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黎智英收起腥羶色 改賣3D卡通

2013-09-30  TCW
 
 

 

今年八月的第十四屆漫畫博覽會上,出現一個新面孔,它是黎智英的壹傳媒動畫公司(簡稱壹動畫),為何專做動新聞的它,會來漫博會設攤?而且不賣腥羶色,改靠一個個可愛的動畫角色集人氣?

其實,從今年五月壹電視正式出售後,壹動畫便成為黎智英媒體事業的新武器。

去年九月,傳黎智英將賣掉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接著把壹電視賣給年代董事長練台生,計畫全面撤台。之後,雖然平面媒體買賣終止,黎智英也改口要在台灣落地生根,但,當壹傳媒正值經營風波、屢傳裁員時,唯獨壹動畫安然無恙,「從來沒聽過要砍人,每年幾乎都還有五十到一百人進來。」一位在壹動畫工作三年的員工說。

為何這間二○○七年成立至今仍在燒錢的公司,能讓黎智英打破「事業三年沒賺就收掉」原則?甚至親自跳下海,在二○一一年斥資港幣七.七億元,用名下森達企業買下七○%股權,也要保全它?

延攬美日大咖助轉型

傳媒業轉型,正是黎智英在日前公布的壹傳媒年報中,點名的第一件事,而肩負這項重任的,就是壹動畫。

截至二○一三年三月底的最新會計年度,壹傳媒營收港幣三十四.七億元,較前年下跌三.六%,其中,香港《蘋果日報》雖然仍是閱讀人口最多的報紙,每日卻僅發行二十三萬份,下滑一一%,香港《壹週刊》還更慘,衰退二四.一%,每週發行量剩八.六萬冊,和二○○二年十五萬冊相比,幾乎快砍半,當老本行榮景不再,黎智英只能背水一戰。

「他(指黎智英)只跟我們說三大原則,mobile、快,還有品質。」壹動畫CEO吳達光拿起桌上的智慧型手機說。

吳達光解釋,為了達成壹傳媒轉型使命,過去單做動新聞的壹動畫,如果還停在這,則難以擴大觀眾群,吸引年輕人目光,「只有做原創動畫,不只做動新聞,對集團才有更大的加值效益。」

為了壹動畫的轉型,黎智英在二○一一年便找來日本動畫大師廣井王子擔任創意總監,連知名特效公司PDI(編按:二○○○年與夢工廠合併)創辦人莊士傑也加入,這些大咖每個月都來台灣,一待就是一、兩週。據了解,壹動畫內有國外業界經歷的員工將近百位,占總人數約六分之一,由他們帶領台灣員工,參與企畫。

接下來,就像籌備壹電視時,砸錢買設備,絕不手軟的黎氏風格。不管是造價上千萬、亞洲最大的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攝影棚,還是值三千萬、好萊塢拍《阿凡達》用的3D人臉繪製系統Light Stage,全派上用場。現在,壹動畫研發團隊還設計出比Light Stage更快的程式,縮短製作3D動畫最耗時的建模流程。靠速度進軍日本市場

於是,今年四月,壹動畫在日本成立分公司,推出新品牌nxTomo,除了《企鵝特工》、《喪B樂園》等原創作品,還將《--熱血雙煞》、《霹靂總教練》等經典漫畫重製成3D動畫,以一到三分鐘短片、每天連載,搶在App和壹傳媒網站播出。之後,除了目前有的六部動畫,壹動畫計畫與更多日本出版社合作,希望做到和連載中漫畫同步播出,靠速度打入海外市場,年底前也將再推出三到四部新作品,顛覆外界對它只會做動新聞的印象。

今年八月,廣井王子來台參加漫博會時曾說,一般日本公司做一集三十分鐘動畫,通常要一個月,但壹動畫不到一週就完成,可以馬上察覺市場反應,未來會把電玩遊戲的「互動性」加入作品中,讓觀眾決定劇情走向,改變以往製作方獨大的傳統。壹動畫多媒體實驗室前總監王銓彰也分析,黎智英跨足動畫產業,並不想當第二個夢工廠,稱霸行動平台,才是這位媒體大亨真正的盤算。

面對壹動畫的大動作,西基電腦動畫董事長施文祥說,過去,台灣公司大多幫國際動畫公司代工,鮮少有人敢一次推出多部原創作品,又瞄準行動平台,「這的確是很創新的model。」

全台最大卻仍無法獲利

現在,壹動畫已經是全台最大的動畫公司,約有六百二十位員工,台灣動畫產業近十分之一的人才都在這,每天約有二十五萬人次登入App、網站收看動畫。但為了改善仍無法獲利的窘境,壹動畫也正在與雅虎等入口網站談合作,「希望未來一、兩年可以收支平衡。」吳達光坦言。

不過,根據一位壹動畫員工透露,雖然感受得到黎智英很重視這一塊,但壹動畫轉做原創動畫不到兩年,「不少案子都是幫人家免錢做白工,有些花好幾個月做出來的作品,最後也沒發表。」加上之後究竟要以動新聞還是動畫為主,方向不甚明確,「之前有些人走,就是因為覺得不太穩定,每天都有新變化。」夢想動畫創辦人林家齊則認為,主打行動平台看似有商機,但,「現在資訊那麼多,觀眾為什麼一定看你的?」靠好內容打響名聲,才是關鍵。

失去壹電視舞台,連帶的讓原本提供內容的壹動畫也必須轉型。已經連賠七年的壹動畫,現在從動新聞到轉型做動畫,能否讓年虧損逾港幣九億元的壹傳媒起死回生?就看賣腥羶色起家的黎智英,能否真的靠賣可愛重新再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65

鵝肝禁吃?3D列印解救饕客味蕾

2014-02-18   TCW
 
 

 

環保意識當道,魚翅、河豚、鵝肝等越來越多老饕眼中的人間極品正被劃入獵捕禁區。不過,解決口腹之慾不一定會牴觸道德界線,3D技術或許是兩全其美的解方。

近半年來,美國、丹麥、英國都紛紛傳出,業者基於人道理由停售鵝肝的新聞,激得推廣這道食材的法國農業部長加洛(Guillaume Garot)日前出面抗議。不過,鵝肝美味不一定從此就得走入歷史,《連線》(Wired)提醒:未來3D技術「幾乎什麼都能印。」

這可不是在開玩笑,科技發展已逐步改變人類飲食。美國新創公司現代牧草(Modern Meadow)已開發3D列印肉品,以鵝肝來說,只要從鵝肝上提取具再生性的幹細胞,培養到一定數量後放入生化墨水匣,再由3D印表機層層疊印出鵝肝的形狀,就大功告成。

支持者樂見改變屠宰機制

除了鵝肝,其他列印食物恐怕比想像中更快進入消費者的生活。《衛報》(Guardian)就報導,義大利麵巨頭百味來(Barilla)和荷蘭研究機構TNO合作,已成功利用3D列印製造義大利麵。

百味來將提供餐廳「麵糰匣」,作用如同一般印表機的墨水匣,只要將繪有圖案的USB插入3D印表機即可現場生產客製化義大利麵。「試想,你和妻子到餐廳慶祝二十五週年紀念日,」TNO計畫主持人波莫(Kjeld van Bommel)舉例,「然後你可以用一盤玫瑰花形狀的義大利麵給老婆驚喜。」

今年初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全球最大3D印表機開發公司——3D系統(3D Systems)推出一款列印機 ,利用糖霜墨水匣直接列印幾何的立體糖果,每二十五分鐘可列印七十五顆糖果。但這款印表機所費不貲,基本款就要五千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萬元),可彩色列印的高階款更要價一萬美元。

