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賭場年中出爐 回報勢急降
1 :
GS(14)@2015-01-08 16:23:0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08/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濠賭股在2014年跌足一年,博彩收入連續下跌6個月後,多家大行陸續發表報告,當中以美銀美林為全城「最熊」,估計今年澳門賭收比2014年還要跌一成,只有3160億澳門元。該行研究部亞太區博彩主管吳希凌稱,雖然今年下半年會陸續有新賭場開業,亦估計下半年賭收反彈,但是澳門在進入「新常態」下,新賭場的回報率將不會如早年般高,約為16%至20%。他亦估計,六大博彩公司會保持派特別息及派發率,但是隨著收入減少,派息額難免會減少。
雖然美銀美林對澳門賭收的估計為全城「最熊」,但是吳希凌指出,他亦希望澳門賭收不會如現時估計般差,過往亦很多時出現最終數據與年初不同。
不利政策已反映 跌勢望喘定
他稱,澳門賭收在上半年仍會受壓,當中估計貴賓廳收入在首季會跌36%,致首季賭收繼續插水28%,但是在低基數效應下,下半年的表現會改善過來。他相信,內地反貪、實施煙禁等眾多政策對賭股的影響已經反映出來,充其量估計澳門將來會加強反洗錢措施。就算今年澳門開始對賭牌進行檢討,他估計最終會持續六個賭牌的局面,但是貴賓廳難以融資的情況仍會維持。
隨著下半年新賭場陸續投入運作,並且進入新的常態發展,吳希凌稱,未來四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比過往十年的24%為少。新賭場的投資回報率則較過往為低,只有16至20%。但是可見將來賭股的現金流仍然強勁,個別案例如新濠博亞(6883)在現金流強勁下,更決定不再雙重上市,暫時見不到行業有集資的需求。但是在賭收減少時,賭股維持股息派發率同時,派息額則難免減少。
收入少 派息難免減
新鴻基金融機構客戶資料研究部主管楊仕祥則稱,若賭收未能夠回升,新賭場的內部回報率難免受壓,估計會由25%,降至15%。但是整體賭股的估值變得吸引。
濠賭股價低殘,部分賭份股息率亦變得吸引。以昨日收市價計,澳博(0880)預測今年股息率高見7.9厘,金沙(1928)及永利(1128)股息率亦有6厘以上。不過如果未來賭收表現未如理想,或會影響利潤以及派息水平。有中資行分析員指出,賭場必要時可以透過長期借貸以維持派息。
另外聯昌國際證券濠賭股分析師丁柏年表示,派息很視乎資本開支的規模多大,如果賭收、人流持續不理想,必要時部分賭場將考慮延長新賭場的工程時期。
明報記者 陳偉燊、葉浩霖
港人無信心靠積金退休 港大調查反映 不滿投資回報
1 :
GS(14)@2015-01-14 15:49:1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4/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港大民意調查顯示,港人普遍不滿強積金投資及整體表現,滿意度評價僅有4.6分(最高10分‧下同)。他們亦不對靠強積金保障退休生活抱有信心,評價低至3分,超過八成受訪者表示退休後消費還要靠自己。
83%受訪者:退休仍要靠自己
調查在去年11月中至12月初通過電話訪問了813名年齡介乎25至50歲在職並參加強積金計劃的香港居民。對於強積金的回報預期,受訪者普遍期望每年可有平均7.2%的回報率,但自2000年至今每年強積金回報率僅為4%,有83%的受訪者表示退休後消費仍要靠自己。
調查顯示,受訪者普遍預期退休生活約為20年,而每月開支大概需要1.1萬元,主要用於日常開支及醫療。若按以上標準及每年4%的通脹率計算,港人理想的退休儲蓄約為1604萬元。但按現時強積金每年4%的回報率,一個22歲入行、月薪1.2萬元的打工仔到65歲退休時,強積金戶口僅有164萬元(不計加薪因素),遠不到理想退休要求。因此,他需要額外積累1440萬元做退休儲備。但若僅靠強積金及自願性供款,以目前每年4厘的回報率計算,需要65年才能儲蓄到足夠金額。
