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開大學時讀書的生活,常常聽到類學生會同學經常都提「應然命題」及「實然命題」,直接d講就係「世界應該是怎樣」和「世界實際是怎樣」。
學校永遠都教小朋友們應然命題,彷彿實然命題人人都知,駛乜佢教?事實上學校內的老師不論大中小學,何嘗對「世界實際是怎樣」有多少理解?報章耐不耐就會有象牙塔式專訪,例如有人話自己涯到兩眼發黑像條死魚,更有人說渣車返工時會忽然痛哭流淚不想返學,先生小姐,你們拿別人幾倍的人工,當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呢個世界就係咁!依賴這類人為小朋友介紹殘酷動物世界,沒門!
學校無教小朋友們就要自己諗掂佢,聰明的小朋友在踏出社會之前,會透過觀察片面地知道;無咁聰明的就會以為電視同老師講的係真,當然碰了一陣釘點都學乖掛?偏偏有些人出來社會打滾十幾年仲係保持「赤子之心」,更有些行業的人由於環境夠封閉夠抽離,可以幾十歲人都仲係咁「赤子」。
我們在辦公室打滾,就打理下辦公室政治。辦公室其實係一個交換式權力架構。公司用錢換我們的服務,公司及其代表對我們有權力,同事一方面要互相合作,一方面又互相爭奪資源、生存空間、地盤等等,其實只是社會的縮影。
早輪同一位舊朋友吹水
講開男女話題(就黎做左白姐姐)
引伸出一些想法
小弟經常提及的
人生百分之九十的東西如家庭環境、長相、智力等等
早早注定
然而
人生旅途上最最最關鍵的「性格」
卻是可以由你掌握或修正的
由基本面去睇
大部份人所追求的事業、愛情、家庭、自由、金錢等
最終的共同點都是想得到「快樂和幸福」
我們與其羨慕或眼紅別人所謂的幸運
何不努力經營自己
多d笑容,多欣賞別人,少些惡意批評,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努力做好每件事
並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塵世間種種光怪陸離及onL79的事
所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慢慢地自不然會擁有一個良好的朋友圈
咁你結識到好男好女或得到貴人幫助的機會
自不然大d啦
又
即使你天生幸運女神轉生
條件卓越,人見人愛
但沒有努力經營的心
恐怕最後還是留不住有心人
只會剩下一籮觀音兵
快樂和幸福
從來不是唾手可得
但絕不是遙不可及
願共勉
對於所有投身社會工作的人,工作所得的地位,只是像社會學上所講的「角色」(role),一旦不再演這個角色,或者不在那個舞台演出,就要有心理準備做另外一個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敗,其實個人因素只是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而不是充份條件(sufficient condition)。
大機構有成功人士,同時有失敗的人,只不過大機構提供了另外一些必要條件,例如人力、物力、財力、關係網,成功人士只是能夠充份利用這些條件來發揮,當這個人離開了這些條件後,本身其實是不構成足夠的成功條件。對於大機構來說,這個人沒有必要條件,就去換另外一個。當然理論上成功人士也可以到其他含有成功條件的地方發揮所長。
當然,在大機構生存也有其他能力,就以香港某博士來說,十多年來不斷在不同行業的大機構任職,每次都能在另一行業的大機構找到領導職位,或者此人有些能力極高,可業績卻乏善可陳,實在令人深感興趣。
在過去一週,傳媒鬧得熱烘烘,一個顧問公司女總裁揭露政府的不是之處,正義行為得到讚賞!