列印食物儼然將成為料理界的另類潮流,消費者的看法卻大相逕庭。反對者認為,列印食物只是另一種類型的加工食品,比不上天然食材;支持者則樂見列印肉品將改變現存的養殖與屠宰機制。一位素食者甚至表示,願意試試看列印肉品,因為它「沒有傷害到任何一隻動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82

什麽股可能跌80%?《巴倫周刊》:3D打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050

新科技可能蘊藏廣闊的前景,新科技股可未必。比如近兩年受到熱捧的3D打印概念股,《巴倫周刊》上周發布的一篇文章(文章)援引分析人士預測稱,3D打印的龍頭老大3D Systmes今後可能重挫80%。 過去兩年,3D打印的龍頭股3D Systems和Stratasys分別上漲約370%和231%。去年上市的兩只個股ExOne和Voxeljet分別漲了140%和166%。 這些公司的側重點其實各有不同,比如3D Systems和消費者的聯系越來越密切,Voxeljet專註於大型工業設備。 但文章認為,這類公司的投資者都忽視了一個關鍵:只有成為工業應用,3D打印才有可能改變美國產業的未來,而在開拓工業應用方面,公開上市的3D打印公司並不像一些私人公司表現得那麽好。 比如通用電氣最近使用的3D打印機就是采用了私人公司的系統。 在工業應用以外,單純憑借3D打印這門技術起家的公司更看重創新的消費類產品或者愛好者。 以公開市場的3D打印領軍人物——3D Systems公司為例。 在今年1月初的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之一CES上,3D Systems公布了幾部新式3D打印機,包括一部售價不足1000美元的入門級打印機Cube。 幾天後,3D Systems宣布與巧克力制造商好時(Hershey)合作成立一間室內巧克力工廠,“探索與開發利用3D打印技術在制造食品方面的創新機會。” 發布上述聲明後,3D Systems的股價上漲3%。可後來,該公司的盈利多次無法達到自己的預期水平,並下調了預期收益。 到2月初,該公司領導層又稱研發支出增加,因而發出第四季度盈利可能遜於預期的警告。預警傳開後,3D Systems股價大跌20%。 文章指出,投資者總是忽視3D Systems傳出的壞消息,這已是慣有的毛病。 一年前,分析師預計3D Systems今年每股收益1.31美元,如今預計每股82美分。在盈利縮水37%的這期間,股價上漲110%。 目前華爾街還看好這只個股:14名分析師給予3D Systems股票“買入”的評級,4位評為“中性”,僅有3人評級為“賣出”。 文章提到,吸引投資者的是3D Systems37%的銷售增長,可即便如此,這只個股的市盈率也已經很高,去年達到13倍,在標普1500成份股中名列科技股的第三位,僅次於市盈率23倍的Facebook和15倍的Visa。 Facebook和Visa都有自己的一套網絡,也有能力給自己的產品定價,而3D Systems就得壓低旗下打印機的價格,才能盡量和一批新生代同行競爭。 如今,投資者給所有純3D打印個股的估值都是溢價。不過,有一點不可不提。 價值投資大會(Value Investing Congress)創始人之一、對沖基金Kase Capital的基金經理Whitney Tilson指出: 投資者喜歡營業收入自然增長。問題是必須分清哪些屬於營業收入自然增長,哪些屬於利潤增長。 Tilson將3D Systems比作“黃粱夢”,他說自己最近在增持3D Systems的空倉,還看空另外四只3D打印類股。 CES大會上,他看到幾十家企業都在叫賣相似的3D系統產品,價格壓得更低。 Tilson預計,3D Systems估值大致相當於營收的三倍,所以股價應回落至每股15美元,比最近的收盤價低80%。 3D打印真正的前景在哪里?文章認為,還要看通用電氣這樣的制造業科技革新。 通用電氣已經用3D打印技術生產發動機的燃料噴嘴,新式噴嘴比當前常用噴嘴重量輕四分之一,維修前的使用壽命比當前產品高五倍。應用這種新式噴嘴的Leap引擎定於2016年首次交付使用,預計能耗可降低15%。 而就算是像福特汽車這類竭力挖掘3D打印商機的業界巨頭,也不能確定何時實現自己描繪的如下美好前景: 有朝一日,數百萬汽車部件都可以像印報紙一樣迅速打印生產,可以像按動辦公用複印機的複印鍵那樣輕而易舉地操作。 文章總結了上市3D打印類股及相關軟件制造商個股的股價、估值及盈利預期並附上點評。 純3D打印企業   · 3D Systems目前每股68.50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110%,市值70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7.02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4%,預計市盈率84.0倍。 該公司是3D打印的先驅,產品造價在1000美元-100萬美元之間。   · Stratasys目前每股116.05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73%,市值57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6.74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20%,預計市盈率52.7倍。 該公司經營多種消費類原型及專業原型,工程師給予好評。   · ExOne目前每股43.18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61%,市值6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6200萬美元,預計收益增長198%,預計市盈率174.1倍。 噴墨打印機的高端應用。   · Voxeljet目前每股34.59美元,從2013年10月17日IPO時到2014年3月6日上漲166%,市值5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600%,預計市盈率494.1倍。 專註於大型工業打印機。 軟件生產商   · Autodesk目前每股53.74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35%,市值121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23.59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32%,預計市盈率46.9倍。 生產3D設計軟件的佼佼者,其軟件應用於施工、建築涉及、制造及視覺效果。   · Adobe Systems目前每股68.92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67%,市值345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40.78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17%,預計市盈率61.6倍。 目前旗下Photoshop軟件支持3D打印   · Dassault Systemes目前每股116.31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1%,市值147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30.3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14%,預計市盈率24.3倍。 電腦輔助設計軟件的主要生產商,其客戶遍布12個產業。 重要行業客戶   · 通用電氣目前每股26.22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11%,市值2653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1500.36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3%,預計市盈率15.5倍。 航空領域應用3D打印的先鋒   · 福特汽車目前每股15.67美元,過去12個月上漲22%,市值618億美元,2014年預計營業收入1401.39億美元,預計收益增長-17%,預計市盈率11.6倍。 看好3D打印在汽車領域的應用,目前用3D打印測試零部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14

獨家3D影相館複製人類

2014-05-22  NM
 
 

 

製造一個「複製人」,只需兩星期,說的不是有血有肉的人類,而是真人影像倒模而成的立體公仔,即3D打印。

近年備受矚目的3D打印技術,原本主要應用在商業範疇。代理3D打印設備的馮兆恆(Ivan),有見日本已推出3D影相服務,便照辦煮碗,於一年前開設HK 3D Print Centre,幫客人拍攝相片,做成立體公仔。不少模型粉絲找上門,打印自己的頭像,安裝在電影或動漫人物模型上,一嘗做英雄的感覺。沒有門市,宣傳欠奉,靠著做獨市生意,仍月賺三萬元。

不過,3D技術可複製「人類」,卻永遠無法「複製」親人。按樓打本給他創業的父親,未及看見兒子的成果便離世,成為Ivan心裡解不開的結。

上週六早上,Ivan帶同電腦及掃瞄器,來到Henry和Polly的深井屋企。這對情侶將於十一月結婚,希望訂製一對立體公仔。Ivan取出掃瞄器,上下來回三百六十度掃瞄兩位客人,取得3D影像,前後只需十分鐘。Henry和Polly從科網雜誌看到Ivan公司的訪問,覺得有趣,便試玩一下,「我哋有個諗頭,就係每年都影一次,直到老為止,打印嘅時候要按比例,咁就可以睇到自己嘅變化。」Polly興奮道:「呢啲3D相印出來個樣同我哋好似﹗」

