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沙江丁健:VC界淡定哥 不疾不徐不做救火隊員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2533/

投資人臉譜

他曾是亞信科技創始人,公認的「海歸」創業典範,可是,他最不喜歡的工作是CEO。

厭惡重複性工作,喜歡創新,他希望人生之中重複性的工作最好不多於10%。於是,他選擇轉型成為投資人。

和同行不同,他的生活節奏不快,不著急做決策,往往花更多時間呆在書房想問題、看書,尤其愛看哲學方面的書。他覺得,投資即悟道,自己不會做企業的「救火員」。

「技術控」眼裡的「性感」模式

在中國科技創投圈中,金沙江無疑是支重要的力量。目前,它旗下管理著4期約10億美元的基金,並與硅谷最老牌的創投基金MayfieldFund建有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後者與AsiaAlternatives、淡馬錫控股等都是金沙江重要的LP。

定位投資早期高新技術初創企業的金沙江,在投資領域上並不是四處出擊,主要是結合團隊成員背景,把投資領域圈定在互聯網無線互聯網、新能源以及半導體材料等方面。

「我們選定的領域,一定是熟悉的,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對行業的瞭解度,都必須投資人本身能看得明白的。」丁健以自己為例說,自己是亞信IT出身,投資關注點很自然放在了互聯網無線互聯網上。物理專業出身的投資人伍伸俊是個「技術控」,他的目標是打造全球最大的照明公司。

在關注領域中,金沙江的落點也有輕重。朱嘯虎介紹說,「互聯網和新能源是主線,而電子商務和LED照明又是各自的重點。」他的話有數字為證,在金沙 江所投的約50家企業中,電子商務、LED照明的企業數量分別有七八家,電子商務裡有佳品網、夢芭莎、蘭亭集勢等,LED則包括有晶能光電、易美芯光、上 舜照明等,各自的累積投資金額都有8000萬到1億美元。「從數量和資金量來說,電子商務和LED是絕對的重心。」

選定了賽道,如何確定選手就顯得格外重要。關於挖掘好公司,金沙江的做法是,在LED上看技術,在電子商務裡看模式。

比如,丁健和朱嘯虎都提到的一家LED企業是晶能光電。

2006年,金沙江等向晶能光電投資1000萬美元,這也是金沙江邁出其LED領域投資的第一步。丁健說,「選中這家公司,最核心的就在於其技 術。」據瞭解,在LED領域,成熟的襯底材料供應商從世界範圍來說都屈指可數,國際主流的藍寶石襯底和碳化硅襯底技術此前一直被歐美、日本壟斷,二者吃下 了產業鏈裡的絕大部分利潤,但晶能光電所突破的正是硅襯底技術,申請及獲得的專利技術有160多項,既降低材料成本,還繞開了美國、日本的專利壁壘。 2010年,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億元,毛利率近40%。

晶能光電之後,金沙江又以技術為尺先後投資了易美芯光、上舜照明、晶和照明等其他7家公司,分佈在LED產業鏈的襯底、外延片、芯片製造、照明應用在內的全部環節。由於在LED上的如此大手筆,其他VC、PE中鮮見,金沙江也被稱為LED最篤定的投資者。

相比LED理性的技術,電子商務上金沙江更關注的是「性感」的商業模式。

「比如蘭亭集勢,和一般的國內電子商務不同,它玩的是跨國B2C。」朱嘯虎說,美國80%的商品都是中國製造,但傳統外貿要經過出口商、進口商、批 發商、零售商等多個環節,蘭亭集勢的跨國B2C是將中國工廠的商品直接連接海外消費者,自己獲得適當利潤,也把傳統貿易鏈條上損耗的利益直接返給消費者。

和蘭亭集勢一樣,夢芭莎、諾心蛋糕、佳品網等都以各自獨特的模式贏得了金沙江的青睞。

不做企業的「救火員」

和其他投資人忙碌的節奏相比,丁健不認為自己是大忙人。他認為,投資不靠時間,不是忙著看項目、找項目、參加各種論壇,大多時候是要加深對公司技術、行業的瞭解,而不是重複管理層忙的事,「寧願更多時候呆在書房,有點悟道意味,不是去做救火員。」

