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2 NM | ||
下月四日,便是華光航業趙世光與太太何琍琍結婚四十周年,在這大日子之前,何琍琍卻先要面對她在上海飲食事業的終結。 十二年前投資過億進軍上海飲食業的何琍琍,短短四年間先後開了福祿居、鴻禧茶居、百合居和漾樂會,縱然她早說:「我沒做過什麼是賺錢的,我永遠都在賠錢。」但每個月入不敷支,燒過百萬去維持營運,加上丈夫趙世光一○年尾中風入院,一度危殆,分身乏術的她開始將餐廳逐間執,隨着今年初漾樂會黯然結業,何琍琍的飲食王國宣告全面瓦解。餐廳變地盤 上週四,上海音樂廳門外,工人將一箱箱的酒杯、瓷器餐具,從何琍琍(Lily)花了十一個月、斥資三千萬裝修的漾樂會搬出來,丟在路旁的爛梳化、石屎堆中,昔日以三十年代「仙樂都」為藍本打造的法國宮廷餐廳,今日已變為地盤一個。 何琍琍原打算將漾樂會變成上海上流社會跳舞、宴客的聚腳地,餐廳內的一杯一碟、一燈一桌,都由意大利、法國和瑞士空運到上海。可惜八年過去,漾樂會叫好不叫座,生意只是一般,不但三千萬裝修費回不到本,每個月也要燒銀紙交數十萬的租金、水電和人工,在音樂廳工作的職員也說:「不見餐廳有什麼客人。」 即使生意較好的鴻禧茶居,也因租金愈來愈貴,新食肆的競爭,茶居終於今年二月執笠,新天地租務部的職員說:「他們是提早退租。」鴻禧茶居亦變成火鍋店。 做乜都蝕 何琍琍做生意從來不計成本,搞餐廳之前,她也做過時裝及室內設計,但亦因蝕得厲害,於九八年全面結束業務。之後進軍飲食業,她每間餐廳的投資也過千萬,好似首間位於港匯廣場的福祿居,何琍琍雖明知位置不佳,商場客也並非她的目標,但豪氣的她依然花千六萬裝修,聘請美國建築師規劃設計。而她自言是經典之作的鴻禧茶居更裝修了十四個月,未開業已白付了三百萬租金,餐廳不但非黑毛豬不用,非生過蛋的跑山雞不要,就連沖茶的水都要用浙江莫干山泉水;位於鄭裕彤上海巴黎春天酒店的百合居,吊燈全由何琍琍親自飛往美國精挑細選,貴賓房內的人造雲石轉盤,更是獨一無二,比真雲石貴五倍,她曾說:「如果我有諗過幾時翻本,就不會投資這麼大,我知一路流緊血,但唔緊要,人一定要有理想,賺不賺到錢已沒關係,只要我無論從事哪一行,都是與眾不同,有人讚賞就可以。」更重要是當時趙世光身邊不但有女友譚玉梅,又被踢爆與二奶程秀麗有另一頭家,何琍琍惟有在工作上發洩,「Lily成日講,唔理佢老公喺外面有幾多個女人,趙太始終得佢一個,與其俾其他女人花丈夫嘅錢,不如由佢嚟使。」知情者說。 而心存內疚的趙世光亦從不投訴,全力以金錢支持太太,何琍琍女兒、大孖趙式和就陪伴母親在上海打理餐廳生意,直至○四年細孖趙式平在法國Foundation Le Cordon Bleu畢業,何琍琍正式向外介紹她為接班人。 台灣留醫 可惜四間餐廳一直流血不止,加上七十三歲的趙世光一○年尾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兩日後中風昏迷,一度危殆,經搶救無生命危險,但四肢不能動,亦不能言語,在養和留院年多,便秘密轉往台南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繼續治療,知情者說:「始終養和嘅住院費都好貴,又怕俾傳媒騷擾,有人介紹台南有間好醫院,就將趙生送咗過去。」但趙世光依然未見起色,於是再轉到台中另一間醫院留醫。何琍琍既要照顧丈夫,又要兼顧生意,自然心力交瘁。於是趙世光出事後,她先結束了百合居,翌年再執埋福祿居,留下的兩間餐廳苦撐多兩年,亦逃不過同樣的命運。本週一致電何琍琍求證,她閒閒地說:「唔明有乜好回應,好啦,bye-bye!」 |
