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禹化普製作的金黃的台灣手抓餅
90後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2年來連鎖加盟店已開遍大學城
你曾經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過台灣手抓餅嗎?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闆竟是一位剛剛畢業的90後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在兩年時間裡發展了4家直營店、1個加工廠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達250萬元。
每天下午4點,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門口,已經有五六個白領在排隊。放麵糰、煎雞蛋、配作料……三分鐘後,兩個手抓餅新鮮出爐遞給了前面的顧客。和傳統烙餅不太一樣,這個餅千層百疊,面絲千連,外層是淡淡的金黃色,內層柔軟白嫩。
每天能賣400個餅
這麼多人包圍著店,為什麼還有顧客加入呢?「這五六個客人是活招牌。顧客也許不知道我們,但看著這人氣,就會吸引他們來嘗鮮。」禹化普說,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氣旺,排隊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們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個餅。」禹化普說,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時這個快捷的方式並沒有贏來顧客青睞。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發現類似的小吃店老闆總是保持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即便店外已經排起長龍,也不慌。而前來的顧客絡繹不絕,等待著他們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慶,開始要求師傅一次只做2個餅,甚至有時候做一個餅。這個營銷方式反響很好,餅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隊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賣400個餅。
加盟店4個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兩個月前開的,雖然租金掏了1.3萬元,但是卻成了店裡的活招牌。北城店現在每月能賣1.5萬個餅,憑藉這樣的人氣,禹老闆在月初迎來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說,從去年的5個加盟商情況來看,基本4個月就能盈利。加盟費收1萬元,門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價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電煤及人工費用,按每家店最差賣300個餅算,一個月的純利潤平均為8000元。
一開始,禹化普想做連鎖直營模式,但當他們擁有第三家直營店時,開始打磨品牌。想要與大品牌競爭打開這個細分市場領域,必須吸引加盟商。
「每賣一個麵糰給加盟商,他們賺8毛,我們只賺五毛,薄利多銷。」禹化普說,按10個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購買2500個麵糰,一年僅靠賣麵糰營業額能達到100萬元。
大學生畢業後種香菇:年產值達1000萬元
1986年出生的李正森從小在農村長大,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村裡老人擔水燒柴困難,他總是主動跑去幫忙。每當聽到大人們談論哪個村民無錢看病可憐時,他就幻想著自己將來當了大老闆,讓那些可憐的鄉鄰都能在自己的公司上班掙錢。
2009年,李正森從安徽建築工業學院畢業,在縣城找到了一份建築工作。由於所學專業對口,加之吃苦耐勞,工作有魄力,很受公司經理喜歡。一天,李正森回老家瓦房口鎮看望父母,和同村一個15歲的少年同坐一車,這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可由於父親殘疾家裡貧困,考上重點高中就沒有上。這再次刺激了李正森的那個童年夢想:創業辦廠,帶領鄉親們一起走上致富路!
2009年秋,當地政府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村裡引進了肉雞養殖企業。在建築公司上班僅兩個月的李正森辭去工作,信心百倍地搞起了肉雞養殖,租地、貸款、建棚,他把周邊一些留守老人和殘疾朋友請來打工,連自己的父母也拉進來幫助管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購買的4000隻雞苗在路上就熱死了一半,等到賣成品雞時,收購經理說2000只的養殖規模太小,相應的人工成本就會過高,賺不了錢還肯定要虧本。第二次購回的6000隻雞苗總算養大,可市場肉雞價格大跌,當他拿到賣雞款看著空蕩蕩的雞棚時,眼淚唰唰直流,賠了20多萬元,他三天三夜沒睡著覺。第四天強撐著給村民付工資時,鄉親們都知道他賠了,讓他先還銀行貸款再說,但他執意先給村民付了工資。李正森回鄉首次創業的一腔熱情就這樣被澆滅了。
