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注意到內地的高息債券定價有問題,相較於內地市場,境外市場的利率更低,而債券的收益率更高。那我們投資境外高息債豈不是更好?」朱南松告訴記者。
香港高息債賺得更多?
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債券牛市之後,內地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已經開始讓投資者感到「雞肋」,那麼香港的債券市場是不是一個好去處呢?
「很多非常優秀的民營企業,在各自行業內是龍頭企業,經營狀況和盈利情況都非常健康良好,這樣的企業發行債券的融資成本今年有的接近10%,甚至在10%以上,收益水平要遠高於內地信用債,我們認為投資此類產品風險是比較低的。」內地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證大投資一位內部人士近日表示:「差不多的兩家企業,一家在國內發行債券,票面利息低,而且溢價交易;另一家在香港發行,票面利息高,而且折價交易。所以,我們更看好香港市場上的高息債券。」
香港企業債不同發行主體之間的利息差異較大。例如中糧香港債券0214(UBHKB110016)票面利息只有1.85%,金地集團債券2015(HSBCB12008)的票面利息為9.15%,天譽置業債券2013(0059B1209)的票面利率則為20%。
記者瞭解到,相比境內市場而言,香港債券市場沒有銀行間市場,只有OTC市場,定價更加市場化。一般而言只要不涉及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之間的發行程序簡單,投資者的需求和議價對債券的影響更大。
「對於境外投資人,他們在定價時候會考慮國家風險。而內地投資者則不會考慮這一點。加上此前內地基本沒有發生過債券違約的情況,這也有可能讓內地投資人低估債券的風險。」一家境內保險公司的香港子公司投資經理Mike告訴記者。
由於境內外的債券評級體系不同,同一發行人在境內外的評級的確有差異,例如中國銀行,標普對其高級無擔保債務評級是A,穆迪對其財務實力評級是D,而中行在國內發行債券的長期信用評級是AAA。
「內地投資人普遍認為,債券就算是發生虧損也是國家兜底,所以他們通常認為債券的風險很低,但是境外投資者並不這樣認為,歷史上債務違約的例子很多,所以他們會認為中國企業有更高的風險,要付出更多的利息。」Mike告訴記者,「另外,境外投資者還會擔憂法律風險,不同地方發行的債券,享受的法律保護也不同。雖然現在還沒有中國企業在境外發行債務發生違約的情況,但是一旦發生違約,投資人在香港訴訟該企業,法院怎麼凍結資產?」
內地房企高息債機會
內地房地產企業在香港發行的債券尤其備受關注。從過去一年香港債市發行的內地地產股高收益債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不在少數。「如果不是政策限制,一些在香港發行高收益債的公司,在內地至少也是AA評級,很多銀行搶著貸款,如果在內地發公司債,發行成本應該遠低於境外。」有債券基金經理表示,目前一些內地企業的海外高息債較內地的信用債利差更大,資金參與的熱情也比較高。
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顯示,2012年共有25家內地房企進行了25筆境外融資,融資總額約合600億元人民幣。僅2013年1月,就有17家房地產公司通過境外融資渠道募集了約合42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超過去年全年內地房企境外融資總額的一半。
在境外融資的房地產企業票面利息相差非常大。例如萬科3月7日完成8億美元的5年期定息美元債券的定價,年票息率2.625%,每100美元債券發行價99.397美元,折合年收益率2.755%。3月16日合景泰富宣佈發行總額4億美元、2017年到期的美元優先票據,年利率有13.25%。
內地房企債券發行的利率主要和評級有關,標普、穆迪、惠譽發佈評級報告,分別給予萬科「BBB+」,「Baa2」和「BBB+」的長期企業信用評級,這使得萬科成為境內房地產行業中信用最好的企業。此外,標普還給予了萬科大中華區「cnA+」的評級。這也是迄今以來,中國境內房地產企業所獲得的最高信用等級。而其他內地房地產企業受到境外評級機構認可則沒有這麼高。
一位國內債券承銷人士告訴記者:「早在2009年內地發債的通道就堵死了,此後房地產企業要不到境外發債,要不就在內地通過信託公司融資,成本也非常高。所以這是特殊時期的產物。這種情況下,如果境內投資人並不看淡房地產市場,到香港投資高息債券會是更好的機會。」
多家機構看好香港高息債
內地不少機構已經發現了香港高息債的機會並開始參與其中。
朱南松把香港高息債看成是人民幣資產國際化之前的最後的盛宴,這種同類不同價的現象極有可能在未來資本市場國際化之後消失。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上海證大(0755.HK)在香港發行的債券交易價格跌到票面的30%,市場紛紛拋售。「因為對上海證大非常瞭解,我們相信公司不可能倒閉,於是當時想,要是能在此時買入債券就好了。」上述證大投資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後,證大投資開始研究內地企業在香港發行的以人民幣、港元或者美元計價的高息債,並於去年6月發行了一隻投資於此類高息債的產品,規模約為1億元人民幣。
除了證大之外,其他一些機構也開始發行投資於香港高息債的相關產品。
去年下半年,鵬華基金發行了針對香港市場高收益債的專戶——鵬華香港高收益債券資產管理計劃。華夏基金去年12月份成立了投資海外信用債的QDII基金——華夏海外收益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
今年1月大成-中信香港高收益債券特定多個客戶境外資產管理計劃獲批成立。這也是首隻境內以中資企業在香港市場上發行的高收益債券為主要投資目標的QDII一對多專戶。
博時基金今年2月成立博時亞洲票息債券基金(QDII)。今年3月,中銀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中銀香港全天候人民幣高息債券基金」。此基金由中銀香港資產管理的固定收益團隊管理,是中銀香港資產管理首隻公開發售的人民幣高息債券基金。
個人投資者如何參與?