這種「悟道」的心態反映在投資上,是丁健及金沙江團隊關注技術、模式、財務之外,也看重創業團隊和公司所處行業的想像力。

比如,朱嘯虎印象深刻的是拉手網創始人吳波和團隊。吳波在互聯網做過多年,是焦點房產網聯合創辦人,焦點房產網有很多線下團隊,拉手網也需要線下團 隊,經驗可以移植。丁健現在常掛在嘴邊的一家公司是盒子支付,這是他眼中的中國版「Square」,手機上刷信用卡,在剛起步的移動支付領域「潛力很 大」。

此外「悟道」也使得金沙江的成績單不疾不徐。「投資的大多公司都還在成長期,我們不著急,只要它的商業、財務很健康就行。」丁健說。當然,其中不乏看點,比如它投資的移動安全服務提供商網秦在美國上市,早期投資的去哪兒獲得百度3.06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雖然已做投資多年,丁健對現在的投資生活仍有「抱怨」。

「坦率說,這是一個苦活、累活、難活,今天所投資的對象就是一張白紙,聽他們講故事還得天天戰戰兢兢,相對來說,炒股可能輕鬆很多,做晚期投資也要 輕鬆不少,但我們就喜歡做這樣的事情。」他說,自己屬於喜歡看著一個東西從無到有,從有到成功的這一類人,這種成就感遠遠大於錢所帶來的回報。

投資秀

太時芯光:高校實驗室走出的LED

2008年,金融危機投資機構「手緊」之時,金沙江卻聯合北極光創投聯合向一家剛從實驗室走出來的小公司太時芯光注入3000萬美金。為什麼會對它情有獨鍾?很簡單,它讓LED的技術從實驗室走了出來。

其實,太時芯光在2008年初才成立,它的前身是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光電子技術實驗室。別小瞧了它,它的厲害之處便是技術,不僅擁有30多個LED相 關專利,同時在藍光LED和單芯片、白光LED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在國內的LED技術領域當中處於前沿。如此技術反映在產品上,是太時芯光相比同類 型的產品及技術,可節省近三分之一的成本,在LED行業中屬於技術高端的企業。

自然,LED的技術獵手金沙江不會輕易錯過太時芯光。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潘曉峰公開說,決定投資太時芯光,就是看中了它的技術實力,雖然它是從實驗室裡走出來的企業,成立時間比較晚,但還是看好LED市場前景。此外,太時芯光擁有技術壁壘,別的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超越。

諾心蛋糕:網上賣蛋糕

諾心蛋糕的創始人張嵐的履歷不一般,她曾是香港李奧貝納廣告公司的大客戶經理,也擔任過香港連卡佛百貨公司國際女鞋及飾品採購部經理,所以2010年當她創辦走高端路線的諾心蛋糕時,就引得了時尚圈關注。

由於本身的精緻生活,張嵐對諾心蛋糕的要求苛刻,比如全進口原材料製作歐洲口味的蛋糕。

像大部分蛋糕店一樣,一開始諾心lecake也在線下開有實體店,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後,張嵐發現,線下店存在著諸多問題。最突出的是租金壓力 大,再者實體店「等人來買」的狀態讓她不夠暢快。在她看來,高品質蛋糕所要求的儲存條件高,若存放時間過長,就會導致蛋糕的口感變差。

於是,張嵐的做法是關閉線下門店,網上賣蛋糕。為此,諾心lecake投入上百萬美元,建設了諾心的加工工廠和冷鏈物流體系。目前諾心提供在線平台的蛋糕訂購服務,客戶下單後,冷鏈物流車將配合呼叫中心的運作在8小時內將產品直接遞交上門。

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看來,諾心改變運作模式是可行的。他認為,目前中國的烘焙業市場很大,但傳統的門店模式不僅運營成本高,擴張慢,一家家店開起來,太慢了。網上賣蛋糕,是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23

丁健:如今的O2O就是當年的.com時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004.html

丁健:如今的O2O就是當年的.com時代

一財網 王思琪 2016-03-27 18:16:00

如今的O2O就是2000年的網絡時代,雖然泡沫不可避免,卻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就像現在沒有一家企業沒有自己的網站,未來沒有APP的企業也是不存在的。”

