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瀘天化四個月等待資產註入失敗 明日複牌大概率下跌

瀘天化4月10日晚間公告,公司決定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同時按照規定未來兩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4月11日開市起複牌。

公告稱,公司擬通過註入瀘州市國資委旗下優質資產,推進解決公司目前負債過高的問題。但是鑒於公司2015年實控人由省國資委變更為瀘州市國資委,而且近年來受市場大環境影響公司業績受到較大影響,上述資產註入上市公司將構成重組上市。因此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言下之意,瀘天化的收購資產重組將構成借殼上市,但是標的公司在借殼上市的審核下又大概率無法獲得通過,所以最終終止了重組。

值得註意的是,從瀘天化2月23日晚間公告曾披露“瀘天化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涉及的標的資產主要是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部分金融債務及瀘州市國資委實際控制下的優質資產。”因此,對投資者關註的中國銀行和中國農行的債轉股協議,公司回複稱,協議的完全履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

另外,4月10日下午,瀘天化召開了投資者交流會,公司反饋信息顯示,在根據2016年年報業績預告情況,公司可能出現資不抵債,但今年一季度公司業績有較大幅度改善。

瀘天化2016年12月9日開始停牌籌劃重大事項,並在12月23日確定為重大資產重組,截至2017年4月10日,公司已經停牌超4個月。虧損的瀘天化由於資產註入概念一度股價翻倍,經歷四個月等待期後,如今重組失敗複牌在即,股價將面臨著回調風險。

附投資者說明會主要問題問答:

1、問:此次終止重組後公司還會再重組嗎?股票何時複牌?

答:根據《上市公司業務辦理指南第10號——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規定,由於公司本次資產重組股票累計停牌時間超過3個月後仍未能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我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 重大遺漏。公司承諾自公告之日起至少2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司股票將於 2017 年 4 月 11 日開市複牌。

2、問:中國銀行和中國農行,這兩個銀行的債轉股是否也同終止重組一起廢除? 同瀘天化的債轉股協議是否還生效?

答: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終止亦不影響各方簽署的《關於共同推進瀘天化集團轉型升級脫困的合作框架協議》。公司將按照法律、法規及各項規範的要求,秉承友好協商、 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宗旨繼續推進解決公司債務問題。

3、問:瀘天化現已資不抵債,業績預虧,本次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後,公司是否有更長遠的發展戰略目標來促使瀘天化股份公司盈利。今年內公司是否還會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以致使瀘天化集團脫困、轉型升級?

答:根據2016年年報業績預告情況,公司可能出現資不抵債,具體情況請以公司公告為準。目前公司 “新農化、新環保、新材料”三大戰略轉型發展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公司將通過內部深化改革、減員增效等措施與手段,確保原有業務持續改善, 積極加強經營管理,提升管理效率,爭取以更好的業績回報公司股東。

4、問:你好,本次的重組對象是誰?

答:公司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涉及的標的資產主要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部分金融債務及瀘州市國資委實際控制下的優質資產。停牌期間,公司對瀘州市國資委旗下礦產、公用事業及金融資產等優質資產進行了梳理與論證。

5、問:與集團內公司的同業競爭解決時間快到了,不會再次延後吧?

答:公司已經督促大股東如期履行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後續情況請關註公司相關公告。

6、問:請問公司目前的化肥和相關業務還有正常開展嗎,另外工投集團是否已經 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答:目前公司各裝置運行正常,工投集團收購的股權還未辦理過戶。

7、問:請問什麽時候複牌?

答:公司股票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將於4月11日複牌。

8、問:停牌後公司為什麽會出售制造設備,剝離後的主產業是什麽,是否會成為空殼資源?

答:出售的資產與公司生產經營無關,有利於盤活公司資產,回籠現金,目前公司行業未發生變化。

9、問:請問貴公司終止資產註入重組是否連債轉股也終止?

答: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終止不影響各方簽署的《關於共同推進瀘天化集團轉型升級脫困的合作框架協議》中約定的內容,但協議的完全履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請投資者謹慎投資風險。

10、問:如果16年年報資不抵債,那將是*ST還是ST或者直接退市,總之是很嚴峻的局面,今年能通過重組改變局面嗎?

答:公司後續情況請以公司公告為準,根據《上市公司業務辦理指南第 10 號—— 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規定,由於公司本次資產重組股票累計停牌時間超過 3 個月後仍未能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我公司承諾自公告之日起至少2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11、問:本次的重組對象有郎酒嗎?

答:如有相關信息,公司將進行相關公告,請投資者以公司公告為準,註意投資風險。

12、問:這四個月只是梳理和論證?

