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9/0ONDE4XzM4NzA0OA.html
中國股市上一個講了13年的疫苗故事,在昨天退去了幻影。
重慶啤酒(600132.SH)昨日發佈公告,公佈了其控股的重慶佳辰生物工程公司(下稱「佳辰生物」)研製的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在以北大醫院為組長單位的Ⅱ期臨床研究中的療效指標初步統計結果。
結果是:安慰劑組的HBeAg轉陰同時抗HBe轉陽的血清轉換應答率(即主要療效指標)28.2%;而使用了佳辰生物乙肝疫苗的兩組受試者,600微克組應答率30%,900微克組應答率29.1%。
也就是說,注射了佳辰生物乙肝疫苗的受試者,其身上體現的療效,與注射了不含任何藥理成分的安慰劑的受試者相差甚微。
此消息一公佈,昨日復牌的重慶啤酒,早盤旋即跌停於72.95元。
尷尬的「揭盲」
重慶啤酒昨日公佈的數據,在醫學試驗上稱為「揭盲」,即藥品在進行臨床試驗時,醫生和受試者均不知道所接種的是藥品還是安慰劑,待相關試驗完成後才能揭開「謎底」。
「這組數據背後就是一個結論:結果不理想,其實可以說,不太好。」藥學專家孫忠實昨日表示,安慰劑組與治療組的最終效果並沒有明顯的差別,「從藥物臨床學角度看,這樣的結果說明治療組沒有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個受試者組中,900毫克組的應答率甚至還低於600毫克組,也就是說,無論採取兩種劑量的哪種,療效都不明顯。
對 比學術刊物的數據,可以發現佳辰生物的疫苗應答率相形見絀。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今年2月推出新版乙肝防治指南稱,對於HbeAg陽性患者,聚乙 二醇干擾素α-2a/2b、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和替諾福韋治療1年時的病毒學應答率分別為24%、36%~39%、21%、67%、 60%和74%。
而對HBeAg陰性患者,上述6種藥物的應答率分別為63%、72%、51%、90%、88%和91%。
佳辰生物的疫苗與這些常用乙肝藥物相比,差距頗大。
不過,重慶啤酒的公告暫時還沒有公佈乙肝病毒e抗原的轉陰率,這是現有乙肝抗病毒治療中的另一關鍵指標。
因時間原因,本報記者截至發稿時仍未能聯繫上佳辰生物乙肝疫苗的發明人和技術主導者、第三軍醫大學教授吳玉章。
醫學界目前認為,治療慢性乙肝的主要目標是清除或持續抑制乙肝病毒,這樣可減少乙肝病毒的致病力和傳染性,從而阻止或減輕肝臟的炎症和壞死。
東方證券表示,佳辰生物這一項目的最關鍵之處,是其臨床Ⅱ期的療效,如果療效一般,沒有突出優勢,那麼在目前競爭異常激烈的乙肝藥物市場將難有立足之地。
13年疫苗故事
重 慶啤酒於1997年10月30日上市,首次發行股票4000萬股,目前總股本為4.8397億股。其製藥故事要從1998年講起。那年10月27日,該公 司發佈公告稱,將斥資1435.2萬元收購大股東重慶啤酒集團持有的佳辰生物52%股權。當時,佳辰生物聲稱,依託第三軍醫大學的科研平台,自上世紀90 年代初就已經開始研發治療乙肝的新藥。本報記者獲得的信息顯示,佳辰生物早先由重慶啤酒集團前董事長華正興之妻參與創辦並打理。
此後直至2001年1月19日,重慶啤酒將其持有的佳辰生物股權陸續增至93.15%。由此,這家啤酒公司被視作乙肝疫苗概念股,被反覆炒作,股價逐年飆 升:從1998年宣佈收購佳辰生物股權前一交易日的4.46元的收盤價,到此次跌停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今年11月25日81.06元的收盤價,13年 間股價漲了16.9倍,而今年年內曾一度創下近50%的漲幅。
