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估計將成為亞洲的又一個紡織生產中心”。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處長陳忠在日前舉辦的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上稱。
招工難、用工貴、原材料成本上漲、同質化產品過多、出口利潤不斷下降等問題近幾年一直困擾著國內的紡織服裝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發展,實現更為優質的資源配置,紡織服裝業進行海外轉移和對外投資已經成為我國紡織服裝業適應國內產業、經濟、社會發展和順應國際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降低成本是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主要驅動力。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快速發展。按照陳忠給出的一系列數據顯示,目前在境外投資的中國企業已近3萬家,其中,紡織服裝行業對外投資建設了802家企業。在這其中,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國際化企業。
記者在本次的展會中的走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加入“走出去”戰隊的紡織面料企業確實不少。華潤紡織有限公司就是其一。該公司業務經理沈博見表示,“雖然市場環境依舊艱難,但公司在綜合考慮的情況下,擴大了外銷,如今外銷所占比例已超過內銷,與國內競爭激烈程度相比,國外的情況稍微理想一些。”
新臺洲紡織有限公司位於江蘇吳江,這家公司早在2010年就在俄羅斯開設了一家面料批發公司,將生產的面料賣給當地客商。該公司總經理沈瑾表示,面對“一帶一路”的新機遇,既要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也要創新營銷模式,爭取今年能夠多開辟出新的銷售渠道。
TPP亦是成為本次展會上的熱議話題。
“越南是中國紡織工業走出去的首選之地。”天虹集團董事局主席洪天祝認為它對中國企業也是一種鍛煉,在TPP的十二個簽約國中,唯有越南紡織服裝業最具競爭力,他建議有能力的中國企業都去越南開設一個工廠,“但不一定所有企業都適合走出去,如果在國內不行走出去也不一定會好,越南雖好,但並不是去了越南就什麽問題都解決了。”據悉,目前天虹在越南有125萬錠的投資規模,投資規模達8億美元,為中國大陸企業在越投資規模之首。
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挺甚至認為“越南是個不得不去的地方”。據他介紹,繼在浙江、長江、黃淮、新疆生產板塊布局之後,華孚開始國際布局。“在越南設立子公司降低了當前公司主要原料境內外差價對成本的影響,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減少國際物流費用,有效規避關稅壁壘,進一步提高成本競爭力和東盟市場的服務能力。”孫偉挺表示,去越南,這既是客戶和市場的要求,同時越南本身也是一個未來消費市場。
不過,百隆東方董事長楊衛新則認為中國的企業“走出去”並不能光奔著TPP而走出去,而是“市場和客戶讓你走出去才正確。”他同時提醒到,越南不缺紡紗廠,現在缺的是面料,針織和印染企業下一步可以走出去。但越南的環保要求很嚴,比中國還嚴,汙水要100%合格才能排放,所以“越南市場也已經沒那麽好做了。”
一直專註旅遊和航空兩塊業務的春秋集團,開始涉足新的領域了,這次並不是在國內,而是日本的旅遊地產。
10月28日,春秋集團旗下的上海春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春秋投資“)與東京陽光不動產株式會社(下稱“陽光不動產”)簽約,合資並共同管理名古屋“春秋陽光酒店SpringSunny Hotel”。
據記者了解,在做大旅遊和航空兩大板塊的同時,春秋投資還在對境內外的相關旅遊配套投資進行考察,這也意味著,此前專註航空和旅遊的春秋,終於要延伸產業鏈了。
“之前我一直說除了把人從A地運到B地的業務,不會輕易做其他的,現在為什麽忍不住要做多種經營了?”春秋集團董事長王正華介紹,這與春秋航空不斷深入的日本航線開拓不無關系。
在國際航線市場,日本是春秋航空布局的重鎮,五年前就開通了上海-茨城,之後陸續開通高松、佐賀、新千歲、大阪、名古屋、旭川、羽田等航線。由春秋集團參與投資的春秋航空日本株式會社於2012年在日本成立,2014年8月1日開辟了以日本成田機場為核心的日本國內航班。
2014年10月,春秋航空又開通重慶、武漢、天津三地同飛大阪,客座率班班達到95%以上,接下來春秋航空又陸續開通了蘭州、青島、成都等飛大阪航班,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客座率,這引起了中國各地飛大阪的高潮,致使大阪的房價、車價等高起,大阪一時間出現一房難求、一車難求的狀況。
“於是公司就有人責怪,春秋總是給別人做‘嫁衣’,為什麽不自己做一套呢?”王正華說,討論八、九個月的充分論證,春秋還是決定自己做一套“中山裝”。“目前我們已經開通了國內18個城市飛到日本的航線,預計2015年春秋集團中日航線旅客運輸總量將達120萬人次,因此在日本布局酒店和其他旅遊配套服務已迫在眉睫。”王正華表示。
不過,春秋自己做“中山裝”的方式,依然選擇了非常謹慎的模式:與日本當地的陽光地產公司合作。陽光地產公司通過日本便宜的貸款利息買下酒店,春秋則通過自己組織客源的優勢,對酒店進行“保底經營”,所謂“底”就是要給予陽光地產公司一部分穩定的基礎利潤,而春秋可以不承擔投資風險,打出“春秋”的品牌,還能獲得“基礎利潤”以上的利潤。
春秋投資總經理陸榮華對記者透露,首家“春秋陽光名古屋酒店”將於2016年新年之前迎客,將新增和式塌塌米房間和3~4人家庭房,提供豐富的日中洋式早餐,還將新增中文服務、微信支付和個性化代購等服務。在春秋ch.com官網及春秋旅遊、春秋航空APP上直接預定。
顯然,此次春秋涉足酒店投資,客戶定位還是以春秋航空的客戶為主的自由行和團隊客。陸榮華透露,未來3~5年,兩家企業還計劃投資超過200億日元,並運用更多資本,聯手在日本主要旅遊熱點城市布局15~20家“春秋陽光”連鎖酒店。
據記者了解,春秋投資是在2015年浦東自貿區成立的,這家公司承擔著春秋集團延伸產業鏈的重任:在做大旅遊和航空兩大板塊的同時,春秋投資公司計劃涉足境內外旅遊地產和巴士、商業等旅遊配套投資,並依托集團優勢開展多種經營,獲取機會紅利和資源紅利。
