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幹貨】12個數據,幫你搞定店鋪生意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8/59073.html

開一家店鋪有哪些數據指標需要註意?VIP占比是多少?銷售折扣怎麽定?這些背後都有秘密。希望本文對你有幫助。(1)營業額1)、營業額反映了店鋪的生意走勢。針對以往銷售數據,結合地區行業的發展狀況,通過對營業額的每天定期跟進,每周總結比較,以此來調整促銷及推廣活動。2)、為店鋪及員工設立銷售目標。● 根據營業額數據,設立店鋪經營目標及員工銷售目標,將營業額目標細分到每月、每周、每日、每時段、每班次、每人,讓員工的目標更加清晰;● 為員工月度目標達成設立相應的獎勵機制,激勵員工沖上更高的銷售額;● 每天監控營業額指標完成進程情況,當目標任務未能達成時,應立即推出預備方案,如月中的目標進程不理想時應及時調整人員、貨品、促銷方案。3)、比較各分店銷售狀況。營業額指標有助於比較各分店的銷售能力,從而為優化人員結構及貨品組合提供參考。 (2)分類貨品銷售額分類貨品銷售額即店鋪中各個品類貨品的銷售額,如茄克、休閑褲、襯衣等。通過分類貨品銷售額指標的分析,可以了解:1)、各分類貨品銷售情況及所占比例是否合理,為店鋪的訂貨、組貨及促銷提供參考依據,從而作出更完善的貨品調整,使貨品組合更符合店鋪實際消費情況。2)、了解該店或該區的消費取向,即時作出補貨、調貨的措施,並針對性調整陳列,從而優化庫存及利於店鋪利潤最大化。對於銷售額低的品類,則應考慮在店內加強促銷,消化庫存。3)、比較本店分類貨品銷售與地區的正常銷售比例,得出本店的銷售特性,對慢流品類應考慮多加展示,同時加強導購對慢流品類的重點推介及搭配銷售能力。(3)前十大暢銷款1)、定期統計分析前十大暢銷款(每周/月/季),了解暢銷的原因及庫存狀況。2)、根據銷售速度及周期對前十大暢銷款設立庫存安全線,適當做出補貨或尋找替代品措施。3)、教導員工利用暢銷款搭配平銷款或滯銷款銷售,帶動店鋪貨品整體的流動。 (4)前十大滯銷款1)、定期統計分析前十大滯銷款(每周/月/季),了解滯銷的原因及庫存狀況。2)、尋找滯銷款的賣點,並加強對導購的產品培訓,提升導購對滯銷品的銷售技巧。3)、調整滯銷品的陳列方式及陳列位置,避免在店鋪的角落,並配合人員進行重點推介。4)、制定滯銷品的銷售激勵政策(有選擇性實施),如賣出一件滯銷款,獎勵*元……5)、對滯銷品做出調貨/退貨,或者是促銷的準備。 (5)連帶率(銷售件數/銷售單數)1)、連帶率的高低是了解店鋪人員貨品搭配銷售能力的重要依據。2)、連帶率低於1.3,則應立即提升員工的附加推銷力度,並給員工做附加推銷培訓,提升連帶銷售能力。3)、當連帶率低時,應調整關聯產品的陳列位置,如把可搭配的產品陳列在相近的位置,在銷售時起到便利搭配的作用,提升關聯銷售。4)、當連帶率低時,應檢查店鋪所采取的促銷策略,調整合適的促銷方式,鼓勵顧客多買。 (6)坪效(每天每平米的銷售額)1)、例如,店鋪月坪效=月銷售額/營業面積/天數。此指標能分析店鋪面積的生產力,深入了解店鋪銷售的真實情況。2)、坪效可以為訂貨提供參考,及定期監控確認店內庫存是否足夠,坪效的分析意義也意味著增加有效營業面積則可增加營業額。3)、坪效低的原因通常有:員工銷售技能低;陳列不當;品類缺乏;搭配不當等。4)、坪效低則應思考:● 櫥窗及模特是否大部分陳列了低價位的產品?● 導購是否一致傾向於賣便宜類的產品?● 黃金陳列位置的貨品銷售反應是否不佳?● 店長是否制定了每周的主推貨品,並對員工做主推貨品的賣點培訓? (7)人效(每天每人的銷售額)1)、例如,店鋪月人效=月銷售額/店鋪總人數/天數。此指標反映了店鋪人員的整體銷售素質高低與否及人員配置數量是否合理等。2)、人效過低,則須檢查員工的產品知識及銷售技巧是否存在不足,或排班不合理,排班應保證每個班都有銷售能力強的導購,能提供人效的指標。3)、根據員工最擅長的產品安排對應的銷售區域,能有效提升人效。 (8)客單價(銷售額/銷售單數)1)、客單價的高低反映了店鋪顧客消費承受能力的情況,多訂適合消費者承受力價位的產品,有助於提升營業額。2)、比較店鋪中貨品與客人承受能力是否相符,將高於平均單價的產品在賣場做特殊陳列 。3)、用低於平均單價的產品吸引實際型顧客,豐富了顧客類型自然提升了銷售額。4)、增加以平均單價為主的產品數量和類別,將平均單價做為貨品訂貨的參考價格。5)、提升中高價位的產品銷售,是提升客單價的重要方法,店長應培訓員工如何做中高價位產品的銷售及如何回應顧客價位高的異議。 (9)貨品流失率(貨品流失率=缺失貨品吊牌價÷期間銷售額×100%)1)、減少貨品流失率的方法有:● 合理布局人員在賣場的站位。● 嚴格對待交接班工作,認真清點貨品數目,對出現問題及時做檢查和總結,以避免錯誤重複出現。● 在客流高峰期時,員工應提高警惕性,加強配合力度,以杜絕貨品無謂流失。 (10)存銷比(存銷比=庫存件數÷月銷售件數)1)、存銷比過高,意味著庫存總量或結構不合理,資金效率低。2)、存銷比過低,意味著庫存不足,生意難於最大化。3)、存銷比反映總量問題,總量合理未必結構合理,月存銷比維持在3―4之間是比較良好的。4)、存銷比細分包括:各品類貨品存銷比、新老貨存銷比、款式存銷比等。 (11)VIP占比(VIP消費額/營業額)1)、此指標反映的是店鋪VIP的消費情況,從側面表明店鋪市場占有率和顧客忠誠度,考量店鋪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開發能力。2)、一般情況下,VIP占比在45%-55%之間比較好;這時公司的利益是最大化的,市場拓展與顧客忠誠度都相對正常,且業績也會相對穩定。若是低於這個數值區間,就表示有顧客流失,或者是市場認可度差,店鋪的服務能力不佳;若是VIP高於數值區間,則表示開發新客戶的能力太弱。假若是先高後低,就表示顧客流失嚴重。(12)銷售折扣(營業額/銷售吊牌金額)1)、銷售折扣是反映店鋪折讓的情況,直接影響店鋪的毛利額,是利潤中很重要的指標。2)、店鋪的營業額很高,並不代表著利潤高,應參考銷售折扣的高低,若銷售折扣比較低,則說明店鋪在做促銷,店鋪的毛利率是很低的,所以一個店鋪毛利的高低是和營業額及銷售折的高低有關的。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服裝培訓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98

好戲派台(12):《The Internship》(經典重溫)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5991

這部電影本來應該在上映時便入場,唯事忙一直拖到最近才在Apple TV 上看了。

The Internship 說的故事很簡單,兩個完全不懂互聯網為何物的中年阿叔,要爭取在Google 的 Internship program 裡勝出以得到一份正式員工合約。

整套片的娛樂性豐富,筆者也不打算把Google 辦公室的超級福利再重複了,反正網上有太多描述,筆者反而想探討一下當中顯示出的職場智慧。

兩位主角對互聯網及電腦的認識近乎零,然而最終他們憑什麼勝出?