2015年大批的O2O企業遭遇泡沫,無法進行下一輪融資而宣布倒閉。不過,在金沙江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丁健看來,這並不是 O2O 模式本身出了問題。

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今的O2O就是2000年的網絡時代,雖然泡沫不可避免,卻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就像現在沒有一家企業沒有自己的網站,未來沒有APP的企業也是不存在的。”丁健向記者表示。

作為金沙江互聯網行業的投資人,丁健以投資O2O項目見長。其在早期便投資了滴滴、餓了麽等目前行業內領先的O2O平臺。

從2014年開始,O2O死亡名單就在不斷擴大,去年有機構預測2016年死亡名單將會達到上千家,雖然如今這一領域O2O遍野哀鴻,然而丁健認為這是O2O必經的階段,而這一階段過後會有巨頭湧現:“2000年泡沫下去以後出了騰訊、阿里百度,這些都是建立在山火灰場起來的大廈,同樣的,在這一輪o2o里仍然會有一些大廈建立起來。”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既是機會也潛藏危機,一些面向客戶的前端O2O已經完全飽和,這不在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市場,而後端很多做深層的整合、價值鏈的滲透、重組和結構的領域則是更重要的投資方向。

“比如樂視在做嘗試,把價值鏈打斷後看似很多不搭界的東西,這個嘗試風險很高,但是對於未來價值鏈重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機會。整個價值被打亂後,大家亂成一團,有人東一塊,西一塊撿起這種組合效率或許不是最高,他撿起的那一塊並不是最好的,但是這種整合過程中,價值鏈會被整理出來,在這個過程里有沒有足夠時間空間能力使企業成功,我們拭目以待。”丁健說道。

編輯:劉佳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63

意見領袖丨丁健:創投圈的“技術派”

Q:1994年為何選擇回國創業?

A:我只想一件事情,把互聯網帶回中國

Q:你怎麽看待人工智能泡沫?

A:我挺喜歡李飛飛那句玩笑話

“我不認為AI有bubble,但我認為它有一個bubblewrap”

Q:你會擔心錯過風口嗎?

A:從來不會,(始終能夠做到理性)對。

Q:如果能回到30歲,你會選擇做什麽?

A:可能去做研究,像哲學、認知科學、腦科學,這些領域我一直願意做下去

文字實錄

“實際上我們剛剛回到國內的時候,我只想一件事情把互聯網帶回中國,我一旦在1988年用上的時候,就覺得這東西太好了。”把互聯網帶回家,作為中國最早的一批“海歸派”,當時29歲的丁健便是懷著這樣的理念,和搭檔田溯寧回國創業。隨著全球信息化建設浪潮的興起,1995年亞信科技在北京一間不起眼的陋室里孕育而生,2000年丁健率領的亞信,成為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這讓亞信成為中國IT界一個響亮的品牌。2003年成功創業的丁健,選擇卸任亞信CEO,變身為金沙江創投合夥人。從一名創業者到專職VC,丁健似乎一直成功地踏在歷史和時代的節拍上,成為改革開放歷程的真實見證者。

張媛:謝謝丁總接受采訪,今年正逢改革開放40周年,一路見證改革開放過程中經濟的蓬勃,您自身也是參與其中的一個創業者,也逐漸在轉型和多元化。如何來看待這40年整個中國創業環境的變化?

國內創業投資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丁健:我們回國差不多1994年,尤其是海歸回來創業,我們幾乎算是最早的一批。我離開中國去美國上學的時候,感覺到很多,甚至做一點點生意,還是跟“投機倒把”關系在一起,還是很不完善。到我們回來,雖然很多基礎結構還不完善,那時註冊公司都找不著北。到今天,國家對於創業、投資的鼓勵,和各方面的支持政策,應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十年以後回去矽谷,我說你們這兒連樹的形狀都不帶變樣的,好像它相對比較停滯,當然跟它成熟穩定也有關系。從某種程度來講,跟中國的日新月異確實沒辦法比,所以中國今天能夠從某種程度上,追成老二,甚至在某些領域變成老大,這也是確實跟這40年改革開放,關系非常大。