採集影像後,Ivan回到位於紅磡鶴園街工廈內的製作室,他解釋﹕「做呢啲潮流嘢,其實最好喺銅鑼灣和尖沙咀開舖,先多人留意到,但生意額細,租喺旺區,錢都交曬俾地產商。」Ivan笑指公司現時的運作模式,如同上世紀的影樓,要先預約,「嗰個年代,好少人買得起相機,同而家3D影相市場一樣,以前影樓唔可以即影即有,3D相亦要等兩個星期。」公司以網店形式運作,客人網上預約後,可到製作室,或客人指定的地方掃瞄影像,「有次個客人想影BB,但掃瞄時人唔可以郁,要等BB瞓著時先做到,所以諗到加入上門掃瞄服務。」

3D打印步驟

模型友最like

現時,相館主要客人是模型發燒友。他們會挑選喜愛的電影角色或動漫人物模型,然後要求打印自己的頭像,Ivan會將完成後的頭像和模型的身體接合在一起,收費約一千四百多元。「有客人將自己嘅頭像砌喺鐵甲奇俠模型上,滿足自己成為Iron Man嘅幻想,仲可以擺唔同姿勢,啲模型迷覺得好玩。」Ivan笑說。另一主要客路是情侶或即將結婚的新人。例如從事市場推廣的楊先生,在今年情人節時,打印了自己手持示愛標語的立體公仔,送給女友做禮物,他表示﹕「呢個禮物夠曬特別,女朋友收到時好驚喜好滿意。」每個約十二吋高的3D公仔,收費二千五百元,楊先生和Polly都認為價錢偏貴,若能下調至一千元左右,會更有吸引力。此外,Ivan亦有不少企業客戶,大多是設計行業,如首飾設計師畫好設計圖後,需要打印出實物,方便修改設計,他補充﹕「仲有醫療公司,曾經有牙醫將病人嘅牙床打印出來,手術前做參考,增加把握。」

技術限制多人才難求

立體相製作需時,Ivan坦言,客人仍未適應,「有啲客人,以為即影即印,好急先來影,最後唔夠時間整。」其實,掃瞄人像和打印並不複雜,最消耗時間是影像的後期處理,「一啲太細緻嘅部位,未必掃瞄得太清楚,如頭髮,以及褲襠嘅陰影等,全部要慢慢執。」Ivan指有時客人要求太高,以為3D相和影相一樣,「佢哋要求連手鐲等飾物都要打印出來,但其實係做唔到。」一位技術員最快要一日才能完成工序,而培訓一名熟手的技術員,需時一年。Ivan指,人像以外的影像,如手錶﹑珠寶設計,又要使用另一套相應的軟件,「咁先可以修正到對應嘅影像,單係搵軟件嘅過程都幾辛苦。」此外,3D打印無法辨別和打印透明物質,如客人戴無框眼鏡,便要在掃瞄時除下。而成品的大小亦有限制,現時Ivan所提供的產品,最高只有三十五釐米。

借橋日本做獨市生意

這一行最大限制,就是器材昂貴,掃瞄器十八萬,打印機七十萬,軟件二十萬,加起來已過百萬。因此,現時市面提供由掃瞄到打印的大眾化3D相館,只有Ivan的公司,可說是獨市生意。從事3D設備銷售十餘年的Ivan,開店的想法源自一個廣告﹕「我睇到一段網上嘅片,係一間日本公司利用3D打印技術,推出3D影相,當時好震撼﹗」事實上,3D打印技術在三十多年前已經面世,卻要到近年,才普及至民用,「日本人識得包裝,將佢變成消費品。我就諗,喺香港都有得做喎。」Ivan指,近年設備銷售生意開始走下坡,「競爭者多咗,好多目標客戶都買咗,自己有技術有經驗,想試嚇開拓新的生意。」他指行家嫌利錢少,不肯涉足,「始終賣設備賺嘅利錢較大,而且對象係企業,落實訂單後就收到錢。」

父親離世人生最痛

Ivan可說是3D打印市場的先驅之一,記者問起創業因由時,Ivan突然流下男兒淚。原來,○三年經濟低迷時,在珠寶公司任職的Ivan認為3D打印設備很有潛力,想讓父母按樓借錢來創業。當時,患有癌症的爸爸,一度擔心若Ivan生意失敗,被銀行收樓,媽媽便失去居所,因而大力反對,但媽媽堅持按樓幫助兒子。Ivan紅著眼道﹕「我好想快啲還曬錢,○五年已經賺到一百萬,還曬貸款,但爸爸喺○四年就病逝,最後都冇辦法俾佢安心咁走。」Ivan父親在內地時是一名西醫,來港後,要重新考取牌照,「佢有五、六年都一邊工作一邊應付考試,結果捱壞咗身體,但一直瞞住我哋。」爸爸原希望Ivan能成為醫生,但他成績一般,最後入讀了城大的製造工程及工程管理學。不過,無心插柳下,當初的學識成為今日創業的基礎,Ivan安慰道﹕「而家我都有能力養活到家人同媽媽,希望爸爸知道會開心。」

開業資料(5/13)

租金^19,500人工30,000設備1,080,000裝修20,000宣傳40,000總投資1,189,500^二按一上

營運資料(4/14)

營業額$110,000 租金$6,500人工^$35,000材料$35,200電費$2,000盈利$31,300^2個技術人員、1個文員

專家打分

Ivan的3D影相打印生意暫時仍未有競爭者,本刊請來三位不同範疇的專家,為這盤生意打分,給予意見。

徐緣廣告達人

1.生意夠獨特,屬潮流玩意,唔肯定有冇得長做,可以在較多中產讀者嘅玩樂或科技雜誌落廣告。2.可向明星或公眾人物,如網絡紅人大埔LuLu和司徒夾帶等,免費提供3D影相服務,借助佢哋嘅粉絲,增加產品知名度。3.另外,亦可做行銷公關(Marketing PR),即做一些會引起公眾和傳媒有興趣嘅產品,例如將泛民和建制派嘅人物,製作成象棋,將3D影相服務「推上報(紙)」。

方保僑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1.器材成本貴,入行門檻高,所以呢盤生意起碼可做到兩、三年。2.公司網站速度好慢!做網店來講好輸蝕。3.要重點發展商業客戶,因為消費者嘅客戶相對唔穩定。

尹思哲科網創業家

1.業務有新意,客人唔使識用,都體驗到3D影相,一定有市場。2.二千幾蚊對一般客人來講太貴,應定位主打某類客人,如較捨得花錢嘅結婚客。3.新事物要先做好宣傳教育市場,可以拍片放喺YouTube等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705

七人3D列印小廠 賣贏九千億大廠

2014-05-26  TCW
   
 

 

四月中旬,量販店大潤發在全國各分店引進個人化3D印表機,如保險櫃大小的箱子,中間的噴嘴,像擠牙膏般不斷吐出有色塑料,十多分鐘後,一隻立體、橘色的小鴨子就出現眾人眼前。

「哇!」購物民眾圍觀著這台神奇的機器,為賣場原本有點冷清的電器3C區增添了不少人氣。這是國內第一,也是唯一一台進駐大賣場的3D印表機。

被大潤發看上的,不是國際大廠,也不是年營收九千億元的國內製造大廠金仁寶集團旗下,號稱全球最低價的機種,而是一家員工僅七人小公司的自創品牌——天空科技,售價二萬八千元,比金仁寶集團一台一萬五千元的3D印表機,幾乎要貴上近一倍。3D印表機還在萌芽,去年全球不過賣六萬八千台,「做不是問題,賣才是問題!」國內3D列印教父、工研院南分院總監曾文鵬表示。

三千萬國際訂單成最新挑戰

為什麼一家年營收僅三千萬元的不知名小廠,可以搶先國內外大廠,率先取得接近終端消費者的入場券?

