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500年前的達文西 碰上現代MBA

2015-01-19  TCW
 
 

 

你知道,創新時代我們最重視的團隊協同合作,早在五百年前,拉斐爾畫出《聖母、聖嬰與施洗約翰》的過程,就已經被實踐?你知道,當個人、企業都把「差異化」掛在嘴邊時,達文西早已做了最好的示範?

文藝復興,這段起始於十四世紀的文化運動,是人類人文主義、商業社會的開端。我們在歷史課本裡的文藝復興三傑,能在百家爭鳴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證明他們不只是藝術家,更是頂尖管理者。

文藝復興與企業管理,會有有什麼交集?在「文藝復興三傑」身上,現代經營者又能學到什麼?我們邀請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就經營者身分,與台灣大學會計系教授劉順仁對談。

張安平涉獵、研究歐洲文化超過四十年,二○一四年,雲朗甚至遠赴文藝復興起源地義大利拓點,全球據點數直逼業界龍頭晶華麗晶集團。

甫出版新書《把一招練成絕招︱︱向文藝復興大師學管理》的劉順仁,則從管理角度,來解讀大師們的成功心法。以下是對談概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現代人對文藝復興的印象,多停留在美術館裡的畫作,和企業管理,尤其是服務業的關聯是什麼?

劉順仁(以下簡稱劉):文藝復興的背景,是人從長達千年的宗教束縛下獲得解放,重拾對人性、感官體驗的重視。你想想,等了一千年,終於有人敢畫出第一幅裸體畫,那是多大的革命和反抗!

這種尊重個人的氣氛,我覺得在今日的服務業特別重要。過去,很多公司為快速擴張,採用大量SOP(標準作業流程),追求效率;但現在,你要體察(客戶)需求,不可能單靠SOP,企業如何尊重員工自主性,讓個人擁有在特殊時刻,做出精緻服務的能力,才是功力的展現。

張安平(以下簡稱張)︰文藝復興是人文主義、商業社會的開始,而人文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對人尊重。但飯店業,卻是對人的尊重最差的行業之一,整個歷史就是「壓」(指壓抑個人、個性)、管理就是壓。

所以在雲朗,我希望把這件事改掉,你必須把對方視為一個「個人」,人指的不只員工、還有客人,差別在於,我在服務你,但並不表示我比你差。

所以我相信雲朗是唯一、最早,強迫每個總經理進廚房(的公司)。台灣的飯店業很奇怪,餐飲和客房(利潤占比)幾乎是五十比五十,但歷史上還是客房優先,總經理幾乎都是很少廚房的,讓廚房變成像是次等,有點看不起的味道。

所以我們要求每個總經理都要進廚房、自己燒菜,每個月會有「總經理上菜」時間。這是不准師傅幫忙的喔!就是你自己挽起手來做,再難吃,也要端出來。

這是一種聲明,第一個告訴你(指總經理),餐飲對你很重要,第二個,讓所有的師傅們覺得,他們在做的,不是次等的事。在任何情況下,對人互相尊重是必要的,但這不是施捨。

問:文藝復興大師身上,有什麼現代企業、工作者可以學習之處?

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我認為是全佛羅倫斯最精彩的作品。

從製作過程,你就能感受到米開朗基羅至死方休的執行力:一五○四年,他睡在工寮、日夜工作兩年,終於把一塊有嚴重裂痕、廢棄近半世紀的大理石,刻成我們眼前的大衛;之後,還用馬車整整拉了四天,才把作品拉進城「交貨」。

那年,他還不到三十歲,就有這樣的毅力,更不用說,他到死前四天、八十多歲,都還持續工作。

這種使命必達的執行力,是每個企業都需要的人才。

而他的對手達文西,則是文藝復興三傑中最特別的。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創世紀》是大而有震撼力,達文西的畫作如《蒙娜麗莎》或我最喜歡的《天使報喜圖》,都是靜態畫,規格很小卻很有力量,因為他對真實的追求,讓他在細節上特別下工夫。

例如,其他人畫翅膀可能是靠想像,但《天使報喜圖》中天使的翅膀,他是拿真的鳥來研究,拆解肌肉、骨骼構造,想理解鳥是怎麼飛的;最後,不只畫裡翅膀的羽毛、線條細緻度讓人驚豔,他還因此發明了飛行翼。

就連畫裡衣物皺摺的光影變化,都是他拿布料沾石灰水弄硬後,反覆測試出來的;為了展現出一個十五、六歲少女的不慌不忙,手按著書時的彎度、力量感,也是基於他對人體肌肉施力原理的理解。這讓他的畫不只是美而已,還有科學實證精神。

張:沒錯,歷史上對達文西的詮釋都有些錯誤。他雖是很好的藝術家,但其實最想做的是科學家。

所以他的文件大部分是在做科學研究。他到米蘭去,也是希望貢獻自己所長,對國防軍事有所貢獻。城市的防禦機制,他草圖都畫出來了。

但可惜當時的他沒有如願,對方找他去是做個大銅馬,但後來因為打仗,銅都拿去做武器。

劉:雖然達文西不得志,但從現在的眼光看,也是一種策略,這讓他在歷史上能跳脫藝術家的規格,對後代的科技發展產生影響。這就是我們在管理上說的,你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提供獨特價值(unique value),就是差異化。

張:我覺得,不管任何產業,你一定要找到一個和別人不同的解決方案,由此切入。

我是一個興趣很雜的人,做的事情也很雜,我想你們都知道(編按:張安平擁有水泥、金融、有線電視、資訊科技、飯店等產業經歷)。我一九九九年進有線電視的時候,電視頻道是沒有定頻的,就像HBO不一定在六十五台。沒有定頻有幾個問題在,下廣告的人無法計算效益,因為HBO在高雄可能是五十五台,你沒辦法知道是誰在看你廣告。

所以,我一進去什麼都沒做,就跟幾個同業談定頻,單純就是把餅做大。電視台的內容提供者因為廣告量穩定,也賺錢了,我向他們收的錢從七、八毛一戶,到離開的時候變成五塊五一戶。

五塊五、一百多萬戶,我什麼都沒有做、也沒有增加訂戶的年度費用,一個月就創造這麼多錢。

所以我一直講,進任何一個行業前,你要看制勝點在哪裡、哪些是帶路的關鍵因素、什麼是你的致命傷。看清楚了,才能進去;進去後,從對的角度切入,你的獨特價值就會出來。

問: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第三人︱︱拉斐爾,又是個怎樣的管理者?

