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論:用典型推動營商環境優化

營商環境一直被認為是一地經濟發展重要的軟實力,既關系到招商引資,又影響經濟發展的活力與質量。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推動制度創新、簡政放權和擴大開放以優化營商環境。

8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對28項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做法進行了通報。包括改革投資審批等制度、便利企業開辦和經營、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以及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等方面,涉及上海、浙江、福建廈門、江西宜春等地。

優化營商環境乃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中國經濟的一些老矛盾和新問題,在深層次上其實是營商環境問題,不管是簡政減稅降費、嚴格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產權,還是擴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都急需攻克。

而且,重點優化營商環境,可能比巨額投資效果更好,二者相當於“授人以漁”和“授人以魚”的關系。正如世界銀行一項實證研究的測算,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各百分點,GDP增長率增加0.36個百分點。

在最近幾年的重視下,中國的營商環境改善也頗為明顯。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在全球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第78位,從2013到2016年,中國的評價排名累計提高了18名。這與近年來簡政放權、減稅清費、外資和人才引進、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推進密切相關。

不過仍舊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營商環境的水平與國際地位還不那麽相匹配,需要改進之處仍然不少。比如不少地方政府權限過大,服務意識不強;政策缺乏穩定性和連續性,透明度不足、執行不一致;貿易管理及外匯管理仍不夠便利等。

然而,從去年開始各地紛紛講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抓手後,湧現了不少典型案例,此番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的28項就是其例。中國人多地廣,典型案例、優秀經驗理應得到推廣,讓更多地區參考借鑒。

以上海為例,這次被通報的典型案例“一照多址”和“一證多址”改革,實質上是延續數年前開展的證照分離改革。這項改革是2016年率先在上海長寧區試點實施的企業登記制度,按照規定,符合“一照多址”登記條件的企業,可以向長寧區市場監管局申請住所變更登記,並在營業執照上記載除住所以外的營業場所信息。2017年,“一照多址”登記制度適用範圍大幅擴大:適用企業類型從內資擴大至內外資,適用區域從局限於長寧區擴大至全市。

針對不同地區的差異,在某些改革領域也湧現了不止一個典型案例,以不動產登記改革為例,浙江合並建設、稅務、國土3個窗口,民眾辦理不動產登記只需取一次號、排一次隊;江西宜春推進不動產“登記+交易”一體化改革,將市房地產交易中心及檔案館整體合並到市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實現房產交易備案、稅費繳納等事項“一站式”辦理。

決策層通報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尚屬首次,如通報所言,各地區應該主動對標先進,相互學習借鑒,從自身實際出發探索創新,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創業面臨的困難問題,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創造更多管用可行的創新舉措。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羅默曾說,時至今日,全球在營商環境領域的進展令人鼓舞,但依舊大量存在的未做之事也足以讓我們焦躁。的確,優化營商環境是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不可或缺的一環。

責編:許雲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00

邵宇:政策協同性增強 推動穩妥去杠桿

7月份的金融和經濟數據已經陸續發布了。貨幣政策從“合理穩定”到“合理寬裕”已初見成效,M2增速反彈至8.5%,相較6月回升0.5個百分點。社融增速回升至兩位數,7月份同比增速10.3%,相較6月份也回升0.5個百分點。但這里面有口徑調整的原因,同一口徑下的數字實際上還下降0.1個百分點。

更值得關註的是結構性變化,在去杠桿階段,社融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信貸類融資下降過快,但7月的數據顯示,其收縮速度明顯收窄。目前,政策導向已經出現明顯改變,在“寬貨幣”與“寬信用”的背景下,M2和社融增速或已出現階段性底部。保持M2和社融增速的穩定,也是“穩杠桿”的要求。

穩杠桿與結構性去杠桿並不矛盾

財政政策方面,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原因在於基建投資增速拖了後腿。我們看到,過去一段時間,財政政策可以說是拿出了看家本領,比如投資2700億的川藏鐵路正式開工。另一個就是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今年計劃發行1.35萬億地方專項債,比2017年多出5500億,主要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以及精準扶貧、生態環保、棚戶區改造等重點領域,優先用於在建項目平穩建設。

從財政部公開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73億元。那麽,下半年的發行規模高達近1萬億元。8月14日的財政會議指出,各地至9月底累計完成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比例原則上不得低於80%,剩余的發行額度應當主要放在10月份發行。可見這剩下的1萬億元,主要集中在未來2~3個月的時間。關鍵問題是,錢從哪兒來?也就是,誰來買?

積極的財政需要貨幣政策配合,貨幣政策在前期已經做好布局。7月份的降準,8月初利用中期借貸便利(MLF)向市場投放5020億元人民幣,定點支持城投和民營、小微企業。其中城投的部分,就對應的是地方財政。但問題是,地方政府債務是當前中國杠桿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的領域。我們認為,穩杠桿與結構性去杠桿並不矛盾。在新的內外環境下,重點已經從結構性去杠桿變為穩杠桿,區分“好的杠桿”和“壞的杠桿”,該加的要加,該去的還要去,但在去杠桿的方法選擇上,一改前期的宏觀總量政策,改為有針對性的微觀政策。比如,8月8日,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聯合發文,推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參與債轉股,區分不同行業和企業類型設置資產負債率紅線,推動企業去杠桿。所以,未來的政策動態就是在穩杠桿的情況下結構性去杠桿。

杠桿由何而來

理解如何結構性去杠桿,首先要問杠桿是如何加起來的。

M2/GDP與非金融部門總債務/GDP這兩個指標,均可用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宏觀杠桿率,分母相同,但分子不同。M2的主體為銀行存款。根據貨幣內生創造機制——貸款創造存款,存款與銀行信貸是等價的,但其前提條件是不存在金融脫媒。在存在金融脫媒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通過資產轉換,如將傳統貸款轉換為同業拆放、信托貸款、應收款項和證券投資,存款與貸款就會出現背離。非金融部門總債務,相當於廣義的存量社會融資規模,是流動性的歸宿,除了銀行信貸,還包括直接融資、信托融資和廣義基金等。對中國而言,銀行仍然是主要的金融機構,M2與非金融部門總債務的交集的主體就是銀行信貸。那麽,M2/GDP與非金融部門總債務/GDP的剪刀差,即可視為金融脫媒的程度,也可看作影子銀行活動的規模。

另一方面,這兩個指標的倒數,可以看作債務產出效率。如GDP/非金融部門總債務,可以看作實體經濟部門每一塊錢債務的總產出,GDP/M2表示一單位廣義貨幣的總產出。指標上升就表示債務產出效率在提高,反之則在下降。那麽,非金融部門總債務/GDP在下降時,就表示債務產出效率在提高。