在中國證券市場史上最瘋狂的一輪上漲——俗稱「2007年大牛市」行情中,重慶啤酒於2007年6月12日漲至52.58元,此後,2008年9月4日隨大市下跌至8.51元,然後再重拾升勢,並於2010年11月16日漲至79.98元。
從 2002年6月25日至今,關於佳辰生物的乙肝疫苗研製和臨床試驗進程,重慶啤酒發佈過數十個公告。本報記者注意到,僅在去年7月6日至今年9月5日的 14個月裡,該公司就發佈了15個公告,內容大同小異,均是表示其乙肝疫苗的Ⅱ期臨床研究正常進行,不同的只是刷新受試者的數字。
「這是一個騙局,至少是被他們忽悠了。」重慶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者對本報記者稱,13年來,重慶啤酒一直宣稱其乙肝疫苗的研發和臨床試驗進展順利,但從未公佈過有關其臨床試驗效果的核心數據。他說,如果早些公佈這些核心數據,他就不會「上當」了。
上月23日,重慶啤酒發佈公告,宣佈將於27日召開揭盲會議,並於12月5日公佈揭盲會議相關信息。「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其股票於11月28日~12月2日停牌。
微妙的是,公告與停牌之間,存在11月24、25日兩個交易日,其中24日該公司股票逆市漲停,25日也上衝漲停板,收盤上漲7.28%,最高市值約402億元。而且,25日成交量巨幅放大,全天成交12.99億元,換手率3.26%。
由於佳辰生物至今仍虧損,因此剔除佳辰生物帶來的乙肝疫苗概念,重慶啤酒的業績只與珠江啤酒(002461.SZ)及惠泉啤酒(600573.SH)相當。而12月8日,珠江啤酒的股價為12.46元,惠泉啤酒為8.11元。
目前的問題是,部分機構投資者已經「逃逸」,而大成系基金深陷其中,共持有1320萬股重慶啤酒,大成基金公司的7只基金中有6只進入重慶啤酒十大流通股股東。該公司和大部分個人投資者一樣,沒能看到重慶啤酒治療乙肝的療效。
|
||||||
九月三十日中秋節,上海體育場擠進八萬人,這是電視節目《中國好聲音》最後一場冠軍總決賽。這不單只是一場演唱會,而是累計近三月電視收視率冠軍節目的最高潮,演唱會收入保守估計可達人民幣七千二百萬(約合新台幣三億三千萬元),創下中國拼盤演唱會最高紀錄。 刷新全中國紀錄》十五秒廣告要價五百四十萬 從七月十三日播映起,第二集即占據中國同時段節目收視率第一寶座至今。每星期五晚間,約吸引近三億人以上觀眾收看,相當於英、法、德、荷蘭四國總人口。 節目之熱,讓十五秒廣告費高達人民幣五十一萬(約合新台幣二百三十七萬元),是台灣最紅節目《康熙來了》廣告費的二十八倍多。九月底冠軍賽上演,廣告售價 再破紀錄,冠軍戰的電視廣告缺口,開放十二家廣告主競標,最高的十五秒廣告得標金額為人民幣一百一十六萬,約合新台幣五百四十萬元,創下中國單則廣告費最 高紀錄。保守統計,開播至今共十三場節目,淨利上看新台幣十億元,還不包括鈴聲下載,及最後一場售票演唱會的收益。 千萬買外國版權》走位、拿麥克風角度,全列入SOP 它的創新商業模式何在? 花錢買模仿是第一招。如同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名言:「好的藝術家懂複製。」節目製作團隊由燦星製作與浙江電視台組成,花了人民幣三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九十五萬元),向荷蘭 Talpa公司購買《好聲音》(The Voice)製作版權,「希望藉由國外版權,達到買名氣也買經驗的效益,」浙江電視台頻道副總監杜昉說。 《好聲音》兩百多頁標準作業流程(SOP)中,對節目製作規則、選擇導師和參賽選手、比賽賽制及音響效果等詳細規定,為達原版效果,首集播映前,製作方就投入約人民幣五千萬元製作費。 