李正森引種香菇純屬偶然。2010夏季,李正森為了彌補養雞的虧損,就跟著一個朋友搞起了豬苓購銷。有一次,他到安康寧陝縣收購豬苓,看到當地的食用菌產業很紅火,就動了栽培食用菌的心思。他發現柞水以前都是用椴木栽培香菇木耳,隨著人們對生態環保的重視,當地椴木食用菌產量必然會越來越少,而袋料生產香菇在柞水還很有限,這應該是一個致富商機,李正森瞅準了這一項目。寧陝的一位經理瞭解到他的創業經歷後,被李正森憨厚耿直、富有同情的心所打動,就同意和李正森合作。
2010年底,在小嶺鎮政府的扶持下,李正森在金米村租地40多畝,註冊資金300萬元成立了陝西正森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他還註冊了「正森」綠色食品商標。2012年李正森投資建設玻璃絲骨架大棚150個,購買高效滅菌爐、自動裝袋機、電動翻料機等食用菌生產配套設備50餘台,同時配套建設了裝袋車間、菌種室、接種室、鍋爐房、倉庫、冷庫和加工包裝車間。
金米村既是板栗大村,又是核桃改良大村,每年林木科管會產生大量的樹木枝條,還有大量的植物秸稈。自從在金米村建起食用菌公司後,他就從村民手中收購這些樹木枝條、廢棄秸稈和玉米芯、麩皮、玉米糠等,讓這些往日的廢棄物變成了錢串串。李正森還在生態循環經營上多動心思,對食用菌進行專業化生產、加工、銷售,將食用菌培養基使用後又作為有機肥料還田,整個產業流程確保不給環境造成損害,公司採取「公司+協會+農戶」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帶頭作用,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統一正森品牌銷售,提高了菇農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帶動周邊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2012年3月,在陝西正森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的帶動下,金米村組建了金米食用菌產業協會,村上33戶農民加入協會,依託正森農業生態有限公司發展食用菌,僅去年村上生產食用菌150萬袋,產鮮菇1750噸,年產值達1000萬元。
80後乞丐網上賣燒烤500元起家賺了400萬
1983年,李燁出生在鹽城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在當地經營著一家大型餐飲企業。回想起當年的生活,李燁說那時雖還沒有富二代的概念,但自己絕對已經是了,我家的酒店叫興達大酒店,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算是一個會所了。我2001年在常州上大學時,每月生活費至少有5000元,在當時的校園裡絕對算得上是富二代的水平了。
但是好景不長。2003年,父親經營近十年的酒店破產了。李燁的生活費從每月5000多一下子掉到了100元不到。那段日子,李燁在常州一家電腦城門前扛箱子掙生活費,這樣一直堅持到2003年退學。父親破產後,全家一度在揚州嘗試養螃蟹,但是2003年遇到非典,又加上遇到發大水等意外,養殖場也沒有辦成。我們一家子就又回到了鹽城。
「回到鹽城時,總共只剩下500多元,全家人都在為生計發愁。我有一天晚上出去溜躂,看到一家燒烤攤生意非常火。想著這個成本小,後來免費給燒烤攤老闆打工。」師傅看李燁不怕苦、不怕累,就把配料毫無保留的都告訴了他。兩個月後,李燁自己的燒烤攤在鹽城師範學院旁開張了。沒想到很紅火,兩個月李燁一共賺了1700元。
生計有保障後,2005年,李燁又參加了高考,最終考進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院。在學校裡李燁讀的是多媒體設計專業,說是多媒體設計,實際上就是網頁設計等一些電腦知識運用的專業。他沒有一門心思死讀書「我白天上課,晚上就外出打工,主要是幫助商家做電商服務。最讓我驕傲的是我大二的時候,去了上海一家經營遊戲貨幣的網絡貿易公司,有點類似於美國的eBay網,這段經歷給我後來的電商生涯打下了基礎。」
2008年6月,李燁大學畢業後,懷揣創業夢想的他在同學、親戚的幫助下,創立了上海天天愛購網,但是沒多久因為股份的問題退出了團隊。
又一次跌入谷底,這時,李燁又想到了他的燒烤。李燁在上海讀書期間,父親也把他的燒烤攤從鹽城搬到了上海。2008年10月的一天,創業失敗的李燁在家幫父親打理燒烤生意,那天我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在網店摸爬滾打多年,為啥不把燒烤店開到網上呢?說幹就幹,李燁開始著手創立他的網絡燒烤店。
女大學生投5000元開網店 年賺30萬買奔馳買哈雷
2012年4月,上大三的小魏瞞著父母,投入5000元開起了網店。「一開始也有些擔心,畢竟那麼多錢」,小魏說,網店的攝影、美工、售前售後等都需要技巧,她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失敗了再重來。當時,她和男友每天打理網店,「從早上9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還會因為壓力大而失眠」,她說,「那段時間,生活有點亂,我都長胖了好多。」提起前期的艱辛,小魏現在還有點叫苦不迭,「從廠家進貨,每次要進幾百件,壓力真的很大,害怕貨賣不走」。
2012年5月,小魏的網店終於有了起色,「算下來,第一個月我們就賺了2000元!」回憶起來,小魏難掩興奮,「當時高興慘了,覺得網店比開格子鋪更賺錢」。
一開始,小魏的網店主要賣手機殼,自己在手機殼上繪圖,然後拍圖擺上網,但生意並不好。後來,熱愛藝術的男友給了她一個建議,讓她注重獨特性,做出有自己風格的網店。
此後,小魏開始瞄準學生包市場,為了追求獨特性,她常常花錢淘一些風格奇異的進口手工包。一次,在英國的朋友說有一個牛皮包很好看,「我看了那個包的照片,感覺製作和風格很獨特」,小魏要朋友花幾千元錢買了回來,然後擺上自家鋪子賣,「好多人搶著要買,我感覺找到了出路」。