1. 無視所有的恥笑,向目標 (份工同追女) 勇往直前。

2. 沒有忽視自己的缺點,不停補強以追上要求。

3. 更沒有忽視自己本身的強項 (銷售及與人建立關係),讓自己獨有的element 成為一個獨家致勝之道

4. 更重要的是他們顯然出的團隊精神及強大正面精神力,這正正是他們的隊友以及大部份實習生都所缺乏的。

筆者於職場奮鬥了多年而有小成,而當中見盡了太多本身條件相當不俗 (遠勝筆者) 的人仕卻仕途平平,最大原因便是缺乏了上述的強大正面精神力,以致許多時一遇到困難便選擇退縮或放棄,最終錯過了擺在面前的大好機會。

建議於職場感到遇上樽頸的讀者,都可以看看The Internship,找回你的強大正能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95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2)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3hq.html

【風月俏佳人】

2012年夏天,我徜徉在好萊塢星光大道,腦子裡回想的是電影《風月俏佳人》。二十二年了,美國確實沒有中國變化大,這裡的一切和電影中的鏡頭幾乎沒有差別,路上的行人腳踏一顆顆寫著明星名字的五角星,驚喜的神態和電影中完全一樣。我很想看看路邊是否也有從事女主角職業的濃妝豔抹女人,可沒看到,也許她們換地方了,或者隨著物換星移,人們更喜歡自然妝扮。

《風月俏佳人》是經典之作,由李察·基爾和茱莉亞·羅伯茨主演。1990年我第一次到香港,這部電影正熱映,我和厚生看過後,坐著「叮叮噹噹」的有軌電車回酒店,一路上就在議論電影中李察·基爾從事的買收合併職業。厚生學的是美國經濟,對買收合併比我熟悉。他跟我說,生意做到極致,就是做投資、買賣企業,這是商業社會食物鏈最高端的鏈條,他還說,做投資的,金錢、美女都不在話下,那是人上人過的日子。

準確的說,1999年離開華商文化後,我就職的單位是華商地產的母公司,一家老牌上市公司。從1998年開始,這家公司通過幾次跟大股東的資產置換,把原有業務剝離,實現了華商地產的借殼上市。我是在它控股華商地產70%股份時進入這家公司,並參與了它和華商地產的合二為一。

二十六年前,我在江州市計經委工作,計經委主任在人代會上念了我寫的報告後升任副市長,沒有讓我做他的秘書,我酸酸的,心想,自己不是做秘書的料。所以,當領導跟我說讓我做董事會秘書時,我心裡很忐忑,同時又十分驚喜,我知道,這是我進入商業社會最高端食物鏈的最好機會。

劉曉慶有句名言: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我想套用一下:做秘書難,做董事會秘書更難。我有好幾個做秘書出身的朋友,私下聊起來都覺得很不易。有個朋友總找我要發票,他跟我說,他的領導沒有帶錢的習慣,還特別能花錢,他幫領導化錢很多沒發票,只好找發票沖賬。這個朋友幾乎沒有自己的休息時間,開會領導總是空著手去,他要先幫領導把茶杯和筆記本放到會議桌上,跟領導出差,連領導的內褲都要他整理。

高級領導一般有兩個秘書,大秘相當於工作助理,小秘相當於保姆,大秘一般由秘書長或副秘書長擔任,小秘就叫秘書,前面再加一個級別,比如處級秘書、局級秘書。不管是大秘還是小秘,都是伺候人的工作,既然是伺候人,就要讓被伺候的人舒服,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那時候,知道董秘是干嘛的人不多,還鬧過一些笑話。我接待一個政府官員,當我掏出名片給他時他很不屑地說了一句:「哦,你們公司的秘書怎麼是個男的?」他顯然覺得我們公司小看了他,沒有安排職位高的人來對等接待。平時公司開會,有人會叫我「秘書長」,他們知道我管的事情比較多,認為叫董秘對於我來說名不副實。

董事會秘書跟一般的秘書不同,但終究還是秘書,干的也是伺候人的事,而且伺候的人很多:董事長、監事會主席、總經理、所有董事、所有監事、證監會和交易所等監管部門、券商投行、新聞媒體以及公司大小股東。從事這份工作,每天神經都高度緊張。比如,到北京路演,需要帶公司簡介錄像帶,那一定要準備兩份,一份託運,一份隨身攜帶;路演之前,要把現場可能提的問題事先寫成文字交個領導,裡面的敏感問題如何回答、由誰回答都要事先安排好;還有,不管是路演還是開別的會,領導的座次千萬千萬不能排錯……

這是一份閒不下來的工作,我做董秘時剛開始要求出季報,季報很簡單,主要是財務報表,那是財務總監的事,我需要斟酌,但工作量不大,年報、半年報費的功夫則很大,我們公司有B股,年報還要翻譯成英文。只要涉及對外公開的資料,我肯定要一一過目,甚至要親自起草。公司處在重組階段,要和券商和監管部門接觸,商議重組方案,方案出來,要去說服機構投資者,獲取他們的支持。除此之外,還要接待投資者來訪和媒體採訪,小的投資者讓下屬去應付一下,不太重要的媒體也儘量推掉,重要的機構和媒體來了,董秘不出面肯定不合適。

在華商地產工作的兩年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忙的兩年。我參與了華商地產借殼上市最難的一個階段,算是對《風月俏佳人》裡李察·基爾干的事情有了親身體驗。當然,中國和美國不同,加之我是打工的,電影中的李察·基爾是老闆,差異很大。不過,體驗之後,我發現,上帝很公平,有所得必有所失。

《風月俏佳人》中,李察·基爾是個有錢人,可他活得沒有茱莉亞·羅伯茨快樂。很多有錢人,都不是正常人,甚至有嚴重的精神障礙,其中不少人小時候受過欺負,長大後總想出人頭地。電影中的李察·基爾就是一個被父親拋棄的人,他總想報復父親,可他收購了父親的公司,報復父親之後,反而很失落。茱莉亞·羅伯茨活在社會底層,活在社會底層快樂的成本也要相對低一些,在認識李察·基爾前,她很難想像傍晚坐私人飛機去舊金山看歌劇,當晚再返回洛杉磯的豪華酒店。對於有錢人來說,遠隔千里去另一個城市看演出,就如普通人到市區看電影,兩者成本相差萬倍,收穫的快樂卻差不多。電影裡有幾個富人吃飯的鏡頭,叉子要準備四五個,吃不同的食物用不同叉子,呵呵,有錢人也不好當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15

七成企業主、人資主管重視員工的質問力 懂得關鍵12問 讓你成為老闆眼中的寶(124-128)

2014-03-08  TWM  
 

 

好問題不只可以求出好答案,更是讓雙方認同、彼此思考過內涵的完美結局。

根據《今週刊》調查,七成以上的企業主希望自己的幹部主管和基層員工都具備質問的習慣,這個從前被忽略的動作,漸漸成為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撰文‧李建興

美國投資鬼才伯納德.巴魯克曾說:「好幾百萬人看過蘋果掉落,牛頓卻是唯一問了為什麼的人。」可見得,牛頓在發現地心引力之前,就先發現了質問的威力,而這也是他得以出類拔萃的關鍵。

美國創新領導中心曾對一九一位成功企業家進行研究,發現這些聰明的領導者,都深諳提問的力量,善於「製造發問機會」並「懂得提問」,用問問題激勵員工、激發創意、解決問題,甚至形塑策略與推動改革。

讓領導者受惠 也讓難題迎刃而解「問」這個動作,不僅讓領導者受惠。就連向來是全球企業典範的豐田汽車,也教育員工每天要連續想五次「為什麼」。他們認為,員工問了第一個為什麼後,會開始找原因,進而會有更多的為什麼,一連問個五次後,許多觀念、難題幾乎皆迎刃而解了。