「應版權方要求,所有的logo跟國外一模一樣,連走位,正一點、斜一點都不行,」燦星製作宣傳總監陸偉表示,包括海報上四位評審劉歡、那英、庾澄慶、楊 坤伸出的V手勢,都和原版一模一樣,甚至連主持人華少倒著拿從天而降的麥克風,角度持四十五度,也是標準化流程之一。 顛覆選秀慣例》聽聲「盲選」參賽者,確保節目品質 專注好聲音是第二招。許多選秀節目的表演、服飾、外貌勝過聲音,該節目卻採用「盲選」,即評審背對選手,單憑聲音做選擇。「『盲選』令唱功較差歌手根本不敢上台,可保證節目質量。」杜昉說。 此外,迥異於一般選秀採取海選模式,該節目工作人員先逛遍網站論壇,到各地音樂學院、文工團或者酒吧,遇到「好聲音」就錄下聲音檔,編碼傳回總部,由音樂 總監和導演組完成挑選,初選淘汰率八成以上;台灣盲人選手張玉霞,也是這樣被選出來。初選合格選手中,從未經過專業訓練的不到兩成,保證了節目的可看性。 為呈現好聲音,音效是關鍵。該節目投入人民幣千萬元製作費在音響設備上,以保證在三萬人場館現場聽都沒問題。且節目不用伴奏帶而請專業樂隊,並邀請曾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音響總工程師金少剛為節目音響總監。上述做法,都是回歸「好聲音」的原點思考。 設計花稍賽制》不只選手競爭,明星評審也要被評 第三招是製造高度競爭,且不只選手競爭,評審也競爭。此節目的評審不只是上節目而已,還要挑歌手培訓,因此稱為「導師」。至於導師資格,《The Voice》的要求是,兩個國內一線大牌、一個年輕人喜歡的歌手、一個選秀歌手。主要是創造話題性、參與性與影響力。 「明星通常距離遙遠,透過節目將一線明星變成親切的導師,而且導師還會搶學生、互相調侃,這些狀態很難在大牌明星身上看到,」陸偉表示,評審背對選手按鈕,當多位評審選擇該選手,選擇權就轉到了選手手上。「當導師也處在被挑選的狀態時,節目就變得有看頭了。」他觀察。 第四步是多方利益共享。由電視台出資,製作公司負責內容製作,是中國電視節目製作習慣性模式,但也造成後者為節省成本,導致品質下滑。 打造新獲利模式》製作公司扛盈虧,用品質換高收視 但若由燦星全額出資,浙江電視台純粹做播映平台,因節目屬實驗性質,由電視台承擔收視和廣告風險也太大。經過十多次談判後決定「緊密綑綁式的合作關係」模 式,由燦星負責內容製作,浙江電視台負責整體運作、技術支援和廣告行銷,「與其競爭,不如合作,這在中國是突破天花板限制的創舉,」杜昉說。 兩方合約中載明:若該節目每週收視率超過二%,則燦星參與浙江電視台的利益分成;否則,廣告商的損失由燦星單方負擔。 收視率二%,是中國娛樂節目的天險。先前收視率破二%的娛樂節目也僅有《中國達人秀》、《快樂大本營》、《中國夢想秀第三季》。走在高標準鋼索上,品質更 顯重要,「製作成本從初期人民幣五千萬投入,不斷追加達八千萬,」陸偉表示,結果第二集收視率就超過二%,摸索的雙方成了贏家,利潤也跟著滾進來。 燦星也與中國移動合作,有計畫將選手演唱過的歌曲製作成鈴聲下載,據內部估計每個歌手能創造人民幣一千萬元收益。且評審和歌手可平均抽成利潤,將比賽參與者拉進來當「股東」,讓兩方能更投入。 但《中國好聲音》野心不僅如此,除廣告收入、影音網站版權費、鈴聲下載收益外,藉由垂直整合產業鏈,創造更大的利益。他們簽下選手經紀約,再將簽約後的商業演出變成利潤來源。 首次選秀中,超過五十人簽約,澳門、新加坡、美國等海外演唱會也開始籌備。「不僅延長了選秀選手生命力,也建立了《中國好聲音》的持續盈利能力。」杜昉解釋。 選秀並非新話題,但該節目卻打破老套,重新演繹出新調。當台灣選秀節目收視率疲乏、選手一再重複不同舞台時,該節目從模仿中創新,進而重塑產業模式,或許可做為台灣影視節目製作的借鏡。 【延伸閱讀】《中國好聲音》連創4個選秀紀錄 創下中國單則廣告費最高紀錄:15秒廣告賣540萬元連續11週創中國綜藝節目排名第一,收視率最高達5.7%影音網站「優酷」總點擊播放率,逾9,500萬則, 破單一綜藝節目網路收看紀錄網路討論超過2億條,每週五晚上新浪微博綜藝版討論區都被「洗版」 |
||||||
1. 投資優質教育