劉:身為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的後輩,拉斐爾卻是當時承攬最多案件的藝術家,為什麼?因為他除了在藝術上集大成、成就高,還擁有前兩者沒有的資源:他主持一個約五十人的工作室,是當代最大、最有生產力的藝術團隊。

這有什麼特別?當時,藝術界很重學徒制,跟在大師身邊的年輕人,通常只能聽命行事、做枝微末節的小事,有創造力的全由大師一手包辦,所以你看米開朗基羅為了《創世紀》掛在天花板四年,就是因為他過度個人主義、不願釋權,讓自己累個半死。

但是,拉斐爾不一樣,他懂得培養後進、也會用人,根據年輕學徒的學習狀況分配工作,例如誰畫手、誰畫衣服等,但成品又能維持拉斐爾一貫的美學風格,是成熟的管理者。

這也是為什麼拉斐爾只活了三十七年,藝術地位卻能和前輩並列,且死後仍有學生為他繼續完成畫作。在我看來,說拉斐爾是當時的賈伯斯(Steve Jobs),一點都不為過。

問:在當時,要做到這點的難度是?

張:自信心,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就不怕人學、不怕威脅。我覺得拉斐爾最強的,在於他容得下別的藝術家,而且將其納入旗下、為他所用。

拉斐爾後來幾個學生都小有名氣,表示這個老師好、願意教。像米開朗基羅的忌妒心就很強,達文西更不必提,連落款的名字都是倒過來寫,怕人偷,怕什麼呢?

自信心夠,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拉斐爾不只是藝術家、還是老師,這是他好過其他人的地方。

【延伸閱讀】反壓抑、反神權的文藝復興三傑

起源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為發生在十四至十七世紀的文化運動,廣泛發生在繪畫、自然科學、文學、建築、音樂等領域,如哥白尼、伽利略、莎士比亞都是此時期代表人物。

多數學者認為,文藝復興的出現,旨在對中世紀禁慾主義、宗教觀長期壓抑下的反動,強調個性解放,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因此創作內容多強調人體之美,歌頌世俗與現實。

文學代表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維利的《君主論》等。美術作品,以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的成就最為突出,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21

MBA教育市場退燒 報考人數年降5%~10%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8756.html

MBA教育市場退燒 報考人數年降5%~10%

一財網 劉瓊 2015-06-05 10:40:00

“現在全國MBA招生的形勢都不好。”一位商學院招生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此前,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透露,專業碩士中的報考大戶MBA近幾年卻呈下降趨勢,每年減少的幅度約在5%~10%。

經濟下行等因素正在沖擊著管理教育市場,前幾年瘋狂的MBA報考熱潮已經不見,不少中國商學院2015年正暗暗感受到MBA、EMBA等項目招生吃力,同行招生大戰考量著商學院的創新改革。

“現在全國MBA招生的形勢都不好。”一位商學院招生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前,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透露,專業碩士中的報考大戶MBA近幾年卻呈下降趨勢,每年減少的幅度約在5%~10%。

盡管一流商學院的MBA依然受到熱捧,據透露有的商學院MBA報名和錄取比例仍有3:1左右;但是不少中等商學院遇到名額招不滿的困境,據悉,有的商學院200個MBA名額,只有100人左右報名。

相比而言,EMBA招生受到了更大的沖擊,“經濟還在下行過程當中,過去十多年EMBA申請或者錄取的人數同經濟周期呈緊密的關系”,複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表示。

除了經濟環境因素,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副院長董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MBA報考人數下降與學費上漲等有一定關系。“目前很多高學費的不光是MBA,其他項目像培訓、EMBA等等,都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他說。

此外,不僅是報考生源人數下降,董明透露,由於MBA、EMBA辦學管理方面會越來越規範和嚴格,導致2015年考生過線的人數相對比往年略低一點。

MBA市場正在發生什麽變化?作為商學院的教授,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錢世政表示,感受最深切的是互聯網誕生之後,教授在知識傳播速度廣度上,已經淪為“互聯網的助教”了,“學生只要有一個手機,什麽新鮮的問題一分鐘就可以超越教授”。

互聯網沖擊,也倒逼商學院變革創新應對挑戰。陸雄文介紹,2014~2015年複旦管院正式啟動課程體系改革,將核心放在“互聯網、國際化和行動學習”;此外,複旦管院正在開發一個非常龐大的信息系統,將所有的教育研究資源放到網上,同時學院形成包括學生和校友的大數據,可以從申請開始到畢業求職、工作等,對學生和校友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此前《經濟學人》(Economist)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商學院教育市場供過於求,投資回報的日益縮減(越來越多的學生認為預期薪酬的增長速度低於學費的增長速度),以及來自在線教育的激烈競爭拉大了一流商學院與中等水平商學院的差距。

中國MBA招生人數下降是由於商學院教育市場供過於求了麽?陸雄文表示,美國培養MBA、EMBA達到18萬人/年,中國不到5萬人/年,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估,中國已經超過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基於購買力平價指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還需要跟美國一樣多MBA、EMBA的畢業生,中國MBA、EMBA教育市場的發展空間很大。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國內MBA整體招生人數下降,但希望報考國外商學院的中國大陸學生還在繼續快速增長。 GMAT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管理科學研究生入學考試,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高校都采用GMAT考試成績來評估申請者)方面透露,來自中國大陸的考生人數在過去7年到8年里面有30%的增長,這個數字在今年慢慢下來,但是想到國外商學院讀MBA的人在中國仍然有很大需求。

“考GMAT的人願意為自己的未來投資,希望國際化視野更大一點。”陸雄文表示,中國商學院要思考的問題是,怎樣吸引這些人在國內讀MBA,怎樣設計更好的、讓學生能感受到同樣的國際化,同時又有對中國深刻了解的項目。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11

