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放開到底有沒有效果?
答案是:要因城而異。在廈門這個房價最為堅挺的二線城市,限購放開的影響顯而易見。
近日,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發布第一季度房產信息。數據顯示,一季度,廈門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39.89萬平方米,其中廈門本地客群購房面積13.74萬平方米,占總成交面積的34.46%,外地客群購房面積為26.14萬平方米,占總成交面積的65.54%,而去年同期外地購房者比例僅為43.6%,相比之下,外地購房者占比提高了兩成多。
去年8月,廈門出臺樓市細則,島外各區(集美、海滄、同安、翔安)不再執行住房限購措施,島內思明區、湖里區高端新建商品住房不再執行住房限購措施。今年1月16日起,廈門進一步取消取消島內思明區、湖里區144平方米以下商品住房的限購措施,至此廈門全市已全面取消商品住房限購措施。
廈門均和房地產評估董事長王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雖然取消限購對本地人和外地人是同步的,但對外地人購房者的作用會更大。在本地人大多已有住房、存量增長空間已經有限的情況下,市場的增量主要來自外地購房者。很多外地人為了子女的教育問題,都會想到廈門買房子。在目前廈門還能享受購房入戶的情況下,外地人購房的熱情更高。
2013年12月,廈門市發布政策規定,從12月10起,在廈門出讓成交取得土地的商品住房項目將不再享有“購房入戶”政策。此外,2016年起購買廈門商品住房不再享受“購房入戶”政策。
世聯地產廈門公司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廈門是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城市環境又位居全國前列,“基本上福建的有錢人都會想在廈門買房子。而福建人的經商群體又那麽大,可見需求有多大。”
“周圍很多地方的人都有攀比心態,覺得在廈門有一套房子有面子。”王崎說,廈門的人均收入並不高,比一線城市有較大差距,但由於環境等公共資源配套好,這些年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尤其是周邊泉州、龍巖等地的購房者,而廈門土地市場的供應卻一直偏緊,遠遠滿足不了旺盛的市場需求,這也導致樓市價格不斷走高。
在很大程度上,廈門的樓市已經對周圍產生了巨大的“虹吸效應”。例如,廈門周圍的泉州是福建經濟第一大市,也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但泉州市區目前的房價卻只有廈門的三分之一左右。
來自泉州安溪縣的施先生大學畢業後曾在泉州工作一段時間。2007年在泉州東海新區以7600元左右的單價價位購入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目前該地段的房價也就8000多元。“關鍵是有價無市,想賣也賣不掉。要是當時買在廈門,現在都翻了兩番了。”
王崎說,目前在泉州、龍巖等周圍三四線城市房價走低的情況下,無論是購房者還是開發商,都會把資金集中到一二線核心城市,資金會進一步向廈門這樣的核心城市集中。目前廈門的民營開發商中,八成左右都是泉州籍老板的企業。“他們開發的房子,很多又賣給了泉州人。”
自2010年開始實施限購政策以來,全國共有46個城市實施了樓市限購政策,涵蓋了四大直轄市、五大計劃單列市、大部分省會城市以及蘇州、無錫、佛山、金華等沿海地區發達的二三線城市。至今年9月底,除了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和房價畸形的三亞共5個城市外,其他城市均取消了限購。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目前樓市的區域分化愈加明顯,一二線與三四線的分化進一步加劇。無論是限購的松綁還是今年“3·30”救市新政,真正有明顯效果的城市不超過20個。這其中,對周圍外來人口吸引力和輻射力越大的城市,松綁限購和救市的效果也會越突出。
張大偉預計,未來一線城市調整的空間仍然很大,包括工作居住證在內的一些配套措施將有所松綁,由於一線城市對外來人口的強大吸引力,只要限購政策一松綁,對市場的影響會更大。
在“3•30”新政之後,樓市成交已經明顯回暖的情況下,土地市場的寒冷局面並沒有多大改變。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前四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546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2.7%,降幅比1-3月份擴大0.3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571億元,下降29.1%,降幅擴大1.3個百分點。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這是因為樓市的庫存仍在增長,房地產市場還沒有全面企穩,目前房企的主要精力仍在去庫存。只有庫存去掉了,拿地投資的積極性才會增加。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樓市成交在回暖,但區域之間的分化進一步加劇。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本報分析,房地產市場還沒有完全活躍起來,現在樓市真正回暖的就十幾個城市,最多也就不到20個城市,在這次政策刺激中表現比較活躍。廣大三四線城市的回暖幅度很小。