孟醒,人稱「雕爺」,寫過書、玩過戲劇,通過開美容院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真正使他名聲大噪的是其創辦的淘寶第一護膚品牌—阿芙精油,上線不到一年銷售額便突破2000萬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線上做得風生水起的孟醒對餐飲業有著十足的興趣,「我要開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餐館。」今年5月20日,雕爺牛腩正式營業。不同於傳統餐飲,孟醒這次用互聯網思維玩出了新花樣。
「會營銷的人不會開飯館,會開飯館的又不會營銷」,孟醒不無幽默地說。他的營銷能力確實讓雕爺牛腩在網上賺足了眼球:先有500萬元買斷「食神」戴龍的牛腩秘方的發布會,後有韓寒攜妻吃飯被拒的傳聞,再有微博紅人「留幾手」邂逅AV女優蒼老師的消息,還有12歲以下孩子禁止進入的爭論。
和過去相比,孟醒認為,自媒體時代做餐廳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不是靠廣告取勝的,「如果巧妙,也不需要太多錢,這些營銷活動花的錢很少,但是頂得上幾千萬元的效果。」在他看來,互聯網思維最重要的就是根據用戶體驗快速改進產品,其中就包括利用微博和微信等信息溝通工具。比如看到有人在微博中抱怨茶水變淡,他會馬上在微信裡要求員工改進。
當然,孟醒的互聯網思維不拘囿在營銷方面,「異想天開」也是其中之意。而最異想天開的地方就是雕爺牛腩只有12道核心菜品,比麥當勞快餐還少。他的解釋是,與其把200道菜做平庸,不如把 12道菜做精緻。菜品少也讓餐廳更容易管理,「傳統餐館有的菜只有幾個廚師會做,我從源頭上改變了這個模式。」另外,孟醒也稱自己對刀具、刀法和盤碗都進行了改進。
和傳統的中餐館相比,雕爺牛腩融入了更多異國元素。上菜順序是法國的,禮儀是日本的,小菜是韓式的,湯是泰國的,就連前菜也是越南春捲。孟醒的想法是不在乎到底是西餐還是中餐,關鍵是要吃得舒服。
此外,雕爺牛腩還有兩個殺手鐧:翻檯率(餐桌使用率)和客單價(顧客平均交易金額)。為了提高翻檯率,孟醒採用了三個措施:一是顧客一落座就上小菜和沙拉,減少等待時間;二是在酒水方面只賣很貴的單杯紅酒;三是像麥當勞一樣,店面使用的是漂亮但不舒服的凳子。這些措施將顧客平均用餐時間減少到了一個小時,同時翻檯率做到了極致。由於主打「輕奢侈」主題,雕爺牛腩最便宜的菜品也要99元,而客單價在140元—160元之間,這也達到了商場餐飲中的最高線。
未來,孟醒計劃在北京開20家直營店,並且全部開在大型購物中心裡,面積不超過300平米。
| ||||||
「我這樣試穿襪子已經四十五年了,襪子的好壞我最知道。」三花棉業董事長施純鎰「襪子大王」的廣告深植人心,但除了賣襪子,三花施家竟是台北高檔餐飲界的神秘金主,還開了一家三花日本料理,挑戰台北頂級日本料理市場。 賣襪子怎麼會去開餐廳?揭開三花家族的神秘面紗,原來做襪子起家的施純鎰與兒子三花總經理施養謙,從愛吃族變成投資餐廳,父子倆投資「北市海鮮食府之冠」的「真的好海鮮餐廳」已經長達十一年。另外,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等企業大老催生的高檔日本料理高玉餐廳,施家父子也是股東。甚至連台北市有魚翅等高級中菜餐廳經營困難,也是找上施家父子接手。 愛吃,抓到飲食趨勢投資餐廳,十年來統統賺 施家不僅是神秘金主還是美食瘋狂愛好者,「施養謙是記錄控,吃什麼都會記錄,」施養謙的朋友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透露。 愛吃、記錄吃,讓三花施家投資餐廳也能賺錢,投資真的好海鮮「十年來,年年都賺錢,」施養謙說,這是抓對趨勢,台灣有錢了就重視健康、食量少,吃得好與健康,因此投資海鮮餐廳不投資中菜燕鮑翅餐廳,這是趨勢,這一次是早就想開自己的三花餐廳,無奈遍尋不著料理長。 