答:公司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是響應國家政策擬采取市場化債轉股解決長期困擾公司 的債務問題,有利於公司長遠發展,符合全體股東利益。停牌時間均是按照主板信息業務備忘錄第9號的相關規定予以執行。鑒於此次債轉股目前政策下無先例可循,需要進行大量的方案設計論證溝通工作,特別是本次資產重組債轉股相關政策問題需要向國家相關機構及部門進行溝通、咨詢,導致此次停牌時間過長。公司將做好目前的經營工作,爭取早日完成轉型發展,以好的業績回報股東。

13、問:請問本次重組失敗的原因是什麽,是什麽條件沒有打成?

答:停牌期間公司積極穩妥推進解決公司債務問題,擬通過註入瀘州市國資委旗下優質資產,提升公司經營能力,增強公司資產質量,同時推進解決公司目前負債過高的問題。在公司股東,債權人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方中介機構的積極配合下,對瀘州市國資委旗下優質資產進行了梳理。但是鑒於公司 2015 年實際控制人由省國資委變更為瀘州市國資委,而且近年來受市場大環境影響公司業績受到較大影響,上述優質資產註入上市公司將構成重組上市,經向證監會、銀監會等監管部門溝通匯報,並反複綜合論證,上述優質資產不完全滿足重組上市條件。經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各方審慎研究,現協商一致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14、問:今年一季度財務指標如何?

答:由於近期化肥市場有所回暖以及公司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地,一季度公司業績有較大幅度改善,具體情況請參見後續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56

暴力拖拽乘客事件後 美國聯合航空股價下跌逾4%

周二,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發生暴力強行拖走亞裔乘客事件,引發美股市場強烈反應,該股盤前一度暴跌近6%,近13億美元(約合88億人民幣)市值蒸發。截至發稿,美聯合大陸航空股價仍下跌逾4%,報68.55美元/股,較盤前跌幅收窄。盤前該股最低跌至67.45美元,跌幅近5.7%,近13億美元市值蒸發。

美國當地時間9號晚,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一架航班出現了超員現象,而一名華裔乘客在拒絕放棄自己座位的情況下,被暴力拖拽下飛機,在拖拽過程中,其腰部和頭部多次撞擊到座位的扶手,以致滿嘴是血,這件事已在全美地區引起轟動。

美聯航打人事件並不是偶然事件,過去十年是美國航空業的最大轉變的時間,行業整合後發展為高度壟斷。2005年之前美國有九家大型航空公司,一輪整合始於2005年,當時當年美西航空收購破產的全美航空並沿用其名,3年後達美航空與西北航空合並,之後聯合航空與大陸航空、西南航空與穿越航空合並。從2005到2013年間,八家航空公司合並為四家,控制了美國國內70%的航空市場。而這四家分別是美國航空、達美航空、美國聯合航空和西南航空公司。

表面股權分散的美國四大航空公司,四家公司背後的主要持股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有先鋒集團(Vanguard)、貝萊德(BlackRock)、富達(Fidelity)等等都是這四家航空公司排名靠前的大股東,去年又多了一個巴菲特的伯克希爾。Berkshire Hathaway從去年第三季開始買入美國三大航空公司股票,包括美國航空、達美航空、美國聯合航空股票,分別持股7.97億美元、2.493億美元以及2.378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13

廣州樓市限售後新房成交量“急凍”式下跌7成

據中新網報道,廣州新房成交量出現“急凍”式大規模下跌。廣州房王數據中心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周(4月3日至4月9日)廣州全市共網簽一手住宅1571套,環比上上周(3月27日至4月2日)的5893套,大幅縮水73.34%,成交均價也受到重創,錄得15331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4.25%。

繼3月17日晚發布樓市調控政策“認房又認貸”後,3月30日晚,廣州再度全面升級樓市調控,疊加“限售”措施,規定居民家庭新購買的住房(含二手房),須取得不動產證滿2年後方可轉讓;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新購買住房,須取得不動產證滿3年後方可轉讓。

數據還顯示,清明假期3天,廣州全市成交492套,同比去年同期的672套,少了整整180套。上周廣州全市成交1571套中,外圍區成交1216套,占全市總成交量的77.40%,中心區只貢獻355套。納入對外籍戶口限購1套的增城區和從化區,上周成交明顯回落,尤其是增城區,上周網簽量僅有313套,環比上上周的2107套,大幅減少1794套。

從網簽均價看,除了增城區與南沙區房價還能保持增長外,其余9區均價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如天河區網簽均價由上上周的57854元/平方米,變為21041元/平方米;海珠區由40908元/平方米降為26926元/平方米;白雲區和荔灣區亦由接近4萬元/平方米的水平下降至2.5萬元/平方米左右。

廣州合富房地產研究院分析稱,新政之後,樓市慢慢重回正常的運行軌道,“讓住宅回歸居住本質”的願景也正在逐步成形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50

