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惹怒、被看衰 也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敢與眾不同 鍛鍊阿德勒勇氣學
2016-08-08 TWM
情感並非支配我們,而是人類為了某些目的在操控著情感,採取任何行動前,目的為絕對優先,而這個目的是自由意志下的選擇。
我五十歲那年,因為心肌梗塞倒下,徘徊在生死邊緣。幸好後來保住了這條命,立刻開始進行心臟復健。過去身體健康時,可以走得很輕鬆;生病過後,卻變得氣喘吁吁、無法走動。
即使如此,我還是努力復健,一步也好、兩步也罷,只要向前走就對了。
如此復健不為別的,只因為我判斷那樣做就是「善」,為達成再度行走的目的,我的意志可以克服一些身體上的障礙。
服務生打翻咖啡 卻有兩種下場──解讀情緒背後的潛意識如果覺得肚子餓,就會伸手拿眼前的食物,但並不是「感覺肚子餓」這件事在主導動作,就算是肚子餓也不得不控制飲食時,還是可以下定決心不吃東西。
拋出去的石頭必然會落下,而且掉落的路徑是能計算的;然而,人類的行動卻不像石頭那樣任人擺布,有可能會脫離既定的動向。
同樣地,不是情感在支配我們,而是我們為了某種目的在操控它。依照阿德勒心理學的說法,人並非受情感或激情而支配,而是使用它們。情感會隨著人們的意志出現,或者消失。
在咖啡廳裡,有人因服務生打翻咖啡,弄髒了衣服而暴怒。服務生打翻咖啡與人的衣服被弄髒而暴怒,這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所以兩者之間看似有因果關係;但事實上,同樣狀況下被弄髒衣服的人,卻不見得也會出現暴怒的反應。
如果打翻咖啡的是一名年輕貌美的服務生,或許對方會瞬間做出判斷,笑笑地對那拚命道歉的服務生表示「沒關係」。憤怒,是為了向對方傳達自己的要求,並以讓對方接受要求為目的而創造出來的。而且要是在憤怒的同時又拉高音量,對方可能就會對客人所說的唯命是從。
看清前方
才有辦法向前走
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分析人的性格,或追究過去曾經發生的事。而是闡明自己看不見的那些潛意識裡的行為或症狀,其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唯有這麼做,才有可能引發一些足以解決問題的變化。
「人類的行動,全依據目標而設定。人類在生活、行為,還有找出自己的立場時,他的方法必定與目標的設定相連結。如果心中沒有一定的目標,根本無法思考或進行任何事。」打算採取任何行動時,目的會走在前頭。這個目的是自由意志下的選擇,不是欲望渴求或情感在後面推動影響的結果。絕對是先定下目標,才朝它而去。
「要畫下一條線時,如果眼中沒有目標,就無法將線畫到最後。光憑欲望渴求,任何線都畫不出來。也就是說,在設定目標之前,什麼也做不了。必須事先看清前方,才有辦法向前走去。」為了畫線,雖然必須先在眼中有目標,但前提還是要有畫下這條線的決心,也就是要那麼做的「必然性」。如果沒有下決心要畫,人不會去畫圖。作畫,是因為目的而產生。即使其他原因都具備了,只要缺少了「為何而畫」的目的,畫家就不會開始動手作畫。
英文考高分 竟是最糟糕的學習──為了「被認同」,選擇先看解答這讓我想起法蘭茲.卡布斯將自己的詩作寄給德語詩人里爾克,並請求他的評論時,里爾克建議他今後不要再做請求他人評論詩作這種事,而且,只要覺得「非寫不可」,就該將它寫下。里爾克還勸告他,寫了詩之後,不要在意他人如何評價、不要與他人的詩作比較,投稿到出版社卻遭編輯拒絕也不要感覺不安。
里爾克告訴卡布斯,問問自己:「真的非寫不可嗎?」如果是「非寫不可」,就根據這個「必然性」,去建造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事
別以他人意志優先
一般情況下,大家認為每個人都有認同的需求。不過要是說到「認同」是否絕對必要,那可不然。認同需求的問題之一是:明明是自己的事,卻想獲得他人認同,這不是以自己的意志,而是以他人的意志為優先。
高中時我有一次看著英文作文講義,心想這說不定不是老師自己出的題目,於是放學後去了書店,找了好幾本英文作文題庫本一一比對,果然發現,有本書的題目和講義上的一字不差。我立刻買下。
後來,預習時忍不住看起那本書的解答。當時我想,一開始就看可能不太好,如果已經做完題目應該就沒關係吧。結果,一旦看了解答就再也欲罷不能。我看著解答,修改自己的句子,我想,反正不是照抄,只是拿來參考。隔天課堂上,老師要學生上台寫答案,老師邊解說邊修改。老師完全沒有修改我的答案,還說:「你的英文很好。」看過解答的我,雖藉此讓老師當下認同我是好學生,卻沒培養出真正重要的英文能力。
讓問題學生乖乖讀書的菜鳥老師──「完全相信夥伴」的魔力美國有間學校出現一個問題很多的班級,甚至已經連續換掉兩位老師。於是,校長打電話給一名當年教師甄試中沒有錄用的女老師,並告訴她如果可以接管這個班級到學期末,隔年將聘僱她為專任講師。當然,這名老師接下了這份工作。
校長刻意不向她說明這個班級的狀況。一個月過後,校長到這個班上視察。結果,班上學生用功的模樣,簡直就像完全換了一批人,校長為此感到驚訝不已,於是下課時便稱讚了導師一番。
不料,導師反而回答說,應該道謝的其實是她自己,因為沒想到校方竟然願意將如此優秀的班級,委任給新來的老師。
「我豈有那個資格接受你的道謝……。」「哎呀,其實校長您隱瞞我的那個小祕密,頭一天我就發現到了。我看到抽屜裡有一份學生的智商指數表。老實說,當時我覺得這下子可真是不得了。因為要帶領教導一群頭腦如此聰明又活潑的孩子,得要非常努力才行。」一打開抽屜,出現了那份表。名單上的學生姓名旁寫了一些數字,136、127、128……,校長看了大叫,「這不是什麼智商指數表,這是學生的置物箱號碼啦!」關於這件事,治療師比爾.歐漢龍說了下面這段話:「不過已經慢了一步。這名新來的老師,認定學生們很優秀,而學生們也都努力回應了女老師積極的作為與期待。」所謂的信賴就是連依據都毫無可言,卻採取相信的態度。假使有人完全相信你,且不抱一絲懷疑,要不斷背叛這樣的人,想必不容易吧。當孩子知道有人信賴自己時,對於世界或他人的看法,也會有所改變。
關於信賴最後要強調的是,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必須做到不去解讀他人的內心。所謂的信賴,並不是以不發一語為最佳手段,並不是信賴對方之後便保持沉默,而是以言語溝通為人際關係的主軸,才能建立信賴關係。不依照言語字面上的意義理解,反而去揣度他人的內心,我不認為這是人際關係中最理想的狀態。
保持良好意圖
善待他人當作夥伴
如果可以看待他人為夥伴,應該會試圖去貢獻他人。相反地,如果視對方為敵人,就不會這麼想。
為了不把他人當成敵人,希望我們能視對方的言行有良好意圖。
母親年紀輕輕亡故以後,我和父親一起生活。有一天,他吃了一口我煮很久才煮好的咖哩飯,只說了一句:「不要再做了。」我認為父親這句「不要再做了」,意思是「因為很難吃,所以別再做了」,並對此深信不疑,可是,後來才知道父親當初那麼說的真意──當時的我還只是個學生,其實父親是想這麼對我說:「你是個學生,不努力讀書不行吧。既然如此,就別再為我做這些耗時費工的餐點了。」當我可以由父親那簡短的一句話裡找出新的意涵時,過去所有不好的感受都消失了,包括光是和他待在同一個空間都覺得緊繃的感受。事實上,在我身上所產生的改變,是來自於我自己決定要與父親建立良好關係的想法。過去不想與父親保有良好關係的時候,我會將父親的一切言行舉動,都試圖當成我不與他靠近的依據。
(本文摘自第二、七章,洪依婷整理)所謂的信賴,並不是以不發一語為最佳手段,並不是信賴對方後便保持沉默,而是以言語溝通為人際關係的主軸,才能建立信賴關係。
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勇氣學
作者:岸見一郎
● 日本京都大學文學研究學系博士課程(主修西洋哲學史)修畢,主修哲學,同時也研究阿德勒心理學。
●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諮商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