康宏建議每月儲蓄4400元
康宏金融集團行政總裁麥光耀建議,強積金供款人除了要積極增加自願性供款外,也應該選擇其他投資工具為財富增值。不過,就算以一個每年回報率達7%的穩健投資組合計算,仍需從22歲起每月儲蓄4400元,才可勉強在65歲退休時達到理想儲蓄金額。
普遍不熱中管理積金組合
不過,調查發現本港受訪者普遍不熱中於管理自己的強積金組合,有43%受訪者表示未在過去一年審視過自己的強積金組合,而這一現象在年紀較大的受訪者中更為明顯。沒時間、無期望及無興趣為三大主因。
麥光耀表示,強積金現時投資規範多,回報表現不理想,他建議政府放寬投資產品彈性,增加投資選擇及管理誘因,挽回市民對強積金信心。
明報記者 孫娜
外匯基金輸外匯 回報1.4% 3年最差 跑輸通脹強積金
1 :
GS(14)@2015-01-27 16:12:2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7/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由於美元大升,外匯基金去年錄得527億元外匯虧損,拖低投資回報跌至僅1.4%,與強積金回報相若,但大幅跑輸通脹。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稱,雖然去年已適量減持歐元及日圓,但美元升值幅度仍超出市場預期,無可避免出現外匯虧損。他預料,今年投資環境更困難,歐日大規模量寬,美國利率正常化的步伐難以估計,管理外匯基金時要「步步為營」,貫徹保本為先、長期增值策略。
明報記者 葉浩霖
陳德霖稱,去年投資環境十分困難,市場早預期美國去年10月結束買債計劃,預計利息將從低水平回升,外匯基金最初制定3項防禦措施,包括增加現金持有比例、縮短持有債券的年期、適量減持債券並增持股票(見表)。但美國國債息率走勢出乎預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由年初時的3厘跌至年底時約2.17厘。
另一方面,縱使已經預期美元升值,並適量減持歐元及日圓,但美匯指數全年大升12.8%,為17年以來最勁,無可避免出現外匯虧損,以至大幅拖低外匯基金的回報率。
外匯虧損527億 金額歷年最多
外匯基金在2014年的外匯虧損達527億元,以金額計為歷年最多,佔總投資金額比例1.7%,但低過2005年外匯虧損佔比1.8%。陳德霖昨日稱,過去10年至15年間外匯錄得盈餘以及虧蝕的次數大約各為一半。
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補充指出,2004年至2013年間累計外匯「大致打和」,錄得104億元正回報。
陳德霖指2015年投資環境會較去年更為複雜及困難,美國利率正常化,相反歐元區以及日本量化寬鬆,另外還有油價大跌、美元強勢、瑞郎急升等事件,市場有很大不確定性,投資時會步步為營。
美元港元資產佔逾八成
外匯基金在2014年總投資收入436億元,當中香港及其他股票收入各為65億元及337億元,至於債券收入有473億元。據余偉文指出,美元及港元資產比例已升至83%,餘下非美元資產佔17%。據年報資料,2013年外匯基金投資基準美元及港元比例為77%,但截至2013年底美元及港元的實際貨幣比重已分別為74%及9%。
外匯基金在人民幣資產的投資額度有所增加,銀行間債市的投資規模由300億元人民幣,增加至600億元人民幣。至於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則由15億美元增至25億美元。
多元化投資 累計回報率13.5%
另外,多元化投資市值在2014年底錄1152億元,累計回報率13.5%,另外有超過700億元的已投資但未提取項目。余偉文稱,距離投資上限額為2100億元還有空間,另外大部分私募基金投資年期5至7年,部分項目已到收割期,未來會有資金回籠並釋出額度作其他投資。
