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 岁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7e.html

我大约是07年看的这篇乔布斯的演讲,对他关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三个小故事记忆犹新,这三个故事同时也讲述了兴趣与生命、爱与损失、饥饿与死亡。“记住你即将死去”是乔布斯一生最重要的箴言,如今乔布斯已经回归天堂,让我们记住他的忠告与教导: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

 

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我今天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从来没有从大学中毕业。说实话,今天也许是在我的生命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三个故事而已。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我在Reed大学读了六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是在十八个月以后——我真正的作出退学决定之前,我还经常去学校。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故事从我出生的时候讲起。我的亲生母亲是一个年轻的,没有结婚的大学毕业生。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 她十分想让我被大学毕业生收养。所以在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工作,能使得我被一个律师和他的妻子所收养。但是她没有料到,当我出生之后, 律师夫妇突然决定他们想要一个女孩。所以我的生养父母(他们还在我亲生父母的观察名单上)突然在半夜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现在这儿有一个不小心生出来的男婴,你们想要他吗?”他们回答道: “当然!”但是我亲生母亲随后发现,我的养母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我的父亲甚至从没有读过高中。她拒绝签这个收养合同。只是在几个月以后,我的父母答应她一定要让我上大学,那个时候她才同意。

在十七岁那年,我真的上了大学。但是我很愚蠢的选择了一个几乎和你们斯坦福大学一样贵的学校, 我父母还处于蓝领阶层,他们几乎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我的学费上面。在六个月后, 我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我不知道我想要在生命中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大学能帮助我找到怎样的答案。但是在这里,我几乎花光了我父母这一辈子的所有积蓄。所以我决定要退学,我觉得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不能否认,我当时确实非常的害怕, 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那的确是我这一生中最棒的一个决定。在我做出退学决定的那一刻, 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令我提不起丝毫兴趣的课程了。然后我还可以去修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

 

    但是这并不是那么罗曼蒂克。我失去了我的宿舍,所以我只能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面睡觉,我去捡5美分的可乐瓶子,仅仅为了填饱肚子, 在星期天的晚上,我需要走七英里的路程,穿过这个城市到Hare Krishna寺庙(注:位于纽约Brooklyn下城),只是为了能吃上饭——这个星期唯一一顿好一点的饭。但是我喜欢这样。
 

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 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让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吧:

Reed大学在那时提供也许是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在这个大学里面的每个海报, 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因为我退学了, 不必去上正规的课程, 所以我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我学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体, 我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格的长度, 还有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是一种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美丽的、真实的艺术精妙, 我发现那实在是太美妙了。

当时看起来这些东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我把当时我学的那些家伙全都设计进了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 就不会有机会去参加这个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 Mac就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字体,以及赏心悦目的字体间距。因为Windows只是抄袭了Mac,所以现在个人电脑就不会有现在这么美妙的字型了。

当然我在大学的时候,还不可能把从前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但是当我十年后回顾这一切的时候,真的豁然开朗了。

再次说明的是,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 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而已。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和损失的。

我非常幸运, 因为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找到了我钟爱的东西。Woz和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车库里面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工作得很努力, 十年之后, 这个公司从那两个车库中的穷光蛋发展到了超过四千名的雇员、价值超过二十亿的大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九年,我们刚刚发布了最好的产品,那就是 Macintosh。我也快要到三十岁了。在那一年, 我被炒了鱿鱼。你怎么可能被你自己创立的公司炒了鱿鱼呢? 嗯,在苹果快速成长的时候,我们雇用了一个很有天分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这个公司, 在最初的几年,公司运转的很好。但是后来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发生了分歧, 最终我们吵了起来。当争吵不可开交的时候, 董事会站在了他的那一边。所以在三十岁的时候, 我被炒了。在这么多人的眼皮下我被炒了。在而立之年,我生命的全部支柱离自己远去, 这真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真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把从前的创业激情给丢了, 我觉得自己让与我一同创业的人都很沮丧。我和David Pack和Bob Boyce见面,并试图向他们道歉。我把事情弄得糟糕透顶了。但是我渐渐发现了曙光, 我仍然喜爱我从事的这些东西。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事情丝毫的没有改变这些, 一点也没有。我被驱逐了,但是我仍然钟爱它。所以我决定从头再来。

我当时没有觉察, 但是事后证明, 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成功者的极乐感觉被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觉所重新代替: 对任何事情都不那么特别看重。这让我觉得如此自由, 进入了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 我创立了一个名叫NeXT的公司, 还有一个叫Pixar的公司, 然后和一个后来成为我妻子的优雅女人相识。Pixar 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Pixar现在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电脑制作工作室。在后来的一系列运转中,Apple收购了NeXT, 然后我又回到了Apple公司。我们在NeXT发展的技术在Apple的复兴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我还和Laurence 一起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可以非常肯定,如果我不被Apple开除的话, 这其中一件事情也不会发生的。这个良药的味道实在是太苦了,但是我想病人需要这个药。有些时候, 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心。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 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 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 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全心全意的去找, 当你找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的。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 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来!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的。

当我十七岁的时候, 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开始,过了33 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很多次被给予“不是”的时候, 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 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的心一起跳动。

大概一年以前, 我被诊断出癌症。我在早晨七点半做了一个检查, 检查清楚的显示在我的胰腺有一个肿瘤。我当时都不知道胰腺是什么东西。医生告诉我那很可能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癌症, 我还有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医生叫我回家, 然后整理好我的一切, 那就是医生准备死亡的程序。那意味着你将要把未来十年对你小孩说的话在几个月里面说完.;那意味着把每件事情都搞定, 让你的家人会尽可能轻松的生活;那意味着你要说“再见了”。

我整天和那个诊断书一起生活。后来有一天早上我作了一个活切片检查,医生将一个内窥镜从我的喉咙伸进去,通过我的胃, 然后进入我的肠子, 用一根针在我的胰腺上的肿瘤上取了几个细胞。我当时很镇静,因为我被注射了镇定剂。但是我的妻子在那里, 后来告诉我,当医生在显微镜地下观察这些细胞的时候他们开始尖叫, 因为这些细胞最后竟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以用手术治愈的胰腺癌症。我做了这个手术, 现在我痊愈了。

那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候, 我还希望这也是以后的几十年最接近的一次。从死亡线上又活了过来, 我会比以前把死亡当成一个有用但是纯粹是知识上的概念的时候,更肯定一点地对你们说:

没有人愿意死, 即使人们想上天堂, 人们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你们现在是新的, 但是从现在开始不久以后, 你们将会逐渐的变成旧的然后被清除。我很抱歉这很戏剧性, 但是这十分的真实。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 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 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当我年轻的时候, 有一本叫做“整个地球的目录”振聋发聩的杂志,它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之一。它是一个叫Stewart Brand的家伙在离这里不远的Menlo Park书写的, 他象诗一般神奇地将这本书带到了这个世界。那是六十年代后期, 在个人电脑出现之前, 所以这本书全部是用打字机,、剪刀还有偏光镜制造的。有点像用软皮包装的google, 在google出现三十五年之前:这是理想主义的,其中有许多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

 

     Stewart和他的伙伴出版了几期的“整个地球的目录”,当它完成了自己使命的时候, 他们做出了最后一期的目录。那是在七十年代的中期, 我正是你们的年纪。在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是清晨乡村公路的照片(如果你有冒险精神的话,你可以自己找到这条路的),在照片之下有这样一段话:“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是他们停止了发刊的告别语。“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那样,现在, 在你们即将毕业,开始新的旅程的时候, 我也希望你们能这样: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非常感谢你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43

《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 第一部分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768790
導讀:

在複雜的商業社會,你想創業,不懂經濟、不懂商業、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邊沿,你只有勇氣、只有夢想、只有天真,那麼也就只有一場空。這20部電影都是商學院學生在學習商科時被要求必須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學院一直首推的《華爾街》,還有沃頓商學院排第一位的《顛倒乾坤》,斯坦福要求商科學生必看的《鍋爐房》。看完之後,你會對商業運行的本質和規則有更深入的瞭解,對你的職場生涯亦會有不小的幫助。

在這裡您可以看見較多的著名美國公司,包括其領導人、公司歷史、發展歷程!
$微軟(MSFT)$ $蘋果(AAPL)$ $可口可樂(KO)$ $埃克森美孚(XOM)$$IBM(IBM)$  $KKR(KKR)$ $卡夫食品(KFT)$

比爾蓋茨、喬布斯、巴菲特、Ross Johnson、Milken......  ......

查看原圖

《華爾街1》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這是被推薦的第一部,也是我們耳熟之作!
那時邁克爾·道格拉斯正當年,而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個唯利是圖的貪婪經紀人形象的查理·辛更是只有22歲!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至於片中描述的證券投機交易,內幕訊息違法操作等等,在今天看來,片中人物使用的手段,怎麼能跟當今華爾街鉅子們精妙設計手段,相提啊!
只有一個東西是20世紀初一直到21世紀初,華爾街都沒有變化的(其實整個人類有交易後,大概都沒有變過):
------貪婪!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邁克爾·道格拉斯飾演的人物在那篇臭名昭著的貪婪演講"Greed is good"。在提出這個振聾發聵的判斷後,Gekko用了一系列排比句來渲染鋪陳,其中一句說:
Greed, in all of its forms; greed for life, for money, for love, knowledge has marked the upward surge of mankind.
道格拉斯籍或許是憑藉這段表演抱回了當年的奧斯卡小金人。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查看原圖
-----------------------------------------------------------------------------------------------------------------------------

《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當房地產進入蕭條的時候,美國房屋中介的銷售顧問都在忙什麼?看他們如何利用數據庫,如何門到門地將房地產銷售出去,如何在蕭條期包裝房地產,如何瞄準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

哦,那是說給MBA夢幻者們聽的說辭,當然,也是片中真實描繪的----地產顧問們真實生活!
他們就是如此生活,如此謊言浸泡,如此不吝口舌,如此~~如此~~~
都是為了獲取生存、獲取金錢、獲取更多的夢幻吧!

開篇,一股濃郁的,濃郁的海明威氣氛就襲來,這注定本片會是沉重的,若稍加希區考克元素,馬上就演變為生存壓力下的屠殺競賽!
我看見的是滿口髒話,一切唯利的房地產銷售公司銷售員們!
總共4個銷售員的小小分區辦公室,外加一個辦公室經理,就鬧騰出二派三幫,深夜入室,盜竊販賣。
而所謂突然銷售額彪悍起來的那個大叔,一夜賺到8萬元,可惜簽約的是個精神病,人人皆知,只有他沉迷在那些假扮副總,整體趕著要去機場的德性,而忘了查看通告欄!

4人中銷售最佳的,採取的銷售方法,顯然與其他幾個略有不同,基本是交朋友在前,交易在後!可就是如此,面對蕭條期,成功簽署支票的,又反悔了!
除了泡湯,還能如何呢?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蕭條期,那是什麼銷售技巧都白搭的時光,巧舌如簧,能做彈簧嗎?
這是個痛苦且長期的過程,按照有的數據記載,1992年後只緩慢上升,直至1999年才重新進入新一輪繁榮期!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另外,住宅銷售與抵押貸款利率呈現一個新的交叉點,就在1992年!查看原圖

或許哈佛要求看片,將此列為第二部是告訴我們:
您選錯了當下週期的強勢項目,那任憑翻騰何種技巧、模式、模型或者心思,最後都是----枉費!

附錄:
關於此片的成型原因,及其舞台劇查看原圖

-----------------------------------------------------------------------------------------------------------------------------
《顛倒乾坤》

這是1983版的《百萬英鎊》,雖然有艾迪·墨菲(Eddie Murphy)來填充笑料,但是依然沒有當年格利高裡·派克的那種冷峻幽默了!
本片,故事設計其實較為簡單!依然是環境改變人,金錢、地位改變人的觀點填空!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本片也是「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看來其中主角所在生活環境中充滿了哈佛的味道是一個主要原因吧!哈哈!
而作為喜劇片因素之外可以觀看和學習的要素,大概就是下列幾點:
1、市場交易這個牢籠,帶動遊戲轉輪的那些高端人物,大多數可能都來自具有同等關聯的一個什麼俱樂部、學院或者XX,也就是說,圈子其實很小!
2、錢!流動的,交易中的錢,是短期內決定價格走向的,唯一方向標!因此,期貨交易中往往就是絕對資金巨頭短期獲勝的一個遊戲!
3、內幕消息的使用,在很多時候很難駕馭,因為任何訊息本身都存在公佈時機、公佈氣氛、市場解讀與市場消化的問題!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最後,鏈接下艾迪·墨菲(Eddie Murphy)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
《垃圾證券》

娃娃臉的喬瓦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硬漢式的范·迪塞爾( Vin Diesel,《拯救大兵瑞恩》裡扮演士兵阿德里安·卡帕佐一角),構成本片二個元素!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至於其他的主要角色們,特性相對就不鮮明了!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好了,現在該是說故事了!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顯然,這就是俗稱「排骨店」的垃圾證券推銷公司,我想應該屬於美國粉單市場的那些吧,比較接近的就是香港的細股!
他們利用購買來的擁有固定收入的客戶名單,採取電話銷售模式,鼓吹這些具有前途的交易,然後採用自己拉抬標的物股價,讓跟風者嘗到小小甜頭,再大額追加,冀望一夜暴富,最後就是血本無歸!