這新奇玩意的生意可不好做。大潤發要求的上架條件包括專人現場解說、消費者購買後兩小時專人到府教學,以及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的專人電話技術支援。

走一趟天空科技位於新北市中和的辦公室,一群電子出身的工程師,由年僅三十四歲的創辦人黃國明領軍,「目前銷售三十八台數字雖少,但『零退貨率』才是真正的肯定。」他說。過去一年,他們已經在全球賣出將近六百台機器,期間「國內兩大廠銷售總數約千台,從A大廠跳槽來的客戶有二十多位,B大廠在出貨前來找我們洽談貼牌。」

一個月前,他們全球首創的3D列印魔法盒,一個利用藥水特性就能把3D列印成品自動磨光的省力藥水盒,剛剛在全球最大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募到十萬餘美元,刷新國人募款最高價紀錄一萬一千美元,也因此連帶拿到逾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元)的3D列表機國際訂單,這讓黃國明大膽把今年營收目標,一舉提高近三倍到一億元。

面對充滿機會的新產業,比的是創意和彈性,這也是天空科技這家小廠為自己詮釋的主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301

借$60萬開山寨3D照相館

2014-07-17  NM  
 

 

去年暑假,「自拍照相館」彈起。但話咁快,這類「自拍照相館」已開到一街都係。要突圍,最新玩法是搞「3D」。上週,「香港3D奇幻世界」博物館在尖東開業,聲稱投資近千萬,銳意成為香港第一間。

記者發現,原來於一個月前,蕭頌妍(Joey)及鄧嘉琪,兩個只有二十三歲的本屆大學畢業生,早已在觀塘工廈開設「放鬆一下3D相館」,搶了頭啖湯!投資額還只是六十萬元。兩人畢業後不想打工,又零積蓄,於是各自問家人籌旗開業。不論地點、裝修佈置及客路,都「將將就就」,猶如山寨版。但由於收費平,上個星期平日都有八十個客人,「我哋相信下個月開始會收支平衡!」

記者早前在韓國旅行,已玩過這類3D錯覺攝影館,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幅有立體圖案的畫布前拍照,如在海洋世界的畫布上,扮與海龜玩遊戲;在意大利威尼斯運河中,浪漫撐艇。早前一間3D錯覺攝影館在尖東開業,聲稱投資千萬,更被指是全港第一家。記者即時上網搜索行情,發現原來在觀塘鴻圖道附近工廈,早已開有一間。記者往上址查看,這間3D照相館位於頂樓,搭升降機還要再行上一層樓梯方可到達。一打開門,感覺是──「好鬼山寨呀!」

三千呎的館內,各幅牆上掛了不同的錯覺立體畫,共三十幅,包括張開口欲把人吞噬的鯊魚、過山車、拿著刀要殺敵的忍者等。雖然略有立體效果,但畫風欠細緻,印刷質素較差,容易「穿崩」。窗戶以油紙遮蔽、裝潢簡單、燈光蒼白,但都無損客人雅興。原因是,這裡入場費只需八十九元,比對手平近一半﹗客人付費後,便可以自備的攝影機任影兩小時,場內還有腳架及各種小道具提供。剛前來拍照的中二生Krystal,上來的原因與記者一樣:「我喺YouTube,見有YouTuber(專拍片放上網,並收取廣告費)介紹尖東3D相館,但原來收得幾貴,於是上網搵其他3D相館,搵到呢間。雖然無咁靚,但都好似韓國嗰啲。」

借六十萬開檔

這間山寨版照相館,老闆Joey和嘉琪,都是今屆大學畢業生。她們年紀輕輕,坦言整間照相館,投資額只需六十萬。不過對於兩人來說,未打過工,六十萬也要和家人借。二人的父母亦只是普通打工仔,幾十萬絕非小數目,但依然很快便答應借錢。嘉琪說:「我無同阿媽講,只敢同阿爸講,佢都唔明咩係3D相館。我俾啲相佢睇,解釋俾佢知好受歡迎,年輕人去外地都鍾意搵自拍館影相,第二日佢已經決定支持我!」而Joey則笑言自己是先斬後奏,「同阿媽講過,佢見我無下文,以為我講嚇啫。直至我去睇鋪聯絡畫廠,落埋訂再同佢講,佢嚇咗一跳。但見我咁認真,所以好支持。」嘉琪則補充說:「我阿爸覺得讀完書唔一定要打工,可以破格做嚇其他嘢,仲叫我勇啲!」嘉琪和Joey讀的是海外大學辦的旅遊系銜接學位(Top Up Degree),曾到旅行社實習,「老師介紹嘅工都係旅行社、機場,需要輪班、公式化工作。起薪點只有七、八千元,所以一直諗緊其他出路。」他們諗過開自拍照相館,只是開業成本高,競爭又大。嘉琪說:「我去韓國玩完3D錯覺攝影館,發覺香港無就想開啦!」 二人開業成本有限,唯有樣樣慳得就慳。地點選擇觀塘工廠區,但由於年紀小,開始時少不免碰釘,「行入去地產鋪,個個經紀都以為我哋混吉,抬起頭望一望就算,Hello都無句,好在最後都有一個好人阿姨幫我哋。」Joey說。行了十多個盤,找到了現址覺得合心水,但業主亦因為二人「小朋友」而卻步,「業主怕我哋無錢交租,好在個經紀阿姨幫我哋落嘴頭,成功說服業主。」

畫布損耗高

這盤生意最大的投資就是立體畫布,質素高的立體畫布,講求設計,部分更會人手畫,增加立體感。記者參觀過千萬投資的照相館,人家除了如韓國一樣有海洋、有風景,更有啟德舊機場及皇后碼頭景,充滿本土風味。而Joey及嘉琪卻只能將貨就價,Joey說:「朋友搭路,介紹我哋去上海一間畫室。我哋兩個帶住floor plan同佢哋逐張傾,太細張無立體感,太大張又放唔落。」兩人最終以「友情價」,揀選了平均每張約五千元的印刷畫布,花了十六萬元,唯有在其他地方再慳一點,「搬畫掛畫都自己做。當初搬第一卷畫覺得好重,但搬得多已無曬感覺。買個暖水壺,我哋都格價格咗三條街,最後行返去第一間買,慳咗廿幾蚊。」嘉琪即搶著道:「慳咗三十蚊啊!」她繼續說:「而家唔食晏,等下午茶餐先食,以前邊會咁。」記者瞄到嘉琪擱在桌上、應是之前買下的Prada手袋,確信她以前真的不會這樣慳儉。他們為了不讓客人弄污畫布,聲明要照價賠償,也要求客人踏上畫布前先脫掉鞋子。但由於客人人數多,記者見即使客人已脫了鞋,腳板一樣「污糟」,當一腳踏上畫布,Joey及嘉琪見狀,心裡乾著急,「小小瑕疵,但影相出嚟唔太覺。」由於畫布昂貴,她們亦不可以短期內更換,但為了保持照相館的新鮮感,都以此為目標,「希望四個月可以換到一批。」他們問家人借的六十萬當中,已保留十萬元作流動資金。

開業資料

(6/14)租金*:$160,000裝修:$160,000畫布及道具:$160,000宣傳:$20,000流動資金:$100,000總成本:$600,000*三按一上

營運資料

(6/14)營業額:$50,000租金:$40,000水電:$6,000器材:$4,000雜費:$5,000蝕:$5,000

千萬3D照相館:好失望!