圖中用這兩個宏觀杠桿率指標的走勢及其趨勢對比,將21世紀前20年的中國經濟走勢分為3個階段。

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來,開放疊加改革的雙引擎,助力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其中,2003年第三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的這五年時間,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如圖所示,兩個宏觀杠桿率指標同步下行,債務產出率不斷提高。另一點值得註意的是,這段時期,非金融部門總債務/GDP位於M2/GDP下方,這一點在2009~2011年“4萬億”時期出現了反轉。

考慮到市場自發出清可能引發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中國於2008年11月推出了“4萬億”財政刺激計劃,目的在於擴大內需,以應對外需的急劇萎縮。由於資金來源的主體是銀行信貸,所以,從圖中可以看出,2009~2011年,兩個宏觀杠桿率指標的走勢基本重合,上升速度也是最快的。邏輯是,銀行信貸一方面對應著實體部門的負債;另一方面,基於“貸款創造存款”的原理,信貸回流銀行,形成銀行的負債——存款。所以,二者走勢高度重合。這說明,資金仍留在表內,並未出現金融脫媒。但2011年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中國式的“影子銀行”。

去杠桿三部曲

中國去杠桿實際上經歷了三部曲:穩杠桿、移杠桿和去杠桿。穩杠桿的方式是“堵”,移杠桿的方式是“疏”,去杠桿的方式是“破”。體現在政策層面,首先是2016年國慶期間全國各地出臺的房地產限購、限貸等政策,意在“堵”杠桿資金的去向,防止房地產泡沫愈演愈烈;其次是央行自2017年元旦開始利用結構性工具引導金融市場利率上行、降低調節頻率,意在提高期限錯配成本,降低風險偏好,也是一種“堵”;其三,金融監管層層加碼,設立金穩委,作為金融監管的協調機構,搭建統一監管框架,排除監管盲區,防止政策不對稱導致的監管套利。在完善監管的基礎上,監管層發布“資管新規”,直指大資管行業“百萬億元”資金,強力破剛兌、去嵌套,這是在“疏”。我們認為這是打中了影子銀行的“七寸”,銀行理財和券商資管都將面臨整頓。至此,金融整頓針對的是金融市場上由於資金鏈疊加形成的杠桿。金融市場流動性的收縮,必然會引起實體融資成本的高企,可能與實體去杠桿背道而馳的。

當前的政策困境在於,首先要區分“好杠桿”與“壞杠桿”;其次,如何把“壞杠桿”去掉?中央財經委於4月2日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結構性去杠桿”的概念和思路(但在理論界和政策的實際運用中,要更早一些),明確將國有企業中的“僵屍企業”列為重點,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

如圖所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非金融部門總債務/GDP的指標已經開始企穩。但M2/GDP指標最早在2016年三季度就開始以較快的速度回落,二者的剪刀差反而呈現不斷拉大的趨勢。直觀的解釋就是,銀行信貸下降速度超過了非信貸類債務。這一點也可從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同比增速下行得到證明。由於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只更新到2017年三季度,有一定的滯後性。結合當前金融監管和去杠桿政策,我們認為,政策意圖是要使得剪刀差不斷收窄,而且正在逐步實現。原因在於,自2017年7月開始,社會融資存量和增量的同比增速均以較快速度下行,其中存量同比增速至今一直位於貸款余額同比增速下方,這說明非信貸類融資規模正在逐步收縮。

去杠桿進入下半場,即從金融去杠桿轉向實體去杠桿,而這才是去杠桿的“至暗時刻”。資管新規預留的窗口期截至2020年底。要想在兩年半的時間里擠掉金融市場中由於資金嵌套和金融杠桿累積的“水分”,並去掉實體經濟中的“壞杠桿”,不經歷陣痛期是很難辦到的。4月底資管新規落地,5月份的金融市場便出現多重擾動,如債市信用違約事件頻發、民間融資成本快速上升等。此階段,貨幣政策對於流動性的把控註定是試錯的,這就突出了動態性質的宏觀審慎管理(MPA)的重要性。如前所述,用加息的方式去實體部門的杠桿,會推升實體融資成本。在債務存量較大的情況下,反而會迫使債務部門加杠桿。如果再疊加流動性收縮,結果就是債務違約和企業的破產清算。不破不立,以“破”的方式去杠桿,陣痛不可避免,這或許是現有二元體制約束下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為了防止出現“謹慎悖論”和日本式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央行擴充了MLF抵押品的範圍,包括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一方面可以釋放一定量級的流動性,防止債市違約風險繼續蔓延,給金融市場“壓壓驚”;另一方面還是有針對性地增加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務的流動性,這也是“結構性去杠桿”的內涵,政策隱含的是將這些擔保品劃入“好杠桿”之列。

結構性去杠桿的同時,又要穩杠桿,恰恰表明,要把“壞的杠桿”去掉,同時,為了經濟能夠保持一定的增速,為去杠桿營造一個好的環境,那些“好的杠桿”,該加的還是要加,這樣才是資源的合理配置。那麽,誰是“好的杠桿”?很明顯,民營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要高於國有企業,這基本是共識,所以從政策角度來看,有向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傾斜,而且它們可能最容易被去杠桿“誤傷”。

另一方面,要想去杠桿不觸發金融系統性風險,必須保證一定的經濟增速。在外需不確定性增加和消費難以提振的情況下,投資是唯一可行的渠道。在投資里面,制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都有瓶頸,前者是產能過剩,後者是房企杠桿較高以及土地供應等,所以只能靠基建投資。基建投資的方向在哪里?答案是深度城市化,粵港澳大灣區、津京冀、雄安新區等,而非地方政府主導的PPP模式。

(作者系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35

一財研選|政策推動解決發展痛點,車聯網千億市場即將開啟!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15日目錄

►政策推動解決發展痛點,車聯網千億市場即將開啟(東吳證券)
►半導體材料國產化率持續提升,龍頭加速搶占市場(中信證券)
►消費升級助行業高景氣,本土母嬰童品牌擁抱成長(光大證券)
►三四線城市房產銷售韌性猶存,家電市場或可樂觀(安信證券)
►智能控制器龍頭再遠航,和而泰布局5G芯片業務(天風證券)

 


1.政策推動解決發展痛點,車聯網千億市場即將開啟(東吳證券)