MBA高材生下田去 年薪六百萬

2015-11-30  TCW

十一月初,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布警告,氣候變遷將導致作物歉收,十五年後貧困人口可能暴增超過一億人。《金融時報》觀察,這類問題將不再只是政府的責任,越來越多常春藤高材生移轉戰場到非洲。

哈佛商學院教授貝爾(David Bell)指出,永續環境與人道考量是轉戰潮背後推力,具體代表之一是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MBA畢業生賈蒂蒂(Zipporah Gatiti):成立肯亞風味(Taste of Kenya),立意改革當地咖啡小農生計。

賈蒂蒂本身即為肯亞咖啡小農第三代,眼看祖母輩的小農打不過商業規模耕作,一方面是產業鏈延伸過長、分工瑣碎,另一方面經銷商壟斷產銷管道,甚王是,打出公平交易名號的產銷模式更讓他們賣不出原豆,或者就算賣出去,獲利反而更低。

她在負笈英國期間走訪大大小小咖啡店時發現,多數烘豆師不僅有意願,甚至也樂意花更多錢直購小農的咖啡,只是苦無管道。於是二〇一三年,賈蒂蒂成立為買、賣方另闢自主銷售管道的平台肯亞風味,內建強調正字標記的溯源系統,免去仿冒風險。

加入加州旱災救援行列

還有美國杜克大學MBA學生史賓絲(Liz Spence),這位加州自然管理計劃(Nature Conservancy Project)總監與農民調節用水管理,減緩旱情衝擊農業。「食物產業鏈複雜、具挑戰性,」她表示,「商學院教的那一套比較有幫助。」

除了人道關懷之外,MBA學生投入農業,其實也有現實面考量。美國媒體彭博(Bloomberg)分析,就MBA學生未來出路而言,農業其實是給薪最大方的雇主之一:年薪中間值大約落在十八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九十萬元),幾乎與諮詢顧問業相當,但優點是競爭更少。

「這些學生們想做一些『真正』的事,」貝爾說,「提供全世界好食物,或至少是更營養的食物,看來像是比較崇高的選擇。」

(文·柳定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91

父母反對也要衝 美國MBA辭工作賣咖啡(076-081)

2016-05-16  TCW

「妳好,我是《商業周刊》記者,」我遞出名片。

「啊,不好意思,我沒有名片。」高琬婷不好意思的搓著雙手。

身高近一百七十公分的她,彎下腰,蹲在糕點櫃後,將一塊塊她親手做的蛋糕,珍視的放在盤子上,端到我的面前。

「真的要聽姊姊的話,去菲律賓了嗎?」我問。

她並未正面回答,只是笑著反問我,「如果是妳,妳會想去那邊嗎?」

其實,當我走進店裡那一刻,已經知道答案。

這是平日下午,從咖啡廳一樓的吧台望出去,前方正好是一座公園,大片草坪上,孩童追逐,老人做體操,上班族悠哉走進店裡。五十坪大空間裡,坐著的大多是學生,閒聊的中年婦女,點一杯六十元的拿鐵,就擁有一下午的自在。

每個角落都有店主人的小巧思,站立的看板上頭畫著幾隻貓,收銀台前的小立牌用法文寫著Bon Appetit(用餐愉快),身後的展示架上,七彩繽紛的手工糖霜餅乾,是小朋友最喜歡的甜點。

「這是我最不聽話的一次」

乖乖女開咖啡廳,全家人跳腳反對

「這我有信心,做得比別人都還好吃,」這塊起司蛋糕,是她得意的代表作,為了找出最完美的口味,反覆嘗試十幾種不同的食材比例,花了快兩個月,才研發完成,還有人穿著廚師服,騎摩托車直接到她店裡來看是怎麼做的。

她開在台中的咖啡廳坐落於住宅區,不像二十七歲時,在紐約看到的蛋糕店那麼時尚、氣派,但卻是一個年輕女孩逐夢的小天地。

開咖啡廳,是台灣年輕人創業首選之一。根據財政部統計,二〇一四年,全台咖啡廳超過二千一百家,和二〇〇八年相比,成長逾四成。但年輕人嚮往的小確幸,看在締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四、五年級生眼裡,卻少了點企圖心。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的一番話,批評年輕人以開咖啡廳為滿足,很不可思議,「應該以世界為創業的舞台,不可以有島國思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呼籲:「我們不能只有小確幸,也必須要有大志氣。」

主流媒體形塑下的小確幸,似乎與逃避、退縮、失敗畫上等號;企業大咖的批評,更引發社會對成功價值觀的論戰。

但自認屬於小確幸的高琬婷,卻跟刻板印象不太一樣。她開咖啡廳不是為了逃避,而是心底深藏已久的夢想。

她排行老三,如今四個小孩中,只剩下她留在台灣,姊姊高子甯和哥哥都在菲律賓,妹妹在美國工作。她從小聽話,唯一一次叛逆,就是前年八月離家,和男友到台中開咖啡廳,「這是我從小到大最不聽話的一次。」

當我們問起高子甯,怎麼看待妹妹遲來的叛逆?她回答很直接:「我們家沒有人支持她,不會經過她的店,也不會想去。」

「想學糕點,不需要大學畢業,也不需要家裡栽培妳念到MBA,做糕點高中畢業就可以了,」「妳賣一杯咖啡六十塊,每天是要賣幾杯,才可以賺多少錢,」姊姊認為開咖啡廳,是投資報酬率極低的選擇,無法接受妹妹如此天真。

家人期待的劇本

留美回國,進上市公司捧金飯碗

和姊姊一樣,高琬婷也很國際化,從大學擔任英文社社長,畢業後赴美取得德州農工大學康莫士分校企管碩士,返台後到日月光上班,擔任公關專員,每月加獎金領約五萬元,負責接待海外客戶,住家裡的她,工作三年多存下近一百五十萬,比起許多年輕人手頭寬裕。

即便不像姊姊事業成功,但遞出上市公司名片那一刻,父母神情還是挺驕傲的。

就在一切按照規畫,到大企業上班,努力表現爭取升遷時,她卻聽內心總有個聲音,「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她想起小時候跟在媽媽身邊一起做糕點的時光。