反應在土地市場上,即目前一線城市土地爭奪戰熱火朝天,三四線城市甚至部分二線城市土地無人問津。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的數據顯示,從4月單月看,一線城市合計成交住宅類土地9宗,平均樓面價達到了14012元的月度新高紀錄,從溢價率看,因為北京設定了上限,導致停留在49.6%,實際平均溢價率超過60%,整體土地市場的升溫非常明顯。
例如,在此前4月27日的北京土拍會現場,經過近140輪現場競價,海澱區中關村地塊被首創置業以56.4億元的總價,配建6.05萬平方米自住型商品房以及0.75萬平方米公租房的代價摘得。
4月29日強勢登錄上海的碧桂園以6.0755億元奪得嘉定徐行鎮6.3萬方純宅地,溢價率62.16%,樓板價8108元/平方米。
張大偉分析,“3•30”政策對樓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二線城市,這種情況下,房企對一二線土地市場的爭奪出現了白熱化,特別是一線城市,土地價格明顯處於高位。
另一方面,從供應節奏看,在特大城市的邊界控制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未來一線城市新增土地空間也越來越少。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日前,今年一線城市合計僅供應住宅用地69宗土地,合計供應的住宅用地建築面積則只有930萬平米,僅相當於之前三年平均供應的28%,供應開始明顯減少。在土地供應減少的情況下,開發商對一線城市的爭奪也更加激烈。
不過,在一線城市土地市場火熱的同時,三四線城市甚至部分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則十分冷清。例如,5月12日上午,武漢舉辦了土地拍賣會,共掛牌出讓5宗土地。其中,4宗黃陂區地塊全部閃電底價成交。此前4月14日,亦有1場土地拍賣會,掛牌出讓6宗地塊,其中2宗流拍,其余均以底價成交。
同一日,成都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出讓4宗國有建設用地,備受關註的武侯區紅牌樓地塊及郫縣郫筒鎮地塊以流拍告終,剩下新都兩地塊則被成都文旅熊貓小鎮投資有限公司以底價獲得。
近年來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迅猛擴張的泰禾集團一位人士告訴告訴記者,該公司近兩年也曾到不少二三線城市去考察。但發現,很多二三線城市的供過於求太嚴重,土地供應量太大,房地產市場無序開發比較嚴重。該公司判斷這些地方未來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就沒進入這些市場,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北京、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和福建大本營。
武漢、成都這樣經濟重量位列前十的二線城市尚且如此,三四五線城市的土地市場就更為冷清。
江西某縣城一家開發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現在地方政府缺錢,“縣里倒是很想再多賣幾塊地,但大家的房子都賣不掉,土地都沒開發完,誰還有心思去拿地。”
在這種情況下,房企更進一步紮堆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熱點城市。例如在4月29日上海的土拍會上,就出現了不少新開發商的身影,包括東原&平安聯合體,廣州海倫堡均是在上海首次亮相。
張大偉說,目前不僅是是一二線和三四線分化,一二線市場也逐漸可能出現分化。部分房企對一線城市的住宅地塊,再次出現激烈的爭奪現象。房企紮堆一線城市,在推高地價的同時,也在明顯醞釀風險。但相比三四線已經可以看到的風險,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核心城市的風險要小很多。
唐山遵化宏偉名都三期項目,無規劃、國土、住建等部門的審批手續,私自組織拆遷、施工。遵化市稱2014年11月7日,已責令其停工。但記者采訪時,看到有工人在工地施工。 (張祚鵬/圖)
2015年5月8日,石家莊市政府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房地產開發建設違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被行業內部認為是石家莊房地產市場整治以來,政府出臺的級別最高、覆蓋最全、力度最大的整治方案。因文件編號為“石政發[2015]8號”,也稱“8號文”。
除了上述三“最”,南方周末註意到“8號文”最強調的是“快”。全文中出現“加快”“盡快”等字樣18處之多,目的在於爭取在2015年年底前,讓盡可能多的違法開發項目(詳見《南方周末》2015年5月7日《難產的房子》一文)補辦手續,減少違法建設存量。
“我研究‘8號文’後發現,只要開發商好好配合,手續應該很快就補好了。”石家莊環島豪庭的一位購房者說。
為在短時間內實現減少存量,“8號文”要求當地縣、區管理主體加快整改,市直各個審批部門加快辦證,開發商要加快完善手續。
石家莊市政府在“8號文”中一連用三個“加快”,提出整改工作首要原則是“依法依規”,嚴格執行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堅決不能以違法方式解決違法建設。同時,要確保專項整治政策和各環節工作公開透明,讓整個整治活動在“陽光”下運行,堅決杜絕“暗箱”操作。