1、電話銷售
只要達到吸引潛在客戶感興趣、上鉤,採取任何忽悠,都是可以的,比如直接張口就說自己是這個「排骨店」副主席,假冒擁有獨立辦公室、秘書、司機,怎麼都行!
這讓我想起《拜金一族》中那些房地產銷售經紀人的伎倆,真是天下本無新鮮事,銷售就是那麼回事!查看原圖
2、誘惑式銷售
客戶首次購買,一定不能給予太多,比如100股或者1000股,因為這些小小籌碼,之後會以正收益兌現。
保證獲得正收益的前提是,「排骨店」自己來把它垃圾炒高!
這就是邪惡的蘋果,讓貪心的、缺乏獨立辨識能力的人喪失警惕,一頭栽倒陷阱!查看原圖

3、普世原則
上述二條,在日常的保險推銷、報紙推銷、日化品推銷等等中,不都是一樣的嗎?
至於證券標的或者證券概念(價值投資、價格投資、價值投機......)的推銷,採用誘惑方式,難道高盛、大摩等等不使用嗎?
他們哪家不是極盡蠱惑之能事,只是採用的手段更符合法規框框,更事先就設計好無數條退路!查看原圖
三年賺百萬美元,這個夢,對於那些不是常春藤名校畢業,又內心充滿金錢崇拜、物質崇拜的年輕人,怎麼能不具有誘惑力呢?查看原圖

一部《搶錢大作戰》描述了2000年前夕那瘋狂的股票推銷,也恰是當時網絡股泡沫大鼓的契機使然,之後過山車下滑,就算真是錦緞,奈誰也無能去上面添花!查看原圖-----------------------------------------------------------------------------------------------------------------------------
《硅谷雙雄》

這是給哈佛等商業學子看的財經篇嗎?想來是因為科技的緣故,在2000年左右美國高科技產業大發展,所以才可以成為一類樣本被呈現!查看原圖

是啊,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這二位都是全球IT界的大佬,更因為一個全美首富,一個全美最創意,從而迄今備受關注!

本片,拍攝於1999年,當然未見哈佛大學的電腦神童帶領下之微軟,在跨入21世紀後,其系統軟件方面的大幅跨越,2011年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份額高達44%,旗艦產品Windows和Office可謂譽滿全球!
而APPLE公司呢?近二年,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時代,微軟和英特爾在IT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將遭到嚴重侵蝕。
由於PC增長停滯,以及iPad等PC替代產品迅速普及,2012年的時候美國分析師普遍認為Wintel聯盟的影響在衰退。查看原圖
我們再來看看2013年1月份"全球操作系統市場份額":查看原圖
顯然,作為操作系統而言,微軟佔據優勢!
另一面,在硬件整體銷售上,微軟顯然除了遊戲機和其影響力微弱的平板還有什麼呢?因此不能和蘋果匹敵!
整體而言,在「把世界引向未來時速之路」上,他們是雙雄並立!

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查看原圖
二個都是1955年出生的天才人物,本片大致描繪了70年代初,二人在校期間,同時開創屬於自己、更屬於未來的IT世界!
不過喬布斯或許是因為俄勒岡州波特蘭的裡德學院校風使然吧,自由精神太豐富了,雖然他入學六個月後因為經濟因素退學!查看原圖

微軟這邊由比爾·蓋茲(安東尼·邁克爾·豪爾 Anthony Michael Hall 飾)、他的高中朋友史蒂夫·包爾摩(約翰·迪·瑪吉歐 John Di Maggio 飾)、保羅·艾倫(喬什·霍普金斯 Josh Hopkins 飾)為主;查看原圖

蘋果那邊由史蒂夫·喬布斯(諾亞·懷爾 Noah Wyle 飾)與史蒂夫·沃茲尼克(喬伊·斯洛尼克 Joey Slotnick 飾)為主;查看原圖

喬布斯1997年,成為《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聲名顯赫的「計算機狂人」。
而蓋茨,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
您說,誰會戰勝誰?

片中通過喬布斯重回蘋果,在年度新產品發佈會上,與蓋茨遠程對話,展開了歷史恩怨描述!查看原圖
(1985年,喬布斯在蘋果高層權力鬥爭中離開蘋果並成立了NeXT公司,瞄準專業市場。
1997年,蘋果收購NeXT,喬布斯回到蘋果接任行政總裁(CEO)。)

在創業的階段,喬布斯當年與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在自家的小車庫裡琢磨電腦、並成功於1976年組裝第一台摩托羅拉6502微處理器,帶有鍵盤、視頻顯示器的PC---「蘋果I號」!
成功來自於1977年4月,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在西海岸開幕了。為了在展覽會上打出名聲,喬布斯四處奔走,花費巨資,在展覽會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攤位。更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蘋果Ⅱ號樣機,它一改過去個人電腦沉重粗笨、設計複雜、難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輕便、操作簡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鮮明特點,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它只有12磅重,僅用10只螺釘組裝,塑膠外殼美觀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機。人們都不敢相信這部小機器竟能在大螢光屏上連續顯示出壯觀的、如同萬花筒般的各種色彩,「蘋果Ⅱ」機在展覽會上一鳴驚人,幾千名用戶擁向展台,觀看、試用,訂單紛至沓來。查看原圖

再看蓋茨,他沒有玩車庫經濟,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MITS Alt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1975年創辦的微軟公司,31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億萬富翁,財富暴增的基礎,在於他很好買入,再加工賣出!
●1980年,西雅圖電腦產品公司(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的一名24歲的程序員蒂姆·帕特森(Tim Paterson)花費了四個月時間編寫出了86-DOS操作系統。1981年7月,微軟以五萬美元的代價向西雅圖公司購得本產品的全部版權,並將它更名為MS-DOS。隨後,IBM發佈了第一台個人計算機,當時採用的操作系統是西雅圖公司的86-DOS 1.14,但微軟很快改進了MS-DOS,並使它成功地成為IBM PC採用的操作系統。在成立微軟「Microsoft(當時稱為Micro-Soft)」後起名為MSDOS操作系統查看原圖
●圖形界面操作系統
---bigstar

1980年 元老級的圖形工作站-three rivers computer corporation推出perq圖形工作站;查看原圖

1981年7月 alto的商用版本--star系統;xerox推出star系統,它是alto的商用版本。特點:雙擊圖標技術、多窗口、對話框概念、1024×768的分辨率。查看原圖

雖然1973年4月,第一個可操作的alto電腦在xerox parc完成。alto是第一個把計算機所有元素結合到一起的圖形界面操作系統。它使用3鍵鼠標、位運算顯示器、圖形窗口、以太網絡連接。但是真正實用還是1981年的!查看原圖

當時微軟、蘋果都看好該界面,於是紛紛踏足!
1983年1月 蘋果(apple)--lisa系統、1983年 首款ibm pc圖形軟件環境--visi on、1983年 微軟為ibm pc設計的windows程序。
---1983 az Apple Lisa、1983ibm、1983微軟、1984app

因此,片中描述為影射蓋茨帶隊趕赴蘋果,並最後通過未發佈的macintosh圖形系統,大幅改進自己的窗口,或許真的如Bill在這部電影播出後所言「這部電影沒有很真實地重現1980年代發生了什麼。」查看原圖

總之,這就是時代的巨輪。永遠有一群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小子們改變了世界。過去往往是軍事和政治天才,現代或許會讓位於技術與投資人士了!當然,我們或許要假設的前提,還是在美國吧!查看原圖
不過,也請想創業致富或者一夜暴富的人們記住,喬布斯和蓋茨先後說過的「好的藝術家複製,偉大的藝術家盜竊」。想來,大家對於騰訊的那些抄襲啊什麼的,都熟知!查看原圖

-----------------------------------------------------------------------------------------------------------------------------
《可口可樂小子》

我還是直接說吧,這是部爛片!
借助一個《可口可樂》的品牌,混到了這個20部推薦影片之列吧!
描述的實際為情場、商場小人物的小故事!且濫情!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因此,我們還是借此地,說一下可口可樂的聖誕老人形象吧!
片中也出現的聖誕老人開車前往某小鎮的場景!查看原圖

【可口可樂:81歲的聖誕老人】
這個#可口可樂#吉祥、和藹的形象貫穿了好多年,一直延續至今!(和#巴菲特#幾乎同年呢!)
1931代表可口可樂的第一個聖誕老人出現,由瑞典插畫藝術家Haddon Sundblom,以自己為模特設計而來。
請注意,他還設計了當時桂格燕麥片Quaker形象!查看原圖

【可口可樂:赫頓版聖誕老人】
一直至1964年赫頓先生以聖誕老人偷喝可口可樂為題材,替#可口可樂#設計44幅新年聖誕廣告!
在眾多形象中,以現在這個身穿大紅袍、蓄了大白鬍子的形象最惹人喜歡而流傳至今。
這些廣告畫都伴隨#巴菲特#成長!(畫家先生於1976年去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赫頓先生作品最後登上《國家地理雜誌》、《郵報》等封面。至此,聖誕老人的形象便牢不可破至今。
創造這個聖誕老人「標準形象」的赫頓是瑞典籍美國紐約商業藝術家。其設計創作的著紅衣紅帽,白鬚慈祥的老人的形象被人們廣泛接受,並流傳下來。
在此之後赫頓先生還繼續為可口可樂創作了150多幅廣告藝術畫。

【可口可樂:1932年聖誕老人】
赫頓版#可口可樂#聖誕老人形象,在1932年底的報紙廣告上!
當時#巴菲特#剛2歲!呵呵!查看原圖
再看看本片攝製那個時期1985的聖誕老人形象!
這裡是1989 Coca-Cola Classic Canada Christmas查看原圖

-----------------------------------------------------------------------------------------------------------------------------

《發達之路》

一文不名,如何發達?去紐約!!!查看原圖

本片描述一個21歲的堪薩斯州土帽大學畢業生,隻身前往紐約妄想獲得一片新天地!
可惜老帽太不走運了,剛步出肯尼迪國際機場(還是拉瓜迪亞國際機場?)就充滿了80年代的氣息,無論是市景、人物裝扮、音樂、甚至笑容!查看原圖
那麼地80年代美國農民工調調!更不幸地是,他翌日前往聘用公司報導,居然其已被吞併,僱員90%遭開除,於是就over了!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意興闌珊間,利用母親給予的親戚電話,終於得到人生的起點(大公司總部郵件等收發部門送件小弟)!
之後好運+大膽,終於登上發達之路!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不過,作為一部所謂推薦哈佛學子觀看的影片,其難道是鼓勵利用女人上位的做法嗎?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片中表現主角在租屋內,配合隔壁激情床音而佯做指揮狀,結尾部分還伴隨啤酒罐開啟的泡沫噴湧,實在幽默,導演赫伯特·羅斯諷刺地辛辣!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好了,拋棄這些雜音,我們不妨來看看發達之路需要的一些因素,其中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必然因素:
您需要經過專業訓練,若是參與公司管理、發展策劃之類的,就必須是經過管理學、經營學、財務學以及綜合信息分類、統計、整理、檢索的能力!
您需要強烈的學習動力,以充實自己面對無時不刻都在變化的資訊時,可以用再學習來融匯;
您需要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況,連續工作的耐力,及時應變的能力!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偶然因素:
好運、大膽、智謀、策略!
就本片虛構的故事而言,您得需要一個親戚,哪怕是遠房,從而獲入門資格,否則隨便就被錄用的可能性太小了!
您要擅於在普通的工作中,發現不普通的地方,並敢於迎刃而上,挑出毛病!當然,前提還是您得有那個遠房親戚,否則您的真知灼見如何變為案頭呈文,又怎麼獲得認同乃至反對呢?連資格都沒有啊!
您要能言善辯,學會使用工具、聯合工具、維護好工具!看看主人公在花園露庭與一幫紐約商界大佬侃侃之景,沒有足夠舌辯,如何行啊!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最後是策略,行事需要邏輯、計劃需要節奏,沒有策略作為保障,突發情況很容易打垮完美設想!這就是本片結尾,導演設計主人公被開除後,居然可以絕地重生,並直接登上大公司總部一哥寶座!查看原圖

看完本片,我想哈佛的大多數才子要喪氣了!
必然因素或可有,偶然因素幾人能「偶」得呢?
查看原圖

呵呵!這是部電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27

《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 第二部分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769031
《優勢合作》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本片可以看見與瞭解的是一個 市場化十足,處處存在併購或被併購風險、機遇的商業環境!
食品公司可以併購報社、雜誌(伯克希爾也已經擁有了一支龐大的報業集團),更可以金融、導彈全面開花!
而在跨業併購中,時常被拿來吹噓或者蠱惑業內及投資者的,大概就是「優勢合作」了!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即,因為大集團旗下各類型企業較多,可以相對形成內循環小帝國,於是食品公司每年必須支付的平面廣告費可以直接交給同集團的報業、雜誌做;同樣,雜誌社在進行附帶銷售或者選擇紀念品促銷時,也可以直接採用食品公司的零食!
諸如此類,推而廣之!