除了歐美日等國,台灣企業界也開始注重上班族的「質問能力」。《今週刊》和yes123合作的調查就發現,高達七一.二%的企業主和人資主管認為,一位時時質問部屬的主管,將讓工作、專案執行得更好;同樣的,這些主宰上班族工作大權的老闆和人資,也有六成五希望自家員工能常常自我質問。

這箇中滋味,二○一三年信義房屋年度業績最佳進步獎得主陳逸駿,感觸甚深。去年,他一個人就替公司攬進了四億多元的業績,年薪突破三百萬元;然而,這位房仲界的明星,前一年才歷經了事業的低潮,當時一整年業績還不到去年的二成五,甚至是全信義排名一千多名的績效末段生。短短的一年內,能有如此天差地遠的改變,全拜其對「質問力」的體悟。

頂著留美企管、統計雙碩士高學歷的陳逸駿,一一年入行之初,由於景氣正好,加上資深同仁的協助下,第一年就以新人之姿創造了一.五億元的成交金額;孰料,隔年景氣下修,成交急劇量縮,挑戰才真正開始。

體悟「質問力」 拚出最佳進步獎一次陳逸駿到了一個社區拜訪屋主準備開發案源,沒想到按了門鈴、表明來意後,不願意開門的屋主僅僅從對講機拋出一堆問題「你做多久了?你上次成交過什麼案子?我們這裡一共有多少戶要賣?我們社區上一次成交是多少?」這一串如連珠炮似的問題,讓他無法招架,還來不及開口,屋主就撂下了一句:「你什麼都沒準備!」喀的一聲掛上對講機,只留下一陣冰冷的沉默。

錯愕中,陳逸駿著實不解,「這些問題和房子要不要賣有什麼關係?」此外,某回公司承接了一起準備換約出售的預售屋,由於建設公司早已撤場,沒有實品屋就罷了,連工地也是禁止進入,卻來了一組客人要求帶看,陳逸駿硬著頭皮帶著買方在工地外圍繞了一圈,但買主丟出了一堆問題:「大廳在哪?這戶面哪邊?採光怎樣?有什麼公設?」他啼笑皆非地想:「預售屋就還沒蓋嘛!這是要我隔空抓藥嗎?」一連好幾次的「問題」客戶,讓陳逸駿成交幾乎月月掛零,他老覺得客人故意找他碴,直至有一次,店長終於忍不住說:「怪客戶問題爛,倒不如先想想人家為何要提這些問題?」「能幫你找到答案的,就是問自己!」這一記當頭棒喝狠狠地敲醒了他:「對啊!客人就是有問題才會需要人服務啊?業務不就是靠解決問題賺錢的!」從此,陳逸駿認真地看待客戶拋出的每個問題,記錄下來、勤找答案,甚至在客戶提問前,自己就先設想了幾十個問題作準備。他有個「一○三三」原則,也就是每次要拜訪新客戶,一定先預想對方即將提問的十個問題,更進一步揣測客人每個問題背後的三個意圖,再從每一個意圖中,找到三個足以回應客人的答案。

也就是說,每次出發前,陳逸駿老早備好近一百個「答客問」,自此業績有了明顯的成長。有次,一位大地主還因為十分滿意他詳盡的資料、精準的解說,一下子拿出了六套房子委託他賣。

質問妙用無窮 探索、發想、整理皆宜至於曾讓自己最頭痛的預售案,在無數的自問和尋找解答中,陳逸駿居然也找出了解方。首先,他會在建商未撤場前,就提前為未來的案子蒐集DM、設計圖、上網下載資料,或進到售屋中心拍照;同時,帶看前,自己也會先設計動線,即使工地進不去,也會帶著買主從鄰棟制高點看屋,儘可能模擬實景。這使得原先抽象的預售屋變得具象,讓他在店裡有了「預售天王」的封號。

質問,不僅可以讓老闆、客戶滿意,yes123研究更發現,質問力具備著「探索」、「發想」、「整理」三大功能。著有《一百種提問力創造二百倍企業力》的布萊恩.史坦菲爾就指出:「問題問對了,可以節省至少三分之一的溝通時間!」他認為在問答之中,其實雙方已在進行想法對焦,一個關鍵好問,更可以讓原本模糊的指令、需求、概念予以具體化,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專門教導長榮航空空姐們服務技巧的周英君,從二十多年來擔任空服員、事務長的經驗中,理出了一套﹁聰明質問哲學﹂,解決了無數的客訴難題。

她回憶自己第一次上線時,遇到了一位鄉音極重的菲律賓人向她要一枝筆,只是乘客「Pen」的發音,怎麼聽都是「Ben」,當時她很直覺地回了一句:「How spell ?(怎麼拼)」只見雙方一陣尷尬。多年來周英君一直從這微小的例子反省自己;而今,她會很技巧地提問:「您的用途是什麼?我來幫您想辦法!」在這聰明的問題中,不但避免了雙方的尷尬,還探尋出了對方真正的心意。

素以服務著稱的長榮航空,永遠沒有「奧客」兩字,重點在於要如何洞悉出對方真正的問題。因此,周英君在擔任事務長時,每每服務有了狀況,她總是不急著給答案,而是循循善誘地問著旗下的空服員:「你覺得應該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藉由一次次的反問,探知部屬的想法、觀念、態度,也發揮引導和凝聚共識之效。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就說過:「過去的領導者要會解答,但未來的領袖則將是要懂提問。」因此在探索歷程中,質問也發揮了說服、引導和聚焦的巧妙作用。

善用三大提問法 讓難題迎刃而解有趣的是,質問讓問題得到「收斂」,卻也能讓創意得到「發散」。因為,質問最吸引人的是,雖然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卻是無限的!藉由一個問題,無數的想法、創意、方案就孕育而生。更重要的是,在蒐集答案之際,往往會發現更多的問題,讓思考更加縝密,許多的顛覆和改革就這麼產生了。

藉著質問能訓練自己周密的思惟,也讓原先凌亂的思緒,進行「歸納」和「整理」。富邦MOMO台的購物天后任潔玲多年來創造過無數的銷售佳績,她要如何成功說服這些無法對話、看不到表情和反應,甚至連對方有沒有在聽都不知道的隱形客戶?

任潔玲透露,她會先自問:「要如何創造觀眾的需要?」於是,每接到一個產品,一定會上網蒐集整理所有網友意見和質疑,畢竟,自問力也要靠經驗,當經驗不足時,就要借重別人的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歸納」和「整理」時,無論自問和質問,儘可能地將題目寫下來,你會發現,很多答案,萬變不離其宗,寫下來,將成為下一次的經驗值。

就像《失敗腦VS.成功腦》作者篠上芳光所說:「失敗腦只會答題,成功腦會問問題!」從今天起,善用質問力,學習質問力,相信你將快速邁向成功之路。

上班族必看 質問力=有效率71.2%企業主及人資主管認為,上司時時質問部屬,有利於工作、專案執行。

Q1.上司時常對員工的工作、專案進行質問,會有助於執行效能? 單位:%

非常有幫助 5.8

頗有幫助 65.4

普通 19.2

幫助不大 7.7

完全沒幫助 1.9

65.4%企業主及人資主管認為,具備自問力的上班族,工作效能更好。

Q2.上班族時常思考上司、客戶會質問的問題,進而準備,會有助於工作效能? 單位:%

非常有幫助 13.5

頗有幫助 51.9

普通 26.9

幫助不大 5.8

完全沒幫助 1.9

質問是解決問題的良方!近8成上班族認為質問最有助於發現問題,並進行改善。

Q3.你認為質問的過程中,對於工作最大的好處是? (複選) 單位:%發現問題,並設法改善 79.67 更能確認上司、客戶的需求 45.81 能夠自我反省 42.42 更有創意、思考更縝密 36.18 顛覆舊思惟和窠臼,有利於工作突破 29.59 讓人有改革的動力 19.42 註:此問卷由yes123於2月7日-2月14日調查,有效回收715份,信心水準95%,誤差值正負3.83%。

搞懂關鍵12問

── 面對4種情境,職場達人都這麼問一、面對上司(老闆)時,

你該這樣問自己…

1.老闆很挑剔很難搞,要向他提案前…贏家:專案目標、效益是什麼?老闆擔心、注重的是什麼?得先準備好!