張媛:當然有改革開放、政策環境的變化,跟技術的更新和叠代也離不開,您一直以來都特別偏愛,在科技領域當中的創業和投資,您如何看待這種追承和趕超的過程,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我只想一件事情 把互聯網帶回中國”

丁健:其實人在里面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雖然我們的體制給大家“松了綁”,但是如果沒有這樣一種中國人的,特別是企業家的精神,包括冒險,敢於去挑戰未知的精神。另外我們傳統對於科技的重視,使得各種各樣的人才脫穎而出,在這樣的體制,劉永好、柳傳誌他們,甚至說在很難的壓力和夾縫中都生存下來和成長出來。對於我們來講,實際上我們剛剛回到國內的時候,我只想一件事情,把互聯網帶回中國,我一旦在1988年用上的時候,就覺得這東西太好了。我就想讓中國所有大學生用上,我覺得中國就有希望能夠真正趕超,在高科技方面追上世界,所以我們就這樣一個想法回來做的亞信。

與另一位金沙江創投關鍵人物,人稱“獨角獸捕手”的朱嘯虎不同,丁健的投資風格更加穩重與從容,作為搞技術出身的投資人,他身上始終散發著強烈的工程師氣質,內斂、含蓄。他喜歡德州撲克,在他眼中,這是基本的投資訓練,通過科學的計算概率,來衡量風險和回報比,然而他也提到,真實的投資,往往涉及不理性價格競爭,挑戰更大。

張媛:對於比較早期的時候,因為我們關註科技成果轉化,當一個科學家尚在早期階段的時候,不知道它未來會長成什麽樣子,在這一過程當中即便是專業投資人,也存在對於不確定性的掌握,對嗎?

不理性價格競爭使創業投資難度加大

丁健:我經常用的一個比喻,因為我本身也喜歡打德州撲克,德州撲克里面最重要的是回報和風險的比,但是在那地方你可以計算概率,計算風險回報相對比較容易。但是在我們這行業是難在,首先計算風險回報就很難,其次計算完還要讓自己嚴格地遵守結果來約束自己,我們真正要有紀律性進行投資,這個難度特別大。尤其是今天當大家都分分鐘進來,用一個完全不理性的價格,在競爭的時候,對我們確實是挑戰。

創業者的理性程度與成功概率成正比

但是好處在我們堅信一個道理,我們認為創業者的理性,和對投資、對估值、對投資人的判斷,實際上跟他的成功概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有一種天然的互相篩選的過程,所以我們並不急於去競爭,我們去找真正的能夠做大事,長遠來看有希望的團隊,這些人並不是很好高騖遠,很在意一時半會的得失,很在乎自己那麽一丁點的利益。在這些方面來講,實際上對於我們在投資里面,是很大的成功因素之一。

張媛:現在隨著科技的叠代,很多新出來的商業模式,估值越來越高,因此對於這種估值方面的合理性,是不是一定意義上講,您所處的這個位置也起到,對估值的一個定價的功能呢?

盲目炒高企業估值是對企業的不負責

丁健:某種程度上講是這樣的,當然我們雖然想定價,但是有可能不理性的錢進來,說我們就喜歡這東西,這東西很好,否則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進不來,他們就會拼命把這東西炒的很高。對於我們來講,其實不去追求這種定價權,我們只是追求,對於投資來講要有自己很強大的紀律,它的風險回報相比必須是合理的,我們要對投資人負責任,對我們的有限合夥人負責任,其實某種程度上對我們的企業也要負責任。

因為當一個市場泡沫很足的時候,把估值弄的太高,實際上對企業也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因為它到後面一兩輪,如果市場突然間下來,它融不到錢,因為前面的估值過高,後面的錢就非常難進來。這種情況下使得企業也會受害,所以我們一般都會避免這一類的情況出現,我們會很好地跟企業家、創業者溝通,大多數能被我們說服的創業者,往往成功的概率會比較高。

進入2018年以來,數字貨幣、區塊鏈成為創投行業競相追逐的風口,聯想到前幾年的o2o、直播、共享經濟、人工智能,風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踵而至,唯恐錯過風口,不少投資人帶著資金,人脈親下戰場。然而大量資本和人力的投入,讓人也不得不開始擔心泡沫的產生。丁健認為,自己不會為所謂的追風口而焦慮,在他看來,投資本來就不應該是一個追風口的遊戲。

張媛:隨著這一輪AI和大數據一同爆發,現在區塊鏈也是一個特別火的話題,對於現在初創性的企業,有好的技術,好的idea,找到適應的場景和落地,這個過程當中需要什麽樣的元素呢?