全球頭條丨蘋果二季度iPhone銷量下滑 盤後股價下跌1.87%

——華爾街日報——

【蘋果公布第二財季業報,iPhone銷量下滑】周二盤後,蘋果公司公布第二財季業績報告,調整後每股收益為2.1美元,高於預期的2.02美元,但營收卻低於預期的531億美元,為529億美元。蘋果CEO庫克表示,蘋果在第二財季共出售了5076萬臺iPhone,低於去年同期的5119萬臺。iPhone銷量出現下滑,表明客戶可能正在觀望等待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的iPhone10周年紀念產品。盡管單位銷售下滑,但由於平均售價較高,本季度iPhone收入同比增長1.2%。蘋果股價周二收漲0.63%,報147.51美元,創收盤紀錄新高,但盤後股價下跌至144.8美元。

——Reuters——

【希臘債務重組露曙光,有望獲債務減免】希臘及其債務人計劃將於5月22日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討論希臘的債務重組問題。希臘周二已同意公布新的勞動法、能源重組及養老金削減計劃,這些新舉措增加了希臘在6月份獲得援助資金的幾率,或許能夠進一步討論對希臘的債務實行減免。但這些改革措施最早也要到2019年才會正式實施,執行時間將取決於希臘未來數年的經濟恢複速度。

——Bloomberg——

【谷歌及Facebook廣告支出占全球五分之一】據Zenith公布的全球30強媒體公司報告中,谷歌與Facebook在2016年的廣告支出占全球主流媒體總廣告支出的20%,相比過去5年已經增長了9%。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以794億美元廣告營收位列第一;而Facebook以269億美元廣告營收緊跟其後。報告中基本都是美國公司。值得註意的是位列報告第三十位的推特的廣告收入在2012至2016年間竟增長了734%。

——CNN——

【普京:國際組織還欠敘利亞一個公正的調查】周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呼籲,要求對敘利亞的化武襲擊進行公正的調查。普京重申,俄羅斯對化武的濫用保持譴責的態度,要求國際組織給予敘利亞一個公正的調查結果。普京和默克爾還在會上談及持續了數年的烏克蘭沖突,默克爾認為在烏克蘭地區的和平是首要考慮的任務,希望能和俄羅斯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CNBC——

【IMF:油價上漲,石油輸出國赤字顯著減少】IMF中東負責人Jihad Azour周二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油價回升,配套而來的緊縮政策及稅收等調控生效,中東和非洲的石油出口國的預算赤字將顯著下降。2014年油價開始了進入低迷期時,石油出口國逐漸采取了緊縮政策、削減能源和公用事業補貼、引入了稅改和經濟多元化等措施來降低其對石油出口的依賴。Azour補充道: “沙特政府周日再次重申承諾:爭取在2020年前減少赤字,直至與財政預算持平。赤字減少將令沙特等石油輸出國擁有額外的財力進行投資及基建。“

——印度經濟時報——

【亞馬遜在印度瘋狂擴張 6月前將新增7個倉儲中心】亞馬遜計劃在印度新增7個倉儲中心,將能為當地提供近4000個就業崗位。亞馬遜印度負責人表示,公司將於2018年前在印度市場合計投資50億美元設立41個倉儲中心,屆時,亞馬遜的倉儲能力將比去年翻一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95

大股東狂喊一聲急增持 個股下跌路上可願回頭?

溫馨提示:市場行情不好,有五個屏以上的操盤手請關掉多余的屏幕,不然這個月的電費都交不起了。

看文章前壹資本君(cbnyiziben)先來個小段子逗笑各位一下,畢竟A股還是段子大法好。。。

近一個月以來,A股再度陷入普跌,各大指數均已抹平年內漲幅,滬指、創業板指均創出數月以來新低。數據顯示,上證綜指周三市盈率為16.6倍,為2016年7月以來新低點。5月11日早盤滬深兩市跳空低開,滬指跌破3044點創7個月新低,上證50護盤明顯,午後開盤市場慣性下挫,隨後雄安概念、一帶一路、次新股相繼發力,指數陸續翻紅。

面對慘淡的市場、跌跌不休的股價,大股東們可坐不住了,頻頻出手增持,一波增持潮湧現。但是大股東出手護價的背後原因卻值得探究,是真的堅定看好公司前景?還是與定增價格倒掛、股權質押等現象有所關聯?特別是增持之後股價的表現也是“戲劇感”滿滿,有的股票上演劇情反轉,這廂大股東2億元喊著增持,那廂股價剎不住下跌勢頭。

增持潮湧現

Wind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今共有512家上市公司發布增持公告,參考市值為743.59億元,涉及的增持方包括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大股東等。進入暴跌的5月份,則有193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進行了增持,增倉參考市值為22.45億元。