“之所以首先選擇投資日本的酒店,主要是我們覺得相比國內,日本的地產目前還有更多的升值空間,當然,我們也在考察對國內合適的酒店或旅遊目的地進行投資的可能。”春秋投資董事長王煜告訴記者。
2015年的雙十一再次成為美妝與日化品牌的盛宴。盡管多位業內人士預計今年雙十一的成交額預計同比增長20%-40%,達到800億左右,但是美妝這樣的人氣品類,或將以總成交同比大漲近300%增長成為最大贏家之一。
在11月11日瘋狂的前90分鐘,沙宣洗護已售出16萬瓶,可供全體北京市民洗一次頭;護舒寶超凈棉已售出42萬包,足夠10萬女生使用一整年;碧浪洗衣凝珠售出30萬顆,最多能搞定400萬件臟衣;舒膚佳沐浴乳售出超過2萬套,可以填滿1300個浴缸。
寶潔公司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其今年再次突破雙十一記錄,3分鐘銷售突破一千萬,12分鐘破五千萬,37分鐘破億,3小時50分超過去年全天銷售,不到12小時銷售額突破3億。
歐萊雅集團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截至上午8點,其包括巴黎歐萊雅、美寶蓮、美即在內的歐萊雅CPD(Consumer Product Division) 大眾化妝品事業部已經超過去年的銷量,按目前的情況看,應該可以達成甚至超越目標,也就是1.11億元。
而本土美妝品牌繼續是今年雙十一的贏家。今日淩晨,雙十一大戰正式打響,韓束一騎當先,十分鐘內成交額破1000萬,緊接著百雀羚在00:20分破2000萬,交易額上漲速度相差無幾。隨後在01:28和01:35,韓束、百雀羚先後闖過4000萬大關,前後僅差7分鐘。下午15時左右,韓束快速漲至7900萬,百雀羚7000多萬緊咬。
從天貓美妝類目來看,11月11日上午8點,雙十一銷售額突破17億元,超過去年雙十一天貓美妝全天銷售額,平均客單價比去年提升3成。當時,國貨品牌百雀羚銷售額6100萬,暫列美妝類目第一,超過去年雙11該類目第一商家的全天銷售額。而截至今天下午4點,韓束內部人士公開表示,其在天貓淘寶、聚美、唯品會、京東的銷售額均第一。
天貓美妝預售數據顯示,其在“雙十一”預售期間已超額完成今年“雙十一”整體目標近150%,並預計“雙十一”總成交將同比大漲近300%,其中國貨品牌成交大漲近130%。
明星助陣 “娛樂+”購物“眼球”效應爆炸
值得註意的是,禦泥坊、Olay等一些美妝品牌在前一天11月10日的晚會提前亮相歡慶。英敏特亞太趨勢分析師劉暢表示,“今年雙十一與往年不同,阿里和京東都以全國性晚會,通過邀請當紅明星和整合一些娛樂性電視比賽的形式提前歡慶。如此的一個的電視事件看來是為京東和阿里巴巴於11月10日順理成章地增加了一個新的敘事深度,因為這在之前,這一天被消費者更多地認為其僅僅是一個巨大的折扣購物活動。”
上述寶潔內部人士11日下午向記者透露,“旗下品牌Olay與天貓晚會深度合作,搖一搖期間1小時65萬進店,環比猛增5倍,目前銷售額穩居國際護膚品牌第一。”
劉暢認為,通過全國性的電視來進行直播“雙十一”晚會,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平臺吸引低線城市和農村新的消費者,並建立品牌知名度。英敏特最新發布的《2016消費者趨勢-中國》報告顯示,由於缺乏實際條件,在線零售的飽和度在中國低線城市仍相對較低,其中45%的低線城市消費者還沒有使用過O2O服務,那麽,這樣的品牌推廣行為,也真正預示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及互聯網大頭們互相博弈的場地。
當然,除了以上這兩點,電視晚會同時也創造了另一個銷售機會,除了之前的預熱,在電視上與消費者互動,可以更好地將觀眾、消費者及銷售平臺鏈接在一起,比如掃描二維碼,或搖手機獲得代金券,購買晚會出現的同款商品等。英敏特報告發現,53%的中國城市消費者會使用多個數字產品(例如用手機時候看電視),以及44%在過去三個月中,參加過“搖手機”獲得代金券。
普華永道思略特咨詢公司全球合夥人徐晉表示,電商平臺正在成為一個大型的媒介平臺。“一方面,品牌商通過微利來推動巨量的產品銷售;另一方面,在“雙十一”通過“眼球”效應達到品宣效果比單純的產品銷售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這就是所謂的電商媒體化,今年除了成交額外,對於電商平臺和品牌商來說,“雙十一”能夠吸引多少的流量和“眼球”才是更值得關註的。”
高端品牌激戰 全球化效應延伸
今年美妝會場相對去年另一最大的變化在於,多個進口高端美妝品牌放下身架,也加入戰鬥,據統計,目前美妝會場內高端進口品牌共19個。
SK II成為寶潔第一個銷售額超過百萬的高端護膚品牌, 並與博朗歐樂B店都在第一小時銷售額超過去年雙十一全天。而在截至雙十一第12個小時,雅詩蘭黛天貓旗艦店成交額突破4100萬,半天銷量為2014年雙十一全天的164%,領跑高端護膚;蘭蔻在前20分鐘破300萬,截至11日12點已達4000萬銷售額;倩碧截至11日12點銷量突破3000萬,正向4000萬沖刺;韓國愛茉莉集團蘭芝過2100萬;藥妝eskin薇姿、理膚泉、修麗可突破1000萬。歐萊雅旗下高奢美妝品牌植美村也過千萬級。
上述寶潔人士認為,中國電商用戶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觀念的升級讓“全球化”成為今年“雙十一”的主旋律。寶潔在中國的首家海外旗艦店於“雙十一”期間登陸天貓國際,引入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6個國家的涵蓋母嬰、美發護發、身體護理、衣物護理等品類的超過20款人氣單品,預售開始的短短兩周,火爆程度遠超預期,多款熱門單品下單量過萬。
雙十一期間首次亮相的寶潔海外旗艦店Sarasa洗衣液開搶15分鐘內已售罄,而海外旗艦店截止到11日下午已有一半品牌售罄。寶潔大中華區電子商務總裁許敏女士表示:“在過去的幾年中,寶潔在中國的電商銷售額增長百倍,從去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寶潔全球電商最大的市場。
值得註意的是,“雙十一”前夕,阿里就宣布,除了傳統的商品銷售外,今年“雙十一”阿里將利用旗下各類平臺,力推O2O業務,阿里將與銀泰、蘇寧等近10萬家線下實體店開展深入合作,活動前即展開聲勢浩大的“萬店同慶”,將營銷、用戶管理、售後、物流等全方位打通。