輸家:隨便他啦!反正怎麼報都會被打槍,且看且走,賭一把,搞不好過了!

2.工作或專案出包了,需向老闆回報…贏家:出包的原因是什麼?怎麼解決?得提個解決方案給老闆。

輸家:要命一條,先聽他吼一下,再問他怎麼辦?球丟給他就是!

3.老闆臨時召開發想會議或討論目標…贏家:這次會議想解決什麼問題?達成什麼目標?至少提個建議案才行。

輸家:發想就是自己「發」呆,聽聽別人怎麼「想」,當個九官鳥附和就好!

二、面對客戶時,你該這樣問自己…4.要向姿態很高、很龜毛的客戶提案…贏家:客戶想解決什麼問題?想得到什麼效益?我方所提的案子優勢是?

輸家:照著提案簡報念就好,反正拿到這種客戶的案子,搞不好才更痛苦呢!

5.客戶忽然轉單或臨時更改合約內容…贏家:客戶想法改變的理由?他們期待的解決方案是?私下瞭解後討論。

輸家:哇哩咧!朝令夕改,當我們人命不值錢啊!列出對方的罪狀,讓他死!

6.陌生開發新客戶,第一次前往拜訪…贏家:客戶目前需要什麼?我們有什麼服務能解決難題?做完功課再去。

輸家:我又不是他肚裡的迴蟲,既是陌生開發,聊了之後再問他想怎樣就好!

三、管理下屬可以試著這樣問…7.屬下的提案總是不盡如人意、周延時…贏家:想清楚,這樣做的理由和效益是什麼?可行嗎?有更好的方法嗎?

輸家:你是豬啊?怎麼教都教不會!算了,我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做好了!

8.部屬們向你報告年度目標及計畫時…贏家:這符合公司最高目標嗎?各部門相互統合過了嗎?我該怎麼檢核你?

輸家:各人性命各人顧,目標自己訂自己的,最後別害到我或其他人就好了!

9.專案失利或績效不如對手,聽報告…贏家:別人做了什麼是我們沒做到的?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趕上甚至超越?

輸家:沒有理由!誰是害群之馬誰就自請處分,並給我想辦法彌補回來!

四、求職面試時,你該先這麼自問…10.面試主考官要我自我介紹時,我會…贏家:如果我是主考官,會想知道什麼資訊?我有哪些賣點、特質符合?

輸家:不就是說說家裡有哪些人、做過什麼工作、讀過多少書,哪需要準備?

11.談到未來要負責的職務及工作細節…贏家:新東家對這項職務的期待是什麼?我能勝任嗎?如何能快速上手?

輸家:想這麼多幹嘛!先把工作騙到手,錄取後,不適合再想法子蹺頭就是!

12.想要爭取到一個好的職級或薪資時…贏家:我應徵的職務薪資行情是?我能提供超值的貢獻讓對方值得加碼?

輸家:談薪資不就跟菜市場賣菜一樣,先開個高價讓人砍,再假裝委曲求全!

如何製作一份完美的提問單?

好問題必須要能引導對方思考,才不會雞同鴨講甚至產生誤會。因此,上班族人人都需要屬於自己的「提問單」,也就是懂得設計問題。一般而言,聰明的問法可以分為開放式問句法、封閉式問句法、二擇一選擇法和5W1H 法。

開放式問句法:可讓對方暢所欲言以蒐集到更多的資訊。如:您對投資理財的看法?

封閉式問句法:有利推動、引導,縮短聚焦時間,如:假使採取A案,會不會更好?

二擇一選擇法:有利於確認,例如你的意思是A還B?

「5W1H」法:Who、What、When、Why、Where、How的問法,能在看似開放的問題中,得到對方豐富的資訊,卻也能獲知明確的答案,如:「你要如何處理這件事?」就比單純地發怒:「你知道這個禍有多大?」來得有建設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85

有感「你所知道的都是錯的」2014-3-12 Cind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fah.html

昨天因為歸總講座,工作總結落下,因此補一記~

 

工作上主要是廣州房地產研究,大概把萬科的地產信息整理出來,明天將中海地產和廣州產業分佈做完大概可以收尾了,具體總結全部做完再寫,因此主要想寫一些聽講座感想。

 

講座主題為--你所知道的都是錯的。

 

我所知道的都是錯的?!很顛覆的一個主題。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的思想都被各種新聞信息左右,區分什麼是噪音,成為一種修行。風動、幡動、仁者心動。價值規律也是這樣:波動的是情緒、不變的是價值。

 

自詡為價值投資之人眾多,可真正堅持下去之人寥寥。想來正如一個好醫生的修行,價值投資也需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現在做的每一份研究,都是為幾年後的那一秒決策做基礎。幾年?我不知道,甚至可能幾年也不會出現某個領域的投資機會。那研究白做了嗎?仁者見仁。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現在的研究,永遠無法有高屋建瓴的決策。

 

講座結束後,有的人討論去買點工商銀行,有的人討論為什麼是工商銀行,還有的人開始思考建立自己的投資邏輯。魚和漁,你怎麼選擇的?幸運的是,有了這個契機,讓我開始如何為漁.

 

回想上學期模擬炒股大賽,同學們都在思考,如何在三個月最優受益。可這真是這場比賽的意義嗎?從小我們都習慣按照別人的標準生活,並努力做到最好,因此很早就失去了思考標準合理性的能力。在一個分數排序優劣的環境裡,我們不斷最求高分,忘記了自己的興趣,忘記了自己的理念。人云亦云,不斷嘲笑羊群效應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自己也變成了其中的一隻羊,更糟糕的是還不自知。謊言,一百個人重複之後也會成真,但有時候自己布下的一個謊言,自己也信了。保持理性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願能將內心練得強大,執著自己的堅持。

 

Be myself,pursuit whatinterest me mos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601

2014-3-12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ep9.html
今天充實完善了之前做的天工國際模型,同時完成了對經營數據、業務結構等分析。
1.經營數據分析顯示:
(1)償債能力:公司流動比率約為1.2,資產負債率維持在55%左右,償債能力一般。
(2)營運能力:存貨周轉率較低,為2左右,存貨可能存在積壓;應收賬款周轉率為2左右,較低,款項收回存在不確定性;同時,近六年公司固定資產周轉率保持在1.5的水平,綜合考慮認為公司的營運能力並不太好。
(3)盈利能力:除2008、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以外,公司利潤率逐年上升,主要是由於公司對於成本和費用的控制比較有效,這也顯示公司目前盈利能力較強。
(4)成長能力:在公司淨資產逐年上升的情況下,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淨利潤增長率均有明顯下降,2012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僅為0.21%,表明公司成長性有限。
2.業務結構分析顯示:
(1)按產品分類:公司最初主要以高速鋼及高速鋼切削工具為主,現在則轉變為高速鋼與模具鋼業務並重、鈦合金業務發展勢頭良好的情形。公司近年來大力投資於模具鋼生產設備,使其逐漸發展為天工國際的第二大主要產品,2012年模具鋼佔收入總額的34%,僅次於高速鋼的36%。並且模具鋼的毛利率(30%以上)遠高於其他產品,優勢明顯。2011年投產的鈦合金也佔據了營業收入10.9%的比例,前景良好。相比之下,高速鋼業務發展較為緩慢,營業收入佔比從2007年48.59%逐漸下降至2012年36.07%,高速鋼切削業務更為萎縮,營業收入佔比從2007年38.11%逐漸下降至2012年18.73%。
(2)按地區分類:天工國際業務以中國、北美、歐洲、亞洲(中國除外)為主,其中中國市場最大,佔其營業額的50%以上,北美和歐洲市場需求逐年下降,約佔10%左右,亞洲(中國除外)的需求自2010年後有較大提升,約佔20%。
另外關於天工國際的存貨周轉率有個問題,雖然存貨周轉率較低,但公司解釋是由於垂直一體化生產,並且特鋼的生產工序有幾十道,生產線很長,有庫存是很正常的。庫存當中,在產品佔45%到50%,產成品佔30%(因為品種規格特別多,因此庫存不算多),原材料的庫存才佔20%,因此公司的庫存實際並不高。這種解釋是否合理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603