以5月10日為例,當天就有20家公司公布股東增持情況或計劃,給投資者加油打氣。其中,有些公司的股價已經進入到了近期的低點,上市公司股東的“抄底”意向明顯。獲重要股東增持股份最多的前三家公司是新日恒力、諾德股份、荃銀高科,分別為1.03億股、4220萬股、965萬股。從增減持數量占流通股比例看,被增持的比例最高的三家分別為仰帆控股(4.9671%),諾德股份(3.6688%),荃銀高科(2.4896%)。

5月10日,三湘印象的股價跌至今年來的最低價6.98元/股。5月10日晚間,三湘印象發布公告稱,其公司董事長黃輝通過競價交易在5月10日增持上市公司股份718911股,增持均價為7.055元/股。公告顯示,黃輝後續還有增持計劃,自2017年5月10日起6個月內,以不超過9元/股的價格,累計增持不低於2000000股(即不低於公司總股本的0.1446%),不超過27659735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含本次增持。同天晚上,三湘印象也公布了公司董事和高管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

部分上市公司股東增持一覽

5月10日,明牌珠寶控股股東日月集團的一致行動人日月控股增持28.73萬股,公司公告顯示,日月控股自4月24日開始至5月10日,已經連續增持9次,合計增持528萬股。之前5月8日,明牌珠寶的股價跌至今年來最低價8.49元/股。

同樣,諾德股份也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邦民創投在5月3日至5月10日增持4220.2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67%增持價格在12.88元/股—14.46元/股之間。

股權質押風險顯現

上市公司公告顯示,大股東的增持理由以“基於目前公司股價的異常波動,以及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同時為提升投資者信心、穩定公司股價、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為主,顯示在持續震蕩弱市之下,大股東通過增持表明護盤態度.

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一批參與增持的公司股東中,有多家公司股東之前進行了大比例的股權質押,高質押率頻繁出現,更有部分股東的質押率達到或接近100%。因此增持對這些股東而言,“自救”或許才是更重要的目的。

以諾德股份為例,2017年1月14日公司發布公告,邦民創投已將持有的無限售流通股股權2,400萬股質押給長城證券。至此,邦民創投已將持有的5,798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數的5.04%)股權質押出去,即幾乎質押了所有的股權。本次增持前,邦民創投持有諾德股份58,000,2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04%。

5月10日,久立特材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久立集團在2017年5月04日至5月10日期間累計增持公司股票5,808,041股,累計交易金額為4765.68萬元。公司公告顯示,久立集團多次累計質押166,850,000股,質押部分占本公司總股本的19.83%,占久立集團所持公司股份的60.44%。

格林美同樣也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匯豐源、許開華、王敏及其關聯方擬自2017年5月10日起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票,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而公司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匯豐源在去年質押了本身持有的近一半股票。

據了解,股權質押的通常預警線是借出本金的160%,平倉線是本金的140%。在近日大盤萎靡創業板掉頭向下的趨勢下,股價跌破股權質押平倉線的股票將會越來越多,一般來說,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快達到警戒線時,雙方會進行溝通,可以繼續追加質押的股權,也可以選擇償還部分融資,隨著股價下挫,股權質押的風險開始顯現。

而定增價格倒掛也是迫使重要股東增持的因素之一,羅牛山去年定增的1.8億股已於4月13日解禁,定增價格6.08元/股。此次股價下跌,公司股價最低跌至6.01元/股,雖有反彈至定增價格以上,但不足以保證定增參與者獲得收益。

當然,不排除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考慮到,有的股票可能確實跌到了價值區間,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出手,出於價值投資角度增持。

增持後效幾家歡喜幾家憂

大股東焦急出手增持救股價,但是至於市場買不買賬,股價走勢顯露無疑。總體來看增持護盤效果呈現分化,有的股票在大股東增持之後迎來幾個漲停,有公司連發增持令卻仍遭遇持續跌停,在這個入夏的季節繼續身處“凜冬”。

5月2日,蘭石重裝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蘭州蘭石集團有限公司擬6個月內,以不超過20元/股的價格增持公司股份,其中增持金額下限為人民幣30,000萬元,增持金額上限為人民幣100,000萬元。蘭石重裝5月3日開盤一字漲停,報11.15元。5月4日後又收獲一個漲停。

從5月11日當天的市場表現來看,部分公司的增持對盤面拉升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如明牌珠寶收盤價8.99元/股,漲1.35%;傑瑞股份上漲2.97%;格林美漲2.38%;久立特材漲2.95%。

但也有公司的增持護盤行動未見效果。最為突出的是1元股行列的*ST海潤(600401)11日盤中再度跌停,最後報收1.5元/股,下跌4.46%。此前的多個交易日,*ST海潤都是一字跌停。

