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價值投資者邱國鷺觀點:為什麼投資大師對科技股很謹慎?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475612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美國的科技股過去50年表現如此優異,但是長期業績領先的投資大家們,從巴菲特、芒格、索羅斯、彼得·林奇、鄧普頓、安東尼·波頓、約翰·涅夫到格蘭桑,卻都對科技股抱有長期的謹慎態度?而那些熱衷於投資科技股的基金經理們,雖然在數年間各領風騷,卻鮮有持續二三十年業績突出者,原因有三。

第一,科技進步內在的突變性決定了科技股投資人業績內在的不可延續性。

從PC時代的微軟、英特爾,到互聯網1.0時代的雅虎、美國在線,再到互聯網2.0時代的MySpace、臉書、推特,從功能機時代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到智能機時代的蘋果、三星,每一次貌似漫不經心的技術更替,都有可能演變成改朝換代的顛覆性飛躍,讓原有的行業領先者一夜之間發現護城河被夷為平地,或者進攻者已經繞過舊城在別的地方建起一座更大更輝煌的新城了。

絕大多數投資者很難在每一次的技術變遷中都跟上節奏,而技術更替的殘酷性又決定了一次錯判就有可能導致毀滅性的投資後果。

第二,科學技術是不斷變化的,蒸汽機、汽車、飛機、電話、收音機、電視、計算機、手機,每一個年代都有劃時代的新技術,但是喜新厭舊、貪婪恐懼的人性卻是不變的。

新技術肯定是好事情,誰都想要;想要的人太多了,估值就過高了。過高的估值往往透支了任何新技術未來可能產生的收益,過高的期望最後總是以過多的失望告終。

第三,雖然新技術的前景廣闊,初期的行業格局卻非常散亂,百舸爭流,絕大多數投資人很難在事前判斷出誰是最終贏家。一旦不能押對贏家,行業發展再好也沒有意義。

電子商務如今如日中天,但對於15年前買了eToys、WebWagon那些後來破產了的電商企業的投資人來說,又有什麽意義呢?

矽谷曾經有過統計,在風險投資的1000個項目中,扣除最成功的8家,其他的992家總體上是不賺錢的,而這8家則是成百倍上千倍的暴利,也就因而成為報紙的頭條。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到能夠掩蓋背後的巨大風險和沿途無數的屍首。

然而,無數人還是在70倍估值的科技股中尋找著十倍股、期望著一夜暴富。

其實,對於科技股,需要從一種“狗年”的角度去看。狗年是什麽意思?三歲的狗就相當於三十歲的人,一個兩歲的互聯網企業就相當於一個二十歲的傳統行業。

比如移動互聯網這個行業還很新,但仔細看里面的細分行業,不管是搜索、導航、殺毒、電商、軟件分發、社交平臺、遊戲平臺等,其實很多領域的前三名,都已經若隱若現地看清楚了。

而A股爆炒的許多公司都在行業的前四名之外,在這種贏家通吃的行業里,第四名以外的公司其實沒有多少價值。成長的故事被一次又一次的季報證偽後,這些股票又開始玩資產註入、並購、重組的遊戲,依然追隨者眾多,令人感嘆。

現在的估值跟未來的成長性,哪一個更重要?當然是成長性更重要,但未來的成長性是不確定的、難把握的,而現在的估值則是確定的、可把握的。未來確實很重要,但絕大多數人是把握不了的。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投資必須把握你能把握的東西。所以對多數人而言,也許更應該買入那些相對於目前的資產、現金流、盈利能力被嚴重低估的股票。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發揮自己的優勢,買便宜的好公司,註意安全邊際,逆向思維,人棄我取。

這些貌似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其實也是投資中最本質的東西。

本文摘自邱國鷺新書《投資中最簡單的事》,作者系前南方基金投資總監和投委會主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67

巴菲特:壞消息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664096

來源:新浪財經
  在美國這輪牛市奇跡般地持續5年之後,標普500從2009年的666點倍增至2014年10月的近2000點,於是許多股市觀察者認為美國股市將在今年轉漲為跌。當然不乏一些引起投資者和交易員拋售股票的壞消息。

  股市專家Ed Yardeni稱:“僅今年,能引起市場恐慌的事件就有很長一大串:1月23日,新興市場的小型危機”;2月28日爆發的克里米亞事件;3月19日的耶倫加息恐慌;4月3日動能股票(momentum stocks)的暴跌;6月10日ISIS入侵伊拉克;7月10日葡萄的銀行引起的恐慌;7月17日馬航飛機被擊落事件;7月29日制裁俄羅斯;9月30日全球增長下滑和埃博拉恐慌,而且今年還沒有結束。”

  看完Yardeni列出的壞消息清單,讓人想起巴菲特2008年10月金融危機最黑暗的日子里些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發表在紐約時報上。下面是其摘要:

  “回顧下面一小段歷史:大蕭條時期,道指在1932年7月8日觸底。而且經濟狀況還在繼續惡化,直到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1933年3月走馬上任。羅斯福就職時股市已經上漲30%。我們再回想一下二戰前期,美國在歐洲和太平地區的境遇都很糟糕。道指在1942年4月觸底,之後盟軍時來運轉,道指也開始拉升。上世紀80年代早期是買股票的好時候,那時通脹肆虐經濟不振。簡而言之,壞消息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因為壞消息能讓你用較低的價格買到美國的財富。”

  “長期來看,股市的消息是好的。20世紀美國遭受了2次世界大戰和其他給美國造成創傷開支巨大的軍事沖突,另外還有大蕭條、大約12次的衰退和金融恐慌、石油危機、流感瘟疫、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然而道指卻從66點漲到11497點(註:2014年10月30日,道指已上漲到17195.42點)。”

  始料未及的悲劇和災難只是生活和投資的一部分,但這並不意味著股市明天亦或者後天不再崩潰。所有這些都意味著,投資者應該保持榮辱不驚的心態,無論是面對股價大漲還是可怕的壞消息。