深度理解技術的難度越來越大 忌諱似懂非懂

丁健:除了這些投資里面我們經常去看的,包括像人、團隊,商業模式、競爭壁壘等等這些東西以外,我覺得在高科技領域,很大程度上,特別是最新的這幾樣東西,實際上對於技術深度的理解,開始比以前難度越來越大。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難的東西,像腦科學、量子等等的進入。但是今天,拿AI、大數據、雲來講,雲大家還比較好理解,但再往上走的時候,它意味著什麽?對於我們來說,比如大數據意味著什麽?大數據跟人工智能又是什麽關系?區塊鏈又是在什麽程度上?所以我們最忌諱的是,似是而非,似懂非懂,追趕這些名詞。

張媛:聽起來就是不理性的。

“人工智能是下一場核戰爭”

丁健:其實我從兩三年前,在亞布力講人工智能,演講的是“人工智能——下一場核戰爭”,我提到這個重要性,只是今年年初布魯金斯,布魯金斯是美國最大的智庫,它新任的學會主席他寫了同樣一篇文章,說我們對待人工智能要拿出當年對待冷戰的精神一樣。我還跟他開玩笑,我說我們不約而同的在看同樣的問題,在動一個思路上去想這個問題,確實要把它提升到這個高度。

人工智能正在被“泡沫”包裹

但是反過頭來,高度是一回事情,落地是另外一回事情,並不是你有這樣的高度,就要所有人都跳進去,只要沾了人工智能,就把自己的身價翻個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還有投資人去回應這樣的東西。所以我挺喜歡李飛飛那句玩笑話,“我不認為AI有bubble,但我認為它有一個bubblewrap,核心是真的,但是被外面弄了一個泡沫的包裝”,這非常明顯。

張媛:看到2010年後,中國的整個PE、VC行業是蓬勃爆發式地增長,有一些非理性的資金進來,各路的財富管理機構,也都進入到這過程當中來,如何看一些大的估值泡沫出現的時候,你是否會擔憂你沒有搭上這趟膨脹的車。

丁健:從來不會。

張媛:始終能夠做到理性。

為什麽不擔心錯過“風口”?

丁健:對,因為我覺得一定要相信,第一永遠有好的項目,每年每時每刻都會有好的項目出來。第二,好的項目並不是說,在於別人投了你就沒有機會,而是在於你如何能夠從中發現這樣的機會。我們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自信的,尤其我們今天在創業者里面名氣越來越大,也越來越了解我們基金,所以通常優秀團隊都會來找我們,我們是有機會去真正判斷,是不是一個未來潛在的明星。

相對於投資本身,“技術出身”的丁健,他更著迷於前沿科技將給人類生活和傳統行業帶來的影響,比如腦科學領域的研究與發展。他坦言,更喜歡從技術上引領行業的公司,目前他也將工作時間更多地,放在如何尋找和發現有顛覆性的技術公司上。

張媛:您個人是非常偏愛腦科學的,這次其實在年輕的青年企業家當中,也有關於腦科學的一些企業,您怎麽看待腦科學領域當中的應用,為什麽這麽看中它?

為什麽要關註腦科學領域?

