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潔這次,還信心依舊麽?
2016年,AlphaGo和李世乭的對弈,以機器的勝利、人類的敗局而告終。
明天,5月23日,在烏鎮,同樣的大戰,在圍棋世界冠軍柯潔和AlphaGo之間,將再次上演。世界頂尖棋手,和最新概念的圍棋AI的對抗,又將告訴我們些什麽?對於明天的人機大戰,我們將關註什麽,又應該知道什麽?看看黑君為你整理的這幾項備忘錄吧。
時間和地點
5月23日-27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浙江桐鄉烏鎮,中國圍棋協會和浙江省體育局將攜手谷歌共同舉辦“中國烏鎮圍棋峰會”。
賽程安排
5月23日 10:30-17:30
柯潔 VS AlphaGo
三番棋賽制,無論輸贏雙方必須要下滿三局,每方將有3小時時間,用時結束後將有5次1分鐘讀秒。
5月25日 10:30-17:30
柯潔 VS AlphaGo
5月26日 8:30-12:30
配對賽
2位中國棋手將分別與AlphaGo組隊,每方1小時,用時結束後將有1次1分鐘讀秒。
古力(九段)+AlphaGo
VS
連笑(八段)+AlphaGo
5月26日 13:30-18:30
團隊賽
五位中國棋手將組成團隊,對決AlphaGo,每方2.5小時。用時結束後將有3次1分鐘讀秒。
陳耀燁(九段)+周睿羊(九段)+羋昱廷(九段)
+時越(九段)+唐韋星(九段)
VS
AlphaGo
5月27日 10:30-17:30
柯潔 VS AlphaGo
獎金是多少?
去年AlphaGo對戰韓國棋手李世乭時,谷歌提供了100萬美元的誘人獎金,但是今年更多,達到了150萬美元(約合1033萬人民幣)。據爆料,柯潔的出場費為30萬美元。
雙方看點
AlphaGo 2.0 :一個沒有學習過人類棋譜的人工智能
據報道,此次參戰的 AlphaGo 2.0 可能采用了全新的算法模型,即未先學習人類棋譜的經驗,而是直接通過對戰來獲得認知和能力。
AlphaGo的做法是使用了蒙特卡洛樹搜索與評估網絡(Value Network)和走棋網絡(Policy Network)兩個深度神經網絡相結合的方法,其中一個是以估值網絡來評估大量的選點,而以走棋網絡來選擇落子。在這種設計下,電腦可以結合樹狀圖的長遠推斷,又可像人類的大腦一樣自發學習進行直覺訓練,以提高下棋實力。
訓練一個沒有學習過人類棋譜的人工智能。不再受到人類棋譜的局限,走出真正的“人工智能”棋路。現在的AlphaGo,比起去年的AlphaGo1.0,無疑有了更加巨大的飛躍。
柯潔:抱必死的決心
在4月10日的發布會上,柯潔表示:這次能代表人類出戰是我的榮幸,我將盡全力去爭勝,一決勝負,抱有—— 必勝的信念和必死的決心,不輕易言敗! 。DeepMind創造的人工智能能給我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未來會因他們改變。我是站在歷史的節點上,非常榮幸。
歷史上有幾次人機大戰?
而在AlphaGo上,還有一個強大的武器。前不久,谷歌公布了TPU的細節,它在神經網絡層面的操作上,處理速度比當下GPU和CPU快15到30倍;在能效比方面,比GPU和CPU高30到80倍;在代碼上也更加簡單,100到1500行代碼即可以驅動神經網絡。
一次是全球矚目的AlphaGo對戰李世乭。它完全可以稱作一次“巔峰對決”,它掀起的是體育和科技界共同的高潮,吸引了全世界的關註,在首輪對決中,根據某門戶的數據,就有全球1億人次觀看了直播,其中中國就有6000萬人。而它的結果也可謂成功,那就是,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這些原本是高在雲端的名詞,瞬間被大眾所接受,帶來前所未有的AI熱潮,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新技術和公司,紛紛走向前臺。
Master在去年年末掀起了第二波熱潮。以此為註明網名的“棋手”,在圍棋網站弈城和野狐上,一路過關斬將,擊敗了常昊、時越、古力等眾多圍棋好手,“韓國第一人”樸廷桓、“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以及世界排名居首的柯潔,也對戰落敗。60連勝後,Master被證實是AlphaGo。
今年1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的德撲AI程序Libratus擊敗了四名頂尖人類高手,一舉獲得了20萬美元將近和177萬美元籌碼的德州撲克人工智能系統。這也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德撲比賽中獲勝。
在今年3月19日結束的第10屆UEC杯世界圍棋“機機大戰”中,來自中國的騰訊圍棋人工智能程序“絕藝”,戰勝衛冕冠軍日本圍棋人工智能程序“DeepZenGo”奪冠。UEC杯是世界權威的計算機圍棋大賽,由日本電氣通信大學於2007年創辦,承載了計算機攻克圍棋項目的使命。在取“絕藝”這個名字之前,它以weigo為名,以“虎虎有生氣”的ID於2016年8月首次在野狐平臺(騰訊旗下圍棋對弈平臺)下棋,8月23日首次戰勝職業棋手;9月4日,weigo以“野狐掃地僧”ID連贏 ID為tby的網友8局;11月1日,weigo正式以“絕藝”ID亮相野狐,並沿用到了現在,多次戰勝中日韓三國一眾頂尖棋手,成為野狐首個晉級“十段”的棋手。
更遑論,今年還有百度的小度,在最強大腦的節目舞臺上大“秀”頭腦,用自己的圖像識別等技術,挑戰人類智商。
每一次的人機對決,人類都毫無懸念,毫無勝算。
那麽,柯潔這次,還信心依舊麽?