境內個人如果投資香港的中國企業債券,主要有以下3條途徑:
1.購買銀行和券商發行的專門投資境外中國債券的QDII產品;
2.借助境內券商在香港的分公司,通過其國際交易平台達成投資境外債券的目的;
3.如客戶資金已在境外,則可通過香港市場上的中外投行,直接委託,由投行代理進行債券交易。
(本報整理)
| ||||||
七月派息旺季,一眾內銀股小股東經「影子銀行」一役嚇餐飽後,終於嘗到甜頭,皆因內銀大都派五至六釐高息,例如招商銀行,每手有$396落袋。但股息未袋好,上週三,招行已率先打頭陣,啟動三百五十億元人民幣(下同)的A+H股供股方案,向股民伸手拿錢。本刊統計後發現,盈利屢創新高的內銀股,慷慨派息的同時,另一邊廂其實密密以供股、發債等手法,向市場「吸水」。招商、中信行等四間內銀更是「吸水」多過「派水」,所謂股息逾半來自股東荷包,亦即羊毛出自羊身上。 港上市的八間內銀(不包括重農行),繼續大賺,去年合共賺八千八百九十億元,即平均每日賺二十四億。持有工行、中行及招行股份的內銀股擁躉梁先生最「happy」,事關股息十分和味,「買內銀都係貪佢夠穩陣,同埋派息高,好似工行、中行呢轉都收咗幾千蚊股息,算係咁啦!」至於招行的股息,要本週三才送到股東手上。不過,公司管理層似乎已急不及待為股東「炮製」另一個驚喜。 招行最勁「抽」 上週三,招行突然宣布,啟動兩年前已拍板的A+H股供股方案,每十股最多供二點二股,集資不多於三百五十億元,用以提升銀行資本充足率。根據公告,招行率先向內地股民「伸手」,配售三十點七億股A股新股,待H股供股計劃獲中證監核准後,再向本港股民「招手」。美銀美林估計,招行供股價為每股9.32元人民幣,較招行A、H股昨收市價,折讓只有一成多,不算「賣大包」。聽到供股消息,持有約五手(每手五百股)招行股票的梁先生無奈道:「心情咪好似招行公布完供股後嘅股價咁,潛咗水囉!佢兩年幾前都抽過水,供股比例好古怪,搞到我揸住好多碎股!我買入價平均一股二十一至二十二元,依家仲未返到家鄉。」翻查記錄,招行在一眾內銀股中,計及發債,為最勁「抽」的一間。○六年,內銀捲起來港上市集資潮,招行集資逾二百億港元。七年以來,埋單計數,招行利潤翻了六倍,合共賺了$1,685億,總派息三百億元,聽落慷慨;不過,累積抽水額卻高達八百三十億元。其中一○年三月,直接向股東伸手「要錢」,推出A+H股供股方案,抽水約二百一十三億元,佔七年間派息總額的七成。即其間所派的每十蚊股息中,變相有七蚊來自股東「荷包」。換句話說,小股東呢頭有錢落袋,「望兩望」,又要嘔番出來供股!其中中信行單是供股一次,已「吸乾」股東所得的派息。而交行、民行(1988)的股東,收一蚊股息要「嘔一半」出來供股,息率並不太和味。 吸水壓力升溫 事實上,踏入一三年,多間內銀磨拳擦掌,準備向市場融資。其中四大國有銀行已相繼宣布,計劃在未來二至三年,向市場融資二千七百億元。銀行如此急於補充資本,一名內銀股分析員解釋﹕「一來,經濟不好,銀行壞賬增加;二來,今年初,銀監會推出了中國版的巴塞爾資本協定,監管標準更高,要求銀行補充核心資本,減低槓桿。如果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低於新的要求,隨時被迫減少發放信貸,拖慢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日前撰文,把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壓力視為中國金融業面臨的五大挑戰之一。他指出,過去五年,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年平均增長率達兩成,資本消耗年平均增長則高達兩成六,假如五家大型商業銀行保持現有的消耗水平,未來資本補充壓力不小,到了一七年,資本缺口累計達一萬六千億元。 農行、民行未達標 在中國版的巴塞爾資本協定下,在二○一八年年底前,四大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及核心資本充足率要求不低於11.5%和9.5%,其他銀行則分別不低於10.5%和8.5%。