可別小看這對賣襪父子對開餐廳的狂熱與眼光,為了尋找主廚,施養謙五年來吃遍各大小日本料理店,且每次刻意選坐吧檯,就是要貼身觀察師傅。每個老闆對師傅的要求不同,有的手藝至上、有的要能和客人陪酒社交,施養謙看上的卻是很抽象的「熱忱」,他最後在新都里物色到料理長石福安。 一位同是新都里出身、熟悉餐飲界的人士觀察,石福安總反覆鑽研菜色,當其他人陸續跳槽或創業,他卻在新都里廚房一待十多年。「熱忱比手藝重要,有熱忱,就會一直進步,」施養謙透露,當新都里股東結構改變,他才請到石福安出走創業。 能坐吧檯「偷看」師傅整整五年,才敲定料理長人選,這就是施家父子除了做襪子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甚至因此施養謙還曾被老婆笑「瘋子」。 寫吃,累積味蕾里程雲端食記,記錄逾兩百篇 他對美食有多瘋狂?舉凡任何大飯店的新餐廳開幕,施養謙一定第一時間前往嘗鮮。如前陣子亞都麗緻高檔法式餐廳巴黎廳重新裝修完,他就立刻搶當食客,連餐後四道法式甜點都不忘一一評比。 採訪這一天,施養謙特地從後背包拿出一台平板,秀出他分區記錄的獨家美食雲端筆記。筆記上,恰見亞都麗緻的各項餐點,標滿了他的註記。 一年來,他總共累積了兩百二十七篇資料,每一篇都有十幾家店家的資訊,每家店的菜色好吃與否,都有註記。舉例來說,打星號、圓圈、叉等記號,分別代表好吃、普通和不滿意,遇到特別好吃的還會拍照記錄。 不只如此,他連出國吃美食的「效率」都是別人的兩倍。一般人一餐吃一家,他卻堅持要吃到兩家,所以,夫妻倆每次出國用餐,同間餐廳都只合吃一份,這樣同一餐可以排兩家餐廳,「別人要四天才吃完,我們兩天就可以吃完,」施養謙說。 除了吃大飯店高級料理,他還一路吃到路邊攤,不僅對各地小吃都如數家珍,甚至連店家只賣到下午四點或晚上九點才開的特殊營業時段都記得。嗜吃成精的他,現在吃豬舌只吃豬舌根、點生腸更指名生腸頭。 隨便問台灣一個地方,例如宜蘭,他推薦大腸包小腸,一定還要用一層薄潤餅皮捲起來,那是他在宜蘭礁溪香腸伯小攤吃到的美味。 他解釋,一般人點菜都有盲點,總想點自己愛的菜,卻又容易忘記上回可能已踩過地雷,所以記錄很重要,「(避免)明明不好吃,半年後去同一家店還是想點那道菜。」原來,他那一筆筆美食資料庫是這樣來的。 愛吃的他也喜歡請朋友吃飯,為了怕漏氣,他請客時一定要先試過菜,一次不夠有把握,甚至還試第二次,靠的也是那巨細靡遺的紀錄。 分享吃,從中拓展商機大手筆開店,主攻日式料理 對美食的熱忱,讓他這次開店也很敢花。例如,店內啤酒杯,用的是日本帶回的手工鈦金屬杯,手感溫熱,但啤酒入口卻仍冰涼,一個杯子要價五千元,整家店只有十二個。 「該花的要花,不該花的不要花,才能跟別人不一樣,」深知日本料理店坐吧檯的,往往是最懂吃的行家,所以吧檯的椅子,他用的是一張要價八萬元的義大利進口設計師椅。 這家做襪子近半世紀的家族這一次大手筆開餐廳,其實是看到台灣的餐飲服務市場正快速崛起,認為這個市場還大有可為。施養謙透露,頂級日式料理準備再展店兩家,其後則計畫開鰻魚飯等平價日式連鎖,爭取跟日本品牌合作的機會。三花施家要用美食記錄控的熱忱,把餐飲變身襪子本業外另一重要的品牌事業體。 |
| ||||||
踏入馬年,市值二千六百多億元的新鴻基地產(16),烏氣未消。過年前,郭氏兄弟正式分身家,老大郭炳湘公開「多謝阿媽」,全退新地職務。以為皆大歡喜,怎知上週四,律政司再向新地聯席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及郭炳聯,追加涉及貪污案的兩條控罪。郭氏第二代官司纏身,第三代則仍青澀幼嫩,帥印隨時懸空。 然而,本刊發現,郭氏中仍有一位作風低調的郭氏成員異常活躍,資歷豐富,因郭氏家變而在新地的角色日漸吃重。此人正是六十出頭的郭炳燊,他是郭氏三兄弟的堂兄弟,專做舊樓收購,屬新一代落釘天王。