即便是這樣,購房者仍不放心。5月12日,環島豪庭數十位購房者獲得回複:環島豪庭因容積率超標,只需繳納罰款即可入住,目前已安排開發商與規劃部門核對罰款金額。
河北省一位資深房地產行業律師認為,政府想通過“8號文”告訴大家當前對整頓房地產行業亂象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力度也是空前的。“政府希望通過讓開發商交罰款,補手續,最終實現合法化,購房者也能因此辦理房產證,但前提是開發商得有錢交才行。”該律師表示,通過其接觸的案例來看,石家莊很多開發商本身資金有限。
《南方周末》2015年5月7日《難產的房子》一文。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南方周末》5月7日報道的北城山水項目正在補辦土地手續。開發商在“告業主書”中說,摘牌保證金1.94億元,開發商自籌了7400萬,還差1.2億元,需購房者在5月11日前把房款繳至全額的75%。並直言,如果湊不齊保證金,摘不到牌,房子沒有手續無法開工,交房那是遙遙無期的事情。
“通過補辦合法手續,實現對違法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的合法化追認,是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西南政法大學經濟貿易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房地產研究會會員沈萍介紹,從實際操作角度來說,石家莊市政府對其轄區內九成以上的房地產項目存在違規違法開發問題不可能全部進行合法化追認。“8號文”中也做了區分,對於部分違法的,已經在建的要加快手續辦理促發展;對於惡意違規的,完全違法的,則要堅決拆除或依法沒收非法所得。
針對“8號文”,沈萍認為嚴格意義上講,仍有一些規定是有瑕疵的。例如,有些項目可以不再補辦招標手續,有些項目涉及供地前置要件的地震、環保部門意見可不予提交等等。根據國家法律規定,進行合法化認定,補辦手續必須是嚴格依法補辦,並要罰款。但作為政府決策部門來說,考慮到整改時限以及社會穩定等因素,進行符合當地歷史因素的寬松化調整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為了便於政府執行。“如果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對任何特殊情況都不管不顧,搞‘一刀切’,反而可能會出現不好的狀況。”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峰認為,為了盤活違規違法開發的項目,政府采取一些“下限罰款”“加快辦證”等措施,需要明確的是“必須要在法律框架以內”,深圳也有類似問題,政府當時也出臺了很多解決辦法,但都是通過了人大常委會的,這樣才具有法律效力。
沈萍表示,若通過人大常委會的表決當然會更好,從長遠來看,也有利於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規範。但就目前石家莊房地產行業現狀,政府出臺的這個工作意見,是足以滿足政府部門作為辦公依據使用的。能否真正實現違法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合法化確認,還要看接下來石家莊政府能否堅決按照“8號文”,嚴格依法補辦手續。
至於石家莊房地產市場是否會因此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沈萍認為,這取決於對增量違法項目的控制,是否能夠像文件中說的,“零容忍”,嚴肅追究監管不力、失職瀆職的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房天下網截圖)
6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5月份全國百城房價指數。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百城住宅平均價格為10569元/平方米,環比由跌轉漲,上漲0.45%。從漲跌城市個數看,48個城市環比上漲,與上月相比,本月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9個。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環比全漲,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1914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99%,漲幅較上月擴大0.87個百分點。
中指院分析稱,整體來看,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積極出臺促需求、穩消費政策助力下,部分城市樓市迎來“紅五月”,百城價格指數環比止跌,同比跌幅收窄。尤其是新一輪降息為樓市回暖再增動力,住宅整體成交量平穩釋放,不同城市繼續表現分化。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5月份市場成交量和預期一樣,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升。這和目前政策層面的改善、購房者積極調整策略等因素有關。各類利好政策刺激下,預計6月份市場成交量依然會比較可觀,尤其大城市的反彈力度或更大。