● 曾於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院教授古典希臘語、京都聖卡塔琳娜高中教授心理學、明治東洋醫學院專門學校教授教育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也曾於前田醫院任職。
譯者:葉小燕 出版:今周刊 2016年8月
人生一定要有好教練
人生需要的各種教練,遠比老師多很多,除了傳承經驗與知識,還有典範與信念, 因為,教育影響最大的不是在學期間,而是離開學校之後的人生。
當我們談到教育時,不免以「家長、學生、老師」為主體,把「學校和教室」當成場景,試著翻轉這些角色定位與空間形態,從使用者的角度談教育(詳見文末QR碼)。但若把教育目標訂為培養「終身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其實教育影響最大的不是在學期間,而是離開學校之後的人生。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關注創業議題多年之後,我不僅關心高等教育,也參與實驗教育的推廣。因為沒有習於創新的青少年,就不會有勇於創業的成年人。但除了老師和家長,我發現有一個角色與功能在教育體系或職能賦予上,其實被多數人忽略,就是「教練」。
多數台灣學生的校園生活裡接觸的,都是級任導師與專任老師。因為熱愛運動與音樂,我從小到大參加許多運動項目訓練和室內外管樂團,接觸過許多教練。長大之後才發現,教練和老師很不一樣。
首先,老師的指標是學生成績,教練的目標是選手成就。師生之間未必沒有情誼,但教練與選手之間更需要默契與信任,才能在場上發揮平日訓練成效、達成目標。
事實上,人生需要的各種教練,遠比學校老師多很多。父母扮演的其實不是老師,而更像教練(但未必自知)。只是,我們是一個熟悉老師、卻對教練陌生的社會。
教練除了專業知識與教學技巧,更要樹立典範與建立信念,能看到學員的盲點,適時給予指導,又要能適度放手;要有豐富的場上勝負經驗,有系統策略與攻守戰術;更要伯樂識得千里馬,栽培後進勝過自己。
在創業領域,最好的投資人或外部董事不僅是創業者的好友良伴,更應該是個好教練,傳授創業經驗和商場心法,教學相長也彼此砥礪。
科技創業團隊與專業經理人,尋求教練協助或成為後輩的教練,更是矽谷文化的一部分。
在產業變革與世代交棒的此刻,要傳承的,不只是經驗與知識,還有典範與信念。願我們都能找到人生各階段的教練,也都能成為別人需要的好教練。
撰文 / 詹益鑑
黃磊:人生哪年不危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025
比十年前“體重多了幾十斤”的黃磊,也曾是那個時代的“小鮮肉”。“只是那時流行長發飄飄,叼根煙,文藝青年,眼神放空,誰都不服。”黃磊形容。(南方周末記者 張默然/圖)
演電視劇《小別離》時,黃磊經常叫岔嘴,把劇中的女兒“朵朵”喊成“多多”。朵朵十四歲,念初三,正趕上青春期;多多是黃磊大女兒黃憶慈的小名,她才十歲。黃磊保證,劇本本來就這麽起名字,朵朵和多多,只是巧合。
2016年8月15日,《小別離》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播出,雖是現實題材,對黃磊來說卻像科幻片。
借演戲的機會,黃磊提前體驗了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的困難。孩子叛逆,成績不佳,又有“早戀”嫌疑,他演的方醫生使盡渾身解數,在女兒和妻子之間周旋,費勁心力彌合矛盾。弄巧成拙後,被海清扮演的妻子譏諷:“你當你是電影學院表演系教授是吧?”
某天,平素插科打諢的方醫生終於撐不住,痛哭流涕,滿心委屈:“今年什麽都變了,青春期來得忒猛了。”最終,在學業壓力之下,朵朵出國留學。年輕的父母,早早“空巢”。
黃磊相信,把方醫生換成黃磊,可以做得更好。多多留學與否,等她高中畢業後自己決定;她如果青春期叛逆,他就和她站在同一戰壕。孩子終將長大,縱使會難過,他也早早做好了別離的準備。
劇中的朵朵成了“小留學生”,黃磊則和妻子商定,在女兒多多考大學之前,不把她送到國外。“我只有這一生,她也只有這一生,我們能在一起的時候就要在一起。”黃磊說。(劇組供圖/圖)
等多多青春期了我就跟她一頭
南方周末: 演一個青春期女孩的父親,有預演未來生活的感覺嗎?
黃磊: 對,就是科幻片,預示著未來。我45歲了,算晚婚晚育。這年齡,孩子一般都青春期了。我好多同學的孩子都上大學了。
我沒見著同學孩子的青春期,但是見著身邊朋友孩子的青春期。不理他,爸爸媽媽說什麽都覺得不對。原來都是爸爸媽媽身邊的小寶寶,突然就變了。
南方周末: 教育孩子的現有經驗,演戲時哪些可以代入?
黃磊: 有一條比較像。要跟她做朋友,多交流,別站在對立面。有時可以說:“你這對,但是媽媽說得也對,咱們現在先聽聽媽媽的,咱倆一頭兒。”
南方周末: 面對劇中那個青春期的朵朵,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教育經驗太不夠了?
黃磊: 我家孩子上的不是公立學校,沒有應試教育這麽大的壓力。我們不太管多多的學習。學校里最重視的其實不是上課、考試,而是閱讀,要求每個星期讀多少本書、小說什麽的。她們有圖書館,可以借書看。咱們這兒好像禁止孩子看課外書。
劇中有一段。有個美國來的老師,給了朵朵一本《暮光之城》,說學英文看挺好的。方醫生覺得好,但海清演的媽媽就說,你現在要看的是考試的書,習題集都沒看完,怎麽能看小說呢?而且這本小說還有吸血鬼、愛情故事,這不行。
我的經驗真不太一樣,我們不管孩子看書這些事情。我小時候爸媽也不反對我看課外書,我課內書都沒怎麽看。課外書上寫的不也是字嗎?我不認識這個字,不也查字典嗎?課外書就不能建立知識結構,不能建立對世界的認識、形成世界觀嗎?
所以,我們有時候就是為考試忙活,家長們常說“真沒辦法”。我姐姐孩子上高二,也是青春期,反應非常大,又面臨明年高考。家里都在研究這個。
是不是一定要考大學?他現在商業上非常有成就(指坐在一邊的朋友),當年才上到高二。為什麽一定要過那個關卡?我也有同學考入大學,覺得終於完事,就不努力了。在努力的過程中,應試只是一種渠道。
南方周末: 你未來和青春期孩子的沖突不會那麽激烈?
黃磊: 我覺得是。她跟父母叛逆,因為父母站在她對立面。你跟她站一頭,她想找個人叛逆,也沒人。她說覺得特沒意思,那我也覺得沒意思;她說不想學,我也覺得不用學,先歇會兒吧,她不就不叛逆了嘛?
孩子覺得你說得都不對,你說半天,只能得到一個結果——招她煩。我覺得到多多青春期的時候,我會跟她一頭。
南方周末: 電視劇里,夫妻倆因孩子留學而提前形成“空巢”家庭。你會做同樣的選擇嗎?
黃磊: 其實養出這只“小鳥”之前,巢里也沒有第三個人。所以人要自己找支點。我在臺詞里寫道:從二人世界到三人世界,再回到二人世界。
我們最終都會離開自己的父母,去獨立生活,去闖蕩。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有了孩子,我們才知道,原來父母對我們曾經那樣的關註和好。但那時候父母已經老了。這就是這個故事寫到的:跟父母要別離,跟兒女要別離,跟自己的過去也有個別離。
多多到了一定年紀就會離開我。但我應該不會在她十三四、十四五歲的時候,就送她去做小留學生。我確定不會。我跟妻子就是這麽商量的。在考大學之前,我不會把她送到一個國外的寄宿學校。
因為我只有這一生,她也只有這一生,我們能在一起的時候就要在一起。而且,青春期時父母在身邊太重要了。
南方周末: 是枝裕和導演講過一個故事:他長期出去拍戲,回來後女兒看到他怯生生的,他要出門,女兒說“下次再來啊”。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黃磊: 這事在我身上發生不了。我這麽多年拍戲,都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在北京拍。
我有個車,車上弄一個床板兒,早晨起來開車到現場拍戲,拍完我車上一躺,給我運回家去。他們後來說你老在車上躺著不吉利,人一般都是到最後才在車上躺著的(大笑)。我說我不管,北京城我都躺遍了。
南方周末: 但有段時間,說你累出了心臟病?
黃磊: 我年輕的時候心臟不好。都是教海清他們班的時候,被她氣的(笑)。
南方周末: 你曾經談過“有尊嚴地活著”和“體面地死去”的問題,是否給女兒講過這些“大道理”?
