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塊來自台灣的蔥油餅,可以在平潭創造台灣小吃的傳奇,成為排隊商店。大的商機還沒有浮現,小吃、小商品先行搶佔平潭市集。 平潭雖然有一.三六個台北市這麼大,但是麥當勞、星巴克等大城市的繁榮指標店卻都沒有進駐,反而是台商旗下的85度C、德克士炸雞已經並排的 開在平潭鬧區。 平潭綜合實驗區,對準台灣人打造「免稅島」,等於直接將利潤雙手送給台商。平潭管委會統計,截至四月,已有約三百位台灣人在平潭創業就業。六月底,小額貿易市場(簡稱小貿)、台灣夜市相繼開幕,估計會有一百多位台灣人跨海創業。 位於平潭市區西航路上的西航海壇名街,是平潭唯一有電影院的地方,電影院開幕不久,看電影不便宜,一場要價新台幣五百元。電影院附近,有個台灣夜市,店面沒幾家,幾個台灣人一、兩年前就在這裡開店做生意,台灣小吃有吸引力,但這裡人潮不多,生意並不好做。他們,都在等待平潭經濟起飛的那一天。 加拿大碩士跑來賣牛肉麵:這是對台灣的橋頭堡,不能有錯 在夜市賣牛肉麵的劉佑峰是台灣小留學生,六十四年次,小學畢業就赴加拿大讀書,取得加拿大企管碩士,之後赴上海發展。最早從事美語教材代理,以及引進加拿大體系學校到上海,他形容那是「吃不飽餓不死」的生意,他不想只做這點事。 二○○八年,台灣永康街冰館賺新台幣一億多元的故事,給他很大啟發。他一九八九年念高中時就認識了上海,當時父親在中國做辦公家具生意,經常要他去上海實習,見識過大城市的發展過程;永康街的啟示後,他放棄穩定的工作,開始在上海、蘇州、崑山做雞排生意,發展連鎖體系。 兩年前,中央電視台播出平潭的開發計畫,他很心動,因為,「這是對台灣的橋頭堡,不能有錯。」於是,跟父親商量,父親告訴他:「平潭,不是一、兩年的事。」他決定試試看,上海的雞排生意,轉成股東,每個月分紅利。 一年前,他花了六十萬元,在平潭開「紅不讓」牛肉麵店,也賣大腸包小腸、雞蛋糕等,雖然明白中國市場大,「撐得下去,就是你的,」但今年三到五月生意清淡,連續虧損,開始困擾著他;平潭受東北季風影響,每年春天、夏初交接,天氣不好,影響大家出門消費意願,加上廚工流動率高,經常得找人,他一個人要包下內外所有的工作,而太太產期已近,種種因素,讓他的平潭夢,面臨修正壓力。 他正在等待六月中台灣夜市正式開幕,新攤商加入後,以及氣候好轉,人氣是否能夠匯聚,再決定下一步;如果情況沒改善,或許,幾個月後,他就會跟朋友一起,往成都、合肥發展他的中國「紅不讓」連鎖夢。 年輕夫妻合孵烘焙夢:平潭一天一個億,為何不敢試試看? 地處偏遠,離市區有段距離的「小貿」,五月中,主體建築大致完成,數十名工人正在內外趕工,準備六月即將啟動的試營運;小貿是平潭政府花了新台幣三十多億元,打造成閩南風格,主打台灣商品的市場,總計三十七棟,核心兩排商店街將引進台灣人、台灣貨進駐,第一棟即將試營運,有一百個店舖,其中台灣人佔三成。 基隆的劉君儀和另一半鄭育達,以及三歲女兒,五月底搭海峽號,赴平潭做市場調查,他們先前已委託朋友,在小貿搶到一個五十坪店面,準備開烘焙店。問他為什麼要來?六十三年次、目前在台北萬華做LED生意的鄭育達說,三十歲那年,他就來中國工作,將近十年時間,看過鄭州、天津等中國城市的發展,「他們發展城市很少失敗,即便失敗,也是發展慢而已,」「而且,(平潭)一天一個億(建設),共產黨要做,為何不敢試試看?」 夫妻西進的關鍵人物是劉君儀,高雄餐飲學校畢業的她,一直有個烘焙夢,因為85度C的烘焙師傅,正是她的老師,在中國複製85度C經驗,是她想做的事。 鄭育達從市場面分析中國市場,他說,如果是從崑山那樣的成熟都市開始,很難跟85度C、好利來這類大型連鎖烘焙店拚,在大都市,只能做小小的生意,求溫飽而已,那不如不做。後來,朋友告訴他,平潭小貿打出「第一年免租」,對台灣人招商,加上又有人民幣六千元免稅的消費額度,條件有吸引力。 「中國經濟特區很多,平潭是中國唯一一個對台優惠的地方,」看準這獨特條件,夫妻商量後,決定投入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赴平潭創業,「去大陸,不就是賭賭看,」鄭育達說。 