目前國內車聯網智能系統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車聯網發展重點集中在車載導航、車輛緊急報警、車隊管理、車內娛樂等應用方面。東吳證券認為十年發展不達預期主要由於行業標準未定,導致行業內部格局混亂。

東吳證券指出,從供給端看,車企在互聯網時代的緩速變革導致車聯網產業主導方不明確,在車聯網巨大的市場規模吸引下,“百家爭鳴”卻未形成行業發展的主導路線;從需求端看,車聯網直接面向消費者,而車聯網終端入網滲透率低,用戶碎片化嚴重。從發展歷程來看,車聯網終端用戶消費體驗感提升不強,影響了消費端的付費意願。

值得慶幸的是,當前國家層面正在積極推動車聯網定準,東吳證券認為車聯網將迎來發展新階段。工信部級國家標準委員會於2018年6月17日頒布《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總體要求)》,車聯網產業發展痛點將被解決,車聯網標準有望在2020年落地。

東吳證券認為,隨著5G商用推進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車聯網將產生質變。移動網絡與智慧交通的發展是不斷適配的過程。5G對車聯網的增強包括非安全性車聯網服務支持、安全相關的車聯網服務支持、多系統車聯網服務支持和網絡環境。車聯網技術是未來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基礎和關鍵技術,二者互為促進,交互發展。未來車聯網將不限於娛樂、導航等簡單場景。自動駕駛、V2X場景將給車聯網帶來質的飛躍。

車聯網是物聯網高速領域內行業成熟度最高並且連接數量較多的領域。據東吳證券估算,2020年我國車聯網數量將達到6000萬輛。以每輛車5000元的硬件+軟件產品價格來估算,車聯網市場將有3000億元空間,複合增速將達到72%。

東吳證券認為,在5G、自動駕駛發展契機下,車聯網將註入新的生命力,車聯網生態聯盟逐步完善將開啟國內共享汽車、輔助駕駛等新興產業,千億市場可期。東吳證券建議關註擁有上遊車規級通信模組生產廠商高新興(300098.SZ)、下遊高清地圖供應商四維圖新(002405.SZ)、語音服務提供商科大訊飛(002230.SZ)、雲計算廠商寶信軟件(600845.SH)等。


2.半導體材料國產化率持續提升,龍頭加速搶占市場(中信證券)

2014年,國務院公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上遊材料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半導體材料進入國際采購體系。

中信證券指出,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14250.5億元,同比增長18.9%,在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的銷售額達5411.3億元,5年年均複合增速20.2%。全球範圍內,中國半導體材料的銷售額占比逐年提升,2017年大陸地區銷售額76.2億美元,占全球市場16.2%。

中信證券指出,目前來看,在前道晶圓制造材料和後道封裝材料上,國外企業均占據主導地位。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晶圓制造材料市場規模為317億元,封裝材料市場規模為274億元,國產化率整體小於20%。矽片領域,我國6英寸以下矽片已實現自給,8英寸滿足10%需求,12英寸幾乎依賴進口,但目前上海新升開始12英寸矽片量產發貨。CMP材料領域,國產拋光墊市占率幾乎為零,2017年鼎龍股份拋光墊產品打破國外壟斷,預計實現量產後國產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其他如光掩膜版、電子特種氣體、靶材等材料的國產化率分別為20%、25%、10%。

中信證券指出,在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突破國外對關鍵半導體材料的封鎖勢在必行。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晶圓制造材料市場規模整體可達617億元,其中矽片和矽基材料201億元,掩膜版74億元,光刻膠40億元,濕電子化學品71億元,靶材17億元,CMP拋光材料47億元,電子氣體101億元。國產份額可達278億元,屆時我國半導體材料國產化率整體在50%以上。而各領域的龍頭企業投入研發時間久、積澱深厚,掌握一定的核心技術,更易實現國產替代。

投資方面,隨著國內技術不斷突破,我國部分材料龍頭企業已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取得進展,半導體材料的國產化率有望快速提高,在產業驅動和政策支持下,龍頭企業將優先搶占國產化的市場空間,有望享受豐厚的業績回報。中信證券重點關註:①轉型進軍電子化學品行業的飛凱材料(300398.SZ);②CMP拋光材料龍頭鼎龍股份(300054.SZ);③全面布局超凈高純試劑、光刻膠、功能性材料和鋰電池粘結劑的晶瑞股份(300655.SZ);④半導體材料平臺型公司雅克科技(002409.SZ);⑤高純濺射靶材龍頭企業江豐電子(300666.SZ);⑥具備長期成長性的濕電子化學品領軍企業江化微(603078.SH)


3.消費升級助行業高景氣,本土母嬰童品牌擁抱成長(光大證券)

母嬰童產業貫穿整個孕產及嬰童成長周期,包含孕產婦、嬰幼兒、兒童等相關產品與服務。我國母嬰童產業發展較快,2016年市場零售額3559億元,2012~2016年複合增速12.6%。嬰童產品起步較早、已步入產品與服務齊頭發展階段,孕產產品仍處起步階段、以產品消費為主且增速較高。

光大證券認為,母嬰童產品因其客群特殊性更加註重安全舒適及購買便利性、連帶消費意願強,銷售渠道多元差異化競爭,2014~2017年線下、線上渠道市場規模複合增速分別為12.61%、35.23%,2017年線上滲透率14.45%,母嬰童專賣店憑借多品牌、多品類等一站式優勢成為線下主要渠道。

嬰童用品子行業中鞋服仍處成長期、景氣度較高,集中度待提升兒童成長快消費頻次高,兒童鞋服仍處成長期,高景氣增速較快。2017年童裝、童鞋市場規模分別為1796、532億元,2014~2017年複合增速12%、10%。童裝中大、小童約4:1,2014~2017年增速分別為11%、19%。紙尿褲、嬰童洗護用品、兒童玩具等仍處於發展早期、呈快速增長,紙尿褲、嬰童洗護用品等因標品屬性促集中度較高。

光大證券指出,孕產用品子行業的需求覺醒,行業處發展初期,發展空間大。孕產用品起步晚、仍處發展初期,行業初具規模,需求覺醒前景廣闊。2016年市場規模618億元,2012~2016年複合增速13%。其中孕婦裝占比33%、為主要消費品,同期複合增速11.19%,品牌化程度、集中度較低;孕婦用化妝品占比3%,同期複合增速15.25%,消費人群占比及水平有待提升,進入者不多集中度高。