黃磊: 我之前寫過一篇《寫給未來的你們》,寫了愛情、朋友、工作。我現在又續了後面的。
第一段寫的就是關於死亡。我不希望弄得那麽混亂,大家手忙腳亂,脖子也給切開了,肚子插一根管子。不用,完完整整,不用搶救我。
南方周末: 對於多多的未來,你現在有藍圖嗎?
黃磊: 沒什麽藍圖。就兩樣:一個,她身體健康;第二個讓她對這個世界、對自己都善良一些,長大了,就學會悲憫了。
支柱是擋風遮雨不是逞強
南方周末: 方醫生痛哭的一段,令人印象深刻。他原來是一個所謂“小男人”,爆發時展現了許多委屈、隱忍。
黃磊: 哪有“小男人”“大男人”,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兩人相處,有時候你大,有時候你小,有時候你強,有時候你弱。如果出現了所謂的矛盾,總要承受、隱忍。有時候也要一家三口去對抗不可知的外部。
劇里他們要給孩子去補托福、補SSAT(美國中學入學考試),找以前得過的獎。白天上課,晚上去補習班,夜里全家人陪著一塊兒熬夜寫卷子。其實根本不是對抗,只是面對。
南方周末: 社會對男性有種預期,要做一家之主,家庭支柱,得站在大家的前面。
黃磊: 家里的支柱,是擋風遮雨,不是去逞強。不示強,也不示弱。其實有個規律:在家里特橫的,頤指氣使,出去都是“領導您坐”這樣的;在家里,(親切地叫)“媳婦兒!”在外面都是被別人喊“領導”。一回家,“水給我倒上”,“茶給我沏上”,出門都是慫包。
人別把勁兒使在自己最親的人身上,把姿勢都擺在自己親人身上,然後出門之後是個卑微的樣子。應該對這個世界不卑不亢,對自己身邊的人放棄那些多余的尊嚴。這樣的人才值得去稱贊,或者效仿。
在這個世界面前沒有尊嚴,回到家唯我獨尊,好像隨時有個王位要繼承,我不希望這樣,我塑造的人物,也不希望是那樣。
南方周末: 方醫生是你心目中比較理想的男性形象嗎?
黃磊: 我們在塑造(角色)時,多少都會帶著對角色認識、對自我認識的“鏡像”。一個人塑造多少角色,都脫離不了自己。
南方周末: 方醫生的委屈,突然爆發,是中年危機的表現嗎?
黃磊: 當然有危機。人懂得些道理,或表現出一種常態,並不代表那些坎在他身上不發生。
我雖然懂得孩子會長大,會離開我,但她長大離開我,我還是會很難過。我雖然知道在她青春期的時候,我要跟她並肩站在一起,但我還是會覺得,她以前並不是跟我並肩,也不是站在我對面,而是在我懷里的。可我會把她放下,然後她就會走,就會跑,最後遠行。
這不是中年危機,是每個人都要接受的過程。人不光有中年危機,哪年都有危機。去年也有危機,明年也會有危機。
南方周末: 中年危機是個偽命題嗎?
黃磊: 凡是標識性強的東西,都是偽命題。
體重多了幾十斤還長發飄飄?
南方周末: 在銀幕上,你從什麽時候轉型成為居家男人?
黃磊: 是從《婚姻保衛戰》開始。我一直跟大家解釋:你們老覺得我轉型,我什麽也沒轉,只是在做演員的工作。
當年我演《人間四月天》《橘子紅了》《似水年華》,那樣的戲今天已經沒有了,大家不拍了。《雍正王朝》《康熙王朝》那種歷史大正劇,現在也不拍了。劇種不斷地變,我們去適應。
作為演員,我也想演不同類型的角色。那時我剛拍完《四世同堂》,(趙)寶剛導演演冠曉荷,我演祁瑞宣。他接著要拍《婚姻保衛戰》,跟丁(芯)大姐倆人遛彎時,他說要找黃磊演許小寧,丁大姐就說:“黃磊演祁家大少爺的,怎麽演這個?”她覺得有點奇怪。
其實拍戲的時候,我跟寶剛導演經常在一塊兒聊。我是在北京長大的孩子,但北京腔不重,有《婚姻保衛戰》里邊人物的樣子,嘴皮子快,反應快。他覺得這個勁兒比較合適。
南方周末: 趙寶剛導演的這個作用,就好像當初陳凱歌導演挖掘你演《邊走邊唱》。
黃磊: 我見著他的時候,不知道他長什麽樣。那時候我高三剛畢業,進到那屋里,我說:“誰是陳凱歌?他找我。”他就站起來,說:“我是。”我看著他,他看著我,他覺得我一臉混不吝的樣子,特別像劇里那個石頭。
南方周末: 可以說,以前那個長發飄飄、文藝範兒的黃磊還在,但呈現形式不一樣?
黃磊: 那時候,我們全校都長發飄飄,就是流行。當時你要有個刺青,就是黑社會。現在,我的化裝師一個胳膊上全是刺青,但人非常老實。這是文化在演變,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征。今天我如果依然長發飄飄,體重多了好幾十斤,那多搞笑。
南方周末: TFboys在劇中客串幾個學生,你怎麽看他們?
黃磊: 我非常喜歡。昨晚(8月12日)我躺在上海一家酒店,看了會兒韓國KBS電視臺。一個天團唱歌,九個男孩,突然一瞬間我覺得,哎喲,好看呀。後來又出來九個女孩,也挺漂亮。我覺得我沒跟這個時代脫節。那些花美男,真挺好看。
那個時代我也是偶像派,只是那時流行長發飄飄,叼根煙,文藝青年,眼神放空,誰都不服。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樣子,我要是趕上1990年代出生,現在也在那兒跳呢。
你不能要求說,這個時代怎麽不像我那會兒了。那你就別活在這會兒。既然活在這會兒,就要接受這個時代的樣子。而且還要喜歡它。
南方周末: 有權威的人或者父母,經常會有你講的那種傾向。
黃磊: 這就不對。我最反對“一代不如一代”,這是什麽話?我認為我女兒會比我強,她們下一代會更強。這樣我們才覺得這個世界好,才有意義。
還原遼寧鈔車劫案嫌犯人生路
9月14日是李緒義35歲的生日,而今年的9月15日又正逢中秋節。兩個本該團聚的日子,李緒義卻已註定無法與家人在一起。
9月7日下午,在遼寧省大石橋市做運鈔車司機的李續義,用槍狀物驅逐掉車內三名同事,將運鈔車和車內的600萬巨款一起控制。消息通過網絡迅速傳遍全國,被劫走的款項一度被誤傳為3500萬。僅三四個小時後,李緒義在家中床下被警方抓獲。被劫錢款全部追回。
這起近年來罕有的劫持運鈔車案件引發各種聯想,也讓李緒義這個平凡小人物成為全國關註的焦點。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他做出如此的驚天之舉,他又經歷了何種人生際遇?