截至今年第一季,八間內銀中,農行(1288)及民行仍未達標,而招行則僅僅「擲界」。其中,民生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是九間來港上市的內銀股中最低的。去年,該行在香港配售新股,集資一百一十二億港元,令去年底止核心資本水平增至8.13%。但按照新的資本要求,今年第一季,民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回落至只有7.8%,低於標準下限的8.5%,成為內銀中對資本需求最大的銀行。雖然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指,該行早前已發行二百億元人民幣的可換股債券,隨着半年後逐步轉為股份,料資本狀況將改善,故年內無股本融資計劃,但屆時小股東利益亦會被攤薄。除了頻頻在小股東袋中拿錢,內地銀行業壞賬高企,加上中央收水,內銀隨時再爆。所以,高息莫貪,小股東隨時「贏粒糖輸間廠」。 |
| ||||||
阿里巴巴付高息「吸水」的餘額寶,面世不足一年,熱爆內地,一直捱打的內銀日前終於反擊,推出同類產品,並高舉「低入場費、活期、高息」三大元素。這次大家不用隔岸觀火,皆因香港人都買得!進取一點的,還可以趁本地銀行仍然低息,「借平錢」搬去大陸賺高息套利,息差達三釐,實行低風險、賺到盡! 阿里巴巴「發明」的餘額寶,由淘寶衍生出來,淘寶的結賬戶口為「支付寶」。由於支付寶經常「水浸」,馬雲遂想出以高息吸引用戶將錢搬往「餘額寶」,再將這些錢對外作小額貸款,模式如銀行,搶盡生意。內銀按捺不住,近日不得不出手。記者上週走訪深圳多間內銀,查詢類似餘額寶的產品。工商銀行的羅湖區分行客戶經理,即向記者推銷「薪金寶」,年利率達五點七釐,入場費只需一百元人民幣(下同),且二十四小時皆可買入賣出,「年利率每日都變嘅,前幾日仲有六釐,但太好賣,上月底開賣至今集資咗三百幾億,年利率先跌咗啲啲。」李經理指,產品屬保本,而且香港人都可以買,突破了餘額寶一定要內地人才可開戶的限制。在同一條街的交通銀行,亦正推銷「天天益」,入場費同樣是一百元,年利率五點三四釐,「五十萬元以內的資金可即日到賬,你嚟銀行開個戶口就得o架啦,無任何手續費!」陳姓經理形容,產品如同放入銀行做活期存款。 借平錢套利三萬 現時內地的活期存款利率,只得零點三五釐,以十萬元計,一年只得三百五十元利息,若放入工行的「薪金寶」或交行的「天天益」,一年利息則超過五千元,回報率足足比活期存款高十多倍,可謂非常筍!香港人要開戶,只須親自到內地開設普通戶口,再完成風險評估便可,完成首次開戶後,可透過網上銀行完成買賣,完全不用兩地走。唯一限制是,現時每人每日只可攜帶兩萬元過關,若想存入大量現金、又不想螞蟻搬家,可以透過本地銀行匯款,每日上限八萬元,每次收取一百五十至二百港元手續費。想進取一點,可以趁著本地銀行利息低企,借「平錢」套利。以建行亞洲為例,其「好現金」私人貸款,實際年利率最低二點二三釐,借盡最高貸款額八十萬港元(折合六十三萬元人民幣),一年利息一萬八千元;將這些存入工行的「薪金寶」,假設其利率在未來一年保持五點五釐,一年後回報近三萬五千元人民幣,即約四萬四千港元,扣除成本,輕易賺近三萬元港幣。而且「薪金寶」是貨幣基金性質,風險非常低。 內銀被迫反擊 事實上,銀行一向做開「大生意」,昔日這類「賺碎銀」的生意根本看不上眼,今次要處女下海,全因餘額寶所逼。阿里巴巴在去年年中推出的餘額寶,年利率超過六釐。由於買賣過程簡單,運作靈活,除了可隨時隨地買賣外,資金仍然可用於網購;所以產品不足一年,即吸引超過四千億資金,平均每日新增四十三億元。後來騰訊(700)又加入戰團,推出「定投寶」,搶去更多銀行存款。中央銀行數據顯示,一月份銀行業錄得超過九千億元存款流失,其絕大多數流入網上理財產品。今次內銀高調反擊,外界對銀行的利潤成疑,有內銀分析員解釋,內銀都是將成本轉嫁給貸款者,變相推高中小企貸款利率,「這些產品規模很小,銀行仍然有超過一半的存款來自活期存款,所以對淨息差的影響不算大,而且銀行的貸款議價能力高,可以調高貸款息率去填補。」 | ||||||