新地近年發展的港島區重建項目,收樓過程都見他的足跡,甚至在已落成的項目中分一杯羮。現時已在全港落了逾五十口釘的郭炳燊,拍住新地太傅雷霆,裡應外合,儼如新地「攝政王」。 本刊連續數日貼身跟蹤郭炳燊,發現已婚的他風流成性,先與一名中女到平價時鐘酒店「爆房」,又與另一女伴在茶記捽手仔。看來,爛滾王郭炳燊要坐正,還有排「洗底」。 年約六十歲的郭炳燊,每朝十點多便返回中環歐陸貿易中心,他的私人公司辦公。年初八,身穿黑色西裝及黑白色格仔冷衫的郭炳燊,如常上班,傍晚六點未到,便獨自落樓。奇怪的是,這天,他沒有由司機接走,反而直接走進旁邊的港鐵站。正值繁忙的放工時間,郭炳燊與大批市民逼港鐵,但他卻神情輕鬆,嘴角含春。兩個站後,在灣仔落車的他,熟悉地沿駱克道出口走出地面過馬路。這時,突然有一名身穿黑絲短裙的長髮中女迎上前,親密地挽著郭的手臂。二人沿著駱克道,步向銅鑼灣方向,邊行邊閒聊,甚為熟絡,郭炳燊則全程冧笑。 帶中女爆房一小時 數分鐘後,兩人突然停在灣仔京城大廈前,望著面前的酒樓廣告談了一輪,隨即搭電梯上樓。記者尾隨他們,乘坐同一部電梯,以為他們到三樓的酒樓吃飯,怎知二人直上四樓的比華利酒店!比華利酒店屬時鐘酒店,心急「開餐」的郭,與中女直接走向櫃檯開房,完全沒留意跟隨在後的記者。一小時後,即晚上七時,二人雙雙落樓,完全不避嫌。短裙女士獨自離開後,郭炳燊走前一個街口等司機,其間他從公事包中拿出早上曾穿著的黑白色格仔冷衫穿上。變身回覆「原狀」後,才登上由司機駕駛的Land Rover四驅車。七時半,已返到薄扶林的豪峰複式豪宅「交人」,剛好可陪老婆開飯。記者事後返回比華利酒店,發現該時鐘酒店設備簡單殘舊,每一小時收費僅一百八十元,經濟實惠,兼且地點方便,而且一至三樓都是餐廳酒樓,容易掩人耳目。知慳識儉的郭炳燊,似乎是識途老馬。 泌尿科求診 星期後,情人節翌日,已婚多年的郭炳燊,和老婆坐車離開寓所,直駛至養和醫院。二人走上二樓,原來郭炳燊要看泌尿科,醫生是黃偉生。等待期間,戴上口罩冷帽、面容憔悴的陳月湄甚為不耐煩,並以責怪口啟道:「叫咗你早啲嚟睇o架啦!之前嗰個醫生都唔知係咪揼波鐘!」在醫生房內逗留了個多小時,兩公婆才離開醫院,由司機載到中環環球大廈對出,接載兒子及其女友,再一齊到上環榮記潮州粉麵開餐,吃二十三蚊一碗的魚蛋粉。之後,再齊齊返回薄扶林住所。以為是普通家庭日,但剛睇完泌尿科的郭炳燊返家後又再出動,先到上環一間叫「高等髮院」的髮廊剪頭髮,該店門口標示的價格,洗剪吹只是一百一十八元,延續慳家本色。兩個鐘後,離開髮廊的他並非回家,而是叫司機送他到灣仔會情人。只見他走入譚臣道一間茶餐廳,會合一名樣貌清秀的長髮女人,但並非早前「爆房」的短裙女子。此長髮女人已幫郭叫定下午茶,嘆茶期間,郭笑瞇瞇地捉著長髮女隻手「捽手仔」,狀甚親密,情到濃時更忍不住親吻女方面珠。二人短聚近一小時後埋單,在門口仍依依不捨,郭更在坐駕前攬抱女方,來個「goodbye kiss」,完全當自己的私人司機無到。之後,郭即回家「交人」,沒有再外出。 風流慳家成性 出身望族,父親為新地創辦人郭得勝弟弟郭得標,主理YKK拉鏈業務,郭炳燊身家以億元計。但他不但風流,而且非常慳儉。有地產界行家爆料,郭炳燊除了公然在香港「覓食」,亦鍾意返大陸「娛樂」,而且連北上都要慳,「佢話去東莞玩一次只係四百蚊,唔使喺深圳玩,要六百蚊咁貴。」該行家透露,郭為搵藉口返大陸玩,曾借舊下屬過橋,「以前有個職員喺大陸開酒樓,佢藉口話跟同事上去睇鋪,但其實係去玩。」行家中還有公開的秘密,指郭炳燊有一名二奶叫Betty,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年約十多歲,「Betty圓圓哋有啲肉地,早年喺大埔開髮型屋,跟咗郭生後,就轉行幫手收樓,而家係郭生嘅左右手。由於佢住筲箕灣,所以嗰頭嘅項目都係由佢跟嘅。」