國際咨詢公司埃森哲大中華區零售業主管、董事總經理許佑宏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無論是專註線上的電商企業,還是紮根實體的傳統零售企業,未來,能真正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調動一切技術手段做到線上與線下資源整合,才能最終從這輪無縫零售大戰中勝出。
埃森哲發布的《2015全球無縫零售調研中國洞察》顯示,盡管移動購物是大勢所趨,但並不意味著零售商就可以放棄其他渠道,實體、PC端和平板等渠道的活躍程度同樣在增加,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嘗試在網購之後去實體店取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體驗也需要實體店來補充。
此前,上海家化宣布成為本屆天貓O2O萬店同慶核心戰略夥伴。上海家化的線上9家天貓旗艦店(包括一個聯合品牌旗艦店和8個子品牌旗艦店)和線下的萬家專櫃 及店鋪將首次全渠道深入聯動O2O,消費者可以線下通過手淘LBS定位找尋附近的上海家化O2O門店,並打通線上線下會員服務。
在提升購物體驗方面,許佑宏說,未來,電商需要在城市和社區部署配送和倉儲資源,或者與線下零售商合作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更高需求;而線下零售商則可通過前店後倉,開發增值服務等舉措激活門店的多元化功能,把線上和線下的最後一公里同時做得更好。
2015年的雙十一再次成為美妝與日化品牌的盛宴。盡管多位業內人士預計今年雙十一的成交額預計同比增長20%-40%,達到800億左右,但是美妝這樣的人氣品類,或將以總成交同比大漲近300%增長成為最大贏家之一。
在11月11日瘋狂的前90分鐘,沙宣洗護已售出16萬瓶,可供全體北京市民洗一次頭;護舒寶超凈棉已售出42萬包,足夠10萬女生使用一整年;碧浪洗衣凝珠售出30萬顆,最多能搞定400萬件臟衣;舒膚佳沐浴乳售出超過2萬套,可以填滿1300個浴缸。
寶潔公司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其今年再次突破雙十一記錄,3分鐘銷售突破一千萬,12分鐘破五千萬,37分鐘破億,3小時50分超過去年全天銷售,不到12小時銷售額突破3億。
歐萊雅集團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截至上午8點,其包括巴黎歐萊雅、美寶蓮、美即在內的歐萊雅CPD(Consumer Product Division) 大眾化妝品事業部已經超過去年的銷量,按目前的情況看,應該可以達成甚至超越目標,也就是1.11億元。
而本土美妝品牌繼續是今年雙十一的贏家。今日淩晨,雙十一大戰正式打響,韓束一騎當先,十分鐘內成交額破1000萬,緊接著百雀羚在00:20分破2000萬,交易額上漲速度相差無幾。隨後在01:28和01:35,韓束、百雀羚先後闖過4000萬大關,前後僅差7分鐘。下午15時左右,韓束快速漲至7900萬,百雀羚7000多萬緊咬。
從天貓美妝類目來看,11月11日上午8點,雙十一銷售額突破17億元,超過去年雙十一天貓美妝全天銷售額,平均客單價比去年提升3成。當時,國貨品牌百雀羚銷售額6100萬,暫列美妝類目第一,超過去年雙11該類目第一商家的全天銷售額。而截至今天下午4點,韓束內部人士公開表示,其在天貓淘寶、聚美、唯品會、京東的銷售額均第一。
天貓美妝預售數據顯示,其在“雙十一”預售期間已超額完成今年“雙十一”整體目標近150%,並預計“雙十一”總成交將同比大漲近300%,其中國貨品牌成交大漲近130%。
明星助陣 “娛樂+”購物“眼球”效應爆炸
值得註意的是,禦泥坊、Olay等一些美妝品牌在前一天11月10日的晚會提前亮相歡慶。英敏特亞太趨勢分析師劉暢表示,“今年雙十一與往年不同,阿里和京東都以全國性晚會,通過邀請當紅明星和整合一些娛樂性電視比賽的形式提前歡慶。如此的一個的電視事件看來是為京東和阿里巴巴於11月10日順理成章地增加了一個新的敘事深度,因為這在之前,這一天被消費者更多地認為其僅僅是一個巨大的折扣購物活動。”
上述寶潔內部人士11日下午向記者透露,“旗下品牌Olay與天貓晚會深度合作,搖一搖期間1小時65萬進店,環比猛增5倍,目前銷售額穩居國際護膚品牌第一。”
劉暢認為,通過全國性的電視來進行直播“雙十一”晚會,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平臺吸引低線城市和農村新的消費者,並建立品牌知名度。英敏特最新發布的《2016消費者趨勢-中國》報告顯示,由於缺乏實際條件,在線零售的飽和度在中國低線城市仍相對較低,其中45%的低線城市消費者還沒有使用過O2O服務,那麽,這樣的品牌推廣行為,也真正預示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及互聯網大頭們互相博弈的場地。
當然,除了以上這兩點,電視晚會同時也創造了另一個銷售機會,除了之前的預熱,在電視上與消費者互動,可以更好地將觀眾、消費者及銷售平臺鏈接在一起,比如掃描二維碼,或搖手機獲得代金券,購買晚會出現的同款商品等。英敏特報告發現,53%的中國城市消費者會使用多個數字產品(例如用手機時候看電視),以及44%在過去三個月中,參加過“搖手機”獲得代金券。
普華永道思略特咨詢公司全球合夥人徐晉表示,電商平臺正在成為一個大型的媒介平臺。“一方面,品牌商通過微利來推動巨量的產品銷售;另一方面,在“雙十一”通過“眼球”效應達到品宣效果比單純的產品銷售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這就是所謂的電商媒體化,今年除了成交額外,對於電商平臺和品牌商來說,“雙十一”能夠吸引多少的流量和“眼球”才是更值得關註的。”
高端品牌激戰 全球化效應延伸
今年美妝會場相對去年另一最大的變化在於,多個進口高端美妝品牌放下身架,也加入戰鬥,據統計,目前美妝會場內高端進口品牌共19個。
SK II成為寶潔第一個銷售額超過百萬的高端護膚品牌, 並與博朗歐樂B店都在第一小時銷售額超過去年雙十一全天。而在截至雙十一第12個小時,雅詩蘭黛天貓旗艦店成交額突破4100萬,半天銷量為2014年雙十一全天的164%,領跑高端護膚;蘭蔻在前20分鐘破300萬,截至11日12點已達4000萬銷售額;倩碧截至11日12點銷量突破3000萬,正向4000萬沖刺;韓國愛茉莉集團蘭芝過2100萬;藥妝eskin薇姿、理膚泉、修麗可突破1000萬。歐萊雅旗下高奢美妝品牌植美村也過千萬級。