丁健:一方面是現在的物理學和化學的突破,使得在腦科學的研究,腦的工具方面有非常大的進展,包括像核磁,還有功能性核磁等等,包括腦電,使得我們對於腦,原來看不到的東西,現在能夠真正的很微觀地,甚至納米級地觀察。

第二,我們很多的應用和其他領域,在等待著腦科學的突破,這也使得它的價值大大的上升,對它的需求也大大上升,無論人工智能的研究,生物醫學的研究,甚至包括像哲學,物理學,研究意識和量子都和腦科學,某種程度上都發生非常大的關聯。所以這塊來講,我認為它的突破,可能會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突破,在我們看來屬於一種高回報比的,可能成功還需要很長時間。

這是從我們的投資和生意的角度,那麽作為我個人的興趣角度,我也認為腦科學應該是下一步,對於人類來講最重要的突破,因為這塊沒有突破的話,那真的就成為“機器奴隸”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在這方面真正有所突破,才能夠讓自己真正知道,我們的意識,在未來到底往哪個方向發展,我們的大腦到底在往哪個方向發展,而不是說憑空在那兒,傻等著機器超過自己。

張媛:一方面接受特別前沿的信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隨著推進改革的過程當中,您認為滿足好奇心的這些東西,落地變成生意的比例會不會越來越大呢?

為什麽參與創辦“未來科學大獎”?

丁健:應該是反過來,以前你的好奇心所在,可能在全球的前沿里面,在他們看來已經到可以應用的階段,所以你的好奇心滿足相對比較容易,你可能只需要了解一點就可以拿過來,今天我們的好奇心被慢慢提升越高的時候,你最好奇的東西已經是最尖端的了,越來越難好奇。

要讓這東西去落地,對我們來講更需要耐心去看去等待,我們走到技術的最源頭去判斷,整個高科技的突破源在哪里,所以這也是我很感興趣未來科技,和未來論壇的啟動和支持,一方面確實我們是有這樣一個想法,在中國搞一個像諾貝爾獎,讓中國的科學家和明星企業家一樣的成功,一樣的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到那里去做。另一方面從我們角度來講,跟我們要做的事情也密切相關,我們跟這些最優秀的大腦在一起,也天天從他們那里學到每一個領域最前沿的東西在哪里。

張媛:同樣的一個技術,它在不同場景下落地的時候,可能會因為環境的不同,產生不一樣的收益和回報,而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可能也會出現不同和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從您的角度,您如何來平衡這種差異,以及利用這種差異呢?

全球尖端科技與中國市場相適配

丁健: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的優勢就在於一方面知道中國和中國最大的市場,巨大的潛力,我們的人口和我們人才的儲備。另一方面我們又知道,國外在技術領域,特別是原創科學領域的突破。所以我們每年現在都要去這幾個非常有名的大學里面去學習,上七到十天的課,能夠聽到每個領域最優秀的科學家,跟我們講腦科學、引力波、量子計算機等等,我們把握好在全球最優最先進的科研最尖端在哪里。

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回到中國,來腳踏實地地看每一個deal,到底元素、應用合不合乎我們的國情,適合不適合中國的市場環境。有些方面我們甚至可能不需要去等待美國,我們可能需要超前甚至有所突破,才可能更好地往前沖,有些可能在美國不work的,可能中國會預先work起來,像共享單車,包括像“餓了麽”這樣的,在美國它的人口密度支持不了這樣的運作,但是在中國就可以。所以這些方面的東西,使得我們能夠把兩邊的優勢能夠真正結合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80

金沙江董事總經理丁健警告AI投資“超級狂熱”

從2014年到2016年,幾乎在所有的場合,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丁健總會談及人工智能的重要性,為了引起市場的重視,他甚至將人工智能比作下一場核戰爭。然而近兩年,他開始越來越多談及人工智能的風險和挑戰,給AI潑起冷水。

“AI已經開始出現泡沫現象,特別是到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已經變得比較嚴重了。AI進入了超級狂熱的投資,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投資資金數額占到了全球的48%,超過了美國。”在2018杜克國際論壇上,丁健向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

頭部玩家拿走過半投資

2018年,風起雲湧的AI創投圈正在發生兩極分化,總的投資金額持續增長,每個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獲得超額資本加持,集中度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募資難、機構缺錢,熱錢湧向投資技術類項目的中後期基金,專註AI早期的投資機構越來越少。大量缺乏核心技術的創業公司進入淘汰期,新進AI創業公司的融資變得越來越艱難。