近日,*ST海潤董事長孟光寶連連出手開展護盤行動,先宣布5月4日起6個月內擬增持不低於1億元,並在第二天就踐行增持承諾,在5月8日又增持了100萬股。5月8日晚間,*ST海潤又發公告宣布,孟廣寶所實際控制的公司華君實業(營口)有限公司、華君置業(高郵)有限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再增持*ST海潤的股份,增持金額不低於1億元。孟廣寶及其配偶在5月9日、10日又分別又增持了100萬股。

另外大股東增持之後,5月11日廣東明珠下跌0.75%、力帆股份下跌1.6%、開元股份下跌0.91%、諾德股份下跌2.34%,城市傳媒下跌1.44%。

壹資本有話說,市場震蕩不確定,揣錢小散要謹慎。股東增持非萬能,泥沙俱下探強股。

壹資本(cbnyiziben)好玩的財經故事、實用的概念股大全、經典的財經資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99

股市下跌眾生相:機構多數虧損 散戶情緒分化

近一個月,A股市場跌跌不休,其中滬指連跌四周,並於5月11日創出7個多月來新低,其他各大指數也基本上抹平了年內漲幅。4月14日~5月11日期間,滬指累計下跌6.55%,創業板指則跌逾7%;如此跌勢之下,同期有逾8成股票處於下跌狀態,且有逾千只個股跌破2016年1月份股市危機時的股價(複權後)。

如此情勢之下,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炒股成績都普遍“不好看”。在4月份之前多數私募機構收益率都還不錯,但是一個月後卻將局勢扭轉,虧損成為主流。多數個人投資者的情緒更是跌落至谷底,虧損在30%~40%的人並不在少數,不過也有部分散戶因為買準上漲股票、提前空倉而躲過了一劫。

對於後市行情,有機構投資者認為,機構性機會可能會集中在下半年,但也可能需要觀察再看;也有機構人士認為,今年主要是個股行情,重點關註質地好的個股。散戶則有些將希望寄托於跌幅較大的中小創業板個股,但有些散戶則更關註技術指標。

機構多數虧損

“4月份之前,多數私募機構的收益率都還不錯,但是這輪下跌之後,部分私募機構的收益則由盈轉虧。”一位深圳的私募高管表示。

今年1月3日至4月13日,上證綜指整體處於上漲態勢,漲幅為5.55%,但是4月14日之後的近一個月時間,上證綜指便累計跌幅達6.55%,將此前的漲幅抹平之後,還跌1%左右。

在多方業內人士看來,貨幣政策偏緊、監管趨嚴等大環境的變化,對市場短期資金面影響比較大。“4月中以來市場的下跌是倒春寒,不是冬天,誘因是金融監管使得資金面階段性緊張。”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也在近期的報告中如是稱。

一位北京的資深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過這輪下跌行情,私募機構可能整體處於一個盈虧之間的收益水平,持有價值股的機構情況會相對好些,持有成長股的則可能受到了一些負面影響。

“這輪行情多數私募機構都虧損了,而且跌幅還都不小,因為之前大家的倉位都比較高。”一位華南的私募投資總監透露,其所在的機構在這輪行情中也虧損了10%左右,當前的持股倉位已經降至3~5成,控制在能接受的範圍。

上述投資總監表示,在這波下跌行情中,對消費類的個股進行了加倉,但對跌幅比較大的TMT(科技、傳媒、通信)行業個股則進行了減倉。其稱,所研究的個股是彈性稍大些的,各類股票均有所配置。

對於虧損10%左右的壓力,上述投資總監則表示,還可以接受,目前持股就基本面保持不動,等待市場好起來再看。

相較而言,一直秉承優質股投資的上述私募高管則表示,其所在機構近一個月的股票組合和凈值均沒有太大的變化,跌幅不超過2%,因為主要持有的業績比較紮實、成長性較好的個股。而該機構在此輪行情之後跌幅較小的秘訣還在於,在今年4月初之時,此輪下跌行情之前,便對倉位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6~7成降低至4~5成,從而減少了部分損失,而被減倉的股票則是前期漲幅較大的個股。

上述私募高管表示,其所在機構一直以來的選股策略是選擇基本面比較好的個股,持倉時間則是看性價比,漲多了就換性價比較高的其他優質股。

對於後市行情,“不好預測,因為現在形勢比較複雜,短期來看,監管不會放松,貨幣政策也不會轉向,市場可能不會逆轉,只能看後面能否挖掘個股機會,因為這次有些個股遭遇錯殺。”上述投資總監認為,現在預測後市趨勢有點早,可能要過了二季度再看。