上述寶潔人士認為,中國電商用戶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觀念的升級讓“全球化”成為今年“雙十一”的主旋律。寶潔在中國的首家海外旗艦店於“雙十一”期間登陸天貓國際,引入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6個國家的涵蓋母嬰、美發護發、身體護理、衣物護理等品類的超過20款人氣單品,預售開始的短短兩周,火爆程度遠超預期,多款熱門單品下單量過萬。
雙十一期間首次亮相的寶潔海外旗艦店Sarasa洗衣液開搶15分鐘內已售罄,而海外旗艦店截止到11日下午已有一半品牌售罄。寶潔大中華區電子商務總裁許敏女士表示:“在過去的幾年中,寶潔在中國的電商銷售額增長百倍,從去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寶潔全球電商最大的市場。
值得註意的是,“雙十一”前夕,阿里就宣布,除了傳統的商品銷售外,今年“雙十一”阿里將利用旗下各類平臺,力推O2O業務,阿里將與銀泰、蘇寧等近10萬家線下實體店開展深入合作,活動前即展開聲勢浩大的“萬店同慶”,將營銷、用戶管理、售後、物流等全方位打通。
國際咨詢公司埃森哲大中華區零售業主管、董事總經理許佑宏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無論是專註線上的電商企業,還是紮根實體的傳統零售企業,未來,能真正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調動一切技術手段做到線上與線下資源整合,才能最終從這輪無縫零售大戰中勝出。
埃森哲發布的《2015全球無縫零售調研中國洞察》顯示,盡管移動購物是大勢所趨,但並不意味著零售商就可以放棄其他渠道,實體、PC端和平板等渠道的活躍程度同樣在增加,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嘗試在網購之後去實體店取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體驗也需要實體店來補充。
此前,上海家化宣布成為本屆天貓O2O萬店同慶核心戰略夥伴。上海家化的線上9家天貓旗艦店(包括一個聯合品牌旗艦店和8個子品牌旗艦店)和線下的萬家專櫃 及店鋪將首次全渠道深入聯動O2O,消費者可以線下通過手淘LBS定位找尋附近的上海家化O2O門店,並打通線上線下會員服務。
在提升購物體驗方面,許佑宏說,未來,電商需要在城市和社區部署配送和倉儲資源,或者與線下零售商合作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更高需求;而線下零售商則可通過前店後倉,開發增值服務等舉措激活門店的多元化功能,把線上和線下的最後一公里同時做得更好。
一場圍棋賽,可能成為70年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大里程碑;臉書、Google、蘋果等科技領頭羊,今年都在瘋的新趨勢。 三月九日,一場正在首爾四季酒店進行的圍棋棋賽,讓全球十二國媒體齊聚首爾,屏息以待,因為他們很可能將見證,人工智慧發展七十年的新里程碑。 新世界棋王是它?進度超前十年,機器人自己變聰明 對戰的兩名選手分別是圍棋九段棋士李世石,和Google專為棋賽研發的人工智慧系統AlphaGo,李世石擁有多項世界冠軍頭銜;後者則是當今最強大的電腦棋士。 圍棋發明二千五百年來,從沒有電腦能夠下贏人類。它的複雜度,比西洋棋還複雜一千到一百萬倍,專家曾預測,電腦下圍棋想要打敗人類頂尖棋士,至少還要十年。 但人工智慧的進展竟正大幅提前!去年十月,AlphaGo宣布其已打敗歐洲圍棋冠軍二段棋士樊麾,震驚科學界。這次AlphaGo採用仿人類大腦的類神經網絡學習法。以前IBM的深藍電腦跟西洋棋手對弈,打輸了,工程師就手動修改程武,深藍便「學會」如何避免失敗。現在AlphaGo工程師只負責給數據,讓電腦自己消化三干多萬張棋譜,它一天可以跟自己比三萬局,每一場比賽都讓它從經驗中學習,一次又一次降低失敗率,與深藍截然不同。 機器,竟然可以自己越變越聰明了。無論輸贏,都宣告了沉寂多年的人工智慧研究,正重新回到全球的主舞台上。這一次,人工智慧不只將衝擊科技業,更將深入金融、製造、媒體等領域。被《富比世》雜誌評為全球第一創投的拜爾(Jim Breyer)今年初時說:「如果一九九五年投資網路是好選擇,○五年投資社群網路是好主意,一五年就是人工智慧了,這是未來十年最好的投資。」人工智慧,將是大數據之後,最重要的一步。 你以為未來還很遠不只矽谷,百度緊追在後 三月初,《商業周刊》來到北京IBM論壇。這天,IBM宣布十五年來最重大的轉型戰略:以華生為基礎的人工智慧商業分析在中國落地。我們也進入北京圖靈機器人和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前者替宏達電與軟銀子公司機器人打造中文大腦;百度,除了有無人車外,其語音辨識技術,甚至被麻省理工學院選為二○一六的十大創新突破科技。 我們拜訪三大團隊,試圖釐清,為何此時此刻人工智慧出現大爆發?未來,將有多少可能? 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林元慶說,人工智慧發展的三要件為:海量的數據、強大的演算法和運算能力。如今,三個關鍵要素已逐步到齊。 「大數據像是原料,機器學習像這些原料轉化的過程,人工智慧是結果,現在這條路是可行的,從過程到結果,現在變得比較寬廣。」沛星首席資料科學家林軒田說。 原料的充裕,讓機器人股神(詳見五十一頁圖)出現,可以取代基金經理人的工作,甚至是醫生。例如,IBM華生電腦可以在十七秒內讀完二十四萬份期刊、分析六萬多份實驗數據和十多萬份臨床報告,為一名癌症患者提出三個治療方案。 當臉書創辦人佐伯格發願,今年的目標是要用人工智慧打造個人管家;蘋果從近年招聘比原先多出三到四倍的人工智慧專家時,你也許覺得這些矽谷科技大廠口中的未來,離台灣很遙遠。但其實,就在對岸,人工智慧已發展得如火如荼。 根據研究全球一萬五千多份學術期刊的國際論文分析平台《SCImago》,中國的人工智慧論文發表數為全球第一,美國雖是第二,但被引用數是中國的三倍以上,顯示美國仍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領頭羊,然而,中國近年來緊追在後。三月初兩會期間,人工智慧成兩會最熱門關鍵字,百度和騰訊的大老闆,三句不離人工智慧。 當我們造訪了中國兩家頂尖的人工智慧公司時,門口迎接我們的已經是:大跳迎賓舞的機器人、會自動辨識人類年齡和表情的智慧眼鏡,以及全球少數幾台會說中文的機器人Pepper。 在這裡的中文機器人,讓人感覺,人工智慧離我們很近。 第一站:圖靈機器人實驗室宏達電、軟銀都找它「說中文」 「你好,我叫圖靈機器人,我雖然只有七個月大,但是我會做很多事。」說話的是一隻高五十八公分,站起來只有我膝蓋高的機器人NAO。