  總之,應該牢記的是,股市是一個預先反應機制(discounting mechanism),這意味著股市的許多價值來源於對未來的預期,而非當前的新聞消息。(明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478

一圖詳解阿里巴巴三季度財報&全文剖析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746132

美股IPO
阿里巴巴集團(紐交所證券代碼:BABA)今日發布財報。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營收168.28億元,同比增53.7%;凈利30.30億元,較上季下降76%,較上年同期下滑38.6%。

阿里集團上季凈利124億元,這個季度明顯下降,原因在於,上季計入所持股東權益62.51億凈增長,這項權益與集團分階段收購UCWeb和OneTouch交易有關,不具有可持續性。

阿里巴巴集團這個季度業績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支出30.10億元用以對員工進行激勵。上述費用占阿里巴巴集團當季總收入的17.9%,較上年同期的8.64億同比增加248.4%。

阿里集團Q3營收168.29億元 同比增54%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營收為168.29億元(約合27.4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09.50億元增長53.7%。營收的同比增長,主要受中國商業零售業務持續快速增長的推動。

阿里集團Q3國內營收127.69億元 占比75.9%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來自於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127.69億元(約合20.80億美元),占據總營收的75.9%,較上年同期的86.45億元增長47.7%。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同比增長,主要受在線營銷服務營收和傭金營收的增長推動。中國零售市場交易總額同比了48.7%,主要受活躍買家數量增長52.0%的推動。

阿里集團Q3GMV達5556億元 移動端占比35.8%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交易總額5556.66億元(約905.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7%。移動交易總額為1990.54億元(約324.30億美元),占比達35.8%。這一比例較2013年同期提升了21個百分點,比2014年第二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移動月活躍用戶為2.17億人,高於上一財季的1.88億人,高於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9100萬人。

阿里集團Q3成本55.96億 占營收33.3%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營收成本為55.96億元(約合9.12億美元),占據營收的33.3%。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營收成本為30.01億元,占據了營收的27.4%。


阿里集團Q3毛利112.33億元 毛利率66.7%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毛利為112.33億元,較上一季度有小幅增長,毛利率為66.7%,低於上一季度的70.9%,也低於上年同期的72.6%。

阿里集團Q3費用66.88億元 同比增155%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費用為66.88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59%,較上年同期增長155%。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產品開發支出為25.81億元(約合4.21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5.3%。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產品開發支出為11.68億元,占據了營收的10.7%。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銷售與營銷支出為17.49億元(約合2.85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0.4%。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銷售與營銷支出為6.57億元,占據了營收的6.0%。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總務和行政支出為19.60億元(約合3.19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1.7%。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產品開發支出為7.93億元,占據了營收的7.2%。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股權獎勵支出為30.10億元(約合4.90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7.9%,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48.4%。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股權獎勵支出8.64億元,占據營收7.9%。

阿里集團Q3運營利潤43.45億元 運營利潤率25.8%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為43.45億元(約合7.08億美元),占據營收的25.8%,較上年同期下滑17.2%。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為52.48億元,占據了營收的47.9%。

阿里集團Q3凈利30.30億元 同比降38.6%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利息和投資收入為4.68億元(約合76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18億元增長47.2%。利息支出5.21億元(約合85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74億元增長39.3%。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其它收入為3.78億元(約62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3.89億元下滑2.8%。

凈利潤為30.30億元(約4.9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9.37億元下滑38.6%。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1099.11億元(約合179.06億美元),高於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436.32億元。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通過運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為58.65億元(約合9.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5.26億元增長29.6%。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資本支出為33.96億元(約合5.53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11.40億元。的自由現金流為89.38億元(約合14.5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66.83億元增長33.7%。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第二財季用於投資活動的凈現金為325.55億元(約合53.04億美元)。其中投資和收購活動為159.12億元(約合25.92億美元)。

中文財報全文:
阿里巴巴集團(紐交所證券代碼:BABA)周二發布了該公司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2014財年第二財季財報。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第二財季營收為人民幣168.28億元(約合27.4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3.7%;因計入員工激勵計劃成本,阿里巴巴集團第二財季凈利潤為人民幣30.30億元 (約合4.9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38.6%。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陸兆禧表示,“我們發布了業績強勁增長的一季財報,主要運營數據均出現了顯著增長。我們的業務繼續表 現出色。我們的財務數據,反映出自身生態體系的實力,以及公司可持續增長的堅實基礎。在我們的中國零售市場,商品交易總量在第二財季同比增長了49%,年活躍買家同比增長了52%。我們在移動業務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9月份移動商務應用月活躍用戶達到2.17億人。在截至2014年9月末的12個月中,移動交易總額達到950億美元。我們還被移動業務貨幣化能力的不斷改進所鼓舞。”

第二財季主要業績:

--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交易總額為人民幣5556.66億元(約合905.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7%。

--移動交易總額為人民幣1990.54億元(約合324.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7%。

--在中國零售市場的年活躍買家為3.07億人,高於上一財年末的2.79億人,高於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2.02億人。

--移動月活躍用戶為2.17億人,高於上一財季的1.88億人,高於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9100萬人。

--營收為人民幣168.29億元(約合27.4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3.7%。

--運營利潤為人民幣43.45億元(約合7.0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2.49億元下滑17.2%。

--凈利潤為人民幣30.30億元(約合4.9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9.37億元下滑38.6%。該數據計入了阿里巴巴集團對員工進行的激勵計劃所涉及的30.10億元人民幣成本。

--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阿里巴巴集團第二財季凈利潤為人民幣68.08億元(約合11.0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8.93億元增長15.5%。該數據低於湯森路透21位分析師11.7億美元的平均預期。

--每股美國存托憑證攤薄收益為人民幣1.24元(約合0.20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13元下滑41.8%。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阿里巴巴集團第二財季每股美國存托憑證攤薄收益為人民幣2.79元(約合0.45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55元增長9.4%。

第二財季業績分析:

營收為人民幣168.29億元(約合27.4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09.50億元增長53.7%。營收的同比增長,主要受中國商業零售業務持續快速增長的推動。