9月9日,第一財經1℃記者前往大石橋市,通過尋訪李緒義的家人、朋友、同學,從而還原李緒義曾經的成長軌跡。
前述李緒義的親友均提到,李緒義做出這種瘋狂舉動,系被巨額債務逼迫導致,這與警方通報的李緒義的作案動機一致。李緒義的大伯李繼敏表示,他最大一筆債權高達180余萬,但因為無法實現,走上了生意場上的惡性循環。
本應有錢的李緒義,在長達三四年的時間,卻幾乎將所有精力都用在了還債上。重壓之下的李緒義最終崩潰,走上了劫鈔車的犯罪之路。
要強的一家人
大石橋市博洛鋪鎮李大屯村,距離大石橋市區15公里左右,是遼南大地上的一座普通村落。1981年9月14日,李緒義出生在這里。
9月9日,1℃記者來到李大屯村,兩天前的這起大劫案為外界獲知後,李緒義也成為李大屯村人一直議論的話題。與李緒義相熟的一些村民主動向記者介紹,“他膽子不大,如果不是欠債,他絕對不會去搶錢”。
李繼敏在村內經營一個煤站,他亦向1℃記者證實,作為關系最近的親屬,他早就知道侄子全家被債務所壓已長達三四年,“就是做工程時產生的兩筆債務,一共有200萬,怎麽也結不了賬。”李繼敏說,由於工程發包方拖欠李緒義的錢,而李緒義和父母為了支付施工工人的工資、材料款等,只能在外面借錢,還借了高利貸。為了還債,李緒義想盡辦法做其他生意,還要抽時間與父母一起繼續要求發包方盡早結算。這樣就形成了“拆了東墻補西墻”的惡性循環。
在李繼敏和其他村民眼中,李緒義其實曾經有著光明的前途。1998年初中畢業後,李緒義沒有像很多同學一樣選擇外出打工,而是報名參軍入伍。李緒義在吉林省白山市的邊防某部曾榮立了一次個人三等功。李繼敏說,全家得知這一消息,感到甚是榮耀。2001年,李緒義退伍回到村里。
返家後的李緒義沒有立刻進城找工作,而是開始了他的創業致富之夢。
李繼敏回憶,侄子在村里嘗試了多次“創業”,種過西瓜、開過養雞場。除此之外,李緒義還承包過魚塘、為別人開過大貨車。總之,多年來,李緒義的工作一直處在不穩定狀態。
種植傳統的小麥和玉米,收入微薄,李緒義將家中的幾畝地騰出來,選擇種西瓜。但最終收入跟種植小麥玉米相差無幾。他又選擇了養殖肉雞,雖然沒有遇到大的疫病等變故,但當時的市場行情不好,李緒義的這次“創業”同樣沒有成功。
李繼敏說,李緒義的父母當時年紀還不大,也在外面闖蕩,希望能開拓出一番事業。後來父母讓李緒義也參與了進來。2006年,李緒義的父母到大石橋打工,慢慢接觸到了工程建設。從給別人打工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最終自己也做了包工頭。
李繼敏說,弟弟和弟媳曾經成功做成了臨近的蓋州市的一處工程,賺到了一些錢。2010年前後,李緒義和父母離開了李大屯村,住進位於大石橋市區的樓房。李緒義在大石橋市的房子位於學府家園內,這是當地一座中高端住宅區。
離開農村,也許正是李家人的夢想和成功的標誌之一。
但李家人沒有預料到,雖然離開了農村,也進入了工程建設領域,但這既是家族事業興起的開端,也為這起大劫案埋下伏筆。
債臺不斷高築
李繼敏說,應該是在2011年左右,李緒義的母親王艷先後得到位於大石橋市虎莊鎮、黑龍江省鶴崗市某林業局的兩個保障房建設項目。李緒義一直在工地在幫母親打理這兩個項目。母子二人在大石橋市招聘過工人,一起到黑龍江蓋樓。
據李繼敏的了解,李緒義母子二人的工程中,雖然發包方沒有給他們迅速結算工程款,但建築工人的工資沒有拖欠,材料款等成本費用也都支付。
在接了上述兩個工程之後,王艷一直奔走於黑龍江與大石橋之間,催促發包方盡早付錢,但一直沒有成功。王艷不止一次對他說起,黑龍江的欠款數額為180多萬。他們是借錢支付的工人工資等開銷。只要這筆錢能結算,他們就能拿這筆錢去還欠別人的債。但三年多之後,他們始終沒有拿到錢。
2015年夏季,李繼敏也前往黑龍江,希望能幫著王艷早日要到這筆錢。李繼敏說,工程發包方為位於鶴崗市的某林業局。所建設的項目為該林業局的保障房項目,王艷母子拿下了其中的4座樓的施工工程,但最終建設了其中的兩座。工程完工後,目前已經有人入住。李繼敏認為,壓垮李緒義的無疑是這筆180萬的欠款。
債權無法實現,債務卻倍增。
堅信“父債子還”的李緒義再次走上創業之路,以期早日替父母還上外債。
在大石橋市豐華頤和村不遠的學府家園西側,還存留有李緒義曾經經營過的一家洗車行。這家洗車行正是李緒義試圖借此翻身的重要記錄。周邊店鋪經營者稱,洗車行在2013年營業,但來洗車的人並不多。當年,李緒義賣掉了位於學府家園的房子,將原本租來的洗車行買下。
洗車行所在的房屋共三套,總價147萬,即使李緒義賣掉自家房子,仍然資金不足。於是,他選擇購買其中的兩間,總價97萬。李緒義先後繳納了52萬元,但剩余的47萬,他已經無能無力。
洗車行所在的開發商後來起訴了李緒義,要求其迅速償還這筆錢。房屋因此被法院查封。
曾與李緒義一起經營該洗車行的王磊(化名)回憶,當時經營時,刨除掉各項成本,每月僅能賺1000多元錢,他與李緒義平分,相當於一年僅能賺6000多元,這種生意毫無意義。經營兩三個月後,王磊即選擇退出。王磊說,他沒有想到李緒義會繼續經營,因為這個洗車行,李緒義還借了高利貸。
債權實現遙不可及,外債累累,繼續創業,債臺繼續高築。
除了經營洗車行,李緒義還曾經與一名朋友經營一家鎂制品廠,生產鎂粉、鎂碳磚、鎂砂,一度賺了一些錢。李緒義的這位朋友稱,由於不懂市場行情,隨著鎂價格的下跌,生意最終一落千丈。兩人最終只能將這一生意轉手。李緒義經因此又虧了10多萬元。
生意的連連失敗,李緒義面臨的不僅僅是巨大債務,他們一家人的生活都出現了問題。
李緒義的多名朋友向1℃記者表示,近兩年李緒義向他們借過錢,但不知道是不是礙於臉面,借的都是一些千元上下的小錢。李繼敏說,李緒義和王艷現在拿出100元,都要考慮半天,這毫不誇張。“拆了東墻補西墻”的日子讓這個家庭接近崩潰。事發前,他聽說李緒義又借了高利貸15萬元,利息每月高達兩萬元。
李繼敏說,他聽到的說法是,在案發前,王艷一直在找大石橋市的某部門討要工程款。大約三個月前,為了解決李緒義的工作問題,該部門協調李緒義到押運公司上班。但王艷多次對李繼敏在內的家人說,她並不希望兒子到押運公司工作,因為天天接觸巨款,家里又深陷債務風波,她擔心兒子會鋌而走險。
劫案發生後,警方公布的視頻顯示,李緒義將600萬巨款控制後,逐戶找到債主還錢。在一個債主處,李緒義扔下了30萬元。
你的中秋紅包多大?趙薇收到一個,價值數千萬,這才是人生贏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9-16/1039019.html
這個中秋節,你有收到微信群里面好友發的紅包嗎?小編點開以後,往往只有幾塊錢。可“人生贏家”趙薇就不一樣了,在這個中秋節前,她收到了一個價值數千萬的大紅包!
這個中秋節,你有收到微信群里面好友發的紅包嗎?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點開以後,往往只有幾塊錢。可“人生贏家”趙薇就不一樣了,在這個中秋節前,她收到了一個價值數千萬的大紅包!