這隻藍白相間的機器人,不同於沒有腳的Pepper,全身具備二十五處關節自由度,跳舞或蹲下都難不倒他,話講一半,還開始跳起中國洗腦神曲:小蘋果。 NAO是軟銀旗下子公司Aldebaran推出的家用機器人。後者為了打進中文市場,找上圖靈機器人公司,賦予NAO能夠理解中文的大腦。 以中文自然語音辨識起家的圖靈機器人,中文語音辨識率達九五%。中文辨識遠比英文還難,中文雖只有四百個單音節,但同一個發音可能代表著不同字,而且,這四百個音節當中,還有四種聲調變化,差異十分細微。 圖靈機器人創辦人俞志晨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數學系,是中國人工智慧專家賀仲雄的學生。 他早在二○一一便開始開發中文語音助理,而蘋果的Siri直到二○一二年才開始支援中文,根據俞志晨所述,Siri的中文辨識率要比圖靈低了五%到一○%。 軟銀不是唯一一家找上圖靈合作的公司。後者的合作夥伴遍布手機、家電和網路產業,攤開合作名單:海爾、微軟、微信公眾號和阿里旺旺,還有宏達電。 二○一四年,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以個人旗下基金的名義投資圖靈機器人,就為了宏達電One系列手機內的語音助理「小Hi」。「(二○一三年下半年時HTC要投資我們)那時候華為、中興、聯想還有小米(都想投資),三星聊了好幾次,那時候王雪紅很有魄力,她本人跟我們談過兩次,現場試用我們的產品。」俞志晨說。 現在,圖靈機器人總共有十三萬個合作夥伴,研發重心從中文語音辨識延伸至人工智慧,強調納入情境、文字、時間和環境感知等因素,目前已可辨識出二十五種情感、四百六十八類內含有情緒的語詞(例如期待、害怕、高興)和八十八套表情動作。 情感該如何辨識?圖靈機器人納入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兩個要素,給予系統大量數據,幫助機器人記憶情緒特徵,並做出相對應的反應,例如同樣跟機器人說「給我跳個舞」,若機器人察覺說話者的語氣不開心,機器人也會跟著不開心耍脾氣不跳,若機器人判斷說話者心情愉悅,便會欣然同意開始跳舞。整個教導過程實際操作起來,每一種情緒都成了一串串代碼輸入到程式之中。 第二站:百度無人車實驗室用無人車接駁、送外賣不是夢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中國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中,最用力發展人工智慧的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這是百度研究院旗下三個人工智慧實驗室中,規模最大的一個,負責圖像辨識和無人車開發。 百度是全球第二家插旗無人車事業的網路公司,起步雖然比Google晚,但去年年底已經完成首次公路駕駛測試,在北京行駛了三十公里,預計三年內商用,五年內量產。 比起Google,百度無人車還在起步階段,但市場認為百度有一個獨特優勢:法規。雖然美國政府正著手擬定無人車法規,但外媒看好,中國政府訂定無人車法規的速度可能超越歐美,未來有可能,無人車市場會率先在中國起跑。 林元慶分享,他是如何讓無人車變聰明的.他說,無人車的核心技術是人工智慧,包括如何讓車自動閃避障礙物、認得路上車輛,為了讓無人車「認得」車子,他們得給電腦看不同角度、明暗和顏色形狀的車子,圈出照片和影片中車子的特徵,讓電腦記憶住車子的概念。 百度實驗室裡因此需要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好手。前年,百度更挖角「Google大腦之父」吳恩達擔任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我們在發展各個項目時,還沒有遇過經費不夠的狀況。」林元慶說。 有意思的是,中西方的搜尋引擎廠商成為這波人工智慧的領頭羊,百度在這塊領域,遠比阿里巴巴集團更出鋒頭。 關鍵就在於百度龐大的用戶數,以及多樣的資料種類。比數據量,光是行動端,百度搜尋的月活躍用戶數就多達六億多人,百度每天處理的數據量近一百PB(Petabyte),將近五千個中國國家圖書館。 未問世新品搶先看影像辨識眼鏡,帶盲人看見世界 比數據廣度,百度業務涵蓋雲端、搜索、團購、外賣、地圖、新聞和多媒體,能精準且全面的反映用戶的喜好和興趣。二○一一年,百度數據中心發布的黃金週熱門旅遊目的地預測報告,結果跟中國政府最後發布的數據一模一樣。 對人行為的全方位理解,讓百度把無人車看作一門好生意。林元慶說:「把所有服務串起來,那不是很好嗎?這後面的Potential(潛力)是非常大的,不是覺得它酷,所以我們做。」 在百度的未來藍圖中,若百度可以開發出無人駕駛的技術,就能結合無人駕駛巴士或接駁車和百度地圖,提供無人駕駛的公共接駁服務。甚至,可能結合百度外賣,讓無人車直接替大家做食物外送。 離開前,林元慶又給了我一個驚喜:他展示了百度尚未正式面世的DuLight,這是百度專為盲人打造,看起來像一個沒有鏡片的Google眼鏡,連著手機,穿戴者望向我,一秒鐘後,手機竟自動傳來一個女聲:「這是一名面帶微笑的二十五歲女性。」 答案,雖非正解,但僅差一歲亦不遠矣。 第三站:台灣IBM總部 機器行員、醫療助理預計今年上工 回到說著同樣語言的台灣,人工智慧正進駐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IBM大中華區總經理特助賈景光表示,IBM已經與台灣的數家銀行合作,近一到二個月開始,預計會有許多像日本機器人Peppcr一般的「迎賓機器人」出現在銀行分行。 「它會整合銀行後台,知道你的交易、上一次什麼時候來,例如,它會問你最近是不是有基金需求,需要替你安排理專嗎?可以提升分行營運的效率。」賈景光表示。此外,今年也預期將有人工智慧進駐台灣的醫療院所,協助醫生診斷,及進行研究。 人工智慧即將滿地開花,但台灣腳步仍然太慢,跟台灣的優越人才水準恰成反比。 以無人車為例,台灣廠商現階段,多僅能切入較低階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供應鏈,即還沒達到自動駕駛境界,系統僅提供警示,仍須靠駕駛人判斷決策。但此大趨勢已經讓相關類股,如專攻倒車雷達的同致,股價在一年內飆漲逾兩倍,衝破四百元。外資預期近三到五年內,輔助駕駛系統相關需求仍續看好。 許多台灣科技大廠如鴻海跟華碩,也插旗人工智慧。但整體而言,簡立峰認為「口灣相對被動,傳統做硬體的人,比較沒有慼受到AI(人工智慧)這件事情。」 他指出,大數據是推動人工智慧的關鍵,但要取得數據,必須要有成功的網路服務,在這個層面上,台灣處於弱勢。不過,工研院IEK電子組組長紀昭吟認為,製造業是台灣的強項,我們在生產累積的數據資訊,或許會是台灣發展人工智慧時的突破口。 