曾經,高母也熱中學做糕點,當時才國中的她,跟在一旁忙進忙出,從烤箱端出一盤盤餅乾,分給全家人吃。她清楚記得,那種從揉麵團開始,靜靜的看著它在爐子裡長大,半天後才盼到出爐的成就慼。

高中時,她會買食譜偷偷研究,大學時,自己跑去學爵士鋼琴、學編曲,常常一彈就是一個晚上,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偶爾上台表演,感受到自己的才藝,也能帶給別人快樂。

「我好喜歡弄這些有的沒的,可能沒辦法為我帶來財富,可是我覺得內心很快樂,我可以把它做得很好。」她拿著剛學會、才做好的餅乾,笑著對我說。

擺脫換名片的生活

薪水砍半,反而過得更快活

因此,她萌生辭職念頭,上班時省吃儉用,心想:「存一筆錢,就可以進入我要的軌道。」

決定離職前,她報考加拿大的藍帶廚藝學院,備妥報名資料,健康檢查也做了,沒想到,全家人都反對。

「那只是個訓練的學校,不拿文憑,那妳高中就可以去啦,這些年在幹嘛,大學四年,出國兩年,不是都浪費掉嗎?除非妳像吳寶春一樣比賽得獎,不然妳做糕點要幹嘛?」滿腔的熱情,被家人狠狠澆了一桶冰水。

出國練廚藝的路行不通,她決心把當年在紐約看到的蛋糕店,付諸實現,辭職和男友到台中創業,一個人主攻咖啡,一個負責糕點,還成立蛋糕品牌Chense Mia,透過臉書接訂單。

一開始,她怕家人反對,不敢透露拿出五十多萬元存款投入開店,雖然她是咖啡廳三位股東之一,每個月領三萬元薪水,只比以前的一半多些。

但她很開心,「終於擺脫那種每天交換名片的生活,」她回頭看自己的臉書,發現自己以前很多抱怨,「以前像在動物園裡,被關在籠子裡面,現在是在野生草原,想奔跑就奔跑,想吃草就吃草。」

開幕那天,她在臉書上傳朋友送上的花籃照片,許多朋友幫她打氣。但怎麼盼,每當她從吧台往外探頭,就是盼不到家人走進門的那一天。

大小姐變打雜工

以前逛街花數萬,現在十元也計較

開店前一年,爸爸和姊姊都不願來她的店。高子甯即便收到妹妹傳的訊息,「要不要來台中玩,順便暍咖啡啊?」她也是「已讀不回」,希望以冷處理,讓妹妹知難而退。

唯有媽媽狠不下心,店剛開一個月時,便瞞著她跑去台中一次,雖然當時女兒不在店裡,還是以行動支持,點了杯拿鐵和貝果,深怕貼心的女兒離家工作,累壞了、餓著了。

得不到家人認同,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再加上,小確幸也面臨考驗,野生動物並非都自由自在,「每天都

追著錢跑,」她坦言。

以前,她是父母的寶貝女兒,一雙手白白淨淨,不用做家事,遑論分攤家計;現在,為了實現夢想,連買一個碗,差十塊錢都得跑四、五家店比價,洗碗、刷廁所樣樣來,泡在水裡的手紅腫凍傷,甚至因為作息不正常,免疫下降,身上長帶狀皰疹。

為了拚事業,姊姊在菲律賓得了氣喘,妹妹在台灣得了皮蛇,雖一個管三百名員工,一個管五位員工,但似乎,爸媽當年白手起家的拚勁,在姊妹身上重演。

每天、每個月,賺或賠,一切擺在眼前,逼得她開始學會精打細算,「現在不像以前,是老闆給妳薪水,是妳要給人家薪水,有時候還要拿自己的薪水去貼人家的薪水。」夢想,並不只有甜蜜,更多的是承擔。

「她開店以後真的變很多,」反對的背後,姊姊對她極為不捨。

高子甯說,過去姊妹上街購物,可以十分鐘花掉好幾萬,妹妹第一次到菲律賓找她,衣服、鞋子、化妝品,一大卡行李箱還裝不下;現在,全家人去歐洲玩十天,她只帶一卡登機箱,把生活縮到最簡單;平時為了省錢,連手機上網都沒辦,保養品也不買了,「我們看了怎麼可能不心疼?」

她千方百計勸妹妹一起到菲律賓,得到的投資報酬率更高。但骨子底,姊妹都有不願為了現實妥協的性格,「只要努力,不至於到窮愁潦倒,沒有生意就去發傳單,拉客人嘛!」高琬婷這麼說。

她和男友開始想突破點。例如,自己研發菜單,到台北學做熱食餐點,報名乙級烘焙考試,每天待在不到兩坪的廚房內,反覆練習每一道考題,六小時內做三十個麵包、五個蛋糕、四個派,用糕點打開客源,加上咖啡品質逐漸穩定,在社區建立口碑,每月營收超過五十萬元,損益兩平。

姊姊送名車,我送蛋糕

父親的認同,盼了一年半才等到

儘管度過財務最艱困的時刻,她最期望看到的客人,還是沒出現。

她選在父親生日前,花了三倍的時間,做了一個果嶺蛋糕,送給愛打高爾夫球的爸爸,上面還有小小的高爾夫球和球桿。

父親還是一句讚美也沒說,但他打開蛋糕那一刻的眼神中,「他很surprise,我終於覺得,心結是可以隨著時間化解的。」

不像姊姊送爸爸百萬名車,她只能送上親手做的果嶺蛋糕。但無論是名車與蛋糕,都是姊妹對爸爸的心意。

我們和高父碰面,問起這果嶺蛋糕,他靦腆的笑說,「老歲仔呷這太甜,呷抹落起啦!(年紀大吃這太甜,吃不下去啦)」當我們走進星巴克,高父凝視著糕點櫃,「阮台中彼個查某囝(我台中的女兒),她做的核桃派是滿好吃的喔。」他有些驕傲的說。