2 :
GS(14)@2015-01-27 16:12:3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7/news/ea_eaa2.htm
支付財政儲備275億 按年大減25%
2015年1月27日
【明報專訊】根據外匯基金去年表現,2014年應支付予財政儲備的費用為275億元,較2013年大減25%。由於近年外匯基金投資組合的回報率偏低,因此從2008年起外匯基金付給政府的投資收益每愈下。
根據金管局資料,外匯基金在2014年應支付給財政儲備的費用,遠低於2013年和2012年的368億元和377億元。2014年支付予香港特區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存款的費用共86億元。
近年回報率5%以下 支付逐年降
外匯基金每年付的財政儲備存款利息,根據基金過去6年的平均年度投資回報計算,該基金在2006和2007年回報率高達約10%,但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回報率跌至負數。其後數年雖然有所回升,但回報率基本在5%以下徘徊,拖累支付給財政儲備的利息逐年下降。
3 :
GS(14)@2015-01-27 16:12:4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7/news/ea_eaa3.htm
調整美債組合 失賺盡機會
2015年1月27日
【明報專訊】除了美元強勢導致的外匯損失之外,去年初外匯基金為了應對美國退市而減持債券,同時增持美國短債、減少長債,以縮短手持債券組合的平均年期,到頭來去年美國長債價格大升,令外匯基金錯失債市大賺的機會。
外匯基金的債券投資在2013年虧蝕191億元,據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稱,金管局在2014年隨即作了數項防禦措施,其中減持債券,同時縮短債券年期,最終2014年來債券收入達473億元。不過,其實美國10年期國債價格在2014年大幅上揚,孳息率在全年大跌約26%,反而2年期債價錄得下跌,孳息率大升超過七成。故買短債賣長債之舉反而令到金管局未能盡賺。
不過獨立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債券回報最終能有約473億元回報表現已屬不錯。他指出,外匯基金規模太大,所以難以靈活作出調動。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雷賢達則稱,去年美、日股市都大升,如果單看最終1.4%回報率是「有點低」,相信歐元大幅貶值引致的匯兌損失抵消了在股票、債券市場的正回報。
美加息步伐不穩 預告今年投資難
去年美國國債息率走勢難料,陳德霖昨日亦提到美國加息步伐不穩定將導致今年投資難度大增。他表示,市場有說法稱歐洲大規模量寬下,美國可能再推遲加息步伐,但量寬下不少資金流至美國,加上油價大跌,對美國本土經濟亦有好處,最終更有可能刺激到通脹,故實在難以評估歐洲量寬對美國加息步伐的影響。
租金回報僅兩厘 料買家自用
1 :
GS(14)@2015-02-03 00:29:41
【本報訊】政府在二○一○年實施辣招打壓樓市後,令大量資金轉炒工商舖及車位,導致此類物業價格狂升。政府其後終向包括車位在內的非宅物業「開刀」,除引入雙倍印花稅(BSD)與住宅看齊外,還包括將按揭成數等進一步收緊,由五成降至四成。
新界車位亦升破200萬元