國創能源12億地下轉賬曝光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3/3600937.html
《第一財經日報》對國創能源(600145.SH)定增基金募資迷蹤事件追蹤報導近半年之後,國創能源昨晚發佈公告,承認與上海優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優道投資」)之間發生的大額資金往來,並表示收到中國證監會貴州監管局關於其大額資金往來未納入賬務核算的責令改正決定。

針對國創能源的公告和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決定,有國創能源定增基金投資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優道投資募集資金的最終去向在公告中並未得到真實反映,而貴州證監局責令整改的決定也明顯力度不夠。

紙包不住火

2013年11月1日,《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報導了上海閔行區一對老夫婦因購買「上海市閔行區動遷安置房項目二期D款」產品到期無法兌付一事。經本報調查,發現這款產品披露的用款方、募投項目為前民生銀行、寧波銀行業務人員劉永盛私自偽造,但劉永盛是代上海優道投資募資。

經過對上海優道投資的追訪,《第一財經日報》又於2013年11月11日刊發虛假理財資金去向初現:億元款項流入國創能源,揭示劉永盛所募資金並未投向閔行動遷安置房,而是流向了國創能源。除劉永盛非法募資的部分,優道投資也在2012年10月和2013年5月通過其管理的上海富義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為國創能源募集了兩期定增基金。

但國創能源對劉永盛案和優道募資事件均進行了否認。其中國創能源在2013年11月17日發佈公告稱,劉永盛案與國創能源沒有關係,所涉資金不為公司所用。該公司董事長周劍云和董秘王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都堅稱,優道投資所募的資金都沒有流入國創能源的賬戶,上市公司沒有收到錢。對此,本報又於2013年11月18日刊發7億理財資金「失蹤」記,質疑國創能源在說謊。

隨著事態的演進和本報調查的深入,2014年3月11日,《第一財經日報》發表優道前員工爆料:國創高管為「中技系」倒錢13億。報導稱,據優道投資離職員工在今年3月向本報爆料,優道投資實際是由國創能源董事長周劍云控制的、專門為成清波「中技系」融資的平台。優道投資和劉永盛通過優道投資管理的乾灝、富義等有限合夥企業募集的資金在流向國創能源的賬上之後,由周劍云通過上海慧福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進行「倒賬」,運作給深圳中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成清波和其他用款方。

上述報導引起監管層的強烈關注,國創能源也開始陸續承認和優道投資的關係以及與優道的資金往來狀況。3月13日晚,國創能源公告,否認周劍云為優道投資和慧福投資的實際控制人,但承認上海優道投資募集資金進入國創能源的監管賬戶,國創能源根據陳世達、貴州陽洋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委託又對資金進行了劃轉。

國創監管賬戶7.7億元「消失」

昨日晚間,國創能源再次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門根據有關陳世達、貴州陽洋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委託劃款情況的清理,公司監管賬戶根據委託共流入資金11.922億元,根據委託劃出11.921億元。

其中,從優道投資管理的有關合夥企業共轉入監管賬戶9.36億元,從監管賬戶轉出到優道投資管理的合夥企業1.66億元,優道投資轉入公司監管賬戶淨額7.7億元。

國創能源監管賬戶先後進出資金超過11.92億元,但根據劃出、流入金額比對,目前監管賬戶的餘額僅為5180元,基本為零。對於優道投資而言,優道轉入監管賬戶淨額高達7.7億元,而這筆資金卻已經從監管賬戶「不翼而飛」了。

按照國創能源此前的公告,陳世達委託陽洋礦業代理融資事宜,陽洋礦業委託上海優道投資進行融資,國創能源為本次融資提供監管賬戶。如此,這7.7億資金看起來是轉給了陳世達。

但據《第一財經日報》此前報導,在對優道投資人的兌付和安撫過程中,深圳中技實業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成清波頻頻出面。同時,優道離職員工的爆料也稱,上述資金主要是運作給中技實業實際控制人成清波和其他用款方。有投資者稱,據此推測,國創能源的公告仍有不實成分。

黔證監責令國創能源整改

昨晚,國創能源還公告了收到貴州證監局責令改正的決定。

公告稱,3月17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貴州監管局《關於對貴州國創能源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責令改正決定的主要內容為:經查,發現公司在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營業部賬號為437761907172的賬戶、天津銀行上海分行賬號為236101201090079562的賬戶和農行上海趙家巷支行賬號為03-779700040089598的賬戶存在大額資金往來未納入賬務核算的情況。以及2012年年度報告、2013年半年報和2013年第三季度未披露上述賬戶現金流的情況。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10條、《證券法》第63條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2條、第3條、第19條的規定,現責令公司在2014年4月15日前完成整改,且達到如下要求:完善會計核算體系、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對現金流情況進行補充披露。公司應當在2014年4月15日前,向貴州證監局提交書面報告,貴州證監局將組織檢查驗收。

今年1月24日,《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報導《國創能源定增基金兌付再失約:證監局介入調查》。報導稱,有優道投資人在去年11月向證監會遞交了關於國創能源涉嫌私下融資、信披違規以及現金流造假等問題的舉報信,舉報信列舉了優道投資募集資金在2012年底和2013年初分批流向了國創能源,但國創能源財報卻對此沒有任何體現的情況。舉報信還質疑國創能源對定增事項的公開披露與實際進展存在互相矛盾之處。

今年1月16日,貴州證監局針對舉報信回覆稱,關於國創能源涉嫌信息披露違規及現金流造假問題,該局正在就舉報的情況進行緊張的調查核實工作,並將根據調查核實情況,依法對國創能源進行相應的處理。

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出現上述情形,國創能源的審計機構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國創能源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2012年年報的審計機構為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

國創能源的兌付前景

據《第一財經日報》此前報導,優道投資通過富義基金募集的兩期資金目前均未兌付,投資人正通過向上海經偵部門報案、向證監會投訴以及向產品擔保方質問等尋求解決。除了富義基金的兩期,還有劉永盛偽造項目募集的資金約1億元沒有兌付。而根據國創能源昨日的公告,國創能源對優道投資的債權為7.7億元。

國創能源在昨晚又進一步闡述了通過發行新基金來裝優道所持債權的細節。根據公告,國創能源全資子公司重慶四維創投設立了一隻產業併購基金,優道投資與這只併購基金及TPI公司實際控制人陳世達協商,三方同意將優道投資所持有對TPI公司實際控制人(陳世達)的債權作為出資轉入併購基金,TPI實際控制人並同意將其持有的公司股權的51%轉讓給併購基金。同時,併購基金及重慶創投正在與擁有相關金融牌照的基金公司及金融機構討論合作計劃,通過擬定資產管理計劃,發行15億元規模的併購基金優先級投資產品。

但目前大多數投資人表示不願接受上述方案。因為接受這一方案就意味著接受繼續延期,同時接受其持有的對國創能源的債權轉為對併購基金的債權,儘管國創能源對併購基金未來的回購行為出具了履約擔保,但這種擔保仍具有較大的風險。

「重慶創投是國創能源的全資子公司,目前尚沒開展其他業務,不具備對相關交易進行擔保與回購的能力。國創能源目前淨資產值不高,對相關交易的擔保與回購計劃有不能履約風險。」國創能源在公告中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30

理財信箱(12):儲錢達人之悲哀 諗sir

http://notcomment.com/wp/?p=18844

諗Sir, 您好!

難於啟齒, 卻良帥在前, 豈有不請教之理.