隨後,小魏開始經營風格獨特的手工包,且2012年6月起,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有一天,我接了300個單子」,小魏說,面對這麼大的生意,她和男友突然感覺不知所措。當時,店裡就只有他倆,包裝和發貨只能自己動手,「從早忙到晚,感覺像搬磚一樣,等到發完貨,我和他都感覺自己的手沒知覺了」。
小魏說,她店裡的商品都出自廣東那邊的廠家,為此她還去考察過廣東的廠家,看到有相關的生產資質後才同意授權。生產完後,貨堆在自己家裡,再由自己發貨出去。
「今年4月結算時,我發現竟掙了30萬元」,雖然知道賺了錢,但面對這個數字,小魏還是感到驚訝。現在,她的網店每週有200件的成交量,「算下來一個月能賣出去六七萬元的貨,除去成本能掙3萬元左右」。
在小魏的網店上,記者也注意到,她店裡的商品最便宜的7元,最貴的666元。上半年該店的好評數是2911,好評率達到99.71%。記者採訪瞭解到,好評數加起來等於賣出去商品的數額,也就是說,小魏一年內至少能賣出4000件商品,這其中還不包括打差評的數量。照她所說,一件商品利潤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算下來,一年賺30萬完全有可能。
記者還瞭解到,該店信譽級別達到了4.8%,且有4顆藍鑽。小魏告訴記者,一個藍鑽是251分,也就是要251個好評才能升級為1顆藍鑽,2001分~5000分才能到4顆鑽。她現在已經有了4顆藍鑽,如此表明,她現在至少有2000個好評。
6月8日,小魏買了一輛價值13萬元的哈雷摩托車和16萬元的奔馳smart車,「男友開哈雷,我自己開smart」,小魏說,「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賺了錢就好好玩、好好享受」。記者問及是否全款付清時,小魏回答說:「都是分期分款購買的,我們不可能一次性把流動資金用在買車上,還要用來補貨和進貨」。
接下來,小魏想成立工作室,繼續做大網店。「打算再請兩三個人,分別負責攝影、美工和客服,讓一切都專業化的操作起來」,小魏說,成功沒有秘訣,她也是從失敗中一步步走過來的。
90後小女孩發明磁性剪紙一年掘金30萬
2008年9月,王子月到校報到,成了杭州師範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醫藥營銷專業的一名新生。之所以選擇這所大學,是因為她聽說這是一個提倡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學校,她所崇拜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就是從這裡畢業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杭州離義烏很近,能更方便地實現她的創業夢想。
在學校裡,依託磁性剪紙等幾項專利,王子月組建起了自己的「飛點兒」磁性剪紙創業團隊,盡情地展現著自己的才華。2009年6月,她在義烏註冊了屬於自己的公司──義烏市廿分紅磁性剪紙有限公司。隨後,又與同樣抱有創業夢想的同學創立了磁性剪紙創意文化公司。2009年11月1日,王子月帶領她的磁性剪紙團隊參加了以「勵志、成才、就業、創業」為主題的浙江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與全省85所高校推選出的300餘件作品同台競技,激烈角逐,並最終榮獲此次大賽的最高獎──「雙十佳職業規劃之星」。
2009年12月24日,王子月的磁性剪紙文化創意公司摘得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生創業訓練營暨創業大賽」頭魁,領取了一萬元創業資金援助。主辦方還在杭州濱江區為王子月提供了免兩年租金的寫字間。
2010年1月20日,杭州日報大學生創業就業俱樂部、高新區(濱江)大學生創業園主辦的「相約在高新創業在年少」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創意選拔大獎賽中,「磁性剪紙文化創意」團隊,再次榮獲金獎,並從主辦方手中接過了一份賀歲大禮──5000元獎金和一份價值1萬元的創業資助協議書。
瀋陽大學生創業當「擦鞋哥」月賺1.5萬元
兩年前,瀋陽人李洪福從天津輕工學院本科畢業,學電子商務專業的他也和多數懷揣夢想的同學們一樣,將人生的落腳點選在了大城市。從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島,他整天穿著職業裝和皮鞋穿梭在各個知名企業中。「工資不高,壓力極大,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行走在大城市的燈火輝煌中,總感覺這樣的城市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這樣的城市。」嚴重缺乏歸屬感讓李洪福對自己的人生開始了認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繼續那個看似體面實則痛苦的夢,就是因為自己放不下上過大學這個事實。」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洪福發現擦鞋這個領域很有潛力。在進一步做了考察後,他發現了裡面的商機。「現在的90後多數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檔鞋根本不會或沒時間去打理,而且現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許多高檔鞋、包、衣服的後續保養都是個空白。」李洪福說,這個發現讓他產生了回老家創業的衝動,並開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並四處偷師學藝。