郭炳燊作風低調,地產界只有少數人聽過其名字,大多亦只知他是小型發展商「寶輝控股集團」的老闆,曾與永光地產發展跑馬地永光苑、西灣河悅軒及曾傳出中聯辦洽購的跑馬地壹鑾。至於是郭氏兄弟的堂兄弟這個身份,卻少人知曉。科達地產主席湯君明憶述:「八十年代就識佢,當年大家一齊入大嶼山睇嚇有咩發展機會。佢嗰時身份係一間公司嘅話事人,唔係打新地牌頭,但圈內嘅人都知,要同新地做買賣就一定要經佢,呢個『郭生』就係代表新地。不過當時啲村代表唔係好喜歡佢,所以都無次傾得成事。」 化身落釘天王 郭氏家族以地產起家,但資料顯示,八、九十年代時,郭炳燊於物業市場並不算活躍,他踏上落釘天王的轉捩點,是○六年底至○七年間,正好是新地郭氏三兄弟暗中鬧不和的時期。當時仍是新地主席的郭炳湘,不滿公司管治,懷疑有人於新界地皮收購時賺取差價,於是透過其紅顏知己唐錦馨(Ida Tong),找人入新地查數,觸動其弟炳江及炳聯的神經。當時,不在新地系內打工的郭炳燊,在半年間開了六間公司,包括嘉輝發展、恆信發展等,並以該等公司名義買入十三項物業,且全部物業的按揭都由新地旗下的忠誠財務承造。此外,該六間公司的股東之一羅尚燕,早在九十年代開始替新地於屯門、大圍、元朗等區份收地,而她亦代新地持有新界東北粉嶺北太平山村約一百四十萬呎土地。由此可見,郭炳燊已於新地收地業務上,佔了重要席位,與另一幫新地收地、專攻新界西北的鄉紳陳國鉅的角色相類似。前年負責新地收地事宜的執董陳鉅源,與郭炳江及炳聯,以及前高官許仕仁等人,同被落案起訴。郭炳燊及其相關人士,及後最少五十七次入市買下港九市區舊樓,並多集中於筲箕灣、西灣河和北角一帶,亦即落釘。 項目獲「分紅」 郭炳燊與過往的落釘天王不同,發展商出身的他,深明起樓賣樓的利錢比收購更豐厚,再加上獲新地「特別優待」,有指經郭炳燊參與的重建地盤業權,他都「有份」。如郭炳燊曾在新地的譽都落釘,還要由忠誠財務造按揭。根據新地年報,這個筲箕灣道的項目,新地只佔九成二權益,餘下的百分之八權益,市傳就是由郭炳燊旗下公司持有。而按譽都套現約十億五千萬元計,持有百分之八權益的郭炳燊,可望分得八千四百萬元。根據新地年報,除譽都外,筲箕灣譽.東、西環Imperial Kennedy及西環卑路乍街及西邊街項目,新地都只持有九成二權益。翻查資料發現,以上地盤都涉及郭炳燊手下收購或落釘,據一名收樓經紀透露,郭炳燊一系的人士,落釘有兩手準備,「現時強拍門檻為持有業權嘅八成,所以佢哋買夠兩成就收手。新地要,就可以傾『分紅』,就算新地唔要,佢哋一樣可以搵其他發展商要,甚至乜都唔做,等發展商搵上門收購,做個真正嘅釘王。」 恃靠山作風霸道 另一名收樓經紀則直指郭氏的作風霸道:「郭炳燊會代表新地向經紀要求收邊幾幢先,邊幾幢就唔好收住,甚至要求減收購價,總之就操控收購過程,益佢自己嘅人。㩒住嚟搶咁,好多行家都敢怒不敢言!」市傳一一年新地鎖定目標要西環西邊街三十八至五十二號,當中涉及樓齡約三十年的翰林閣和英賢閣,以及一排近五十年樓齡的唐樓。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英賢閣舊業主憶述:「起初係田生收嘅,仲請我哋成班業主食飯。都有業主肯制,點知後來又話唔收啦,只係收隔籬嘅唐樓。」據知情人士所講,田生是被郭炳燊叫停收這兩幢洋樓,再由郭炳燊自己去收。根據公司註冊處地址,英賢閣部分單位的收購公司董事登記地址,亦是郭炳燊相關公司的常用地址。此外,有經紀還踢爆,郭氏的手下經常以「後補價」來補足收購交易價錢,以西環保發大樓某單位為例,土地註冊處的成交價為三百八十萬元,但印花稅卻為十四萬四千元。如此推算,實際成交價應為四百八十萬元,即「後補價」達一百萬元。該經紀解釋 「佢哋想啲街坊睇公開成交資料時,以為收購價錢較低,咁郭炳燊再收購其他單位時,就唔使咁貴。但地監局三年前已針對收購舊樓發出執業通告,後補價呢招唔用得喇。」