另據中國新聞網消息,市場上“日光盤”數量的增多、項目去化率的明顯提升,也佐證了一線城市“紅五月”行情的重現。北京5月成交百套以上的樓盤達9個,4月份僅有4個,熱銷項目數量翻番。深圳出現了在一個周末內新入市三個樓盤全部“日光”的現象,杭州、天津、南京、濟南等二線城市樓市也多有熱銷樓盤湧現。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330新政”、降息降準等寬松性政策的影響因素外,在當前進入樓市的投資性需求中,部分正是由股市轉入樓市的買家。
據上海證券報消息,近期購房者中有不少從股市中獲利轉投樓市的投資者,其中不乏斥資上千萬購房數套的大手筆。德佑鏈家高級經理萬佳榮表示,從5月份起,門店接待的客戶中約有七成是將股市中的資金抽出轉投樓市的,他們認為後期股市風險相對較高,而投向樓市是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後的一個不錯選擇。
這些購房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40-50歲左右的機構高管,另一類則是80後財富新貴,多數為去年上半年前即已投入股市,盈利豐厚。
“樓市是股市的收割機。”有業內人士表示,股市大漲從中長期來看,將為樓市提供更充裕的資金,或將支撐此輪樓市複蘇。
對未來市場,中指院預測,樓市整體回暖趨勢明朗,但部分城市庫存壓力較大,供求關系仍較緊張。地方政府應繼續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的原則,根據不同城市實際情況,出臺有針對性、差異化的樓市政策,積極促進房地產消費。同時,房企應繼續優化推盤與定價策略,積極去庫存。
(房天下網截圖)
6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5月份全國百城房價指數。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百城住宅平均價格為10569元/平方米,環比由跌轉漲,上漲0.45%。從漲跌城市個數看,48個城市環比上漲,與上月相比,本月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9個。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環比全漲,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1914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99%,漲幅較上月擴大0.87個百分點。
中指院分析稱,整體來看,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積極出臺促需求、穩消費政策助力下,部分城市樓市迎來“紅五月”,百城價格指數環比止跌,同比跌幅收窄。尤其是新一輪降息為樓市回暖再增動力,住宅整體成交量平穩釋放,不同城市繼續表現分化。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5月份市場成交量和預期一樣,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升。這和目前政策層面的改善、購房者積極調整策略等因素有關。各類利好政策刺激下,預計6月份市場成交量依然會比較可觀,尤其大城市的反彈力度或更大。
另據中國新聞網消息,市場上“日光盤”數量的增多、項目去化率的明顯提升,也佐證了一線城市“紅五月”行情的重現。北京5月成交百套以上的樓盤達9個,4月份僅有4個,熱銷項目數量翻番。深圳出現了在一個周末內新入市三個樓盤全部“日光”的現象,杭州、天津、南京、濟南等二線城市樓市也多有熱銷樓盤湧現。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330新政”、降息降準等寬松性政策的影響因素外,在當前進入樓市的投資性需求中,部分正是由股市轉入樓市的買家。
據上海證券報消息,近期購房者中有不少從股市中獲利轉投樓市的投資者,其中不乏斥資上千萬購房數套的大手筆。德佑鏈家高級經理萬佳榮表示,從5月份起,門店接待的客戶中約有七成是將股市中的資金抽出轉投樓市的,他們認為後期股市風險相對較高,而投向樓市是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後的一個不錯選擇。
這些購房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40-50歲左右的機構高管,另一類則是80後財富新貴,多數為去年上半年前即已投入股市,盈利豐厚。
“樓市是股市的收割機。”有業內人士表示,股市大漲從中長期來看,將為樓市提供更充裕的資金,或將支撐此輪樓市複蘇。
對未來市場,中指院預測,樓市整體回暖趨勢明朗,但部分城市庫存壓力較大,供求關系仍較緊張。地方政府應繼續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的原則,根據不同城市實際情況,出臺有針對性、差異化的樓市政策,積極促進房地產消費。同時,房企應繼續優化推盤與定價策略,積極去庫存。
(房天下網截圖)
6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5月份全國百城房價指數。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百城住宅平均價格為10569元/平方米,環比由跌轉漲,上漲0.45%。從漲跌城市個數看,48個城市環比上漲,與上月相比,本月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9個。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環比全漲,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1914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99%,漲幅較上月擴大0.87個百分點。