記者和「香港3D奇幻世界」的老闆Zac見面,劈頭第一句,他便澄清指與嘉琪及Joey的「放鬆一下3D相館」不同,不可相提並論,「我哋咁大規模係博物館,佢哋只係照相館。」而他強調,兩者的畫亦有很大分別,「佢哋啲畫係印出嚟,大陸好易買到,好易撞款。我哋啲畫係自己設計,有本地元素,再交俾畫家人手畫。我哋一幅畫要畫三個月,成本比印出嚟嘅貴幾十到一百倍。」Zac自言未曾到過「放鬆一下」,但他指看過照片已知對方有什麼立體畫,並說:「好失望,香港人應該有自己嘅創意,喺其他地方都見曬你嘅畫,仲有咩意思?香港人嘅眼睛係雪亮,會分得出邊個有心機搞。競爭預咗有,最好大家都俾到驚喜客人。如果無心機搞,好似上年密室逃脫咁良莠不齊,盞令客人感覺唔好!」對於被Zac指無心機搞,嘉琪和Joey指無所謂,最緊要客人玩得開心,「如果能力可以,我哋都想揀靚啲嘅畫,奈何成本太高,唯有慢慢嚟。我哋入貨時都見過佢哋啲畫款,不過我哋無揀到之嘛。我哋平啲,又有自拍館元素,總之各有各做!」嘉琪說。

主打學生客

地點和佈置不如人,因此在收費上要比人平,以保持競爭力。Joey和嘉琪指,她們希望主打消費力有限的學生,早已和十多個學生會聯絡,提供優惠,借學生會網絡在校內宣傳。她們聽過學生們反映,希望鋪頭增加自拍照相館元素,因此上月花了四千元,買入一部自拍佈景機。其他自拍照相館會提供相機,但由於不想再花錢買相機,因此只提供腳架,相機則客人自備,「希望之後可再加多部自拍佈景機﹗」嘉琪說。記者所見,新加的自拍佈景非常受歡迎,久不久會出現輪候的人龍。 她們誤打誤撞,成為全港第一間立體自拍照相館。不過,月初資金豐厚的對手開業;對於有競爭者進入市場,她們反而開心,「當初係有啲驚,但後尾諗落,佢哋係做遊客生意,我哋係做本地人生意。有個『大佬』仲好,令其他想開番間嘅同行卻步,一陣好似自拍館咁開到成行成市仲弊。而且竟然有好多人打嚟問我哋,係咪貴嗰間嘅分店。唔少客覺得佢哋貴,轉而幫襯我。」嘉琪說。開業首月,扣除二人飯錢等雜費,相館差五千元才收支平衡。對方開業後,生意反而比上月好,由試過整天無客,到變成平均每日有四十個客。「只要每日有廿個客就可以收支平衡,尋日(上週四)有八十個客。」Joey興奮地說。假如保持到這個成績,營業額每月可達二十多萬元。由於用的是家人積蓄,她們自言有壓力,故一有錢賺,便會還債,「上月試過全日無客,返到屋企,阿媽純粹問嚇今日有幾多個客,唔係叫我還錢,我已經覺得好大壓力。」她們指家人有心理準備血本無歸,「仲同我哋講無咗三十萬唔會有即時壓力,叫我放心做。但我哋想講,就算有一日真係做唔住,都會出嚟打工還錢俾屋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38

3D列印熱退潮?金寶、震旦出貨吃癟

2014-11-03  TCW
 
 

 

3D列印熱潮退燒了嗎?

3D列印,一個被稱為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只要你家有一台3D印表機,就可以印出立體的成品。現在,全球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把一輛車或是飛機模型都印出來??。

低價機叫好不叫座一台1.5萬,照樣乏人問津

但是,台灣兩大廠金寶、震旦推出的3D印表機,卻傳出銷售業績不僅沒有開紅盤,前者原本十萬台的出貨目標已經變成「不可能的任務」;後者全台出貨僅三百台,凸顯台廠在這場全球如火如荼的卡位賽中,挑戰才剛開始。

相較一台動輒新台幣兩、三千萬元的雷射金屬3D印表機,金寶和震旦切入一台僅數萬元的個人化市場,金寶自有品牌殺到一萬五千元的破壞行情價,可是,仍叫好不叫座,市場傳出今年出貨已經下修剩下兩萬至三萬台。金寶子公司、三緯國際立體列印市場開發處資深經理舒家誠坦言:「距離(十萬台)非常遙遠。」

兩廠各尋出路金寶攻網路,震旦購併求生

根據科技市調機構Canalys估計,3D列印全球市場規模去年為二十五億美元,今年將增至三十八億美元,成長五二%,未來五年還將成長逾五○○%;市價數百美元至數萬美元的個人化市場的增加速度是最快的。小至個人工作室,大至奇異(GE)、亞馬遜(Amazon)和惠普(HP),已有兩百多家廠商投入,金寶和震旦就是第一波卡位者。

兩位先行者的問題,應不足代表產業退燒。

「製造不難,怎麼賣才是重點,」國內一位法人專家直指台廠需要突破的關卡。

現在,兩廠商正在找出路。金寶大膽嘗試了一條險路:網路通路。

過去一年,舒家誠總是在海外出差,他在韓國透過越洋電話說,這是一條「前面沒有人拿著燈照的路」,市場本身是最大挑戰,「深度、成熟度都非常差。」

低價,是他們最強大的武器。如今,在亞馬遜美國官網輸入3D printing,排名第一的就是金寶的XYZprinting,而同類型機種售價平均還落在新台幣兩萬元上下。可是,登上全美最大網購平台仍不足以讓金寶新事業擺脫虧錢的命運。

震旦走購併一路。其用一億一千二百萬元,取得小廠通業技研五五%股權。一九九二年成立的通業技研,深耕工業3D列印,專業在軟硬體銷售與系統整合服務,去年營收約一億五千萬元。

原來,儘管震旦已經借助工研院和機械大廠東台之力,解決製造問題,仍無法應付3D列印複雜軟硬體整合問題,「汽車、鞋業、設計業等,它們的需求與專業知識都不一樣,」震旦3D事業部副總經理蔡坤明說明,「互補」是收購原因,但也點出它們更大企圖心,從個人化市場跨界含金量高的企業與工業用市場。

3D列印應用市場百花齊放,調研機構顧能(Gartner)便指出,個人化市場最具話題,但要變成家家戶戶一台,還需要兩年至五年時間。反而是醫療市場已經找到牙齒、骨頭等應用,最被看好成為新焦點。

這也是這個新興市場迷人卻讓人害怕的地方,它變化快,技術跟著應用發展,誰能拔得頭籌,就得有如變色龍般不斷適應新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74

3D小熊爆火背後:盤點20款讓你腦洞大開的AR技術應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01/149244.html

黑馬哥:近日,一只以類似3D 全息投影形式呈現的小北極熊火遍了全網,在這只萌熊背後,酷炫的AR(增強現實)技術也再次被熱議,該技術其實很早就在國外被廣泛運用,而國內,08年就將其運用於兒童教育、遊戲和營銷等領域。今天,i黑馬為大家盤點20款基於AR技術的有趣應用,一起耍起來!

編輯/卡西
 
  \3D交互體驗能讓用戶更有場景融入感,它帶來的奇幻效果正是來自AR技術的運用,來看一條有關AR的簡介:
 
AR是增強現實(AR 技術,Augmented Reality的簡稱),是在虛擬現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技術,也被稱之為混合現實。是通過計算機系統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戶對現實世界感知的技術,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並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物體、場景或系統提示信息疊加到真實場景中,從而實現對現實的增強。
 
更通俗一點的說法是,它是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技術,利用攝像頭,傳感器,實時計算和匹配技術,將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同一個畫面或空間而同時存在。用戶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系統感受到在客觀物理世界中所經歷的“身臨其境”的逼真性,還能突破空間、時間以及其它客觀限制,感受到在真實世界中無法親身經歷的體驗。
 
AR與VR技術有啥不同?
 