上述基金經理也表示,一直對今年的市場前期比較謹慎,結構性機會應該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市場出現系統系風險概率不大,要隨著經濟的脈搏尋找投資機會,更多的是要基於政策改革去做投資。

而目前也有多數市場觀點認為,中小創業板個股目前已經跌出了一定的機會,可以適機抄底。“成長股跌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考慮未來在一些比較穩定的行業中去找機會。”上述基金經理稱。但在上述投資總監看來,確實很多中小創業板股票現在不貴,但大家信心還是不足,暫時還不敢動手買入。

“今年其實都是個股行情,所以對看指數、選擇行業沒啥影響,主要看個股質地怎樣,基本面確實好、估值合理就可以買。”上述私募高管則更看重的是個股的質地情況。

散戶悲喜不一

“股票不好做”、“沒啥感覺,沒怎麽虧錢”、“提前離場了”。對於近一個月的股市持續下跌,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多位個人投資者則道出了不同的境遇。

“最近股票不好做,虧了10 %。”2005年開始入市的老鄭在股海中也已在股海摸爬滾打10年左右,資金體量在2000萬元左右,一直將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即便是2015年的兩度股市危機都提前清倉躲過,但是近一個月來,老鄭的倉位多數時候都保持在七成這一較高水平,到5月10日才開始減了兩成倉位,目前倉位在五成左右。

老鄭炒股風格是“短平快”,結合技術面進行題材跟蹤。“最近題材股也不行了,只有雄安概念股和次新股還可以做做,但是波動也大,搞不好也虧得很大。”老鄭嘆氣道。

相較此前只要看到股市有較大跌幅便清倉撤離,這次老鄭卻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倉位。對此,老鄭表示,還是比較看好後市,很多股,已經跌出投資價值,“我還是看好超跌中小創的,彈性也比較好”。目前其手上持股也主要是跌幅較多的中小創個股。

與老鄭一樣,大多數個人投資者近期的情緒都處於低谷狀態,且浮虧幅度在30%~40%的投資者並不在少數,目前正對手中的持股如何操作、後市行情處於焦慮和惶恐狀態。

但也有部分個人投資者目前的處境則相對較好。“其實,沒啥感覺,都沒怎麽虧錢。”大魏(化名)表示,對A股的此輪下跌行情沒有特別強烈的感覺,空倉了一段時間,然後買了些保險股,而保險股在近期走出了一波“一枝獨秀”的行情。

大魏表示,5月11日加倉了一些創業板個股,但不是因為看好創業板個股跌出了機會,“現在的邏輯是追漲,抄底風險太大,急跌可以搞一把”。其解釋這次的選股條件時稱,選出了最近三年扣非後凈利潤增幅均大於10%的,一季度增幅10%的創業板個股,然後選擇最近股價持穩的股票。

“今年之所以能活下來,因為玩得是滿倉一夜情,超兩天就砍。”李波(化名)表示,這樣操作是因為市場切換太快。李波所持有的股票均是長期跟蹤,若發現有放量的現象則買一點,次日則不管是浮盈還是被套均拋掉。

5月11日,李波賣出最後的持倉股票,今年整體盈利40%。其表示,11日清倉是因為對股市行情有些害怕了,“很多票都是一字無量跌停,怕這種票,這跟技術沒關系”。

而相較近一個月持有股票者心里總有些擔驚受怕,徐樂(化名)則顯得一身輕松,其在4月11日之時便清空所持有股票,然後在後續短線操作了一些雄安概念股,且在最近買入了部分上市公司股東增持的股票,也是短線操作,整體已有小賺。

徐樂在之所以清倉撤離,是因為當時判斷股價將要下跌,主要憑借的是盤久必跌、GDP預計下半年會回落、技術指標背離、月線突破20日均線要回踩等方面的因素。對於後市,其表示,5月11日反彈量能仍太小,後市看能否回到3093點年線位置附近,這可能決定下半年的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700

3000點前弱勢反彈終出現 抵抗成進一步下跌催化劑?

在連續下跌逼近3000點大關之際,A股終於出現了反彈走勢,在雄安概念、次新、一帶一路等板塊的合力反彈之下,周四滬深兩市股指雙雙見底回升收紅,成交量也有小幅增加,只是這樣的反彈態勢能夠持續多久,市場人士普遍仍存疑慮。