光大證券認為,長短期多重利好助跑行業萬億空間,品類協同性強短期生育政策松綁助推行業發展,中長期生育率趨勢性向下、行業增長動力主要為消費升級。二胎政策釋放此前被抑制的生育需求,生育年齡推遲、4+2+1/2的漏鬥型家庭格局為哺育後代提供更優質的經濟條件等內外生增長動力,推動母嬰童行業有望保持快速發展。預計2020年母嬰童用品有望達萬億級市場規模。

光大證券對未來行業趨勢看法是:①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嬰童消費品的特殊性使得其品牌忠誠度較高、集中度將高於成人同類消費品;②兒童鞋服行業本土品牌占優,本土成人裝延伸品牌與專業品牌各有千秋、均有望成為龍頭;③由於消費人群相近,拓品類成為母嬰童公司戰略選擇之一,能夠較好發揮協同效應、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4.三四線城市房產銷售韌性猶存,家電市場或可樂觀(安信證券)

統計局日前發布2018年1-7月房地產銷售數據,7月單月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年度增長11.0%,增速環比回升12.9個百分點。

安信證券認為,根據測算,大致在4~5個季度後,本月新房將對應拉動廚電行業銷售約4.4個百分點、拉動白電銷售增速2.2~3.3個百分點。7月銷售再超預期,對家電銷售的拉動也好於前兩個季度。

安信證券認為,市場擔心三四線房地產市場景氣度的持續性,尤其是在棚改政策出現調整後,擔憂商品房銷售會出現斷崖式下跌。根據統計局數據,自5月以來住宅銷售同比增速轉負為正,7月增速創下近一年新高;與此同時,7月土地購置、新開工、開發資金來源數據都較上半年反彈。結果表明,樓市景氣要好於上述悲觀預期,由此對家電銷售的拉動作用也可以更樂觀些。

除了上年7月基數不高,7月房地產銷售增速反彈超預期的原因,一方面是三四線市場在低庫存下的韌性,另一方面一二線核心城市成交持續改善。從監測的樣本城市來看,7月單月4個一線城市網簽面積年度增長14.3%,二線城市成交增速降幅收窄至下降2.9%。分區域來看,1-7月東部地區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速較1-6月回升約1.6個百分點,反彈幅度明顯,接棒中西部維持銷售的韌性。

考慮到房貸利率走高,調控政策不放松,安信證券維持前期觀點,即認為房地產銷售增速在沖高後會回落,但下行幅度或比市場預期的要小。

安信證券認為,房地產市場延續景氣,對家電銷售下行的擔憂也可以更樂觀些。繼續看好家電板塊,建議關註空調長期行情、出口型公司的邊際改善,重點推薦格力電器(000651.SZ)、美的集團(000333.SZ)、榮泰健康(603579.SH)、浙江美大(002677.SZ);長線看好小天鵝A(000418.SZ)、青島海爾(600690.SH)、三花智控(002050.SZ)、奧佳華(002614.SZ)、新寶股份(002705.SZ);長期來看,老板電器(002508.SZ)、華帝股份(002035.SZ)競爭力突出,仍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5.智能控制器龍頭再遠航,和而泰布局5G芯片業務(天風證券)

和而泰(002402.SZ)是國內智能控制器的龍頭企業,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智能控制器提供商之一,是全球高端市場唯一兼具智能控制器研發、設計、中試、生產的專業企業,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天風證券指出,公司2012~2017年歸母凈利潤複合增長率為40.37%,盈利能力穩定且持續增強,高增長業績鞏固市場地位。公司智能控制器產品應用領域廣泛,涵蓋家用電器、汽車、家用醫療與健康、智能建築與家居、電動工具、衛浴、寵物用品、美容美妝、兒童用品、智能臥室產品等眾多產業門類,形成以家庭用品和個人生活用品綜合產業集群為核心的廣泛服務領域。公司同時以控制器為核心,向智能硬件和大數據平臺延伸拓展,以C-life互聯網產品,打造信息產業鏈閉環。

天風證券還指出,2018年6月公司完成對鋮昌科技的收購,緊抓芯片自主可控國產替代新機遇,同時有利於公司物聯網大數據業務實施高維戰略布局,有利於雙方充分整合資源,進一步快速提升公司整體經營業績。鋮昌科技的核心產品就是微波毫米波射頻模擬相控陣T/R芯片,擁有軍工相關資質,以及自主可控核心技術。公司經過擁有強大的科研生產隊伍,在IC行業擁有核心技術與專業能力,建立了從設計到量產的自主完善的研發生產體系。產品可服務於民用高端芯片領域5G通訊、物聯網硬件芯片以及毫米波成像等領域,市場空間寬廣。

考慮未來智能硬件的不斷升級,上遊智能控制器的需求不斷加大。同時公司擁有高端微波毫米波自主可控芯片技術,將會進軍5G以及布局物聯網領域硬件芯片領域,實現業績承諾。天風證券預計公司2018~2020年凈利潤2.62/3.65/4.77億,EPS為0.31/0.43/0.56,P/E為25.9倍/18.6倍/14.2倍。根據2018年估計主業業績為2.20億,鋮昌科技提供歸母凈利潤為0.408億,合並得出市值為109.3億。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責編:周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40

證監會建議推動六項舉措完善投資者損害賠償制度

8月24日,證監會在南京召開了證券投資者民事損害賠償救濟法律制度完善座談會。此次會議研究提出,圍繞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這一核心,下一步應當加強六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會議提出加快推進證券法修訂、期貨法制定等法律法規制定修改工作,進一步完善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的專門法律制度;其次,進一步完善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操縱市場、內幕交易民事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加強對投資者損害的司法救濟保護;三是探索完善適應投資者保護特點需要的訴訟機制,研究開展支持訴訟、示範訴訟、公益訴訟等試點工作;四是在總結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先行賠付、行政和解金補償、專業仲裁、小額糾紛調解等制度機制,深化實踐探索;五是深入研究境外市場的經驗做法,包括責令回購股權、通過公平基金賠償投資者等,為我國建立相關制度提供參考借鑒;六是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力度,增強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與維權意識。

全國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等部門的負責人,有關專家學者,證券經營機構、律師事務所等行業代表,證監會主席助理黃煒、證監會法律部及其他部門相關負責人均出席了此次會,對目前的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工作進行了分析及建議。

會議圍繞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一是監管機構如何支持投資者維護自身民事權益,包括支持訴訟,和解金賠償制度,先行賠付制度,責令回購制度,責令公開承諾強制履行制度等;二是如何進一步完善證券領域的民事訴訟制度機制,包括訴訟機制環節的示範訴訟制度,公益訴訟制度,責任分配環節的舉證責任制度,懲罰性賠償制度等;三是如何發揮仲裁、調解等社會機制在投資者損害賠償方面的功能作用,包括專業仲裁制度,小額糾紛調解制度,訴調對接制度等。