AR技術通常是以透過式頭盔顯示系統和註冊(AR系統中用戶觀察點和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物體的定位)系統相結合的形式來實現的。與AR技術最大的不同是,VR技術通過佩戴硬件使體驗者完全沈浸在虛擬構造的世界中,因而多配合一些智能硬件來實現,而AR則是將一些虛擬的元素添加到現實環境中,以增強虛擬元素的真實感。
 
AR系統基本具備以下三個特點:1、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信息集成;2、具有實時交互性;3、是在三維尺度空間中增添定位虛擬物體。
 
20款基於AR技術的有趣應用
 
類似於小熊的基於AR技術的應用都符合一個基本的套路,就是通過先進的AR技術讓平面圖片或卡牌“立體動起來”。用戶只需要下載相應的專用軟件,利用使用移動設備掃描AR卡,即可出現角色的立體圖像。AR技術可廣泛應用到軍事、醫療、建築、教育、工程、影視、娛樂等領域。
 
最早,它被應用於在教育領域,跟傳統紙質圖書不同的是,用戶通過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下載軟件,就可以體驗更具真實感的立體三維動畫和互動科學遊戲,這樣不僅增強使用的趣味性和交互性,還能給兒童帶來全新閱讀體驗。
 
相關的案例還包括, 2014年7月進行pre-A輪融資的兒童平臺AR學校,廣泛在幼兒園推廣的小熊尼奧,少兒科普讀物《孩子的科學》等,這些項目基本與奇幻哢哢操作相似的,都需要借助圖片來實現效果的呈現。
 
以下是一些國內外基於AR技術的趣味應用:
 
1、宜家《家居指南》
 
 \簡介:在這款應用中,AR技術主要用於演示視頻,主要是3D技術和擴增實境技術。視頻中主要的概念有兩個,一個是用戶可以通過宜家的官方雜誌作為識別卡,展示此雜誌中的宜家家居產品,並將這些產品通過增強現實技術擺放到家中的各個角落。由於AR技術是由虛擬現實演變而來的,所以AR呈現出來的物品都是3D的,通過用戶拿著手機旋轉角度,可以看清虛擬物品全貌的。
 
2、愛玩蘇菲兔
 
 \簡介:這是一款把衛生巾和AR技術結合的手機APP,用戶通過掃描一片蘇菲口袋魔法衛生巾,即有萌兔子秒現眼前!衛生巾冒出和真人互動的裸眼3D兔!同時也是自拍神器。該款應推薦iPhone4s及以上機型適用。
 
3、iButterfly

 \簡介:iButterfly是日本廣告公司電通推出的一款手機應用,它利用LBS與AR技術將商家發放廣告和優惠券的營銷活動通過捕捉蝴蝶變成了一個充滿趣味性的小遊戲。用戶可以在手機相機取景器上的現實場景中,通過前後晃動手機捕捉飛舞的虛擬蝴蝶。不同地點蝴蝶的種類不同,搜集蝴蝶的同時也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優惠,用戶還可以通過藍牙和其他人交換蝴蝶,趣味十足。抓蝴蝶還能拿優惠券,真是美哉樂哉。
 
4、McDonald’s GOL!
 
 \簡介:這是麥當勞為了響應世界杯而開發的一款AR小遊戲。麥當勞邀請了十幾位藝術家,為其設計全新的薯條包裝。用戶進入McDonald's GOL!後,用手機攝像頭對準新包裝,桌面就會瞬間變為足球場,而薯條包裝則化身球門。你可以為自己喜歡的隊伍代言,射門,得分,讓球隊在全球社交排名中不斷攀升,還可在手機里展開一場點球大戰。
 
5、Toyota 86 AR
 
  \簡介:豐田從1965開始制造跑車,2012年一月,Toyota 86繼承了該公司跑車的基因,正式面市。為了可以打入年輕人市場,Fuerte International 利用Vuforia為豐田開發了這款AR遊戲。它的原理很簡單,通過攝像頭拍攝印有“Made to Thrill”主題的圖片,就會有一輛Toyota 86出現在屏幕上。利用操縱桿,你可以控制它加速、轉彎、漂移。
 
6、Anatomy 4D
 
  \簡介:Daqrl是專註於AR產品開發的團隊,2013年6月曾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融資。他們集合藝術家、科學家和設計師,利用Unity及Vuforia擴展插件開發了這樣一款解剖教學應用。由於是在Unity中開發的AR應用,所以Daqrl可以直接把應用部署至iOS、Android兩個平臺。有了它,你可以隨時隨地觀察複雜的人體結構,以一種新的方式學習解剖學。
 
7、Chemistry101
 
 \簡介:這是一款設計很贊的教育類AR應用。對準寫有化學元素名或化學式的卡片,手機或平板界面就可以顯示出立體的分子結構。如果這款App還能顯示出化學反應的過程,那就更好了。開發這款AR應用的團隊同時還做了另外兩款教育類AR應用,不過目前還只有Demo,一個是Anatomy101,另一個是Geometry101。
 
8、LEGO Fusion
 
 \簡介:LEGO未來實驗室發現,孩子們喜歡與電子設備互動,於是他們開發了這款Fusion,讓孩子們重拾對LEGO的興趣。他們基於孩子們最喜歡的經營類、塔防類、競技類遊戲,開發了LEGO Fusion town master、LEGO Fusion Battle Towers、LEGO Fusion Create & Race、LEGO Fusion Resort Designer四類遊戲。最棒的地方是,Fusion還會給孩子們提出建造的任務,激勵孩子。
 
9、Horrible Hauntings
 
  \簡介:在出版業收到移動閱讀嚴重沖擊的現在,想讓孩子們老老實實捧著一本紙質書,窩在沙發中閱讀,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出版商Tigger Global想出了書籍結合AR應用的點子。讀者可以下載應用,用iPad對準正在閱讀的書籍,屏幕上就會呈現出書中所描述的場景,以及對應的章節,用虛擬場景給枯燥的閱讀帶來一些調劑。
 
10、Moosejaw X-Ray
 
 \ 
簡介:這款應用“可以透視美女”。服裝零售店Moosejaw想讓更多人關註到自己,讓大家參與黑色星期五的活動,於是他們想到了這個點子:做一款AR應用,讓大家可以看到宣傳冊模特,穿內衣時的樣子。應用功能看似簡單,但是它的確抓準了用戶喜好“窺探”的心理,就是這個應用,讓Moosejaw在黑色星期五的銷量上漲了62%,同期增長37%。
 
11、日本東京Sunshine水族館App
 
 \簡介:在東京這種國際城市,有太多的東西吸引路人的註意,如何才能吸引路人關註Sunshine水族館呢?代理公司博報堂為水族館開發了一款結合Ar增強現實技術+GPS位置定位技術的App,用戶在東京的任何一地點打開App,就會有水族館可愛的企鵝為用戶做導航,指引用戶到水族館參觀,讓無聊的地圖導航變成有趣可愛的應用。
 
12、Sky Guide
 
 \簡介:Sky Guide是一款應用AR技術的觀星軟件,通過定位和指南針讓你通過移動設備便能觀看到浩瀚的星空。你只需將屏幕對準天空,便可以看到你想看的星星們。除此之外,Sky Guide還囊括了恒星列表、星座列表、行星列表和天體列表。並且每個星體都有自己的維基百科描述,不僅能夠看星星,還能漲姿勢。想想在霾茫茫的夜晚,拉著自己的女票,拿著pad一起看星星也是蠻浪漫的呢。
 
13、AR Dinopank
 
 \簡介:AR(增強現實),通過使用在與相機風景圖片功能,仿佛真恐龍出現,並且它能出現在你的生活場景里,3D效果的恐龍能跑會動,3D小熊瞬間弱爆了,養只三角龍,霸王龍酷炫極了。!
 