對於郭炳燊在新地的角色,新地本週二回覆本刊指,該公司認為不適宜披露合作夥伴或相關股東資料。 傳為過繼子 據知,郭炳燊不時到新地總部,與郭炳江及郭炳聯開會。事有湊巧,郭炳燊沾手新地王國生意時,正正是郭氏第二代不穩之時。天時地利,郭炳燊在郭氏家族地位愈來愈吃重。有熟悉郭家的富豪更爆料,指富豪間對郭炳燊的身世,早有傳言,他透露:「好早已經有傳,郭炳燊乃郭得勝所出,因當時佢細佬郭得標未有仔,先過繼俾佢。」本週二早上,記者到歐陸貿易中心找郭炳燊,起初跟他打招呼,他還笑容滿面,但一聽到記者提及新地和郭氏兄弟時,他便木口木面說:「對唔住,我哋唔講呢啲。」記者提起他到灣仔爆房時,他更以手遮面,只不斷說:「唔好意思。」無論如何,兩位新地主席的官司將於五月開審,各路人馬虎視眈眈,屆時郭氏王朝隨時變天。 |
| ||||||
想要振興地方經濟,從美食下手也許是個不錯的主意。日前,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報導,一項餐廳育成計畫將德州西達拉斯的荒廢社區改頭換面,既成為當地人遊憩去處,也創造出四百多個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這項名為三一園(Trinity Groves)的計畫,誕生僅逾兩年,就已打響好幾家餐廳的名氣。以去年十月開張的好運餐廳(Luck)為例,每天至少供應四十種在地啤酒,先靠大量、鮮釀的噱頭吸引新客,第一個月營收超過預期的三成;然後再祭出每週更換其中五至八種的策略,讓中產階級主顧一再回流。 三一園背後的推手是投資客費茲(Stuart Fitts)、麥克桂格(Butch McGregor)和羅曼諾(Phil Romano),至今培育出十二家餐廳。費茲自稱,每一家營運都上軌道,而且全都超乎營收目標,因而也創造出四百多個就業機會,把一座曾被當地人譏稱為「通往虛無之境的大橋」,改造成「通往歡樂天地的大橋」。 年營收沒三千萬,換人做 探究三一園點石成金的魔力,這支三人團隊其實有一套縝密的評估機制。當初他們將西達拉斯一塊臨河街區開發為餐廳預定地,廣徵有創意但沒資金的主廚或創業家提案,交由一組諮詢委員會審核,通過後便由三一園張羅場地、資金給中選的夢想家。未來利潤則以五比四比一分給投資人、餐廳經營者、三一園。 不過,入選之後才是競爭的開始。 由於三一園的出發點是生產賺錢的餐廳,因此強制規定所有候選餐廳的逐夢基礎都只有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七十坪左右的空間,斤斤計較坪效成了經營者的最大挑戰。不僅如此,年營收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元)門檻更是牢不可破的底線,羅曼諾說:「做不到,就出局。」即刻由新的候選餐廳替補。 三一園用數字嚴格把關,造就出眼前的成績,也在新一輪創業招募活動結束後,訂下今年將育成另外十七家新餐廳、增加另一波四百個職缺的目標。美食評論月刊《D雜誌》走訪這個園區後,製作〈下一波達拉斯熱〉,詳盡報導這個被政府搞砸經濟的城市,如今靠著自己的力量再起。 文中指出,三一園的「荒城復活記」已成為一則傳奇。「許多投資人或餐飲業者會到這裡擷取靈感或創意,」費茲說:「這裡似乎成為餐廳版的購物中心。」據稱,幕後金主也已積極規畫再投入一億美元大興土木、廣開店面,振興房產與零售業。 |
雖然王勤松是地道的紹興人,卻有北方人惇厚的長相。他說話聲音低沉、語速緩慢,極有條理。從他的分享中可以總結出如下7點:
1、精心選址降低關店風險
2、核心:高性價比吸引大量客流
3、連鎖商戶:巧用互聯網工具為開拓新市場測溫
4、口碑管理造就品牌效應
5、大數據分析改進營銷手段
6、小細節提升顧客體驗:叫號系統的學問
7、定位準確抓住餐飲業「黃金十年」
接下來,看小鷗一條一條慢慢展開。
精心選址降低關店風險