併購或被併購風險、機遇的商業環境中,主導者一般都被金字塔底部同僚與各級管理層擁護、捧高中!
哪怕他說的都是云山霧罩的廢話,也還是會得到喝彩與掌聲,究其原因就是美國商業社會是個巨無霸至高無上的環境!
片中的這位老大,即為導演譏諷對象!查看原圖

併購或被併購風險、機遇的商業環境中,出手併購方往往如君臨,對於被併購公司指手劃腳、顛倒乾坤;反之,被併購方,處處小心,亦難免遭遇除名或黑鍋!
弱肉強食,暴露無遺!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當然,一切都是風雲際變,「併購者」與「被併購者」的身份更迭,從來都是瞬息,決定權在於市場整體及云山霧罩的偶像!查看原圖-----------------------------------------------------------------------------------------------------------------------------

《美國人在境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本片作為商業類的題材影片被掛上名,是為何呢?
似乎片中除了美第六艦隊一小小軍官被襲擊而昏迷,眾好友接力為其閱讀以喚醒,終於感動上帝,除瞎了一隻眼,身體依然靈便!
其他呢?查看原圖

片中兩位美國佬身處巴塞羅納的時期。正值多事之秋,當地對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仇視美國人的情緒正高漲,男主角泰德因工作關係來到這個全世界最性感的都市,個性孤僻的他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當他的海軍表弟佛瑞德突然造訪時,也是他們劫難的開始。
表弟佛瑞德年少氣盛,到處信口開河,成事不足!連街頭塗鴉戲虐美國揚基隊,他都要上去塗改一下,幼稚地可笑!查看原圖

要說商業元素,大概是美國人在境外,哪怕就是歐洲二流國家,他們也會遇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觀、不同道德論的相左!
怎麼處理呢?若一切站在美國人和美國的角度去理解並試圖溝通對方,顯然是無果而終的,還可能瞎了一隻眼!
反之呢?就會有好結果嗎?一切順勢而為,當美國的星條旗在當地稱為積極、樂觀、正面的象徵時,那一切都會順利,那個時候,常規做法都可以被奉為在境外的商業樣本之金科玉律;
反之,則神仙不靈,耶穌法西斯!
查看原圖-----------------------------------------------------------------------------------------------------------------------------

《用愛》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以某成功體育經紀人真實故事為藍本,因為一份感人至深的從業體會,倡導和簽約運動員互諒互愛,而不是唯利馬首,終於被只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紀人公司除名!
最後只有一個不成功的美式足球接球手,還呆在其名下,俱樂部開出的價碼也僅為170萬美元/4年!
因為僅有一名簽約者,因此得以全心服務,全心交流,全心而為!
當然,被傳頌的故事,被可以拿來寫成傳記的東西,幾乎全部都是成功的!那些無數失敗的,僅僅只會作為例子樣本罷了!
本片也是,最後不成功的美式足球接球手依靠運氣、技術和努力成功了,獲得1120萬美元/4年的嶄新合約!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這就是成功者的小故事!
用愛來維護客戶,用愛來互相傾聽!可惜,應該是過於理想化了!誰讓男主角是湯姆·克魯斯 呢!呵呵!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上班一條蟲》

輕喜劇嗎?好吧,就算!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美國企業,也有此類人浮於事,上午10點就可以出溜到外面咖啡一杯,文牘往來為主,一週實際工作只15分鐘,主要精力忙於應付八個頂頭上司的公司啊!
金融軟件類企業,似乎類似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產業的公司!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主人公實際工作為修改銀行千年蟲漏洞,但是從內心不滿自我渾渾噩噩,混混日子,到不知就裡便利用職務之便,在銀行系統內植入零錢偷竊木馬,最後想坦白一切,卻因為一場大火燒燬一切文檔,僥倖躲過!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除此外,有什麼高深的商業類教科書意義嗎?
是革除運營低效弊端?是從尊重員工個人出發,再激發工作興趣?還是杜微防漸?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


《企業是什麼》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現代西方模式的企業,其本質是什麼呢?
若為一般性企業,應該還是經營性團體、集合或者合夥!若為大型,尤其是歐美跨國企業,那被賦予的含義,就太多了,甚至是地球主宰、主流國家政黨代表、社會趨勢領導者!
本片就是一部美國揭露類型的紀錄片,從企業的結構入手,逐漸剖析大型主流企業的實質!

十九世紀末,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通過了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明訂保護個體財產與生命不受他人與政府威脅,然而這條原意是在保護解放黑人奴隸的法案,卻被當時的企業律師加以延伸而套用在別處,高喊著「企業也是人!」於是法人的概念就此催生。
這場喪生六十萬人的血腥內戰,最終得益者卻是數百個新興企業。這群「法人」擁有買賣不動產並提起訴訟的權利,卻與活生生的人類不同、沒有所謂道德良知的既定概念,也毫無信念理想,只關心股東的商業利益。
「他們」信奉的唯有財務報表上的每季盈餘營利,而以營利為終極目標這點甚至明文記載在法律條文中,相對來說企業卻毫不需要對公眾利益效忠。

確實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以盈利為唯一目的而存在的!
不過也試過,在全人類皆想著經濟為本,一切以經濟為手段,一切通過經濟數據為衡量標尺的當下,企業若不以那個目的為根本目的,其存在的意義何處呢?
這個悖論,留給有智慧的頭腦詮釋吧!查看原圖

而從本片鼓噪的關於資源耗盡、生態破壞、道德淪喪等!
喊出問題都是容易的,解決呢?試問,那個環保組織是劃著竹筏去阻攔日本捕鯨船的?
片中在埃克森美孚公司CEO家門前抗議的幾十人,難道是步行迢迢而聚?查看原圖

同時,就算碳交易、氣候組織、京都協定等等,他們除了可以延緩一下問題發展節奏、或者給有心者窺視新財富途徑,難道真的可以解決當前問題嗎?
地球,作為一個星球,其起-興-衰,確乎必然,人類最終還是要飛躍「地月環」,或許資源的採集、利用和發展,都只是為了這個最終階段目標吧!

扯遠了!
回到企業,為悲劇鼓掌叫好!查看原圖

本片導演Michael Francis Moore,也曾是那部「佔領華爾街」運動後揭露華爾街的嘴臉的片子也是受到普通人鼓噪的!
----《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2009年。
其總是出現在美國社會矚目事件的急先鋒位置!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不過導演確實教人認知於未知!
比如,我不知道IBM還和納粹集中營有著如此豐富的直接關聯呢!查看原圖

另外,1933年,羅斯福總統上任後,面對大蕭條後恢復期的困境,即位後,開始實施著名的「百日新政」,其中包括競選時許下的諾言:削減退伍費,削減國會議員和所有聯邦政府僱員的薪俸。
後者倒也穩定,畢竟屬於「領導幹部」,覺悟比群眾高。退休軍人不一樣,當削減他們退伍費的法律宣佈後,全美退伍軍人立即開始赴京上訪,聲勢浩大,被稱為「又一次向華盛頓的進軍」。
事件居然牽涉一位被稱為受到大企業蠱惑的高級美軍將領!這些企業團體,起因於不滿羅斯福總統的民粹主義,以固特異輪胎、通用汽車、美國鋼鐵等為首的大企業居然出資煽動軍方推翻羅斯福政權。
當然,還有前二年胡佛總統下,美軍麥克阿瑟指揮、巴頓領導的驅散退伍軍人請願的小規模傷害!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dbb/2010/0120/971.html

最後結論是:不斷追求利益最大化,沒有任何顧忌與道德感,只能歸屬為病態!
那就是----精神變態!查看原圖

而一旦陷入毫無遮攔的此類精神變態狀態,在美國的不少州,卻是有現成法律,可以直接解散該企業的!
因此,投資美國證券標的,亦然從來不是輕鬆事情,或許不知何時,使勁攫取利益的標的就土崩!

-----------------------------------------------------------------------------------------------------------------------------

《內幕》查看原圖
其實沒有什麼內幕可以作為驚爆的東西,現在看來是常識性問題,過去就偽裝成神秘與公共衛士!
這裡說的是「吸煙有害健康」!在全球紛紛公共場所禁煙的當下,尼古丁對於一手、二手人類的累積性危害,屬於不證自明的了,不過當年不是啊!

這裡回顧下全美煙草賠償案件吧!查看原圖
《大煙草公司被指控實施陰謀計劃美煙草業面臨重罰》
官司不斷的美國大煙草公司面臨聯邦政府重拳出擊。美國聯邦政府訴求重罰煙草公司2800億美元一案定於21日開庭。

指控:大煙草公司有「陰謀」
這一案件歷時5年才進入審判程序。美國政府指控國內幾家最大煙草公司暗中操縱香煙尼古丁含量數據以使煙民上癮,明知低焦油香煙並非更健康而宣稱更健康,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廣告宣傳以吸引青少年吸煙,在吸煙危害性問題上說謊話,暗中操縱或隱瞞研究成果並顛倒黑白。
起訴書說,大煙草公司「一直參與和實施——而且繼續參與和實施一項欺騙公眾的50年陰謀計劃」。政府提起訴訟的依據是「集團組織詐騙和腐敗犯罪法案」——一部旨在遏制黑手黨滲透商業的聯邦法律。訴訟中還要求加強對煙草生產、廣告和銷售的控制。

辯駁:「非法行為」其實不違法
美國知名煙草公司均在被告之列,其中包括佔有美國50%煙草市場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美煙草公司、布朗-威廉臣煙草公司以及美國煙草研究所。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母公司「奧馳亞」的律師奧赫萊梅耶辯稱,儘管煙草公司「出售的是危險而且容易上癮的產品,但產品出售時都標著有害健康的警告」。奧赫萊梅耶聲稱,美國聯邦政府司法部指控的所謂非法行為「實際上是受憲法保護的行為,並非違法,更談不上欺詐」。
奧赫萊梅耶補充道,1998年,美國46個州州政府因衛生保健費用大幅度攀升而起訴煙草公司。4大煙草公司已經滿足了政府的多數訴求。當時,4大煙草公司同意在25年內賠償46個州2060億美元。

訴訟:2800億是保守數字
美國司法部官員說,在21日的庭審中,原被告將推出300名證人和大約7.3萬件物證。雙方各有12個星期時間進行陳述。審理每星期進行4天,每天5小時。如果一切順利,單單陳述階段就持續到明年3月。
法新社說,根據煙草企業的直接贏利和所有投資贏利計算,2800億美元處罰是一個很保守的數字。 路照(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煙草商巨額賠償案例
150萬美元——1997年1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法院裁定美國洛里拉德煙草公司賠償1名吸煙受害者150萬美元。
2060億美元——1998年,美國四大煙草企業答應賠償46個州州政府2060億美元。
5150萬美元——1999年,加州舊金山法院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賠償一名因長期吸「萬寶路」香煙而罹患肺癌的53歲婦女5150萬美元;
8100萬美元——1999年,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法院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賠償一名吸煙受害者家屬8100萬美元。
1440億美元——2000年,佛羅里達州數千名吸煙受害者集體索賠。該州法院裁定煙草商賠償1440億美元。
280億美元——2002年10月,加州洛杉磯法院作出了美國歷史上個人最高賠償金額的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被裁定賠償一名因吸煙而患上肺癌的婦女280億美元。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同時對於該事件中,不懈努力的人們致敬,沒有他們當年冒著巨大風險的堅持不懈,或許時至今日依然很多人自鳴得意「飯後一支煙,死了也快活」呢!
當然,這個概念在目前我們周邊,已經要擴充為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殘留等等現實問題了!

好,再回到影片!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本片在阿爾·帕西諾等著名演員 的演繹下,毫無疑問是一部扣人心弦、當仁不讓的頂級社論片了!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它闡述了美國這個社會,同樣面對的既得利益集團左右民眾、政府、司法、甚至新聞導向性的現實問題!
這些問題,看似不斷在被揭露、解決,但同時新的利益集團會慢慢再度從為社會提供服務、商品、資訊等產品中因為利益滾動而不斷產生、龐大,最後成為新的巨無霸集團!
因此,當煙草被幹掉了,油氣公司屹立已久,而互聯網、軟件那些巨頭,在當下斯諾等事件中不斷被牽涉出來,不正是也說明:高科技沒有新鮮事嘛!

微軟曾經躲過一次被強制拆分,而即使其被分割為二,那些什麼谷歌、臉譜等等、等等,不會慢慢成長為新的巨石嗎?

人類,作為社會群居動物,在發展衍生中,不斷做的就是平衡--打破--再平衡的過程,因此,不要畏懼去打破這些個罈罈罐罐,似乎沒有了美國煙草公司,全美失業率將大幅增加,全美稅收將大幅降低,搞得美利堅要沉沒了一般!
新陳代謝的事情,現代社會未搭建其各類互相牽扯的平台前,就早已存在!

同樣,也不要異想天開,打破了一個以後,公平就會到來,法律會保護弱小。那些巨石有時候,氣候適合,恰如雨後春筍呢!

人類,繼續努力吧!