歡迎關註黑智
共享單車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
來源 | 二說(ID:chongershuo)
作者 | 蟲二
市場培育完成後的競爭更加殘酷。共享單車搶過有樁模式公租自行車的接力棒,初步形成了穩定的用戶群體,按BDR最新發布的《2017年Q1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41.2%的用戶每周使用7-14次,每周使用3-6次的占比也達到33.4%,已成為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
從消費場景上看,共享單車滿足的是高頻剛需服務,在BDR的交叉調查中,作為上下班公交補充的占比65.9%;短途出行占比57.8%,說明ofo和摩拜雖然都有大量補貼,但消費場景真實有效,並不存在偽需求。
從地域分布上看,共享單車在一線城市占比55.1%;二線城市占比26.8%;三線城市占比12.3%,對某些熱點區域的覆蓋已處於超飽和狀態。
共享單車雖然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引發了共享經濟模式本身的爭議,但與原有城市交通體系的高度融合與互補以及超強便利性仍使得市場滲透率、用戶滿意度不斷提高。
現階段共享單車已經順利度過市場培育期,按照當年網約車的Roadmap,首要安全指標還是體量。對於這一點,ofo和摩拜似乎有著不同理解。
摩拜一周年之際公布過一組有爭議的運營數據,累計投放車輛超過365萬輛(實際可能為100萬左右),在30多個城市開展業務,從中可以看出摩拜在地域拓展上明顯比ofo保守,已開業的城市除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絕大部分都是省會級二線城市,對其他城市哪怕是重要的旅遊城市都態度謹慎。
反觀ofo,一直在發力狂奔,目前開業城市有100個之多,按戴威的說法,至少會擴展到200個左右,還不包括已經開業的矽谷、倫敦、新加坡等海外市場,這意味著ofo正加速向三四線城市滲透,甚至包括烏魯木齊和拉薩這樣的偏遠城市,車輛總投放量則會達到2000萬的水平,增速委實驚人。
5月17日摩拜突然宣布進入晉中、棗莊、廊坊、曲阜、開封、南充、宜賓、樂山、鹹陽等四五線城市,大概已經意識到此前的失策。
摩拜和ofo的戰略差異
摩拜的策略可以概括為固守一二線市場,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Top5城市,王曉峰作為Uber前上海大區總經理,很理解確保這些重點市場的重要意義,同時摩拜可能也認為過快進入三四線城市,會加大管理難度,增加運營成本,因此通過技術優化、營銷傳播和運營策略鞏固既有陣地是摩拜的主要戰略。
而ofo則是兩手準備,一邊在選定的重點市場如北京力拼摩拜,一邊利用現在的資本、媒體和用戶熱度進入更多的細分市場,抓住共享單車從增量轉向存量競爭的最後機會,迅速完成在全國市場的布局和擴張。
從目前情況看,雙方各有所得。按BDR的數據,ofo的市占率以51.9%領先摩拜的40.7%, 3月MAU也以1636.2萬壓倒摩拜的1274.4萬,而按Trustdata《2017年Q1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用戶監測報告》,摩拜在Top5城市中的上海、廣州、深圳仍保持一定優勢,但在ofo的老家北京,情況已然不同。
ofo在北京的MAU達到250萬,超過了摩拜的200萬,這得益於環比接近200%的增速,甚至在摩拜存量用戶有一定優勢的上海、廣州和深圳,ofo的MAU環比增速也實現了超越,摩拜只在成都保住了接近於ofo的增速。
更低的押金和更多的免費活動可能是支撐ofo快速增長的主因,摩拜匆忙進入許多三四線城市就是為了遏制這種勢頭,以免固守一線城市的戰略受到影響。
運營策略同質化趨勢
最初的ofo和摩拜有著完全不同的創業基因,重資產的摩拜試圖控制自行車產業鏈的前後兩端,用專屬的封閉場景去創造一個類似於滴滴的超級移動入口,而ofo想做的是“不生產單車,只連接單車”的大共享平臺,所以對接入滴滴之類的戰略合作就抱著開放態度,但競爭發展到今天,雙方取長補短,已有殊途同歸之勢。
最初的摩拜拒絕在安全和體驗是搞折衷,因此才有了重量超過25公斤左右,成本3000元的第一批定制單車,騎行感受大打折扣,但摩拜此後也及時推出了Mobike Lite輕騎版,把整車重量降到15公斤,最新的“風輕揚”女生就可以單手舉起。
而ofo最初只是簡單的校園互助,主打貼近生活的普通自行車,騎行輕便,但安全措施相對簡單,轉向成熟商業模式後就陸續推出3.0版、3.1版,以及更漂亮的700bike定制版、鳳凰代工的ofo bicycle Singapore、ofo bicycle US等等,簡單的機械鎖也升級為密碼鎖、智能鎖,防爆防紮的實心胎,更小的車輪、密封中軸等等。
