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圖)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印發《關於2016年規範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要全面落實中央巡視整改任務要求,著力解決損害公眾利益的亂收費、亂辦學等不正之風。南方周末記者註意到,《意見》專門提到要嚴格審批研究生學費標準,堅決糾正MBA(工商管理碩士)、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等專業學位研究生學費標準虛高等公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早在3月28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規定從2017年起, EMBA將納入全國統一的碩士研究生入學,由教育部統一劃線,各學校按需調整錄取。從2016年12月1日開始,各院校不得再自行組織EMBA招生考試。以此杜絕“培訓班”式、“放羊”式的培養,嚴禁降低標準授予學位學歷、“花錢買學位”。
至此,相關部門從學費標準以及生源上,對報考此類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了明確規定和限制。
對於在職管理者來說,資源積累和自我提升是攻讀MBA、EMBA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最大初衷,“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從2002年開始,MBA、EMBA熱潮持續發熱,一直高燒不退”,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學研究部主任鐘鴻鈞告訴南方周末記者,MBA課程面對的是工作3、5年,開始走上管理崗位的人士,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教育。而EMBA招收的是工作了8到10年的公司企業高管。
據悉,MBA於1991年正式招生,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首批9所高校開展試點工作,1994年成立了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對外招收MBA學校已超過200所。
而學費也隨之水漲船高,以北京高校近五年學費對比,據公開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4年,除極少數院校沒有增長外,北京大多數高校學費漲幅均超過50%,2014年後趨於穩定。2011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MBA各類別學費分別為12.8-18.8萬元、10.8-12.8萬元,2016則分別為19.8-23.8萬元、18.8-25.8萬元。長江商學院2016年學費高達39.8萬元,該學院曾在2011年間學費一度飆升至40.8-52.8萬元。
國內各院校EMBA收費標準高低不同,從10多萬到70多萬元。1995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招收42名首期中歐EMBA,當時的學費是10.5萬元。目前,全國已有60多所高校獲得開辦資質。
不過,面對高企學費,鐘鴻鈞認為相關商學院校提供的不是普惠性教育,而是市場化的商品,“按照供給理論,我不認為虛高。”據他觀察,好的學校不斷的漲價招生影響不大,而相對較弱的學校不漲價也招不到學生。“商品自己會根據市場進行調節,沒有必要對學費的高低進行限制。”他認為教育部應該著力關註如何進一步規範教學質量認證,保證其辦學效果。
而對本次四部門聯合發文整治亂收費、亂辦學,鐘鴻鈞認為這與當前反腐氛圍相關。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據統計,政府部門、國企參與MBA、EMBA學習比例達到10-20%,“費用基本上不是自己掏腰包,拿政府(納稅人)的錢來讀EMBA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