金門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陳鍾誠舉例,德國,和台灣一樣,以製造業為強項,在網路軟體和行動裝置時代深受美國威脅,因此提出工業4.0,「這就是他們(在下個世代)彎道超車的東西,利用這個方武,避開美國強處,把自己的強處找回來。」 從大數據到人工智慧,這是近五年來最大的一波產業典範轉移。人工智慧時代,得大數據者最有可能贏得先機,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命運。電腦或許聰明絕頂,甚至可以打敗圍棋高手,但是能夠指引台灣產業切入人工智慧,引領下一波趨勢的,從來,都只有人腦。 撰文者李欣宜、吳中傑 台灣超強的AI人才,臉書、雅虎搶著要 這大概是另類的台灣之光:我們有超強的人工智慧人才。 去年打敗歐洲圍棋冠軍的AlphaGo系統,其開發團隊Google Deepmind中,就有一名成員是台灣人,他是黃士傑,年初Google Deepmind一篇發表在《自然》期刊的論文,他就是兩名第一作者中的一名,他本身就是一名具有業餘圍棋六段實力的棋士,二○一○年取得師大資工所博士學位,博土論文就是做電腦圍棋系統。 十九年前,打敗世界西洋棋王的IBM深藍電腦,其背後的發明人也是來自台灣的許峰雄。 台大資工系副教授林軒田,也曾帶領台大連續五年,在機器學習界深具指標性的KDD CUP比賽,拿下四座冠軍,讓台大在KDD CUP創下無人能及的紀錄。林軒田當年的奪冠隊伍,學生多在國外的網路公司工作,有的在日本雅虎,有的在臉書。 而在業界,全台第一個被矽谷知名創投紅杉資本投資的沛星互動,就是一個台灣的人工智慧公司站上國際舞台的例子。沛星主打運用人工智慧分析跨裝置用戶數據,為廣告主找到最精準的受眾,提高廣告投放效益。 台灣能養出這些人才的關鍵在於,扎實的軟體人才教育和學界長期投入人工智慧研究。 日前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在臉書上表示,他在矽谷看到美國現在做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博士生,一畢業就有兩百萬到三百萬美元的年收入,這是有史以來從沒發生過的。因為直正懂得深度學習的人太少,供需非常失衡。 可惜的是,台灣有人才,但卻沒有一個產業,讓這群高手得出走海外才能發光。 |
韓國正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首選為獎勵旅遊目的地,這不僅給韓國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讓其越發重視中國市場的開拓。20日在廣州舉行的“2016韓國會獎旅遊交流展”上,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了這一信息。
2016年3月27日,中國廣州傲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295名員工赴韓,開啟為期一周的旅行。仁川市政府曾表示,該旅遊團能為仁川帶來120億韓元(約合6620萬元人民幣)的經濟收益。5月初,另一家中國企業中脈公司組織了8000名員工,分兩批遊覽首爾。韓國觀光公社預計,該團將產生相當於495億韓元(約2.78億人民幣)的經濟收益。
釜山觀光公社會展旅遊部的尹重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訪韓的中國企業獎勵旅行團越來越多,僅釜山觀光公社就接待過安利、完美、無限極、金力士等等一批企業,且全部都是數千人的大型企業獎勵團。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今,還有新華保險、玫琳凱、中國雅詩蘭黛、羅邁科技、平安保險等等數十家中國企業把韓國選為獎勵旅遊目的地。其中,2014年安利公司先後有60330人訪韓,人均花費在250萬韓元(約13795元人民幣)左右,這意味著,僅這一個旅行團就給韓國帶來1508.3億韓元(約8.32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效益。
來自韓國旅遊發展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到訪韓國的獎勵旅遊團隊遊客達到184378人,截止到今年5月初,獎勵旅遊團人數已經超過10萬人,其中來自中國(含港、澳、臺地區)獎勵團已經占據60%,占比最大。
該局獎勵旅遊部部長郭尚燮表示,從目前來看,到訪韓國的中國企業獎勵團主要來自北京和上海,而廣州近來往返韓國的航班架次有明顯增長,加之廣東企業數量眾多,將有龐大的可開發市場需求。“康寶萊今年也將組織超過5萬人的獎勵旅行團到訪韓國,預計還將有更多的企業獎勵團前往韓國。”
一直以來,中國遊客都是韓國旅遊行業的“大戶”,不僅數量多,且人均消費遠高於整體外國遊客的平均值,這也讓韓國的商家看到了無限商機。
韓華格樂麗雅免稅店2015年10月28日開業至今,光顧的遊客中90%都來自於中國,更讓該店免稅事業本部科長吳曉煒高興的是中國遊客強大的購買力。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遊客前往韓國旅遊整體人均支出在1萬~1.5萬人民幣之間,其中有8000~1.2萬元用於消費,而免稅店購物就占到6成。
而為了更好地開拓中國市場,韓國越來越多的商家不斷推出針對中國遊客的服務項目。仁華觀光中國部本部長孫承材說,隨著韓劇在中國的熱播,許多劇里的拍攝地成為受到中國遊客歡迎的熱門景點,因此公司會特別推出“半自助遊”的產品,遊客可以利用自由行的時間去聽演唱會,或者各自前往向往的景點觀光。“此外,由於韓國美妝也受到追捧,我們還專們設計了‘貴婦名媛時尚遊’,可以去韓國著名的美容院享受最高級的美容美發,很多韓國明星如崔誌友、李英愛等等都是這里的常客。”
位於首爾市內的世界級主題公園樂天世界每年要接待700萬遊客,其中20%來自中國。為此,樂天世界增設漢語服務人員及翻譯熱線,園內標示也全部增加漢語,新設多種符合中國人口味以及中國遊客期待品嘗的餐飲美食,並從去年開始邀請在中國十分受歡迎的EXO明星組合擔任代言人。樂天世界海外營銷部經理沈宗星表示,當中國企業獎勵旅行團到訪時還有“特別禮遇”,比如為企業安排特別演出,“今年3月份我們就為傲瀾公司的VIP客人在晚上11點閉館後安排了包場的EXO演出”。
許多韓國商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均表示,隨著韓國文化產品的進一步輸出,中國民眾自發前往韓國旅遊的意願也將進一步增強,同時,由於飛行時間短,將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他們對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遊客前往韓國“充滿信心”。