現在的ofo和摩拜比拼的已經不是什麽“隆中對”式的大戰略,也不是單車體驗之間的微小差別,而運營層面落地執行的即戰力。
成本+體驗
成本決定了利潤,而決定成本的是規模和產能。兼收並蓄的ofo與700Bike、輕客、雲馬、鳳凰等都有合作,在天津富士達更是有千萬級的生產規模,鳳凰也將在華東地區提供500萬左右的產能,這個量級的合作直接降低了ofo的單車采購成本。摩拜的合作夥伴天津愛瑪和富士康也分別有500萬左右的供應量。
這一輪搏奕,雙方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將直接決定成本。
從運營策略來說,摩拜有長期虧損的準備,如王曉峰多次對媒體所說,“我不知道怎麽賺錢”,“現在不去想怎樣盈利”。而ofo正試圖通過擴大產能並降低單車成本來實現盈利,如戴威所說,ofo在某些城市已有20%的利潤。
但更重要的還是用戶體驗,這取決於兩點,一是如何獲取更多的增量用戶,二是如何優化騎行感受。
為了獲取新用戶,ofo和摩拜在補貼上進行過多輪較量,包括免費日、充值返現等等,每小時的騎行成本被拉低到0.5元的水平。ofo的99元押金本來就低於摩拜的299元,後來又與芝麻信用合作免押金服務,摩拜則以紅包車和彩蛋車應對。
體驗之爭的實質是ofo的低押金+相對輕便的車輛+免費活動Pk摩拜以安全為主的車輛+更頻繁的促銷活動,這場戰鬥不會像有些人估計得年內即見分曉,摩拜前後7輪融資和ofo的8輪融資已經註定這會是一場長期而艱苦的戰爭。
至少短期內,雙雄對峙的格局不會改變,但長期來看,擁有更多三四線市場,同時活躍用戶增速占優勢的ofo可能笑到最後。
流量及入口合作不確定性
目前ofo和摩拜都有超級入口的流量支持,前有滴滴,後有微信。但更重要的是,滴滴+ofo的組合會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在網約車新政之後,滴滴的產品線重新分化組合,出現了定價更高的高級專車,同時強化了會員分級管理,原本用於在短途市場對沖共享單車的小巴業務在接入ofo之後重要性下降,而快車的部分職能也將由共享單車所取代。在未來的大出行平臺上,大數據和算法將對用戶出行需求進行更高效的整合。
摩拜對這類合作則有本能的抵觸,之所以選擇微信而放棄滴滴,是因為其對行業未來的看法比ofo更加保守,對滴滴可能的入場收割過度擔心。摩拜關心的不是大出行平臺,而是如何把自己封閉在一個高頻場景中唯我獨尊。
現在很難斷言兩種戰略的差異,但說到底,共享單車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00後即將登場。這個即將成年並步入大學的群體,會逐漸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主流用戶,亦是未來品牌商們爭搶的對象。
來源 | 界面(ID:wowjiemian)
作者 | 鄭潔瑤
在去年12月舉行的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嗶哩嗶哩的董事長陳睿用一句“95後和00後的人文素養普遍好於80後、70後”喚醒了在場所有昏昏欲睡的人們。不僅媒體把這句當做標題,微博和知乎也就這個話題展開了大量的口水仗。
“陳睿只是用這樣的說法去討好B站的核心用戶罷了。”有人傾向於用“生意口”這樣的詞匯來解讀這次發言。
畢竟,在同一場演講中,他也提到了,“在我們1億的活躍用戶里邊,25歲以上的用戶不到10%,我們大量的用戶應該是90後、95後以及00後的用戶。”
在中國,像B站這樣將95後及00後看做核心受眾的互聯網創業項目不在少數,畢竟,這兩個年代的用戶加起來也有將近2.5億,占中國總人口的17%。最大的95後已經22歲,最大的00後也已經17歲,很快他們就將步入社會,步入大學,消費能力也會有一次新的提升。
對於80後甚至90後來說,一個殘酷的現實是:00後即將登場。這個馬上成年並將步入大學的群體,會逐漸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主流用戶,亦是未來品牌商們爭搶的對象——正如當初它們對待自己一樣。
另一方面,隨著大城市和傳統網民用戶群增長空間觸頂,中國的互聯網也走入了精耕老用戶的存量階段。看上去,如果說還有哪里有進攻空間的話,以泛二次元行業為代表的新生代細分用戶群就是其中最容易切入的一個戰場。
不僅創業者們找準了機會在向垂直領域進發,巨頭們也都在積極布局,A站和B站的背後就分別站著阿里和騰訊、BAT之外,網易也在積極布局,網易動漫不久前就斥巨資引入了漫威的12部作品。