直資或是國際學校,一個月開銷$3000-$10000,加埋優質課外活動,出國交流,一年開支8萬至15萬。3年幼稚蟲6年小學雞6年中學牛,不計通漲共銀100萬至200萬。4年大學馬騮頭,國際學校的中文科程度一般是太低,較難接入本地大學。不在香港念大學的話是60至100萬左右吧。
即是總開支大概是150至300百萬。一般投資人回報是5 至10年一翻。是是但但計,總機會成本大概是250至800萬左右。
難怪之前有銀行宣傳子女教育基金時,說要準備400萬,把不少人嚇至不敢生育。
2. 家長心態
首先,子女教育投資及方法,絕對是個人化。就算同一家庭,也可能因應子女需要而有所不同。
我的觀察所得,母親的想法通常較為傾向不計較邊際效益,願意以投入較多金錢去確保子女教育質素。父母雙方的看法差異有可能變成家庭問題。
家長們多數不計較多花一些金錢在子女教育方法,尤其是工作忙碌的專業人士。
3. 小中產
如果是高收入中產,或是高級公務員,或是有錢人,投資優質教育絕對不是問題。不過也有一些小中產,將大部份自由現金流投入子女優質教育中,則是有幾點要考慮清楚:
一旦入讀國際學校的話,不易轉出傳統學校。
你的事業是否在未來20年也穩健 ?
你的健康是否在未來20年也穩健 ?
你會否因為財政負擔而減少跟子女及家人的相處時間 ?
4. 對子女做基本分析,不只是技術走勢分析
工作忙碌的家長,只能以時間質素而非時間量去跟子女相處。一般而言,相處時間太少的話,你只能跟子女做馬馬虎虎的技術走勢分析,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基本分析。
馬虎的技術走勢分析,例如數學測驗分數跌穿70分,要加碼補習;英語作文分數升穿80分,可考慮入高級作文進修班。
實在的基本分析,包括知道子女喜樂,困頓,長短,同學質素,話題,對學校看法,人生觀,能力圈,性取向,….
而沒有足夠相處時間,子女在反叛期出意外的機率亦會大增。
5. 我的方法
我的兒子遺傳了我的數學天分,不過沒有我的創意及堅韌。簡單地說,較為適合入讀傳統學校。沒有創意的人,很難以金錢去培養創意,只能用其他方法去慢慢改善。堅韌力不足,是時下普遍情況,也要慢慢開導。兒子的數學天分,就是他的優勢,多年來好好發展,令他自信增強了。
我有大量時間對他作出基本分析,比一般家長幸運得多。省下來的金錢,將來如有創業醫療置業的需要,更能好好幫他一把。
6. 中文
現今中小學的中文科,跟我那些年簡直是完全不同。很困難。聽說不少名校生在新高中考試失利,似乎是教育政策的一些改變,家長們要多留意。
多閱讀應該有幫助。幸好我的兒子很享受閱讀的樂趣,武俠小說,哈利波特,康熙皇朝,三國演義,中史故事,數學原理,物理化學經濟原理,政治小說,.近來的聽風者,風聲小說,….。家長多閱讀,子女模仿養成習慣後,一生不會改的。有些家長自己沒有閱讀習慣,子女大概也較難養成習慣吧。
今年發現大陸出的「讀者」刊物,跟「讀者文摘」差不多,但是質素較高,在香港有合訂本裝,真是價廉物美,大家可考慮考慮作為子女的課外讀物,比看咩周刊好。
7. 打機面書
現下的學生花時間在打機及面書實在過多,我開始懷疑會影響智力。我兒子的同學們每天花數小時在面書講閒話,有些因打機荒廢了學業。其實中學時期我也花不少時間打機,以至文科發展停留在小學水平一段長時間,浪費了最佳學習吸收的寶貴時光,之後努力都是事倍功半。
(待續…)
把上海實業控股的房地產收購過了一遍
2007年38.5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城開集團59%的股權,產生了6.87億元的商譽,獲得了土地儲備200萬平方米
2008年以13.55億港元的代價向母公司購入上海四季酒店87%的權益
2009年8-12月以港元30億元收購青浦4幅地塊
年內取得了上海閔行區一個大型保障房項目--上海晶城(剛剛看到新聞說上海市公積金中心利用增值收益收購上海晶城公共租賃房項目)