以西營盤維港峰一個近四百萬元車位為例,假設買家借盡按揭上限,所涉及的首期需逾二百三十萬元,以按息二厘七五計算,車位按揭年期最長僅十五年,月供近一萬一千元。受辣招影響,近年車位炒賣已大為收斂,惟部份地區仍出現求過於供,車位價格不但未有回落,甚至越炒越貴,新界區車位亦已升破二百萬元。此外,近年車位租金不斷向上,加上車位售價相對住宅為低,部份具實力的投資者,四百萬買一個車位,「當係買個住宅」。有業界指,動用數百萬購入車位人士,相信是有自用需要而購入,並非炒賣。可以想像,一個車位可以租到多少錢。現時全港月租最貴車位,相信是西半山寶翠園,去年底有車位以每月八千五百元租出。區內代理估計,維港峰車位市值租金約六千元,若以最平售價計算,租金回報率僅兩厘。寶翠園車位售價及租金之高,全港算是數一數二。中原地產周耀棠表示,新地去年拆售寶翠園後,車位租盤明顯增加,現有逾四十個,月租由最平約六千二百元,至最離譜過萬不等。其中五樓一雙號車位,月租嗌價高達一萬二千元,等同足夠在市區租樓的租金。九龍灣淘大花園一個最細單位,實用面積約三百方呎,租金與寶翠園一個車位相若。■記者朱連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02/19025922
善用槓桿 增加回報分散風險 黃國英
1 :
GS(14)@2015-03-04 09:38:52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0916
投資時使用槓桿,向來被視為不智的冒險。但近年低息低回報的環境持續,很多機構投資者已着力研究,如何與槓桿化敵為友,增加回報之餘,風險非但不等量增加,還要相對下降。
傳統的資產配置決定,相當一板一眼:例如最簡單的股、債組合,進取者全部買股;保守者全部買債,各得其所,搞掂。但當中有兩個問題:一是波動性太高;一是回報不足。雖然過去一年債券大升,但長線以兩、三年為限,股票的回報還是較高,不過其波幅也更大。有道是大可分散投資,不持全股組合那麼極端,加入一些債券,股跌時債可能反升,便可降低風險。問題是這種分散並非平時增加風險/回報類似的個股那一種;加入風險/回報均較低的資產,會令原先組合的風險/回報同時下降。如此一來,投資者便跌入兩難之中。
若投資組合加入如石油等商品,必然增加組合的波動性,可加入槓桿以平衡風險。
動用適當的槓桿,便可打破上述的兩難局面。首先要找出自己認為風險回報比率最理想的資產類別比例,然後動用現金加槓桿去買這個組合。目標是將回報推至全股組合的水平,但因為已分散風險,即使槓桿後,整體波動性還是會比全股組合優勝。
又例如想在組合中同時納入股、債、商品,如果各三分一注碼,基本上組合回報會被商品「騎劫」,勝負完全視其升跌;怕風險只買少少5%、10%錢,則只是搵自己來玩。若然加入適量槓桿,便可以兩全其美:原本注碼三分一買商品,三分二加槓桿買債、股,那樣商品好景是可提供「騎劫」式回報;失利而股、債盛行時,股、債的注碼又大到足以抵銷商品的損失有餘。
想明白了,槓桿亦非那麼可怕,只是一種要小心處理的利器。要小心的有幾方面:第一是槓桿水平。如決定用兩倍槓桿,買入分散後的組合,大概尚可接受。但如果認為某種策略、組合往績風險很低,動用數以十倍槓桿的工具來買,則出事的機會大增。
第二是選用的資產,應該集中用流通性高的類別和工具。動用槓桿操作的死亡漩渦,就是資產下跌卻全無承接,提供融資的一方又落雨收遮,提高保證金、甚至不再提供融資,令跌勢更加火上加油。所以最好只考慮出入容易,廣為投資者接受的資產,才好用槓桿操作,有對沖渠道則更佳。
第三是要設定離場機制。資產之間的互動隨時有可能改變,例如金融海嘯時,有一段短時間是所有資產均同時下跌。由於組合有動用槓桿,單單咬緊牙關,是不能解決問題。應該設定不同的離場點,當組合成員同步出現損失時,依次降低槓桿縮注,直至情況穩定為止,才逐步加回。
雖然槓桿操作有其成本,而且運用上更費神,但可以提升回報之餘,將整體風險更為分散,可算是除笨有精。有意精進操作的長線投資者,可以從這個方向思考。
善用槓桿 增加回報分散風險 黃國英
1 :
GS(14)@2015-03-11 15:37:45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0916
善用槓桿 增加回報分散風險
投資時使用槓桿,向來被視為不智的冒險。但近年低息低回報的環境持續,很多機構投資者已着力研究,如何與槓桿化敵為友,增加回報之餘,風險非但不等量增加,還要相對下降。