一時間,00後指向的產品成為了資本都願意花時間聊一聊的產品,根據數娛夢工廠的資料統計,整個2016年,中國二次元領域共計完成了77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達24.5億元。
但盡管如此,泛二次元領域的多數融資還是處於種子輪或pre-A輪,數額相對較少。
初心資本的投資經理王欣告訴界面新聞記者,“2016年二次元領域的融資頭部效應依舊明顯,擁有巨頭扶持的企業發展迅速,其他擁有內容能力的企業也較易拿到融資,但就整個大盤來說,還是小巫見大巫,離爆發還有一段距離。”
一個普遍的誤解是,好像抓住了二次元,就能抓住所有的00後。
“00後是互聯網的常駐民,他們更加挑剔也更加喜新厭舊,這給創業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但隨著這批00後逐漸成為互聯網的主流消費者,那些陪伴他們成長的企業的發展空間和成長張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一旦你的產品讓這些00後產生了‘陪伴感’和‘歸屬感’,那他們所展現的活躍程度和消費意願都會極強。”
在王欣看來,00後的市場其實可以很大,不用只盯著二次元,最重要的是給他們陪伴感。
願意嘗新又喜新厭舊
半年前,記者通過微博認識了來自南昌的高二學生小顧(化名)。她今年16歲,在一所外國語學校就讀,因為這所學校的保送制度,小顧在高二的時候就已經提前進入了高三的狀態。
“我每天6點鐘就得起床,因為要上早自習。”
“上學前會玩手機嗎?”我問。
“起床之後一般會刷刷微博,上學的路上也會用網易雲音樂聽歌,周四我會起早一點,因為那天有《朝花惜時》的更新。”
《朝花惜時》是快看漫畫上正在連載的一部國產漫畫,每周四早上6點更新。據快看漫畫的公關總監肖成說,早上6點-7點是快看在工作日里用戶活躍的最高峰時段。“老用戶一般都會第一時間追更新”。
上學的時間由於課業緊張,小顧通常不會長時間的玩手機,“但我們通常會把QQ打開掛在那里,下課後無聊就刷刷空間。”
按小顧的說法,班里大多數人還是習慣用QQ,“但微信也有在用,因為班級群就是微信的,而且和爸媽聯系也是用微信。”至於原因,她有點說不清,“可能因為大家都用QQ吧,沒準上了大學就都換成微信了,但我覺得QQ比微信有意思一點,有很多興趣群可以加。”
根據騰訊的一則調查報告,按醒著的16個小時計算,00後平均每40分鐘就要打開一次社交App,平均每次登陸兩分鐘。
當我拿這個數據去向小顧求證的時候,她覺得和自己的情況差不多,“有時候為了不玩手機,會在考試前把所有和學習無關的App都刪掉,但我接受不了我媽沒收我手機,完全沒法想象沒有手機的日子。我想只要學習成績不下降,我媽就不會管我。”
在小顧的手機里,和學習有關的App占了整整一個文件夾,包括有道詞典、作業幫、小猿搜題、扇貝單詞還有英語趣配音。
“對我們這些保送生來說,英語是最重要的,像英語趣配音這種軟件還是挺好的,你之前是不是覺得我學習不努力呀?其實我很努力的,我想考浙大的。”
在和小顧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面對學習,她的態度非常理性,雖然她也會追星,看少女漫畫,但她自認這些只是調劑壓力的一種“寄情”,學習還是最重要的。她會盡量選擇碎片化的娛樂方式,一旦周末長時間的把時間荒廢在屏幕前就會覺得焦慮。
“高一的時候我還看美劇的,現在只允許自己去B站看看短視頻,像快看這種,一話漫畫看完也就5分鐘。”
其實不止是小顧,整個00後群體的App使用習慣都已經變得越來越碎片。肖成也同意這一點,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快看對用戶需求最根本的判斷,就是他們需要更大信息量且更抓人的閱讀,且每次閱讀都要是碎片的,輕度的。
“現在的00後,手機上至少都有20個休閑娛樂類App,這個數據是遠高於大盤平均值的,在擁有這麽多選擇的情況下,想要讓他們對產品忠心需要費一點功夫。但一旦用戶對軟件產生了依賴,她的打開頻次就會變高,那麽這些碎片的時間加起來也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根據QM的數據,一個典型的25歲以下的年輕用戶,平均每天要在快看漫畫上要花費40分鐘。作為對比,今日頭條的人均停留時長是76分鐘,Snapchat則是30分鐘。
快看漫畫的CEO陳安妮今年25歲,是一個典型的90後創業者,在創辦快看漫畫之前,她已經靠《安妮和王小明》系列作品在微博上積累了1000萬粉絲。作為一個曾經的網紅,陳安妮自認自己是懂年輕人喜歡什麽的。
“很多人說快看上有很多瑪麗蘇,我一點也不避諱,因為瑪麗蘇題材是永恒的。對於快看而言,怎麽用故事和設定把這些基本元素包裝得更受年輕人喜歡才是更重要的工作。”
小顧正在追的《朝花惜時》就是一部典型的瑪麗蘇題材漫畫,畫風清新,人設鮮明。“我們的漫畫都是彩色的,封面人物一定要是高顏值,人設也不能落入俗套。”陳安妮說。