▲趙薇(圖片來源:東方IC)
圓通將成A股“快遞第一股”
備受業界關註的A股“快遞第一股”之爭,終於有了結果。9月14日,中秋節的前一天,大楊創世發布公告稱,圓通速遞借殼大楊創世方案獲證監會核準批複。不出意外,圓通將領先順豐、申通、韻達和中通,成為民營快遞第一股。
資料顯示,今年1月圓通速遞宣布借殼大楊創世上市,7月28日,證監會審核通過了大楊創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相關事項,再到如今借殼上市獲證監會核準批複。
大楊創世公告顯示:
公司於9月13日收到證監會《關於核準大連大楊創世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及向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批複》。根據重組預案,大楊創世擬出售全部資產與負債,並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圓通速遞100%股權,後者交易作價為17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註意到,大楊創世還公告稱,已經接到包括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在內的四位高管的離職報告,離職理由均為“因個人原因”。分析人士指出,大楊創世原有高管的離職實際上是為新股東蛟龍集團的順利入主做準備。
趙薇將獲利數千萬
圓通借殼上市的背後,無疑將是相關各方的一場資本盛宴,其中阿里系和潛伏的影星趙薇無疑將獲利豐厚。
實際上,早在2015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就宣布聯手雲鋒新創戰略投資圓通速遞,當時外界傳聞,投資合作金額或超100億元人民幣,占到圓通的20%股份,不過阿里對市場傳言的價格和股份占比都予以否認,具體的數額和所占的股份外界並不清楚。
根據大楊創世披露的文件,阿里創投與雲鋒新創2015年實際上是合計以25.2億元的價格,分別得圓通速遞12%和8%的股權。
而在借殼上市完成後上,大楊創世總股本將大幅增至28.21億股,阿里創投、雲鋒新創的持股比例將會被稀釋,不過仍將分別持有11.09%和6.43%的股份,位列第二和第三大股東。
▲來源:大楊創世公告
據券商研報預計,圓通上市後市值將達到473億元,粗略計算,阿里系在圓通上市後浮盈將達數十億元。而作為雲鋒新創的股東之一,趙薇當初出資7500萬元,持股2.4422%,預計圓通上市後,趙薇又將獲利數千萬元。
趙薇多次投資回報頗豐
趙薇,這位1998年開始走紅的影視明星不僅出演了眾多影視作品,且在投資上也眼光獨到,甚至有“娛樂圈女版巴菲特”之稱,其中最有名的要屬趙薇夫婦入股阿里影業一事。
2014年底,趙薇夫婦斥資約25億元人民幣,買入阿里影業(01060,HK)9.18%的已發行股本,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隨著阿里影業股價的變化,趙薇的身價也如過山車般上竄下跳。2015年4月,阿里影業大漲,趙薇夫婦的持股賬面盈利44億港元;一個月後,趙薇夫婦減持了部分阿里影業的股票,套現近10億港元。
此外,趙薇還曾在唐德影視(300426,SZ)2011年增資擴股時,耗資77.64萬元認購117萬股。唐德影視2015年2月在創業板上市,並相繼於2015年和2016年推出10送10和10送15的分紅方案, 如今趙薇持股數已達585萬股,按唐德影視9月14日收盤價67.5元計算,其所持股股票市值已飆漲至3.95億元,不到四年翻了337倍。
2015年11月10日,趙薇以每股0.39港元的價格買下了中國創意控股(08368,HK)5400萬股,8天後,中國創意在港股上市。該股目前股價為2.48港元,趙薇浮盈1.13億港元,回報率5.35倍。
此外,2014年5月,趙薇老公黃有龍還同史玉柱、馬雲和虞鋒等人投資港股上市公司瑞東集團(00376,HK),目前也浮盈頗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 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 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人生若只如初見,看總統川普當年如何教人創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110/159697.shtml
人生若只如初見,看總統川普當年如何教人創業
道理學家
2016-11-10 09:14
日後想起 2016 年,川普恐怕是本年度最難以讓人忘懷的一張臉。回望過去一年的競選之路,被戲稱為 “金毛獅王” 的他只要站到聚光燈下,就會吸引所有的關註、支持、甚至唾罵。然而很少有人記得這位政壇新人宣布參選時,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是個優秀的商人,因此可以管理好一個國家。”
川普作為政客,在此次選舉中的表現暫不討論,但這並不妨礙創業者從他身上學點商業秘訣。盡管外界對於川普的商場戰績懷有諸多質疑,但作為一名聲名斐然的房地產大亨,他在真人秀節目《學徒》中展現出對商業社會的敏感與熟悉,仍然值得每個心懷壯誌的年輕人了解與學習。
在這檔節目中,川普安排參賽者完成銷售、籌款、市場活動等任務——這幾乎是所有創業者都會面臨的挑戰。事後,他還帶領失敗的隊伍進行複盤分析,調整人員架構。如此反複,直到川普選出自己的 “學徒”。
在今天分享的文章中,作者對《學徒》最經典的第一季節目進行回顧,並整理出了每一集節目的任務,各個隊伍的失敗原因與可取之處,以及最重要的一點:為什麽這位參賽者遭遇淘汰。原因千奇百怪,卻都值得創業者深思。比如在決賽中慘遭淘汰的哈佛高材生,遇到問題過於冷靜,反而顯得懶散。又比如某隊為了銷量選擇自己不喜歡但認為好賣的產品進行推銷,最終遭遇滑鐵盧。 川普對此的評價是,“You gotta believe what you sell, (If not) you'll be miserable.” 如此種種,都是創業者值得學習的經驗與教訓。
本文由道理學家 授權授權i黑馬 發布,作者劉昱
你想成為眾人關註的焦點嗎?
你想有一百萬美金嗎?
你想上雜誌的封面嗎?
你想有一架噴氣式飛機嗎?
你想讓建築物用你的名字命名嗎?
你想要自己的 TV Show 嗎?
你想多了,這只是《學徒》的第一季的片頭曲。
正經的說,《學徒》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真人秀呢? Donald Trump 每期布置一個商業任務,選手分為兩隊比拼,輸的隊伍中,最差的隊員將被淘汰;最後獲勝的選手將被選為川普旗下子公司,擁有 25 萬美金年薪的 CEO。
《學徒》提供了讓每個觀眾了解商業成功秘密的平臺,在節目中表現出來的殘酷商業競爭和錯綜人際關系是真實商業社會的縮影。這檔真人秀第一季推出是 2004 年,所以下面的截圖畫質會很渣。總共有 14 場比賽,對於每場比賽,我都做了最為幹貨的總結:陳述任務,每隊勝利和失敗的原因,被淘汰隊員打車回家的理由,以及一些亮點。
/ 01 / 第一場 :紐約街頭賣檸檬水
▌概況
任務:紐約街頭賣檸檬水
規則:盈利多的隊獲勝
分隊:男隊 vs 女隊
▌結果
女隊勝利關鍵:每杯定價 5 美金,買水送親吻或電話號碼。
男隊失敗原因:每杯定價過低,僅售 1 美金,並且選擇了錯誤的銷售地點——充滿腥味的魚市場。
男隊可取之處:說服賣檸檬水的商家配合,與商家分利潤,免費使用商家提供的工具,例如桌子,棚子。
淘汰隊員:David。 David 不懂銷售,用嘩眾取寵的方法根本無法說服消費者,並且沒有關於領導力的任何體現。他學完醫學 PHD 又讀了 MBA ,被諷刺為書讀的太多,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 02 / 第二場: 給 Marquis Jet 設計廣告
▌概況
任務:給商務飛機 Marquis Jet 設計廣告
規則:被 Marquis Jet 采用方案的隊獲勝
分隊:男隊 vs 女隊
▌結果
女隊勝利關鍵:與 Boss 安排會議深挖需求,采用大膽奔放設計風格,將飛機比作男性生殖器,別具一格。
男隊失敗原因:時間緊迫,項目負責人認為與 Boss 安排會議浪費時間,設計的海報平庸,沒有爆點。
淘汰隊員: Jason 。項目負責人 Jason 作出了致命的錯誤決定,沒有與Boss 溝通需求。 Jason 在底特律有家財務管理公司,是一名草根創業者,能力很強有點倔強,沒想到這麽快就被淘汰了。
/ 03 / 第三場 :按照清單采購商品
▌概況
任務:按照清單采購商品(黃金,高爾夫球套裝等各類商品)
規則:花費少的隊伍獲勝
獲勝分隊:男隊 vs 女隊