-----------------------------------------------------------------------------------------------------------------------------

《大亨不好當》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除了告訴我們主人公發明了塑料飛碟和塑料呼啦圈,這就是一部爛片!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其中明顯帶有一些美國30、40年代影片的痕跡!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至於商業上的啟迪,難道是天上掉的餡餅不能輕易接受嗎?
說說塑料工業:
塑料工業最早是以天然樹脂和改性的纖維素為原料,合成樹脂出現後,則轉向以煤焦油產品和電石乙炔為原料的合成樹脂。20世紀50年代以後至今,合成樹脂的原料絕大部分由石油化工提供。在這個意義上,塑料工業又常稱作石油化工的下游工業。而且,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石油化工的發展。
塑料工業是發展很快的一個材料工業,1946年世界塑料產量僅600kt,1970年已達30.4Mt。1984年達72Mt,佔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總產量的75%,生產集中的地區分別為西歐(35%)、北美(30%)、亞洲(17%)、東歐(13%)。

再說說呼啦圈的歷史!查看原圖

顯然,本片建立的基礎是 世界石油製品工業的大發展為基礎,其實敘述的是該產業的發展、壯大、以及如何如何符合地球人的需求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28

《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 第三部分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769113
《商業驚險片》

本片是商業驚險片啊!
故事為: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代表為了利益,窮極手段的公司CEO是蒂姆·羅賓斯演的(《肖申克的救贖》主演),為了壟斷其涉足的通訊信息傳輸領域,不惜一切甚至可以殺人!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而代表新一代程序設計新星的車庫男孩們,不僅技術高出一等,人品與正義感,更是被詮釋為正面代表!查看原圖
那本片除了驚險,還告訴我們什麼呢?
下面這個點評說出了一些實質!查看原圖

本片中描述的利用衛星進行信息、圖像等傳輸的,讓人聯想起Motorola旗下衛星電話公司Iridium破產一事,其價值達50億美元的衛星網絡也隨之完蛋!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巴林銀行倒閉案》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這是誰?尼克·李森(Nick Leeson)查看原圖

這是片中的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這個摩根斯坦利出身的期貨與期權部職員,在1989年6月16日進入巴林銀行,更在1991年3月,尼克·李森回到倫敦。在雅加達獲得的成功,以及摩根斯坦利銀行對他的培訓使尼克·李森被視為期貨與期權結算方面的專家。
當然,也在之後的新加坡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超額交易,投機失敗,導致損失14億美元。使巴林銀行在1995年2月26日倒閉。這是巴林第二次破產,頭一次是於1890年,巴林在南美的投資隨著阿根廷發生革命而被蒸發。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巴林銀行倒閉事件,想必不陌生吧!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下!查看原圖

本片根據尼克·李森在獄中完成的《我如何弄跨巴林銀行》一書改編而成,因此視角是始作俑者自己了。
尼克·李森只是想彌補自己的錯誤,他太過自信自己的運氣,精英在沒有監管和過度放任的情況下也許往往會犯下滔天大錯,錯到需要付出全部代價。他的神秘賬戶沒有一分為自己而贏,新加坡甚至亞洲市場的頂尖交易員,他忘記了一條基本道理:永遠別和市場鬥氣。任誰都要尊重市場和規律,巨額財富的力量足以扭曲人性。
一些事實,未得到影片展示,這裡轉述一下:
「無論做什麼交易,錯誤都在所難免,但關鍵是看你怎樣處理這些錯誤。在期貨交易中更是如此,例如,有人會將「買進」手勢誤為「賣出」手勢,有人會在錯誤的價位購進合同,有人可能不夠謹慎,有人可能本該購買6月份期貨卻買進了3月份期貨,等等。一旦失誤,就會給銀行造成損失,在出現這些錯誤之後,銀行必須迅速妥善處理,如果錯誤無法挽回,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該項錯誤轉入電腦中一個被稱為「錯誤賬戶」的賬戶中,然後向銀行總部報告。查看原圖
裡森於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貨交易員時,巴林銀行原本有一個賬號為「99905」的「錯誤賬戶」,專門處理交易過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錯誤。這原是一個金融體系運作過程中正常的錯誤賬戶。1992年夏天,倫敦總部全面負責清算工作的哥頓·鮑塞給裡森打了一個電話,要求裡森另外設立一個「錯誤賬戶」,記錄較小的錯誤,並自行在新加坡處理,以免麻煩倫敦的工作。於是,裡森馬上找來了負責辦公室清算的利塞爾,向她諮詢是否可以另立一個檔案。很快,利塞爾就在電腦裡鍵入了一些命令,問他需要什麼賬號。在中國文化裡,「8」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因此,裡森以此作為他的吉祥數字,由於賬號必須是五位數,這樣,賬號為「88888」的「錯誤賬戶」便誕生了。
幾週之後,倫敦總部又打來電話,總部配置了新的電腦,要求新加坡分行按老規矩行事,所有的錯誤記錄仍由「99905」賬戶直接向倫敦報告。「88888」錯誤賬戶剛剛建立,就被擱置不用了,但它卻成為一個真正的「錯誤賬戶」存於電腦之中。而且,總部這時已經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現的錯誤很多,但裡森都巧妙地搪塞而過。「88888」這個被人忽略的賬戶,提供了裡森日後製造假賬的機會,如果當時取消這一賬戶,則巴林的歷史可能會重寫了。」
1992年7月17日,裡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僅1個星期的交易員金·王犯了一個錯誤:當客戶(富士銀行)要求買進20份日經指數期貨合約時,此交易員誤為賣出20份,這個錯誤在裡森當天晚上進行清算工作時被發現。欲糾正此項錯誤,須買回40份合約,表示至當日的收盤價計算,其損失為2萬英鎊,並應報告倫敦總公司。但在種種考慮下,裡森決定利用錯誤賬戶「88888」,承接了40份日經指數期貨空頭合約,以掩蓋這個失誤。然而,如此一來,裡森所進行的交易便成了「業主交易」,使巴林銀行在這個賬戶下暴露在風險部位。數天之後,由於日經指數上升200點,此空頭部位的損失便由2萬英鎊增為6萬英鎊了(註:裡森當時年薪還不到5萬英鎊)。此時,裡森更不敢將此失誤向上呈報。
另一個與此同出一轍的錯誤是裡森的好友及委託執行人喬治犯的。喬治與妻子離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並開始自暴自棄,裡森喜歡他,因為喬治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員之一。但很快喬治開始出錯了,裡森示意他賣出的100份9月的期貨全被他買進,價值高達800萬英鎊,而且好幾份交易的憑證根本沒有填寫。
如果喬治的錯誤洩露出去,裡森就不得不告別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將喬治出現的幾次錯誤記入「88888」賬號對裡森來說是舉手之勞,但至少有三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如何彌補這些錯誤;二是將錯誤記入「88888」賬號後如何躲過倫敦總部月底的內部審計;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們追加保證金,他們會計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賠進多少,「88888」賬戶也可以被顯示在SIMEX大屏幕上。為了彌補手下員工的失誤,裡森將自己賺的佣金轉入賬戶,但其前提當然是這些失誤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損失金額也不是太大,但喬治造成的錯誤確實太大了。
為了賺回足夠的錢來補償所有損失,裡森承擔了愈來愈大的風險。他當時從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為當時日經指數穩定,裡森從此交易中賺取期權權利金。若運氣不好,日經指數變動劇烈,此交易將使巴林銀行遭受極大損失。裡森在一段時日內做得還極順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將「88888」號賬戶虧損的600萬英姿轉為略有盈餘,當時他的年薪為5萬英鎊,年終獎金則將近10萬英鎊。如果裡森就此打住,那麼,巴林的歷史也會改變。
除了為交易員遮掩錯誤,另一個嚴重的失誤是為了爭取日經市場上最大的客戶波尼弗伊。1993年下旬,接連幾天,每天市場價格破紀錄地飛漲1000多點,用於清算記錄的電腦屏幕故障頻繁,無數筆交易的入賬工作都積壓起來。因為系統無法正常工作,交易記錄都靠人力,等到發現各種錯誤時,裡森在一天之內的損失便已高達將近170萬美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裡森決定繼續隱藏這些失誤。
1994年,裡森對損失的金額已經麻木了,「88888」賬戶的損失由2000萬、3000萬英鎊,到7月已達5000萬英鎊。事實上,裡森當時所做的許多交易是在被市場走勢牽著鼻子走,並非出於他對市場的預期如何,他已成為被其風險部位操作的傀儡。他當時能想的,是哪一種方向的市場變動會使他反敗為勝,能補足「88888」賬戶的虧損,便試著影響市場往那個方向變動。
裡森在自傳中描述:「我為自己變成這樣一個騙子感到羞愧——開始是比較小的錯誤,但現已整個包圍著我,像是癌症一樣,我的母親絕對不是要把我撫養成這個樣子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0907.htm查看原圖
一個毫無技術可言的方法就讓盲目追尋「潮流」的巴林銀行落得這樣的結局,諷刺的很!!!

這個泥瓦匠的兒子,終於因為沒有真材實料的市場功底,被市場打回原形,同時也告訴我們,出來混,運氣是多麼重要啊!除非您真的一直有超級神秘客戶X在支持!查看原圖-----------------------------------------------------------------------------------------------------------------------------



《清算人》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這是一部可以用作教科書的影片,當然,需要拋棄其中的父女、母女、男女等情愫!
被描述為華爾街資產清算高手Garfield先生(加菲貓?搞笑),是個矬子,似乎表明一些導演的態度吧!查看原圖

而那些經營家族企業的中產階級們,倒是身高正常,但是卻常常沉湎過去歲月的輝煌,更臆想未來可能到來的再繁榮!查看原圖
為何這個新英格蘭電線電纜公司會被清算獵手們,納入視野呢?查看原圖

那張完美的資產負債表,可以說是五彩的招搖!從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該公司居然就沒有再舉債過,現金充沛、資產殘值清晰,另外還有不斷併購入的其他各類可以產生現金流的子公司!
折算賬面價值25美元/股,但是股價只有10美元啊!
您說,能不讓華爾街獵鷹垂涎嗎?查看原圖
美國這個法制社會,律師扮演的角色太重要了!
所以我們看見片中董事長的律師女兒查閱歷史,找到瑕疵,終於獲得一張地方法官簽發的暫停購買令。
不過,暫停是有時間限制的,因此,最終還是迎來了新英格蘭電線電纜公司股東大會上,對於是否清算的全體投票表決!

在表決前,代表大多數工人利益的董事長含淚陳述,將公司繼續延續生產的意義滿腔傾倒。
是啊,他指責那個華爾街的清算者,沒有創造過、建造過任何實物,但是卻可以憑藉資金的厚度與法律的勵商,來決定電線電纜生產者的命運!
說得對!但是,對手回答地更妙!
電線電纜公司所在地,在XX年前曾經是馬車和馬具的集中生產地,但是,在座的股東,難道還想成為此類公司的一員?會在今天,為本地能生產出精緻的馬鞭,而鼓舞嗎?
哪怕股價10年未變,哪怕基層工人收入數年不及物價增幅?查看原圖
毫無疑問,最後,清算者勝利,股東們也得到應有的回報!
當然,工人們會失業,這個電線電纜產業,也會被關閉!
全球化趨勢下,新科技興盛下,傳統產業,如何能在匯率、成本等要素前按照老節奏跳舞呢?經營者,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查看原圖
本片還讓人想起巴菲特先生玩「Generals」(低估類投資)的一則往事!----登普斯特·米爾製造公司查看原圖

1962年比爾·斯科特協助巴菲特手下,哈里·波特入駐登普斯特·米爾製造公司,
----削減庫存55萬美元、低價出清設備,關閉5個虧本分支機構,提高維修零部件價格,關閉虧損生產線,解僱100名員工;(在1963年年報中闡述了9條措施)
大規模收縮主營業務下,激起當地人的擔心,他們認為巴菲特是來清算這家當地最大企業的無情清算人;
1963年,之後,出售計劃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市民認為這家該地唯一的大企業被人收購或者關閉將帶來大量失業;
當地報紙(《比阿特利斯每日太陽報》)報導了這個情況,人們舉起幹草叉抗議!
9月29日:公開出售日前一天,全鎮募集了280萬美元,其中175萬美元是支付給沃倫,剩餘為擴張經營儲備;
最後,工廠創始人的孫子 查爾斯·登普斯特(Charles B. Dempster)為首的投資集團獲得購買權,奪回公司控制權,全鎮火警笛和鐘聲齊鳴慶祝,讓沃倫膽顫心驚!
回想鎮上每一個人都憎恨他,發誓再也不會重演此類事件-----雖然獲利,但是被人唾棄;
查看原圖
鏈接:
主演丹尼·德維托 Danny DeVito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


《敗露》查看原圖

辦公室政治,政治在辦公室。地球人都在玩!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一個精心佈置的局,從開始的性騷擾開始謊言的序篇,一環扣一環,無辜的替罪羊稍不小心就會被踢出局,還犧牲的莫名其妙。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僅此而已吧,作為「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之一,難道是給學子們打打預防針,告訴他們除了敬業,還得敬畏嗎?
或許是!多留一手,總不是壞事!查看原圖

-----------------------------------------------------------------------------------------------------------------------------

《讀懂》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男人百分百?這類充滿港式味道的劇名,已經顯得很乏味!
還是《偷聽女人心 What Women Want (2000) 》好些!