在英國公投做出脫歐決定之後,英國曾經最堅定的留歐群體——倫敦金融城要如何面對這一讓他們黯然神傷的事實?與倫敦金融城日益關系緊密的中資金融機構又應如何掌控“脫歐”風險呢?
“接下來的優先選項包括,英國希望保持‘護照特權’,以及保持通向歐洲市場的最佳市場準入。”倫敦金融城政策和資源委員會主席包默凱(Mark Boleat)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在英國脫歐之後,英國新財政大臣哈蒙德在上任10天之內就出訪中國並在北京與中國高級別官員進行雙邊對話。作為少數參與了這次會議的英方高級官員之一,包默凱在近日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他對記者表示,在會談中他感覺中方並沒有特別被脫歐這件事情困擾:“可能對此表達了驚訝,但是並沒有像之前我預想的那樣會有很大的影響。”
包默凱還透露,哈蒙德在會談中指出,英國仍樂於成為中國在金融領域的首選合作夥伴。
倫敦金融城政策和資源委員會主席包默凱(Mark Boleat)
希望更多中資金融機構赴英
據記者了解,在訪華期間,哈蒙德在中國銀行總行參加了中英金融服務圓桌會,與包括中國銀行總行行長田國立、中投公司副總裁居偉民等在內的中國政府企業代表商談中英兩國在金融服務領域的發展前景。
隨後他還同中國投資者進行了閉門晚宴,向中國投資者再次表明,英國將繼續保持經貿對外開放,其低稅率經濟政策具有極大競爭力。
在脫歐之後,英國政府從不同層級對中國釋放了兩方面信息:其一,試圖同中國簽訂一份自由貿易協定(FTA);其二,英國仍向中國的投資開放,並希望加強金融合作,實際上,在脫歐結果出爐後的一個工作日,包默凱就在忙於聆聽在倫敦的中資金融機構的意見。
多年以來一直見證中英金融合作的包默凱表示,此次哈蒙德訪華期間,“同中國商談的是,希望更多的中國金融機構可以來英國運作。”
此前,英國脫歐後,各界對於上海與倫敦股市互通的“滬倫通”或有所延遲抱有擔憂。此次包默凱則以此舉例,證明兩地交易所在脫歐公投後合作並未停止。他補充道:“當然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仍是中國自己需要做出的決定。”
在被問及英國政府是否可以延續前屆政府同中國在商業上的一系列承諾時,包默凱表示:“英國前財政大臣奧斯本此前對中國做出的深層次的承諾,也可能同他個人的背景有關,他的母親曾在中國工作。不過,新財政大臣哈蒙德表示他樂於繼續維持同中國之前的關系,且英國仍願意成為中國在金融領域的首選合作夥伴。”
倫敦金融城內最大的金融遊說組織TheCityUK也於8日發表報告,為倫敦金融城勾勒脫歐之後的藍圖,提出倫敦應當在關註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同時,加速在中國和印度金融市場的推銷力度。目前倫敦已成功超越新加坡成為全球第二大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
TheCityUK提出,倫敦金融城應該嘗試從不斷增長的行業,如消費、電子技術和生物技術等方面吸引發債,而中國企業則有很多這樣的國際債券發行的可能性,這也可以使上述企業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變得更加容易。
難以消除不確定性
在討論“什麽是對於金融城而言最優的選擇”時,一向沈靜的包默凱也對記者說出了這樣忿忿不平的話:“我們當然想留在歐盟里面,可惜我們沒得到這個選項。”而接下來的次優選擇就包括保持“護照特權”,以及保持通向歐洲市場的最佳市場準入,他表示。
TheCityUK也指出,倫敦金融城最重要的是要保住“維持在單一市場護照特權的機制”。目前,英國財政部正在召集包括倫敦金融城、英國工商業聯合會等組織協商同一立場。
包默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各方都在衡量,尚無統一結果。
“如果不能持續這項權利,將對一些中資銀行造成影響。但對於那些在歐洲比如盧森堡等國已經有分支機構,有沒有這項權利對於它們來說都不是一個大問題。”他表示,“不過所有的大金融機構都必須為此調整業務結構。但我們在倫敦就是要確保不要喪失業務。”
包默凱也指出,不要期待一個不現實的願望清單,這也不是英國政府想要的。英國政府現在想知道的是,如果英國脫歐意味著喪失5%的投行工作,也許這可以。如果這意味著喪失30%的投行工作,這對稅收將產生什麽影響?
實際上,目前的這種衡量以及脫歐後果所產生的種種不確定性已經對英國市場造成損害。包默凱坦言,“目前當人們問我們跟歐盟是什麽關系的時候,這問題有點困難,因為我們沒法回答他們。”
根據英方統計數據,退歐公投後英國勞動力市場呈現直線下滑的趨勢。根據英國招聘與就業聯合會(REC)的一項最新調查,企業上月招聘的固定崗位數目出現2009年5月以來最大降幅。另外,REC發布的月報顯示,7月固定崗位起薪增幅為三年多來最低。
包默凱表示:“不確定性是有害的,我幾次向政府指出這一點。但似乎有一種看法是不確定性沒多大關系,因為現在還沒有什麽大機構離開。”
他也坦承:“直到英國同歐盟就脫歐事宜談妥之後才能擺脫此種不確定性,所以英國和不確定性恐怕要相守一陣子了。”
財稅改革重頭戲——中央與地方間財政關系調整,邁出重要一步。
8月24日,中國政府網正式披露《國務院關於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勾勒出2016年~2020年央地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路線圖, 今年將率先在國防、國家安全、外交、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啟動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經歷了從高度集中的統收統支到“分竈吃飯”、包幹制,再到分稅制財政體制的變化,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逐漸明確,特別是1994年實施的分稅制改革,初步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體系框架。
但是,新的形勢下,現行的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還不同程度存在不清晰、不合理、不規範等問題,
