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到香港買高息債「錢景」無限?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3/2574117.html
在香港發行的高息債將是未來十分值得投資的品種。」證大投資董事長朱南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採訪時表示。

「我們注意到內地的高息債券定價有問題,相較於內地市場,境外市場的利率更低,而債券的收益率更高。那我們投資境外高息債豈不是更好?」朱南松告訴記者。

香港高息債賺得更多?

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債券牛市之後,內地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已經開始讓投資者感到「雞肋」,那麼香港的債券市場是不是一個好去處呢?

「很多非常優秀的民營企業,在各自行業內是龍頭企業,經營狀況和盈利情況都非常健康良好,這樣的企業發行債券的融資成本今年有的接近10%,甚至在10%以上,收益水平要遠高於內地信用債,我們認為投資此類產品風險是比較低的。」內地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證大投資一位內部人士近日表示:「差不多的兩家企業,一家在國內發行債券,票面利息低,而且溢價交易;另一家在香港發行,票面利息高,而且折價交易。所以,我們更看好香港市場上的高息債券。」

香港企業債不同發行主體之間的利息差異較大。例如中糧香港債券0214(UBHKB110016)票面利息只有1.85%,金地集團債券2015(HSBCB12008)的票面利息為9.15%,天譽置業債券2013(0059B1209)的票面利率則為20%。

記者瞭解到,相比境內市場而言,香港債券市場沒有銀行間市場,只有OTC市場,定價更加市場化。一般而言只要不涉及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之間的發行程序簡單,投資者的需求和議價對債券的影響更大。

「對於境外投資人,他們在定價時候會考慮國家風險。而內地投資者則不會考慮這一點。加上此前內地基本沒有發生過債券違約的情況,這也有可能讓內地投資人低估債券的風險。」一家境內保險公司的香港子公司投資經理Mike告訴記者。

由於境內外的債券評級體系不同,同一發行人在境內外的評級的確有差異,例如中國銀行,標普對其高級無擔保債務評級是A,穆迪對其財務實力評級是D,而中行在國內發行債券的長期信用評級是AAA。

「內地投資人普遍認為,債券就算是發生虧損也是國家兜底,所以他們通常認為債券的風險很低,但是境外投資者並不這樣認為,歷史上債務違約的例子很多,所以他們會認為中國企業有更高的風險,要付出更多的利息。」Mike告訴記者,「另外,境外投資者還會擔憂法律風險,不同地方發行的債券,享受的法律保護也不同。雖然現在還沒有中國企業在境外發行債務發生違約的情況,但是一旦發生違約,投資人在香港訴訟該企業,法院怎麼凍結資產?」

內地房企高息債機會

內地房地產企業在香港發行的債券尤其備受關注。從過去一年香港債市發行的內地地產股高收益債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不在少數。「如果不是政策限制,一些在香港發行高收益債的公司,在內地至少也是AA評級,很多銀行搶著貸款,如果在內地發公司債,發行成本應該遠低於境外。」有債券基金經理表示,目前一些內地企業的海外高息債較內地的信用債利差更大,資金參與的熱情也比較高。

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顯示,2012年共有25家內地房企進行了25筆境外融資,融資總額約合600億元人民幣。僅2013年1月,就有17家房地產公司通過境外融資渠道募集了約合42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超過去年全年內地房企境外融資總額的一半。

在境外融資的房地產企業票面利息相差非常大。例如萬科3月7日完成8億美元的5年期定息美元債券的定價,年票息率2.625%,每100美元債券發行價99.397美元,折合年收益率2.755%。3月16日合景泰富宣佈發行總額4億美元、2017年到期的美元優先票據,年利率有13.25%。

內地房企債券發行的利率主要和評級有關,標普、穆迪、惠譽發佈評級報告,分別給予萬科「BBB+」,「Baa2」和「BBB+」的長期企業信用評級,這使得萬科成為境內房地產行業中信用最好的企業。此外,標普還給予了萬科大中華區「cnA+」的評級。這也是迄今以來,中國境內房地產企業所獲得的最高信用等級。而其他內地房地產企業受到境外評級機構認可則沒有這麼高。

一位國內債券承銷人士告訴記者:「早在2009年內地發債的通道就堵死了,此後房地產企業要不到境外發債,要不就在內地通過信託公司融資,成本也非常高。所以這是特殊時期的產物。這種情況下,如果境內投資人並不看淡房地產市場,到香港投資高息債券會是更好的機會。」

多家機構看好香港高息債

內地不少機構已經發現了香港高息債的機會並開始參與其中。

朱南松把香港高息債看成是人民幣資產國際化之前的最後的盛宴,這種同類不同價的現象極有可能在未來資本市場國際化之後消失。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上海證大(0755.HK)在香港發行的債券交易價格跌到票面的30%,市場紛紛拋售。「因為對上海證大非常瞭解,我們相信公司不可能倒閉,於是當時想,要是能在此時買入債券就好了。」上述證大投資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後,證大投資開始研究內地企業在香港發行的以人民幣、港元或者美元計價的高息債,並於去年6月發行了一隻投資於此類高息債的產品,規模約為1億元人民幣。

除了證大之外,其他一些機構也開始發行投資於香港高息債的相關產品。

去年下半年,鵬華基金發行了針對香港市場高收益債的專戶——鵬華香港高收益債券資產管理計劃。華夏基金去年12月份成立了投資海外信用債的QDII基金——華夏海外收益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

今年1月大成-中信香港高收益債券特定多個客戶境外資產管理計劃獲批成立。這也是首隻境內以中資企業在香港市場上發行的高收益債券為主要投資目標的QDII一對多專戶。

博時基金今年2月成立博時亞洲票息債券基金(QDII)。今年3月,中銀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中銀香港全天候人民幣高息債券基金」。此基金由中銀香港資產管理的固定收益團隊管理,是中銀香港資產管理首隻公開發售的人民幣高息債券基金。

個人投資者如何參與?

境內個人如果投資香港的中國企業債券,主要有以下3條途徑:

1.購買銀行和券商發行的專門投資境外中國債券的QDII產品;

2.借助境內券商在香港的分公司,通過其國際交易平台達成投資境外債券的目的;

3.如客戶資金已在境外,則可通過香港市場上的中外投行,直接委託,由投行代理進行債券交易。

(本報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