這裡不是探討女總裁有沒有違反保密協議,也不評論她做的事是是非非!但職場上,力數前度上司的不是,並不是好榜樣,且聽我解釋。
在一次職場面試,我曾經問一名轉工人士:「你為何轉工呢?」她提起聲線,大義凜然地力數以前公司如何對她不好,人工低,晩晚超時工作, 公司charge唔到客,便迫她食鐘,聽來她真的做得辛苦又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聽完之後,我也很同情她。
但理性上我心裡呈現一個問題:「請了她之後,如果她有什麼不滿我公司的地方,或我有什麼得罪她,她會不會又到其他公司這樣力數我的不是?」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一件事,好來好去,日後留一線,以前僱主無論是否不公義,你在人家面前搏到同情一件事,人家想到有朝一日燒埋身又是另一回事,這樣負面地數前度僱主,也表現沒有職業道德。多數僱主為避免日後惹麻煩,有得揀也會找個少埋怨多做事的人。
記着日後見工面試,人家問你為何轉工,縱使有幾多冤屈,也已經是過去。面試之前對該公司做點資料搜集,多談你面試的公司怎樣吸引你,你怎樣能夠在這公司有得著,多談你對事業的要求,這公司怎樣給你提供好的發展,這樣說話便正面和得體得多了。無論如何,積極進取才是我們轉工的原因!
至於前度公司和上司的不是,我認無論做人和處事都應該留一線,他日好相見,Never say never!
世界就是不公平,為甚麼某些人時刻強調這點?贏家永遠認為規則公道,輸家永遠認為屈機,筆者以前講過,任何賭博遊戲,莊家贏面永遠大過散仔,否則天下的賭場扣完燈油火蠟一早蝕清光,但為甚麼賭場永遠有人駐足?
除了大部份人認為自己技術或運氣勝過莊家,更多的人只視之為娛樂。例如收費電視搶播足球,如果波馬有得睇無得賭,仲有無咁多人參與?事實上很多人並不只是想贏錢,而是享受其研究的過程,及參與其中。
其實人生也可以是一場旅程,所有人的結果都是一點都帶不走,如何在不公的世界成為贏家,或者快快樂樂地做個輸家?
香港地有很多百乂鬼,他們看到遊戲規則不公,又不屑屈機,卻去想改變遊戲規則,想下而已!
太平盛世居然有人等待革命,你唔搞又點會發生,發生左唔係你搞,難道你會成為贏家?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著作甚豐,之前我們也有介紹他的作品。這本《即戰力》是與現今打工一族息息相關的。
書中提出掌握即戰力,才有機會成為企業爭相邀聘的人才,提昇即戰力的關鍵──強化語言力、財務力、問題解決力
語 言 力:一口流利外語,輕鬆立足無國界經濟圈
財 務 力:培養金錢概念,積極投資晉身經營高手
問題解決力:訓練邏輯思考,成為企業最需要的人才
其中「語言力」就是英語能力(應該包括普通話和簡體字);「財務力」就是掌握財務現況,釐清數字概念,看懂資產負債表做起,鼓勵擺脫依賴政府的「託付主義」;都是大家耳熟能詳。
筆者反而想分享其中「問題解決力」,大前提出深入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斷假設與驗證,不是靠直覺,也不要老是沿用以前的理論。
當中最為人忽略的,就是所謂「新大陸法則」,傳統的實體經濟就是舊大陸經濟法則,拿到網絡、無國界、倍率經濟交織組成的新大陸,根本行不通。
眼前就有一個例子:香港電視堅持要有一個免費電視牌,王維基一口拒絕轉型為網台,因為他覺得TVB收廣告費是以百萬計,是遠遠多於比如Yahoo等的網上媒體。
這便是典型的以舊大陸經濟法則,去解決新大陸的問題。如果一個免費電視牌照就能解決問,那麼亞洲電視就不會淪落到如今的田地。
筆者可以大膽講,就算香港電視有了免費電視牌,她也不可能收到TVB那麼的三四百萬廣告,人家可以減價做價格戰,而香港電視以每集100萬的budget來拍劇集,也是難以收支平衡。
解決問題要知道問題何在,香港電視的問題並不是沒有電視牌,而是公司的策略未能回應新大陸經濟法則,當TVB也要搞一個變相的網台時,再去搞多一個電視台也沒有多大意義。
又如一些人認為,解決香港的問題,並不是閉關自守,而是勇於面對競爭。因為香港本來就缺乏自然資源,要維持經濟活力,只有去吸納世界各地的人才。