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股指早盤在低開之後仍然維持著近來震蕩下行的走勢,午後在滬指逼近3000點整數位之際,抄底護盤資金開始入市,雄安、次新、一帶一路等板塊成為資金主要介入的目標,股指隨後展開震蕩回升走勢。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61.50點,上漲8.72點,漲幅0.29%,成交1976億元;深成指報收9776.45點,上漲19.64點,漲幅0.20%,成交2294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772.41點,上漲1.09點,漲幅0.06%,成交656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270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盡管周四股指在逼近3000點整數位時出現了反彈走勢,同時量能也有小幅增加,但這並未能解除市場人士對於後續走勢的憂慮。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此前股指的日內反彈頻繁受阻或表明空頭趨勢尚未結束,指數在破位之際出現技術性修複不足為奇,但在完全破位之後有可能形成M頭走勢從而加速恐慌下行。此時,待風險集中釋放之後,市場將會產生中期機會。否則,一路抵抗一路陰跌,抄底只會成為進一步下跌的催化劑,建議對於弱勢反彈還是要謹慎參與,快進快出為主。

華鑫證券策略分析師嚴凱文等則通過統計過去10年行情日線首度失守年線後一周以及一個月後的表現發現,過去10年第一次年線位的失守發生在2007年後的股災行情,2008年2 月1日首次完成下穿其後5個交易日上漲4.08%,30個交易日下跌12.13%;第二次下穿同樣也發生在2009年小牛市行情後的熊市行情之中,為2010年4月19日其後5個交易日下跌0.36%,30個交易日下跌13.82%;第三次下穿發生在震蕩行情之中,為2010年11月17日其後5個交易日上漲0.74%,其後30個交易日下跌3.08%;第四次下穿也是發生在趨勢性下跌行情之中,其後5個交易日指數上漲0.58%,其後30個交易日下跌8.4%;第五次下穿為2013年6月13日,其後五個交易日下跌2.99%,其後30個交易日下跌5.92%;第六次下穿為發生在2015年股災行情之中,為2015年8月24日其後5個交易日上漲0.7%,其後30個交易日上漲1.64%。

通過統計可以發現,過去10年6次對年線的有效下穿其後5個交易日大概率出現維穩行情,上漲概率為66%,其後30個交易日則大概率下跌,下跌概率為83%,且平均跌幅在8.67%。所以操作建議雖或有弱反彈,但依舊防禦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704

股市下跌非監管之責 改革不可偏廢

最近,一場連續的陰跌,讓平靜多日的A股市場再度成為關註焦點。上周四,深成指跌破萬點大關,創業板跌至兩年多以來新低,如果不是銀行股等大盤藍籌突然逆勢上漲“護盤”,上證指數也3000點不保。

撇開失真指數的掩蓋,個股行情更是可以有“淒慘”來形容。上周四在2806家可比公司股票的數據中,有1882只股票“比熔斷的時候股價還要糟糕”:股價相對於2016年1月7日熔斷最後一天的價格還要低。其中甚至有98只個股股價已經跌去了一半以上,還有555只個股股價的跌幅超過了30%。

而且,這種大幅度的創下新低,是在歐美股市、香港股市乃至日韓股市等全球主要股市屢創新高的背景下發生,因而更令投資者“揪心”。不過,對於這次下跌的“內因”,似乎不難得知,總體來看主要無非三點:監管趨嚴、IPO快速發行常態化、無風險利率上行。而對於前兩點,市場上不乏質疑甚至指責之聲,認為監管層舉措失當是這次股市下行的主要原因。

這種指責失之偏頗。首先從監管趨嚴角度看,去年底監管整頓“資本大鱷”,當時的背景是寶能、恒大等險資在資本市場頻頻舉牌,舉牌標的從最初的萬科,到後面的格力電器,甚至包括對一些“妖股”的偽舉牌,這一系列舉動被認為是中國資本市場首次金融資本大舉侵襲產業資本,擾亂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秩序,且用於舉牌的資金是用杠桿手段獲得,即萬能險的資金,這些引來管理層的重視和整頓。

此外就是對對並購重組、“高送轉”、次新股炒作的嚴厲監管,以及對遊資進行前所未有的打壓和窗口指導和金融系統的去杠桿。當然,部分監管舉措似乎與市場化改革方向有些許背離,但在亂象頻發的A股,可以說不得不為。

以“高送轉”為例,近幾年已成為不少中小板、創業板股票上市之後通過擴充股本,讓股價維持在低位的“套路”,“高送轉”的目的,主要是迎合A股投資者對低價股的炒作熱情,“10轉20”甚至“10轉30”也司空見慣,且實施“高送轉”的上市公司,並不是因為業績,不少盈利不佳甚至不乏虧損者。這樣的炒作,即便可以讓相關股票上漲,但並沒有正面價值可言,且容易變成內幕交易汲取利益的途徑。相似的,跨界並購、次新股炒股、遊資坐莊、去杠桿,共同導致A股近年的亂象頻發。

至於IPO發行的常態化,也不應該多作指責。今年以來,IPO核發穩定在每周10家左右的節奏,與以往相比,提速較為明顯。這樣的發行速度確實給市場帶來了壓力,但資本市場的主要功能就在於為企業融資,一直以來,IPO堰塞湖和企業上市排隊時間一直為人詬病,監管層此舉不過是恢複了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服務實體經濟。