來自於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127.69億元(約合20.80億美元),占據了總營收的75.9%,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6.45億元增長47.7%。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同比增長,主要受在線營銷服務營收和傭金營收的增長推動。中國零售市場交易總額同比增長了48.7%,主要受活躍買家數量增長52.0%的推動。在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二財季,阿里巴巴集團的貨幣化率(Monetization Rate)維持穩定在2.30%,與上年同期的2.31%基本持平。的移動營收為人民幣37.19億元(約合6.06億美元),占據了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總額的29.1%,高於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19.4%,高於上年同期的3.8%。阿里巴巴集團移動營收的增長,得益於移動交易總額的增長,以及移動貨幣化率提升至1.87%,高於上一財季的1.49%,以及上年同期的0.61%。

來自於中國商業批發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7.90億元(約合1.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68億元增長39.1%。來自於中國商業批發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長,得益於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以及付費用戶平均營收的增長。

來自於國際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4.19億元(約合68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10億元幾乎增長一倍。來自於國際商業零售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長,得益於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

來自於國際商業批發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11.98億元(約合1.9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9.66億元增長24.0%。來自於國際商業批發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長,得益於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

營收成本為人民幣55.96億元(約合9.12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33.3%。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營收成本為人民幣30.01億元,占據了營收的27.4%。

產品開發支出為人民幣25.81億元(約合4.21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5.3%。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產品開發支出為人民幣11.68億元,占據了營收的10.7%。

銷售與營銷支出為人民幣17.49億元(約合2.85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0.4%。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銷售與營銷支出為人民幣6.57億元,占據了營收的6.0%。

總務和行政支出為人民幣19.60億元(約合3.19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1.7%。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產品開發支出為人民幣7.93億元,占據了營收的7.2%。

股權獎勵支出為人民幣30.10億元(約合4.90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7.9%,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48.4%。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股權獎勵支出為人民幣8.64億元,占據了營收的7.9%。

無形資產攤銷為人民幣5.98億元(約合9700萬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900萬元。無形資產攤銷的同比大幅增長,主要與公司的戰略收購相關,其中包括對UC瀏覽器和高德軟件股權的收購。

運營利潤為人民幣43.45億元(約合7.08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25.8%,較上年同期下滑17.2%。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為人民幣52.48億元,占據了營收的47.9%。

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人民幣84.93億元(約合13.84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人民幣65.05億元。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率為50.5%,低於上年同期的59.4%,低於上一財季的54.4%。

利息和投資收入為人民幣4.68億元(約合76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18億元增長47.2%。

利息支出為人民幣5.21億元(約合85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74億元增長39.3%。

其它收入為人民幣3.78億元(約合62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89億元下滑2.8%。

所得稅支出為人民幣13.39億元(約合2.1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6.37億元增長110.2%。的有效稅率為28.7%,高於上年同期的11.4%。

凈利潤為人民幣30.30億元(約合4.9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9.37億元下滑38.6%。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人民幣68.08億元(約合11.0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8.93億元增長15.5%。

每股美國存托憑證攤薄收益為人民幣1.24元(約合0.20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13元下滑41.8%。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每股美國存托憑證攤薄收益為人民幣2.79元(約合0.45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55元增長9.4%。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29.76億元(約合4.8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8.83億元下滑39.1%。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1099.11億元(約合179.06億美元),高於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人民幣436.32億元。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第二財季通過運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為人民幣58.65億元(約合9.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5.26億元增長29.6%。資本支出為人民幣33.96億元(約合5.53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1.40億元。的自由現金流為人民幣89.38億元(約合14.5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66.83億元增長33.7%。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第二財季用於投資活動的凈現金為人民幣325.55億元(約合53.04億美元)。其中投資和收購活動為人民幣159.12億元(約合25.92億美元)。(綜合騰訊科技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58

偷偷放大水、央媽全招了!——3季度貨幣政策報告解讀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809476

海通宏觀姜超、顧瀟嘯、王丹



偷偷放大水、央媽全招了!——3季度貨幣政策報告解讀

看完3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再次被震驚了,居然所有的市場傳言都是真的,為什麽靈通人士總是能先知道消息呢,連細節都一點不差?9月份就赤裸裸的投放了5000億啊,直接相當於一次降準了!完全不差錢的情況下10月份又扔出來2695億,而且都用的是MLF新式武器,意思就是慢慢用不著急還,難怪債券利率降得連他媽都不認識了!

那麽問題來了?為啥米央媽那麽著急,三番五次偷偷放大水呢?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貸款利率還在上升,降低融資成本的任務要打板子了。

有人會說,貨幣政策報告不是說降了嗎,你仔細讀讀:“在相關部門、金融機構的協調配合和共同努力下,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9月末,銀行間市場3年期、7年期AA 級企業債的到期收益率分別為5.78%和6.62%,較上年末下降1.57個和0.84個百分點。9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7%,比上月下降0.12個百分點,比上年12月份下降0.23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33%,比上月下降0.11個百分點;票據融資加權平均利率為5.22%,與上月基本持平。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6%,比上月下降0.05個百分點。”

大家讀報告一定要仔細,不要被字面上的東西給忽悠了。這次貨幣政策報告對利率的描述極其詭異。首先寫的是債券利率大幅下降,這雖然也算是融資成本的一部分,但和貸款比份額實在太小了,以前從來不提,這次居然被放在了首位,原因是後面的東西根本不好意思寫。

大家註意所有描述貸款利率的部分都是和上月相比,問題是貨幣政策報告是每季度出一次,所以理所應當應該和上個季度末相比。所以我們仔細對比了歷史數據以後,發現貸款利率的真實情況如下:3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為6.97%,比2季度的6.96%略有上升。其中一般貸款利率上升7bp至7.33%。房貸利率6.96%比2季末上升3bp。此外,3季度貸款利率上浮比例從69.11%上升至71.26%,反映企業融資條件非但沒有改善,反而還在惡化。