期間,黃煒發表講話指出,證券市場投資者損害賠償制度完善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根本性工作,是實現對投資者保護的關鍵環節。而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面臨的實際問題,根源於證券市場公眾交易方式的特殊性、專業性和複雜性。

他認為,證券市場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制度需要監管權力的適度介入,這是一個重要的制度理念。而在監管權力介入私權救濟方面,如何防止和限制公權力濫用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我們理解的監管權力支持投資者獲得民事損害救濟,是在法律框架內的介入,是有限度的、必要的介入,並非完全替代性的救濟,必須體系化地構建出一整套符合資本市場特殊性的制度規則。”

除了此次會議,證監會近日還於深圳召開了第三次投資者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就如何發揮協同作用、推動落實投保重點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閻慶民在會議上表示,投資者保護工作是資本市場重要基礎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和劉鶴副總理在多個場合強調過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強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69

一財研選|投融資政策推動行業自主可控,ICT迎來發展良機!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26日目錄

►投融資政策推動行業自主可控,ICT迎來發展良機!(中信證券)
►天然氣冬季保供形勢仍嚴峻,進口氣歷史機遇已至(中信建投)
►雙百行動助力國企改革,鋼鐵業並購重組有望加速(中信證券)
►白酒消費升級邏輯未變,關註五大低估值細分龍頭(中金公司)
►海外布局推動業績高增長,佩蒂發展戰略初顯成效(天風證券)

 


1.投融資政策推動行業自主可控,ICT迎來發展良機!(中信證券)

ICT(信息和通訊技術)行業包括四大層級,分別是核心元器件、基礎硬件、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四大層級中,國產品牌在智能手機、射頻基站等基礎硬件中發展較為成熟,另外在以ERP、辦公套件為代表的應用軟件中也有一定的競爭力。

中信證券指出,我國ICT產業中核心元器件和基礎軟件對外依賴嚴重,貿易摩擦與中興事件倒逼國內走自主可控路線。一方面,我國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核心元器件進口規模大,2016年達2270億美元,尤其高端產品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另一方面,我國基礎軟件市場也被國外巨頭主導,如操作系統中微軟占據支配地位。過度依賴進口不僅會壓縮我國ICT產業的利潤空間,還會使得整個產業面臨被國外“卡脖子”的風險。

2011年以來,我國不斷出臺與自主可控相關的文件,第一個是財政支持,包括稅收優惠、專項資金、政府購買和重大戰略工程等;第二類是投融資政策,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其中直接融資除了包括鼓勵VC/PE投資、支持IPO及發行債券以外,還有通過撬動社會資本進行股權投資的集成電路大基金模式;第三類是設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等,進行統籌協調;第四類是知識產權保護等其他政策,有助於構建較好的創新環境。

中信證券指出,財政支持主要通過稅收優惠、專項資金與重大戰略工程直接支持企業,並通過政府購買間接拉動需求。稅收優惠降低企業負擔,其規模在2017年達到了2400億元。對各專項資金規模加總,預計將超過3800億元,其中部分用於ICT產業,支持程度可見一斑。重大戰略工程利用財政資金定向支持特定產業,如上世紀90年代的“909”工程,其財政資金規模達40億元,定向支持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府購買可以通過拉動對國產品牌的需求,並且有助於樹立國產品的形象。

投融資政策疏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機制,其中以集成電路大基金為代表的股權投資模式值得借鑒。ICT產業的直接融資方式靈活多樣,特別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其規模超過1300億元,並帶動地方成立超過600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據新華網等報道,目前二期已經基本募資完畢,預計規模在1500~2000億元之間,支持力度不減。

中信證券看好大基金扶持集成電路及黨政軍購買拉動軟件需求帶來的投資機會。硬件方面建議關註相關領域龍頭中芯國際(00981.HK)、兆易創新(603986.SH)華虹半導體(01347.HK);軟件方面建議關註相關領域龍頭中國軟件(600536.SH);此外,有一定競爭力的應用軟件有望疊加黨政軍購買帶動的國產化浪潮,建議關註ERP龍頭用友網絡(600588.SH)等。


2.天然氣冬季保供形勢仍嚴峻,進口氣歷史機遇已至(中信建投)

天然氣貿易存在地理位置受限等缺點,導致不同區域間的天然氣市場存在較大割裂性。目前全球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定價機制,分別是氣對氣競爭、替代能源掛鉤、雙邊協定,同時對應幾個相互獨立的天然氣市場。

中信建投指出,在國內“煤改氣”以及能源消費升級的帶動下,我國天然氣消費量近幾年迎來爆發式增長,但是由於國產氣增產較為緩慢,因此進口氣在我國天然氣供給中的占比近幾年明顯提升。2017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達到920億方,對外依存度38%。另外,從進口氣的結構來看,我國進口氣分為進口管道氣和進口LNG,管道氣近幾年由於沒有新建管道投產,因此增量不大,而LNG進口量則取得了明顯的增長。尤其是去年,我國LNG進口量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二大LNG進口國。

我國目前已建成中亞A、B、C線以及中緬線四條天然氣進口管道,設計供氣能力合計670億方/年。另外還有中俄東、西線、中亞D線在建,三者年設計供氣量分別為380億方、300億方、300億方,其中中俄西線2019年有望通氣,2020年底中俄東線也將投入運營,新增管道短期內難以投產。另外,天然氣管道投產後,輸氣量的提升往往需要10~12個月的時間,因此中信建投認為新建管道投產後,短期內進口管道氣的供給增量仍然有限。

我國LNG進口包括長協和短協現貨兩種形式,其中長協定價方式主要是與JCC原油價格掛鉤,短協和現貨則更為看重市場供需。從LNG進口結構來看,我國LNG進口主要以長協為主,2017年占比79%,其余則均為短協及現貨。2017年全年,我國共進口LNG3813萬噸,同比增長46%,尤其是進入冬季保供期之後,LNG進口量大幅增長,月平均進口達到430萬噸,同比增速51%。

根據測算,2018年我國天然氣仍存在92億方左右的供給缺口,冬季保供形勢依然嚴峻,因此中信建投認為今年冬季國內LNG價格還將有所上漲。此外,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規劃達到3600億方,在當前國產氣及進口管道氣增量都較為有限的情況下,未來兩年LNG進口將成我國天然氣保供主力,2018~2020年我國LNG進口需求分別為733億方、871億方、931億方。而LNG接收站作為進口LNG的重要設施,其盈利能力也將大幅提高,擁有LNG接收站布局的標的有望充分受益。