本劇告訴那些商業學子的是什麼呢?
學好讀心術,把握女人心,事業竟有成!?查看原圖

是這個嗎?
哦,還有一些廣告策劃員,為了創意,而努力站在客戶角度進行實際體驗的情節,這些描繪,或許就羞煞我們很多廣告策劃者了!
梅爾·吉布森不容易啊!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其他,沒了!
[大笑]

-----------------------------------------------------------------------------------------------------------------------------
《槓桿收購案》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這是80年代末,標準的一樁美國企業私有化案例!
出價的三方分別是:第一波士頓、KKR和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購」)。
標的物就是RJR 納貝斯克,這是個多元經營的公司,其兩個最重要的部門是煙草(RJR,雷諾煙草,造駱駝香煙的,部門總裁是ED Horrigan)與食品(Nabisco,造奧利奧的納貝斯克,部門總裁是Johnny Greeniaus)。

最後老牌正宗的槓桿收購天王,金融史上最成功的產業投資機構之一,全球歷史最悠久也是經驗最為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
KKR成功了!本片也來源於煙草巨頭納貝斯科收購案,這一真實事件!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Ross Johnson是RJR 納貝斯克的CEO,拿著高額的薪酬,揮霍無度(所謂經理人道德風險),擁有好幾架私人飛機。煙草部門的盈利下降與管理層的鋪張導致RJR納貝斯克股價止步不前(50美元),從而對CEO Ross Johnson產生了極大的壓力。Ross將希望寄託在ED Horrigan煙草部門所開發的總理牌無煙香煙上,希望其的推出能改善公司停滯的經營狀況。
  於此同時,在一次RJR 納貝斯克組織的高爾夫球會上,Don建議Ross採用LBO的方法收購公司以提升股價,並暗示此舉能賺大錢,推薦著名私募KKR主要合夥人之一Henry Kravis協助進行交易設計。Ross遂與Henry在紐約見面,Henry提出與Ross合作進行管理層收購的建議,並同意提供資金,而Ross擔心的是與Henry合作由於依賴於KKR的槓桿資金會使收購後自己在企業的控制權喪失。
  總理牌無煙香煙推出後,調查顯示消費者認為其口味像屎氣味像屁,使Ross大為惱怒。他無法相信花費三千五百萬美元的投資開發的產品如此失敗,遂最終決定使用LBO來改善公司經營,並趁機賺一筆。他選擇了Shearson Lehman(沒錯,就是已經倒了的那個,當時CEO為Peter Cohen)做承銷商籌資,初定的收購條件是75美元一股,總共需籌資額度為170億美元,收購後Ross將擁有公司20%的股份且擁有絕對控制權,剩下的股份由Shearson所有。但Shearson之前並沒有進行過這麼大規模的收購項目,融資渠道也較為狹窄。Ross向董事會提交了提案引起了震動,董事會主席Charlie Jim隨即將消息透露給媒體引起軒然大波,被認為是史上最大的一次LBO。KKR的Henry得到了Ross與Shearson合作進行LBO的消息,認為自己的idea被Ross剽竊了,並認為75美元一股的價格實在太低,遂決定參與此次LBO。起先,他準備與Peter Cohen合作共同收購RJR納貝斯克,提出的條件是KKR得到納貝斯克而Shearson得到RJR,並支付Shearson1.25億美元作為前期服務費。在Peter Cohen拒絕的條件下,Henry提出90美元一股的收購價格,總共收購價格為200億美元,決定向公司董事會進行單獨的要約收購。查看原圖
  消息一出,市場動盪,RJR納貝斯克股價狂漲。在一次RJR納貝斯克組織的社交聚會上,華爾街投行及私募傾巢出動,包括Forstmann Little, First Boston, Drexel Burham都準備在這次LBO中分一杯羹。Ross希望與Henry 和解,邀其與其他投行代表第二天在公司進行商討。
  第二天,Ross邀請Shearson與KKR進行商討,希望兩大機構對此次收購的籌資共同進行承銷,以防止競價無限進行下去。但KKR不希望Shearson進行籌資所需要的債券銷售,而希望通過Drexel Burham進行債券融資,原因正在於Drexel Burham有當時的垃圾債券大王Milken,能使KKR籌集到巨額資金。而另Ross無法接受的是,KKR接手後要在併購完成之後對公司進行開支縮減,變賣Ross的私人飛機等一切高管在職超額福利。談判隨即宣告破裂。
  Henry苦於高管人員對KKR的抵制,無法得到RJR納貝斯克的充分財務狀況與盈利信息,從而無法進行合理的出價。此時KKR的另一個合夥人George告訴他在RJR納貝斯克找到了一個「深喉」,也就是食品部總裁Johnny Greeniaus。Johnny早就對Ross的揮霍無度表示不滿,希望在LBO後公司能縮減開支合理經營以得到健康發展。Johnny Greeniaus同意給KKR提供儘可能一切都信息,並把Shearson-Ross併購計劃中對Ross的「金降落傘」條件透露給了公眾,引起了公司內部對Ross的不滿。
  最終競價日到了,總共有三個競價者:Shearson-100美元一股,KKR-94美元一股,First Boston-105到118一股。但First Boston的提案是基於眾多的避稅措施,它需要而外一週的時間進行可行性研究。董事會決定再等一星期。
  Henry決定在最終日期到達前放低姿態,向公眾表現出準備放棄的態勢。Peter Cohen認為這是Henry的計謀,繼續進行加價。一個星期以後,First Boston無法實現它的提案而自動出局,此時KKR的出價109美元一股,Shearson出價為101美元一股。董事會需要1小時討論,並向Ross最後徵求了意見,暗示KKR出價高於Shearson。Ross隨即將最終價格定在了112美元一股。但最終的結局是,KKR取得了投標勝利,董事會給出的原因是:因為KKR的提案中Ross將被解僱,公司開支將被削減,並不出售任何公司分部門。
  最後的結局是:Ross得到了5300萬退休金,並不得不作公共客機回家。Johnny Greeniaus在收購後將納貝斯克的前六個月盈利提高了百分之五十。RJR取消了總理牌香煙的生產線。Peter Cohen從Shearson辭職。當然,最大的贏家是公司的股東——手中股權價值在這次併購中增值了一倍。查看原圖

而片中也闡述了KKR在這一大宗交易中遇見的對手、發生的衝突,以及其間暗戰、潛流、煙霧等等手段!
同時,因為華爾街很快學會收購的好處,因此片中描繪銀行家們對於標的物窮追猛打不舍!併購,是華爾街的生存之道,輸、贏或平局,都可以帶來大量的費用:諮詢費.剝離費.借貸資金等。所有這些促進了整個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的蓬勃發展,併購費用反過來又促進了證券業的興旺發達。查看原圖
本片可謂經典事件的經典回放,您可以在這裡看見很多經濟發展歷史的片段回放,很值得回味!
那讓競購雙方不斷抬價的終極原因是什麼呢?
請看4階段收割利益的描述!查看原圖

若說正面影響,那就是更加積極、表象化公司的盈利預期與當期收益數據了!
至於其他,需要具體事例具體回顧了!

尾聲:
RJR和納貝斯克公司的締造者永遠也不會理解這裡所發生的一切,R.J.雷諾茲和阿道弗斯·格林漫步在橫屍遍野的槓桿收購戰場上也許會問:這些人為什麼如此關心計算機中的數據而不是工廠的產品?他們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拆散一家公司而不是去建設它?所有這些與商業精神究竟又有什麼關係呢?
那,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門口的野蠻人」嗎?查看原圖

這次收購的看點主要有:
(1)收購團隊陣容豪華。收購的簽約日是1989年2月9日,超過200名律師和銀行家與會,場而異常宏大。
(2)中介費用高昂。雖然收購價格是250億美元,但整筆交易的費用達320億美元,其中以垃圾證券支持槓桿收購出了名的德崇公司收費2億多美元,美林公司收費1億多美元,銀團的融資費3億多美元,而KKR本身的各項費用高達10億美元。
(3)財務槓桿巨大。雖然收購價格是250億美元,但KKR僅提供了15億美元的股本,其餘則通過其他途徑籌集(大通和花旗等銀團提供了145億美元的LBO貸款,德崇和美林提供了50億美元的過渡性貸款,KKR接收了RJR所欠的48億美元外債)。

1990年7月,KKR被迫再次投入17億美元。2005年,納貝斯克與BorttenFoods進行換股而上市,KKR將其股份出售給Apollo集團才最終退出。這筆交易KKR不但沒有賺到錢,而且虧損不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29

在斯坦福的一堂賭博課:論企業決策的不可確定性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005.html

現在,賭博開始了。

首先需明確一下遊戲規則:如果你作為遊戲者猜對,可以獲得60美元;如果猜錯,則什麼都沒有。同時,你需支付的本金是20美金。其次有關賭博的道具:針對硬幣朝面的不確定,大家都知道成功率是50%。但羅賓遜提議:把道具變成一個杯中的圖釘。這意味不確定性將加大,因為圖釘落地時,針頭朝向可能存在傾向性。

我還需要給你一些背景知識,以防止你好戰而誤入歧途。

如果玩硬幣的最大收益是60美元,那麼根據朝面各為50%的概率,參與者獲得的收益平均值是30美元。但這還只是一種統計學理論上的計算,而實際生活中,除非可以玩很多次,否則玩家要麼得到60美元,要麼一無所獲。

「很多投資決策,都只是一次性的決定。」羅賓遜說,這正是遊戲風險所在,也是決策的涵義。決策是一種不可變更的資源分配:「是一種可控制的行為,但事件發展和結果卻不可控制。」

不過,「擲幣」遊戲仍值得一賭,原因是:相比30美元的期望值,花費20美元成本,參與者仍可能獲得「+10」美元的回報。但當投資機會由硬幣變為杯子中搖動的圖釘,事情就不一樣了。這裡出現的第一個分歧是:有些人認為針頭朝向概率仍各為50%;而有些人則認為某朝向概率更高一些。

是否明白了一些?這實際上是一場有關主觀概率(又叫「貝葉斯概率」)的實驗。主觀概率是指在不完全情報下,對部分未知狀態用主觀概率估計,然後用貝葉斯公式修正發生概率,最後利用期望值和修正概率做出最優決策。

「對傳統統計學,這是一記響亮耳光。」羅賓遜說,概率並不隱藏於圖釘中,而是眾多信息綜合於人腦中的反應,「對同一事不同人認為概率不同很正常,它是你擁有的所有信息的一個函數。」

也正因為此,各種不同的人可能站成三列:

第一列是對圖釘朝向毫無概念的人,他們認為圖釘結局與猜測硬幣朝向一樣,對錯概率也各為50%。第二列則是認為圖釘朝向有所偏向、但不知偏向為何的人。對他們來說,事情是否可能會不一樣?

可以先來假設一個較強的偏向:針頭朝上偏向80%,朝下20%。那麼,參與者朝上的猜對概率80%乘50%=40%;朝下猜對概率20%乘50%=10%,即猜對概率為50%(即40%+10%)。也就是說,圖釘有無傾向性不重要,因為對錯概率仍為50%。

席下鴉雀無聲,靜得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如果加上我,現在一共有31個人可以向羅賓遜舉手表示願參與這個投資機會,他們都是遠渡重洋來斯坦福學習投資的國內投資人和民營企業家,但我們全都按兵不動。

太好玩了,簡直比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在拉斯維加斯賭博還刺激。

忘了介紹,其實上面還有第三種情況,那就是參與者認為自己知道針頭的傾向性是什麼。而正是在這個時候,一位常年處理經濟糾紛案件的高級律師坐不住了,他掏出20美金放在了羅賓遜手上,他的名字叫——項先權。

羅賓遜問:「你認為針頭朝上的傾向性是多少?」

項先權:「80%。」

台下哄堂大笑。但這個回答正好解釋了項先權為何沖得那麼快:如果他認為自己知道針頭有80%傾向性是朝向哪裡,那麼60乘80%=48美元,這個機會的回報值就是:48-20(成本)=28美元。根據這個主觀概率,項先權的確有很多機會。

不過項先權沒想到,在猜測羅賓遜搖動後的圖釘A前,他竟然還要面臨這麼多抉擇。

「現在,有一些看起來對你猜中結果具有價值的信息,」羅賓遜問:「假設我視力和記憶力都很好,也不會說謊,你願意付出多少錢來買這一信息?」這是「信息費」。投資人士都很清楚,如果擁有額外信息,他們可能獲得更高的正確概率。

項律師馬上說,他願支付「30美元」。他的計算公式如下:60(收益)-30(信息費)-20(成本),仍可穩賺10美元。

但是這個公式遭到學員們的強烈異議。「對決策者而言,上台後就已超越過去階段,不應該再惦記最初那20美元的沉沒成本。」大家說,有投資者因此還調侃著大叫了一把:「他是個公務員,不是做生意的企業家,工資拿回家就算賺到錢了!」

台下又是哄堂大笑。羅賓遜開口了:這的確是一個很典型的錯誤,很多人走到第二步,還會習慣性地念叨第一步的付出。

接著,為說明信息費究竟值多少錢,他問項律師:「如果我現在給你錢,出多少你願意把這個賭博的機會賣給我?出價從20美元一路飆升,到了「25美元」時,項律師忍不住了——「OK!」

這可以視為是他對投資機會風險調整後的估值。

事情似乎到了這一步:如果獲得信息,可賺60美元;如果沒有,那麼將獲25美元的收益可能性。如此一來,該案例中「信息費」價值即60-25=35美元。

不過,項律師很聰明。他說他必須討價還價,他不願花35美元這一最高價去購買是因為這個世上不存在完美信息。比如,企業可能去做市場調研、各種研究預測,但事實上,獲得的都是不完美信息。

羅賓遜點頭表示認可,接著他再問,他將搖動另一枚圖釘B,以獲得一些信息給項律師做參考,但不知項先生願為每次結果支付多少費用?項先權想了想,答:「6美元」。

最終,羅賓遜三次搖圖釘B的結果全部都朝上。從統計學而言,這三次搖動都有重要意義,但由於次數太少,參與者仍必須須謹慎採納,不能被偶然性誤導。

現在,終於可以猜測圖釘A的朝向了。我們30票人大氣也不敢出一下。

羅賓遜把眼睛望向項律師,項律師非常響亮地回答說:他一直認為圖釘80%的傾向性是朝上,所以那個早就躺在那裡等他的圖釘朝嚮應該也是「上」。

不幸的是,圖釘A開了律師一個玩笑,它最終的姿態是「五體投地」。全場像撿到了黃金一般哄堂大笑,我則笑癱在椅子上。

這個時候,羅賓遜開口說話了,他說他的上述提問只是想知道學員們的想法。

實際上,律師6元一次的出價不是最優決策,因為對他而言,如果買到信息可穩獲60美元;如果沒有信息,其期望回報值48美元(60乘80%=48美元)。所以事實上,該信息最高價不應該超過60-48=12美元。也就是說,項律師之後6元一次的出價仍然偏高,因為6乘3=18美元,大於12美元。