兩年半的時間,快看走出來了,但其實還是有大量的應用在火過一小段之後就消聲覓跡了。涉足00後這個群體會很容易給企業一種錯覺:“我是被喜歡的”。
事實上,根據初心資本的調查,00後下載“非著名”App(即Top1000以外)的意願是其他年齡人群的1.3倍,他們是最愛嘗新的一群人,但同時他們也是最喜新厭舊的一群人。
按小顧的說法,像她一樣在終考之前卸載一批軟件的同學不在少數,但考完她們通常都會重新下載一批新的軟件,只是這時候,使用感一般的軟件就會被新的小眾軟件替代了。
當孩子們走進了考場,那些被孩子們突擊刪掉了的休閑娛樂類App又何嘗不是在惴惴不安地等待著“考官”的裁決呢。
在王者榮耀上每個月要花200元
小顧班上的男孩子,幾乎全部都在玩王者榮耀。
“我同桌,每個月光買皮膚和英雄就要花200。”
“那你們每個月的零花錢能有多少?”我問。
“不一定,我的話,一般情況下是500,我估計我同桌一個月能有1000元。”
隨著中國經濟數十年的增長,00後的消費能力已不容小覷。並且與他們前輩不同的是,00後們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非常舍得花錢,尤其是在一些遊戲、動漫,或是追星的領域。小顧班上有愛好動漫的同學,一年去1-2次動漫展,單次花費就能達到3000元。
而且,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00後對於線上支付和金融也並不陌生。在消費層面,不少低齡用戶已經開始使用消費分期的方式來付款。來自京東的數據也表明,在京東白條用戶中,15歲至18歲用戶的占比在2014年和2016年兩年間增長了18倍。
但這並不意味著瞄準00後的創業項目就此一帆風順。與此相反的是,它們往往難以找到跨越商業化的門檻,究其原因還是用戶接受度的問題。
無論是B站還是快看漫畫,其崛起其實都有賴於創業初期免費和免廣告等優惠政策,免費自然是為了降低用戶使用的門檻,但在用戶已經習慣了平臺免費之後,未來平臺無論是想要加廣告、加會員、或是推付費閱讀,都很容易引起用戶的反彈。
過去的2016年可以說是B站商業化探索最頻繁的一個階段,平臺在短短的一年間就開展了包括大會員、遊戲聯運、線下活動,衍生周邊產品以及旅遊項目等諸多業務,但目前看來,進展並不順利,不僅貼片廣告引發了用戶抗議,付費會員計劃也最終告吹。在一次公開講話中陳睿表示,B站直到目前也沒有盈利。
快看也在推付費內容,但做得非常隱晦,肖成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我們現在是把付費內容放在了主頁信息流的最下面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一個是付費搶先看未上線內容,一個是KK幣專區,也就是類似網文那種看過幾章再要求付費的模式。”
“沒有大規模付費主要還是要先看看用戶的接受程度。”肖成說。
盡管內容方面很難推動付費,但周邊卻仍然是一個好生意。打開嗶哩嗶哩天貓官方旗艦店,共計63件產品,銷量最高的是售價233.33件的動漫福袋,售出了5528件——也就是說,光這一件產品就為B站帶來了130萬元的收入。
肖成證實了這個現象,“快看漫畫每次上線周邊產品,都會在幾小時內被一搶而空。”
“圈子幹凈”
我問小顧:“你為什麽會喜歡王者榮耀?”
她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大家都在玩兒啊。”
對於00後來說,王者榮耀承載的更多的是社交功能。線上可以一起“開黑”,線下可以一起聊天。“不玩王者榮耀的話很容易插不上大家的話題”。
社交遊戲化和遊戲社交化是現在針對00後產品的一種普遍策略,王者榮耀和歡樂狼人殺,無一例外都具有超強的社交屬性。
00後的社交不能太赤裸裸,得想讓他們先玩點什麽。相比其他群體,00後的生活通常只有學校和家的兩點一線,這樣的無聊會讓他們異常渴望在網絡上進行一些脫離日常的表達。在社交上,他們的需求也較其他年齡層的人更感性。
“擴列”是00後的黑話,即擴充好友列表,等同於交新朋友的意思。如果你在百度貼吧搜索“擴列”,大概會得到相關貼吧帖子8萬余篇。這些帖子的主人通常都會用幾十個標簽來形容自己,以此來加快找到具有相同標簽的“同好”。
很多人都覺得00後是抗拒被貼標簽的,但其實他們只是不想變成“大眾”,無數的標簽可以讓他們成為一個旗幟更加鮮明的“自己”。更何況,標簽越多,篩選標準也就越多,也就更能保證“圈子幹凈”。
“圈子幹凈”是另一個00後經常會使用的黑話,它指的是不隨便添加陌生人,只認識和自己有社會關系的半熟人,或是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同好”。