貸款利率上升有啥影響呢?只能說從歷史經驗看,對經濟存在極大的負面影響。由於3季度房貸利率不降反升,導致居民房貸增速從18.4%降至17.5%。而由於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上升,也使得融資總量增速持續回落。地產銷量增速以及融資總量增速是決定經濟走勢的兩個最重要的領先指標,因而其下行意味著未來半年內經濟難以見底。

由此也不難理解為啥從9月份起央媽開始偷偷放大水,原因就在於貸款利率不降反升。怎麽辦呢?我們發現除了傳統的降息降準之外,央媽絞盡腦汁,幾乎把能想到的招都用上了。

從數量政策看,9月創設MLF(中期借貸便利)向銀行提供5000億元流動性,10月通過MLF向銀行提供2695億元流動性。得益於巨量MLF投放貨幣,9月超儲率已經升至2.3%的8個月高點,考慮到11、12月超萬億財政放款在即,預計12月超儲率或升至2.7%,年底前流動性寬松無虞。

此外由於數量寬松政策對降低利率效果不明顯,央行分別於7月、9月和10月三次下調14天正回購操作利率,並且首次承認9月份起已適度下調PSL資金利率。

降低融資成本是央行的首要任務,但目前央行各類創新工具對降低貸款利率收效甚微,下調回購招標利率大幅降低了貨幣市場以及債券市場利率,但對信貸市場貸款利率下降的引導相對緩慢,企業融資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我們判斷15年央行或正式下調存款利率,次數或在兩次以上,以引導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

我們預測15年GDP增速降至7%,CPI降至1.5%,泰勒規則下對應的R007均衡值應在2.5%以下,這意味著目前3%左右的R007仍有50bp以上的下降空間,恰好對應兩次以上降息。判斷未來正回購利率仍將繼續下調。預計央行未來仍會繼續創新工具,比如更長期限的LLF(長期借貸便利)等。

總而言之,感覺只要貸款利率不降,央媽放水就是根本停不下來的節奏啊!

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貸款利率仍高,上浮比例增加。3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為6.97%,比2季度的6.96%略有上升。其中一般貸款利率上升7bp至7.33%,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仍未緩解。票據利率下降29bp至5.22%有所回落。而房貸利率6.96%比2季末上升3bp。從貸款利率浮動情況看,3季度利率下浮貸款比例從9.32%降至8.31%,基準利率比例從21.57%降至20.43%,而利率上浮比例從69.11%上升至71.26%,反映企業融資條件仍在惡化。

第二,融資增速下行,經濟下行風險未消。由於3季度房貸利率不降反升,導致居民房貸增速從18.4%降至17.5%。而由於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上升,也使得融資總量增速持續回落,進而影響了貨幣創造能力,M2增速也明顯回落。從歷史經驗看,地產銷量增速以及融資總量增速是決定經濟走勢的兩個最重要的領先指標,因而其下行意味著短期內經濟下行風險未消,在未來半年內經濟難以見底。

第三,央行承認偷偷大幅放水,以引導商業銀行降低社融成本。在3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央行正式承認9月創設MLF(中期借貸便利)向銀行提供5000億元流動性,10月通過MLF向銀行提供2695億元流動性,印證了此前市場關於央行在9、10兩月大幅提供流動性的傳言。中期借貸便利期限3個月,利率為3.5%。

央行強調這兩次使用的是新創設的MLF而非SLF,前者比後者期限更長,例如這次9月施行的MLF期限為三個月,利率是央行規定的利率3.5%。而且MLF需要商業銀行提供國債、央票、政策性金融債或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抵押。其目的是在外匯占款趨勢性放緩的背景下,為金融機構提供補充中期適度流動性,以引導商業銀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第四,9月末超儲率大幅上升至2.3%,流動性顯著改善,年底前寬松無虞。此前央行公布9月其他存款性銀行新增儲備資產約6700億,由此我們曾大膽推算9月金融機構超儲率上升0.4%至2.3%,創下今年2月以來新高,而央行3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印證了我們的判斷。

9月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500億,外匯占款減少133億,財政放款2300億,準備金繳款2200億,以上操作凈回籠約500億,意味著9月5000億MLF的投放應為超儲率上升主因。而10月雖有5、6000億財政繳款,但2695億MLF的投放意味著10月超儲率僅小幅下降。而11、12月財政放款總額超萬億,我們預測年底超儲率有望升至2.7%,年底前流動性寬松無虞。

第五,利率下調動作不斷。由於數量寬松政策對降低利率效果不明顯,央行分別於7月、9月和10月三次下調14天正回購操作利率,並且首次承認9月份起適度下調PSL資金利率。

第六,降低融資成本仍是央行未來首要任務,降息概率顯著上升。14年央行降息以下調正回購招標利率為主,大幅降低了貨幣市場以及債券市場利率,但對信貸市場貸款利率下降的引導相對緩慢,企業融資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經濟下行風險未消。

我們預測15年GDP增速降至7%,CPI降至1.5%,而根據泰勒規則,與之對應的R007均衡值應在2.5%以下,這意味著目前3%左右的R007仍有50bp以上的下降空間,因而我們預測未來正回購利率仍將繼續下調。而且預計央行未來仍會繼續創新工具,比如更長期限的LLF(長期借貸便利)等。

降低融資成本是央行的首要任務,但目前央行各類創新工具對降低貸款利率收效甚微,我們判斷15年央行或正式下調存款利率,次數或在兩次以上,以引導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

從二季度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對比來看,三季度報告更強調經濟對債務和投資的依賴過高等矛盾突出,同時將經濟“轉型升級”納入未來總體方針。而在貨幣政策工具的組合使用上,突出方法上要更加靈活,刪去了過去的“預見性”,此外還將未來的貨幣金融環境描述為“中性適度”,而非之前的“穩定”,這樣的表述也為後期政策執行留下更多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15

[重磅乾貨]揭密股市賺大錢的方法——看好後耐心持有!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892479

想在股票市場賺大錢,持有股票的本領要下苦功去學,不管你是否有水平研究指數,是否有水平選擇股票,真正能使你賺大錢的真功夫就是如何持股。

1:耐心:“成功的農夫絕不會在播種之後,每隔幾分鐘就把他們挖起來看看長的怎麽樣,他們會讓谷物發芽,讓他們生長。”
2:人性的弱點“恐懼”:止損易,止盈則為難中之難,難在獲利後那種害怕得而複失的複雜心態
3:解決的方法:制定規則,執行規則。好的公司買價低一路持有不要管其他任何因素的幹擾耐心等待正確的時機和耐心坐等的重要性!