中信建投推薦LNG接收站相關標的昆侖能源(0135.HK)、百川能源(600681.SH)、新奧能源(2688.HK)、廣匯能源(600256.SH)、深圳燃氣(601139.SH)、中天能源(600856.SH)


3.雙百行動助力國企改革,鋼鐵業並購重組有望加速(中信證券)

“雙百行動”是指在國資委領導下,選取百余戶中央企業子企業和百余戶地方國有骨幹企業,在2018~2020年期間重點實施一系列國企改革措施。

入圍“雙百行動”的鋼鐵公司包括8家央企子公司以及8家地方國有鋼鐵企業,中信證券認為,入圍的國有鋼企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具有一定的資產規模,一般是國有特大型央企或者地方龍頭鋼企;②改革動力充足,盈利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的企業。入圍企業基本符合“雙百行動”的遴選標準,且入圍企業不僅包含我國重要的產鋼企業,還包括科技研發以及產業鏈延伸配套的相關企業,體現了鋼鐵行業完善產業鏈結構以及產品高端化的發展方向。

從產鋼量前10大鋼鐵企業來看,僅沙鋼集團為民營企業,其余9家均為國有企業。因此國企改革是提升我國鋼鐵行業競爭力以及推動產業的高端化發展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舉措。

從上市公司的口徑統計,國有鋼企的資產、營收分別占整個鋼鐵行業的93.72%和92.09%,因此,中信證券認為,對於國企占比較大的鋼鐵行業來說,“雙百行動”對鋼鐵行業的國改推動的重要性將顯著大於其他行業。

我國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遠低於歐美、日本等擁有成熟鋼鐵產業體系的國家,低集中度體現的行業問題包括同質化競爭嚴重、市場調控能力弱等。在沒有國家政策的持續限制下,我國當前的鋼鐵行業不具備較強的市場調控能力,無法維持當前高利潤的景氣程度。

中信證券認為,“雙百行動”的開啟將配合現有鋼鐵行業的“十三五”規劃,推進行業的兼並重組進程,加快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未來鋼鐵企業之間的並購重組也將不僅僅局限於國企與國企之間,國企與民營鋼企之間的跨所有制兼並重組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推動。

中信證券建議,中長期布局國企改革投資兩條主線:①精選擁有不斷整合市場優質資源能力的龍頭國企;②改革力度動力較強,提升空間較大的重點國有鋼企。龍頭鋼企如寶鋼股份(600019.SH)有望加速實現優質資源整合,實現業績的持續擴張並享受高於行業平均的估值溢價。另一方面,提升空間較大、國改訴求較強的北方重點國有鋼企如河鋼股份(000709.SZ)、首鋼股份(000959.SZ)、本鋼板材(000761.SZ)、鞍鋼股份(000898.SZ)、新興鑄管(000778.SZ)、太鋼不銹(000825.SZ)、包鋼股份(600010.SH)也值得進一步重點關註。


4.白酒消費升級邏輯未變,關註五大低估值細分龍頭(中金公司)

中金公司根據近期的公司和渠道調研以及部分公司半年度報告,判斷白酒行業消費升級的邏輯沒有發生變化,100~300元擴容集中,300元以上價位優秀品牌將持續放量擴張。

中金公司同時指出,白酒行業的競爭在進一步加大,缺乏核心品牌和品質壁壘的企業,進一步放量的難度加大,費用率難以快速下降,預期2019年,名酒的增速會適度分化,2020年會放大增速差距,戰略性、長期的價值投資開始變得無比重要。

中金公司認為,高端酒市場五糧液和茅臺的放量提價不會停止,缺乏有效競爭對手,茅臺、五糧液已經成為超高端和大眾高端的行業龍頭。茅臺供給仍然較為緊張,也是超高端商品的基礎要求,2019年茅臺直接提價、結構升級預期實現25%以上的營收增長。五糧液民間需求強勁,年度20%以上的供給增長明確,渠道的利潤不會影響公司放量和適度的提價跟隨策略。

區域龍頭具備長期的結構性成長機遇,結構提升明確且估值被顯著低估的為今世緣和口子窖。今世緣在江蘇次高端市場的規模和增速兼具,品質差異化和基酒積累優勢明確,正在處於份額提升期,在省內大部分地區市占率仍然偏低,口子窖在安徽省內全面享受城鄉消費升級,銷量份額將持續提升。

中金公司同時認為,低端白酒市場快速集中,順鑫農業的優勢是壓倒性的,牛欄山陳釀產品超級性價比和超級單品的領先優勢在若幹年內繼續放大。50元以下低端市場銷量可以達到800萬噸,牛欄山陳釀的市占率目前只有6%左右,持續30%~40%的高成長將帶來較強的規模效應,同時在15~30元價位也存在較大的想象空間。

展望未來12個月,中金公司重點看好5家真正的低估值細分市場龍頭,分別是五糧液(000858.SZ)、貴州茅臺(600519.SH)、今世緣(603369.SH)、口子窖(603589.SH)、順鑫農業(000860.SZ),除茅臺外,其余四家公司2019年的預期估值為13~14XP/E。

招商證券也表示,近期市場關註需求數據疲軟,擔憂白酒後期需求回落,但整體而言,目前尚未看到白酒需求疲軟跡象,庫存水平分析顯示當前白酒尚未進入泡沫化階段,來年行業降速換擋,周期不改,建議聚焦核心品種,關註高渠道價差及強營銷力的公司。


5.海外布局推動業績高增長,佩蒂發展戰略初顯成效(天風證券)

佩蒂股份(300673.SZ)日前披露2018年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94億元:同比增長46.59%;凈利潤6815.82萬元,同比增長80.23%。分季度來看,2018年二季度公司實現收入2.33億元,同比增長44.23%;凈利潤3819.94萬元,同比增長57.80%。申萬宏源指出,單季表現亮眼,系高毛利越南工廠產能釋放,新產品出貨量提升和人民幣貶值所致。

天風證券發現,在和原有客戶深度合作的同時,公司積極拓展新客戶,公司不斷將新產品推向市場,進一步鞏固與客戶的合作關系,增加公司的收入和業績。分產品來看,公司植物咬膠產品貢獻收入1.60億元,同比增長42.89%;畜皮咬膠產品貢獻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16.84%;肉質零食實現收入4594.15萬元,同比增長980.07%。毛利率水平也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其中植物咬膠毛利率37.05%,增加1.89%;畜皮咬膠毛利率33.49%,增加2.19pcts,肉質零食22.44%,增加2.40%。