2012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學生香薰洗鞋店」在於洪區松山路低調開張。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闆,每天忙得團團轉。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從5時起床擦鞋,一直幹到24時。「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體累得像散了架,但望著地上那些已經光鮮亮麗的鞋,我的心裡有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說,他之所以將「大學生」三個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訴所有顧客,他這個擦鞋工是個大學生,大學生沒什麼了不起,也可以為別人擦鞋。
剛開始,也有顧客好奇李洪福的選擇,覺得一個大學生當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學畢業當擦鞋工,那上大學還有啥意義?」每到這時,李洪福都會微微一笑:「千萬不要把大學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實這個身份什麼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當成一件虛榮的外衣。我堅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許多大學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實就是這個身份把他們害了。」
巴菲特花錢收購公司的速度,仍趕不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現金迅速累積的速度。
截止6月底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規模為357億美元,而巴菲特的目標是把現金壓縮到200億美元。
投行巴克萊預期,三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報告43億美元利潤。此外Mars公司將向巴菲特歸還2008年借入的44億美元,當時Mars從巴菲特處借入資金收購Wm. Wrigley Jr. 公司。
這意味著巴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現金規模將超過400億美元。
野村分析師Cliff Gallant認為: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今年還沒有結束,如果看到巴菲特再次重拳出擊收購,人們並不會感到驚奇」。
今年巴菲特已經敲定了其公司史上最大的幾筆交易。他花費了123億美元收購亨氏食品。他還承諾花費56億美元,買入內華達州的電力公司,並通過其附屬公司進行了一系列規模更小的交易。
巴菲特在金融危機期間投資陶氏化學,高盛集團和通用電氣帶來豐厚的回報。成功的投資保證了巴菲特現在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新的收購。
截止3月31日,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攀升到491億美元。二季度收購亨氏之後現金規模有所減少。
10月份巴菲特告訴CNBC,目前他公司擁有約400億美元現金,不過他沒有評論如何使用這些資金。
5月份巴菲特對彭博表示:
「很多時候我們的現金超過200億美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僅僅因為有這些錢,我們就必須花掉它」。
但過於充足的流動性是有成本的。伯克希爾把絕大多數的現金投資美債,美聯儲低利率政策導致利息收入極低。
巴菲特在2010年致投資者信中指出:
「我們目前持有的200億美元以上現金等價資產,只能帶來微薄的回報」。
巴克萊預計,伯克希爾哈撒韋在截止9月30日的三季度中,利潤將同比增長約9%。其擁有的Northern Santa Fe 鐵路公司,以及其擁有的保險公司利潤將增長。巴菲特可能最快在週五公佈業績。
| ||||||
10坪小店就有7大功能 前場:生產工廠金流管理(收銀)行銷活動執行客服中心 1,200種品項:季推30%新品,要調配出1,200種飲料,屬於少量多樣的產業30秒出1杯:點單後會產生貼紙,舀料、雪克到封模出杯約10步驟,30秒出1杯1天800位客人:尖峰時1天約800位客人,要縮短等待時間得加派1至2個人力 後場:倉儲中心裝備維修人力資源(排班) 20天教育訓練:正職店員須經3個工作站、20天教育訓練,才能正式上線影響產量4大關鍵:1.商圈有無活動會影響人潮2.天氣冷熱如寒流恐衝擊冷飲3.突發狀況如修馬路恐影響購買意願4.平常日或假日買氣各不同 1年換3次強打飲品櫃台燈箱每年換2至3次,強打飲品和促銷活動。騎樓布條依行銷方案每月換1次。 茶沒賣完免費試喝行銷泡好的茶,在過期前的1小時會做成免費試喝品,當作行銷宣傳。 每月營收近100萬1人負責客製化點單。以1杯平均賣33元來算,單月銷售額約89.1萬元,平均毛利率65%,每月可賺57.9萬元。 維修DIY省時換現金店內有設備保養手冊,員工皆須熟練,若設備一故障可減少向總公司報修時間。 每天丟2大袋茶葉保鮮有專門機器煮茶,分10個煮製步驟。為確保茶的鮮度,平均每4小時就算到期,每天丟掉2個大垃圾袋的茶葉。 每3小時清一次庫存1天約賣900杯飲料,珍珠要準備10公斤。用13個步驟煮珍珠,每3小時沒賣完就要倒掉。 採購原料共來自12國店內飲料使用的原料分別來自台灣、美國、厄瓜多爾、智利、荷蘭、南非、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印尼、澳洲、紐西蘭12國。 尚青ㄟ水果當活廣告櫃台旁的透明櫃,裡面存放各種新鮮水果,主要有蘋果、葡萄柚、柳丁、鳳梨等,檸檬則直接擺在櫃上。 1人機動控管人力配置因有尖峰、閒置時間,店長要調配人力,且依每人專長排班,前場強的A就配後場強的B。 註1:手搖茶泛指一般販售現做飲品飲料店,雖非全手搖、非全為茶類,此處僅以手搖茶代稱註2:以上內容採CoCo台灣門市為例,各國展店因應當地狀況而有所調整註3:部分數字僅為參考值,金額為推估 |