耐心的益處。等待正確的機會可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你不用常常處於市場中。像埃德溫.洛弗熱在他的經典著作《—個股票經紀人的回憶》中說的,“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做錯事的是純粹的傻瓜,而華爾街的傻瓜認為他必須在所有時間都交易。”著名投資者吉姆.羅傑斯對做交易時的耐心做了更生動的描述:“我只管等,直到有錢躺在墻角,我所要做的全部就是走過去把它撿起來。”換句話說,除非他確定,交易看起來簡單得就像撿起地上的錢一樣,否則就什麽也別做。
坐等的重要性。耐心不僅在等待正確交易時很重要,而且在保持正在運作的交易時也非常重要。不能適時地從正確交易中獲利是獲利受局限的關鍵因素。我再一次引用洛弗熱在《一個股票經紀人的回憶》中的話:“從來不是我的思考替我賺大錢,而是我的坐功。明白了嗎?我一動不動地坐著。”比爾.埃克哈特在這方面的評論尤其使人難忘:“一條常見……但卻是完全給入誤導的格言是,獲利不會讓你破產。這恰恰說明了許多交易者是怎樣破產的。業余交易者破產是因為遭遇到大的損失,職業交易者破產是因為只獲得小的利潤。”

人性的弱點——人的本性不是努力去擴大收益,而是努力去擴大獲得收益的機會!!將收益盡量擴大,而不是將獲勝次數盡量擴大。埃克哈特解釋說,人的本性不是努力去擴大收益,而是努力去擴大獲得收益的機會。這表明,我們不能集中致力於最大限度的收益(和損失)——這個缺點導致了不能優化績效的結果。埃克哈特坦率總結道:“交易的成功率在統計績效時是最不重要的,甚至可能是和績效成反比。”傑夫.亞思,一個非常成功的交易者,論述同樣的命題:“有一個基本觀念對,,玩撲克和股權交易都適用,我們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贏對手多少次,而是把獲利盡量擴大。”

“這里讓我說一件事情:在華爾街經歷了這麽多事情,在賺了幾百萬美元,又虧了幾百萬美元之後,我想告訴你這一點:我的想法從來都沒有替我賺過大錢,總是我堅持不動替我賺大錢,懂了嗎?是我堅持不動!對市場判斷正確絲毫不足為奇。你在多頭市場里總是會找到很多一開始就做多的人,在空頭市場里也會找到很多一開始就做空的人。我認識很多在適當時間里判斷正確的人,他們開始買進和賣出時,價格正是在應出現最大利潤的價位上。他們的經驗全部跟我的一樣--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從中賺到真正的錢。能夠同時判斷正確又堅持不動的人很罕見,我發現這是最難學習的一件事。但是股票作手只有切實了解這一點後,他才能夠賺大錢。"摘自《股票做手回憶錄》

最難的功夫——自我控制
成功的交易者總是張著兩只眼,一只望著市場,一只永遠望著自己。任何時候,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校正自己,永遠比觀察市場重要。
向控制自己下功夫!心理控制、行為控制的重要性怎麽強調都不過分,只要能過這一關,就成功一半了,這點做不到,其他部分做的再好都沒用。
要成功首先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做不到這一點,無人能幫你。也不可能邁出這最後半步。

知和行的問題。我話說重一點:實際上還是一知半解的原因。無知,無謂行;一知半解,難行;真知(跟市場盡量融為一體,以自己的視角讀懂市場),易行。

拿不住單,從市場的角度看,是對市場趨勢的發展過程細節波動理解不深刻造成的。如果中間趨勢的發展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那還有什麽拿不牢的?

在市場有利的時候,你必須學會習慣於獲利,這是區別交易者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假設你的成本是8元,市場價格現在是80元,但是仍然低於其本身的價值,你是否會堅定地持有?很多的交易者在獲利的時候惴惴不安,而虧損的時候卻心安理得,這樣如何能夠長期穩定的獲利?

向控制自己下功夫!對賠錢的恐慌常使人違背原則,具體表現是經常止損割肉,頻繁交易。追求做得正確比老想著賺錢賠錢更重要!

長線交易
長線交易完全不同,如果說短線交易者是藝術家,則長線交易者就是工程師。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充滿興奮和激情,而工程師進行工程卻充滿艱辛和挑戰,因為工程需要長期努力,中途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長線交易更註重理性,而不是激情。長線交易理論上更適合廣大投資者,因為他註重理性,但也正是因為他太理性和客觀,就會失去每日交易的興奮,形成一種孤獨和更需要忍耐力的交易行為,有點像苦行僧,這種清苦讓很多人重新加入到短線交易行列中去。

長線交易追逐趨勢,認為趨勢是自己唯一的真正的朋友,是自己利潤的來源,他不重視價格的日內波動,認為價格的日內波動幾乎和自己沒有關系,這也會讓人覺得你麻木不仁,甚至像個傻子,他也不重視第二天行情會怎麽走,他只重視趨勢是否結束。長線交易者持倉的忍耐力絕非一般投資者所能理解,也非一般投資者所能承受。市場有一種誤解,認為長線交易者之所以能夠長期持倉是因為他能預測到市場的趨勢和終點所以才能放心長期持有!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解!其實長線交易者跟你一樣不知道市場的未來走勢,他只是遵守紀律跟蹤趨勢。

守紀律長期持倉要忍受常人不好理解的痛苦,可以說長線獲利就是漫長的市場折磨所換來的!

痛苦1:市場的大幅波動可以輕松地吃掉原有持倉的大部分利潤,最難以忍受的是這種回折往往還是你認為確實要發生的,也就是說你眼睜睜地看到利潤回去,這就如有人在你有準備的情況下搶走你的錢一樣,這種痛苦你理解嗎?你能接受嗎?

