元E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新浪微博、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MG”)旗下產業投資基金、光控-分眾新產業投資基金、微影時代、鳳凰投資、尚珹資本、樂逗、Axiom Asia等。

一周前,直播平臺龍珠直播宣布獲得來自蘇寧集團旗下的聚力傳媒超過20億元的資金。

兩個月前,有消息爆料稱熊貓TV完成了6.5億元的A輪融資,估值為24億元,本輪融資由樂視領投,金額約3.6億元。但這一筆融資並沒有得到熊貓TV的證實。

今年8月,鬥魚直播宣布完成C輪15億人民幣融資,本輪融資由鳳凰投資與騰訊領投,深創投、國家中小企業基金、紅土成長等跟投。事實上,今年3月,鬥魚還宣布獲得1億美元(約合6.7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2016年1月,映客獲得昆侖萬維領投的8000萬人民幣投資,以此計算,2015年5月正式上線的映客也在半年完成了三次融資。

直播紅利期即將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宣布這次E輪融資之前,一下科技在去年11月完成了由新浪微博領投,紅杉資本、韓國YG娛樂等跟投的2億美元D輪融資。

其中,新浪微博從2013年的B輪投資開始,已經連續四輪領投一下科技。同時,雙方表態在短視頻和移動直播領域展開的深入全面合作,共同打造的“移動短視頻領域最大力量的生態聯合體”。

而各家直播平臺牟足勁快速的背後是直播市場轉瞬即逝的紅利期。

花椒直播副總裁郭鶴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政府開始重視直播行業,資本市場開始收緊,半年之後直播熱退潮會開始顯現。“到時候到底穿沒穿“褲衩”就知道了。那個時間點錢是第一位,沒有錢那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

對此,龍珠CEO陳琦棟也表示現在決定一個直播平臺的主要是錢。“有錢可以買主播,買內容,做推廣。但未來決定直播市場格局的是資源,特別是內容資源,而錢僅僅是入場的門檻的而已。”

“直播只是一個技術,就是因為技術門檻的降低帶來的這樣一個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所謂直播行業是不是存在其實都打一個問號,可能更多的它跟不同的領域結合可能有不同的化學反應出來,大家可能會根據自己優勢的不同,最終選擇不一樣的路徑。當然現在可能產品看起來是類似的,但是我覺得可能半年、一年以後,可能就會很不同。”陌陌副總裁賈維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這樣解釋道。

直播集體試水商業化

對於這一次的融資,一下科技創始人兼CEO韓坤表示目前,中國移動視頻的行業生態仍然需要完善,在短視頻方面,優質內容數量仍然不夠,影響力還有待提升,創作者的規模還不夠大,仍需要更多扶持;在直播方面,手機直播的模式還有更多可能性需要去探索,更多優秀的主播需要被發現和培養;在商業模式方面,短視頻的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2017年,我們將投入更大的資源,來激發整個移動視頻的活力,我們要拿出10億人民幣,來做短視頻領域的投資布局、用戶分成和內容引進,全力扶持中國的移動視頻創作者。”韓坤解釋道。

而這背後是各家直播平臺在直播內容上的競爭。畢竟有了錢才能買更多的內容和更多的服務、主播。但買更多的內容意味著說要承擔更高的成本,同樣也可能獲得更大的回報,而更多的內容投入可以將直播平臺各家的差距逐步拉開。

不過,在大多數直播平臺還在依靠燒錢來維持的時候,陌陌已經成功讓直播成為拉動業績的主力。陌陌前幾天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凈營收為1.57億美元,同比增長319%。其中直播服務的業績表現突出,占了總營收的69.17%。而在陌陌單獨公開直播收入的前兩季的占比分別為30.65%和58.48%。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對於大多數直播平臺而言,直播依然是個燒錢的存在,但是各家的商業化嘗試已經在緊鑼密鼓的執行當中。

按照映客方面提供的數據,作為天貓“雙11”移動直播領域唯一戰略合作夥伴映客,在映客的平臺上,共有3.6億人次觀看了天貓“雙11”相關直播,近5000萬個天貓專屬虛擬禮物“買買買”被送出。

從站內活動影響力看,在為天貓“雙11”量身定制的活動“最紅主播”評選中,映客平臺在11月1日至9日期間,超十萬名主播報名參賽、觀看主播大賽人次高達3.5億,創造了站內活動新峰值。從導流效果看,主播房間內超3000萬人次搶天貓紅包,其中有超400萬個天貓紅包被搶光,為“直播+電商”提供了新思路。

而一下科技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美的空調7-14全民家電日”在京東現場用一直播直播了兩個小時 。剛到1小時,京東當天的空調銷售額已經全部完成,2小時,其銷售額已經超出去年“雙11”兩倍以上。

此外,一直播此前聯系和某橄欖油品牌合作,聯合分眾傳媒邀請了沙溢、胡可夫婦和陸毅、鮑蕾夫婦進行了一場特別的直播,將明星和粉絲、線上和線下進行有效的聯接,總計收獲了6000多萬粉絲的互動,並贏得了今年topmarking.金觸點的年度經典營銷案例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1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