| ||||||
剛入社會,月薪不到三萬元的小資族,錢都不夠花了,怎麼理財?怎麼可能存到一百萬?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財經作家、滙豐銀行前副總裁楊偉凱說,對畢業不到三年的小資族來說,首要目標是至少拿出四分之一薪水來理財,可先從定期定額基金入門,正常情況下約五到六年可賺到一百萬元;至於有投資經驗者則可進階到股票,但要注意今年選股的難度比以前更高。 事實上,二○一四年股市,對敢冒險的小資族來說,是累積第一桶金的好機會。此次《商業週刊》調查三十位億元富豪的理財看法,有九成受訪者看好今年台股的表現,更有逾半有錢人會加碼股市。 心法一:挑老牌成熟股股價在二十至五十元,上市櫃七年 「我們的股票投資」部落格共同版主艾蜜莉(本名張紫凌),就是一個小資族投資股票,累積人生第一個百萬的故事。她一開始年薪不過三十萬元,卻用贖回基金加存款的五十萬元本金投入股票,六年來,獲利逾四百萬元。 對她來說,受限資產規模,小資族買不起高成長、高獲利的高價股,不過每股二十到五十元的老牌成熟股,就是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所謂老牌成熟股,是指上市櫃超過七年,且營運穩健、從未虧損的老牌企業。她在二○○八年底,從台灣市值前五十大個股中裡挑中矽品來研究,「量化很重要,可是質化更重要,」她投資股票的第一個心法,就是先瞭解企業財報,並掌握產品組合、原料、客戶在內的商業模式等基本功。 艾蜜莉說,自己也會透過觀察企業老闆在媒體上的發言、經營團隊實際因應做法等資訊綜合檢視,不斷累積產業知識。如此,當有低價可撿時,才能判斷究竟是「好學生開始變壞」的真正利空,還是「好企業遇麻煩」的短暫衝擊,若是後者就是可買進的好機會。 心法二:逢低買進近十年平均股利十五倍,就是便宜價 她的第二個心法,便是逢低入場。艾蜜莉找便宜股價的方法,是從歷年股利、歷史股價等方法估算,如近十年平均股利的十五倍就是她所謂的便宜價,再加入安全邊際概念,也就是便宜價再打九折。 矽品就是她當時看中的投資標的,她設定在二十八元以下可分批買進,前後共買了十三張,平均持有成本二十三元,半年後以四十六元賣出,獲利一倍出場。 儘管在金融海嘯時,不論任選哪一檔台灣五十個股都有差不多報酬,但她接著在二○一○年時,用同樣邏輯再操作矽品、豐藝和台灣五十指數,平均每筆獲利都超過二五%,因此更奠定了信心,也證實自己設定的便宜價選股法可行,「你選二十支績優股組合總是每年都有機會遇上便宜價,這支不能買,你可以買下一支,不一定都要等同一支,」艾蜜莉解釋。 「這家公司最近發生什麼事?它不會無緣無故到達便宜價,」她認為,反而股價過低時多數投資人不敢進場,此時必須回到第一個心法。 心法三:信心與耐心股價下挫時加碼,一檔仁寶賺三○% 對自己的持股有信心和耐心,則是她第三個心法。一般股票投資人只想買到就漲,最好還能一路漲,因此容易受消息面左右;艾蜜莉卻把投資股票比喻成百貨公司週年慶購物,「如果真的是好公司,不是瑕疵品,就像平常有品牌的商品,當然是越便宜時越要買!」 所以對於到達便宜價的好標的,儘管股價下挫,她還是篤信自己的判斷分批進場。以去年三月開始陸續買進的仁寶來說,她從每股二十元一路跌到十六元還是繼續買,到現在已累積到六十張、股價達到近二十四元價位(至一月二十四日),以平均成本十八.九元估算,帳面上報酬率已達三○%(含股息),預計股價二十八元後陸續停利出場。 信心與耐心來自做好一切準備,清楚自己設定目標與方法的艾蜜莉總是分批買,但一到合理價又開始一路拋,如果還未達合理價,除權息時則可再坐收約五%至六%的殖利率,其後又回到便宜價再進場,如此持續循環,滾出更多獲利。 「很多人希望買了就上漲,往下跌二○%就開始害怕,」艾蜜莉強調,一旦沒有信心和耐心,不是在下跌過程禁不起打擊,後悔當初進場,就是沒跌、但盤整時間太長,於是換股操作;或稍微上漲五%到一○%就忍不住賣掉,通通賺不到錢,「事後才想當初為什麼這樣決定?有的人會跟你講一堆理由,實際上只看價格。」 但她提醒,萬一買進當時覺得很好,從股東角度看,卻發現企業長期下跌沒起色,和事先判斷不同,也要停損。 在新的一年學有錢人的賺錢計畫,股市變成有錢人今年的投資最愛,只要學好穩健的投資法,月薪三萬元的小資族也能跟艾蜜莉一樣,靠股市賺到第一桶金。 【延伸閱讀】艾蜜莉給小資族2014賺錢作戰計畫 投資目標:存第一桶金100萬元操作心法:1.瞭解欲投資個股的財報、商業模式等基本面表現2.在安全邊際下價格買進3.持股要有耐心跟信心建議標的:仁寶、緯創、豐藝
| ||||||
最近筆者朋友有一個煩惱,佢計過數可以買間五百萬左右的樓,只係選擇不多,於是就心多多係度想,到底買間細一點好,定係再買間大少少的好。
對於呢類有選擇恐懼症的朋友,最好就係計一些死數俾佢,等佢有數目字支援下思路都會清晰一點,現時400至600萬樓仲可以做按揭保險做七成以上的按揭,當中只有400萬樓可以做足9成按揭,450-600萬樓就只可以做最高8成按揭。
450萬以下的樓按揭金額最高係360萬,即係樓價愈高,首期越多,例如400萬樓只需要出40萬首期就可以做業主,不過450萬樓就要俾90萬首期。足足多出一倍有多。
至於450萬以上至600萬樓價,就可以做最多8成按揭,600萬樓就要俾120萬首期,相比起450萬樓,首期支出只係多三分一,即係30萬。
買樓另一筆較大開支就係印花稅,如果係香港永久居民又無物業,就仲可以按舊印花稅率去徵收,400萬樓印花稅為9萬元,450萬樓就13.5萬,600萬樓就18萬,就咁睇都發覺400萬至450萬樓的印花稅上升了50%,而450萬樓至600萬樓印花稅支出只多了三分一。
計左咁多數想說明些甚麼?
1. 400萬樓首期加印花稅只需49萬,但450萬樓兩樣加埋就要103.5萬
2. 600萬樓首期加印花稅共要138萬,是400萬樓開支差不多3倍,但對450萬樓開支相比,只係多了3成左右。