平潭常住人口不到二十萬,問他東西要賣給誰?「第一年一定沒人,跟著城市發展的腳步走,等個四到五年,不算長。」鄭育達想得清楚;初期,劉君儀會找朋友一起去,鄭育達則留在台灣,做生意兼照顧女兒,跟過去他西進、太太留在台灣的生活模式,正好相反,「反正還年輕,闖個幾年,或許,機會就來了。」 平潭台灣免稅市場招商部主任陳洪春則如此形容小貿:「現在是先天不良,但將來,肯定是『富二代』。」相信「富二代」說法的台灣人,大有人在。 花蓮名產店老總找新機會:三個小時就可把貨運來,比小三通快 小貿第一棟一百個店舖,據說有八百人提出申請,幾個位置較好的點,更有二十個人在搶,競爭頗激烈。第一批進駐的,包括賣保健食品的台灣碧妍、在花蓮賣鳳梨酥等台灣名產的竹葉堂等。四月底,我們到小貿採訪時,剛好碰到竹葉堂總經理陳世騰及合夥人簡總,正在簽約,陳世騰說,他也是看到免租金的優惠,就來賭賭看,他的盤算是,海峽號三個小時就可以把貨運來,比小三通快,他在福州有據點,這裡消費人口少,但可以當成轉口站。 其實,更勇敢的台灣人,早就抵達平潭淘金。 蔥油餅,是夜市口碑最好的一家,在平潭實驗區工作的河南人張博士,經常到那裡排隊,「每次至少要等一個小時,」他說。一個加蛋的蔥油餅,只賣人民幣五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五元),比台灣還便宜;只是,這位年輕老闆經常會回台灣,一回就是十天,我們到台灣夜市時,剛好碰到老闆回台灣。張博士說「台灣美食甲天下」,他經常告訴老闆,「不要那麼常回台灣,多攢點錢。」 珍奶媽媽為孩子鋪路:台灣薪水沒漲,兒子不如來大陸發展 晚上八、九點,西航海壇名街的廣場上,數十位平潭婦女正跟著音樂節奏扭動身軀,讓商場人氣旺了起來,這就是中國很流行的「廣場舞」。 兩年前,從台中來的陳翠娟,在海壇名街五樓的台灣美食廣場開店,地點差,生意不好,為了彙集人潮,大學念文化大學舞蹈系的她動了腦筋,發揮舞蹈專長,自掏腰包準備擴音器材,在海壇名街的廣場上教大家跳舞。「第一天只有兩個人,後來五個人,一直到現在數十個人,」她說。現在,廣場舞幾乎已是當地婦女晚上的重要活動,而人潮也因此變多。 陳翠娟,五十九年次,來平潭之前是幼兒園負責人,因少子化,決定將幼兒園轉手。兩年前,聽到平潭的對台優惠政策,跟上班的先生商量後,決定獨自一人來平潭打拚。 陳翠娟開了「湖心亭」,賣珍珠奶茶、臭豆腐,店面從商場五樓搬到一樓台灣夜市,生意好轉,還曾經開過分店;後股東拆夥,剩下目前這家。台灣人的身份,讓她在當地受到注意,經常接受媒體採訪,上過當地電視;先生約每半個月從台灣過去陪她。她說,會想來中國創業,是為了兩個兒子,老大今年大一,念逢甲大學,老二讀高二,念住宿的普台中學。 一家四口,分隔三地,她在平潭、先生在離島、兒子在台灣,這樣的安排,究竟為了什麼?「台灣薪水沒漲,兒子將來畢業,與其在台灣領二十二K,不如來大陸發展,」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先來幫他們打基礎,」陳翠娟笑著說。 「台灣人喔,比政府敢衝。」陳翠娟說。這間小店,當初投資一百萬元,已經回本,即便最近生意不好,已立於不敗之地。另外,陳翠娟和先生跟朋友投資西航集團蓋的酒店公寓,預計今年底完工,每月有八%的收益,一領就是二十年,她的店就面對興建中的酒店公寓,「就近看管自己的錢,」「這些錢放台灣,利息才一點點,」她說。如今,人跨海找機會,錢也跟著跑,陳翠娟是靈活、又會打算的典型台灣人。 「如果平潭的台灣夜市做不起來,全中國都做不起來啦,」平潭台商協會副會長李雲超說,因為,平潭是離台灣最近的地方,更是全力對台灣招手的地方。第一批小商人的中國夢,夾雜著更多的冒險和機會,目前的平潭,冒險成分大於機會,敢來的人不多,但是等到大家都來了,風險不大,會不會機會也跟著減少?先來的這批小商人特攻隊賭的就是機會,列車其實已經啟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