這個時候,「兩岸咖啡」忍不住跳上台了。

浙江兩岸食品連鎖有限公司總裁兼總經理金梅央不愧企業家中的巾幗英雄,她輕鬆贏得剛才比賽,但很快也面臨一個新的抉擇:拿走60美元走人,或者再投資40美元,得到一個擲骰子的機會。


骰子規則是這樣的:如果骰子顯示「1」,那麼遊戲者將血本全虧;如果骰子顯示「2」、「3」、「4」,收益120美元,如果骰子若顯示「5」或「6」,收益則為240美元。

這看起來是個好生意。根據概率,金梅央有1/2概率可以獲120美元,1/3概率獲得240美元,1/6概率收益為零美元。也就是說,收益期望值為120乘1/2+240乘1/3+0乘1/6=140美元。

不過,決定投資前,她還有其它選擇,比如要不要找個合夥人?找個合夥人意味金梅央的收益期望值降低,但她的風險也同時降低。

台下開始熱鬧非凡,一堆人躍躍欲試又不敢真的上台,直到一位本土創投董事長加入戰場。因為當時金梅央旗下的「兩岸咖啡」剛剛獲得高盛等約3000萬美元的投資,該組合又被戲稱為「兩岸咖啡+高盛」組合。

雙方討價還價後的合夥方案是這樣的:由「高盛」支付40美元,如果獲收益,雙方按出資比例分成。

「現在,你們願買保險麼?」沒想到,羅賓遜又拋出了一個新抉擇。購買保險的費用是20美金,作用為:若骰子顯示「1」,那麼組合還能獲60美元。如果該組合決定接受羅賓遜方案,那麼此時收益期望值將變成240乘1/3+120乘1/2-40(成本)+60乘1/6(保險賠付)-20(保險費)=90美元,收益雖有所降低,但風險也同時降低。

「你們是否願再支付10美元進行分散投資?」緊接著,羅賓遜又問。

這意味:組合可投兩次骰子,每次獲收益為原收益一半。也就是說,他們有1/4機會獲120美金、1/9機會獲240美金,但零收益的風險幾率也變為1/36。

如果這兩個建議都採納,「兩岸咖啡+高盛」組合陷入極端情況的可能性也將大大降低,投資進入穩健狀況。不過,經典的董事會分歧也在現場發生了:「兩岸咖啡」猶豫不決,而「高盛」則堅持買入。

最終,「高盛」說服了「兩岸咖啡」。結果也幸好如此,因為金、劉擲骰子的顯數是「1」和「6」。就是說,該組合獲得收益30(「保險+分散投資」後0收益為30)+240乘1/2(分散投資)=150美元。

好了,這場我曾親身經歷的遊戲已經結束。我將幫助羅賓遜教授傳達一下他想告訴中國企業家的一些Insights:

A,這場遊戲濃縮的是決策、不確定性、概率、結果、沉沒成本、合夥、保險、分散、風險、回報、以合理性和平衡性協調風險與回報的要義。

B,企業應獎勵那些優秀決策而非優秀的結果。即使項先權輸了遊戲,教授仍號召大家給他掌聲,原因是其在主觀概率為80%情況下進入遊戲,仍是一個好決策。在結果產出前,要獎勵好決策,只有這樣才能鼓勵做決策的人在合理範圍內冒最大的風險。

C,通常情況下,中國企業家往往更看重結果,然而結果常常不可控,企業能控制的只是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67

“斯坦福系”的中國創業者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0/59378.html

有的人不讀大學就能改變世界,但i黑馬認為還是上個好大學你創業成功的幾率會大得多。i黑馬接觸的成功創業者中,有60%~80%都是名校畢業生。高富帥確實讓人不爽,但是i黑馬還是想細數那些斯坦福歸來的創業者們,糟糕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比你牛逼的人更努力,創業尤其如此。1.聚美優品――陳歐中文名:陳歐職 業:聚美優品CEO創始人畢業院校:南洋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MBA“你只聞到我的香水,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則,我有我的選擇;……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一則“陳歐體”廣告讓程歐這個名字迅速串紅網絡,也讓聚美優品這個名字進入了大眾的視線。據陳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漏,這則廣告給聚美帶來了上億的價值。而這則廣告中的主角――陳歐,22歲就創辦了在線遊戲平臺Garena,26歲就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MBA學位,成為獲得這個學位最年輕的華人。2010年3月聚美優品上線,到2013年8月,上線3年的時間銷售額達到60個億,成為電商行業的一匹黑馬。帥氣指數:★★★★人氣指數:★★★★★才氣指數:★★★2.豆丁網――林耀成中文名:林耀成職 業:豆丁網CEO創始人畢業院校: 康奈爾大學學士、斯坦福大學碩士、哈佛商學院MBA擁有在美國矽谷 的豐富創業經驗,就讀於斯坦福大學時就成立了Skillsvillage,該網站當時成為美國領先的IT 人力資源 平臺,並最終以3200萬美元成功出售給仁科 (後來賣給甲骨文公司 )。2005年畢業於哈佛商學院 MBA。2007年初創立了C2C 文檔分享網站豆丁網 ,僅用兩年半的時間便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文檔 分享社區 。帥氣指數:★★★★人氣指數:★★★才氣指數:★★★★3.優酷土豆集團:古永鏘中文名:古永鏘國籍:中國香港職 業::優酷網CEO、創始人畢業院校:斯坦福大學曾經搜狐 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對於搜狐的發展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後來選擇了離職,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重新回到互聯網界,創辦了一個視頻網站 ―優酷,一年之間便成為國內視頻網站的代表。2012年3月11日,優酷網 與土豆網 宣布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並,成立優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 。樂觀穩重的性格,職業經理人的出身,比單純的創業者更理性,可是比職業經理人又多了一份激情,這是不同於白手起家者的另一種創業者氣質。帥氣指數:★★★人氣指數:★★★★才氣指數:★★★★4.美麗說――徐易容中文名 徐易容國籍 :中國出生地:山西太原職業:美麗說CEO創始人畢業院校:斯坦福大學 北京大學199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2000年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碩士學位,同年加入世界著名的IBM阿莫頓研究中心,在矽谷從事數據挖掘研究,2003年回國加入IBM中國軟件開發中心(CDL)。徐易容在互聯網、數據挖掘、數據管理領域創造了多項新技術,共同發明了5項專利。於2009年11月創立美麗說,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社區型女性時尚媒體,致力於中國女性長期高速增長的美麗需求。帥氣指數:★★★人氣指數:★★★才氣指數:★★★★5.蘭亭集勢:郭去疾中文名 郭去疾國籍 :中國職業:Lightinthebox(蘭亭集勢)創始人CEO創始人畢業院校:斯坦福大學谷歌 中國四大創始人之一,也是谷歌中國總裁 特別助理。這位不到33歲的“海歸”是位地道的成都人。擁有伊利諾大學 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及斯坦福大學 MBA學位。在加盟Google之前,他曾供職於微軟、Amazon等多家國際知名企業。2009年2月底,郭去疾從谷歌中國辭職,選擇自主創業,公司起名為“lightinthebox”,總部設立在中國北京 並從事電子商務行業,《財富》(中文版)公布2012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36歲的蘭亭集勢公司董事長兼 CEO郭去疾榜上有名,排名第11。帥氣指數:★★★人氣指數:★★★才氣指數:★★★在上面提到的這些創始人們中,陳歐,是最具有娛樂明星氣質的一個,參加過無數個電視節目。林耀成是最低調的一個,在各類媒體上幾乎看不到關於他的信息,在各個行業激烈拼殺的時候,林耀成的豆丁網給人的感覺就是在任你世界繁華,我自逍遙。古永鏘是最像大哥的一個,在這些人中,他是最早創業的一個,經過了07、08年視頻行業激烈的拼殺,成功上市,做到了行業老大的位置,吞並了行業老二。而徐易容是最有學者氣質的一個,個人擁有5項專利發明!郭去疾是最“開放”的,前面提到的創業者都是針對國內用戶的,只有郭去疾的蘭亭集勢,是整合國內的資源,面向國際市場。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lynda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431

斯坦福創業公開課:初創公司法律和財務須知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3/148120.html

i黑馬:今天為大家分享一堂有關創業課。本文來自斯坦福創業公開課How to Start a Startup第18講,由YC孵化器的合夥人和顧問Kirsty Nathoo和Carolynn Levy聯合主講初創公司的法律和財務須知,很實用的分享。(本文轉自:千讀)
 
\這一講主要聚焦初創公司的設立機制,對於創始人來講,可能是比較無趣的,但相當重要。創始人要掌握初創公司的法律和財務須知,才不會惹上麻煩,影響公司發展,從而避免浪費時間,集中精力在開發產品等更有趣的事情上。
 
本講Kirsty和Carolynn的分享亮點如下:
 
1.  關於註冊和成立公司 Formation
 
對於YC孵化的公司,我們一律推薦註冊Delaware Corporation, 為什麽?因為Delaware的公司法很簡單而又有很完善的法律保護,標準化,明白易懂,可執行性強。矽谷的投資人和律師對Delaware Corporation法律條款都很熟,很容易溝通和操作。因此對於矽谷的初創公司,我們認為註冊Delaware Corporation 是首選。
 
註冊公司是很重要的事情,一定不能大意。舉一個反面的例子,YC孵化的一家公司,創始人在一個熟人律師朋友的幫助下註冊了Connecticut LLC, 之後在我們建議下轉換成Delaware Corporation。可是發現之前的法律手續有漏洞,盡管是個小小的疏忽,可是卻事關重大,最後不得不前後聘請了4家律師事務所來想辦法,彌補這個錯誤,涉及的總花費十分驚人,高達50萬美金,這是多麽昂貴的小錯誤。
 
一旦決定註冊Delaware Corporation, 第一步非常簡單,只要填2頁註冊表格,發傳真過去,就有了公司的殼子。之後就有一些詳細的文檔要填。Delaware Corporation 必須有Board of Directors 董事會, CEO, President, 還有公司秘書等。還要聲明公司的知識產權,專利發明等等。註冊的這些手續可以交給律師去辦,也有很多提供在線服務的公司,我們特別推薦Clerky.com,  他們提供很好的公司註冊服務。
 
-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公司註冊的重要文檔一定要妥善保存。這些文檔在公司未來融資或被收購,需要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的過程中,都會要用到。初創公司本來的壓力就很大,你不想為了這些文檔的事情再頭痛和壓力山大,完全不值得,所以對於公司註冊相關文檔的妥善保存,大家一定要重視。
 
 
2.  關於股權和期權 Equity
 
 創始人股權的分配:對於聯合創立的公司,YC建議股權的分配不要太懸虛;通常人們會對於提出創意的合夥人過於看重,但如果只有創意,沒有執行,提出創意本身並沒有太大價值;聯合創立公司的合夥人都要100%投入,不能有三心二意;
 
股權的購買:這里也常常有誤區,創始合夥人以為只要達成股權協議就好了,其實不然,所有股權都需要購買才實現。股票不能自己買自己,對吧,這一點要特別澄清。購買可以是現金,也可以用過去對公司的貢獻折算,例如技術發明等,一定要簽署股權購買協議才有效。
 
關於83B Election:  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簽署股權購買協議,你就要填表 83B Election並簽名和留下申請憑證,這個至關重要,因為這牽涉到你的個人納稅和公司納稅,一定不能忽視,否則後果可能無法挽回,也會直接影響後續融資。

 關於股權兌現 Vesting: 矽谷的通常做法是一般需要4年來兌現所購買期權,第一年是懸崖期 Cliff Period,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一年內離開,你的所有期權就全部失效。在滿一年後,其後的3年,期權按月兌現一部分,直至全部期權兌現完。如果合夥人在一年之後,期權全部兌現之前離開,公司就可以按原價回購未兌現的期權。你可能會問一定要這樣做嗎?回答是這是必要的,哪怕創始人只有一個,也需要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期權起到激勵的作用,也確保對所有合夥人和員工公平;另一方面這樣也讓投資人放心,創始人不會隨時撒手不幹。
 
3.  關於融資 Fundraising
 
關於公司的估值:在融資的不同階段,公司的估值不同。通常在種子期,公司估值是沒有價碼的 non-priced,天使投資人拿到是一定比例的股份,它的價碼由後續融資輪確定。在後續的A輪,B輪等融資中,公司的估值是有明確價碼的。每一輪融資,創始人的股權都會被稀釋。因此融資之前,要想清楚,預期的股權稀釋是否能接受,是否合理。

關於投資人:投資人一定要靠譜。很多初創公司早期的投資人可能是親戚朋友,這個要特別謹慎,最好是專業的投資人,了解創業的風險,具有承受風險的能力,而不是隨時會打退堂鼓的。除了錢本身,要更多看重投資人能帶來的其他資源和價值。
 
幾個法律術語: 涉及到投資人的幾個常見法律術語:Board seats - 董事會席位,這個至關重要,不能隨便答應,董事會席位是留給能為公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投資人的; Pro rata rights - 反稀釋權利,這個通常是天使投資人要求的,為了避免股權被稀釋,要求在後續融資中,能繼續購買股權,從而維持原股權比例;這也就意味著創始人的股份在後續融資中會被稀釋得更多; information rights - 信息透明權利,例如季度財報,產品進展等等,但不能太過頻繁,如果要求每月通報,甚至每周通報,那就屬於無理要求了。
 
 
 
 
 
4.  關於運營 Doing Business
 
-個人與公司:公司一旦成立就是一個獨立的商業實體,要與創始人個人完全區分開;尤其是在花費上,要界限分明;個人花費不能與公司花費攪在一起,這是欺騙的做法,法律不容許的。我們也曾看到過創始人拿著公司的錢,投資人的錢,跑到拉斯維加斯賭場去玩的荒唐例子。
 