中指院分析稱,整體來看,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積極出臺促需求、穩消費政策助力下,部分城市樓市迎來“紅五月”,百城價格指數環比止跌,同比跌幅收窄。尤其是新一輪降息為樓市回暖再增動力,住宅整體成交量平穩釋放,不同城市繼續表現分化。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5月份市場成交量和預期一樣,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升。這和目前政策層面的改善、購房者積極調整策略等因素有關。各類利好政策刺激下,預計6月份市場成交量依然會比較可觀,尤其大城市的反彈力度或更大。
另據中國新聞網消息,市場上“日光盤”數量的增多、項目去化率的明顯提升,也佐證了一線城市“紅五月”行情的重現。北京5月成交百套以上的樓盤達9個,4月份僅有4個,熱銷項目數量翻番。深圳出現了在一個周末內新入市三個樓盤全部“日光”的現象,杭州、天津、南京、濟南等二線城市樓市也多有熱銷樓盤湧現。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330新政”、降息降準等寬松性政策的影響因素外,在當前進入樓市的投資性需求中,部分正是由股市轉入樓市的買家。
據上海證券報消息,近期購房者中有不少從股市中獲利轉投樓市的投資者,其中不乏斥資上千萬購房數套的大手筆。德佑鏈家高級經理萬佳榮表示,從5月份起,門店接待的客戶中約有七成是將股市中的資金抽出轉投樓市的,他們認為後期股市風險相對較高,而投向樓市是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後的一個不錯選擇。
這些購房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40-50歲左右的機構高管,另一類則是80後財富新貴,多數為去年上半年前即已投入股市,盈利豐厚。
“樓市是股市的收割機。”有業內人士表示,股市大漲從中長期來看,將為樓市提供更充裕的資金,或將支撐此輪樓市複蘇。
對未來市場,中指院預測,樓市整體回暖趨勢明朗,但部分城市庫存壓力較大,供求關系仍較緊張。地方政府應繼續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的原則,根據不同城市實際情況,出臺有針對性、差異化的樓市政策,積極促進房地產消費。同時,房企應繼續優化推盤與定價策略,積極去庫存。
庫存居高不下的杭州樓市,正在出現逆轉。
杭州透明售房網的數據顯示,5月杭州市區的新建商品房共簽約1.2989萬套,較4月環比上升13.2%,簽約總面積136.56萬平方米,總金額221.32億元,已超過2009年同期成交額,躍居歷史同期最高值。
開發商在跑量的同時,房價也在悄然上升,5月杭州新建商品房的簽約均價為16207元/平方米,環比上升4.7%。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多位杭州業內人士獲悉,杭州此輪樓市回暖主要還是政策影響開始發酵,而作為長三角的核心城市,很多富裕家庭在本輪政策中進行了改善需求的購買。
事實上,杭州從4月以來市場就反應好轉,連續兩個月成交超過1萬套。同時,由於改善型房源成交比例上升,大戶型與豪宅成交放量助推5月杭州樓市價格上漲。
多家機構的數據顯示,5月杭州商品住宅總價在300萬元以上的房源占10.4%,較4月上漲1個百分點;5月的成交房源中,18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占比為6%,同樣較4月上漲1個百分點。
《錢江晚報》購房寶指數顯示,武林壹號、錢塘印象等高端樓盤銷售理想。特別是市中心豪宅武林壹號,5月共成交65套房源,單月銷售金額達到13.67億元,奪得5月銷售金額冠軍。
濱江集團的營銷經理稅國珊表示,金融政策的利好,釋放了市場上的高端改善型需求。運河宸園的營銷總監黃家宇告訴本報記者,相比2月與3月,5月項目客戶的到訪量出現了明顯的增長,購房者大部分都是自住改善型客戶。也有杭州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杭州樓市高端樓盤存在一些投資客戶,購買高端住宅用於投資。
上述杭州透明售房網的數據顯示,5月杭州市區共新增批準預售10838套,環比4月降幅為23.78%,月度成交量年內首次高於新增供應量。受供應量環比減少影響,5月杭州市區新建商品房庫存量,自羊年春節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157876套的月末庫存較4月末微降。但記者同時從該網看到,6月杭州市區將有40余個項目開盤,市場供應量不容小覷。
在理性與瘋狂的交織下,深圳房價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暴漲。
當全國百城房價終於在5月止跌回升時,深圳的房價早在去年10月就已開始了“拉漲”之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深圳規土委的數據發現,從去年“9·30”政策出臺至今,深圳全市新房價格上漲了近30%,一些片區如龍華、前海、後海漲幅更是高達50%左右。
尤其是今年以來,深圳的新房價格連續2個月領漲全國,二手房價格更甚,連續4個月領漲,總價一天漲幾萬的例子比比皆是。
北京、上海、廣州的樓市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暖,但與深圳相比卻遜色很多。在這一輪樓市行情中,為何深圳樓市一枝獨秀?其房價暴漲的原因何在?