如今卻有人鼓吹香港要有人口上限,要限制外人移入,其實是本末倒置,未能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本書所提出的問題解決力之外,還有學會好的學習方法,和練就「會議技術」,都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有時多野做起上黎,真係好似李小龍咁,一個打二十個(去片)。
上次講「逐個擊破」工作法,就係針對工作上有很多瑣碎事的崗位而設。
大家多數都聽過,故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身為一個的總統,總是有很多會要開,有很多事要做。
他就發明了一個處理事情的方法,名叫「艾森豪威爾舉陣」(Eisenhower Matrix)。
所有種類的工作,按重要性和緊急性,分為四類:
1. 又緊急又重要:要用救火的態度處理,即時處理
2. 不緊急但重要:策略性的計劃,逐步計劃
3. 緊急但不重要:日常的滋擾和麻煩,交比人做
4. 不緊急不重要:無謂野,掃埋一邊
在網上有很多類似的圖解,以下是三個比較代表性的:
第三張最有意思:成功和平庸的最大分別,就是將資源和時間分配在不同種類的工作。
對於「又緊急又重要」的救火事情,大家分別不大;對於「無謂野」,雖然>1%和2-3%在數值上分別不大,但是其差別是以倍計的,即是成功的組織不願花多於1%的時間,但是平庸的組織卻會用多三四倍的時間。
不過更大的分別在於,成功的組織將工作的主力放在計劃,而平庸的就將精力花在緊急,但重要性不大的事情。為甚麼會這樣?
其實如果工作有長期的規劃,很多原本很緊急的事情,會變得不緊急,比如做admin訂文具,如果一早做stock keeping及管理好文具的使用,根本就不會出現急著訂文具的情況。
所謂「緊急」,就是一種時間不足的現象,比如一件工作原本要三天完成,現在要兩天後交貨,要不是調撥更多的額外投入,就是工作質素降低,這兩種都不是理想的情況。
相信大家都可以明白到,工作計劃怎樣可以降低工作的投入和時間,以及提高工作的表現,可是作為一個短期的措施,真的一檯都是工作,一個打廿個,又怎樣應付呢?
這就是筆者所指的「逐個擊破」工作法:
1. 先列出眼前需要做的工作(即只是urgent的工作),not urgent的全部放在一邊
2. 將工作以「自己能夠處理」、「要和別人合作」、「交給別人」分類
3. 不是按重要性,而是按所需時間排序
首先要處理的,是「要和別人合作」,因為要對方得,自己又得,是最難就的。
然後就是「交給別人」的事,要盡早分派,給對方更多的時間。
餘下的時間再做「自己能夠處理」的事,先做最短時間能處理的,每完成一件,手頭的工作數目會快速減少。
到最終,只是剩下要花最多時間的工作,就可以集中火力來處理。
這樣雖然只是權宜之計,但這是「清檯面」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最終都要用艾森豪威爾舉陣,對工作做出長遠規劃。
作為一個員工,在面對review 時,有什麼應該注意及採取那一種策略呢?
1. 首先,要明白作為一個基層員工,年終review 是公司與你的一個官方溝通方法,理論上所有內容都會有文件紀錄,並會在人事部有存檔,所以首先要有一個認真的態度去面對。
筆者就曾經遇上有入世未深的同事,以為這種review 只是例行公事而草草填兩句了事,只能說這種處事方式與認為考試對人生無大影響而交白卷真的沒有太大分別。
2. 如前文所述,review 某程度上是讓你有機會「較客觀」地去表達你於過去一年的貢獻。但老實,你的表現如何,平日在阿頭的心中應該都有分數,那意義在於哪?
分別就在於為自己爭取一些額外的「點數」分。
處於execution level 的員工,理論上不犯錯,小心處事以及準確度高都是良好的表現,問題在一隊 10 個人之中可能有一半都符合這個要求,而senior 位只有一兩個,那要升邊個有時便要看各種累積的「點數」了。所以於review 中,不妨假設佢係「升仙」的面試會來得更恰當,盡力具體及數據化你過去的表現:
舉例,「學野快」,咩叫快?人地學 三個月先完成一個基本流程,而你用兩個月就完成了仲要無錯漏,這便是叫「學野快」。
「有領導才能」好地地你點會有領導的機會?如果阿頭曾經sick leave 一星期,而你曾義務頂佢的工作,仲帶領其他同輩完成工作,呢D 就叫領導力。
「表現突出」咩叫突出?人地handle 十個客一個月做100萬生意,而你係十五個客做180萬生意,呢D 就叫突出。
相信大家都會明白何謂具體及數據化了.