即係,五百萬呢個budget其實都幾尷尬,開支唔細但係買唔倒甚麼好野,所以買樓一係就買間平平地接近400萬樓減少首期開支,一係就加大預算買間600萬樓(當然要物有所值的)寧願辛苦少少都要住好D。
2014-03-31 NCW 3月26日泰富公告顯示,正在與母公司中信集團商議收購其主要業務平台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股份)100%的股權。 一位接近中信系的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確認了中信集團赴港上市的消息。 與預想的直接IPO 不同,中信集團的整體上市將通過旗下在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00267.HK)實現。中信泰富將收購擁有中信集團90% 以上資產的中信股份100%股權。 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中信集團上市事宜已經拿到中國證監會國際部的路條。這意味著,在履行完中信泰富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的審批程序後,中信集團的上市將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一旦間接上市完成,超過2000億元淨資產體量的中信集團重心亦將南移。 是否反向收購 3月25日午盤,中信泰富停牌,稱待發內幕消息,停牌前報12.66港元 / 股,升幅4.80%。 當時這一停牌信息並未被市場解讀為與中信集團上市相關。雖然大約在三週之前,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曾公開表示,中信集團擬於年內完成上市。 中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重組改製而來,2011年12月27日正式掛牌,根據中信泰富公告,作為中信集團主要業務平台,中信股份(不包括中信泰富)未經審計的彙總歸屬於中信股份之股東的股東權益約為人民幣2250億元。 預計對價股份的發行價格為每股13.48港元,較股份於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60個連續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溢價約25.86%。 根據 UBS 報告,以增發擴股後流通股佔總股本15% 計算,中信泰富增發的股份將達到67億股,按照13.48港元/ 股的發行價格,增發股票價值將達到120億美元左右。高盛報告則指出,此次中信集團通過中信泰富上市,仍然反映的是國企改製的概念。 作為內資企業赴港上市,中信集團仍要履行類比直接 IPO 的程序。 「中信集團的上市已拿到中國證監會國際部的路條。 」接近中信集團的知情人士透露。 根據公開資料,中信集團擁有中信股份99.9% 的股權,而透過中信股份持有包括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泰富以及地產、能源等相關實體。 「收購會用現金加股權的形式進行,股權會佔很大比例。 」一位接近此次交易的人士透露。 渣打分析師表示,如果交易完成,中信泰富將成功從一家以鐵礦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成功轉型成一個以金融和房地產為主的綜合性企業。目前金融業務大概佔中信集團總資產的82%。 「儘管中信泰富增發購買母公司股權屬於『蛇吞象』級別,但實際控制權並沒有改變,應該不能算反向收購的概念, 」一位專做上市業務的律師表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特別重大的收購。 」3月27日,中信泰富複牌,開盤報 15.20港元 /股,較停牌前大漲20%。 「大方案已確定,目前中信集團要做的,一個是說服小股東接受要約,經過股東大會的通過,另一方面就是尋找並說服戰略投資人。 」一位接近此次交易的知情人士稱。他同時透露,中信集團的上市至少要到下半年完成。 泰富收購中信 一位大型投資銀行資深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中信集團的上市始於孔丹擔任集團董事長時期,但由於體量很大,上市事宜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中信集團的淨資產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上市估值需要與市場充分探討,預計市淨率不會超過1倍。 」上述投行人士稱。中信集團一直在為整體上市進行鋪墊和準備。2010年開始,中信集團即啟動股改,股改於2011年末完成,中信集團公司整體改製為國有獨資公司,並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2010年6月,時任中信集團董事長的孔丹曾對財新記者表示,2008年中信集團就開始醞釀,到2009年形成推動整體上市的思路 ;並且指出,擇機整體上市是中信「在改革發展關鍵時期作出的歷史性選擇」 。他希望通過整體上市,倒逼中信集團調整其發展模式。 「中信集團在一年多前提出上市時曾就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戰略規劃,包括管理層的股權激勵和多元化投資者的引入。 」 另一位熟悉交易的投行人士說。 他表示,選擇通過泰富上市也是經過了多方面的考慮。 「A 股不能重複上市,如果直接 H股 IPO,一方面會對泰富股價造成壓力,另一方面增加了中信系的層級,管理成本提升。最終選擇了由中信泰富收購中信股份的紅籌模式。 」2006年9月,商務部、證監會、外管局等六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 (即10號文) ,要求紅籌模式海外上市必須報批,而此後商務部就沒有批准過紅籌上市案例。 