綠茶餐廳龍井店單日客流超過1500人次,北京綠茶餐飲的客流也不少於1000人次。能有這樣的客流量,選址功不可沒。
在餐飲行業中,麥當勞、肯德基的選址有嚴密的選址流程和規劃,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由於選址問題造成的風險。
綠茶餐廳已經開了30家分店,所有分店全部盈利,迄今保持著未關店的「戰績」。經過多次嘗試,王勤松對選址已經有一定的心得。「近期的幾個商戶的選址已經做到了基本可以預測營業額,根據前期調研的結果,實際營業額的誤差已經保持在10%以內。」
目前,綠茶選址的經驗是與國內大型連鎖商業地產公司進行聯動,確保能與商業地產一起享受客流福利。「我們與國內大型商業連鎖地產都有戰略上德合作。」王勤松說。在選擇O2O合作平台也是一樣的道理,綠茶的品牌效應帶動的客流可以與商業地產、O2O平台線上客流形成有效的互動。
換句話說,連鎖商業地產可以提供穩定的平台、被它品牌吸引的消費人群,和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而綠茶餐廳的品牌效應也可以給商場帶動消費人群。此外,綠茶餐廳還與商場內的服裝品牌進行異業合作,就餐用戶可以去某個服裝品牌取得折扣。盤活了傳統商業地產的經營模式。
核心:高性價比吸引大量客流
客流只是基礎保證,而真正能保證持續的日1500人次的客流,舒適的就餐環境、性價比高的產品、貼心的服務都是要素,其中性價比是王勤松認為的核心。
除了別緻的裝修風格之外,為了保證菜品相對標準化的口味和質量,綠茶餐廳是較早建立中央廚房的中餐品牌。通過中央廚房統一採購、加工一些菜品,再向分店進行統一配送。
王勤松表示,綠茶的中央廚房的直接目的不是為了通過規模降低成本,而是為了「穩定」。目前中央廚房最大的作用是儘可能標準化,這樣即使一個粵菜廚師請假,另外一個川菜的廚師也可以保證菜品供應,而不至於影響用戶口感。而相對標準的口化感則是中餐品牌規模化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保持菜品質量的同時,還需依照本地人的口味進行調整,綠茶餐廳還會通過用戶點評信息進行分析,例如重慶的用戶喜歡哪些風格的菜品,並會針對本地人的餐飲喜好對菜品的口味進行微調,比如上海可能需要微甜,而重慶需要加辣。
另外,綠茶在食客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好吃不貴」,因此在定價上,王勤松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他的方法是:通過門店所在城市大眾點評TOP10最受歡迎商戶的人均消費價格,綠茶餐廳參考這個價格範圍進行最終的定價,一般人均消費價格不會超過這個價格範圍的15%。
連鎖商戶:巧用互聯網工具為開拓新市場測溫
選址只是去新城市拓展開店的第一步,每次去一個新的城市,綠茶餐飲還會進行大量的細緻調研。除了派駐員工去實地考察之外,在網上搜尋本地資料之外,綠茶有專門的數據分析人員仔細研究網上的數據,比如,綠茶在去重慶開店之前,會在大眾點評上搜索適合重慶的大眾化消費水平的價格範圍。
調研之後,在開新店之前,綠茶就會在大眾點評上增加新店的基本信息,查看用戶的反應。臨近新店開業的時候,綠茶餐廳還會跟大眾點評合作團購、特價菜、優惠券等各種合作方式進行推廣。王勤松表示,這種新店推廣就是一種「測溫計」,可以知道綠茶品牌在當地的反響。
比如,綠茶餐廳剛進駐上海的時候,點評的團購券第一天內就銷售一空,售賣超過1萬份,綠茶餐廳趕快與所在商場聯繫,在開業當天準備好接待大量用戶的準備,並且做好安保工作,另外,還與部分用戶協調,延長了可以提供服務的時間以分散客流。