http://xueqiu.com/8301293543/50796458
首募钱厚雪球号正式改名深港通头等舱,关注雪球账号,连接港股资深投资人,领航投研关键信息脉动。
导读:
港股市场腥风血雨,恒指单日暴跌5.84%呈现加速下跌之势,经历多次金融危机的港股资深投资人如何思考?保护好现金,保持对潜力公司的深度持续跟踪,在
合适的价位果断下手!这几乎是头等舱资深投资人相对一致的观点。围绕“大幅增持+高息低估值+暴跌强反弹”三大主线,头等舱内正展开激烈的探讨。
港股投资仍是孤独者的战斗 暴跌中寻找“反脆弱标的”
港
股投资者历来都是孤独的战斗者,在资金层面没有内地资金的支持,在定价方面没有外资的同等权利的背景下,他们穿越了多轮牛熊更替,在牛市中仍保持谨慎,在
熊市时仍保持乐观,相信市场自身力量的平衡。头等舱某位资深港股投资者认为,就像2011年那样,这次的暴跌是大家多年难得的机会,“所获得的利润可能够
吃几年”。
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尤其是没有亲娘的港股市场,必须是自己救自己:战略方面,高度关注“大幅增持+高息低估值+暴跌强反弹”三大主线,战术方面,首先保证现金的安全,寻找最合适的机会果断出手。
杀
不死我的,使我强大。既然黑天鹅时间无法避免,那就想办法从中获得最大收益。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
碎,所以玻璃杯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非但没
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
而对于投资,优质标的的非理性下跌往往能投资者带来数倍的收益,比如2011年欧债
引发的港股下跌中,很多投资者找到了十倍股,这样的标的可以称为“反脆弱标的”;而有些标的经过系统性风险后股价虽无法回到高点但是仍有反弹,这种标的称
为“强韧标的”;最后一种标的,打下就一直趴下了,这种标的称为“脆弱标的”。如何区分这三种维度的标的,笔者认为,下跌中公司大比例回购、常年高派息以
及暴跌大反弹这三个参考标准是“反脆弱标的”的三个必要条件。我们不认为符合这些标准的公司全部都是优秀的公司,但是我们相信大部分优秀的公司应该符合这
些标准;同样,我们也不认为目前是买入某支股票的合适时机,但是我们相信在港股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下,超跌之中必然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第一个必要条件:近期参与回购/增持的市场公司
我们统计了7月6号以及7月7号两天港股主板市场发起回购以及管理层/股东增持的公司数据,结果显示一共有38家公司参与了公司股票的回购与增持,且今日平均跌幅6.3%。
第二个必要条件:常年高派息的公司
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一方面体现在股票流动性方面,一方面体现在股息方面,而流动性价值离不开公司的股息价值,因此常年派息的上市公司是“反脆弱标的”的必要条件。(下表罗列了香港主板3年平均股息率大于10%的所有个股,若您想获取全部股票名单,请与小通联系)
第三个必要条件:暴跌大反弹
由
于港股T+0以及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某支股票可能一天就会经历估值的严重低估以及估值修复的行情,这样的行情就是暴跌大反弹。暴跌是由于信心的严重
扭曲,而反弹是由于蛰伏的投资者乘机收集筹码,当然他们之前一定做了肯多功课。下表罗列了今天最低价到收盘价振幅超过30%的个股(剔除了估值离谱的若干
股票),可以发现很多熟悉的标的就在里面。