2010年以27.46億港元認購中新地產(上實城市開發)11.84億股股份,佔45.02%的股權
中新地產在11個城市擁有14個項目,總建築面積736萬平方米
向母公司收購了上市公司上實發展的控制性股權63.63%
土地儲備增加到2343萬平方米
2011年向周大福出售上海青浦區F、G地塊90%的權益和上海四季酒店77%的權益,價格分別為24.32億港元和11.64億港元
把上海開發集團的59%的股權以61.10億港元作價注入上海城市開發,對上海城市開發的持股比例達到70%
| ||||||
今年的中國賀歲片讓大導演很囧,喜劇片《人再囧途之泰囧》(簡稱《泰囧》),上映十六天(截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狂賣人民幣八億二千八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九億元),中國票房已經勝過賀歲片名導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與國際名導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並確定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賣座的華語電影。 更令大導演很囧的是:根據券商預估《泰囧》製作加上行銷費用,一共不過人民幣六千萬元,至今票房超過投資成本近十三倍。投資此片的光線傳媒在深交所的股價,從電影上映至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為止,已經上漲四九%。 其打敗的對手,如《唐山大地震》或《一九四二》,其製作費分別是人民幣一億二千萬元和二億一千萬元,前者票房超過投資成本四‧六倍,後者至今仍未回收。相較之下,《泰囧》的回收率高於兩者。 中國娛樂產業研究機構藝恩諮詢研究經理劉翠華指出,電影暑假檔和賀歲檔共占中國近八成票房。從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跨年到二○一三年春節二月十四日,預計有七十八天,共有五十部片子上映,等於不到兩天就有一部新片,可謂競爭激烈。 《泰囧》以小成本殺出重圍,更有意思的是,其導演兼演員徐崢還是第一次執導電影,《泰囧》這匹黑馬跑出好成績,讓專家也跌破眼鏡。 《泰囧》其實是二○一○年《人在囧途》的續集,《人在囧途》成本僅有人民幣七百萬元,票房卻近人民幣四千萬元。 秘密一:成功「接地氣」用在地化詞彙,引發共鳴 《人在囧途》的題材很簡單,主要是敘述在過年前夕,所有中國人都要急著返鄉過年,其中,兩個價值觀身分差距甚大的人被迫同行發生的故事,在這其中,有因價值觀衝突所造成的反差笑料,但也有只在中國才會出現的光怪陸離現象。 擔任《人在囧途》演員的徐崢觀察,「觀眾喜歡它(《人在囧途》)的原因,他覺得從電影裡面,看到了他自己的這個生活。」在《人在囧途》之後,徐崢想做囧途二,找上光線傳媒投資。 「囧系列」的題材,成功把喜劇,與中國庶民生活做出連結。得藝國際媒體發行部總監陳鴻元認為「囧系列」屬於「公路電影」,「喜劇片原本就是容易賣座的類型,大多數人進電影院不是為了尋求生命意義,而為了娛樂。」 喜劇片通常非常在地化,中國稱此「接地氣」,比起大製作電影強調場面的「大」,《泰囧》要的是「真」,企圖用人物定位與在地化的詞彙,拉近和觀眾的距離。 《泰囧》選擇泰國當拍攝地,是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出國的第一個旅遊地,共鳴度高。 三位演員各自代表中國不同階層,徐崢演的是滿腦子想找個創投,投資他的新能源事業,好大發利市,這是目前中國城市菁英的普遍形象,其為了事業冷落了家庭與小孩;王寶強代表只安於做hand–made(手工)的蔥油餅小販,陽光燦爛的傻蛋青年;黃渤飾演原本是徐崢的事業夥伴,卻因為競爭,反目成仇,三個人在泰國展開囧人囧事。 