小顧告訴我,“微博主要是用來認識同好的,QQ一般都只加現實生活中的朋友,當然QQ群也是一個認識陌生人的渠道,我也有幾個群是通過微博轉到QQ的。”
小顧的圈子並不多,她只加過一個陳偉霆的粉絲群,一個小說群,以及一個手帳群。“我們班只有我一個人玩手賬,有時候畫了一頁滿意的作品,就會發到群里去,群里也會定期組織一些團購”。
00後喜歡在一個個小圈子里找到一種歸屬感,而圈子的幹凈則降低了他們表達的門檻。
在網絡上表達對00後來說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隨便打開快看漫畫的一部作品,底下的評論都有至少上萬,仔細觀察那些評論,幾乎每個前排評論下面都會有跟帖,聊天,甚至是吵架,00後的表達無處不在,他們喜歡信息欄出現新提示的感覺,這讓他們一瞬間脫離了日常生活的無聊。
當然,針對00後的社交與表達的需求,也有不少公司選擇通過改變社交產品的機制從而減少它們認識和破冰的難度。
美圖公司旗下的閃聊一開始主打的是趣味聊天,但不久前,產品全面改版,引入了現在在00後圈子里非常流行的語C玩法。
語C,全稱語言Cosplay,2004年左右興起於貼吧。其實語C和我們所熟悉的Cosplay一樣,都是一種角色扮演,只不過方式是用文字來描寫角色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心理以及周圍環境等。
這種文字,語Cer稱之為“戲”。所還原的角色稱為“皮”,練習還原一個角色稱為“磨皮”,還原度稱為“氣”。早期的戲都將除角色的語言之外的文字描寫放在各種括號里,括號稱為“套”。
所以,不是這個圈子的人,進去後可能根本都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麽。
這也是閃聊App團隊所擔心的,外面用戶的使用門檻極高,語C用戶又講究圈子純凈。短期內,想來用戶也難以達到顯著的突破了。
而閃聊也並不是第一個用語C來突破社交的App,最早面向大眾的語C類產品應該是來自武漢的名人朋友圈。這是一款參考了微信朋友圈形式進行掛“皮”社交的軟件。進入註冊後先要選擇一個扮演的角色,之後就可以用該角色在朋友圈發布消息,其他人可以點贊也可以評論,但是都是用所扮演角色在朋友圈進行互動。
因為玩法設置,名人朋友圈吸引了大量的語C圈人士從貼吧轉移到這里,但COO張宏宇卻並不認為名朋是一款專為語Cer而做的軟件,“我們產品的核心還是在於降低社交破冰的難度,落腳點在社交。”
畢竟,一款社交產品的核心KPI還是在用戶數量,小而美可以獲得口碑,卻無法獲得長遠的發展和資本的青睞。市面上其他語C產品,包括語C圈還有語戲,都因為太過垂直而無法正常的商業化,名朋還是希望能夠通過產品的設置,讓名朋成為一個00後愛用的社交產品,而不是一個單純的語C產品。
小顧的手機里也下了名人朋友圈,但她並不玩語C,下這個軟件只是為了追星,最近陳偉霆的《醉玲瓏》上線了,雖然她沒看,但每次以“陳偉霆”的身份發圈,都會有好多“劉詩詩”在下面點贊。“還挺有意思的吧。”小顧說。
現在是小顧高二最後一個暑假,下個學期一開學,她就要面臨保送考試的初試。如果一切順利,明年的這個時候,小顧就是一個準大學生了,或許再過五年,她就會和你坐在同一間辦公室里。
00後也會長大,他們和我們也沒什麽不同。如果用互聯網的角度去看待,他們就是最挑剔的產品體驗官。
“人們總覺得00後還是小學生,但麻煩你幫我強調一下,我已經16歲了。”這是小顧對我最後的要求。
“買了一只品牌口紅,又要吃土半個月了……”“一千塊錢買一瓶化妝水,到底值不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妝品領域也出現了明顯的升級消費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6 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達2222億元,化妝品市場規模僅次於日本與美國,預示著我國化妝品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根據各大公司披露的2016財年年報數據,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的毛利率為71.58%,另一化妝品巨頭雅詩蘭黛雅詩蘭黛的毛利率為80.6%,亞洲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日本資生堂集團毛利率約為75.59%,中國本土化妝品巨頭上海家化護膚類產品的毛利率為77.7%。
不過在高毛利率之下,化妝品公司的凈利潤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麽高。以雅詩蘭黛為例,其凈利率僅為10.6%。那麽,其他的錢去哪兒了呢?