這樣的嘗試之後,綠茶餐廳確定綠茶在上海的品牌接受度比較高,近期內不需要做大量的推廣工作,而更需要做好到店客服工作。而在淡季,綠茶餐廳也會選擇加大優惠券銷售的推廣力度,以確保店面營收。
而另外一個城市,深圳的預售優惠券就遠遠沒有上海這麼火爆,只有不到一千份。因此,在開店之後,綠茶餐廳還需要輔以本地推廣等手段,來提高本地客戶的活躍度。
口碑管理造就品牌效應
綠茶餐廳非常在意用戶的評價和體驗,會有專門的客戶採集用戶評價信息並確保及時反饋到店長甚至更高層的管理人員那邊。王勤松說,點評是一個非常好的窗口,對一個品牌的認知度,對產品(菜品)的關注度和反饋,可以不斷地從線上的消費者評價瞭解到,這是我們一個參考。
大數據分析改進營銷手段
在O2O平台的合作上,綠茶餐廳目前唯一的合作平台是大眾點評,綠茶通過大眾點評來推廣綠茶餐廳的品牌、團購和優惠,吸引線上客流,而綠茶本身的品牌也能幫助大眾點評增加用戶關注度。
一位互聯網人士道出了客流的本質,其實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無非就是花錢買客流,線下用店面租金,線上用推廣買客流。當然,二者結合是最好的方式。商戶要根據自己的產品來購買合適的客流。
可以看出來,綠茶餐廳顯然對客流有很深刻的理解,立足線下商圈保證客流,並結合O2O平台進行線上客流導入和調整。
王勤松認為,互聯網數據可以幫助餐飲企業精細化運營。例如,一家餐廳是兩人位需求多?四人位需求多還是六人位需求多,一開始不知道,但經過三個月,從互聯網數據中可以看到二人位的需求最高,大桌需求最少,那麼餐廳就會根據數據定期調整,提高餐廳的空間利用率。
小細節提升顧客體驗:叫號系統的學問
交流中,小鷗發現,綠茶餐廳不跟風,上線的產品優先選擇跟用戶服務相關的。比如綠茶迄今未建立會員系統。因為綠茶本身性價比很高,很多用戶需要排隊等位才能就餐。
而針對等位這樣的用戶痛點,綠茶餐廳則很早就上線了叫號系統和就餐提醒短信(微信),人們在等位的時候拿了排號後,不用坐著乾等,可以走開逛逛商場,快到就餐的時候,餐廳給顧客發短信(微信)提示「您前面還有2桌,可以過來等待就餐」等。這種小細節可以「召回」部分因等位而流失的客戶,也會讓用戶感覺更加方便,提升顧客就餐的體驗。
定位準確抓住餐飲業「黃金十年」
據瞭解,去年政府取消了「三公消費」,萬億級別的餐飲消費中少了3000億的消費份額,很多中高端餐飲受到了影響。但王勤松認為,「三公」消費只是對中高端餐飲有一定的影響,而隨著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年輕人外出就餐習慣的培養,未來將是大眾化餐飲的品牌「黃金十年」。
但是,在這個「黃金十年」中,王勤松認為,餐飲沒有小輸小贏,輸就輸了,贏肯定也不是一點點贏,贏就贏定了。「現在的餐飲行業像5年前的服裝行業,面臨著用戶的極大需求。而性價比高的品牌產品會更快圈住用戶。」王勤松這樣預計。
綠茶餐廳的定位是做一家時尚化、個性化的大眾化中餐連鎖品牌。而向用戶提供好的就餐環境、性價比高的美食以及服務成為綠茶餐廳迎接「黃金十年」的重要舉措。
王勤松說,做餐飲眼光需要遠大一些。綠茶第一家店在杭州開,但是要做連鎖就在北京,很多人覺得杭州好,杭州起家,應該接著在杭州開更多的連鎖,但是我們覺得杭州畢竟城市的規模有限,也不是最大的省會,做量一定是至少全省,乃至面對全國,全世界,這是江浙人的做法,要做大,有量才有大,有大才有力量。北京綠茶餐廳已經驗證了我們的做法。現在我們可以跟顧客誇讚說,在北京的浙江餐飲企業中,綠茶是最大的。
綜述,綠茶餐廳迎接餐飲「黃金十年」的秘訣是,好的店面位置保證基本客流、性價比高的菜品保證用戶體驗、O2O營銷方式輔助,並通過O2O平台進行數據採集和管理來提高日常管理服務水平。而數據的利用給綠茶餐廳起到了很好的「錦上添花」的作用。
文/小鷗,微信公號:O2O最前線(o2oresearcher)