雖然IPO發行常態化沒有錯,但退市制度不得不提,畢竟有進有出才是成熟市場和市場化的表現。目前而言,A股退市制度形同虛設,削弱了股市優化資源配置、優勝劣汰的功能。許多上市公司規避制度,形成了“兩年虧損一年盈利兩年虧損”的利潤模式。因此,完善退市制度指標,堵住制度漏洞迫在眉睫。因為“有退有進”才符合市場化趨勢,2016年A股僅ST博元和欣泰電氣退市,二十余年以來滬深兩市因不符合上市條件而退市的公司也不過八十來家,與成熟市場年均退市率7%左右相去甚遠。

近期A股下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利率上行。雖然中國央行沒有加息,但今年以來無風險利率明顯上升。一方面,國債利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和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紛紛刷新兩年以來高位,余額寶、現金寶等貨幣基金近7日年化利率達到4%以上;另一方面,根據央行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9.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2.3個百分點,M2增速放緩成為資金面偏緊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貨幣寬松對於經濟刺激作用有限逐漸被驗證,且近年資金投放“脫實入虛”頗為明顯,中國隨美國等發達國家收緊貨幣供應,也就順理成章。

總而言之,A股市場的下行,監管的因素不小,但不少是不可不為,通過一系列打擊亂象和去杠桿的監管舉措,讓A股市場回歸理性,有利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同時改革也不可偏廢。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21

上海市統計局:前4月滬商品房銷售下跌近四成

上海市統計局昨天(16日)公布,1-4月,上海房地產開發投資1135.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3.8%。

商品房施工面積13234.94萬平方米,增長4.7%。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930.18萬平方米,增長1.6%。

商品房新開工面積786.59萬平方米,增長33.9%。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444.03萬平方米,增長55.5%。

商品房竣工面積1268.33萬平方米,增長46.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730.61萬平方米,增長29.7%。

商品房銷售面積436.84萬平方米,下降39.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50.14萬平方米,下降40.9%。

上海市2017年4月房地產開發、經營統計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26

北京二手房價格今年首現環比下跌 中戶型降價0.2%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0/1108162.html

__.thumb_head

原標題:北京上月中戶型二手住宅價格比3月份下滑0.2% 北京二手房價格今年首現環比下跌

(記者 張欽)盡管房價滯漲或緩漲已經成為大趨勢,但作為價格一直堅挺的北京二手房來說,出現房價的環比下跌今年以來還是首次。昨天,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的最新一期住房銷售價格指數顯示,上個月北京中戶型(90至144平方米)的二手住宅價格比3月份有所下滑,雖然降幅不大,僅為0.2%,但卻是今年以來北京二手房價格首次環比下滑,標誌意義搶眼。

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個月北京二手房價格出現滯漲,其中僅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價格較3月份微漲0.1%。144平方米以上大戶型價格也與3月份持平,加上中戶型的價格下跌,整體價格與3月份持平。

數據顯示,雖然今年以來北京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勢波動明顯,但還從未出現某一戶型下跌的情況,此前漲幅最小的是1月份,各種戶型漲幅都在1%以內。此後的2、3月份二手房漲幅重拾升勢,2月份各戶型漲幅全部超過1%,3月份漲幅更是全部達到或超過2%,但進入4月份以來,二手房價漲勢再踩急剎車。

除了二手房外,上個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漲幅也較小,均在0.5%以下。但與中戶型二手房價格下跌相對應的是,新建住宅中中戶型漲幅最大,達到0.4%;小戶型僅上漲0.3%;大戶型價格則與上月持平。據了解,此前北京新建住房的價格已經出現過多次環比價格下滑。比如今年1月份,北京大戶型和中戶型新房均出現過價格比前月下跌0.1%的現象;2月份則是大戶型出現0.3%的環比下滑;3、4月份以來則沒有再出現過新房價格下跌的現象。

從同比看,北京房價與去年同期的價格漲幅也是逐月縮水。今年1月份北京新房價格同比去年漲幅大約在24%,2月份則降至22%,3月份則為19%,上月更是僅為16%。二手住宅的同比漲幅雖然更高,但漲幅縮減的大趨勢仍然相同,1月份接近35%,2、3月份即減至32%和27%,上個月更是降至22.5%。

據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有關人士介紹,此次調查中的新建商品住宅是指新建的專供居住用的商品住房,不包括新建的國家政策性住房,也不包括住宅樓中作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車庫等。而二手住宅則是指進入房屋市場進行交易,第二次及以上進行產權登記的住宅,包括二手商品住宅、允許上市交易的已售公房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