比北上廣更旺盛的需求
深圳房價暴漲的基礎,在於日趨緊張的供求關系。
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的人口數量雖然是最少的,但人口密度卻是最大的,購房需求也是最為迫切的。
深圳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已達1077.89萬人。同期,北京、上海、廣州的常住人口分別為2151.6萬人、2425.68萬人、1308.05萬人,是深圳的2倍、2.25倍、1.2倍。
但深圳的土地面積只有不足2000平方公里,北京、上海、廣州的土地面積分別是深圳的8.2倍、3.2倍、3.7倍。
本報記者計算得出,深圳的人口密度已達約5400人/平方公里,是四個一線城市中密度最高的。
而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深圳的外來人口比例高達70%,遠遠高出北上廣35%~40%的水平。
大部分外來人口主要通過租房解決住房問題,這也直接導致深圳的住房自有率極低。截至2013年底,深圳住房自有率只有約30%。
由於深圳日漸提升的競爭力、不排外的移民文化、怡人的氣候,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希望定居深圳。定居的首要目標是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
值得註意的是,深圳人口具有年輕化的特點。相關數據顯示,深圳適齡購房人群(25~44歲)占比達到50.8%,遠高於北京的35.2%、上海的29.6%和廣州的39.9%。
由此不難理解,深圳的購房需求有多麽迫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期在各大樓盤采訪發現,“80後”已經成為深圳購房的主力。
供應短缺拉升地價
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需求,深圳樓市的供應卻日趨縮減。
據世聯行統計,截至5月31日,深圳一手房可售面積為368.71萬平方米,可售套數為33858套。若按近8周深圳新房銷售速度,目前的新房可售量消化時間約6個月。
從源頭的土地供應來看,通過“招拍掛”公開出讓的居住用地在近兩年急劇下降。
本報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2007~2010年,深圳市公開出讓的居住用地可建築面積平均每年為95萬平方米;到2013年僅出讓3宗居住用地,2014年只有1宗。
官方數據顯示,深圳的新增土地供應接近枯竭。
根據《深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至2020年,深圳全市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976平方公里以內。而現在,這個數字已達約940平方公里。
而在這所剩無幾的新增建設用地中,住宅用地能分到的只是極少部分,即便加上存量用地,仍然很少。
2014年,深圳實際完成土地供應1368.9公頃,其中居住用地僅為184.3公頃,占比13.5%,其他為產業用地、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用地。
今年,深圳計劃供應建設用地1600公頃,住宅用地僅85公頃,占比5.3%。其中,公開“招拍掛”的住宅用地指標僅占總住宅用地指標的11.8%。
公開出讓居住用地的規模縮減,進一步推高了地價。而高昂的地價成本最終會轉移給購房者,由此帶來房價飆漲。
去年深圳僅出讓的一宗居住用地,最終樓面價高達2.5萬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85%。該地塊位於龍華新區,於10月出讓成功後,便帶動該區域房價迅速上漲,隨後推出的新盤價格突破3萬,今年5月甚至突破了4萬。
政策引發需求“泄洪”
深圳旺盛的購房需求一直存在,為何在此時爆發?
“這幾年,由於限購限貸政策的影響,深圳的購房需求一直受到抑制,尤其是改善型需求。”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經理王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隨著購房政策的放松和貨幣環境的寬松,原本被抑制的需求就像洪水般席卷樓市。
自去年9月底以來,“9·30”政策、“3·30”政策等政策先後放開限貸、降低房貸利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營業稅免稅期限由5年改為2年,改善型需求被迅速釋放。
王飛說,今年4月以來,深圳的換房客比例攀升,高的時候達到45%。一些新樓盤的大戶型也賣得比剛需戶型好。
而信貸擴張歷來是推高樓市價格的關鍵因素,其根源就在於政府將新增信貸引入了房地產市場,壓低了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了購房門檻,推高了看漲預期。
與此同時,投資客的比例也在逐步升高。王飛說,在市場低迷時,投資客比例只有10%左右,而近期樓市中出現了大量投資客,龍華區的投資客比例甚至高達20%~30%。