應某國內網站之邀,筆地特地撰寫一篇如何挑選港股中的高息股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香灌的股票雖然陷阱處處,但如果挑中了,因為估值低,確實可以賺得不少報酬,其中高息股的玩法一來可以穩定收息,二來可以用套利的方法,把較低息的股票換入一些較高息的股票,賺取資本的增值,以下是教大家如何挑選高息股:
(1) 避免選老千股
筆者已擬定了一個約700多隻股的老千股名單,定期會把新股及轉型股定格為各類的老千股,就算這些股派發高息也好,也只是鏡花水月,如果不小心誤買這些股誤當高息股,也許會導致不好的效果。
(2) 只挑選業務屬穩定的公司購買
一些周期性的股票,例如貿易、航運、金屬等,雖然有部分股票的股息非常高,但是他們的盈利大幅波動,派息也可以很斷斷續續,根本不適合作為高息股的配置,所以購買股票,應該主動挑選一些周期性弱的,例如消費零售、日常產品用工業、REIT等等。
(3) 挑選願意派發股息的
有部分公司,為了拉抬股價,可能在股價高時派發高息,但卻在股價低落時,雖然盈利豐厚,但派息也是按著股價來派,這一類的股票對股東根本不公平,也可迴避之。
(4) 挑選股息穩定的
在細看數據時,必需分析公司在盈利低落時是否願意仍派發高息,也需要留意公司的現金情況,如果現金高企的公司,就算盈利轉差,也是願意和股東分享成果的,這類股票也有一定的抗跌力。
(5) 挑選預期估值低的
挑選預期估值低的股票,如果是高息股,應該已立在不敗之地,相信只要時機—就,股票自然派發高息,你也可能獲得厚利。
(6) 盈利必需要穩定或者爆發式增長
在適合以上條件下,你已經找到願意和股東分享和股值低的股票,然後細看公司是否有盈利穩定增長和爆發的因子,如果有的話,請你不要再想了,大手買入股票吧。
以下就是挑選高息股的方法,相信大家總會有一些領悟如何找到高息股吧,因為告訴大家具體的股票名稱,無助學習,所以希望大家能試試找找心目中的高息股吧。
(按: 筆者的持倉或zkiz.com的資金或許有投資以下之股票,敬請留意。)
筆者近月因個人房子的事宜,所以停寫了兩個月,達成不到去年說要每周出2至4篇文章的目標,大家可好嗎?
前幾年,筆者都寫過這個題目,去年文章可參閱這連結。
個人的財富方面,年初筆者購入一折價甚大的房子,當中主要因為內部非常殘破,所以價格非常便宜,加上樓價急升,最近的附近成交亦也創出新高,所以物業價格已較購入時多出100萬,加上港股在年初時非常瘋狂,最多時賺逾7位數字,身家當時較去年底急增1倍。但因為心雄,沒有及時賣出大量股票,所以盈利大縮水,身家也跌了一些,但已較去年有理想增長。
至於網站方面,年初由於收入持續上升,廣告收入一度達每月6,000元,加上股市表現好,儲備一路上升,增加逾倍,高峰達35萬之譜,一度有購入物業之念,更曾入票付訂金,但多番轉折終失敗。但後來股市回降,加上網站在股市蕭條,加上網站無暇打理下,網站經營不振,每月收入下降至約1,500元,資產虧損了一部分,現時約28萬,持有股票為奧思集團(1161)及怡邦行(599),每月預期股息收入2,100元。
今年情況表現不佳,筆者在近期穩定下來後,會努力提振網站收入,因眼看怡邦行前景不錯,暫時以增持怡邦行為主,如有機會亦會積極調整股票,把股息收入繼續提高。新股票網由於調整需時,所以暫放棄此計劃,近期亦會和壇主商討如何提升用戶體驗,或考慮增加App。至於我們的長期目標,即是購置辦公室,筆者仍在等待機會中,或許是購入住宅物業,金額約在200萬以下,目的乃增大本壇的收入。
考慮我們的資金量仍會繼續增長,為增加被動收入,支持壇內開支,加上近期股票低迷,平價股票應不少,所以筆者仍在努力尋找股票,繼續研究高息股。我們的條件仍是以下2個:
(1) 股息超過6%
(2) 債務/總資產少於20%
經搜索後有80隻,但經挑走了老千、業績不佳和一次性派息的,剩下67隻的都可以投資,深色字的營運相信有改進,列表如下:
澳博控股 0880 HK$ 2.35 13.77
必瘦站(中國) 1830 HK$ 0.00 12.0
堡獅龍國際 0592 HK$ 0.00 11.80
映美控股 2028 HK$ 18.36 11.71
電訊首科 8145 HK$ 11.30 19.39
中國虎都控股 2399 HK$ 11.01 18.40
泰昇集團 0687 HK$ 10.51 6.61