▌結果
女隊勝利關鍵:女隊講價時軟磨硬泡,甚至給老板跳扭屁股舞。
男隊失敗原因:項目負責人 Sam 沒有制定好完善的采購策略,導致采購員往返多次浪費時間,最後只能倉促購買。
淘汰隊員:Sam。人緣不好,飽受隊友非議,並且制定的計劃松懈,當時間緊迫時,他只會告訴隊員要保持鎮定,卻無法給出解決方案。 Sam 常有瘋狂的想法和言論, Trump 認為他要麽會成就一個公司,要麽會毀了一個公司,還是不帶他玩了。
/ 04 / 第四場 :管理好萊塢星球
▌概況
任務:管理好萊塢星球(一個商店+飯館+酒吧)
規則:與去年同一天比較,營業額多的隊伍獲勝
分隊:男隊 vs 女隊
▌結果
女隊勝利關鍵:女隊認為酒水是成功的關鍵,大力推銷酒水。(但是她們過度利用性別優勢,勸男客人喝酒,終於引來了 Trump 的警告:不許利用性別優勢做生意。)
男隊失敗原因:男隊已被淘汰三人,人手不足,並且內部產生分歧,而且只把顧客吸引到餐廳,並沒有賣出商品。( Trump 認為人手少不是失敗的理由,因為人手再少,都可以通過努力來彌補。)
淘汰隊員:Bowie。不懂銷售,負責吸引客源卻收效甚微。(而諷刺的是,他本職工作就是銷售)
咳咳~已經有兩個人因為不懂銷售被淘汰了,有句古話說的好,創業公司的 CEO 都是 Sales ,可見會賣東西是老板的必備技能。
/ 05 / 第五場: 擺地攤
▌概況
任務:擺地攤
規則: 1000 美金啟動資金,自由進貨,自行選擇跳蚤市場賣貨,盈利多的隊伍獲勝
分隊:V 隊 vs P 隊( VersaCorp 和 Protege 隊,男女隊人數不平衡後,重新搭配組成的兩隊)
▌結果
V 隊獲勝關鍵:進貨受歡迎(衣服類),場地合適。
P 隊失敗原因:項目負責人 Kristi 缺乏決斷能力,很多事情猶豫不決,內耗團隊精力與士氣,比如在哪擺攤等問題;丟失了 200 美金,財務管理能力較差。
淘汰隊員:Kristi ,缺乏決斷力。(然鵝 Kristi 在加州有一個酒店,還有兩套房產,應該是很會做生意管錢的才對=·=)
/ 06 / 第六場 :拍賣會籌款捐贈
▌概況
任務:拍賣會籌款捐贈
規則: Trump 為每隊介紹一些名人,隊員利用名人資源拍賣產品,籌款高的隊伍獲勝
分隊: V 隊 vs P 隊
▌結果
V 隊獲勝關鍵:產品有意思,性價比高。
P 隊失敗原因:缺乏溝通技巧,沒有很好的利用名人資源。
淘汰隊員: Jessie。面對別人的攻擊不去反擊,Trump 說 “如果你不反擊,就證明別人說的是真的” ,他不喜歡軟弱的人。Jessie 是草根創業者典範,沒上過大學,17 歲創業開了家銷售公司,現在自己買了一個農場,彼時只有 21 歲。
/ 07 / 第七 場:把臟亂差的房子租出去
▌概況
任務:把臟亂差房子租出去
規則:超出房子本來租金多的隊伍獲勝
分隊:V 隊 vs P 隊
▌結果
P 隊獲勝關鍵:搶到了低價房源,原租金 $1100;談判技巧好,最後成交價高。
V 隊失敗原因: Tammy 太弱,導致大家做任務的時候還得給她擦屁股;談判技巧不行,最後成交價格平庸。
V 隊可取之處:雇傭專業修房人把房子裝飾一新。
淘汰隊員: Tammy。P 隊靠欺詐手段搶得 V 隊的房源獲勝,但是 Tammy 作為 V 隊選手卻為 P 隊辯護,Trump 說他不喜歡不忠誠的人。 Tammy 在華爾街頂級投行做股票經紀。
/ 08 / 第八 場:售賣 Trump 整箱瓶裝水
▌概況
任務:售賣 Trump 整箱瓶裝水
規則:盈利多的隊伍獲勝
分隊: V 隊 vs P 隊
▌結果
P 隊獲勝關鍵: Troy 想出長遠的銷售計劃計劃,每談一個商家,不僅只談當下交易,而是談未來幾個月的合作。
V 隊失敗原因:沒有好的銷售計劃。
淘汰隊員:Ereka。作為項目負責人,沒有提出好的計劃,並且在評選最差隊員時候根據她個人感情來決定。
/ 09 / 第九場: 挑選藝術家,辦藝術展
▌概況
任務:挑選藝術家,舉辦藝術展
規則:銷售額高的隊伍獲勝
分隊: V 隊 vs P 隊
▌結果
V 隊勝利關鍵:挑選了他們喜歡的藝術家。
P 隊失敗原因:挑選了標價高、具有粉絲群體的藝術家,但隊員並不喜歡作品本身。
淘汰隊員:Omerasa。因為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要去吃飯,與隊友發生爭執。這個黑妞靠政府資助長大,在哈佛讀 Master,人緣最不好。
備註:這集是對我啟發很大的一集, Trump 說 “You gotta believe what you sell”,否則是很難賣出去的。
/ 10 / 第十場: 管理紐約街頭三輪車
▌概況
任務:管理紐約街頭三輪車
規則:營業額高的隊伍獲勝
分隊: V 隊 vs P 隊
▌結果
V 隊勝利原因:在三輪車上貼廣告,與多家商家達成廣告協議,賺取巨大營業額,是 P 隊的 10 倍之多。
P 隊可取之處:制定三輪車夫鼓勵機制,掙錢第一名額外獎勵 100 美金。備註:這集是最具 “互聯網思維” 的一場戰役,把三輪車任務變成廣告盈利。
淘汰隊員:Heidi 。在十個任務中沒有明顯進步,雖然沒有犯錯,但是被殘忍淘汰。我能總結成,在大公司待久了的人學習能力退步了嗎哈哈。
/ 11 / 第十一場: 賭場拉客
▌概況
任務:在賭場拉客
規則:拉來客人賭博總額高的隊伍獲勝
分隊: V 隊 vs P 隊
▌結果
P 隊勝利關鍵:用老虎和彩票輪盤吸引客戶,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 VIP 櫃臺區抓住了很多 VIP 客戶。
V 隊失敗原因:用租跑車吸引客戶,跟P隊的老虎比完全沒有吸引力;雇傭模特拉客,拉的客戶是 P 隊的好幾倍,賭博總額卻依然失敗,因為沒有搶先抓住 VIP 客戶。
淘汰隊員:Katrina。雖然項目負責人 Amy 犯了關鍵的錯誤導致失敗,但 Amy 聲稱自己想不起來決定是她做的,且 Trump 考慮到 Amy 之前表現太過優異,這是第一次失敗,只好淘汰之前沒有犯錯誤的 Katrina ,這個妹子只有 23 歲,卻在全美房地產經紀人中排名第三。
/ 12 / 第十二場: 出 租摩天大樓里的一層
▌概況
任務:出租一天摩天大樓里的一層
規則:租金高的隊伍獲勝
分隊: V 隊 vs P 隊
▌結果
V 隊勝利關鍵:談判技巧。V 隊開出很高的價格,最終獲得了 $40800 ,但是運氣也不錯,最後 2 分鐘找到了租客。
P 隊失敗原因:談判策略運用不得當,另外開的價格太低,策略是開低價讓兩家競價,讓客戶感覺到被誘導壓榨,不再想和他們做生意。
淘汰隊員:Troy 被認為是個銷售人員,而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
備註:前幾集兩個人因為沒有銷售能力而被淘汰,而 Troy 在後期被認為只有銷售能力而被淘汰。Troy 是個西部牛仔,個人魅力不錯,沒上過大學,高中畢業開了家借貸公司。
插播:面試環節。此時還剩 4 個人, Trump 安排了他的 4 個心腹,對 4 個選手進行面試,淘汰了只失敗過一次任務的 Amy 與銷售能力很強的 Nick 。Amy 姐有 100 萬美金的股票,每次換隊的時候大家搶著要 Amy。Nick 在劇中與 Amy 大搞曖昧,曾經一起贏過一局,面試被一起淘汰了。
/ 13 / 第十三場:決賽(Bill 篇)
▌概況
任務:決賽( Bill 部分),舉辦高爾夫比賽
規則:表現水平 Trump 說了算
▌結果
Bill 勝出關鍵點: Full of energy,Trump 說他最喜歡精力無限的人。 Bill 畢業於 Loyola,在芝加哥創業成功過,創立了一個雪茄公司,最後賺了幾百萬美金。
/ 14 / 第十四場:決賽( Kwome 篇)
▌概況
任務:決賽, Kwome 負責策劃一個搖滾明星的演唱會
規則:表現水平 Trump 說了算
▌結果
Kwome 失敗原因:畢業於哈佛商學院,Kwome 在紐約投行工作。遇到問題過於冷靜,反而顯得懶散;啟用能力不行的員工耽誤事情,Trump 箴言:“具有欺詐行為的員工應該立即開除”。
/ TO SUM UP /
都說創業成功的關鍵在人,看完這季後可以深刻的感受出來,究竟需要什麽樣的素質才能把一件事情做成。真人秀跟講故事不同的地方在於,把一個人做事的細節都展示給你看。最後決賽的兩個人實力很強,可謂一個學院派,來自哈佛 & 華爾街,一個偏街頭派,白手起家創業成功退出。看完這季,我們得到一些關於創業的小建議:
銷售,首先要相信自己的產品,其次要掌握銷售的技術。
談判的能力,主要用於采購(即提供服務端)。
溝通能力,主要用於協調團隊成員,與合作夥伴洽談。
領導力主要包括做決定的能力,不能用感情做決定,不能優柔寡斷;任用忠誠的員工;做計劃的能力,掌握事情的發展進度。
必須跟上公司成長的步伐,不然不犯錯誤也會被淘汰。
學院派創業者最需要的是實際操作的經驗,在創業過程中應該缺啥補啥,缺少某種能力,應該盡快鍛煉。
[本文由道理學家授權i黑馬發布,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業
贊(...)