3. 有些時候,如果知道自己不在升職之例,而自問表現又OK ,其實是可以於review 時提出一些 「非升職」的要求,例如:
a.要求多D 培訓機會
b.要求公司有exhibition/ 出外交流機會可以俾你去學下野
c.如果有新project 有冇機會可參與下
d.什至睇下有冇機會轉department (轉team 就最好咪提),作出新的嘗試
作為管理者,除了升職/加人工以外,其實有許多子彈可以offer,只是很多時候基層員工都不懂得主動 ask for,咁機會就許多時會流向積極主動的員工,或流向「準升仙」的人,讓強者越強。
許多管理者的心態是,對一D 表現出色到可以升職的同事,當然會盡力推佢地上,唯更怕的是那些一線尾二線頭的同事因為無職升而離開,所以能力範圍內都會盡量滿足。
以上那些例子,都只是管理者權力內可行的事(不用經HR),可能的話一般都會樂於做個順水人情dum下你開心的。
對自己來說,雖然「升仙」不成,但爭取到更多的exposure,不正正是為下一次的「升仙」做好準備嗎?
1. 外判洗碗現商機
當大學生在慨嘆知識何解,大學畢業都搵唔夠洗碗工人咁多時,就有人看準呢個機會,成立洗碗工場接生意。
困擾大部份人的問題,往往便是商機所在。
2. 製作公司吃香
政府判出新的電視牌照,除了維基,NOW ,Cable 什至CCTVB 本身都會對電視內容相關人材求材若渴。
當司徒_ _ 等網絡紅人都可以憑獨特內容短片殺出血路,有創意的年輕人未來實在有大把機會,詳見《新世代的揾錢模式》。
3. 外來管理及行政人員數字創新高
詳見《港人辭官歸別里,外人漏夜趕入籍》 一文,高管職位的肥缺,因著港人的故步自封,開始逐步由外人取代了。
4. 政府正研究延遲公務員退休年紀
原則上是好事,因能夠將社會生產力最大化,並有效減輕政府青黃不接的問題
5. 報讀醫護課程人數創新高
護理學自資課程搶手,醒目的港人已開始把握人口老化,醫療需求的機遇了。
6. 碼頭工人罷工
詳見《2013年香港十大社會事件》,罷工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工人本身。
7. 紮鐵工月入高達6 萬
「現年28歲的80後邱先銳,曾於公開大學修讀中國商務課程至2年級、當時任職保險經紀的他,月入最多1.5萬元。由於收入不穩定,兩年前他毅然轉行紮鐵,至今已經升職主管、月入6萬元,負責兩項工程管理工作。」
單食腦或單食力都不會搵到高人工的,食腦+ 食力先係高收入的super combo。
8. IT 工作絶處逢生
低潮左差不多近10 年的IT 人,在科網社交+ 移動巨浪下絕處逢生,前境一片亮麗。
9. 金融,保險業裁員之聲不絕
5 仔經紀轉制,保險公司大刀載前線的營業代表,是否有生意唔做?
實情是金融業(保險也可算其一) 是能夠高度自動化的行業,過去的人海戰術,一街理財顧問的情況應該一去不返了。
10. 地產經紀進入寒冬
3 萬個經紀,每月5,6 千單成交…..前境如何,不用多說了吧。
觀乎十大趨勢,很容易便可以有以下有力結論:
1. 人力資源錯配(高專業學歷走去跑數做零售)的局面開始得到修正
2. 半專業(醫護、紮鐵什至洗碗工)開始抬頭,作為專業(醫生、工程師、老闆)的強大支援
3. 大量金融產品銷售人員將會被互聯網取代
4. 人口老化殺到埋身,有危亦有機
5. 地產業將回歸平淡,大量(估計一半)從業員將會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