痛苦2:長線交易者要放棄很多認為必然有把握的獲利機會而換取長期利潤。

痛苦3:長線交易的機會較少,市場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震蕩,震蕩之中長線交易者有時一直在虧損,並且往往都是在持倉獲利的情況下轉為虧損的,這種折磨足以擊跨任何人!這些情況說起來容易真做起來會超出你想象的難!

痛苦4:長線交易最重要的是保持客觀和遵守紀律,在很多情況下要放棄你自己鮮活的思想和判斷,但結束一次成功的長線頭寸卻可以獲取令人羨慕的回報,這也是長線之所以令人向往的原因。

長線交易有一個最大的特點:虧小贏大,他不重視盈虧的次數比例,而重視盈虧的質量,這是他與短線交易的最本質區別!

要做藝術家還是做工程師?要做長線還是做短線?這個選擇應該不是很難。

想在股票市場賺大錢,持有股票的本領要下苦功去學,不管你是否有水平研究指數,是否有水平選擇股票,真正能使你賺到錢的真功夫就是如何持股。

你在心靈和精神上似乎有很多負擔,對股票短期的漲跌過於敏感。其實是你的腦子里有很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實踐證明的就已經接受下來的主觀成見。

長線持股的關鍵是誠實面對自己,努力消除心靈深處的那些交易障礙,最終開放自己,解放自己。你的心理障礙有哪些???

以上所說的,很多人不重視,或不好理解,甚至是嘲笑,但告訴你們一個事實:美國交易巨子查理.丹尼斯每年95%的利潤來自5%的交易次數!

如何解釋這樣的操作理念與結果
——其實,炒股,只是等待的藝術。
“日勤用腦、貼心市場、手則少動”的藝術。不比別的,只比這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35

A股已走到暴漲前夕的第九步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987073


  高盛認為,韓國和臺灣的經驗顯示,隨著滬港通的開通,中國A股很快將被納入全球基準股指。
  外匯管制嚴格的市場在納入MSCI 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時多采用漸進式方法,從開始到完成通常需要7-10年時間。例如,印尼、韓國、馬來西亞和臺灣分別用了9年、7年、10年和7年。
  以下是臺灣股市被納入MSCI EM 指數所走過的路程:
  第一步(1983年始):境外投資者通過在紐交所交易的美國存托憑證(ADR)和證券投資信托間接投資臺灣股市。
  第二步(1991年):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臺灣股市(發放配額)
  第三步(1991年): 允許投資3個月期貨幣市場工具(發放配額)
  第四步(1994年): 擴大3個月期貨幣市場工具配額
  第五步(1996年):允許資本自由流出
  第六步(1996年):MSCI EM 指數首次納入臺灣股市(以臺灣股市市值的50%計入)
  第七步(1997年):向境外投資者開放期貨市場
  第八步(1999年):允許境外投資者購買可轉債和各類金融證券
  第九步(2003年):取消QFII配額制
  第十步(2005年):全面被納入MSCI EM (臺灣股市市值100%計入)
  納入MSCI指數後,臺灣股市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華創在報告中指出,在外資開放政策和被納入MSCI指數的共同作用下,僅一年時間里,臺灣股指大漲了40%,市值增長了27%。

  以下是韓國股市被納入MSCI EM所走過的路程:
  第一步(1981年始):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外資托管銀行投資韓國股市
  第二步(1992年):向境外投資者開放部分國內股票市場
  第三步(1992年):首次被納入MSCI EM指數(以韓國股市市值的20%計入)
  第四步(1995年):允許外企在韓交所(KSE)上市
  第五步(1996年):允許境外投資者發行固定收益證券
  第六步(1996年):MSCI EM指數擴大韓國股市市值的計入比列至50%
  第七步(1998年):放開境外投資者對私營和國企的持股限制(分別上調至55%和30%),同時取消對境外投資者投資活動的諸多限制。
  第八步(1998年):全面被納入MSCI EM

  報告顯示,納入MSCI EM指數對韓國股市產生了明顯影響,尤其是首次被納入(20%)後的三年里,韓國股指大漲65%,市值增加了79%,交易量上升了153%,外資交易占比從1%漲至了3.8%。

  那麽,中國走到哪里了呢:

  第一步(2002年):發放QFII配額
  第二步(2004年):允許香港開展人民幣業務
  第三步(2006年):發放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配額
  第四步(2007年):擴大QEII限額、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第五步(2010年):允許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參與銀行家債券市場
  第六步(2011年):發放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配額、公布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
  第七步(2012年):個人人民幣業務拓展至境外
  第八步(2013年):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啟動
  第九步(2014年):滬港通開通
.......
  今年6月,MSCI決定暫不將中國A股納入MSCI EM指數,稱這是因為對A股投資存在限制。但是MSCI表示,將在2015年年中考慮是否將A股納入。

  從過去幾個月A股的表現來看,市場對此可謂充滿了期待:
  屆時A股將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52

孕育牛股的土壤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995923

來源:格上私募圈
滬港通開通日期終於確定,高盛股票交易部董事總經理孫逸潛預計,“滬股通(投資者通過港交所買賣A股)”開通第一日,很可能出現爆額情況。他還稱外資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屬長線,初期以對沖基金參與為主。

他指出,很多投資者,尤其是對沖基金及私人銀行客戶,都歡迎滬港通,因他們長期對A股都有興趣,而過往因配額限制,令他們投資渠道受限。“以自由流通估值計,現時外資僅占A股的市值約3%,低於印度、臺灣等超過20%的水平。”

孫逸潛稱,目前投資者對內地消費股、媒體股都較感興趣,又以白酒、旅遊等港股所缺乏行業股較受客戶青睞。另外,亦有投資者留意AH股差價帶來的機會。

以下是高盛關於滬港通的策略報告:

一、為什麽滬港通對全球投資者如此重要?