傳統的資產配置決定,相當一板一眼:例如最簡單的股、債組合,進取者全部買股;保守者全部買債,各得其所,搞掂。但當中有兩個問題:一是波動性太高;一是回報不足。雖然過去一年債券大升,但長線以兩、三年為限,股票的回報還是較高,不過其波幅也更大。有道是大可分散投資,不持全股組合那麼極端,加入一些債券,股跌時債可能反升,便可降低風險。問題是這種分散並非平時增加風險/回報類似的個股那一種;加入風險/回報均較低的資產,會令原先組合的風險/回報同時下降。如此一來,投資者便跌入兩難之中。
若投資組合加入如石油等商品,必然增加組合的波動性,可加入槓桿以平衡風險。
動用適當的槓桿,便可打破上述的兩難局面。首先要找出自己認為風險回報比率最理想的資產類別比例,然後動用現金加槓桿去買這個組合。目標是將回報推至全股組合的水平,但因為已分散風險,即使槓桿後,整體波動性還是會比全股組合優勝。
又例如想在組合中同時納入股、債、商品,如果各三分一注碼,基本上組合回報會被商品「騎劫」,勝負完全視其升跌;怕風險只買少少5%、10%錢,則只是搵自己來玩。若然加入適量槓桿,便可以兩全其美:原本注碼三分一買商品,三分二加槓桿買債、股,那樣商品好景是可提供「騎劫」式回報;失利而股、債盛行時,股、債的注碼又大到足以抵銷商品的損失有餘。
想明白了,槓桿亦非那麼可怕,只是一種要小心處理的利器。要小心的有幾方面:第一是槓桿水平。如決定用兩倍槓桿,買入分散後的組合,大概尚可接受。但如果認為某種策略、組合往績風險很低,動用數以十倍槓桿的工具來買,則出事的機會大增。
第二是選用的資產,應該集中用流通性高的類別和工具。動用槓桿操作的死亡漩渦,就是資產下跌卻全無承接,提供融資的一方又落雨收遮,提高保證金、甚至不再提供融資,令跌勢更加火上加油。所以最好只考慮出入容易,廣為投資者接受的資產,才好用槓桿操作,有對沖渠道則更佳。
第三是要設定離場機制。資產之間的互動隨時有可能改變,例如金融海嘯時,有一段短時間是所有資產均同時下跌。由於組合有動用槓桿,單單咬緊牙關,是不能解決問題。應該設定不同的離場點,當組合成員同步出現損失時,依次降低槓桿縮注,直至情況穩定為止,才逐步加回。
雖然槓桿操作有其成本,而且運用上更費神,但可以提升回報之餘,將整體風險更為分散,可算是除笨有精。有意精進操作的長線投資者,可以從這個方向思考。
甚麼是高風險高回報? 周顯
1 :
GS(14)@2015-03-23 15:50:02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1201
有一個幾乎天天見到的投資用語:「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這幾乎是家傳戶曉的名詞了,但這名詞也是大錯特錯的:只有賭場的賭博,才是高風險高回報,例如說,玩骰寶,買大小的回報,是一賠一,勝出率是48.61%,買單一個4點,是一賠五十,勝出率是1.39%,買全圍股則一賠二十四,勝出率是2.78%,買單一圍骰則是一賠一百五十,勝出率是0.46%……以上的就是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了,風險和回報是成正比的。
在這裏不妨一提,如果你買三百元全圍骰,那是愚蠢的,因為如果你買中了,只賠七千二百元。聰明的賭徒應該分開買六門單一圍骰,每門買五十元,一旦中了,那就可以贏得七千五百元。不過,如果你去外國的賭場玩骰寶,單一圍骰的賠率可以高達一百六十倍,如果不算機票和時間成本,則是更加精明的選擇。
只有在賭場賭錢才是高風險高回報,買股票如果肯做功課,可能找到風險低回報高的值博股。
直接點說,如果這個世界上,是這麼簡單的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倒不如簡單地玩擲骰子算了。然而,我們之所以在投資世界中混,其基本的概念就是風險和回報在很多時候是不成正比的,我們可以藉着努力研究,去找出哪隻股票是風險低、回報高的,因而投資進去,這就是俗稱的「值博率」了。