自拜讀諗Sir的blog以來深覺相見恨晚,唯本人愚蠢,理不出一個頭緒, 現請教如下:

98年二公婆聯名200萬在新界東置業一層二房戶,現已還清, 市值450萬, 數年前有再置業想法, 唯猶豫沒決,錯失良機,現有置三房需要, 可以新界東或西, 只希望未來升值前景可期盼, 預算~600萬, 不知如何部署比較合適? 深知不能再走錯路和選擇不合適地區.

我們情況:

二公婆年齡: 均已4x歲

孩子:  二個, 均讀中學, 其中一個將考大學 (已儲備獨立2x萬費用)

收入: 36000/月, 另有秘撈 ~20000/月 , 工作穩定

每月儲蓄: ~30000 (已扣除所有日常開支)

可動用現金: rmb120萬(半年後可動用), hkd140萬(3個月後可動用)

負債: 無

還望諗Sir能賜教, 感激萬分!!!

一個蠢人

 

答案

讀者問題:

1.猶豫不決、到三房需要迫切才去做工夫

2.容忍自己有間還清既樓而唔利用借貸

3.借貸力不高、秘撈收入未能計作核實收入

4.相信年紀已達40中後期、借貸力高點已過及向下走

 

讀者優勢

儲蓄率高、達30000/(36000+20000) = 53%

明白自己是蠢人半杯水、騰出位置接納新資訊

 

讀者是典型跟隨舊派理財方式的人,即主張努力工作、努力儲蓄,美滿大道就在你面前。可是大家看看當前局勢:

  • 美國不斷侵占去自肥及巧妙分贓去維持國內勢力平衡
  • 利用美元預先透支他國之勞動力
  • 德國(1989)重歸統一、歐洲新秩序形成中。烏克蘭角力只是大家投石問路、連件事浮出黎既階段都未到
  • 中國加緊對新聞自由的封鎖、打擊貪腐是為本任領導人去增加本錢同別國角力之手段。國之存亡,為此犧牲國內GDP增長亦在所不計

當然見証一個霸權的衰落要幾十年或半個世紀,可是當中趨勢會影響大家萬分。相信在2000年金價展開大升浪後,美元價值有減無增、大家每日將精力150%透支交換幾張「公仔紙」實在不值,請把握時間將錢兌做隨時間升值的資產、或找個方法去令回報至少跑贏通賬。

不時有人提及退休要儲幾千萬(港幣),計及通賬後確實為真! 因為退休生活幾十年,你開頭兩千萬係銀行戶口,在每年儲設5%的通賬下,廿五年之後該二千萬的購買力只等於當初的1/3.38 = 29%。當然此為簡化舉例,但看倌相信明白點解街邊成日有人兇你! 話你唔儲錢第二日就訓街了。可以你將你成世人既人工加埋,賺都唔夠二千萬,那又何來儲二千萬呢? 當然有人會搬出咩咩基金或股票一堆大產物,叫你儲番佢十幾廿年,咁佢咪賺足你十幾年傭囉。玩過現金流遊戲既朋友都知、一次過paid off your liability通常係最暢快,商家肯留條尾係你度,不少是為了持續渣取你的現金流。大家要搞清楚現金流要是面各自己製造,而不是為他人輸出現金流。

所以比較讀者的優點和缺點後,要作是將先前提出的問題轉化:

  1. 請運用借貸,現借貸力為36000/10000*50%*2.59 = 4.66MIL
  2. 太太現時冇做野,不妨叫兼職機構出合約聘用太太為顧問或助理,將兩萬蚊收入報好稅,轉為借貸力。
  3. 如將20000收入核實,借貸力增加至56000/10000*2.59*50% = 7.25MIL
  4. 借貸力到50歲會下跌至56000/10000*1.91*50% = 5.34MIL,請勿再猶豫不決
  5. 手上260萬點運用,請前收息101-102班,做好等到你屋企多個人幫你打工。當中講明有風險、不過亦會告知你點去控制。

世上沒有零風險而高回報之事。只要合理的風險去交換回報,再用方法將利潤擴大化。婚後上車再月儲三萬月已預告結果、長期負債為零亦不一定是件好事,大家引以為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25

聚美優品正式提交IPO申請:陳歐身價將達12億美金

http://www.iheima.cn/thread-1486-1-1.html
幾個關鍵數據:一、2013年交易額達8.1億美元;二;陳歐佔股40.7%,此次計劃融資4億美元,公司估值30億美元;三;毛利率24.5%,淨利潤5800萬美元;四、2013年重複購買率62%;五、一共1700家供應商。六:2014Q1移動佔比已達到約49%;七:佔化妝品電商市場份額22%。 振奮行業的好消息。


文件顯示,聚美優品計劃通過IPO交易籌集最多4億美元資金,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掛牌,股票交易代碼為「JMEI」。 高盛(亞洲)、瑞信證券(美國)、摩根大通、華興資本證券、派傑(Piper Jaffray & Co.)和奧本海默將擔任聚美優品IPO交易的承銷商。值得一體的是,華興資本同時亦為聚美優品的主要股東之一,持股達10.3%.


文件顯示,聚美優品2011年淨營收為2178.8萬美元,2012年為2.33億美元,2013年為4.83億美元。其中,聚美優品2011年來自於商品銷售業務的營收為330.7萬美元,2012年為2.09億美元,2013年為4.13億美元;2011年來自於市場服務業務的營收為1848.1萬美元,2012年為2416.5萬美元,2013年為6994.6萬美元。


聚美優品2011年毛利潤為1900萬美元,2012年為8468.3萬美元,2013年為2億美元;2011年總運營支出為2336萬美元,2012年為7454.5萬美元,2013年為1.61億美元;2011年運營虧損為436萬美元,2012年運營利潤為1013.8萬美元,2013年運營利潤為3826.4萬美元。


聚美優品2011年淨虧損為402.9萬美元,2012年淨利潤為810.4萬美元,2013年淨利潤為2500.4萬美元;2011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474.5萬美元,2012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512.4萬美元,2013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1580.6萬美元。


截至2011年12月31日,聚美優品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額為911.7萬美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為2996.4萬美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為1.11億美元。


聚美優品董事和高管的持股情況如下: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歐持有約5090萬股,持股比例為40.7%;戴雨森持有約790萬股,持股比例為6.3%;Keyi Chen持有約1300萬股,持股比例為10.3%。聚美優品董事和高管總共持有約7210萬股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為57.5%。


聚美優品主要股東和獻售股東的持股情況如下:Super ROI Global Holding Limited持有約5090萬股,持股比例為40.7%;紅杉資本旗下基金持有2340萬股,持股比例為18.7%;險峰華興(K2 Partners)持有約1300萬股,持股比例為10.3%;Success Origin持有約1110萬股,持股比例為8.8%innacle High-Tech 持有約790萬股,持股比例為6.3%。


招股書顯示,以交易總額(GMV)衡量,聚美優品在2013年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美容產品線上零售商,市場份額為22.1%。通過限時低折扣特賣的「閃購」模式,聚美優品引起了用戶的消費衝動,並培養了用戶忠誠度。


此外,聚美優品在移動端的交易額增長迅速,2013年季四季度,交易總額的移動佔比約38.4%,到2014年第1季度,交易總額的移動佔比已達到約49%。
招股書還顯示,聚美優品的高管團隊中,創始人陳歐、聯合創始人戴雨森、首席戰略官高孟、首席財務官鄭云生均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並於在校期間相識。


高富帥陳鷗

都說女人的錢好賺,聚美優品已經嘗到了甜頭。聚美優品的成功,某種意義上也是創始人陳歐的「個人勝利」——這位高富帥,有洞察女性心理的能力。雖然他一直對外聲稱其已經有女朋友不近女色,但如若泡妞,必定驚天地泣鬼神。


還好,他把洞察人性的天賦發揮到了商業上,造就了今天的聚美。陳歐,絕對是屬於馬云、周鴻禕那一類創業者,對人性、大眾心理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