觀點1:意義重大不能忽視--滬港通本質上產生了以市值計算全球第二大股市,僅次於紐交所;從資金交易角度看,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三,落後於紐交所和納斯達克。

目前,中國A股市場與香港股市市值之和6.7萬億美元,2014年累計交易量超過350億美元。

觀點2:A股在全球市場中被長期低估(相比GDP),特別是在A股對於經濟增速更為敏感(相較H股)的情況下

中國占世界GDP比重為12.3%,然而A股市值所占的比重只為10.5%。

上圖表明,相較H股,A股對於經濟增速更為敏感。以過去10年數據計算,A股市場與GDP增長相關系數0.55大於H股的0.41。

觀點3:A股的估值低,分紅則相對較高

上圖顯示,A股目前PE處於低谷(低於10倍),EPS增長為6%左右,估值跟過往相比已經處於嚴重低估的狀態。

A股目前股息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5%的上市公司有165家,市值為2440億美元。

二、為什麽滬港通對A股投資者如此重要

觀點4:中國家庭資產構成更多傾向於房產和現金

以上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資產中房產比重占70%左右,而家庭金融資產中72%由現金構成,僅7%為股票。

觀點5: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滬港通為他們提供資產配置多元化之渠道

上圖表明,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加入國際市場之後,資產配置最優組合中A股投資比例由之前的8%下降到4%,而國際市場權益比重則由0增至11%。

上圖表明,由單一投資A股市場和H股市場到多元化投資過程中,收入逐漸多元化。

觀點6:A股散戶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成長型和小市值股票,而滬港通為他們帶來選擇低估值成長型港股的機會

上圖顯示,散戶投資者更集中於投資低市值(0-5 USD bn)、成長型(15年預期EPS增長率最高達到100%)股票。

上圖表明,對於高成長股票來說,香港新興行業(GSNEWCHN) 的PEG估值相對中國創業板(Chinext)的估值更合理,也更有吸引力。

三:高盛從A股、H股和港股中挑選的20只滬港通股票

觀點7:從A股中挑選股票的標準包括:稀缺價值、對GDP增長的敏感性、QFII持倉、較高/穩定的收益率、AH股折價股和恰當的管理層激勵機制。


觀點8:在本港上市之股份提供了三方面資產多元化之題材,包括:1)地域方面(來自非內地之收入);2)行業方面(稀缺性價值);3)業務方面(內地家庭熟悉之品牌)。此外,高盛認為內地投資者較偏好增長型及市值偏細之股份,而在本港上市而近乎有關條件之股份,估值相對A股為低,有望得以重估。


觀點9:10只全球投資者會有興趣的“滬股通”股份包括:$上汽集團(SH600104)$$貴州茅臺(SH600519)$$大秦鐵路(SH601006)$$寶鋼股份(SH600019)$$海螺水泥(SH600585)$$天士力(SH600535)$$中國國旅(SH601888)$$複星醫藥(SH600196)$$上海機場(SH600009)$$中信證券(SH600030)$

觀點10:高盛認為能夠吸引A股投資者的港股包括:匯控(00005)、騰訊控股(00700) 、友邦(01299)、和黃(00013)、聯想集團(00992) 、光大國際(00257)、康哲藥業(00867)、廣汽(02238)、華能新能源(00958)及香港交易所(00388) 。

觀點11:高盛認為在全球投資者更有效率的捕捉中國市場增長機會的過程中,上述這些股票的表現將分別超出各自市場股指的表現。


上圖顯示在過去一年中,高盛所選的2個一籃子股票分別超出滬深300(CSI)和恒生指數(HSCI)的表現。

下周一滬港通外資會買什麽,無法複制要單獨貼圖[滴汗], 感覺好請點贊[賺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53

芒格:成功投資的自我檢查清單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3009923

1. 雙軌分析

首先,理性地看,那些因素真正控制了牽涉的利益?(例如,打橋牌時,認準真正的利益,找對真正的機會。)

其次,當大腦處於潛意識狀態時,有哪些潛意識因素會自動以各種方式形成雖然有用但往往失靈的結論?(本能、情緒、貪婪等等的影響,造成人類作出錯誤判斷)

2. 投資和決策檢查清單

詳細地列出了各種值得考慮的因素。

風險:所有投資評估應該從測量風險(尤其是信用的風險)開始

測算合適的安全邊際;

避免和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人交往;

堅持為預定的風險要求合適的補償;

永遠記住通貨膨脹和利率的風險;

避免犯下大錯;

避免資本金持續虧損。

獨立:“惟有在童話中,皇帝才會被告知自己沒穿衣服”

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需要獨立思考;

記住,你是對是錯,並不取決於別人同意你還是反對你----唯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

隨大流只會讓你往平均值靠近(只能獲得中等的業績);

準備:“唯一的獲勝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並希望擁有一點洞察力。”

通過廣泛的閱讀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終生自學者;

培養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聰明一點點;

比求勝的意願更重要的是做好準備的意願;

熟練地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

如果你想要變得聰明,你必須不停地追問的問題是“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

謙虛: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只在自己明確界定的能力圈內行事;

辨認和核查否定性的證據;

抵制追求虛假的精確和錯誤的確定性的欲望;

最重要的是,別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重要被自己愚弄的人。

嚴格分析:使用科學方法和有效的檢驗清單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疏忽

區分價值和價格、過程和行動、財富和規模;

記住淺顯的好過掌握深奧的;

成為一名商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宏觀經濟或者證券分析家;

考慮總體的風險和效益,永遠關註潛在的二階效應和更高層次的影響;

要朝前想、往後看----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配置:正確地配置資本是投資者最重要的工作

記住,最好的用途總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來的(機會成本);

好主意特別少----當時機對你有利時,狠狠地下賭註吧(配置資本);

別“愛上”投資項目----即使你投入巨大心血,也要依情況而定,照機會而行。

耐心:克制人類天生愛行動的偏好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愛因斯坦),不到必要的時候,別去打斷它;

避免多余的交易稅和摩擦成本,永遠別為了行動而行動;

幸運來臨時要保持頭腦清醒;