如果風險和回報並不一定成正比,那麼,是不是「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這句老話,其實並不成立呢?這又不盡然。皆因「風險」這兩個字,從投資學上,有着很多不同定義。嗯,我所指的,並不是普通教科書上所說的投資學,而是我,周顯大師所發明的投資學。我,周顯大師的投資學,當然比大學教授所教授的投資學高明得多。
正如我在本專欄曾經說過,所謂的投資風險,有着多個不同的意思,但大多數人常常誤會,以為只有一種風險,就是下跌風險。除了下跌風險之外,還有甚麼風險呢?其中一個是「波動風險」。如果你用十元買了一隻股票,先是跌到五元,跟着升到十三元,然後又跌回至十元。乍看上來,這好像是還原基本步,甚麼也沒有發生過,但是,它在事實上已經是從地獄到天堂,天堂又打回人間,來回了一遭了。除非大家很喜歡玩過山車,否則,這自然是很不好受的事。
波動風險高的投資品,會要求更高的回報。例如說,一隻波幅大上大落的貨幣,外匯商便會要求更高的買賣差價,以彌補這個風險。在某一隻貨幣的匯價大幅波動的時候,常常有買賣差價大幅拉闊的現象,這就是高風險高回報了。
另一個常見的風險,則是「流通性風險」。如果你買了一隻垃圾創業板股票,它的股價沒有下跌,但是卻也沒有買家,你想沽出這股票,也辦不到,這就是「流通性風險」了。如果你投資藍籌股,很容易可以把股票沽出套現,所以你只要求很低的回報。但如果你投資進一間茶餐廳,股份當然不容易隨便轉讓套現,因為根本沒有甚麼人會買這間茶餐廳的股票,在這個情形之下,你會要求茶餐廳有着更高的回報。這也是高風險高回報,但並非指的是茶餐廳是高風險投資,只是說,茶餐廳的股票有很高的流通性風險,因此你才會要求更高的回報。
專家教路 提高投資回報 人幣短期受壓 寧買港元資產
1 :
GS(14)@2015-04-14 02:06:44【理財專題】人民幣去年一反單邊升值常態,走勢至今仍然反覆,令持有該幣值資產人士擔心,人幣資產的回報可能會較港元資產低。有理財專家表示,長遠來說人幣料仍會繼續升值,惟中短期有一定貶值風險,建議未持有人幣者最多可持5%人幣資產,持有者則應減持至最多20%,較「激進」的理財專家甚至呼籲盡沽人幣。記者:周家誠 黃珮琳
人幣今年至今貶值約0.08%,每美元兌約6.209元(人民幣.下同),即每百港元兌約80.1元人幣,由2005年滙改展開單邊升值至今,幣值回報已經逾33.3%,下一個五年會否繼續升值,屬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謂,撇除短期因素,未來五年至十年人幣仍處升值軌道,「內地有經常賬盈餘,加上未來資本賬開放後,資金將持續流入,人幣滙價仍有上漲空間」。不過由於內地正發展內需,未來入口或多於出口,可能會對沖部份人幣升值幅度。
人幣長遠處升值軌道
王良享認為人幣未來難貶值,因人幣仍求過於供,若果人幣不合理地重回貶值軌道,亦會引來其他國家不滿,屬「政治不正確」舉動。他估計,到2020年時人幣升近五算應該「冇難度」。以此計算,現時升值幅度最少仍有兩成。長遠而言,市場普遍相信人幣仍處於升值軌道,惟亦有市場人士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放慢及地方債風險下,人幣或會有回落風險。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認為,若果有人民幣實際需求,無可避免要「買些少」,但若果未持有人民幣,而想作部份資產配置,她建議不能超過總資產的5%,因現時在人幣受制美元強勢,有機會抵銷回報率,港元資產反而更值博。
倡買港元計價高息債
若持有大額人幣資產應怎麼辦?張佩儀建議,若人幣計價資產持倉超過20%,則需要減持換成美金或港元,「人幣佔資產配置過多,風險好大,貶值2%至3%隨時成個組合都縮水。」事實上,不少人多年來有儲人幣習慣,甚至買年回報高達一成之人幣計價基金,加上升值下資產將增加,「如果賺凸咗,好止賺離場。」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陳偉明較為「激進」,他坦言不推介人幣計價產品予客戶,更直言持有人幣資產作投資用途人士,應該直接將該批資產換成港元,「人幣未來五年至十年後市應該會放緩,收益率會因而有損耗。」他認為,若果客人持有百萬元人幣資產,可投資於港元計價的高收益債券。