高富帥的「前世今生」


1983年出生的陳歐,是標準高富帥,多金、聰明、事業有成,與其創辦的聚美優品美女云集的氛圍融為一體。


有不少婚戀電視節目邀他上鏡,但已有女朋友的他都婉拒了。陳歐是四川人,第一次見面容易給人「小白臉」的感覺,不過他最喜歡的是策略類競技遊戲,曾拿過四川《魔獸爭霸》前三。其內在的好勝、好鬥性可見一斑。骨子裡善謀好勝,或許是陳歐兩次創業成功的「氣質保證」。


2001年,陳歐還是個大學生。陳歐16歲就留學新加坡就讀南洋理工大學,陳歐靠全額獎學金和打遊戲賺的獎金,告別做公務員的父母到新加坡留學。


第一次創業,第一桶金

2005年他創辦了多語言的遊戲對戰平台GG(Garena),很快成為國外的「浩方」。2007年他以幾百萬美元賣掉了對戰平台,獲得第一桶金。其後,陳歐去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MBA,2009年年底回國二次創業,早在第一次創業時就要投他的徐小平友情投了100萬元。


20歲左右的陳歐已經有著很強的執行能力。


第二次創業,失敗

和第一次創業一樣,陳歐瞄準的是自己熟悉、國外已有成熟模式的網頁(社交)遊戲內置廣告。但很快,他發現照搬國外模式在國內行不通,一個有效點擊在國外可以賣20美元,而國內連5毛錢都賣不到,「市場已被做濫了」。


2010年3月,陳歐還剩幾十萬元創業資金,他決定轉移陣地到團購領域。此時王興的美團網已經上線並火起來了。「我們幾個人剛從國外回來,不像王興在國內有經驗和資源,只好避開正面戰場,專注細分領域。」陳歐瞄準的是化妝品電商。化妝品跟服裝一樣,渠道鏈條長,毛利很高,但還沒有成規模的電商平台,有足夠的顛覆空間,可能做出另一個凡客。


通常,創業要在熟悉的領域做擅長的事。陳歐卻告訴i黑馬,他和團隊成員不熟悉化妝品,在該領域無經驗和資源,但他覺得淘寶上化妝品「淘品牌」如芳草集能做起來,自己善於學習,市場也有需求,應該也能做起來。


第三次創業,四年造就30億美金估值

互聯網的好處是試錯成本低。


2010年3月,聚美優品的前身「團美網」上線,掛的是團購的「羊頭」,背後卻跟其他團購網站不同——所有的品類都是有口碑的品牌化妝品。陳歐買斷代理商的貨物後,存在自己的倉庫,以限時售賣的模式賣出,價格是專賣店的5-6折,毛利率保持在20%-30%。經過一個多月的試驗,陳歐關掉原來的網頁遊戲內置廣告業務,於2010年5月全力轉向化妝品電商業務,徐小平追加了200萬元的投資。到2010年12月,聚美優品每月收入已過千萬元,2011年5月達到2000萬元,員工200多人。


2011年3月聚美優品獲得了紅杉資本千萬美元級別的風險投資。


「我是專業的創業人,不放自己的一分錢進去,用投資人的錢更大膽一點,」陳歐特意強調自己的這一特點。但他也有煩惱,彼時2011年,他對電商領域狂飆的營銷、人員成本很有意見,「導航網站原來是效果營銷站點,現在成了品牌營銷站點,拉手網3個字在hao123上居然要250萬元。」聚美優品儘管在2011年3月已拿到第二筆1000萬美元的融資,陳歐卻還沒想好怎麼花這筆錢。其早已定好的2011年目標是:從目前幾百個化妝品品類擴大到所有與女性美麗相關的產品,員工數從200人增長到500人,營收達到5億元-6億元。


2011年陳歐開啟「女性消費心理」模式,讓聚美突進

女性消費心理是指女性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消費時具有的—種心理狀態。女性消費市場是一個潛力極大的廣闊市場。據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我國女性消費者有4.8億之多,佔全國人口的48.7%,其中在消費活動中有較大影響的是中青年婦女,即20- 50歲這一年齡段的女性,約占人口總數的21%。
女性消費者不僅數量大,而且在購買活動中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她們不僅對自己所需的消費品進行購買決策,在家庭中,由她們承擔了母親、女兒、妻子、主婦等多種角色。


而陳歐深刻的抓住了女性消費者,與聚美優品完美的合為一體。


陳歐的基本策略

1.挑動女性消費者的情緒變化
女人是感性的。
「有請聚美優品代言人韓庚上台」,主持人話音還未落地,現場數百名女粉絲的尖叫聲已經響成一片。
2011年4月21日的代言儀式明星云集,2小時的紅毯走秀,加上韓庚的勁歌熱舞,讓現場氣氛high到了頂點。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太瞭解女性粉絲的心理了,他希望用更物美價廉的公關傳播手段替代一部分廣告營銷。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陳歐開始頻頻亮相,出現在《非你莫屬》等火爆的的電視節目中,其最大化利用了自己俊俏的外形,專一,聰明,白手起家高富帥的形象,讓很多女性紛紛開始關注聚美優品。
女性消費者的自我意識、自尊心較強,表現在購買行為中喜歡評價商品,喜歡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標準分析商品,評價商品。而女性通常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感染能力和傳播能力,善於通過說服、勸告、傳話等對周圍其他消費者產生影響。
Facebook之後,互聯網最大的營銷是能挑動社交,而女性消費正好具備這種屬性。
女性消費者會把自己購買產品的滿意使用感受和接受的滿意的服務經歷當做自己炫耀的資本,加上有情緒表達的強烈訴求,他們會利用一切機會向其他人宣講。反過來,女性購物決策也較易受到其他消費者使用經歷的影響。
強烈的正向情緒刺激,無疑是促進女性消費的好方法。


2.外觀形象
女性自古都有良好的審美,並容易受外在形象影響,陳歐深知這一點。除了邀請帥氣的韓庚代言,陳歐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外形之外,聚美也注重對化妝品外在美感的打造。
聚美優品的成本是三七開,營銷包裝佔七,化妝品生產佔三。
商品的流行大多是隨女性的審美觀的變化而變化的,現在的商家也通過每年改變產品的流行樣式,利用潮流的力量來激發女性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因為女性對於落後於時尚流行趨勢是最不能忍受的,而一般的女性消費者對流行的判斷就是商家又推出什麼新款式,別人都在穿什麼,用什麼,即存在嚴重的從眾心理。
在這方面,明星廣告起了極大的煽動作用,知名人物做產品形象代言人也會明顯地促進產品的銷售。
而陳歐總是喜歡出來刷臉,「為自己代言」。


3.女性消費者對價格敏感
女性天生對價格敏感,而聚美優品採用各種名目繁多的促銷活動迎合的。
採用適當的促銷手段,增進女性消費者對本企業及其產品的好感,是開拓女性消費者市場的重要途徑。價格的影響對女性比對男性大的多,一般來說女性很少能夠抵制住降價的誘惑。在市場中進行討價還價的絕對多數都是女性消費者,一方面出於女人節約的天性,比較有耐心,另一方面由於家庭中大多是女性掌握財政大權,直接控制家庭日常開支。男人「開源」,女人「節流」,這是大多數家庭的理財方式。
2013年3月份,聚美優品CEO陳歐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聚美優品已實現盈利。其中,2012年銷售額25億元,預計2013年銷售額60億-100億元,預計2013年將達1億美元的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17

上週更新 (6 Apr - 12 Apr)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4/04/6-apr-12-apr.html
組合單位值: 103.69 
組合週回報: -1.43% (2014年回報: -1.63% / 4月回報: -4.23%)

現金水平: 15% (上週: 4%)