分享到:
原來,真的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人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561
(視覺中國/圖)
據說判斷一個行業狀況的最簡單辦法就是看行業內美女的多少,如果美女多說明行業勢頭良好,如果美女都不願來,說明情況已經不妙了。
美國司法部主辦《檢察官通訊》還曾專門刊文建議,為了避免外貌帶來的影響,貌醜的被告人應有權要求由貌美的代理人代替自己坐到被告席上。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外貌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的一生?
競選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麽?外貌!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Todorov曾做過一個實驗,給受訪者一組照片,讓受訪者在一秒之內判斷照片中人物的能力。受訪者並不知道那組照片事實上是美國議員候選人,然而,他們一秒內做出的能力判斷卻與競選的結果驚人一致,兩者相符的比例高達66%-73%。
Todorov深入分析後發現,就影響競選結果的單項因素而言,不管宏觀經濟情況,如失業率,還是候選人的年齡、性別或競選花費,都不如一秒內形成的“薄片擷取式判斷”(thin-slice judgment)重要。
驚呆,難道這年頭競選總統也要看顏值?
尼爾·波茲曼曾在其名作《娛樂至死》中舉過一個例子:塔夫脫,美國的第27任總統,體重300磅,滿臉贅肉。我們難以想像,任何一個有著這種外形的人在今天會被推上總統候選人的位置……在電視上,話語是通過視覺形象進行的,也就是說,電視上會話的表現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語言。
事實上,即便是像富蘭克林·羅斯福這樣的力挽狂瀾之士在電視普及後也難以當選總統,因為他身患殘疾——殘疾的英文disabled一詞就充滿了“無能”的隱喻。
在投票時,除了少部分中堅分子外,大部分選民做出決定都並沒經過審慎的思考,這樣,從形象而來的判斷也就尤其重要。
諾貝爾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將這種判斷稱為快速、未經思考的判斷。由於人註意力、時間和精力有限,而要得到準確的判斷需要長期綜合審慎的思考,人又有懶惰的本性,常常用這種簡單的判斷代替審慎的思考。
思考總是痛苦的。錢鐘書說,偏見是思想的放假,原因正在於此。
這種通過外貌判斷能力背後的邏輯是“What is Beautiful is Good”,即“美的就是好的”。人們有將美與好聯系起來的本能傾向,因而常常以貌取人——巧的是英語中也有類似的諺語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塔夫脫(維基百科/圖)
這種“以貌取人”的判斷常常出現的另一個場合就是面試。
據說判斷一個行業狀況的最簡單辦法就是看行業內美女的多少,如果美女多說明行業勢頭良好,如果美女都不願來,說明情況已經不妙了。其中的邏輯是,在面試中,貌美的女性往往能夠比其他女性更容易獲得工作機會,因而能夠更敏銳地向優勢行業流動。
著名雜誌《經濟學人》曾經報道過一個事跡:在大連,一對保安同工不同酬。拿錢少的去質問公司:“憑什麽?憑什麽?”公司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因為另一個人身高超180cm,能給人安全感,就憑這個多領報酬。”
西方的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個子矮的人一般來說收入更少。有研究表明,美國總統平均身高遠遠高於社會平均身高。在美國近五十年的13次總統選舉中,個子更高者10次勝出(最近的一次個矮者獲勝是2000年小布什擊敗戈爾)。而身高是影響一個人外表的重要因素之一。
講到這里,似乎全是贏家通吃的故事,基本上你能一眼看出誰是人生贏家,誰是loser(輸家)。
然而還好,這並不是故事的全貌。人還存在另一種認知偏見:Beauty is Beastly。這可勉強翻譯為“都是美麗惹的禍”。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女性身上。
女性求職者在應聘管理類工作或男性化工作時,貌美的求職者會被認為與工作要求不相匹配。
不管面試官是女性還是男性都會出現這種評價。就女性面試官而言,她們會本能排斥外貌吸引力高的同性;就男性面試官而言,他們會認為這些漂亮女性的本身就充滿了女性特質,而此類工作恰恰是男性特質主導的。
“外貌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的一生?”最後,通過真實案例統計回答我們提出的這個問題。
法庭庭審也是典型的“薄片擷取”印象影響最終判斷的場合。
研究者對於美國法庭案件審理的梳理統計發現,原本應對被告人行為作出裁決的法庭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被告人外貌的影響。貌美者(尤其女性)往往能夠得到較為寬大的處理,更容易被宣判無罪,有罪也更容易獲得輕判,不過還有一種特殊情形,利用自己美貌犯罪的女性反而會被重判——其原因也不言自明。
正因為此,美國司法部主辦《檢察官通訊》還曾專門刊文建議,為了避免外貌帶來的影響,貌醜的被告人應有權要求由貌美的代理人代替自己坐到被告席上。
那個句話怎麽說來著,“我原來一直以為只有我這模樣的能叛變,沒想到啊沒想到,你朱時茂這濃眉大眼的家夥也叛變革命了。”
Todorov總結道,人們做判斷時,外貌的影響太大,使得其他的信息都無法得到充分的考慮。面試工作不理想或許還可以慢慢努力升遷,但法院判決直接影響到有沒有和多少年的牢獄之災:與個人品行能力無關的因素就是這樣影響著人的一生。哼,豎個中指,給這個看臉的世界。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知道ios版本
人生的 IPO 模型 (附:我的每日閱讀清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212/160296.shtml
人生的 IPO 模型 (附:我的每日閱讀清單)
42章經
2016-12-12 09:41
“你每天都看什麽東西?你是怎麽寫出來那些文章的?”
本文由42章經 (微信ID:myfortytwo)授權i黑馬 發布,作者曲凱 。
最近和各種朋友見面聊天都會被問到類似的問題,那就是:
“你每天都看什麽東西?你是怎麽寫出來那些文章的?”
今天就統一作答一下。
上面這張圖就是我所說的人生的 IPO (Input,Process,Output)模型,我曾經在幾個月前的知乎 Live 中有完整的講解過。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 獲取信息輸入-大腦處理-總結輸出 的一個過程,對於我來說,寫東西就是最終的輸出。那麽怎麽寫出來無外乎就是看 有什麽輸入 和 怎樣處理。
信息的輸入永遠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一手信息——也就是完全通過自身得到的一手的信息,比如和人聊天、比如自己實際動手實踐;另一種是二手信息——也就是直接汲取別人總結出的經驗,比如看書、看博客。
而大腦處理的方式卻有無數多種,這里就要提到著名的查理芒格的理論,他認為:每個人要理解這個世界,都需要自己找到底層的思維模型(mental models),這些思維模型應該是來自於不同學科和方面的,而大概 80 到 90 個模型就能幫助你處理 90% 以上的問題。
那麽查理芒格所指的思維模型到底是什麽樣的?
比如上圖,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個“複利模型”,也是查理芒格舉例時最先提到的一個思維模型。
此外,常見的思維模型還有“幸存者偏差”、“奧卡姆剃刀”、“帕累托效應”等等。而我個人常用的有“控制變量法”、“極限法”、“決策樹”等等。
(DuckDuckGo 的創始人曾經總結過上百個思維模型,36Kr 有翻譯發表過,題目為“常用思維模式大全”,一共上中下三篇,感興趣的可以直接搜索查看。當然,看來的終究不如實踐來的好。)
再說回信息輸入。除了不斷與人聊天,我主要的日常輸入方式就是閱讀各種外文的文章。我認為中美兩地的科技內容過去主要是“信息差”,即人們可以直接從美國文章中攝取信息並直接實踐,誰快誰就贏了。而現在主要是“觀點差”,國內科技相關的理論和評論文章的數量和質量都還遠遠不及美國。
以上這張圖出自文章 “What do Elite Venture Investors Read Every Morning?”