她用各種方法軟化父親的心。終於,父親走進了女兒的店裡。

「為了等這一天,等了好久……。」她永遠記得那一刻。

開店快滿一年半,高父終於來到女兒的店,他看了看,這和他一手建立的泵浦車事業比起來,規模怎麼比也比不上。

看著父親坐在店外,遲遲沒定進去,高琬婷便緩緩走向前,邀請這位最重要、等待最久的貴客,歡迎光臨。

「結果爸爸看了一眼,只說『這裝潢無(不)錯喔』,」她說。父親誇獎的不是咖啡好暍或蛋糕好吃,只淡淡的說了這句,便轉身下樓。台灣典型上一代的父親,不善於直接表達,卻間接表達接受了女兒的選擇。

父母反對變支持

從不肯踏人,到全家在咖啡廳烤肉

這段人生中唯一的叛逆期,她時時刻刻在「自己的夢想」和「家人的期待」這座天平兩端,小心的維持平衡。

去年,她曾想再開第二家咖啡廳,姊姊依舊不贊成,亙百反對。

但其實,「我有準備一筆錢,她如果要開,是可以馬上support她的。」姊姊說,「終究是自己的妹妹啊!」

再多的反對,卻也因為割捨不掉的親情,走向和解。去年中秋節,姊姊號召整個家族十多人,特地從中壢到台中妹妹的咖啡廳裡烤肉,這也是高琬婷開店兩年來,最熱鬧的一晚。

當客人走進店裡,想要全心招待家人的高琬婷說,「不好意思,我們打烊了。」結果全家人都跳起來,直呼沒有打烊,殷勤招待客人入內。這一刻,家人都變成妹妹的行銷部隊。

那夜,愛暍咖啡的姊姊,走進咖啡廳吧台,第一次跟在妹妹身邊,一步步學蒸奶泡、煮咖啡。為了這杯幸福的拿鐵,姊妹倆等了超過一年。

雖然,高子甯仍不放棄勸妹妹到菲律賓,除了酒店,甚至想開公司讓她管理;媽媽也盤點家中資源,動念把家中二樓當成中央廚房,讓妹妹發展糕點自有品牌,採線上訂購,媽媽、爸爸、傭人,全部一起幫忙。

而妹妹為了爭取自立的籌碼,正計畫到法國上餐飲設計課程,精進自己的實力。

這道人生選擇題,仍在兩代、姊妹間,持續角力著;但因為有愛的支持,這兩種不同的選擇,終於有了對話的可能性。

我的小確幸,一點都不傻

「學糕點,不用念叨MBS」、「易貝咖啡60塊,賣幾杯才賺?」面對家人質疑,她說這些「可能沒辦法帶來財富,可是內心快樂。」

我也是白手起家的女老闆

小確幸不等於退縮!比起姊姊的泵浦帝國,高琬婷的王國僅是兩層樓的小店面,但產品創新、成本控管可是樣樣都不少。

撰文者 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52

教育部等4部委要嚴管MBA、EMBA高學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971

(視覺中國/圖)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印發《關於2016年規範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要全面落實中央巡視整改任務要求,著力解決損害公眾利益的亂收費、亂辦學等不正之風。南方周末記者註意到,《意見》專門提到要嚴格審批研究生學費標準,堅決糾正MBA(工商管理碩士)、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等專業學位研究生學費標準虛高等公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早在3月28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規定從2017年起, EMBA將納入全國統一的碩士研究生入學,由教育部統一劃線,各學校按需調整錄取。從2016年12月1日開始,各院校不得再自行組織EMBA招生考試。以此杜絕“培訓班”式、“放羊”式的培養,嚴禁降低標準授予學位學歷、“花錢買學位”。

至此,相關部門從學費標準以及生源上,對報考此類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了明確規定和限制。

對於在職管理者來說,資源積累和自我提升是攻讀MBA、EMBA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最大初衷,“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從2002年開始,MBA、EMBA熱潮持續發熱,一直高燒不退”,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學研究部主任鐘鴻鈞告訴南方周末記者,MBA課程面對的是工作3、5年,開始走上管理崗位的人士,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教育。而EMBA招收的是工作了8到10年的公司企業高管。

據悉,MBA於1991年正式招生,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首批9所高校開展試點工作,1994年成立了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對外招收MBA學校已超過200所。

而學費也隨之水漲船高,以北京高校近五年學費對比,據公開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4年,除極少數院校沒有增長外,北京大多數高校學費漲幅均超過50%,2014年後趨於穩定。2011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MBA各類別學費分別為12.8-18.8萬元、10.8-12.8萬元,2016則分別為19.8-23.8萬元、18.8-25.8萬元。長江商學院2016年學費高達39.8萬元,該學院曾在2011年間學費一度飆升至40.8-52.8萬元。

國內各院校EMBA收費標準高低不同,從10多萬到70多萬元。1995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招收42名首期中歐EMBA,當時的學費是10.5萬元。目前,全國已有60多所高校獲得開辦資質。

不過,面對高企學費,鐘鴻鈞認為相關商學院校提供的不是普惠性教育,而是市場化的商品,“按照供給理論,我不認為虛高。”據他觀察,好的學校不斷的漲價招生影響不大,而相對較弱的學校不漲價也招不到學生。“商品自己會根據市場進行調節,沒有必要對學費的高低進行限制。”他認為教育部應該著力關註如何進一步規範教學質量認證,保證其辦學效果。

而對本次四部門聯合發文整治亂收費、亂辦學,鐘鴻鈞認為這與當前反腐氛圍相關。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據統計,政府部門、國企參與MBA、EMBA學習比例達到10-20%,“費用基本上不是自己掏腰包,拿政府(納稅人)的錢來讀EMBA是不合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865

MBA多博士少 上海還缺哪些人才

全球化城市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自帶“人才高地”屬性,匯聚最高端的人力資本。

伴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孕育興起,國際經濟競爭更加突出地體現為科技創新的競爭。對於欲打造科創中心的上海,現有人才的分布和對人才的吸引力成為了重中之重。

日前,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與上海市徐匯區政府聯合發布了《上海市科創中心人才報告》(下稱“報告”)。該報告重點圍繞上海先進制造、金融、互聯網與軟件、醫療健康四大行業的人才分布情況、與國內外其他城市的人才結構對標分析,並對上海科創人才布局和人才政策進行了前瞻性分析。