萊爾斯丹 0738 HK$ 10.47 0.00
DYNAM JAPAN HLDGS 6889 HK$ 10.42 6.99
奧思集團 1161 HK$ 10.11 3.88
濱海泰達物流 8348 HK$ 9.70 4.28
國際家居零售 1373 HK$ 9.55 7.56
精電 0710 HK$ 8.77 9.33
電視廣播 0511 HK$ 8.72 3.71
慶鈴汽車股份 1122 HK$ 8.67 0.00
莊士中國 0298 HK$ 8.60 15.35
自然美 0157 HK$ 8.36 0.00
怡邦行控股 0599 HK$ 8.27 10.08
興達國際 1899 HK$ 8.02 12.19
匯賢產業信託 87001 CN¥ 8.01 9.16
中國神華 1088 HK$ 7.95 16.88
奧普集團控股 0477 HK$ 7.93 11.11
農業銀行 1288 HK$ 7.90 3.36
偉易達集團 0303 HK$ 7.84 0.00
鷹美 2368 HK$ 7.71 15.14
精熙國際 2788 HK$ 7.69 0.00
包浩斯國際 0483 HK$ 7.63 2.13
百麗國際 1880 HK$ 7.62 8.17
德永佳集團 0321 HK$ 7.60 19.07
譚木匠 0837 HK$ 7.51 16.82
壹傳媒 0282 HK$ 7.45 10.09
金界控股 3918 HK$ 7.44 0.00
金利來集團 0533 HK$ 7.30 0.00
富士高實業 0927 HK$ 7.29 0.00
匯豐控股 0005 HK$ 7.24 13.70
佐丹奴國際 0709 HK$ 7.22 0.00
匹克體育 1968 HK$ 7.21 17.92
信佳國際 0912 HK$ 7.18 10.62
建設銀行 0939 HK$ 7.16 3.66
工商銀行 1398 HK$ 7.08 3.22
興利集團 0114 HK$ 7.00 0.83
太平洋網絡 0543 HK$ 7.00 0.00
佳華百貨控股 0602 HK$ 6.99 10.75
中國銀行 3988 HK$ 6.98 4.81
陸氏集團(越南) 0366 HK$ 6.95 2.82
互太紡織 1382 HK$ 6.79 19.77
利豐 0494 HK$ 6.79 16.72
愛高集團 0328 HK$ 6.75 2.07
永安國際公司 0289 HK$ 6.69 1.90
龍記集團 0255 HK$ 6.67 3.07
惠記集團 0610 HK$ 6.67 3.77
時代集團控股 1023 HK$ 6.63 0.00
嘉利國際 1050 HK$ 6.62 18.60
中國光大銀行 6818 HK$ 6.60 5.27
恒基發展 0097 HK$ 6.56 0.00
匯星印刷 1127 HK$ 6.42 12.87
路訊通 0888 HK$ 6.42 0.00
哈爾濱銀行 6138 HK$ 6.37 4.05
英皇娛樂酒店 0296 HK$ 6.33 8.56
明輝國際 3828 HK$ 6.33 2.23
利民實業 0229 HK$ 6.32 0.00
勤美達國際 0319 HK$ 6.29 13.94
交通銀行 3328 HK$ 6.26 2.07
依波路控股 1856 HK$ 6.25 14.26
聯泰控股 0311 HK$ 6.18 18.83
盈利時 6838 HK$ 6.10 17.98
希望大家喜歡這一份新年禮物,筆者仍希望盡量維持著每周1至4篇的量。雖然筆者覺得自己已落後形勢,也因為上市公司招股多了,需花時間多看招股書,但亦會把所有資料能放上網就會放上網,支維持著網站的運作的,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本站,未來幾篇,其中一些應該是一些股票討論及回顧,希望大家眼見著我們8年多來的經營。如果有問題,歡迎各位支持我的讀者指正,能夠改進的就儘量改進,希望提高文章的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