上週恆指上升2.19%、國指上升1.17%、地產分類指數上升1.93%。騰訊(700)平收;金沙(1928)下跌0.71%、銀娛(27)下跌1.87%。先撇開所有新聞不談,純從股價反映,資金流的情況對比前週是相當接近,雖然新經濟股類如科網、澳門等上週皆曾有一段反攻,但整體而言都是受壓,傳統藍籌如中移動(941)、長江(1);部份中資/國企股如中石油(857)、中石化(386)等則繼續段段快放,總之過去一年愈廢的股票最近就彈得愈勁仍然是最近的市況發展。

上週最大、最主要的新聞,當然一定是無端端搞左個滬港通。消息來得突然,07年提過的直通車終於誕生,市場出現非理性亢奮是很正常的:香港上市的折讓H股當時可以炒到癲哂,陳年沒有人提過的什麼浙江世寶(1057)、洛陽玻璃(1108)等等於半個交易日入面竟然大升起碼4成,現在諗起也覺得離譜到震。突如其來的消息很容易自亂陣腳,自己當時也有一刻以為今次真的開Party,喪追一拖(38)、山東製藥(719)、山東墨龍(568)、上石化(338)等等,到收市前先開始覺得唔對路,因為成件事根本是唔Make Sense,於是又急急腳將墨龍、上石化沽清,翌日開市亦剪埋一拖、山東製藥,連中海油服(2883)都頂唔順沽埋,拉勻無特別,相當夠運之餘也要拜市場效率奇低:山東製藥星期五(11/4)開市跌也不跌,自己是覺得相當神奇。

先不談深圳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不受惠今次政策的問題,就算買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折讓H股,操作上亦肯定是唔合理。主要原因是當一件東西骨子裡是垃圾,不可能因為"有潛在水魚買家"而變成不是垃圾。果堆H股出現大折讓根本是一直存在的事情,而存在原因是因為投資者對其完全沒有興趣;如今大家知道政策推出後便一窩蜂衝入場將全部垃圾炒起,而期望六個月後有同胞高價接貨,這個究竟是什麼邏輯。為何垃圾差價要向上修正,而不是向下調整,這是滬港通政策中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有人手頭上還有上石化(338),真的應該問問自己心底裡是真的相信什麼"母公司是中石化,遲早搞重組"、"股息率5%,進可攻退可守",抑或是純粹希望可以搵到下一隻水魚接你的貨。內銀也股息高,為何你又不買? 諗通呢點,我已頭也不回將全數上石化(338)沽清。至於洛陽玻璃(1108),更是不值一提。

今時今日大陸投資者要買港股,難道會少了渠道。邏輯思考,開放滬港通後就算多左大陸人要買港股,他們要買,最大可能是買一些香港股市獨有的知名公司或知名品牌;騰訊(700)、中移動(941)、聯想(992)、蒙牛(2319)、友邦(1299)、金沙(1928)、銀娛(27)、金山(3888)等等便是他們的目標,而上石化、洛陽玻璃等則肯定不在他們的購買名單之內。因此新政策下最受惠的股票很可能是中、大型的港中企業,而這堆股票其實早已證明過是投資者(包括QDII基金 - 內地機構投資者)喜歡的類型。受害的股份,亦顯然易見是類似平保(2318)、太保(2601)、安徵海螺(914)呢種H股貴A股十幾%的公司,尤其是當對沖基金見到有套戥機會,今天仲唔沽爆你,因此這幾隻未來六個月內持續受壓、直至A、H股價格回歸接近平衡是很正常的事。又唔好傻到以為平保AH同價先叫合理,畢竟滬港通額度有限,但可以肯定的是H股不會再享有20%以上的所謂地區溢價。

當然實際情況是跟預期有所出入,很多所謂"受惠股",星期四(10/4)升完一浸星期五(11/4)便已經打回原型甚至輸突,騰訊(700)便是最好例子。畢竟滬港通是在今年九月才正式實施,現階段相關股票仍然很受其他因素所影響,如騰訊(700)仍受制於美國科網股跌到訓低、若美國上市的澳門股母公司下跌,金沙、銀娛亦要陪跌等等。所以現時如果要買,操作上亦只能買一些市場肯定鍾意,基本因素良好,而又未炒過或未炒爆的股票,自己已鎖定友邦(1299)及聯想(992)作滬港通短線投機對象,今轉其實剷多5-10%上去都唔出奇,尤其聯想(992)年頭已經跌到僕直,沽家沽清後現時反而海闊天空。相對而言自己覺得此股值搏率是最高,因此注碼亦下得最大。而所謂"受害股",平保(2318)連跌兩日後目前相對A股的溢價已收窄至18.2%,短期內此比率應該差唔多,其後走勢很視乎平保A如何發展。我們在炒上垃圾股,大陸人又何嘗無炒上平保等我們去買,因此短期亢奮後平保A應會向下整固多少少以消化獲利盤,屆時可望拖低平保H股,這是自己大注做淡平保的背後想法;但若然下星期初未能跌破上週五的低位,便要止賺/止蝕離場。

未來半年市場大部份資金也會留在中大價股中撕殺,因此細價股要開始儘量撤退。因為溢價太高,平保H股(2318)未來半年都應該唔得,只是若然其間上證指數大升幾百點,平保H也是一定會跟升,因此單純做淡也不是長遠操作方向。正等如就算相信同胞們九月會幫忙炒起騰訊(700),如果Nasdaq跌多一成,試問騰訊又可以頂得幾耐。對付滬港通,最好是一方面買受惠股,一方面沽受害股,才有機會避開現時至九月期間的市場風險。趁今個週末冷靜下來,是好應該想想究竟如何利用九月到期的期權做好友邦(1299)、聯想(992)、騰訊(700)、港交所(388)、金沙(1928);做淡平保(2318)、太保(2601)、安徵海螺(914),才是最醒目。

有Blog友問我為何不止蝕熊走勢已現的美股倉位,自己的看法是不論股票大升大跌,也是要先問自己買入原因,才決定是否沽出。全世界的科網股於過去數星期持續受壓,但期間公司的基本因素是沒有大變過,若然有心搏長線,又何必盲跟資金流向而作出買賣決定。要尊重技術分析,但當買入一刻不是依靠TA的話,賣出與否也不應受TA所影響:TA入TA出;FA入FA出,TA+FA入便TA+FA出,這是基本操作概念。

未來世界肯定是科技主導,公司做生意要發圍不靠Online Network,難道走去靠請多幾萬人,買多幾萬呎地? 現時生意環境已經和10年前完全不同,十年前只有一半人用手機,現時每人手上的是叫智能電話,而最大的商機便是搵這班人的錢。龐大用戶群是我對Facebook最大的信念,只要這點未受到破壞,現價便是很抵買。科網股是否已經泡沫爆破,永遠是事後才知道;但Google一樣是在泡沫爆破後才長成,股價十年來翻了十倍以上。自知已錯失過騰訊、Google,如今世界上難得再出現一個機會叫Facebook,又怎捨得放手。對公司基本因素如此具信心,就算我做到止蝕,上星期三(9/4)大升7%肯定會追回;轉個頭星期四、五已經打回原型,又要急急腳沽出,如此來來回回股價未跌死我已經輸死。其實只要鎖定注碼,便坐得舒服,就算是如何難捱,也是要繼續捱。強如Google的十幾倍升浪,中間也是經歷過無數如現時的高位下跌20%的"熊走勢",立心長線投資股票,信念便不能輕言受價位波動而動搖。

今日搭車才悟出的道理,其實長線投資股票真的很像搭巴士:實在不可能眼見中途出現塞車、有人上有人落,便傻到以為自己搭錯車。當初上車是因為看到巴士目的地是自己要去的地方,只要司機不來跟你說目的地已經不再存在,又何必介懷身邊的乘客是誰。也不單是科網股,一個月前的股王中滔環保(1363)上星期一樣插到訓街。很多人一個月前也很相信大陸環保故事,難道上星期跌得如此悲壯,故事又有改變過嗎? 其實也是信念問題,最終勝負分野,也是在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