根據IT桔子跟蹤的1131家人工智能相關公司,共收錄的1296起投資事件來看,2017年全年共發生353起投資事件,全年總投資額達582億元人民幣,投資金額呈現階梯式增長,投資數量卻有所回落,且C輪及之後的投資金額超過總金額的65%,這意味著頭部人工智能玩家拿走了絕大份額投資。

這一趨勢在2018年表現得更為明顯。以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為代表的AI獨角獸公司一直是風投基金追逐的對象,融資速度和金額讓業內驚嘆,即便是一些大的、老牌的美元基金都稱“擠不進去”。

例如在短短一個半月時間,商湯科技完成兩輪融資共計12.2億美元。截至目前,商湯科技總融資額超過16億美元,估值超過45億美元,繼續保持全球總融資額最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獨角獸地位。

“中國目前的AI項目重複投資太多,很多項目基本上大同小異,美國投的錢沒有那麽多,但更有原創性。”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表示。在資本泡沫、技術泡沫、估值泡沫和商業泡沫交織下,不少創業公司默默離開了AI競爭場,搖身一變轉向區塊鏈、芯片等新的領域。

“中美之間對人工智能投資不在‘量’的差別,而是‘質’的落後,這種差別不是你花幾十億就能追上的。”丁健強調。一個典型特征是,中國的AI投資傾向於應用領域,且集中在安防、金融、自動駕駛領域,存在技術上的盲目跟風。根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提供的數據來看,自動駕駛和語音識別的競爭熱度指數表現很高,尤其是在去年四季度自動駕駛競爭熱度迅速上升到第一位,這與行業熱捧和熱點事件不無關系。

在丁健看來,因為投資傾向於應用,使得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大。“實際上今天的AI還是一個低能兒。”

一個核心就是今天的AI應用還處在一個可拓展性非常差的階段,AI極度依賴於大數據,而且需要經常進行人工幹預和調試,這與傳統IT行業的進展是不匹配的。IT之所以能夠快速增長,就是因為它的自動化程度非常高。而一旦引入人工幹預,就會造成實際使用上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

除此之外進入壁壘低也使得人工智能被泡沫包裹。“雖然我們現在有幾個號稱的獨角獸,但實際上它們用到的算法大部分都是開源算法,即使不是開源的,在很多改進方面也是有限的。而開源變成一個趨勢,百度、谷歌和Facebook紛紛開源,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目前在深度學習方面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商業市場的機會

依靠算法所帶來的紅利期即將結束,獨角獸們面臨著與更多行業場景深度結合落地的壓力,而更多的創業公司則在更為細分的領域尋找創業機會。

讓機器人選擇最優路徑自動乘坐電梯,在高層辦公樓、公寓、酒店里送快遞,上海有個機器人有限公司所研發的配送機器人正在和國內一家快遞外賣企業測試室內機器人配送業務,這是一個極其細分的領域。

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趙明告訴第一財經,之所以選擇從室內配送機器人這條細分賽道切入,是因為機器人本身是一種工具,如果不依附於一個具體的行業,那就沒有價值。快遞、外賣行業的迅猛增長,人口紅利消失、人力成本上升,送快遞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最終都會有室內這個場景。

在此之前大量直接面向C端的人工智能消費產品,普遍出現出貨量不足的問題,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出於這些原因,在商業模式上,趙明進一步聚焦在了商用市場。技術積累之下,先拿到訂單再展開深度測試和量產,一旦技術應用成熟,再從“最後100米”變成“最後1公里”,從“室內”到“室外”。趙明認為這個應用場景一定會到來,但並不會如想象中一樣快,產品的大規模量產和落地,技術上的穩定性,以及和整個物流系統的對接都需要時間,且有一定的壁壘。

“人工智能本身並不是一個應用,雖然BAT已經在面向toC的領域里應用了諸多人工智能的技術,但這也是在他們擁有大量用戶、大量用戶數據和用戶變現的基礎上。如果一個初創企業沒有自產流量,那大數據就無從談起,所以對toC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來說,起步並不容易。”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複曾表示。

產品要落地,要有可行的商業模式和經濟效益,成為當下AI創業公司謹慎思索的問題,也成為AI創業公司能否存活下去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