牛市行情也為樓市提供了大量資金。許多股民從牛市中獲利後選擇套現,投入到樓市中,以尋求更為穩妥的獲益。
一位深圳市民章穎(化名)不久前就從股市中套現了部分,在龍華區投資了一套住房。
“股市這一輪漲了很多,套一部分現金出來買房更安心。”章穎說,她的一位朋友也從股市里撤出部分資金,買了兩套房,一套準備自住,另一套用來投資,過幾年再出手。
毗鄰香港是深圳房價暴漲的另一推手。王飛透露,今年到深圳購房的香港人明顯增多。
由於香港房價高達10萬~20萬元/平方米,深圳的房價對於香港而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即便是在蛇口前海片區,6萬~7萬元/平方米的房價對他們來說也很便宜。
在剛需、改善性需求、投資需求、香港等外來需求的一哄而下,“買漲不買跌”的情緒被肆意放大,加上日趨緊張的供應,深圳整體樓市看漲預期被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潮,由此帶來了二手房業主和開發商們的漲價底氣。
6月10日下午,一則突發的消息吸引了全香港人的眼球。
一名22歲香港女生在6月10日上午,前往位於香港青衣港鐵站的一家醫療機構掛號求診,由於她曾經在5月底到過韓國首爾,近日出現發燒現象,疑似感染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除此之外,香港尖沙咀、中環等地的醫療機構也稱,有類似疑似感染MERS患者,全部送往醫院進行隔離檢驗。
消息一出,原本對“新非典”有著近似偏執的緊張感的香港人,竟然意外地調侃了起來,“難道這是上車(即“買房”)的良機?”“可以儲首期買青衣城了!”不少“無房一族”都開始暗自竊喜,回憶起2003年非典時期,香港樓市的情景,他們覺得這下總算可以上車了。
受心理作用影響,香港青衣地區的個別樓盤價格確實有所松動,有不少準買家原定於6月10日晚上看房,最終全部爽約,而有賣家略顯著急,趕緊將房價調低20萬港元,以求在真正的“暴風雨”來臨之前盡快出手。
然而,這一切只是虛驚一場,6月11日,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宣布,過去一天的33宗中東呼吸綜合癥懷疑個案,包括青衣的22歲疑似女病人,經初步化驗後全部呈陰性反應,並非感染MERS。
中小樓盤近日暴升
沒有上車的香港人對樓市降溫的期望又一次破滅了,另一方面,屢創新高的樓價也在不斷刺痛著香港人敏感的神經。
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4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為297.1,環比上升1.9%,已經連續上升13個月,創下了新高,而這一指數同比升幅已經達到21.3%。
在這些上升的私人住宅中,被香港人俗稱為“上車盤”的房子升幅最大,其中,實用面積430.6平方呎(約40平方米)以下的小單位售價指數為325.7,創下了歷史新高,環比升幅達到2.2%,同比上升23%。
緊跟升幅榜之後的是中型單位,數據稱,實用面積在1075平方呎(約100平方米)及以下的中型單位售價指數為298.1,環比升2%,同比升幅為21.7%,而大型單位還落後於這些“上車盤”的漲幅,使用面積在1076至1722平方呎或以上的大型單位售價指數報274.5,環比升0.8%,同比升幅為11.7%。
長和(00001.HK)主席李嘉誠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由於香港的建築成本非常高,所以樓價也很難下跌,加重了香港無房一族的焦慮心理。
最壞情況跌10%至15%
而且,當眾所期盼的“黑天鵝”事件來臨時,香港樓市的跌幅也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根據美聯物業發布的最新報告,綜合2003年非典及2009年豬流感兩次疫情對香港樓市的影響,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預計,即便在最壞的情況下,樓價也可能只會下跌10%至15%。而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2015年4月香港的私人住宅指數同比上升了21.3%,意味著樓價即便下跌10%至15%,樓價也回不到2014年的價格了。
報告稱,根據美聯樓價走勢圖顯示,2003年非典暴發後,樓價兩個月累計下跌9.3%,而在豬流感暴發時段,樓價不跌反升。
不過,在過往疫情暴發期間,都是私人住宅的供應開始減少的時候,2003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為2.64萬個單位,而到2009年,僅為7200個單位。今年的情況與過去已經大有不同,政府近年以來已經開始大肆提倡加大供應。
2015年5月7日,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曾撰文表示,差餉物業估價署預計2016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為20140個單位,較2005至2014年每年平均落成量11728個單位,高出了71.7%,比2015年的預測落成量高51.5%,也比2014年的實際落成高出28%。