專家意見
■王良享
【人幣長線升】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未來五至十年人幣處升值軌道,2020年時人幣升至近五算「冇難度」。若不合理地貶值,屬「政治不正確」舉動。
■張佩儀
【只小注人幣】
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若未持有人民幣,而想作部份資產配置,佔比不能超過5%,因現時人幣受制美元強勢,有機會抵銷回報率。
■陳偉明
【宜兌回港元】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陳偉明:持有人民幣資產作投資用途人士,應直接將該批資產換成港元,因人民幣未來五年至十年升值幅度將會放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13/19110235
港人投資短炒冠全球調查:12%散戶着重半年內回報
1 :
GS(14)@2015-04-23 01:49:47■股市進入大時代,本地股民亦鍾情短炒博取更高回報。 陳奕釗攝
【本報訊】港人最愛短炒!中港股市進入大時代,基金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昨發表環球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顯示,有12%香港人只用半年或更短時間,去評估一項投資是否成功,比例全球最高,亦遠超環球平均6%,與成熟國家如英美等差距更大。有基金經理指,本港股民眾多,加上容許即日買賣,零售投資者較短視相對合理,但建議投資最少以一年作為持貨目標較佳。記者:林靜 彭美芳
鄧普頓的調查在今年2月至3月在23個國家或地區進行,合共訪問1.15萬人,包括香港502名受訪者。結果顯示,被視為最愛短炒的內地投資者,亦只有9%會選擇以半年或以下為投資年期,但以6至11個月為投資目標者高達42%,即有逾一半人只着重不足一年內回報;有31%本港投資者以6至11個月為投資年期,意味着眼一年內的回報者合共43%。
股票賭徒曾輸百萬
值得留意是,成熟市場如美國及英國投資年期相對較長,前者有逾三成投資者着重3至5年回報,只看半年以下比例僅4%;後者以3年或以上為投資目標的比例高達68%,短線者只有3%。除投資傾向短線,有43%本地投資者的投資目標是回報跑贏大市,相較去年只有36%,某程度反映港人亦敢於投資風險產品。專門輔導賭徒的明愛展晴中心,每月收到約3至7宗涉及股票的求助個案,估計未來股市大跌會引發求助潮。明愛展晴中心把由2003年至今累積的4,718名問題或病態賭徒,分為股票賭徒(403人)和其他賭徒(4,315人)類別,把兩者比較,發現股民情況比其他賭徒更嚴重。
霸菱:優質股宜睇長線
明愛分析股票賭徒和其他賭徒的特徵,發現股票賭徒比其他賭徒輸更多,1/4人損失60萬或以上,其他賭徒只有8.6%。有人累積輸掉百萬元,為挽救婚姻才肯接受戒賭服務。鄧普頓投資銷售業務副總監黃德泰指,地區指數走勢越急速,投資者就傾向短時間內獲利,比例越高某程度反映投資市場換手率亦高,市場波動性亦會越大,但認為這亦是普遍新興市場的趨勢。向來買股票會持貨逾二十年的學者曾淵滄稱,本港直接買賣股票的散戶比例高,相對歐美投資者多數透過基金參與股市,因此本地短炒比例高亦合理,強調雖然長線持有股票可體現優質股的價值,但一切取決投資者眼光,非以年期定奪。基金經理、霸菱亞太區股票投資董事方偉昌從長線基金的角度看,指要看中優質股份需評估最少未來一年的盈利增長,以及管理層的能力,意味投資目標最少要一年。自本月資金湧入港股後,本港股市波幅亦更明顯,個別熱炒股份以每日股數除以整體發行股數計出的換手率不斷向上攀高,亦反映短炒風氣強勁。如鐵路股南車(1766)及北車(6199)的換手率昨高達10.1%及14.8%,意味每日成交股份佔整體股份逾一成,相對上月底相關比率只有約1%;其餘焦點股如港交所(388)及折讓概念的H股亦同樣見換手率大升的情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22/19121095