享受結果,也享受過程,因為你活在過程當中。

決心:當合適的時機出現時,要堅決地采取行動

當別人貪婪時,要害怕;當別人害怕時,要貪婪;

機會來臨的次數不多,所以當它來臨時,抓住它;

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投資就是這樣的遊戲。

改變:在生活中要學會改變和接受無法消除的複雜性

認識和適應你身邊的世界的真實本質,別指望它來適應你;

不斷地挑戰和主動地修正你“最愛的觀念”;

正式現實,即使你並不喜歡它----尤其當你不喜歡它的時候。

專註:別把事情搞複雜,記住你原來要做的事

記住,聲譽和正直是你最有價值的財產----而且能夠在瞬間化為烏有;

避免妄自尊大和厭倦無聊的情緒;

別因為過度關系細節而忽略了顯而易見的東西;

千萬要排除不需要的信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直面你的大問題,別把它們藏起來。

3. 超級簡單的普遍觀念

先解決那些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

利用數學運算能力;

逆向思考(反過來考慮問題);

應用基本的跨學科智慧,永遠不要完全依賴他人;

註意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就是 lollapalooza 效應*

*Lollapalooza 效應是查理?芒格為那些相互強化並極大地放大彼此效應的因素發明的詞組。

其要點在於:

a. 物品或服務給消費者帶來的“稀缺感”;

b. 消費者對物品或服務的需求或潛在需求;

c. 社會認同感。

來源:《窮查理寶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60

國務院:能源價格價格改革,減低企業負擔,加快發展雲計算大數據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3027065

2014-11-15 19:49   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進一步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負添力;確定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措施,培育壯大新業態新產業。

一、能源等價格將改革
  會議指出,縮小政府定價範圍,實行公開透明的市場化定價,有利於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合理的價格信號促進市場競爭,破除壟斷,撬動社會資本投資,以結構性改革的成效推動轉方式、惠民生。會議確定,要充分考慮競爭條件和對市場、社會的影響,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環保等價格形成機制,疏導價格矛盾,穩步放開與居民生活沒有直接關系的絕大部分專業服務價格。要抓緊制定價格改革方案,做到統籌配套,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同時要完善監管措施,維護良好價格秩序。
二、減輕企業負擔,每年減負400多億
  會議強調,大力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降低大眾創業成本,加快萬眾創新步伐,要在著力落實好定向減稅政策的同時,實施普遍性降費。會議決定,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未經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一律取消;對收費標準超成本的要切實降低;對確需保留的補償非普遍性公共服務成本的收費,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同時,減免涉及小微企業、養老、醫療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等的收費和基金。從明年1月1日起實施四項具體降費措施,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400多億元。在取消、減免有關收費和基金後,相關部門、單位依法履職和事業發展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統籌安排。

三。加快發展雲計算,打造信息產業新業態,對於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確定,要積極支持雲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催生基於雲計算的在線研發設計、教育醫療、智能制造等新業態。在疾病防治、災害預防、社會保障、電子政務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範。加強信息安全評估和防護。支持雲計算關鍵技術研發和重大項目建設。讓數據“雲”助力創業興業、便利千家萬戶。

能源價格改革,減低企業負擔和支持雲計算政策會有哪些公司中長期受益呢?


作為拋磚引玉,列出本人搜集的雲計算大數據相關資料如下:

如何投資IT企業的跨界突圍或轉型企業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028827
全球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實力分布圖景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244112
雲計算行業深度報告—掘金雲服務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266150
微軟雲強勢來襲,PK谷歌、亞馬遜!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571521
移動互聯大數據交易雲計算互聯網世界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042130
2014全球雲計算大會中國站開幕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431801
十三五規劃雲計算產業鏈有那些機會?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819305
雲計算十三五規劃啟動布局三主線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522253
東軟集團承建的中國移動移動雲發布http://xueqiu.com/2164183023/29728167
華勝天成擬牽手IBM計算系統國產化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949413
雲計算華勝天成開放合作自主研發模式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276401
計算機行業軟件定義尋找創新投資機會http://xueqiu.com/2164183023/29281975
2014下半年中國信息化走勢分析判斷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180998
2014下半年中國互聯網走勢分析與判斷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282179
TMT牛股基因分析框架邏輯數據回溯http://xueqiu.com/2164183023/29248964
恒生電子轉手馬雲 來看軟件公司估值http://xueqiu.com/2164183023/28612140
阿里雲CDN加速出海與競爭者全球開打http://xueqiu.com/2164183023/28056524
阿里雲亞馬遜雲第四次中美互聯網戰爭http://xueqiu.com/2164183023/28155105
[重磅] 阿里巴巴巨富歸來買什麽?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705984

$阿里巴巴(BABA)$ $京東(JD)$ $金山軟件(03888)$ $華勝天成(SH600410)$ $東軟集團(SH600718)$ $天璣科技(SZ300245)$ $浪潮信息(SZ0009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91

中國證券:保薦代表人職業資格許可取消,投行「金飯碗」被打破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3228124

2014年 11月 24日 星期一 11:45 BJT

路透上海11月24日 - 中國政府網刊登國務院取消了多項行政審批和許可中,保薦代表人資格許可赫然在列。業內人士指出,這意味著投行業內原先憑借保薦代表資格證書就能獲得高額薪水的時代結束,保薦代表這只投行“金飯碗”將被打破。

中國政府網顯示,國務院決定取消的6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目錄中,包括原屬中國證監會認定的保薦代表人資格和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機構首席代表資格審核取消。

上海一券商資深投行人士表示,“(取消)蠻突然的,之前沒有聽說。不過取消也屬必然,註冊制即將實施,業務能力是最主要的,而不是資格。”

他說,就近幾年的保薦代表人考試而言,似乎已與當初設定考試的初衷有所偏離。相當多記憶好、考試能力強的投行人士通過了考試,不少業務能力強的投行人士卻因未通過資格考試而未被授予保薦代表人。

在證監會2009年修訂的保薦代表人條件中,除了三年以上保薦業務經歷,擔任過證券發行項目協辦人等業務條件以外,還需參加中國證監會認可的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且成績合格有效。(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6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