「目前上市架構拍板大致是在半年前。中信主要是踩對了點,也就是借力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企改革。 」一位接近中信集團的人士指出。 中信集團紅籌上市方案經過了國務院多個部委的審批,整體比較順利。 「中信與其他企業不同,他能用紅籌上市不代表紅籌模式重啟。 」投行人士表示。 「上市肯定會考慮成本。目前中信泰富股價不高,通過增發的方式,成本較低。 」上述熟悉中信系的投行人士稱。 鑑於中信集團多塊資產已經在A 股上市,並且 A 股市場同一資產無法多次上市,中信集團選擇海外市場並不意外。 中信集團前身為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為公司創始人榮毅仁於1979年提出並創建。早期主要業務為吸引外資投資中國建設,20世紀1980年代中後期,中信集團業務拓展至生產、技術、金融、貿易、服務等多個領域,並設立子公司與海外分支機構,以綜合性集團的戰略發展至今。中信集團自成立起就具備外向型拓展的基因,而香港則一直是中信系發展的重要市場。中信銀行與中信證券均在A 股和 H 股掛牌,中信證券於2012年通過旗下中信證券國際完成了對以亞洲市場研究見長的里昂證券。中信資本則面向海外市場從事股權投資,並為中投公司提供資金管理。 中信集團實現整體在港上市後,市場分析認為,中信系業務重心即將南移。 對比此前香港市場甚囂塵上的李嘉誠長實系撤資香港的輿論,中信集團的南移重心則顯得對香港市場頗具信心。 對於外界報導的中信集團總部遷往香港,上述人士稱 : 「遷冊的象徵意義更強,諸多部門不可能都移到香港,未來中信集團可能會考慮雙總部的概念,即香港和北京。 」 估值幾何 截至2012年末,中信集團總資產達35657億元,淨資產2355億元,全年實現營收3498億元,淨利潤301.6億元。 毫無疑問,以這樣的體量,中信證券的上市可謂開向市場的一艘大船。 「很難想像這樣的航母級公司,如果直接IPO,如何與市場商議估值。 」一位熟悉中信集團的投行人士稱。 按照彭博的報導,中信泰富將以400億美元的作價收購集團大部分資產。 根據中信集團2012年的年報,股東權益大概為2335億元人民幣,約為400億美元。可以由此推算,中信泰富收購的作價大概為1倍的市淨率(P/B 值) 。不過,中信集團大部分上市資產均低於1倍市淨率,中信銀行(00998.HK)約為0.6倍,中信泰富是0.5倍,中信大錳(01091.HK)是0.5倍。而中國房地產股票2013年 P/B 均值是0.8倍,大部分以地產為主營業務的綜合性企業2013年P/B值不過在0.6倍 -0.8倍之間。 中信集團上市資產中,只有中信證券(06030.HK)P/B 是1.5倍,中信國際電訊(01883.HK)的P/B為1.4倍。 「如果整個注資 P/B 超過1倍,可能會有點高。 」一名海通國際的分析師向財新記者坦言。UBS報告亦認為,參照中信系其他上市公司的估值,中信股份的公允市淨率區間可能在0.5倍-0.6倍。 UBS報告同時指出,中信股份未經審計的淨資產(book value)達到360億美元,根據其計算的120億美元增發股票價值計算,如果中信股份的市淨率為0.5倍,此次收購須借貸的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而如果市淨率達到1倍,借貸規模則將高達240億美元。 「交易架構是現金加定向增發的方式,鑑於要保證流通量,香港聯交所的規則是最少25% 的公眾股,我們拿到了豁免,即是最少保證15% 的公眾股。除了定向向集團增發,也會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國內和國外都有。 」上述熟悉上市的知情人士稱。 「市場還拭目以待中信集團給出的估值,如果合理,那麼對中信泰富的股價肯定還有幫助。過去,投資者對中信泰富的隱憂一是來自其西澳的磁鐵礦項 目,二是來自鐵礦石價格的波動。中信集團注資後,公司資產組合要改善很多, 」上述分析師指出, 「中信集團上市後的規模堪比和黃,後者市值大概在4000億港元。 」他表示,如此大手筆的注資,也有待香港聯交所的審批,如被認定為反向收購,則需重新遞交申請作新上市處理。
|
| ||||||
一塊來自台灣的蔥油餅,可以在平潭創造台灣小吃的傳奇,成為排隊商店。大的商機還沒有浮現,小吃、小商品先行搶佔平潭市集。 平潭雖然有一.三六個台北市這麼大,但是麥當勞、星巴克等大城市的繁榮指標店卻都沒有進駐,反而是台商旗下的85度C、德克士炸雞已經並排的 開在平潭鬧區。 平潭綜合實驗區,對準台灣人打造「免稅島」,等於直接將利潤雙手送給台商。平潭管委會統計,截至四月,已有約三百位台灣人在平潭創業就業。六月底,小額貿易市場(簡稱小貿)、台灣夜市相繼開幕,估計會有一百多位台灣人跨海創業。 位於平潭市區西航路上的西航海壇名街,是平潭唯一有電影院的地方,電影院開幕不久,看電影不便宜,一場要價新台幣五百元。電影院附近,有個台灣夜市,店面沒幾家,幾個台灣人一、兩年前就在這裡開店做生意,台灣小吃有吸引力,但這裡人潮不多,生意並不好做。他們,都在等待平潭經濟起飛的那一天。 加拿大碩士跑來賣牛肉麵:這是對台灣的橋頭堡,不能有錯 在夜市賣牛肉麵的劉佑峰是台灣小留學生,六十四年次,小學畢業就赴加拿大讀書,取得加拿大企管碩士,之後赴上海發展。最早從事美語教材代理,以及引進加拿大體系學校到上海,他形容那是「吃不飽餓不死」的生意,他不想只做這點事。 二○○八年,台灣永康街冰館賺新台幣一億多元的故事,給他很大啟發。他一九八九年念高中時就認識了上海,當時父親在中國做辦公家具生意,經常要他去上海實習,見識過大城市的發展過程;永康街的啟示後,他放棄穩定的工作,開始在上海、蘇州、崑山做雞排生意,發展連鎖體系。 兩年前,中央電視台播出平潭的開發計畫,他很心動,因為,「這是對台灣的橋頭堡,不能有錯。」於是,跟父親商量,父親告訴他:「平潭,不是一、兩年的事。」他決定試試看,上海的雞排生意,轉成股東,每個月分紅利。 