赴日買樓 港人首選250呎無房公寓售價171萬 租金回報率4%
1 :
GS(14)@2015-07-22 22:54:48■東京新宿區近年成為熱門的港人置業地點之一。
【日本置業攻略三之二 尹頴軒 夏家朗東京直擊】【本報訊】到日本做業主要承擔不少風險,有熟悉日本房地產市場的香港物業代理忠告,在日本買樓要留意地點及單位類型,方為上策。本報記者參觀了當地東京三款不同類型的單位,其中面積約250平方呎、售價2,720萬日圓(約171萬港元)的單身公寓,是不少港人投資首選。
日本人口逾半集中在東京、名古屋及關西三大都市圈,但只有東京的人口持續上升。世紀21中華物業董事楊官華指雖然日本人口不斷減少,但東京作為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及教育中心,前往工作或升學的人始終都多,不愁找不到租客,投資的贏面較其他地方高。他還看好關西城市大阪,因政府正研究開放賭權,預料大阪會是首批開放城市之一,勢必帶動樓市。
新宿澀谷最受歡迎
單位類型方面,楊官華認為單身公寓市場需求大、入場費和風險都較低,切合香港投資者的需求。而港人最愛在東京都新宿、澀谷、銀座、池袋等四個地區置業;最受歡迎的是樓高20層以下、實用面積約200至300平方呎的一房單位。日本單位實用率大多高達90%,記者實地視察一間位於中野區面積約100平方呎的單身公寓,覺得一點都不會令人感到侷促。這類單位市值約1,250萬日圓(約79萬港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洗手間內設浴缸及坐廁;廚房設有洗手盆及一個煮食爐,足夠住客應付簡單煮食所需;客廳間隔實用,擺餐桌梳化不成問題,只是沒有睡房,客廳上方建了閣樓充當睡房,難免要爬上爬落。雖然這類單位月租55,000日圓(約3,500港元),回報率約6%,但由於這種公寓一般整幢出售,購買一幢8個單位要1億日圓(約630萬港元),成本較大。另一款單位是中野區一間面積約250平方呎、售價2,720萬日圓(約171萬港元)的單身公寓,月租91,000日圓(約5,700港元),回報率約4%。楊官華說此類單位是不少港人投資的首選。一入門口就是走廊,玄關擺放了鞋櫃,走廊盡頭就是入牆式衣櫃;轉彎右手邊是日式傳統浴室的設計,可以先淋浴後浸浴。客廳、睡房、廚房全在一個開放空間,沒有額外間隔空間感十足。落地玻璃外是寬敞的露台,景色尚算開揚。「彈藥」足夠的投資者,或會心儀江東區豪宅。受惠奧運效應江東區豐洲的高層豪宅成投資者心水,亦最受中國大陸買家歡迎。「The Toyosu Tower」樓高43層,記者參觀一間連露台面積約1,200平方呎的頂層單位,售價1.33億日圓(約834萬港元),可遠眺著名景點富士山、彩虹橋、東京鐵塔及市中心等景色。這類單位月租45萬日圓(約28,000港元),回報率約4.5%。
投資回報較台北高
豪宅單位右邊是客廳,已佔全屋一半面積,樓底有近10呎高。廚房同樣位於客廳,採用開放式設計,煮食爐上設有大型抽油煙機。門口左邊是浴室、洗手間、主人房及客房等四間房,主人房窗外望到東京鐵塔,落地大玻璃外是露台,與客廳的露台連接;客房景觀相對較差,外面是大廈走廊,但勝在面積夠大,另設入牆式衣櫃。其實台北和南韓首爾都是港人置業熱門地點,但東京單位的平均呎價較低,平均呎租卻較高。
東京各類單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15/1922015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