在供應量開始逐步加大的情況下,劉嘉輝認為,一旦疫情爆發,樓價調整的壓力也會遞增。
香港樓市難有大跌
盡管樓價確實有調整壓力,卻有非常強勁的支持位,美聯物業稱,香港樓市以本地需求為主導,香港結婚數目連續6年達到超過5萬宗,本地出生數字也維持在高位,意味著未來不乏上車及換樓用家的需求,成為支持香港物業成交量及樓價走勢的主力軍。
美聯物業稱,目前香港業主的財務狀況比2003年非典爆發期間好得多,供完樓的業主比率持續增加,以政府統計處人口普查計算,自置物業並沒有按揭的比率由2001年48.5%持續上升至2011年60.1%。
此外,香港人口袋里的錢也比過往兩次疫情暴發時要多不少。根據香港金管局數據,今年4月,存款金額高達10.5萬億港元,遠遠高於2003年中的3.3萬億港元。而且香港金管局多次收緊房貸按揭比例,業主如果需要買房要交更多首期,所以樓價即便回調,出現負資產的情況也不可能像當年。
而且,新增房貸的金額也在逐步減少,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數據,4月份新增按揭貸款環比下跌29.4%至206億港元,其中新申請住宅按揭個案環比減少4.1%至10007宗,而一手樓房的貸款減少11.5%至61億港元,二手市場減22.3%至121億港元。目前,香港按揭貸款的拖欠比率維持在0.03%的低位。
當各地銀行都在下調首套房貸利率時,深圳的銀行卻因為樓市過於火爆,不得不上調房貸利率。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發現,近期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在深圳地區上調了首套房貸利率,減少了折扣,大部分是由基準利率的9.3折上調到9.5折,建設銀行則由9.5折上調到9.6折。
“最近深圳樓市太火,單太多了,實在是太多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位深圳的銀行人士6月11日對本報記者說,銀行房貸審批忙不過來,流程變慢,貸款額度也變得更為緊張。
而在中介和開發商人士看來,隨著推盤量的減少,深圳樓市將逐漸進入平穩期。
利率上調、額度告急
“330”新政引爆了深圳樓市,巨量的成交帶來房貸需求的井噴,讓深圳的銀行都忙亂了手腳,不得不提高首套房貸利率。
招商銀行深圳分行個貸部員工6月11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招商銀行的首套房貸利率已經由基準利率的9.3折上調為基準利率的9.5折。
交通銀行深圳分行也於近期做出了上述調整,而中國銀行早在上月已將首套房貸利率由基準利率的9.3折上調為9.5折。
“首套房貸利率最低9.6折,如果資料齊全,貸款審批需要7天,但放款就不確定,不知道屆時額度是否寬松。”建設銀行深圳分行個貸部說。
美聯交易管理部總監王青告訴記者,建設銀行是在6月10日作出了上調首套房貸利率的通知,此前是執行基準利率9.5折。
王青說,樓市交易量火爆是銀行上調房貸利率的原因。
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的數據,深圳5月的一二手住宅成交總量高達19484套,接近2009年的峰值。其中,一手住宅成交6106套,環比增加50%,成交面積為60.8萬㎡,環比增加50.1%。
二手房方面,繼“330”新政首月創下新高之後,5月再次刷新紀錄,共成交13378套,環比增長28%,同比更是增長181%,創下2013年3月以來的新高。
“樓市太火,房貸額度挺緊張了。”農業銀行深圳分行個貸經理對記者說,尤其是二手房交易,很多擔保公司的額度告急,一些需要貸款的買家等了一個多月了。他建議用自有資金進行贖樓,即便是這樣,審批也要延長到兩個星期。
交通銀行深圳分行個貸中心也表示,現在房貸從審批到放款要2~3個月時間,過往只要1個月。
樓市或進入平穩期
持續幾個月的深圳樓市“高燒”,讓很多人恐慌、擔憂:深圳樓市還要“瘋”多久?
當前,樓市已成了深圳市民無時不刻討論的話題:電話里、行路中、餐桌上,任何談話最後都可能以樓市結尾。除了一部分人既得利益者,大部分人都在哀嘆、恐慌、焦慮。
與前兩個月人們的購房瘋狂相比,越來越多人感到買房是件“遙不可及”的事。
王青說,深圳的樓市成交會慢慢平穩下來,因為二手房的放盤量正在下降。一些二手房的掛盤價格太高,實際並未成交,理性的購房者不會隨意接盤。
遭遇過二手房業主反價、違約的李小姐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哭訴道:“如果這套房子買不到,孩子上學的問題解決不了,我們也只能黯然離開深圳了,離開這個我們奉獻了青春和熱血的地方。”
就在上個周末,深圳多個樓盤開盤,雖然去化率都不錯,卻有購房者在現場表示房價過高,暫時不打算買了。
深圳中原住宅部副總經理謝建奎表示,每年3~5月是房價漲得最快的階段,進入到第三季度,房價就會有所下降,成交也會降下來。
“開發商的推盤量也會趨於平穩,深圳樓市不會瘋太久的,但平穩漸漲是趨勢。”某TOP10開發商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