打造科創中心,上海最缺哪些人才?從資深人才分布上來看,縱觀四個重點行業,上海市與國內外城市對標時,都表現出一個共同特征即人才的平均從業年限與國內對標城市類似,卻遠遠低於國外對標城市。

缺資深、高端研究人才

從統計樣本中可見,上海市在領英上註冊的人才超過100萬,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中。從細分行業分布中可以發現,匯聚人才最多的前三個細分行業分別為先進制造、金融、互聯網與軟件行業。從職位分布來看,17.6%在從事銷售崗位的工作,排名第一;工程職能位居第二;與互聯網相關的運營與信息技術職能也名列前茅。前五名的職能占比總和達到了整體樣本的47%。

在對人才的細化比較中,《第一財經日報》從領英方面獲悉,上海的工商管理碩士(MBA)人才占比最高,達7.7%,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1%。在四個重點行業中,上海MBA的比例也均超過國內對標城市,醫療健康業甚至超過了一些國外對標城市。

不僅如此,上海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人才比例達20.4%,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1%。在四個重點行業中,上海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人才比例均高於國內對標城市。

盡管上海吸引了大量海歸和高級管理人才,但該報告也發現,資深人才和高端研究型人才的缺乏,或成為上海科技創新之路上的一大攻堅點。

以醫療健康行業為例,在美國波士頓工作的人才中,擁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資深人才高達41.8%,遠高於上海的22.2%。由此可見,吸引和留住資深人才已經成為上海打造科創中心之路上亟待解決的一大課題。

此外,高學歷研究型人才較為稀缺。報告顯示,上海具有博士學歷的人才比例為4.5%,低於全國主要一線城市平均水平5.3%;在金融業、互聯網與軟件業和醫療健康業,上海的博士比例也都低於北京和國外對標城市。以先進制造業為例,上海的博士人才占比為4.3%,遠遠低於德國慕尼黑的12.4%。

當前中國本土企業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度在逐漸加強,但上海的高端人才則更多聚集於外企。以先進制造業為例,上海人才最為聚集的10家企業中,只有華為和寶鋼集團兩家中國企業,其余都是外企或合資企業。而在深圳的制造業中,高端人才則更多服務於像中興、聯想、比亞迪這樣的領先本土廠商。在金融行業中,上海憑借著成熟的商業環境與完善的金融產業鏈,無可爭議地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但隨著北京等城市對金融人才的政策支持和激勵措施,也使得城市間的金融人才爭奪戰漸入白熱化。在互聯網與軟件行業,北京擁有眾多大型本土互聯網企業、創業氛圍濃厚,對於科技互聯網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

對此,領英中國副總裁於誌偉表示:“我們相信,在這個以人才為核心競爭力的雙創時代,唯有撬動和釋放人力資本,才能把握住創新的變局,並站上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跨界人才更吃香

那麽公司又在尋找什麽樣的人才呢?

埃森哲大中華區人力資源招聘總監蔡董莉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正在面臨各種結構上的變革,但我們人才核心上的理念跟要求沒有變過。”具體來說,“我們咨詢行業需要幫助客戶創造價值,首先要有服務精神,這是作為我們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其次,敬業和專業很重要,嚴謹的思維能力也一直在我們的人物畫像上。”

以招船長為例,攜程旅行網人力資源總監陳誌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們首先會從領英找一下全球範圍之內優秀的遊輪公司的船長、大副,並把具體範圍縮小到華人、中國人,然後再去主動聯系。由於出海,很多時候這些人的手機打不通要等靠岸再去找。從優秀公司要挖優秀的人才,從圈子里去找,讓朋友從行業內推薦。這和傳統的發布招聘啟事大有不同,“HR要不斷地接受挑戰,不斷地應對新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都在追求創新變革業務、結構上的轉型,“有互聯網相關背景的人才很受歡迎。”於誌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跨界類人才也很受企業的喜歡,還有那些跨行業的人才。企業更喜歡這些人才幫他們從不同的專業角度看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33

MBA含金量有多高

1 : GS(14)@2010-09-11 17:22:20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8023.html
2 : reference(1610)@2010-09-13 14:02:13

My rule is: unless you obtain an MBA from a reputable universities, otherwise just forget it.
MBA is like a commodity rather than an actual qualification. I expect more and more people might get "EMBA" and "DBA" instead and MBA might become history at some point in time.
3 : abbychau(1)@2010-09-13 14:32:58

Get a MSc instead if you can
4 : reference(1610)@2010-09-13 16:56:58

3樓提及
Get a MSc instead if you can


The same rule applies for taught master degree like MSc.
5 : abbychau(1)@2010-09-13 17:03:22

4樓提及
3樓提及
Get a MSc instead if you can


The same rule applies for taught master degree like MSc.

At least you get a rather concrete essay that can really tells something to the others and to yourself.
6 : reference(1610)@2010-09-13 19:22:50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Get a MSc instead if you can


The same rule applies for taught master degree like MSc.

At least you get a rather concrete essay that can really tells something to the others and to yourself.


Nowadays many of the MSc don't require students to submit essay.....
But it's almost a compulsory for MA degrees.
7 : GS(14)@2010-09-13 22:03:44

咁其實除非有人資助你,或是有家底,就不好讀野雞??
8 : 鱷不群(1248)@2010-09-13 22:35:21

2樓提及
My rule is: unless you obtain an MBA from a reputable universities, otherwise just forget it.
MBA is like a commodity rather than an actual qualification. I expect more and more people might get "EMBA" and "DBA" instead and MBA might become history at some point in time.

I definitely won't study MBA. DBA is much more attractive since you can call your Dr
9 : reference(1610)@2010-09-13 23:23:34

7樓提及
咁其實除非有人資助你,或是有家底,就不好讀野雞??


野雞應該留比:
(1) 讀唔成書果D"疑似"名人之後 (真名人可捐錢給名牌大學帶協仔女入學);
(2) 財技人/老千 (要買來行走江湖 e.g. PhD in Martial Arts - York University http://www.yorkuniversity.us/ );
(3) 冇料但要扮代表之上市公司主席/董事 (都係要買來行走江湖);
(4) xx會 xx院 xx局D 總理, 主席
10 : 鱷不群(1248)@2010-09-13 23:39:10

9樓提及
7樓提及
咁其實除非有人資助你,或是有家底,就不好讀野雞??