-創始人也是員工:這一點有時候會被忽視,創始人也同樣是公司員工,按照法律需要支付薪水。很多初創公司忽視支付合夥人薪水,這樣會為合夥人分開時留下大麻煩;一旦分開,就會有利益糾紛,要盡量避免因為未支付薪水而引起的不必要麻煩。一旦公司成立,就要盡快設立payroll 機制。YC見過很多合夥人中途分家的,因為處理不當,結果不可收拾。
 
-公司其他員工:  首先公司所有員工都要簽署知識產權屬於公司的聲明;其次要註意區分正式員工與合同工的區別,這涉及到是否替他們交稅;是否向稅務局申報等等; 其他註意的事項包括員工最低工資標準,員工保險,工作許可等等。
 
- 如何請不合適的員工走人:  當需要請不合適的員工走人時,一定要處理得果斷而迅速,切忌拖泥帶水; 最好直接了當地通知公司決定,坦誠溝通,無需表示歉意。 對於未兌現的期權及時回購,馬上切斷離職員工與公司的任何信息通道,避免出現不愉快的要脅。 處理不當的案例YC也見過不少。其實處理離職員工的能力,是判斷一個創始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標誌之一。
 
 
 
 
 
5. 結束語:
 
簡單來說,就是要意識到公司是一個獨立的商業實體,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必須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和財務須知,知道如何註冊公司,確定股權和期權機制,如何融資,如何采用專業服務,從而避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創始人做自己最適合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交給專業機構,確保公司的快速成長。
 
本講視頻已發布:
http://startupclass.samaltman.com/courses/lec18/
本課程單獨網站:
https://startupclass.co/lecture/83472/lecture-legal-and-accounting-basics-for-startups-kirsty-nathoo-and-carolynn-lev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53

【斯坦福創業者】舒為:創業15年 “造作”只為不再粗鄙地活著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1/149464.html

黑馬說:一個三十出頭的女子能有幾年創業經歷?舒為的答案是:15年。

 

這是如戰役般的15年:16歲上大學、19歲成立廣告公司,22歲遭遇人生第一次破產;輕松拿下斯坦福MBA學位後,曾創辦一度驚艷業界的全球社交軟件Civo,卻因資金燒光,最終被迫淡出。當下,集合了全球頂尖設計師的家具線上品牌“造作”是舒為的第二個作品,也是她矯情而挑剔的人生創立的第三家公司。

 

這一次,她聽從了投資人徐小平的建議,將名字“舒韡(wei)”改成了“舒為”。

無論輸贏,舒為都想和命運再賭一把:水來,我在水中等你;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

文 | 本刊記者 王瑞
編輯 | 齊介侖

 


舒 為

 

 
 
人物檔案

舒為:造作zaozuo.com.cn,Civo.im,jingwei.com創始人。前人人網並購戰投部總監,Stanford(斯坦福) MBA09。設計師,產品經理和並購投資人。

 

斯坦福MBA09同學:陳歐(聚美優品創始人)、何峰(簡單心理COO)、谷艾米(印象筆記)、高孟(聚美優品CFO)、張晉元(萬科)、劉延鋒(安心DE利創始人)、原舒(BCG)、劉旻(BCG)、王媛(留在美國)。創業者超過一半。

 

不叛逆不青春
 

 

造作辦公區位於望京。采訪當天,我先到了一步,於是在辦公室等待。她的書包扔在地上,桌上除了一個Mac筆記本和一個車鑰匙,沒有任何多余的東西。很快,只聽得有人大步朝這邊走來,腳下地板似乎也因之震動。拉門,進來,一身黑色,1米78如模特般高挑骨感的身材,粗線毛衣,緊身牛仔褲,聲音嘶啞而爽朗,她就是舒為。

 

“我們從哪開始?”舒為興奮地拉開架勢。我說,從霸道的青春開始吧。

 

因為上學早、學習好,1997年到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學系報到時,舒為才16歲。這個跳著級進入大學的四川姑娘並沒有循規蹈矩地讀書,而是迅速從乖乖女變身成為了暗黑派:搖滾、詩歌、黑格爾;泡吧、染發、踢足球。畢業時,一頭金發儼然獅王的她是全年級唯一的非黨員。

 

“距離制度越近,就越想著離它遠一點。”舒為稱。

 

大四去廣告公司實習時,舒為突然發現,自己對設計大有興趣。得益於從小學畫,她很快證明了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天賦。沒多久,她與四個小夥伴共同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

 

青春、自由、肆意揮霍的才華,以及一個關乎未來的夢想。這一年,她19歲。

 

為這家專註於房地產廣告業務的創業公司,舒為和她的夥伴們一幹就是7年。

 

此中故事與眾多創業者大同小異:最初的四位聯合創始人,後來有兩位扛不住了,從團隊退出;公司發展至第三年,營收尷尬,瀕臨破產,仍在勉力維持的舒為,當時已窮得食不果腹。最困難時,她曾每天只花2塊錢,如此硬扛了整整一個月。

 

為扭轉頹勢,舒為開始拼命接活、設計。此後截至離開該公司,她基本保持著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每年做四五十個案子的節奏。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此期間,她還讀完了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研究生課程。

 

2006年,在舒為的帶領下,公司員工已增至30多人,業務發展漸入佳境。在大多數初入職場的同齡人仍懵懵懂懂之際,25歲的舒為已於事業上小有所成,可謂春風得意。

 

但就在此時,她決定退出。

 

“再這麽幹下去,這輩子就完蛋了!”對此,舒為給出的解釋時,當時她感覺自己的才華要被燒幹了,要麽出國,要麽出家。

 

最後當然是出國。

 

對於正處上升期的前述公司,舒為選擇了凈身出戶。時隔數日,她僅攜帶著一個大箱子和幾百美元現金坐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

 

舒為講述,在美期間,她連學費,都是申請的助學貸款,她希望能夠借此在遠方重新體會年輕、貧窮,以便再出發。

 

 

Civo前世今生
 

 

此次美國之行的首個目的地是矽谷附近的斯坦福“大農村”。

 

“考霸舒”就是這麽任性:三個月突擊拿到了托福和GMAT高分後,放棄報考據說上課還要西裝革履的哈佛MBA(後被證實為謠言),順利開始了自己2007-2009兩年的斯坦福MBA之旅。當然,到了斯坦福,她才知道,在這里,人遠比課程有趣。

 

在斯坦福,舒為第一次面對數百名學科背景、思維模式、文化符號幾乎完全不一樣的同學。各種信息不斷撞擊著大腦,她一下感覺自己年輕了許多。這一多國文化交錯融合的特殊體驗,對她日後創立Civo影響深遠。

 

在斯坦福,僅僅享受驕陽下20美元一次的超便宜高爾夫顯然是不夠的,舒為希望能夠贏得更多。

 

開學沒多久,新生一起玩德州撲克,牌桌上舒為和同屆的同學陳歐(即現聚美優品創始人)特別較勁。最後一輪,兩人甚至將全部賭註推上了前臺。牌局結束時,兩人激動地等待著將贏來的數百美金兌現,結果被一眾同學嘲笑:斯坦福新生賭局的規則是,每個人無論輸贏,賭資只是一美金。

 

畢業後,舒為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了人人網。在該公司,她負責並購和海外業務拓展。高峰時,她曾在一天內收到過600多封工作郵件。在她的努力下,人人網的業務版圖不斷擴大。

 

“Joe(陳一舟)很信任我,給我的空間非常大,但我還是想自己做一個東西出來。”舒為說,她打算像個農民一樣,自己播下種子,然後看著它一點點長大。

 

Civo就是這樣一顆種子。

 

作為一款基於iOS的移動社交應用,上線於2012年11月的Civo,以GPS技術為支撐,通過為用戶快速隨機匹配與之地理位置相去最遠的另一用戶,並為二者提供圖片交換、分享以及私信交流功能,實現了不同地域不同語言文化人群的生活互換,很快迎來了大量粉絲的垂青。

 

遺憾的是,一年後,Civo無疾而終。

 

我曾親自感受了一下Civo:輸入名字,選擇一個頭像,然後點擊允許搜索當下位置後,僅幾秒鐘,Civo就為我匹配了一個16989KM外的冰島雷克雅未克女孩Valur。我能看到她熔巖蛋糕的下午茶,還能看到她在公交車上一邊吃冰淇淋一邊做鬼臉的樣子,這令我欣喜不已。但我同時發現,Valur上傳的圖片,時間靜止在2013年5月,此後再未更新。換言之,這一賬戶已停用了近2年。

 

“天下大同”的絕妙創意曾讓Civo一出生就驚艷了中美科技圈,但用戶數在達到30萬人之後戛然而止。互聯網創業者大多深知,一旦某款產品的用戶數無法持續獲得爆發性增長,也就基本意味著死亡。舒為將Civo失敗的原因歸結為中外信息不對稱以及海外市場拓展不力。

 

談及此段經歷時,舒為始終在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僅片刻,她似乎難以抑制內心的痛苦,從座位上站起離開,稍平複後才重新坐下來。於舒為而言,Civo如同自己的孩子,但眼見孩子撒手而去而自己卻束手無策,個中悲痛不難想見。

 

2013年12月25日,Civo已無分文可燒。“我和團隊說,我們雖為同林鳥,但發完最後一次工資,仍希望大家‘大難臨頭各自飛’。”沒想到,團隊並未離開。在接下來的3個月里,他們靠接外包活了下來,然後他們對舒為說:“爺,從今天開始,我們包養你。”

 

2014年5月,舒為離開北京,一個人去了四川色達。回來時,獵頭來了,高級職位一字排開。但團隊告訴她,如果你繼續創業,我們隨時聽你召喚。

 

 

造作大轉彎
 

 

心中千頭萬緒,到底該如何抉擇?

 

舒為去買了人生中第一張公交卡,報複性的,每天從東四環坐公交車到西五環外,只為了在人流中搖上6個小時,如同歸隱於人世。如果不必成為自己,有多少種看來美好的選擇等在前方。

 

在舒為的博客中,她寫道:“我很想成為他人,或者說我有一萬種可能成為他人,但最終卻選擇了自己。”

 

短暫消沈後,舒為決定從頭再來。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對舒為說:你的名字如同你這個人一樣,與世界刻意地保持著距離,你應當從名字開始,擁抱這個世界,這樣才能抵達你註定的終點,你答應這件事,我便支持你。

 

聽了徐小平的話,舒為將自己名字里的“韡”(wei,意即光明美麗的樣子)改為了現在的“為”。

 

伸來橄欖枝的另有IDG。舒為頗為IDG資本合夥人李驍軍贊賞,成為後者投資的第一個女性創始人。

 

李驍軍對《創業家》記者說,舒為斯坦福畢業回國後,曾在IDG實習過,當時他就覺得她與眾不同,比如她敢於非常自信地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到正式會議討論中,那種光芒讓你無法忽視。

 

那一天,她站在CBD的十字路口車流中間給團隊打電話:尚能戰否。答:能。

 

2014年9月1日,中國第一個原創家具工廠直造電商平臺造作推出。此時,舒為斯坦福同學關子杉已加入團隊,與舒為、高楊一起,形成了當下造作三聯合創始人架構。

 

2014年12月,造作開始與歐洲重量級設計師簽約。意大利著名設計師Luca Nichetto主動請纓,擔當造作藝術指導。Formuswithlove、JonasWagell、SaraBottger、Max Getherl、Sami Kallio、宋高發、Tim Power等來自瑞典、芬蘭、意大利、日本以及中國本土的設計師紛紛與造作獨家簽約。時下造作設計師團隊,已然全球一流。

 

 

2015年2月,舒為去了瑞典斯德哥爾摩,拜訪了全球頂級設計公司Claesson Koivisto Rune(由瑞典當代最成功的三位設計師Mårten Claesson、EeroKoivisto和Ola Rune於1995年共同創建)。見面之初,這群設計界金子塔尖的大師們直白地告訴她,他們不希望和創業團隊合作,也不喜歡和愛抄襲的中國人合作。

 

舒為在1個半小時的交流中坦誠告知,她自己也是設計師,她希望能和他們一起用設計去影響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度,而不是僅僅做出一兩件富豪家中無人問津的奢侈品。她細細講述了設計落地、產品管理的全過程,以及如何百分百確保設計還原度等。聽著聽著,Eero高興地拍案而起:I like you a lot!(我太喜歡你了!)