憑借強大的產品力和獨特的ODM模式,公司與眾多海外客戶實現深度綁定,目前已進入美國知名寵物食品公司品譜和Petmatrix的供應鏈。天風證券認為,隨著下遊客戶銷量增加,公司作為核心供應商也將持續受益,海外業務有望持續高增長。國內方面,公司對國內市場開發團隊進行整合,對國內市場進行深度開發,全面展開國內市場營銷網絡建設,入股國內知名寵物電商、設立杭州子公司,加強國內產品、渠道和營銷布局。隨著公司對國內市場的不斷投入,國內銷售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除了收購新西蘭零食公司之外,公司還在新西蘭投資設立主糧工廠,利用當地兼具價格和品質優勢的肉類原料生產高端寵物主糧。新西蘭零食+主糧的推出不僅豐富了公司的產品線,更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高端需求、迎合消費升級,提升公司業績。目前,新西蘭工廠進展順利,明年有望大規模進入國內市場銷售。天風證券認為,憑借原料差異化優勢,公司的零食+主糧產品有望脫穎而出,打開公司國內收入的增長空間。

天風證券預計2018~2020年,公司歸母凈利潤1.44/2.03/2.81億元。考慮到產業及公司的高成長性(複合增速40%以上)以及標的稀缺性,給予2019年35倍估值,維持“買入”評級。

 

 

責編:周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28

內地發展佳 推動港股發展

1 : GS(14)@2012-05-17 22:23: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427

空氣推動車?

1 : GS(14)@2012-08-18 15:47: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 ... edded&v=4cSVVDFgK7M

2 : GS(14)@2012-08-18 15:48:08

http://crave.cnet.co.uk/cartech/ ... ave-world-50008918/


  CNET UK
  Crave
  Car Tech

Tata air-power car looks like robot ladybird, may save world

By Luke Westaway on 16 August 2012, 6:24pm

  Alert me

Car Tech

Indian car maker Tata has constructed a prototype air-powered car, that as well as looking like a massive robot ladybird might just be the next big thing in clean energy.

The company, which built the 'world's cheapest car' and then covered it in gems and also makes terrifying war vehicles completed testing on two vehicles that are powered by compressed air back in May. A joint-venture with MDI, the prototype-stage 'AirPod' cars apparently cost just €1 per 200km, or £0.00631899077 per mile.

Despite looking like the worm car from the Busy World of Richard Scarry, the experimental automobiles are no slouch in the speed department, clocking a speed in the vicinity of 70km/h. I wouldn't attempt a speedy corner in one if I were you, though.

The cars seat three people, which is rather impressive for its small size, but won't win you any style points if you try cruising around town in it. Unfortunately, despite being surrounded by the substance that powers its motors, you'll still need to pull into an air-pumping station to fill it up.

Compressed-air power is still relatively unproven, and not without disadvantages (thanks Wikipedia). For example the compressed air must be completely dehydrated, and the energy conversion involved can be an inefficient proces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90

如何推動中美經濟關係? 雷鼎鳴

1 : GS(14)@2012-12-03 23:29:40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F%82%EF%BC%9F/56460
奧巴馬連任,中國高層也換了代,兩國新一屆政府都同意中美關係是世上最重要的關係,也希望經貿關係能得到改善,但這要靠甚麼政策來推動?
在70年代基辛格訪華見到毛澤東後,毛曾表示中國基本上無求於美國,美國也無求於中國,但也並非絕對如是,否則大家為甚麼還要發展關係?在卡特的年代,鄧小平訪美,曾與卡特密談,據朋友黃賢兄傳來的一份近年才解封的美國機密文件透露,美國當時甚至有意幫助中國提高軍事科技水平,其目的顯然是希望中國能制衡蘇聯。到今天,在全球化已大大發展的年代,中美關係已變得極度複雜,連帶經濟關係也使人千頭萬緒,不易破局。
我是社會科學家,不是社會工程師,感興趣的是格物致知,能解釋社會變化與人的行為,並不求能夠改變世界,所以對政策的制定,一向敬而遠之。中國人重視實用,與西方文化中偏重事理的取向很不相同,但就算是在西方的學術界與政府,也一樣需要探索實際可行的政策。
美國望人幣升值 中國減持美債
從美國的利益角度而言,它最希望人民幣能不斷升值。美國用量化寬鬆政策本意是通過印鈔票壓低利率,激勵投資。另一後果是美元通脹,美元匯率也會被壓低。通脹不利美國出口,美元貶值倒是對出口有利。但匯價是相對的,人民幣老是不願升值,美國的如意算盤便不易打響。
從中國的角度看來,美國要迫使人民幣升值是想討了便宜又賣乖。中國持有三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其中一萬多億便是美國國債,倘若人民幣升值,這些外匯儲備用人民幣計算,豈不都貶了值?近年中國減持了不少美債,顯然對美國懷有戒心。
在此種態勢下,中國希望美國做到的是政府能審慎理財,減少赤字,那麼中國對美債才有安全感。美國則希望中國能加快刺激內部消費,美國才有可能扭轉貿易逆差。但這些政策目標涉及的因素多,並不易做到。
尋找「協同效應」
文首提到的問題,本來是前聯儲局理事(Governor)克羅茲納(Randy Kroszner)提出的。我們在上周三北京的《財經》年會的論壇舉行以前,曾用電郵交流過在台上將會提出甚麼問題,克羅慈納寫下了幾個他最關心的,這是其中一條。不料大家在台上面對二千多聽眾及電視鏡頭時,主持人芝大商學院的院長卻突然把問題改變了一下,劈頭便問我中美兩國之間有甚麼經濟上的「協同效應」?我知道在這類場合可以問非所答,所以大讚奧巴馬三年前提出的要送10萬以上美國人到中國留學的政策,而中國仍在美留學的,去年已高達近20萬人。找出相互有利的「協同效應」的人,不應是坐在辦公室的兩國政府中人,而是曾長期在兩國居住工作,熟悉雙方虛實的人,互派留學生是好辦法。坐在台上的奧巴馬顧問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連連點頭稱是。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999