(2) 財技人/老千 (要買來行走江湖 e.g. PhD in Martial Arts - York University http://www.yorkuniversity.us/ );


網站原來復活了smiley
11 : reference(1610)@2010-09-13 23:40:40

8樓提及
2樓提及
My rule is: unless you obtain an MBA from a reputable universities, otherwise just forget it.
MBA is like a commodity rather than an actual qualification. I expect more and more people might get "EMBA" and "DBA" instead and MBA might become history at some point in time.

I definitely won't study MBA. DBA is much more attractive since you can call your Dr


Agreed with your point on the basis that the ranking of universities offering MBA and DBA are similar.
If you're talking about MBA of Stanford vs DBA of HKPU, then it's a different story....
In I-Bank world, DBA is uncommon. From my experience, the people with PhD in I-bank are pretty extreme: either a genius or a dumb. No mid-way. I saw a genius PhD who just spend a couple of minutes to decompose a very complex derivatives structure created by another I-bank. However I also saw a dummy PhD who create a valuation model that everyone could cite the flaws of it, but he insisted his model is correct. Finally his boss step in and kick his ass.
12 : GS(14)@2010-09-14 21:14:16

10樓提及
9樓提及
7樓提及
咁其實除非有人資助你,或是有家底,就不好讀野雞??


(2) 財技人/老千 (要買來行走江湖 e.g. PhD in Martial Arts - York University http://www.yorkuniversity.us/ );


網站原來復活了smiley


幾錢到?點解博士平過學士...幾萬銀做博士,真抵

http://www.yorkuniversity.us/tuition_fee.asp
13 : teawater(1794)@2010-09-16 13:47:09

12樓提及
10樓提及
9樓提及
7樓提及
咁其實除非有人資助你,或是有家底,就不好讀野雞??


(2) 財技人/老千 (要買來行走江湖 e.g. PhD in Martial Arts - York University http://www.yorkuniversity.us/ );


網站原來復活了smiley


幾錢到?點解博士平過學士...幾萬銀做博士,真抵

http://www.yorkuniversity.us/tuition_fee.asp


要識武術喎.....
畢業論文或者可以用 "葉問3 - 血戰南洋拳霸"

HKMX 有個MASTER DEGREE都係 7萬蚊左右

讀大學三/四年起碼十幾廿萬
讀埋MASTER + DOCTOR 都係畀多十幾廿萬
真係一級平過一級, 抵玩!smiley
14 : Wilbur(1931)@2010-09-16 14:07:58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Get a MSc instead if you can


The same rule applies for taught master degree like MSc.

At least you get a rather concrete essay that can really tells something to the others and to yourself.


Nowadays many of the MSc don't require students to submit essay.....
But it's almost a compulsory for MA degrees.



im doing an MSc,

but i will skip the dissertation,

because im too lazy smiley
15 : GS(14)@2010-09-16 21:36:53

14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Get a MSc instead if you can


The same rule applies for taught master degree like MSc.

At least you get a rather concrete essay that can really tells something to the others and to yourself.


Nowadays many of the MSc don't require students to submit essay.....
But it's almost a compulsory for MA degrees.



im doing an MSc,

but i will skip the dissertation,

because im too lazy smiley


咁你點過關?
16 : Wilbur(1931)@2010-09-16 22:01:22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Get a MSc instead if you can


The same rule applies for taught master degree like MSc.

At least you get a rather concrete essay that can really tells something to the others and to yourself.


Nowadays many of the MSc don't require students to submit essay.....
But it's almost a compulsory for MA degrees.



im doing an MSc,

but i will skip the dissertation,

because im too lazy smiley


咁你點過關?


個program冇硬性規定要寫dissertation先畢到業

唔寫dissertation,就要讀3個course代替...
17 : GS(14)@2010-09-18 09:12:11

原來是咁,那幾好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08

胡孟青: 沒有讀 MBA的商界奇才

1 : GS(14)@2011-04-26 22:13: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1993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32

以理服人:貴價MBA抵唔抵讀? 倪以理

1 : GS(14)@2013-07-19 00:43: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18/18338405

                  國際著名的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早前獲政府批出地皮,在香港開辦EMBA(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1周課程,索價120萬港元。今天商學院各式各樣的MBA課程越見普遍,學費動輒過百萬元,是否值得?一紙學歷是否職場扶搖直上的保證?哈佛大學MBA舊生、麥肯錫香港總經理倪以理,以過來人的身份解答。

                  問:金融中心  答:倪以理(Joe)

                問:Joe,以前大家都認為MBA是一個很重要的qualification,對畢業生的升職加薪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好像最近幾年商業社會對於MBA的價值,開始有一些改觀。MBA到底是不是在貶值?