《意見》將之歸納為:政府職能定位不清,一些本可由市場調節或社會提供的事務,財政包攬過多,同時一些本應由政府承擔的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承擔不夠;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盡合理,一些本應由中央直接負責的事務交給地方承擔,一些宜由地方負責的事務,中央承擔過多,地方沒有擔負起相應的支出責任;不少中央和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責交叉重疊,共同承擔的事項較多;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盡規範;有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缺乏法律依據,法治化、規範化程度不高。
《意見》稱,這種狀況不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利於政府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與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不相適應,必須積極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根據《意見》,此次改革堅持財政事權由中央決定。即明確中央在財政事權確認和劃分上的決定權,適度加強中央政府承擔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責和能力,維護中央權威。要切實落實地方政府在中央授權範圍內履行財政事權的責任,最大限度減少中央對微觀事務的直接管理,發揮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加強區域內事務管理的優勢,調動和保護地方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具體劃分央地事權和支出責任原則上,《意見》綜合考慮基本公共服務受益範圍、政府職能和行政效率、實現權責利相統一、激勵地方政府主動作為、做到支出責任與財政事權相適應。
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劃分方面,《意見》稱,要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逐步將國防、外交、國家安全、出入境管理、國防公路、國界河湖治理、全國性重大傳染病防治、全國性大通道、全國性戰略性自然資源使用和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確定或上劃為中央的財政事權。
同時,保障地方履行財政事權。要逐步將社會治安、市政交通、農村公路、城鄉社區事務等受益範圍地域性強、信息較為複雜且主要與當地居民密切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確定為地方的財政事權。
另外,減少並規範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要逐步將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科技研發、公共文化、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就業、糧食安全、跨省(區、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環境保護與治理等體現中央戰略意圖、跨省(區、市)且具有地域管理信息優勢的基本公共服務確定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並明確各承擔主體的職責。
此外,建立財政事權劃分動態調整機制。比如,在條件成熟時,將全國範圍內環境質量監測和對全國生態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的生態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逐步上劃為中央的財政事權。
在完善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劃分方面,《意見》稱,中央的財政事權由中央承擔支出責任,地方的財政事權由地方承擔支出責任。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區分情況劃分支出責任。
比如,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義務教育等,可以研究制定全國統一標準,並由中央與地方按比例或以中央為主承擔支出責任。
另外,《意見》還提出,加快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
此次《意見》還給出了相應的保障和配套措施,比如,明確政府間財政事權劃分爭議的處理,完善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和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等。
《意見》給出了改革的時間表:
2016年有關部門要按照《意見》要求,研究制定相關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改革具體實施方案。選取國防、國家安全、外交、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率先啟動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同時,部署推進省以下相關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2017年~2018年,爭取在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9—2020年,基本完成主要領域改革,形成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清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