14、口袋動物園
 
 \簡介:口袋動物園是一款與AR結合的早教類應用,通過卡片或馬克圖識別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幫助兒童學習。產品的出現讓廣大兒童們足不出戶便可以在移動設備上看到各種各樣的動物,而這一方式也徹底顛覆了傳統卡片學習,給孩子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15、魔眼Junaio瀏覽器
 
 \簡介:魔眼瀏覽器可以將移動設備的相機變成一只充滿魔力的眼睛。用魔眼掃描圖片,你能夠看到養眼的模特走到你面前表演時裝秀,神秘的古埃及陵墓讓你虛擬漫遊,點擊地面可以打開法老石棺,動感的跑車開出屏幕讓你把玩等等!而你也將會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數字信息,諸如商戶、優惠、生活、服務信息等,一個AR瀏覽器便可以實現這些全部功能。
 
16、Starbucks Cup Magic
 
 \簡介:星巴克推出了一款專為聖誕咖啡杯量身定做的Starbucks Cup Magic增強現實App。目前推出了iOS和Android手機版,用戶可以在當地星巴克將手機攝像頭對準聖誕節特別版馬克杯以及其他近50種相關產品,屏幕上就會顯示出豐富、活潑又可愛的聖誕節日動畫主題,如松鼠、小狗、狐貍、溜冰手和雪橇男孩兒等虛假角色供玩家選擇並與現實中的星巴克聖誕產品進行互動。用戶還可以把增強現實畫面保存。
 
17、Layar Reality Browser:AR實景瀏覽器
 
 \簡介:Layar Reality Browser是一個AR(增強現實)移動應用程序,用來發現你周圍的信息世界。Layar使用增強現實(AR)技術,顯示智能手機的視野,發現炫“層”數字信息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目前Layar,僅可用於Android和iPhone設備。打開app,朝著某一個方向開啟攝像頭,虛擬屏幕上即可看到一個地理地標,然後進一步詳細了解。用戶可以看到出售的房屋,流行的酒吧、商店、該地區的旅遊信息,雜誌和廣告海報等。
 
18、AugMeasure:增強現實量尺工具
 
 \簡介:AugMeasure利用照相功能就可以測量你眼前的物品的長度,具有自動對焦檢測分辨率及縮放比例;支持cm/dm/m 和 inches/feet等單位;可隨時隨地測量身邊任何物品的長度、寬度,角度和面積等功能。每次想要量東西,不用四處找尺,只要拿出iPhone就搞定了! 遺憾的是AugMeasure只能量小尺寸的物品,有30厘米/12英寸的測量限制。對房地產經紀人、工程師、木匠、建築師、建築工人、服裝設計師等來說實屬必備工具。
 
19、Yocli:增強現實實景選取顏色
 
 \簡介:Yocli是一個簡單的增強現實實景選取顏色應用程序,旨在建立最簡單的方式來捕捉你身邊的顏色。讓用戶輕松保存為十六進制代碼的顏色。並支持通過電子郵件或Twitter與朋友分享你捕捉的美麗顏色。目前推出了iOS和Android版本。
 
20、Häagen-Dazs Concerto Timer
 
 \簡介:哈根達斯官方推出的一款利用實境增強功能(AR)的軟件,在你等待冰激淩解凍的過程中可以打開軟件,對準冰激淩盒的蓋子,會出現一個拉小提琴的美女,如果再買一個一起來就會再出現一個大提琴大叔,待悠揚婉轉的旋律結束之後,你就可以享受美味的冰激淩啦。
 
本文盤點部分綜合來源:CSDN;DEMO8;蠶豆網
 
本文為i黑馬綜合編輯,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zzyyanan。

【海外酷炫】蘋果發布會,3D打印小提琴,3D打印食物,藝術水龍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0/149312.html

文/蒲鴿

 

再說一說蘋果發布會

 

昨晚,蘋果終於在萬眾矚目之下召開了發布會。簡單回顧一下亮點:

 

 

Apple與HBO首次展開合作,Apple盒子僅需69美元。

 

12寸的MacBook Air采用視網膜屏,觸摸板較之以前更大,且配備四個感應器用於識別輕點和重按的不同功能。新的12寸MacBook Air為史上最薄款,最厚部分僅13.1mm,比現有11寸MacBook Air還要薄24%,重量僅2磅(約907克)。

 


厚度及重量的減少,必然帶來整個機身的改變。因此,鍵盤采用蝴蝶結構,一改往日的剪刀結構,減輕厚度的同時單個按鍵比之前更大。續航能力提高至9小時。無搭載風扇。

 

至於Apple Watch,並無太多驚喜。黑馬哥在前幾日以及昨天的《海外酷炫》欄目中已經提前對蘋果的這款新品進行了曝光。發布會只是一一贅述了一遍。如需回顧,請翻閱3月9日微信公眾號創業家雜誌《Apple watch的全型號曝光》及3月4日i微信公眾號《取代“錢包+鑰匙”,請在這里看看Apple Watch的野心》。

 

唯一和之前所曝消息不同的是價格。庫克在發布會上宣布的基本款起價$549較之前曝出的價格$649便宜,但定制版確實$10,000起價,而之前曝出的價格是$6999。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ResearchKit,這是蘋果全新的醫療數據平臺,依托龐大用戶基數及貼身實時不間斷監測優勢,目前已開發App監測糖尿病、帕金森、阿爾茨海默、乳腺癌、哮喘等病癥,旨在為醫療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以改善當前數據範圍局限時間間斷等問題。黑馬哥隱隱約約覺得醫療數據會因蘋果的加入而大為改善,里面蘊含大量的機會,未來的醫療模式必經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醫療數據,蘋果公司為保障用戶隱私不會對其進行截取,只是作為通道。這讓黑馬哥或多或少舒了一口氣,不過數據就像金礦,這麽一塊香餑餑放在眼前卻滿有情懷地視而不見,蘋果做得到麽?

 

 

蘋果就說這麽多。考慮到今天,大家會被蘋果刷屏,黑馬哥除了蘋果外,特意準備了些別的新鮮玩意兒,就當換換腦筋吧。

 

水龍頭上的藝術

 

水是一種液態的存在,但這並不能妨礙水流被塑造成繽紛多彩的形狀。就讀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中國學生邱思敏設計了一款水龍頭,不僅比一般龍頭節約多達15%以上的用水量,還能讓水流變得藝術,優雅地傾瀉下來。

 


這款概念水龍頭名叫Swirl(旋轉),采用雙渦輪的結構,噴嘴鑿有不同樣式的小孔。由於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旋轉著往下流動會帶動渦輪的旋轉,渦輪的旋轉結合噴嘴的不同小孔樣式便形成了不同形狀的水流。

 

參考來源:cnet.com

 

形狀奇特的3D打印小提琴

 

 

圖中的這個家夥像不像一個高科技武器?還真不是,這是一個靠3D打印出來的樂器--小提琴。黑馬哥能想象到你一副愕然的表情。

 

這個家夥不僅在形狀上與傳統的小提琴大相徑庭,連弦都從4根減到只剩2根。這樣的結構據說是為了用一種新的方式增強音效。

 

這款小提琴由來自Monad建築工作室的設計師和Eric Goldemberg和Veronica Zalcberg聯合音樂家Scott F.Hall共同打造,並將於今年4月16-17日亮相紐約3D打印展。

 

其實小提琴只是這一套3D打印樂器中的一員,其他成員還包括大提琴,澳大利亞土著木管樂,龍角號,單弦的中音電吉他。

 

參考來源:cnet.com

 

中風病人的福音

 

想要恢複中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漫長而艱巨的康複治療。不過近日,英國豪特福德郡大學研制出一款機器手套,旨在通過適當的運動幫助中風病人得到恢複。

 

 

這款手套花費了研發團隊三年多的時間才初見成效。手套綁在手腕上,並將部件與每個手指相連,通過一套特制的軟件遊戲,手套會帶動中風病人的前臂,手腕和手與遊戲進行配套運動。有的遊戲是通過讓病人彎曲手腕從而控制手掌,將遊戲中的魚兒吃掉。另外一個遊戲是通過移動手掌和手腕來控制鱷魚向左或向右繞過障礙物。還有一個遊戲是通過彎曲手腕和胳膊肘來控制小球穿越迷宮。

 

病人的表現會以數據的形式即時傳送給醫生,以便隨時調整或改進治療的強度和方式。

 

看著這些智能儀器,黑馬哥心里真是高興啊。讓科技更多造福人類吧。

 

參考來源:cnet.com

 

3D打印食物

 

對,你沒有看錯!