逐漸貶值 變最低門檻

                答:我剛剛收到我哈佛MBA明年畢業15周年的邀請函。如果比較以前,我確實覺得MBA今日沒有那麽矜貴。可能跟現在有MBA學位的人多了很多,也有很多人覺得MBA其實像一個兩年的假期,多於兩年的個人學習,更有人認為管理學問是沒有辦法在課室裏學會的。這種種原因,令今天MBA有一定程度的貶值,變成"nice to have",而不是"must have",甚至已經是最低門檻、不值得一提的資格,讓我想起像今天小朋友學鋼琴一樣,考完八級不算是甚麼成就!
在1990年,美國一年只有7萬多MBA畢業生,2000年有11萬,2010年超過16萬!亞洲學生的佔比也越來越高:2000年亞洲學生佔了GMAT考試(報讀MBA前必須參與的公開試)的15%。到了2011年,亞洲學生已經佔了三分之一。
問:MBA的課程受歡迎,應該代表課程成功才對?究竟讀MBA學到甚麼?
答:其實我覺得MBA是有一定意義的。第一,MBA的學生來自各行各業,是一個擴闊視野的好機會。如果你是做房地產的,你可以跟一個做金融的同學一齊上課。這也是一個轉行的好機會。我很多朋友都是讀完MBA之後,趁再找工作時乘機轉到其他行業。第二,鍛煉商業分析和思考的技巧。MBA上課大都採用case method(就是用一個商業個案作為上課的材料),因此同學們可以利用一些真實案例做分析和研究,更有趣的是,可以跟最後發生的事實做一個比較。第三,商學院的同學和舊生關係網絡。MBA課程有很多聯誼聚會,大部份學生都珍惜這個networking的機會。因此,我覺得MBA還是有價值的。
問:你們公司是怎麼看MBA的?是否還是很重視這個人才的來源?
答:我們過往是非常重視MBA畢業生的,差不多佔我們入行顧問八成以上的來源。現在我們還是一定到最頂尖的幾間商學院招聘,但同時我們也從多方面引進人才,會去法學院、其他研究所,甚至在其他的行業挖人。MBA只是我們其中一個發掘人才的地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現最好的MBA學校畢業生,跟一般學校的MBA學生質素,還是有一段差距。
問:Joe,你們公司內部考慮員工升職時,擁有MBA學歷會否有優勢?
答:無,完全無。我覺得,大部份公司也沒有考慮這回事。MBA對於轉行、入職會多點用處,以後升遷主要看員工的工作能力。
問:那麼多學生去讀MBA,是否覺得買一個保險,恃着讀多一個學位沒有壞處的心態吧?
答:我想壞處應該是沒有的,但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MBA畢業生重投職場的頭一兩年是需要適應的。在商學院裏,大家上課的時候,是要想像自己是企業的CEO做決策,也許是一宗大型收購,或者是創立一個新產品。
大家都想得很偉大,好像在改變世界。但畢業後,尤其那些到大企業工作的畢業生,就發現他們還是在企業的最底層。做決定、碰到的問題,跟在商學院裏學到的,完全是兩個世界。這個從「天上下到人間」的過程,是一個名牌MBA畢業後的一個共同經歷。我偶然也聽到一些高層抱怨說,MBA的畢業生太浮誇,不夠踏實。
也有一種說法,是MBA是給大企業的中層幹部做培訓的,因此在今天講求創新的科技社會,MBA是過時的。有一些startup更認為MBA的畢業生太傳統,不夠「反叛」,不適合顛覆性的行業!
也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要忘記現在,在MBA的課程裏最流行的,是創業和科技,當然也有部份同學們決定畢業後到矽谷創業,直接當CEO。

薪酬加幅 非最重要因素

                  問:讀兩年的MBA學費,現在差不多要一百幾十萬元,還未計算機會成本。畢業後的薪酬升幅可以回本嗎?
答:是的,最近我碰過不少算過這條數的人,跟我說這是不值得的。如果他們留在公司搏殺,兩年後已經有一定成就,讀完MBA也未必能立刻爬上這職位。我覺得這條數沒有辦法算,因為你沒有辦法知道,你不做這個決定的話,結果會怎麽樣?
但是我覺得以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去經歷兩年的課程,認識一些本來不會認識的人,開開眼界,拿多一點信心,對於一輩子的企業生涯,應該會有回報吧!
哈佛商學院校長Nohria是這樣描述的:"If there is one thing that I am most distressed about, it is this ratio between an MBA's salary at graduation and the salary when a student enters the program...... it's the most impoverished and short-sighted measurement you can use."他的意思就是只專注在入讀MBA前,和MBA畢業後的薪酬差距,是一個太短視和沒有意義的看法。
問:所以結論是去或者不去讀MBA?
答:我覺得如果你可幸沒有經濟的包袱,可以用兩年去充實自己,讀MBA是值得的。如果你可以考進一間世界頂尖的商學院,這就更不用講了。
但最終我覺得長遠來講,MBA不是最重要的。一個MBA的學位,可能在畢業後幾年產生一些正面的作用,為畢業生打開招聘之門,但是長期還是要看一個管理者的track record(長期的表現),領導力、感染力、判斷力等等。我相信跑長跑,有能力的人一定會跑出來,讀不讀MBA在長期是不會影響到有能力的人的表現。
不要忘記,今天有好幾家全球最大、最有創意的企業創辦人,還未大學畢業,更不用說MBA!

                  倪以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92

MBA畢業生薪酬升5%10年最勁

1 : GS(14)@2017-01-31 15:54:31

■科大商學院MBA畢業生平均年薪14.95萬美元。



【本報綜合報道】據《金融時報》報道,2016年全球100大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畢業生平均年薪增長5.2%至14.2萬美元(約110.76萬港元),為10年來最大增幅。商學院入學諮詢機構Fortuna Admissions聯合創辦人Judith Hodara將過去三年形容為MBA畢業生就業「黃金時代」。《金融時報》每年均對百大MBA畢業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畢業3年後的薪酬狀況。百大MBA畢業生2006年薪酬增長亦具如此幅度,但他們年薪自金融海嘯後停滯不前,2008年至2013年期間年薪約為12.7萬美元。去年百大MBA畢業生中,從事金融服務業的畢業生薪酬最高,平均年薪為15.9萬美元;其次為從事電子商務行業的畢業生,他們平均年薪為15.4萬美元。除了教育行業之外,所有行業MBA畢業生薪酬都有所增加。



科大MBA月薪10萬 冠香港

美國史丹福商學研究院MBA畢業生平均年薪為19.5萬美元,名列第一;印度管理學院阿美達巴德分校MBA畢業生平均年薪為18.2萬美元,排行第二,哈佛商學院MBA畢業生平均年薪為17.8萬美元。香港院校方面,科大商學院MBA畢業生平均年薪乃14.95萬美元(約117萬港元),相當於月薪接近十萬港元,排第24位,為排名最高本港院校。港大MBA畢業生平均年薪為12.3萬美元,中大商學院MBA畢業生平均年薪為12.1萬美元。雖然百大MBA畢業生薪酬「大躍進」,但相對於MBA學費增幅,這只是「小巫見大巫」。2008年至2014年期間,MBA畢業生薪酬幾乎毫無長進,但MBA學費卻增加46%。現在百大MBA學費相當於學生畢業三年後的8.7個月薪金,高於2006年的6.2個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31/199134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