這次的劇本設定,更市場導向。中國南北對於笑料的要求不同,北方偏好耍嘴皮子、玩文字遊戲的喜劇;南方偏好動作搞笑。《泰囧》裡透過主角身分與價值觀的差異,製造對話笑料娛樂了北方觀眾;劇中飛車追逐,被黑社會追打劇情,則討好南方觀眾。 合拍過兩岸電影,威像影視總監製葉如芬認為,《泰囧》的拍攝手法與故事結構,顯然是經過計算,如同《人在囧途》,《泰囧》在電影收尾時,還是回頭點到友情、家庭與事業的抉擇,不多不少分量正好。 秘密二:不迷信大製作滿足內在探索,又不說教 其實,中國觀眾的口味在改變,大製作、大導演是票房靈藥的定律也在改變。《痞子英雄》的編劇陳慧如認為,中國電影圈也在探討大導演似乎不再是票房保證。 放眼中國賀歲檔,《王的盛宴》講鴻門宴,或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講抗日戰爭饑荒逃亡的故事,大製作歷史故事,這些題材對中國觀眾,已經過於沉重。《一九四二》賣座不如預期,電影上映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投資方華誼市值已經縮水超過人民幣二億三千萬元。 中國觀眾其實開始正向內求,希望電影可以讓他們有些內在探索,但又不要太過沉重。《泰囧》反應了中國快速成長後,人們處於新舊價值衝突與取捨,在笑料、人生意義與現實感三者間,分量拿捏得剛剛好。太多笑料流於鬧劇,講太多人生意義流於說教,太接近現實則笑點也沒了。 秘密三:切中末日行銷主打等死不如去影院笑死 劉翠華也分析,《泰囧》打著末日狂歡,「在家等死不如去影院笑死」的行銷語彙,正中心裡發悶的社會情緒。 不過,話說回來,好劇本、好演員、好檔期,這僅是提高電影的勝率,但能否變成黑馬,沒人說得準。 只能說,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大轉向,才是讓中國電影圈大腕們感到很囧的真正原因。 【延伸閱讀】《泰囧》有望登上中國影史最賣第3名 ——中國10大熱賣電影票房表(人民幣億元) 《阿凡達》(外語片)13.78《變形金剛3》(外語片) 10.88《鐵達尼號3D》(外語片) 9.75《人再囧途之泰囧》(華語片) 8.28《畫皮2》(華語片) 7.26《讓子彈飛》(華語片) 6.76《唐山大地震》(華語片) 6.73《不可能的任務4》(外語片) 6.46《功夫熊貓2》(外語片) 6.08《金陵十三釵》(華語片) 5.92 註:票房統計至2012/12/28;《鐵達尼號》中國譯為《泰坦尼克號》資料來源:時光網 整理:曾如瑩 | ||||||
民生銀行昨日走勢強勁,帶動整體銀行股出現上漲,民生銀行股價創出11.28元的歷史新高。之前大量買進民生銀行股票的史玉柱再大賺。截至收盤,民生銀行大漲8.92%,報11.23元,成交39億。
從腦白金到巨人網絡,再到民生銀行,史玉柱賺錢的效率越來越高。僅僅13個月的時間,史玉柱在民生銀行A股上的投資回報率高達90%,對於數十億元的大投資,這一回報足以讓任何實業投資難望項背。資料顯示,上海健特持有的8億股民生銀行A股,自2011年底至今為其賺取了40億元人民幣的賬面收益,相當於巨人網絡2011年淨利潤的5倍。史玉柱在股票投資上的回報率既擊敗了眾多專業投資機構,也超越了他的「核心業務」網遊。
民生銀行自去年9月5日見到5.39元的低點後,走出接近翻番的強勢行情。當時上海健特以5.5元左右價格,前後共購買8.056億股,史玉柱在增持民生A股的同時還大量增持H股,以目前民生銀行11.28元的股價估算,賬面浮盈46億元以上。
13個月90%投資收益率,已超過A股市場上包括公募基金、陽光私募、券商理財等在內的所有專業投資機構。據wind統計,公募基金同期的最高收益率為50%,陽光私募為39%,券商理財為15%。 本報綜合新華網、中證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