 

來自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畢業生Rutzerveld多年來一直研究3D食物打印。近日,他實現了3D打印的小花園,非常有意思,不過一口就可吃掉。

 

 

打印的過程是這樣的。用可食用生面團打印出一個圓形的鏤空架子,在架子的外面塗上一層煮脆的面團,架子里面是海藻膠質打印的供蘑菇等生長的“土壤”。幾日後,這些孢子便可發芽,然後整個小花園可被吃掉。

 

 

據Rutzerveld稱,考慮到食品安全和食物生產,這項技術對發展中國家尤為有利,不僅可以讓食物的生產速度大大加快,還能避免浪費,並且節省倉儲空間。

 

目前,這項技術還有很多難點需要攻破。除了有機物質的選擇外,如何設定軟件程序並結合3D打印的硬件制造將是最亟需解決的問題。當然,這項技術想要普及還需要10年時間。黑馬哥想說,這麽長的時間,應該夠養成人們吃膠質的習慣了吧。

 

參考來源:wired.com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3D打印行業要爆發?還得靠互聯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6669.html

3D打印行業要爆發?還得靠互聯網

一財網 金慧瑜 2015-08-25 11:21:00

“每個人都有創新的能力,不要小看普通大眾客戶給你的反饋,產品如果不接地氣,只是所謂的高端或者獨家是要被淘汰的。一定要考慮怎樣通過互聯網讓業內的專家、客戶商家更多參與進來。”

在3D打印領域,低調沈穩的工業巨頭GE做了一件親民溫暖的事:開了一家網上的3D打印店。它在網上銷售3D打印的禮品,包括戒指、手鐲、蛋糕等——你能想到的禮物上面都有,還能把你喜歡的圖案或者名字給加上,關鍵價格還挺低,一律只要5~6美元。

其實想做類似事情的人不少,不論是面對消費者還是工業企業,他們都希望集結這個行業里的參與者,共享知識和技術,交換需求和供給。“使最有利的要素進行最合理的組合,產生經濟價值效用最大的創新。”德稻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卓智表示。

插上翅膀

最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專題講座,討論加快發展先進制造與3D打印等問題。而在這場“講座”的前兩天,一批來自美國、韓國、德國、中國的科研專家和產業人士也匯聚在一個叫做“全球創新網絡”峰會的場合,聊了相同的話題。

他們的一個結論是,3D打印+互聯網將是這個行業爆發的契機和基礎。

在這些專家眼中,國內3D打印的現狀堪憂:規模小——幾個人或者十幾個人就在做;分散、各自為政,知識、信息共享少;市場不太健康、不良競爭比較多;也因此產品低端、照搬照抄多;有核心技術、創新的少。

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副主席周功耀在德稻集團主辦的這場峰會上表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沒有一個公正、公平、知識和人才共享的平臺來支持其正常發展。

從產業鏈來說,3D打印包含了軟件、掃描、生產、打印、設備幾個環節。

在國際3D打印論壇主席、韓國弘益大學工業藝術研究生院工業設計教授李淳寅的眼中,這幾個細分行業互相的協調合作並不好,各自在閉門造車。

“從3D打印的發展上,從我們十幾年的應用來看,發現國內可能有很多小型的3D打印服務商,但實際上大家都是各居一方。”上海工程技術訓練中心主任胡慶夕也有類似的感慨,他們也在謀劃著做一個網絡化的3D打印。

也因為這個原因,李淳寅他們在韓國推出了一個幫助行業各個主體進行協同合作的平臺,邀請提供內容的主體,包括了學校、設計師、工程師、甚至家庭主婦加入,再邀請這幾個細分行業的人員加入其中。“在韓國很多人買了3D打印機回來不知道印什麽,現在互聯網平臺上有了設計師,用戶就可以在平臺上面交流,這對於中國的行業來說也是一種推動方式。”

“每個人都有創新的能力,不要小看普通大眾客戶給你的反饋,產品如果不接地氣,只是所謂的高端或者獨家是要被淘汰的。一定要考慮怎樣通過互聯網讓業內的專家、客戶商家更多參與進來。”德雷斯頓經濟技術大學中國中心主任姚豫傑認為。

上海極臻三維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史蒂夫•馬看到,很多美國老百姓不太會買一些專業設計師的產品,而中國市場非常龐大,卻苦於沒有這樣的平臺進行對接。

“不管是工業界還是消費者都要建立起互動。現在3D打印和互聯網將是這個行業爆發的契機和基礎,我們必須要抓住。3D打印技術在不斷成熟,很多創意都可以變成實際的產品,而通過互聯網,實際上完全可以通過遠程實現。”周功耀認為,有些工業級的3D打印機很貴,讓客戶上網來完成3D打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中國這麽大的國家,每一個公司都想買一個最好的機器,很多買了幾百萬、上千萬的設備,但使用率又極低。所以怎麽樣讓設備、知識、經驗都通過互聯網來分享,甚至通過這個擴大業務渠道。”

江蘇永年激光成形技術有限公司的一名人士表示,對於工業生產,不可能一家3D打印企業能夠實現所有材料所有產品的打印,通過互聯網,使用者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生產者,生產者也可以以業務開發的形式找到匹配的使用者。

大課題

“世界上現在最有名的,也是做得最成功的3D打印的網站在美國,它在全世界有布點,利用所有的而非終極的資源提供服務,產值非常高,這種模式很好。中國有許多創業者、政府也想出錢搞這個,但還沒有人成功。”周功耀表示,中國怎麽做這種大規模、市場性的3D打印服務是一個大課題,必須通過互聯網才能做到,但怎麽做仍是待解的問題。

德稻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卓智表示,他們在這方面已經思考了6年,對於想要針對一個行業做的互聯網來說,怎麽在這個平臺上讓參與者找到知識、信息、評估、資本、法律、數據服務,讓每個參與主體都有一個工作屬性的信譽度評估,彼此之間通過弱關系實現需求,通過平臺進行類似Uber模式的撮合是關鍵。

周功耀認為,這種平臺並不是讓大家到網上去玩一玩,也不是做一般的交易、學習,而是要做高層的制定規範、標準、規則等,讓大家在平臺上都是平等的,共同享用資源。

一個紅極一時的科技教育網站lynda.com做的就是免費的事情:把3D打印技術深入淺出地免費教給兒童。“教育和培訓對於3D打印在中國來說是亟需的,通過互聯網也是很容易,也可以馬上做到的。”李淳寅表示,韓國就已經有類似的網站。

史蒂夫•馬認為,這樣的平臺除了匯聚不同資源、材料、用戶、供應商以外,還應該有教育、培訓的功能,甚至還包括數字模型、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設置。“中國做的很多平臺都只是想要去模仿那些模型的形狀。很多平臺都邀請我們,但我們拒絕了。”他表示,作為專利商,他們非常關註的是平臺是否提供買賣3D打印的模型版權,是否和律師有合作,這樣他們就可以把產品註冊在網上,把模型賣給3D打印公司,讓他們任意制造和銷售,而自己則不用操心。

還有一名業內人士認為,3D打印的互聯網模式應該分層,第一層做教育,屬於普及層;第二層面向對3D打印技術感興趣的個體,當然包括了專家、科學家、設計人員,他們可以提方案和需求。“類似於海爾做的,通過互聯網發布需求,有興趣的專家都可以來提方案。”第三個層次應該是面向從事3D打印技術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大家都能通過這個平臺利益共享。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