雅詩蘭黛的財報顯示,在2016財年,其凈銷售額為112.6億美元,而用於廣告和營銷的費用接近28.21億美元,運輸和處理費用達3.63億美元,而相比之下,用於研發的費用僅為1.91億美元。
國內的化妝品公司情況也如此。以即將在A股上市的珀萊雅為例,其招股說明書便顯示,2016年,珀萊雅的營業收入為16.2億元,其用於形象宣傳的推廣費為3.15億,包裝物3.79億元,原料費僅為1.69億元,原料的成本僅占到最終營業收入的10.43%。
這也就意味著,對於消費者來說,絕大部分的錢最終並非為原料或者研發買單,而是為廣告和營銷費用甚至包裝買單。以一款40ml售價為320元的精華為例,最後塗抹到臉上的精華可能僅為40-50元,有75元是花在包裝上,還有63元則花在了廣告費用上。
一名化妝品行業內人士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營銷費用歷來是化妝品公司的成本大頭,營銷也不僅僅是廣告,還包括門店和貨架的鋪設等。
隨著“雙十一”的臨近,許多消費者又在網上購物平臺上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囤貨”。
根據京東大數據顯示,19-25 歲年齡段用戶的購買力正在變強。該年齡段用戶在品類選擇方面已經出現明顯的進階過程,消費的國際化趨勢開始出現,TOP50商品中雅詩蘭黛、迪奧、範思哲等高端品牌較多。
這些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高價化妝品的成本的呢?家住北京東城區的李靜是一名資深的化妝品愛好者,在她的化妝臺上擺滿了各種從網上或者親戚朋友從海外代購來的化妝品。當問及她對護膚品成本的看法時,李靜認為盡管她早就知道廣告占大頭,但她仍舊會選擇相對而言更有知名度的產品:“我不會去買一個我都沒聽說過的品牌。而且單按原料看也是不科學的,畢竟化妝品還要看工藝。”
而另一名消費者劉剛則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由於其大學所學專業為有機化學,對化妝品更關註成分而非品牌,因此在平常購買化妝品時,他通常會選擇功效符合自己皮膚狀態的化妝品,但不會購買一線品牌的化妝品。“很多化妝品公司把錢都花在請明星代言上,但產品里真正有效的成分並不多。”
此外,還有多名消費者稱,平常購買化妝品主要靠朋友推薦,很少關註成本,即便知道其廣告費用高企也不會輕易更換品牌。
不過在看了上文的成本統計數據後,家住上海的李丹丹表示沒想到包裝費也這麽貴,“突然想用大寶了。”
(來源:中新經緯 記者:羅琨)
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同時能創造最佳的效益才是可持續運營之道。
[ 摘要 ]是不是為了聯手抵抗阿里天貓?京東和騰訊未來是否會收購唯品會?
12月18日早間消息,騰訊和京東將向唯品會投資8.63億美元,股權認購價格較唯品會上周五收盤價溢價55%。交易結束後,騰訊和京東在唯品會將分別持股7%和5.5%。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騰訊將在其微信錢包界面給予唯品會入口。京東也將會在其手機APP主界面和微信購物一級入口的主界面接入唯品會,幫助唯品會在京東渠道上達成一定的交易額目標。
這次合作意味著唯品會與騰訊、京東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三家公司將進行資源互換,戰略協同,以謀求共同發展。此舉將對中國電商的生態及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關於為什麽要合作、合作的過程等問題,唯品會方面向華爾街見聞旗下的全天候科技(iawtmt)給出了明確的解釋。
Q1:唯品會與騰訊、京東的戰略合作,談判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中間有沒有重大分歧?
唯品會與京東、騰訊的戰略合作談判非常順利;
唯品會與騰訊同在廣東,與京東同在一個行業,相互知根知底。京東此前就曾投資唯品會,三方此前也有過合作,這為我們迅速達成共識奠定了基礎;
三方此次戰略合作,更重要的層面還在於資源互換和戰略協同,因此在談判過程中求同存異幾乎沒有障礙,主要是一些細節的敲定。
Q2:此次三方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核心要點是什麽?
騰訊和京東將分別斥資購買6.036億美金和2.587億美金的唯品會A類普通股。購買價格為每股A類普通股65.4美金,等同於每個ADS 13.08美金。該價格相當於在上個交易日(201712/15)唯品會ADS的收盤價的基礎上溢價54.6%;
交易完成後,騰訊和京東將分別持有唯品會7%和5.5%的股份,其中包括之前已經擁有的唯品會股份。京東此前持有2.5%的唯品會股份;
新增發的股份將有2年鎖定期,在鎖定期內,騰訊將獲得1席唯品會董事會席位,京東將獲得唯品會董事會觀察員身份。2年鎖定期結束後,只要騰訊擁有唯品會12%的股份或跟唯品會另行約定的股份比例,京東擁有唯品會8%的股份或跟唯品會另行約定的股份比例,就繼續保持各自董事會和觀察員席位;
唯品會仍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而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仍位居第一大股東;
三方戰略合作,構建合作共贏生態鏈。騰訊將給唯品會微信錢包入口,提供微信平臺流量合作。京東將為唯品會在京東app首頁和微信朋友圈京東入口首頁提供入口,並將幫助唯品會在京東平臺上完成一定GMV銷售目標。
Q3:此次騰訊、京東聯合股權投資完成後,將共計持有唯品會12.5%的股權,逼近目前第一大股東沈亞的股份比例,這是否意味著未來沈亞有可能喪失唯品會控制權?
唯品會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沈亞也會繼續保持絕對控制權;
按照唯品會的 AB 股規則,沈亞所持股票屬於 B 類普通股,其 1 股擁有 10 票的投票權,而除沈亞之外的其他股東所持股票屬於 A 類普通股,其 1 股只有 1 票的投票權。所以,這次交易後沈亞不僅仍是唯品會第一大股東,並且仍然持有近60% 的投票權,這也是為什麽說唯品會仍是一家沈亞可以完全掌控的公司。
Q4:唯品會之前一直強調股價被低估,此次增發價格每個ADS 13.08美金,相當於在上個交易日(201712/15)唯品會ADS的收盤價的基礎上溢價54.6%,是否意味著你們較為滿意這個價格,或者說這個價格就是唯品會的合理定價?