 

2014年12月,造作陸續與一批一流的中國代工廠簽約,建立起了自己的質檢、產品開發和服務團隊。

 

2015年1月16日,造作設計站上線,並開始受到國外設計界日漸廣泛的關註。目前造作團隊收到的來自全球各地的設計師來信有如雪片一般。按照造作的規劃,用戶也將可以參與到產品的設計改進中來,甚至獲得最終的冠名權。

 

一天深夜加班時,一位現為某上市公司CEO的老友問及舒為:你怎麽總是能夠這麽有激情?舒為只回複了兩個字:活著。當《創業家》“警惕C輪死”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時,舒為給我的留言還是那兩個字:活著。

 

從草莽的設計者開始,繞過投資、互聯網、回到傳統的家具;從“舒韡”開始,離開四川、繞路斯坦福,再回到北京,舒為初心不變:不茍且,不將就,不粗鄙,只為這一生好好活。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瑞,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020

【斯坦福創業者】龍沛智:玩出小貸新花樣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3/149489.html

黑馬說:線下經驗豐富的龍沛智似已為線上借貸探出一條新路。
 
2011年,苦於工作中因突破乏力而日感壓抑,龍沛智從渣打銀行東北亞地區主管位置上離職赴美讀書。
 
在斯坦福學習沈澱的一年中,龍沛智發現並認真了解了美國P2P公司LendingClub,並於畢業後借鑒該模式在香港推出了當地第一家網上借貸平臺WeLend.hk。基於該平臺,2014年9月,龍再度發力,上線了一款主要服務於大學生群體的網上借貸App“我來貸”。
 
截至目前,WeLend.hk申請金額已逾10億港元,我來貸App上線後,貸款申請量已連續6個月保持100%的增長。我來貸計劃年內與郵樂網、紅杉資本合作,推出2-3個新產品。
 

龍 沛 智
 

人物檔案

龍沛智: WeLab(我來貸) CEO和創始人。曾任渣打銀行大中華區貸款業務總經理,花旗銀行亞太區高管。曾獲Silicon Dragon 2014 年度創業家大獎。斯坦福 (Stanford) MSM'12
 
同年斯坦福商學院同學:應迪(國際投資),康子蘋(維港創投),郭眈(創業),葉承軒(創業),胡敏(金融),管怡雯(諮詢),屠毓琳(諮詢),顧及(遊戰),茹海陽(諮詢),林佳立(諮詢),司晨(酒店運營),朱倩(投資),畢力格(互聯網),胡宇(投行),魏然(投資),陳思萱(投資),Jenny蔣(藥企)

文 | 本刊記者 崔婧
編輯 | 齊介侖

 

期待轉機
 

 

揮別效力長達15年的渣打銀行前,龍沛智確有過猶豫,但最終仍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離開。就此,他向《創業家》記者提供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徘徊於個人管理層面的瓶頸,進步不夠快。

“在複雜環境下工作,需要影響很多人,而且要投入很多時間去影響、去帶領。在這方面,自己的能力還不足夠,所以想拿出相當一段時間去斯坦福認真學習一下。”龍沛智稱。


到斯坦福後,龍沛智發現,自己的這一決定無比正確。“一直在銀行工作的話,圈內朋友大部分是銀行家,而在斯坦福,70個學生里只有3個人從事銀行類工作。圈子大了,可能性也就更多了。如果沒去斯坦福,我估計自己不會創業,可能今天還在銀行里做著高管。”


於龍沛智而言,在斯坦福,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堂課是美國捷藍航空公司(JetBlue Airways)董事會主席Joel Peterson所作的演講。Joel談到了創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類問題,比如招聘、員工管理,營收狀況不理想時的應對之策,如何解聘某些員工等。


如今,龍沛智仍經常拿出以前的筆記仔細看,上面有諸如Joel等商業領袖的演講要點。他希望能夠從這些大牛總結的創業方法論中找到當下自己企業發展難題的最優解。


在斯坦福的最後一周,學校請來多位創業者演講。這其中,有很多成功案例,也不乏失敗教訓,但所有演講者最終傳達的中心思想都是,多嘗試,不要害怕失敗,不嘗試永遠不能成功。


這堅定了龍沛智的創業決心。“來到斯坦福,他們會給你一些好的教育,給你一些人脈,給你一些經驗,至於未來你能否將個人能力發揮到極致進而改變整個世界,則看今後努力程度和對機遇的把握水準。但斯坦福為畢業後準備創業的學生,首先提供了很大的信心。”


決定創業後,龍沛智將發力重點放在了細分市場上。當時,斯坦福有一堂課講的是美國P2P公司Lending Club的模式,龍覺得,自己也有多年銀行風險管理經驗,可將其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做互聯網金融生意。

 

探路差異化
 


2013年1月,龍沛智創立了香港WeLab公司。彼時的WeLab,近於皮包公司——沒有辦公室,沒有員工,所謂團隊僅龍一人。


之後,龍沛智通過斯坦福校友圈人脈,四處找投資人。10萬、20萬、30萬,找了大概8個人,終於湊得天使輪兩百萬美元。6個月後,龍推出香港首個全線上借貸平臺WeLend.hk,為申請人提供2萬-30萬港元不等的貸款。此時團隊規模已發展到20人。


不難發現,WeLend.hk的創新點有三,簡單、快速、成本低:以前因各種原因無法得到金融服務的用戶如願以償;以前要在銀行排隊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金融交易,在該平臺幾秒鐘內即可辦結;以前為能從銀行借出一筆錢,利息等成本很高,該平臺將貸款成本幾乎已壓至最低。


龍沛智團隊的核心競爭力來自它的兩個系統,即金融產品管理系統和風控管理系統。“對於互聯網金融從業者而言,獲取客戶的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的高下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瞄準內地大學生個人借貸市場的“我來貸”,則可為已通過資質審核的申請人提供 300-3000元額度的小額貸款。在風控技術的支持下,目前我來貸已能在24小時內完成全線上審批並發放貸款。


與其他服務大學生的個人借貸平臺相比,我來貸具備兩大優勢:一是能夠提供更為靈活的現金貸。現金可用於吃飯、旅遊等不同場景,而非僅限於購買3C產品。二是全線上服務,客戶無需面對面簽合同、摁手印,體驗更佳。


此外,對一些大的品牌公司來說,互聯網金融很有吸引力,他們資金充沛,但沒有金融產品,也沒有風控方面的能力和經驗。龍沛智看到了這一需求。他采用B2B2C的模式,與這些大企業展開合作,為其提供金融產品管理和風控管理系統。


“在合作過程中,這些大企業也能給我們帶來流量。這很有趣。如果我現在出去做一家P2P公司,可能每個人都是我的競爭對手。但如果我做系統,為他們提供服務,那我們就成了合作夥伴。”


酷派手機和郵樂網就是此類客戶。


2015年3月,我來貸與酷派手機達成合作。根據協議,我來貸需為酷派手機的消費信貸服務提供技術幫助。這樣一來,消費者就可以在酷派網站分期買手機了。


我來貸與郵樂網的合作重點則是農村電商。“從現金到消費信貸,我們可以服務到不同的客群和合作夥伴。我們的投資人紅杉資本投過很多電商,這些電商完全可以采用我們的系統提供消費信貸服務。”龍沛智展望稱。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78

【斯坦福創業者】張晴:走出外交部,讓命運換條跑道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2/149479.html

黑馬說:在斯坦福創業者中,張晴曾有一個特別的身份——具有11年經驗的中國外交官。從政府官員到斯坦福的學生,再到今天的創業者,張晴經歷了怎樣的轉變?身份的落差曾否讓他感到失落?在異國求學的日子,他又遭遇了怎樣的磨難?他創辦的網上心理咨詢平臺又與斯坦福有哪些千絲萬縷的關聯?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張晴的世界,一起探尋斯坦福讓他的命運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張 晴


人物檔案

張晴:心理口碑創始人。曾任職外交部,常駐澳大利亞,斯坦福(Stanford)MBA13。

斯坦福MBA13同學:李婷(棕櫚大道、好學網創始人),陳曲(星雲素創始人),毛文超(小紅書創始人),王溪(美國藥企,兼職創業),倪璐(咨詢),周鑫(咨詢),蔡婧(PE),高燕(美國咨詢),翟博(美國投行),丁玲(咨詢)


文 | 本刊記者 王瑞
編輯 | 王冀
 

“至今為止,我都清晰地記得踏進斯坦福時,吸到第一口空氣的味道!”時隔4年,張晴回憶起那一刻仍歷歷在目。他當時興奮得繞著巨大的校園跑了一圈,那種仿佛擁抱了另一個世界的酣暢淋漓,讓他難以忘懷。

 

然而,你不會想到,在來斯坦福讀MBA之前,張晴是有著11年經驗的中國外交官。從與國家領導人同坐一架專機,到窩在狹小辦公室里,帶著三五名員工在心理咨詢領域打拼,38歲的張晴只想說:“我的命運換跑道了!”

 

What matters most to you?(什麽對你最重要?)
 

 

張晴的身板永遠筆直,這得益於外交生涯的訓練:精英、規矩、穩妥。他的人生本不該有意外:17歲上大學,24歲從北大國際關系專業碩士畢業,然後直接踏入令同齡人仰慕的外交部大門。在接下來的11年里,他曾常駐澳大利亞,也曾專註於中國和東南亞的區域合作。

 

“不同職業有不同規則,關鍵是你的內心喜歡哪種規則。外交部是個很不錯的地方,適合別人,但不一定適合我。我最後選擇了去闖蕩。”張晴說。於是,已經升到副處級的他決定離開。這一年,他35歲。

 

35是個尷尬的數字,外交沒法謀生,也超過了大多數招聘崗位的年齡上限,張晴必須回到學校重選賽道。

 

他,選擇了斯坦福。

 

先問諸君一個問題:What matters most to you?(什麽對你最重要?)

 

這問題有點兒哲學意味,可是所有的斯坦福MBA申請者都必須做出書面回答。成功申請者的回答也千奇百怪:從救助被恐怖主義和饑餓扼殺的烏幹達兒童,到鉆過蟲洞尋找美麗新世界……

 

張晴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北京的冬日,他在麥當勞吃飯,隨手將喝完的礦泉水瓶扔進垃圾桶。當他坐回到座位時,發現一個服務員揀出礦泉水瓶,送到餐廳外等著收瓶子的老奶奶手里。寒風中,老奶奶像收到寶貝一樣接過塑料瓶,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微笑。這一刻,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原本感覺超級良好的“精英人生”是否真的有意義?

 

一名精英外交官開始重新思考人生,這很可能也打動了斯坦福。他成為斯坦福GSB(商學院)歷史上錄取的第一個中國外交官。

 

經歷了兩年學習之後,張晴明白了自己為什麽會被錄取,因為MBA is not only about business but about life.(MBA不僅關系商業,更關乎人生)

 

與怪咖為伍
 

 

我們可以相信,斯坦福以其特有的方式和標準,招募到一批牛 (qí) 人 (pā)。張晴的同學里,有人曾在非洲貧困地區挨家挨戶賣衛生紙,有人在全球德州撲克職業賽上拿到冠軍,也有人為美國宇航機構造出過火星車,各種怪咖匯聚課堂。斯坦福畢業的女孩“天空路”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評價這些怪咖,“他們就像一團團熾烈的火,不斷發出光和熱,讓周圍的人都忍不住激動一把。”

 

順便說一句,在這一屆400多名學生中,只有10個中國人,張晴便是其中之一。然而,金融、財經、商業模型,這些難不倒來自商業世界的同學,但張晴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張晴坦言,在斯坦福的那兩年壓力非常大。他特別害怕自己像班上那些莫名其妙消失的同學一樣,成為被斯坦福淘汰的5%。班里的一個美國女孩甚至壓力大到差點得了抑郁癥。

 

當時,他遇到過一件非常糟糕的事。一個講授“談判學”的老師留了作業,讓大家在網上提交。張晴因為網絡故障錯過了提交時間,結果這個女教授直接給了他一個“Fail”(不及格)。

 

這樣的成績如同晴天霹靂。他一次次地找到老師“談判”,說了很多客觀理由,但老師嚴厲地說了一句話:“You should be proactive!”(你應該主動改變)。

 

這句話時至今日都敲打著性格里有些被動的張晴:不要找借口,你必須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

 

後來,張晴補交了一篇長達5000字的論文給老師,但始終不知道女教授給他的成績是什麽。直到2013年快畢業,張晴才松了一口氣,那個成績是“通過”。

 

北大7年,斯坦福2年,經歷了兩所中美頂尖學校,張晴感觸斯坦福教給他最多的不是知識。日後,正是這些“心靈雞湯”改造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畢業後堅定地選擇了創業。

 

張 晴 李 婷 陳 曲

 

認清理智與情感
 

 

當下,張晴的身份是“心理口碑”創始人。他選擇“心理”這個稍顯冷門的領域創業,也和斯坦福那門鼎鼎大名的“神課”“Touchy Feely ”有關。

 

這門課程的正式名稱是“Interpersonal Dynamics (人際關系情商課)”。基本形式是:十幾個學生被關在同一個房間里度過7個小時,室內發生的一切必須嚴格保密。在房間里,無論誰開口說了什麽,其他人都必須誠實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態度——“我不喜歡你看問題的方式”,“我覺得你很傲慢”……於是,憤怒、指責、爭吵、委屈充斥著房間里的每個角落,讓人無處可逃。

 

凡是上過課的人最後都會發現,在很多情況下,人是根據強烈的情感和直覺做出決定,而不是理智,所以溝通的過程中,應該先真誠地去了解問題背後的情感原因。一旦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磕絆,你就都可以會心一笑了。

 

心理學的訓練令張晴受益匪淺。畢業後,他希望做一個傾聽和傾訴的網站,後來逐漸調整為現在的“心理口碑”:一個鏈接咨客和心理咨詢師的第三方網絡平臺,意圖為普羅大眾提供最便捷的心理咨詢。

 

2014年10月26日,“心理口碑”正式上線,目前已有百余名心理咨詢師加入,咨詢量在逐步增加。咨客在接受完服務後,可以在網上給咨詢師做出評價。看著很多咨客留下的真誠話語,張晴會由衷地感受到快樂。

 

要抵制住外部融資的誘惑,以及競爭對手的數據刺激,張晴需要一個強大的內心。“心理口碑”幾乎沒有任何融資,“因為現在還不需要。”

 

當然,張晴也遇到不少困難,但這個斯坦福畢業的創業新兵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要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節奏向前發展。現在,他和團隊正在開發一款基於微信端的新產品,朝著夢想的方向繼續邁進。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瑞,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