一年前,他花了六十萬元,在平潭開「紅不讓」牛肉麵店,也賣大腸包小腸、雞蛋糕等,雖然明白中國市場大,「撐得下去,就是你的,」但今年三到五月生意清淡,連續虧損,開始困擾著他;平潭受東北季風影響,每年春天、夏初交接,天氣不好,影響大家出門消費意願,加上廚工流動率高,經常得找人,他一個人要包下內外所有的工作,而太太產期已近,種種因素,讓他的平潭夢,面臨修正壓力。 他正在等待六月中台灣夜市正式開幕,新攤商加入後,以及氣候好轉,人氣是否能夠匯聚,再決定下一步;如果情況沒改善,或許,幾個月後,他就會跟朋友一起,往成都、合肥發展他的中國「紅不讓」連鎖夢。 年輕夫妻合孵烘焙夢:平潭一天一個億,為何不敢試試看? 地處偏遠,離市區有段距離的「小貿」,五月中,主體建築大致完成,數十名工人正在內外趕工,準備六月即將啟動的試營運;小貿是平潭政府花了新台幣三十多億元,打造成閩南風格,主打台灣商品的市場,總計三十七棟,核心兩排商店街將引進台灣人、台灣貨進駐,第一棟即將試營運,有一百個店舖,其中台灣人佔三成。 基隆的劉君儀和另一半鄭育達,以及三歲女兒,五月底搭海峽號,赴平潭做市場調查,他們先前已委託朋友,在小貿搶到一個五十坪店面,準備開烘焙店。問他為什麼要來?六十三年次、目前在台北萬華做LED生意的鄭育達說,三十歲那年,他就來中國工作,將近十年時間,看過鄭州、天津等中國城市的發展,「他們發展城市很少失敗,即便失敗,也是發展慢而已,」「而且,(平潭)一天一個億(建設),共產黨要做,為何不敢試試看?」 夫妻西進的關鍵人物是劉君儀,高雄餐飲學校畢業的她,一直有個烘焙夢,因為85度C的烘焙師傅,正是她的老師,在中國複製85度C經驗,是她想做的事。 鄭育達從市場面分析中國市場,他說,如果是從崑山那樣的成熟都市開始,很難跟85度C、好利來這類大型連鎖烘焙店拚,在大都市,只能做小小的生意,求溫飽而已,那不如不做。後來,朋友告訴他,平潭小貿打出「第一年免租」,對台灣人招商,加上又有人民幣六千元免稅的消費額度,條件有吸引力。 「中國經濟特區很多,平潭是中國唯一一個對台優惠的地方,」看準這獨特條件,夫妻商量後,決定投入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赴平潭創業,「去大陸,不就是賭賭看,」鄭育達說。 平潭常住人口不到二十萬,問他東西要賣給誰?「第一年一定沒人,跟著城市發展的腳步走,等個四到五年,不算長。」鄭育達想得清楚;初期,劉君儀會找朋友一起去,鄭育達則留在台灣,做生意兼照顧女兒,跟過去他西進、太太留在台灣的生活模式,正好相反,「反正還年輕,闖個幾年,或許,機會就來了。」 平潭台灣免稅市場招商部主任陳洪春則如此形容小貿:「現在是先天不良,但將來,肯定是『富二代』。」相信「富二代」說法的台灣人,大有人在。 花蓮名產店老總找新機會:三個小時就可把貨運來,比小三通快 小貿第一棟一百個店舖,據說有八百人提出申請,幾個位置較好的點,更有二十個人在搶,競爭頗激烈。第一批進駐的,包括賣保健食品的台灣碧妍、在花蓮賣鳳梨酥等台灣名產的竹葉堂等。四月底,我們到小貿採訪時,剛好碰到竹葉堂總經理陳世騰及合夥人簡總,正在簽約,陳世騰說,他也是看到免租金的優惠,就來賭賭看,他的盤算是,海峽號三個小時就可以把貨運來,比小三通快,他在福州有據點,這裡消費人口少,但可以當成轉口站。 其實,更勇敢的台灣人,早就抵達平潭淘金。 蔥油餅,是夜市口碑最好的一家,在平潭實驗區工作的河南人張博士,經常到那裡排隊,「每次至少要等一個小時,」他說。一個加蛋的蔥油餅,只賣人民幣五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五元),比台灣還便宜;只是,這位年輕老闆經常會回台灣,一回就是十天,我們到台灣夜市時,剛好碰到老闆回台灣。張博士說「台灣美食甲天下」,他經常告訴老闆,「不要那麼常回台灣,多攢點錢。」 珍奶媽媽為孩子鋪路:台灣薪水沒漲,兒子不如來大陸發展 晚上八、九點,西航海壇名街的廣場上,數十位平潭婦女正跟著音樂節奏扭動身軀,讓商場人氣旺了起來,這就是中國很流行的「廣場舞」。 兩年前,從台中來的陳翠娟,在海壇名街五樓的台灣美食廣場開店,地點差,生意不好,為了彙集人潮,大學念文化大學舞蹈系的她動了腦筋,發揮舞蹈專長,自掏腰包準備擴音器材,在海壇名街的廣場上教大家跳舞。「第一天只有兩個人,後來五個人,一直到現在數十個人,」她說。現在,廣場舞幾乎已是當地婦女晚上的重要活動,而人潮也因此變多。 陳翠娟,五十九年次,來平潭之前是幼兒園負責人,因少子化,決定將幼兒園轉手。兩年前,聽到平潭的對台優惠政策,跟上班的先生商量後,決定獨自一人來平潭打拚。 陳翠娟開了「湖心亭」,賣珍珠奶茶、臭豆腐,店面從商場五樓搬到一樓台灣夜市,生意好轉,還曾經開過分店;後股東拆夥,剩下目前這家。台灣人的身份,讓她在當地受到注意,經常接受媒體採訪,上過當地電視;先生約每半個月從台灣過去陪她。她說,會想來中國創業,是為了兩個兒子,老大今年大一,念逢甲大學,老二讀高二,念住宿的普台中學。 一家四口,分隔三地,她在平潭、先生在離島、兒子在台灣,這樣的安排,究竟為了什麼?「台灣薪水沒漲,兒子將來畢業,與其在台灣領二十二K,不如來大陸發展,」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先來幫他們打基礎,」陳翠娟笑著說。 「台灣人喔,比政府敢衝。」陳翠娟說。這間小店,當初投資一百萬元,已經回本,即便最近生意不好,已立於不敗之地。另外,陳翠娟和先生跟朋友投資西航集團蓋的酒店公寓,預計今年底完工,每月有八%的收益,一領就是二十年,她的店就面對興建中的酒店公寓,「就近看管自己的錢,」「這些錢放台灣,利息才一點點,」她說。如今,人跨海找機會,錢也跟著跑,陳翠娟是靈活、又會打算的典型台灣人。 「如果平潭的台灣夜市做不起來,全中國都做不起來啦,」平潭台商協會副會長李雲超說,因為,平潭是離台灣最近的地方,更是全力對台灣招手的地方。第一批小商人的中國夢,夾雜著更多的冒險和機會,目前的平潭,冒險成分大於機會,敢來的人不多,但是等到大家都來了,風險不大,會不會機會也跟著減少?先來的這批小商人特攻隊賭的就是機會,列車其實已經啟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