此次戰略合作,騰訊和京東將分別斥資購買6.036億美金和2.587億美金的唯品會A類普通股。購買價格為每股A類普通股65.4美金,等同於每個ADS 13.08美金;
我們認為這是個公允價格達成的合作;
資本市場不理性是常態,不能以股價評判企業價值。唯品會此前認為,股價被資本市場極其嚴重低估,主要是因為金融和物流部分估值未被納入估值體系;
唯品會電商+金融+物流“三駕馬車”戰略布局蘊含新的業績增長引擎,未來開放市場的想象空間巨大,且目前各自成效顯著。
Q5:騰訊、京東的戰略投資,無疑增加了唯品會的想象空間,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唯品會的股價是否會有較大的漲幅?
決定企業股價有多重原因,也存在不可預測性,因為理性和不理性都會存在;
對於唯品會來說,堅守戰略,以業績說話,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同時能創造最佳的效益才是可持續運營之道。我們相信,股價會匹配我們的業績以及增長空間。
Q6:唯品會股價長期低迷,此番與騰訊、京東的戰略合作,是不是更大程度上為了市值管理?
企業的使命是為消費者和社會創造價值,而不是市值管理;
與騰訊、京東的戰略合作,主要聚焦於資源互換和戰略協同,打造共贏生態鏈;
唯品會將持續深化和加強唯品會在時尚穿戴類(包括服裝、鞋、包、配飾等)、美妝類等品類的領先電商運營能力和女性用戶優勢等,為用戶帶來更高的價值和更好的體驗。
Q7:唯品會為什麽選擇與騰訊、京東合作?
唯品會與騰訊、京東三方將利用各自的優勢進行互補,形成深度共贏合作的戰略合作聯盟,更好地服務互聯網用戶和消費者;
騰訊擁有完善的生態體系,將為唯品會提供流量和內容支持;而京東,則因為唯品會與其有著相似的運營模式、很強的品類及客群互補性,未來可在品牌聯盟合作、流量聯盟合作等各方面尋求共贏合作。
Q8:唯品會為什麽會接受直接競爭對手京東的投資?
唯品會和京東相似的運營模式:高占比的自營業務、且雙方都非常重視時尚領域的拓展;
商品品類和用戶結構方面極強的互補性:唯品會3億會員中女性會員超過80%,服飾穿戴和美妝是唯品會的核心優勢;京東以3c數碼品類起家,男性用戶占比較高;
京東將與唯品會進行流量合作:京東將為唯品會在app首頁和微信朋友圈京東入口首頁提供入口,並幫助唯品會在京東平臺上完成一定GMV銷售目標。
Q9:唯品會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意圖是不是聯手抵抗阿里天貓?
唯品會與京東合作,意圖在於利用各方的優勢進行互補,形成深度共贏合作的戰略合作聯盟,更好地服務互聯網用戶和消費者;
二者有著相似的運營模式、很強的品類互補性,雙方在用戶結構上亦可以形成互補,未來將在品牌聯盟合作、流量聯盟合作等方面尋求共贏合作。
Q10:騰訊此前將自有電商平臺易迅拱手讓與京東,此番京東騰訊聯合投資,是否意味著他們未來會聯手收購唯品會?
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仍位居第一大股東,保持對唯品會的絕對控股;
唯品會此次引進戰略合作夥伴,旨在建立共贏合作生態圈,持續深化和加強唯品會在時尚穿戴類(包括服裝、鞋、包、配飾等)、美妝類等品類的領先電商運營能力和女性用戶優勢等,為唯品會的用戶帶來更高的價值和更好的體驗。
Q11:根據目前的戰略協議,騰訊和京東都會對唯品會現有的業務有所促進,而唯品會對於騰訊和京東似乎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對於騰訊:騰訊平臺用戶對於發現、討論、購買品牌服裝有著巨大的需求,與唯品會優質商品深度對接,可以更好的滿足平臺用戶需求和體驗;與此同時,入股唯品會可以強化騰訊的電商變現能力,打造線上線下的、健康並且多元的零售生態體系;
對於京東:唯品會在閃購電商和服飾品類的優勢,可以加強京東服務女性消費者的能力,延展京東在服飾品類電商業務的廣度和深度;此外,唯品會80%以上為女性用戶,與京東男性為主的用戶結構形成互補。
Q12:你如何評價三方戰略合作的願景?
未來是屬於生態的,只有開放合作才能共贏;
唯品會將繼續保持作為一個獨立的電商平臺運營,繼續深化和強化我們在時尚穿戴類、美妝類、母嬰類、體用戶外類、家居類等品類領先的電商運營能力和高度活躍女性用戶優勢等,持續為唯品會的會員帶來更高的價值和更好的用戶體驗;
這次戰略合作,對唯品會來說使我們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舞臺,我們將堅守“傳承品質生活,提升幸福體驗”的使命,為了實現“國際一流電商平臺”的願景。
Q13:唯品會電商+物流+金融三駕馬車的重資產模式需要大量資金,這是引進騰訊、京東戰略投資的背景嗎?
電商行業不同於其他互聯網公司,需要在倉儲、物流方面構建優勢化的重資產;物流、倉儲方面的投入,會促進用戶體驗和電商運營效率的提升;
我們多年摸索出的運營模式跟經驗,是別人所不具備的,比如說我們的自營倉庫效率、成本控制都明顯優於第三方;
唯品會連續20個季度盈利,現金流非常健康。引進騰訊、京東戰略投資,更多是出於資源互換和戰略協同,和我們的重資產模式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