是數十位美國 VC 投票選出的閱讀源,越左邊、面積越大的就越受歡迎,其中絕大部分也都是我一直在看的,內容確實都不錯,所以可以相信這個榜單的有效性。
其中我最喜歡的幾個是:
Mattermark Daily:專人手工挑選各個渠道中每天最好的幾篇博客文章,做成選集發送,是低成本大量閱讀美國精品內容的最好方式,關註了這一個就能每天讀到十篇左右的好文章。
Stratechery:Ben Thompson 是我見過的寫科技評論文章寫的最好的人,每次的文章都很長,觀點鮮明且言之有物,國內基本沒有能夠與之對標的人。
A16Z,Ben Evans:這是兩個訂閱源,但其實 Ben Evans 本人也是 A16Z 的合夥人。這兩個訂閱源都會每周發一篇周報,里面有他們自己寫的或讀的精選文章。
AVC:Fred Wilson 哪怕不算 VC 的鼻祖,也一定算 VC 里寫博客的鼻祖了。他竟然擁有一個域名是 avc.com 的個人網站,簡直站在 VC 之巔。AVC 也是日更,但更像是 Fred 的個人日記,會寫一些非創投的東西。
Social Capital:這個是列表中沒有但我個人很喜歡的,這家新基金是原 Facebook 的增長團隊負責人做的,他們用很重數據的方式做投資,郵件訂閱也是周刊,每周分享觀點和好文章。
Medium:這是一個訂閱平臺,可以根據主題或作者來選擇訂閱,平臺每天都會發一封郵件,偶爾會有一些好文章推薦。
其他的還有很多大家都可以自行探索。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就每周看我的 Weekly 欄目就好了(笑)。
寫了這麽多,我的文章是如何寫出來的大家應該也明白了:
每周見十多個人、每天讀幾十篇文章作為輸入;不斷地思考和訓練自己的思維模型來處理信息;再加上不斷的以總結和分享為目標進行的整理產出。
就是這樣。
[本文由42章經(微信ID:myfortytwo)授權i黑馬發布,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IPO
IPO模型
贊(...)
分享到:
年薪8500萬元 分享人生
林溢欣,一位補習天王,他並不是年薪8500萬元,而是早前有「轉會」請求,數字達8500萬元,全城嘩然。今日分享一下他談人生的講座,看看這位天王的平淡一面。 話說在現代教育2015年10月在《信報》與《AM730》刊登全版廣告,題為「致林溢欣老師的公開信」,邀請林溢欣於2016年與遵理約滿後加盟,並開出四大條件,包括四年合約、享最高分帳比率65%、每年100萬元廣告及宣傳費資助,以及3000萬元簽約誠意金。該公開信指,如以每月課程獲25000人次報讀計,林溢欣一年收入可達8500萬元,成為世界紀錄。 林溢欣最後並沒有應邀過檔,當年他在facebook回應事件:「我還是當初的那個我,四年過去了,教學熱誠依舊,……長久以來,我和學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共同努力構建理想的教學平台。所以,只要是一個公平、合理,而且有共同理念的工作環境,我都願意繼續留守。我的專業是中文教學,只有如此,我的價值才得以彰顯。專心致志,也就不枉每一個支持林溢欣的人。我相信,我有能力養活我和我的家人。多五千萬、八千萬,於我無別。」
我很好奇,一個補習天王值8500萬元這個價嗎?當時報章比較了萬人迷碧咸的代言費,剛與利邦簽下五年獨家協議,每年專利費上限亦只是6000萬元。補習天王是否值這個價?讓我們計計數。 遵理總收入的九成為中學補習服務,2015年報讀學生人數達62000人,據教育局統計,2015年度全港中學生人數約37萬,即每六個中學生,就有一個在遵理補習,每名學生平均修讀9.6節課,以每節課478元補習費計,人均消費達逾4500元,62000人計,即每年有2.8億元收入。 而林溢欣為遵理的星級中文科導師,據遵理官網顯示,林溢欣親自教授的課堂,學費叫價每節課560元。若按這個數字計,每名學生修讀大約10節課,加上現代教育開出的條款,即每月達25000人報讀的話,收入達1.4億。原來計一計,補習天王真的如此吸金,8500萬元也算合理。 還有一個小插曲,原來遵理當時正在遞交上市申請,擬於主板上市。招股書顯示,該校有一名導師年薪高達3550萬元,大幅拋離次名的 導師年薪 逾十倍。這名星級導師貢獻逾四成收入,將於2016年7月底約滿,雙方已開始協商續約事宜。若失去該導師,或導致學生修讀人次大幅減少。雖然招股書未有公開星級導師身分,但應該是林溢欣。 現代教育當時已經上市四年,是唯一一支補習社股,上市後股權隨即易手,並不務正業地兼營借貸、證券投資業務等。現代教育沒有披露學生人數,但以中學補習報名人次計及收入,已落後遵理一半。陰謀一點看,遵理搞上市時,現代教育故意搞搞它的主將,希望令投資者對遵理卻步。從數字看, 遵理贏現代教育的收入就正正是一位 林溢欣,若能請到 林溢欣,兩家補習社的收入數字剛好來個逆轉。
了解過故事背景,特別對這位補習天王的人生觀感興趣。看看他的講座影片,見到他作很隨意的故事分享,普通得你我他的人生也比他所分享的故事可能更傳奇,但就是這樣的簡單,才不為金錢而放棄一些做人原則。 在講座中林溢欣分享了自己一個小小的愛情故事,這只是兩小無猜,中一生的曖昧,沒什麼特別,不過他很少在課堂分享自己的愛情史。那段感情最後也沒有開花結果,與女同學一直曖昧,後來發現對方跟另一位師兄拍拖了,就此完結。 他再分享曾看過的愛情小品,講述一對男女朋友冒一點危險上台灣山上觀星,上山途中兩口子互相照顧,細心地擔心對方安危,如此經營出的一段愛情,筆者卻在雙方分手後寫出那本著作,拍拖七年最終分手收場,令人感到可惜。 舉出那些愛情小故事,主要想帶出很多事情上面,付出過很多,不代表結果一定如自己所想。 他認為人生是求缺的,一個成功完美的人生並不完美,反而一個有缺憾的人生才有味道,才夠立體,才夠完美。 最後 林溢欣 又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有24個探險家出發去非常危險的地方,最後只得1個生還者,當這位生還者被記者訪問,想了解他的生存之道時,他回應:「沒有山比人更高,沒有路比人的雙腿長」,所有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有腳才有路,共勉之。 8500萬元,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極之誘惑的數字,我認為過 檔的考慮不涉及任何道德問題,約滿轉公司,在哪裡都是做補習天王吧,為何會拒絕呢?為人師表,除了金錢,還有很多東西需要考慮,如理念、工作環境等。就如財務自由之後,考慮因素可不用受金錢影響太多,作出的決定自然令世人感到奇怪,離地,但我喜歡。看完他的講座影片,追求淡淡然的人生,不錯。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C9NWBDM8A&list=PL2FflE5xSM4SB9vazF_dcYmop-HiucsPD
夜讀|五個習慣,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05/1073905.html
1、閱讀
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還有多少人能安靜地在書桌前坐幾小時,靜下心來看看書呢?我們的頭腦和心靈需要有營養的大餐,讀書才能真正汲取作者的智慧,層層遞進地透徹理解一個主題,而不是碎片式閱讀的斷章取義、一知半解。
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是從一個良好的興趣開始的。看過的書,它們都會成為你的思想。
2、寫作
如果說,閱讀能讓你更好地與這個世界交流,那麽寫作就是你與這個世界交流的最好方式。許多人埋怨自己沒有時間,事實上,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兩個小時你總是能夠擠出來的。
也有人覺得,寫作是高端、複雜的事情,不敢動筆。其實,沒有人生來就能信手拈來、文不加點,提高寫作水平需要一種水滴石穿的信念與積累。你需要時常磨練自己的文筆,在時光的打磨中找尋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只有筆耕不輟,才能有爐火純青的一天。
3、早起
堅持早起的感覺是,每天的可利用時間好像比不早起的人要長,因為一大早可以做好多事,效率還高。早起之後的一兩小時,頭腦最為清醒,環境最為清靜,可以完成最需要專註的事情。
很多人抱怨時間不夠用,對高效人士各種羨慕嫉妒恨,但對人家的努力卻視而不見。其實你在睡懶覺的時候,人家就已經早起在讀書寫作或健身了好嗎?
4、守時
守時是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要求。要做到守時其實並不難,只要掌握一個關鍵,那就是無論何事,都給自己留個提前量。無論開會、赴約、趕飛機火車,都提前一點,避免突發狀況。如果確實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則一定要盡早告知。
一個總遲到的人,會把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一點點消磨耗盡,因為他不僅消耗了別人的時間成本,耽誤了事情的進程,還讓別人意識到他的隨心所欲,不講原則,缺乏契約意識,“不靠譜”。
5、健身
即使再成功,如果失去了生命和健康,則無論如何也不能稱為高效的人生。
鍛煉可以讓你擁有好的身材,這是大家都明眼看得到的。還有看不到的好處,比如它可以減少心臟疾病和患有糖尿病的風險。研究還發現,鍛煉還可以改善人的心情和記憶力。
健身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於無形中提升做事的效率。多鍛煉吧,讓你里里外外散發著健康的氣息。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習慣是怎樣的,就意味著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是怎樣的。習慣好,則事半功倍。習慣不好,則事倍功半。
Next Page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