最佳餐廳主廚推動食蟲

1 : GS(14)@2013-03-05 00:22: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304/18183945
Noma連續三年被英國權威《餐廳》雜誌選為世界最佳餐廳,主廚雷哲皮(Rene Redzepi)有份創辦的「北歐食品實驗室」(Nordic Food Lab),專門研究、革新和推廣北歐美食,近年一大重點,是研發符合西方人胃口的昆蟲食譜。
生螞蟻味像「燒檸檬皮」
英國倫敦下月的「昆蟲節2013」,一大主打活動,就是由北歐食品實驗室的猛人主理臨時餐廳,讓參觀者品嚐昆蟲美食。實驗室已研發的食譜,包括草蜢醬油、用蜜蜂幼蟲取代雞蛋的蛋黃醬、蜜蜂幼蟲燕麥卷等。去年實驗室在倫敦開10日臨時餐廳,座無虛席,其中一道菜就是生螞蟻伴菜。
雷哲皮認為,昆蟲其實都很美味。他形容生螞蟻的味道像「燒檸檬皮」,像檸檬又像焦糖;將草蜢和蛾幼蟲發酵、用法式濃湯烹調法煮成醬,味道似濃味魚醬油;用蜜蜂幼蟲煮成的「蛋黃醬」,則帶甜味。
「我知道在西方世界,食蟲是禁忌,但為甚麼不能?」雷哲皮說:「在東南亞,這是很普遍的事。你看書讀報也會知道,世界各地都有人食蟲。如果你喜歡食蘑菇,你其實也吃了很多想像不到的蠕蟲下肚。我們有食蜂蜜,但蜂蜜其實是蜜蜂的嘔吐物,下次加蜂蜜落茶時可要想想。」他又強調,「沒有東西是不能吃的」,是北歐食品實驗室的基本宗旨。
除了雷哲皮,英國廣播公司(BBC)本月將播放一套紀錄片,由食評家蓋茨(Stefan Gates)搜羅和試食炸蝗蟲和燒蜘蛛等各地昆蟲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荷蘭政府資助下,今年也計劃舉行關於食蟲的大型國際會議。
據估計,東南亞和非洲等地有20億人經常食蟲,昆蟲是日常飲食一部份。糧農組織和歐盟近年都推動食蟲,希望有助解決糧食問題和氣候問題,糧農組織去年就發表一份可食用昆蟲名單,一共有1,909品種。
英國《觀察家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385

推動金磚國合作 拉攏拉美國家 中俄聯手進擊美國後院

1 : GS(14)@2014-07-17 11:08: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16/1880171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五國第六次峯會前,先會晤俄總統普京,兩人看似老友鬼鬼,講波、談笑,還約定今秋在北京亞太經合組織(APEC)再見面。習稱,中俄要攜手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提升話語權,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分析指,中俄兩強戰略聯手,拉攏拉美國家燒美國後院。




習近平當地時間14日下午在巴西福塔雷薩會見普京。據「學習粉絲團」微博直播,二人對話老友鬼鬼。習說:「你看了世界盃的最後一場比賽,並出席了閉幕式。俄羅斯將舉辦2018世界盃,不管中國是否會走到決賽,我們都將全力支持。」普京說:「尊敬的主席,我想說我喜歡去中國。中國將在11月舉辦APEC峯會,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還去。」這是自去年3月以來兩人第八次會面。






「中國是金磚組織統治級玩家」

習近平稱,對中俄合作「言必信,行必果」,希望雙方「趁熱打鐵」。普京稱願同中方一道努力,重點推進能源、科技、航空航太、交通基礎設施、本幣互換等領域合作,「我願繼續同習近平主席保持密切聯繫」。俄媒吹捧中國是金磚組織「統治級玩家」、「大佬」,就像美國主宰G7,德國主宰着歐盟。
金磚五國(BRICS)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五國集體合作平台。第二次出席金磚峯會的習接受拉美媒體採訪稱,中國將致力扮演負責任的強權角色,促進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事務、擁有更多發言權。兩天會議後,他還將到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作國是訪問,並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






而普京在金磚會前積極遊走拉美,已會見古巴、阿根廷、巴西元首。普京接受採訪時稱,金磚國家經濟合作戰略規劃,將改變由美國主宰世界貨幣體系;又指俄正遭美及其盟友制裁「攻擊」,感激金磚夥伴國聲援;建議金磚國家應抵制那些試圖更替不合己見的政治體制的「個別國家」,不應任由與美立場不同的國家受「誣衊」。
有外媒指,這次峯會俄外交大勝,並引述參與籌辦的巴西官員透露,峯會將避免批評俄最近對烏克蘭的舉措,也將重申中立立場。中俄領導人同時出訪拉美,被外界視為直攻美國「後院」。台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郭武平稱,美在亞太地區和中國鄰邊國家如越南等有密切互動,習訪拉美有「叫老美不要太囂張」的意味,預期衝突不會升高。相較於中國,俄給美方「還以顏色」的意圖更濃烈。

習邀印總理出席APEC會議

習近平14日還首度會晤新任印度總理莫迪,他邀莫迪訪問北京,又邀他出席APEC區域領袖會議。而並非APEC成員國的印度方面則表示將認真考慮。習還促印度應與上海合作組織深入合作,印度現為此組織觀察員。習說:「中印用一個聲音說話,全世界都會傾聽!」莫迪不忘邊界磨擦,對中國越界表達關切,也望矯正兩國貿易失衡。
俄羅斯之聲/新華社
2 : GS(14)@2014-07-17 11:08: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16/18801717

挑戰歐美國家全球金融的主導地位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在簽約成立前夕,仍無法就總部設於那個國家等問題達成共識,有關工作暫時停擺。





抗衡美國主導金融體系

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是這次峯會焦點所在,原本預計巴西時間15日簽定協議並對外宣佈成立。「現在存在爭議。如果沒有進展,這個決定或許須留待另一場會議解決。」一參與談判官員14日向路透社透露,因關於這家銀行將落腳何處,中國、印度及南非爭持不下,以及首五年由哪國人士出任銀行行長的決定,也因而延遲。另一名談判代表也證實尚未有任何決定。上述官員表示,若周二沒有達成協議,各國領袖仍可簽約支持成立開發銀行,之後再決定總部地點及行長人選。





有分析指,有成員國之所以對總部設在上海有異議,是擔心過份倚重中國;也有指印度不反對總部在上海,但要印度人做第一任行長。金磚開發銀行最初是由印度提議成立,商討過程漸由中國主導,想在上海設總部並願多出錢,佔大份額,但遭多數成員反對。最終500億美元啟動資金由五國均攤,將來逐漸增到1,000億美元。又另集資1,000億美元儲備基金應對金融突發事件,中國出410億,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分別出180億,南非50億,最快明年開始運作。有分析稱,建立金磚開發銀行的目的,是用來抗衡由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日本操控的「亞洲開發銀行」。


路透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